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管理流程

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管理流程

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管理流程

一、适用范围:所有住院手术患者。

二、适用人员:医务科、护理部、临床医生、护士。

三、操作流程

1.目的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住院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通常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明显,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误诊率和高漏诊率的特点,因此,科学评估住院患者VTE风险从而对高风险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2.定义

2.1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简称 VTE,是指血液在静脉

内不正常的凝结,从而导致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VTE 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在内的一组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同一种疾病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表现,是遗传性和获得性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全身性疾病。

2.2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thrombosis,DVT):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

常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尤以下肢深静脉为多。下肢近端DVT(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包括股静脉、髂静脉等)是PE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下肢远端的小腿肌间静脉丛由于分支多、管径细、管壁薄、静脉瓣数量较少和血流速度缓慢,以及周围为无深筋膜等坚硬组织等原因,因而也容易形成血栓,因此目前认为肌间静脉血栓也是DVT的一种特殊类型。

2.3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

右心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占肺栓塞的绝大多数,是最常见的肺栓塞类型。

3.住院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

3.1患者因素:卧床≥72小时,既往 VTE 病史,高龄、脱水、肥胖、遗传性

或获得性易栓症、妊娠及分娩等。

3.2外科因素:手术、创伤、烧烫伤、各种有创操作等。

3.3内科因素:恶性肿瘤、危重疾病、脑卒中、肾病综合征、静脉曲张、炎性

肠病等。

3.4治疗相关因素:肿瘤化疗或放疗、中心静脉置管、介入治疗、雌激素或孕

激素替代治疗、机械通气、足部静脉输液等。

4.VTE的风险评估

备注:低危O~3 分;高危≥4分

4.2外科患者采用 Caprini风险评估表

备注:0 极低危,1-2 分为低危,3-4 分为中危,≥5分为高危5.VTE

的预防

5.1基本预防措施

5.1.1避免下肢静脉反复穿刺,注意保暖

5.1.2多饮水,避免脱水

5.1.3多吃蔬果,保持大便通畅

5.1.4戒烟戒酒,低脂低糖饮食

5.1.5鼓励尽早下床活动,多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动作

5.1.6指导主、被动运动

⑴抬高下肢:用小枕垫高患者的脚后跟,使患者小腿悬空,高于心脏水平20-30 度为宜,防

止深静脉回流障碍。

⑵帮助患者进行双侧下肢的踝泵运动:包括踝关节屈伸运动和踝关节绕环运

动。踝关节屈伸运动:躺着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缓缓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 5-10 秒,让脚尖缓缓下压,至最大限度时保持5-10秒,然后放松。踝关节绕环动作:躺着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做360°绕环,尽量保持动作幅度最大。

每次活动 5-10 分钟。

⑶为患者按摩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等,按摩方向由肢体远端向近端,

每侧肢体按摩 5min。

⑷膝关节伸屈运动频率 15-20 次|min,重复活动 20-30 次。

⑸麻醉作用完全消失后,由护士帮助患者进行第一次翻身,此后间隔 2h 翻身一

次。

⑹清醒患者鼓励主动运动,包括进行深呼吸运动及两下肢的踝泵运动,腓肠

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指导患者先深呼吸10 次,在进行踝关节屈伸运动和踝关节绕环运动,每次活动 10-15 分钟。

5.2机械预防措施: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应用,梯度压力袜使用。

5.3药物预防措施: 药物预防是预防 VTE 的根本措施,应充分权衡患者的血栓风险和出血风险利弊,合理选择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

6.时机

术后2h 内开始进行第①-③项活动,术后 2-4h 内进行第④-⑤项,术后当日执行两次。术后 1-7d 若患者意识朦胧或昏迷时,继续进行①-⑤项,但要求增加活动量;意识清醒者,鼓励进行第⑥项活动,高危患者常规使用物理预防措施。以上训练每天 4 次,分别在晨起、上午输液时、下午测体温及晚间 20 时指导患者进行;患者活动均在接受过统一培训的护士协助和指导下完成。

7.观察及评估

7.1看:肢体有无肿胀和浅静脉扩张的程度,有无皮肤发绀、潮红等。

7.2问:肢体有无疼痛,皮肤温度升高提示可能发生静脉血栓。

7.3触:每日做 1 次小腿腓肠肌的扪诊检查,如有腓肠肌局部压痛,提示腓肠肌静

脉丛可能有血栓形成。注意判别肢体水肿的凹陷程度,触摸远端动脉的搏动情况。

7.4量:进行双下肢的周胫测量评价差别。大小腿的测量点为髌骨上缘以上15cm

及髌骨下缘以下 10cm,双侧相差大于 1cm 要进一步超声、血浆 D-二聚体检查。

8.肌间静脉血栓护理

8.1护理要点卧床休息时患肢高于心脏水平 20-30cm,改善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8.2指导适当的床上活动,如踝泵运动等。

