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研究中医心理学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

研究中医心理学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

研究中医心理学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
研究中医心理学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

研究中医心理学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

【关键词】心理学

在西方心理学日益繁荣昌盛的现代,为什么还要大力研究中医心理学?因为临床心理学是服务于人的事业,它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所依赖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与咨询对象文化背景的契合程度,而目前我国临床心理咨询还基本上处于照搬和模仿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阶段。事实上,西方的心理学根植于西方的历史文化,渗透了西方人的哲学、信仰、价值观和生活经验。尤其是自19世纪冯特(W.Wundt)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以来,西方心理学就以物理学为模式,极力推崇实证方法,试图把心理学建设成为一门精确、客观的自然科学,虽然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实证材料,但他们把一切意识经验、哲学心理学、一切本土心理学和内省方法从心理学研究中排除出去,而且把一切传统的、本土的、体验的和日常生活的心理学都视为前科学的、非科学的,这不仅使它无力解释人类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体验,大大缩小了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广阔领域,而且失去了丰富、博大、历史悠久的心理文化的滋养,显出日益虚弱的理论基础和流派支离破碎的“不统一危机”。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等人文立场的心理学与实证主义立场的心理学存在的内在冲突,认知心理学给行为心理学带来的冲击与革命,辩证心理学所进行的综合尝试都一再表明,仅仅以自然科学为样板,以还原分析的实证方法来构建一门统一的客观心理学的尝试是不成功的。

在这种背景下,整理与挖掘传统中医心理学的思想与技术对于丰富世界临床心理学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医药学是一个包含内、外、儿、妇、皮肤、精神医学、药学等多学科的复杂体系。中医心理学是中医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严格意义上说,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与整个中医学的体系融为一体,并没有像中医内科、骨科、妇科、儿科那样分化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然而,中医学强调形神合一,精神内守,形神兼治的理念,“阴阳五态”的人格理论,脏腑与情绪相关理论,四诊合参的心理诊断理论和顺志从欲、精神内守、情志相胜、民乐疗法等临床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却是丰富多彩、个性独特鲜明的。遗憾的是,在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受近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中国传统的中医临床心理学没有得到应有规模与深度的发展。事实上,这不仅影响了对中医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完整把握,造成了以单纯的自然科学路线研究中医的不少失误,而且使中医心理学科失去了几十年的宝贵发展机遇,导致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落后于世界临床心理学的发展步伐。中医心理学不仅历史悠久,理论独树一帜,临床诊治技术和经验方药也十分丰富,完全可以与西方临床心理学相媲美。

与西方临床心理学相比,中医心理学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从后现代的观点来看,这种差异可能意味着存在着另一种可能的科学范式。

纵观中医学的历史发展和横向比较中西医的文化特点,继承与发扬中医心理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临床现实意义。

1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与发扬中医的人本主义精神

中医是以人为本的医学,她在认识到人是自然之物,并且必须法天则地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人的心理和社会属性,从来没有忘记人是形神俱备的,甚至将人具有的自我意识当作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将人的精神正常与否当作人健康的核心指标。如《内经》中说“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民,尽欲全形。”(《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素问·移精变气》)“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中医的人文精神还充分地体现在将满足人的心理需要当做治疗的基本法则。“能尽人性,则能尽物之性;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礼记·中庸》)。中医亦认为,“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之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灵枢·师传》)。这就是说,气血生理的顺畅与心理的舒畅对于健康都是必需的。理想的生存状况“是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

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素问·上古天真论》)。由此可见,如果仅仅将生物实证性研究等同于中医现代化的代名词,以自然科学的研究包揽中医科学研究的全部就可能偏离传统中医的科学人文精神。可以说没有中医心理学,中医就是不完整的医学。“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中医心理学是中医学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本节考纲透视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考点精讲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 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韵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

