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对策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对策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对策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对策

 山东农业科学 2010,2:112~115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收稿日期:2009-11-03

作者简介:李春红(1976-),女,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和经济管理。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对策

李春红

(菏泽市农业科学院,山东菏泽 274000)

摘 要:目前我国农业经济走的是一条传统的粗放型增长的道路,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增长潜能已逼近其极限。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得出走农业循环经济的道路是我国农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出了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农业科学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1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0)02-0112-04

Necessity and Counter measures to Developi n g Agri cultural

Recycli n g Econo my i n Chi n a

L I Chun -hong

(Heze A cade m y of A gricultural Sciences,Heze 274000,China )

Abstract A t p resent,Chinese agricultural economy is taking the traditi onal path of extensive gr owth,which makes the populati on,res ources and envir onment bear the increasing p ressures 1The old mode of eco 2nom ic gr owth has been app r oaching its li m it .This paper ca me t o conclusi on that devel op ing the agricultural re 2cycling econo my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 or scientical devel 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by analyzing the p r oble m s and their causes p resent in the devel 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 ic,and then the counter messures were put f or ward .

Key words 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y;Devel 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Counter measures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又长期存在着资本驱动型、资源消耗型的特点,经济增长与资源保障、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粗放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寻求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最小的经济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走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已迫在眉睫。

1 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内涵

111 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

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系统,充分利用当今高科技成果和手段,在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

投入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排放量,构建农业生产体系内部的物质和能量闭路循环,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112 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

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1)农业循环经济基于生态农业,立足于大农业,按照植物生产-动物消费-微生物分解的自然生态原理运行。它按照生态学基本原理,使农业生产系统和谐地融入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和永续发展,其本质也是

生态经济;(2)农业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节约农业资源和“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再生闭路循环利用为特征,以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为目标,从而实现农业

经济和生态环境双赢的经济形态;(3)农业循环经济必须依托现代高科技成果和手段,以现代科技为支撑;(4)农业循环经济离不开合理的农业产业化体系,是以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为载体。因此,农业循环经济符合农业科学发展的要求。

2 我国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211 我国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1111 农业生产条件薄弱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0%,且耕地总体质量不高,耕地面积因自然环境变化及人为因素正在逐年减少。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21112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实行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人力以及传统的耕作习惯和耕作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不够,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农业生产效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21113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我国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并未将环境保护放到战略的高度,在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遇到冲突时,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污染物排放控制不利,导致农村环境恶化。与此同时,农民大量及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使许多有害、有毒物质进入水、土生态系统,造成土壤质量退化,农产品质量不安全因素增加。

21114 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缺乏 我国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据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显示,截止到2007年初,全国农业从业人员34874万人,其中文盲占915%,小学占4111%,初中占4511%,高中占411%,大专及以上占012%。而且随着外出“打工潮”的出现,一些农村技术性劳动力流失严重,留在农村务农的大多是老弱妇幼,从而使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进一步降低。

212 我国农业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21211 从社会的角度分析 首先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负效应。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业没有因为工业化的推动而得到同步的发展,反而其根基受到了工业的一定侵蚀。工业化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的原本就很稀缺的土地资源,更主要的是它所产生的工业“三废”严重污染了农业生产环境,不仅使耕地数量减少,也使耕地质量下降;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每年排出的大量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侵占了大面积农田,所排出的废气酿成了一些地区的酸雨,严重破坏了各种农业资源。

其次是我国的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科技教育出现危机。一方面,我国农民的科技素质不高,由于中小学教育中涉及农业技术知识的内容很少,农业职业教育的普及率低,加上农业科技人员少而待遇低,使得我国农民的科技素质普遍偏低。另一方面,我国农村教育质量低下,教育结构不能完全适合农村发展的需要,农民子女受教育的成本越来越高,教育费用在农民消费支出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农民对子女受教育后的预期越来越差,部分农民认为子女受教育不划算,这些直接影响了农民子女素质的提高,这样的农民素质和农村智力结构,很难适应农业向循环经济模式的转变。21212 从经济的角度分析 一是国家财政、信贷对农业的资金注入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的农业相比,我国对农业的投入显得远远不足,财力在农村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的要素,越是需要资金者越得不到贷款,越得不到贷款就越阻碍经济发展,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二是农业的比较效益偏低。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一直是社会效益很大、经济效益很低的产业。农业比较效益偏低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1213 从技术水平的角度分析 技术是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介和桥梁,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要创造出更多的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又不能过度开发资源,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只有靠科技才能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只有靠科技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只有靠科技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生产力的整体水平还基本上处于粗放经营的传统农业状态,科技、知识含量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要落后15~20年,特别是在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我国才刚刚起步。另外,我国

