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五年级成语故事

五年级成语故事

五年级成语故事
五年级成语故事

五年级上册:

1、水滴石穿:张乖崖为崇阳县令,一个小吏从库房出来,张乖崖看见他头发旁的头巾下有一枚铜钱,就问他,他说是钱库中的。张乖崖就下令杖法伺候。那个小吏大为生气说:“一枚铜钱怎么值得说,你竟然棒打我。你能打我,可你不能杀我!”

张乖崖提笔写下判语,又说道:“一天一枚铜钱,一千天就是一千枚铜钱;用绳子来锯木头,(时间长了)木头会断;水滴石头,(时间长了)石头会被水滴穿。”说完,亲自拿着剑,走下台阶,斩下他的首级,然后自己去申台府自首,现在崇阳人还广为传之。

【意思】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也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持之以恒,事情就肯定能成功。

2、大公无私: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平公惊奇地又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的。”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祁黄羊说:“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 “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像黄祁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

五年级下册:

1、程门立雪: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塑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

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理学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意思】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2、入木三分: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之一,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

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气势,

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

都变黑了。由此可以知,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据说他很爱鹅,平时常常望着在河里戏水的鹅发呆,后来竟然从鹅的动作中领悟出运笔

的原理,而对他的书法技艺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个道观去玩,看到一群鹅非常可爱,便要求道士卖给他。观里的道士早

就钦慕他的书法,便请他写部《黄庭经》作为交换。王羲之实在太喜欢那些鹅了,便同意了。

于是王羲之给观里写了部《黄庭经》,道士便把那些鹅都送给了他。

还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意思】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三分等于1cm) 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五年级成语故事

五年级上册: 1、水滴石穿:张乖崖为崇阳县令,一个小吏从库房出来,张乖崖看见他头发旁的头巾下有一枚铜钱,就问他,他说是钱库中的。张乖崖就下令 杖法伺候。那个小吏大为生气说:“一枚铜钱怎么值得说,你竟然棒打我。你能打我,可你不能杀我!” 张乖崖提笔写下判语,又说道:“一天一枚铜钱,一千天就是一千枚铜钱;用绳子来锯木头,(时间长了)木头会断;水滴石头,(时间长了)石头会被水滴穿。”说完,亲自拿着剑,走下台阶,斩下他的首级,然 后自己去申台府自首,现在崇阳人还广为传之。 【意思】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也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持之以恒,事情就肯定能成功。 2、大公无私: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平公惊奇地又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的。”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

闲话吗”祁黄羊说:“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 “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像黄祁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 五年级下册: 1、程门立雪: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 生立志着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 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 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 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塑风凛凛,瑞雪 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 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 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

成语故事练习题五年级语文试卷

成语故事练习题五年级语文试卷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物极必反,数穷则变,此理之常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开心一练 一、我会写得又美观又正确。 kuākǒu sāi bāng wéi guān fèng lùyǎn zòu ( ) ( ) ( ) ( ) ( ) chuō chuān pèi fú shén yùn qiáng bì bī zhēn ( ) ( ) ( ) ( ) ( ) 二、我会造句。 ……总是…… ……不要……而要…… 三、还其原貌,把词语补充完整。 张口()舌惊叹不()乌云()布张牙()爪 点()之笔电闪雷()()不舍名()其实四、我能说说下面成语的意思。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五、我会按要求写成语。 1.出自寓言故事:、、、。

2.出自历史故事:、、、。 3.出自神话故事:、、、。 六、给下面的话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开心阅读 七、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的点睛之笔。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乌云密布—— 惊叹不已—— 2.“霎时间”表示时间短暂,请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3.游客们为什么会惊叹不已? 轻松探究 八、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成语多数是四个字的,那么多字的成语你见过吗?照样子写几吧。 例:桃李满天下有志者事竟成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4课 成语故事二则

