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学实验完整

数学实验完整

数学实验完整
数学实验完整

数学实验完整版

————————————————————————————————作者:————————————————————————————————日期: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MATLAB软件与高等数学上机实验

实验问题1:

每门课程考试阅卷完毕,任课教师都要对各班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统计内容包括:全班人数,总得分,平均得分,不及格的人数及90分(包括90分)以上的人数.请编制程序解决这一问题,并自给一组数据验证程序的正确性.要求:使用者在提示下通过键盘输入学生成绩,计算机自动处理后,显示需要的结果.

1.问题分析:

要求得出一组成绩的人数、总分、平均分、不及格人数、优秀人数。通过数组模长length 得出人数,由求和sum得到总分,除以总人数就得到平均分。通过循环,条件语句判断出不及格和优秀的人数。

2.程序设计:

a=input('chengji a[n]= '); %输入变量

n=length(a);%计算人数

y=sum(a); %求和计算总分

z=y./n; %计算平均分

k=0;s=0; %初值

for i=1:n %步长为一

if a(i)<60

k=k+1; %统计不及格人数

elseif a(i)>=90

s=s+1; %统计优秀人数

end

end

fprintf('total=%.0f average=%.3f failures=%.0f

winners=%.0f\n',y,z,k,s);

3.举例运行结果如下:

4,问题拓展:可以统计不同分数段的人数,可以转化成等级的形式。

实验问题2:

求[2,999]中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数

(1)该数各位数字之和为奇数

(2)该数是素数

问题分析

该题涉及了素数、各位数字之和的求法,以及如何判断某数为奇数的方法。首先,建立循环,创建2到999的数列,作为判断的基础。在判断是否为素数的环节中,使用isprime的函数,直接求出了素数。接着,是如何求个位数字之和的问题。其中,使用了mod函数和floor函数,mod函数所求的是余数,floor函数所求的是不小于出除数的最小整数。判断是否为奇数时,若该数可被2整除,则判断为奇数。

for x=2:999;

分析:定义循环变量,从2到999,以1为步长。

if(isprime(x)==1&&mod(mod(x,10)+floor(mod(x,100)./10)+floor(x./10 0),2)==1)

分析:判断环节。isprime(x)==1判断x是否为素数; mod(x,10)即求x在个位上的数字;

floor(mod(x,100)./10即求x在十位上的数字;floor(x./100)即求x在百位上的数字。

fprintf(' a=%.0f\n',x);

分析:输出数据。

end

end

程序设计

问题求解结果与结论

结论:从2到999各位数字之和为奇数且是素数的数有

3、5、7、23、29、41 、43 、47 、61 、67 、83 、89 、113 、131 、137 、139 、151 、157 、173 、179 、191 、193、197、199、223 、227 、229 、241 、263、269 、281 、283、311 、313 、317、331、337 、353、359、373、379 、397 、401 、409 、421、443 、449、461 、463 、467、487 、557 、571 、577 、593 、599、601、607 、641 、643、647 、661 、683 、719 、733、739 、751 、757 、773、797、809 、821、823、827 、829、863、881 、883 、887 、911 、919 、937 、953、971、977、991、997。

4,问题拓展:若题目为任意数判断其是否为素数且个位数字之和为奇数,则问题需要建立判

断程序,再输入任意数后进行判断。此外,此题的解法应用了MA TLAB中的已有的判断是否为素数的程序,如果不应用此程序,应如何判断是否为素数。

实验问题3:

在一边长为一的正方形跑道的四个顶点上个站有一人,他们同时开始以等速顺时针沿跑道水下一个人,在追击过程中,每个人时刻对准目标,是模拟追击路线。并讨论:

(1)四个人能否追到一起?

(2)若能追到一起,则每个人跑过的路程?

(3)追到一起所需要的时间(设速率为1)?

如果四个人追逐的速度不一样,情况又如何?

1、问题分析

由问题一可知对于只以直线匀速运动的物体为目标进行追击的问题用解析的方法进行求解已经相当复杂而此题中涉及到目标物体的速度方向的变化且追击目标与追击者是相互影响的,故采用计算机仿真法进行求解。

2、规定和假设

首先我们做出以下定义以方便模型建立过程中对一些问题的解释:

①、将四个人分别编上号为1、2、3、4,且规定第一个人首先跑然后几乎同时的引起其他人进行追击,进行模拟。

②、我们定义追击者的象限,即以追击者所追击的人的起始位置为原点,从原点到追击者的起始位置为x轴且为正方向,建立坐标系,称该坐标系的第一象限为该追击者的象限。如若规定图中左下角的追击者为1号,逆时针依次编号为2、3、4。则以2号所在正方形的角为原点,从2号到1号的正方形的边为x轴,且方向为正,所建立起来的坐标系的第一象限为第一个追击者的象限(或称为1号的象限)。2、3、4号的象限可按照此法依次定义。

③、设1、2、3、4号在其本象限内的坐标分别为(1x,r=1y)、(2x,2y)、(3x,3y)、(4x,4y),在其下一个象限内的坐标为(x,y),在2号的象限内的坐标为(xb,yb)。

④、考虑到实际情况我们仅画出正方形边长为200米,追击者速度为3m/s时的图,且时间限制为6分钟。(由于普通人自由跑步的速度一般为3~7m/s,我们在此只考虑3m/s的情况,但是只要将程序第一行的c和a的值加以修改就可以得到不同边长和不同速度的图像。)

3.模型的建立

我们以2号的象限为作图区,如图一所示

笑脸图案代表时刻t 时1号的位置,菱形代表t 时刻时2号的位置

在2号的象限内对于1号来说:

x=1y;y=200-1x;

对于2号来说:

2x=2x +22)

12()12(21y y x x ta

x x -+-?-)( 2y=2y+22)12()12(21y y x x ta

y y -+-?-)(

在3号的象限内对于2号来说:

x=2y;y=200-2x;

对于3号来说: 3x=3x+22)