8.2.1可适当适量的下床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

8.2.2禁止热敷、按摩,禁止气压泵治疗。

8.2.3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8.2.4及时复查下肢 B 超。

8.2.5观察患肢皮温、皮肤颜色,有无疼痛,足背动脉搏动及肢体感觉等情况,每天测量

腿围,并做好记录。同时也应密切观察有无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咯

血等症状,警惕肺栓塞的发生。

8.2.6指导戒烟,多饮开水,进食低脂、高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腹内

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8.3具体流程:

8.3.1接诊医生及护士共同评估患者的静脉栓塞栓赛症的风险评估,内科患者使

用Padua 风险评估表,外科患者使用 Caprini 风险评估表。

8.3.2予以告知(把此项作为入院常规):评估后,凡属有中、高危患者,应告

知,使其认识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原因、危险因素及后果,认真告

知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早期症状,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并重视,如有下肢

肿痛、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不适,及时向医护人员汇报。

⑴中、高危患者,进行基本预防措施:鼓励多饮水;多做深呼吸;抬高肢体;鼓

励早期肢体活动、下床活动;不能下地行走或需要卧床休息者,指导患者及家属给予主、被动运动及气压泵治疗、穿梯度压力袜;下肢运动以足踝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为最佳活动;被动按摩下肢肌肉。

⑵对于高危患者,排除出血风险后选择下列药物治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利伐沙班片或达比加群片口服等。

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下肢肿胀出现情况及呼吸情况,如出现明显

疼痛、肿胀、患肢皮肤青紫、足背动脉搏动减弱,Homans 征(+),或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做患肢动静脉彩超、血气分析及肺动脉CTA 等检查。

⑷明确有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应及时选择性使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利伐

沙班等药物抗凝治疗,根据情况监测凝血功能、血常规等,如高危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需安置滤器。

四、附件1 住院患者 VTE 预防管理流程

附件1

住院患者VTE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方案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方案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方案 VTE预防与处置方案 第一章院内VTE预防建议 一、院内VTE预防建议的基本原则 院内VTE预防的基本原则是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评估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病史、手术史、肥胖程度、静脉曲张等。评估结果根据患者的风险等级,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二、院内VTE预防措施介绍 一)基本预防措施

基本预防措施包括床位转换、早期行动、保持水分平衡、使用弹力袜等。这些措施可以减少血液淤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VTE的发生率。 二)机械预防措施 机械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使用压力袜、间断充气压力装置等。这些措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机械预防措施并不能完全替代药物预防措施。 三)药物预防措施 药物预防措施包括使用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主要包括华法林、肝素等,可以抑制血液凝结,预防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等,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三、住院患者VTE预防流程 一)手术患者VTE风险评估表(Caprini评分表)

手术患者VTE风险评估表主要用于评估手术患者发生VTE的风险程度。评估结果根据患者的风险等级,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二)外科住院患者出血危险因素 外科住院患者出血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手术时间等。在制定预防方案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三)非手术患者VTE风险评估表(Padua评分表) 非手术患者VTE风险评估表主要用于评估非手术患者发生VTE的风险程度。评估结果根据患者的风险等级,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四)内科住院患者出血危险因素

医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管理制度

医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治理制度 各科室: 为进一步加强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治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我们对《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治理制度》进展了再次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适应范围 在我院住院的全部患者均实施本制度,都需进展静脉血 栓栓塞症〔VTE〕风险评估,评估分为入院时评估、手术后评估。 二、工作内容 〔一〕入院时评估 经治医师须在每位患者入院〔转入〕24 小时内进展 VTE 风险评估,并填写风险评估表〔评估表留存病历中〕,依据评估的风险分值,结合患者实际状况,开具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医嘱。在患者住院过程中消灭其他风险因素或风险因素发生变化时,应动态评估,无需单独再附评估表。 〔二〕术后评估 经治医师在每位手术患者术后 24 小时内再次进展VTE 风险评估,并填写风险评估表〔评估表留存病历中〕,依据评估的风险分值,结合患者实际状况,开具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医嘱。术后患者消灭其他风险因素,应实施动态评估,无需单独再附评分表。 (三)病程记录和医嘱要求

