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控制改造方案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控制改造方案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控制改造方案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控制改造方案

郑宏刘砦(新密)煤业有限公司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控制改造方案

一、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实施原因

煤矿井上、井下生产过程复杂,环境恶劣,自然灾害多,严重影响生产和人身安全。煤矿井上、井下重要岗位监控系统的实施,对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科学决策提供了直观、可靠的手段。

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确保各生产岗位及各变电所高效、可靠运转,提高矿井的生产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特设计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现有变电所缺点:①安全性、可靠性不高。传统的变电所大多采用常规的设备,尤其是二次设备中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远控装置等。②电能质量可控性不高。各工矿企业对保证供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是频率和电压,目前还应考虑谐波问题。③实时计算和控制性不高。供电系统要做到优质、安全、经济运行,必须及时掌握系统的运行工况,才能采取一系列的自动控制和调节手段。现有的变电所不能满足向调度中心及时提供运行参数的要求;一次系统的实际运行工况,由于远控功能不全,一些遥测、遥信无法实时送到调度中心;而且参数采集不齐,不准确,因此没法进行实时控制,不利于供电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④维护工作量大。常规的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多为电磁型或晶体管型,接线复杂且其工作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其整定值必须定期停电检验,每年校验保护定值的工作量相当大。

二、实现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目的

根据我矿企业生产供电的特点和管理模式精心设计,是以计算机数字通讯技

术为基础的远程分布式监测、监控系统。实现矿高低压供电系统的远程监测、监控,实现地面监控中心对井下高低压供电设备的遥测、遥调和遥控,并可生成相关的供电生产记录和管理统计报表。可使井下高低压供电管理实现无人值守,提高矿井供电智能化调度和信息化管理。提高我矿生产自动化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1、生产信息化: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转化、整理、挖掘,管理系统对供电情况进行综合性动态分析和数据管理。

2、使操作人员从繁杂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以便从事其他有价值的工作。

3、实现对供电开关的集中管理,对网络上的各供电开关进行监控和处理,为正常供电提供保障。

4、能够有效地实现生产、安全管理和综合查询等功能,使其成为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

三、矿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改造原则

采用的技术和设备必须安全可靠、先进实用、系统开放、易于升级,易于扩展;

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1、充分考虑我矿的各种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整个监控系统针对地面监控中心、地面控制中心、井下控制分站做出完善的设计规划。

2、采用先进的监控系统,能够堵塞安全漏洞及消除因工作人员的失误而引

起的纠纷,为突发事件提供依据;

3、解决就地控制存在的事故隐患,减少各设备之间相互脱节、无法充分发

挥效率的缺点,实现就地无人操作,仅设巡检人员。

4、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工作的连续性,最大限度地减少维护工作量;

5、结构合理,信息共享,实现提高指挥效率和生产率,达到减人提效的目

的,充分考虑日常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灵活性强;

6、系统具有报警自诊断功能,实时数据采集、处理及多种显示功能。

四、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特点

1、具有性能优良的操作平台,功能强大,互动性强,用户可随供电网络的

变化进行配电图设计,性能稳定可靠。

2、在线运行的可靠性高。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利用软件实现在线自

检,具有故障诊断功能。

3、供电质量高。由于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包括有电压、无功自动控

制功能,故对于具有有载调压变压器和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变电站,可以大大提高电压合格率,保证供电系统主要设备和各种电器设备的安全。

4、后台机系统友好、功能完善。后台机可通过交换机与其它局域网连接。

采用平台式支持多种应用软件,系统模块化设计,方便系统扩充。具有功能强大的作图软件,大量图库,可制作多层多平面的系统图。实时多媒体数据库可录入语音、图象等。系统所有的在线修改可在线进行。大大提高了变电站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5、维护调试方便。由于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各子系统有故障自诊断能力,系统

内部有故障时能自检出故障部位,缩短了维修时间。微机保护自动装置的定值又可在线读出检查,可节约定期核对定值的时间。

六、我矿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构造

1、地面变电所改造方案

(1)、10kV线路双回路进线,主变压器2台。变电所的保护、监控系统均采

用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该系统根据具体要求以及现场环境提出了相关的技术方案,主变压器、10kV线路采用集中组屏方式,与后台监控系统一起放置在高压控制室内,10kV保护装置型号YZ-2000,分散安装在各个开关柜上,并且每台保护装置均具有RS485通讯接口,通过监控系统将所有信息上传至后台,这种方式既节省空间又方便值班人员的操作和控制。后期改造需要安装与保护装置配套的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各开关柜、变压器的运行状态和所有参数,既变电所实现“四遥”功能。

(2)、变压器保护采用: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MTPR-110SD、变压器高低后备保护装置MTPR-035HB,综合测控装置MMCU-10H,来实现对变压器内部故障匝间短路、相间短路和变压器外部故障,变压器接地、过负荷、过流等的保护以及变压器本体如轻重瓦斯、温度、压力释放等变压器内部保护。(3)、变电所低压配电柜需安装与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配套的测控装置,即电动机保护测控装置MMPR-10H2,线路及母联保护测控装置MLPR-10H2,厂用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MTPR-10H2,备自投装置MBZT-10H,PT切换及低电压保护装置。各种保护装置针对其保护的不同对象,完成相应的保护功能,例如线路的速断、方向过流、零序过流、低周减载、母充等保护,变压器的速断、过流、过负荷、零序过流以及变压器本体等保护,电动机速断、过流、堵转、低电压、过负荷以及工艺联锁等保护。对于备自投保护装置,就是当检测到一进线(母线)失电,且无外部闭锁的情况下投入另一进线(母线),以保证无故障设备可以继续正常运行,当线路故障排除以后具有逆向自动恢复功能,使无人值班真正有意义。

