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完整版)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完整版)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完整版)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1. 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主要有哪些作用?

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2. 简要说明学生作为要素之一从哪些方面影响学与教过程。

学生这一要素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主要体现为思维水平的差异。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它们是所有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在学生这一要素中,无论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如何指导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①通过别人评价逐步过渡到自我评价②从外部行为的评价过渡到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的评价(2)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①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帮助学生建立自尊感②帮助学生克服闭锁性和自卑感(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①通过实践帮助学生锻炼自我控制能力②教授自我控制的策略和方法。

2.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个别化教学。(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3.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1)家庭教养方式,专制型、威信型、放任型、忽视型(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5.如何进行健康人格的构建?

健康人格是统合人格,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的统合(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自己实践活动的统合。

3学习的基本理论

1.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

意义学习即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条件:(1)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3)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4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树立自信心①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②设置合理的目标,形成任务指向而不是自我指向

③进行归因训练,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自信;对的成就的学生,教授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2)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①使任务更有趣,具有成就性,内在性和利用性②引发认知冲突③合理使用表扬(受表扬组、手训斥组、观察组、控制组),④

2.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1)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二是个体的行为结果的归因方式。

1.迁移的作用?

(1)迁移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2.如何应用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迁移(为迁移而教)?

(1)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2)合理的编排教学内容,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致化、网络化(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把具有最大迁移价值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放在首位(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⑸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

3.影响迁移的因素?

(1)相似性,教材的相似性,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相似性,教学情景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相应的背景水平,原有认知结构,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3)学习定势与心向,学习定势表现为促进和阻碍。

6知识的学习

1.课堂上提高知识直观的方法?

(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首段,在学习初期一般是先模像再实物直观(2)加强词(言语直观)和形象(实物与模像直观)的配合,对学习精确度感性知识,以形象为主词为辅,对学习不很精确的感性知识,以词为主形象为辅(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前了解直观的目的任务,观察中把握观察程序,并做好记录,观察后写出观察报告(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消退学生消极被动的直观方式。

2.课堂上有效知识概括的方法?

(1)用好正、反例证,正例有利于信息的概括,反例有利于信息的辨别(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的进行比较,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4)自觉的进行概括,最常用的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3.错误观念的特性、转变条件和促进转变的教学?

(1)错误观念是指个体日常直觉经验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认知体系,特性:广泛性、自觉性、顽固性、隐蔽性(2)转变条件:①引发学习者对原有观念的不满②意识到新观念的可能性③显示新观念的合理性④意识到新观念的有效性(3)教学中的转变:①诊断错误观念②引发认知冲突③理解新观念④运用新观念⑤反思观念转变的过程。

4.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1)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2)运用记忆术,关键词法、缩减法(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的过度学习,学习熟练度150%最好⑸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先密后疏,先多后少),阅读和背诵结合。

5.知识直观的类型及优缺点?

(1)实物直观。优点:在实际生活中很快的发挥作用,迁移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缺点:本质要素和非本质要素混杂在一起。(2)模像直观。优点:可以人为的排除无关因素,突出本质要素;可根据观察需要,扩大直观范围。缺点:非实物本身,因此与实际实物之间存在差距,迁移性差。(3)言语直观。优点: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限制,灵活性强;可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缺点:不如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鲜明、完整、稳定。

1.技能的含义,分类及作用?

(1)技能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2)分为动作技能(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和心智技能(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3)调解和控制作用,是获得经验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条件,影响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2.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建立活动的目标映像和目标期望过程。(2)操作模仿,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是重要环节。(3)操作整合,是关键。(4)操作熟练,动作执行达到高度的自动化和完善化,建立了动力定势即大脑皮层的概括的、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

3.动作技能的培训?

(1)准确的示范和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形成稳定清晰的动觉。4.心智技能的培训?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注重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使用正确的言语(4)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练习、应用的机会。

5.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1)从性质上看,技能是具体的操作程序,能力是个体表现的倾向性(2)从范围上看,技能具有特定性,能力具有普遍性(3)能力是技能形成的前提(4)技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8学习策略

1.学习策略的分类?

(1)认知策略①复述策略(为了记住某段信息不断重复的过程):随意识记与有意识记、整体识记与部分识记、排除相互干扰、多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复习时间合理安排、试图回忆、画线。②精细加工策略(使人们更好的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作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升华的过程):记忆术(位置记忆法、首位字母缩略词法、关键词法、谐音法)、做笔记、扩展与引申、提问、生成性学习。③组织策略(构建新知识的内在联系过程):聚类组织策略、概括法、纲要法、构建网络法、比较法。

(2)元认知策略①计划策略: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问题、如何完成学习任务。②监控策略:自我提问法、自我检查、集中注意。③调解策略:调整阅读速度、复查。

(3)资源管理策略①学习时间管理②学习环境设置③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④学习工具的利用

⑤社会人力资源的利用。

2.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要素、方法?