311

 第2期 李春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对策

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也很低,许多成果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农业循环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让物质实现由“污染”向“资源”的飞跃。面对农业资源的短缺、农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实状况,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农村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己成为我国农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311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减轻农业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在农业生产中农民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化肥会导致土壤理化性变劣,造成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板结;农药会造成土壤污染,损害土壤的生产功能、调节功能、自净能力和载体功能;地膜的使用也导致了土壤的“白色污染”问题,影响土壤的通透性,阻碍农作物根系吸收水分及根系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另外,化肥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田间的农药经雨水或灌溉水的冲刷,流入河道、湖泊以至海洋等水体,造成污染。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将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才能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农业的科学发展。

31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加快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改变农业生产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缓解和消除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可以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农业循环经济可在农业系统内部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将农业及相关产业生产的产品及废弃物衔接,使农业生态产业链得到延长,并形成闭合循环、协调发展的产业链。这样的产业链能够将单个的农民联系在一起,强化、拓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与沟通渠道,从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313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一方面,由于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农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降低了农产品质量及安全性,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另一方面,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以及本国利益,设置了多重“绿色壁垒”,对农产品的要求尤为苛刻,不仅要求终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要求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循环利用等各个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因此,通过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全面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大力推行生态农业和清洁生产,可以提高我国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能,使我国的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符合资源环境方面的国际绿色标准,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我国的农业经济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等各种要素的大量投入为代价的,造成农村的资源消耗过快,资源瓶颈和供给问题日益凸显,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农村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所以,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41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业循环经济意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体是农民,只有让农民知道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因此,要加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舆论宣传,通过各种媒体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技术的普及,提高广大农民的参与意识。一是要树立创新生产观念。农业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循环使用资源;同时,在生产中尽可能地利用可循环再生的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使农业生产建立在自然生态循环的基础之上。二是要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农业循环经济提倡绿色消费,限制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消费。三是要树立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观念,确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学发展观。广大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要自觉践行“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原则,主动采用节约能源和资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

412 转变政府职能,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服务

411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 

各级政府要根据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正确定位角色,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政府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一是各级政府要探索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考评指标体系。政绩考核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等。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成效很大程度地反映在环境与资源指标上,要把环境和资源指标作为硬要求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二是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尝试建立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例如,政府奖励政策,对主动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农户或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一定奖励;税收优惠政策,对走循环型农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措施,从而减轻企业负担;政府优先采购政策,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的项目或产品,各级政府要通过优先采购行为来予以鼓励。三是各级政府要从制度主体的层面进行制度创新,寻找一种新的利益关系的均衡。通过协调地方政府与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寻找一种新的制度安排,抑制各种无节制地滥用资源、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要素的行为,使地方政府、农户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新制度的安排和约束下自觉地走清洁生产之路。

413 建立和健全农业循环经济的支撑体系41311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机制,为农业循环经济提供资金支撑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立足本地,实行个人、集体、国家三结合,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投入。一是继续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各级政府要依法安排并落实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支出,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二是加快农业金融制度创新,拓展融资渠道。例如,鼓励金融机构对技术含量较高和发展前景较好的循环农业科技项目提供专项贷款;设立政府发展循环农业专项担保基金等。三是创造条件,降低风险,吸引工商资本和私人资本投资发展循环农业。

41312 发展农业技术体系,为农业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要积极探索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相关的农业技术体系:一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内容是保证地表残茬覆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作业程序,比如可以使用“免耕直播”法、免耕和少耕相结合的方法等。通过合理轮作、科学施肥等综合措施,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积极推广绿色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大力发展集约型生态养殖业,推广高效、优质、集约化的生态养殖技术。三是推广立体种植和间作套种技术。不断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提高耕地的综合产出效率,进一步探索农业节本增效新途径,逐步实现由粗放农业向精准农业的转变。四是加强农村沼气和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农村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水平。五是发展信息化技术。有关农业生产经营的政策、科技、

的,农民在生产经营中需要不断地收集、分析、整理、储存、使用这些信息,增强生产经营的预见性,减少盲目性,避免损失及浪费。

41313 贯彻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为农业循环经济提供法律支撑 200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将开始实施。此法明确要求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实行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规定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管理制度、激励措施和法律责任。各级政府要根据此法律,抓紧出台废旧家电、废旧轮胎和包装物等的回收利用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管理办法,为各领域、各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具体的实施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王启现,孙君茂,王东阳,等.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现状与基本

态势[J].山东农业科学,2008,9:112-115.