2、井下供电系统的改造方案

(1)、根据我矿井下隔爆型高压配电设备的现行情况,高爆开关为PJG200-10Y和QJGZ150-10型高压配电装置共计8台,产于河南济源矿用电器有限公司。高压配电装置使用ZKJB-2000型微机智能综合保护装置本身具备的双向通讯条件,具有与微机相连的通信接口采用RS485接口。此保护装置具有短路、过载、电缆绝缘监视、电流型漏电、功率方向型漏电、高电压、低电压保护,跳闸原因记忆查询功能、模拟故障试验功能、保护器自检功能等项基本功能。改造部分是把各高压配电装置的通信接口通过网线与KJF42井下通信分站相连接(KJF42井下通信分站需购置),通过本质安全性井下通信分站KJF42实现信号的上传和下行,从而实现本系统要求的信息自动化控制管理。

(2)、井下低压馈电开关为KJZ1-630共5台、KJZ1-400共4台,产于河南济源矿用电器有限公司,现使用的ZB型智能开关综合保护器,此保护器具有与微机相连的通信接口采用RS485接口,改造部分是把各低压开关的通信接口通过网线与KJF42井下通信分站相连接,可通过井下通信分站的RS485通信接口完成信号的上传和下行,从而实现本系统要求的同时,减少了设备的更换,节约了费用的支出,但井下还有30台低压电气设备需更换为具有与微机系统相连的智能型开关。

七、变电所改造综合自动化系统特点与优点

1、监控计算机系统采用珠海万力达的WLD2100变电站综合自动系统。

(1)、WLD2100变电站综合自动系统由监控保护单元、通讯管理机、后台监控计算机系统构成。监控保护单元为间隔层装置。通讯管理机是通讯枢纽,主要负责间隔层设备的通讯规约转换及后台监控计算机和上级调度的通讯。

后台监控计算机接收通讯管理机采集的所有现场信息,同时接收现场保护单元发送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分析、统计、显示、打印、事件记录报警等,实现站内计算机监控功能。

(2)、监控计算机系统具有远程控制功能、数据采集与处理功能、统计计算功能、图表显示打印功能、历史事件的追忆和查询功能、报警功能等等多项功能。大大提高了变电站管理自动化水平。

(3)、通讯管理机与后台监控主机间采用以太网通讯,通讯速度可达10 M Bps,并且可通过HUB(交换机)轻松实现多机监控。

2、井下供电系统改造后特点

(1)、改造后的高低压设备,都具有远程通讯功能,带有RS-485通讯接口,具备电量计算、功率计算、相电压、电流值、线电压、电流值监测功能;对高低压开关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零序电压,零序电流、开关状态、故障状态、功率、电缆绝缘电阻和开关整定值进行实时监控,并可执行远程离分、合闸及保护试验;同时具有选择性漏电保护、过(欠)压保护、过流保护、相不平衡保护、PT断线保护、风电闭锁保护、监视保护等多项智能保护以及声光报警、综合保护、内嵌软件远程升级等多项功能。

(2)、改造井下供电系统后,可以彻底解决大面积停电、越级跳闸、原因不明跳闸等问题,使供电安全性得以大幅度提高;供电系统改造后,由鼓掌不确定性变为故障准确指示和故障预警预报,为事故的处理赢得了大量宝贵时间,减少停电时间、减少因停电而造成的瓦斯积累,避免发生事故。(3)、能够解决井下供电系统开关型号复杂,设备陈旧,保护不完善,管理困难,维护维修量大等一系列问题,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随时能全局掌

控整个井下供电系统及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电网故障自动预警预报,为矿井供电的可靠性打下坚实基础,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

通过矿井变电所供电系统的改造,供电的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保护器的故障记忆功能使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查询掉电原因及故障数值,极大的方便了故障判断和查找;实施对井下电网的实时监测监控,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供电系统的运行情况,针对负荷大小做出负荷调整;在处理故障跳闸方面,可以实时、全面的了解每一次操作步骤,防止现场人员在无人监控情况下的误操作,同时减少了岗位人员,提高了劳动率;在开关负荷变化后,可以通过远程操作及时调整保护整定值,减少现场人员操作上可能犯的低级错误,以上这些都是供电系统改造前没有也无法比拟的优势和优点。

郑宏刘砦(新密)煤业有限公司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控制改造计划

郑宏刘砦(新密)煤业有限公司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控制改造方案及计划

矿长:

总工:

机电矿长:

项目负责人:

二○一五年一月

浅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

浅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 摘要: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对于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和现场运行管理现代化,提高电网的安全和经济运行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实例,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的方法及运行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 随着电网改造的深入开展,变电站由常规站改为综自站渐渐成为一种趋势。综自改造后的变电站,其运行情况越来越依赖于自动化装置的实用性及成熟性,大量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以下简称“综自改造”)的工作正在进行中。变电站的综自改造与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的改造关系密切,它主要表现在信号的传送方面。对于老变电站来说,就是把一次设备的信息状态通过二次回路和继电保护装置传递到网络监控后台机上,以达到减少运行人员对现场设备操作和巡视次数的目的。 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概述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DSP)等技术,实现对变电站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控制、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自动化功能。为了保障对用户的可靠供电,电力生产者有义务对停电时间进行严格地规划和控制。应提前对要进行综自改造的变电站进行现场勘查工作,做好“三措一案”(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安全措施和施工方案)后,对于需要停电的工作,就要制定停电计划并报上级生产部门审批,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运行方式部门提交停电申请,提前在规定的时间内通知用户,并且与上级主管部门及相关专业进行沟通,确保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工种之间的衔接配合,以最大化地缩短工期,减少停电时间,及时为用户供应优质的电能。 综自改造工程是一个需要多专业班组相互配合的复杂工作,以下简称“我单位”为例,运行人员属运行工区管辖;一次人员由修试所管辖,又分属变压器、开关、试验和油化专业;二次专业人员由计量所和调度所管辖,在变电站的综自改造二次回路中,表计由计量专业负责,计量回路以外的二次回路由调度所负责,而调度所又分为保护专业、自动化专业和通信专业。众多的专业人员在同一个工作中同时出现,安全问题就成为了综自改造工程的关键所在。 2 做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的途径和方法 2.1 防治人身触电,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在综自改造工程施工开始前,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按照《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现场保安规定》的要求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办理相关手续,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符合实际的“现场操

110kV xx变电站改造工程施工方案1

110kV xx变电站改造工程第一阶段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写: 广东省XXX局送变电工程公司

编制说明 110Kv XX变电站改造工程分四个阶段进行施工,本方案为第一阶段施工方案,主要工作是对#2主变中性点设备、#2主变二次设备、10kVⅡ段开关柜保护面板改造及110k VⅠ段母线11PT二次回路改造、11PT避雷器改造,保护和测控方式实现微机综合自动化。 (一)工程时间:开工时间:2005年8月15日,2005年9月15日竣工投产。 (二)改造内容: 1.#2主变中性点改造和1021刀闸和1020刀闸辅助接点开关更换。1020刀闸辅助开关接点可先调试,1021刀闸因110K VⅠ段母线带电须在送电操作时进行调试(不影响操作,若调试未成功,等到第四阶段停电在进行调试)。 2.#2主变变高CT端子箱更换(站内所要更换的4个CT和1个PT 端子箱先立好,重新敷设电缆,将环网电源完善,在所有改造工程完成后再拆除旧端子箱)。 3.#2主变保护柜旧电缆拆除,敷设电缆到新#2主变保护屏。 4.10kVⅡ段14面柜面板改造,更换7面馈线柜、1面分段隔离柜和1面站用变柜共9组CT。 5.更换#2站用变压器。敷设临时站用电源至老控制室新配电屏。 6.更换110kV 11PT避雷器和新上11PT端子箱;完善11PT与12PT 的并列二次回路。 (三)施工条件:

#2主变及10kVⅡ段母线转为检修状态(在1021刀闸开关侧接临时地线一组,在10k VⅠ、Ⅱ段分段隔离5001刀闸靠500开关侧接临时地线一组)。10kVⅠ、Ⅱ母线分段隔离开关1112始终保持在合闸状态,#1、#3站用变分别供电老、新电气综合楼。 (四)施工时间安排:

变电所视频监控方案

变电所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二○一八年七月

设计人员名单

目录 1 总论 (2) 1.1 概述 (2) 1.2 现状及改造必要性 (2) 1.3 设计原则 (3) 2 改造内容及改造方案 (4) 2.1 改造内容 (4) 2.2 改造方案 (4) 2.3主要设备或备件、材料清单 (8) 3 改造效果 (11) 4 验收标准 (11) 5 能源介质供应 (11) 6 安全 (12) 7 环保 (12) 8 消防 (12) 9 投资估算 (13) 10 进度安排 (13) 10.1 进度说明 (13) 10.2 进度计划表 (13) 11 需说明的问题 (14)

1 总论 1.1 概述 1.1.1 项目发生单位 项目名称: 项目发生单位: 1.1.2 设计依据 (1)此设计方案根据电气室无人监控优化改进的具体需求,软件开发人员现场进行实地调研以及用户提供的相关资料为设计依据; 1.2 现状及改造必要性 宝钢股份厂区受钢铁产能过剩和宏观经济影响,近些年,宝钢生产协力承包范围逐年扩大,而协力费用每年大幅度缩减,随着人工成本逐年攀升,给水电工程项目部成本造成了较大压力。为了响应公司降本增效号召,降低业务运营成本,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水电工程项目部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水电工程项目部承揽的《能环部大临供电供水生产协力项目》业务,目前,有5座变电站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每个变电站8人,采取四班三运转值班模式。近几年,随着部分人员流失,水电工程项目部已不再另行招聘人员,通过内部调级消化保状态。目前,该项目通过遥信、遥测、遥控智能化改造,从有人值班到无人值班管理模式转换,达到减员增效的目标。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1.1.2 研究现状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替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简化了变电站二次接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如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已成为热门话题,研究单位和产品也越来越多,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和产品有:北京四方公司的CSC 2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南京南瑞集团公司的BSJ2200计算机监控系统,南京南瑞继电保护电气有限公司的RCS一9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国电南自PS 6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武汉国测GCSIA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许继电气公司的CBZ一8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和产品有:瑞典ABB的MicroSCADA自动化系统等。现在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将站内间隔层设备(包括微机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测控、直流系统等)以互联的方式与主机实现数据交换与处理,从而构成一种服务于电网安全与监测控制,全分散、全数字化和可操作的自动控制系统。 本系统站控层用的软件工具是瑞典ABB公司开发的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MicroSCADA和COM500,COM500作为前置机,它是整个系统数据采集的核心,MicroSCADA用于后台监控;间隔层测控装置用的主要是芬兰ABB公司生产的是REF54_系列和瑞典ABB公司生产的REC561等自动化产品,远动装置用的是浙江创维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CWCOM200。

