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糖类分解代谢

糖类分解代谢

 糖类分解代谢
 糖类分解代谢

蔗糖酶

5糖类分解代谢第一节新陈代谢概述

指生物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与能量的过程。

合成代谢(同化作用)

分解代谢(异化作用)

代谢研究的方法:

示踪法

抗代谢物、酶抑制剂的应用

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

第二节生物体内的糖类

一、单糖

几种典型的单糖:

D-甘油醛

D-赤藓糖、D-苏阿糖

D-核糖、D-阿拉伯糖、D-木糖、D-来苏糖

D-葡萄糖、D-甘露糖、D-半乳糖D-果糖(酮糖)

二、寡糖

蔗糖:α-葡萄糖(1→2)β-果糖苷

麦芽糖:α-葡萄糖(1→4)葡萄糖苷

纤维二糖:β-葡萄糖(1→4)葡萄糖苷

乳糖:β-半乳糖(1→4)葡萄糖苷

三、多糖(P137)

淀粉、糖原:D-葡萄糖,α-(1→4)带有(1→6)分支

纤维素: D-葡萄糖,β-(1→4)

第三节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一、蔗糖的降解

1、水解

蔗糖+H2O 葡萄糖+果糖*又叫转化酶

转化糖

麦芽糖酶 β-半乳糖苷酶

2、磷酸解

*此反应节省能耗

二、麦芽糖的水解

麦芽糖+H 2O 2葡萄糖 三、乳糖的水解

乳糖+H 2O 葡萄糖+半乳糖 四、淀粉/糖原的酶解

1、淀粉的酶促水解

参与淀粉水解的酶主要有三种:淀粉酶、脱支酶、麦芽糖酶

(1) 淀粉酶:

淀粉酶是指参与淀粉a-1,4-糖苷键水解的酶。有a-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两种。

a-淀粉酶:(a-1,4-葡聚糖水解酶)

可水解任何部位的a-1,4-糖苷键,所以又称为内切淀粉酶。

该酶对非还原末端的5个葡萄糖基不发生作用。

其产物为: 直链淀粉 → 葡萄糖 + 麦芽糖 + 麦芽三糖 + 低聚糖

支链淀粉 → 葡萄糖 + 麦芽糖 + 麦芽三糖 + 极限糊精

蔗糖+UDP 蔗糖合成酶 UDPG +果糖

淀粉磷酸化酶β-淀粉酶:

也水解a-1,4-糖苷键,但须从非还原末端开始切,每次切下两个葡萄糖基。又称为外切淀粉酶。

其产物为:若直链淀粉→ 麦芽糖

若支链淀粉→ 麦芽糖+ 极限糊精

(2) 脱支酶:(a-1,6-葡萄糖苷酶)

水解a-1,6-糖苷键,但只能作用于外围的这种键,而不能水解内部的分支。又叫R-酶。

(3) 麦芽糖酶:

植物体内的麦芽糖酶通常与淀粉酶同时存在,并配合使用,从而使淀粉彻底水解成葡萄糖。

2. 淀粉的磷酸解

淀粉+n H3PO4 n G-1-P

淀粉磷酸化酶从淀粉的非还原端开始,一个一个地磷酸解a-1,4-糖苷键,直到距分支点4个葡萄糖基为止。所以,如果是支链淀粉,还需要另外两个酶的参与,即转移酶和脱支酶。

3、糖原的磷酸解

糖原磷酸化酶是糖原降解的限速酶,有活化态和失活态两种。

其功能类似于淀粉磷酸化酶。

第四节糖酵解

Glycolysis:指葡萄糖通过一系列步骤降解成三碳化合物(丙酮酸)的过程。

部位:细胞质

步骤:

1、己糖的磷酸化

葡萄糖的磷酸化己糖激酶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的生成磷酸己糖异构酶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的生成磷酸果糖激酶1,6-二磷酸果糖

2、磷酸己糖的裂解

1,6-二磷酸果糖的裂解醛缩酶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磷酸丙糖的异构化磷酸丙糖异构酶3-磷酸甘油醛

3、丙酮酸的生成

3-磷酸甘油醛的氧化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1,3-二磷酸甘油酸

ATP的生成磷酸甘油酸激酶3-磷酸甘油酸+ATP

3-磷酸甘油酸异构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磷酸甘油酸

烯醇化烯醇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和ATP的生成丙酮酸激酶丙酮酸和ATP

总方程式:

C6H1206+2ADP+2Pi+2NAD+C6H1206+2ADP+2Pi+2NAD+

第五节三羧酸循环

一、丙酮酸氧化(线粒体内膜)

丙酮酸丙酮酸脱氢酶系乙酰辅酶A+CO2+NADH (TPP、FAD、Mg2+、硫辛酸)

*E1,丙酮酸脱羧酶;E2,硫辛酸乙酰转移酶;E3,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调控:

1)产物抑制乙酰辅酶A、NADH

2)核苷酸抑制受GTP抑制,AMP活化

3)共价调节E1分子上Ser残基的磷酸化

二、三羧酸循环

1、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

柠檬酸合酶*反应不可逆

2、柠檬酸异构为异柠檬酸

顺乌头酸酶(中间产物顺乌头酸)

3、异柠檬酸氧化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

异柠檬酸脱氢酶(Mg2+)(中间产物草酰琥珀酸)*反应不可逆

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反应*反应不可逆

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TPP、FAD、Mg2+、硫辛酸)→琥珀酰辅酶A+CO2 5、琥珀酸的生成

琥珀酸硫激酶→琥珀酸+GTP

6、延胡索酸的生成

琥珀酸脱氢酶(FAD、Fe3+)*位于线粒体内膜上

7、苹果酸的生成

延胡索酸酶

8、草酰乙酸的再生

苹果酸脱氢酶(NAD+)

三、草酰乙酸的回补反应

1、丙酮酸羧化

丙酮酸+CO2+ATP+H20 →草酰乙酸+ADP+Pi

丙酮酸羧化酶(Mn+、生物素)