[2] 张希军,孙肖青,王 勇,等.农村废弃物利用现状及其对策

[J].山东农业科学,2008,9:116-117.

[3] 陈政和,李 冰.黄河三角洲水资源现状及机械化节水技术

[J].山东农业科学,2009,2:111-113.

511

 第2期 李春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对策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略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刘蕊蕊 摘要:农业,伴随着人类起源而生产。农业,与人类共存。这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已种植在世人心中。中国农业也随着历史的脚步辉煌了千年。农业文明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照耀在中国大地的上空。而随着人类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这颗明星也将永不陨落,愈闪愈烁。中国的农业正在向现代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中国的农民都变成专业农民,中国的全体农户都变成专业的现代化的专业大户。 关键词:意义;作用;举措 自原始社会时期,栗、稻等农作物首先诞生于我国,它孕育了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农业也一直前进。当今,科技竞争发展,我国正由一个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但在这期间,农业依旧是整个国家发展的本源。 一、发展农业的重要意义: 发展农业可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进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农业稳定发展了,农民生活稳定了也将使各行各业全面地,均衡协调地,科学合理地,和谐持久地飞速向前发展。只有这样,中国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待遇才能更好更快的提升。只有全体人民都富裕了,党和国家的收入才会更多,这样祖国的各项公共开支才会更加有保证,各项制度才会更加完善和更加健全,全体人民的日子和生活才会越过越好和越过越幸福。 就以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为例谈谈发展农业的的具体重要意义: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分布着黑土,黑钙土等土壤类型,为多种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地区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作物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已被玉米大豆所代替并相继建立了一批国营农场,开垦了数百万公顷的耕地,成立了全国最重要的粮食基地。东北地区林木蓄积量大,木材产量高,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东北地区的农业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黑土地开发、湿地保护等,东北地区还发展特色农业,使农业走向网络时代,以当地特、优、名农产品为主,用现代化农业带动传统农业发展形成了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可见,农业发展有着可观广阔的发展前景,正是由于农业的积极发展,东北地区经济快速可持续性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并且带动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使东北地区的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并接轨。增强了国际影响力同时也带动了中国部分经济飞发展。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作用

我国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建议

我国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意义建议 内容摘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经验,对循环经济进行思考,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更好的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一.农业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循环经济学的理论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农业循环经济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使用资源,强调清洁生产以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1.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社会资源 农业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自然环境直接参与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者如果只追求效益而并不考虑环境代价,就会致使一些有机物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生物链之间的作用来循环利用各种资源,所以就能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2.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就业,缩小城乡差距 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有利于农业生产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强调资源的节约利用,同时还注重资源的重复利用和资源的再生,并为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效率提供了新模式,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产业链” 或“产业网”。这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人才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扩大了劳动密集型的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的规模,可以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 3.保护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目前, 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经严重危害到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受损,严重影响到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农村居民不能充分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繁荣成果,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社会不公平进一步加深,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中央提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强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识。 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是要进一步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走“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的道路[3]。由于广大农民缺乏发展农业循环经

现代农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一、现代农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1、现代农业的表述: 以现代产业的理念、以产业关联关系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现代产业组织为纽带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包括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的有机系统。 现代农业的发展有赖于相应的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的建立和完善,即不是简单的农民组织化,而是基于产业关联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的产业组织化。 2、.现代农业产业的特征 (1)产业链越来越复杂,长短交织。 (2)地域特征明显,与当地农业资源关系紧密。(特色农业、一村一品) (3)现代农业产业链中主导环节(主体)后移,主要集中在产后环节,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并不完全统合(产后是产中环节的5倍多)。(4)农业产业组织两极分化,产业组织结构呈现出“哑铃型”特征(大多数中小企业和少量大型跨国公司)。 3、.国外现代农业经营的经验启示 (1)、农业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高 主要是农业生产直接面对着国内外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农产品的商品率很高,农业生产资料、技术和农业品种等也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配置,农业发展处于一个开放式状态。 如荷兰作为土地面积十分狭小、农业人口比重很低的国家,农