35kv变电站线路改造施工方案及工艺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1992 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3-1992 1.3《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输电线路篇)Q/301-10206-95 1.4公司贯标质量体系程序及相关文件 1.5《输变电工程投产达标考核评定标准(2000版)》 1.6《35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试行] 1.7现场调查资料 1.8官巷——才溪35KV线路工程设计施工图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简述 本工程为连江官巷——才溪35KV线路工程,线路起于110KV官巷变出线门架至才溪电站终端门架。 2.2工程规模 本工程为部分改造35千伏路线路工程。线路起自于连江110KV官巷变出线门架,终止于才溪电站35千伏终端门架,线路全长为5.046千米。本工程更换杆塔8基:更换导线1.714千米,导线采用LGJX-70/10钢芯铝铰线,架空地线采用CJ-25型镀铝金镀层钢绞线,绝缘子串采用1FXB4-35/70。 2.3地质及地貌状况 1)地质:本工程地质大部分为岩石,少为松沙石、。 2)地形:本工程地形10%为平地,90%为山地。

2.4交叉跨越情况表 第三章施工现场组织结构 3.1组织机构关系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为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工期,公司对本工程实行管理,由有关部门选派业务骨干,定时召开施工协调会,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物资供应、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等一系列实质性问题,认真填写施工日记。 本工程组织机构如下: 现场工作负责人:黄德忠 安全员:兰明灵 施工人员:吴有顺,李代宝,刘必东,兰金财,黄兴路,林文凯 林文生,林大华 3.2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我们将密切配合监理公司对本工程的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理,监督本工程各道工序的工程质量,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处理、改进意见。公司项目部协调各部门按照公司质量保证体系正常运转,使施工中的每道工序每个环节处于受控之中。

变电站自动化发展分析

变电站自动化发展分析 发表时间:2009-12-04T15:15:21.28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10月下旬刊供稿作者:林志明 [导读]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正在向着随着功能结构的标准化和开放度的提高,系统安全问题变得非常突出,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林志明(广东电网公司惠州供电局) 摘要: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正在向着随着功能结构的标准化和开放度的提高,系统安全问题变得非常突出,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近年来,通信协议的通用化标准化、通信通道的数字化高速化、通信结构的网络化、设备抗干扰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展。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发展动向分析 0 引言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 1 系统体系结构 由传统的单一的集中模式向与相对分散式、分层分布分散式多种体系结构模式转变,由传统的面向单个测量、控制对象向面向电网元件(如进线、出线、变压器、母线、电容器等)转变,由各功能单独考虑向系统功能综合考虑转变,由一味强调功能全面向更强调功能实用和高可靠性转变。 2 总线结构 无论是模块级、间隔级还是站级,均由专用、低速向通用、标准化、高速转变,原来采用的位总线、LonWorks、CAN、FF等现场总线统一向以太网转变,这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即将推出的IEC 61850系列正式标准中也可看到这个趋势。 传统的PLC技术不能满足日趋增长的对分布式实时控制性能的要求,传统现场总线技术也是如此。经长期实践证实,在所有的网络技术中,以太网技术是至今最理想的选择,主要原因是:①它充分考虑了今后的发展需要,具有高传输速率和自适应,目前能达到 10MB/100MB/1GB的速率,10GB以太网也即将面世;②高传输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集线器技术的完善和确定性;③几乎不需考虑网络的拓扑结构,非常灵活;④传输物理介质多样,: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甚至无线通道都可容纳;⑤集线器的应用可不需考虑网络的扩展; ⑥以太网的应用已经建立起一种业界的标准,亦即一个新的工控总线标准;⑦全面与最前沿的IT技术接轨,出现了被称之为“世界标准”的TCP/IP技术的应用;⑧能满足低成本高性能面向未来的开发的需要。 3 信息共享度 保护监控功能以及数据共享从逻辑上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物理上的结合也将随着光电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更加紧密。 4 防误功能 逐步走向不再配备专门的“五防”闭锁硬件系统,而是把范围更广的综合防误操作功能结合在系统中,利用监控设备的智能逻辑来灵活实现网络级的防误操作。 5 安全性 随着技术开放度的提高、网络功能的渗透、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化,系统的安全性更显得非凡重要。因此,除加强传统的安全机制外,还应专门配置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黑盒子”来记录自动化系统中的所有操作与通信的状况,该模块与飞机上的黑盒子类似,具有极大的存贮容量和极强的物理性能,能忠实地记录下一定时间的所有内外部操作记录。为防止黑客攻击和人为的破坏,必须与其它网络从物理上隔离,数据单向传输。假如采用网络数据传输,还须考虑适当的防火墙、物理隔离、数据加密、数据备份、数字认证、多级网管等网络安全措施。 6 新型就地数字化互感器 IEC新标准草案推荐使用,这使得部分设备级与间隔级的分界产生了变化。 7 通信方式 不管是站内模块与设备间的互联还是与主站系统之间的通信,均采用最新的通信技术,如无线、宽带、高速通道,彻底防止数字通道模拟使用、高速通道低速使用的弊端。非凡值得一提的是与主站系统通信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广域网/INTERNET技术,站内各功能单元之间则采用“蓝牙技术”,避免复杂的接线和通信协议,减少了屏上接线端子,从而可以使设备更灵活地布置和具有更大的输入输出容量。所谓蓝牙(Bluetooth)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短距离无线电技术,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智能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这些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通信,从而使这些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蓝牙技术使得现代一些便携的移动通信设备、电脑设备等不必借助电缆就能实现无线网络连接,其实际应用范围还可以拓展到各种测量设备计量设备保护设备监控设备维护设备接口设备,组成一个巨大的无线通信网络“蓝牙”技术属于一种短距离、低成本的无线连接技术,是一种能够实现语音和数据无线传输的开放性方案,因此,目前无线通信的“蓝牙”已经引起了业界的密切关注。蓝牙技术产品采用低能耗无线电通信技术来实现语音、数据和视频的传输,其传输速率最高为每秒1Mb/s,以时分方式进行全双工通信,通信距离为10米左右,配置功率放大器可以使通信距离进一步增加。蓝牙产品采用的是跳频技术,能够抗信号衰落;采用快跳频和短分组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同频干扰,提高通信的安全性;采用前向纠错编码技术,以便在远距离通信时减少随机噪声的干扰;采用2.4GHz的ISM(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省去了申请专用许可证的麻烦;采用FM调制方式,使设备变得更为简单可靠;“蓝牙”技术产品一个跳频频率发送一个同步分组,每组一个分组占用一个时隙,也可以增至5个时隙;“蓝牙”技术支持一个异步数据通道,或者3个并发的同步语音通道,或者一个同时传送异步数据和同步语音的通道。“蓝牙”的每一个话音通道支持64kb/s的同步话音,异步通道支持的最大速率为721kb/s、反向应答速率为57.6kb/s的非对称连接,或者432.6kb/s的对称连接。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8 目前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采用的主要模式 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模式从早期的以集中为主,发展到现在的以相对分散和分层分布分散为主,经历了一个探索、改进和完善提高的过程,在模式设计和实际的工程建设中都有应用。 所谓集中模式,指的是保护、监控、通信等自动化功能模块均在控制室集中布置,各模块从物理上联系较弱甚至毫无联系。早期的系统,包括许多引进的产品,主要采用这种结构模式,目前仍有为数不少的这样的系统在运行。 相对分散模式,指的是自动化系统设备按站内的电压等级或一次设备布置区域划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小区,在该小区内建设相应的设