第24课成语故事二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塞翁失马》.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正确理解成语. 教学重难点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成语 教学过程 一、成语入手,重点词导入 成语是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语言形式.有些成语看起来只有简简单单四个字,成语里面却包含着有趣的故事.你已经知道哪些包含着故事的成语? 生:交流. 师:看老师工工整整在黑板上写一个成语(板书:塞翁失马)谁能读?关于这个成语的信息,你已经了解多少? 预设生的回答: (1)说故事的字面意思. (2)说故事的大致意思. (3)随机了解翁的意思.请你告诉大家,你还认识哪些翁?(老翁、渔翁、家翁)我们这儿是塞翁,意思就是__住在边塞的老人.塞翁失马的意思就是——住在边塞的老人走失了一匹马. 打开课本,先听王老师把课文读一遍,一边听一边可以琢磨:祸与安慰、福与祝贺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好,把书拿起来.

二、围绕“祸福”,了解大意 1.把书放下,谁听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来了? 塞翁遇到了祸事,人们纷纷去安慰他,遇到福事,人们纷纷去祝贺他. 2.那塞翁遇到了什么祸事,人们纷纷去安慰他;他又遇到了什么福事,人们纷纷去祝贺他呢?请大家自己来读读课文,然后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分别用文中 的词语概括故事情节. (1)塞翁走失了一匹马,这是他遇到的祸事.你从哪一句话看出来?塞翁遇到的祸事就是——用这句话中两个字来说就是:丢失了马. 塞翁走失了一匹马,邻居朋友都替他感到怎么样?可惜、惋惜、难过.带着这种语气读这句话. (2)塞翁的儿子骑马摔断了腿,这是塞翁遇到的第二件祸事.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请你用这句话中的两个字来说说塞翁儿子遇到的祸事——儿子跌断了腿.如果你是塞翁的邻居朋友,看到塞翁的儿子摔断了腿,跛了脚,你会觉怎么样?(会替塞翁感到伤心、难过)带着这种心情读这句话. (3)塞翁走失的马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匹外族人的好马,运气真好,这是塞翁遇到的福事.请你也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这句话,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走失的马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匹好马,邻居朋友替塞翁感到高兴)塞翁遇到的福事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带回好马. (4)塞外民族大举入侵,边塞地区的青壮年男子都被征去当兵打仗去了,当兵的人十有八九都战死了,惟独塞翁的儿子因为跛脚的缘故没有去当兵打仗,和年老的父亲一起保全了性命.读句子,读出庆幸的语气.用这句话中的两个字说出塞翁遇到的第二件福事——保全性命. 3.对于塞翁的邻居朋友们来说,丢失马、儿子摔断腿是两件祸事,所以要去好好安慰塞翁,而带回好马、保全性命是两件福事,值得好好庆贺.那么,塞翁又是怎么看待这些祸事福事的呢?找出相关句子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教案

8.《成语故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借助预习单,检查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生字词以及对课文的简单理解。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圈画、交流、有感情朗读等方式促使学生读懂寓言从而感受寓意。 3.概括课文大意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 1.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2.板书:8、成语故事三则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 ①轻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 ②拼读生字,记住字音,字形。 ③朗读课文,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④画出不理解的词。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生字词(幻灯片)。 ②分析哪些字音易错。 ③文中哪些词不理解。 ④指名读课文。 (三)指名书写。 (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2.填词。 自相(矛)盾画龙点(睛)(滥)(竽)充数张口(结)舌(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张口结舌”的意思。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3.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三)精读《滥竽充数》。 1.查字典:滥、竽、充、数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五年级成语故事文字版

