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欠驱动式移动机器人构型综合

欠驱动式移动机器人构型综合

欠驱动式移动机器人构型综合
欠驱动式移动机器人构型综合

轮式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论文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结构设计 摘要:随着机器人技术在外星探索、野外考察、军事、安全等全新的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采用,机器人技术由室内走向室外,由固定、人工的环境走向移动、非人工的环境。本课题是机器人设计的基本环节,能够为后续关于机器人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平台参考和有用的思路。 本文介绍了已有的机器人移动平台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操作手臂常用 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选定的方案对带有机械臂的全方位移动机器人进行本 体设计,包括全方位车轮旋转机构的设计、车轮转向机构的设计和机器人操作 臂的设计。要求全方位移动机构转向、移动灵活,可以快速、有效的到达指定 地点;机械臂操作范围广、运动灵活、结构简单紧凑且尺寸小,可以快速、准 确的完成指定工作。设计完成后要分析全方位移动机构的性能,为后续的研究 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字:机器人移动平台操作臂简单快速准确

Structure design of wheeled mobile robots Abstract:with the robot technology in an alien exploration, field survey, military and security new areas to be increasingly widely adopted, robot technology by indoor, outdoor by fixed, to move towards artificial environment, the artificial environment. This topic is the basic link, robot design for the follow-up about robots can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and useful ideas platform.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robot mobile platform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operating the arm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of common, According to the selected scheme of mechanical arm with ontology omni-directional mobile robots designed, including the design of all-round wheel rotating mechanism, wheel steering mechanism of design and the design of robot manipulator. Request to change direction, move the omni-directional mobile institution, can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flexible the reaches the specified location; Mechanical arm operation scope, sports flexible,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and size is small, can quickly and accurately completed tasks. The design is completed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mni-directional mobile institutions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provide reliable reference and basis. Keywords: Robot mobile platform manipulator simple accurate and quick

带拖车的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系统仿真学报 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 2000 Vol.12 No.1 P.43-46 带拖车的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杨凯 黄亚楼 徐国华 摘 要: 带拖车的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是一种典型的非完整、欠驱动系统。本文建立了带多个拖车的移动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学模型,对系统的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运动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图形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系统; 运动学模型; 龙格-库塔法; 计算机仿真 中图分类号: TP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1X (2000) 01-0043-4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Tractor-trailor Robot Systems' Kinematics YANG Kai, HUANG Ya-lou (Department of Computer and System Science,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XU Guo-hua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China) Abstract: A mobile robot with multi-trailers is a typical nonholonomic, underactuated system.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kinematic model for such system. Based on the kinematic model, the motion of the system is analytically studied, and the simulation of the motion for this system is conducted with the means of Runge-Kutta method and computer graphics. It proves that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is right. Keywords: mobile robot; underactuated system; Runge-Kutta; computer simulation 1 引言 移动机器人是机器人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所讨论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移动机器人系统——带拖车的轮式移动机器人(Tractor-trailer robot),它由一系列相互铰链在一起的多个二轮式刚体小车组成,运行在一个平面上。带拖车的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的一种情形是由一个卡车型的牵引车拖动着一个或多个被动的拖车组成,牵引车可以执行类似于汽车那样的运动:驱动轮向前或向后运动,转向轮向左或向右转向,拖车跟踪牵引车的运动路径。 作为典型的欠驱动、非完整系统,带拖车的移动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学、规划、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明显不同于其它机器人系统,由于系统运动规律、控制特性上的理论结果亟待验证,因此,带拖车的移动机器人系统的仿真是极有价值的。 本文针对一般结构形式的带拖车的移动机器人系统建立系统的运动学模型,研究模型的递推形式以解决拖车节数变化带来的模型重构问题,同时就一些问题开展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 2 系统的运动学模型 2.1 基本假设与变量说明 为了使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对各种车体链接形式均成立,这里以非标准型带拖车的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为研究对象,所谓非标准型就是相邻两车体的链接点不在前一车体的轮轴上而是在链接轴的某点上(如图1所示),且假设:整个系统是在平面上运动;车轮是无滑动的;车体关于其纵向轴线对称;车轮与地面是点接触,且是纯滚动运动;车体是刚体; 用于车体连接的关节之间是无摩擦

轮式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结构设计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2011 年 3 月 1 日