变电站直流屏改造方案

变电站直流屏改造方案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变电站直流屏改造施工方案及安 全、技术、组织措施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写: 电力有限公司 2014年9月22日 1.工程概况 该变电站原采用**生产的直流屏,已经运行多年,设备已经老化严重,对设备及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安全隐患,必须要进行及时更换,经***出资对该变电站直流屏设备进行改造,设备选用**公司直流屏,此次改造内容只对主变保护、110线路、35KV线路、10KV线路保护及监控以及各个断路器的设备电源进行改造,不涉及一、二次保护监控和计量设备,所有二次电缆的编号及线号都不作变更,保护监控设备内容配置不变。 直流屏设备进行更换,涉及安装、调试直流充电屏一面、电池屏两面、馈线屏一面。撤去原有的直流屏一套,包括充电屏一面、电池屏两面、馈线屏一面。 2.工程进度计划安排

由于本次改造工程需对运行设备的保护监控短时间停电施工,计划开工时间2014年9月24日,计划完工时间2014年9月25日,计划工期2天,其中各个采用直流供电设备实行两次短时间停止直流供电,预计每次停止直流电源供电时间为20分钟。 3.造内容及时间

4.施工顺序及方案 4.1施工顺序:23日做好备用直流电源,备用电源需要购买16只10A的直流空开,双母排一根,16mm的连接线100米,临时电源电缆。24日进行原直流屏撤除工作,标注好馈线屏的馈出线缆的起始点及正负极线号;切换逆变电源的供电输入开关,并按照施工次序进行撤去、安装就位调试工作。把备用电源放置在电缆层,将馈电屏的馈线逐条的转移至备用电源馈出开关上;转移完成后,断开原直流系统的交流的电源,并断开电池连接线。撤去旧电池,移除全部直流系统的旧屏。25日安装新的直流系统屏,按照原顺序安装就位。将新电池安装进新的电池屏,交流电源接入充电屏,同时做好焊接固定,连接接地线,调试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施工四措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施工四措 一、工程概况 ××变电站BTU和×××保护由于已到运行年限,元器件老化严重,已不满足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故按照××年技改计划项目要求,更换该RTU及保护。此次××局负责综自改造工作,为保证施工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施工组织方案。 二、组织措施 (一)施工现场组织机构 工作负责人:材料管理员: 技术负责人:班组负责人: 安全员: (二)任务分工 (1)××,工作负责人,负责工作现场的施工安全,施工进度、施工计划的安排,解决现场遇到的技术问题,负责做好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 (2)××,技术负责人,负责工作现场的所有设备调试工作,解决施工现场遇到的技术问题,协助班长做好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 (3)××,安全员,负责全部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协助班长做好现场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负责工程的质量、规范及工作着装的监督工作。 (4)××,工作负责人,负责全部的后勤保障,包括图纸管理,材料管理,检验设备管理及衣食住行的管理工作。 (三)计划工作时间 根据X X局停电计划安排,综合各工序(包括设备、材料、车辆因素),确定工作时间为: ××年×月×日——××年×月×日 如遇特殊情况,工期顺延。 三、技术措施 (一)综自改造施工执行技术标准 1.国家电网安监[2005]83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 2.DL516—1993《电网调度自动化运行管理规程》 3.GB/T13729—1992《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 4.DL/T630—1997《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 5.DL410—1991《电工测量变送器运行管理规定》 6.JJG01—1994《电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 7.(87)电生供字第254号《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保安规定》 8.《无人值班变电站调度自动化设备运行管理规定》 9.国电发[2000]589号《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10.DL/T 5136--2001《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二)主要施工机具(见表1) 表1 综自改造主要施工机具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概述(精)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概述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变电站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作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模式和基本功能,进一步叙述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基本概念,并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 :变电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1. 