五年级成语故事文字版 【余桃啖君】 余桃啖君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讲的是卫灵公和弥子瑕的故事: 说当时卫国有一道法律:谁偷坐了国王的马车,就要被砍去双脚。那时,弥子瑕还很受卫灵公宠爱。 一天深夜,乡下有人跑来报告弥子瑕,说他的母亲得了重病。弥子瑕跑到宫里,偷来了卫灵公的马车,星夜赶回乡下去了。国王听到这件事后称赞说:“真是一个难得的孝子,为了母亲,忘记了自己会受到砍脚的刑罚。” 又一次,弥子瑕陪着国王在果园游玩,弥子瑕吃到了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着吃剩的半只桃子送到国王面前,请他品尝。卫灵公笑着说:“弥子瑕是真正的爱我啊!只想到让我尝尝甜头,忘记了剩桃上还沾着他的口水。” 等过了几年后,弥子瑕渐渐失去了宠爱,一次无意得罪了卫灵公,卫灵公脱口而出说:“当初你偷驾我的马车,狂妄之极;又让我吃你的剩桃,借此侮辱我,该当何罪?” 弥子瑕的行为并没有改变,而以前被认为是贤惠,后来却因此而获罪。只在于卫灵公不喜欢他了… 所以后世便用“余桃啖君”来比喻爱憎喜怒无常。 【牛衣对泣】 牛衣对泣的成语典出《汉书·王章传》,说的是西汉时的王章

家里非常贫穷,年轻时在京城长安求学,与妻子住在一起,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 有一次,他生病,没有被子,只好盖用乱麻和草编织的像蓑衣一类的东西。这是当时给牛御寒用的,人们称它为“牛衣”。 王章在牛衣里,冷得浑身发抖。王章以为自己快死了,哭泣着对妻子说:“我的病很重,连盖的被子都没有。看来我就要死去,我们就此诀别吧!” 妻子听了怒气冲冲地斥责他说:“仲卿!你倒是说说,京师朝廷中的那班贵人,他们的学问谁及得上你?现在你贫病交迫,不自己发奋,振作精神,却反而哭泣,多没出息呀!” 王章听了这席话,不禁暗自惭愧。病愈后,他发奋读书,终于成了有用之才。 后来遂用“牛衣对泣”等谓夫妻共守贫穷,或形容寒士贫居困厄的凄凉之态。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大全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大全 【篇一】 1、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们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们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 唐朝有一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们称绝。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

们都说他是神笔。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们。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们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注释]成:现成。 [提示]比喻在做某事之前,已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把握。也作“成

五年级成语故事文字版大全

五年级成语故事文字版大全 【对牛弹琴】 古时候,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琴弹得非常出色。有一天,他带琴出游,只见远山如画,河流清澈,一头牛正在河边吃草。这美丽的景色让他兴致大发,就对着牛弹起琴来。尽管琴声动人,可是那头牛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他很生气。这时,有个过路人对他说,不是琴弹得不好,是牛听不懂啊。 提示: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白费口舌。也用于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一鼓作气】 公元前684年的春天,强大的齐国出兵攻打弱小的鲁国。 鲁庄公认为齐国一再欺负他们,忍无可忍,决心跟齐国决一死战,便亲自率领军队前往应战。齐国进攻鲁国,也激起鲁国人民的愤慨。有个鲁国人叫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要求参加抗齐的战争,鲁庄公见他智勇双全,深谋远虑,就同意他一同参加战斗。 齐鲁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摆开阵势,准备大战一场。齐军仗着人多,一开始就擂响了战鼓,发动进攻。鲁庄公也准备下令反击,曹刿连忙阻止,说:“还不到时候呢!” 当齐军擂响第二通战鼓的时候,曹刿还是叫鲁庄公按兵不动。鲁军将士看到齐军张牙舞爪的样子,气得摩拳擦掌,但是没有主

