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5糖类分解代谢(答案)

5糖类分解代谢(答案)

5糖类分解代谢(答案)
5糖类分解代谢(答案)

5 糖类分解代谢

一、名词解释

1、糖酵解途径:是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进行分解,形成2分子丙酮酸并伴随着ATP生成的一系列反应。

2、柠檬酸循环:是用于乙酰CoA中的乙酰基氧化生成CO2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反应是由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3、糖的有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4、磷酸戊糖途径:是指机体某些组织(如肝、脂肪组织等)种一个葡萄糖-6-磷酸经代谢产生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该途径包括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阶段,在氧化阶段,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核酮糖-5-磷酸和CO2,并生成两分子的NADPH;在非氧化阶段,核酮糖-5-磷酸异构化生成核糖-5-磷酸或转化为酵解中的两个中间代谢物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

5、发酵:厌氧有机体把糖酵解生成NADH中的氢交给丙酮酸脱羧后的产物乙醛,使之生成乙醇的过程称之为乙醇发酵。如果将氢交给丙酮酸生成乳酸则叫乳酸发酵。

二、填空

1、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磷酸果糖激酶、己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

2、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酶催化的反应是EMP途径中的第一个氧化反应。

3、糖酵解中催化作用物水平磷酸化的两个酶是磷酸甘油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

4、在糖酵解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使ADP磷酸化成A TP的高能化合物是1,3-二磷酸甘油酸和PEP。

5、糖酵解在细胞的细胞质中进行,该途径是将葡萄糖转变为丙酮酸,同时生成ATP和NADH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6、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3-磷酸甘油醛的氧化。

7、TCA循环的第一个产物是柠檬酸。由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所催化的反应是该循环的主要限速反应。

8、TCA循环中有二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催化。脱去的CO2中的C原子分别来自于草酰乙酸中的C1和C4。

9、TCA循环中大多数酶位于线粒体基质,只有琥珀酸脱氢酶位于线粒体内膜。

10、丙酮酸脱氢酶系由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酰转乙酰基酶和二氢硫辛酸脱氢酶组成。三羧酸循环过程中有4次脱氢和2次脱羧反应。三羧酸循环过程主要的关键酶是柠檬酸合酶;每循环一周可生成1个A TP。

11、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2阶段,分别称为氧化脱羧和非氧化的分子重排,其中两种脱氢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酸糖脱氢酶,它们的辅酶是NADP+。

12、在磷酸戊糖途径中催化由酮糖向醛糖转移二碳单位的酶为转酮醇酶,其辅酶为TPP(焦磷酸硫胺素);催化由酮糖向醛糖转移三碳单位的酶为转醛醇酶。转酮醇酶(transketolase)就是催化含有一个酮基、一个醇基的二碳基团(羟乙酰基)转移的酶。其接受体是醛,辅酶是TPP。转醛醇酶(transaldolase)是催化含有一个酮基、二个醇基的三碳基团(二羟丙酮基团)转移的酶.其接受体是醛,但不需要TPP.

13、植物中淀粉彻底水解为葡萄糖需要多种酶协同作用,它们是α-淀粉酶,β-淀粉酶,脱支酶,麦芽糖酶。

14、淀粉的磷酸解过程通过淀粉磷酸化酶降解α–1,4糖苷键,靠转移酶和脱支酶降解α–1,6糖苷键。

三、单项选择题

1、丙酮酸脱氢酶系是个复杂的结构,包括多种酶和辅助因子。下列化合物中哪个不是丙酮酸脱氢酶组分?

A、TPP

B、硫辛酸

C、FMN

D、Mg2+

E、NAD+

2、丙酮酸脱氢酶系受到哪些因素调控?

A、产物抑制、能荷调控、磷酸化共价调节

B、产物抑制、能荷调控、酶的诱导

C、产物抑制、能荷调控

D、能荷调控、磷酸化共价调节、酶的诱导 E.能荷调控、酶的诱导

3、下述那种情况可导致丙酮酸脱氢酶系活性升高?

A、ATP/ADP比值升高

B、CH3COCoA/CoA比值升高

C、NADH/ NAD+比值升高

D、能荷升高

E、能荷下降

4、三羧酸循环中有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是:

A、柠檬酸→α-酮戊二酸

B、琥珀酰CoA→琥珀酸(琥珀酸硫激酶)

C、琥珀酸→延胡索酸

D、延胡索酸→草酰乙酸 E. 苹果酸→草酰乙酸

5、糖代谢中间产物中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是:

A、6-磷酸葡萄糖

B、6-磷酸果糖

C、1,6-二磷酸果糖

D、3-磷酸甘油醛

E、1,3-二磷酸甘油酸

6、1分子葡萄糖酵解时净生成多少个ATP?

A、1

B、2

C、3

D、4

E、5

7、磷酸果糖激酶的最强变构激活剂是:

A、AMP

B、ADP

C、ATP

D、2,6-二磷酸果糖

E、1,6-二磷酸果糖

8、糖的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

A、CO2+H2O+ATP

B、乳酸

C、丙酮酸

D、乙酰CoA

A、磷酸戊糖途径

B、糖异生

C、糖的有氧氧化

D、糖原合成与分解

E、糖酵解

10、三碳糖、六碳糖与七碳糖之间相互转变的糖代谢途径是:

A、糖异生

B、糖酵解

C、三羧酸循环

D、磷酸戊糖途径

E、糖的有氧氧化

14.生物素是哪个酶的辅酶:

A 、丙酮酸脱氢酶

B 、丙酮酸羧化酶

C 、烯醇化酶

D 、醛缩酶

E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15、三羧酸循环中催化琥珀酸形成延胡索酸的酶是琥珀酸脱氢酶,此酶的辅因子是

A 、NAD+

B 、CoASH

C 、FA

D D 、TPP

E 、NADP+

16、丙二酸能阻断糖的有氧氧化,因为它:

A 、抑制柠檬酸合成酶

B 、抑制琥珀酸脱氢酶

C 、阻断电子传递

D 、抑制丙酮酸脱氢酶

17、在厌氧条件下,下列哪一种化合物会在哺乳动物肌肉组织中积累?

A 、丙酮酸

B 、乙醇

C 、乳酸

D 、CO 2

18、磷酸戊糖途径的真正意义在于产生( )的同时产生许多中间物如核糖等。

A 、NADPH+H +

B 、NAD +

C 、ADP

D 、CoASH

19、在三羧酸循环中,由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所催化的反应需要

A 、NAD +

B 、NADP+

C 、CoASH

D 、A TP

20、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最终接受底物脱下的2H 的辅助因子是

A 、FAD

B 、CoA

C 、NA

D + D 、TPP

21、下列各中间产物中,那一个是磷酸戊糖途径所特有的?

