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万科集团管理模式分析研究

万科集团管理模式分析研究

万科集团管理模式分析研究
万科集团管理模式分析研究

万科集团管理模式分析研究

一,万科的发展历程

万科成立于1984年5月,创立初期主要是在国内代理经销日产色录像器材。由于它及时捕捉市场机会,业务迅速上升,占领了国内同类产品市场的60%,成为该市场重要的销售商之一。该公司与日本的SONY、日商岩井、JVC等著名企业建立稳定的业务关系,形成相对稳定的供货渠道和销售网络。由于1987至19 88年期间严峻的贸易形式,万科及时的进行了自身经营业务的调整,不失时机的涉足工业和房地产两大新的领域。接着在1988年底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从而、改变了资本结构,扩大了资金的规模,同时也促进了万科经营管理的规模化。同年万科开始介入房地产领域,凭借一贯的创新精神及专业开发优势,得到了良好的溢利回报。截止2000年底,通过参股,合作等多种形式,万科已从原先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以房地产为核心业务、将住宅作为主导开发方向的巨型经营实体。

万科历年累计竣工住宅面积263万平方米,土地储备450万平方米。是国

内首批公开上市的企业之一。至2000年底,公司总资产56.2亿元,净资产2 9.1亿元,拥有员工6616名,全资及关联公司37家,在主要投资开发的城市,万科均具有较高的专业优势,下属深圳地产公司连续三年荣获深圳市房地产企业资质评级第一名。万科开发的楼盘多次获得"国家建设部建筑设计一等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小区(大厦)"等各项荣誉,万科的物业管理率先在行业内通过ISO9002第三方国际认证。

除房地产业务外,万科亦投资连锁零售业务,控股72%的深圳市万佳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拥有5家分店,营业面积达8.1万平方米,营业规模及品牌知名度在广东省位居行业前列

按行业划分之主营业务收入及净利润

集团截至2000年底待开发规划建筑面积(土地储备)及2001年主要项目一览表

(单位:平方米)

万科股本结构

二,万科管理模式分析

1,万科崛起的经营管理模式:

1) 股份制改造:

万科创业至今、随着股份制改造的推行、企业控制权也随之清晰,国有股在一次次的扩股中被稀释,由于产权明晰、万科因此走上了市场化经营的道路,确定了以住宅房产建设为核心业务的战略,

2) 科学的决策机制:

科学决策是企业规范运作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万科组织了集团房地产项目审定委员会,在集团房地产业务的项目立项、设计规划等大的决策,逐步推行立项听证机制。这一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提高个公司的市场判断能力和项目操作能力,减少了决策失误。另一方面,各地公司在长期的开发中都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教训,通过决策论证这一方式,能够充分发挥集团整体资源优势,促进资源共享。3)由多元化转向专业化:

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内的许多新兴企业,在发展历程中,都经历了一条专业化向多元化渗透的路子。万科八十年代以做贸易起家,之后、经营范围越来越广,贸易、加工、文化、房地产等。九十年代中期,万科开始由多元化向专业化的调整,以今年8月下旬出售所拥有的万佳全部股权为标志,宣告经历多年的专业化战略调整全部完成,真正的“加法”也从此时开始。

1992年,住宅业占万科经营份额的25%,到2000年底,住宅业上升到96.5%。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万科成为国内房地产界的第一品牌,但从商品房开工面积来看,万科占的比例并不高。横向比较,从销售额上看、万科远远落后于同在八十年代成立的海儿、康佳、三九。多元化经营、业务构架的觅食,使万科走了弯路,所以万科这几年一直在做“减法”。从多元化经营转向以房地产为核心的专业化经营。1998年开始,万科进入了调整后的经营扩张阶段。同时、万科的核心竞争力正面临挑战,市场营销与物业管理方式被模仿,现在万科需要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形成区域垄断。

2,万科的问题在哪里

对以房地产为主导业务的万科来说,土地资源和土地成本的限制,是影响万科地产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不同于许多从国企改制过来的房地产企业,万科在管理上少了许多国企通病,但在某种程度上缺乏政府的“关爱”。万科说获得的可开发土地,较多的来源于二级市场或公开拍卖市场土地资源来源渠道的限制,迫使万科只能走城乡结合部开发的策略。这一策略固然给万科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

1)城乡结合部的开发战略下,万科利用物业管理的优势和娴熟的市场手段,开发适合中等收入消费者的商品住宅小区,因此、万科善于“造

势”,并形成积聚效应,带动周边市场。但得益更多的是周边市场,

而万科却在多个同行包围中只能另开辟战场。

2)乡结合部的开发战略,要求更多的配套建设。考虑到离城市的中心商业区较远的情况,为了提高吸引力,万科不得不背起“企业办社会”

的包袱。城乡结合部的开发战略对于万科的地产经营其实很“累”。

3)导致万科“滞胀”的另一个因素是管理效益,万科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有两次大的跨地域发展高潮,一是以在多元化业务结构下的全国化扩

张,结果是外地经营机构连续暴露问题,最后不得不收缩业务。再则、

是以地产业务为主导的跨地域发展,在全国各地陆续部署了地产项目,

资本形式各异。效益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万科的整体效益。

除了骨干业务,贸易、工业、影视等业务还占据了万科相当一部分资

源,其中、有的业务基本上不产生盈利,对万科来说,从92年开始的

业务转型、除了以增量投资的方式提高地产的业务外,对其他业务的

“减法”调整却显得十分薄弱。

4)万科这一套专业化程度极高的运作模式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万科养就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万科职业经理层的造就、万

科物业独有的品牌效应以及万科地产跨地域开发取得的成功是万科企

业文化精髓的体现。

3,万科集团未来的经营管理模式设想

1)经营专业化

万科集团选择房地产为核心业务,既是商业游戏规则对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集团决策者价值观系统的必然反映。万科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尝试了若干类型的多元化业务,曾一度拥有“九大支柱业务”。当然、由分散经营风险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多元化业务使万科应接不暇,甚至顾此失彼。

企业要在一个竞争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经营优势。万科作为一家新兴的企业,要获得经营优势,就必须审时度势,了解自身的特点,对现有业务进行有机的整合,有扬有弃。整合和扬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资源重新组合的过程,也是选择的结果。资源的合理配臵和有效利用,是关系企业经营效果的重大问题。

2)住宅市场主流化

主流市场,就是城市人文条件和区位条件都比较成熟的房地产开发区域。城市边缘路线与主流市场策略并不矛盾,因为城市是一个动态过程,今天的城市边缘明天就会成为主流市场。然而从企业的盈利要求来看,采取主流市场发展与城市边缘路线,可能更有利于开发节奏的协调和利润流入的稳定增长。

总的来说,万科地产应该在提高业务集中度的基础上,调整当前的发展路线,重视地产的主流市场。只有参与主流市场的竞争,才能从经营理念、队伍建设、管理操作上成为地产的主流企业和一流企业。

万科常被称为“乡土派开发商”,专门在城市商业区以外开发住宅项目。万科以“城市花园”为代表的系列品牌,大多建筑在城乡结合部,以其优雅的环境,前卫的人居概念,在市民心目中树立万科住宅的精品形象。

3) 财务政策积极化

为了继续保持地产业务的增长,万科公司似乎应该对原有的,被视为成熟的政策进行调整。

应当采取更为积极的财务政策,这几年,万科在财务管理结构上进行了调整,建立了财务结算中心,集中统一资金调度,对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万科财务效率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就内部来说,可以进一步压缩管理成本;就外部来说,可以改变过去较为谨慎的做法,积极拓展外部融资空间。从另一角度来说,如果万科地产的盈利水平远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水平,这发行债券,可转换债券等也是可行的,并且有利于提高每股的盈利水平。

