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素质教育选修课课程标准

2.素质教育选修课课程标准

2.素质教育选修课课程标准

开封大学素质教育选修课

《中外动画鉴赏》课程标准

1.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总学时:28

课程周学时:2

课程所属类别:艺术类

选课限定人数:200人

2. 课程简介

2.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面向我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从认识动画的基本语言和构成形式入手,了解动画的色彩与构图,进而熟悉动画欣赏的综合艺术特征,达到对于各种门类、各种样式动画的不同欣赏方法的把握,掌握对动画艺术欣赏、评论的方法,培养大学生具备全面的动画审美修养。

2.2课程内容

本课程立足于理论加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讲解与鉴赏交叉进行的模式,使得学生学会欣赏、感受和评价动画作品,提高审美素养和艺术表现力。

本课程共分三章,从不同地域特征分析鉴赏各国动画特色。

第一章中国动画赏析,讲解动画的制作流程,讲解帧的概念及动画成像原理。中国古代动画色彩设定、风格鉴赏及构图特色,中国现代动画色彩设定、风格鉴赏及构图特色。

第二章美国动画赏析,讲解美国动画色彩设定、风格鉴赏及构图特色,从文化角度比较中西动画并进行人物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特色分析。

第三章日本动画赏析,讲解日本动画色彩设定、风格鉴赏及构图特色,从文化角度比较中日动画并进行人物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特色分析。

2.3课程地位与作用

本门课程根据我校在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前动画的发展状况,选取了典型的动画作品进行赏析,具体的每一部影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之作,将这些动画作品从专业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使学生们在了解动画作品鉴赏的基本常识的同时,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 课程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

本门课程以对经典动漫作品的赏析为主,通过对这些影视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使学生学习了解动漫的发展过程,了解动漫艺术的基本特征,学会对动漫作品艺术的鉴赏与评价,了解一定的动画色彩鉴赏常识及鉴赏理论,能够独立鉴赏动画作品。

3.2能力目标

(1)了解什么是动漫鉴赏;

(2)学习从哪些角度欣赏动漫作品(色彩、构图、美学层面)

(3)能够具备一定的动画作品鉴赏能力,具备分析动画优劣的能力。

3.3素质目标

能够培养起对于动画艺术的热爱,从而关注动画艺术艺术当前的发展状况,并进行一些有价值的赏析活动。

4. 课程教学组织

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融合一体,具体课程内容见下表。

5. 课程教学内容

5.1中国动画赏析

5.1.1教学目的

了解动画片的基本构成、创作手段,了解中国动画的发展概况;熟悉中国的经典动画制作风格及特色。

5.1.2教学内容

讲解动画的制作流程,讲解帧的概念及动画成像原理。中国古代

动画色彩设定、风格鉴赏及构图特色,中国现代动画色彩设定、风格鉴赏及构图特色。

5.1.3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动画色彩的分析、鉴赏及应用。

难点:中国动画构图的分析、鉴赏及应用。

5.1.4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讲解示范、优秀作品分析、学生讨论及实践。

5.2美国动画赏析

5.2.1教学目的

掌握分析鉴赏动画片的能力,学会对动画片进行文化分析和本体分析。

5.2.2教学内容

讲解美国动画色彩设定、风格鉴赏及构图特色,从文化角度比较中西动画并进行人物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特色分析。

5.2.3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国动画色彩的分析、鉴赏及应用。

难点:美国动画构图的分析、鉴赏及应用。

5.2.4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讲解示范、优秀作品分析、学生讨论及实践。

5.3日本动画赏析

5.3.1教学目的

掌握分析鉴赏动画片的能力,学会对动画片人物设定和色彩风格的分析。

5.3.2教学内容

讲解日本动画色彩设定、风格鉴赏及构图特色,从文化角度比较中日动画并进行人物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特色分析。

5.3.3重点与难点

重点:日本动画色彩的分析、鉴赏及应用。

难点:日本动画构图的分析、鉴赏及应用。

5.3.4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讲解示范、优秀作品分析、学生讨论及实践。

6. 课程考核方法

7. 教学资源

本课程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课堂上视频与PPT配合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国内各大影视广告网站,拓宽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8. 说明与建议