A 、丙酮酸

B 、3-磷酸甘油醛

C 、6-磷酸果糖

D 、1,3-二磷酸甘油酸

E 、6-磷酸葡萄糖酸

22、磷酸果糖激酶所催化的反应产物是:

A 、F-1-P

B 、F-6-P

C 、F-D-P

D 、G-6-P

23、糖酵解过程中催化一摩尔六碳糖裂解为两摩尔三碳糖反应的酶是:

A 、磷酸己糖异构酶

B 、磷酸果糖激酶

C 、醛缩酶

D 、磷酸丙糖异构酶

E 、烯醇化酶

24、底物水平磷酸化指:

A 、ATP 水解为ADP 和Pi

B 、底物经分子重排后形成高能磷酸键,经磷酸基团转移使 ADP 磷酸化为ATP 分子

C 、呼吸链上H +

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 磷酸化为ATP 分子

D 、使底物分于加上一个磷酸根

E 使底物分子水解掉一个ATP 分子

四、是非题

1、肝脏果糖磷酸激酶(PFK)还受到F-2,6-dip 的抑制。 (别构活化剂)

2、沿糖酵解途径简单逆行,可从丙酮酸等小分子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

3、丙酮酸脱氢酶系中电子传递方向为硫辛酸→FAD→NAD +。?

4、丙酮酸脱氢酶系中的酶1,即丙酮酸脱羧酶受磷酸化激活。 (共价调节,丝氨酸磷酸化失活,去磷酸化恢复活性)

5、三羧酸循环的所有中间产物中,只有草酰乙酸可以被该循环中的酶完全降解。 (乙酰CoA )

6、三羧酸循环可以产生NADH·H +和FADH 2,但不能直接产生A TP 。

7、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以形成谷氨酸。?α-酮戊二酸

8、三羧酸循环被认为是需氧途径,因为还原型的辅助因子通过电子传递链而被氧化,以使循环所需的载氢体再生。?

9、所有来自戊糖磷酸途径的还原能都是在该循环的前三步反应中产生的。?

10、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还原为乳酸的意义是使NAD +再生。?

11、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1,6-二磷酸果糖,需要磷酸己糖异构酶及磷酸果糖激酶催化。?

12、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之一,酵解途径和三羧酸循环都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13、糖酵解反应有氧无氧均能进行。?

14、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区别在于α-淀粉酶水解-1,4糖苷键,β-淀粉酶水解β-1,4糖苷键。

15、麦芽糖是由葡萄糖与果糖构成的双糖。

16、A TP 是果糖磷酸激酶的变构抑制剂。?

17、催化A TP 分子中的磷酰基转移到受体上的酶称为激酶。?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分四点(CoA ,糖、脂和蛋白质)

答:⑴三羧酸循环是乙酰CoA 最终氧化生成CO 2和H 2O 的途径。

⑵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⑶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通过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脂肪酸经β-氧化产生乙酰CoA 可进入三羧酸循环

氧化。⑷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碳骨架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同时,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

碳骨架接受氨后合成必需氨基酸。

所以,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共同通路。

2.磷酸戊糖途径有何特点,其生物学意义?

答:戊糖途径:是一个葡萄糖-6-磷酸经代谢产生NADPH 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该途径包括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阶段,

在氧化阶段,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核酮糖-5-磷酸和CO2,并生成两分子的NADPH ;在非氧化阶段,核酮糖-5-磷酸异构

化生成核糖-5-磷酸或转化为酵解中的两个中间代谢物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

⑴产生大量的NADPH ,提供还原力

⑵其中间产物为许多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⑶与光合作用联系起来,并实现某些单糖间的互变(非氧化重排阶段的一系列中间产物及酶类与光合作用中卡尔文循环

的大多数中间产物和酶相同)

3.为什么糖酵解途径中产生的NADH必须被氧化成NAD+才能被循环利用?

答: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的反应需要NAD+的参加,NAD+不仅是该步骤的,也是糖酵解作用能够顺利进行的基本要素。

4.草酰乙酸的代谢来源与去路有哪些?

答:⑴来源

①丙酮酸羧化:丙酮酸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形成草酰乙酸。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中,还存在由苹果酸脱氢酶

(以NAD+为辅酶))联合催化,由丙酮酸合成草酰乙酸的反应。

②PEP的羧化:PEP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作用下形成草酰乙酸。反应在胞液中进行,生成的草酰乙酸需转变

成苹果酸后穿梭进入线粒体,然有再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③天冬氨酸和谷氨酸转氨作用: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经转氨作用,可形成草酰乙酸和α-酮戊二酸。

⑵去路

①形成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草酰乙酸形成PEP,进入糖异生。

②三羧酸循环

5.增加以下各种代谢物的浓度对糖酵解有什么影响?

(a)葡萄糖-6-磷酸(b)果糖-1.6-二磷酸(C)柠檬酸(d)果糖-2.6-二磷酸

答:(a)最初葡萄糖-6-磷酸浓度的增加通过增加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的底物水平以及以后的酵解途径的各步反应的底物水平也随之增加,从而增加了酵解的速度。然而葡萄糖-6-磷酸也是己糖激酶的一个别构抑制剂,因此高浓度的葡萄糖-6-磷酸可以通过减少葡萄糖进入酵解途径从而抑制酵解。

(b)果糖-1.6-二磷酸是由磷酸果糖激酶-1催化反应的产物,它是酵解过程中主要的调控点,增加果糖-1.6-二磷酸的浓度等于增加了所有随后糖酵解途径的反应的底物水平,所以增加了酵解的速度。

(c)柠檬酸是柠檬酸循环的一个中间产物,同时也是磷酸果糖激酶-1的一个反馈抑制剂,因而柠檬酸浓度的增加降低了酵解反应的速率。

(d)果糖-2,6-二磷酸是在磷酸果糖激酶-2(PFK-2)催化的反应中由果糖-6-磷酸生成的,因为它是磷酸果糖激酶-1(PFK-1)的激活因子,因而可以增加酵解反应的速度。

英文缩写符号:

1.UDPG:尿苷二磷酸葡萄糖,是合成蔗糖时葡萄糖的供体。

2.ADPG:腺苷二磷酸葡萄糖,是合成淀粉时葡萄糖的供体。

3.F-D-P:1,6-二磷酸果糖,由磷酸果糖激酶催化果糖-1-磷酸生成,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糖酵解过程生成。

4.F-1-P:果糖-1-磷酸,由果糖激酶催化果糖生成,不含高能磷酸键。

5.G-1-P:葡萄糖-1-磷酸。由葡萄糖激酶催化葡萄糖生成,不含高能键。

6.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含高能磷酸键,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糖酵解过程生成。

5 糖类分解代谢

5 糖类分解代谢 第五章糖类分解代谢 5.1新陈代谢概述 5.1.1新陈代谢概述 5.1.2代谢的研究方法 5.2生物体内的糖类 5.2.1单糖 5.2.2寡糖 5.2.3多糖 5.3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5.3.1蔗糖、麦芽糖、乳糖的酶促降解 5.3.2淀粉(糖原)的酶促降解 5.3.3细胞壁多糖的酶促降解 5.4糖酵解 5.4.1糖酵解的概念 5.4.2糖酵解的化学历程 5.4.3糖酵解的化学计量与生物学意义 5.4.4糖酵解的其他底物 5.4.5丙酮酸的去路 5.4.6糖酵解的调控 5.5三羧酸循环 5.5.1丙酮酸氧化为乙酰CoA 5.5.2三羧酸循环 5.5.3三羧酸循环的调控 5.5.4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5.6磷酸戊糖途径 5.6.1磷酸戊糖途径的生化历程 5.6.2磷酸戊糖途径的化学计量与生物学意义