13()13(31y y x x ta

x x -+-?-)( 3y=3y+22)13()13()31(y y x x ta

y y -+-?-

在4号的象限内对于3号来说:

x=3y;y=200-3x;

对于4号来说: 4x=4x+22)

14()14()41(y y x x ta

x x -+-?- 4y=4y+22)14()14()41(y y x x ta

y y -+-?-

在1号的象限内对于4号来说:

x=4y;y=200-4x;

对于1号来说: 1x=1x+22)1()1()1(y y x x ta

x x -+-?-

1y=1y+22)1()1()1(y y x x ta

y y -+-?-

而又由于我们所画的为在2号的限内的图所以画图时必须将1、3、4号的坐标分别转化到2号的象限中去即:1号 xb=1y,yb=200-1x;

3号 xb=200-3y,yb=3x;

4号 xb=200-4y,yb=200-4x 。

从而整个模型建立起来。

4、程序及结果

c=200; a=3;

1xb=[];2xb=[];3xb=[];4xb=[];1yb=[];2yb=[];3yb=[];4yb=[];

d=0.01;dt=0.005;t=0;

1x=c;2x=c;3x=c;4x=c;1y=0;2y=0;3y=0;4y=0;s=a*dt;

while((sqrt((1y-2x)^2+(200-1x-2y)^2)>d)&(t<=360))

xb=1y; %其中xb,yb 表示此时该人%

yb=200-1x;%在显示图像的象限(第二个人的象限)里的坐标值%

1xb=[1xb,xb];

1yb=[1yb,yb];

y=200-1x; %以下四行是为了将1x,1y 转换成在2号的象限中的坐标值%

x=1y;

1x=x;

1y=y;

2x=2x+a*dt*(1x-2x)/sqrt((1x-2x)^2+(a*dt+1y-2y)^2);

2y=2y+a*dt*(1y-2y)/sqrt((1x-2x)^2+(1y-2y)^2);

1x=200-y; %此时又将1x,1y 转化为第一个人在其本象限内的坐标值%

1y=x; %以保证下次计算其坐标值时的正确性%

xb=2x; %其中xb,yb 表示此时该人%

yb=2y; %在显示图像的象限(2号的象限)里的坐标值%

2xb=[2xb,xb];

2yb=[2yb,yb];

yy=200-2x; %以下四行是为了将rrx,rry 转换成在3号的象限中的坐标值% xx=2y;

2x=xx;

2y=yy;

3x=3x+a*dt*(2x-3x)/sqrt(3x-2x)^2+(3y-2y)^2);

3y=3y+a*dt*(2y-3y)/sqrt((3x-2x)^2+(3y-2y)^2);

2x=200-yy;

2y=xx;

xb=200-3y; %其中xb,yb 表示此时该人%

yb=3x; %在显示图像的象限(2号的象限)里的坐标值%

3xb=[3xb,xb];

3yb=[3yb,yb];

xxx=3y; %以下四行是为了将3x,3y 转换成在4号的象限中的坐标值%

数学实验报告

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人员:院(系) __ __学号____姓名_ __ 实验地点:计算机中心机房 实验一 空间曲线与曲面的绘制 一、实验题目:(实验习题1-2) 利用参数方程作图,做出由下列曲面所围成的立体图形: (1) x y x y x z =+--=2 222,1及xOy 平面; (2) 01,=-+=y x xy z 及.0=z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1、利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 绘制三维图形来观察空间曲线和空间曲面图形的特点,以加强几何的直观性。 2、学会用Mathematica 绘制空间立体图形。 三、程序设计 空间曲面的绘制 作参数方程],[],,[,),(),() ,(max min max min v v v u u v u z z v u y y v u x x ∈∈? ?? ??===所确定的曲面图形的 Mathematica 命令为: ParametricPlot3D[{x[u,v],y[u,v],z[u,v]},{u,umin,umax}, {v,vmin,vmax},选项] (1) (2)

四、程序运行结果 (1) (2) 五、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1、通过参数方程的方法做出的图形,可以比较完整的显示出空间中的曲面和立体图形。 2、可以通过mathematica 软件作出多重积分的积分区域,使积分能够较直观的被观察。 3、从(1)中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所围成的立体图形是球面和圆柱面所围成的立体空间。 4、从(2)中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围成的立体图形的上面曲面的方程是xy z =,下底面的方程是z=0,右边的平面是01=-+y x 。 实验一 空间曲线与曲面的绘制 一、实验题目:(实验习题1-3) 观察二次曲面族kxy y x z ++=22的图形。特别注意确定k 的这样一些值,当k 经过这些值时,曲面从一种类型变成了另一种类型。

《数学实验》试题答案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考试试题 课程名称:数学实验2010-2011第一学期出题教师:数学组适用专业: 09机械, 物流, 土木, 自动化 班级:学号:姓名: 选做题目序号: 1.一对刚出生的幼兔经过一个月可以长成成兔, 成兔再经过一个月后可以 繁殖出一对幼兔. 如果不计算兔子的死亡数, 请用Matlab程序给出在未来24个月中每个月的兔子对数。 解: 由题意每月的成兔与幼兔的数量如下表所示: 1 2 3 4 5 6 ··· 成兔0 1 1 2 3 5··· 幼兔 1 0 1 1 2 3··· 运用Matlab程序: x=zeros(1,24); x(1)=1;x(2)=1; for i=2:24 x(i+1)=x(i)+x(i-1); end x 结果为x = 1 1 2 3 5 8 13 21 3 4 5 5 89 144 233 377 610 987 1597 2584 4181 6765 1094 6 7711 2865 7 46368 2.定积分的过程可以分为分割、求和、取极限三部分, 以1 x e dx 为例, 利用