《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答题参考

《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答题参考 答卷首页务必注明你的姓名和班级 (注:以下为四类考试题型的答题参考例题,不可将例题照抄到自己的答卷里)名词解释举例 ?负近因效应 负近因效应是指对所有系列呈现的项目进行最后的自由回忆时,所有各系列的最后几个单字的回忆成绩都显著低于渐近线;而对各个系列分别进行即时自由回忆时,这些同样的单字的回忆成绩却最好,即表现为近因效应。前者与之相反,所以称之为负近因效应。 简答题举例 ?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什么要进行实验设计? 1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实验的主要优点在于能更好的控制各类研究变量。研究者通过系统控制对事物进行观察记录,能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因果性的说明。 2 )实验方法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容易重复,可以进行校验。 3 )由于实验具有目的性,充分性,可重复性及控制性,使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其在心理学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心理学科学研究的基石。 图表题举例 图表题的答题要点是先分清自变量(有几类自变量、各有几个水平)和因变量,再看研究设计的类型(实验设计:组内、组间、混合设计、准实验设计、现场实验设计,问卷调查,访谈,等等),最后看自变量的变化是否引起了因变量的变化,如果有变化,是什么样的变化(多变量实验安排下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效应);总结以上情况,看是否支持某种心理学理论,得出结论。 举例: ?下面是一个关于记忆的实验,实验中用的材料是 16 个中英文单词,其中,中、英文单词各半,代表有生命的东西与无生命的东西的单词各半,单词的颜色红、蓝各半。被试分为三组,第一组要求他们对书写单词的颜色尽快做口头报告:红或蓝;第二组要求他们对出现的中英文单词的语种尽快做口头报告:中或英;第三组要求他们对出现的中英文单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docx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 (联结派、认知派、联结- 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014 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 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 ( 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 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 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 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 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 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 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 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 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 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 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 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 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 (实验法)。 2012 填: 1924 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 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考试要点 一、旅游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行为规律 二、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1.它有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心理依据3.旅游心理学的研究为科学合理的地安排旅游设施和开发旅游资源提供心理依据4.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有利于建设高质量的旅游企业职工队伍 三、旅游消费者的心理过程包括:1.认识过程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四、认识过程包括: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2.知觉 3.记忆 4.想象(是人脑对通过感知获得的并通过记忆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 5.思维 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只是保证心理过程更好地反映和变革客观现实,但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在认识过程中,注意能使人的感觉性提高,思维清晰,情绪高涨,使行动集中有力,反应及时准确。)五、意志过程是指:在旅游消费活动中,旅游消费者能自觉地确定旅游购买活动的目的,并且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人的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六、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旅游消费者的气质、能力、性格 七、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实质:1.消费心理是旅游消费者脑的机能 2.客观现实是旅游消费心理的源泉3.旅游实践活动是旅游消费心理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4.旅游消费心理的自觉能动性5.旅游消费心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八、影响行为的因素:1.心理因素:知觉、学习、动机、个性、态度 2.社会因素:家庭、参照群体、社会阶层、社会文化(注意P24页图) 九、需要是指:在一定生活条件下,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欲望”、“要求”。它是主客体的统一,是一种异常复杂的心理现象。 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十一、旅游动机是指: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并使人处于积极状态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动力。是在旅游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去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力。 十二、旅游动机的区分:1、日本田中喜一 2、美国罗伯特.麦金托什和沙西肯特.格普特 3、美国约翰.托马斯 4、美国利奥得(P38-40页) 十三、旅游目标是指:是人的旅游需要的一种期待,是人的旅游行为所要追求的预期结果在头脑中的一种超前反映,也可以说是满足人的旅游需要的对象或期望所达到的结果。 十四、旅游消费知觉的基本原理: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组织性、知觉的解释性 十五、知觉的组织性的原则:接近原则、相似原则、封闭原则 十六、旅游消费知觉的心理定势:1、首次效应(当一个人第一次进入一个新的旅游地,第一次和当地人接触,第一次品尝地方风味,第一次游览某一名胜,留下深刻印象,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这种现象称首次效应或第一印象)2、晕轮效应(是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整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3、经验效应(是个体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方式。)4、刻板印象(是社会上部分人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十七、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它是个性社会化的结果。 十八、学习是指:一种经由练习,使个体在行为上产生较为持久改变的过程。 十九、旅游消费态度的学习途径:1、通过社会角色学习2、通过接受教育学习3、通过提高知觉能力学习4、通过观察了解社会文化发展趋势学习5、通过社会实践学习 二十、人们会感知到风险的情况:1、购买目标不明确2、购买酬偿不清楚3、购买经验缺乏4、积极和消极的后果5、群体伙伴的影响6、旅游产品推销员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内容

