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南南岳全真道教与正一道教科仪音乐的对比研究

湖南南岳全真道教与正一道教科仪音乐的对比研究

湖南南岳全真道教与正一道教科仪音乐的对比研究
湖南南岳全真道教与正一道教科仪音乐的对比研究

音乐作文之音乐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音乐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一:小学音乐课堂实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扬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效性的研究》 开题报告 大桥中心小学课题组主持人:朱慧黄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实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提出源于“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之后,关于教学实效性的话题 一直被人们所关注。从学习美国的carol marra pelletier的著作 《成功教学的策略——实效的教学实习指南》、顾明远和孟凡华主 编的《国际教育新理念》等著作中可以看出国外的实效教学研究开 展的时间比较长,研究的较为深入。我国学者张璐在《教育理论与 实践》2000年第11期发表了《实效教学的定义》一文,文中指出 了国际实效教学的五条标准: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语言发展、学习背景化、挑战性的活动和教学对话。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教育也乘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开始了 一场史无前例的课程改革,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里面,教学的实效性成为音乐课堂新的追求,如音乐课程标准就确定 了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课标”已经向我们提出了通 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这次音乐艺术教 育改革中为了更好的践行“科学发展观”,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以 及专家学者都在不断的努力探索着。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实效性:是指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发展。 课堂实效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效性不仅指效率,还包括质量,是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有机统一体,讲“实效性”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全面发展为代价。二是实效性不仅指教师教学的实效性, 还包括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其核心是学生学习 的实效性,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实效的学习。 音乐课堂实效性: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是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 依据,通

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认知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语言学流派。80到9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并被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学者所接受和采纳。国内语言学界自90年代开始接触认知语言学之初,就发现其在解决汉语具体问题上的可适用性,从而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一学派的动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许多贡献,同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此文主要就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同时简单回顾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方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国内研究,国外研究,综述 认知是当今人类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对人类思维过程的破译,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认知科学的研究。随着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的学者们在语言学各领域研究的深入,他们越来越发觉自身理论和方法的局限,为了解决现有理论方法力所不及的问题,学者们开始寻求新的办法。认知科学无疑给语言学家们指明了一条道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就已经在语言学研究中加入了认知概念,他认为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认知与语言学的结合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当这种趋势越来越显露,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也就成为了必然。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从80到90年代开始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其发展势头大有成为继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学派之后又一个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学派,在21世纪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显学。国内语言学界和外语界从90年代开始陆续引进认知语言学派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三十年来,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势如破竹,几乎所有语言学的刊物中都会有相关论文。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都做出了许多贡献,特别是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解释汉语中的具体问题方面。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最主要的是重理论引进和解释,轻创新。 一、何为认知语言学? 最早提出“认知语言学”这一术语的是Sidney Lamb,他在1971年就在论文中采用这一术语,并将其解释为:“用以指真正研究大脑中的语言,语言与心智、神经之间的关系。”对于认知语言学的界定,学者们从一开始就有所争议。于是跟其他的学科一样,学者们一般使用狭义和广义来区别不同的观点。认知语言学理论家Tayler(2002)在术语上用以区别狭义和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的办法是: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而将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显然作为心理学家的Sidney Lamb 的观点是广义的。在语言学领域里的讨论,一般都是从狭义的角度。国内学者王寅(2007)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可以定义为:“坚持体验哲学观①,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 ①王寅在《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文中提到,“Lakoff认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既不是经验主义,又不是理性主义,而是体验哲学。”

吴信玄道长道教义理在仪式中的运用和体现讲座综述

吴信玄道长《道教义理在仪式中的运用和体现》讲座综述 *导读:吴信玄道长湖北思源观吴信玄道长应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中心邀请,于2010年6月23日下午在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 吴信玄道长 湖北思源观吴信玄道长应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中心邀请,于2010年6月23日下午在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北楼414学术教室作题为《道教义理在仪式中的运用和体现》的讲座,讲座由曹本冶教授主持。讲座开讲之前,曹本冶教授宣读2010年度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的奖学金获奖同学名单,并举行了简短的颁奖仪式,由吴信玄道长为获奖者李亚同学颁奖。 吴道长讲座的框架分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道教核心的教理教义---道的信仰与神仙信仰 1、天人合一 2、仙道贵生

3、度人无量、积功累德 二、道教义理在仪式中的运用的体现 1、祈福科仪设置----人神沟通的程序(仪式的时间选定、地点的选址); 2、度亡道场的度人思想 3、科仪中的内用----人神沟通的方法(存思、密咒)、丹道的具体体现 4、仪式中音乐的作用(请神降真、调和阴阳、与神明交流) 在以上的框架内容之外,吴道长还针对学界对道教仪式音 乐的一些看法阐释她自己的观点,即研究道教仪式音乐的几个 误区: 1、道教仪式音乐的随意性(正一); 2、道教音乐与民间音乐和佛教音乐的关系 以下是吴信玄道长讲座的具体内容: 一、道教核心的教理教义 道教最根本的教理教义即道的信仰和神仙信仰。一般出家 人出家都是为得道成仙,这是一个出家人最高的终极目标。道 教是讲道的,是以道来教化,与其它宗教的命名不一样。在中国,教是教化的意思。以道教化就是遵循天道,遵循天道则有