2、PEP羧化

PEP羧激酶

3、天冬氨酸和谷氨酸转氨作用

四、三羧酸循环的化学计量

乙酰辅酶A+3NAD++FAD+GDP+Pi+2H2O

2CO2+3NADH+FADH2+GTP+CoASH+3H+

●一分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可获得12ATP。

●一分子葡萄糖经EMP、TCA彻底有氧氧化可生成38(原核)或36(真

核)个ATP。

五、三羧酸循环的调控

六、三羧酸循环的意义

1、三羧酸循环普遍存在,产生能量最多。

2、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等物质代谢和转化的枢纽

3、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是生物氧化基质,也是器官中的积累物质。

第六节戊糖磷酸途径

戊糖磷酸途径(PPP),又称为已糖磷酸途径(HMS),葡萄糖直接氧化脱羧。

一、过程

(一)葡萄糖氧化脱羧阶段

1、脱氢反应*不可逆反应

6-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NADP+)6-磷酸葡萄糖酸δ内酯2、水解反应

6-磷酸葡萄糖酸δ内酯内酯酶6-磷酸葡萄糖酸

3、脱氢脱羧反应

6-磷酸葡萄糖酸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NADP+)5-磷酸核酮糖

(二)非氧化的分子重组阶段

4、异构化反应

5-磷酸核酮糖(表)异构酶5-磷酸木酮糖/5-磷酸核糖

5、转酮醇反应

转酮醇酶

5-磷酸木酮糖+5-磷酸核糖→3-磷酸甘油醛+7-磷酸景天庚酮糖

6、转醛醇反应

转醛醇酶

3-磷酸甘油醛+7-磷酸景天庚酮糖→4-磷酸赤藓糖+6-磷酸果糖

7、转酮醇反应

5-磷酸木酮糖+4-磷酸赤藓糖→3-磷酸甘油醛+6-磷酸果糖

二、HMS途径的化学计量与意义

经6次循环,1分子6-磷酸葡萄糖被分解而产生6分子CO2。

O→6CO2+12NADPH+12H++H3PO4

6-磷酸葡萄糖+12NADP++7H

2

1、产生大量的NADPH,为细胞的各种合成反应提供还原力。

2、中间产物为许多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3、

第六章 糖类代谢

第六章糖类代谢 一、填空题: 1.糖酵解反应历程中三个调节部位即催化三个不可逆反应的调节酶是、 和____________ ,其中以为最重要的调控部位。 2.在糖分解代谢中,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在有氧情况下,它形成,在缺氧或无氧的时候形成或。 3.在人体中,1M葡萄糖经过糖酵解作用净生成_____个ATP,而1M葡萄糖经过彻底氧化分解可以生成_____个ATP。 4.丙酮酸氧化脱羧形成,然后和结合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形成第一个产物是。 5.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由、和三种酶组成,其辅因子共种,分别为、、、、和。6.在三羧酸循环反应历程中,三个关键的调节酶是、和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共同抑制剂是和。 7.磷酸戊糖途径的缩写符号是或,此途径氧化阶段两个脱氢酶的辅酶均是,二个脱氢酶分别是、。 8.三羧酸循环的缩写符号是______,此循环途径是在细胞的____________ 中进行的。9.三羧酸循环过程中有_______次脱氢和_______次脱羧反应。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下面哪一种酶在糖酵解和葡萄糖异生过程中都发挥作用( ) ①丙酮酸激酶②丙酮酸羧化酶③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④已糖激酶 2.参与三羧酸循环的起始物是( ) ①丙酮酸②异柠檬酸③草酰乙酸④苹果酸 3.糖的无氧酵解与有氧分解代谢的交叉点物质是( ) ①丙酮酸②烯醇式磷酸丙酮酸③乳酸④乙醇 4.三羧酸循环中,哪一个化合物前后各放出一个分子CO2,这个化合物为( ) ①柠檬酸②乙酰CoA ③琥珀酸④ -酮戊二酸 5.三羧酸循环中催化琥珀酸形成延胡索酸的酶是琥珀酸脱氢酶,此酶的辅因子是( ) ①NAD+②CoA-SH ③FAD ④TPP 6.除哪种酶外,其余的酶都参与柠檬酸循环( ) ①延胡索酸酶②异柠檬酸脱氢酶③丙酮酸脱氢酶④顺乌头酸酶 7.EMP、TCA、PPP三条代谢途径以下列哪种中间产物相互联系( ) ①丙酮酸②乙酰CoA ③PEP ④3-P-甘油醛 8.在柠檬酸循环中,哪步反应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生成一分子高能磷酸化合物( ) ①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②琥珀酰CoA→琥珀酸 ③琥珀酸→延胡索酸④延胡索酸→苹果酸 9.糖代谢中间产物中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是:() ①6-磷酸葡萄糖②1,6-二磷酸果糖③1,3-二磷酸甘油酸④3-磷酸甘油醛

5 糖类分解代谢

5 糖类分解代谢 第五章糖类分解代谢 5.1新陈代谢概述 5.1.1新陈代谢概述 5.1.2代谢的研究方法 5.2生物体内的糖类 5.2.1单糖 5.2.2寡糖 5.2.3多糖 5.3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5.3.1蔗糖、麦芽糖、乳糖的酶促降解 5.3.2淀粉(糖原)的酶促降解 5.3.3细胞壁多糖的酶促降解 5.4糖酵解 5.4.1糖酵解的概念 5.4.2糖酵解的化学历程 5.4.3糖酵解的化学计量与生物学意义 5.4.4糖酵解的其他底物 5.4.5丙酮酸的去路 5.4.6糖酵解的调控 5.5三羧酸循环 5.5.1丙酮酸氧化为乙酰CoA 5.5.2三羧酸循环 5.5.3三羧酸循环的调控 5.5.4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5.6磷酸戊糖途径 5.6.1磷酸戊糖途径的生化历程 5.6.2磷酸戊糖途径的化学计量与生物学意义