对于入院评估、术后评估和住院过程中的动态评估≥3 分的患者属于中危患者,应在长期医嘱中开具“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的医嘱,护理人员依据医生医嘱实行相关预防深静脉护理措施,医生应在病程中记录 VTE 风险评估状况和实行的预防措施,如患者有其他特别状况〔如高风险出血因素〕不宜实行预防深静脉措施,应在病程中说明。 〔四〕履行知情告知义务 经治医师对患者实施评估后应准时将评估结果和预防 诊治意见告知患方〔患者或授权托付人〕,实施预防性药物 抗凝治疗的患者必需签署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性抗凝 治疗知情同意书。 〔五〕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与护理 护理方法依据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护理打算实施整 体护理,包括根底护理、科学有效的机械护理、安康教育。 1.亲热观看 严密观看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肢体活动等状况,如活动时突然消灭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气短、心悸、咳嗽、大汗、意识不清等状况要高度警觉发生肺栓塞的可能,马上赐予平卧、吸氧,并报告医生准时行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胸片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准时治疗。病人卧床期间, 应观看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和下肢静脉的充盈状况以及是否肿胀,必要时做四肢血管彩色多普勒。发生深静脉血栓〔DVT〕后,由于组织缺血缺氧,皮肤温度可渐渐由暖变冷,肤色苍白,觉冷,尤以肢端为重。皮肤消灭青

浙江省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规范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要点

浙江省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规范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要点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肺栓塞(PE)和深静脉血栓(DVT),是世界上第三大常见的血管疾病。PE占院内猝死原因的5%~10%,是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其误诊、漏诊率较高。因此,规范筛查、诊断与治疗VTE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发病率及病死率。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风险评估手段,制定有效的预防方法和策略,进一步规范VTE的预防、诊断与治疗,降低VTE导致的不良事件和疾病负担,从而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持续优化VTE防治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 构建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体系 1.1 医院层面 1.1.1 医院VTE防治管理委员会 1.1.2 医院VTE防治管理办公室 1.2 科室层面 临床科室根据自己科室的具体情况,结合最新的专科VTE防治指南或专家

共识开展VTE防治工作。 临床科室应成立本科室的VTE防治管理小组与应急小组。临床科室应参照本院的VTE防治管理办法和VTE防治工作手册制定适合于本科室执行的相关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明确分工责任到岗,定期召开例会,总结分析科室VTE防治工作并持续改进。 2 建立完善的住院患者评估体系 2.1 住院患者VTE风险评估 住院患者应按医院要求接受VTE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所有住院患者的VTE 风险评估标准化流程与规范制度。医院对使用的VTE风险评估量表进行明确规定,手术/操作患者使用Caprini评分表(2021版,附录1-表1),非手术/操作患者使用Padua评分表(附录1-表2)。 住院期间,针对患者入院、术后、转科、病情变化及出院等重要时间节点或病情发生重大或急剧变化应实行动态的血栓风险评估,评估及时、规范。患者住院期间3个关键动态时点如下。入院后24 h内。病情或治疗变化时:进行手术/操作(术前24h内、术后24h内)、转科(转科后24 h内)、报病危(病重)等特殊情况。出院前24 h内。 住院患者VTE风险评估标准,评估率应大于90%(附录2)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诊治管理实施方案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诊治管理实施方案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两种主要形式,是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采取预防干预措施,可明显减少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为加强我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体系,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结合医院实际,特制订本方案,望遵照执行。 一、工作目标 建立院内VTE 综合防治体系,在全院范围内开展VTE 风险评估、出血危险因素评估及疾病早期筛查、VTE 综合预防、VTE 规范化治疗等工作,指导临床科室科学有效进行VTE 防治,达到降低院内VTE 发生率,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二、组织管理 (一)成立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诊治管理委员会,VTE 诊治管理委员会职责: 1.制定医院内VTE 诊治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2.对医院内VTE 诊治管理的基本标准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 3.制定医院内VTE 诊治的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诊治工作中的责任; 5.建立VTE 救治绿色通道; 6.组织并开展医院内VTE 相关科研工作;

7.培训和教育,包括对医生、护士、药师及新入职员工的系列培训。 (二)成立VTE 诊治管理办公室 VTE 诊治管理办公室设在医务科,由吴群召任办公室主任,史华任秘书。组织开展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与护理部、信息科、相关临床科室联络员执行具体工作,接受VTE 诊治管理委员会的直接领导,负责相关工作的落实与日常运行。 VTE 诊治管理办公室职责: 1.对医院内VTE 诊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包括:定期评价血栓风险评估和预防策略的实施情况;定期对医院内VTE 预防实施整体情况进行监督反馈; 2.VTE 诊治管理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改进措施并指导实施,并根据反馈情况进行不断的评议和改进;定期评价改进后的效果; 3.对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医院内VTE 诊治培训并考核。(三)成立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诊治专家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四)高危科室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管理小组 医院高危科室:急诊外科、骨科、产科、肿瘤科、ICU、EICU、RICU、CCU、NICU(神经重症)。各科室做好DVT 和PE 的临床识别和诊断,一旦发现疑诊PT 或疑诊DVT 患者,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入规范诊治程序。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负责肺血栓栓塞症(PE)患者的会诊、转诊与救治;外二科负责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会诊、转诊与救治。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与健康宣 教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与健康宣 教 静脉血栓栓塞症,英文缩写VTE,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出现异常凝结,导致 静脉管腔出现局部堵塞或者是完全堵塞的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临床患者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如何预防 1、基本预防 患者术后应尽早下床活动,禁止吸烟喝酒,每天多喝水,控制好血糖和降低高血脂。如果患者下肢未形成血栓可做被动运动或者是主动运动,麻醉未醒或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应给予按摩和进行被动踝泵运动,从足部到大腿的顺序进行按摩,每次按摩 10~30 分钟,每次 6~8 组。待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嘱自主进行 踝泵运动,次数和时间与上述按摩一致。患者也可做足踝关节内外翻、旋转动作,如果病情恢复较好还可进行膝关节屈伸运动。其踝泵运动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长时间卧床,下肢血液流淌缓慢容易形成血栓,踝泵运动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所以医务人员应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让家属也能够掌握预防运动方法,可辅助患者进行运动。