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简介 东巴文化是云南丽江纳西族特有的文化。纳西族仅24万人左右,居住在云南丽江和 四川省的西南部,丽江有大约17万纳西族。在中国50多个民族中算不上是一个大民族, 但是它的东巴文化却名扬中外,引起世人的兴趣和关注,这已成为当今一些文化人前往 丽江旅游探秘的热点之一。 东巴文化其实是一个体系,它包含有:东巴象形文字、服饰、舞蹈、东巴音乐、东 巴绘画、东巴仪式、东巴艺术品几大类。 1、东巴象形文字 据专家考证,东巴象形文字是一种比甲骨文还要古老的图画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基 本上是由很多简单抽象的图画组成。最早是写、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像,后来有 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像写在纸上。由于只有东巴——纳西族祭司——才掌握这种文字, 所以又称这种象形文字为东巴文。据说,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 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而现在,凡是冠以“东巴饰品”的民族工艺品,其标志性的符号之一就是都带有“东巴文字”的符号。 据不完全统计,东巴象形文字共有1700多个,它集书画于一体,线条流畅,笔法 简练,色彩鲜艳,而且目前很多东巴仍然在使用这些文字。 2、东巴服饰 纳西族的服饰最典型的是妇女的服饰,其特点可以用“披星戴月”四个字形容。纳西族妇女身背的羊皮披肩,既有装饰作用,也有实用价值,她们运送重物主要靠肩背,这时披肩可以起到保护背部的作用。妇女们上身身穿大褂,外加坎肩,着长裤,腰系多褶围裙,在劳动或出门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制作的非常精巧,在肩部缀有两个大圆布圈,背上并排钉着七个小圆布圈,较为通常的说法是代表“七颗星星”。据说圆布圈上用丝线所绣的是精美的星图,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传说上古一位勤劳能干、聪明美丽的纳西姑娘英古与旱魔搏斗,奋战了九天,最后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为,把雪精龙制服旱魔吞下的七个冷太阳捏成七个圆星星,镶在英古的顶衫上,以后纳西姑娘模仿英古,将七星图案钉在披肩上,象征“披星戴月”,勤劳勇敢。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纳西族自古将青蛙视为智慧之神,能解人危难,因此那些圆形图案代表青蛙的眼睛,是一种青蛙图腾崇拜的历史遗痕。我们的电子商务网站——嘎嘎易购云南民族工艺品批发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7d703220.html,)就有大量的东巴类饰品。 3、东巴舞蹈 东巴舞是纳西民族的典型舞蹈,是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东巴祭司根据不同仪式,按照道场规则所跳的一种宗教舞蹈。东巴舞从形式上,似乎多是跳神驱鬼之类的动作,但实际上,大部分内容是表现古代纳西人同大自然和社会邪恶势力的斗争。这种正规的东巴舞刀可能只能在一些祭司活动中才能看到。而民间老百姓所跳的集体舞蹈被称为“打跳”,它可能脱胎于东巴舞蹈,但又融入了现代和民间色彩。由于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现在在丽江古城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到当地纳西族姑娘和小伙带着外地游客集体绕圈打跳的热闹场景。

幼儿园音乐教育-文献综述

幼儿园音乐教育-文献综述

幼儿园音乐教育文献综述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幼儿园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且让幼儿能够在音乐中通过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而逐步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美,并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但是,像是生活中的音乐教育环境以及音乐教学与音乐活动的开展,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要改善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就需要在完善音乐教学设备与师资队伍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并根据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开展切实可行的音乐教育活动。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概括了近年来有关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和几种国外有效地音乐教育理论。以期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幼儿园音乐教育法 一、相关概念界定 幼儿园:幼儿学前教育机构。旧时称蒙养园、幼稚园。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逐步进行有组织的作业,如语言、手工、音乐等,并注重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为了便利教养,按照年龄划分为小班、大班等。 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含义是:任何一个学生,不管他如何缺乏音乐天赋,不管他是否五音不全,他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其总体目标是:面向全社会培养具有音乐审美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幼儿园音乐教育:是教师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借助艺术手段,依据美的规则对幼儿音乐活动进行适当干预和引导,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感受美、表现美,发展美感、开启心智和创造意识的教育活动。 二、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己为越来越多的家庭及社会所重视。幼儿园音乐教育也与幼儿教育的发展相一致,已逐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国内外关于心理理论相关研究的研究综述(精)