业国际化程度却很高,国内农业发展直接面对着国际大市场,2/3以上的农产品用于出口创汇,农业出口额居世界第三位。 (2)、农业的产业体系完善 (3)发达国家在农业的理念上已突破了种养殖业范畴,例如美国将农业定义为“食物和纤维体系”,日本将农业定义为“农业-食物关联产业”,加拿大将农业定义为“农业及食物产业”,包涵了产前、产中、产后及相关产业。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大大拓展并深化了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农业及其关联产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价值交换,成为产前产中产后密切关联的一体化产业。 在发达国家,以初级农产品上市的比例越来越低,美、日等国90%以上的蔬菜是经过加工后进入流通领域,美、欧等国70%以上的水果是经过加工后进入市场的。在这些国家,农业不再仅仅是一个提供初级原料的产业部门,而是能够创造稳定利润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部门。 (产前的农药化肥、产后的加工) (3)、农业科技发达,农业管理水平高 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农业科技基础之上的,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农业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育种、培苗、养殖、贮运等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基因工程疫苗、动物生长调节剂逐渐在农业中应用,推动了现代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现在不仅发达国家积极发展动植物基因工

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

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双重任务,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常常会导致环境的破坏与资源的浪费。 在所有产业中,农业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和特殊,农业生产既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并浪费大量资源。如不当的耕作造成水土流失;过度种植与放牧使土壤地力下降;过量的施用化肥和不当的灌溉破坏了土壤结构,加速了次生盐渍化,使土壤生产能力日益下降,而为了维持农田眼前的生产,愈益依赖于化肥,如此反复的恶性循环,导致土壤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了防止有害生物的危害,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和除草剂,虽然暂时控制住了病虫草的危害,保住了产量,但与此同时,杀灭了天敌,破坏了自然界动物区系及昆虫、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生态平衡,有害生物抗药性逐渐增强,最终会导致病虫害的暴发,甚至达到难以控制的地步;此外,森林和草原面积的减少使风沙加剧,人类生存环境更加恶化,农业的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理有甚者,农药、化肥的滥用不仅污染了大气、土壤与河流,也直接威胁到我们的食品安全等等,这些问题使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讨既能实现发展目标,又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途径,寻求农业持续发展之路,而发展有机农业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当前,世界农业和农村发展主要面临食品质量与粮食安全、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农民增收与经济安全等问题,而有机农业正是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主席GUNNAR RUNDGREN先生曾把发展有机农业的理由总结于下表中。