2、物理预防 根据医嘱使用抗血栓弹力袜或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每次 30 分钟,每天 2~ 4 次。使用弹力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①弹力袜最佳穿戴时间为早上起床,晚上睡觉时脱下,每天必须保证弹力袜穿戴 8 小时以上。②如果是在较为干燥的季节,患者要预防脚后部位皮肤皲裂,否则会对弹力袜造成损伤,同时,穿戴前检查鞋内是否存在异物、是否平整,否则会对弹力袜造成损伤。③不能用女性弹力袜替代医用弹力袜,因为医用弹力袜有治疗压力,并且部位不同所产生的压力也不同,如果盲目替代会影响最终的穿戴效果。④穿戴弹力袜时如果发现疼痛情况并无改善,且腿部受到的压迫明显,可能是因为弹力袜压力过大,可联系护士或者是医生更换弹力袜。⑤弹力袜的要定期进行清洗,清洗时要使用温水,保证水温不超过40℃,切忌机洗或者是用力拧绞。⑥洗净后不要拧干,可用手挤出多余水分,或者是用毛巾吸干,平整放置于阴凉处晾干。 3、药物预防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用抗凝药物,但是由于抗凝药物作用机制的影响的,每种药物都存在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患者服用药物前需要详细说明。使用抗凝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不良出血反应,如牙龈出血、粪便带血等,如果服用药物后出现不良出血反应,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避免情况进一步加重。若患者存在肾功能、肝功能损伤,应对药物用量进行调整,个别药物不适用于严重肾损害患者,如低分子肝,可选择应用普通肝素。椎内血管血肿较为少见,但是如果发生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严重影响,椎管内手术、穿刺等操作之前,如果使用抗凝药物会增加患者出血概率。

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实施方案

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实施方案为加强我院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防治工作,提高院内 VTE 评估和预防意识,构建院内 VTE 防治管理体系,降低疾病发生率、致残率、致死率,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并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建立医院内VTE综合防治体系,在全院范围内开展VTE风险评估、高危因素及疾病早期筛查、VTE综合预防、VTE规范化治疗等工作,指导临床科学有效进行VTE防治,达到降低院内VTE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的目的。 二、组织管理 (一)成立VTE防治管理委员会 1. 组成人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不分先后): 2. 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医院内VTE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流程并监督实施; (2)对医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基本标准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核; (3)制定医院内VTE防治工作计划并考核评价计划实施效果; (4)明确各有关部门在防治工作中的责任;建立VTE救治绿色通道; (5)组织培训、教育,开展科研工作。 VTE防治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对医院内VTE防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具体职责包括:开展日常的院内培训;定期评价血栓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定期对医院内VTE预防实施整体情况进行监督反馈。其组成人员如下。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秘书: (二)成立医院VTE防治专家组 1. 组成人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按姓氏首字母排序,不分先后): 2. 工作职责 对医院VTE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具体内容如下: (1)根据国家规范和指南指导医院VTE诊疗流程的修订和实施; (2)协助建立和完善多学科参与的高危急性病例诊治绿色通道; (3)对疑难病例进行会诊和救治; (4)对各级人员开展VTE相关培训和教育。 (三)成立高危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 1. 组成人员 科主任、护长、联络员组成本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VTE防控具体实施。 2. 工作职责 (1)各科主任为本科室内VTE防治管理第一负责人; (2)各高危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负责在科主任领导下,根据本科特点制定VTE管理制度,对所有住院病人实施血栓风险评估和出血风险评估,对高危患者制定预防策略和实施预防措施;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血栓预防知识宣教和指导;对血栓事件及早识别和及时处理。 三、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和职责 (一)医务科:负责统筹推进VTE防治工作,搭建VTE多学科救治平台,协调会诊和转诊,开通急危重症救治绿色通道。 (二)医疗质量管理科:负责将科室VTE防治实施情况纳入质控体系管理,对VTE相关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归纳、分析、反馈。