国内外关于心理理论相关研究的研究综述 教管 1103班王维彬摘要:心理理论” (Theory-of-mind 指个体对他人和自己心理状态及其与他人 行为关系的推理或认识。心理理论使得个体能过对自身及其他个体的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 从而在个体的社会认知、社会行为、个体间理解与社会交往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的各种心理理论, 包括社会认知、内外情绪智力、游戏教学等理论。 关键字:心理理论社会认知情绪智力游戏教学 引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各种心理理论的阐述, 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些 理论, 从而能使这些理论研究能运用的实际生活中去, 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认知理论、情绪智力理论和游戏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其特点等, 希望这些东西能对人们有所启示与帮助。接下来就一一介绍一下这三个理论:一、社会认知理论 (一、社会认知的简介 1、社会认知的概念 对“社会认知”的定义 , 不同的学者从他们各自的研究取向来定义 , 所以关于社会认知的定义有许多种。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社会认知研究包括所有影响个体对信息的获得表征和提取的因素的研究 , 以及对这些过程与知觉者的判断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2]。而社会心理学家则认为 : 社会认知代表着一种观点 , 即对认知过程的理解是认识人的复杂的社会行为的关键。弗拉维尔 (Flavell 1998 年提出 : 社会认知的对象是人以及人类的事件 , 它是关于人和人的行为的知识与认知。方富熹认为社会认知是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 [3]。时蓉华认为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4]。 2、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

中国音乐史

1.八阕:被记载在《吕氏春秋·古乐篇》中,是反映原始农牧生活的组歌,它一共包含八首曲子《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表演者手执牛尾,边跳边唱。 2.八佾:古代的一种乐舞,一行一列为一佾,所以“八佾”共有八行八列。按照礼法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使用这种制度的乐舞。 3.六代乐舞:文舞:①云门(大卷)--黄帝--祭天神②咸池—尧—祭地神③箫韶--舜—祭四望④大厦—禹—祭山川武舞: ①大濩—商—祭先妣②大武—周武王—祭先祖六小舞:《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4.八音:周代乐器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是我国音乐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八音:金-钟、石-磬、土-埙、革-鼓、丝-琴、木-柷、匏-竽、竹-萧 5.十二律:是周代逐渐形成的完整的半音结构。十二律又分作六律六吕,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称六阳律,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称六阴律。 6.三分损益法:中国古代制定音律时所用的生律法,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管子·地员篇》,根据某一标准音的弦长,按照一定的长度比例,在一定张力的弦上连续按2/3(损益)4/3(溢益)的方法生出上五度下四度各音,直到生出十二律,这种方法为三分损益法,这种律为三分损益律。 7.乐府:其一,是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其二,是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以及后人拟作的,类似的民间诗歌或文人诗作,亦称“乐府”;其三,大凡入乐或不入乐的,曾和音乐有关的各种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 8.李延年:西汉武帝时期的乐府音乐家,喜歌习舞,长于音乐创作。 (1)将《摩诃兜勒》编为“新声二十八解”。(2)为汉武帝作《郊祀歌》19首,用于皇家祭祀乐舞。(3)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对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9.鼓吹乐:秦汉时得名并发展起来,是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在秦汉之际北方少数民族中开始有了“鼓吹”乐的形式,在西汉时,分为鼓吹和横吹,后鼓吹乐作为礼仪音乐在汉以后得以延续。 10.相和歌:原是对汉代北方各地民间歌曲的统称,其中有原始民歌,也有艺术歌曲。它的艺术发展历程是徒歌(清唱,无伴奏)→但歌(有伴唱而无伴奏)→ 相和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相和大曲 伴奏乐器有:琴瑟、笛。相合三调:宫、商、角 11、清商乐:是东晋南北朝时期,承袭汉、魏相和诸曲,吸收当时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俗乐之总称。清商乐的形式结构略同相和诸曲,其宫调系统亦与相和诸曲相同,并称“三调”. 12、百戏:汉代的百戏,上承周代散乐,是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它包括了杂技、角觝、杂技、魔术、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百戏在汉代得到高度的发展。 13、歌舞戏:受汉代百戏中情节性歌舞和角觝的影响,南北朝末年兴起了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化妆表演、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 14、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最初是东汉末年产生于广陵地方的一首琴曲。表现的是英雄故事。《广陵散》的题材内容,根据琴曲的小标题,一般认为即《琴操》中记述的《聂政剌韩王曲》。 15、燕乐:又称宴乐、讌乐,即宴饮之乐,燕乐专指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隋唐以法令形式颁布了“七部乐“的燕乐体制。隋唐宫廷燕乐集中地反映了当时音乐文化的最高成就。 16、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乐器、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歌舞,在隋唐宫廷燕乐中具有重要地位,也代表着隋唐音乐文化的高度水平。大曲的结构基本可分为“散序---中序---破”三部分。 17、法曲:又名法乐,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始见于东晋《法显传》,因用于佛教法会得名,隋称为法曲,法曲保存了汉族传统音乐、佛教音乐并吸收道教音乐与外来音乐的发展过程。法曲积淀了华夏音乐的精华,在唐代燕乐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18、曲子(长短句歌曲)隋唐时期新兴的一种民间歌曲。自北魏、北周以来,西域音乐大量传入中原,加入汉族传统音乐遗留的无数曲调,民间歌手或乐工利用这些曲调填词歌唱。 19、万宝常:隋唐宫廷音乐家,南北朝时梁国人,后随其父大通归北齐。史书记载他“妙达音律,遍工八音”,而且在乐器改革方面也是一位奇才。突出成就就是提出了“八十四调”的乐律理论,适应了汉族音乐和西域音乐交流发展的需要,也是古代音阶调式理论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总结。 20、《乐记》是一部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著作,它以客观艺术实践为依据,总结出音乐的原理及其艺术规律。其一,提出了“物动心感”的命题。其二,系统论述了儒家的礼乐思想。