心理学研究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动力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状态:总是由注意状态伴随。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性格=气质+环境。 一、心理学主要流派 1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强调研究无意识现象(通过联想和释梦手段)。2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研究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S-R)3认知心理学派:S—O—R(刺激—内部机体变量—个体行为)4人本注意心理学派:发起人马斯洛,后影响最大的罗杰斯;强调心理学研究任务是了解人,以人为本。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教师的威信:职业威信、人格威信。 学习概念:人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1、学习内容上特点:A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B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C学科内容上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学习方式上特点:A自学方式占重要地位。B学习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C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猫试验。1学习即学习者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2学习律(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 巴莆洛夫条件反射说:狗实验。条件反射几个规律现象:A强化B消退C自然恢复D泛化E分化F高级条件反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1强调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3教学应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反馈原则)。4提倡发现学习(他的发现法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发现学习。发现法包括用自己的头脑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和别人已经发现的知识)。5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 奥苏伯尔认知接受说(指有意义的接受理论):1学习方式的分类: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他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2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因为教师有意义地传授知识给学生的效率高。3学习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4有意义的学习条件(内、外部条件)5教学原则6“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建构注意理论 知识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结实、假设,它不是绝对的、唯一的正确答案。学生观: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题作用。学习观:1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过程2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过程。3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教学大纲 说明部分 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各级各类教育。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最高层次,它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人才,以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为能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有一大批政治合格、作风优良、敬业爱岗、业务精深、了解学生的大学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高等教育活动中来。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的高校教师在高校都受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素质训练,但很少系统地学习过高等教育心理学,往往对高等学校学生的认知过程、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缺乏深刻的了解,不能依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普遍缺乏必要的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不能自觉地运用其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和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揭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质、培养自我意识、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有效地独立学习和自我培养也可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广大高校教师都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教育过程,并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心理科学的指导下,在独立学习和自我培养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由此,我们认为《高等教育心理学》作为高等学校岗前培训的课程,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青年教师尽快地熟悉和适应高等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二、本大纲编写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本大纲是在安徽省高师中心于2009年7月28-30日组织的安徽省高校教师培训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教材内容以及2005年编制的原《高等教育心理学》大纲精神要求,由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庆师范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蚌埠医学院、皖西学院、安徽工业大学、阜阳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宿州学院、安徽理工大学、黄山学院、巢湖学院、安徽科技学院、池州学院、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等高校的各位专家共同研讨、创作而成。 大纲的编写指导思想是:统一思想,统一内容,统一教学,高效求实,保证高等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质量。 本大纲编写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求实创新。 三、教学内容和时数 讲授内容共有十一章,总学时为36学时。具体内容与学时分布见正文。