预防静脉血栓栓塞实施方案

预防静脉血栓栓塞实施方案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它们是由于血液在静脉内凝结形成血栓,随后脱落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引起肺动脉栓塞。VTE 不仅会导致患者疼痛、肿胀、溃疡等症状,更严重的是可能危及生命。因此,预防静脉血栓栓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风险评估 首先,对于需要进行VTE预防的患者,应该进行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等因素,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以便确定预防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案。 二、药物预防 对于高危患者,应该考虑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在使用抗凝药物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 三、机械预防 除了药物预防外,对于部分患者还可以考虑机械预防措施。例如,对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可以使用预防性下肢压迫装置或者间歇充

气装置,以减少静脉血液淤积,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四、运动和康复 对于需要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应该进行定期的床边运动,以促进下 肢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对于手术患者,术 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逐渐增加活动量,也有助于预防VTE的发生。 五、宣教和监测 在实施VTE预防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 的宣教,让他们了解VTE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同时,还 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VTE的风险因素,以确保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实施方案涉及到风险评估、药物预防、机械预防、运动和康复、宣教和监测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应 用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风险,提高患 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重视VTE的预防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完整word版)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

深静脉血栓预防路径流程图

天台人民医院深静脉血栓预防管理流程 1、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量表(Autar评分表) 注:总分28分,低风险≤10分;中风险 11-14分;高风险≥15分体质指数=体重/身高2 贫血症包括镰状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 强制性评估对象:长期卧床、肢体制动、晚期肿瘤、大手术或创伤后。 2、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干预方法: ①用小枕垫高患者的脚后跟,使患者小腿悬空,与床面形成20-30度角为宜, 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 ②帮助患者进行双侧足踝运动,即踝关节的被动背伸、趾屈和内外翻的“环转” 运动,频率15-20次|min,每个动作重复20次。 ③为患者按摩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等,按摩方向由肢体远端向近端,

每侧肢体按摩5min。 ④膝关节伸屈运动频率15-20次|min,重复活动20-30次。 ⑤麻醉作用完全消失后,由护士帮助患者进行第一次翻身,此后间隔2h翻身 一次。 ⑥清醒患者鼓励主动运动,包括进行深呼吸运动及踝关节主动背屈和跖屈运 动,踝关节内翻和外翻运动,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指导患者先呼吸10次,然后由肢体远端向近端依次进行踝关节主动背屈和跖屈运动,踝关节主动内翻和外翻运动,频率15-20次|min,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每次动作保持收缩状态5s,放松5s,所有动作各重复20-30次。 ⑦物理预防措施: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应用。 ⑧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静脉血栓知识教育,鼓励卧床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包括足趾屈伸、踝关节转动、膝关节伸缩锻炼等,鼓励患者及早帮扶下地行走。 术后2h内开始进行第1-3项活动,术后2-4h内进行第4-5项,术后当日执行两次。术后1-7d若患者意识朦胧或昏迷时,继续进行1-5项,但要求增加活动量;意识清醒者,鼓励进行第6项活动,高危患者常规使用第7项措施。以上训练每天4次,分别在晨起、上午、下午及睡前指导患者进行;患者活动均在接受过统一培训的护士协助和指导下完成。 3、观察及评估: [1]看:肢体有无肿胀和浅静脉扩张的程度、远端动脉搏动情况 [2]问:肢体有无疼痛,皮肤发绀、潮红、皮肤温度升高提示可能发生静脉血栓。 [3]触:每日做1次小腿腓肠肌的扪诊检查,如有腓肠肌局部压痛,提示腓肠肌 静脉丛有血栓形成。 [4]量:进行双下肢的周胫测量评价差别。大小腿的测量点为髌骨上缘以上15cm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制度

实用文档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全流程管理,医务处制定了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制度,版本号为1.2,审核时间为2021-4-24.该制度适用于全院临床和医技 科室,旨在降低VTE的发生率和致残率、致死率,最大限度 保障患者安全。 为了达到规范管理的目标,制度明确了名词定义,将 VTE定义为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在内的一组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遗传性和获得性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全身性疾病。 制度内容包括组织架构和防治管理。组织架构方面,制度设立了院内XXX、院内VTE防治管理办公室和科室VTE防 治管理小组三个部门,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内容。防治管理方面,制度规定了VTE预防、诊断、治疗、随访和质控 的具体措施。

实用文档 其中,VTE预防方面,制度规定了评估人群为全院年龄≥14周岁的新入院患者(24小时出入院的除外),并明确了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预防措施。同时,制度也规定了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要求,以确保制度的落实和效果的评价。 5.2.1.2 评估工具 在进行VTE风险评估时,手术患者应采用Caprini评分,而非手术患者则应采用Padua评分。各专科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最合适的评分工具,但需经过静脉血栓防治管理委员会批准并在医务处备案。 5.2.1.3 评估时机 在入院后24小时内、手术后24小时内、转科后24小时内以及病情变化时,都需要进行VTE风险再次评估。 5.2.1.4 评估后处理