一、毕业设计(论文)依据及研究意义: 随着机器人技术在外星探索、野外考察、军事、安全等全新的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采用,机器人技术由室内走向室外,由固定、人工的环境走向移动、非人工的环境。移动机器人已经成为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军事、危险操作和服务业等许多场合得到应用,需要机器人以无线方式实时接受控制命令,以期望的速度、方向和轨迹灵活自如地移动。其中轮式机器人由于具有机构简单、活动灵活等特点尤为受到青睐。按照移动特性又可将移动机器人分为非全方位和全方位两种。而轮式移动机构的类型也很多,对于一般的轮式移动机构,都不能进行任意的定位和定向,而全方位移动机构则可以利用车轮所具有的定位和定向功能,实现可在二维平面上从当前位置向任意方向运动而不需要车体改变姿态,在某些场合有明显的优越性;如在较狭窄或拥挤的场所工作时,全方位移动机构因其回转半径为零而可以灵活自由地穿行。另外,在许多需要精确定位和高精度轨迹跟踪的时候,全方位移动机构可以对自己的位置进行细微的调整。由于全方位轮移动机构具有一般轮式移动机构无法取代的独特特性,对于研究移动机器人的自由行走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机器人移动机构的发展趋势。基于以上所述,本文从普遍应用出发,设计一种带有机械手臂的全方位运动机器人平台,该平台能够沿任何方向运动,运动灵活,机械手臂使之能够执行预定的操作。本文是机器人设计的基本环节,能够为后续关于机器人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平台参考和有用的思路。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2.1 国外全方位移动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国外很多研究机构开展了全方位移动机器人的研制工作,在车轮设计制造,机器人上轮子的配置方案,以及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特色的移动机器人产品。这方面日本、美国和德国处于领先地位。八十年代初期,美国在DARPA的支持下,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CUM)、斯坦福(Stanford)和麻省理工(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等院校开展了自主移动车辆的研究,NASA下属的Jet Propulsion Laboratery(JPL)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CMU机器人研究所研制的Navlab-1和Navlab-5系列机器人代表了室外移动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德国联邦国防大学和奔驰公司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研制成VaMoRs-P移动机器人。其车体采用奔驰500轿车。传感器系统包括:4个小型彩色CCD摄像机,构成两 组主动式双目视觉系统;3个惯性线性加速度计和角度变化传感器。SONY公司1999年推

轮式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开题报告

一、毕业设计(论文)依据及研究意义: 随着机器人技术在外星探索、野外考察、军事、安全等全新的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采用,机器人技术由室内走向室外,由固定、人工的环境走向移动、非人工的环境。移动机器人已经成为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军事、危险操作和服务业等许多场合得到应用,需要机器人以无线方式实时接受控制命令,以期望的速度、方向和轨迹灵活自如地移动。其中轮式机器人由于具有机构简单、活动灵活等特点尤为受到青睐。按照移动特性又可将移动机器人分为非全方位和全方位两种。而轮式移动机构的类型也很多,对于一般的轮式移动机构,都不能进行任意的定位和定向,而全方位移动机构则可以利用车轮所具有的定位和定向功能,实现可在二维平面上从当前位置向任意方向运动而不需要车体改变姿态,在某些场合有明显的优越性;如在较狭窄或拥挤的场所工作时,全方位移动机构因其回转半径为零而可以灵活自由地穿行。另外,在许多需要精确定位和高精度轨迹跟踪的时候,全方位移动机构可以对自己的位置进行细微的调整。由于全方位轮移动机构具有一般轮式移动机构无法取代的独特特性,对于研究移动机器人的自由行走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机器人移动机构的发展趋势。基于以上所述,本文从普遍应用出发,设计一种带有机械手臂的全方位运动机器人平台,该平台能够沿任何方向运动,运动灵活,机械手臂使之能够执行预定的操作。本文是机器人设计的基本环节,能够为后续关于机器人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平台参考和有用的思路。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2.1 国外全方位移动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国外很多研究机构开展了全方位移动机器人的研制工作,在车轮设计制造,机器人上轮子的配置方案,以及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特色的移动机器人产品。这方面日本、美国和德国处于领先地位。八十年代初期,美国在DARPA的支持下,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CUM)、斯坦福(Stanford)和麻省理工(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等院校开展了自主移动车辆的研究,NASA下属的Jet Propulsion Laboratery(JPL)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CMU机器人研究所研制的Navlab-1和Navlab-5系列机器人代表了室外移动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德国联邦国防大学和奔驰公司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研制成VaMoRs-P移动机器人。其车体采用奔驰500轿车。传感器系统包括:4个小型彩色CCD摄像机,构成两 组主动式双目视觉系统;3个惯性线性加速度计和角度变化传感器。SONY公司1999年推

