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基础知识

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基础知识

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基础知识(总

10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基础知识

培训学习资料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基本概念

1、医疗质量管理的定义

医疗质量管理是指为提高病人对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医疗效果和医疗价格的满意程度而进行的组织和控制活动。

2、医疗质量控制的定义

医疗质量控制就是按医疗质量标准而进行的管理。即按设定的质量目标,通过一定的管理方法、措施或调整手段,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3、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的定义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是指对从病人来院就医到离院后的整个医疗过程的质量依照设定的标准进行监控,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环节过程的监控。

4、医疗质量的13项基本要素

(1)医院编制规模;

(2)人员结构;

(3)人员素质;

(4)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的执行情况;

(5)物资、器材和药品的供应;

(6)设备的完好和先进程度;

(7)医德医风教育;

(8)医院文化;

(9)医院地理位置、城市区别和交通条件;

(10)医院绿化环境;

(11)医院建筑的合理程度;

(12)医疗服务态度;

(13)医院卫生经济管理。

5、三级医院(床位>500张)医疗质量分层管理的五层法结构

医疗质量标准可分医疗技术标准、医疗管理标准、医疗服务标准三类。

1、医疗技术标准

医疗技术标准是医疗质量标准的主体。可分为医疗技术方法标准和医疗技术操作标准两类:

(1)医疗技术方法标准:

医疗技术方法标准主要包括医疗技术活动中的一些原则性规定,包括疾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标准、治愈或转归判定标准、医疗事故判定标准、病历书书写规范等。

(2)医疗技术操作标准:

医疗技术操作标准是医院技术活动的准则。包括临床、医技、护理、药剂等技术性操作要求和程序,即各种技术操作常规。

2、医疗管理标准

医疗管理标准可分为医疗工作规则和医院管理标准。

(1)医疗工作规则:包括各级医务人员职责、医疗工作制度和奖惩制度3方面。

(2)医院管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9项内容:

【1】全面质量管理;

【2】质量控制标准;

【3】目标管理标准;

【4】统计指标;

【5】考核标准;

【6】医疗收费标准;

【7】设备管理标准;

【8】院务保障标准;

【9】医德医风建设标准。

3、医疗服务标准

医疗服务标准是指包括服务态度、服务技能和服务及时性等体现服务效果的质量标准。医疗服务标准可分为外在性和内涵性服务标准两类。

(1)外在性服务标准

外在性服务标准主要包括4方面:

【1】服务态度

【2】着装仪表

【3】语言艺术

【4】服务行为的主动性

(2)内涵性服务标准

内涵性服务标准主要包括5方面:

【1】医生首诊负责制:

【2】选用对病人最有利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是衡量医生业务能力和医德医风的重要标准。

【3】病人进行最佳护理:是医生、护士的职责标准。

【4】预期的最佳医疗护理效果:是医疗服务效果的最终衡量标准。

【5】病人满意度: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最高标准。

三、医疗质量管理方法

医疗质量管理的方法主要有医疗统计指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管理、目标质量管理和三级质量管理五种。

1、医疗统计指标管理

医疗统计指标管理是指医院医疗终结的数字资料的收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的管理过程。属事后控制的传统管理方法,主要为医疗质量管理的改进提供依据。

2、全面质量管理(TQC)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是实行“三全”管理,即实行“全员参加、全部门控制、全过程控制”的管理方法,其包括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范围包括10个方面:(1)人员素质;(2)技术管理;(3)专科管理;(4)服务质量;(5)环境质量;(6)治疗饮食;(7)医疗指标;(8)医德医风;(10)信息管理。

3、PDCA循环的管理概念

PDCA循环,是英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缩写。PDCA循环是指管理活动中工作程序的循环过程。

4、目标质量管理

目标质量管理是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综合平衡,确立在一定时期内预期达到的成果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进行的组织、激励、控制和检查的管理方法。目标质量管理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属于一种未来管理的方法。

5、三级质量管理

三级质量管理是指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过程质量)和终末质量”的管理。我国在将三级质量管理方法具体引入到对医院活动和医疗质量结构的分析中,则把医院三级质量的内容划分为“医院工作质量、医疗环节质量和医疗服务终末质量”。

四、医疗质量控制

1、医疗质量控制的范围

医疗质量控制的范围主要包括:

(1)医师的工作质量;

(2)护理工作质量;

(3)各医技科室和药剂科的工作质量;

(4)门诊、急诊的工作质量;

(5)医疗行政管理质量。

2、医疗质量控制的内容

医疗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

(1)门诊质量:包括初步诊断、医技检查适应症;

(2)急诊质量:包括处置时间、抢救能力和效果;

(3)临床病案质量:包括病历书写、诊断准确率、治疗方案、三级检诊、医技检查后的分析处置、医嘱的执行、病案的填写和归档;