(1)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发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产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2)要素:策略与巩固练习、自我抑制及监控策略的使用、了解策略的价值和适用范围(3)方法:指导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程序性训练法、完形训练法、合作学习模式。

3.指导教学模式的步骤?

激发、演讲、练习、反馈、迁移。(1)先向学生解释所选定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在具体应用中不断给以提示(2)让学生口头叙述和明确解释所操作的每一个步骤(3)在教学中依据每种策略来选择适当的事例以说明其应用的多种可能性。

4.程序性训练法的步骤?

(1)将某一活动技能,按有关原理分解成可执行、易操作的小步骤(2)通过活动实例示范各个步骤,并要求学生按步骤活动(3)要求学生记忆各步骤,并坚持练习,直至达到自动化程度。

5.完形训练法的步骤?

(1)提供一个几乎完整的提纲,需要学生听课或阅读时填写一些支持性细节(2)提供一个只有主题的提纲,要求填写所有支持性的细节(3)提供一个只有支持性的细节,要求填写主要的

观点

9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1.问题解决的过程、方法、影响因素?

(1)过程:发现问题(首要环节)、理解和表征问题(正确认识问题空间即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操作)、提出假设(算法式和启发式)、检验假设(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2)方法:算法式(把解决问题的所有解决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启发式(目标手段训练法、发推法、简化法、类比法。(3)影响因素:问题特征、已有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

(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首先帮助学生掌握和记忆大量的知识,其次运用变式,提高知识的概括,最后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网络化结构。

(2)教授学生运用策略。首先在具体的学科中教授思维方法,其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促进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4)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反思和评价。

3.影响学生正确表征问题的因素?

(1)不能有效的识别相关问题的信息,即找出相关信息,忽略无关细节。(2)缺少某一问题领域的特定知识。(3)太急于得出答案。

4.影响创造性的主要因素?

(1)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创造性比智力更易受环境的影响;温暖、融洽和民主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创造性的培养;学校气氛民主,教师不以权威方式管理学生,学习活动有较多自由;社会文化环境同样影响创造性的发展。(2)智力。其与创造性成非线性关系,是高创造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低智商无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可高可低;高创造性必有高智商。(3)个性。其同创造性互为因果关系,高创造性的人的个性具有:幽默感、抱负和强烈的动机、容忍模糊和错误、喜欢幻想、强烈的好奇心。

5.创造性的培养?

(1)创造适宜的环境。①创造适宜的心理环境。“安全-自由”的集体气氛是学生创造性表现的必要条件。教师应注意:充分信任学生;减少不必要的规定;不做评判;对学生表示诚恳的支持。②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2)注重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②接受学生的想法;③重视学生的独特性;④提供榜样。(3)创造性思维策略的训练。①培养学生批判思维,敢于质疑、反问、反诘;②发散性思维的训练,结构扩散、用途扩散、形态扩散、方法扩散;③学会容忍模糊性;④推测与假设训练;⑤自我设计训练;⑥头脑风暴训练。

11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的标准?

(1)情绪稳定、乐观(主要标志);(2)人际关系和谐;(3)人格完整;(4)正确的自我观;(5)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6)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点。

2.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病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10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1.态度与品德的实质、结构和关系?

(1)态度是通过学习,影响个人选择的内在准备状态和反应倾向性,分为态度认知、态度情感(核心)、态度行为;(2)品德是思想品德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分为道德认识(核心)、道德情感、道德行为;(3)态度与品德的相同点:一是实质相同,都是通过学习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二是结构一致,都是由认知、情感、行为组成。不同点:一是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范围大,品德范围小,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稳定的态度才是品德;二是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态度的内化过程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

2.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他律性,言行一致。伦理发展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形成了道德观念和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的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转变。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初二是品德形成的关键期,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于成熟。

3.态度与品德学习的方法、过程?

(1)方法:亲历学习和观察学习(示范学习、替代学习),观察学习是学习态度的最有效的方式。(2)过程:依从(从众和服从,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认同(实质上是对榜样的模仿)、内化(个体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

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条件?