实用文档 患者完成风险评估后,应根据结果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并开具医嘱。基本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健康宣教、注意活动和避免脱水。药物预防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黄达肝葵那、新型口服抗凝药等。对于长期接受药物预防的患者,应动态评估预防效果和潜在的出血风险。物理(机械)预防措施包括间歇充气加压泵、分级加压弹力袜和足底静脉泵物理(机械)预防。 对于采用Caprini评分的患者,根据评分结果,可以将患者分为极低危组、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而对于采用Padua评分的患者,则可以将患者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不同评分组别的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5.2.1.5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当高度怀疑患者存在血栓风险时,需要进行筛查。对于Caprini评分≥5分的高危患者或需要行压力泵预防的患者,必须进行超声筛查。放射科、超声科等相关辅助科室应优先安排高危血栓风险患者,并在必要时开放绿色通道。

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流程

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流程 1. 概述 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以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死亡。因此, 在住院期间采取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档将介绍住院患者静 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流程。 2. 风险评估 在开始预防流程前,首先需要对住院患者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 的风险评估。通常会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手术情况、体重指数等因素来评估其患病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高 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组。 3. 预防措施 3.1 高风险组

对于高风险患者,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佩戴弹力袜:高风险患者需要佩戴专业的压力弹力袜,以促 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 - 药物预防:常用的药物预防措施包括皮下注射肝素或低分子 肝素。 - 平衡活动和休息:定期进行适当的活动和休息以防止血栓形成。 3.2 中风险组 对于中风险患者,可以考虑以下预防措施: - 佩戴轻度压力弹力袜:中风险患者可佩戴轻度压力的弹力袜,以提高下肢血液循环。 - 早期起床:中风险患者应尽早起床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 3.3 低风险组 对于低风险患者,重点是提醒他们注意以下预防措施:

- 活动:低风险患者应保持适度活动,避免长时间久坐。 - 气压维持装置:对于长时间卧床的低风险患者,可以考虑使 用气压维持装置来促进血液循环。 4. 定期评估 在住院期间,应定期评估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并相应 调整预防措施。如果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或有新的危险因素出现, 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 教育患者和医护人员 除了采取预防措施外,还应对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教育,提高 他们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让他们了解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以及 如何正确执行。 以上即是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流程。通过风险评估、预防措施、定期评估和教育,可以降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 风险,保障住院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和控制管理制度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和控制管理制 度 概述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指的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的综合症。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VTE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目标 - 提高员工对VTE的认识和了解 - 减少VTE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 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责任 领导层责任 - 制定并推广VTE预防和控制的管理制度 - 分配必要的资源来支持VTE预防和控制措施 - 给予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 监督和评估VTE预防和控制的执行情况

员工责任 - 遵循VTE预防和控制的相关制度和规定 - 及时报告可能存在的VTE风险和症状 - 积极参与预防和控制活动 - 合理利用提供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设施 预防和控制措施 评估风险 - 根据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评估员工的VTE风险 - 针对高风险员工提供额外的防护和控制措施 促进活动 - 提倡员工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身体活动,减少长时间静坐或站立 - 提供必要的工具和设施,促进员工间的活动和交流 健康教育 - 定期组织VTE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向员工提供有关VTE预防和控制的信息资料,增加他们的知识水平 监测和报告 - 建立VTE发生的监测和报告制度 - 及时收集和分析VTE案例,以便改进预防和控制措施 附录 - 相关法规和政策文件 - 员工培训材料和宣传资料 - VTE风险评估工具和检测方法 - 紧急处理和救护程序 以上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和控制管理制度》的内容概览。通过执行这些措施,我们将有效预防和控制VTE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静脉栓塞防治方案整理版有流程图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方案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是住院患者常见的疾病,常并发于其他疾病,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已经成为医院管理者和临床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问题。由于VTE的发生、发展涉及临床诸多学科,贯穿于各科室的医疗活动中,因此开展院内VTE多学科的防治尤为重要。同时,VTE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为有效降低VTE的风险,对VTE做到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特制定我院医院内VTE防治管理方案,针对各科室的特点进行VTE预防和管理的普及和推广,以促进我院VTE防治工作的发展。方案具体如下: 1.医院组成多学科专家参与的医院内VTE预防管理组,制定综合有效的院内VTE预防与处置方案并推进实施。 2.医院定期或根据需要对VTE预防与管理方案的实施进行督导,评估实施效果并作出改进。 3.医院成立院内VTE多科诊疗协作组,负责日常院内急危重症及疑难病例的会诊讨论工作,对VTE做到及时规范治疗。 4、动态监测全院VTE发生病例及多发科室,帮助寻找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对策。 5、医院制作《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管理建议》手册,医务人员每人一册;定期对院内各科各级医务人员举办VTE知识培训,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VTE的防治意识与能力。 6、医院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张贴宣传画、制作发放宣传小册子、开办讲座及利用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对VTE的防治意识,减少VTE的发生。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多科诊疗协作组 一、科室及人员组成: 由呼吸内科、症ICU、放射科、超声诊断科、检验科、药剂科及护理部等组成的肺栓塞诊治专心血管内科、肾病内科、血液内科、普外科、骨科、胸外科、肿瘤科、妇产科、急诊科、重家组,负责指导全院的VTE预防、诊断及治疗工作。 二、工作职责: 1、参与制定综合有效的医院内VTE预防与处置方案并推进实施。 2、负责日常院内急危重症及疑难病例的会诊讨论工作,对VTE做到及时规范治疗。 3、负责全院VTE病例资料收集及整理工作,对VTE预防与管理方案的实施进行督导,评估实施效果。 4、动态监测全院VTE发生病例及多发科室,帮助寻找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对策。