本课程的学习资源主要为视频、课堂讲解、讨论与网络评价资源,可视实际情况选用教材或不使用教材。

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一、修订背景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源于2014年教育部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刚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本次修订也贯彻了该刚要的精神。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04开始,宁夏等四省区率先开始新课程改革,之后全国其他省市相继进入课改,到17年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这一轮的课改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对新课标的修订给出依据。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学习进阶、核心概念、STEM教育……) 1997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核心素养,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等进行了研究,我国也是同样,这次修订可以说是与世界同步。 本次修订物理课标内容和变化有哪些?→▲▲ 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一)关于课程方案 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 1.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教育部: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

教育部: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 2012年02月02日11:05腾讯教育[微博]我要评论(44) 字号:T|T 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现就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执行中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1.全面加强学习培训工作。各地要把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活动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契机,认真组织开展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全员培训,帮助他们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修订后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切实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2.深入推进教学改革。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各地要引导广大教师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合理把握教学容量和难度要求,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控制好课业负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要充分整合专业资源,建立专家咨询和指导系统,围绕课程标准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学校的跟踪指导和专业支持。 3.积极推进评价考试制度改革。各地要引导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改革,强化评价在教学诊断和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改进评价方式和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命题,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的有机联系,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特别重视对具体情景中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考查。 4.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做好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有机统整学校、社会、网络等方面有益的课程资源,为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要鼓励和引导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开发并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教学活力。

新课标2023课程标准(一)

新课标2023课程标准(一) 新课标2023课程标准 简介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为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新课标2023课程标准。 目的 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使课程更加符合学生需求和现代社会实际需求。同时也要提高课程的质量和可行性,促进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主要内容 1.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 2.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将重点关注于基础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在基 本学科和现代科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3.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增 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教师和学生互动、小 组合作学习和跨学科教学等。 5.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全面的评价方式,增加定向考试和学生综合 能力评价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和全面的评价。 意义 推行新课标2023课程标准对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推行将: 1.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培养更加具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新一代。 2.提高教育质量和可行性,促进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增强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推进教育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总结 新课标2023课程标准的推出将会为我国基础教育提供更加优秀、全面、适应现代发展的课程标准和教育模式,这将有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 个性化成长和终身学习的道路。同时,也将有助于教育发展的全面推 进和不断完善。 实施 新课标2023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们的共同努力。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教育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引导全国学校迅速推行新课标。 2.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全面贯彻新课标2023 课程标准。 3.教师们要对新课标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挑战 新课标2023课程标准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挑战: 1.相关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推行难度较大。 2.学生兴趣和认知能力存在差异性,教学难度较大。 3.相关教学设施和资源不足,限制了新课标的实施。 展望 新课标2023课程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我国基础教育的长远发展,同时 也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们的共同努力。未来,新课标的优势和 不足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被不断探索和完善,也将有助于为我国教育 改革和创新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素质教育概论