(4)医务人员服务态度:

(5)手术质量;

(6)医疗收费合理程度;

(7)临床用药合理情况;

(8)基础质量;检查手段、治疗方法等;

(9)环节质量;病人住院治疗过程中的质量;

(10)终末质量:包括诊断是否准确全面、治疗是否及时有效、疗程长短及有否医院感染等。

3、医疗质量控制的判断标准

医疗质量控制的判断标准主要有:

(1)医疗质量控制的运行判断标准:主要判断和评价在医疗质量控制运行中有否遵循预先制定的医疗质量标准;

(2)医疗质量控制的成本判断标准:主要判断和评价在医疗质量控制中各种费用的分配效用;

(3)医疗安全判断标准:主要判断和评价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有无因医源性因素、药源性因素、医疗技术性因素、医院卫生因素及组织管理因素等给病人增加痛苦或致残致死;

(4)传统医疗质量判断标准:主要判断和评价各种疾病的诊断是否正确、及时,治疗效果是否有效、彻底,治愈时间的长短和医疗工效的高低;

(5)出院病例质量判断标准:主要判断和评价每一病例的治疗效果。

(6)医疗过程质量判断标准:主要判断和评价对住院病人的诊断、治疗、护理、检查、用药及生活的综合质量。

4、医疗质量控制方法

常用的医疗质量控制方法有:

(1)统计指标管理法

(2)质量目标标准管理法

(3)行政管理方法

(4)法规管理法

(5)奖惩激励管理法

5、医疗质量控制制度

医疗质量控制制度主要有:

(1)医疗质量分析制度

(2)医疗质量检查制度

(3)医疗质量控制例会制度

(4)医疗质量信息制度

五、医院感染基本知识

1、医院感染定义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有三大要点,即消毒隔离、供应室灭菌质量的保证、合理使用抗生素。

3、大多数医院感染病原体为条件致病菌。

4、洗手是切断接触传播的最简便及有效的措施。

5、医院感染监测类型:全面综合性监测及目标性监测。目前我院采用的是全面综合性监测。

6、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发生在入院48小时后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7、一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率应控制在7%以内,二级医院控制在8%以内,三级医院控制在10%以内。

8、卫生部要求医院感染漏报率不超过20%。

9、医院感染就其病原体来源,可分为二类,一类是外源性感染,亦称交叉感染,另一类是内源性感染,亦称自身感染。

10、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的过程,使其达到无害化。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的过程称为灭菌。

11、高危险性的物品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导尿管、输血及输液器材,透析器,膀胱镜、腹腔境、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注射药物和液体、血液和血液制品。高度危险物品。必须选择灭菌法——灭菌剂或灭菌器。

12、中度危险性物品如: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呼吸机及麻醉机管道、体温表、压舌板、喉镜、口罩、便器、餐茶具。中度危险物品选择高效消毒法——高效消毒剂。

13、低度危险性物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地面、墙面、桌面、被褥、一般诊断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低度危险物品选择低效消毒法——低效消毒剂或只作清洁处理。

14、高效消毒剂包括戊二醛、过氧乙酸、二溴海因、二氧化氯和含氯消毒剂[漂白粉、次氯酸钠、次氯酸钠(漂粉精)、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三氰异氯尿酸]等。

15、中效消毒剂包括含碘消毒剂(碘伏、碘酊)、醇类及其复配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等。

16、低效消毒剂包括苯扎溴铵、苯扎氯铵等季铵盐类消毒剂,醋酸氯已定、葡萄糖酸氯已定等双胍类消毒剂等。

17、无菌切口感染率<% 。

六、病人满意度和医疗质量管理的创新

1、病人满意度

病人满意度测定的主要内容有:

(1)医院质量与技术:包括医疗质量、护理质量、诊疗护理工作的及时和准确、门诊质量、急诊科质量、医院的技术水平;

(2)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包括服务项目多、微笑服务、卫生宣教;

(3)医院管理:包括处理问题的能力、医疗收费的合理性、检查和用药的合理性;

(4)后勤保障工作:包括生活服务、方便服务、医院环境设施;

(5)医德医风与医院文化:医风正、病人多。

2、现代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

(1)管理思想的区别:现代医院质量管理思想主要是全面质量经营,以病人为中心;传统的医院质量管理思想是临床质量管理,以疾病为中心。

(2)管理观念的区别:现代医院质量管理观念是面向市场的开放管理和人本管理;传统的质量管理观念则是封闭性、训诫性管理。

(3)管理方法的区别:现代医院质量管理方法主要是全过程质量控制、动态管理、目标管理和主动管理;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则是事后控制、静态管理、检查管理和被动管理。