(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辈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转变的先决条件)、态度定势、道德认知;(3)其他条件:个体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5.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

(1)有效的说服。利用正、反论据;要根据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2)榜样示范。考虑到榜样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以尽量与学生保持一致,让学生产生可接近感;示范形式的多样,可以是直接的行为示范或间接的言语描述某种行为,可以是身边的真人真事的现身说法示范或通过媒介象征性的示范;教师要反复示范榜样行为,应予以指导,当学生符合要求行为是给予鼓励。(3)群体约定。对参与者具有一定约束力,使其承担执行的责任。(4)价值的辨析。选择阶段:自由选择、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充分考虑多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选择;赞赏阶段:喜欢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公开自己的选择;行动阶段:按自己的选择行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5)奖励与惩罚。奖励首先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其次选择好奖励物,最后强调内部奖励;惩罚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取消个体喜欢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6)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

12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内容?

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教学方法的设计。包括:设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过程、选择教学策略。

2.教学目标的概念、意义?

概念:教师教学前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能够获得的学习结果或学习目标。意义:⑴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⑵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⑶指引学生学习。

3.教学目标的分类?

布卢姆分为:⑴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⑵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体系个性化。⑶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4.分析教学任务?

⑴确定学生原有基础。⑵分析使能目标。⑶分析支持性条件。

5.组织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介?

教学过程:引起学生注意、提示教学目标、唤起先前经验、呈现教学内容、提供学习指导、展现学习行为、适时给予反馈、评定学习结果、加强记忆和学习迁移。教学方法:语言、直观、实践、自学方法。教学媒介:视觉媒介、听觉媒介、视听媒介,戴尔提出了经验锥形:经验的直接动作表征→经验的图像表征→经验的符号表征。

13课堂管理

1.课堂管理的目标?

⑴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⑵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⑶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2.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⑴教师的领导方式。参与式与监督式。⑵班集体的特点。班集体的规模和性质。⑶学生的责任感。⑷对教师的定型期望。

3.群体动力的表现?

⑴群力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⑵群体规范。谢里夫提出三个阶段:相互影响、优势意见、规范确立阶段。⑶群体气氛。积极的、消极的、对抗的。教师是影响群里气氛的主要因素:领导方式、对学生的期望、移情影响、焦虑水平。⑷群体成员间人际关系。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

4.课堂纪律的类型?

教师、班集体、任务、自我促成的纪律。

5.课堂结构的分类?

课堂的三大要素: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情景。课堂结构分为:课堂情景结构(班级规模、课堂常规、座位安排)和课堂教学结构(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科学编排课表、教学过程规划)。

6.课堂问题的行为类型和处理方法?

问题行为分为:外向的攻击型、内向的缩退型。方法:预防、非语言暗示、表扬、有意忽视、转移注意。

14教学测量与评价

1.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

⑴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2)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⑶配置型评价与诊断型评价;⑷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2.测量与评价的方法?

⑴标准化成就测验。⑵教师自编测验。双向细目表。有效自编测验要有效度、信度和区分度。

⑶非测验性评价。认知和技能领域用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情感及道德行为用非测验性评价。

3.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⑴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⑵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⑶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⑷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15教师心理

1.教师的角色?

知识的传播者,父母、长着、朋友、管理员,榜样和模范公民,教学的研究者。

2.教师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教师的认知特征、监控能力、人格特征(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教学效能感。

3.专家型教师的能力特点?

⑴富有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特定的学科知识、一般的教育学知识、特定内容的教育学知识。⑵熟练掌握教学技能。教学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监控能力。⑶善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4.教师成长发展的影响因素、阶段、基本途径?

影响因素:个人因素、情景因素、系统过程。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关注学生阶段。基本途径:⑴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⑵微型教学训练;⑶教学决策训练;⑷校本训练;⑸反思教学经验;(6)教师参与研究。

学前心理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学前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解析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A.霍尔 B.华生 C.盖塞尔 D.施太伦 2.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A.亲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合作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理论属于() A.智力分化论 B.智力复合论 C.智力内容变化论 D.智力多元论 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A.1~1岁半 B.1岁半~2、3岁 C.2、3~4、5岁 D.4、5~6、7岁 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第五版医学心理学简答题

第五版《医学心理学》简答题. 温州医科大学第五版《医学心理学》简答题 1.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P1) ①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②研究心身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机制; ③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④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⑤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即疾病防治;2.简述医学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P9) ①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 ②调查法(包括晤谈法和问卷法) ③心理测量法 ④个案法 ⑤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和临床实验法) ⑥相关研究法 3.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知觉感觉相互关系 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外在联系事物的个别属性 是多个分析器联合活动的结果单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区别 是较复杂的认知过程简单的认知过程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化由于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不可分,所以感觉和知觉也不可分联系没有纯粹的感觉,也没有纯粹的知觉,一般合称感知 P16)4.简述知觉的特性(①知觉的相对性②知觉的整体性③知