5.6.3磷酸戊糖途径的调控 第五章糖类分解代谢 本章提要糖的分解代谢包括:糖酵解——糖的共同分解途径;三羧酸循环——糖的最后氧化途径;葡萄糖氧化支路磷酸戊糖途径——糖的直接氧化途径。动、植物通过淀粉磷酸化酶或淀粉酶水解糖原(淀粉)成葡萄糖。很多微生物则有水解纤维素的酶。蔗糖、乳糖等寡糖经水解和异构化成葡萄糖。葡萄糖经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氧化分解产生CO2和NADH、FADH2。磷酸戊糖途径则生成CO2和NADPH,后者是合成代谢的还原剂。糖分解途径的多种中间产物是合成氨基酸、脂肪、核苷酸等的原料。ATP、NADH、NADPH通过抑制EMP、TCA 和HMP途径的关键酶而抑制整个途径。柠檬酸及脂肪酸也抑制EMP。果糖2,6-二磷酸、AMP则可激活EMP途径。糖是生物体重要的能源和碳源。糖分解可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 动的需要。糖代谢的中间产物作为碳骨架可以转变成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等,糖还是植物体内的重要结构物质。 糖类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糖类代谢为生物提供重要的碳源和能源。生物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糖分解代谢提供。1 g葡萄糖经彻底氧化分解可释放约16.74 kJ(千焦耳)的能量。 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为氨基酸、核苷酸、脂肪、类固醇的合成提供碳原子或碳骨架。 糖的分解代谢指大分子糖经酶促降解生成小分子单糖后,进一步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并释放出能量的生物化学变化过程。 糖的分解代谢是生物体广泛存在的最基本代谢,在叙述糖分解代谢之前,先对新陈代谢的概念做一总的论述。 5.1 新陈代谢概述 5.1.1 新陈代谢概述

有关糖类代谢问题

剧烈运动以后为什么会肌肉酸痛? 不常锻炼的人,进行较剧烈的运动后,局部肌肉都会疼痛,这与肌肉内部的能量代谢有关。人体各种形式的运动,主要靠肌肉的收缩来完成。肌肉收缩需要能量,这能量主要依靠肌肉组织中的糖类物质分解来提供。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如人体处于静息状态时,肌肉中的糖类物质直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但人体在剧烈活动时,骨骼肌急需大量的能量,尽管此时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都大大加强了,可仍然不能满足肌肉组织对氧的需求,致使肌肉处于暂时缺氧状态。结果糖类物质分解出乳酸,释放的能量也比较少。乳酸在肌肉内大量堆积,便刺激肌肉块中的神经末梢产生酸痛感觉;乳酸的积聚又使肌肉内的渗透压增大,导致肌肉组织内吸收较多的水分而产生局部肿胀。 经常运动的人,运动时肌肉能获得较为充足的氧气,糖类物质分解的乳酸较少,肌肉就不会有明显的痛感。 因此,我们平时应多锻炼,在运动前先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后要做些肌肉放松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这样,肌肉的疼痛就可以减轻。 在饥饿时靠什么来维持血糖水平和能量供给 人体能量消耗的过程是及时吃的能量,肝糖原,脂肪,然后肌糖原,再到蛋白质,当到蛋白质是人基本已经快死了,所以长期饥饿时消耗的是肌糖原 饥饿过程中,糖异生主要在肝内进行。约占异生糖的80%。糖异生一般在以下情况下进行:1、在糖供应不足时进行——保证在饥饿情况下,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因体内储存的糖原有限,实验证明,禁食12~24小时后,肝糖原耗尽,此时糖异生显著增强,成为血糖的主要来源。另外,长期禁食后肾脏的糖异生也明显增加,从而维持血糖水平正常,保证在饥饿情况下,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2、在乳酸增加时进行——调节酸碱平衡:在剧烈运动或某些原因导致缺氧时,肌糖原酵解产生大量乳酸,引起组织pH降低,通过乳酸循环的糖异生作用,乳酸经血液运到肝脏可再合成肝糖原和中性的葡萄糖,不仅回收了乳酸能量,防止乳酸酸中毒的发生。3、在氨基酸增多是进行——协助氨基酸代谢实验证实进食蛋白质后,肝中糖原含量增加;禁食晚期、糖尿病或皮质醇过多时,由于组织蛋白质分解,血浆氨基酸增多,糖的异生作用增强,因而氨基酸合成糖可能是氨基酸代谢的主要途径。4、在摄取葡萄糖能力减弱时进行——补充肝糖原:由于肝葡萄糖激酶Km值高,摄取葡萄糖能力弱,即便进食以后也有相当一部分葡萄糖是先分解成丙酮酸、乳酸等三碳化合物,再异生成糖原,此途径称为糖原合成的三碳途径。 是什么导致了糖尿病人血糖升高 血糖高并不是说吃单纯的糖,吃的任何可以转化为糖的食物都可以导致血压高,因为这些食物最后变成血糖。导致血糖高的根本是血糖不能被细胞运用,血糖对人来说好比汽车的机油,所以糖尿病是是长期缺乏能量导致细胞死亡的,人就这样慢慢被饿死的。根本的问题是改变饮食生活习惯。均衡营养。 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不十分明显或仅有部分表现;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1.多尿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