已学过的Matlab 命令, 通过作图演示计算积分的过程, 并与使用命令int() 直接积分的结果进行比较. 解:根据求积分的过程,我们先对区间[0,1]进行n 等分, 然后针对函数x e 取和,取和的形式为10 1 i n x i e e dx n ξ=≈ ∑ ? ,其中1[ ,]i i i n n ξ-?。这里取i ξ为区间的右端点,则当10n =时,1 x e dx ?可用10 101 1.805610 i i e ==∑ 来近似计算, 当10n =0时,100 100 1 01 =1.7269100 i x i e e dx =≈ ∑?,当10n =000时,10000 10000 1 1 =1.718410000 i x i e e dx =≈ ∑ ?. 示意图如下图,Matlab 命令如下: x=linspace (0,1,21); y=exp(x); y1=y(1:20); s1=sum(y1)/20 y2=y(2:21); s2=sum(y2)/20 plot(x,y); hold on for i=1:20 fill([x(i),x(i+1),x(i+1),x(i),x(i)],[0,0,y(i),y(i),0],'b') end syms k;symsum(exp(k/10)/10,k,1,10);%n=10 symsum(exp(k/100)/100,k,1,100);%n=100 symsum(exp(k/10000)/10000,k,1,10000);%n=10000

《数学实验》实验指导书

《数学实验》实验指导书 2012-4-12

目录 实验一MATLAB基础 (1) 实验二曲线与曲面 (8) 实验三极限、导数和积分 (15) 实验四无穷级数 (22) 实验五微分方程 (25) 实验六线性代数 (27) 实验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1) 实验八代数方程与最优化问题 (32) 实验九数据拟合 (34) 实验十综合性实验 (36)

实验一MATLAB基础 【实验目的】 1. 熟悉启动和退出MATLAB的方法,及MATLAB工作窗口的组成; 2. 掌握建立矩阵的方法; 3. 掌握MATLAB的语言特点、基本功能; 4. 掌握MATLAB的文件创建、运行及保存方法; 5. 掌握MATLAB的符号运算; 6. 掌握MATLAB的平面绘图命令及辅助操作; 7. 掌握MATLAB的常用函数及命令; 8. 掌握MATLAB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实验内容】 1. 熟悉MATLAB的工作界面及运行环境,熟悉MATLAB的基本操作。 2. 已知 ? ? ? ? ? ?? ? ? ? ? ? - - - -= 13 2 3 1 5 11 2 2 2 3 15 9 2 1 2 7 A (1)求矩阵A的秩(rank) (2)求矩阵A的行列式(determinant) (3)求矩阵A的逆(inverse) (4)求矩阵A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eigenvalue and eigenvector)。 3. 在MATLAB计算生成的图形上标出图名和最大值点坐标。 4. 求近似极限,修补图形缺口。 5. 逐段解析函数的计算和表现。本例演示削顶整流正弦半波的计算和图形绘制。 6. 建立M文件,随机产生20个数,求其中最大数和最小数。要求分别用循环结构和调用MATLAB 的max和min函数来实现。 7. 建立M文件,分别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实现以下计算,其中, c b a, , 的值从键盘输入。

数学实验答案-1

1.(1) [1 2 3 4;0 2 -1 1;1 -1 2 5;]+(1/2).*([2 1 4 10;0 -1 2 0;0 2 3 -2]) 2. A=[3 0 1;-1 2 1;3 4 2],B=[1 0 2;-1 1 1;2 1 1] X=(B+2*A)/2 3. A=[-4 -2 0 2 4;-3 -1 1 3 5] abs(A)>3 % 4. A=[-2 3 2 4;1 -2 3 2;3 2 3 4;0 4 -2 5] det(A),eig(A),rank(A),inv(A) 求计算机高手用matlab解决。 >> A=[-2,3,2,4;1,-2,3,2;3,2,3,4;0,4,-2,5] 求|A| >> abs(A) ans = ( 2 3 2 4 1 2 3 2 3 2 3 4 0 4 2 5 求r(A) >> rank(A) ans =

4 求A-1 《 >> A-1 ans = -3 2 1 3 0 -3 2 1 2 1 2 3 -1 3 -3 4 求特征值、特征向量 >> [V,D]=eig(A) %返回矩阵A的特征值矩阵D 与特征向量矩阵V , V = - + + - - + - + - + - + D = { + 0 0 0 0 - 0 0 0 0 + 0 0 0 0 - 将A的第2行与第3列联成一行赋给b >> b=[A(2,:),A(:,3)'] b = 《 1 - 2 3 2 2 3 3 -2

1. a=round(unifrnd(1,100)) i=7; while i>=0 i=i-1; b=input('请输入一个介于0到100的数字:'); if b==a ¥ disp('You won!'); break; else if b>a disp('High'); else if b

数学实验的心得体会

数学实验的心得体会 实验是对于知识更深一层的解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数学实验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实验的心得体会(一) 一直以来都觉得数学是门无用之学。给我的感觉就是好晕,好复杂!选修了大学数学这门课,网上也查阅了一些有趣的数学题目,突然间觉得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不得不说,数学是十分有趣的。可以说,这是死中带活的智力游戏。数学有它一定的规律性,就象自然规律一样,你永远也无法改变。但就是这样,它就越困难,越有挑战性。 数学无边无际深奥,更是能让人着迷的遨游在学海的快乐中。数学是很深奥,但它也不是我们可望不可及的。它更拥有自己的独特意义。学习数学的意义为了更好的生活,初中数学吧;为了进入工科领域工作,高中数学吧;为了谋求数学专业领域的发展,大学数学吧数学是什么是什么什么学科,公认的!我觉得是一们艺术,就象有黄金分割才美!几何图形如此精致!规律循环何等奇妙! 在网上看到一个很有趣的题目:有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去找工作。为了能够胜任这第一份工作,他也自作聪明地象老板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我刚进入社会,现在只是想好锻炼自己,所以你就不必付我太多钱。我先干7天。第一天,你付我5角钱;第二天就付我前一天的平方倍工钱,