5.6.3磷酸戊糖途径的调控 第五章糖类分解代谢 本章提要糖的分解代谢包括:糖酵解——糖的共同分解途径;三羧酸循环——糖的最后氧化途径;葡萄糖氧化支路磷酸戊糖途径——糖的直接氧化途径。动、植物通过淀粉磷酸化酶或淀粉酶水解糖原(淀粉)成葡萄糖。很多微生物则有水解纤维素的酶。蔗糖、乳糖等寡糖经水解和异构化成葡萄糖。葡萄糖经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氧化分解产生CO2和NADH、FADH2。磷酸戊糖途径则生成CO2和NADPH,后者是合成代谢的还原剂。糖分解途径的多种中间产物是合成氨基酸、脂肪、核苷酸等的原料。ATP、NADH、NADPH通过抑制EMP、TCA 和HMP途径的关键酶而抑制整个途径。柠檬酸及脂肪酸也抑制EMP。果糖2,6-二磷酸、AMP则可激活EMP途径。糖是生物体重要的能源和碳源。糖分解可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 动的需要。糖代谢的中间产物作为碳骨架可以转变成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等,糖还是植物体内的重要结构物质。 糖类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糖类代谢为生物提供重要的碳源和能源。生物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糖分解代谢提供。1 g葡萄糖经彻底氧化分解可释放约16.74 kJ(千焦耳)的能量。 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为氨基酸、核苷酸、脂肪、类固醇的合成提供碳原子或碳骨架。 糖的分解代谢指大分子糖经酶促降解生成小分子单糖后,进一步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并释放出能量的生物化学变化过程。 糖的分解代谢是生物体广泛存在的最基本代谢,在叙述糖分解代谢之前,先对新陈代谢的概念做一总的论述。 5.1 新陈代谢概述 5.1.1 新陈代谢概述

有关糖类代谢问题

剧烈运动以后为什么会肌肉酸痛? 不常锻炼的人,进行较剧烈的运动后,局部肌肉都会疼痛,这与肌肉内部的能量代谢有关。人体各种形式的运动,主要靠肌肉的收缩来完成。肌肉收缩需要能量,这能量主要依靠肌肉组织中的糖类物质分解来提供。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如人体处于静息状态时,肌肉中的糖类物质直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但人体在剧烈活动时,骨骼肌急需大量的能量,尽管此时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都大大加强了,可仍然不能满足肌肉组织对氧的需求,致使肌肉处于暂时缺氧状态。结果糖类物质分解出乳酸,释放的能量也比较少。乳酸在肌肉内大量堆积,便刺激肌肉块中的神经末梢产生酸痛感觉;乳酸的积聚又使肌肉内的渗透压增大,导致肌肉组织内吸收较多的水分而产生局部肿胀。 经常运动的人,运动时肌肉能获得较为充足的氧气,糖类物质分解的乳酸较少,肌肉就不会有明显的痛感。 因此,我们平时应多锻炼,在运动前先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后要做些肌肉放松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这样,肌肉的疼痛就可以减轻。 在饥饿时靠什么来维持血糖水平和能量供给 人体能量消耗的过程是及时吃的能量,肝糖原,脂肪,然后肌糖原,再到蛋白质,当到蛋白质是人基本已经快死了,所以长期饥饿时消耗的是肌糖原 饥饿过程中,糖异生主要在肝内进行。约占异生糖的80%。糖异生一般在以下情况下进行:1、在糖供应不足时进行——保证在饥饿情况下,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因体内储存的糖原有限,实验证明,禁食12~24小时后,肝糖原耗尽,此时糖异生显著增强,成为血糖的主要来源。另外,长期禁食后肾脏的糖异生也明显增加,从而维持血糖水平正常,保证在饥饿情况下,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2、在乳酸增加时进行——调节酸碱平衡:在剧烈运动或某些原因导致缺氧时,肌糖原酵解产生大量乳酸,引起组织pH降低,通过乳酸循环的糖异生作用,乳酸经血液运到肝脏可再合成肝糖原和中性的葡萄糖,不仅回收了乳酸能量,防止乳酸酸中毒的发生。3、在氨基酸增多是进行——协助氨基酸代谢实验证实进食蛋白质后,肝中糖原含量增加;禁食晚期、糖尿病或皮质醇过多时,由于组织蛋白质分解,血浆氨基酸增多,糖的异生作用增强,因而氨基酸合成糖可能是氨基酸代谢的主要途径。4、在摄取葡萄糖能力减弱时进行——补充肝糖原:由于肝葡萄糖激酶Km值高,摄取葡萄糖能力弱,即便进食以后也有相当一部分葡萄糖是先分解成丙酮酸、乳酸等三碳化合物,再异生成糖原,此途径称为糖原合成的三碳途径。 是什么导致了糖尿病人血糖升高 血糖高并不是说吃单纯的糖,吃的任何可以转化为糖的食物都可以导致血压高,因为这些食物最后变成血糖。导致血糖高的根本是血糖不能被细胞运用,血糖对人来说好比汽车的机油,所以糖尿病是是长期缺乏能量导致细胞死亡的,人就这样慢慢被饿死的。根本的问题是改变饮食生活习惯。均衡营养。 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不十分明显或仅有部分表现;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1.多尿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材料

第六章糖代 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单糖:葡萄糖(G)、果糖(F),半乳糖(Gal),核糖 双糖:麦芽糖(G-G),蔗糖(G-F),乳糖(G-Gal) 多糖:淀粉,糖原(Gn),纤维素 结合糖: 糖脂,糖蛋白 其中一些多糖的生理功能如下: 淀粉: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 糖原:动物体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 一、糖的生理功能 1. 氧化供能 2. 机体重要的碳源 3. 参与组成机体组织结构,调节细胞信息传递,形成生物活性物质,构成具有生理功能的糖蛋白。 二、糖代概况——分解、储存、合成

各种组织细胞 门静脉 肠粘膜上皮细胞 体循环 小肠肠腔 三、糖的消化吸收 食物中糖的存在形式以淀粉为主。 1.消化 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消化过程:口腔 胃 肠腔 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形式:单糖 吸收机制:依赖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SGLT )转运。 2.吸收 吸收途径: SGLT 肝脏

过程 四、糖的无氧分解 第一阶段:糖酵解 第二阶段:乳酸生成 反应部位:胞液 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ATP 数量:2×2-2= 2ATP E1 E2 E3 调节:糖无氧酵解代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各种变构剂对三个关键酶进行变构 调节。 E1:己糖激酶 E2: 6-磷酸果糖激酶-1 E3: 丙酮酸激酶 NAD + 乳 酸 NADH+H +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 生理意义: 五、糖的有氧氧化 1、反应过程 ○1糖酵解途径(同糖酵解,略) ②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为乙酰CoA (acetyl CoA)。 总反应式: 关键酶 调节方式 ? 糖无氧氧化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 ? 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① 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 ② 代谢活跃的细胞,如:白细胞、骨髓细胞 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 G (Gn ) 丙酮酸 乙酰CoA ATP ADP 胞液 线粒体 丙酮酸 乙酰CoA NAD + , HSCoA CO 2 , NADH + H +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病理学考题第六章糖代谢