(4)管理内容的区别:现代医院质量管理内容是全过程、全方位的。与传统的质量管理内容相比,现代医院质量管理内容最大的

区别在于以医疗全过程质量零缺陷的高标准作为质量管理的最新内容要求。

3、医疗质量创新

质量管理创新内容包括:

(1)质量管理精神与观念创新;

(2)质量管理战略与战术创新;

(3)质量管理思维与知识创新;

(4)质量管理人才创新。

11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一、为什么要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和对医疗服务的切 身感受。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 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对当前构建分级诊疗体系等改革措施的落实 和医改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毅领导下,在各级卫生计生 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水 平呈现逐年稳步提升的态势。但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作为一项 长期工作任务,需要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加强保障和约束,实现全 行业的统一管理和战线全覆盖。《办法》旨在通过顶层制度设计,进一步建立完善医疗质量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创新医疗质量持续 改进方法,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医疗质量 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高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类别 医疗机构间医疗服务同质化程度,更好地保障泛博人民群众的身 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委组织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并于 2022 年 7 月 26 日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委主任会议讨论通过颁布,自 2022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 二、《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主要内容是什么?

《办法》共分 8 章 48 条。在高度凝炼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先进做法,重点进行了以下制度设计: (一)建立国家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 一是建立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确定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托专业组织开展医疗质量管控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医疗质量管理领域的重要作用。二是建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评估制度。完善评估机制和方法,将医疗质量管理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三是建立医疗机构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动上报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促进信息共享和持续改进。四是建立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体系。总结提炼了 18 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工作中严格执行。 (二)明确医疗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组织形式、工作机制 和重点环节。明确医疗机构是医疗质量的责任主体,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要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两级责任制,理顺工作机制。对门诊、急诊、药学、医技等重点部门和医疗技术、医院感染等重点环节的医疗质量管理提出明确要求。 (三)强化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进一步明确各级卫生计生 行政部门的医疗质量监管责任,提出医疗质量信息化监管的机制与方法。同时,在鼓励地方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激励机制的前提下,

医学装备质量和安全管理员工的质量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与教育

医学装备质量和安全管理员工的质量管理基 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与教育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装备也得到 了广泛应用。医学装备的质量和安全对患者 的诊疗效果和生命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医学装备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质量管理旨在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标准,确保 医学装备的质量可靠、功能稳定、安全有效;而安全管理则是通过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方法,预防和控制医疗装备的安全风险,保障患者 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为了实现医学装备质量和安全管理的目标, 医院需要对管理员工开展质量管理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培训与教育。具体来说,以下是需要培训和教育的内容和技能: 1. 医学装备的基本知识 医疗装备管理员工需要了解医学装备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基本分类、用途和特点。只有掌握了医学装备的基本知识,才能具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2. 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医院的质量管理部门应该开展基本的质量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质量管理的基本标准、流程、方法和工具等,以及如何有效实施质量管理,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

等。 3. 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安全管理也是医学装备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管理员工需要了解医学装备的危险源、安全 措施和风险评估等安全管理基本知识,并具 备应急处理能力和风险控制技能,以保障医 学装备的安全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4. 医学装备检测和维修技能 医学装备的检测和维修也是非常重要的。管 理员工需要了解医学装备的检测和维修基本 知识,具备基本的维修技能和操作技能,以 确保医学装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5. 服务技能 管理员工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技能,如如何与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协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维护医疗装备和设备的卫生环境等。 在培训和教育时,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重视教育质量和效果的评估,通过测试和考核来评估管理员工的学习成果。只有提高管理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医院的良好声誉。

质量管理基本知识

质量管理基本知识 一、质量管理名词 质量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从人们衣、食、住、行,到休闲、工作、医疗、环境等无不与质量息息相关。优良的产品质量能给人们带来便利和愉快,给企业带来效益和发展。而劣质的产品会给人们带来烦恼甚至灾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深刻的体会)。因而搞好质量工作是企业每一位员工应尽义务和责任。质量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质量管理,那么我们首先要知道质量管理是什么? 质量管理是由质量和管理两个词组成: 什么是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什么是管理: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质量管理就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那么这些活动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1、质量方针是什么? 质量方针: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2、质量目标是什么? 质量目标是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3、质量策划是什么? 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质量策划幕后关键是制订质量目标并设法使其实现。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其通常依据组织的质量方针制定。并且通常对组