旅游心理学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及意义

旅游心理学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及意义 旅游是一项特殊的综合性游览观光活动,人们为达到度假、休养、娱乐、探险、求知等目的,出游于地区、国家和洲际之间。中国是旅游大国,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旅游业作为一种无烟工业、朝阳产业,正在迅猛发展。因为只有了解了旅游者在食、住、行、游、购、娱方面的旅游心理活动,才能最大程度的为旅游者提供周到、满意的服务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它的重要地位已不可小觑。因此,为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效率、让旅游从事人员更好地了解旅游者的需求和心理,让旅游者得到更为满意和周到的服务,旅游心理学便应运而生了,正如它的名字一样,该心理学将会对旅游业的运营有很大的帮助。 一、在旅游从事人员工作中的应用及意义 旅游服务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为旅游者提供优质、个性化的服务,因此,作为旅游服务人员,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如何对旅游者的各种外部特征和表现进行鉴貌辨色,比如,高兴时手舞足蹈,悔恨时捶胸顿足,惧怕时手足无措等等。所以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游客的心理活动,以便使自己的服务更有针对性的进展,只有符合旅游者心理特点的服务才能使他们感到满意。 二、在旅游企业员工薪酬发放中的应用及意义 对于企业员工,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物质报酬,但物质报酬是员工提高 工作生活质量的基础条件。有些公司的薪酬计划看上去很华丽即注重未来的薪金 报酬和奖励的增长幅度,但与员工实际需要相差太远,不能产生强化效果。公司 薪酬方案如果与员工绩效挂钩则薪酬底线应该明确奖励标准和尺度应该科学合 理且得到员工认同。薪酬支付的时间是有技巧的,支付的时间不同,产生激励的 效果也不同。不同的员工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而员工年龄的增长,经济状况的 改变和酒店经营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薪酬的支付效果。例如,对年轻的员工必 须即时支付,无论是发奖金还是给予休假,给予奖励或表扬都必须即时。另外当 员工情绪低落时,也应该采取即时的薪酬支付,而情绪高涨时则可采取延迟支付, 这样有利于保持员工稳定情绪。 三、在旅游景区规划上的应用及意义 一个景区如果要吸引游客前来,其环境是否让游客舒适满意就成了必要条 件。如果游客来到一个景区,接受到的都是一些有悖于自己认知、有违于内心预 先期待的刺激,那必然产生抵触情绪,且会延续很久。所以景区规划要做到以人 为本,不能盲目开发旅游资源,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便利,给游客 以舒服安全便利的环境。只有在研究了解旅游者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才能针对性 的采取不同的服务方法,满足不同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才能使他们产生积极愉快 的心理体验,形成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样才能创造出最佳的服务水平,使旅游 者享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学习旅游心理学有助于旅游从业人员根据旅游消费者的行为,分析和了解旅 游消费者的心理活动,从而能有针对性的更好的为旅游者服务周到、满意的服务。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大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版本)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 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 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

《设计心理学》完整重点感谢:孟玉怡、徐无凡、郭志欣、张艺耀的整理

第一章设计艺术心理学概况 .设计艺术心理是指设计者在产品的市场定位策划、功能原理构想、结构设计计算、设计方案表达、工艺规程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设计艺术心理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艺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自身的心理活动;二是艺术设计师通过产品满足、引导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表象转化是一种活动中产生的表象转移、渗透到另一种活动中的心理现象。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是最早提出物品的外观应为用户提供正确操作所需的关键线索的学者之一。 .设计艺术心理学既是设计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应用心理学科的一个新分支。它是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上,专门研究在设计艺术活动中如何遵循视知觉规律,应用审美心理规律,把握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综合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创造性地设计适用满意的产品的一门科学。 .影响个体心理活动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动力系统、个性心理以及心理过程。.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和用户消费者。 .设计艺术史一项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属性。 .多默在《现代设计的意义》中将设计分为“显性设计”和“隐形设计”两类,其中“显性设计”是风格设计,隐形设计是工程设计。 .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背景:()消费社会必须通过艺术化的设计满足用户的需求; ()信息社会需要用设计化的艺术来衡量人与环境; ()现代设计的背景需要理解人的心理; 意义:()增强设计者的心理素质,提高产品的设计价值,保障消费者的满意; ()完善科学体系,揭示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实现创造性设计。 .设计艺术心理学学科研究方法的特殊性特点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不是单纯的心理学基础研究,而侧重于心理学在设计艺术及相关领域中的运用; ()设计心理学的目的为了帮助设计师更好的设计,服务于人类;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者必须同时掌握心理学和设计艺术学两个领域,才能有效的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两个原则 ()定性和定量结合 定性研究:倾向于阐释主义,用于发现问题,提出新观点。 定量研究:倾向于实证研究,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推广到更大人群中。()人—机—环境 .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九种 观察法、心理测量法、问卷法、焦点小组法、深度访谈法、投射法、口语分析法、仪器测量法、实验法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比较。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章节题型内容 、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 2.个性心理 二、辨析题 第一章高等 教育心理学 概述1 .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校教师如何教的一门科学。 2.教育工作中的“是为了不教”。(教育工作中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说法有道理吗?) 3.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没有多大现实意义。 5.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 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 6.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 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你对此论有何看 法? 7.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不例外。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三、简答题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及其对象。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4.简述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5.试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四、论述题1..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体会,谈谈学习该课程的现实意义。