第六章糖代谢 一、名词解释 1.糖有氧氧化 2.糖原合成 3.糖酵解 4.三羧酸循环 5.糖异生 6.磷酸戊糖途径 二、填空题 1.糖酵解途径的反应全部在_________进行。 2.由于成熟红细胞没有_________,完全依赖_________供给能量。 3.人体主要通过_________途径,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_________。 4.三羧酸循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为反应的关键酶,一次三羧酸循环可有_________次脱氢过程和_________次底物水平磷酸化过程。 5.糖异生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原料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6.糖原合成时,葡萄糖的供体形式是_________。 7.1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产生_________分子ATP。 三、选择题 1.可使血糖浓度下降的激素是: A肾上腺素B胰高糖素C胰岛素 D糖皮质激素E生长素 2.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的代谢途径是: A.糖酵解途径 B.三羧酸循环 C.磷酸戊糖途径D.脂肪酸合成 E.乳酸循环 3.糖在体内的主干代谢途径是 A.有氧氧化 B.酵解途径 C.戊糖途径 D.合成糖原 E.转变成脂肪 4.关于乳酸循环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有助于防止酸中毒的发生 B.有助于维持血糖浓度C.有助于糖异生作用 D.有助于机体供氧E.有助于乳酸再利用 5.关于糖的有氧氧化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糖有氧氧化的产物是CO 2和H 2 O B.糖有氧氧化是细胞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C.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变的途径 D.有氧氧化在胞浆中进行 E.葡萄糖氧化成CO 2和H 2 O时可生成36或38个ATP 6.氨基酸生成糖的途径是下列哪种途径: A.糖有氧氧化 B.糖酵解C. 糖原分解 D.糖原合成E. 糖异生 7.关于三羧酸循环下列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A.产生NADH和FADH B.有GTP生成 C.把一分子乙酰基氧化为CO 2和H 2 O D.提供草酰乙酸 E.在无氧条件下它不能运转8.糖异生的主要生理意义在于:

第十一章 糖类代谢--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第十一章糖类代谢 第一节概述 一、特点 糖代谢可分为分解与合成两方面,前者包括酵解与三羧酸循环,后者包括糖的异生、糖原与结构多糖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还有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 糖代谢受神经、激素和酶的调节。同一生物体内的不同组织,其代谢情况有很大差异。脑组织始终以同一速度分解糖,心肌和骨骼肌在正常情况下降解速度较低,但当心肌缺氧和骨骼肌痉挛时可达到很高的速度。葡萄糖的合成主要在肝脏进行。不同组织的糖代谢情况反映了它们的不同功能。 二、糖的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 淀粉是动物的主要糖类来源,直链淀粉由300-400个葡萄糖构成,支链淀粉由上千个葡萄糖构成,每24-30个残基中有一个分支。糖类只有消化成单糖以后才能被吸收。 主要的酶有以下几种: 1.α-淀粉酶哺乳动物的消化道中较多,是内切酶,随机水解链内α1,4糖苷键,产生α-构型的还原末端。产物主要是糊精及少量麦芽糖、葡萄糖。最适底物是含5个葡萄糖的寡糖。 2.β-淀粉酶在豆、麦种子中含量较多。是外切酶,作用于非还原端,水解α-1,4糖苷键,放出β-麦芽糖。水解到分支点则停止,支链淀粉只能水解50%。 3.葡萄糖淀粉酶存在于微生物及哺乳动物消化道内,作用于非还原端,水解α-1,4糖苷键,放出β-葡萄糖。可水解α-1,6键,但速度慢。链长大于5时速度快。 4.其他α-葡萄糖苷酶水解蔗糖,β-半乳糖苷酶水解乳糖。 二、吸收 D-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可被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不能消化的二糖、寡糖及多糖不能吸收,由肠细菌分解,以CO2、甲烷、酸及H2形式放出或参加代谢。 三、转运 1.主动转运小肠上皮细胞有协助扩散系统,通过一种载体将葡萄糖(或半乳糖)与钠离子转运进入细胞。此过程由离子梯度提供能量,离子梯度则由Na-K-ATP酶维持。细菌中有些糖与氢离子协同转运,如乳糖。另一种是基团运送,如大肠杆菌先将葡萄糖磷酸化再转运,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供能。果糖通过一种不需要钠的易化扩散转运。需要钠的转运可被根皮苷抑制,不需要钠的易化扩散被细胞松驰素抑制。 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肌肉和脂肪组织是通过被动转运。其膜上有专一受体。红细胞受体可转运多种D-糖,葡萄糖的Km最小,L型不转运。此受体是蛋白质,其转运速度决定肌肉和脂肪组织利用葡萄糖的速度。心肌缺氧和肌肉做工时转运加速,胰岛素也可促进转运,可能是通过改变膜结构。 第二节糖酵解 一、定义 1.酵解是酶将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并生成ATP的过程。它是动植物及微生物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谢途径。有氧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生成CO2和水,酵解生成的NADH则经呼吸链氧化产生ATP和水。缺氧时NADH把丙酮酸还原生成乳酸。 2.发酵也是葡萄糖或有机物降解产生ATP的过程,其中有机物既是电子供体,又是电子受体。根据产物不同,可分为乙醇发酵、乳酸发酵、乙酸、丙酸、丙酮、丁醇、丁酸、琥珀酸、丁二醇等。 二、途径 共10步,前5步是准备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三碳糖,消耗2分子ATP;后5步是放能阶段,

糖类代谢

一、知识结构 糖类代谢 脂类代谢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的代谢蛋白质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 1.糖类代谢(C:理解)。 2.脂类、蛋白质代谢(B:识记)。 3.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A:知道)。 4.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类健康的关系(A:知道)。 (二)能力训练 1.学生阅读教材,培养理解、归纳、自学能力。 2.学习物质消化、吸收、代谢过程,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培养分析、判断、综合能力。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糖类、蛋白质代谢过程。 2.难点:糖类、脂类、蛋白质的代谢及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复杂变化,学生由于化学知识不够丰富,有一定难度。 3.疑点:肝糖元、肌糖元在糖代谢中重要作用。 4.解决办法 (1)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图表,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2)通过课堂训练巩固对知识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学方法 学生阅读、分析讨论,教师充分利用学生所学化学知识去理解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中各种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 六、教具准备 糖类、蛋白质代谢过程表解图和表解。 七、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找出动物和人物质代谢的特点。 2.回忆初中所学“体内物质运输”、“消化和吸收”等章节内容。 3.阅读,自学课文归纳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过程特点,并要求边看书,边画表解表示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 4.认真学习教师对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的归纳、总结。并完成教师精选的课堂训练题,加以巩固课堂教学。