之后依次类推。”老板一口答应了。可到了最后一天领工资的时候,这个年轻人却只领到了寥寥几块钱。年轻人很不解,老板却说自己已经很不错了,多付了他好几百天的工钱。你知道为什么吗?起初看到我是一头雾水,后面就明白了:元的平方是元,元的平方是元......也就是说这么一直算下去,年轻人的工钱是一天比一天少的。自然,赚几元钱就得好多天了。但是如果年轻人第一天要的工钱大于1元钱,那么7天的工钱可就多得多了。我们不得不说这个老板是聪明的,员工的马虎的。这么简单的知识也会运用错误,导致自己吃了哑巴亏还没办法挽回。这么一个简单的例子事实上就已经说明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其实数学就是在我们的身边,之所以没有发现它的存在,我想有时候可能还是因为它的存在及运用实在太多。 数学讲究的是逻辑和准确的判断。在一般人看来,数学又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因而很多人视其为求学路上的拦路虎,可以说这是由于我们的数学教科书讲述的往往是一些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数学内容,如果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内容而让数学活起来,这样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方法和原理的理解认识的深化。数学不是迷宫,它更多时候是象人生曲折的路:坎坷越多,困难越多,那么之后的收获就一定越大! 数学实验的心得体会(二) 数学,在整个人类生命进

(完整版)离散数学实验指导书及其答案

实验一命题逻辑公式化简 【实验目的】加深对五个基本联结词(否定、合取、析取、条件、双条件)的理解、掌握利用基本等价公式化简公式的方法。 【实验内容】用化简命题逻辑公式的方法设计一个表决开关电路。 实验用例:用化简命题逻辑公式的方法设计一个 5 人表决开关电路,要求 3 人以上(含 3 人)同意则表决通过(表决开关亮)。 【实验原理和方法】 (1)写出5人表决开关电路真值表,从真值表得出5 人表决开关电路的主合取公式(或主析取公式),将公式化简成尽可能含五个基本联结词最少的等价公式。 (2)上面公式中的每一个联结词是一个开关元件,将它们定义成 C 语言中的函数。 (3)输入5人表决值(0或1),调用上面定义的函数,将5人表决开关电路真值表的等价公式写成一个函数表达式。 (4)输出函数表达式的结果,如果是1,则表明表决通过,否则表决不通过。 参考代码: #include int vote(int a,int b,int c,int d,int e) { // 五人中任取三人的不同的取法有10种。 i f( a&&b&&c || a&&b&&d || a&&b&&e || a&&c&&d || a&&c&&e || a&&d&&e || b&&c&&d || b&&c&&e || b&&d&&e || c&&d&&e)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void main() { i nt a,b,c,d,e; printf(" 请输入第五个人的表决值(0 或1,空格分开):"); scanf ("%d%d%d%d%d",&a,&b,&c,&d,&e); i f(vote(a,b,c,d,e)) printf(" 很好,表决通过!\n"); else printf(" 遗憾,表决没有通过!\n"); } // 注:联结词不定义成函数,否则太繁 实验二命题逻辑推理 【实验目的】加深对命题逻辑推理方法的理解。【实验内容】用命题逻辑推理的方法解决逻辑

matlab数学实验复习题(有标准答案)

复习题 1、写出3 2、i nv(A)表示A的逆矩阵; 3、在命令窗口健入 clc,4、在命令窗口健入clea 5、在命令窗口健入6、x=-1:0.2:17、det(A)表示计算A的行列式的值;8、三种插值方法:拉格朗日多项式插值,分段线性插值,三次样条插值。 9、若A=123456789?? ????????,则fliplr (A)=321654987?????????? A-3=210123456--??????????A .^2=149162536496481?????????? tril(A)=100450789?????????? tri u(A,-1)=123456089??????????diag(A )=100050009?????????? A(:,2),=2 58A(3,:)=369 10、nor mcd f(1,1,2)=0.5%正态分布mu=1,s igm a=2,x =1处的概率 e45(@f,[a,b ],x0),中参数的涵义是@fun 是求解方程的函数M 文 件,[a,b ]是输入向量即自变量的范围a 为初值,x0为函数的初值,t 为输出指定的[a,b],x 为函数值 15、写出下列命令的功能:te xt (1,2,‘y=s in(x)’

hold on 16fun ction 开头; 17 ,4) 3,4) 21、设x 是一向量,则)的功能是作出将X十等分的直方图 22、interp 1([1,2,3],[3,4,5],2.5) Ans=4.5 23、建立一阶微分方程组? ??+='-='y x t y y x t x 34)(3)(2 的函数M 文件。(做不出来) 二、写出运行结果: 1、>>ey e(3,4)=1000 01000010 2、>>s ize([1,2,3])=1;3 3、设b=ro und (unifrnd(-5,5,1,4)),则=3 5 2 -5 >>[x,m]=min(b);x =-5;m=4 ,[x,n ]=sort(b ) -5 2 3 5 4 3 1 2 mea n(b)=1.25,m edian(b)=2.5,range(b)=10 4、向量b如上题,则 >>an y(b),all(b<2),all(b<6) Ans =1 0 1 5、>>[5 6;7 8]>[7 8;5 6]=00 11 6、若1234B ??=???? ,则 7、>>diag(d iag (B ))=10 04 8、>>[4:-2:1].*[-1,6]=-4 12 9、>>acos(0.5),a tan(1) ans = 1.6598 ans=

高等数学实验1 函数与极限 - 参考答案

高等数学实验1 函数与极限 参考答案 一.用MA TLAB 计算: 1. 433sin log 210.235 π +- sin(3*pi/5)+log(21)/log(3)-0.23^4+452^(1/3)-sqrt(43) ans = 4.8365 2.2ln 645 1.2374cos 48 -?+π 4*cos(4*pi/7)+3*2.1^8/(sqrt (645))-log(2) ans = 43.0950 二. 用MA TLAB 计算: 设向量(1,2,3,4,5)x =,求 1.sin 2y x x =+ clear >> x=[1,2,3,4,5]; >> y=sin(x)+2*x y = 2.8415 4.9093 6.1411 7.2432 9.0411 2.2 3sin z x x x =- z=3*x.*sin(x)-x.^2 z =1.5244 1.4558 -7.7299 -25.0816 -39.3839 3. ()2 cos 2ln(21) x x u e x = -+ u=((cos(2.*x)).^2+(sin(x)+1).^(1/2))./(exp(x)-log(2.*x+1)) u = 0.9448 0.3130 0.1097 0.0098 0.0062