基于 ROS 平台的移动机器人的设计与运动仿真

基于ROS 平台的移动机器人的设计与运动仿真摘要:ROS 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ROS 中每一套算法是独立的一个包,包与包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采用TCP/IP 协议(对用户隐藏,用户需要发布或订阅主题以提供或取得数据),采用这种形式是由于ROS 的算法包是由全世界不同的个人,学校或实验室贡献的,这样做可以降低耦合性,如果一个node 崩溃不会影响到其他。基于ROS 这个平台,有助于提高开发设计的效率及降低成本。本论文主要阐述了基于ROS 平台移动机器人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移动机器人进行了运动仿真,得到其运动轨迹和控制方法,为后续项目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0引言 ROS 被称为机器人操作系统,其实ROS 充当的是通信中间件的角色,即在已有操作系统的基础上搭建了一整套针对机器人系统的实现框架。ROS 还提供一组实用工具和软件库,用于维护、构建、编写和执行可用于多个计算平台的软件代码。 值得一提的是,ROS 的设计者考虑到各开发者使用的开发语言不同,因此ROS 的开发语言独立,支持C++,Python 等多种开发语言。因此,除了官方提供的功能包之外,ROS 还聚合了全世界开发者实现的大量开源功能包,如思岚科技(SLAMTEC)就发布了针对其 自主研发的激光雷达RPLIDAR 的ROS 功能包rplidar_ros。这些开源功能包与ROS 一起构成了强大的开源生态环境。 ROS 的系统结构设计也颇有特色,ROS 运行时是由多个松耦合的进程组成,每个进程ROS 称之为节点(Node),所有节点可以运行在一个处理器上,也可以分布式运行在多个处理器上。在实际使用时,这种松耦合的结构设计可以让开发者根据机器人所需功能灵活添加各个功能模块。 1理论分析 1.1控制电机转动 电机的控制我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电机转动方向的控制,另一个为电机转速的控制。电机转动的方向我们用两个MCU 引脚来控制,假如PIN_A=1,PIN_B=0 时,电机正转; PIN_A=0,PIN_B=1 时,电机反转;PIN_A=0,PIN_B=0 时,电机停止。电机速度的控制则需要一个PWM 输出引脚,我们通过控制输出不同的PWM 值来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

六自由度机器人结构设计

六自由度机器人结构设计、 运动学分析及仿真 学科:机电一体化 姓名:袁杰 指导老师:鹿毅 答辩日期: 2012.6 摘要 近二十年来,机器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各种用途的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广泛获 得应用。我国在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与工业化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 研究和设计各种用途的机器人特别是工业机器人、推广机器人的应用是有现实意义 的。 典型的工业机器人例如焊接机器人、喷漆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等大多是固定在 生产线或加工设备旁边作业的,本论文作者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项 目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小型的、固定在AGV 上以实现移动的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 首先,作者针对机器人的设计要求提出了多个方案,对其进行分析比较,选择

其中最优的方案进行了结构设计;同时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用D-H 方法建立了坐标变换矩阵,推算了运动方程的正、逆解;用矢量积法推导了速度雅可比矩阵,并计算了包括腕点在内的一些点的位移和速度;然后借助坐标变换矩阵进行工作空间分析,作出了实际工作空间的轴剖面。这些工作为移动式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动力学分析和运动控制提供了依据。最后用ADAMS 软件进行了机器人手臂的运动学仿真,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在机械设计中使用虚拟样机技术做了尝试,积累了 经验。 第1 章绪论 1.1 我国机器人研究现状 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进行编程,并在自动控制下执行某种操作或移动 作业任务的机械装置。 机器人技术综合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及 人工智能等多种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典型代表,是当代科技发展最活跃的领域。机器人的研究、制造和应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近十几年来,机器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各种用途的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广泛获得应用。 我国是从 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涉足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的。1986年,我国开展了“七五”机器人攻关计划。1987 年,我国的“863”计划将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列入其中。目前,我国从事机器人的应用开发的主要是高校和有关科研院所。最初我国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主要

