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申论热点梳理三-政治维度

申论热点梳理三-政治维度

申论热点梳理三-政治维度
申论热点梳理三-政治维度

2011年国考申论热点梳理三

政治维度——政绩观与服务型政府

热点一:政绩观

(一)评价政绩的标准

在当前条件下,科学发展观是评价和衡量政绩的基本尺度。

是否有政绩,政绩观正确与否,要看它追求政绩的动机是什么,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是否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否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是否有政绩,政绩观正确与否,要看它是否体现了全面发展,是否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推进。而不是将GDP增长视为追求政绩的唯一指标,导致有增长无发展,这样的政绩只能是片面的、错误的。

是否有政绩,政绩观正确与否,要看它是否体现了协调发展,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是否布局合理、动态平衡,是否做到了五个统筹。

是否有政绩,政绩观正确与否,要看它是否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政绩的取得是否以浪费能源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

(二)政绩观的问题

1.重硬轻软。

2.重短轻长。

3.重显轻隐。

4.重易轻难。

5.重局部轻全局。

(三)错误政绩观产生的原因:

1、主观原因,即某些领导干部对政绩观认识的偏差。

2、客观原因,就是当前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存在问题:一是指标设计过于偏重经济发展的内容。二是考核内容比较随意。三是包含项目过于繁杂。

(四)如何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核心是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1. 解决好“政绩为谁创”的问题,做到执政为民创佳绩,把群众意见作为考评干部的重要尺度。

2. 解决好“创什么样政绩”的问题,做到科学发展求真绩。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来创造政绩。

3. 解决好“靠什么创政绩”的问题,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切实做到转变作风务实绩。

4. 解决好“如何考核政绩”的问题,做到科学考评量政绩。在考核班子和干部上,既重视“硬件”,更重视“软件”;既看“显绩”,又看“潜绩”。在指标体系的设置上,要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能片面地用经济指标考核干部;在经济指标的设置上,要既重视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又重视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在评价标准上,既要看数字,又不能惟数字,坚决防止“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

切入点一:节能减排与政绩观

节能减排成为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的重要考核内容,是把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指标统一起来综合加以考核。其意义重大,它是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是衡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展状况,以及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是否取得实效的重要尺度,可以引导各级干部重塑一个崭新的政绩观,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切入素材:拉闸节能

日前,有网友发帖称,河北省枣强县为了超额完成“节能减排”的指标,自进入10月份以来开始了大规模的停电,每天全县只对居民供电4个小时,其余时间全部断电。枣强县政

府办公室工作人员和枣强县电力局对记者证实了这一情况。枣强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称,这一举措不能说是单纯的“拉闸限电”,而是“节能减排”的需要,而且该省不少地方都是如此,“要持续到12月底”。

……

在目前考核体系下,政绩就是某些官员的硬道理。“突击节能”的思维,与发展至上的思维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政绩的标准由GDP数字,换成了某些别的指标。官员只需对上负责,也很容易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因此,节能减排指标的落实,必须和转变发展方式一起推进。发展的标准,不仅是某些抽象的数据指标,还要包含民生的、企业利益的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

----资料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10年10月22日

切入点二、2010年纠风工作重点任务

热点二: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是关键

(一)政府职能具体内容

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政治职能是指政府为维护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我国政府主要有四大政治职能:①军事保卫职能;②外交职能;③治安职能;④民主政治建设职能。

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政府主要有三大经济职能:①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实现收入在全社会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以及各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合理分割,缩小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②政府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指通过干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实现经济发展的目的。③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指通过政府经济活动,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流动,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它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政府的文化职能主要是:①发展科学技术;②发展教育;③发展文化事业;④发展卫生体育。

社会职能:是指除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以外的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这类事务一般具有社会公共性,无法完全由市场解决,应当由政府从全社会的角度加以引导、调节和管理。目前,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有:①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的职能;②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职能;③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职能;④提高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的职能。

(二)依法行政的六项基本要求

一、合法行政

二、合理行政

三、程序正当

四、高效便民

五、诚实守信

六、权责统一

(三)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服务型政府的治理理念。“有限政府”是服务型政府的发展目标。“依法行政”是服务型政府的行为准则。“顾客导向”是服务型政府的工作模式。“违法必究”是服务型政府的问责机制。

服务型政府的六个特征:民主责任、法治信用、有限开放、协调精干、公正透明、高效廉洁。

素材一:问责制

(一)中央精神及规范表述

中共中央政治局2009年5月22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会议认为,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健全党内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是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会议认为,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的原则,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有利于加强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增强党政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促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切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对人民负责的观念,以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兢兢业业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依照暂行规定严肃问责,充分发挥问责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问责制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行政问责制的实践尚处于摸索和试点阶段,健全行政问责制从根本上防止权力滥用和行政不作为,切实提升政府执行力、公信力,仍是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1.职责不清和职能交叉问题,使得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过程中责任主体难以明确。在不少地方,推诿扯皮这一行政过程中的痼疾,正在从事前的行政行为实施环节,延伸到事后的行政问责环节。这就需要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刚刚起步的“大部制”改革有望对这一问题作出全面回应。

2.问责制度实施过程中还凸显“六重六轻”现象:重行政问责,轻法律问责;重内部问责,轻外部问责;重执行问责,轻决策问责;重事故问责,轻日常问责;重应对问责,轻预防问责;重形式问责,轻结果问责。