帅的命令,只好憋着气等待。 齐军主帅看鲁军毫无动静,又下令打第三通鼓,但曹刿仍然按兵不动。 齐军三次准备进攻,都不见鲁军应战,士气大减,非常疲惫,情绪顿时低落下去,认为鲁军不会再打了,士兵们纷纷坐下来歇息,队伍也开始松散下来。 这时,曹刿当机立断,对鲁庄公说:“进攻的时机到了,下令反攻!” 鲁军阵地上响起了雨点般的战鼓声,早就摩拳擦掌的鲁军将士奋勇出击,像猛虎下山般扑了过去。齐军还没有来得及防备,顿时丢盔弃甲,四处溃逃。 战争胜利后,鲁庄公疑惑地问曹刿:“为何要在第三次击鼓后,我军才可以进攻敌军?” 曹刿解释说:“打仗这件事,全凭士气。对方擂第一通鼓的时候,士气最旺;第二通鼓,士气已经减退了一些;到第三通鼓,士气已经泄没了。对方泄气的时候,我们的士兵却鼓足士气,用士气旺盛的军队去进攻松懈疲乏的军队,那当然能取胜啦!”曹刿又说:“齐国军力不能低估,说不定会设下伏兵,诈败引诱我们。我看见他们逃亡时的车轮轨迹很混乱,而且战旗也倒了,说明是仓皇逃窜,没有预先埋伏兵力,我这才放心追击。” 鲁庄公听完这番解释后,恍然大悟,连连称赞曹刿想得周到。

五年级语文成语故事练习题

8. 成语故事 智慧小木屋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物极必反,数穷则变,此理之常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开心一练 一、我会写得又美观又正确。 kuā kǒu sāi bāng wéi guān fèng lù yǎn zòu ( ) ( ) ( ) ( ) ( ) chuō chuān pèi fú shén yùn qiáng bì bī zhēn ( ) ( ) ( ) ( ) ( ) 二、我会造句。 ……总是…… ……不要……而要…… 三、还其原貌,把词语补充完整。 张口()舌惊叹不()乌云()布张牙()爪 点()之笔电闪雷()()不舍名()其实 四、我能说说下面成语的意思。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五、我会按要求写成语。 1.出自寓言故事:、、、。 2.出自历史故事:、、、。 3.出自神话故事:、、、。 六、给下面的话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 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开心阅读

七、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的点睛之笔。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乌云密布—— 惊叹不已—— 2.“霎时间”表示时间短暂,请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3.游客们为什么会惊叹不已? 轻松探究 八、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成语多数是四个字的,那么多字的成语你见过 吗?照样子写几吧。 例:桃李满天下有志者事竟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复习

8、成语故事 1、《成语故事》分别讲了《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三则成语故事组成。 2、《自相矛盾》见于《韩非子·难一》。主要写的是古代有一个人卖矛又卖盾,他先夸盾好,什么矛也戳不破;然后又夸矛好,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旁边的人问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哑口无言。“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举例:.“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3、《滥竽充数》见于《韩非子·内储说上》。主要写的是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齐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中间充数。后来齐泯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滥竽充数”:“滥”:原意指江河水满溢,泛溢,此处引申为“不好、不合格”的意思;“竽”:古代的一种乐器。“滥竽”意思是吹不成调的竽。“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告诉我们要有真才实学才能立身处世。 4、《画龙点睛》见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传说梁代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但都没有点上眼睛,说点了就会飞掉。听到的人不相信,偏叫他点上。张僧繇刚点了两条,这两条龙便乘风飞去,只剩下没有点眼睛的两条龙。“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5、成语出处: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守株待兔狐假虎威、拔苗助长、杯弓蛇影、刻舟求剑、纪昌学射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望梅止渴、背水一战、四面楚歌、纸上谈兵一字千金、三顾茅庐、乐不思蜀、多多益善、刮目相看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大闹天宫、火眼金睛、精卫填海、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八仙过海、嫦娥奔月、鸡犬升天6、说话 总是……她大大咧咧的,做事总是不能让人放心。不要……而要……我们不要过分地依赖父母,而要学会独立。 7、含有“自”字的成语:自由自在、自言自语、自高自大、自作自受、自吹自擂、自给自足、自私自利、自力更生、自相矛盾、 8、形容不停地赞赏的词语:惊叹不已、赞不绝口、交口称赞、赞声不绝、赞叹不已

