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恶性肿瘤与血液系统

恶性肿瘤与血液系统

恶性肿瘤与血液系统
恶性肿瘤与血液系统

癌症血液检查

一、癌症血液检查的概述癌症的检查,是诊断癌症的一个必须的项目,对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提供都有明显帮助。血液检查是体检中查出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检测血液中各种肿瘤标志物指标是否升高,则可发现、鉴别各种恶性肿瘤。如:甲胎蛋白AFP可查原发性肝细胞癌、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癌胚抗原CEA明显升高时,常见有结肠癌、胃癌、肺癌、胆管癌;存在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时也有升高。二、癌症血液检查的项目血液检查:癌症诊断过程的下一步是血样的实验室检查。有两类用于帮助癌症诊断的血液检查。1、非特异性检查绝大多数血液检查是非特异性的。这意味着它们能显示血液中的异常,表示有某些疾病,但不能明确具体是哪一种。 用于癌症诊断的血液检验非特异性检测碱性磷酸酶骨和肝脏的肿瘤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血清谷丙转氨酶有肝损害时升高(SGOT和SGPT)胆红素肝脏有疾病时升高,特别是胆汁阻塞尿酸在痛风、血液及淋巴结癌症和肿瘤治疗后升高肌酐和血尿素氮肾脏疾病时升高钙癌症播散到骨时升高,由于肿瘤产生类甲状旁腺素蛋白而升高和在多发性骨髓瘤升高,同时一些非恶性疾病也升高电解质(钙、钾、二氧化碳、氯化物)用于新陈代谢和内分泌性疾病,以检测营养状况和疗效淀粉酶用于检查胰腺疾病特异性检测和标记物——不是所有癌症都产生这些标记物CEA(癌胚抗原)患结肠、直肠、肺、乳腺和胰

腺癌时升高CA-125 患卵巢癌和子宫癌时升高CA-19-9 患结肠癌、胰腺癌、胃癌和肝癌时升高CA15-3/CA27-29 患乳腺癌时升高甲台蛋白(AFP)患原发性肝癌和某些睾丸时升高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一些睾丸癌、卵巢癌和一些肺癌中升高;妊娠中也升高PAP(前列腺的酸性磷酸酶)在某些前列腺癌明显升高PSA(特异性的前列腺抗原)血清蛋白电泳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检查复发和指导治疗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现异常的γ球蛋白(单克隆的“峰”)IgG、IGA、LgM(血清蛋白免疫电泳法)同上,但可对异常的γ球蛋白分类例如,血常规检查可查出贫血。为什么会贫血?原因许多,其中包括癌症。贫血可能与肿瘤无关,但需排除有肠道出血史,并且X线检查未发现结肠癌。肝脏功能检查显示肝功能的异常,原因可能是胆石、肝炎、肿瘤或药物毒性所致。一些检验指标提示肿瘤或其他原因的胆汁阻塞。而另一些指标提示肝炎,但这些指标实际上只是重要的线索。但不能解决诊断问题。有如此多的用于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检查方法,使医生能获得完善的检查结果,如血常规检查,新陈代谢的检测(包括电解质的水平,如钙)及肝、肾、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检查结果可提示某类型的肿瘤,但不能单独根据检查做出确切的诊断。2、特异性检查:另一些血液检查是专门针对特殊种类的癌症,常常是几种,如果医生高度怀疑这些肿瘤中的某一个,就会下医嘱检查。最重要的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 原理 血液透析溶质转运 1. 弥散:是HD时清除溶质的主要机制。溶质依靠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此现象称为弥散。溶质的弥散转运能源来自溶质的分子或微粒自身的不规则运动(布朗运动)。 2. 对流:溶质伴随溶剂一起通过半透膜的移动,称为对流。溶质和溶剂一起移动,是摩擦力作用的结果。不受溶质分子量和其浓度梯度差的影响,跨膜的动力是膜两侧的静水压差,即所谓溶质牵引作用。 3. 吸附:是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或范德华力和透析膜表面的亲水性基团选择性吸附某些蛋白质、毒物及药物(如β2-微球蛋白、补体、炎性介质、内毒素等)。所有透析膜表面均带负电荷,膜表面负电荷量决定了吸附带有异种电荷蛋白的量。在血透过程中,血液中某些异常升高的蛋白质、毒物和药物等选择性地吸附于透析膜表面,使这些致病物质被清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血液透析水的转运 1. 超滤定义:液体在静水压力梯度或渗透压梯度作用下通过半透膜的运动称为超滤。透析时,超滤是指水分从血液侧向透析液侧移动;反之,如果水分从透析液侧向血液侧移动,则称为反超滤。 2. 影响超滤的因素 (1)净水压力梯度:主要来自透析液侧的负压,也可来自血液侧的正压。 (2)渗透压梯度:水分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移动,称为渗透。其动力是渗透压梯度。当两种溶液被半透膜隔开,且溶液中溶质的颗粒数量不等时,水分向溶质颗粒多的一侧流动,在水分流动的同时也牵引可以透过半透膜的溶质移动。水分移动后,将使膜两侧的溶质浓度相等,渗透超滤也停止。血透时,透析液与血浆基本等渗,因而超滤并不依赖渗透压梯度,而主要由静水压力梯度决定。 (3)跨膜压力:是指血液侧正压和透析液侧负压的绝对值之和。血液侧正压一般用静脉回路侧除泡器内的静脉压来表示。 (4)超滤系数:是指在单位跨膜压下,水通过透析膜的流量,反映了透析器的水通过能力。不同超滤系数值透析器,在相同跨膜压下水的清除量不同。 血液透析血液透析设备