八、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知识学习 (1)知道动物和人物质代谢特征是直接从外界获取现成的有机物。 (2)以糖类、脂类物质消化、吸收知识为前提引出本节重点知识糖类、脂类代谢。 (3)掌握糖类、脂类物质代谢中物质变化及其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 (4)肝脏在代谢中重要地位。 2.能力训练 (1)通过回忆,复习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效果,使学生学会理顺知识脉络和学会整理知识体系的方法。 (2)通过糖类、脂类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及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训练学生分析、理解、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想必同学们都很耳热,它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同学看书、作答)? 教师指出:人和动物在代谢过程中,不能像绿色植物那样,直接把外界环境中的无机物转化成自身的有机物,而是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物,来获取现成的有机物。所以我们必须每天几次进食,才能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故民以食为天,说明了食物的重要性。 问:我们每天摄取食物中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吸收进入人体后会发生怎样变化(同学们看书,理解并回忆物质消化、吸收过程)? 教师指出:第一章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多糖三类,而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此外,还有少量的蔗糖、乳糖等。因食物中淀粉不溶于水,且分子量又比较大,所以它不能通过细胞的膜被直接吸收,一定要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小肠柱状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并随血液循环进行以下几种变化。 —、糖类代谢 1.一部分葡萄糖随血液运往全身各处后,最终在细胞中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让学生回忆该过程主要在什么细胞器内完成?)。 教师归纳:线粒体为动力工厂,糖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 2.血液中葡萄糖(称为血糖)除了上述变化被利用外,多余部分可被肝脏、骨胳肌等组织器官合成糖元储存备用(肝糖元)与供能用(肌糖元)。 可见糖元是一种可被迅速利用的贮能形式。 当大量食物经消化,其中葡萄糖被陆续吸收进入血液后,血糖的含量会显著增加,这时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肝脏把一部分葡萄糖转变成糖元,暂时储存起来,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80~120mg/dL); 当血糖含量由于消耗而逐渐减少,肝脏中的糖元又转变成葡萄糖陆续释放到血液中,使血糖含量仍维持在80~120mg/dL范围内。 问:血糖合成糖元有何意义?肝脏在这一过程中所起作用(学生相互讨论、启发)?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 一、内容提要 肝是人体多种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它不仅在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脂类、维生素、激素等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参与体内的分泌、排泄、生物转化等重要过程。 (一)肝的物质代谢特点 1.肝的糖、脂类、蛋白质代谢特点 (1)糖代谢肝通过肝糖原的合成、分解与糖异生作用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确保全身各组织,特别是脑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 (2)脂类代谢肝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肝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以协助脂类物质及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肝是进行脂肪酸β–氧化、脂肪合成、改造及合成酮体的主要场所;肝是合成磷脂、胆固醇、脂肪酸的重要器官,并以脂蛋白的形式转运到脂肪组织储存或其它组织利用。 (3)蛋白质代谢肝在人体蛋白质合成、分解和氨基酸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除γ-球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质均来自肝,包括全部的清蛋白、部分球蛋白、大部分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多种结合蛋白质和某些激素的前体等;肝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代谢酶类,氨基酸在肝内进行转氨基作用、脱氨基作用和脱羧基作用;氨基酸代谢产生的氨主要在肝生成尿素。 2.肝在维生素、激素代谢的特点 (1)维生素代谢肝在维生素的吸收、储存、运输及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肝是人体内含维生素A、K、B1、B2、B6、B12、泛酸与叶酸最多的器官;肝可将很多B族维生素转化为相应辅酶或辅基。 (2)激素代谢许多激素在发挥其作用后,主要在肝内被分解转化、降低或失去其生物活性,此过程称为激素的灭活。 (二)肝的生物转化 1.生物转化的概念非营养物质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其毒性降低、

糖类代谢习题

一、填空题 1.生物体能的物质代谢包括__同化_作用和_异化__作用,一般前者_储存__能量,后者_消耗__能量。 2,糖在动物体内的主要功能是___。 3.糖原的降解始于糖原的___端。始于糖原的葡萄糖的酵解比游离的葡萄分子的酵解获能率___个 A TP。 4.糖原和淀粉的组成单位都是_葡萄糖__,糖单位由__α-1,4糖苷键__和_α-1,6糖苷键__两种糖苷键连接而成具有分支链的糖 分子。二者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别在于糖分子是___,而支链淀粉___。 析:直链淀粉不溶于冷水,可溶于60.C—80.C的热水中,遇碘变蓝;支链淀粉易溶于水,形成稳定的胶体,静置时,溶液不出现沉淀,遇碘变紫红色,在蜡质玉米和糯米中含量高。5.在酵解途径的第一阶段,6-磷酸葡萄糖经过____和___而产生一个能被分解成两个___的磷酸丙糖的糖分子。 6.在磷酸戊糖途径的氧化阶段,___被___脱羧和脱氢氧化产生___、___和___。 7.分解代谢提供给细胞的三个主要产物是___、___和___.例如葡萄糖分解成乳酸的主要产物 是___和___。 8.TCA循环中整个系统的底物只有___一种。 9.糖、脂和___是氧化细胞的基本燃料分子。 11.___是生物合成还原力的载体。在氧化生物中它主要产生于___途径。 11.肝糖原合成时,所需关键酶是UDPG焦磷化酶,其提供能量者为___。 12.酵解中第一次能量的获得是由于一个磷酸基从磷酸酐_1,3二磷酸甘油酸__被转移到ADP而形成_A TP__的结果。 13.在糖酵解和糖原异生作用中都起作用的酶是____ 14.在磷酸葡萄糖酸途径的第一阶段___被___氧化和脱羧产生___、___和___ 15.三羧酸循环中的四碳载体是_草酰乙酸__,它与_乙酰CoA__作用生成柠檬酸。16.三羧酸循环每循环一次,总共生成___分子A TP,其中___分子A TP是由于氧化磷酸化生成的 ___分子A TP是由于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的。 17.当1分子乳酸转化成乙酰CoA时,有___分子A TP生成。 18.糖酵解的第二阶段消耗___A TP。 19.三羧酸循环中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___分子A TP。 20.由单糖形成寡糖和多糖之前,单糖首先要转变成一种活化形式,即___与___相结合的化合物。 21.UDPG是双糖或多糖生物合成中___的给体。 22.___是糖原合成酶的变构激活剂。 23.糖酵解在细胞的_胞浆__中进行,其过程是将葡萄糖变为_丙酮酸__,同时生成_A TP__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24.A 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到葡萄糖C-6的羟基上,该反应由_己糖激酶__催化。该酶在EC分类中属于__ _酶类。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