近十年来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研究综述

教育随笔 近十年来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研究综述 陈 昊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省 430074) 摘 要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这一群体的状况引起了学界的重视,从传承人的定义、认定、地位、传承人保护机制以及法律地位等角度都进行了研究,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文化传承人 近十年 综述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以下简称传承人)是一个特殊群体,近十年来,学者们对于这个群体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这一提法并不多,学者的研究对象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一群体。那么传承人是怎样的一个群体?有学者指出传承人就是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沿袭的个人或群体(团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活态载体。安学斌则认为文化传承人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从广义上讲,文化传承人泛指一切传播人类文化、承接人类文化的人,即人类文化的传承者。从狭义上讲,文化传承人特指专注本族文化收集、研究、传承、传播、创新并在文化发展中起着众不同的重要作用的优秀分子,也就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人。祁庆富在全面梳理了传承和传承人的学术史后,将传承人定义为“在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代表某项遗产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掌握杰出的技术、技艺、技能 ,为社区、群体、族群所公认的有影响力的人物”。 一、传承人现状 自2006年开始,我国开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评定,到2009年陆续评定并公布了三批共2000多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2000多名传承人有多半都是少数民族,把他们称作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亦不为过。与国家级评定同时进行的,各省、市、自治区也对各行政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了调查和评定,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大多进行了州级的传承人评定,甚至有的县也进行了对民间艺人的调查和登记造册,通过各级的调查和评定,仅进入了各级非遗传承人名录的传承人据估算也有20000多人,这方面的具体统计材料不多。我国1979年、1988年轻工业部组织了第一、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共评选出96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3年、1997年,原中国轻工总会又分别组织了第三、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又有108名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5年,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组织评选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共评出161位。我国台湾省自1989年开始评选重要民族艺术艺师。此外,各地没有进入名录的民间艺人,数量更多。 每个传承人背后就是一段文化,他们所掌握的精湛技艺是不可再生的,那么这个群体的现状究竟如何,学者们对此做了一些调查,但对传承人群体状况的专门调查并不多,散见在各文章中有所介绍,郑一民《保护传承人是“非遗”工作的重中之重》、陈秀梅《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半月谈》杂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调查》等文章均有对传承人现状的介绍,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我国非遗传承人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是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例如2009年6月3日《半月谈》特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调查》中称:“这大约2000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年龄大都六七十岁;再浏览各省份命名的省级传承人,耄耋翁媪也大有人在,年富力强者甚稀。”文章还援引了两位文化官员的话:“非遗消亡这么快,很大原因就是我国传承人整体进入高龄时代、银发时代,老艺人们死亡的速度加快。”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化局局长杨国良对记者连连慨叹,“2002年至今,楚雄州就有7位省级传承人接连去世了。”在云南丽江古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李之典的记忆中,1983年丽江知名东巴还有62个,现在已不足10人,多至垂暮之年。2003年8月,东巴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时,十多个参与翻译经典的东巴大师们早已乘鹤而去。英国《独立报》曾经刊载《正处于消失危险中的最后的东巴》,惊呼纳西东巴文化即将在这个星球上消失。“人走了,把一身绝技和宝贝也带走了。”李之典惋惜不已。 郑一民在文章中举例说:“承载这些文化的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随时都有人亡歌息的危险。就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来看,位居全国第二的河北省也仅有53位民间艺人榜上有名。在这53位民间艺人中,年龄最大的为屈家营音乐会88岁的老艺人冯月池,其次是77岁的永年鼓吹乐传人刘红升,年龄最小的西河大鼓传人张龄娣、乐亭大鼓艺人张近平也都45岁了。传承人年龄绝大多数已逾半百……” 陈秀梅在文章中指出:“福建省首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232人(含国家级55人),涉及10大类、126项。他们和总监最高年龄为90岁,最低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59岁。其中40岁以下的有19人,约占总数的8%;4l-60岁的有104人,约占总数的45%;61岁109人。约占总数的47%。”[4]其次是传承人生活水平较低。陈秀梅在文章中还提到传承人的生活水平并不高:“福建省文化厅曾于2008年七八月间组织过摸底调查,该省首批省级传承人232人(含国家级55人)中,平均年龄59岁,61岁以上的占47%,最高年龄为90岁。而且,大部分传承人处于中低收入状态,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约占32%,在1万到3万的约占47%,3万到5万的仅占12%。45.5%的传承人没有社保,27.6%没有医保。” 三是传承人后继乏人。尹凌、余风的《从传承人到继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思维》中就披露他们在浙江嘉兴市调查到的32名民间艺人,有6名已经过世,在世的26名艺人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有24人,占88.9%;70岁以上的10人,占67%;80岁以上的6人占22%,有12位民间艺人无传承人,其技艺濒临失传,占46%,绝大部分艺人虽技艺精湛甚至身怀绝技,但生活无保障,既无退休工资,又无医疗保险,日子过的很窘迫。70岁以上,有些已离开人世。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6位剪纸大师,在短短时间内相继去世4位,剩下两位年过80岁,后继无人。许多优秀民族民间文化随着老一辈优秀传承 陈 昊 近十年来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研究综述 2124/2011