癌症血液检查

一、血液检查的概述癌症的检查,是诊断癌症的一个必须的项目,对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提供都有明显帮助。血液检查是体检中查出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检测血液中各种标志物指标是否升高,则可发现、鉴别各种恶性肿瘤。如:甲胎蛋白AFP 可查原发性肝细胞癌、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癌胚抗原CEA明显升高时,常见有、、、胆管癌;存在、、、胰腺癌时也有升高。 二、癌症血液检查的项目血液检查:癌症诊断过程的下一步是血样的实验室检查。有两类用于帮助癌症诊断的血液检查。1、非特异性检查绝大多数血液检查是非特异性的。这意味着它们能显示血液中的异常,表示有某些疾病,但不能明确具体是哪一种。用于癌症诊断的血液检验非特异性检测碱性磷酸酶骨和肝脏的肿瘤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血清谷丙转氨酶有肝损害时升高(SGOT和SGPT)胆红素肝脏有疾病时升高,特别是胆汁阻塞尿酸在痛风、血液及淋巴结癌症和肿瘤治疗后升高肌酐和血尿素氮肾脏疾病时升高钙癌症播散到骨时升高,由于肿瘤产生类甲状旁腺素蛋白而升高和在多发性骨髓瘤升高,同时一些非恶性疾病也升高电解质(钙、钾、二氧化碳、氯化物)用于新陈代谢和内分泌性疾病,以检测营养状况和疗效淀粉酶用于检查胰腺疾病特异性检测和标记物——不是所有癌症都产生这些标记物CEA (癌胚抗原)患结肠、直肠、肺、乳腺和胰腺癌时升高CA-125患卵巢癌和子宫癌时升高CA-19-9患结肠癌、胰腺癌、胃癌和肝癌时升高CA15-3/CA27-29患乳腺癌时升高甲台蛋白(AFP)

患和某些睾丸时升高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一些睾丸癌、卵巢癌和一些肺癌中升高;妊娠中也升高PAP(前列腺的酸性磷酸酶)在某些明显升高PSA(特异性的前列腺抗原)血清蛋白电泳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检查复发和指导治疗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现异常的γ球蛋白(单克隆的“峰”)IgG、IGA、LgM(血清蛋白免疫电泳法)同上,但可对异常的γ球蛋白分类例如,血常规检查可查出贫血。为什么会贫血原因许多,其中包括癌症。贫血可能与肿瘤无关,但需排除有肠道出血史,并且X线检查未发现结肠癌。肝脏功能检查显示肝功能的异常,原因可能是胆石、、肿瘤或药物毒性所致。一些检验指标提示肿瘤或其他原因的胆汁阻塞。而另一些指标提示肝炎,但这些指标实际上只是重要的线索。但不能解决诊断问题。有如此多的用于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检查方法,使医生能获得完善的检查结果,如血常规检查,新陈代谢的检测(包括电解质的水平,如钙)及肝、肾、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检查结果可提示某类型的肿瘤,但不能单独根据检查做出确切的诊断。2、特异性检查:另一些血液检查是专门针对特殊种类的癌症,常常是几种,如果医生高度怀疑这些肿瘤中的某一个,就会下医嘱检查。最重要的是对称作肿瘤标志物的化学物质的检测。这些物质由于不同类型的肿瘤产生。例如,乳腺、肺及肠道肿瘤产生一种称作癌胚抗原的蛋白质(CEA)。同样地,前列腺癌及许多睾丸癌和卵巢也会产生大家所熟知的化学物质。也可以应用这种检查。3、其他血液学