3.行政问责制度相关的配套制度尚不完善,制约了行政问责制度的推行。信息的不对称,导致问责主体不能充分有效地了解行政行为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公众不能及时、准确了解行政问责程序。问责制度作为现代行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和行政公开、依法行政等相关制度共同发展,互相推进。

(三)推进问责制对策

第一,合理配置和划分权力、明确职责。当前我国党政之间、行政机关之间、正副职之间的职责划分不规范,职能重叠现象严重。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不断,“多头监管模式”是造成监管不力的重要原因,农业、工商、卫生、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五大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监管,有权有利的争之,执法和问责的双“真空”。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行政管理改革,明确机构的职能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否则,责任人难以确定,最终有可能使问责制归之无效或不公平,导致责任虚置或责任追究不到位。

第二,加强信息公开和健全监督。官员问责是一种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而让问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社会各界包括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不可缺位。真正的问责制不应当是强化官僚制,而是要强化官员对人民的服务质量与责任。只有政府透明、政务公开,才能把政府及官员置于公众监督之下。负责任的政府应当加强信息公开,方便人民群众和舆论监督,才能使问责不成为“内部解决问题”的姑息行为。

第三,建立自下而上、由公民到政府的真正有效的问责制度,并贯穿到日常的行政管理中去。要使问责制度常态化,并成为悬在每个官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让官员提高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民本意识,切实依法行政,心有忌惮,减少乱作为、不作为。同时也要防止大量被问责官员风头过后移地为官的制度化安排,让问责制在构建官员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有效机制中发挥作用。

素材二:信息公开

(一)公开存在的问题

1.公开信息不真实

2.公开信息不及时

3.公开错位。

4.公开内容简单、流于形式的现象。

5.政务公开手段落后。

(二)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对策

1.提高政府领导干部“阳光意识”。政府官员要树立“阳光意识”,转变思想观念,

认识到信息公开的目的是促进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完善信息公开实施细则等基本制度。以国务院《关于施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为依据,加快制定各级政府和部门信息公开实施细则以及具体的实施办法。

3.进一步把握“公开”与“保密”的尺度,加强信息公开,同时,强化保密管理,运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为信息公开与保密提供保障,切实提高发现和查处泄密隐患、泄密事件的能力。

4.完善信息公开管理机制。建立一整套的信息筛选和发布机制,建立相应的归类查询制度。在政府网站上,以专栏的形式,将群众急需的信息及时地向外发布。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强调研,到基层群众中了解群众最想知道的信息,建立与群众的经常沟通机制。同时,在信息提供中应该强化服务意识,把它当成一种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的服务,才能更好地向群众提供信息。

5.完善政府行政行为过程公开。目前,政府信息公开主要集中于结果公开、程序公开,而对过程公开基本上没有涉及。社会公众所期望的信息公开涉及面更宽,如官员财产情况,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处置过程等。应加大对于重大公共决策,过程的公开比结果的公开,及时公布“正在调查、讨论、审议、处理过程中的信息”。如举办新闻发布会、在各种会议提供市民旁听席、开展意见征求会等。

6.进一步强调公民参与。各级行政机关必须按法定的重点范围主动公开为公民、法人等政府信息申请提供便宜服务。如果政府部门不依法履行信息公开的义务,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举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途径予以监督和追究。

素材三:科学决策

(一)科学决策的特点

1.程序性。

2.创造性。

3.择优性。

4.指导性。

(二)决策科学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决策存在不科学为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有少数领导的好大喜功,喜欢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2.缺少必要的避免决策浪费的制度约束,缺乏科学化的决策管理机制

3.缺乏保证决策科学化的有效的监督、审计、问责手段。

(三)推进科学决策对策

1.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机制。一是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弥补在复杂性条件下决策时政府的局限和不足;二是建立审议会制度;三是建立和完善公开听证制度;四是发挥民间组织的积极性。

2.建立决策审计制度。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要尽快在审计部门内部设立效益审计部门,对各级政府开展重大项目进行效益审计,审计结果应向人大提交报告,并予以公示。

3. 建立决策评估制度。加强决策执行的效果评估制度建设,以明确、规范的制度来保证决策评估的科学和公正。

4. 建立决策问责制度。只有建立了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才能使决策者认真负责地行使决策权,认真负责地组织好决策的执行,才能防止一些部门和个人只看重上级、看重表面过程,而不把精力放在科学决策及其执行上的不良倾向。

5.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激励机制。激励是问责的对立面。只有让决策科学的先进集体尝到甜头,得到利益,有可持续下去的动力和信心,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素材四:群体性事件

(一)中央精神及规范表述

各级党委要自觉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我们必须牢记,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没有稳定这个前提条件,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更不可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群体性事件的变化规律

起因很小——基层反应迟钝——升级为群体性事件——局面失控——震惊高层——迅速处置——事态平息。

(三)群体性事件原因分析

探讨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社会原因,对从根本上有效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根源性因素: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的调整、分化、组合。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经济性因素:绝大多数群体性事件是由于公众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或漠视,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或是由于当地政府的公共政策失误或基层干部的不良工作作风所致。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文化性因素:群众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弱、法制观念较淡薄。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政治性因素:政府的决策偏差、干部的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体制性因素: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健全。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启动性因素:各种具体的利益冲突

(四)处置原则和方法

首先要把着力点放在准确判断事件的性质、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切实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上来,靠法律、靠政策、靠政治优势解决问题。其次,领导干部要到一线指挥,面对面地与群众对话,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第三,要高举维护群众利益、维护法制尊严、维护社会稳定的旗帜,把握先机,争取主动,依法果断处置,防止事态扩大。第四,要始终贯彻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的原则,文明处置、依法处置、防止矛盾激化。第五,要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第六,信息透明非常重要。要在第一时间把真实、准确的信息全面地让媒体知道,并借助媒体力量披露事件真相和细节。”

创新思路:少用“灭火器”,多置“减压阀”,减压阀比灭火器更有成效

素材五:学习型政府

如何建设学习型政府?