章节 题型 内容 1. 教师胜任力 2.教育机智3教学反思4自我效能感 5.教师期望效应 6.教学监控能力 7.教师角色 8.教学 风格 9.教学效 能感 1. 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 革的推进,对 高等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 多、更高的要求,当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知 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教育教学工 作的高能力和素质。 2. 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专家教师掌握 更多的知识。 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大学教师只 要努力扮演好教学者的角色就已足够。 1.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2. 简述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和作用。 3. 简述教学反思的过程。 4. 简述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 5. 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教学效能感对教师和学生的影 响。 6. 简述教育机智的表现方式。 7. 简述教师角色的影响和作用。 8. 简述专家教师的特点 9. 请列举出几种常见的教学反思方法。 10. 试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11. 简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师胜任力。 12. 简述教师胜任力及其结构。 13 .简述教育机智及其影响因素 1. 请列举出几种常见的教学反思方法, 成良好地教学反思习惯。 2.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有什么差别, 由新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3. 老一辈教育学者吕型伟 曾说过 “教育是事业,事业 的 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 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请结合高 等教育心理学关于教师角色分类的划分,谈谈自己 对这段话的理解。 4. 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心理健康如何维护。 一、名词解释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第二章 高等学校教 师心理 四、论述题 并谈谈如何养 如何尽快完成

最新设计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最新设计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心灵) 1.菲利德伦德尔在《论艺术和鉴赏》一书中说:“艺术是关于 的,所以任何一项科学性的艺术研究必然属于心理学范畴。” 2.设计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 3.设计心理学解决设计艺术领域各种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 设计研究问题 4.(现代)心理学的许多领域正在进入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发展 的时代。 5.设计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它在(方法)论上是更加宽 容的,但是必须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6.心理学不是对人类常识的描述,因为常识不是与人类(行为)相互一致的知识。 7.设计心理学的艺术性属性主要是反映在研究(对象)的性质上。 8.设计心理学的人文性属性主要是反映在研究(概念)的抽象上。 9.布卢诺斯奇在《人类的升华》中写道:“人类是独一无二的,他之 所以独特是因为科学和艺术同样都是他的(精神)的可塑性表现”10.对麦克尔·怀特而言,(科学)就是探索、它提出问题,它是想象 力的发挥,它是分析。 11.(达芬奇)被誉为第一位集合了科学与艺术大成的人物。 12.在(艺术)的形象思维中,表现活动、概念活动和情感活动是一 起进行的。 13.艺术家普遍认为视觉事物是绝不能通过(语言)描述出来的。