恶性肿瘤输血原则

肿瘤输血原则 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常以手术、化疗和放疗为主,但在化疗和放疗之后,患者常因骨髓抑制等引起出血和感染,手术亦可能引起严重的出血,因此输血也是肿瘤患者的重要支持治疗手段之一。 一、输血原则 1.Hct<0.30~0.33、Hb<70g/L时才考虑输血; 2.血小板计数<(15~20)×109/L的化疗和放疗患者,视情况可进行血小板输注或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3.血小板减少伴感染、凝血机制障碍或肿瘤侵犯部位有明显出血者,虽此时血小板计数较高,仍需进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4.治疗性粒细胞输注要严格掌握指征,只适于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有严重的细菌感染且经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无效的患者;5.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晚期患者,常合并肝功能衰竭,凝血因子缺乏,临床表现为出血,可考虑相应的成分输血; 6.出血伴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患者如DIC患者,可考虑输血。 二、血液品种的选择 1.贫血患者选用辐照红细胞、或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也可适当选择输注悬浮红细胞、冰冻红细胞等; 2.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选用辐照血小板、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3.每次输注的机采粒细胞剂量>1.0×1010/L个粒细胞,每天输注一次,连续4~5天,直到体温下降或证明无效为止;

4.对肝癌患者,可输注FFP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FFP首次剂量为(10~15)ml/kg,维持剂量为(5~10)ml/kg; 5.出血伴纤维蛋白原血症如DIC患者可输注冷沉淀,常用剂量为1~ 1.5U/10kg。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输血原则,避免不必要的输注,可减轻或防止输血诱发的免疫抑制,当必须输血时,尽量选用成分输血; 2.某些肿瘤会引起血型抗原的改变(减弱),为避免输血发生错误,在给肿瘤患者检查血型时,一定要进行正、反定型,若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要迅速查明原因,在排除试剂质量、技术、药物和人为因素后,可采取下列方法: (1)试管法凝集试验可室温下孵育30分钟,以增强抗-A、抗-B与抗原的结合力。 (2)酶处理患者红细胞,经木瓜酶、无花果酶和胰腺酶处理过的红细胞能增强与抗-A、抗-B的反应; (3)用人血清抗-A、抗-B进行吸收放散试验检测红细胞弱A和弱B抗原; (4)检测患者唾液中的A、B和H血型抗原物质,有助于查明分泌型个体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 (5)血型一经鉴定,即应输注同型血液而不应输O型血液。

肿瘤与透析

《临床荟萃》2005年2月20日第20卷第4期Clinical Focus, February 20,2005,Vol 20,No.4 洛铂单药化疗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中晚期癌症30例分析 史健a,白亚玲b,魏素菊a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a.肿瘤内科;b.肾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11) 关键词:肿瘤;药物疗法;血液透析;洛铂 中图分类号:R730.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83X(2005)04-0217-03 目前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晚期不宜手术和放疗的患者,化疗可起到一定的疗效。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均能耐受化疗,即使是单药或姑息性化疗也是难以实施,这些患者化疗后均伴随严重的不良反应,究其根由在于化疗药物在体内的储集,严重损害患者的骨髓、肝、肾等器官;由于骨髓抑制大量应用集落刺激因子经费大大增加等原因,而使患者不能耐受化疗,最终危及患者生命。我们查阅文献得知,当血循环中的抗肿瘤药物浓度低于药物有效阈浓度时,此时的化疗药物不仅起不到抗肿瘤作用,反而加重患者的不良反应,因此我们采用联合血液透析方法,期望迅速清除体循环中的无效浓度的抗肿瘤药物,以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扩大肿瘤患者化疗的适应证,提高患者生存率。我们对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在我院肿瘤内科住院治疗的中晚期癌症患者3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原则,进行了单药洛铂(lobaplatin,LBP)联合血液透析的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选用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在我院肿瘤内科住院中晚期癌症患者30例,病理类型为食管癌8例,鼻咽癌4例,淋巴瘤10例,乳腺癌8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结果证实为恶性肿瘤,临床分期为中晚期患者。30例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8-65岁,中位年龄45岁。体质量44-70kg。K氏评分均在70分以上。所有患者均经过正规联合化疗2疗程治疗,均发生中重度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者20例,7例为III度抑制,13例为IV度抑制,平均使用集落刺激因子7-10支治疗4周后,血常规恢复正常者15例、不能恢复者(白细胞维持在<3×109/L)6例。肝功能损害者8例,均表现为丙氨酸转氨酶升高,最高者265U/L,均经保肝降酶药物静脉治疗平均1个月后,复查丙氨酸转氨酶正常。口腔黏膜糜烂者2例。入组前疗效评价:部分缓解3例,稳定9例,进展18例,临床有效率10%,临床受益率为40%。本研究实施前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在允许化疗的范围内。 1.2 方法 1.2.1 实验方案对此30例中晚期癌症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原则,首先给予对照组方案后给予实验组方案治疗。实验组方案:LBP化疗后2小时加用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方案:仅用LBP。药物使用方法:LBP50mg/m2+5%葡萄糖溶液500ml,缓慢静脉滴注2小时,于化疗后2小时进行180分钟的血液透析,流量为200ml/min,并保留血液透析0、1、2、3小时的透析液及其患者化疗后0、6、12、24小时的外周静脉血,以待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及透析液中的药物浓度。对照组各项指标完全正常后,再应用第2疗程化疗治疗。实验组患者有效者经2疗程治疗后,可继用化疗,最多者行10疗程治疗,平均6.3疗程,疗程间隔为21天。实验组除当天给予适量补液、对症治疗外,无其他特殊处理。 1.2.2 观察指标每组治疗前、化疗后第1、7、14、21天检查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血肌肝清除率、腹腔B超、CT及其肺部X线检查。每次化疗前行骨髓穿刺检查判断骨髓活性。 1.3 疗效评价标准按WHO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判定: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 1.4 不良反应按WHO标准分为0-IV度。 1.5 疗效价格比指标疗效与价格比。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AS6.0软件进行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观察对照组中:部分缓解3例,稳定15例,进展12例,临床有效率10%,临床受益率为60%。实验组:完全缓解4例(1 3.3%),部分缓解7例(23.3%),稳定8例(26.7%),进展11例(30%),临床有效率为36.7%,临床收益率为63.3%。观察的30例患者中,现存活21例,平均存活时间为13个月,其中1例已超过24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 c=0.0915,P>0.05)。本研究中30例晚期肿瘤患者应用单药洛铂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照组部分缓解3例,稳定15例,进展12例,临床有效率10%,临床受益率为60%。这与本研究入组前患者的化疗疗效(部分缓解3例,稳定9例,进展18例,临床有效率10%,临床受益率为40%)相比,虽然临床有效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本研究实验