第十一章 糖类代谢--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第十一章糖类代谢 第一节概述 一、特点 糖代谢可分为分解与合成两方面,前者包括酵解与三羧酸循环,后者包括糖的异生、糖原与结构多糖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还有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 糖代谢受神经、激素和酶的调节。同一生物体内的不同组织,其代谢情况有很大差异。脑组织始终以同一速度分解糖,心肌和骨骼肌在正常情况下降解速度较低,但当心肌缺氧和骨骼肌痉挛时可达到很高的速度。葡萄糖的合成主要在肝脏进行。不同组织的糖代谢情况反映了它们的不同功能。 二、糖的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 淀粉是动物的主要糖类来源,直链淀粉由300-400个葡萄糖构成,支链淀粉由上千个葡萄糖构成,每24-30个残基中有一个分支。糖类只有消化成单糖以后才能被吸收。 主要的酶有以下几种: 1.α-淀粉酶哺乳动物的消化道中较多,是内切酶,随机水解链内α1,4糖苷键,产生α-构型的还原末端。产物主要是糊精及少量麦芽糖、葡萄糖。最适底物是含5个葡萄糖的寡糖。 2.β-淀粉酶在豆、麦种子中含量较多。是外切酶,作用于非还原端,水解α-1,4糖苷键,放出β-麦芽糖。水解到分支点则停止,支链淀粉只能水解50%。 3.葡萄糖淀粉酶存在于微生物及哺乳动物消化道内,作用于非还原端,水解α-1,4糖苷键,放出β-葡萄糖。可水解α-1,6键,但速度慢。链长大于5时速度快。 4.其他α-葡萄糖苷酶水解蔗糖,β-半乳糖苷酶水解乳糖。 二、吸收 D-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可被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不能消化的二糖、寡糖及多糖不能吸收,由肠细菌分解,以CO2、甲烷、酸及H2形式放出或参加代谢。 三、转运 1.主动转运小肠上皮细胞有协助扩散系统,通过一种载体将葡萄糖(或半乳糖)与钠离子转运进入细胞。此过程由离子梯度提供能量,离子梯度则由Na-K-ATP酶维持。细菌中有些糖与氢离子协同转运,如乳糖。另一种是基团运送,如大肠杆菌先将葡萄糖磷酸化再转运,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供能。果糖通过一种不需要钠的易化扩散转运。需要钠的转运可被根皮苷抑制,不需要钠的易化扩散被细胞松驰素抑制。 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肌肉和脂肪组织是通过被动转运。其膜上有专一受体。红细胞受体可转运多种D-糖,葡萄糖的Km最小,L型不转运。此受体是蛋白质,其转运速度决定肌肉和脂肪组织利用葡萄糖的速度。心肌缺氧和肌肉做工时转运加速,胰岛素也可促进转运,可能是通过改变膜结构。 第二节糖酵解 一、定义 1.酵解是酶将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并生成ATP的过程。它是动植物及微生物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谢途径。有氧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生成CO2和水,酵解生成的NADH则经呼吸链氧化产生ATP和水。缺氧时NADH把丙酮酸还原生成乳酸。 2.发酵也是葡萄糖或有机物降解产生ATP的过程,其中有机物既是电子供体,又是电子受体。根据产物不同,可分为乙醇发酵、乳酸发酵、乙酸、丙酸、丙酮、丁醇、丁酸、琥珀酸、丁二醇等。 二、途径 共10步,前5步是准备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三碳糖,消耗2分子ATP;后5步是放能阶段,

糖类代谢

一、知识结构 糖类代谢 脂类代谢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的代谢蛋白质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 1.糖类代谢(C:理解)。 2.脂类、蛋白质代谢(B:识记)。 3.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A:知道)。 4.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类健康的关系(A:知道)。 (二)能力训练 1.学生阅读教材,培养理解、归纳、自学能力。 2.学习物质消化、吸收、代谢过程,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培养分析、判断、综合能力。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糖类、蛋白质代谢过程。 2.难点:糖类、脂类、蛋白质的代谢及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复杂变化,学生由于化学知识不够丰富,有一定难度。 3.疑点:肝糖元、肌糖元在糖代谢中重要作用。 4.解决办法 (1)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图表,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2)通过课堂训练巩固对知识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学方法 学生阅读、分析讨论,教师充分利用学生所学化学知识去理解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中各种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 六、教具准备 糖类、蛋白质代谢过程表解图和表解。 七、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找出动物和人物质代谢的特点。 2.回忆初中所学“体内物质运输”、“消化和吸收”等章节内容。 3.阅读,自学课文归纳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过程特点,并要求边看书,边画表解表示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 4.认真学习教师对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的归纳、总结。并完成教师精选的课堂训练题,加以巩固课堂教学。

八、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知识学习 (1)知道动物和人物质代谢特征是直接从外界获取现成的有机物。 (2)以糖类、脂类物质消化、吸收知识为前提引出本节重点知识糖类、脂类代谢。 (3)掌握糖类、脂类物质代谢中物质变化及其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 (4)肝脏在代谢中重要地位。 2.能力训练 (1)通过回忆,复习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效果,使学生学会理顺知识脉络和学会整理知识体系的方法。 (2)通过糖类、脂类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及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训练学生分析、理解、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想必同学们都很耳热,它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同学看书、作答)? 教师指出:人和动物在代谢过程中,不能像绿色植物那样,直接把外界环境中的无机物转化成自身的有机物,而是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物,来获取现成的有机物。所以我们必须每天几次进食,才能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故民以食为天,说明了食物的重要性。 问:我们每天摄取食物中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吸收进入人体后会发生怎样变化(同学们看书,理解并回忆物质消化、吸收过程)? 教师指出:第一章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多糖三类,而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此外,还有少量的蔗糖、乳糖等。因食物中淀粉不溶于水,且分子量又比较大,所以它不能通过细胞的膜被直接吸收,一定要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小肠柱状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并随血液循环进行以下几种变化。 —、糖类代谢 1.一部分葡萄糖随血液运往全身各处后,最终在细胞中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让学生回忆该过程主要在什么细胞器内完成?)。 教师归纳:线粒体为动力工厂,糖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 2.血液中葡萄糖(称为血糖)除了上述变化被利用外,多余部分可被肝脏、骨胳肌等组织器官合成糖元储存备用(肝糖元)与供能用(肌糖元)。 可见糖元是一种可被迅速利用的贮能形式。 当大量食物经消化,其中葡萄糖被陆续吸收进入血液后,血糖的含量会显著增加,这时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肝脏把一部分葡萄糖转变成糖元,暂时储存起来,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80~120mg/dL); 当血糖含量由于消耗而逐渐减少,肝脏中的糖元又转变成葡萄糖陆续释放到血液中,使血糖含量仍维持在80~120mg/dL范围内。 问:血糖合成糖元有何意义?肝脏在这一过程中所起作用(学生相互讨论、启发)?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 一、内容提要 肝是人体多种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它不仅在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脂类、维生素、激素等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参与体内的分泌、排泄、生物转化等重要过程。 (一)肝的物质代谢特点 1.肝的糖、脂类、蛋白质代谢特点 (1)糖代谢肝通过肝糖原的合成、分解与糖异生作用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确保全身各组织,特别是脑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 (2)脂类代谢肝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肝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以协助脂类物质及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肝是进行脂肪酸β–氧化、脂肪合成、改造及合成酮体的主要场所;肝是合成磷脂、胆固醇、脂肪酸的重要器官,并以脂蛋白的形式转运到脂肪组织储存或其它组织利用。 (3)蛋白质代谢肝在人体蛋白质合成、分解和氨基酸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除γ-球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质均来自肝,包括全部的清蛋白、部分球蛋白、大部分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多种结合蛋白质和某些激素的前体等;肝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代谢酶类,氨基酸在肝内进行转氨基作用、脱氨基作用和脱羧基作用;氨基酸代谢产生的氨主要在肝生成尿素。 2.肝在维生素、激素代谢的特点 (1)维生素代谢肝在维生素的吸收、储存、运输及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肝是人体内含维生素A、K、B1、B2、B6、B12、泛酸与叶酸最多的器官;肝可将很多B族维生素转化为相应辅酶或辅基。 (2)激素代谢许多激素在发挥其作用后,主要在肝内被分解转化、降低或失去其生物活性,此过程称为激素的灭活。 (二)肝的生物转化 1.生物转化的概念非营养物质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其毒性降低、