名词解释 1、狭义素质(遗传素质)是从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理解,是指人生来具有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特征,以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 2、广义的素质教育:是从社会学和教育学意思上的理解,它是指个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培养和个体对社会的积极参与而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多方面综合性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 3、素质教育的涵义: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经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应试教育: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选拔少数人升学为目的,以考试作为主要手段,片面强调知识灌输和机械训练,以单一学业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发展水平,压抑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发展的淘汰式教育 5、个性教育:是在重视人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更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尊重学生人格、自尊、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培养和促进学生良好个性自由发展的教育 6、知识经济:以高科技为导向、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经济,也可以说是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或者就依靠知识进行 创造性地思维和科研,从而创 造财富的经济7、国民素质: 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 然和改变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 体魄、智力、思想道德的总体 水平。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 的重要体现,是国际竞争力的 重要方面,是国家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基础8、教育现代化, 就是指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 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现代 化为先导,以促进人的现代化 为目的,采用现代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断提 高教育发展水平和组织管理水 平。教育现代化不仅表现为教 育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还包含 所培养的人才在质上的飞跃9. 、终身教育:人们在一生中所 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是20 世纪60年代形成和发展的种国 际性教育思想。10、素质教育 目标:是通过学校教育使受教 育者各方面素质应该达到的标 准。它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首要 环节,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方向 、内容、原则及规格,对学校 教育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激 励作用和调节作用11、素质教 育的目标体系:即受教育者在 教育影响下所要达到的各项素 质目标结构系统。12道德素质 :是学生在道德方面认识及行 为习惯方面内化的、较稳固的 品质或特性13、心理素质:指 稳定体现个性心理品质与风貌 ,自我意识起核心作用的智力 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14审 美素质:指个体在认识美、鉴 赏美、创造美等方面相对稳定 的品质与特性。★14创新素质 :是一个人以知识为基础,在 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 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品质和特 性。15、教学评价:是依据现 代教育评价理论,采用科学的 评价方法,按照规范化的评价 程度,对教学活动的状态和价 值所进行的判断。16、课程: 可以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广 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 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 、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 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 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狭义 的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 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 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 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 课计划。课程标准和教课书中 .。 17、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 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 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 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18、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领 导和管理学校的根本制度,支 配着学校的全部管理工作。19 、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就是以 启动学校内部活力,提高办学 效益为目的,以劳动人事、分 配制度为突破口,对学校管理 诸要素,如思想原则、组织结 构、重要制度等方面陈旧的部 分,加以革新,以适合经济和 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社会实践 活动。20、素质教育评价:是 依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对素质 教育实践的条件、过程及其结 果做出的价值判断。21、教育 质量:是指教育活动结果达到 教育目标的程度,它最终是通 过学生的发展状况体现出来的 。 22、创新意识:是一种用新的 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 意愿和态度23、教师教态2专 指教师教学时的衣着打扮、仪 表风度、行动举止和感情态度 等方面的表现24、课外教育是 :在教学计划之外,利用业余 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的各种有利 于学生身心健康、扩大知识面 、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和兴趣 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25创新 能力是:指在前人知识和技能 的基础上,运用求异思维,创 造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 给教育过程和社会带来新成果 的能力。26、社会素质:是指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适 应社会需要的关于价值、观念 、和立场的意识素质,在素质 结构中居于最高层次。27、终 身学习:是指“通过一个不断 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的潜能, 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 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 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 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 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 。 28、主体教育:指学生在教育 过程中,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 主体,教师要注意充分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 ,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 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现代 教育思想。29、技能:是通过

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文化素质教育课暂行管理办法

XX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文化素质教育 课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明确加强我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文化素质教育课,以下简称:通选课)的管理,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校通识教育的宗旨是充分利用学校厚重的人文底蕴,发挥岳麓书院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促进文化素质教育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有效融合;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贯穿文化素质教育始终,加强全面素质教育,优化本科生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第二章通选课构成 第三条通选课是由学校专门开出的全校公共通识选修课程、“岳麓讲坛”讲座系列课程、通识类在线课程资源(以下简称:慕课)、跨校共享课程等部分组成。 第四条学校持续拓展通选课来源渠道,逐步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对本校教师开设的通选课分核心、重点、一般课程三类进行建设。十三五期间,计划建设一批核心、重点通选课,并要求核心、重点课程每年为本科生开课。 第五条“岳麓讲坛”旨在以系列讲座的形式建设大学

文化,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其内容包括:文化论坛、大学文化与成人之道、艺术与人生等系列,每学期定期举办相关的讲座。 第六条学校根据六大领域课程建设情况,遴选引进优秀慕课,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补充通选课资源。慕课包括外校和本校教师建设的在线课程。 第七条跨校共享通选课,是指其它高校教师专门到本校开设的通选课或学生到其他高校选修协议规定的通选课。学校积极推进校际间优质课程资源共享,逐步扩大跨校137开课规模,探索学生跨校修课模式。 第八条“创新创业”领域通选课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本校建设的创新创业系列理论课程,二是引进创新创业领域慕课,三是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 第三章通选课建设 第九条通选课一般面向全体学生或某些专业类的学生,课程内容与讲授方法原则上要与面向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所区别,教学目标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 第十条通选课分为文学、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创新创业六个领域,按以下原则遴选课程:1.强调课程内容的价值导向性,通过对学生人文与科学知识的传授,以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素质教育与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山西讲座)