小学一年级励志成语故事

【程门立雪】 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学者程颢门下。 程颢临死前,有把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告知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地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大公无私】 春秋时,南阳县这个地方缺少一个县令。 一天,晋平公问大夫祁黄羊说:“祁爱卿,南阳县缺个县长,你认为,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我认为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 平公惊奇地又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 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认为,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 【东山再起】 宋代李纲是大名鼎鼎岳飞的伯乐师傅,他原是北宋的名臣,官职位居丞相之

五年级上《成语故事》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8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媒体设计: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谁到前面来填空?自相(),滥()充数,画龙点() 2、复习字词。

自相矛盾画龙点睛惊叹不已 滥竽充数张口结舌张牙舞爪 指名读,齐读。当我们看到什么景象或现象时会惊叹不已? 3、非常好,说得棒极了!我看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成语故事屋吧!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课件出示《自相矛盾》图片 2、你想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吗?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3、能不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 4、卖矛与盾的人事怎样说的?(课件出示:“我的盾坚固的很,随你什么矛都能戳不穿它。”“我的矛锐利的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他是用什么语气说的?(夸口板书) 5、竟有如此锐利的矛,如此坚固的盾!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6、文中的围观者又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7、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他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课件出示) (因为他说的话相互抵触,前后不一致。)

8、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把课文读一读,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说话者的语气。(指名读) 9、通过学习这则成语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实事求是,言行一致,前后一致)10、生活中,我们到处可见到或听到一些自相矛盾的事,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自相矛盾》。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1)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后来他为什么逃走了? (2)张僧繇(yóu)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了?“点睛”的结果怎样? 2、那通过学习这两则成语故事,你明白什么道理?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课外阅读,拓展学习 成语大观园 最重要的一笔() 最贵重的东西()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

一年级成语故事大全精选_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

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 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 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 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 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 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战国时期,黄河岸边有个叫乐羊子的人,他的妻子是个十分贤惠懂事理的妇女。有一次,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拿回家交给 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劝告他说:我听说有道德的人不喝盗泉的水, 廉洁的人不接受带有污辱性的施舍,更何况捡到别人丢失的东西使 自己得利而玷污自己的名声呢?乐羊子听了,惭愧万分,便把捡到的 金子放回了原处,并且外出求学访师,以求能在学问上有所进步。 然而过了一年,乐羊子便回到了家中。妻子问:你怎么刚刚学了一年就回来了呢?乐羊子说:我在外面待时间长了,非常想念你,于 是就赶回来看望一下。妻子听后,就拿起一把剪刀走到了织布机旁,说:这些丝绸,是把蚕茧抽成丝,再通过织布机织成,是一根丝一 根丝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而成寸、成尺、成匹的。现在如果把这匹丝 绸剪断,以前的劳动就会白费。你在外求学也要日积月累,要通过 不断钻研才能提高自己的学问和修养。如果学了一半就回来,这不 是与剪断织布机上的丝线一样会前功尽弃吗?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这番话,非常感动,随即又外出继续求学。七年之后乐羊子学成归来,得到了魏国国君的重用,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后来人们就用半途而废来比喻某些人做事有始无终,不能坚持到底。

(完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成语故事教案

第八课《成语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仿编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及模仿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创编成语故事 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教材分析 《成语故事》主要将三个成语还原成故事的形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这三个成语故事的教学比较简单,可以读给学生听一听,让学生说一说自相矛盾的表现主要在哪里?滥竽充数的表现在哪里?画龙点睛的表现在哪里?这三条成语的道理又在哪里?本篇课文这是教学的一个载体,其教学内容还可不断扩充。 学生实际分析 学生对于言简意赅的成语故事是非常喜欢的,可利用这种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开一个成语故事会,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成语故事,这样本课的教学就得到了拓展,学生的思维也得以开拓。同时,引导学生举行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比如办一期关于成语故事的手抄报等。 教学过程