糖类代谢习题

一、填空题 1.生物体能的物质代谢包括__同化_作用和_异化__作用,一般前者_储存__能量,后者_消耗__能量。 2,糖在动物体内的主要功能是___。 3.糖原的降解始于糖原的___端。始于糖原的葡萄糖的酵解比游离的葡萄分子的酵解获能率___个 A TP。 4.糖原和淀粉的组成单位都是_葡萄糖__,糖单位由__α-1,4糖苷键__和_α-1,6糖苷键__两种糖苷键连接而成具有分支链的糖 分子。二者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别在于糖分子是___,而支链淀粉___。 析:直链淀粉不溶于冷水,可溶于60.C—80.C的热水中,遇碘变蓝;支链淀粉易溶于水,形成稳定的胶体,静置时,溶液不出现沉淀,遇碘变紫红色,在蜡质玉米和糯米中含量高。5.在酵解途径的第一阶段,6-磷酸葡萄糖经过____和___而产生一个能被分解成两个___的磷酸丙糖的糖分子。 6.在磷酸戊糖途径的氧化阶段,___被___脱羧和脱氢氧化产生___、___和___。 7.分解代谢提供给细胞的三个主要产物是___、___和___.例如葡萄糖分解成乳酸的主要产物 是___和___。 8.TCA循环中整个系统的底物只有___一种。 9.糖、脂和___是氧化细胞的基本燃料分子。 11.___是生物合成还原力的载体。在氧化生物中它主要产生于___途径。 11.肝糖原合成时,所需关键酶是UDPG焦磷化酶,其提供能量者为___。 12.酵解中第一次能量的获得是由于一个磷酸基从磷酸酐_1,3二磷酸甘油酸__被转移到ADP而形成_A TP__的结果。 13.在糖酵解和糖原异生作用中都起作用的酶是____ 14.在磷酸葡萄糖酸途径的第一阶段___被___氧化和脱羧产生___、___和___ 15.三羧酸循环中的四碳载体是_草酰乙酸__,它与_乙酰CoA__作用生成柠檬酸。16.三羧酸循环每循环一次,总共生成___分子A TP,其中___分子A TP是由于氧化磷酸化生成的 ___分子A TP是由于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的。 17.当1分子乳酸转化成乙酰CoA时,有___分子A TP生成。 18.糖酵解的第二阶段消耗___A TP。 19.三羧酸循环中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___分子A TP。 20.由单糖形成寡糖和多糖之前,单糖首先要转变成一种活化形式,即___与___相结合的化合物。 21.UDPG是双糖或多糖生物合成中___的给体。 22.___是糖原合成酶的变构激活剂。 23.糖酵解在细胞的_胞浆__中进行,其过程是将葡萄糖变为_丙酮酸__,同时生成_A TP__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24.A 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到葡萄糖C-6的羟基上,该反应由_己糖激酶__催化。该酶在EC分类中属于__ _酶类。

第十一章代谢调节讲解

第十一章代谢调节 一、知识要点 代谢调节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外界条件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生理机能。通过调节作用细胞内的各种物质及能量代谢得到协调和统一,使生物体能更好地利用环境条件来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根据生物的进化程度不同,代谢调节作用可在不同水平上进行:低等的单细胞生物是通过细胞内酶的调节而起作用的;多细胞生物则有更复杂的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因为生物体内的各种代谢反应都是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完成的,所以,细胞内酶的调节是最基本的调节方式。酶的调节是从酶的区域化、酶的数量和酶的活性三个方面对代谢进行调节的。 细胞是一个高效而复杂的代谢机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物质代谢和能量的转化。细胞内的四大类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在功能上虽各不相同,但在代谢途径上却有明显的交叉和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代谢的复杂性要求细胞有数量庞大、功能各异和分工明确的酶系统,它们往往分布在细胞的不同区域。例如参与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和脂肪酸合成的酶主要存在胞浆中;参与三羧酸循环、脂肪酸β-氧化和氧化磷酸化的酶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与核酸生物合成有关的酶大多在细胞核中;与蛋白质生物合成有关的酶主要在颗粒型内质网膜上。细胞内酶的区域化为酶水平的调节创造了有利条件。 生物体内酶数量的变化可以通过酶合成速度和酶降解速度进行调节。酶合成主要来自转录和翻译过程,因此,可以分别在转录水平、转录后加工与运输和翻译水平上进行调节。在转录水平上,调节基因感受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诱导物和辅阻遏物可以调节基因的开闭,这是一种负调控作用。而分解代谢阻遏作用通过调节基因产生的降解物基因活化蛋白(CAP)促进转录进行,是一种正调控作用,它们都可以用操纵子模型进行解释。操纵子是在转录水平上控制基因表达的协调单位,由启动子(P)、操纵基因(O)和在功能上相关的几个结构基因组成;转录后的调节包括,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的加工,转录产物的运输和在细胞中的定位等;翻译水平上的调节包括,mRNA本身核苷酸组成和排列(如SD序列),反义RNA 的调节,mRNA的稳定性等方面。 酶活性的调节是直接针对酶分子本身的催化活性所进行的调节,在代谢调节中是最灵敏、最迅速的调节方式。主要包括酶原激活、酶的共价修饰、反馈调节、能荷调节及辅因子调节等。 二、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诱导酶(Inducible enzyme) 2.标兵酶(Pacemaker enzyme) 3.操纵子(Operon) 4.衰减子(Attenuator) 5.阻遏物(Repressor) 6.辅阻遏物(Corepressor) 7.降解物基因活化蛋白(Catabolic gene activator protein) 8.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 9.共价修饰(Covalent modification) 10.级联系统(Cascade system) 11.反馈抑制(Feedback inhibition) 12.交叉调节(Cross regulation) 13.前馈激活(Feedforward activation) 14.钙调蛋白(Calmodulin)

第四章 糖类代谢

第四章糖类代谢 一、选择题 1、在厌氧条件下,下列( )会在哺乳动物肌肉组织中积累。 A、丙酮酸 B、乙醇 C、乳酸 D、CO2 2、磷酸戊糖途径的真正意义在于产生( )的同时产生许多中间物如核糖等。 A、NADPH+H+ B、NAD+ C、ADP D、CoASH 3、磷酸戊糖途径中需要的酶有( )。 A、异柠檬酸脱氢酶 B、6-磷酸果糖激酶 C、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D、转氨酶 4、下面( )酶既在糖酵解又在葡萄糖异生作用中起作用。 A、丙酮酸激酶 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1,6-二磷酸果糖激酶 D、已糖激酶 5、生物体内ATP最主要的来源是( )。 A、糖酵解 B、TCA循环 C、磷酸戊糖途径 D、氧化磷酸化作用 6、TCA循环中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化合物是( )。 A.α-酮戊二酸 B.琥珀酰 C.琥珀酰CoA D.苹果酸 7、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不涉及下述( )物质。