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

2008-10

目录 第一章总论 (4) 1.1 项目名称及承担单位 (4) 1.2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5) 1.3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投资的必要性 (5) 1.4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9) 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 1.6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 (11) 第二章企业基本情况 (12) 2.1 承担企业概况 (12) 2.2公司经营宗旨 (12) 2.3公司的发展目标 (12) 2.4 项目的技术基础 (13) 2.5项目情况介绍 (8) 第三章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3) 3.1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13) 3.1.1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3) 3.1.2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4) 3.2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 (15) 3.2.1江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 (15) 3.2.2发展我省农业循环经济措施 (17)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19) 4.1产品市场供需情况的预测 (19) 4.1.1我国生猪供求状况 (19) 4.1.2蔬菜供求状况 (20) 4.1.3鲟鱼供求状况 (20) 4.1.4都市生态农业需求状况 (21) 4.2产品的价格预测 (22) 4.3公司进入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竞争优势 (22) 4.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4) 4.5项目前景 (24) 第五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25) 5.1 资源和原材料 (25) 5.2项目选址原则 (25) 5.3场址选择 (25) 5.4项目区的建设条件 (27) 第六章产品技术方案 (27) 6.1猪场工厂化技术方案 (29) 6.1.1总体布局 (29) 6.1.2生产区的规划 (30)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对于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世界上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发展达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看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含义,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运用和发展它。 一、现代农业的内容 现代农业是指以物质和能量的开放式循环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市场化运行、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中低产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总数的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仅相当于国内第三产业的1/4。中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需要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业原料的需求。据统计部门估算,中国粮食需求每年增长40亿-50亿千克,而土地资源的约束必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中国农业还承担着实现农民增收、确保食品安全、维护生态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农业是人们利用动植物体的生理性能,把自然界的物质和能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质。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要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制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农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在产业结构已失衡的今天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以使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效用最大化。从《发展经济学》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农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贫困国家的大多数人都是靠土地谋生的,领导者希望通过帮助提高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劳动生产率,然后提高这些农产品销售价格,给大多数农村人口带来好处。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不仅要生产足够多的粮食养活自己,还要生产足够的粮食来供养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人口,至少在某些情况下是现代城市部门的重要市场。农业部门以规模为特征,这个特征使得农业在手工业和其他现代化部门提供生产要素投入——主要是劳动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外汇看作是一个单独的生产要素,农业在这个要素的供应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借助于制度、市场和科技三者来实现,并且通过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机械化、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来逐步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贫困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农业部门已发展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这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都值得我们好好去学习和研究,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分析和理解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农业经济国民经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 一、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及经验 在很多人眼里,对于发达国家经济的最初印象,都是其在经济上的强大,而经济的强大都是来自于高科技产业的支撑。但是很多人都忽视了农业经济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虽然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相比,这些贡献在发达国家的重要性总体上相对降低,但仍然不可忽视。并且在某些具体情况下,甚至可能高于发展中国家。例如,美国和法国都属于发达国家,但同时又分别为农产品出口的第一、第二大国,农产品的外汇贡献十分巨大。其中,美国的情况尤为突出,它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入国,而很多经常项目长期存在巨额赤字,农业在减少外汇赤字、平衡国际收支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的绝对值虽然稍小,但占出口总值的比例却很高,其外汇贡献也不可低估。至于农业的产品贡献,特别是食物形式的产品贡献,更不可以用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来简单地加以评价。发达国家大规模发展现代化农业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大多数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日本等,通过市场、制度和技术的有机结合,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机械化、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化,都把传统农业发展成了现代农业。农业的现代化带动了经济的巨大发展,农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所起作用也是越来越大。 美国是一个人少地多、劳动力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凭借着发达的低价能源和现代工业优势,大力发展农用机械,以机械取代人力和畜力,通过扩大经营面积提高农作物的总产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的农业现代化模式。美国地广人稀,人均土地资源丰富,这一资源禀赋特征使得机械相对价格长期下降,而劳动力相对价格不断上升,促使农场主不得不用机械动力替代人畜力,这种替代包含着农业机械技术的不断改进。因此美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起步首先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大功率拖拉机、多功能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使得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机械化水平最高、人均经营耕地最多的农业大国。以1990年为例,人均耕地73.75公顷,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农机150马力以上。同时随着科技成果不断地应用于农业,美国农业不仅农机数量增加,而且性能不断提高,设计和制造出适应精细作业要求的农业机械,如谷物联合收割机由牵引式改为自走式,在拖拉机和其他机械上采用发动机涡轮增压、液压传动、电子监控、自动控制等新技术。此外美国农业现代化采取的措施还有:重视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注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经营集约化、产业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市场机制与政府扶持相结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生物链

目录 1、申请投资报告 2、公司简介 3、项目可行性论证 4、公司相关文件及证书 ○1营业执照○2组织机构代码证○3税务登记证○4食品卫生许可证○5产品生产许可证○6无公害产品证书○7无公害产地证书○8项目合作协议书5、项目有关文件: ○1永州市发改委立项批文 ○2永州市农村办支持函 ○3湖南省农村办支持函 ○4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 ○5永州市科委科研计划书 ○6国家商标局注册受理通知书 ○7项目用地规划批准函

申请投资报告 中国华融国际企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正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2004年12月1日。主要经营天然植物提取物和食品生产销售。注册资金1168万元,法人代表苏睐员。公司2009年被永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资信等级为AAA级,多次被省市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质量过得硬单位”,属“永州市重点保护企业”。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公司经营范围逐渐扩大到园林花卉、生物制药、保健食品和生态农业等行业。现有主导产品:1、天然植物提取物类:迷迭香、白黎芦醇、核桃油等;2、纯天然有机果蔬粉类:仙人掌粉、南瓜粉、香芋粉、雪莲果粉、桔子粉、红枣粉、香蕉粉、核桃粉等近百类品种;3、植物营养饮料:枣茶、金银花饮料、仙人掌饮料、核桃露饮料、石榴汁饮料、杏仁露等。产品质量符合GMP医药和食品QS检验标准,畅销国内外。 基于上述,为进一步带动广大农民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实施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战略,建设生态农业生物链,正式启动易拉罐饮料生产线;迷迭香芳香