素质教育与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兼论如何教好、学好英语 北京蒋英 “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 ------孔子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荀子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陶行知 “I heard and I forget, I see and I remember, I do and I understand.”(“听而易忘,见而易记,做而易懂。” ------杜威 引言: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 示例I:中国考试试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哪一年死的?最远打到哪里? 美国考试试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 示例II:日本考试试题: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日中战争(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地方? 试分析以上两道题,哪道题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范畴或应试教育的范畴?( 参见PPT ) 素质教育与中学英.ppt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兼备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鲜明个性且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对教师的期待 。素质教育与中学英.ppt(参见“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实践案例p132、p138、p148、p166) 素质教育与中学英.ppt(7)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正是这种思想为主线,并参考了国外的优秀的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思想而制定的。 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适应经济建设的全球化,学好外语,尤其是英语成了提高我国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到高中毕业达十年之久,再加上大学的四、五年,总共有十三、四年,但为什么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不少对英语还是听不懂,说不了,写不成,读不会呢?笔者认为跟现在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是有很大关系的。学英语不是为用,而是为了考试,可以说这仍然是中国目前教学的主流。无论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这种教学的态势还在处于蔓延之中。从各种考试的辅导材料铺天盖地而来,A、B、C、D的选项题摆满了书店的橱窗,便可看出其端倪。其结果使得莘莘学子们在众多的辅导材料前无所措手足,在A、B、C、D前满头雾水。这种事倍功半的教学思路、学习方法既害了老师又害了学生,因而使得老师厌教,学生厌学,两极分化尤为严重。 为解决目前我国英语学习的这种状况,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思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教育部于03年四月出台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一书。这本书实际上是教育部对英语教育教学的一份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它对于我国中学英语教育教学,尤其是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告诉我们,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使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使之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具有指导意义;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规范的英

《素质教育》课程标准

《素质教育》课程标准 素质教育课程标准 素质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证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有必要建立统一的素质教育课程标准。素质教育课程标准是对素质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规定,对学校、教师和学生具有指导意义,能够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一、素质教育的目标 素质教育课程标准首先要确定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具体而言,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高尚的品德修养、丰富的知识储备、健康的身心素质、积极的审美情趣和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这些目标应该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成为素质教育的根本追求。 二、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课程标准要明确素质教育的内容是什么。素质教育的内容可以包括思想品德、学科知识、身心健康、审美情感、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思想品德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学科知识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扩展知识,身心健康方面要注重学生的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审美情感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实践能力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内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构成了素质教育的完整内容。

三、素质教育的方法 素质教育课程标准要规定素质教育的方法。素质教育的方法应该注 重实践导向、个性发展和全面培养。实践导向是指教育要紧密结合实 际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领会和掌握知识;个性发展是指教育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全面培养 是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促使他们全面发展。这些方法 有利于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素质教育的评价 素质教育课程标准应该规定素质教育的评价方法。素质教育的评价 应该注重多元化、全面化和个性化。多元化是指评价要从多个维度来 考察学生的素质表现,不能仅仅看重学习成绩;全面化是指评价要全 面反映学生的各种素质,不能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表现;个性化是指 评价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能一刀切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这 样的评价方法有利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素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质水平。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课程标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只有建立健全的素质教育课程标准,才能更好地推动 素质教育的发展,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繁荣兴旺。希望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共同推动素质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新课标的概念

新课标的概念 近几十年来,中国教育发展了一大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一块重要原材料,社会要求对大学生的培养要求更高,进而要求对教育的考核机制、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等都要不断优化,从而达到更高的教学质量和更大的教育效益。 “新课标”,也叫素质教育课程标准,是跟进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一代教学标准。新课标的实施在中国也已有20多年的历史,总体上说,新课标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要核心。它加强了学生的劳动、实践及创新能力,并且聚焦课程的内容与有效性,以达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首先,新课标的实施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这是最显著的影响。新课标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素质教育为导向”,即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主动参与,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习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其次,新课标对于考试制度也有一定影响。按照新课标,考试不仅要求考生在认知层面取得成绩,还要求他们在实践能力和社会素养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绩,这就要求考试体系要实现层次化评价,使学生不仅要求知识性的应试能力,还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最后,新课标在实施过程中,也对学校的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影

响,并改变了学校传统的管理模式。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校的任务是指导并帮助学生学习,不仅要重视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在探究、运用知识及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的发展,从而使学校的管理更加人性化,更加灵活,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总之,新课标的实施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变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改进考试体系,强调学习尊重,改变学校管理模式,贯彻素质教育原则,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当然,实施新课标也有一定的困难,比如思想观念落后、教育资源不足等,这些困难都需要我们从源头上做足准备,努力实现新课标的理想。只有坚持不懈努力,才能更好的实施新课标,让中国的教育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发展。