A.乙酰CoA B.硫辛酸 C.TPP D.生物素 8、下列化合物中( )是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 A、生物素 B、FAD C、NADP+ D、NAD+ 9、在三羧酸循环中,由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所催化的反应需要( )。 A、NAD+ B、NADP+ C、CoASH D、ATP 10、丙二酸能阻断糖的有氧氧化,因为它( )。 A、抑制柠檬酸合成酶 B、抑制琥珀酸脱氢酶 C、阻断电子传递 D、抑制丙酮酸脱氢酶 11、糖酵解是在细胞的( )部位进行的。 A、线粒体基质 B、胞液中 C、内质网膜上 D、细胞核内 12、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要的酶是( )。 A、果糖二磷酸酶 B、葡萄糖-6-磷酸脂酶 C、磷酸果糖激酶 D、磷酸化酶 13、糖原分解过程中磷酸化酶催化磷酸解的键是( )。 A、a-1,6-糖苷键 B、b-1,6-糖苷键 C、a-1,4-糖苷键 D、b-1,4-糖苷键 14、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最终接受底物脱下的2H的辅助因子是( )。

5糖类分解代谢(答案)

5 糖类分解代谢 一、名词解释 1、糖酵解途径:是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进行分解,形成2分子丙酮酸并伴随着ATP生成的一系列反应。 2、柠檬酸循环:是用于乙酰CoA中的乙酰基氧化生成CO2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反应是由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3、糖的有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4、磷酸戊糖途径:是指机体某些组织(如肝、脂肪组织等)种一个葡萄糖-6-磷酸经代谢产生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该途径包括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阶段,在氧化阶段,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核酮糖-5-磷酸和CO2,并生成两分子的NADPH;在非氧化阶段,核酮糖-5-磷酸异构化生成核糖-5-磷酸或转化为酵解中的两个中间代谢物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 5、发酵:厌氧有机体把糖酵解生成NADH中的氢交给丙酮酸脱羧后的产物乙醛,使之生成乙醇的过程称之为乙醇发酵。如果将氢交给丙酮酸生成乳酸则叫乳酸发酵。 二、填空 1、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磷酸果糖激酶、己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 2、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酶催化的反应是EMP途径中的第一个氧化反应。 3、糖酵解中催化作用物水平磷酸化的两个酶是磷酸甘油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 4、在糖酵解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使ADP磷酸化成A TP的高能化合物是1,3-二磷酸甘油酸和PEP。 5、糖酵解在细胞的细胞质中进行,该途径是将葡萄糖转变为丙酮酸,同时生成ATP和NADH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6、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3-磷酸甘油醛的氧化。 7、TCA循环的第一个产物是柠檬酸。由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所催化的反应是该循环的主要限速反应。 8、TCA循环中有二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催化。脱去的CO2中的C原子分别来自于草酰乙酸中的C1和C4。 9、TCA循环中大多数酶位于线粒体基质,只有琥珀酸脱氢酶位于线粒体内膜。 10、丙酮酸脱氢酶系由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酰转乙酰基酶和二氢硫辛酸脱氢酶组成。三羧酸循环过程中有4次脱氢和2次脱羧反应。三羧酸循环过程主要的关键酶是柠檬酸合酶;每循环一周可生成1个A TP。 11、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2阶段,分别称为氧化脱羧和非氧化的分子重排,其中两种脱氢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酸糖脱氢酶,它们的辅酶是NADP+。 12、在磷酸戊糖途径中催化由酮糖向醛糖转移二碳单位的酶为转酮醇酶,其辅酶为TPP(焦磷酸硫胺素);催化由酮糖向醛糖转移三碳单位的酶为转醛醇酶。转酮醇酶(transketolase)就是催化含有一个酮基、一个醇基的二碳基团(羟乙酰基)转移的酶。其接受体是醛,辅酶是TPP。转醛醇酶(transaldolase)是催化含有一个酮基、二个醇基的三碳基团(二羟丙酮基团)转移的酶.其接受体是醛,但不需要TPP. 13、植物中淀粉彻底水解为葡萄糖需要多种酶协同作用,它们是α-淀粉酶,β-淀粉酶,脱支酶,麦芽糖酶。 14、淀粉的磷酸解过程通过淀粉磷酸化酶降解α–1,4糖苷键,靠转移酶和脱支酶降解α–1,6糖苷键。 三、单项选择题 1、丙酮酸脱氢酶系是个复杂的结构,包括多种酶和辅助因子。下列化合物中哪个不是丙酮酸脱氢酶组分? A、TPP B、硫辛酸 C、FMN D、Mg2+ E、NAD+ 2、丙酮酸脱氢酶系受到哪些因素调控? A、产物抑制、能荷调控、磷酸化共价调节 B、产物抑制、能荷调控、酶的诱导 C、产物抑制、能荷调控 D、能荷调控、磷酸化共价调节、酶的诱导 E.能荷调控、酶的诱导 3、下述那种情况可导致丙酮酸脱氢酶系活性升高? A、ATP/ADP比值升高 B、CH3COCoA/CoA比值升高 C、NADH/ NAD+比值升高 D、能荷升高 E、能荷下降 4、三羧酸循环中有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是: A、柠檬酸→α-酮戊二酸 B、琥珀酰CoA→琥珀酸(琥珀酸硫激酶) C、琥珀酸→延胡索酸 D、延胡索酸→草酰乙酸 E. 苹果酸→草酰乙酸 5、糖代谢中间产物中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是: A、6-磷酸葡萄糖 B、6-磷酸果糖 C、1,6-二磷酸果糖 D、3-磷酸甘油醛 E、1,3-二磷酸甘油酸 6、1分子葡萄糖酵解时净生成多少个ATP? A、1 B、2 C、3 D、4 E、5 7、磷酸果糖激酶的最强变构激活剂是: A、AMP B、ADP C、ATP D、2,6-二磷酸果糖 E、1,6-二磷酸果糖 8、糖的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 A、CO2+H2O+ATP B、乳酸 C、丙酮酸 D、乙酰CoA A、磷酸戊糖途径 B、糖异生 C、糖的有氧氧化 D、糖原合成与分解 E、糖酵解 10、三碳糖、六碳糖与七碳糖之间相互转变的糖代谢途径是: A、糖异生 B、糖酵解 C、三羧酸循环 D、磷酸戊糖途径 E、糖的有氧氧化

糖类代谢和脂肪代谢

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第4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糖类、脂肪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2、知道糖类、脂肪之间的转变关系。 3、初步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营养物质转变实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糖类、脂肪代谢及相互转变的实例,感受这两大类营养成分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营养物质的相互转变,逐步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二、重点: 1、糖类的代谢 2、脂肪的代谢 三、难点: 糖类、脂肪之间的转变过程及途径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五、教学过程