概述 电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整个电网的一、二次设备信息进行综合利用,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系统、网络、数据库现代通讯技术等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控制、测量、保护、自动装置等 ,经过功能组合和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实行自动监控,测量和协调来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他完全取代了常规的监控仪表,中央信息系统,变送器及常规远动装置。不仅提高了变电站的可控性,而且由于采用了无人值班的管理模式,更有效地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人为误操作的可能,最大程度提高了变电站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2. 变电站 变电站 (Substation改变电压的场所。是把一些设备组装起来,用以切断或接通、改变或者调整电压。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输电和配电的集结点。 2.1 变电站组成 变电站主要是有设备及安装工程、建筑工程(土建、其他项目工程等。设备及安装工程包括两部分 :既一次部分(设备、二次部分(设备。

变电站是把一些设备组装起来,用以切断或接通、改变或者调整电压,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输电和配电的集结点,变电站的设备有变压器、开闭电路的开关设备,汇集电流的母线,计量和控制用互感器、仪表、继电保护装置和防雷保护装置、调度通信装置等,有的变电站还有无功补偿设备。 2.2 变电站工作原理 变压器是变电站的主要设备, 分为双绕组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和自耦变压器即高、低压每相共用一个绕组,从高压绕组中间抽出一个头作为低压绕组的出线的变压器。电压高低与绕组匝数成正比,电流则与绕组匝数成反比。 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变压器相似,它们把高电压设备和母线的运行电压、大电流即设备和母线的负荷或短路电流按规定比例变成测量仪表、继电保护及控制设备的低电压和小电流。在额定运行情况下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为 l00V , 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为 5A 或 1A 。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经常与负荷相连近于短路 , 请注意 :绝不能让其开路, 否则将因高电压而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或使电流互感器烧毁。开关设备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高压熔断器等都是断开和合上电路的设备。断路器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用来合上和断开电路;故障时在继电保护装置控制下自动把故障设备和线路断开,还可以有自动重合闸功能。在我国, 220kV 以 上变电站使用较多的是空气断路器和六氟化硫断路器。 隔离开关的主要作用是在设备或线路检修时隔离电压,以保证安全。它不能断开负荷电流和短路电流,应与断路器配合使用。在停电时应先拉断路器后拉隔离开关, 送电时应先合隔离开关后合断路器。如果误操作将引起设备损坏和人身伤亡。 负荷开关能在正常运行时断开负荷电流没有断开故障电流的能力, 一般与高压熔断丝配合用于 10kV 及以上电压且不经常操作的变压器或出线上。 2.3 变电站作用

如何对变电站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

变电站升级和自动化改造方案 智能变电站——是指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实现与相邻变电站、电网调度等互动的变电站。相比普通变电站,智能站有以下优势: ●节能、环保、结构紧凑。 ●应用电子式互感器解决传统互感器固有问题 ●提高自动化水平、消除大量安全隐患。 ●光缆取代二次电缆。 ●不同设备间可实现无缝连接。 ●设备集成,降低投资 ●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提高运行效率和水平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管理系统为分布式结构,监控后台布置在监控中心,前置工控机、前置服务器、串口服务器、各种通讯设备等采用集中组屏,布置配电室,前置屏与后台监控系统采用光纤网络连接,便于值班人员进行监控管理,我们将所有保护、仪表及变压器温控等设备(带RS485接口)接入现在有自动化系统,保证整个变电站电力监控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完整。 本系统为多层分布式系统结构,站中前置机系统是通过串口服务器进行通讯端口的转换,并将采集所有数据通过网络上传至后台系统中,利用服务器系统接收的数据和信息来监视各变电站的运行状况,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存储,参数设置和修改,报表打印和执行遥控、操作票生成等操作命令。系统完成整个变电站的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整理,通过一定的接口和规约可与BA系统或者动态模拟屏通信或原有系统通讯。变电所监控系统与变电所内就地的每个开关柜上分设的综合保护测控装置及各种智能仪表等其他设备等一起组成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可快速实行对变电所的连续监视与控制。 对原有开关柜进行改造接线,将所有后台值班所需要的信息量全部接入保护设备或电仪表,这些设备再通过RS485接口用通讯线将信息上传到前置服务器系统。 变电站中所有的数据都通过专线以及安全的VPN通道上送到云中心。