14.科学家认为,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完全再现艺术,描述和解释也只 是将(经验)的大体轮廓呈现出来。 15.科学的创造:直观、表象---抽象概念---(理论) 16.艺术的创造:直观、表象---意象形态---(形象) 17.阿恩海姆认为,在任何一个认识领域中,真正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都是通过(意象)进行的。 18.19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19.19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艺术的起源和功能。 20.19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艺术史)角度研究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21.设计是围绕着目标的问题(求解)活动。 22.德拉克山认为心理学学科的特别之处就是研究(心理),必定是自我反省式的。 23.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因为它比意识体验具有更加明确的对象性和客观性。 24.在审美研究中,人们看画展的行走方式、停留时间和观看引起的 身体姿势变化,都可以作为(行为)的变量,其变化是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的。 25.心理学不仅是行为的科学,对人类意识体验的研究,也为了了解 人类(心理)活动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知识。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中国把发展教育置于重要地位,教心的研究有着十分广泛的前景。由单纯的学习心理向关注教和学两个方面的心理转变,教学心理学兴起并成为教育心理学中最有活力的研究领域。 教心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其独立性,并非只是普心的一种应用。因而,几乎所有当代重要的心理学思想,都对教心产生着影响。同时,现实生活与教育实践,也一再向教心提出要求,影响着教心研究课题的变化。由初期偏重于学习心理的研究和学习律的讨论,并且大多集中于智育方面的问题,随着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日益重视,越来越重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审美情感的培养。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表达对当代教心研究与发展的理解:教心的独立性发展,教心的研究课题的变化以及心理学新理论的启发与影响。 一、教心的独立性发展:尽管交心是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出现的,但是历时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使得教心不再单纯是普心原理的一种应用,而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领域。对教心这种独立性发展的认识,是把握当今教心发展的一个基本点。实际上,教心的形成与发展,一直表现为一种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结果。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将更加关注教育教学实际中所存在的问题,逐步扩大研究的领域。我们认为未来的教育心理学除了继续关注教和学两方面的主要问题外,教育教学实际中的其他问题也必将引起教育心理学的关注。例如我国学者正在进行的而且还将继续进行的有关校本问题的研究,就有可能给教育心理学带来新的研究课题,扩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2.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由于教育心理学兼具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特点,加之她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因而教育心理学没有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个案法等等,都是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稍加改动而形成的。尽管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使之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制约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今后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应该把各有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教育心理学正在使用的方法融合起

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4、了解观察的类型、结构和特点,掌握观察的技术与方法; 5、了解访谈的类型、特点和程序,掌握访谈的基本技巧; 6、了解和掌握问卷法的特点和类型以及问卷法的设计; 7、了解和掌握测验法的特点、类型以及心理测验的编制和使用; 8、了解其他的研究方法;研究论文的撰写。 难点: 1、掌握心理科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及控制技术; 2、掌握心理学科研中选题的方法; 3、问卷法的设计; 4、研究论文的撰写。 ●本课程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4学时,讲授4学时) 【知识点提示】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中涉及的伦理问题【重难点提示】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第一节心理学的性质 一、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二、心理学是具有不同分析单位的学科 三、心理学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 第二节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一、一般人的探索方法 二、科学研究的特征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 一、以人为被试的研究 二、以动物为被试的研究 ●实践内容(实验、见习、观摩) ●作业

第二章选题与取样 (6学时,讲授6学时) 【知识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来源,选题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心理学文献的查阅,心理学研究的取样。 【重难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来源,选题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心理学文献的查阅,心理学研究的取样 第一节选题 一、研究课题的来源 二、选题的原则 第二节查阅文献 一、查阅文献的意义 二、文献的来源 三、查阅文献的方法 第三节取样 一、取样与选题的关系 二、取样的类型 ●实践内容(实验、见习、观摩) ●作业 选择一个研究主题,如何查阅文献,写出自己的思路。 第三章假设与解释 (4学时,讲授4学时) 【知识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范型,理论与假设,解释 【重难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范型,理论与假设,解释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范型