附: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糖类、脂肪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2.知道糖类、脂肪之间的转变关系 3.通过学习营养物质转变,结合生活实际,养成健康的饮食与生活习惯 学习重点: 糖类、脂肪代谢过程 学习难点: 糖类、脂肪的相互转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知识回顾:人体消化系统组成、食物消化过程与消化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生物体中能源物质的种类;细胞有氧呼吸的过程(三羧酸循环) (1)人体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途径获得。当我们吃了食物,实际上食物__________(是,不是)已经进入了人体,而是需要先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才能够被利用。 (2)三大主要营养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淀粉的消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消化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化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脂肪的消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消化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2.阅读,思考,讨论: 糖类代谢 (1)生物体细胞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方式利用葡萄糖获得能量。 (2)动物体内的___ 细胞和细胞可以以形式储存一定量的糖类物质。(3)北京填鸭在肥育期要填饲过量的糖类饲料,减少运动,从而使鸭在短期内变成肥鸭,这说明什么? () 脂类代谢 (1)为什么长期偏食高油、高脂食物的人更容易肥胖? (2)饮食中摄入脂肪就不能控制体重了吗?

七 糖类分解代谢(1)

糖代谢 (一)名词解释 糖酵解途径 三羧酸循环 磷酸戊糖途径 (二)英文缩写符号: 1.UDPG(uridinediphosphate-glucose) 2.ADPG(adenosine diphosphate-glucose) 3.F-D-P(fructose-1,6-bisphosphate) 4.F-1-P(fructose-1-phosphate) 5.G-1-P(glucose-1-phosphate) 6.PEP(phosphoenolpyruvate) (三)填空题 1.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的_________键,所以不能够使支链淀粉完全水解。 2.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3.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______阶段,分别称为_________和_______。 5.糖酵解在细胞的_________中进行,该途径是将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同时生成________和_______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6.糖原的磷酸解过程通过_______酶降解α–1,4糖苷键,靠________和________ 酶降解α–1,6糖苷键。 (四)选择题 1.丙酮酸激酶是何途径的关键酶: A.磷酸戊糖途径B.糖的有氧氧化 C.糖原合成与分解D.糖酵解 2. 下列各中间产物中,那一个是磷酸戊糖途径所特有的?

A.丙酮酸B.3-磷酸甘油醛 C.6-磷酸果糖D.6-磷酸葡萄糖酸 3.糖蛋白中蛋白质与糖分子结合的键称: A.二硫键B.肽键 C.糖肽键D.糖苷键 4.三碳糖、六碳糖与七碳糖之间相互转变的糖代谢途径是: A.糖异生B.糖酵解 C.三羧酸循环D.磷酸戊糖途径 5.TCA循环中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化合物是? A.α-酮戊二酸B.琥珀酰 C.琥珀酸CoA D.苹果酸 6.原核生物中,有氧条件下,利用1摩尔葡萄糖生成的净ATP摩尔数与在无氧条件下利用1摩尔生成的净ATP摩尔数的最近比值是: A.2:1 B.9:1 C.18:1 D.19:1 7.催化直链淀粉转化为支链淀粉的酶是: A.R-酶B.D-酶 C.Q-酶D.α-1,6-糖苷酶E.淀粉磷酸化酶 (五)是非判断题 ()1.α-淀粉酶和-淀粉酶的区别在于α-淀粉酶水解-1,4糖苷键,β-淀粉酶水解β-1,4糖苷键。 ()2.麦芽糖是由葡萄糖与果糖构成的双糖。 ()3.ATP是果糖磷酸激酶的变构抑制剂。 ()4.沿糖酵解途径简单逆行,可从丙酮酸等小分子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5.糖酵解过程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 ()6.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还原为乳酸的意义是使NAD+再生。 ()7.TCA中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生成的是ATP。 ()8.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以形成谷氨酸。

糖类代谢练习题

糖类代谢练习题 、选择题 1、在厌氧条件下,下列() 会在哺乳动物肌肉组织中积累。 A 、丙酮酸 B 、乙醇 C 2、 磷酸戊糖途径的真正意义在于产生 () A NADPH+H B 、 NAD C 3、 磷酸戊糖途径中需要的酶有 ()。 A 、异柠檬酸脱氢酶 B C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D 4、下面 () 酶既在糖酵解又在葡萄糖异生作用中起作 用。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12、 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要的酶是 ()。 A 果糖二磷酸酶 B 、葡萄糖-6-磷酸脂酶 C 磷酸果糖激酶 D 、磷酸化酶 13、 糖原分解过程中磷酸化酶催化磷酸解的键是 ()。 A : -1 , 6-糖苷键 B 、--1 , 6-糖苷键 C 一1 , 4-糖苷键 D 、'--1 , 4-糖苷键 14、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最终接受底物脱下的 2H 的辅助因子是() C 1,6 —二磷酸果糖激酶 5、生物体内ATP 最主要的来源是() A 、糖酵解 B 、TCA 循环 6、TCA 循环中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化合物是 A.a -酮戊二酸 B .琥珀酰 C 7、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不涉及下述 ( A.乙酰CoA B .硫辛酸 C 、已糖激酶 、磷酸戊糖途径 ()。 .琥珀酰CoA ) 物质。 .TPP D 、氧化磷酸化作用 ?生物素 &下列化合物中() 是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 A 、生物素 B 、FAD 、NADP+ 、NAD+ 9、在三羧酸循环中,由a-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所催化的反应需要 A 、NAD B 、NADP 、CoASH 、ATP 10、丙二酸能阻断糖的有氧氧化,因为它 A 、抑制柠檬酸合成酶 ()。 、抑制琥珀酸脱氢酶 C 阻断电子传递 、抑制丙酮酸脱氢酶 11、糖酵解是在细胞的( A 、线粒体基质 B 部位进行 的。 ) 、胞液中 C 、内质网膜上 、细胞核内 、乳酸 D 、CO 的同时产生许多中间物如核糖 等。 、ADP D 、CoASH 、6-磷酸果糖激酶 A 、丙酮酸激酶