一、积累成语,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同学们,经过一天的精心准备,相信大家一定搜集了许多的成语。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成语多。 学生活动:起鼓相当纸上谈兵卧薪尝胆釜底抽薪刻舟求剑班门弄斧春暖花开天上人间海阔天空 教师活动:幻灯出示成语,齐读成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其中的很多成语都是我们知道的一些小故事啊,同学们知道哪些成语小故事啊? 学生活动:齐读以上成语,加深印象。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 教师活动: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学生活动:交流:说说什么的词叫成语? 教师活动:咱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的成语故事,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三则《成语故事》之中的《自相矛盾》。板书课题《自相矛盾》,简介矛与盾(矛: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 学生活动:看插图,认识“矛”和“盾”。 二、初读《自相矛盾》,理解词语。 教师活动:喜欢这个故事吗?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学生活动:读课文,正音。 教师活动: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活动:交流: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语文:7.24《成语故事二则—塞翁失马》教案(湘教版五年级下)

塞翁失马 课型 精讲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了解故事大意,理解成语故事包含的道理; 2.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通过看注释和借鉴以往学习经验的方 法自主学懂这篇小古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成语故事,提高学生的 人文素养,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小古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了解故事大意,理解成语故事包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成语入手,重点词导入 1.成语是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语言形式。有些成语看起来只有简简单单四个字,成语里面却包含着有趣的故事。你已经知道哪些包含着故事的成语? 生:交流。 师:看老师工工整整在黑板上写一个成语(板书:塞翁失马)谁能读?关于这个成语的信息,你已经了解多少? 预设生的回答: (1)说故事的字面意思。 (2)说故事的大致意思。 (3)随机了解翁的意思。请你告诉大家,你还认识哪些翁?(老翁、渔翁、 家翁)我们这儿是塞翁,意思就是——住在边塞的老人。塞翁失马的意思就是——住在边塞的老人走失了一匹马。 2.《塞翁失马》这个成语故事我们都已经预习了,是不是?下面我们来听写这个成语故事中的几个词语,谁愿意到上面来写?其他同学拿起笔写在纸上。写的时候,尽量写得大一点,端正清楚一点。 听写:此何遽不为福?福。 此何遽不为祸?祸。