第一,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并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社会不断发展、学习无止境的理念,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把工作的过程看作是学习的过程,把学习与工作一样要求,使学习成为政府组织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不竭动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政府履行职能的创新动力。

第二,建立完善的政府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协调、平稳、高效的学习机制树立共同理想和目标,来增强组织和工作人员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习型组织充满活力;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使各种教育培训设施、文化设施、基层组织的学习场所和各级各类学习指导组织日趋完善并充分发挥作;建立完善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机构,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典型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积极引导和促使政府工作人员主动的创造性学习;建立学习载体机制,在充分利用和完善已有的有效学习载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设计灵活多样的新载体。使学习生动活泼、不断深入。

第三,完善政府终身学习体系。营造处处是学习之处的工作学习环境、构筑终身学习体系,要充分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学习资源供给,要大力实施学习工作日常化,充分挖掘、整合和发挥各种学习资源的作用,实现政府工作人员学习环境的拓宽,学习阶段的延长。

第四,学习型政府的建设要和政府职能的履行结合起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用科学发展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鼓励政府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增强把握和运用现代经济发展规律的能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服务的水平;突出以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需要和工作特点为核心的理论学习,把建设学习型政府的普遍规律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学习的成果实现向政府工作能力、工作成果和工作效率的转化,使建设学习型政府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2020年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预测:生态文明先导(最新)

【热点背景】 广州碳普惠平台已经正式上线。该平台旨在鼓励中小微企业、社会公众的低碳行为。市民通过低碳出行、低碳消费,即可在该平台获得低碳分,用于兑换一些商品或折扣券。 据介绍,广州碳普惠平台认证了20多种生活场景减碳量的核算方法。中小微企业、社会公众在该平台网站或微信公号上进行注册,践行节水节电、旧物回收、公共交通出行等低碳行为。平台通过与公共交通、共享单车等服务提供商进行用户低碳行为轨迹比对,从而计算用户减碳量并给予用户碳积分。 【模拟示例】 近日,广州碳普惠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旨在鼓励中小微企业、社会公众的低碳行为。平台认证了20多种生活场景减碳量的核算方法,市民通过低碳出行、低碳消费,即可在该平台获得低碳分,用于兑换一些商品或折扣券。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碳普惠平台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低碳环保助力,鼓励企业与公众行为。而其也确实给我们带来诸多有益之处。 一方面,通过准确的生活场景行为制定标准更为科学和规范化,让低碳监管督促有章可循。另一方面,通过积分有礼的形式鼓励和引导企业与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使低碳得到推动和践行,搭车互联网也为全国范围内低碳环保工作的推动形成创新带头作用。最重要的是,通过和几百家绿色产品厂商合作进一步探索出了低碳循环发展的新路子。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但我们也应注意事物的两面性,尤其是新兴事物。首先,该平台目前是以公益为主的,没有盈利。这可能使平台的持续性受到阻碍,也可能为地方财政带来一定的压力。其次,相关从业人员基本围绕着公职人员队伍,专业性尚且不足,队伍也不够稳定和专职。 广州不仅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也为全国贡献广东智慧和广东方案。因此,我们必须在前进中不断调整。首先,我们应运用好市场化手段,未来积极与生产制造业、快消品结合起来,通过互联网商业模式获得收益,形成循环稳定的粤港澳大湾区的公众低碳平台。其次,我们要通过此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平台和窗口集聚优秀的参与者、贡献者。通过吸引海归人才,培养本土人才,订单对接高校,让我们生态文明建设队伍越加壮大和专业化。最后,我们也应该借此平台与其他领域和行业接轨,比如可以在碳普惠与低碳交通、绿色建筑等方面开展探索,让低碳形成产业生态圈。

2020福建省考申论热点

2020福建省考申论热点 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经验)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 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

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最终我根据自己和23位80分以上同事的经验,还有6位命题老师4位申论阅卷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出了这套国考(中央级)省考(省市县乡村级)通用学习方案。 在2011年4月份的省考和2011年11月的国考中,有1200多位考生使用这套方案,其中400多位参加国考的考生中有190多位录取,录取率48%,800多位参加省考的考生中有530多位录取,录