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分别规定质量目标。 4、质量控制是什么?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作为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质量控制适用于对组织任何质量的控制,不仅仅限于生产领域,还适用于产品的设计、生产原料的采购、服务的提供、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的配置,涉及组织内几乎所有活动。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证质量,满足要求。为此,要解决要求(标准)是什么、如何实现(过程)、需要对哪些进行控制等问题。质量控制是一个设定标准(根据质量要求)、测量结果,判定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对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并防止再发生的过程,质量控制不是检验。总之,质量控制是一个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要求的过程。 5、质量保证是什么? 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质量保证定义的关键词是“信任”,对达到预期质量要求的能力提供足够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在订货前建立起来的,如果顾客对供方没有这种信任则不会与之订货。质量保证不是买到不合格产品以后保修、保换、保退。保证质量、满足要求是质量保证的基础和前提,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提供信任的重要手段。因为质量管理体系将所有影响质量的因素,包括技术、管理和人员方面的,都采取了有效的方法进行控制,因而具有减少、消除、特别是预防不合格的机制。组织规定的质量要求,包括产品的、过程的和体系的要求,必须完全反映顾客的需求,才能给顾客以足够的信任。因此,质量保证要求,即顾客对供方的质量体系要求往往需要证实,以使顾客具有足够的信任。证实的方法可包括:供方的合格声名;提供形成文件的基本证据(如质量手册,第三方的型式检验报告);提供由其他顾客认定的证据;顾客亲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六要素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六要素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成为了医疗行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六要素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以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和安全的医疗服务。本文将围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六要素展开讨论,分别是领导与管理、人员与培训、设备与供应、环境与设施、过程与程序、评估与持续改进。 领导与管理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基础。医疗机构的领导者应当确立明确的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机构的运营中。领导者还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协作和信息的共享。此外,领导者还应确保医疗机构的政策、规程和流程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对其进行定期的审查和更新。 人员与培训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医务人员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因素,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因此,医疗机构应确保医务人员具备必要的资质和能力,并提供持续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与最新的医学发展保持同步。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建立有效的人员管理机制,包括招聘、考核、激励和奖惩,以确保医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达到要求。 设备与供应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支撑。医疗机构应确保所使用的设备和物资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

以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医疗机构还应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机制,确保及时供应足够的药品和物资,并进行有效的库存管理和消耗监控。 环境与设施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医疗机构应确保医疗环境的卫生和安全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医疗机构还应建立有效的环境监测和控制机制,对医疗环境进行定期的检测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和改进。 过程与程序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核心。医疗机构应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每一步都符合规范和标准。医疗机构还应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和事故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和事故,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评估与持续改进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保障。医疗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评估和监测机制,定期对医疗质量和安全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医疗机构还应鼓励医务人员和患者参与质量评估和改进活动,建立开放和透明的沟通渠道,共同推动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六要素分别是领导与管理、人员与培训、设备与供应、环境与设施、过程与程序、评估与持续改进。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医疗机构可以确保提供高质量和安全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控制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一、科室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的管理纳入各项工作中。 二、科室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科室质量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 三、科室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制订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进行效果评价 四、科室要加强对全体人员的质量管理教育,组织其参加质量管理教育. 五、质量管理工作应有文字记录,并包含医疗质量管理措施 1.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明确职责目标控制。完善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2.提高科室综合素质,科主任和护士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单元的主要责任人.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行为规范落实到位,按医疗常规把各项管理管到位,按规章制度把医疗工作规范到位。一是把好制度执行关。质量标准,医疗工作制度、各级人员职责、医疗护理操作常规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制定并严格执行医疗缺陷管理办法,通过抓好经常性管理制度的落实加强诊疗管理.二是加强运行中各环节质量的过程管理.坚持医疗质量考评制度,定期分析讲评医疗质量,定期抽查危重、疑难病例和急诊手术等病例,对低劣质病历及存在的问题逐一剖析。建立医院、科室、个人各级医疗质量档案;并与奖励、晋升、奖金分配挂钩.把医疗质量作为评选先进的重要条件,奖优罚劣,对发生医疗事故和纠纷,有关当事人要承担一定比例的经济赔偿;并追究医疗事故者责任. 4.有效监控信息质量确保数据准确完整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一、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二、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科室成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护、技等人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上报。 三、健全规章1、严格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2、重点对以下进行监督检查:⑴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⑵危急重症抢救制度及首诊责任制⑶三级医师负责制及查房制度⑷医嘱制度⑤会诊制度⑥值班及交班制度⑦危重、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⑧医疗缺陷登记及过失(纠纷)报告制度⑨传染病登记及报告制度⑽业务学习制度(11)查对制度等3、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四、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5、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6、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7、建立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缺陷档案. 五、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1、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2、建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月有医疗质控办上

医院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一)医疗制度、医疗技术 1. 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二)病历书写 重视医疗文件的内在质量与安全。医疗文件是医护人员临床思维的凭证是诊疗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有很强的书证作用;同时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医疗文件的书写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医疗文书的内在质量管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1. 《病历书写规范》的再学习和再领会。 2. 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字迹的清楚性; 3. 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 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 5. 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级医生的医疗指示,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危重抢救病人的抢救记录,重要化验、特殊检查和病理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会诊记录、死亡记录和死亡讨论记录等);