血液透析习题集

第一章血液透析技术及护理 (一)血液透析原理 单选题: 1 血液透析治理模式清除小分子毒素得主要原理: A A 弥散 B 超滤 C 吸附 D渗透 E以上得对 2 血液透析滤过治理模式得主要原理: A A 弥散与对流 B弥散与吸附 C弥散 D对流 E吸附 3 溶质在浓度梯度下得跨膜转运称为 B A 对流 B弥散 C吸附 D渗透 E以上都不就是 4 溶质在压力梯度下通过半透膜得运动称为: B A 弥散 B 对流 C吸附 D渗透 E以上都不就是 5 一般情况下,透析液得流速为血流速得( C )倍最有利溶质得清除。 A 1 B 1、5 C 2 D 0、5 E 3 6 影响弥散得因素不包括: D A 溶质得分子量 B溶质得浓度梯度 C 膜得阻力 D 透析液电导度 E透析液与血液流速 7 影响对流得因素不包括:E A 血浆蛋白得浓度 B 血细胞比容 C 血液粘滞度 D 温度 E 血流量 8 有机磷农药中毒最适宜得血液净化方式:B A 血液透析 B 血液灌流 C 血液滤过 D 单纯超滤 E 以上都不对 9 透析器膜两侧得压力差被称为( D ) A 动脉压 B滤器前压 C 静脉压 D 跨膜压 E 静水压 10 单位mmHg压力梯度下每小时通过膜转运得液体毫升数被称为( B ) A 筛选系数 B超滤系数 C 弥散系数 D尿素清除系数 E 肾小球滤过率 多选题 11 血液净化得基本原理:ABC A 弥散 B 对流 C 吸附 D 渗透 E 转运 12 根据FiC、K定律,溶质得弥散量与( ABCD )有关。 A 溶质运动得距离 B 溶质弥散系数 C 认知度浓度梯度差 D 溶质弥散面积 E 超滤量 13 下列有关透析器得透析效率,说法正确得有( CDE ) A 等同于清除率 B 计算时不依赖与血液中得代谢废物浓度 C 反应透析器清除溶质得量 D 用于比较各种透析器得效能 C 以容量速率表示 14 影响透析效率得因素( ABCD ) A 溶质得浓度梯度 B 溶质得相对分子量 C 膜得阻力 D 透析器效率 E 超滤量 简答题 15 【简答】患者李某,男性,58岁,维持性透析11年,因胸部不适于今日行冠脉造影术,造影术后遵医嘱立即给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4小时。 (1)请问在该项治疗过程中就是通过哪些原理达到了清除毒素及造影剂得目得? (2)影响这些透析原理得因素有哪些? 答:(1)通过弥散与对流得原理达到了清除毒素及造影剂得目得。(2)影响弥散得因素有:溶质运动得距离、浓度梯度差、弥散面积、弥散系数。影响对流得因素有:膜得特性、消毒剂、血液成分、液体动力学及温度 16 【简答】患者王某,男性,51岁,维持性血液透析12年,近期因腕管综合征住院,患