幼儿园音乐教育文献综述

幼儿园音乐教育文献综述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幼儿园音乐教育文献综述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幼儿园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且让幼儿能够在音乐中通过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而逐步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美,并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但是,像是生活中的音乐教育环境以及音乐教学与音乐活动的开展,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要改善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就需要在完善音乐教学设备与师资队伍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并根据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开展切实可行的音乐教育活动。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概括了近年来有关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和几种国外有效地音乐教育理论。以期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幼儿园音乐教育法 一、相关概念界定 幼儿园:幼儿学前教育机构。旧时称蒙养园、幼稚园。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逐步进行有组织的作业,如语言、手工、音乐等,并注重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为了便利教养,按照年龄划分为小班、大班等。 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含义是:任何一个学生,不管他如何缺乏音乐天赋,不管他是否五音不全,他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其总体目标是:面向全社会培养具有音乐审美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幼儿园音乐教育:是教师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借助艺术手段,依据美的规则对幼儿音乐活动进行适当干预和引导,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感受美、表现美,发展美感、开启心智和创造意识的教育活动。 二、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己为越来越多的家庭及社会所重视。幼儿园音乐教育也与幼儿教育的发展相一致,已逐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对幼儿艺术教育提出了三个目标:“一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二是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三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①这是我国幼儿教育在艺术方面的总体目标,其具体的内容要求是: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 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9 月版,第九页 但据了解,目前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存在幼儿园的音乐课往往被等同于唱歌、跳舞课,过于重视幼儿学习结果,轻视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幼儿音乐教师良莠不齐等问题,这实际上是对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的反馈。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意义 儿童时期的智能发展是一个人智能发展的关键阶段,它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研究表明,在儿童早期发展中,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儿童智力开发具有特殊的作用。早期的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的开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着特殊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若以十七岁的人的智力发展为一百,则儿童四岁时已具备50%,八岁时达到80%,剩下的20%的从八岁到十七岁的九年中获得的。