4)产业结构合理化

应当进一步加大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万科除了房地产外,还发展了商贸,加工业、文化传播以及策略性投资,部分业务实际上并不能给万科带来多大利润,但增加了万科不少的管理成本。万科的业务结构应当进一步向房地产业务集中,比如加工业、文化传播等可以采取合资的办法逐步淡出,因为万科在这些业务方面没有优势可言。对于万科的策略性投资,也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予以退出。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包括万科在内的诸多地产商只能是丢掉幻想,事事亲力亲为,但分工与合作业已成为经济生活的主旋律。房地产行业也是如此,一方面、专业化程度的高下已经成为开发商竞争力的主要指标;另一方面,强强携手,密切合作在业内逐渐成为潮流。

管理框架的建立要以公司的战略为先导,以所属的行业及公司的企业文化相协调。

三,组织结构分析

1,万科组织结构的演变

随着万科企业的壮大与发展以及所面临的不断变化的环境,万科也在不断地变革其组织规模。

1)创业之初的组织规模

在创业期的前几年时间里,由于业务单一,规模较小、因而它采用了简单的直线组织结构形式,如图所示:

虽然没有多少规章制度,然而、这种组织结构却能使万科有效的运转。

目前的组织结构

2)由于万科经营的多元化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万科多次变革其组织结构,组织的规章制度和职责等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其组织结构已变为如下的形式:

董事会

财务委员会

总经理

财务总监

财务管理部

工业发展部

总经理办公室

人力资源部

商贸经营管理部

工业经营管理部

影视经营管理部

房地产经营管理部

贸易部分

连锁商业公司

3)对万科现在组织结构的分析

万科根据本身的任务和环境的变化,对其组织结构进行了变革。但问题依然存在。

(1)从公司的行业性质看

万科是一个跨行业的企业集团公司。其部门产品众多,业务差异性大,在各部门的经营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很难对各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只有像现在的事业部制那样实行分权管理和分级核算,才能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是公司整体适应变化着的市场环境。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分事业部制造成各个事业部机构的设臵重叠,如,各事业部都有自己的职能机构;其次,各事业部只考虑本身的问题,容易形成本位主义;在则,各事业部经营不一,造成事业部之间职工收入差距扩大,还不如实行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好。

(2) 从公司规模看

公司的经营业务广,职工人员多,已不宜采用总经理为首的直线式的管理,应该让各事业部的人员有更大的自由性。可以通过规章制度的完善来加强各部门的协调性。

(3)集权与分权

由于万科经营的多样性和众多的员工,高层决策者应该把相当一部分权力下放给事业部,否则、凡事都集中在总经理等高层手里,总经理就会忙于日常的业务,而无暇考虑组织的长远发展规划,。而实行事业部制,公司的领导就可更多的考虑企业的长远战略,和对外部环境的研究,能及时的抓住问题的关键,再则,实行分权的事业部制,也可培养更多的管理人才。

(4)万科组织变革后的问题

万科在组织变革后更加飞速的发展。然而,由于事业飞速的发展,事业部越来越多,因此,如何加强各事业部与总不一几个事业部之间的信息沟通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很明显,今天的万科组织结构是一种矩形超事业部制的混合结构,是

M性结构的变种,简单说,即使在总决策者与各事业部间增加一个管

理层次,之所以称它为混合结构,是因为现在万科的组织结构中既有

灵活的事业部制,又由企业发展所必需的刚性结构部门,由于万科的

规模已近乎巨型化,总公司直接领导各事业部显得跨度太大,高层决

策者的经理也是有限的,难以实行有效管理,在事业部上增设一级机

构,可以使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又适当的再集中,对有关的几个事业

部进行统一领导,以便协调与利用有关的几个事业部的力量,搞好共

同性的产品开发、市场开拓以及服务性管理,避免各事业部执行相同

功能所造成的不经济和低效率现象。这种组织形式在万科实际操作起

来的效果如何,我们持怀疑的态度,因为,尽管万科的独立子公司分

布全国几大城市,但仍采用的是一竿子插到底的集团统一财务、资金、

人力调配的治理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有利于集团资源的整体调配和运

用,并且有利于集团的品牌战略。但其中流露出来的“人治”痕迹太

过明显,这有悖于万科通过组织结构说表露出的管理理念四,万科文化

人才是万科的资本

人才是万科的资本。尊重人,为优秀的人才创造一个和谐、富有激情的环境,是万科成功的首要因素。公司致力培养职业经理阶层,

职业经理队伍是万科人才理念的具体体现,

经理的职责是为公司的发展创造机会,

尊重客户,让客户满意

衡量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准,是客户满意的程度。

一切来自于客户。

尊重客户,理解客户,

提供超出客户期望的服务,。

在客户眼中,你就代表万科。

专业化+规范化+透明度=万科化

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

万科致力于成为学习型组织。

竞争优势是由个人和集体的不断学习促成的。

学习能力是成功人士和成功企业的重要素质。

创新是生命之源

万科决策层

王石,男,1951年出生,本科学历,工程师职称,曾于广州铁路局、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工作,1984年组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深圳现代科技仪器展销中心,任总经理,1988年任经股份化改组之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法人代表,1999年不再兼任公司总经理职务,1999年6月再次当选公司董事长,任期3年。

郁亮,男,1965年出生,硕士学历,曾在深圳外贸集团工作,1990年加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任深圳市万科财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1994年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00年9月再次当选公司董事,任期3年,199 6年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9年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2001年任公司总经理。

莫军,男,1967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曾于深圳市建筑设计公司工作,1991年10月加入万科,1996年11月任深圳万创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经理,1998年1月任深圳海神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1999年6月任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2000年3月起出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并兼任北京万科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

徐刚,男,1958年出生,大专学历,曾于深圳市沙头角旅游公司工作,1985年加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任公司深圳分公司经理兼深圳万科协和有限公司经理,1993年任深圳万科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1993年起任公司副总

经理,1994年起任深圳市万佳百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95年起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01年6月再次当选公司董事,任期3年。

陈祖望,男,54岁,大学本科学历,高级会计师职称,曾于华北石油管理局华北设计研究院、石油部财务司、中国海洋总公司南海东部石油公司、美国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工作,1990年加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起任公司副总经理,1992年任公司董事,2001年5月辞去公司董事职务。

丁福源,男,1950年出生,大专学历,曾于中国南海石油联合服务总公司、南海石油深圳开发服务总公司、南海华信集团公司工作,1990年8月加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任公司党委书记,1993年出任公司首届监事会监事,1995年出任首席监事,2001年6月再次当选为公司监事并被推举为监事会召集人,任期3年,现任公司党委书记。

丁长峰,男,1970年出生,经济学硕士,曾于江苏省盐城市委党校工作,19 92年加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历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万科》周刊主编,企业策划部经理,沈阳万科房屋开发公司副总经理,上海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企划部经理,2000年任公司企划总监兼上海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2001年任公司副总经理。

陈之平,男,1964年出生,本科学历,曾于上海送变电工程公司工作,1990年加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历任深圳万科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助理,万科房地产经营管理本部副总经理,1995年任深圳万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1998年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物业管理总监,2001年任公司副总经理,现兼任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副会长。

解冻,男,1965年出生,硕士学历,曾于中国深圳彩电总公司深圳RGB电子有限公司工作,1992年加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任公司人事部经理,2000年任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2001年任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兼人力资源部总经理,1997年5月起作为监事会职工委员会代表出任公司监事。

吴有富,男,1966年出生,博士学历,2001年7月加入万科公司。现任集团工程总监兼深圳市联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集团工程管理部总经理。

刘壮成,男,1963年出生,硕士学历,1992年加入万科公司。曾任天津万笑饭店有限公司总经理、天津万科兴业(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现任集团企划总监、天津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肖莉,女,1964年出生,硕士学历,曾于深圳中国科技资料进出口公司、日本三菱商事深圳办事处工作,1994年加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任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副主任、董事会秘书,1996年任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现任万科集团办公室主任、董事会秘书。

王文金,男,1967年出生,硕士学历,1993年加入万科公司。曾任集团财务管理部副总经理,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监事,深圳市万科财务顾问有限公司、上海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沈阳万科房屋开发有限公司、北京万科企业有限公司董事,深圳市万科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集团财务管理部总经理。