油萃取生产线;迷迭香、仙人掌、薄壳核桃种植基地;牛、鸡、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料。初步况算,该项目需资金4112.98万元:第一期,总投资2459.3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898.5万元,生产资金1560.88万元;第二期,总投资888. 6万元;第三期,总投资765万元。 报告妥否,请批示! 湖南正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5月11日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论文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论文 一、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缓解农业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我国农业资源禀赋较差,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目前,我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并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状况极不协调,长江以南地区总水量多而耕地少,长江以北水资源少但耕地多,在我国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严重缺水。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全国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临界值的县(区)达666个,占全国县(区)总数的23.27%。我国森林资源不足,人均占有量只有0.12公顷,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6。就是这样紧缺的农业资源,由于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得它们日趋减少。因此,在目前这种状况下,靠大规模增加资源投入来满足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是不现实的,根本的出路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 2.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农业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据统计,全国受“三废”污染的耕地约2186.7万公顷,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6%。特别是乡镇企业,由于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导致在生产过程中未经处理就直接把“三废”排放到农田,成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最大危害。此外,在农业生产中,一些农用化学物质,如农药、化肥、农用薄膜、化学除草剂、作物生长剂等,由于长期不合理的使用或过度使用也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沙漠化面积扩大,草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逐渐消退或消亡,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才能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从根本上化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word完整版)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类别:综述 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龚德平 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工业化、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补贴与福利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资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组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管理农业,用现代市场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知识文化型农民发展农业。现代农业高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 (一)、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高技术发展迅速。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不断向农业科技领域渗透和融合,逐渐形成了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节水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等农业高技术体系。 1、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对科学、技术、方法、理念、产业、社会与伦理产生一系列的革命性影响。现代分子育种学与传统动植物育种技术的结合,促进了新兴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由于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尚存在一些科学意义上的不确定性,科技界纷纷把研究重点转向动、植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的突出优点,已经展示出部分常规育种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以转基因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农业高技术产业领域之一。农业生物药物技术研究取得了一

批重大突破,成为农业高技术研究领域角逐的重点领域,目前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是农业生物药物研究的核心技术。生物技术在理论和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为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孕育、成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冲击着传统的伦理观念,衍生出许多新的伦理道德问题。 2、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显示出强劲的动力。农业信息化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有数据库技术、农业专家系统、3S技术、农业网络技术以及精确农业技术等。农业专家系统最早于1986年出现在美国,现在专家系统通过网络传送到田间和饲养场正成为一种趋势;以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与精确农业技术为基础的精确农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农业现代高技术装备迅速地吸收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发展成就开发出智能、高效、多功能和大型化农业现代装备。与此同时,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物资生活、精神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物资、精神文明空间的拓展与延伸产生深刻的变革。 3、高技术引领驱动和支撑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为世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根本标志。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解决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现代农业综合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节水农业技术、新型肥料技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目前节水农业研究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依据作物生理需水确定作物用水;在新型肥料技术方面,目前主要研究主要集中在纵横向动态平衡施肥

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以垦区为例 2012年08月03日10:03 来源:国研网2012年3月20日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容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和规模农业的推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必要而且现实。近年来,垦区利用生物质能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取得了很大成效,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本报告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垦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做法,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合理规划典型示、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建立激励机制、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等促进农垦乃至全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建议,垦区 一、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 垦区(以下简称垦区)国有农场创建于1947年,土地总面积5.4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00万亩,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近年来,垦区积极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并形成了三种主要模式: (一)沼气开发模式 “十一五”期间,垦区利用国家资金共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30个,其型沼气工程15处,总池容1.045万立方米,年产气285万立方米,装机350千瓦,发电164万千瓦时,户用沼气、联户沼气9510户。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4处,秸秆沼气工程1处,供气户数达2300户。通过沼气工程项目的建设,既可以实现清洁无害化生产,解决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又能为种植户提供优质有机复和符合标准的农业灌溉用水,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见图1)。

图1 “能源生态型”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 (二)生物质发电模式 垦区拥有大量农作物秸秆和速生林基地,把这些生物质作为原料,建立生物质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厂,是生物质能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垦区生物质发电工程中,已装备46台套稻壳发电机组,每套机组功率200千瓦时,总投资2000多万元,红兴隆分局和建三江分局生物质发电项目开工建设,九三分局2.5万千瓦秸秆发电项目和分局5万千瓦秸秆发电项目正在抓紧开展各项前期工作。目前稻米加工厂按年生产250天计算,所配备46台的稻壳发电机组可发电552×105千瓦时,年利用稻壳1656×102吨。这些发电机组综合利用米厂的废弃物稻壳资源进行发电,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北大荒米业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稻壳替代燃煤供热项目、生物质发电项目、稻壳棒项目等,年利用稻壳15万吨,年发电1500万千瓦时,供热采暖16.5万立方米,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20多万吨。围绕米、糠、壳三大技术研发路线,摸索出“良种繁育→订单种植→反哺农户→精深加工→节能减排→产品研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稻米产业低碳化集群。完达山乳业稻壳掺烧工业锅炉改造及电机变频调速节电技术改造项目已全面投入使用,年可节约3万吨标准煤,节电700万度。 (三)海林循环农业模式 以海林农场为代表的一批农牧场,以农业废弃物资源的能源转换为重点,从推行生态农业建设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入手,探索建立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农业模式,探索出“猪(牛)→沼→果(菜)”、“猪→沼→厕→燃料”等多种生态产业链。目前,海林农场场部地区沼气入户1100户,占场部居民的96.7%。在海林农场,一个三口之家使用沼气的费用比使用液化气每年节约450元左右。沼气产生的沼渣和沼液则运送至农田抛洒肥田,生产出绿色农产品,实现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再利用。2008年起,海林农场开始利用沼渣、沼液种植有机蔬菜、葡萄、水稻等。目前,有机水稻面积已达3000亩,现有日光温室10栋,蔬菜大棚40栋,种植有机蔬菜、葡萄120亩。此外,海林农场利用水稻稻壳、