6. 正确对待家属同意治疗意见的签字。《知情同意书》的签订实际 上是双向性的,医护人员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对待家属对治疗 操作同意的签字,在治疗中要精益求精,尽可能避免发生意外。临 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式、方法、药物、护理措施的同时,要对家属 讲清利弊,充分征求意见,尊重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权。 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包括住院病人72 小时内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谈话记录,医保患者自费<特殊 >药品和器械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等); 7. 治疗的合理性(抗生素的使用、更改、停用有无记录和药物的不 良反应有无报告和记录,处方〈包括精神、麻醉处方、引产药物〉 的合格率等); 8. 归档病历是否及时上交,项目是否完整; (三)医院感染管理 1. 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2. 医院感染散发病历报告落实情况; 3. 清洁、消毒、灭菌执行情况; 4. 手卫生与自身防护落实; 5.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6. 一次性无菌物品是否按规范使用; 7. 多重耐药菌及非结核分枝杆菌的预防与控制; 8. 医疗废物的管理; 9. 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 10. 术前、术中、及术后感控措施。 (四)加强对临床路径及按病种付费的管理临床路径及按病种付费 管理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为了保障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程序。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帮助医疗器械企业构建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下面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一、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1.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和要求 2.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和作用 3.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 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法规和标准 1.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相关法规及解释 2.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相关标准及解读 3.医疗器械注册和备案要求 三、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1.建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和原则 2.制定和发布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3.制定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程序和工作指南 4.设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组织和职责分工 四、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改进

1.开展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2.进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控制 3.加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五、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体系 1.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 3.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文件和记录要求 六、医疗器械临床监测与不良事件报告 1.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质量控制要求 2.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识别和报告流程 3.医疗器械临床监测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七、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评价 1.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2.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外部审核 3.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与评价 以上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的主要内容,培训应该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练习,帮助学员全面掌握和理解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施方法。通过这样的培训,可以提高医疗器械从业人员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能力,推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的十大措施

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的十大措施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医院要提升医疗管理水平,有以下十大措施可采取。 一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检查医院质量方针、目标实现情况,随时协调医院各部门、科室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二持续改进 不断检查完善医院质量评价标准以及配套的实施方案或措施,适时修改医院质量控制管理方案。 三严格依法执业 无资质人员不得单独上岗,不能签发报告单,不能书写相关医疗文书。刚毕业、新人院员工,在尚未取得执业资格的时候,科室应指定高年资医师(护师、技师)带教,并对其医疗行为负责。严格进行手术分级管理,肿瘤诊治、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 四加强基础质量教育、培训,为终末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医教部组织对全员进行"三基"教育,每年不少于2次,各临床、医技科室每季度对本科全员进行专科基本知识教育、培训和考核。对新参加工作的员工要有明细详尽的教育、培训计划。 五加强质量控制教育,强化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

由质控部、医教部组织进行质量控制教育,学习各项卫生法律、法规、诊疗规范、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特别是对新参加工作的人员进行专项岗前教育,树立起良好的法律、质量意识。 六以预防为主,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根据医疗质量形成的规律、特点以及影响医疗质量的因素和薄弱环节,采取预防性管理,对病人从人院到出院的整个医疗过程,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七明确责任,细化、分解指标,层层落实 将控制指标明确下达到各相关科室。将医院重点监控的各项质量指标细化,分解到各个相关科室,科室可以落实到人,按月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统计,未达标的及时通报;季度对各项指标进行考核。 八质控部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督导 (一)运行病历:每月各科室质控小组对本科运行病历进行检查,数量不少于当月出院病历总数的30%,将检查结果认真记录,对不规范的地方提出改进方法,保证不合格病历不出科。每月由质控科对运行病历进行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规范书写进行及时反馈。终末病历由病案管理医师进行统一集中检查、评分、记录,确保不合格病历不上架,并将各科室评分结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二)病历质量:每份病历上架前由病案管理医师进行初检,每季度病案管理委员会组织临床专家对各科终末病历进行抽查,按照《住院病历质量评价表》进行评分,将"病案甲级率"纳人科室"绩效考