变电所及供配电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变电所及供配电线路改造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 审核: 批准:

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非监理项目) JL-A2 工程名称:变电所及供配电线路改造工程编号:

目录1 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2.2 工程主要内容及实物量 2.3 工程特点分析 3 施工方案及施工措施 3.1 施工方案 3.2 施工方法、技术措施 3.3 季节性施工措施 4 施工进度计划 4.1 施工总工期 4.2 施工项目阶段划分 5 施工部署及施工准备计划 5.1 施工部署 5.2施工技术准备 5.3 施工现场准备 6 主要资源供应计划 6.1 劳动力需用计划 6.2 施工机械设备与机具需用计划 6.3 主要材料需用计划

7 保证质量措施 7.1工程质量目标 7.2 质量保证组织机构 7.3 施工及验收技术质量标准 7.4 保证质量技术措施 7.5 工程质量通病措施 7.6 检测技术措施 8 成品保护措施 9 保证施工进度措施 10 HSE及文明施工措施 10.1 HSE方针与目标 10.2 HSE管理组织机构 10.3 HSE技术措施 10.4 HSE承诺 10.5文明施工措施 11 经济指标控制措施 11.1 技术经济指标 11.2 降低成本措施 12 最终检验和实验方案 12.1组织机构 12.2检验和实验前工程应具备的条件 12.3检验和实验流程 12.4 检验所需用的设备 12.5 检验的实验时间

13 其它说明(附图表) 附表1 主要工程量一览表 附表2 质量保证组织机构一览表 附表3 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计划表 附表4 执行标准一览表 附表5 劳动力需用计划表 附表6 主要设备、材料一览表 附表7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附表8 HSE组织机构 附表9 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计划附图1 施工网络图 附图2 施工暂设平面布臵图

变电所一次设备改造方案

XXXXXXX电力改造(X一变一次设备改造) 施工技术措施 1、工程概况 工程内容为对供电管理处XX变的4组高压电容柜进行更换,每组为3面,共12面盘柜,新更换的电容柜型号为XGN2-12;更换2组室外电压互感器。 2、施工组织 2.1组织机构 为了优质高效地完成工程的施工,特组成如下施工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XXX(二级项目经理、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XXX(工程师) 工地负责人:XXX(高级电气技师) 现场技术员:XXX(技术员) 质检负责人:XXX(助理工程师) 安全负责人:X X 2.2施工人员配置 电气施工人员可组织15人参加,施工人员均为持证人员。 3、施工技术措施 3.1施工准备 3.1.1 施工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由工作负责人向电调汇报施工人员已到场。 3.1.2 工作负责人在接到电调工作许可后才可开始施工。(停电程序操作由变电所操作人员执行,工作负责人需检查是否安全措施已按操作票做好。) 3.1.3 施工前应用6kV高压验电笔对电容柜电源侧逐一验电,验明确无电压,并检查警示牌后才可通知施工人员开始施工。对电容器放电线圈进行引接地放电。 3.2盘柜拆除 3.2.1 用磨光机割开盘柜与基础连接处,拆除盘间螺栓,晃动盘柜,待将盘柜与基础连接全部脱开后,即可拆除盘柜。 3.2.2 将盘柜拆除前,先将电源电缆及信号电缆拆除,并注意不要损坏高压电缆终端头的伞裙,影响其绝缘效果。 3.2.3 将盘柜移出基础时,注意高压电缆头的位置,防止碰伤电缆头。 3.3盘柜安装

3.3.1 设备开箱检查: ①安装单位、供货单位或建设单位共同进行,并做好检查记录。 ②按照设备清单及设备技术资料,核对设备本体及附件、备件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附件、备件齐全;产品合格证件、技术资料、说明书齐全。 ③柜(盘)本体外观检查应无损伤及变形,油漆完整无损。 ④柜(盘)内部检查:电器装置及元件、绝缘瓷件齐全、无损伤、裂纹等缺陷。 3.3.2设备搬运、吊装时注意事项: ①道路要事先清理,保证平整畅通。 ②设备吊点。柜(盘)顶部有吊环者,吊索应穿在吊环内,无吊环者吊索应挂在四角主要承力结构处,不得将吊索吊在设备部件上。吊索的绳长应一致,以防柜体变形或损坏部件。 ③汽车运输时,必须用麻绳将设备与车身固定牢,开车要平稳。 3.3.3进盘前的要求 ①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如:拆除盘柜包装人员,进盘柜人员,配合起重人员, 工作作到忙而不乱。 ②拆除的包装板放到指定地点。 ③带岗人员合理指挥,禁止盲干及损坏设备。 ④按顺序拆除盘柜,禁止盲目施工。 ⑤施工人员劳保着装整齐,保证现场文明施工。 3.3.4盘柜安装 ①进盘前,编排好就位顺序,决定哪块盘先进、哪块盘后进。 ②搬运过程中走稳、扶牢,注意脚下的孔洞。盘柜落到基础上时周边受力均匀,防止倾倒。 ③配电柜按照平面布置图进行安装。用磁力线坠对盘柜进行找正检查;变形较大的盘柜用千斤顶或导链拉拽,着力点用木方或柔软物垫上。 ④盘柜找正时,宜少垫垫铁,最多不超过三块,尽可能垫后部。盘柜宜选用螺栓固定。 ⑤找正后,垂直度、水平度、不直度满足下表要求: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控制改造方案

