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必要性阐释

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必要性阐释

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必要性阐释
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必要性阐释

第1卷第1期2001年9月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 U R NA L O F HU N A N I ND U ST RY P OL Y T ECHNI C

V o l.1 N o.1Sep.2001

[收稿日期]20010824

[作者简介]燕良轼(1956—),男,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必要性阐释

燕良轼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湖南长沙 410081)

[摘 要] 本文从心理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提高中国人心理素质所必须和中国文化资源与中国心理学家的优势等方面对心理研究

中国化的必要性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 心理学研究;中国化;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B849 [文献标识码] A

Expounding the Necessity of Psychology Researeh Serving Chinese

YAN Liang shi

(Ps ych ology Dep.of Edu cation Scien ce Institute of Hu nan Nomal University,Changs ha 410081,Hu nan ,C hina)

Abstract :Th is paper exp ou nds th e necess ity of p sych ology research serving C hinese fr om the point of requirements of developm ent in

psychology,necessity of promoting Chinese ps ychological quality and advantage of Ch ines e cultural resour ce and C hinese psychologis ts.

Key words :psychology res earch ;serving chines e;neces sity

中国人正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速度奔向现代化目标。显然这种现代化绝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现代化,而且包括精神或心理生活的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中国人不仅要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且应当创造出高质量、高品位的精神生活或心理生活。正因为如此,心理学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人们期冀利用心理学提供的理论与技术准确有效地描述、解释、调控、预测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期盼心理学能更多地干预自己的生活,希冀心理学在提高民族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产生于西方文化传统的心理学,在20世纪初踏上中国的国土后,尽管百年来为探索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做出了许多贡献,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文化上的巨大差异,西方的心理学始终无法深入到中国人的心理生活中去,无法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的真谛。这一点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一些曾经沐浴过欧风美雨的有识的中国心理学家意识到了。所以当西方心理学在中国登陆之初,就有心理学家提出心理学必须中国化,要求中国心理学能用自己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和研究题目,解决中国的实

际问题[1]

不仅如此,在1922年中国最早心理学杂志《心理》的创刊号上曾明确要求中国心理学者应从三个方面从事心理研究:“一、昌明国内旧有的材料;二、考察国外新有的材料;三、根据这两种材料来发明自己的

理论和实践。”[2]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在1937

年发表的《把应用心理学应用于中国》一文中,也提出中国的心理学者要应用心理学去解决中国社会实际问题,他强调:“我们不能把德、美或其他国家的心理学尽量搬来就算完事,我们必须研究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中国应该提倡应用心理学,还应提倡中国的应用心理学。不能把它和实际社会脱离关系,我们所提倡的并不是欧美所现有的应用心理学而是中国实际

所需要的应用心理学。”[3]

但是早期心理学家们对于心理学中国化的呼吁没有引起整个心理学界的应有的回应,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心理学中国化随着心理学本土化的国际思潮又一次拉开序幕。但这一次的首倡者是港台心理学家。台湾著名心理学家杨国枢题为《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层次与方向》的论文可以说是心理学中国化的一篇宣言。他指出了心理学中国化的四个层次与方向:(1)重新验证国外的研究发现;(2)研究国人的重要与特有现象;(3)修改或创立概念理论;(4)改良旧方法与设计新方法。[4]

此后,以心理学中国化或本土化命题的研讨会、专著和论文集不断涌现。

物换星移,当西方心理学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了近百年后,我们又回到心理学中国化的主题,这绝不是20世纪20、30年代的旧事重提,而是赋有更新的时代意义。

一、心理学中国化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中国化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这决不危言耸听、小题大做。众所周知,心理学是以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为对象的科学,心理学的最高目标是揭示

第1期燕良轼: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必要性阐释11

人类心理与行为的普遍原理与规律,从而有效描述、解释、调控和预测人类个体和群体的心理与行为,促进人类心理素质或心理健康水平的普遍提高。但就现实的情况看,心理学距离这一目标还很遥远,甚至南辕北辙。一句话,心理学还远没有达到人类的要求。自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产生于西方文化传统的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是以西方人为研究考察的对象,所反映的是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它无法用来描述和解释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心理与行为。换句话说,西方心理学中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是用来研究西方的心灵和用来改善西方人对西方社会文化条件的适应,但很难适应于其他文化。尽管东西方的心理学家付出了许多努力试图使产生于西方文化传统的心理学“放之四海而皆准”,但这种努力所得出的结论只能用“隔靴搔痒”或“削足适履”来形容。正因为如此,在20世纪7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本土化的浪潮。心理学家们逐步认识到,要建立“普遍的心理学”或“全人类的心理学”就不能漠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各国、各民族的心理学家试图用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改造心理学,从而促进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

本土化作为一种国际思潮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要求,是产生于西方文化传统的心理学在运用于世界不同文化传统所遇到困境而期图摆脱困境的一种有益尝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心理学中国化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要求。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是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所以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学就不能不研究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况且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宗教当中,还蕴藏着极其丰富多彩的心理学宝藏,这不仅是东方或亚洲传统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世界心理学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所以要建构适合全人类的心理学或进行心理学的整合与统一,而置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于不顾是无法实现的。这一点就连西方心理学家都洞若观火。如美国心理学家H.C.Tr andis 就认为:“在得到中国的资料之前,心理学不可能成为一门普遍有效的科学。”一百多年前,美国传教士亚瑟?亨?史密斯就曾说过:“中国人是人类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如何改善他们是每一个希望人类美好的人不可能不感兴趣的问题。”[5]但仅仅依赖西方文化传统的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是不可能准确、有效地获得“中国人的资料”的。只有实现心理学的中国化才有望完成这一任务。所谓中国化其实就是心理学在中国大地上的本土化。当然对于什么是本土化,目前心理学界尚有许多争论。

杨中芳博士认为,心理学的本土化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狭义的本土心理学是英国兰卡斯特(Lancaster)大学的希勒斯(P.Heelas)和洛克(A. Lo ck)所带动的研究。他们在1981年主编出版了一部重要著作《本土心理学》。杨中芳指出,这种狭义的本土心理学使用的是英文的复数(indig enous psychologies),是指存在于当地人头脑中许多与心理有关的看法及惯思,而非一门整体的学问。广义的本土心理学使用的则是英文的单数(indig enous psychology),它是一门描述及解释当地人心理与行为的学问。”[6]杨中芳认为,“这种广义的本土心理学正是目前一般在中国心理学界里赞成本土化的学者们所共同同意的终极目标。”[7]心理学中国化是世界心理学本土化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本土化思潮是科学心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心理学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心理学中国化也是心理学国际化的需要。心理学中国化的进程就标志着心理学国际化或全球化的进程。所以切莫以为提倡心理学中国化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是少数心理学工作者的夜郎自大,它实际上是心理学全球化、国际化所必须,其实质是心理科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心理学中国化是提高中国人心理素质所必须