觉的理解性④知觉的恒常性).简述思维的过程(5P20- 2 -班杨露欣11级第二临床2010温州医科大学 ①分析和综合 ②比较 ③抽象与概括 6.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P21) 情感情绪相互关系 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情境性、短暂性、冲动性表现为内隐性表现为外显性区别多与人的社会需要想联系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 人所独有,发生较晚人和动物都有,发生较早 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联系

常常蕴涵着情感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 P24)7.情绪状态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情绪状态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①心境:是指持久而微弱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心境不适对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②激情:一种猛烈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通常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③应激:当人们遇到某种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应激状态。(P27) 8.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过程①采取决定阶段:动机斗争目标确立 行为方式和方法的选择 ②执行阶段:克服个人消极品质,采取有效行动克服外部困难的过程- 3 -班杨露欣11级第二临床2010温州医科大学 应对新情况、新问题 其他动机和干扰 9.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P27) 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②与克服困难相联系④与随意活动为基础10.简述意志的品质(P27) ①自觉性: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其能达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②果断性:明辨是非,迅速合理决断,并实现目的的品质

教育心理学常考的简答题

小编为大家整理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常考的简答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1) 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2) 精深的专业知识。 (3) 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4)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1) 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 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 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 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 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 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 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 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 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 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 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 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 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 加强言语训练。 (4)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 尊师爱生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 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

医学心理学试题

医学心理学试题

1 .前额叶的主要功能不包括:()Ⅲ A 语言的理解能力 B 负责有意识的行为活动 C 与工作记忆有关 D 与自我意识有关 [答案] A 2 .关于左、右大脑半球高级功能,正确的说法是:()Ⅱ A 左大脑半球是优势半球 B 右大脑半球无语言功能 C 两半球机能的侧向化与年龄和利手无关 D 两半球机能相互分工、协同和补充 [答案] D 3 .人的心理是:()Ⅰ A 人脑的功能 B 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C 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 D 以上都是 [答案] D 4 .人的社会化主要影响因素为: ()Ⅰ A 遗传家庭社会环境 B 家庭和父母学校社会环境 C 父母老师朋友 D 家庭学校单位[答案] B 5 .认知过程包括:()Ⅰ A 感觉、知觉、记忆、意志、思维 B 知觉、记忆、注意、兴趣、思维 C 感觉、记忆、思维、想象、表象 D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 [答案] D

6 .皑皑白雪,在晚霞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片红色,但是我们对雪地的知觉仍然是白色。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Ⅱ A 理解性 B 对比性 C 恒常性 D 整体性 [答案] C 7 .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称为:()Ⅰ A 再现 B 识记 C 保持 D 再认 [答案] D 8 .在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Ⅱ A 再现 B 想象 C 思维 D 幻想 [答案] B 9 .思维的两大特征是:()Ⅰ A 复杂性、逻辑性 B 逻辑性、概括性 C 分析性、抽象性 D 间接性、概括性 [答案] D 10.强、平衡、不灵活这种神经活动类型所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 Ⅱ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答案] C 11.“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是:( ) Ⅱ A 心境 B 激情 C 美感 D 应激 [答案] A 12.情感是与人的一种需要相联系的体验,这种需要是:()Ⅰ A 自然需要 B 生理性需要 C 社会性需要 D 精神性需要 [答案] C 13 .较之情感,情绪的特点是:()Ⅰ A 持久而强烈 B 持久而微弱 C 短暂而稳定 D 短暂而强烈 [答案] D