2020申论热点范文:网络消费

2020申论热点范文:网络消费 【热点背景】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新技术正在对文化消费产生广 泛而深刻的影响,不仅影响其内容和方式,而且影响其价值取向, 进而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和把握网络消费 的新特点具有重要意义。网购比较大的扩张是在最近几年,最早从 2006年开始,那时候网购的量只有258亿人民币,到了前年已经到7800多亿人民币,已经增长29倍,数字估计会在 1.1-1.2万亿的 网购。这样对我们整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已经起到比较大的作用。 从过去只占0.34%到现在已经占到 4.32%。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基本上网购每年增长的幅度在百分之八、九十和五、六十之间,网 购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消费的方式,这样对我们的物质文化生 活的提高,促进我们整个国家用消费来拉动经济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申论分析】 一、网络消费中存在问题 (一)经营行为缺乏规制。一是隐瞒情况,制造虚假广告。网上商 店展示的商品往往是一些图片和文字。而许多网上经营者展示商品 时,没有一定的展示标准,向消费者提供的大多是不完整的信息, 使消费者不能全面判断商品质量,从而造成损失。二是网络欺诈。 一些经营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未经工商登记的企业,编 造虚假的企业信用信息和经营情况,以及获奖材料,宣称子虚乌有 商品和服务信息,骗取消费者。 (三)网上消费法治不完善。目前,国内在网络运营、管理、使用 方面的立法都还是空白。虽然立法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有了一些规 定,但基本上是简单、片面和应急性质的,而且执行起来有难度。 二、网络消费问题解决对策

(一)加快推进网购的法规与标准体系的建立,因为现在还缺少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特别是网络的零售,第三方交易平台的问题,电 子商务企业认定等等相关方面还缺少一些规定。 (二)要加强执法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因为网络的交易行为是非常复杂,是跨地区、跨领域的交易,如果没有多部门的协作,形 成合力,有一些执法是比较难进行的。 (三)要加大创新执法的力度。如果用传统管理商业的模式来执法网上的交易,那成本是大得不可想象,所以一定要创新这些方法, 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四)要加快电子商务的诚信体系的建立,包括跨部门的涉信执法,信息部门之间的共享,以及服务机制化等。要鼓励第三方的机构对 网络零售经营主体开展信用的评价和认证的服务。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生态文明

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生态文明 【背景链接】 生态文明是价值观的革命,是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升华。与长期以来所提倡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概念相比,生态文明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不能将生态文明建设简单化。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体现着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以人为本的现代思维,是人类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思的重大成果。 【标准表述】 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既着眼当前,又考虑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前提和关键是如何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选择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良性运转机制,使经济社会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后代人的需求不构成危害,最终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其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目标,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评价标准。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落实到改善人民生活上,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四,建设生态文明,基本途径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社会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现实社会中资源和环境危机的实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偏差造成的。“生态效益高于一切”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所遵循的最高价值。生态文明倡导的社会消费模式应当是:低消费、生态化、俭朴、健康而有益。 第五,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

公务员申论热点,热点+对策+开头+分论点+结尾,全总结!

经济领域 热点一:新型城镇化 【重要性】 1.新型城镇化是社会公平的方舟。 2.新型城镇化是促进消费的引擎。 3.新型城镇化是三农问题的利剑。 【对策】 1.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走人文之路。 2.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走绿色之路。 3.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走民生之路。 【经典开头】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不是片面地将农民从农村赶到城市,也不是野蛮地切断农民后路。“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要农民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写好大大的“人”字。 热点二:创新驱动 【重要性】

1.创新发展是国际竞争的大势所趋。 2.创新发展是国家兴衰的经验所得。 3.创新发展是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对策】 1.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企业创新“动起来”。 2.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转化渠道“通起来”。 3.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政府之手“活起来”。 【经典开头】 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包括环境污染在内的转变发展一系列衍生问题,给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造成了若干制约。转变发展方式已势在必行,无论是建设“美丽中国”还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都必须依靠创新来驱动,在创 新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 【经典分论点】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提升国际地位的有效路径。 2.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 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提升科技实力的战略选择。 热点三:供给侧改革 【重要性】

1.供给侧改革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 2.供给侧改革是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动选择。 3.供给侧改革是显著改善民生的关键环节。 【对策】 1.推进供给侧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推进供给侧改革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 3.推进供给侧改革处理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经典开头】 供给侧改革即从生产、供给端发力,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近年来我国经济供需不匹配。一方面是国人海外扫货风行,从奶粉到马桶盖,从电饭煲到化妆品,高品质的产品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很多产业低端产能过剩,营业经营艰难。如何破解供需不均衡难题?唯有扎实推进 供给侧改革,才能让发展再次扬帆起航! 【经典分论点】 1.深化供给侧改革,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学有所教。 2.深化供给侧改革,缓解医疗供给不足,实现病有所医。 3.深化供给侧改革,满足养老服务需求,实现老有所养。 【经典结尾】 “道虽迩,不行不至”。发展力供给侧、打赢攻坚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我们将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激发经济新动能,才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热点四:共享经济 【重要性】

申论热点三问新安江生态补偿

日前,浙江省淳安县和安徽省黄山市联合开展了新安江跨界断面水体监测。此举意味着我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已有8个省份出台流域生态补偿相关规定,但进展缓慢。浙江、安徽两省经过多年酝酿,反复磋商,形成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全国同类地区跨省联合保护及治理水环境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一新政能否为新安江的一江清水提供切实保障,能否协调好浙皖两省的利益?一系列问题等待回答。 一问:补偿资金够不够 几亿元资金显然是杯水车薪,但对保护与治理有激励作用 根据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规定,中央财政划拨安徽3亿元,用于新安江治理。安徽省配套资金1亿元用于省内新安江上游地区生态补偿。在监测年度内,以两省交界处水质为考核标准,上游安徽提供水质优于基本标准的,由下游浙江对安徽补偿1亿元;水质劣于基本标准,安徽对浙江补偿1亿元。 新安江总长359公里,干流的2/3在安徽境内,发源于安徽黄山市休宁县的山间,注入千岛湖。近年来,国内多数大江大河、淡水湖泊拉响水质警报,但时至今日,千岛湖依然是全国水质最棒的湖泊之一。千岛湖水质的优劣很大程度取决于安徽,因为68%的千岛湖水来自安徽。 常年监测结果显示,黄山市新安江地表水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保持稳定,水质总体良好,水质达标率为100%。出境的街口断面水质常年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河流地表水水质标准。 几亿元能否满足生态补偿的需要?能否改善上游百姓生活,能否促进当地主动承担“保护与发展协调”的责任? 长期以来,为保护新安江良好的生态环境,黄山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放弃诸多的发展机会。“十一五”期间,黄山市在全省率先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关停并转企业100多户,此后没有新上一个“两高”项目;全市共否定外来投资项目140多个,投资规模达130亿元。而在浙江,为了保护新安江千岛湖的水质,淳安县、建德市关闭了库内区域所有的造纸、农药、化肥、印染、制革、医药化工等重污染企业。