中国正在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这种历史进程必然要求中国人具有现代化的国民素质,其中国民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中国国民的心理素质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的积淀。在中国这个特定的时空内,中国人在不断地克服来自内部和外部生存压力中,在改造自然、社会与中国人自身的实践中形成的特定结构的国民心理素质。这些都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或多或少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存在于现代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中,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有学者曾将中国人的国民心理素质概括为13个维度44项。具体内容是:仁爱宽让、推己及人、乐善好施、相信鬼神、达观超脱、天人感应、乐天知命、忠诚、孝顺、讲义气、重人情面子、重礼尚往来、讲信用、忍辱负重、不屈不挠、威武不屈、视死如归、洁身自好、知足常乐、修身养性、只求平安、与世无争、逆来顺受、顺从权威、顺从时势、两面性、循规蹈矩、生活节俭、尽职尽责、刻苦勤奋、追求财富、升官加爵、重智慧谋略、重才能技长、竞争意识、个人独立、自由平等民主思想、光宗耀祖等。[8]我们不敢说这44项能够完整准确地概括出了传统中国人的国民心理素质,但仅从这样的概括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文明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心理品质,正因为有这样优秀的心理品质才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灿烂的古代文明。

有人说是中国古代的智慧点燃了现代西方文明的火炬,这绝不是夸张溢美之辞,只要看看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以及19世纪大思想家

12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卷

卡尔?马克思对中国古代三大发明的评价就十分明了。培根当时并不知道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中国人发明的,但他知道这些发明创造对人类历史的巨大影响。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没有任何一个王朝、没有任何一个宗教派别、没有任何一个伟人对于世界文明的影响有这三个发明这么大。为什么呢?他说印刷术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文字;火药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战术;指南针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航海术。[9]大约二百年后,马克思再次对中国的三大发明给予高度评价。他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10]传统的中国人优秀的心理素质不仅以物化的形式表现于发明创造之中,而且还直接以精神产品的形式表现出来。仅以清代中叶编辑的《四库全书》为例,就可略见一斑。《四库全书》著录的经、史、子、集四类书有三千四百七十种,七万九千一百十八卷。此外还有存目书六千八百十九种,九万四千零三十四卷。这些书还没有包括前人留传下来的典籍的全部。这些典籍都是中国人精神劳动的成果,充分展示了传统中国人的心理水平所达到的高度。特别是“经”和“子”两类典籍中还有十分丰富的直接探讨中国人心理活动的心理学思想。这些心理学思想在近20年来得到了比较系统的挖掘,其价值已得到国际著名心理学家的充分肯定。

但也不能否认,在中国人的国民心理素质中也有一些糟粕,所谓民族的劣根性。正是这些国民心理素质的不良因素,使中国人从明代以降,特别近百余年来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度落伍。作为一个心理学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研究中国的国民心理素质,研究中国人有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是现代中国人应当继续发扬光大的,有哪些不良的心理品质需要克服和抛弃的。要研究这些优秀的心理品质和不良心理品质形成的历史条件和文化条件,从而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使优秀的心理品质不断成长,使不良心理品质不断淘汰。不仅如此,心理学者还有责任采集世界各民族心理素质中某些适合中国人需要的优秀的心理要素,将其整合到中国的国民心理素质中去。

总而言之,作为中国心理学工作者肩负着改造、建构国民心理素质的历史责任。这种历史责任要求中国心理学家深入到中国人的实际生活中去、深入到中国文化中去,探索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的底蕴,这才是心理学中国化的必由之路。如果不作这种深入中国人实际生活、深入中国文化的研究,仅仅依赖西方文化传统的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和技术的生搬照套,其结果只能浅尝辄止,融靴搔痒,不可能对改造和建构中国人的国民心理素质有多大作为。对此一些西方学者都认识得十分清楚。早在100多年前美国基督教传教士亚瑟?亨?史密斯曾以自己在中国生活22年的经历写出了一本在西方产生巨大影响的书籍《中国人的性格》,史密斯先生对中国人性格的描绘有褒有贬,但他承认他对中国人性格的描绘,“只是许多‘中国人特性’中的一小部分,它们并不构成一幅中国民众的肖像图”,最多也不过是“观察者自己的所见所闻用炭笔对中国民众的某些特性作的简略素描”。[11]因为他认为“任何个人,无论他的知识面多宽,都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国人的全部真实情况。”[12]他还说:“一个在中国生活了22年的人,并不能完全保证他有能力写出有关中国人特性的书,正如一个在银矿里埋头苦干了22年的人,并不足以证明他有资格撰写出有关冶金学或复本位制的论文。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整体;一个还未考察过它的一半以上省份且只是在其中两个省居住过的人,当然没有资格对这整个国家作出概括。”[13]况且史密斯先生是生活在100多年以前的基督教传教士。西方文化固有的优越感、基督教偏见,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他对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印象与见解。基督教普世精神、西方中心主义,构成了史密斯观察与叙述中国人特性的既定审视野,所以很难想象中国人的性格形象映在异域文化背景上不受到扭曲。难怪国学大师辜鸿铭曾不无幽默地评论道:“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淳朴的。”“比如那个可敬的阿瑟?史密斯先生,他曾著过一本关于中国人特性的书,但他却不了解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作为一个美国人,他不够深沉……”(《春秋大义》序言)。这段引述和评论虽都不是纯粹意义心理学家的研究和观点,但足以说明心理学家要研究中国的国民心理素质必须对中国文化有全面、深刻、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必须深入到中国人心理生活的实际中去,走心理学中国化的道路。只有扎根在中国文化的肥田沃土,放出眼光采取“拿来主义”才能使心理学真正走上中国化的道路。

三、心理学中国化有利于中国的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中国心理学家扬长避短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比较是有其独特价值的。正是这些独特价值构成了中国不同于西方的文化传统。一般说来,东方文化属于集体主义文化,西方文化属于个体主义文化。在集体主义文化氛围内生活的中国人或东方人,对集体有着特殊的理解和真实的感受。中国人不仅把集体看作是实实在在的集合体,具有真实的价值,而且把集体看作是高于、重于、先于个人的东西,个体是微不足道的。个体只能以家族、民族、阶级及其他形形色色集体成员身份而存在。中国人以及