透析指征

肾脏透析治疗的指征 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NKF)制定的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K/DOQI)根据人体表面积标准化的肾小 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将 CKD分为5期。1、2期肾损害较轻,GFR高于60ml/(min·1.73m2),存在肾脏病理学检查异常、血、尿或影像学检查异常。CKD 3、4、5期分别被定 义为GFR低于60、30和15ml/(min·1.73m2)。 透析疗法是治疗急慢性肾衰竭和其他一些严重疾病的重要方法,分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严格来说两种疗法都无绝对禁忌证,临床一般从患者病情、经济条件及医疗设备各方面综合考虑而 选择透析方式。常见疾病的透析指征如下。 【急性肾损伤】 适时的透析治疗,可有效地纠正尿毒症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 理改变,有利于预防某些危险并发症的发生,原发病的治疗和肾功 能的恢复。 一、透析指征 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即可进行透析治疗: (一)血清肌酐≥354μmol/L(4mg/d1),或尿量<0.3ml/(kg·h)持续24小时或无尿12小时以上。

(二)高钾血症,血清钾≥6.5mmol/L。 (三)血HCO3-<15mmol/L。 (四)体液过多,如球结膜水肿、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心音呈奔马律或中心静脉压升高;持续呕吐;烦躁或嗜睡。 (五)败血症休克、多脏器衰竭患者提倡肾脏支持治疗,即早期开始透析。 二、紧急透析指征 (一)严重高钾血症,血钾≥7.0mmol/L或有严重心律失常。 (二)急性肺水肿,对利尿剂无反应。 (三)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血HCO3-<13mmol/L。 【慢性肾衰竭】 透析时机一般根据原发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经济条件等综合决定。过分地强调保守治疗,开始透析时间过晚是十分有害的。尿毒症患者开始透析时间过晚,患者病情严重,透析前常因高血钾或心力衰竭致命。即使度过诱导透析期,患者一般状况差,并发症多。因此,尿毒症患者需要适时透析。 根据我国国情,慢性肾衰竭开始透析指征归纳如下: 一、一般指征

成纤维细胞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成纤维细胞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摘要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参与这个微环境成分的细胞中,相较于造血系统肿瘤与实体肿瘤癌,癌症相关成纤维(CAFS)却很少受到关注。在这篇综述中,我们主要探讨CAFs参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进展和潜在的靶向癌相关纤维细胞的新的治疗角度。 关键词: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肿瘤微环境 一主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起源于早期造血祖细胞和髓细胞(急性髓细胞样白血病AML)和淋巴机型淋巴性细胞白血病ALL的血统。急性白血病,可以根据细胞遗传学、形态学、免疫表型的标准和骨髓的初步发展来进一步细分。急性白血病易侵入循环系统并且发生扩散。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是CD19[1]单克隆扩展、CD5+B细胞携带突变和未突变的免疫球蛋白的可变区基因(IGV)。突变的病例相比未突变的病例预后较好,也包括表达的CD38和ZAP-70的标记。CLL,经常表现为无症状的血淋巴细胞,在淋巴结和骨髓微环境的发展。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滤泡性淋巴瘤是一种B细胞性恶性肿瘤,发展次级淋巴滤泡和含

有不同比例的中心母细胞和中心细胞。肿瘤细胞侵犯骨髓,在外周血中循环。FL是一种惰性淋巴瘤由淋巴滤泡组成的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的肿瘤细胞的逐步渗透[2]。侵入淋巴结可能会较长时间的残余在他们的生理体系结构中。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 HL是一种特殊的,来源于B细胞性的恶性肿瘤,[3] 且不表达B 细胞标记物。 其特点就是缺乏肿瘤细胞称为多核分叶状巨细胞。霍奇金淋巴瘤在淋巴结微环境中,分在两种临床病理实体,即经典霍奇金淋巴瘤(95%例)和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5%例)[4]。HL淋巴结是含各种活性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和T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单克隆浆细胞恶性肿瘤。它生长在骨髓中,并且会转移到骨。并且有显著的破坏性来影响宿主器官——骨髓。[5] 二间充质干细胞和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在大多数实体肿瘤中较明确的定义。但在起源于间充质干细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微环境中,如骨髓和淋巴结,则有较少的定义。在这些疾病中,这些基质细胞通常被称为间质的基质干细胞,即,类似于间充质干细胞,定义为间充质干细胞(MSCs)。然而,白血病相关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经典的实体瘤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之间进行比较表明,这些类型的细胞有许多共同的表