三.用MA TLAB 绘图: x 1 2.1 3 3.9 5.3 6.1 6.9 8 9.1 y 1.01 3.98 8.99 16.01 25.41 37.01 48.89 63.89 81.21 clear >> x=[1,2.1,3,3.9,5.3,6.1,6.9,8,9.1]; >> y=[1.01,3.98,8.99,16.01,25.41,37.01,48.89,63.89,81.21]; >> plot(x,y) >> hold on >> plot(x,y,'s') 2.作出函数2y x =与3 y x = x ∈[-3,3]的图象; clear >> hold off >> fplot('x^2',[-3,3]) >> fplot('x^2',[-3,3],'r') hold on >> fplot('x^3',[-3,3],'g') 3.在同一坐标系作出下列函数的图形,并用不同颜色表示。 (1)sin y x x =+ (2)cos y x x =+ clear >> hold off >>fplot('x+sin(x)',[-5,5],'s') >> hold on >> fplot('x+cos(x)',[-5,5],'r') >> hold off >>ezplot('(y-(x+sin(x)))*x*y',[-5,5]) >> hold on >> fplot('x+cos(x)',[-5,5],'r') 4.作下列函数图形:

实验二极限与连续数学实验课件习题答案

天水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极限与连续 所属课程名称数学实验 实验类型上机操作 实验日期 2013-3-22 班级 10数应2班 学号 291010836 姓名吴保石 成绩

【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 1.数列极限的概念 通过计算与作图,加深对极限概念的理解. 例2.1 考虑极限3321 lim 51 x n n →∞++ Print[n ," ",Ai ," ",0.4-Ai]; For[i=1,i 15,i++,Aii=N[(2i^3+1)/(5i^3+1),10]; Bii=0.4-Aii ;Print[i ," ",Aii ," ",Bii]] 输出为数表 输入 fn=Table[(2n^3+1)/(5n^3+1),{n ,15}]; ListPlot[fn ,PlotStyle {PointSize[0.02]}] 观察所得散点图,表示数列的点逐渐接近直线y=0 .4 2.递归数列 例2.2 设n n x x x +==+2,211.从初值21=x 出发,可以将数列一项项地计算出来,这样定义的数列称为 数列,输入 f[1]=N[Sqrt[2],20]; f[n_]:=N[Sqrt[2+f[n-1]],20]; f[9] 则已经定义了该数列,输入 fn=Table[f[n],{n ,20}] 得到这个数列的前20项的近似值.再输入 ListPlot[fn ,PlotStyle {PointSize[0.02]}] 得散点图,观察此图,表示数列的点越来越接近直线2y =

例2.3 考虑函数arctan y x =,输入 Plot[ArcTan[x],{x ,-50,50}] 观察函数值的变化趋势.分别输入 Limit[ArcTan[x],x Infinity ,Direction +1] Limit[ArcTan[x],x Infinity ,Direction -1] 输出分别为2 π 和2π-,分别输入 Limit[sign[x],x 0,Direction +1] Limit[Sign[x],x 0,Direction -1] 输出分别为-1和1 4.两个重要极限 例2.4 考虑第一个重要极限x x x sin lim 0→ ,输入 Plot[Sin[x]/x ,{x ,-Pi ,Pi}] 观察函数值的变化趋势.输入 Limit[Sin[x]/x ,x 0] 输出为1,结论与图形一致. 例2.5 考虑第二个重要极限1 lim(1)x x x →∞+,输入 Limit[(1+1/n)^n ,n Infinity] 输出为e .再输入 Plot[(1+1/n)^n ,{n ,1,100}] 观察函数的单调性 5.无穷大 例2.6 考虑无穷大,分别输人 Plot[(1+2x)/(1-x),{x ,-3,4}] Plot[x^3-x ,{x ,-20,20}] 观察函数值的变化趋势.输入 Limit[(1+2x)/(1-x),x 1] 输出为-∞ 例2.7 考虑单侧无穷大,分别输人 Plot[E^(1/x),{x ,-20,20},PlotRange {-1,4}] Limit[E^(1/x),x 0,Direction +1] Limit[E^(1/x),x 0,Direction -1] 输出为图2.8和左极限0,右极限∞.再输入 Limit[E^(1/x),x 0] 观察函数值的变化趋势. 例2.8 输入 Plot[x+4*Sin[x],{x ,0,20Pi}] 观察函数值的变化趋势. 输出为图2 .9.观察函数值的变化趋势,当x →∞时,这个函数是无穷大,但是,它并不是单调增加.于是,无并不要求函数单调 例2.9 输入

数学实验(MATLAB版韩明版)5.1,5.3,5.5,5.6部分答案

练习 B的分布规律和分布函数的图形,通过观1、仿照本节的例子,分别画出二项分布()7.0,20 察图形,进一步理解二项分布的性质。 解:分布规律编程作图:>> x=0:1:20;y=binopdf(x,20,; >> plot(x,y,'*') 图像: y x 分布函数编程作图:>> x=0::20; >>y=binocdf(x,20, >> plot(x,y) 图像: 《

1 x 观察图像可知二项分布规律图像像一条抛物线,其分布函数图像呈阶梯状。 2、仿照本节的例子,分别画出正态分布()25,2N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的图形,通过观察图形,进一步理解正态分布的性质。 解:概率密度函数编程作图:>> x=-10::10; >> y=normpdf(x,2,5); >> plot(x,y) 图像:

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x y 分布函数编程作图:>> x=-10::10; >> y=normcdf(x,2,5); ~ >> plot(x,y) 图像:

01x y 观察图像可知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图像像抛物线,起分布函数图像呈递增趋势。 3、设()1,0~N X ,通过分布函数的调用计算{}11<<-X P ,{}22<<-X P , {}33<<-X P . 解:编程求解: >> x1=normcdf(1)-normcdf(-1),x2=normcdf(2)-normcdf(-2),x3=normcdf(3)-normcdf(-3) x1 = x2 = ) x3 = 即:{}6827.011=<<-X P ,{}9545.022=<<-X P ,{}9973.033=<<-X P . 4、设()7.0,20~B X ,通过分布函数的调用计算{}10=X P 与{}10> x1=binopdf(10,20,,x2=binocdf(10,20,-binopdf(10,20, x1 = x2 =

数学实验课程实验指导书Word版

《数学实验》课程实验指导书 2006-4-29

目录 实验一、微积分基础 3实验二、怎样计算 5实验三、最佳分数近似值 6实验四、数列与级数 7实验五、素数 8实验六、概率 9实验七、几何变换 11实验八、天体运动 13实验九、迭代(一)——方程求解 15实验十、寻优 16实验十一、最速降线 18实验十二、迭代(二)——分形 20实验十三、迭代(三)——混沌 21实验十四、密码 22实验十五、初等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 23附表(实验报告) 24

实验一、微积分基础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1、熟悉Mathematic软件常见函数图形 2、通过作图,进一步加深对函数的理解,观察函数的性质 3、构造函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表,观察函数的变化。 二、实验内容: 1.1函数及其图象 1.2数e 1.3 积分与自然对数 1.4调和数列 1.5双曲函数 三、实验步骤 1.开启软件平台——Mathematics ,开启Mathematics编辑窗口; 2.根据各种问题编写程序文件 3.保存文件并运行; 4.观察运行结果(数值或图形); 5.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并浅谈学习心得体会 四、实验要求与任务 根据实验内容和步骤,完成以下具体实验,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问题→数学模型→算法与编程→计算结果→分析、检验和结论→心得体会) 1、1函数及图形 (1)在区间[-0.1,0.1]上作出 y = sin(x)/x 的图象,观察图象在 x = 0 附近的形状 (2)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函数y = sin(x) 和它的展开式的前几构成的多项式函数y = x-x^3/3!,y = x-x^3/3!+x^5/5! . . . 的图象,观察这些多项式函数图象对 y = sin x 的图象逼近的情况. (3)分别取n =10,20,画出函数 y = sin(2k-1)x/(2k-1),k=1,2,...,n求和} 在区间[-3PI,3PI]上的图象.当N 趋向无穷时函数趋向什麽函数? (4)别取n = 5,10,15, 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函数f(x) = sin x 与p(x) = x * (1-x^2/PI^2)*(1-x^2/(2^2*PI^2))*...*(1-x^2/n^2*PI^2))在区间[-2PI,2PI]上的图象,观察 p(x) 图象对 y = sin x的图象逼近的情况. 1、2数e 观察当n趋于无穷大时数列a n=(1+1/n)n和A n=(1+1/n)n+1的变化趋势: (1)n=10m,m=1,2,. . . ,7时的值,a n,A n观察变化趋势. (2)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三个函数地图象y=(1+1/10x)10^x , y=(1+1/10x)10^x , y=e观察当 x 增大时

南邮MATLAB数学实验答案(全)

第一次练习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Matlab 软件的基本命令和操作,会作二维、三维几何图形,能够用Matlab 软件解决微积分、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中的计算问题。 补充命令 vpa(x,n) 显示x 的n 位有效数字,教材102页 fplot(‘f(x)’,[a,b]) 函数作图命令,画出f(x)在区间[a,b]上的图形 在下面的题目中m 为你的学号的后3位(1-9班)或4位(10班以上) 1.1 计算30sin lim x mx mx x →-与3 sin lim x mx mx x →∞- syms x limit((902*x-sin(902*x))/x^3) ans = 366935404/3 limit((902*x-sin(902*x))/x^3,inf) ans = 0 1.2 cos 1000 x mx y e =,求''y syms x diff(exp(x)*cos(902*x/1000),2) ans = (46599*cos((451*x)/500)*exp(x))/250000 - (451*sin((451*x)/500)*exp(x))/250 1.3 计算 22 11 00 x y e dxdy +?? dblquad(@(x,y) exp(x.^2+y.^2),0,1,0,1) ans = 2.1394 1.4 计算4 2 2 4x dx m x +? syms x int(x^4/(902^2+4*x^2)) ans = (91733851*atan(x/451))/4 - (203401*x)/4 + x^3/12 1.5 (10)cos ,x y e mx y =求 syms x diff(exp(x)*cos(902*x),10) ans = -356485076957717053044344387763*cos(902*x)*exp(x)-3952323024277642494822005884*sin(902*x)*exp(x) 1.6 0x =的泰勒展式(最高次幂为4).

《数学实验》上机指导书

《数学实验》上机指导书 实验题目 实验一解方程和方程组与极限运算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athematica软件的计算器功能; (2)学会使用Mathematica软件求各种类型方程(或方程组)的数值解和符号解; (3)通过本实验深刻理解极限概念; (4)学习并掌握利用Mathematica求极限的基本方法。 二、预备知识 (1)方程(或方程组)代数解法的基本理论,函数的零点,方程(或方程组)的解及数值解; (2)本实验所用命令: ●用“= =”连接两个代数表达式构成一个方程 ●求方程(组)的代数解: Solve[方程或方程组,变量或变量组] ●求方程(组)的数值解: NSolve[方程或方程组,变量或变量组] ●从初始值开始搜索方程或方程组的解: FindRoot[方程或方程组,变量或变量组初值] ●在界定范围内搜索方程或方程组的解: FindRoot[方程或方程组,变量或变量组范围] ●绘图命令: Plot[表达式,{变量,上限,下限},可选项] ●微分方程求解命令: DSolve[微分方程, y[x], x] (3)极限、左极限、右极限的概念;