河南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意义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e12665425.html, 河南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意义研究 作者:王艳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36期 河南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既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大省,第一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工业大省纵观河南这几年的发展,最为可贵的是我们始终没有放松粮食生产,没有放弃农业,粮食总产量连年刷新纪录,中国最大粮仓地位越来越稳固。不仅解决了近1亿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1.促进河南农业的发展,使农民增加收入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工作的一个核心目标。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河南高效农业的发展才能长期进行下去,我省农村的社会和谐与稳定才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不仅如此,农民收入提高了,还可以开辟更广阔的农村消费市场,尤其在金融危机时期,以扩大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便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还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持久繁荣。因此,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能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综合效益,达到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而且还能够加快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拓展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就业空间,使农民实现多环节增收,进而促进农民长期稳定增收、不断增收。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还能生产出更多符合人们需要的农产品,在满足国内农产品需求的同时,还能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更大程度地提高农民收入,以此激发农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提高种粮积极性。此外,还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试行低水平、广覆盖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为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供有利保障。 2.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实行强农兴工,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战略考虑就是,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促进三化协调发展。即在不断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坚持把粮食和农业生产放在首位,同时协调好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以牺牲农业发展为代价的 畸型发展。 3.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环境生态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发展无化学残留危害物、安全无公害的环 境友好农产品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农村生态保护 越好、环境破坏越少,就越有利于农业生产。由于河南农业生产条件脆弱、气候变化的不确 定性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发展,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绿色农业的发展。而治理污染,保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县畜牧产业发展推进办 一、规模养殖场的规划布局和建设 养殖场建设必须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种畜禽粪便的排泄量和各种农作物对有机肥料的需求量,科学地计算一定面积农作物所需配套的养殖种类和数量,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尽量实现零排放。 (一)科学规划 各镇政府应围绕推进“三个集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本镇种养业生产实际,将养殖场规划到种植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规划应具体到村、社。 (二)合理布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兽医卫生防疫条件的要求,畜禽养殖场必须远离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和城市中居民区、医疗区、工矿企业区、科研文化区和交通要道,即县政府规定的禁养区内(金马河岷江水厂、大林镇鲢鱼水库、太平镇塔寺沟水库等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黄龙溪镇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县内府河、江安河、金马河、杨柳河、鹿溪河、白河、洗瓦堰、三

支渠、楠杆堰九条主要河流、干渠两岸纵深500米范围内)不得修建养殖场。 具体要求:养殖场不能位于传统的口蹄疫、禽流感、猪瘟、新城疫等动物重大疫病区,应选择在无疫病区,而且地势较高,具有一定坡度,通风良好,采光充足的地方,圈舍设计应座北朝南,略向西倾斜,以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做到冬暖夏凉,为畜禽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环境,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尿利用一定的落差自流到种植基地的储粪池里,尽量减少输送成本。 建筑布局: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质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防止污染和疫病传播,达到动物防疫条件要求。 (三)适度规模 1、各种畜禽配套种植业土地的比例 按畜禽常年存栏量计算,每亩种植业土地可以吸纳消化利用的畜禽粪便为: 猪:6头/亩,奶牛:0.5头/亩,肉牛:0.84头/亩,蛋鸡:43只/亩,肉鸡:65只/亩,肉鸭:62只/亩,羊:10只/亩,兔:60只/亩,鹅:50只/亩。 2、各种畜禽养殖场规模限制 为了创造良好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有效的防疫隔离距离,同时方便畜禽粪便就

循环农业论文15篇(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及建议)