课程标准2017

课程标准2017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要求也越发严格,为满足不断发展的教育需求,中国教育部出台了《课程标准2017》,用于指导和规范中国的中小学教育。 《课程标准2017》是中国教育部2014年发布的根据教育实际发展情况开发的一项全新、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它更新了一些历史悠久的课程,充实了传统教育体系,也为推进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提供了保证。 《课程标准2017》以“国家课程标准”为核心,主要解决中小学课程体系的科学性、权威性、系统性和教育内涵性的问题,强调课程设置要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并且参照国际和当地最新课程研究进展实现本地化课程设计和改革。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可以将课程结构划分为九个层次:国家核心课程标准,省级课程标准,市级课程标准,区县课程标准,校级课程标准,年级课程标准,学段课程标准,学科课程标准,课题课程标准。 另外,《课程标准2017》还针对课程的不同性质和内容,明确了几大重要的素质教育项,包括健康素质、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学习素质以及思想理论素质。这幅素质教育的结构图,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可操作的指导思想,开启了新的课程设计思路。 此外,《课程标准2017》还重点阐述了素质教育课程当中固有的衔接点,旨在强化课程衔接及基础教育间的融合,促进课程统筹推进。 《课程标准2017》强调,中小学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以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畅通思想与兴趣发展的渠道;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过程中要坚持“发现”的指导思想,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要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以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要注重学生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引导学生以善良的心灵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 《课程标准2017》给中小学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更注重个性化、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它推动了中小学教育的深度发展,促进了中小学课程体系的完善,为学生们提供了实践、实践、实践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学习的熟练度和学习的深度,为学生培养扎实的专业基础,激发学生创新的能力,获得科学文化素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全球公民。

大学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3版)

大学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3版)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制定适用于大学生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以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该标准将提供给各高等学府作为指导,以确保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具备必要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2. 课程目标 2.1 基本目标 -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 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养、社会责任和自我发展能力。 - 培养大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规范。 2.2 具体目标 - 发展大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 增强大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 提升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 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和运动技能。

3. 课程内容 本标准涵盖了以下主要课程内容: 3.1 通识教育 - 艺术与人文科学课程 - 社会科学课程 - 自然科学课程 - 数学和逻辑课程 3.2 实践教育 - 实或实训课程 - 社会服务与实践课程 3.3 体育教育 - 健身与运动训练课程 3.4 心理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4. 课程评估 为了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和质量,将进行以下评估方法: - 以考试形式对基础知识进行评估。 - 通过项目、论文或实践作业评估实际能力。 - 运用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体验和满意度进行评估。 5. 实施与监督 各高等学府应根据本标准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课程安排,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以确保标准的全面落实和课程的实施效果。 6. 结论 大学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各高等学府应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确保本标准的有效实施。

《素质教育》课程标准解析

《素质教育》课程标准解析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明确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育部发布了《素质教育》课程标准。下面我们将对该标准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评价。 《素质教育》课程标准突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在知识层面,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能力层面,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情感品质方面,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情绪管理。总体来说,素质教育的课程标准是全面的、系统的,涵盖了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 素质教育课程标准强调了个性化发展和多元评价。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标准要求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引导学生全面、平衡地发展。在评价学生成绩方面,标准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能力测试、综合评价、实践考核等多种形式,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水平。这种个性化的培养和多元化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课程标准注重课程内涵和实施路径。标准要求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注重课程的灵活性和前瞻性。教师在实施课程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课堂活动。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又能够提高课程的 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课程标准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指导性的文件。遵循素质教育的标准,可以更 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希 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要求,积极落实素 质教育的课程标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以上就是对《素质教育》课程标准的解析,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素质教育, 努力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 力量。谢谢阅读!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课程标准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为选修课程。 该课程课程目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素质拓展活动,进行提高自信心训练、团队意识训练、意志力训练、挫折应对训练等,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二)课程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素质拓展主要是强调人格素质培养,通过体验式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知自我,树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心态,学会主动承担,学会信任与合作,学会感恩,建立双赢心智模式,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 本课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演员”,教师是教学中“导演”。实训通过角色拌演法、任务导向法、情景模拟法、竞赛、团队管理等方法展开。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以体验式教育为主线,建立任务导向式教学方法体系。 二、课程目标 (一)素质目标 1.良好道德品质 2.积极心态 3.自信、积极进取精神 4.强烈责任心 5.良好沟通素质 6.坚毅不拔品格 7.团队合作精神 8.创新精神与意志 (二)能力目标 1.认知自我能力 2.情绪调节与控制能力 3.良好沟通与交往能力 4.良好思维能力