(4)本实验所用Mathematica 有关命令: ● Limit[expr, x->x 0] 求表达式在0 x x →时的极限 ● Limit[expr,x->x 0,Direction -> 1] 求左极限 ● Limit[expr,x->x 0,Direction ->-1] 求右极限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计算54564546?;4567646545。 (2)对于方程0342234=+--x x x ,试用Solve 和NSolve 分别对它进行求解,并比较得到的结果,体会代数解即精确解与数值解的差别。 (3)先观察函数x x x f cos sin )(-=的图形,然后选择一个初始点求解,并且根据图形确定在某个区间中搜索它的零点。 (4)求方程组?? ?=+=+222 1 11c y b x a c y b x a 的解,然后代入系数和常数项的一组初值,并求解。 (5)求微分方程x x y x y x y e )(2)(3)(=+'+''的通解。 (6)用 Mathematica 软件计算下列极限: (1)12 33 lim ++-∞ →n n n n ; (2)x πx tan lim 2 - → ; (3) x π x tan lim 2 + → ; (4)x x x x x ---∞→+-3333lim ; (5)n n z n z n ??? ??-+-∞→22lim ; (6)21 0)sin(lim x x x x ??? ? ?→; (7)???? ??-+→x x a x 1)1(lim 0;(8)???? ? ????? ??+∞→∞→222lim lim y x y x x y ;(9)() ??? ??+-→→y xy y x x y 3252223lim lim ; (10)() ??? ? ? ? +-→→y xy y x y x 3252232 lim lim ;(11)???? ?????? ??+∞→∞→222lim lim y x y x y x ;(12)??? ??→)1sin(lim 0x x 。 四、实验操作 (1)学会N[]和expr//N 的使用方法。

数学实验答案

实验一 %sy1ljq20111668 %第一大题 %1 x=[3,2*pi]; y1=sin(x)+exp(x) %y1= 20.2267 535.4917 %2 x=2:2:10 y2=x.^2+sqrt(2*x) %y2= 6.0000 18.8284 39.4641 68.0000 104.4721 %3 a=2*pi,b=35/180*pi,c=exp(2); y31=sin(a/5)+cos(b)*c y32=tan(b)*cot(a/3) %y31 =7.0038 %y32 =-0.4043 %6 a1=-6.28,a2=7.46,a3=5.37; a11=fix(a1) a21=fix(a2) a31=fix(a3) %a11=-6 %a21=7 %a31=5 %7

y71=abs(a1*a2+a3) y72=a1^2*sqrt(a2*a3/2) %y71 =41.4788 %y72 =176.5066 %8 save sy1 clear %9 load sy1 %10 A=[2 -5 6;8 3 1;-4 6 9]; A1=A' A2=det(A) A3=5*A save sy1 A1 A2 A3 %A1 = 2 8 -4 -5 3 6 6 1 9 %A2 =782 %A3 = 10 -25 30 40 15 5 -20 30 45 %第二大题 %1 X=0:pi/10:2*pi; Y=cos(X);S=[X',Y']

%S = 0 1.0000 0.3142 0.9511 0.6283 0.8090 0.9425 0.5878 1.2566 0.3090 1.5708 0.0000 1.8850 -0.3090 2.1991 -0.5878 2.5133 -0.8090 2.8274 -0.9511 3.1416 -1.0000 3.4558 -0.9511 3.7699 -0.8090 4.0841 -0.5878 4.3982 -0.3090 4.7124 -0.0000 5.0265 0.3090 5.3407 0.5878 5.6549 0.8090 5.9690 0.9511 6.2832 1.0000 %2 a22=input('a22='); b22=input('b22=');

数学实验1-3章习题答案

2 一元微积分实验 2.1 曲线绘图 练习题2.1 会出下列常见曲线的图形(其中a=1,b=2,c=3). 1. 立方抛物线3x y = syms x y; >> ezplot('y=x^(1/3)',[-5,5]) >> title('y=x^(1/3)') -5 -4 -3 -2 -1 01 2 3 4 5 x y y=x (1/3) 2. 高斯曲线2 x e y -= syms x y; >> ezplot('y=exp(-x^2)',[-5,5]) >> title('y=exp(-x^2)')

-5 -4 -3 -2 -1 01 2 3 4 5 x y y=exp(-x 2) 3. 笛卡尔曲线 2 2 213,13t at y t at x +=+= )3(33axy y x =+ syms x y; >> ezplot('x^3+y^3=3*x*y',[-2,2]) >> title('x^3+y^3-3*x*y=0') -2 -1.5-1-0.5 00.51 1.5 2 x y x 3+y 3-3*x*y=0 4. 蔓叶线 ).(1,132 2 322x a x y t at y t at x -=+=+= syms x y; >> ezplot('y^2*(1-x)=x^3',[-10,10]) >> title('y^2=x^3/(1-x)')

-10 -8 -6 -4 -2 02 4 6 8 10 x y y 2=x 3/(1-x) 5. 摆线 ).cos 1(),sin (t b y t t a x -=-= syms t; >> x=t-sin(t); >> y=2-2*cos(t); >> ezplot(x,y) 1 2 345 6 00.511.522.533.54x y x = t-sin(t), y = 2-2 cos(t) 6. 星形线 )(sin ,cos 3 23 23 23 3 a y x t a y t a x =+== syms t; >> x=cos(t)^3; >> y=sin(t)^3; >> ezplot(x,y)