阙东武,女,1966年出生,硕士学历,1993年5月加入万科公司。曾任深圳市万科财务顾问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集团财务管理部税务主管,集团资金管理中心资金部经理、副总经理。现任集团资金管理中心总经理、深圳市万科财务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法人代表。

周昆,男,1974年出生,本科学历,1999年加入万科公司。曾任集团企划部主管、高级项目经理、总经理助理,现任集团企划部副总经理

张海,男,1970年出生,本科学历,1995年加入万科公司。曾任深圳市万创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主管、深圳海神臵业有限公司设计部副经理,深圳市万创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副经理,深圳市万创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设计规划部总经理。

向云,女,1968年出生,硕士学历,1994年加入万科公司。曾任深圳市万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品质管理部经理、总经理助理,现任集团物业管理部副总经理。

颜雪明,男,1955年出生,大专学历,1992年加入万科公司。曾任大连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经理、集团综合开发部经理助理兼办公室主任、集团人事行政管理部经理助理、深圳国际企业服务公司副总经理、集团职工委员会专员、集团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深圳市万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任集团审计法务部总经理,集团职工委员会主席。

黄会青,男,1967年出生,本科学历,1993年加入万科公司。曾任集团人力资源部主管,北京万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法人代表,深圳市联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集团信息整合执行官,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协作网络(中城房网)执行秘书。

徐洪舸,男,1971年出生,本科学历,1994年加入万科公司。曾任深圳市万创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副经理,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现任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力,男,1959年出生,本科学历,1992年11月加入万科公司。曾任集团人力资源部主管,上海万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上海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集团企划部副总经理、总经理,深圳市万科精品制造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现任北京万科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卫军,男,1956年出生,本科学历,1993年加入万科公司。曾任集团东北经营管理本部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现任沈阳万科房屋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大连万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肖楠,男,1966年出生,本科学历,2000年加入万科公司。曾任集团设计工程部副总经理,集团设计工程部总经理,现任天津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彤,男,1963年出生,本科学历,1991年加入万科公司。曾任深圳市万创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副经理、经理,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四季花城项目部总经理。现任成都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军,男,1959年出生,大专学历,1992年加入万科公司。曾任深圳市万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万科大厦管理处和万景管理处经理,深圳市万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现任深圳市万科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海,男,1964年出生,本科学历,1995年加入万科公司。曾任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工程总监,现任武汉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长征,男,1967年出生,本科学历,2000年加入万科公司。曾任上海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设计总监,现任南京万科臵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许洪栋,男,1952年出生,大专学历,1997年加入万科公司。曾任沈阳万科房屋开发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现任长春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

丁健,男,1972年出生,本科学历,1996年加入万科公司。曾任深圳万创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装修主管,设计研究中心经理,江西万嘉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任江西万嘉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凯南,女,1949年出生,大专学历,1988年11月加入万科公司。曾任集团影视部经理,现任深圳市万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不难看出今天的万科高层决策者们的教育背景良好,整个群体的年龄结构合理,而且、相当一部分管理这是有万科内部选拔起来的,从内部提升,即可以视为对全体万科人的一种激励示范,又是万科规范化运作的不然要求,他们是吸取万科的文化精髓而成长的一个群体,即使是其中一部分进入万科的时间不长,也都有着优秀的地产行业从业背景,同时,也是对万科文化的补充。

跃入万科高管层的新生代们,年龄大都在40岁以下,而且、在万科的履历均在十年左右,是一批与王石打造万科这个地产巨擎的核心力量,相对于第一代万科领导人的勇猛、开拓、个性张扬,新生代主力则以职业经理的理性、务实、内敛低调而将万科引向高速扩张后平稳着陆的正常轨道。万科近年来人才流失严重、部门机构已呈现出一种疲态,很多地产项目的背后都有许许多多的前万科人在默默的耕耘,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也许现在的名字还不响亮。但已是很多地产项目的中坚力量。

我们认为,保持企业员工的稳定,固然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但稳定不是绝对的稳定,那样的稳定是一潭死水,但万科的管理人才大量流失,确实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万科的刚性组织架构极易压抑人的个性,这样的组织形式是将个人完全的融入到企业的运转链条中,而这一点、即使再好的组织文化氛围也是无能为力的。

五,万科职业经理核心素质

一、工作观念

1、勇于承担工作责任,有进取意识。

2、集团利益至上,具有全局观念。

3、以积极的态度和角度对待困难和遗留问题。

4、接纳差异,用人所长的领导心胸。

5、善待客户,一切从市埸出发。

6、尊重规范,不断改进。

7、具开放心态,善用、整合资源,善于创新突破,有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不回避矛盾,大胆管理。

9、思维严谨,工作计划性强。

10、客观敏感把握,控制到位。

二、管理技能

1、善于激励,有号召力。

2、能营造有效沟通的氛围。让沟通成为习惯。

3、有效授权控制得当。

4、培养指财下属,鼓励别人学习。

5、科学决策。

6、压力管理。

7、组织管理。

8、时间和会议管理。

三、专业技能

1、精通本行业的时间的专业技能。

2、知道如何应用。

3、有系统的理解能力。

4、专业创造力。

分析结论

1,在业务架构调整理顺之后,98年万科致力于提高经营水平的专业性,以现代化管理的意识和手段改进工作效率,

2,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万科就必须在已经初步形成的职业经理队伍基础之上,按照专业化的要求进行职业经理阶层的建设。

3,万科在经历创业阶段、解决产权、主业等基础性问题之后,强化职业经理阶层、运用训练有素的职业经理队伍来提高竞争力,是万科下一步发展的需要。

4,塑造职业经理需要专业化业务支持,职业经理在企业中的价值取决于其专业化程度。

5,万科必须通过规范化的管理,为职业经理发挥职能提供制度保证。

6,培训与高级研修是万科培养和开发职业经理的管理手段之一。

以人为本的万科文化可以增强万科的凝聚力,

7,如今,各行各业的竞争相当激烈。企业无论大小,都在积极寻找一己的竞争优势:全方位品质管理、积极引进外部资源、进行再造工程……其实,企业内部的团结协作就是莫大的竞争优势,作为一家以多角经营起步的新兴企业,万科走专业化道路的发展思路,是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8,人才是万科的资本。万科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极大地增强了万科的凝聚力。可以说,万科的企业文化和"万科化"的人才观是万科理念的另一种表述。

9,如果说,万科的团队--职业经理队伍已经初步形成,那么,要建立

团队的万科,在企业架构上,在合作的心态上,在对团队精神的认识

上,万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万科管理模式

万科与鑫苑房地产最佳管理模式 一个是中国房地产企业“大鳄”——万科,一个是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首家房地产企业 ——鑫苑置业。 一个从2000年开始加大投入信息化管理建设,一个从2009年才开始进行整体IT规划。 一个通过EAS平台集成了第三方系统与金蝶财务、资金、成本等管理系统实现协同集团管控,一个是在单一平台上建立有机联动的协同管理平台。 一个是房地产行业IT建设的老牌标杆企业,一个是新型房地产企业争相效仿的对象。 一新一旧的鲜明对比,成就了中国房地产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两个典型案例。 四月一天,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5422384.html,记者有幸采访了两家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合作伙伴——金蝶软件集团的建筑与房地产行业事业部总经理周华锋(下称“周总”),听听他对两个案例的点拨,以及中国房地产企业的最佳管理模式。 解读万科:摆脱包袱,打造老房企集团管理新模式 众所周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在过去的二十年,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先后成为“全球200家中小企业”、“亚洲最佳小企业200强”等荣誉称号,并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占有绝对龙头的地位。 IT技术作为企业管理的支撑工具在万科成立之初便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司先后购买了售楼、财务、物业收费等管理软件,对各个业务环节的数据进行梳理。 但这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上系统的状态终究还是被打破了。 由于开始没有进行集团整体IT规划,企业购买的都是部门级业务软件,彼此间相对独立,老总们无法对公司整个运作流程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与控制,无法清晰的掌握企业运营状况;加之海量数据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各个系统间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这就无法给 老板们提供相关信息决策支持…… “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也不能单一归咎为万科没有进行整体IT规划,因为在几年以前,房地产软件提供商还没有一体化平台的概念,市场上的产品单一独立。在这样大环境的影响下,即便是同一家厂商的多个产品之间也没有整合,从一定层面上而言,当时万科企业内部总账、资金中心和成本三套系统间的财务数据都相对独立,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 信息系统作用的发挥。”周总说。 种种现象交织在一起,最后,万科决定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建设一个能随时提供企业关键经营数据,并支持各个业务部门高效运作的统一平台。 正如前边所提,当时国内房地产软件发展比较落后,市场上并没有适合类似于万科这种