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管理流程

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管理流程 预测VTE风险,外科患者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表预测VTE风险。 4.2评估内容包括患者因素、外科因素、内科因素和治疗 相关因素等。 4.3评估结果根据风险等级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5.VTE的预防措施 5.1非药物预防措施:包括早期活动、加压袜、间歇气压 装置等。 5.2药物预防措施: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应根据患者的VTE风险等级和手术类型进行选择和应用。 6.预防措施的实施 6.1医务科应制定XXX预防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 责和工作流程。 6.2护理部应对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 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措施。 6.3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VTE风险等级和手术类型选择 合适的预防措施,并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

6.4护士应对患者进行预防措施的宣教和指导,监测患者 的预防效果和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7.预防措施的评估和改进 7.1医务科应定期对XXX预防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 7.2护理部应定期对患者的VTE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实 施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 7.3临床医生应定期对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评 估和改进。 7.4护士应定期对患者的预防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及时 反馈给临床医生和护理部。 Padua VTE风险评估表是用于评估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 险的工具。以下是该表的评分细则: 3分:活动性恶性癌症(患者先前有局部或远处转移和/或在近6个月内接受过放疗和/或化疗)。排除无抗肿瘤治疗5 年以上已治愈的恶性肿瘤,但包括新发现的恶性肿瘤。不包含浅表性静脉血栓,但包括新发现的深静脉血栓,如住院期间发生的肌间静脉血栓等。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在内的一组疾病,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和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及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版)均将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防治管理纳入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用以客观评价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为了进一步规范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住院患者医疗安全,有效降低住院患者VTE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规范全院医务人员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行为,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医院自2021年9月份起,将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工作作为医院医疗工作重点之一,旨在探索构建我院VTE防治精细化管理体系,提升VTE综合防治水平,从而有效降低住院 患者VTE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保障患者医疗安全。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VTE防治管理委员会。 主任委员: 副主任委员: 委员: VTE防治管理委员会下设VTE防治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处,XXX兼任办公室主任。

工作职责: 1、应定期组织召开管理工作例会,对相关工作进行总 结梳理和持续改进。 2、建立院内VTE防治与管理实施方案及防治工作手册。 3、制定院内VTE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明确团队成员 职责和具体分工并落实。 4、组建院内VTE防治专家组。 5、制定住院患者VTE预警和出血风险评估体系。 6、定期对院内各科各级医护人员举办VTE知识培训,定期 组织临床科室间开展VTE防治工作经验交流,提高医务 人员VTE的防治意识与能力。 7、建立急危重症患者VTE处理的应急预案及会诊与转 诊机制。 8、通过信息化手段定期监测医院内VTE防治工作的过 程指标和结局指标,进行院内VTE防治的规范化管理,形 成过程指标和结局指标的改善趋势,以提高住院患者的医疗质 量与安全。 9、组织院内VTE防治工作的协调、检查、分析、评价、反馈、并持续改进。 (二)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专家组。 组长:心内科 副组长:血管外科 成员:重症医学科急诊科骨科妇产科 肿瘤科CT/MRI超声科检验科介入科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方案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方案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是住院患者常见的疾病,常并发于其他疾病,为有效降低VTE的风险,对VTE做到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以促进我院VTE防治工作的发展。特制定我院院内VTE防治管理方案,具体如下: 一、成立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组 (一)组成成员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工作职责: 1、参与制定有效的医院内VTE预防与处置方案并推进实施。 2、负责院内VTE急危重症及疑难病例的会诊讨论工作,并指导治疗。 3、动态监测全院VTE发生病例及多发科室,帮助寻找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对策。 4、负责全院VTE病例资料收集及整理工作,对VTE预防与管理方案的实施进行效果评估,并提出改进方案。 二、制定院内VTE预防方案