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评价考核制度

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评价考核制度 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评价 考核制度 篇一:中医科医疗质量安全控制方案 中医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方案 一、医疗质量管理措施 1、定期召开质量工作会议及质量检查,每月进行科内 质量检查工作总结、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兑现奖惩。 2、不定期组织科内人员学习各类卫生法规、规章制度 及操作规范。 3、加强科内人员业务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和考核。 4、严守工作岗位,严格执行请示汇报制度。 5、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在规定的时间内书写好 病历。 6、在进行诊疗操作,开写医嘱处方时,严格执行查对 制度。 7、严格执行会诊制度,及时完成其他科室的会诊请求。 8、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做好传染病的隔离、治疗 和上报工作。 9、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尤其是治疗室的管理,认真进行治疗室的消毒工作,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 范执行各项诊疗操作。 二、医疗质量管理重点 1、医疗质量情况(中医诊疗规范、医疗缺陷整改)。 2、医疗安全落实(落实危急值制度,及时上报传染病例)。 3、各项核心制度的知晓及落实情况。 4、抗生素分级管理实施情况。 5、业务学习、三基三严培训考核情况。 6、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

篇二:医疗质量安全考核方案 关于下发《泽头镇卫生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质控考核 方案 (试行)》的通知 医院各科室: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证医疗安全,促 进“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处方管 理办法》、《山东省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标准(征 求意见稿20XX版)》、《医院工作制度》等,以及各种医 疗制度、诊疗常规和规范,结合医院工作实际重新修订了《泽头镇卫生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考核方案(试行)》,经医 疗质量管理小组讨论通过,院长批准,现下发科室,请认真 组织学习,按照本标准,结合科室工作特点,修订完善本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考核方案,并认真执行。 附件:泽头镇卫生院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质控考核方案(试行) 20XX年03月20日 附件: 泽头镇卫生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质控考核方案(试行) 总则 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质控工作总目标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切实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优质、满意的医疗服务。 二、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组织领导,加强工作改进,使医疗质量不断持续改进。 (一)充分发挥各管理委员会、小组的工作职能 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等按照工作制度和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医疗质量管理培训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医疗质量管理培训 一、前言 感谢各位参加本次医疗质量管理培训。作为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一员,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医疗质量问题,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水平。本次培训将重点介绍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医疗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1. 医疗质量管理的概念 医疗质量管理是指一系列的活动,旨在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医疗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评估、质量改进、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方面。 2. 医疗质量管理的目的 医疗质量管理的目的是提供更安全、更有效、更及时、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实现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医疗质量管理的原则 医疗质量管理的原则包括全员参与、依据证据、持续改进、客户导向和风险管理等。我们必须时刻遵守这些原则,确保医疗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 三、医疗质量管理实践操作 1. 质量评估 医疗质量评估是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进行综合性评价,以确定医疗服务的优势和不足,为质量改进提供指导。常用的质量评估方法包括审核、自评、匿名评价和事故调查等。 2. 质量改进 医疗质量改进是通过分析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来持续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常用的质量改进方法包括流程重组、培训教育和质量奖励等。 3. 质量控制

医疗质量控制是指对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和检验,以确保医疗服务达到既定的标准和要求。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规范操作流程、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等。 4. 质量保证 医疗质量保证是确保医疗服务达到既定的标准和要求,并为医患双方提供信心和保障的一组活动。常用的质量保证方法包括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开展不良事件报告和进行质量审核等。 四、总结 通过本次医疗质量管理培训,我们了解了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对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积极实践医疗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努力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再次感谢各位参加本次培训。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院、科室和医务人员应该掌握哪些核心内容?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国家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包括五个子体系: 1、组织体系 2、诊疗规范体系 3、质量指标体系 4、质量标准体系 5、监测预警评估体系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过去医疗质量管理分二级医院、三级医院,这次新的质量管理法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所有西医、中医、专科医院)。 医医院成立九个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1.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 2.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3.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 4.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5.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 6.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7.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 8.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 9.医院医学伦理管理委员会。 二级以上的医院、妇幼保健院以及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以下称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由医疗管理、质量控制、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医学工程、信息、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临床、药学、医技等科室负责人组成,指定或者成立专门部门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其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或者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具体管理工作。 医疗机构、二级以上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一)按照国家医疗质量管理的有关要求,制订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开展本机构医疗质量监测、预警、分析、考核、评估以及反馈工作,定期发布本机构质量管理信息; (三)制订本机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四)制订本机构临床新技术引进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 (五)建立本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的培训制度,制订培训计划并监督实施; (六)落实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医二级以上医院各业务科室应当成立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组长由科室主要负责人担任,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诊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诊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一、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1、诊所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诊所的各项工作中。 2、诊所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诊所质量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3、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及措施应力求为满足病人的需要保证医疗工作以最佳和技术状态为病人服务。 4、质量管理以控制预防为主的思想。 5、系统管理的思想。 6、标准化管理的思想。 7、科学性与实用性统一的思想。 8、对新招聘来诊所人员进行严格的岗位教育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教育。 9、开展卫生室性质教育。每季度向村卫生室全体人员通报医疗质量检查情况表扬质量好的科室和人员批评差的科室及个人。各科要传达到每位职工。 10、各科要定期组织学习规章、职责及各种操作规程和专业基础知识。 11、对质量观念弱者要进行强化教育。 二、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制度 诊所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小组在诊所所长领导下进行工作。 1、诊所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制度 (1)根据医疗、护理、总务、财务等实际情况及上级要求结合我诊所的实际情 况制定质量标准。 (2)研究提高质量的方法和控制手段。 (3)对各科室、各部门的质量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4)随时对各种质量进行分析定期向院长汇报。 2、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制度 (1)根据卫生室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定的质量标准每月统计本科室完成情况上报卫生室所长。 (2)随时对本科室的质量进行分析向科领导汇报。 (3)收集对质量进行分析向科领导汇报。 (4)收集对质量控制手段以提高质量方法意见和建议并与卫生室所长联系。 三、诊所护理、医技质量管理方案 1、诊所实行在所长领导下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两级质量管理组织,对医疗护理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指导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2、科室应根据诊所分级管理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结合岗位职责把质量目标落实到人做到人人抓质量、讲质量把质量挂面了落到实处。 3、诊所专业人员切实抓好医疗全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检查达到质量管理的优化目标。 4、开展全员性质量教育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5、诊所根据分级管理要求制订医疗质量主要标准与指标及考核评价办法下发科室执行。 6、质量管理的重点是医疗、护理、医技、教学、科研、病案、控制院内感染等项的质量。 7、每季度召开一次全诊所医疗护理质量委员会会议按照标准与指标对各科室医疗质量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研究改进措施。 8、每季度由所长组织一次全卫生室医疗质量检查评比并将主要结果向全体卫生室人员通报。 9、每季度由所长对医疗质量好的科室和个人予以表扬鼓励差者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提出改进和强化质量管理要求。 四、医疗质量主要标准与指标 1、医疗质量主要标准 (1)诊断质量标准 正确性确诊要符合诊断要点病史、体征、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具有的特性拟诊要基本符合诊断要