论文正文-万科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及评价

引言 对企业来讲,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企业间跨国经营日趋增加,企业结构日益复杂,通过财务分析,有效利用财务3数据信息实现正确经营决策显得愈加重要。财务分析是指企业财务人员利用财务数据和指标的多少来判定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的过程,它遵循一定的理论方法。通常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反映出来。以报表数据为基础的有效财务分析,不但使企业经营者可以了解企业实现能力的高低,而且可以发现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和企业资金结构的优劣,使经营者在企业运营的诸多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用最小的风险、最健康的财务状况来实现最大的利润。 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本文运用财务分析方法中的盈利能力分析,对万科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盈利能力分析,从中发现公司存在的财务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

1 万科公司的概况及盈利能力理论 1.1万科公司概况介绍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以房地产为核心业务,是中国大陆首批公开上市的企业之一。至2010年12月31日止,公司总资产2156.4 亿元,净资产545.9 亿元。 1988年12月,公司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2,800万股,集资人民币2,800万元,资产及经营规模迅速扩大。 1991年1月29日本公司之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1991年6月,公司通过配售和定向发行新股2,836万股,集资人民币1.27亿元,公司开始跨地域房地产业务的发展。 1992年底,上海万科城市花园项目正式启动,大众住宅项目的开发被确定为万科的核心业务,万科开始进行业务调整。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被巴菲特杂志、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世界经济学人周刊联合评为2010年(第七届)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排名第53位。[5] 作为一家专业的住宅开发公司,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现已居于房地产行业的龙头地位。其有一套自己的经营模式。特点有三个方面:专注于商品住宅开发;业务聚焦经济核心区,享受高净利率;业绩更多来源于规模扩张。 1.2盈利能力分析理论 财务分析一般来讲需要从四个方面的能力进行着手,即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以及经营效率能力。社会发展到现在,一般认为,企业财务评价的内容主要是盈利能力,其次是偿债能力,此外再是成长能力。 盈利能力是企业利用资产创造收益的能力,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盈利能力评价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创利水平,它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的效果和利润以及为投资者提供资本收益等,反映了企业的综合素质。盈利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的获利能力大,它在获取贷款、增资扩容等方面就有优势;获利能力小,发行的股票、债券难得有市场,或者由于净资产收益率没有连续三年达到10%以上而失去配股资格,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对于公司的经营者而言,通过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和评价该公司某一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而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并以此提高公司的整体获利水平,是衡量相关人员工作业绩的有效途径。 公司盈利能力的强弱,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一部分是来自公司外

万科集团核心竞争力及背景分析

2002年,中国房地产走完第一个十年,在风风雨雨的历程和纷纷扬扬的回顾中,老牌房地产公司多数已垂垂老矣,步履蹒跚。但这中间惟有万科例外——它不仅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去年更是爆出新闻:公司业务增长近80%,单一公司产量已交付117万平方米,销售额突破50亿,这不仅创下了万科历史上的新纪录,而且在中国上市房地产企业中排名第一,在传媒所报导的房地产企业中也是第一。所以,冯仑提出:“学习万科好榜样”。 NO1完整科学的职业经理人文化 万科之所以先进,首先是有一套非常正确的价值观。大家知道,万科很早就解决了股权问题,也很早股份化,又很早上市。它的创业者和管理团队始终以职业经理人的道德操守严格要求自己,敬业爱岗,全心全意回报股东。所以,万科形成了一整套与职业经理人相关的价值观和公司文化(白领文化),万科的管理在点点滴滴中都透露出由此带来的专业、专注、细致和严谨,这种价值观和文化甚至成为万科产品的特色包装和特有的品牌价值。万科的“企业视角、人文关怀”很好地表达了经理人文化的内涵,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反映了白领的文化趣味,使一批白领对万科情有独钟。 企业独特的文化决定了企业不同的发展命运,这主要是由各自不同的核心价值观驱使的行为方式不同所造成的。一个公司由优秀变成伟大,其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就是正确的价值观。所以今天,看到一个优秀和走向伟大的万科,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深植于万科经理人当中的企业文化和价值伦理,才是他们最重要的获胜基因。 ——“有关万科品牌的故事很多,随便一说就不下三五件: 一是万科的领军人物不仅是公众人物,而且还成为摩托罗拉的广告代言人; 二是原来既定的华润购华远、华远控万科的计划中,险些变成华润控万科、万科控华远的格局,显然这时的万科比顶峰时期的华远还值钱; 三是凡万科开发的物业,无论在哪个城市哪个区域做何种产品,就是要比其他发展商的产品贵,少则一二成,多则翻倍,市场依然买账; 四是任何一个万科企业出身的职业经理人,无论到哪儿似乎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尽管这并非好事,但奇怪的是市场上居然还有不少发展商肯买账。” NO2万科的成功是美国模式的成功 国内的房地产公司一向以“开发”自居,似乎“开发”是房地产公司的惟一模式。当探寻万科成功的奥秘时,我们才恍然大悟:我们多年以来深信不疑的开发模式并不是房地产公司惟一的,更不是最好的商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房地产通过对内地的直接投资,不仅促进了内地的城市建设,同时也将其开发模式引入内地。但实际上,大量香港公司特别是所谓五大家(长江、和黄、新鸿基、恒基、新世界)这10年来以香港模式和香港经验在内地大展拳脚,结果却是败多胜少,这表明,香港模式在内地并非所向披靡。 其实,香港是一个城市,土地极其有限,长期以来政府对土地实行高度垄断,卖地收入支撑着政府的全部税收,实行高地价一直给政府带来极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几大房地产公司垄断了70%的新房供应量。双方博弈的结果就是高地价、高楼价、高利润。亚洲金融危机后,这一政策大受质疑,在实践中也屡遭挫折。而反观美国这一大陆经济体,土地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被开发出来,房地产公司又充分竞争,谈不上什么垄断,因此地价、楼价都由供求关系决定,公司也无暴利可言。由于充分竞争和高度发达的不动产金融,房地产公司不得不采用高度专业化和长期收益为主的商业模式,在细分市场上取胜,靠长期经营获利。 我国地域辽阔,未来房地产领域的竞争趋势和市场化走向更像美国而不是香港。因此,

万科商业运营模式及借鉴.介绍

万科商业运营模式及借鉴 2013年11月27日,万科首个购物中心——位于北京昌平区的金隅万科广场正式对外试营业。这是万科组建商用地产管理部后的第一个项目。万科进军商业地产的消息有两点启示,一是最大的住宅房产企业决定拓展新业务,说明持续的住宅调控使得住宅房产市场前景不再明朗;二是万科虽然初次尝试商业地产,但其资本雄厚、品牌有优势,将进一步整合商业地产市场。对市投资中心来说,一个住宅房产巨头如何运营商业地产,是值得持续跟进和学习的。 万科商业模式总结及借鉴: 一、万科商业地产运营模式 1.万科商业的成立 从2009年开始立项研究到今年1月成立商用地产管理部,再到首个购物中心试营业,万科筹备了4年之久,可谓做足了准备。万科在商业地产上并不着急,只做对的、好的、需要的,万科副总裁毛大庆形容为“开着车换轮子”,在不放弃现有销售额、销售规模的前提下,同时开展新的业务。万科计划在北京以每年一个的频率推出商业地产项目,深圳、上海、苏州和沈阳等地也会陆续推出。 2.万科商业的定位 万科商业为找准切入点,走细分化市场,避开了竞争激烈和投资较大的城市综合体,而是专注于与社区