各种组织细胞 体循环小肠肠腔 第六章糖代谢 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单糖:葡萄糖(G )、果糖(F ),半乳糖(Gal ),核糖 双糖:麦芽糖(G-G ),蔗糖(G-F ),乳糖(G-Gal ) 多糖:淀粉,糖原(Gn ),纤维素 结合糖: 糖脂 ,糖蛋白 其中一些多糖的生理功能如下: 淀粉: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 糖原: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 一、糖的生理功能 1. 氧化供能 2. 机体重要的碳源 3. 参与组成机体组织结构,调节细胞信息传递,形成生物活性物质,构成具有生理功能的糖蛋白。 二、糖代谢概况——分解、储存、合成 三、糖的消化吸收 食物中糖的存在形式以淀粉为主。 1.消化 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消化过程:口腔 胃 肠腔 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形式:单糖 吸收机制:依赖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SGLT )转运。 2.吸收 吸收途径:

过程 2 H 2 四、糖的无氧分解 第一阶段:糖酵解 第二阶段:乳酸生成 反应部位:胞液 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ATP 数量:2×2-2= 2ATP E1 E2 E3 调节:糖无氧酵解代谢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各种变构剂对三个关键酶进行变 构调节。 生理意义: 五、糖的有氧氧化 E1:己糖激酶 E2: 6-磷酸果糖激酶-1 E3: 丙酮酸激酶 NAD + 乳 酸 NADH+H + 关键酶 ① 己糖激酶 ② 6-磷酸果糖激酶-1 ③ 丙酮酸激酶 调节方式 ① 别构调节 ② 共价修饰调节 糖无氧氧化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 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① 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 ② 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 G (Gn ) 丙酮酸胞液

糖代谢习题

第六章糖代谢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糖:由碳氢氧元素组成,其多数分子式可以表示为(CH2O)n。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聚合物和衍生物的总称; 2.血糖:血中的葡萄糖; 3.糖酵解(糖的无氧氧化):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生产乳酸的过程; 4.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 5.三羧酸循环:是需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其第一个中间产物是一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亦称柠檬酸循环; 6.糖原的合成:体内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 7.糖原的分解: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的过程; 8.糖异生:从非糖化合物(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9.乳酸循环(Cori循环):肌肉收缩(尤其是供氧不足时)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肌肉内糖异生活性低,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细胞膜后,再入肝,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释放入血液后又可被肌肉摄取,此循环即乳酸循环。 二、填空题 1.糖酵解是在细胞的细胞质进行的,三羧酸循环是在线粒体 进行的,磷酸戊糖途径是在细胞质进行的。

2.糖酵解的速率主要受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 、和丙酮酸激酶的调节控制。 3.糖酵解的三步不可逆反应是葡萄糖的磷酸化作用、6-磷酸果糖的磷酸化作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磷酸转移。 4.糖酵解中两步底物磷酸化作用生成ATP的反应分别是1,3-二磷酸甘油酸的磷酸转移、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磷酸转移。 5.丙酮酸脱氢酶系由丙酮酸脱氢酶(E1)、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2)和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组成。 6.6. 三羧酸循环过程中有四次脱氢和两次脱羧反应。每循环一周可生成10 个ATP。 7.7.肝是糖异生中最主要器官,肾也具有糖异生的能力。 8.8.1个葡萄糖分子经糖酵解可生成4 个ATP,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2 分子ATP。 9.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是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ɑ-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10.2分子乳酸异生为葡萄糖要消耗6 分子ATP。 11.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3-磷酸甘油醛的氧化。 12.苹果酸在苹果酸脱氢酶作用下,可生成草酰乙酸,该酶属于EC分类中的氧化还原酶类。

第十一章代谢调节讲解

第十一章代谢调节 一、知识要点 代谢调节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外界条件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生理机能。通过调节作用细胞内的各种物质及能量代谢得到协调和统一,使生物体能更好地利用环境条件来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根据生物的进化程度不同,代谢调节作用可在不同水平上进行:低等的单细胞生物是通过细胞内酶的调节而起作用的;多细胞生物则有更复杂的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因为生物体内的各种代谢反应都是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完成的,所以,细胞内酶的调节是最基本的调节方式。酶的调节是从酶的区域化、酶的数量和酶的活性三个方面对代谢进行调节的。 细胞是一个高效而复杂的代谢机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物质代谢和能量的转化。细胞内的四大类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在功能上虽各不相同,但在代谢途径上却有明显的交叉和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代谢的复杂性要求细胞有数量庞大、功能各异和分工明确的酶系统,它们往往分布在细胞的不同区域。例如参与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和脂肪酸合成的酶主要存在胞浆中;参与三羧酸循环、脂肪酸β-氧化和氧化磷酸化的酶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与核酸生物合成有关的酶大多在细胞核中;与蛋白质生物合成有关的酶主要在颗粒型内质网膜上。细胞内酶的区域化为酶水平的调节创造了有利条件。 生物体内酶数量的变化可以通过酶合成速度和酶降解速度进行调节。酶合成主要来自转录和翻译过程,因此,可以分别在转录水平、转录后加工与运输和翻译水平上进行调节。在转录水平上,调节基因感受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诱导物和辅阻遏物可以调节基因的开闭,这是一种负调控作用。而分解代谢阻遏作用通过调节基因产生的降解物基因活化蛋白(CAP)促进转录进行,是一种正调控作用,它们都可以用操纵子模型进行解释。操纵子是在转录水平上控制基因表达的协调单位,由启动子(P)、操纵基因(O)和在功能上相关的几个结构基因组成;转录后的调节包括,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的加工,转录产物的运输和在细胞中的定位等;翻译水平上的调节包括,mRNA本身核苷酸组成和排列(如SD序列),反义RNA 的调节,mRNA的稳定性等方面。 酶活性的调节是直接针对酶分子本身的催化活性所进行的调节,在代谢调节中是最灵敏、最迅速的调节方式。主要包括酶原激活、酶的共价修饰、反馈调节、能荷调节及辅因子调节等。 二、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诱导酶(Inducible enzyme) 2.标兵酶(Pacemaker enzyme) 3.操纵子(Operon) 4.衰减子(Attenuator) 5.阻遏物(Repressor) 6.辅阻遏物(Corepressor) 7.降解物基因活化蛋白(Catabolic gene activator protein) 8.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 9.共价修饰(Covalent modification) 10.级联系统(Cascade system) 11.反馈抑制(Feedback inhibition) 12.交叉调节(Cross regulation) 13.前馈激活(Feedforward activation) 14.钙调蛋白(Calmodulin)