水下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

水下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 机械工程学院张杰189020008 智能水下机器人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集成了人工智能水下目标的探测和识别、数据融蛤智能控制以及导航和通信各子系统是一个可以在复杂海洋环境中执行各种军用和民用任务的智能化无人平台。目前主要采用的智能控制方法有: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自适应控制、PID调节器、滑模控制等。本文比较全面地查阅了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理论相关的文献,阐述了几种主要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给出了控制器结构的设计方法,对水下机 器人运行控制方法的选取、控制器的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是其完成特定任务的前提和保障,是水下机器人关键技术之一。 随着水下机器人应用范围的扩大,对其自主性,运动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的要求都随之增 加,如何提高其运动控制性能就成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导致AUV难于控制的主要因素包括:①水下机器人高度的非线性和时变的水动力学性能;②负载的变化引起重心和浮心的改变;③附加质量较大,运动惯性较大,不能产生急剧的运动变化;④难于获得精确的水动力系数;⑤海流的干扰。这些因素使得AUV的动力学模型难以准确,而且具有强耦合和非线性的特点。目前已被采用的控制方法有: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PID控制、自适应控制、S面控制等。 智能控制是一个由人工智能自动控制和运筹学的交叉构成的交叉学科近年来,智能控制技术成为水下机器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技术水下机器人难于控制的原因有几个方面,水下机器人在运行中收到海流等外界极不稳定环境因素的干扰,使其控制变得更加困难;水下机器人各项参数的高度的非线性的特点;水下机器人的水动力性能在不同的海洋环境下会改变较明显;海底水下机器人水动力系数难以测量,不能获得一个较为准确的数据;水下机器人体积大质量大,因此所受惯性大,运动变化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水下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重心和浮心易改变会引起控制较为困难等智能控制如果能用在水下机器人,可以更好的使其适应复杂的海洋环境。 智能控制系统的类型

四足仿生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 作者:学号: 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题目:四足仿生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 指导者:副教授 评阅者:

目次 1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四足仿生移动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原则及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四足仿生移动机器人的总体方案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机器人机械结构及传动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电机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各关节最大负载转矩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机器人驱动方案的对比分析及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驱动电机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带传动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各参数设计及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带型选择及带轮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5工作装置的强度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轴的强度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轴承的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下机器人ROV大坝安全检测

水下机器人ROV:大坝安全隐患检测 随着科技的进步,水下机器人ROV越来越接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水下机器人要具备工业机器人的所有特点外,还要有良好的密封和抗腐蚀性能,随着水下机器人ROV的应用,人类可以进行更多的水下资源开发,如海洋能源、陆地河流、湖泊资源等,并且水下机器人ROV可以装备各种机械手,水下工具等进行水下作业。它已广泛应用与海洋工程、海洋军事和水下工程的各个领域,本文着重讲述水下机器人在大坝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目前,水下机器人ROV配备有先进的导航、定位、推进和控制等设备,因而可以准确的到达预定的位置,最重要的,它可以到达潜水员无法到达的深度,替代潜水员,水下的危险环境不会危及人的生命安全,操作人员只要在水面进行操作就可以了。 通过水下机器人ROV遥控操作,可实现水下全方位扫描检测,重点部位可以“驻足”观测,不仅可以快速检测到大坝的整体情况,而且可以仔细检查局部病变的细节。ROV上搭载的的水下摄像机进行大坝表面状态如破损、裂缝等检测,并用激光尺度仪对破损尺度进行评估;用高分辨率图像声呐对堤坝表面进行三维测量;用剖面声呐对大坝内部进行三维检测;ROV载体携带上述探测仪器进行思维运动,实现对大坝的全覆盖扫描检测。 设备配置 一个框架式、模块化水下遥控式机器人(ROV)作为载体; 导航仪包括:罗经、测深仪、测高测距声呐、多普勒测速仪和推进器等。 探测仪包括:水下摄像机、高分辨率图像声呐、剖面声呐、多波束声呐等,还可以 搭载磁探仪、阴极保护测量装置等。 水面控制计算机通过脐带缆对ROV实施操作控制。 主要技术指标 最大巡检速度1米/s 最大下潜工作深度150米 运动模式:四自由度(前后、上下、左右和旋转) 长基线水声定位系统可对ROV水下位置定位,定位精度优于20cm。 高分辨率图像声呐高频图像声呐用于浑水环境下表面破损的成像探测与测量。 高分辨率剖面声呐剖面声呐的作用是发射可透射到坝体内部的声波,并接受由坝体中反向散射的声信号,据此对内部的缺陷进行测量、分析和定位。 水下摄像机在清水环境下,可以很高的分辨率观测堤坝及其他水下结构物表面的破损、缺陷、裂缝和腐蚀等状况。 大力金刚机器人ROV配备的摄像机是水下专用的数字CCD彩色摄像机,光学照度0.1lux,水下工作深度一般为300米,性能稳定,操作方便,大坝检测得心应手,如有更高需求可订制。