认知领域研究综述

认知领域研究综述

————————————————————————————————作者:————————————————————————————————日期: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领域研究综述 本研究报告中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领域的综述从两个角度来阐述:学前儿童和早期教育。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中,早期科学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本研究综述中也会把早期科学教育的研究成果做一个详细的分析和概括。 一学前儿童认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有关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研究成果 1、儿童的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研究: 研究表明:个案儿童的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在两年中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但表现出较大的个别差异。儿童的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在两年中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中班上学期的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得分高的儿童在大班末时得分仍然偏高。儿童的基数概念、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以及书面加减运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高得分组与低得分组的儿童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如在学习兴趣、注意力、自控力与坚持性方面高得分组有明显的优势。高得分组与低得分组的儿童的家庭教育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周欣,黄瑾等,4-6岁儿童书面数符号表征和理解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 2、儿童运算能力发展研究: (1)该研究表明,幼儿6岁时的加减能力比5岁时有显著提高;在5-6岁期间,幼儿解决三种不同呈现方式加减问题能力的发展速度不同,符号加减题的解决能力发展最快。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改变以往过于注重技能训练与口诀背诵的教法,而更为重视幼儿数概念的形成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许晓晖,庞丽娟,陶沙,韩小雨,不同任务呈现方式下幼儿加减能力的发展) (2)在现有研究文献中,大多数是关于测量估算和计算估算的研究。许多研究已分析了计算估算所使用的策略种类,也有研究已经接触到计算估算技能与其他能力之间的关系,但关于数量估算的研究很少。根据现有的研究,估算能力不是一种整体的能力,即不同类型的估算任务,如数量估算和计算估算似乎需要不同的能力,并且在各种估算任务之间似乎不容易进行能力的迁移或转化。一个好的计算估算者并不必然是一个好的数量估算者。估算任务的多样性和儿童在这些任务上的表现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赵振国,儿童估算发展研究综述) 3、儿童排序能力研究: 该研究发现,4-6岁幼儿的排序有一个不断精确的发展过程,其排序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幼儿的排序能力受到排序对象数量、正逆排序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排序策略的运用及数字排序能力方面有较为明显的年龄差异。(戴佳毅,王滨,4-6岁幼儿排序能力发展特点的初步研究) 4、儿童数学问题解决研究: 从生态观的角度研究儿童早期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数学问题解决是儿童早期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从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态观来看,儿童早期数学问题解决具有显著的文化特征,其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是认知加工与情感态度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提取与知识建构的共生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开放式的循环渐进过程。(魏勇刚,庞丽娟,儿童早期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态观) 5、数感研究: 从数感的定义、教感的发展、数感的评佑及教学四个方面对国外学前儿童数感发展进行详细综述。(浦晓黎,国外学前儿童数感研究综述) 6、儿童科学、数学能力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研究: 家庭与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关系:该研究从近年来相关的实证研究出发,进一步证明家庭对儿童早期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是通过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为孩子提供和

语言学概论试题库综述

?6、下列语言学术语与语法形式有关的是( C ) A、主谓B、体 C、语调D、语境 7、汉语语法学中,有将副词归入实词的,其分类标准是( ?A???) ? ?A、能够作句子成分 B、是否能够表达意义 ? ?C、能够作句子的主要成分 D、是否有形态变化 ???8、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系叫( D )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 ???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 ?9、洋泾浜英语的基本特征是( D ) ? A、语音、词汇是英语的,语法基本上是汉语的 B、词汇主要是英语的,语音、语法基本上是汉语的 C、语音有较大改动,词汇、语法基本上是英语的 D、语音有较大改动,词汇主要是英语的,语法基本上是汉语的 10、下面词语属阶级方言的一组是( B ) ? ?A、多头、田心B、黔首、寡人? C、行头、亮相D、圣母、上帝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 9%) ??? 妻子 [+人 +女性 +成年 +未昏] ? 1、{ ? 未婚妻 [+人 +女性 +成年 +已昏] ? 香(气味香) [+嗅觉 +好气味] ?????2、{ ?????? 香(他很吃香)[+感觉 +受欢迎] ?????3、镰刀 [+工具 +农具 +用于割谷物和割草+由弧形刀片和木把构成] 语言学概论试题(3)

?一、填空(15%) 1、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一般是指(语言教学)。 2、17世纪,法国波瓦雅的修道院里有两位学者阿尔诺、兰斯洛合编了一本(《普遍唯理语法》)。 3、汉藏语系的语言除了汉语外,还包括(壮侗、苗语、藏、缅(选二))等三个语族的语言。 4、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音节(是最小的能自由发音的语音单位)。 5、义素是用(对比)的方法,在词与词或者其它语言单位之间发现的意义区别特征。 6、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再到(表音)文字发展的三个阶段。 7、语法结构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转换)分析法。 8、方言和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共同语的形成是语言走向(统一)的结果。 9、一种声音表达了几个意义,它们是同音词关系还是多义词关系,区分的标准是(看这几个意义是否有)联系。 ?二、选择题(10%) 1、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是(D) A、结构主义语言学B、描写语言学 C、转换生成语言学D、历史比较语言学 ? 2、英语属于(A) ? A、屈折语B、词根语C、多式综合语D、粘着语 3、在汉语普通话中没有意义区别功能的声学特征是(C) A、音高B、音强 C、音长D、音质 4、英语、俄语、法语等语言使用的文字基本上以一个字记录语言中的一个 (A) ? A、音素B、音节