申论热点人民时评网络时代,阅读可以更精彩

申论热点|人民时评:网络时代,阅读可以更精彩克服“阅读危机”,不是在纸质书和电子阅读的选择中“有你没我”,而是要选择一种全新 的知识装订方式,从而给人们提供系统性的认知 日前,第二十六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落下帷幕。据报道,本届书博会交易额逾40亿码洋,进场参观人数达71.6万人次,创下多个“第一”和“之最”。与之相映成趣的是,一些读书类移动应用软件也悄然占领人们的手机屏幕,比如有一款读书类APP,上线不到3个月 就吸引了42万用户下载,用户付费比例达到20%。 墨香阅读和指尖浏览,到底哪种阅读才能通向未来?这个问题不仅关乎阅读方式的选择,更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即阅读场景的变革。以前,人们的阅读场景比较明确,比如报纸杂志在办公室里阅读,书籍在家里的书房或者图书馆阅读,时间紧凑的上班族也可以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阅读,等等。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阅读任何内容。以往在时间和空间上对阅读的限制,已经被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全都解除。 阅读场景的变化,引发了一场知识领域的大变革:传统的知识载体——书籍上的图钉被网络撬开了,知识信息漂浮了起来,成为碎片化的存在。网络放大了这些信息碎片,进而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心态。换句话说,面对海量信息,人们的信息焦虑症也更严重,时间不够用了,注意力也不够用了,读过的信息像手中的沙子一样,记不住、留不下。海量信息缺乏装订工具和装订方式,正是被很多人称为“阅读危机”的根本所在。 克服“阅读危机”,正确的方式不是在纸质书和电子阅读的选择中“有你没我”,而是要创 造一种全新的知识装订方式,从而给人们提供系统性的认知。传统的阅读在这方面显然是有优势的,但电子阅读也并非无可作为,可以通过构建虚拟的阅读空间,为人们提供崭新的阅读体验。比如,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就是典型的虚拟阅读空间,通过微信好友这一“装订 方式”,把人群聚集起来,形成信息交互的空间,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在信息世界,最早承担“装订知识”使命的是搜索引擎,它让每一个词语、每一种思想,都能从驳杂的网络信息中迅速进入其坐标位。每一个信息都可以被迅速带入需求者的阅读场景中供其推敲。如今,一些付费阅读APP的成功也启示我们,网络升级了阅读场景之后,获取知识和装订知识的方式也在进化,人工装订知识大有用武之处。比如,一些阅读APP 倡导“把书读薄”,通过后台加工,用更加精短的内容吸引受众关注,既让一些经典书籍获得了更多的读者,也为移动阅读增加了文化厚度。 当今时代阅读场景的变快,提示内容制造方必须以更加用心的方式装订内容,给人们提供新的阅读体验和知识服务。今天,制造信息的技术鸿沟已被网络填平,人人都可以提供有

2016年公务员申论热点:积极防治土壤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精)

2016年公务员申论热点:积极防治土壤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背景链接】 据2014年4月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2015年重金属污染治理峰会上,经过20多位院士、专家参与调研南方省市的重金属污染情况显示,长三角、珠三角土壤污染远超其他地区。珠三角土壤主要超标重金属镍镉汞超标,中山、珠海、顺德土壤超标率达65.9%,呈现流域型污染。而珠江流域中,北江重金属污染最重,尾矿库未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 2016年2月1日,经湖北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获大会高票表决通过,这是我国出台的首部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将于8月1日起正式施行。 【政策理论】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重要意义】 积极防治土壤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对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改善公众生活环境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防治土壤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土壤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土壤污染的加剧导致土壤中的有益菌大量减少,土壤质量下降,自净能力减弱,而工矿业产生的重金属污染导致全国“毒土地”面积超过上亿亩。由于农药、化肥和工业导致的土壤污染,使我国粮食每年因此减产高达数亿公斤,影响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积极防治土壤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是人居环境健康的重要保障。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发展,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根本保证。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社会公众身体健康。土壤污染产生的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最终危害的是中华民族的未来。 积极防治土壤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土壤污染防治是中国继大气、水污染防治后的又一重点环境治理领域,积极防治土壤污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全面推进污染防治的重要方面和必然要求。 【问题阐述】 1.土壤污染日趋严重,清洁土壤需要保护。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待修复的污染场地数量多、面积大。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主要粮食产区农药化肥利用率不高,土壤污染问题突出;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导致污染事故频发;清洁土壤需要保护,保护清洁土壤不受到污染和破坏,防止土壤品质下降,是防止土壤问题的基本要求。 2.市场起步较晚,治理成本较大。土壤污染较之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更具隐蔽性、滞后性和难可逆性,往往要通过土壤样品分析、农作物检测,甚至人畜健康的影响研