博士生课程空间机器人关键技术

博士生课程空间机器人关键技术

1空间机器人概述 2数学力学基础 3冗余自由度机器人 4柔性机械臂 5欠驱动机器人 6机器人灵巧手 (一)空间机器人的概述 1.空间机器人在空间技术中的地位 从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空间技术大国就在空间技术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赛。 i 苏联 1957年8月3日,前苏联研制的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SS-6首次发射成功。不久,前苏联火箭总设计师柯罗廖夫从美国新闻界得知美国试图在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里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是,他立即将SS-6导弹稍加修改,将弹头换上一个结构简单的卫星,抢先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了太空。 接着,在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后一个月,即11月3日,又用SS-6导弹作航天运输工具,将装有小狗“莱伊卡”的第二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的圆形地球轨道。 1959年5月,前苏联又将“月球”l号人造卫星送入了月球轨道。 ii 美国 在1958年以前,以“红石”近程导弹和“维金”探空火箭为基础,分别研制成“丘比特”C和“先锋”号等小型运载火箭,用于发射最初的几个有效载荷仅为数千克至十几千克的小卫星。 发展到今天,从地面实验室研究到人造卫星、空间站、载人飞船、航天飞机、行星表面探测器,空间技术大国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空间技术对于天文学、气象、通信、医学、农业以及微电子等领域都产

生了很大的效益。不仅如此,空间技术对于未来国家安全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空间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空间机器人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的移动机器人研究所(著名的俄罗斯Rover科技有限公司前身)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和第二台月球车Lunohod-1和Lunohod-2。1976年美国发射海盗一号和二号(Rover-1、Rover-2)的登陆舱相继在在火星表面登陆,通过遥操作机械臂进行火星表面土壤取样。 随着空间技术研究的日益深入,人类空间活动的日益频繁,需要进行大量的宇航员的舱外活动(EV A),这对宇航员不仅危险,而且没有大气层的防护,宇宙射线和太空的各种飞行颗粒都会对宇航员造成伤害。建造国际空间站,以及未来的月球和火星基地,工程浩大,只靠宇航员也是非力所能及的。还有空间产业、空间科学实验和探测,这些工作是危险的,但有一定重复性,各航天大国都在研究用空间机器人来代替宇航员的大部分工作。 此外许多空间飞行器长期工作在无人值守的状态,这些飞行器上面各种装置的维护和修理依靠发射飞船,把宇航员送上太空的办法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在未来的空间活动中,许多工作仅靠宇航员的舱外作业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借助空间机器人来完成空间作业。 2空间机器人的任务和分类 1)空间建筑与装配。一些大型的安装部件,比如无线电天线,太阳能电池,各个舱段的组装等舱外活动都离不开空间机器人,机器人将承担各种搬运,各构件之间的连接紧固,有毒或危险品的处理等任务。有人预计,在不久将来空间站建造初期,一半以上的工作都将由机器人完成。 2)卫星和其他航天器的维护与修理。随着人类在太空活动的不断发展,人类在太空的资产越来越多,其中人造卫星占了绝大多数。如果这些卫星一旦发生故障,丢弃它们再发射新的卫星就很不经济,必须设法修理后使它们重新发挥作用。但是如果派宇航员去修理,又牵涉到舱外活动的问题,而且由于航天器在太空中,是处于强烈宇宙辐射的环境之下,有时人根本无法执行任务,所以只能依靠空间机器人。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坠毁引起人们对空间飞行安全的关注,采用空间机械臂修复哈勃太空望远镜似乎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安装上新的科学仪器(包括一台视野宽阔的摄象仪和一台摄谱仪)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可增强十倍以上。空