第1期燕良轼: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必要性阐释13

东方人适应社会的基点不是试图控制、支配和操纵他人,而是力图适应集体和他人,扮演好集体角色,与集体和他人保持和谐关系。重关系、讲人情、好脸面,既是中国人适应社会的方式,也是整个东亚人的共同社会心理特点。东方人的这种集体主义与西方人的个体主义相冲突,因此,用西方心理学的理念不但不能有效理解和解释中国人以及东方人的这些心理和行为,而且还会给我们观察、感悟、解释和预测中国人及东方人的心理及行为以误导。一味坚持西方心理学立场、观点和方法不仅仅使我们品尝到百思不解的痛苦和似是而非的困惑,而且会使中国文化中许多非常有价值的心理学资源因不能得到有效开发而白白浪费。因为用西方的心理框架,特别是科学主义的心理学框架,中国许多有心理学价值的观点和方法都无法纳入其中,而事实上恰恰是这些内容最富民族特色,因此,我们决不能照搬西方个体主义的心理学传统,一定要走心理学中国化的道路,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心理学。

中国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多元文化,是由多民族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而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仅从形式上看,有以物质或物质化型态存在的文化,也有以精神型态存在的文化;有通过文字记载展示出来的文化,更有通过实际生活展示的文化;有静态形式存在的文化,也动态形式存在的文化;有主流文化,也有非主流文化。无论以何种形式、型态展示的文化,都真实地表征了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都真实地贮存和详尽地记载了中国人的生存或生活方式。这对于心理学中国化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资源和财富。正因为如此,中国才屡屡被西方学者称为心理学的策源地之一。因此,中国的心理学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很好地利用这个宝贵的资源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心理学。

我们认为心理学中国化研究可以充分发挥中国心理学工作者得天独厚的优势。这表现在:

首先,中国学者研究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比中国学者研究西方人的心理与行为或西方学者研究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具有更大优势。因为中国心理学家本身就生于斯、长于斯,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主要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上完成的。“心理学家和他所研究的人,总是出生于某种土壤,生长于某种环境,受某种文化的熏陶,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的人和被研究的人的心理不带有某种本土气息是不可能的。”[14]在中国文化圈中成长起来的心理学家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必然带有中国文化的气息。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风俗习惯,甚至语言表达方式,无不体现出中国文化的气息。也就是说中国学者研究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往往比中国学者研究西方人的心理与行为,或西方学者研究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更得心应手。因为,一般地说中国学者比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具有更大的占有量。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心理学家只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化占有量才能扬长避短,使生活与研究统一起来,而不致发生角色冲突或角色困惑。对此,台湾著名心理学家杨国枢等是深有感触的。他说:

我们所探讨的对象虽是中国社会与中国社会的中国人,所采用的理论与方法都几乎全是西方的或西方式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中国人;在从事研究工作时,我们却变成了西方人。我们有意无意地抑制自己中国式的思想观念与哲学取向,使其难以表现在研究的历程中,而只是不加批评地接受与承袭西方的问题、理论及方法。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充其量只能亦步亦趋,以赶上国外的学术潮流为能事。在研究的数量上,我们既无法与西方相比;在研究的性质上,也未能与众不同。时至今日,在世界的社会及行为科学界,只落得是多我们不为多,少我们不为少。[15]

在杨国枢等看来,脱离自己的文化传统去承袭西方理论和方法,从事心理学研究,即使是以中国人为研究对象,也“充其量只能是亦步亦趋,以赶上国外的学术潮为能事”,不可能形成自己的学术个性,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最终也不可能有独特的价值,只能是“多我们不为多,少我们不为少”。同理,西方学者研究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困难也常在于此。尽管他们已经稔熟于西方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但由于对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陌生,常常使他们望而生畏,裹足不前。诚然,我们也承认,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人的研究,常常为我们审视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提供新视角或新参照点,给我们的研究以许多借鉴和启示。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是很肤浅的,尤其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作为一个中国学者具有研究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的独特条件,有较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占有量,只要我们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就一定能够建构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学。

第二,中国学者研究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有利于发挥整体优势。西方学者也可以对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研究,但这种研究往往只能以个体散兵游勇的方式进行。因为作为一个研究个体,他可以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对中国文化有较大的占有量,但作为一个群体却很难与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竞争。作为一个个体,西方的心理学家可以表现出对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格外关注,甚至象关注他自己的民族的生活那样关注,但作为一个整体,西方学者不可能有这种兴趣和关注。而中国心理学家则不同。每一个中国的心理学家都生活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上,他们对中国人的研究有更多的见解和体会,他们所拥有的文化背景是大致相同的,因此他们更容易形成一个专家集团。如前已述,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是

14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卷

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内化的结果,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就蕴孕了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的复杂性,因此,要把握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是一个系统工程,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仅仅靠个体的小作坊式的劳动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只要中国的心理学家们能以心理学中国化为己任,明确心理学的目标和意义,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研究,就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使中国心理学在世界心理学丛林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第三,中国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心理学中国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首先在“昌明国内旧有材料”方面作出了巨大成绩。这主要表现在对中国古代文献中蕴含的心理学思想所进行的系统疏理与研究,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研究虽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但真正系统的、大规模的研究还是近20余年的事,这一研究不仅使我们有幸窥探到数千年中中国的的先哲们对人类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可贵思考与探索的庐山真面目,而且这种研究本身就是心理学中国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正如杨鑫辉教授所指出的,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体系具有本土化意义,并且是它们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丰富世界心理学思想宝库,具有填补重要空白的国际性意义。”[16]燕国材教授也指出:“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有多种途径,其中之一便是研究中国心理学史。”[17]杨中芳博士认为心理学中国化(她称之为本土化),大致可在三个抽象层次上需要心理学史研究者的帮助。她说:“最基础的、具体的一个层次是当本土研究者在探讨当代人的任何一个特殊心理与行为现象时,都不能忘记它们是历史的产物,是传统与现代所面临新冲击之调适的过程或结果。因此对传统思想的探研,特别对其具体表现及变迁方面的探研,有助我们深入理解现代中国人为什么会如此这般的过日子。为此,心理学史的专业技能就可以帮助本土心理研究者进行这项‘追本溯源’的工作了”。[18]第二层次是理论层次。杨博士说:“本土心理学研究者在试图建立现代中国人心理及行为理论时,为了不局限于只参考西方的心理学理论,可以从传统中国学者所提出来的理论中去寻求灵感。因此心理学史家对传统心理学思想及理论的整理可以帮助本土研究者开阔理论的视野。”[19]第三个层次是“在其欲建立本土心理学知识体系之时。心理学史家可以帮助挖掘及恢复中国人自己原有的心理学体系。借之,本土心理学工作者可以去发展中国人的心理学体系。”[20]杨中芳博士的论断精辟地阐述了中国心理学史研究对心理学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其次,在重新验证国外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西方科学心理学在中国的历史,基本属于介绍和验证国外的理论与实验的历史。在这方面我国心理学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经过近百年的检测,我们已大致知道哪些西方的理论与技术能够被吸收到中国的心理学体系中来,哪些对建构中国人的心理学体系具有启迪和借鉴作用,哪些应当得到改造才能适应中国的文化土壤,哪些是应当受到排斥甚至抛弃的。这些对于建构中国人的心理学也同样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再次,对国人重要的与特有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兴未艾。这特别表现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本土化思潮当中,最初由港台学者发起,后席卷整个中国大陆心理学本土化运动,对中国人特有的心理与行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可观的成果,为建构中国心理学体系提供了许多理论与实证资料。在此方面港台学者做出了突出贡献。