申论热点范文社会类申论写作万能

申论热点范文社会类申 论写作万能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申论热点范文:社会类申论写作万能模板导读:本文申论热点范文:社会类申论写作万能模板,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1、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多发,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增多。 2、“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发展是当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3、社会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我们在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牢牢把握这一本质要求,把管理和服务有机统一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坚持以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以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以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通过推动社会管理法制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积极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就医、就学、交通、治安等民生问题,最大限度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减少社会改革中的利益调整障碍,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 4、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5、在民生、幸福、稳定成为“十二五”热词的语境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从社会活力、和谐稳定的战略高度审视社会管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理论的丰富深化,也是对我们党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一大创新。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国民收入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提升的时期,往往是经济最容易失调、社会最容易失序、人们心理最容易失衡的时期。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避免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凝聚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仅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实现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也是我国现代化顺利推进的必要保证。 6、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主体。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的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如今,面对人民群众的不同利益诉求和多元思想文化,通过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就能够不断实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增强社会凝聚力。 7、多年来,我国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不断加大解决环境问题的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产

申论热点问题

申论热点问题 申论热点问题是中观问题(既不宏观,也不微观) 申论问题的种类:经济类、政治类、文化类、社会类、三农 一、经济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解决对策(发展方式:又快又好又好又快) 1 节能减排是当务之急 抓紧出台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 建立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 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和排污收费制度 调动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探索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a实行污染权、有偿取得和交易制度 b建立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c全面推进矿业权有偿取得,建立矿山企业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机制 d研究建立碳交易制度 研究运用市场手段或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2 制定和实施新能源的战略问题 A、重点发展电技术 B、积极稳妥发展生物制液体燃料和生物机工作制品替代石油 C、因地制宜发展可再生能源:热利用、燃气技术 二、政治类 1、反腐败问题解决对策 A、颁布法律法规,通过颁布《反贪污法》预防和反对腐败等法律法规,使腐败工作正式法制化 B、健全规章制度: 定期检查考核制度的实施,保证干部和公务员队伍的基本素质

规定干部公务员的财产登记制度 改革工资制度,提高工薪阶层的生活水平,反对特权、特例 实行干部轮换制度 D、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党内监督、人民监督、新闻媒体监 督,运用各种监督形式,对党和政府及公务人员进行多层次、全 方位监督。 E、开辟网上反腐直通车,使网民可以直接举报贪污腐败情况 2、公车改革问题解决对策 A、充分考虑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行公车管理基础,制定车改方案和推进措施 B、科学确定车改范围和车改对象 C、合理制定交通费补贴标准 D、严格强化,对确定保留的公车进行监管。对于保留的公车贴上特殊标志,便于社会舆论对其进行监督 E、同一地区的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车改方案应同时设计同时实施 F、规范旧车报废和公车购置审批制度 G、建立健全与公务员考核相配套的规章制度 H、鼓励私车公用,允许经常性私车公用人员,报销一部分费用或给予补贴 3、治理行政浪费,规范公务消费的对策建议 A、推进公共财政体制的制度建设:清晰定义行政事业经费的支出范围,严格规范相关的标准及额度,建立合理而规范的支出程序,强化支出的审批和监督机制,并对违规者采取零容忍原则,通过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消除腐败的空间和概率。 B、完善公共预算制度,加强预算监督;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将公务员公开项目的信息纳入公开项目和事项中 C、加强公共财政的预算管理与审计监督 三、文化类 1、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A、做好网站备案管理工作,为网络监管共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B、组织开展各种专项行动,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把网络监管工作推向深入,净化互联网网络环境。 C、提高网络监管技术。 D、积极完善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建立广泛的事后监督机制。发动和鼓励广大民众提供舆情信息,进行网络监督。 E、采取积极措施,着力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大力推动网络诚信

公务员申论热点话题素材分析报告

公务员申论热点话题素材分析:社会保障 材料一: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十七大标准表述)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材料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在马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了“逐步把城镇非职工居民和农民纳入保障范围,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市委、市政府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断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相继建立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劳动年龄段自由职业者通过劳动事务代理参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制度,今年又继续推进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填补该市养老保障最后一个空白点,真正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据今年初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马鞍山市市区城镇老年居民基本情况初步调查数据表明,截至2007 年底,马鞍山市男60 周岁以上、女55 周岁以上的无养老保险待遇的居民约1.8 万人,全市无养老保障的居民中70 周岁以上约7000 人。城镇老年无业居民主要有四类人群,一是过去从事临时工、家属工人员,二是长期从事家务未工作的家庭妇女及过去是小摊小贩的人员,三是工龄未满10 年一次性结算养老金的征地工,四是各类户口农转非人员。为尽快让养老保障制度惠及城镇老年无业居民,实现人人享有养老保障的目标,马鞍山市在考察借鉴国内一些城市养老保障制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本市市情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其主要思路是: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建立 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并随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提高。分析: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既可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又让更多的人分享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对实现全市养老保障全覆盖和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马鞍山市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本市市情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在全省率 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体现了对民生建设的高度重视。材料三:农村低保谈起农村低保的好处,家住重庆南岸区南山街道办事处龙井村建设村民小组的周朝东感到十分欣慰。今年37 岁的周朝东在1990 年遭遇机械事故,右手4 个手指头被机器切掉,确定为四级残疾,根本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目前,妻子与他离了婚,他与10 岁的儿子相依为命,家里只有3 分地,全家年收入不足500 元。根据南岸区的农村低保政策,每人年收入不足1200 元的,可补足1200 元,这样周朝东一家每年可得到近2000 元的低保金,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2003 年7 月以来,重庆市先后在南岸区、江北区等10 个区县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工作。以南岸区为例,截至今年3 月,南岸区7 个镇全部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共有5568 户10564 人享受到农村低保,低保金支出223.31 万元。由于重庆的农村低保工作实行民主动态管理,坚持公开、透明,自试点以来未接到一起群众来访。但在农村低保试点进度较慢的地区,情况则不尽如人意。在彬县小章镇香花村,69 岁的村民赵七说:“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的困难户能领点补助,好像没有固定的。”村民王保民说:“我们这地方是渭北旱塬,靠天吃饭,年年都