一种欠驱动移动机器人运动模式分析

天津比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李艳杰 ’马岩1,钟华2,吴镇炜2 ' 隋春平2 (1.沈阳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沈阳110168;2.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110016) 摘要:介绍了一种欠驱动移动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分析了该欠驱动移动机器人在平地行进 模式的特点,提出一种越障控制模式。在该越障控制模式中加入了障碍物高度计算算法, 使得移动机器人在越障过程中的智能控制更加高效。利用VB编写控制程序人机界面,在移 动机器人实物平台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AVR单片机;欠驱动移动机器人;越障模式 中图分类号:TP242文献标志码:A Analysis of a Underactuated Mobile Robot Moving Mode LI Yan-jie',MA Yan',ZHONG Hua2,WU2hen-wej2,SUI Chun-ping2 (l.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Shenyang110168,China;2.Robotics Lab,Shenyang Institute of Automatio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enyang110016,China) Abstract: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of a kind of underactuated mobile robot wa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The charac- teristics of the underactuated mobile robot in the plains traveling mode was analyzed and a kind of obstacle-negotia- tion control mode was proposed.Due to calculate algorithm of obstacle's height was added to the the obstacle-nego- tiation control mode,the intelligent control of obstacle-negotiation becomes more efficient.The control procedure HMI was programmed by VB and the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on the mobile robot platform.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e control method was effective. Key words:AVR SCM;underactuated mobile robot;obstacle-negotiation mode 欠驱动机械系统是一类特殊的非线性系统,该容错控制的作用。因此,欠驱动机器人被广泛应用系统的独立控制变量个数小于系统的自由度个数【l】o于空间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并联机器 欠驱动系统结构简单,便于进行整体的动力学分析人、伺服机器人和柔性机器人等行业。 和试验。有时在设计时有意减少驱动装置以此来增本文以四驱动、八自由度的欠驱动移动机器人加整个系统的灵活性。同时,由于控制变量受限等为实验对象,通过切换驱动器的工作模式来克服系原因,欠驱动系统又足够复杂,便于研究和验证各统不完全可控造成反馈控制失效【2】的缺点。以工控 种算法的有效性。当驱动器故障时,可能使完全驱机作为上位机,通过工控机的RS232串口与AVR 葫系统成为欠驱动系统,欠驱动控制算法可以起到单片机进行无线通讯。通过对驱动器反馈数据的分 收稿日期:2013-01-22:修订日期:2013-02-19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K03801,2013BAK03802) 作者筒介:李艳杰(1969-),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机器人控制及机器人学;马岩(1988-),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嵌入式控制;钟华(1977-),男,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机器人控制及系统集成。 Automation&Instrumentation2013(9) 一种欠驱动移动机器人运动模式分析

轮式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

大学 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轮式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2年5月30日

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论文(设计)题目:轮式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 学号:姓名: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系主任: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1:了解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原理及其设计: 2:CAD绘图设计,要求A0图纸一张,总共达到两张A0。 3:说明书,要求6000字以上,要求内容完整,计算准确: 4:外文翻译3000字以上,要求语句通顺。 二、重点研究的问题 1:轮式移动机器人转向机构的设计: 2:轮式移动机器人电机的选型

三、进度安排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 吕伟文.全方位轮移动机构的原理和应用[A].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15-17. [2] 赵东斌,易建强等.全方位移动机器人结构和运动分析[B].机器人,2003,9. [3] 李瑞峰,孙笛生,闫国荣等.移动式作业型智能服务机器人的研制[J].机器人技术与应 用,2003,1:27-29. [4] 杨树风.带有机械臂的全方位移动机器人的研制.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5] 田宇,吴镇炜,柳长春.开放式三自由度全方位移动机器人实验平台[J].机器人,2002,24 (2):102-106. [6] 闫国荣,张海兵.一种新型轮式全方位移动机构[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1,33(6):854-857. [7] 吕伟文.全方位移动机构的机构设计[A].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03-12. [8] 高光敏,张广新,王宇等.一种新型全方位轮式移动机器人的模型研究[A].长春工程学院学 报,2006,12. [9] 吴玉香,胡跃明.轮式移动机械臂的建模与仿真研究[B].计算机仿真,2006,1(05). [10] 付宜利,徐贺,王树国.具有新型轮式走行部的移动机器人及其特性研究.高技术通信,2004,12. [11] 付宜利,李寒,徐贺等.轮式全方位移动机器人几种转向方式的研究.制造业自动化,2005,10:5-33. [12] 滕鹏,马履中,董学哲.具有冗余自由度的新型护理机械臂研究.机械设计与研究,2004,1:3-32. [13] 孔繁群,朱方国,周骥平.一种机械手关节联接结构的改进设计[B].机械制造与研究,2005,5:2-16. [14] 蔡自兴编著.机器人原理及其应用. 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 [15] 吴广玉,姜复兴编.机器人工程导论.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 大学