5.良好团队合作能力 6.良好时间管理能力 7.良好计划目标管理能力 8.良好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内容 1.素质拓展训练概述、基本理论、安全措施、拓展训练场地、器材安全使用 2. 破冰起航、团队组建 3. 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 4. 建立学生自信和他信 (二)训练过程 1.训练 这是拓展训练关键第一步------体验。任何一个训练项目开始都是学生在培训师指导下去经历一种模拟场景,去完成一项任务,并以观察、表达和行动形式进行,这种体验是整个过程基础。(请同学们遵守规则,积极参与) 2.感受 学生通过置身其中,得到最真切感受。这种感受将是全方位、活性很强、印象深刻。这时学生将开始自发回想刚才经历全过程,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开始产生一些观点。这个环节是极其重要,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讲,感受经过表达(尤其是书面表达)后会被强化。 3.分享 “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要多动脑筋,多思考。一组人数大体在10人左右。每个人都把自己感受拿出来分享,每一个就会得到数倍经验,这也是拓展训练一大魅力所在。在这个过程中,培训师会积极地鼓励学生发言,灵活地运用提问等技巧,引导大家思维在原有观点基础上更进一步,群策群力,使众人观点向着正确方向归纳。 4.总结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 近年来,教育改革持续推进,高中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也得到了不断完善。以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是指教育部发布的规定高中阶段学生应学习的课程及课时数等方面的教育指导,根据《义务教育法》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课程方案应当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目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已经完成了两轮修订,主要内容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1. 必修课程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应用为主)。 其中,语文课程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它为其他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支撑,同时也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等方面是极其重要的。

2. 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包括文史哲类、艺术类、实用类、科技类和综合类五大类别。选修课程的设置为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也使得课 程更加灵活。 二、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是指规定高中阶段语言文字教育的标准和要求,一方面 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指导,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优秀的学习标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文字知识与技能 语言文字知识与技能即指学生应具备的语言文字基本知识和技能,包 括听说读写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语言文字素养的 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学生应当通过学习,掌握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对其他语言文字方面的学习。 2.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指学生在不同语言环境下,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沟通 交流和文学鉴赏的能力。在语言文字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言 实践活动并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等方面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

《综合素质(小学)》课程标准

《综合素质(小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综合素质(小学)【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资格证【授课单位】【总学时】48 【编写执笔人】【编写日期】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主干专业课程之一,是小学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科目之一,其开设目的主要是保障教师资格证的顺利取得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在职业理念、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历史科学文化知识、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获取以上诸多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顺利的取得教师资格证,能够充分的加强和巩固以上诸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更好的适应教学工作。 1.2 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教师职业理念、教师职业道德、国家主要教育法律法规、教师历史科学文化知识、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常见问题写作能力等方面掌握扎实而稳固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具备正确的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通过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学法、懂法、知法、守法;通过对文化素养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学的各项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学生解疑答惑,进而提高幼儿的文化素质;通过对阅读能力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而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通过对写作能力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常见文体的写作思路、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并充分运用到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性质,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教师观。 (2)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在幼儿教育中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理解育人为本的含义。 (4)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 (5)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高中新课程学生选课指导手册

高中新课程学生选课指导手册 高中新课程学生选课指导手册 一、高中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比较及其新特点 高中新课程相较于旧课程,在总体框架设计上有以下几个新特点: 首先是培养目标。新课程要求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培养,将科学探究纳入内容标准,旨在将研究重心从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其次是课程结构。高中新课程各学科采用模块化编写,注重时代、社会对学科的要求,在不失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的前提下,增加其灵活性和适用性。新课程包括必修、限定选