音乐治疗的研究综述

音乐治疗的研究综述 本文从音乐治疗的发展进行阐述,简要介绍了音乐治疗的形式包括个体音乐治疗和集体音乐治疗;包括接受式、再创造式和即兴演奏式三种方法。并从物理学方面、生理学方面、心理学方面对音乐治疗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标签:音乐疗法;方法;作用机制 一、音乐治疗概述 音乐治疗在悠久的历史中早有先例,公元前5000年古埃及的长老医生就把音乐作为心灵的药物,歌曲治疗作为医学活动的一部分;公元前1850年巴比伦文化的高峰期,治疗仪式通常包括音乐;古希腊人认为音乐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改善个性。音乐治疗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在美国建立起来,并且成立了美国音乐治疗协会(NMTA)。我国古代《黄帝内经》也早有音乐治疗与健康关系的文献记载。1996年我国成立音乐治疗研究中心。 我国张鸿懿教授认为音乐治疗是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人在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心理健康的目的。 二、音乐治疗的形式及方法 音乐治疗的形式分为集体治疗和个体治疗,治疗师根据治疗的目的、访客的生理心理条件和环境,运用合适的治疗形式。个体音乐治疗是指治疗师与访客进行一对一的个体治疗,为访客提供一个开放自己内心深处情结和安全的环境,共同探讨、分析访客的内心深层世界以及潜意识矛盾,适用较深层的心理分析与治疗;集体音乐治疗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动力关系,通过音乐活动和音乐交流促进交往沟通能力,调整自己的社会角色,在集体的音乐活动中形成多层次、互动的治疗关系,在团体中共同体验和成长。 音乐治疗的方法分为接受式、再创造式和即兴演奏式。接受式音乐治疗是通过聆听音乐的过程达到治疗目的,聆听者感受自我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体验音乐带来的感觉,此方法通常包括歌曲讨论、音乐回忆、音乐想象等;再创造式音乐治疗不仅让聆听者倾听音乐,更重要的是亲身参与到音乐的活动当中,包括演唱演奏和音乐技能的学习两类;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采用的乐器较为简单,无需学习和训练即可演奏,随着自己情绪感觉的变化表演,通常可以采用简单的乐器表演。 三、音乐治疗的作用机制 1.物理学方面

认知老化研究综述

认知老化研究综述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心理学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认知老化(cognitive aging)是当代老年心理学研究最为活跃的一个分支领域。国外研究报告很多,进展很快,国内有关研究尚未形成一定的系统,本文将对该方面的研究作一介绍。 1认知老化的界定 大量事实表明,在成年之前,认知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成年之后,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不断衰退,心理学中用认知老化(cognitive aging)说明这种衰退。在传统观点看来,认知老化是一个单调的发展过程,是绝对的,不可改变的。但是现代观点则把认知活动看作复杂的,多维的,在认知能力发展中交互作用的不同过程,其中有些部分是可以通过干预加以补偿的。这里讲到的“认知”主要指三个方面:信息处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初级加工和次级加工,以及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1]。 2认知老化的机制 研究认知老化主要是通过对感觉功能、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等方面随年龄衰退的现象进行解释。而认知老化的特征则表现在加工速度、记忆力、抑制能力等方面,由此而产生了诸多理论与模式分析。 2.1加工速度理论这一理论由Salthouse在1985年提出。所谓速度主要指感觉速度和中枢加工速度[1]。老年人的感觉功能退化特点十分明显,运动速度减慢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现象[2]。与其同时产生的还有对感知觉变迟钝和对刺激的反应变慢等。对于这种变慢的解释主要认为它与外周机制有很大关系。但是研究者发现,相对外周功能老化,中枢加工的老化要起到更主要的作用。中枢加工老化的速度要远远大于外周功能的老化。 对于感觉速度和加工速度减慢的理论解释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神经生物学观点和心理学观点。从神经生物学观点看来,速度减慢是神经系统老化的结果,包含了神经噪音干扰增加、细胞死亡、疾病、人体生物钟速度、系统分解、功能废用等造成的功能退化、基因或者其他变化[3]。在心理学角度看来,速度变慢主要是由于在信息超负荷或人物过于复杂的时候,注意和记忆能力下降、过于注重准确性或选择策略墨守常规、激活水平和动机较低造成的。 加工速度理论通过感觉运动速度、知觉速度[主要通过数字符号替换(digit symbol test)、字母比较(letter comparison)、数字比较(digit comparison)、模式比较(pattern comparison)和图形匹配(identical pictures)]和认知速度进行测量[3]。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成人的认知操作速度随年龄增长而减慢,是认知功能发生老化的主要原因。