1、对每位入院患者应进行VTE风险评估。具体流程参照住院患者VTE预防流程(见附件1);具体评估参照Caprini VTE风险评估表(见附件2)。 2、对不同VTE危险级别的患者采取不同的预防方式,具体包括非药物和药物预防措施。 非药物包括:(1)活动。(2)腔静脉滤器(IVCF)。(3)机械性预防方法:梯度压力弹力袜(GCS)、间断气囊压迫(IPC)装置、下肢静脉泵(VFP)。 药物预防包括:低剂量普通肝素(LDUH)、低分子量肝素(LMWH)、或维生素K拮抗剂(VKA)。

3、鉴于抗凝预防治疗本身存在潜在的出血风险,采取药物预防性抗凝治疗前必须进行个体化评估,权衡抗凝与出血的利弊。如出现使用禁忌症或其他特殊情况,请及时邀请专业科室医生会诊。 4、预防性抗凝药物使用后,一旦发生出血,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院内VTE预防性抗凝后严重出血的处理流程》 (见附件3)。 三、制定院内VTE患者的临床处置预案 根据患者有无VTE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进行临床评估。 1、对DVT临床低度或中度可疑者,可进行血浆D-二聚体、下肢静脉加压超声检查;如果下肢静脉加压超声等检查发现DVT阳性,则DVT诊断成立,立刻进行DVT治疗。 2、对临床疑诊PTE的患者的诊断按照院内急性肺栓塞的诊断策略进行(见附件4)。对急性高危(大面积)PTE (休克或低血压)及疑难PTE患者应及时组织全院VTE多科诊疗协作组会诊,制定诊治方案。 3、急性肺栓塞的治疗参照溶栓、抗凝流程(见附件5)进行。 4、对临床高度疑诊VTE的患者,如果没有抗凝禁忌证,即可立刻抗凝治疗。 5、溶栓及抗凝药物使用后,一旦发生出血,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院内VTE预防性抗凝后严重出血的处理流程》(见附件3)。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1.根据患者的个体化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2.采取多种措施综合预防,包括药物预防、机械预防和行 为预防。 3.医务人员应加强宣教,提高患者和家属的认知水平,促 进患者积极参与预防工作。 针对不同的患者群体,应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对于高危患者,应优先考虑药物预防,如低分子肝素等;对于低危患者,可采用机械预防,如弹力袜、间断气压装置等。此外,患者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卧床、长时间静坐或长时间站立,保持适当的运动和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在预防XXX的同时,应注意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机 械损伤等不良事件。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过度治疗和不必要的操作,同时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事件。

总之,院内VTE防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全院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VTE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和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 肝素类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VTE预防药物。普通肝素和LMWH的作用机制相同,都是通过促进抗凝血酶生成来预防血栓形成。LMWH的生物利用度更高,不需要实验室监测,且出血风险较低。肝素类药物的禁忌症包括:活动性出血、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重度肾功能障碍、急性脑出血等。 2.口服抗凝药物 口服抗凝药物主要包括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DOACs)。DOACs包括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诺肝素。与华法林相比,DOACs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不需要实验室监测、不受食物影响、出血风险较低等优点。但DOACs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出血等。DOACs的禁忌症包括:肝功能异常、重度肾功能障碍、靶器官出血、妊娠和哺乳期等。 3.其他药物预防措施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第一部分、住院患者VTE防治工作的意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是全球性的医疗保健问题。医院内VTE发生的风险与患者的住院病情、手术等治疗措施以及患者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龄、肥胖、卧床、合并症等)有关,常并发于其他疾病,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很高,是导致医院内患者非预期死亡及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经成为医院管理者和临床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问题。 VTE是可防可治的,针对VTE高危因素主动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发展成VTE;己经发生了VTE也要进行正确的评估,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第二部分、各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 人员组成:科室主任、护士长及指定人员或联络员。 职责: 1.科主任为科室内VTE防治管理第一负责人,对科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中的培训I、考核及VTE发生负有管理责任。 2.质控医生监督填报本科室院内VTE相关评估表。 3.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本科室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科室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 4.协助各科室完成院内VTE防治的诊疗过程。 5.协助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部分、院内VTE预防 院内VTE预防的基本原则 1,由于VTE的发生是十分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采取预防措施前必须进行个体 化评估,权衡抗凝与出血的利弊,并认真研读药物及器械相关说明书; 2.如预防过程中出现药物使用禁忌症或其他特殊情况,请及时邀请专业科室医生 会诊; 3.即使采取VTE预防措施之后,仍有可能发生VTEo 一旦发生,应采取相应治疗 措施; 4.预防性抗凝药物使用后可能出现出血并发症。一旦发生出血,应采取相应治疗 措施; 5.各临床科室根据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本科室已有专业指南 (如骨科),请遵循该专业指南执行。 院内VTE预防措施 基本预防措施 1.常规进行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的患者教育。 2.积极的活动可以减少VTE的发生。对于VTE风险为低危的内科疾病和活动不受限的小手 术患者,仅需鼓励及早进行主动与被动活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一般无需应用药物预防措 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