高等教育心理学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功行为的主管判断这是班杜拉在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学习动机: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和调节学习活动带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力量。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星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井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元认知:元认知抚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5.认知策略:用来指导自己的注意、知觉、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认知过程的能力 6.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对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学而优则仕的信念 7.学习:学习是由经验或练习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持久的变化。三个方面: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②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时能够持久保持的;③经验或练习时学习发生的基本途径。 8.学习的分类: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②奥苏贝尔学习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9.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指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结论。 10.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探索得出结论。 11.有意义学习:是指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 12.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没有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 13.观察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式及其行为后果(受奖或受罚),并在某种情境中作出或避免作出与之类似的行为方式。(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 14.动机:是指发动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①动机是一种内在心理历程; ②动机是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③动机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 15.成就动机: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17.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或称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普遍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也出现在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学习中。 18.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抑制作用。 19.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一般迁移也叫非特殊的迁移,指的是一般概念、原理或态度的迁移。特殊迁移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指的是具体知识与技能的迁移。 20.相同要素说:指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产生迁移。 21.陈述性知识:这是关于世界的事实性知识。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22.程序性知识:这是关于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它表现在活动中,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它回答“怎么办”“怎么做”的问题。 23.认知结构:广义的认知结构指个体头脑中全部的观念及其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指个体在某一特定知识领域内的观念及其组织。认知结构是按抽象概括程度依层次组织的,处在结构上层的叫上位概念,处在结构下层的叫下位概念,不同层次的观念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 24.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自我意识。元认知分类: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25.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26.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 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 造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是人类 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创造活动的核心 过程。 27.发散思维:是指人们从一个目标 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 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 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的 思维。它的主要特点是求异,因此发 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 28.聚合思维:即把问题所提供的各 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 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主要特点是 求同,因此也叫求同思维。 29.算法式策略:算法性策略是一种 按逻辑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它是一 套解题的规则,它能精确地指明解题 的步骤,是一定能使人得正确答案的 特定程序。 30.启发式策略:是人根据一定经验, 采用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候往往依靠启发 式策略。它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 成功,但它省时省力 31.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 时,只考虑到事物的通常功能,忽视 了其可变通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现 象.(因此,功能固着易使问题的解决 受阻。要克服思维定势、功能固着的 消极影响,需要我们不断丰富知识, 完善知识结构,加强思维灵活性的训 练,这样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候才能灵 活机智的变通事物的各种功能,发挥 其相关功能的作用。) 32.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在练习的 基础上形成的,是按某种规则或程序 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也就 是说动作技能是通过练习巩固下来 的,它是一种表现出迅速、精确、流 畅和娴熟的自动化特点的身体活动 方式。 33.品德:是个人的道德面貌,是个 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 规范行动时所表现的稳定的心理倾 向。品德的心理结构包含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技能 与习惯 34.群体:人们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 目标,以一定的方式紧密相连,彼此 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 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 群。 35.从众:从众行为是指人们在群体 的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 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 态。从众行为的原因:①不愿意被视 为不合群者而被加以非议或排斥;② 地位低;③不自信 36.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把人的健康 定义为:“不仅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 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 适应能力。” 37.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是一个 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 方面。 38.心理过程:强调了这一类心理现 象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包括认识过 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39.心理特征:指个人在心理过程中 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经常性的 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0.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 的心理系统,与对客体的意识一样, 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即自我认 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41.程序教学:源于斯金纳操作性条 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 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 器。 42.定势: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 响或决定着同类后续心理活动的趋 势。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次思维操作程 序或方法去解决同类问题,逐步形成 了习惯性思维,遇到类似新问题,仍 旧用这一思路去解决。 43.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记忆 过程中受到其他信息材料的干扰所 致。按起干扰作用的材料的位置不 同,可以分为:前摄抑制:指先前记 忆的材料对后继材料的干扰。 44.后摄抑制:指后继材料对先前材 料的干扰(心理学家詹金斯的实验证 明这点) 44.知识同化可以有三种 模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 合学习。 45.高原曲线:在复杂的动作技能形 成过程中,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 象,常称之为高原期或者高原曲 线 二.补充名词解释 1.个体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 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 面。 2.心理过程这一概念强调了这一类 心理现象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包括认 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3.