申论热点范文社会类申论写作万能

申论热点范文:社会类申论写作万能模板导读:本文申论热点范文:社会类申论写作万能模板,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1、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多发,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增多。 2、“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发展是当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3、社会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我们在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牢牢把握这一本质要求,把管理和服务有机统一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坚持以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以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以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通过推动社会管理法制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积极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就医、就学、交通、治安等民生问题,最大限度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减少社会改革中的利益调整障碍,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 4、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

体。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5、在民生、幸福、稳定成为“十二五”热词的语境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从社会活力、和谐稳定的战略高度审视社会管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理论的丰富深化,也是对我们党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一大创新。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国民收入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提升的时期,往往是经济最容易失调、社会最容易失序、人们心理最容易失衡的时期。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避免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凝聚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仅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实现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也是我国现代化顺利推进的必要保证。 6、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主体。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的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如今,面对人民群众的不同利益诉求和多元思想文化,通过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就能够不断实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增强社会凝聚力。

申论热点:政府职能转变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政府职能转变 热点分析 转变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一)对政府职能认识不清。我国的政府管理模式来源于前苏联,政府包揽所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现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只需要管理那些社会需要而其自身管不了或无人管的社会公共事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事务则由他们根据国家法律和行业规定自主处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分不清哪些事务该政府管,哪些事务不该管。他们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除上级明文规定不管的事务外,所有社会事务都要管,认为这样做十分妥当,不会出现管理真空。 (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留恋权力。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权力的留恋使市场机制难起推动作用。因为这种权力可以给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带来利益,失去这些权力,就意味着失去某些既得利益。市场同权力竞争,结果是力不从心,权力通常占据上风,致使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这样,影响行政效率提高,同时产生腐败。 (三)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不健全。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社会自身的管理和服务是否健全密切相关。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功能先天不足,因而所有的事务必须由政府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也日益完善,且表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的趋势,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社会功能越齐全;相反在一些落后地区,因社会自身功能不全,严重制约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速度。在发达地区可以交由社会管理的事务,在落后地区还必须由政府统管起来,这反过来又阻碍了市场机制的发育。 (四)政府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国民的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行,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有很大提高。但从总体上讲,政府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一是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行政工作效率不易衡量,担心职能转变会引起负面影响。二是对政府职能只有大致了解,对本层级、本区域、本部门应履行的职责缺乏科学的认识、清晰的界定。不知道哪些职权应归还社会,哪些职能应得到加强。三是等待观望,不敢创新。虽然他们也赞成转变政府职能,但行动上却等待观望,希望有现成的东西可以照搬照抄,缺乏创新意识,也不愿主动探索。四是胸无大局,思考问题往往从小集团、或个人私利出发,对既得利益不愿放弃。五是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工作不负责任,方法简单,方式粗暴。凡此种种都说明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不相适应。 政策链接

申论热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申论热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全党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中央权威,全党都必须自觉维护,并具体体现到自己的全部工作中去,决不能表面上喊着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实际上没当回事,更不能违背中央大政方针各自为政、自行其是。 标准表述 [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党内政治生活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的问题比较普遍。 一是庸俗化。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讲圆滑、不讲正气讲“和气”,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变成“表扬和自我表扬”。 二是随意化。一些党组织不按章办事,党内政治生活不及时、不坚持、不规范,党内情况不通报不反映,党内政治生活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 三是平淡化。开会时看“出勤”而不讲效果,讨论时也发言而不管质量,习惯念报纸、读文件,照本宣科走过场,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意义]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志,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走95的年奋斗历程表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是我们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保证。“我们的党,不是家族团体,也不是同业工会,而是在共同思想基础与共同政治纲领上团结起来的革命的政党。”在执政的条件下,对拥有88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一定要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保证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任务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我们党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各种诱惑也随之而来,与党性原则发生矛盾,造成党员心理上的强烈反差,严重影响到党内生活的正常进行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这种反差具体表现为:个人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冲突;“金钱至上”观念与奉献精神

公务员考前必背申论文章分论点精彩示例

公务员考前必背:申论文章分论点精彩示例15种形式、34个热点主题的分论点写作示例: 一、并列式分论点: 1.国企改革主题: 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 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国企改革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 国企改革要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国企改革要坚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2.户籍制度改革主题 户籍制度改革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根本要求。 户籍制度改革是实现市场经济发展应有之义。 户籍制度改革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环节。 户籍制度改革是改善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