(完整版)自考学前教育(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 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据了解,开始出现以“幼儿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如日本学者若井邦夫等著的《幼儿教育心理学》 是在2 0世纪的( C.80年代 ) A. 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2. 一般我们认为可以把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追溯到( D.卢梭 ) A. 福禄贝尔 B.裴斯泰洛齐 C.蒙台梭利 D.卢梭 3. 维特罗克学习过程的生成模式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 C.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 A. 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 B.动机、注意、感知和记忆 C.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 D.先前经验、动机、注意和思维 4. 下列选项在布卢姆认知领域六个层次的分类中没有..提到的是( 评价 A. 分析 B.领会 C.评价 D.综合运用 5. 下列选项中,在潘菽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分类中没有 A.知识的学习(1) B.动作技能的学习(2) C.创造性学习 D.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6. 学生的学习准备包括哪两个方面(C ) P61 )P50 D.综合运用)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 提及的是(C.创造性学习)P58 ⑶智慧技能的学习 4) 1、个体生理因素的发展,特别是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成熟,这是学习准备的物质基础; 素的发展,包括智力与技能两方面。这是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 3、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学习态度以及兴趣等,这些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成绩,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意志品质。 A.动 机状态和智力水平 B.原有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遗传素质与心理发展水平 7. 提出“发现学习”的是( A.布鲁纳 ) A.布鲁纳 B.加涅 C.奥苏伯尔 D.布卢姆 8. 下列选项中,班杜拉没有.提及的强化类型是( A A.内部强化 B.外部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9. 在学习理论中提出“中介变量”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魏特海墨 B.加涅 C.托尔曼 D.苛勒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前运算阶段幼儿认知特征的是( 1?自我中心;2、只能片面地看事物; 言 认识事物;6、能作出延迟模仿 A.不理解事物的可逆性 C.自我中心 )P92 C.托尔曼 P125 3、不理解事物的可逆性; 4、无逻辑性的转换推理; 2、个体智力因 如学习动机, 5、能通过语 11. 冯忠良先生认为迁移的实质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而整合是通过( A. B. C. D. B.不能通过语言认识事物 D.无逻辑性的转换推理 B ) P138 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而实现的 同化、顺应和重组而实现的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而实现的 认识和实践的不断循环而实现的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心理学试题姓名:专业:年级: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美国心里学家()在1913年创立了行为主义理论。 2.()是医学心理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3.()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4.根据思维方向可分为()和发()。 5.()是指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适宜的情绪体验,健全的人格,正确的自我意识及和谐的人际关系。6.()是指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程度。 7.心里咨询按照咨询对象的多少可分为()和()。 8.()可称为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生理应激引起( ) A.单纯生理反应B.单纯心理反应 C.免疫反应 D.全身适应综合征伴心理反应 2.下列哪项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 ) A.性情敏感B.不争强好胜 C.慢性应激状态 D.高度紧张职

业 3.关于系统脱敏法,以下哪项最为合适( ) A.必须了解异常行为的刺激因素 B.必须将焦虑的刺激分等级并逐步放松C.最适合于治疗恐怖症 D.以上都是 4.对护士思维能力的最主要要求是( ) A.善于归纳 B.善于推理 C.独立性 D.发散性 5.和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分泌系统主要是( ) A.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系统B.丘脑下部——垂体——甲状腺系统C.丘脑下部——垂体——性腺系统 D.副交感——胰岛系统 6.以经验为标准判断心理活动是否正常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 ) A.判断者的个性不一样B.判断者的经验和水平不一样、B 两项都是、B 两项都不是 7.关于求医行为,哪项最正确( ) A.求医行为的人肯定自觉有病 B.一个人身体出现病变时就会产生求医行为 C.求医行为主要取决于疾病的性质 D.求医行为受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最早集中在哪方面研究( ) A.病因 B.诊断 C.治疗 D.预防 9.护士职业要求其情绪必须( ) A.积极而稳定 B.心境平静 C.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考试必备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及研究程序: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 规律。程序包括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及其研究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做出结论。 2.观察法的优缺点:优;被视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可作为前期研究。 缺: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的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3.个体研究法及其优缺点:个体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优: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缺:所收集的材料往往缺乏可靠性。 4.调查法及其优缺点: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 的方法。优: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资料。缺点:研究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5.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的思想: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和社会性,行为主要受自 我意识支配,使其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6.精神分析学派的价值和局限:不仅在精神病治疗中继续得到应用,而且对个性冬季心 理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作用。局限:弗洛伊德宣扬泛性论,忽视了社会文化的影响。 7.简述脑和智商的关系:脑为智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和基础,而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又塑 造了天才的独特的脑的结构 8.简述脑潜能的开发途径:a 大脑的潜能的发挥有无限的的空间B挖掘大脑的潜力。 9.脑的性别差异:A成熟时间上B智力方面 C脑结构上D大脑左半球受损后,女性不如男性明显 10.动机冲突的主要类型:A按性质:原则性和非原则性B表现形式:双趋动机(鱼和熊掌 不可兼得)和双避动机(既怕学习又怕老师),趋避动机(既想当干部又怕耽误学习) 11.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一种力求成功的动机,二种避免失败的动机 12.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是激发个体学习活动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 标的心里状态。一是认知的内驱力,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三附属的内驱力 13.动机和行为效果的关系:一是取决动机本身的强弱二是取决个体行为的质量 14.马斯洛的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生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的需要 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积极意义:A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B是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C揭 示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缺陷:A脱离显示生活实践去看待人性B没有从分认识到高级学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C为顾及这些概念的现实社会内容 16.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广度,分配,转移 17.知觉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18.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19.概念形成的策略:同时性扫描,继时性扫描,保守性聚焦,博弈性聚焦 20.问题解决策略:算法策略和启发法 21.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22.影响遗忘的因素和增强记忆的方法:影响因素:A时间因素B识记材料重要C识记材料 的性质d位置的影响E材料的数量。增强方法:直观形象法,图表法,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法,歌诀法 23.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知在情绪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判断评价刺激物对个体需要的符合 程度,它是个体对刺激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决定因素。认知过程中伴随着情绪体验。 24.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具有动机性功能,信号性功能以及感染性功能三个方面 25.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正确的人生追求,宽广的胸襟,理性的适应生活,寻找身边的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简答题(教育心理学)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简答题(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与教学专长 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 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2.教学专长:专家教师所具备的有关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统称为教学专长。 3.刻意训练:从新手到专家需要要经历大量训练活动,以不断促进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这被称为刻意训练。 4.微型教学:微型教学又称为微格教学,它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然后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简述题: 1.简述教育领域的专家和新手之间的差异。 答: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有3个基本方面:(1)关于专业知识,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2)关于问题解决效率,专家与新手相比,在其专长的领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3)关于洞察力,专家比新手更有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些差异在课时计划制定、课堂教学实施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出来。 2.简述教师发展刻意训练的主要形式。 答:(1)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2)微型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 反思训练;(5)开展行动研究。 3.简述新教师常见的错误观念。 答:新教师常常存在三种错误观念:(1)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2)主修某一 学科就能提供这门学科所需的全部知识;(3)学会教学只不过是经验的积累过程。 此外,教师刚走上教学岗位,往往会有一些心理困境。有调查表明,新教师认为课堂 的重要任务有:维持课堂纪律,激励学生,处理学生差异,评价学生的作业,联系学生家长等。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 答:皮亚杰提出的“阶段”具有四个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结构性;(3)次序不变性;(4)交叉性。 2.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什么? 答: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 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3.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答: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 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最新全国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B )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又称抓握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2. “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C ) A.霍尔 B.华生 C.盖塞尔 D.施太伦 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B )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C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D ) A.亲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合作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 D )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理论属于( A ) A.智力分化论 B.智力复合论 C.智力内容变化论 D.智力多元论 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B ) A.1~1岁半(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 B.1岁半~2、3岁 C.2、3~4、5岁 D.4、5~6、7岁 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B )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A ) A.1岁半~2岁 B.1岁~1岁半 C.2岁~2岁半 D.2岁半~3岁 11.幼儿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 A ) A.意义记忆效果好 B.机械记忆效果好(用得多) C.两者都很好 D.两者都很差 12.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