最后在创建中国化的理论体系方面也进入了初步尝试阶段。近年来一些以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为题的专著、教材、论文集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这些都可视作建构中国心理学的初步尝试。

我们相信,随着心理学中国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藩菽教授所设想的“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一定能够建立起来。一个不照搬西方,而以“研究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研究本民族、本国、本地区的实际问题,进而了解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以期解决中国人自身的实际问题”[21]的,既具有科学价值,又具有人文价值的心理学体系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华大地诞生。

[参 考 文 献]

[1] 葛鲁嘉.心理文化论要——中西心理学传统跨文化解析.辽宁

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244.

[2] 心理,1922,1(1).

[3] 潘 菽.把应用心理学应用于中国[A].心理学年刊[C].1937,

4(1).

[4] 杨国枢,文崇一.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台北中央研

究院民族研究所,1982:11.

[5] [美]亚瑟?亨?史密斯著,乐爱国、张华玉.中国人的性格.北

京:学苑出版社,1998,1:10—11.

[6] 葛鲁嘉.心理文化论要——中西心理学传统跨文化解析.辽宁

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6.

[7] 高尚仁,杨中芳.中国人?中国心.远华公司,1991:16.

[8] 童辉杰.关于中国人国民性格的跨时代跨文化研究[A].杨鑫

辉.心理学探新论丛[C].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 323—324.

[9] 杨振宁.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历史回顾与前瞻[A].新化文摘

[C].1993,(3).

[10]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47):427.

[11] [美]亚瑟?亨?史密斯著,乐爱国、张华玉译.中国人的性格.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1):2.

[12] 同上书,第5页.

[13] 同上书,第7页.

[14] 李 铮.关于本土心理学若干问题商榷[A].杨鑫辉.心理学

探新论丛[C].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2—13. [15] 杨国枢,文崇一.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台北中央研

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82:11.

[16] 杨鑫辉.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百年研究史略[A].心理科学

[C].2000(6).

[17] 燕国材.中国心理学史.台湾东华书局,1996:自序.

[18] 燕国材.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香港远流出版公司,序. [19,20,21] 燕国材.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香港远流出版公司, 1996:序.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本节考纲透视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考点精讲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 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韵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心得 体会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在《管理心理学》中,我学习了“人的从众行为”,我想既然人有从众行为,那么由人组成的企业同样也具有从众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非理性的企业从众性行为正破坏着我们并不富足的改革积累。为什么在中国的企业界、企业之中会有这种从众性现象一个人的行为是受很多方面制约的,但主要归纳来看一是受外部环境的制约,二是受自身思维的影响。就正如一个人的跑步行为,只有当他有了跑步这个想法(内部因素),而且至少有一个能跑步的地方(外部因素),他的才能实施跑步这个行为。如果他自己没有要跑步这个想法,就算有再好的跑道在面前,他也是不可能跑的。如果他在水中,就算他再想跑,他也是不能够跑,而只能够游。同理,一个企业的从众性行为也是多方面影响的结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利润空间比较大 如果有某种产品在市场上毫无利润可言,我想是不会有企业愿意生产的。正是有利可图,有暴利可图,才使众多的企业盲目地争相进入。先进入的企业由于获得了暴利而极速膨胀,这种"模范"的影响导致更多的企业急于进入,形成另一轮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可以说,高额的利润是产生从众性行为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进入壁垒比较低 进入壁垒包含两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的壁垒,二是资金方面的壁垒。也就是说某个行业有从众性行为的发生那么该行业进入所需要的资金肯定不多,其产品的技术含量也一定不高。 三、市场机制不健全 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必然要导致竞争的无序,而这种无序又会成为企业从众性行为的催化剂。大家都想乘乱捞一把,在里面的想多捞些,还没进去而看着眼红的拼命往里挤。市场不能进行有效的调控,就像一群人(企业),得了一种病(从众性行为),医生(市场机制)却不知道该怎么医治(约束,调控),传染的人越来越多。最后,身体特好的熬过来了,熬不过的占大多数。

旅游心理学的案例分析上课讲义

旅游心理学的案例分 析

1、客人希望朋友随团活功! 用完早餐后,地陪小胡带领旅行团准备登车外出游览。一个客人过来与小胡商量,说在当地他有两个朋友,能否让他的朋友今天一起随团活动。小胡怕影响全团的活动就没有答应。那位客人解释说,他与那两位已有好多年没有见面了,昨晚才与他们联系上,现在他的朋友已来到了宾馆,最好能同意让其随团参观游览,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由他承担。小胡还是没有答应。那个客人很生气,认为小胡不通人情,不为容人着想。最后客人只好暂时离开团队与他的朋友单独活动。几天后,旅行社收到了一封对小胡的投诉信,经理对此事情进行了调查后,就批评了小胡。小胡感到很委屈,认为自己是为了全团的利益考虑才拒绝客人的朋友随团活动的。 正确处理方法: (导游不了解游客的心理---导游和游客各是什么心理?)有的旅游者到某地后,希望亲友随团活动甚至到外地去旅行游览,当旅游者向导游人员提出此类要求时,导游人员应先征得旅游团领队和其他成员的同意,再与旅行社的有关部门联系。 如旅游者的亲友被同意随团活动的话,一般应请其先到旅行社办理人团手续(出示有效证件,填写表格,交纳费用等)。若是外国的外交官希望随团活动,应请示旅行社,严格按照我国