中国视角看血液恶性肿瘤治疗的发展

中国视角看血液恶性肿瘤治疗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5-03-17 09:37 文章来源:丁香园 摘要:中国血液恶性肿瘤学科的发展获益于全球医学进步,中国学者的原创成果已经成为推进全球血液恶性肿瘤前行的“原动力”。积极汲取世界学术前沿并学习其研究方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血液疾病在发病机制、分子标记、靶向药物等方向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乃至重大突破,血液恶性肿瘤患者5 年生存期上升至60%-90%,逐渐由“不可治愈”变为“可治愈”疾病。 一方面,中国血液恶性肿瘤学科的发展获益于全球医学进步,另一方面,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等领域,中国学者的原创成果已经成为推进全球血液恶性肿瘤前行的“原动力”。 积极汲取世界学术前沿并学习其研究方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规范化体系,并通过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力,是目前中国血液恶性肿瘤领域的发展核心。 一、APL- 中国特色携手世界潮流 在单纯化疗时代,APL 是最为凶险的一种白血病,容易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异常,早期病死率高达30%,初次治疗的完全缓解(CR)率不足70%。20 世纪80-90 年代在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领导及推动下,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临床推广应用,使APL 初次治疗CR 率升至90%,早期病死率降至<5%。 哈尔滨、上海、北京等的研究团队从祖国传统医学“砒霜”、“雄黄”中提取有效成分,将砷剂引入APL 治疗,进一步降低了APL 的复发率。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通过一系列机制实验证实了砷剂治疗APL 的机制,从而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疗法推向世界。国际Ⅲ期临床试验证实ATRA+ 砷剂优于ATRA+ 化疗,据此,新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和我国APL 诊治指南均新增维甲酸+ 砷剂作为APL 的一线选择推荐。APL 患者5 年无病生存率由35%-45% 上升至90%,成为第一个通过非移植手段可治愈的急性白血病。 规范化的临床体系的形成有赖于高水平、多中心临床试验。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及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组织全国7 家中心开展口服和静脉砷剂联合ATRA 治疗APL 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口服砷剂和静脉砷剂组患者 3 年总生存(OS)率分别达到99.1% 和96.6%。 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前瞻性临床试验证实口服砷剂和静脉砷剂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希望促成APL 从住院治疗到门诊治疗的重大革命。砷剂耐药患者预后较差,这将是今后APL 的一个治疗难点和研究热点。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在N Engl J Med 报告砷剂耐药时PML 基因"突变热点区域"(C202-S220),为APL 耐药及敏感的分层治疗奠定了基础。 中国学者对全球APL 的诊疗进展做出了特别贡献,与国际同步的高水平临床研究、深入的机制研究是“中国特色”与世界携手的关键。 二、t(8;21)AML- 分层/ 个体化治疗彰显魅力 伴有t(8;21)的AML( AML-ETO)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血液病,NCCN 等颁布的国际权威指南认为该类型疾病属于预后良好类型,首选大剂量化疗而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国学者对AML-ETO 的发病机制和潜在的化疗新药基础研究做出了系列原创贡献。

恶性肿瘤并肾衰竭行血液透析疗法临床分析

恶性肿瘤并肾衰竭行血液透析疗法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并发肾衰竭时血液透析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 取43 例患有恶性肿瘤并发肾衰竭的患者与24 例没有肿瘤但肾衰竭的患者,然后 随机性的将43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1 组,观察组23 例,对照1 组20 例, 肾衰竭没有肿瘤的24 例患者为对照2组,然后用血液透析法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患者的生存时间,透析并发症以及透析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无论是 生存时间还是疗效上都明显的优于对照1 组,P﹤0.1;观察组与对照2 组的透析 疗法虽然一致,但是在透析中低血压与疼痛增加。结论:恶性肿瘤并发肾衰竭用 血液透析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的疼痛,并对患者的生命有延长作用; 在透析中出现的低血压与疼痛应该给予及时处理。 关键词:恶性肿瘤;肾衰竭;血液透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56-01 一般情况下,晚期恶性肿瘤的患者最容易出现并发症,比如肝肾功能衰竭等,容易给化疗与手术带来困难,甚至会出现死亡。用血液透析法治疗恶性肿瘤并发 肾衰竭不但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延长患者寿命。现就我院在恶性肿瘤并发 肾衰竭使用血液透析疗法的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3 年4 月~2014 年4 月的住院患者中,选取43 例患有恶性肿瘤并发肾衰竭的患者与肾衰竭无肿瘤患者24 例,随机性的 将43 例患有恶性肿瘤并发肾衰竭的患者分为观察组23 例,对照1 组20 例,肾 衰竭无肿瘤的患者为对照2 组。其中,观察组有男性患者14 例,女性患者9 例,年龄在33~68 岁之间,平均年龄41.5±4.1 岁;对照1 组有男性患者10 例,女性 患者10 例,年龄27~72 岁,平均年龄43±5.3 岁;对照2 组有男性患者14 例,女 性患者10 例,年龄在19~61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2±4.8 岁。从三组的年龄来看,差异不明显,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对照1 组使用正常疗法,对观察组与对照2 组使用血液透析疗法,所有患者的碳酸氢盐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其血流量170~220ml/min,面积 是1.3m2,按4 个小时一次治疗,每周2~3 次,看患者治疗时的出血情况,用低 分子肝素抗凝或者肝素钠,如有必要,可以使用鱼精蛋白来中和。然后总结并记 录两组的透析疗效与转归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分析所有患者资料均使用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 2、结果对观察组与对照2 组分别使用血液透析疗法1~3 次后,患者的症状 有明显减轻现象,见表1,观察组与对照2 组血液透析后的症状减轻情况(x2)。 从表中得知,低血压与疼痛不适方面有着显著差异,P﹤0.05,其他方面都没 有显著差异。 3、讨论恶性肿瘤并发肾衰竭的严重后果会导致肾功能的不齐全。从以上分 析可以看出,在肿瘤并发肾衰竭时,透析与不透析的结果有很大差异,所以,为 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就需要进行血液透 析治疗。 血液透析疗法主要是通过弥散与对流的原理,把患者身体内部的毒物清除, 治疗较为可靠;而且能够较快的建立中心静脉插管,容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 还能快速纠正肾衰的症状与患者的生命体征。肿瘤肾衰病人透析相比普通透析,