第五《医学心理学》简答题

第五版《医学心理学》简答题

————————————————————————————————作者:————————————————————————————————日期:

温州医科大学第五版《医学心理学》简答题 1.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P1) ①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②研究心身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机制; ③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④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⑤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即疾病防治; 2.简述医学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P9) ①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 ②调查法(包括晤谈法和问卷法) ③心理测量法 ④个案法 ⑤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和临床实验法) ⑥相关研究法 3.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相互关系感觉知觉 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外在联系区别单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是多个分析器联合活动的结果简单的认知过程是较复杂的认知过程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化 联系由于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不可分,所以感觉和知觉也不可分 没有纯粹的感觉,也没有纯粹的知觉,一般合称感知4.简述知觉的特性(P16) ①知觉的相对性 ②知觉的整体性 ③知觉的理解性 ④知觉的恒常性 5.简述思维的过程(P20)

①分析和综合 ②比较 ③抽象与概括 6.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P21) 相互关系情绪情感 情境性、短暂性、冲动性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区别表现为外显性表现为内隐性 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多与人的社会需要想联系 人和动物都有,发生较早人所独有,发生较晚联系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 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常常蕴涵着情感7.情绪状态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P24) 情绪状态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 ①心境:是指持久而微弱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心境不适对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②激情:一种猛烈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通常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 ③应激:当人们遇到某种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应激状态。 8.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过程(P27) ①采取决定阶段:动机斗争 目标确立 行为方式和方法的选择 ②执行阶段:克服个人消极品质,采取有效行动 克服外部困难的过程

(完整版)心理学简答题汇总(20210206033137)