认识过程指个人获得知识和运用 知识的过程。感觉、知觉、想像、思 维、言语是认识过程的不同形式。 4.意志过程是人在改造世界、完善自 我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即个人确定行 动目的,制定计划,克服内外困难, 自觉地调动和支配自己行为以实现 目的的心理过程。它突出地表现在行 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 5.心理状态-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 稳定的心理现象。其稳定性介于心理 过程个心理特征之间。 6.心理特征或个性心理特征-个人在 心理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稳固 的、经常性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 气质和性格。 7.发展:个体从生命开始直到死亡, 其间发生的有序变化的过程,包括生 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两个部分。 8.认知发展:个体认识事物的活动与 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过 程。 9.社会性发展-人的情感、个性、兴 趣、爱好、价值观、世界观等社会化 的发展变化过程。 10.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能否满足 自己需要而引起的一种态度体验。 11.归因: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 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成功或失 败的原因,这一心理过程就是归因。 四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 务难度;运气好坏。 12.知识是个体头脑中的一种内部状 态。 13.记忆过程: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发 生改组与重建、新的认知结构建立之 后,必须巩固下来,保持下来的心理 过程 14.问题:是这样一种情景,个体想做 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这件事所需 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或给定条件和 目标之间有障碍,需要克服) 每个问题包含三种成分:给定(问题 的起始状态,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 目标(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问 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障碍(在 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需要解 决的因素)。 15.问题解决:指对问题形成一个新 的答案,即超越所学规则的简单应 用,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 疑难的过程。 16.问题空间: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 之间的状态。 17.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 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 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 特性。 18.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 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 造出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它是人类 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创造活动的核心 过程。 19.品德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包含道 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 行为技能与习惯。20.道德认识, 即道德知识与评价,是指对道德行为 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 道德的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 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分析道德情 境,对人对事对己作出是非善恶的道 德判断。 21.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 现的一种内心体验,也是在主观判断 中,用肢体语言或者面部表情等所表 达出来的感情或者反应。 22.道德意志,是道德认识的能动表 现,是个体根据社会道德自觉地调节 行为,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客服一切困 难,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 程。 23.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是完成道德 任务达到打的目的的手段。它是人在 一定的道德认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 对他人和社会有道德意义的活 动。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 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 的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 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 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三类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 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 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儿 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 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 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 4.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 体相貌、智力性格、自己以往状况和 现实状况、环境条件、对未来职业期 望等等方面统合起来的认识,从而作 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 成为怎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 的人”的整合判断。 5.自我: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与环 境中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在本 我之外增加自我成分。(弗洛伊德认 为) 6.本我:本我是个性结构中最原始的 部分,包括一些生物性或本能性的冲 动,弗洛伊德称之为“力比多”。在 力比多的冲动之下,个体寻求即时的 满足,没有任何自制力。 7.超我:个体经过幼儿期,进入了社 会化的历程,个体的需求和满足需求 的方式,要受周围其他人的批评和纠 正,必须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支配 个体是非善恶的内在动力就是超 我。8.社会助长:是指对别人的意 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 时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9.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指 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 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一件事时偏少 的现象。减少社会堕化的最有效的途 径:让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工作或 努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工作成果也 可以划分给每个学生,这样就不会有 人袖手旁观只等着其他人做事情 了。 10.心理咨询:就是在特定的咨询环 境中,通过咨询双方建立良好信赖的 关系,咨询人员运用有关心理学理论 和技术与来访者进行交流、探讨、磋 商、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分析自己,订立目标,以便改善心理 状态,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形成健全 人格,提高生活质量,开发个人潜 能。 11.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 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 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 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 或“程序”,而创设的根本目的是促 进学习者的学习。 12.变式:就是用不同的事例或直观 材料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 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本质 特征,也就是指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 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 13.习得性无助:由于一系列的失败 经验而产生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 心理学家通常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二简答题 1.操作性条件反射:个体在某种环境 中作出某种反应,不管有没有引起这 种反应的刺激,如果之后伴随着强化 物,那么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 的概率就会增加。所以,在这种条件 反射中,重要的不是反应之前的刺 激,而是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 物)。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强化原理):他坚持了客观、科学的 行为主义传统,继承了桑代克的连接 说,提出了对心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基础上的学 习理论,为教育心理学作出了突出的 贡献。(包括动物实验、操作性行为 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原理)。强 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强化)和消极 强化(负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 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 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愉快的)刺 激来增强反应概率。 2.强化原理: 强化原理是斯金纳理 论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础,他认为,行 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 用,通过对强化的控制就是控制人的 行为。强化-增强反应发生的过程与 手段,起强化作用的刺激物叫强化 物。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强化) 和消极强化(负强化)积极强化通过 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 化通过终止某种(讨厌的、不愉快的) 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实际教育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