政府的有关规定办理。如果旅游者的亲友的身份是记者,应请示有关部门,获得批准后才能办理人团手续。 评析: 旅游者的亲戚、朋友、熟人希望与旅游者一起随团活动,这是人之常情,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导游人员应该按"宾客至上、服务至上"、"尽可能满足需求"的原则进行处理。无论以何种身份随团活动的客人,办理手续和缴纳费用后,都应当和旅游者一样享受同等待遇,导游人员应给予同等的热情服务。 对某些有身份的客人,礼貌礼仪上耍多加注意,以示尊敬。当客观条件不允许旅游者的亲戚、朋友、熟人随团活动时(如座位不够、客人的身份不明、有关部门不同意或其他客人不同意),导游人员应该耐心向客人进行解释,求得客人的理解。在本案例中导游员小胡应该尽量满足客人的要求。 2、某日傍晚,一香港旅游团结束了“广州一日游”,回到了下榻的饭店。然而,不到十分钟,旅游团的一位中年女领队就光着脚来到了大堂,怒气冲冲地向前台投诉客房服务员。原来,早晨出发时,这位女领队要求楼层客房服务员为房间加一卷卫生纸,但这位服务员却只将这位客人的要求写在了交班记录本上,并没有与接班服务员特别强调指出。结果,下一班次的服务员看到客房卫生间内还有剩余的半卷卫生纸,就未再加。结果,这位客人回来后,勃然大怒。无论前台的几个服务员如何

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考试要点 一、旅游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行为规律 二、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1.它有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心理依据3.旅游心理学的研究为科学合理的地安排旅游设施和开发旅游资源提供心理依据4.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有利于建设高质量的旅游企业职工队伍 三、旅游消费者的心理过程包括:1.认识过程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四、认识过程包括: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2.知觉 3.记忆 4.想象(是人脑对通过感知获得的并通过记忆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 5.思维 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只是保证心理过程更好地反映和变革客观现实,但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在认识过程中,注意能使人的感觉性提高,思维清晰,情绪高涨,使行动集中有力,反应及时准确。)五、意志过程是指:在旅游消费活动中,旅游消费者能自觉地确定旅游购买活动的目的,并且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人的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六、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旅游消费者的气质、能力、性格 七、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实质:1.消费心理是旅游消费者脑的机能 2.客观现实是旅游消费心理的源泉3.旅游实践活动是旅游消费心理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4.旅游消费心理的自觉能动性5.旅游消费心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八、影响行为的因素:1.心理因素:知觉、学习、动机、个性、态度 2.社会因素:家庭、参照群体、社会阶层、社会文化(注意P24页图) 九、需要是指:在一定生活条件下,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欲望”、“要求”。它是主客体的统一,是一种异常复杂的心理现象。 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十一、旅游动机是指: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并使人处于积极状态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动力。是在旅游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去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力。 十二、旅游动机的区分:1、日本田中喜一 2、美国罗伯特.麦金托什和沙西肯特.格普特 3、美国约翰.托马斯 4、美国利奥得(P38-40页) 十三、旅游目标是指:是人的旅游需要的一种期待,是人的旅游行为所要追求的预期结果在头脑中的一种超前反映,也可以说是满足人的旅游需要的对象或期望所达到的结果。 十四、旅游消费知觉的基本原理: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组织性、知觉的解释性 十五、知觉的组织性的原则:接近原则、相似原则、封闭原则 十六、旅游消费知觉的心理定势:1、首次效应(当一个人第一次进入一个新的旅游地,第一次和当地人接触,第一次品尝地方风味,第一次游览某一名胜,留下深刻印象,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这种现象称首次效应或第一印象)2、晕轮效应(是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整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3、经验效应(是个体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方式。)4、刻板印象(是社会上部分人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十七、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它是个性社会化的结果。 十八、学习是指:一种经由练习,使个体在行为上产生较为持久改变的过程。 十九、旅游消费态度的学习途径:1、通过社会角色学习2、通过接受教育学习3、通过提高知觉能力学习4、通过观察了解社会文化发展趋势学习5、通过社会实践学习 二十、人们会感知到风险的情况:1、购买目标不明确2、购买酬偿不清楚3、购买经验缺乏4、积极和消极的后果5、群体伙伴的影响6、旅游产品推销员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内容

心理学研究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动力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状态:总是由注意状态伴随。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性格=气质+环境。 一、心理学主要流派 1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强调研究无意识现象(通过联想和释梦手段)。2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研究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S-R)3认知心理学派:S—O—R(刺激—内部机体变量—个体行为)4人本注意心理学派:发起人马斯洛,后影响最大的罗杰斯;强调心理学研究任务是了解人,以人为本。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教师的威信:职业威信、人格威信。 学习概念:人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1、学习内容上特点:A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B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C学科内容上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学习方式上特点:A自学方式占重要地位。B学习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C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猫试验。1学习即学习者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2学习律(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 巴莆洛夫条件反射说:狗实验。条件反射几个规律现象:A强化B消退C自然恢复D泛化E分化F高级条件反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1强调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3教学应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反馈原则)。4提倡发现学习(他的发现法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发现学习。发现法包括用自己的头脑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和别人已经发现的知识)。5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 奥苏伯尔认知接受说(指有意义的接受理论):1学习方式的分类: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他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2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因为教师有意义地传授知识给学生的效率高。3学习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4有意义的学习条件(内、外部条件)5教学原则6“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建构注意理论 知识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结实、假设,它不是绝对的、唯一的正确答案。学生观: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题作用。学习观:1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过程2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过程。3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

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

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 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一:管理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记得老师说过管理心理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以人为中心”。以前一直没有过对这门学科的了解,从选修这门课一直到上完,我有了不少收获,虽然对这么学科的学习和了解还是非常的少,但我仍对这么学科有了很好的认识,并且有兴趣和想法在将来继续在这门学科上学习下去。 管理心理学它是研究组织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根源和目的是探索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人的动机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规律。主要研究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的心理活动。 管理的实质是“对人管理首先就要了解人”,了解所要管理的对象的性格特征,了解他的工作环境,了解他的工作能力。了解了才能很好的管理,才能很好的调动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能力。 当领导管理自己的下属,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当老师的要管理自己的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这一切就是要领导者考虑的问题。在管理心理学中,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激励大师金克拉曾说:“你若想成为人群中的一股力量,便必须掌握激励,生活就是这样,你把它放入自己所处的人际中,人们就记得你信任你,就像黑夜相信灯光一样。” 激励便是“激发鼓励”。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激励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或者说,激励是引起个体产生明确的目标指向特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在管理工作中,激励就是管理者对员工的激发和鼓励,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鼓励员工的工作干劲,通过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员工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发挥其才能,释放其潜能,最大限度地、自觉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绩,也就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它是一名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和必备能力。工商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