血液系统肿瘤化疗方案

一、白血病 DA方案-----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 柔红霉素25-45MG/M2 IV 第1-3天 阿糖胞苷100MG/M2 CIV 第1-7天 持续静脉点滴8-12小时 DA T方案---AML 柔红霉素25-45MG/M2 IV 第1-3天 阿糖胞苷100MG/M2 CIV 第1-7天 巯鸟嘌呤或100MG/M2 PO 第1-7天 足页乙甙75-100MG/M2 IV 第1-7天 HA方案----AML 三尖杉酯碱3-6MG/天IV 第1-7天 阿糖胞苷150MG/M2 IV 第1-7天 巯鸟嘌呤100-200MG/M2 PO 第1-7天 HOAP方案----AML 三尖杉酯碱1-4MG/天IV 第1-7天 长春新碱2MG/天IV 第1天 阿糖胞苷100MG/天IV 第1-7天 强地松40MG/天PO 第1-7天 ME方案-----复发性急性髓性白血病 米托蒽醌10MG/M2 IV 第1-5天 足叶乙甙100MG/M2 IV 第1-5天 HD-DA方案----复发性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 阿糖胞苷3000MG/M2 IV QL2H 第1-6天 柔红霉素或30-45MG/M2 IV 第7-9天(大于60岁30MG/M2) 阿霉素20MG/M2 IV 第7-9天 CECA方案-----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复发/抢救治疗 环磷酰胺1G/M2 IV 第1-3天 足叶乙甙200MG/M2 IV 第1天 卡铂150MG/M2 CIV 第1-3天 阿糖胞苷1G/M2 IV 第1-3天 A TRA方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全反式维甲酸45MG/M2 PO 至CR 至CR后立即接受常规化疗 BUS单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 马利兰6-8MG/天PO 每天 治疗中白细胞下降到治疗前的50%,剂量减半,如白细胞下降至正常或小15000,血小板小于10 万则停药。 HU单药----CML 羟基脲40MG/KG PO 每天 治疗中白细胞减少时减量,一般不中断在疾病控制,白细胞接近正常后,可用维持量,一般每日0.5-1G A干扰素---CML A干扰素2-5MU/M2 SC 每天