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题目: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学习中心(函授站):江阴 专业:机械设计及自动化 姓名:夏成 学号:CS051410248 指导教师:孙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年5月 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第二节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1) 第三节家庭清扫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1) 第四节论文主要完成工作 (2) 第二章总体结构设计 (3) 第一节整体结构布局 (3) 第二节驱动部分 (4) 第三节吸尘部分 (6) 第四节电源部分 (6) 第五节路径规划算法 (6) 第六节仿真结果 (8) 第三章硬件控制部分设计 (9) 第一节 AT89系列单片机简介 (9) 第二节外围电路 (9)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题目: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中文摘要 摘要:清扫机器人属于服务机器人的一种,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研究开发和广泛使用服务机器人。如果清扫机器人的性价比足够高,那么清扫机器人的市场将会被看好。 本文介绍了清洁机器人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侧重研究了清洁机器人的避障控制系统。结合实验室实际条件,设计了机器人样机。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小车机械本体设计、控制理论的介绍、AT89C51单片机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及检测电路设计、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和机器人避障性能测试试验。 通过实验表明所设计的机器人样机能够实现自主避碰的功能,达到设计要求。 关键词:清洁机器人避障 AT89C51单片机

智能式移动机器人设计说明书

智能移动式送料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 摘要:智能移动式送料机器人以电动机作为驱动系统,运用单片机传感器等技术达到其智能移动的目的,实现行走、刹车、伸缩、回转等多种动作的操作。因此它具有机械化、程序化、可控化、适应性、灵活性强的特点。 前言: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在现代生产中应用日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机构学、传感技术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

现在,国际上对机器人的概念已经逐渐趋近一致。一般说来,人们都可以接受这种说法,即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机器人下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我国研制的排爆机器人不仅可以排除炸弹,利用它的侦察传感器还可监视犯罪分子的活动。监视人员可以在远处对犯罪分子昼夜进行观察,监听他们的谈话,不必暴露自己就可对情况了如指掌。 智能小车,又称轮式机器人,可以在人类无法

适应的恶劣和危险环境中代替人工作。它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自动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系统。现如今已在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对于快要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实时、富有意义和挑战的设计课题。 正文: 设计方案: 一课题名称:智能移动式送料机器人设计 二机器人工作过程及设计要求 自主设计智能移动小车,设计一个取料 手爪装配到小车上,完成取料机器人的机械系统设计,并进行机器人运动规划和取料虚拟仿真,使机

器人完成如下动作:沿规定路径行驶——工件夹取——车体旋转——手爪张开,将工件从储存处送到运料车上。 三机器人设计的内容 一机械手的设计:

水下机器人研究现状与探索

《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报告 论文名称:水下机器人研究现状与探索二零一七年一月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1 引言( Introduction) (3) 2水下机器人分类( The categories of underwater robot ) (4) 2.1遥控式水下机器人(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s, ROV) (4) 2.2自主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 AUV) (5) 2.3新概念水下机器人 (6) 3水下仿生机器人(bionic underwater robot) (7) 3.1水下仿生机器人主要研究和发展趋势( The (7) ma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7) bionic underwater robot) (7) 3.2 水下仿生机器人的问题(The Problems of bionic underwater robot) (8) 3.3 驱动以及推进方式 (9) 4 仿生创新思路 (11) 4.1以乌贼为代表的海洋动物结构及运动方式 (11) 4.2 复合式水下仿生机器人 (12) 4.3 群体水下仿生机器人 (13) 5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水下机器人研究现状与探索 朱钰璇 摘要:本文总结了水下机器人的研究历史,现状与目前的发展趋势,具体分析了现代水下机器人应用的技术,指出他们的优缺点,并且针对未来的深海探索机器人的材料,结构,移动方式,动力来源,仿造乌贼等海洋软体动物提出设想,实际应用前景广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水下仿生机器人在智能材料制成的驱动装置、游动机理方面会不断地完善, 在个体的智能化和群体的协作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发展。 关键词:水下机器人;深海探索;仿生; PRESENT STATE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 TECHNOLOGY RESEARCH ZHU Yuxua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histo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of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 technology are summarized. We also further describe the mobile robot technologies concerning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 . In addition, point out