1 心理学 1. 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主要有哪些作用?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 2)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 学进行研究 2. 简要说明学生作为要素之一从哪些方面影响学与教过程。学生这一要素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主要体现为思维水平的差异。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它们是所有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在学生这一要素中,无论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 如何指导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 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①通过别人评价逐步过渡到自我评价②从外部行为的评价过渡到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的评价(2)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①尊重学生的独立 性,帮助学生建立自尊感②帮助学生克服闭锁性和自卑感(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①通 过实践帮助学生锻炼自我控制能力②教授自我控制的策略和方法。 2. 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1) 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个别化教学。(3)运 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3. 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4.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 1 )家庭教养方式,专制型、威信型、放任型、忽视型(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5. 如何进行健康人格的构建? 健康人格是统合人格,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2)指 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的统合(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自己实践活动的统合。 3 学习的基本理论 1. 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意义学习即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条件:(1)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3)学生认知结 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4 学习动机 1.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树立自信心①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②设置合理的目标,形成任务指向而不是自我指向 ③进行归因训练,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自信; 对的成就的学生,教授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2)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①使任务更有趣, 具有成就性,内在性和利用性②引发认知冲突③合理使用表扬(受表扬组、手训斥组、观察 组、控制组) ,④ 2. 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1)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2)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二是个体的行为结果的归因方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三、简答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以及文件分析法等。这些研究方法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量的研究方法,一类为质的研究方法。 2、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社会性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份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社会性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交往发展两方面。⑴学生社会性认知的发展。①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集中体现在自我批评、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②学生对社会关系的认知主要包括对他人、对权威和对友谊的认知。⑵学生社会性交往的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交往主要包括学生与父母、老师及同伴的交往。 3、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这种理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过程,与外界影响及教育无关;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 4、斯金钠如何用强化理论解释儿童的发展,他如何将强化理论应用到教学中? 斯金钠认为,人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对于这种不良行为的矫正,既要运用积极强化,也要运用消极强化。斯金钠育婴箱设计思想是,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儿童来。他提出的消停原理在儿童攻击性行为和自伤行为的矫正和控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他将操作性反射原理用于学校的学习,设计了教学机器,将学习的容编成"程序"安装在机器上。 5、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⑴学优生和学差生的人格差异。所谓学优生是指具有正常的听、说、读、写、推理、数学能力以及正常的自我调节、社会知觉和交往能力的学生。学差生则在这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困难的学生。第一,动机差异。学优生的成就动机显著高于学差生的;第二,主体性差异。学优生具有自觉性、坚持性、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和独立性;第三,人格适应差异。学优生通常表现出高度的自我整合性、高独立性、更成熟等特征,很少有人格适应问题,而学差生常出现人格适应不良问题。⑵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的人格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一般具有如下人格特征: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6、简要分析学习的涵。 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包含容有⑴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⑵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⑶学习过程可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1)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 1、情绪由哪三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E】 A、环境、心境、生理变化 B、情景、心境、条件反射 C、情景、刺激、生理过程 D、认知、反应、结果评价 E、情景、认知、生理变化 2、从心理或行为角度研究躯体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该项工作属于以下哪个范畴【B】 A、临床心理学 B、健康心理学 C、行为医学 D、心身医学 E、神经心理学 3、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感和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称之为【B】 A、心理诊断 B、心理治疗 C、心理卫生 D、心理咨询 E、心理适应

4、人类能创造出“猪八戒”这一并不客观存在的文学形象,这恰好说明了【D】 A、心理是脑的功能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极其复杂的 D、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E、动物进化中产生了神经结构这一物质基础之后才有了心理机能 5、H.Selye认为对机体有害的各种应激源,可引起以什么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B】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D、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E、下丘脑-垂体后叶轴 6、给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叫做【E】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治疗 D、心理支持 E、心理咨询 7、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已的理想与抱负的需要是【E】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被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8、医学心理学是哪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C】 A、医学 B、社会学 C、心理学 D、生理学 E、生理心理学 9、儿童病人的求医行为属【B】 A、主动型 B、被动型 C、强制型 D、参与型 E、合作型 10、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属于【A】 A、人格测验问卷 B、智力测验 C、人格投射测验 D、评定量表 E、神经心理学测验 11、一男性,某省厅干部,平时不嗜烟酒,生活规律;但性情急躁,易激动,工作认真,争强好胜,雄心勃勃。一年前单位减员时调入某厂工作,常因小事上火,发脾气。三日前因心绞痛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病前病人的人格类型是【A】

心理学简答题(精选)

心理学简答题(精选)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答: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2.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 答: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是: (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3.简述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建立的条件。 答: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无条件刺激物和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即: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有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重合;条件反射需无条件刺激物给予强化才能巩固。 4.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答: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 5.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答: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包括: (1)客观原因: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活动变化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2)主观原因: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的知识经验;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word版本

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2、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 (1)在理论上: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 (2)实践意义: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4、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心理观的区别是什么? (1)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2)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产生有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 (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简答题《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