第四章 糖类代谢

第四章糖类代谢 一、选择题 1、在厌氧条件下,下列( )会在哺乳动物肌肉组织中积累。 A、丙酮酸 B、乙醇 C、乳酸 D、CO2 2、磷酸戊糖途径的真正意义在于产生( )的同时产生许多中间物如核糖等。 A、NADPH+H+ B、NAD+ C、ADP D、CoASH 3、磷酸戊糖途径中需要的酶有( )。 A、异柠檬酸脱氢酶 B、6-磷酸果糖激酶 C、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D、转氨酶 4、下面( )酶既在糖酵解又在葡萄糖异生作用中起作用。 A、丙酮酸激酶 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1,6-二磷酸果糖激酶 D、已糖激酶 5、生物体内ATP最主要的来源是( )。 A、糖酵解 B、TCA循环 C、磷酸戊糖途径 D、氧化磷酸化作用 6、TCA循环中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化合物是( )。 A.α-酮戊二酸 B.琥珀酰 C.琥珀酰CoA D.苹果酸 7、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不涉及下述( )物质。

A.乙酰CoA B.硫辛酸 C.TPP D.生物素 8、下列化合物中( )是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 A、生物素 B、FAD C、NADP+ D、NAD+ 9、在三羧酸循环中,由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所催化的反应需要( )。 A、NAD+ B、NADP+ C、CoASH D、ATP 10、丙二酸能阻断糖的有氧氧化,因为它( )。 A、抑制柠檬酸合成酶 B、抑制琥珀酸脱氢酶 C、阻断电子传递 D、抑制丙酮酸脱氢酶 11、糖酵解是在细胞的( )部位进行的。 A、线粒体基质 B、胞液中 C、内质网膜上 D、细胞核内 12、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要的酶是( )。 A、果糖二磷酸酶 B、葡萄糖-6-磷酸脂酶 C、磷酸果糖激酶 D、磷酸化酶 13、糖原分解过程中磷酸化酶催化磷酸解的键是( )。 A、a-1,6-糖苷键 B、b-1,6-糖苷键 C、a-1,4-糖苷键 D、b-1,4-糖苷键 14、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最终接受底物脱下的2H的辅助因子是( )。

糖类代谢和脂肪代谢

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第4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糖类、脂肪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2、知道糖类、脂肪之间的转变关系。 3、初步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营养物质转变实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糖类、脂肪代谢及相互转变的实例,感受这两大类营养成分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营养物质的相互转变,逐步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二、重点: 1、糖类的代谢 2、脂肪的代谢 三、难点: 糖类、脂肪之间的转变过程及途径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五、教学过程

附: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糖类、脂肪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2.知道糖类、脂肪之间的转变关系 3.通过学习营养物质转变,结合生活实际,养成健康的饮食与生活习惯 学习重点: 糖类、脂肪代谢过程 学习难点: 糖类、脂肪的相互转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知识回顾:人体消化系统组成、食物消化过程与消化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生物体中能源物质的种类;细胞有氧呼吸的过程(三羧酸循环) (1)人体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途径获得。当我们吃了食物,实际上食物__________(是,不是)已经进入了人体,而是需要先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才能够被利用。 (2)三大主要营养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淀粉的消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消化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化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脂肪的消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消化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2.阅读,思考,讨论: 糖类代谢 (1)生物体细胞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方式利用葡萄糖获得能量。 (2)动物体内的___ 细胞和细胞可以以形式储存一定量的糖类物质。(3)北京填鸭在肥育期要填饲过量的糖类饲料,减少运动,从而使鸭在短期内变成肥鸭,这说明什么? () 脂类代谢 (1)为什么长期偏食高油、高脂食物的人更容易肥胖? (2)饮食中摄入脂肪就不能控制体重了吗?

生物化学第六章糖代谢习题

第六章糖代谢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糖异生(S1ycogenolysis) 3.乳酸循环(cori cycle) 6.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 7.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 8.肝糖原分解(Slycogenolysis) 9.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12.底物循环(substrate cycle) 13.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 (二)英文缩写符号释义 1.UDPG(uridinediphosphate–glucose) 2.ADPG(adenosinediphosphate–glucose) 3.F–D–P(fructose–1,6–bisphosphate) 4.F–1–P(fructose–1–phosphate)· 5.G–1–P(glucose–1–phosphate) 6.PEP(phosphoenolpyruvate) (三)填空题 1.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分子ATP。 2.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和。3.2分子乳酸异生为葡萄糖要消耗A TP。