旅游心理学案例分析

专业:酒店管理 学号:20092502310011 姓名:### 一、举案例论述怎样把旅游者的感知觉规律应用于旅游业中。【不得少于1000字】 案例:石梅湾之旅 随着冯小刚导演的《非诚勿扰2》热映,影片拍摄地石梅湾也开始备受观众注意,一时间,跟随葛优舒淇去爱情圣地享受人生快感成了很多观众的口头禅。 冯小刚的超级家庭粉丝,小璐一家人在看过电影后,决定趁小璐寒假放假,一家人报旅游团去石梅湾度假。绕了十几个弯后,巴士终于停在了小璐一家下榻的酒店——石梅湾艾美度假酒店大堂门口。当一尘不染、宏伟壮观而又不失温馨的酒店大堂映入眼帘,当万亩青皮林进入小璐的视线,当南中国海温暖湿润的海风从进入大堂那一刻扑面而来的时候,小璐一家激动万分,感慨着艾美酒店是个度假天堂。前台优雅端庄的服务人员彬彬有礼,她们热情地为小璐一家解答了他们提出的关于酒店和石梅湾的问题。行李员放下行李离开后,站在海景房阳台上的小璐妈妈脸上笑开了花:“这里的服务人员个个都很热情,素质也不错,看来艾美酒店跟我们以前住过的酒店真是不一样啊!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五星级酒店!”

专业:酒店管理 小璐的爸爸热衷运动,此时早已顾不上旅途的疲劳,换好了浴袍就去酒店的游泳区去游泳了。小璐的妈妈,平日里在家自己种种花草,修身养性,还在车上的时候,她就已经被石梅湾的植物所吸引,于是她带上相机,在酒店周边随处走走,拍下了那些花花草草。小璐呢,早就在网上看到了网友对石梅湾的评价,而她又是一个”追星族“,对《非常勿扰2》中男女主角拍戏时取景的地点充满了幻想,向往着在石梅湾洁白的沙滩上悠闲地散步,于是换上沙滩拖,自己一个人到石梅湾沙滩上去寻找葛优舒淇的拍戏点了。 晚上,小璐一家选择了在中餐厅吃晚饭,餐厅服务员在给他们上菜时,认真的讲解了每到菜的名称、制作过程、味道、营养等,精通厨艺的小璐爸爸对服务员此举大加赞赏,并表示度假的这几天都会在该餐厅吃晚饭。晚饭过后,小璐一家人,拿着艾美酒店赠给顾客的《非常勿扰2》拍摄时的宣传册,漫步在石梅湾的沙滩上,湿润的海风轻拂着面庞,细腻绵软的沙滩让他们忘记了一切的烦恼。那个夜晚,舒淇和葛优也是在这个沙滩上诉说了对彼此的爱吧!小璐爸爸妈妈牵着手,感受着那样浪漫的爱。一家人,就那么幸福地走在这个度假天堂的沙滩上…… 案例分析: 人的知觉过程是一个有组织、有规律的心理过程。这些有规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

旅游心理学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及意义

旅游心理学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及意义 旅游是一项特殊的综合性游览观光活动,人们为达到度假、休养、娱乐、探险、求知等目的,出游于地区、国家和洲际之间。中国是旅游大国,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旅游业作为一种无烟工业、朝阳产业,正在迅猛发展。因为只有了解了旅游者在食、住、行、游、购、娱方面的旅游心理活动,才能最大程度的为旅游者提供周到、满意的服务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它的重要地位已不可小觑。因此,为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效率、让旅游从事人员更好地了解旅游者的需求和心理,让旅游者得到更为满意和周到的服务,旅游心理学便应运而生了,正如它的名字一样,该心理学将会对旅游业的运营有很大的帮助。 一、在旅游从事人员工作中的应用及意义 旅游服务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为旅游者提供优质、个性化的服务,因此,作为旅游服务人员,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如何对旅游者的各种外部特征和表现进行鉴貌辨色,比如,高兴时手舞足蹈,悔恨时捶胸顿足,惧怕时手足无措等等。所以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游客的心理活动,以便使自己的服务更有针对性的进展,只有符合旅游者心理特点的服务才能使他们感到满意。 二、在旅游企业员工薪酬发放中的应用及意义 对于企业员工,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物质报酬,但物质报酬是员工提高 工作生活质量的基础条件。有些公司的薪酬计划看上去很华丽即注重未来的薪金 报酬和奖励的增长幅度,但与员工实际需要相差太远,不能产生强化效果。公司 薪酬方案如果与员工绩效挂钩则薪酬底线应该明确奖励标准和尺度应该科学合 理且得到员工认同。薪酬支付的时间是有技巧的,支付的时间不同,产生激励的 效果也不同。不同的员工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而员工年龄的增长,经济状况的 改变和酒店经营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薪酬的支付效果。例如,对年轻的员工必 须即时支付,无论是发奖金还是给予休假,给予奖励或表扬都必须即时。另外当 员工情绪低落时,也应该采取即时的薪酬支付,而情绪高涨时则可采取延迟支付, 这样有利于保持员工稳定情绪。 三、在旅游景区规划上的应用及意义 一个景区如果要吸引游客前来,其环境是否让游客舒适满意就成了必要条 件。如果游客来到一个景区,接受到的都是一些有悖于自己认知、有违于内心预 先期待的刺激,那必然产生抵触情绪,且会延续很久。所以景区规划要做到以人 为本,不能盲目开发旅游资源,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便利,给游客 以舒服安全便利的环境。只有在研究了解旅游者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才能针对性 的采取不同的服务方法,满足不同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才能使他们产生积极愉快 的心理体验,形成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样才能创造出最佳的服务水平,使旅游 者享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学习旅游心理学有助于旅游从业人员根据旅游消费者的行为,分析和了解旅 游消费者的心理活动,从而能有针对性的更好的为旅游者服务周到、满意的服务。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大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版本)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 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 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感谢您的阅读!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一学期的《管理心理学》的学习,虽然我选择了自修区,虽然我承认有时候听课不怎么投入,但是一学期的学习下来我也是有些体会的,不是很深入却也是我自己的想法。 第一堂课就被老师的规矩给“折服”,怎么说呢,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分法,那时侯就想到底是关于管理的课程。从这里我也明白大家应该要互相尊重,最后一堂课同一个评分标准我也很欣赏,我不明白那同学是怎么想,我是乐于接受这样的结果的,我还觉得老师是很尊重我们的呢。 这段时间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认识了我自己,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对自己还是有了小小的了解的。关于“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那点,人类多数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人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而不喜欢担负责任。人们多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人们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看到那么几条,我真觉得怎么那么象呢,我好好的反省了下,我要好好努力的,我得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规划。 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人时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团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有效的沟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我真不得不承认网络的强大,我晚上回忆了一晚上,总觉得自己有很多想说,可是真的动手不知道怎么下笔,担心写杂了偏题,专业的东西我又不知道怎么写,也许是我太在乎了吧。我记得最多的是《士兵突击》,还有些例子影片,还有SWOT