1、简述高等院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答:教育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教育关系是主要关系,并不为主观意志所左右。这种关系的好坏对教育教学影响极大。心理关系,表明师生之间相互认可的程度,带有很大的情感成分。师道尊严,师生间应有一定的距离。 2、简述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目标与规格要实事求是,切勿偏高或偏低;目标与规格应有层次、规格的差别;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应有国际可比性。 3、简述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答: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群体成员的互动性;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政治上敏感,有思考意识,思想纯洁,易冲动。同学间感情较纯洁,很好。年级、专业、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地域文化差异,使学生层次结构复杂。 4、简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关系。 答:出人才与出成果的关系;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科研活动的关系;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的关系;深入性与广泛性的关系;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的关系; 5、高校学制的内涵及其制定的依据。 答:高等学校的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及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它包括高校的种类、主办者、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高校之间的关系。制定学制的依据,一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二是社会的政治制度;三是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6、简述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群体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高度协作意识; 7、简述高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 答: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以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来支撑基础研究的原则;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支持未成名者,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 8、我国高等院校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答:高教结构调整应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中央与

(完整word版)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一 单选题 1.学前儿童理智感已有明显的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 幼儿很喜欢做游戏 B. 幼儿很喜欢提问题 C. 幼儿已能控制自己的不愉快情绪 D. 幼儿不愉快的情绪表现明显下降 B 2.学前儿童心理学是()。 A. 学前教育学的分支 B. 儿童解剖生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C. 发展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D. 普通心理学的基础 C 3.手的真正的触觉探索产生标志是()。 A. 神经活动参与

B. 口腔与手的协调 C. 手与脚的协调 D. 眼手协调 D 4.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和避免失败的倾向组成。 A. 对成就的向往 B. 追求成功的倾向 C. 树立目标 D. 对目标的向往 B 5.儿童产生想象的原材料是()。 A.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 B. 老师语言的描述 C. 头脑中已有的表象 D. 丰富的游戏内容 C 6.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A. 直观性

B. 行动性 C. 具体形象性 D. 抽象逻辑性 C 7.幼儿指着天空中的某一片云彩高兴地说:“妈妈,你看,那是小孩骑大马。”这是属于 ()。 A. 想象 B. 判断 C. 直觉 D. 下定义 A 8.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是()。 A. 反复练习 B. 回避说出某些词 C. 放慢说话的速度 D. 解除紧张 D 9.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是指()。

A. 不同的生理原**使儿童心理特征有所变化 B. 不同的个性特征使儿童心理特征有所变化 C. 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使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变化 D. 儿童从掌握知识到心理机能都会发生变化 C 10.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没有表现在以下哪个方面?() A.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B.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不断增加 C. 自我调节化 D. 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C 11.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适应外界环境只能依靠感知和()。 A. 记忆 B. 注意 C. 动作 D. 口头言语 12.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 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医学心理学答案

医学心理学答案 答题须知:我们下面的答案是按每个题目的第一个字拼音的大写字母排列的, 题全,答案正确率高,保您通过考试。 我们答案在不断的完善中......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A.ABC理论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 A)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 A.ABC理论中的“A”具体是指(A )。 A.艾利斯后期又发展了ABC理论,提出了D和E两部分,其中D部分指(D ) A.艾利斯认为产生情绪障碍和异常行为的重要原因是(C ) A.安娜·佛洛依德在(C )中发展了防御机制的理论 A.按WHO认定的青春期年龄是(C )

A.按照潜意识理论,心理活动的三个层次不包括( C) A.按照心理过程的特点对性格类型进行分类不包括(D ) A.按照需要的起源和发展将需要划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其中属于生物性需要的是( A) A.按照研究的(D )分为横断性研究和纵向性研究 B. “白痴”又被称为(D) B.BIS属于(A ) B.把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念头、感情和冲动,在不知不觉中抑制到潜意识中去的心理防御方法是(C ) B.把对某一方的情绪反应转移到另一方身上的心理防御方法是(C ) B.保证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是( B) B.保证与调节大脑皮质紧张度和觉醒的器官主要是( C)。

B.病人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或不承认自己是病人,此属于(A ) B.病人的心理变化不包括(D ) B.病人角色不包括( D) B.病人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恢复了社会生活能力,本应承担起原有的社会角色全部或部分责任,但病人确表现出对自己无信心,而安于病人角色的行为属于( C)。 B.病人为了预防、治疗及护理疾病而与医嘱保持一致的行为,被称为 (C ) B.病人心理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A) B.病态心理变化中最容易出现且最早出现的变化是(A )。 B.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多见于( C)。 B.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又称为( A) B.不尊医行为的的影响不包括(B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