4.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的氧化。 5.延胡索酸在酶作用下,可生成苹果酸,该酶属于EC分类中的酶类。 6.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阶段,分别称为和, 其中两种脱氢酶是和,它们的辅酶是。 7.糖酵解在细胞的中进行,该途径是将转变为,同时生成和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8.糖原的磷酸分解过程通过酶降解α–1,4糖苷键,靠和酶降解α–1,6糖苷键。9.在糖酵解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使ADP磷酸化成A TP的高能化合物是和。10.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为、和。 11.参与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反应的辅酶为、、、、和。 12.在磷酸戊糖途径中催化由酮糖向醛糖转移二碳单位的酶为,其辅酶为;催化由酮糖向醛糖转移三碳单位的酶为。 13.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包括3种酶,它们是、、。 14.催化丙酮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酶是,它需要和作为辅因子。 15.合成糖原的前体分子是,糖原分解的产物是。 16.将糖原磷酸解为G–1–P,需、、三种酶协同作用。 17.糖类除了作为能源之外,它还与生物大分子间有关,也是合成、、等的碳骨架的共体。 18.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剂。 19.TCA循环的第一个产物是。由、和所催化的反应是该循环的主要限速反应。 20.TCA循环中有二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和催化。脱去的CO2中的C原子分别来自于草酰乙酸中的和。 21.糖酵解产生的NADH+H+必需依靠系统或系统才能进入线粒体,分别转变为线粒体中的和。 22.糖异生主要在中进行,饥饿或酸中毒等病理条件下也可以进行糖异生。 (四)选择题 1.指出下列各酶中何者不属于三羧酸循环途径的酶? 。 A.延胡索酸酶B.异柠檬酸脱氢酶C.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

5糖类分解代谢(答案)

5 糖类分解代谢 一、名词解释 1、糖酵解途径:是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进行分解,形成2分子丙酮酸并伴随着ATP生成的一系列反应。 2、柠檬酸循环:是用于乙酰CoA中的乙酰基氧化生成CO2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反应是由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3、糖的有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4、磷酸戊糖途径:是指机体某些组织(如肝、脂肪组织等)种一个葡萄糖-6-磷酸经代谢产生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该途径包括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阶段,在氧化阶段,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核酮糖-5-磷酸和CO2,并生成两分子的NADPH;在非氧化阶段,核酮糖-5-磷酸异构化生成核糖-5-磷酸或转化为酵解中的两个中间代谢物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 5、发酵:厌氧有机体把糖酵解生成NADH中的氢交给丙酮酸脱羧后的产物乙醛,使之生成乙醇的过程称之为乙醇发酵。如果将氢交给丙酮酸生成乳酸则叫乳酸发酵。 二、填空 1、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磷酸果糖激酶、己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 2、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酶催化的反应是EMP途径中的第一个氧化反应。 3、糖酵解中催化作用物水平磷酸化的两个酶是磷酸甘油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 4、在糖酵解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使ADP磷酸化成A TP的高能化合物是1,3-二磷酸甘油酸和PEP。 5、糖酵解在细胞的细胞质中进行,该途径是将葡萄糖转变为丙酮酸,同时生成ATP和NADH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6、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3-磷酸甘油醛的氧化。 7、TCA循环的第一个产物是柠檬酸。由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所催化的反应是该循环的主要限速反应。 8、TCA循环中有二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催化。脱去的CO2中的C原子分别来自于草酰乙酸中的C1和C4。 9、TCA循环中大多数酶位于线粒体基质,只有琥珀酸脱氢酶位于线粒体内膜。 10、丙酮酸脱氢酶系由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酰转乙酰基酶和二氢硫辛酸脱氢酶组成。三羧酸循环过程中有4次脱氢和2次脱羧反应。三羧酸循环过程主要的关键酶是柠檬酸合酶;每循环一周可生成1个A TP。 11、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2阶段,分别称为氧化脱羧和非氧化的分子重排,其中两种脱氢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酸糖脱氢酶,它们的辅酶是NADP+。 12、在磷酸戊糖途径中催化由酮糖向醛糖转移二碳单位的酶为转酮醇酶,其辅酶为TPP(焦磷酸硫胺素);催化由酮糖向醛糖转移三碳单位的酶为转醛醇酶。转酮醇酶(transketolase)就是催化含有一个酮基、一个醇基的二碳基团(羟乙酰基)转移的酶。其接受体是醛,辅酶是TPP。转醛醇酶(transaldolase)是催化含有一个酮基、二个醇基的三碳基团(二羟丙酮基团)转移的酶.其接受体是醛,但不需要TPP. 13、植物中淀粉彻底水解为葡萄糖需要多种酶协同作用,它们是α-淀粉酶,β-淀粉酶,脱支酶,麦芽糖酶。 14、淀粉的磷酸解过程通过淀粉磷酸化酶降解α–1,4糖苷键,靠转移酶和脱支酶降解α–1,6糖苷键。 三、单项选择题 1、丙酮酸脱氢酶系是个复杂的结构,包括多种酶和辅助因子。下列化合物中哪个不是丙酮酸脱氢酶组分? A、TPP B、硫辛酸 C、FMN D、Mg2+ E、NAD+ 2、丙酮酸脱氢酶系受到哪些因素调控? A、产物抑制、能荷调控、磷酸化共价调节 B、产物抑制、能荷调控、酶的诱导 C、产物抑制、能荷调控 D、能荷调控、磷酸化共价调节、酶的诱导 E.能荷调控、酶的诱导 3、下述那种情况可导致丙酮酸脱氢酶系活性升高? A、ATP/ADP比值升高 B、CH3COCoA/CoA比值升高 C、NADH/ NAD+比值升高 D、能荷升高 E、能荷下降 4、三羧酸循环中有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是: A、柠檬酸→α-酮戊二酸 B、琥珀酰CoA→琥珀酸(琥珀酸硫激酶) C、琥珀酸→延胡索酸 D、延胡索酸→草酰乙酸 E. 苹果酸→草酰乙酸 5、糖代谢中间产物中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是: A、6-磷酸葡萄糖 B、6-磷酸果糖 C、1,6-二磷酸果糖 D、3-磷酸甘油醛 E、1,3-二磷酸甘油酸 6、1分子葡萄糖酵解时净生成多少个ATP? A、1 B、2 C、3 D、4 E、5 7、磷酸果糖激酶的最强变构激活剂是: A、AMP B、ADP C、ATP D、2,6-二磷酸果糖 E、1,6-二磷酸果糖 8、糖的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 A、CO2+H2O+ATP B、乳酸 C、丙酮酸 D、乙酰CoA A、磷酸戊糖途径 B、糖异生 C、糖的有氧氧化 D、糖原合成与分解 E、糖酵解 10、三碳糖、六碳糖与七碳糖之间相互转变的糖代谢途径是: A、糖异生 B、糖酵解 C、三羧酸循环 D、磷酸戊糖途径 E、糖的有氧氧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