旅游心理学的案例分析

1、客人希望朋友随团活功! 用完早餐后,地陪小胡带领旅行团准备登车外出游览。一个客人过来与小胡商量,说在当地他有两个朋友,能否让他的朋友今天一起随团活动。小胡怕影响全团的活动就没有答应。那位客人解释说,他与那两位已有好多年没有见面了,昨晚才与他们联系上,现在他的朋友已来到了宾馆,最好能同意让其随团参观游览,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由他承担。小胡还是没有答应。那个客人很生气,认为小胡不通人情,不为容人着想。最后客人只好暂时离开团队与他的朋友单独活动。几天后,旅行社收到了一封对小胡的投诉信,经理对此事情进行了调查后,就批评了小胡。小胡感到很委屈,认为自己是为了全团的利益考虑才拒绝客人的朋友随团活动的。 正确处理方法: (导游不了解游客的心理---导游和游客各是什么心理?)有的旅游者到某地后,希望亲友随团活动甚至到外地去旅行游览,当旅游者向导游人员提出此类要求时,导游人员应先征得旅游团领队和其他成员的同意,再与旅行社的有关部门联系。 如旅游者的亲友被同意随团活动的话,一般应请其先到旅行社办理人团手续(出示有效证件,填写表格,交纳费用等)。若是外国的外交官希望随团活动,应请示旅行社,严格按照我国政府的有关规定办理。如果旅游者的亲友的身份是记者,应请示有关部门,获得批准后才能办理人团手续。

评析: 旅游者的亲戚、朋友、熟人希望与旅游者一起随团活动,这是人之常情,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导游人员应该按"宾客至上、服务至上"、"尽可能满足需求"的原则进行处理。无论以何种身份随团活动的客人,办理手续和缴纳费用后,都应当和旅游者一样享受同等待遇,导游人员应给予同等的热情服务。 对某些有身份的客人,礼貌礼仪上耍多加注意,以示尊敬。当客观条件不允许旅游者的亲戚、朋友、熟人随团活动时(如座位不够、客人的身份不明、有关部门不同意或其他客人不同意),导游人员应该耐心向客人进行解释,求得客人的理解。在本案例中导游员小胡应该尽量满足客人的要求。 2、某日傍晚,一香港旅游团结束了“广州一日游”,回到了下榻的饭店。然而,不到十分钟,旅游团的一位中年女领队就光着脚来到了大堂,怒气冲冲地向前台投诉客房服务员。原来,早晨出发时,这位女领队要求楼层客房服务员为房间加一卷卫生纸,但这位服务员却只将这位客人的要求写在了交班记录本上,并没有与接班服务员特别强调指出。结果,下一班次的服务员看到客房卫生间内还有剩余的半卷卫生纸,就未再加。结果,这位客人回来后,勃然大怒。无论前台的几个服务员如何规劝、解释,她依旧坚持光着脚站在大堂中央大声说:“你们的服务简直糟透了。”引来许多客人好奇的目光。值班经理和客务部经理很快赶到了,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中国把发展教育置于重要地位,教心的研究有着十分广泛的前景。由单纯的学习心理向关注教和学两个方面的心理转变,教学心理学兴起并成为教育心理学中最有活力的研究领域。 教心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其独立性,并非只是普心的一种应用。因而,几乎所有当代重要的心理学思想,都对教心产生着影响。同时,现实生活与教育实践,也一再向教心提出要求,影响着教心研究课题的变化。由初期偏重于学习心理的研究和学习律的讨论,并且大多集中于智育方面的问题,随着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日益重视,越来越重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审美情感的培养。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表达对当代教心研究与发展的理解:教心的独立性发展,教心的研究课题的变化以及心理学新理论的启发与影响。 一、教心的独立性发展:尽管交心是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出现的,但是历时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使得教心不再单纯是普心原理的一种应用,而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领域。对教心这种独立性发展的认识,是把握当今教心发展的一个基本点。实际上,教心的形成与发展,一直表现为一种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结果。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将更加关注教育教学实际中所存在的问题,逐步扩大研究的领域。我们认为未来的教育心理学除了继续关注教和学两方面的主要问题外,教育教学实际中的其他问题也必将引起教育心理学的关注。例如我国学者正在进行的而且还将继续进行的有关校本问题的研究,就有可能给教育心理学带来新的研究课题,扩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2.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由于教育心理学兼具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特点,加之她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因而教育心理学没有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个案法等等,都是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稍加改动而形成的。尽管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使之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制约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今后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应该把各有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教育心理学正在使用的方法融合起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管理心理学》,让我学到不少的心理学知识,受益匪浅。 管理心理学是运用普通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是企业主体,是人、财、物诸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因而也是管理的核心。管理心理学以分析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为重心。人是一切事业的基础,人是管理的基础,也是所以需要管理的原因及目的。现代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掌握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而管理心理学就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因此,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知识,不仅有助于管理者掌握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知识,而且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管理领域中的一切心理现象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它是和活动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互相联系的。2、联系性原则:人的心理现象与外部环境的刺激、主体的状况和反应活动紧密地联系着。3、发展性原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处在运动与发展之中,所以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也要贯彻发展性原则。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是在日常的不作人工干预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方法。2、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主动地引起被试者的行为变化。3、调查法:是通过搜集各种有头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的方法有谈话法、问卷法等。4、测验法:是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化的测量表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的方法。5、个案法:也叫案例法。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3、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其中,我觉得在《管理心理学》中,沟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沟通:指在管理中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络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知的过程。而人与人的沟通有着很多特殊性: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不仅限于信息的交流,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交流;交流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会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因此,不管是面对上司或下属,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使事情进展顺利。以上是我学了《管理心理学》以后的一些肤浅的归纳和心得。深深体会到管理心理学的博大性和必要性,以后将更加注意将管理心理学在工作中的应用,不断地学习理解,使之更好的为工作带来成功。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2): 总觉得心理学是一门玄奥的学问.这种想法主要源自于少年时代读书中的惊讶与崇拜,如诸葛孔明的空城计,赵子龙将军的偃旗息鼓, 诸如此类的等等.经过简单初步的管理心理学学习,还是有一点收获,算是揭开了玄奥的表皮.关于管理心理学,我觉得它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与分析,说明和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它能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自量,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管理心理学,中国古代就有.孙武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就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武强调领导与下属之间意愿协调一致的重要性,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心理学原则.行军打仗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要有绝对的纪律素质.所以自古以来军队都有从大至小的建制,都有系统的监督和执法人员.但汉飞将军李广带的部队就没有,李广才气天下无双.他的才气在他带兵的奇特方略上表现的格外突出.他行军不按建制不成行列;驻扎不按建制,各随其便;夜间不打更巡逻;大帐很少使用文书.军队的战斗力