恶性髓系血液肿瘤基因突变检查临床意义-陆道培血液肿瘤中心血液科主任童春容

恶性髓系肿瘤基因突变检查的临床意义 陆道培血液?肿瘤中心童春容 对恶性血液病的诊断与分型,目前专家的共识是应采用MICM的整合诊断方法,也就是联合形态学、免疫学、染色体、基因分析来诊断与分型,以达到更全面准确的诊断、指导精确治疗的目的。我中心既往已经可以筛查100多种急性白血病的融合基因,并能检测一些恶性血液病的突变基因,基因突变包括基因丢失、新基因插入或被替代等。既往的研究显示,40%多的急性白血病有白血病特异的融合基因。恶性血液病是多种基因异常或突变的结果,我中心最近成功采用基因测序方法筛查数十种基因突变,与既往的方法比较,可以检测以上基因的全部突变位点,提高了基因突变的检出率。如NPM1有40多种突变位点,既往的方法只能检测其中最常见的10种突变位点,而目前的方法可检测几乎NPM1的全部突变位点。基因突变的筛查有以下临床意义。 一帮助诊断恶性血液病 一些恶性血液病,尤其是骨髓增殖性肿瘤(MPN)、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MDS/MPN综合征等,没有特异性的免疫学、染色体或融合基因异常,在早期时主要表现为血液细胞轻度升高或降低,难以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类白血病反应等良性疾病鉴别。既往诊断主要靠排除多种疾病,并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才能诊断。几乎所有恶性血液肿瘤都能检查到某种或多种基因突变,因此当具有髓系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一些实验室特征时,相关基因突变阳性对这些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基因突变检查可明显提高恶性血液肿瘤的准确率及速度。 还有一些髓外恶性血液病,由于组织标本少,其它方法难以有足够标本诊断;或治疗获得完全缓解后来到我院,怀疑既往的诊断。因此我们发展了用骨髓/血涂片、组织切片等少量标本做几十种基因突变检查的方法,对于这些患者可以用治疗前做其它检查留存的标本(骨髓涂片、血液涂片、组织切片等)来检测恶性血液病的基因突变,从而帮助进一步确定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及预后,并帮助治疗选择。 1JAK2(包括V617F和Exon12)基因突变在髓系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JAK2基因突变可见于多种MPN及其它恶性血液病。JAK2 V617F突变见于约95%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JAK2 Exon12突变见于2-5%的PV,实际上全部的PV 患者都有JAK2的激活性突变。JAK2 V617F突变见于50-60%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或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50-80%的伴铁粒幼红细胞及血小板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RS-T)有JAK2 V617F突变。 但是其它一些恶性血液病也可伴 JAK2 V617F基因突变,如见于8%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还可偶见于少数急性髓性白血病(AML)、MDS、慢性髓性白血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修订版)》解析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修订版)》解析 发布时间2007年9月11日14时16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 近些年,血液病治疗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真菌感染,尤其是接受非亲缘性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或大剂量化疗的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日益成为导致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同时大多数临床医生在处理真菌感染方面经常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如真菌感染的诊断、治疗时机及疗程等问题。为此中国侵袭性感染工作组在王爱霞教授和翁心华教授的领导下,于2005年编写了《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2007年专家组对该草案作了进一步修订,从而形成了目前的指南性文件——《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修订版)》,以帮助该领域的临床工作者能够更好地解决临床问题。该指南是国内第一个关于IFI诊治的系统性描述文件,统一了国内IFI命名,对IFI认识的普及起到标志性的作用,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IFI的诊治奠定了基础。 与国际上发表的其他有关IFI诊治指南比较,新版指南同时结合了中国临床实践的现状和体会,在细节上进行了变动,例如具体易感因素的确定。欧洲肿瘤治疗与研究协作组(EORTC)制定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指南》中,将发热(体温在38℃以上)作为IFI宿主的易感因素,但在该指南中,此点并未列入宿主易感因素,而被列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美国血液学会则将血液系统患者群分为高、中、低危人群。对具有不同危险因素人群的诊断倾向不同,但诊断方式与治疗内容无本质区别。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大型、前瞻性的调查资料,因此确定宿主的易感因素更多的是参照国外资料及专家经验。 IFI的分层诊断和定义 IFI的分层诊断和定义要考虑三方面因素:宿主因素、临床标准和微生物标准。该新版指南中,临床诊断依然分为主要临床标准和次要临床标准,尽管近来国外专家组在其指南中取消了所谓的主要和次要临床标准,但中国专家一致认为,考虑到国内医生对真菌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认知过程,区分主要与次要标准有助于辨识真菌感染,从而进行相应的积极治疗,因此指南中仍保留了主要和次要临床标准。 微生物标准:①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直接镜检或细胞学检查发现霉菌或新型隐球菌,鼻窦抽取液直接镜检或细胞学检查或培养呈霉菌阳性;②血液真菌培养阳性,无菌体液经直接镜检或细胞学检查发现除隐球菌外的其他真菌,未留置尿管的情况下,连续2份尿样培养均呈酵母菌阳性或尿检见念珠菌管型;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脑脊液或2份以上的血液样品呈曲霉抗原阳性或肺部异常,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标本中(血液、痰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却无法培养出任何致病菌。 因此,IFI诊断依然分为:确诊IFI(组织学证据)、临床诊断IFI(符合1项宿主因素、1项主要临床表现或2项次要临床表现及1项微生物学证据)和拟诊IFI(1项宿主因素及1项微生物学标准或2项次要临床标准)。 尽管IFI的定义明确,但其诊断仍存在巨大挑战:肺部CT对于诊断IFI的价值有限,且诊断较延迟,纤维支气管镜及灌洗对于诊断肺部IFI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病理检查需要进行有创操作,因此对于极度粒细胞缺乏患者具有很大的感染风险,有局限性。为此,早期诊断的新方法呼之欲出,如GM试验、G试验和实时定量PCR。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