联系更紧密的生活广场系列与邻里家系列。万科将现有商业项目分为三条产品线:万科广场系列、生活中心系列和邻里家系列。万科广场系列定位为区域型购物中心,生活中心系列主要针对集中型社区商业,而邻里家则是对社区商业街的归纳。 因而,万科商业的选址思路是新城区、卫星城、大型社区聚集处,而非城市核心区。以万科第一个商业项目为例,金隅万科广场位于北京昌平城区,总体量为14万平方米。RET睿意德相关负责人预测,试营业当天开业率将达到80%,年底正式营业时将达到90%以上。 3.万科商业运营团队 万科从成立商用地产管理部至今,地产团队已经超过一百人,万科未来几年在北京会以每年一个的频率推出商业地产项目,主要定位于新城区,包括昌平、房山、大兴、延庆等郊区县,此外,深圳、上海、苏州和沈阳等地也会陆续推出万科商业地产项目。 4.万科商业投资及运作方式 万科选择的是总部模式加一线公司孵化模式,例如金隅万科广场就是金隅公司作为一线公司与万科进行合作开发运营。金隅万科广场由万科自持出租经营,项目目前已投资9亿元,万科副总裁毛大庆预计7年收回成本,这在商业地产领域属于中上水平。按照万科此前的内部测算,该项目持有周期8年,按地区保守租金测算,可以实现净资产收益率12%,经营性杠杆下内部收益率(IRR)为15%,项目总投资回报率达到111%。 未来,万科的投资主要方向为“城市配套供应商”,包括医院、学校、博物馆、公园、商场、公屋等。2013年9月4日,万科以53.99亿元拿下深圳留仙洞地块,同时首次公开涉足产业地产的缘由;10月31日,万科召开BOT项目前海企业公馆推介会,该项目预计2014年6月竣工;此外,位于深圳宝安区的万科儿童医院也计划在2014年春节前后动工。目前北京万科至少拥有四个商业地产项目,总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近两年万科还将进入城市综合体的运营行列。位于大兴CBD核心区的一个项目包含酒店、商城、写字楼等多种业态。此外,万科还准备做一些社区金融,例如POS机、多功能服务机等,2013年万科入股微商银行,成为最大股东。 二、对市投资中心发展商业的建议 1.挖掘自身优势,专注社区商业 社区商业是国内商业发展的蓝海和热点方向,万科亦选择从社区商业服务入手商业地产。市投资中心商业项目的优势是依托既有的公租房人群,有一定的消费人群支撑。既有项目如东郊农场、门头沟铅丝厂、高米店等,周边只有一些小摊贩,未形成完整的社区商业配套业态,这对市投资中心来说是机遇。通过引进标准化、品牌化的优质商家,完善社区配套商业服务,繁荣公租房社区商业,提升市投资中心商业价值。 2.积极探索合作开发模式,积累经验 合作开发,共担风险,这是金隅万科广场的开发策略。整体租赁的模式,风险虽然都转嫁到商业管理公司,但收益也有所降低,且都项目的掌控能力有所下降。未来,市投资中心随着商业运营中心的成立,人员结构区域完善,可以探索与其他公司共同开发的模式,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万科案例分析

第一个问题:成功的因素? 一、与时俱进,正确掌握市场及政策动,以正确采取相对应战略 1、早期快速扩展发展阶段(1984年-1991年) 在中国商品经济刚刚起步,市场皆是供不应求的时势下,机会导向使万科取得了早期的发展资金,为万科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2、稳定成长阶段(1992年-2000年) 万科注意到房地产行业即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热点。这时我国住房制度发生了一系列改革,中央关于“住房私有化”的政策点燃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光明前景。确立了以房地产为核心业务的发展战略,并将居民住宅作为房地产的主导开发方向。 1993年,除房地产开发业务外,万科其他业务的利润率都开始明显降低,万科开始思考重组业务,万科对公司业务资源进行重组,突出地产主业,为企业进行瘦身。 3、全国范围扩展阶段(2001年至现在) 以成熟产品为原型建造较为近似的标准产品。利用发展成熟的模式进行大规模扩张。这样既可以降低开发成本,规避风险,又可以实现规模效益。进入区域集约化阶段,提出了城市经济圈聚集战略。 二、核心竞争力 万科的战略管理有着清晰的定位、具有预见性、符合市场价值规律,从多元化到专一化的战略管理,而后到规模化、精细化的扩张。确立了以房地产为核心业务的发展战略,并将居民住宅作为房地产的主导开发方向。成功打造出其核心竞争力:中国目前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 三、打造品牌,创建独特完整的企业文化 ?品牌(Brand)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 培育和创造品牌的过程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自身有了创新的力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继而巩固原有品牌资产,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地参与竞争。 ?万科通过打造在房地产的品牌,形成自身企业独特的品牌管理和品牌文化,让消费 者通过品牌能更好的理解万科传递的信息,让万科的理解深入人心,从而树立起企业的竞争力 品牌标志诠释 1、四个“V”旋转围合而成中国传统民宅中常见的窗花纹样,体现了万科专注于中国住宅产业的业务战略。 2、四个“V”朝向不同角度,寓意万科理解生而不同的人期盼无限可能的生活空间,积极响应客户的各种需要,创造性的为人们提供各种差异化的理想居住空间。 3、四个“V”形状规整有序,象征万科推进更加工业化的全新建筑模式,从而提高住宅质量水准,减少环境污染和材料浪费。 4、四个“V”相互呼应循环往复,代表万科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可持续发展经营理念。 5、四个“V” 鲜艳活泼,寓意万科员工生趣盎然、健康丰盛、充满自信的性格特征。 四、产品研发管理,可靠的产品质量 确立了以房地产为核心业务的发展战略,并将居民住宅作为房地产的主导开发方向。以城市中档民居为主,注重选择不同城市的类似用地,以成熟产品为原型建造较为近似的标准产品。

万科集团资金收支计划管理制度

万科集团资金收支计划管理制度(MHKG-CW-ZD-001)

1 目的: 为了增强集团资金管理的规性、计划性和有序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围: 本制度适用于万科控股集团及下属各子公司。 3 定义: 3.1资金收支计划管理:是指集团对现有资金及未来一年(年度计划)或未来一 个月(月度资金收支计划)的资金流入、流出等资金全过程的计划管理。 3.2资金收支计划:是集团以计划表格形式下发的执行文件,是各子公司年度承 包经营责任制合同的组成部分,计划实际执行情况也是集团考核各级领导的一项指标。 4 职责: 4.1集团财经部: 4.1.1 作为集团资金收支计划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通过资金收支计划对子公司 进行资金管理。 4.1.2培训和指导各下属子公司正确编制资金收支计划,督促、检查各下属子公 司资金收支计划编制的进度。 4.1.3 负责审批后资金收支计划的下发及经审批资金的调度。 4.1.4分析子公司资金收支计划执行的差异情况,督导子公司切实执行资金收支 计划。 4.1.5 根据各子公司资金收支计划执行报告,编报集团资金收支计划执行情况分 析报告,并提交集团高层领导。 4.2 子公司财经部: 4.2.1负责子公司资金收支计划管理、资金支付各项工作。 4.2.2 组织子公司资金收支计划的编报工作,督促各相关部门资金收支计划编制 进度。 4.2.3 汇总编制子公司总资金收支计划并提交集团财经部。 4.2.4 监督子公司资金收支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定期向集团财经部提交财务资 金收支计划执行情况和差异分析报告。 5 程序及容 5.1资金收支计划的编制原则: 5.1.1量入为出,整体平衡原则;需要兼顾集团整体及子公司的现金流,保证集 团整体现金流入、流出的合理统一。 5.1.2精益求精:以项目目标成本为基础,以实际收支、相关合同为依据,编制 年度及月度资金收支计划,确保资金收支计划的准确、严谨。 5.1.3实事:不得虚报、瞒报各项资金收支计划容及需求,不得拆分单笔资金支 出,不得将当月超出收支挪到下个月资金收支计划,当月发票必须当月做