心理学案例分析25556

六、实例分析题(请运用所学过的心理学知识,对下列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要求原理运用恰当、条理清楚、言之有理。) 1、在美国人们为了保护鹿,就杀掉了鹿的天敌──狼。于是鹿的数量剧增。鹿们由于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结果体态变得蠢笨,植物因为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调零,继而鹿由于缺少充分的食物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捕捉而大批死亡。无奈,人们又只有把狼再请进来,鹿们又恢复了蓬勃生机。 试分析引狼捉鹿与“磨难教育”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2、甲同学表现为兴奋,易激动,以奔放不羁为特征;乙同学表现为抑制,胆小、脆弱、消极、防御等品质,试分析甲乙二位同学各属什么气质类型,应该怎样对其教育。 3、1920年,在印度西北部的山区,发现两个“狼孩”。当她们回到人间时,仍用四肢行走,膝盖着地,用嘴舔地面上的水;不肯穿衣服,怕强光,深夜嚎叫。其中一个名叫卡玛拉的女孩大约七、八,其智力仅相当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6个月婴儿的智力水平。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 4、某校有一名初中生,其特点是:情绪发生慢,心理平衡,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爱思考,喜独居,内心少外露,注意力不易转移,做事心细,认真、仔细、谨慎,习惯做熟悉的工作,适应新环境慢,接受新事物慢。根据上述特征,判断该生气质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5、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目前在大学校园里,也有相当一批学生吸烟。据一项调查,抽烟的比例高达70%,而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结合你自己对周围的观察,加以分析,请说出吸烟大学生们种种心态?

6、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末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上面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受到哪些启发? 7、某初中班有两位同学,甲常常表现为:温柔、合顺,对事物观察敏锐,反映敏感,体验深刻,想象丰富,在活动中不敢表现自己,做事小心谨慎,缺少省略,课堂表现很守纪律。而乙生表现为:动作迅速,精力充沛,热情洋溢,爱发脾气,情绪产生快而强,难以自制,理解问题常比别人快,活泼直率,粗心大意,坚持已见。根据上述特征,判断甲、乙两位同学的气质类型,并分析两种气质类型积极与消极因素,而后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8、根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夫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座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会儿,冉由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公西华不明白教师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他遇事后退一步,冉由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孔夫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9、电影《青松岭》有这样的情节:车夫钱广每次到下坡转弯处的一棵大树旁就使劲抽打辕马,马便狂奔跑起来。后来,车夫换成了万大叔,当他赶车行至大树旁时,并未抽打辕马,马却也狂奔起来,差点儿出了危险。辕马狂奔是什么心理现象?它是如何形成的?

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对大学生乐观精神培养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对大学生乐观精神培养的意义 摘要: 积极心理学对人格特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乐观的研究成果,为培养大学生的乐观精神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借鉴的操作方式。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乐观精神;培养;意义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力量(strength)和美德(virtue)等积极方面因素对人的影响的一种心理学研究的新思潮。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取向,积极心理学是相对于现代西方主流心理学倡导的“消极心理学”或“病态心理学” (pathology psychology)而提出来的,是对现代主流心理学的反思。 一、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及主要研究内容 1.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近一个世纪以来,心理学家的主要注意力集中于对消极心理学的研究,局限在对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消极取向的心理学成为主导性模式。1997年Seligman就任APA(Am eric 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主席一职时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进入新世纪,Sei ig man和Csikszentmihalyi以“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确立了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学界的地位。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1]。2000年,E. P.Selig man和Csikszentmihalyi联名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的积极心理学导论宣称: “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2]” 2.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积极心理学认为,科学心理学主要面临三项使命: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实幸福;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因此,目前积极心理学对人类的贡献在于[3]:1)主观层面上积极情绪体验研究的成果,包括对过去的幸福感和满意感、对现在的愉悦、对未来富有建设性的认知,如希望、忠诚等;2)个人层面上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的成果,包括乐观、爱和职业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能、美感、宽恕、创造性、天赋和智慧等;3)群体层面上积极组织系统研究的成果,指如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使个体发挥其人性中具有积极作用的个性品质,如责任感、利他、文明、忍耐、职业伦理等。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的管理学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背景差异等;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征。 3、教学内容 具体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从简单的教具模型、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到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不可替代的因素。 5、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如温度和照明)、教学硬件设施(如桌椅、黑板、投影仪)和空间布置(如教室文化建设情况、座次排列)等要素; 社会环境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风、校风及社会文化背景等要素。 (二)学习与教学的三种过程模式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教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通过这一学期的《管理心理学》的学习,虽然我选择了自修区,虽然我承认有时候听课不怎么投入,但是一学期的学习下来我也是有些体会的,不是很深入却也是我自己的想法。第一堂课就被老师的规矩给折服,怎么说呢,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分法,那时侯就想到底是关于管理的课程。从这里我也明白大家应该要互相尊重,最后一堂课同一个评分标准我也很欣赏,我不明白那同学是怎么想,我是乐于接受这样的结果的,我还觉得老师是很尊重我们的呢。这段时间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认识了我自己,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对自己还是有了小小的了解的。关于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那点,人类多数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人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而不喜欢担负责任。人们多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人们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看到那么几条,我真觉得怎么那么象呢,我好好的反省了下,我要好好努力的,我得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规划。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人时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团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

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有效的沟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我真不得不承认网络的强大,我晚上回忆了一晚上,总觉得自己有很多想说,可是真的动手不知道怎么下笔,担心写杂了偏题,专业的东西我又不知道怎么写,也许是我太在乎了吧。我记得最多的是《士兵突击》,还有些例子影片,还有分析,然后是些零碎的片断了。这一学期的最大收获,让我知道的大家应该互相尊重,也明白了有些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这点是来自生日的那个打赌,还有也对我自己做了个小小的分析,知道什么我的第二象限是什么,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