福、祸这两个字比较难写,它们的偏旁都是示字旁。下面我们再来听写两个词语,谁愿意上来? 听写:塞上叟失马,人皆吊之。吊。 其马将胡骏马而至。皆贺之。贺。 3.吊在现代文中是什么意思?在这篇小古文中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相机板书学习方法)真不错,下面注意看,老师在祸与福之间画了一条绿线,知道老师为什么要画这一条线吗?下面再注意看,老师又在祸与吊、福与贺之间各画了一条红线。想想,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先别着急,我们打开课本,先听王老师把课文读一遍,一边听一边可以琢磨:祸与吊、福与贺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好,把书拿起来。(老师范读这篇小古文。) 二、围绕“祸福”,了解大意 1.把书放下,谁听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来了? 塞翁遇到了祸事,人们纷纷去安慰他,遇到福事,人们纷纷去祝贺他。 2.那塞翁遇到了什么祸事,人们纷纷去安慰他;他又遇到了什么福事,人们纷纷去祝贺他呢?请大家自己来读读课文,然后来交流交流。 (1)塞翁走失了一匹马,这是他遇到的祸事。你从哪一句话看出来?(读第一句话)塞上叟失马,人皆吊之的意思就是边塞上的老人走失了一匹马,邻居朋友都去安慰他。你是怎么知道这句话的意思的?(看注释,借鉴以前学过的知识)塞翁遇到的祸事就是——用这句话中两个字来说就是:失马。塞翁走失了一匹马,邻居朋友都替他感到怎么样?可惜、惋惜、难过。带着这种语气读这句话。 (2)塞翁的儿子骑马摔断了腿,这是塞翁遇到的第二件祸事。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并用看注释、借鉴以前学过的知识的方法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好是多音字,读hào ,意思是喜欢,折也是多音字,折髀就是摔断了大腿骨。家富马良,其子好骑,坠而折髀,人皆吊之的意思是塞翁家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腿,邻居朋友都来安慰塞翁。请你用这句话中的两个字来说说塞翁儿子遇到的祸事——折髀。如果你是塞翁的邻居朋友,看到塞翁的儿子摔断了腿,跛了脚,你会觉怎么样?(会替塞翁感到伤心、难过)带着这种心情读这句话。 (3)塞翁走失的马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匹外族人的好马,运气真好,这是塞翁遇到的福事。请你也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并说说意思,指名学生读这句话,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走失的马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匹好马,邻居朋友替塞翁感到高兴)塞翁遇到的福事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得马。 (4)塞外民族大举入侵,边塞地区的青壮年男子都被征去当兵打仗去了,当兵的人十有八九都战死了,惟独塞翁的儿子因为跛脚的缘故没有去当兵打仗,和年老的父亲一起保全了性命。读句子,读出庆幸的语气。说说意思,用这句话中的两个字说出塞翁遇到的第二件福事——相保。(交流学习塞翁遇到的祸事、福事的过程中,学习顺序可根据学生的交流前后调换。) 3.对于塞翁的邻居朋友们来说,失马、儿子折髀是两件祸事,所以要去好好安慰塞翁,而得马、父子相保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简短成语故事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简短成语故事 对牛弹琴 古时候,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们,琴弹得非常出色。有一天,他带琴出游,只见远山如画,河流清澈,一头牛正在河边吃草。这美丽的景色让他兴致大发,就对着牛弹起琴来。尽管琴声动人们,可是那头牛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他很生气。这时,有个过路人们对他说,不是琴弹得不好,是牛听不懂啊。 车水马龙 东汉时,章帝想给皇太后的娘家亲戚们封官赐爵。太后知道后,表示坚决反对,她对章帝说:“我娘家那些人们呀,就知道把持权利,只会吃喝玩乐。我曾经看见很多人们去他们那里请安问候,门前的路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你给他们加官封爵只能有害于国家。” 八仙过海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篮渡水: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一鸣惊人们 春秋时,楚庄王当国君的前三年,只知享乐,不管国事。申无畏

出了个谜语让他猜:“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笑着说:“这只鸟,要么不飞不鸣,要飞就直冲云霄,一叫就让人们震惊。”从此,他励精图治,成为霸主。 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们。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哄堂大笑

《成语故事三则》-教学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成语故事三则》-教学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成语故事三则》 作者:宗阳春发表时间:2004-4-29阅读次数:15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 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媒体设计: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精读课文,完成作业。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抽读词语卡片。 2.填字成词。 自相()盾画龙点()()()充数张口()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你能说说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成语故事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成语故事 【半途而废】 东汉时,河南郡有一位贤慧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妻子。 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也不吃别人施舍而呼唤过来吃的食物,宁可饿死。更何况拾取别人失去的乐西。这样会玷污品行。”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非常惭愧,就把那块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到远方去寻师求学。 一年后,乐羊子归来。妻子跪着问他为何回家,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缘故。”妻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有一寸长;一寸寸地积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 妻子接着又说:“读书也是这样,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已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归,和割断织丝有什么两样呢?” 乐羊子被妻子说的话深深感动,于是又去完成学业,一连七年没有回过家。 【举一反三】

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方面,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要可以灵活地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论语·雍也》有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在这里,孔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孔子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画饼充饥】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卢毓(yù)的人,他是前朝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卢毓为人忠厚,学识渊博,魏文帝把他提拔为侍中。在职三年,卢毓对魏文帝曹丕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魏文帝最初不太高兴,但是后来见他忠心耿耿、踏踏实实,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书。接着,魏文帝要卢毓推荐一个与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职务,卢毓推荐了郑冲。魏文帝说:郑冲这个人你不推荐我也知道,你重新推举一个我不知道的人吧。卢毓推举了阮(ruǎn)武和孙邕(yōnɡ)二人。后来,魏文帝选择孙邕担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文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