生活中的数学小实验

生活中的数学小实验 承德民族中学三年十一班杨涵迪 指导教师:刘红莲 摘要:老师说过,有人对家庭煤气的使用量做了研究,并且提出节省煤气的方案,我们觉得很意思,就利用业余时间在家里做了测量烧开水所需煤气量和所需时间的实验。 关健词:烧开一壶水所用的时间与用气量之间的关系。 一、实验过程 我们仔细观察现在家庭使用的电子打火煤气灶,发现当关着煤气的时候,煤气旋钮(以下简称旋钮)的位置为竖置方向,我们把这个位置定为0°,煤气开到最大时,位置为90°(以0°位置作起始边,旋钮和起始边的夹角)。我们在0-90°中间平均分成五等份,代表不同的煤气流量,它们分别是18°,36°,54°,72°,90°,见图1。 图1不同旋钮位置示意图 我们在这5个位置上,分别以烧开一壶水(3.75升,注入满瓶1. 25升可乐瓶的水即可)为标准,记录所需的时间和所用的煤气量, 数据见表1。 二、处理数据

表1煤气旋钮在不同位置时烧开一壶水(3.75升)所需的时间及煤气量 位置项目开始时间(分)水开时时间(分)所需时间(分)煤气表开始时读数()煤气表水开时讯数()所需煤气量()18°6:066:25199.0809.2100.13036°5:496:05168.9589.0800.12254°5:354:491 38.8198.9580.13972°5:225:34128.6708.8190.14990°5:095:19108.4988.6 700.172根据旋钮位置,以及煤开一壶水所需时间(用S表示)、所用煤气量(用V表示),我们可以算出不同旋钮位置所代表的煤气流量(用L表示)。结果如下:L=V/S。 表2旋钮的不同位置所代表的煤气流量 位置 项目烧开一壶水所需流量时间(分钟)煤气量()/分钟升/秒18°190.1300.0068420.11436°160.1220.0076250.12754°130.1390.010 6920.17872°120.1490.0124170.20790°100.1720.0172000.287 从上表可以看出,当旋钮开得越大时,代表流量(单位时间内从煤气阀门内流出的煤气量也越大。这样我们就可以来考虑煤气流量和烧开一壶水所需的时间及用气量之间的关系了。

数学趣味实验案例

13 亿粒米到底有多大 一、实验目的:1、在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渠道利用趣味式教学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实验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提高探索、发现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器材:米粒、天平、量筒、计算器、1 立方厘米的容器、边长为1 厘米的正方体. 三、设计说明:有一个数学趣味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位大臣的一个要求. 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 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 格放1粒米,第2 格放2 粒米,第3格放4 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 一直放到第64格”“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 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的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的米吗?为此,在学习了数的乘方后,我组织了学生开展“13亿粒米到底有多大”的估算活动. 通过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猜测、动手操作、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在亲身的体验和思考过程中,去主动地发现,构建新的知识,逐渐地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身边的事实,用数学的头脑来分析周围的世界. 四、实验步骤:步骤一:创设情境,合理猜测师:学校政教处老师发现同学在学校吃午餐时,浪费粮食的现象十分严重,他想写一张宣传标语,张贴在校园内,告诫大家不要浪费粮食但是,标语中有些数据不知道该怎么填,你能帮帮他吗? 学生活动:结合生活常识,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猜测(如可能是 10吨、1.3立方米、20车、可供10位灾民吃3年…)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大胆猜测. 步骤二:实验操作,验证猜测师:我们有了不同的猜测结果,这些猜测是否可信呢? (不一定,要验证) 建议大家小组合作,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13亿粒米到底有多大”. 活动要求: ①先设计估算步骤,再根据步骤操作; ②动手实验时,合理分工协作; ③填写估算报告,并作好汇报准备? ④合理评价实验过程及结果 实验器材:米粒、天平、量筒、计算器、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体. (学生开展活动) 小组1 的实验报告: “13亿粒米有多大”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可供10 位灾民吃多久 实验工具:米粒、天平、计算器 实验步骤及过程: 1、数出200 粒米 2、称出它的质量是4 克 3、算出平均每粒米的质量: 4^200=0.02 克4、13 亿粒米的总质量:0.02 X1.3 X=2.6 X克=26000 千克5、一般地,若1 位灾民每天吃0.5 千克,则10 位灾民每天吃5 千克,26000 廿=5800 天,约

MAAB数学实验第二版答案胡良剑

数学实验答案 Chapter 1 Page20,ex1 (5) 等于[exp(1),exp(2);exp(3),exp(4)] (7) 3=1*3, 8=2*4 (8) a为各列最小值,b为最小值所在的行号 (10) 1>=4,false, 2>=3,false, 3>=2, ture, 4>=1,ture (11) 答案表明:编址第2元素满足不等式(30>=20)和编址第4元素满足不等式(40>=10) (12) 答案表明:编址第2行第1列元素满足不等式(30>=20)和编址第2行第2列元素满足不等式(40>=10) Page20, ex2 (1)a, b, c的值尽管都是1,但数据类型分别为数值,字符,逻辑,注意a与c相等,但他们不等于b (2)double(fun)输出的分别是字符a,b,s,(,x,)的ASCII码 Page20,ex3 >> r=2;p=0.5;n=12;

>> T=log(r)/n/log(1+0.01*p) Page20,ex4 >> x=-2:0.05:2;f=x.^4-2.^x; >> [fmin,min_index]=min(f) 最小值最小值点编址 >> x(min_index) ans = 0.6500 最小值点 >> [f1,x1_index]=min(abs(f)) 求近似根--绝对值最小的点f1 = 0.0328 x1_index = 24 >> x(x1_index) ans = -0.8500

>> x(x1_index)=[];f=x.^4-2.^x; 删去绝对值最小的点以求函数绝对值次小的点>> [f2,x2_index]=min(abs(f)) 求另一近似根--函数绝对值次小的点 f2 = 0.0630 x2_index = 65 >> x(x2_index) ans = 1.2500 Page20,ex5 >> z=magic(10) z = 92 99 1 8 15 67 74 51 58 40 98 80 7 14 16 73 55 57 64 41 4 81 88 20 22 54 56 63 70 47 85 87 19 21 3 60 62 69 71 2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