修和任意选修三种模块,并形成了以学科类课程为主、活动类课程为辅的课程结构体系。 第三是选课制度。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高中新课程出现了大量的选修课程。不同的学生可依据自己特长、兴趣需求,规划出个人三年发展课程。因此,在教学管理上必然出现行政班和教学班的管理模式。这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的自身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是学分管理。新课程在教学评价上引入了学分制管理,每位学生选择的课程不完全相同,因此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同学们三年高中研究的基本要求和个性化发展要求,是课程评价的关键之一。学分制评价是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标准,一定课程对应一定的学分,修完一定的学分才能达到高中毕业的要求。 二、选课的重要性及其原因 1、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新课程各科采用模块化 结构编写,模块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两部分。选修模块之间

既相对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同学们可根据自己不同的爱好和需求,进行有机的组合,以满足自身的特长发展需要。 2、高中阶段是一个人发展的最关键、最活跃的时期,作 为人生的重要阶段,正确地选课,对其终身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3、选课是为了突出课程的选择性、灵活性和多样化,为 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具备进入研究化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打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打基础,为学生具备面对社会就业所需要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基础,为学生发展个性、走向自立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4、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使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学科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此部分内容缺失,需要补充完整)

《素质教育》课程标准解析

《素质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特制定本大纲。 “素质教育”课,是积极践行我校“高认知、高技能、高素养”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充分考虑专科生实际的基础上拟定。作为是德育的辅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辅阵地。本大纲由七个模块组成,每一模块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内容等三大部分组成。 课程的任务: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重视提高素质的教育,实行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通过言传身教、环境薰陶和养成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相互协调,具有高尚人格、健全心理、科学人文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的职业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做到:坚持知行统一;注重科学思维;强化自我教育;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教学内容 模块一大学生成长与成才(10学时) 专题一订立正确的方向和目标(2学时)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得学生掌握在学习生活中要前进,首先要有方向。目标如同灯塔,为人们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二)教学重、难点:只有明确方向,才会勇往直前,才会坚定不移。 (三)教学内容: (1)方向与目标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2)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目标 (3)注意正确目标的层次性

基本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一览表

目录 基本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一览表 (1) 基本素质教育必修课程设置一览表 (3) 思想品德修养教学系统设计 (4)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系统设计 (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系统设计 (12)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系统设计 (17)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系统设计 (37) 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系统设计 (46) 体育素质训练教学系统设计 (56) 公共礼仪素质养成教学系统设计 (63)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教学系统设计 (66) 论坛主题讲座系统设计 (70) 公共选修课程教学环节系统设计 (74)

基本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一览表 定性目标 定量目标基本素质课程的课程体系 素质目标能力目标必修课程活动课程选修课程校园文化活动(隐性课程) 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情感素质劳动实践素质政治思考能力 抗挫折能力 团结协作能力 沟通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 组织能力 创新能力 创业能力 领导能力 两课118课时两课大学生实用法律 1.心理健康与法制教育系 列活动 2.日常学习与生活的管理 3.感恩教育系列活动 4.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教 育系列活动 5.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 育系列活动 6.公益服务系列活动 7.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 8.社团系列活动 职业生涯规划书1份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心理学与生活 就业指导30课时就业指导 心理健康测试2次心理健康教育 趣味心理学与心理测 试 拓展训练1次拓展训练 社会实践5次社会实践 入学教育1周入学教育 军训2周军训 劳动1周扫除 担任学生干部1学期担任学生干部 顶岗实习半年以上顶岗实习 科学文化素质传统文化修养中国传统文化30课时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十五讲 1.朗读大赛 2.演讲大赛 3.辩论赛 4.模拟面试 5.读书笔记展 6.书法作品展 汉语言水平 文学修养 识记能力 掌握汉字5500字成语400个汉字成语应用训练 熟记古诗词100句古诗词的理解背诵 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45学时 (辽宁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二乙) 口语交际中国手语 普通话训练 面试训练 朗读训练 演讲训练 辩论训练 阅读能力 阅读欣赏26学时阅读欣赏 阅读百本好书 作品阅读 书写读书笔记 名著导读 阅读书目答辩 开展读书报告会 书写与写作 能力 应用文写作45学时应用文写作 写一手好字 书法知识讲座书法 小楷练习 写一篇好文章书写成长日志 英语水平 综合应用能力 大学英语142学时 (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 大学英语 英语视听说 1.英文朗读大赛 2.英语情景剧表演 3.英文配音大赛 口语交际能力英语900句口语训练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