齐云山道场音乐

齐云山道场音乐 简介:休宁县齐云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道场音乐,是道教进行斋醮仪式里,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超度亡灵等举行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是道教科仪里不可缺少的。齐云山的正一派道场音乐作为齐云山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道教各类大小斋醮科仪活动相辅相成,同系一脉。 齐云山道场音乐,来自民间,经历代道士加工、提炼、完善,形成自成一体的宗教音乐,以民间传统记谱法“工尺谱”(工、尺、上、乙、凡、五、六)进行演奏,韵律优美,缥缈飞扬。主要由经韵音乐和曲牌音乐两部分组成。经韵名目繁多,主要有为亡父母灵魂祈求升天的《超七科》、为儿女祈求易长易成度过难关的《过关科》、为求避免水火两灾难愿为善积德的《炼度科》、广度水陆各路一切幽灵的《水陆科》等25种。曲牌音乐有《步虚韵》、《主云飞》、《送饭》、《送赦》、《真香初炷》、《大开门》等,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对其的运用却十分频繁。演奏的乐器有鼓、大锣、磬、木鱼、二胡、琵琶、箫、笛、唢呐等。 齐云山道场音乐以其强烈而又独特的宗教信仰色彩,彰显出我国正一道与地域文化紧密结合的魅力。2008年,齐云山道场音乐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赏析:齐云山道场音乐的曲式结构比较丰富多样,有短小的单乐段,也有较大较为复杂的单二、单三甚至多乐段,还有用不同曲牌联结的套曲。所用旋律都是五声调式为主,旋律比较平稳,音域较窄,大多没有什么起伏。齐云山道教音乐的声乐“阳韵”一般在殿堂内部唱诵,其对象主要是

修道教徒及天灵地祇和各界神明,形态有吟诵、念唱、咏唱等。例如《步虚韵》首先是简单的鼓点,笛子在高音上由羽音滑到徵,随后是人声围绕角音清唱,归韵到宫,之后紧接着是所有乐器以及人声,旋律大都围绕宫、商、角这三个音,用锣,鼓等打击乐规范节奏,吹管乐器拨弦乐器为伴奏,中间穿插单唱和齐唱,特别是有一部分,先由一人唱,然后众人相和,就好像一问一答,有一呼百应一样。整首曲子歌词并不多,念词用的语言是徽州方言,在旋律的带领下拖韵,波音夹杂其中,听起来似言似唱,清新典雅,庄严肃穆,让人仿佛进入一种飘飘欲仙的境地。

纳西人的东巴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调查

纳西人的东巴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调查 08级计科系3班 XX 【内容摘要】:我们6名高中同学在行程中克服重重困难,探索丽江古城东巴文化的现状以及发展,提出东巴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简要探究问题存在原因并针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丽江古城东巴文化现状及发展实地调查 研究目的与意义: 雪山壮丽,白云浪漫,天空广大,土地深远。这些物象汇聚成了云南最初的源泉,也孕育出勤劳聪明的纳西民族,而纳西人创造的东巴文化成为这个雪国的天空、大地与人文融合为一体的奇迹。 是的,我们做这个实践课题,不仅仅是因为被烟柳曲巷的丽江所吸引,更是为了靠近一种似乎已经远去的文化,拂去她所不应沾染的尘埃,探究她的博大,辉煌,或日渐式微的迟暮,探究我们自己应如何面对现今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冲击,矛盾。 穿越时空隧道,漫游文化之旅,整合散落在神州大地上的文明碎片,我们走在丽江古城的大街小巷上。 实践时间: 2010年1月25日—2010年2月20 实践过程: 小组在丽江古城,丽江新城,束河古镇,黑龙潭等地方进行东巴文化现状的实地考察和无结构访谈记录,走访了多个东巴文化研究机构,搜集了大量视频与图片等的一手资料,调查研究东巴文化的现状。 东巴文化: 位于喜马拉雅周边区域万山丛中的横断山脉深处,有一个神秘的“象形文古国”,这里隐藏着一个举世瞩目的古老文明之谜。

东巴文化包括图画象形文字,包括东巴经还有东巴画,东巴舞蹈、东巴音乐,还有东巴的各种道场就是祭祀活动,这部分也包含有民族心理素质的很多内涵在里头,所谓东巴文化就是指的这么一个文化体系。 1.图画象形文奇迹——世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纳西人创制的象形文字在国内学术界被称为东巴文或东巴象形文,在国外多称为“纳西象形文”,而在纳西语中称为“斯究鲁究”,意思是“木石上的痕记”,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古籍被称为“东巴经”。东巴文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2东巴经——纳西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东巴经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它现在被统称为是纳西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因为它牵涉到方方面面,历史,政治,天文地理,还有文学艺术,宗教,人类学,甚至于医药,还有生产生活方面的许许多多知识,也有很多神话故事. 3.东巴舞蹈 舞蹈是纳西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舞蹈。东巴舞就是纳西族的古典舞蹈,它表现了古代纳西人同大自然和社会邪恶势力的斗争。 4.东巴绘画 东巴绘画包括木牌画、纸牌画、布卷画和经文画几大类,反映了古代纳西族社会的各种世俗生活。传统东巴画主要是东巴在做法事时制作和使用的,民间还有反映生产和生活的装饰画,这些画笔调粗犷、色彩浓艳、形象朴实生动。 5.祭祀活动 东巴文化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文化一样,也是一种宗教文化,是由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东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东巴,意译为智者,是纳西族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他们多数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为一身。 6.东巴教 东巴教是在纳西族古老原始宗教基础上吸纳借鉴藏族苯教一些仪轨而形成的纳西族的宗教。 (三)纳西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