万科发展历程分析

万科发展历程分析 1、万科成长历程分析 1.1从贸易起步,由单一经营到多元化经营阶段(1984~1991) 万科的起家并非是房产公司,更不是专业的房产公司,而是以电器设备起家的一家国营电器器材经营单位。在这一阶段,也即我们提到的地产前期摸索期,万科并没有太多的涉足房地产业,但也的确为万科的地产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当时的万科以“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的名称注册、国营性质、经营办公设备、视频器材的进口销售业务王石任公司经理。当时公司员工共67人,平均年龄24.5岁。公司开发大陆专业视频器材专业市场,成为深圳市最大的进口销售商。同年,公司成立了第一家内联企业“现代医学技术交流中心”(现名深圳万科协和有限公司)。 1985年,由于进口机电产品市场严重萎缩,公司多方拓展销售业务,形成了深圳本部调汇、进货、广州点储运,北京点销售的“三点一线”销售模式,营业额一度占国家计划外市场的60%。当年,公司员工增加至105人。 1986年,公司在专业销售顺利的情况下加强企业管理,引进办公自动化设备,聘请中华会计事务所为财务顾问,为树立企业形象赞助大型文艺演出和文化刊物。同时,为摆脱僵化体制,筹措发展资金,公司决议在两年内完成以公开发行股票为目标的股份化改造。同年年底,公司成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深圳国际企业服务公司”。这一年,公司员工人数共增加至123人。 1987年,万科缩减公司称谓,更名为:“深圳现代科仪中心”。当年,万科改整机进口为散件引进,国内组装、销售,业务进展顺利,与日本SONY等公司建立了密切联系。同年,万科兴办了第一个工业投资项目“精时企业有限公司”。这一年,公司员工增加至135人。 1988年,万科再次更名为“深圳现代企业有限公司”。政府批准股份化改组方案,原公司的1300万元资产国家占60%,职员占40%,公开募集社会股金2800万元,其中1000万元为特别人民币股,由境外投资者购买。定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年分别与美国富兰克林铸币公司等兴办了3家来料加工厂,用工数达2500人。 1988年11月,以2000万元的价格投标买地,万科开始正式进入房地产业。然而,这一年公司员工增加较少,年末人数为137人,比上一年只增加了2人。 1988年是万科发展历程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公司完成了两件最具深远意义的事:一是进军房地产业;二是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公开融资。从万科1988年年底投标买地开始,万科正式开启了地产经营的新纪元,这一举动也正式标志着万科以地产为专业,多元化发展经营阶段的开始。 1.2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全国扩张阶段(1991~1994) 万科的第一轮扩张期指的是1988年到1994年,尤其是1991年确定“综合商社”发展模式后,实施多元化和跨地域经营战略,实现急速扩张的过程。 万科能实现第一轮扩张,与1993年以前发行A、B股以及增资扩股有密切关系。1988年,万科再次更名为“深圳现代企业有限公司”。政府批准股份化改组方案,原公司的1300万元资产国家占60%,职员占40%,公开募集社会股金2800万元,其中1000万元为特别人民币股,由境外投资者购买。定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年初,万科招股顺利完成,第一届股东例会召开,成立了由王石等11人组成的第一届董事会。所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向了工业生产、进口贸易和房地产开发。深圳万科地产有限公司于1989年成立。这一年,由于走私市场的冲击和计划经济僵化,使公司摄录象器材的销售业务日趋萎缩,但工业服务、房地产发展良好,创造了

万科集团组织结构

万科集团组织结构 万科地产系统分成三层管理架构: 第一层是集团总部; 第二层是集团总部下面的4个区域本部,作为派出机构; 第三层是区域本部下面,按照城市设置公司(万科(专题阅读)内部叫做一线公司)。 从框架上来讲,万科的管控模式非常简单,除了在战略、品牌、融资、研发和流程上对一线公司的支持外,集团总部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管控: 投资,只有总部有这样的权限,也就是说一线公司要买任何一个项目,要买任何一块地,必须通过总部最后的同意; 财务管控,每个一线公司现金流的管理和财务运营管理,都受总部财务部的直接管理; 人事,一线公司的员工从总经理到普通员工大致分为5级,其中上面三级都是由集团总部直接任命。除此之外,考虑到地产公司的行业特点,一线公司在运营上拥有非常大的自主权。而区域总部的作用,是代表集团总部为这个区域里面的所有一线公司起一些指导和管理的作用。 这种管控体系充分体现了万科的行业特色和文化特色,在集权和放权之间保持了微妙的平衡:这种管控方式直接体现了万科对于运营风险的认识、资金安全、土地和人才,所以总部一定要把这三个权利集中在手上; 地产行业不同于标准化生产和销售的行业,而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各地的政策、消费、市场成熟度和居住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异,要求一线城市拥有很高的自由度和权限,以便应对当地市场的激烈竞争。事实上,万科一线公司的运营自由度相当大,不仅体现在对具体项目的判断和运作上,甚至各个一线公司的组织架构都是不一样的。 万科集团总部组织架构 万科深圳区域公司组织架构——强调设计过程前期的介入和管理 万科某城市公司组织架构 每个城市公司都强调成本管理过程,设立成本管理部,与总部财务部对接; 对城市公司而言,管理线条也比较清晰,而且与集团对接。 万科项目部组织架构—主要以工程管理为主,对进度质量安全及部分成本目标负责 小结 万科各区域及城市公司采用介于职能与矩阵管理之间的弱矩阵管理模式,没有采用项目管理模式;最早提出职业经理人理念的企业,倡导职业化管理,管理比较规范; 集团本部为投资决策中心,从事战略高度事宜,各地区为法人治理机制企业,通过产权管理; 分公司授权较大,机构尽量简单,总部提供支持和监督功能;

万科集团资金收支计划管理制度

万科集团资金收支计划管理制度

————————————————————————————————作者:————————————————————————————————日期:

万科集团资金收支计划管理制度(MHKG-CW-ZD-001) 年度资金计划制定与执行流程 总裁 G 总部财务总监 F 总部其他部门E 总部财经部 D 子公司 主管副总/总经理 C 子公司财经部 B 子公司其他部门 A Y Y Y N N N Y 审核、汇总编制公司年度资 金计划年度资金计划调整流程 审核审核编制本部门年度资金计划 执行本部门年度资金计划,反馈 执行情况 结束 汇总编制项目公司资金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总结上年度资金计划执行情况 执行公司年度资金计划,反馈执行情况 下发年度资金计划,监控计 划执行 是否有重大调 整事项收集资金计划执行数据 审核、汇总编制项目公司年度资金计划 编制本部门年度资金计划 审核年度经营计划制定流程年度经营计划 组织各单位编制年度资金计 划 审批 Y N 每半年检查资金计划执行情 况

月度资金计划制定与执行流程 总部财务总监 F 总部其他部门 E 总部财经部 D 子公司主管副总/ 总经理C 子公司财经部 B 子公司其他部门 A Y Y Y N N Y N N 每月25日前编制下月资金计 划 汇总分析资金计划执行情况 执行部门月度资金计划,反馈执行情况审核下发月度资金计划,监控计划执行 执行本部门月度资金计划,反馈执行情况 汇总编制项目公司资金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组织执行子公司月度计划结束 组织执行项目公司资金月度计划总结上月资金计划执行情况 是否有重大调整事项年度资金计划调整管理流程 编制本部门月度资金计划 审核、汇总编制子公司月度资金计划 审批 编制本部门月度资金计划 审核审核、汇总编制公司月度资金计划 年度资金计划制定流程 组织各单位编制月度资金计划