基于动力学模型的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_张洪宇

文章编号:1006-1576(2008)11-0079-04 基于动力学模型的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 张洪宇,张鹏程,刘春明,宋金泽 (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湖南长沙 410073) 摘要:目前,对不确定非完整动力学系统进行设计的主要方法有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最优控制、智能控制等。结合WMR动力学建模理论的研究成果,对基于动力学模型的WMR运动控制器的设计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轮式移动机器人;动力学模型;运动控制;非完整系统 中图分类号:TP242.6; TP273 文献标识码:A Move Control of Wheeled Mobile Robot Based on Dynamic Model ZHANG Hong-yu, ZHANG Peng-cheng, LIU Chun-ming, SONG Jin-ze (College of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 Automatio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methods of non-integrity dynamic systems design mainly include adaptive control, predictive control, optimal control, intelligence control and so on. Based on analyzing the recent results in modeling of WMR dynamics, a survey on motion control of WMR based on dynamic models was given. In addition,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n related topics were also discussed. Keywords: Wheeled mobile robot; Dynamic model; Motion control; Non-integrity system 0 引言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移动机器人系统在工业、建筑、交通等实际领域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需求。进入21世纪,随着移动机器人应用需求的扩大,其应用领域已从结构化的室内环境扩展到海洋、空间和极地、火山等环境。较之固定式机械手,移动机器人具有更广阔的运动空间,更强的灵活性。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必须解决一系列问题,包括环境感知与建模、实时定位、路径规划、运动控制等,而其中运动控制又是移动机器人系统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故结合WMR动力学建模理论的研究成果,对基于动力学模型的WMR运动控制器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研究。 1 WMR动力学建模 有关WMR早期的研究文献通常针对WMR的运动学模型。但对于高性能的WMR运动控制器设计,仅考虑运动学模型是不够的。文献[1]提出了带有动力小脚轮冗余驱动的移动机器人动力学建模方法,以及WMR接触稳定性问题和稳定接触条件。文献[2]提出一种新的WMR运动学建模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基于不平的地面,从每个轮子的雅可比矩阵中推出一个简洁的方程,在这新的方程中给出了车结构参数的物理概念,这样更容易写出从车到接触点的转换方程。文献[3]介绍了与机器人动作相关的每个轮子的雅可比矩阵,与旋转运动的等式合并得出每个轮子的运动方程。文献[4]基于LuGre干摩擦模型和轮胎动力学提出一种三维动力学轮胎/道路摩擦模型,不但考虑了轮胎的径向运动,同时也考虑了扰动和阻尼摩擦下动力学模型,模型不但可以应用在轮胎/道路情况下,也可应用在对车体控制中。在样例中校准模型参数和证实了模型,并用于广泛应用的“magic formula”中,这样更容易估计摩擦力。在文献[5]中同时考虑运动学和动力学约束,其中提出新的计算轮胎横向力方法,并证实了这种轮胎估计的方法比线性化的轮胎模型好,用非线性模型来模拟汽车和受力计算,建立差动驱动移动机器人模型,模型本身可以当作运动控制器。 2 WMR运动控制器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 在WMR控制器设计中,文献[6]给出了全面的分析,WMR的反馈控制根据控制目标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3类:轨迹跟踪(Trajectory tracking)、路径跟随(Path following)、点镇定(Point stabilization)。轨迹跟踪问题指在惯性坐标系中,机器人从给定的初始状态出发,到达并跟随给定的参考轨迹。路径跟随问题是指在惯性坐标系中,机器人从给定的初始状态出发,到达并跟随指定的几何 收稿日期:2008-05-19;修回日期:2008-07-16 作者简介:张洪宇(1978-)男,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在读硕士生,从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