循环农业论文15篇 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及建议 循环农业论文 摘要: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产业部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物的自然生长以获得收成。传统农业对生态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掠夺性的,往往形成“先掠夺、再补充、再掠夺”的恶性循环,造成农田肥力下降,降低产品品质,并形成大面积污染。循环农业强调农业发展中的生态耦合效应,有效利用不同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互补、互利因素。关键词循环农业农业论文农业 循环农业论文: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及建议 内容摘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经验,对循环经济进行思考,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更 好的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体现。它是20世纪90 年代后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1,2]。它不 仅是一种以生态学和生态规律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同时也

是一种资源和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的新经济模式,对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融合起指导作用。如果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可以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同时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它可以解决很多农业问题,例如治理环境污染、转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普及农业科普知识、合理利用各地乡镇农村企业留下的不良资产等。目前,农业循环经济在我国已经有一定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对此,笔者提出发展我国循环经济的七点建议。 强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识。 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是要进一步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走“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的道路[3]。由于广大农民缺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强烈意识,因此应以多种形式多种手段介绍循环经济的知识,加强宣传引导,使他们尽快树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其在我国的发展。具体的建议如下: 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基础理论研究。 首先科研工作者要认清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并从科学的角度清晰地阐述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以及在我国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 武汉市农业局种植业(蔬菜处)处长王火明 一、概述 建设现代农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把“农业、农民、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农业是当前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理清和挖掘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内涵,明晰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要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亟需思考的问题。 二、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当前,学术界关于现代农业的定义较多,有些从阶段论的角度来定义现代农业,认为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也另有观点认为现代农业是一种包含现代科技、管理等在内产业体系。笔者认为,阶段论和产业体系论分别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现代农业进行解释的。 现代农业解释之一: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体上起始于19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农业迅速发展。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农业发展成国民经济中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基础产业。 现代农业解释之二:卢良恕(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认为我国现代农业一般可定义为,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和WTO规则.建立起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装备、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综合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三: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水平、现代管理技术及其管理水平、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及其加工水平、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水平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的、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高效益科技创新产业。它既包涵有水平的综合生产能力,诸如有现代科技、现代装备、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又包涵有现代制度,诸如有现代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标准化等特征的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四: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现代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相统一的新型农业。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从2004-2012年中共中央连续发了9个“一号文件”.这9个“一号文件”都有着自己的主题。 2004年的“一号文件”主题: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 2005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2006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一个根本性任务; 2007年“一号文件”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建设现代农业放在首位.这

农业在中国的重要性

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远在人类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农业就已经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养活并发展了人类,没有农业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不会有人类的现代文明。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可见,农业是当之无愧的“母亲产业”。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国民经济的基础”。如何理解这个“基础”呢?首先,从经济角度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因为,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重工业中的橡胶工业、化学工业(如硝酸甘油的生产)等所用的原料来自农业;轻工业中的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皮革工业、烟酒业等所用的原料也来自农业。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农村既是重工业商品的广阔市场,也是轻工业商品的广阔市场。农业是国家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农业以上缴农业税的方式直接国家积累资金,还通过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间接地为国宾积累了相当多的资金。农业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这些剩余劳动力被充实到了国民经济的其他劳动部门。农业也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在出口商品构成上,工业品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但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仍占重要地位。农业在商品出口创汇方面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其次,从社会角度看,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农业能否稳定发展,能事提供与人们生活水准逐渐提高这一基本趋势相适应的农、副产品,关系到社会的安定。“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地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如果农业不能提供粮食和必需的食品,那么,人民的生活就不会安定,生产就不能发展,国家将失去自立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是安定天下的产业。第三,从政治角度看,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我国的自立能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如果农、副产品不能保持自给,过多依赖进口,必将受制于人。一旦国际政局变化,势必陷入被动,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因此,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第四,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看,20世纪后半叶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不兴,无从谈百业之兴,农民不富,难保国泰民安。13亿人口的中国,如果农业发展上不去,恐怕谁也不敢打保票,中国人不会饿肚子。面对国际竞争,中国民族工业的底牌,是背靠农村这个巨大的国内市场,没有农民增收作支撑,扩大内需战略便如同沙中建塔、纸上谈兵,中国经济迟早会有逆水行舟,不进反退的风险。我们同样也难以想像,未来中国能够在城乡二元化、工商业发达农业羸弱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强国之梦。“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中国经济发展远景规划,如果让农业拖了后腿,最终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低水平,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刚刚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加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也快。农业生产倒退,发展速度减慢,就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损害。农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