糖类代谢和脂肪代谢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是来自成都市新都区升庵中学的生物教师李珍。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现行高中生物沪科版高中第一册(试用本)第四章第四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内容可以说是对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的补充,是对本书主要知识的延伸和总结。根据前面的学习和初中的知识,并联系生活经验,学生对生物体内糖类、脂肪、蛋白质可以相互转变具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具体的代谢途径和转变过程却不甚了解。因此,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情况,确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并进一步确定了教学重难点。 接下来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说一下这节课。 (一)教学环境设计 这节课我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以问题探究为主线,以学生的“做”为核心,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利用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和投影等方式提高互动效率,同时与传统的板书优势互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二)设计理念 本节的内容大多都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的,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且具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因此,我以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为指导思想,以问题驱动为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在“做中错,错中学”。 (三)教学风格 以高中生物新课标为教学理念,坚持科学性和实效性相结合,培养能力和提高认知相结合。通过例举常见的生活实例,创造亲切愉悦的学习氛围。 接下来,我重点说一下教学流程及对课堂的设计。 (四)教学流程 首先是问题引入,我是通过一组图片来导入这堂课的。今年7月,湖北多地遭遇有史以来最强暴雨袭击。相关报道每天都会出现,可以说是今夏最受关注的国内新闻之一。学生应该有所耳闻,所以能积极主动开始本节的学习。然后展示救灾物资去向清单,紧接着提问:“从救灾物品的种类看,人体从食物中获得的主要营养物质有哪些呢?”这样学生通过思考各食物主要的营养成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对象,开始本节的学习。 接下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自主探究,在新课之前,我设置了知识铺垫环节。即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1. 回忆三大营养物质的结构和功能;2. 联想生活中有关营养物质转变的现象;3. 联系已学知识总结物质代谢的基本规律。在思考讨论之后,学生在情感上能认同营养物质的转变,在认知上对物质代谢有总体的认识,为有效地进行自主探究奠定了基础。 知识铺垫之后,依次进行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的学习。首先是糖代谢途径,教材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描述比较全面,需要补充说明的知识也比较少。因此,采用学生先自主学习后同桌讨论的模式进行,最后利用电子白板让学生展示代谢图解。这个时候我并不提供固定的格式,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自由发挥,在展示环节让学生通过比较、修正,提高处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当然,最后我会逐步引导学生以血糖为核心,绘制血糖的三来源和三去向图解,帮助他们更有条理地认识这部分知识。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糖代谢,也让这节课更有趣,我设置了一系列的生活场景,让他们去分析可能发生的代谢途径。这样,他们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能更充分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学以致用。 脂肪代谢部分需要补充的知识点稍微多一些,因此在小组讨论之前,我提醒学生参考糖代谢图解,鼓励他们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大胆猜测,最后通过激烈的讨论明确各途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部分知识,我设置了角色扮演环节,即让学生扮演营养师给出建议。比如,减肥能吃含脂肪的食物吗?要想减肥应该慢跑还是快跑?这样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脂肪

糖类代谢

糖类代谢 一、选择题 1、在厌氧条件下,下列( )会在哺乳动物肌肉组织中积累。 A、丙酮酸 B、乙醇 C、乳酸 D、CO2 2、磷酸戊糖途径的真正意义在于产生( )的同时产生许多中间物如核糖等。 A、NADPH+H+ B、NAD+ C、ADP D、CoASH 3、磷酸戊糖途径中需要的酶有( )。 A、异柠檬酸脱氢酶 B、6-磷酸果糖激酶 C、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D、转氨酶 4、下面( )酶既在糖酵解又在葡萄糖异生作用中起作用。 A、丙酮酸激酶 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1,6-二磷酸果糖激酶 D、已糖激酶 5、生物体内ATP最主要的来源是( )。 A、糖酵解 B、TCA循环 C、磷酸戊糖途径 D、氧化磷酸化作用 6、TCA循环中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化合物是( )。 A.α-酮戊二酸 B.琥珀酰 C.琥珀酰CoA D.苹果酸 7、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不涉及下述( )物质。 A.乙酰CoA B.硫辛酸 C.TPP D.生物素 8、下列化合物中( )是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 A、生物素 B、FAD C、NADP+ D、NAD+ 9、在三羧酸循环中,由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所催化的反应需要( )。 A、NAD+ B、NADP+ C、CoASH D、ATP 10、丙二酸能阻断糖的有氧氧化,因为它( )。 A、抑制柠檬酸合成酶 B、抑制琥珀酸脱氢酶 C、阻断电子传递 D、抑制丙酮酸脱氢酶 11、糖酵解是在细胞的( )部位进行的。 A、线粒体基质 B、胞液中 C、内质网膜上 D、细胞核内 12、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要的酶是( )。 A、果糖二磷酸酶 B、葡萄糖-6-磷酸脂酶 C、磷酸果糖激酶 D、磷酸化酶 13、糖原分解过程中磷酸化酶催化磷酸解的键是( )。 A、α-1,6-糖苷键 B、β-1,6-糖苷键 C、α-1,4-糖苷键 D、β-1,4-糖苷键 14、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最终接受底物脱下的2H的辅助因子是( )。 A、FAD B、CoA C、NAD+ D、TPP 15、糖的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 )。 A、CO2+H2O+ATP B、乳酸 C、丙酮酸 D、乙酰CoA 16、需要引物分子参与生物合成反应的有( )。

糖类的分解代谢习题

第五章生物体内的糖类及糖类的分解代谢习题 一、填空题 1、糖类是指。除了以外,其他单糖都具有旋光异构体。 2、直链的单糖在分子内也能够发生反应形成环状结构。葡萄糖环化主要形成六元环的糖,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主要形成五元环的糖。 3、在直链淀粉中,单糖间靠键连接,支链淀粉中,分支处单糖间靠键连接,纤维素分子中,单糖间靠键连接。 4、糖原的降解从端开始,糖原降解的主要产物是。 5、糖酵解在中进行。催化三步不可逆反应的酶是 、和。其中为糖酵解过程的主要调节酶,它受到和的抑制,受和 的激活。 6、1分子葡萄糖通过糖酵解途径净产生分子ATP。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为了维持细胞液的再生,丙酮酸可被发酵产生或。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可进入线粒体在催化下氧化脱羧称为乙酰CoA。 7、真核细胞的TCA循环在中进行,催化异柠檬酸生成α-酮戊二酸,此酶的活性受和激活,受和抑制。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与系类似,但不受的调节。TCA循环中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的酶是,酶是TCA循环中唯一的一个存在于线粒体内膜的酶。 8、PPP发生在,其限速酶是,此酶受竞争性抑制。PPP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产生和。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不属于还原性糖的二糖是 (A)麦芽糖(B)乳糖(C)蔗糖(D)异麦芽糖 2、在TCA循环中,下列()发生了底物水平磷酸化。 (A)柠檬酸→α-酮戊二酸(B)琥珀酰CoA→琥珀酸 (C)琥珀酸→延胡索酸(D)延胡索酸→苹果酸 3、在Cori循环中,由肝细胞制造并回到肌肉细胞的产物是() (A)乙酰CoA (B)葡萄糖(C)乳酸(D)Ala 4、以下可降低TCA循环氧化乙酰CoA的因素是 (A)低的AT P/ADP比值(B)由于电子传递链对NADH的快速氧化而导致低NADH(C)低的NAD+/NADH的比值(D)高浓度的AMP 5、在长时间饥饿状态下,仍然以葡萄糖作为主要能源的细胞是 (A)肌肉(B)红细胞(C)肝(D)肾 6、参与丙酮酸转变成乙酰CoA的辅助因子包括 (A)NAD+、生物素和TPP (B)TPP、硫辛酸、FAD和NAD+ (C)磷酸吡哆醛、FAD和硫辛酸(D)生物素、FAD和TPP 7、将4分子的乙酰CoA氧化成CO2,最少需要的草酰乙酸的分子数是 (A)1 (B)2 (C)4 (D)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