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精选6篇)

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精选6篇) 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精选6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你所接触过的制度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 一、建立分级制度,级数不定,级与级之间以工资奖金为区分。模仿国外的医师制度,病人先由一线医生接诊,若一线医生无法治疗,再转由更高级别的医生诊疗。 二、建立医师考核制度,每个病人建立专门档案,应包括身份证号及联系电话等;对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随访,发给问卷,询问病人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以症状消失且三月内不再复发为治愈一例;若病人不满意效果而中止治疗,则为治疗失败一例;以“治愈例数”÷“总治疗例数”为治愈率,每年考核一次,要求治愈率为80%以上。 三、在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升降制度。1.新毕业医师为见习医师,无独立处方权,随高级别医师学习三年后晋级为一级医师,此期间拿固定工资;此后每连续三年治愈率高于80%则升一级,低于80%则降一级,若降入见习医师则为见习医师待遇;2.若发现医师做假,如与人窜通假冒治愈以提高治愈率等,一次发现即降入见习医师。 说明:这种考核及升降制度直接面对病人,以实际治疗效果为依据,鼓励医师在保证医疗质量的情况下多接诊病人,多劳多得。病人先由一线医师接诊,可避免高级医师人才浪费,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诊疗更复杂的病例及进一步学习;高级别医师的技术水平及付出的脑力劳动都多于低级别医师,理应有更高的报酬,若档次不拉开难以有足够的激励。建立以治愈率为准的升降制度可以避免医师乱接病人,

麻醉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为全面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及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按照我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工作职责。 一、组织机构 成立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完成各项医疗指标的控制、分析工作,诊疗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发现、整改工作。 组长:王世平 副组长:刘运彬 成员:鲁雪梅陈利吴炉霜王冰梅 由鲁雪梅同志兼任质控员。 二、医疗质量控制内容 科室质量控制包括医疗指标、规章制度、病历书写质量、培训与考核、医患沟通及知情告知、医疗安全和医疗风险监控六个部分。 (一)医疗指标 1.麻醉人数≥医院对科室的医疗指标的要求; 2.麻醉死亡率≤0.02%; 3.临床及药物试验、医疗器械试验、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3.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4.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5.甲级病案率≥90%; 6.药品比例≤28%; 7.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 8.完成指令性任务比例100%; 9.各种神经组滞成功率≥90%; 10.硬膜外阻滞成功率≥95%; 11.严重麻醉并发症发生率≤0.04%; 12.年医疗事故发生率0; 13.非危重病人死亡率≤0.02%; 14.术前访视、术后随访率100%; 15.椎管内麻醉后头痛发生率<10%; 16.“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17.麻醉记录单书写合格率≥98%; 18.技术操作(实施麻醉操作和术中监护)合格率100%; 19.硬膜穿破发生率<0.6%; 20.抢救设备完好率100%; 21.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22.麻醉机性能完好率100%; 23.麻醉效果评级100%。 (二)规章制度 1.落实科级质量管理组织建设制度 (1)科室质控小组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科室质控小组会议,全面评价科室质控工作。 (2)不定期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内容应包括本科室医疗