万科对监理公司的管理模式

万科对监理公司的管理模式 【作者】南京工程部 【编审】总部工程管理部 【编者按】如何选择优秀的监理单位并对其有效监管,是发展商项目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南京公司在监理单位招标选择、不同施工阶段对监理的管理要求、对监理的定期考核评估以及对监理角色功能的理解和支持方面的诸多做法和认识,对集团内同行有一定参考作用。 【摘要】本文从监理招标过程、各阶段监理工作要求、监理工作定期考核等方面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南京公司的做法和经验,并初步阐述了业主对监理角色的理解和必要的工作支持。 【关键词】监理招标合同履行考核 【日期】 2002年8月 随着公司专业化进程的深入,工程管理日益规范化,集团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也日趋成熟。作为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建设监理单位管理也逐步向正规化发展。监理单位是建设单位委托并授权的,在施工现场唯一的管理者,代表建设单位,并根据委托监理合同及有关的法律、法规授予的权力,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因此,监理单位在工程中的地位十分独特,它既受雇于建设单位,代表着建设方的权益,又根据国家法令和规范对建设行为进行公正地监督,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监理单位是活跃在建设单位、承包单位(含分包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以及与工程有关的其它单位等要素的工程项目建设这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的协调力量。然而,从当前整个监理行业的发展水平来看,现在的监理水平还远远未到能够承担起这个重任的程度。但是,作为国内住宅产业的领跑者,万科对工程的管理又有着自己独有的理念,对工程管理的要求也要比市场层面高一层。于是,如何对现有的监理单位进行管理,以达到万科的要求,并能按万科管理模式切实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理,成为万科工程管理的一个课题。对此,南京公司工程部将从招投标、合同订立、合同执行、履约评估几个阶段汇报我们对监理单位的管理模式,供大会讨论。 一、监理招投标阶段的管理 南京监理市场虽然起步较早,有大量的高素质工程人才,以大量的高等院校和优秀建筑企业为依托,监理资源较丰富,但由于整个城市相对较保守及守旧,开放程度不高,全市整个监理行业水平并不高,并且监理队伍良莠不齐。对此,为了选择一个良好的监理伙伴,打好日后工程管理的基础,我们加强了对监理单位招投标的管理。

万科资金管理制度

万科资金管理制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 注册发布 1、目的和适用范围 规范集团内物业管理公司的资金管理行为,为提高集团物业资金管理水平服务 本规范适用于集团内全资及控股的所有物业管理公司(以下称物业公司) 2、规范制订依据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相关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在《集团资金管理制度》基础上,根据物业管理特点作出相关调整,本规范未涉及的内容按《集团资金管理制度》执行。 3、职责 集团资金管理中心负责督促、检查各一线公司对所属物业公司遵守国家及集团资金方面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情况;各一线公司负责督促、检查所属各物业公司制订相关资金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各物业公司参考本制度制订相应的《资金管理制度》并遵照执行。 4、内容 4.1货币资金管理 货币资金是指单位所拥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4.1.1岗位分工和授权批准

4.1.1.1各公司应当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其中:出纳员负责现金的日常管理,并对收款员和值班收费人员的工作负责,非出纳人员不得经手现金。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除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外的)账目的登记工作。 各公司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各公司财务部应对资金业务经办人员进行相关制度和岗位职责的培训,保证所有人员确认已接受培训并清楚国家、集团、公司的财务制度和个人的职责。 4.1.1.2各公司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并根据公司具体情况进行岗位轮换。 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记守法,客观公正。出纳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不断接受会计人员后续教育。 4.1.1.3各公司应当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审批人应当根据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授权审批权限。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战略分析报告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战略分析报告 班级:会计11-1 姓名:田臻 学号:201108041104

目录 引言 (3) 集团简介 (3) 一、影响组织的一般环境分析(PEST分析) (3) 二、影响组织的特殊环境因素分析(波特的五力模型) (5) 三、影响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分析 (7) 四、环境综合分析(SWOT分析) (8) 五、行业分析(波士顿举证分析) (9) 六、竞争策略分析(价值链分析) (13) 七、竞争战略优势和劣势 (16)

引言: 房地产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最基本要素,一种特殊的商品。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属于基础性、先导性的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房地产业逐渐地被纳入市场经济运行的轨道。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来自于宏观环境、市场供求、全球化竞争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的风险,正威胁着各房产公司的正常发展。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必须充分认识和了解房地产业的特点、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并充分考虑国家政策、经济增长、运行模式等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万科集团简介: 万科集团成立于1984年5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也是股市里的代表性地产蓝筹股。总部设在广东深圳,至2009年,已在20多个城市设立分公司。2010年公司完成新开工面积1248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面积897.7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081.6亿元。营业收入507.1亿元,净利润72.8亿元。万科2010年正式进入商业地产,多地成立商业管理公司,2011年正式宣布三大产品线,近两年,万科虽然一直强调以住宅开发为主,但其在商业地产领域却是动作频频。截止目前,万科已经形成万科广场、万科红、万科大厦、万科2049四大商业产品线,在全国在建、规划18个购物中心项目,商业面积达150 万平方米。 一、影响组织的一般环境因素分析(PEST分析) 1.政治环境分析 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对国家宏观政策比较敏感。近几年来,由于房地产市场投资规模过大,房屋价格上涨过快,需求偏大、供应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问题愈发突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 一系列调控政策的接踵而至,如专项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治理“捂盘惜售”;加强国有建设用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土地,合理安排住宅用地,优化住宅用地结构;建立健全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制度等多种因素集体效力,都从外部考验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耐力。

万科的项目管理模式探讨

万科的项目管理模式探讨 在万科从事工程管理期间,我一直思考万科的工程管理与中海的工程管理有哪些差异?在万科的项目管理存在一个误区,一方面项目管理人员为现场大量事务性的工作所困扰,忙得不可开交,项目管理人员付出大量的精力,万科的项目管理人员普遍反映比其他地产项目管理人员要累,但另一方面,一个项目下来,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控制往往不尽人意,业主投诉不断,付出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公司和社会的认可。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我想每个万科项目管理人员都需要也值得深思! 个人认为,不是万科的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比其他地产项目管理人员差,公正地评价,万科的项目管理人员素质绝大部分比其他地产项目管理人员要高,也不是万科项目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为何会出现上述现象?我认为,主要是万科的项目进度要求、业主对万科工程质量期望值非常高,这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压力较大,为保证结果可控,基本上项目管理人员从大事到小事,事事亲为,管理人员管理的深度和跨度太大,导至工作重点难于把握;工程标准不清晰,或项目部对合作单位的要求没有明确输出到合作单位,合作单位对万科的要求不明确;合作单位因企业文化的差别对万科的客户理念及万科的工程要求不理解;合作单位的质保体系不健全及合作单位履约能力有待提高,监理单位难于达到万科工程管理的要求等等原因…… 在去年,万科集团提出了未来10年的发展战略目标。从此集团都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各一线公司项目数量急剧上升,上海、广州公司也开始实行大项目制,对项目管理要求更高。项目管理人员如何应对?也需要项目管理人员的考虑。 万科工程管理模式的变 我想万科的工程管理模式要作根本的转变。万科的工程管理模式要从目前的工程监工模式到变成项目运行的资源整合模式,项目管理人员管理跨度和深度必须要进行适当收缩,工作重点一方面放在工程标准和防裂防渗漏体系的制定、交底和控制监理的工作质量方面及施工单位的质保体系方面,通过检查和督促监理的工作质量,促进整个现场的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作为项目负责人,也要从观念上、实际行动上作一个根本的转变,从目前这种单一的工程管理模式转变为从项目策划阶段到项目交付的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制定万科的工程标准。因地制宜,各一线公司工程口要重点制定适合当地的工程标准和防裂防渗漏体系,指导合作单位的施工作业,同时为公司的经营目标的制定提供参考,这个工程标准包括工程质量标准、标准工期定额和现场环境标准等。在目前,各分公司都在进行这一工作,进展程度不一。集团项目管理部对各一线公司工程标准和防裂防渗漏体系进行论证和指导,确定工作标准。从而解决一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的问题。 与优秀的社会资源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开发整个过程中,万科的项目