二、对比型分论点: 3.诚信道德建设主题 诚信道德缺失影响社会秩序与风气。 最美现象构筑社会道德的美丽风景。 4.勤俭节约主题 铺张浪费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勤俭节约净化官场生态引领社会新风尚。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铺张浪费是一切腐败现象的病根。 三、递进式分论点 5.社会公平主题 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社会公正问题凸显。公平的竞争机制被打破,社会活力难以保持。筑人人平等的机会门槛,释放人才创造活力。 6.收入分配体制主题

政策不合理,加剧社会不公,拉大收入差距。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导致阶层对立社会冲突。是维护社会公平和谐稳定的举措。 搞好第三次分配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7.食品安全主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向好。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缺乏信心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的任务艰巨。以社会共治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比较型分论点 8.乡村发展主题 并不是所有现代化和城市化都出现乡村衰败:现代化美国乡村没有随着现代化进程而隐退。传统农业中国却随着城市扩张侵蚀恬静乡愁。 9.城镇化主题

2020申论热点范文(20)

2020申论热点范文(20)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开始,我们为大家提供国家公务员考 试申论热点及申论范文供大家参考,祝大家考试顺利。 抵制三俗,弘扬主流文化 三俗,主要是指庸俗、低俗和媚俗。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三俗并没有因发展而消退,反而因发展更加盛行。三俗的盛行阻碍了我国主流文化的发展使其不能充分发挥“主流” 的引导和影响作用,甚至在各种文化思潮的变幻、交织、杂响中, 声音不够响亮,缺乏应有的感召力,无法充分发挥文化化人的作用。因此,抵制三俗,弘扬主流文化势在必行。 三俗的产生根源一方面和官员以身作则大有关系。官员按理是全民公仆,不但要重商,也要重农,更要重工人。另一方面文化消费 主义的侵蚀,是“三俗”之风产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 要抵制三俗,应该从抵制拜物主义和规范文化产品抓起。 首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把人民的根本利 益放在首位,明确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不能为了提高政绩而带头做出有利于三俗之风盛行的腐败行为和 允许三俗在人民生活中的放纵。 其次,建立健全对主流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机制,强化监管手段,引导文化产品生产者坚持社会效益至上。充分发挥长效机制 的作用,激发文化生产者积极创造的热情,激活创新潜能,在消费 文化的大潮中凸显主流文化的地位,以主流文化引领时代文化的健 康发展,形成多元并存、丰富多彩、主旋律鲜明的中国当代文化。 然后,通过包括生产文化产品在内的各种形式,对人民群众进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人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申论必背范文【经典】全30篇

2011年国考申论范文点评:"新兴产业"主题 2011-1-5 来源:展鸿教育点击量:771 【背景材料】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及浙江的影响既反映了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所存 在的结构失衡矛盾,也说明只有通过深刻的、全面的结构调整才能最终解决全球经济与贸易失衡以及信用与债务危机。浙江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之所以受到较大影响,其基本原因在于劳动密集制造业与出口经济规模过大。在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的情况下,产能过剩与产业竞争力不足的矛盾凸显。 新兴产业是与传统产业相对而言的,是利用科技革命和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建立起来的,有望成为支柱产业和对区域经济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当前,全球正孕育着新一轮技术突破与产业更替,浙江又已进入6000美元以上发展阶段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特色产业改造提升固然十分重要,但能否发现培育和加快发展若干个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将决定浙江未来产业层次、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全国的战略地位。 【题目】 请从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角度出发,围绕“背景材料”的主旨,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独到,认识深刻; (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内容充实; (3)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字。 【范文】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省经济指数出现明显下行趋势,工业增加值减少,企业亏损面扩大,部分企业处境艰难,多年来高速增长的浙江经济面临考验。究其原因,浙江经济曾经取得的辉煌主要是靠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取得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以“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拓展企业市场空间,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经济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此,我们应抓住机遇,转危为机,积极从外延式再生产向内涵式再生产转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应该树立创新型思维,瞄准新的产业链。长期以来,因为观念陈旧,思维僵硬,错过了一些新产业的战略机遇期,我省包括全国新兴产业比重偏低、发展缓慢,没有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新兴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市场前景好、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比如当前的环保节能产业、光电产业等具有长期增长的潜力,应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应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国际产业动向,瞄准最新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 发展新兴产业,应把政府引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结合起来。市场经济需要“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手握手。以往我国发展新兴产业往往以国家为主导,运用市场机制的成分偏少,市场机制最大的优势是最优化资源配置,温室下的产业永远是经历不起风雨的,需要市场的磨砺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在积极引导的同时,应着重完善市场机制的外部环境,给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使国内企业之间及国内外企业之间进行充分的竞争,提高我国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新兴产业,强化人才建设是关键之举。人才竞争是当今国际经济及科技竞争的焦点,发展新兴产业应辅以相应的人才战略。我们应该采取培养加引进的双重渠道,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和高校沟通,开设一些符合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新专业,改变我国大学人才培养和市场脱节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大力引进一批掌握最新技术的国际一流人才,通过实施人才战略,加大研发能力及长期竞争能力培养,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金融危机对我国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次的战略机遇期,化危为机。为此,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从观念、机制、人才三个方面着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我国产业从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的质变。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多措并举,我省经济一定能够走出困境,再创辉煌! 【点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