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基础知识

医疗质量管理是指为提高病人对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医疗效果 和医疗价格的满意程度而进行的组织和控制活动。 医疗质量控制就是按医疗质量标准而进行的管理。即按设定的质 量目标,通过一定的管理方法、措施或者调整手段,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是指对从病人来院就医到离院后的整个医疗 过程的质量依照设定的标准进行监控,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 分院外医疗活动环节过程的监控。 (1) 医院编制规模; (2) 人员结构; (3) 人员素质; (4) 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的执行情况; (5) 物资、器材和药品的供应; (6) 设备的完好和先进程度; (7) 医德医风教育; (8) 医院文化; (9) 医院地理位置、城市区别和交通条件; (10) 医院绿化环境; (11) 医院建造的合理程度;

(12) 医疗服务态度; (13)医院卫生经济管理。 质量决策层(医院质量管理机构) 指挥协调层(职能部门) 质量控制层(质量控制办) 科室层(科室质控组) 操作层(医务人员自控) 医疗质量标准可分医疗技术标准、医疗管理标准、医疗服务标准三类。 医疗技术标准是医疗质量标准的主体。可分为医疗技术方法标准和医疗技术操作标准两类: (1)医疗技术方法标准: 医疗技术方法标准主要包括医疗技术活动中的一些原则性规定,包括疾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标准、治愈或者转归判定标准、医疗事故判定标准、病历书书写规范等。 (2)医疗技术操作标准: 医疗技术操作标准是医院技术活动的准则。包括临床、医技、护理、药剂等技术性操作要求和程序,即各种技术操作常规。 医疗管理标准可分为医疗工作规则和医院管理标准。 (1)医疗工作规则:包括各级医务人员职责、医疗工作制度和奖惩制度 3 方面。 (2)医院管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 9 项内容: 【1】全面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国家卫计委)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0号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已于2016年7月26日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委主任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 主任: 李斌 2016年9月 25日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三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全国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军队卫生主管部门分别在职责范围内负责中医和军队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四条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管理的核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应当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第五条医疗质量管理应当充分发挥卫生行业组织的作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为卫生行业组织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创造条件。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组织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行业组织(以下称专业机构)制订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规范、标准和指南,指导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制订行政区域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规范和具体实施方案。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监督、指导医疗机构落实医疗质量管理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国家卫生计生委建立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实施方案

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实施方案 •相关推荐 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实施方案1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不断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组成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x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由院领导和院委会成员组成,院长任组长,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 2、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责 (1)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汇报。 (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季度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工资挂钩。 (6)定期编辑医疗质量简报和不良医疗文件公示栏。 (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制度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那么相关的制度到底是怎么制定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经营管理行为,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适用于所有从事医疗器械经营活动的经营者。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应当在医疗器械采购、验收、贮存、销售、运输、售后服务等环节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保障经营过程中产品的质量安全。 第三条企业应当按照所经营医疗器械的风险类别实行风险管理,并采取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 第四条企业应当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禁止任何虚假、欺骗行为。 第二章职责与制度 第五条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全面负责企业日常管理,应当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有效履行职责,确保企业按照本规范要求经营医疗器械。 第六条企业质量负责人负责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工作,应当独立履行职责,在企业内部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具有裁决权,承担相应的质量管理责任。 第七条企业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组织制订质量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制度的执行,并对质

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纠正和持续改进; (二)负责收集与医疗器械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实施动态管理; (三)督促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执行医疗器械的法规规章及本规范; (四)负责对医疗器械供货者、产品、购货者资质的审核; (五)负责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处理过程实施监督; (六)负责医疗器械质量投诉和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报告; (七)组织验证、校准相关设施设备; (八)组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收集与报告; (九)负责医疗器械召回的管理; (十)组织对受托运输的承运方运输条件和质量保障能力的审核; (十一)组织或者协助开展质量管理培训; (十二)其他应当由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履行的职责。 第八条企业应当依据本规范建立覆盖医疗器械经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并保存相关记录或者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 (二)质量管理的规定; (三)采购、收货、验收的规定(包括采购记录、验收记录、随货同行单等); (四)供货者资格审核的规定(包括供货者及产品合法性审核的相关证明文件等); (五)库房贮存、出入库管理的规定(包括温度记录、入库记录、定期检查记录、出库记录等); (六)销售和售后服务的规定(包括销售人员授权书、购货者档案、销售记录等); (七)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的规定(包括销毁记录等); (八)医疗器械退、换货的规定; (九)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规定(包括停止经营和通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