万科恒大如何进行标准化运营

万科恒大如何进行标准化运营 正所谓三流企业卖劳力、卖产品;二流企业输出品牌、技术、管理,进行低成本扩张;一流企业制定标准和游戏规则。万科、恒大等领先企业早已建立了标准化体系,通过不断发掘并整合项目实操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实现“像麦当劳一样运作”的标准化运营。标准化带来的是产业化与规模化。在房地产市场政策、资源、成本等越来越透明的情况下,谁拥有足够的“软实力”——标准化体系,谁就拥有行业的未来。标准化的背后是排他性的竞争,是竞争的高级阶段。 分析众多标杆房地产企业运营实践,标准化体系应包括:(1)产品标准化;(2)流程标准化;(3)合约标准化;(4)操作规范标准化;(5)工作成果标准化。 下面从这五个方面详细展开,系统地阐述房地产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一、产品标准化——实现连锁、复制开发 1.项目利润率最大化 房地产企业要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其实可以归集为一个基本公式:M=S×F。其中,M是利润,S是销售额或营业收入,F是项目利润率。 如何实现M最大化呢?如下图:

上图所示,M最大化需要S或F增大,或者二者同时增大。影响二者的因素有四:多项目开发、规模开发能力、成本费用和项目附加值。扩大销售额需要通过多项目开发和提高规模开发能力实现,提高利润率可以通过控制成本费用和提高项目的附加值来实现,包括规划、设计、概念和品牌的附加值等。 房地产企业在实行多项目开发时,因为不同项目的物业形态、规模等大都不同,所以往往导致开发效率和项目利润率较低,即从规模开发能力、成本费用和项目附加值入手效果往往不是最快最明显的,那么,怎么才能同时满足做大M的条件呢? 2.产品标准化案例 所谓产品模式标准化就是基于预测和研发的、适合市场需求和自身能力的、可复制开发的、独特的、相对固化的产品线。见下图:

万科成为行业龙头的发展历程研究

万科成本为行业龙头的发展历程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3月20日公布年度业绩。2006年万科实现销售收入212.3亿元,增长52.2%;实现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 59.6%;实际纳税税金24.2亿元,比2005年增长约83%。至此,万科成为中国首家销售额突破两百亿元的房地产企业,其住宅行业的龙头地位已无法撼动。 万科同日公布了06年的分红派息预案,根据预案,2006年万科每10股派送1.5元(含税)现金股息,并以每10股转增5股的比例,向全体股东转增股本。 为抓住机遇继续快速发展,2007年万科拟公开增发A股,数量不超过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20%。 有质量的高速增长 正如其董事长王石在年报开篇致词中指出的那样,2006年对万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 从3月20日公司年报披露的信息来看,全年万科实现销售面积322.8万平方米,增长39.3%;销售金额212.3亿元,增长52.2%。当年结算项目面积28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3.8%;结算收入176.7亿元,同比增长70.2%;完成新开工面积500.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327.5万平方米,分别比2005年增加93.0%和50.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78.5亿元,同比增长69.0%;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59.6%。 万科向股东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然而,在万科管理层看来,这一成绩的取得却似乎早在预料之中。万科总经理郁亮表示,早在2004年底,万科管理层就做出了判断,认为持续深入的宏观调控将有利于促进行业的规范化,提高行业的集中度,万科有条件抓住机遇,在2006到2008年进入一个高速成长期。万科06年的业绩为其既定计划中的高速增长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局,也初步证实了其管理层之前的判断。 2006年万科仍然坚持城市经济圈聚焦策略,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为经营重点。从销售情况来看,2006年三大区域实现销售面积275.7万平方米和销售收入192.2亿元,分别占公司整体的85.4%和90.6%,实现结算收入161.9亿元和净利润20.6亿元,分别占公司整体的91.6%和94.5%。为了进一步完善三大区域的布局,2006年万科新进入杭州、厦门、长沙、青岛、宁波等城市。同时,为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打造更为高效的组织平台,从2006年开始,万科正式从以往总部、一线公司的两级管理架构,过渡到战略总部、专业区域、执行一线的三级管理架构,将过去总部负责的设计、工程、销售等专业管理职能逐步下放到区域中心。 郁亮表示,公司所追求的是“有质量的增长”,单纯的规模扩张从来不是万科的目标。为了提高人力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效率,万科在获取项目的时候特别强调项目的质量,通过改善项目结构,来加快

万科集团管理模式分析研究(doc 18)

万科集团管理模式分析研究 一,万科的发展历程 万科成立于1984年5月,创立初期主要是在国内代理经销日产色录像器材。由于它及时捕捉市场机会,业务迅速上升,占领了国内同类产品市场的60%,成为该市场重要的销售商之一。该公司与日本的SONY、日商岩井、JVC等著名企业建立稳定的业务关系,形成相对稳定的供货渠道和销售网络。由于1987至1988年期间严峻的贸易形式,万科及时的进行了自身经营业务的调整,不失时机的涉足工业和房地产两大新的领域。接着在1988年底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从而、改变了资本结构,扩大了资金的规模,同时也促进了万科经营管理的规模化。同年万科开始介入房地产领域,凭借一贯的创新精神及专业开发优势,得到了良好的溢利回报。截止2000年底,通过参股,合作等多种形式,万科已从原先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以房地产为核心业务、将住宅作为主导开发方向的巨型经营实体。 万科历年累计竣工住宅面积263万平方米,土地储备450万平方米。是国内首批公开上市的企业之一。至2000年底,公司总资产56.2亿元,净资产29.1亿元,拥有员工6616名,全资及关联公司37家,在主要投资开发的城市,万科均具有较高的专业优势,下属深圳地产公司连续三年荣获深圳市房地产企业资质评级第一名。万科开发的楼盘多次获得"国家建设部建筑设计一等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小区(大厦)"等各项荣誉,万科的物业管理率先在行业内通过ISO9002第三方国际认证。 除房地产业务外,万科亦投资连锁零售业务,控股72%的深圳市万佳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拥有5家分店,营业面积达8.1万平方米,营业规模及品牌知名度在广东省位居行业前列 按行业划分之主营业务收入及净利润

万科地下车库设计案例分析总结

万科地下车库设计缺陷总结与分析 二季度出图的“东海岸3A、3B,广州蓝山、第五园、万科城8C”等几个项目均有设地下或架空车库,在审图过程中发现,地下车库设计无论是建筑还是结构专业,均存在设计失误或设计不当等问题,主要为“车库设计不合理(车道宽度、转弯半径、入口、车库排水)、层高设置不当、坡道计算失误、以及楼面及顶板与梁设计失误”等等。这些问题往往是在施工图出图后才发现,且有的项目基础已施工,返工量和更改难度均较大,所造成的无效成本数额也巨大,因此,有必要对此类问题进行系统总结,明确一些基本要求与设计原则,避免日后类同问题的重复发生。 对各类问题,详细分析如下: 1、车道宽度 问题描述: 主车道宽度设置不合理,尺寸偏大,人为增加车库面积 (个别项目,双车道宽度宽达8米,单车道宽达5米;而国家规范双车道仅为5.5米、单车道为3米;由于车道宽度过宽,导致每个停车位面积高达60平米;一般情况下,地下车库每个停车位面积为27~35平米,设人防地下车库也仅为为40平米/每车位)。 产生原因: 对国家规范有关各类车道宽度的规定不熟悉或理解不够。

解决措施: 应熟悉掌国家规范的相关数据要求,在方案设计时,根据规范要求,选择合理的车道(含出口)宽度。 各种车道(出口)最小宽度详下表: 2、车库出入口设计不当 问题描述: 能设一个单车道出口设成双车道出口;或能设两个“单车道”出口设成两个“双车道”出入口,人为增加车库面积。 产生原因:

对车库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出入口的设置要求,理解不当。 解决措施: 在方案设计时,根据规范要求,设计合理的出入口数量及宽度。 国家对出入口数量及宽度的基本要求,详下表: 3、转弯半径设计不当 问题描述: 误将国家规定的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6米,理解为是车道的最小内径,导致车道的内径过大,相应的增加车库面积。 (注:汽车最小转弯半径是指:汽车回转时汽车的前轮外侧循圆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 “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与车道内径的关系详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