郑宏刘砦(新密)煤业有限公司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控制改造方案 一、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实施原因 煤矿井上、井下生产过程复杂,环境恶劣,自然灾害多,严重影响生产和人身安全。煤矿井上、井下重要岗位监控系统的实施,对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科学决策提供了直观、可靠的手段。 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确保各生产岗位及各变电所高效、可靠运转,提高矿井的生产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特设计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现有变电所缺点:①安全性、可靠性不高。传统的变电所大多采用常规的设备,尤其是二次设备中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远控装置等。②电能质量可控性不高。各工矿企业对保证供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是频率和电压,目前还应考虑谐波问题。③实时计算和控制性不高。供电系统要做到优质、安全、经济运行,必须及时掌握系统的运行工况,才能采取一系列的自动控制和调节手段。现有的变电所不能满足向调度中心及时提供运行参数的要求;一次系统的实际运行工况,由于远控功能不全,一些遥测、遥信无法实时送到调度中心;而且参数采集不齐,不准确,因此没法进行实时控制,不利于供电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④维护工作量大。常规的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多为电磁型或晶体管型,接线复杂且其工作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其整定值必须定期停电检验,每年校验保护定值的工作量相当大。 二、实现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目的 根据我矿企业生产供电的特点和管理模式精心设计,是以计算机数字通讯技术为基础的远程分布式监测、监控系统。实现矿高低压供电系统的远程监测、监控,实现地面监控中心对井下高低压供电设备的遥测、遥调和遥控,并可生成相关的供电生产记录和管理统计报表。可使井下高低压供电管理实现无人值守,提高矿井供电智能化调度和信息化管理。提高我矿生产自动化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1、生产信息化: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转化、整理、挖掘,管理系统对供电情况进行综合性动态分析和数据管理。

110kV白泥井变电站直流系统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110kV白泥井变电站直流系统更换工程 施工三措 四川省南充市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2015年4月

目录批准: 审核: 编写:

一、工程概述 1.1编制依据 本方案根据鄂尔多斯电业局2014年大修技改工程计划中对项目工程的有关要求按照《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要求,为加强并规范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运行和管理,提高变电站直流电源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同时为了确保110kV白泥井变电站直流系统改造如期投运,保证本工程的顺利进行,制订此施工方案。 1.2工程概况 拆除原有的直流电源充电馈线屏及蓄电池屏并更换为新的直流馈线屏、直流充电屏和蓄电池屏;完善相应的直流回路二次接线; 二、组织措施 2.1现场施工人员组成 总负责人:赵明 安全监督:张宇 技术负责人:赵建峰 施工工作负责人:任世英 施工班组:附人员进站统计表 辅助施工人员(厂家):鄂尔多斯电业局修试管理所监护指导人员、郑州华伟电器技术有限公司厂家懂全套直流系统技术人员 2.2施工工期 总工期需10天。 2.3施工步骤 1)施工准备,; 2)在原有直流屏对面空屏位上将新电池柜及蓄电池安装; 3)在新安装电池柜旁临时安装充电屏,为电池做充放电试验; 4)完成充放电试验后,将电池按正、负极接在旧的充电馈线屏上,拆除旧的蓄电池屏; 5)安装新的馈线屏,将负荷转移在新的馈线屏上; 6)拆除旧的充电馈线屏,将旧的充电馈线屏安装在临时屏位上为新电池充电;

7)拆除临时屏位上的充电屏安装在原充电馈线屏的位置上; 8)拆除临时屏位上的旧充电馈线屏; 9)新直流系统投入正常运行。 2.4施工机具清单 三、施工技术措施 3.1施工技术、资料准备 开工前,由项目施工总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对本工程在施工前进行以下技术准备工作: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编制详细的施工步骤和计划,进行技术交底。 (1)项目施工总负责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研究设计图纸,了解图纸的要求和精神,与建设单位、设计共同解决图纸中问题,以便施工顺利进行。做好图纸会审记 录并签证。 (2)编制安全施工方案、文明施工方案。 3.2专项技术措施 (1)由于在运行中变电站进行查线工作,只允许打开工作票上所列屏柜后门,不得接触装置本体,尽量避免触动屏后接线,不得拆接二次回路接线,不得大力 拉扯二次回路接线。在查线的过程中如发现有松动的二次回路接线,应通知运 行人员进行处理,不得自行接线。 (2)需要拆除的电缆,电缆两头必须用万用表测量无交直流电压后进行对线(电流回路需用合格的钳形表确认确无电流),确认是同一电缆的两侧后将所有电 缆线芯用绝缘胶布缠绕,将整条电缆清理出电缆层或是电缆沟,拆除电缆的方 式应为整体拆除,严禁用电缆剪或其他工具从中间剪断电缆,电缆在移出电缆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及发展过程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及发展过程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替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简化了变电站二次接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一、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必要性 变电站作为整个电网中的一个节点,担负着电能传输、分配的监测、控制和管理的任务。变电站继电保护、监控自动化系统是保证上述任务完成的基础。在电网统一指挥和协调下,电网各节点(如变电站、发电厂)具体实施和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因此,变电站自动化是电网自动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它应确保实现以下要求: (1)检测电网故障,尽快隔离故障部分。 (2)采集变电站运行实时信息,对变电站运行进行监视、计量和控制。 (3)采集一次设备状态数据,供维护一次设备参考。 (4)实现当地后备控制和紧急控制。 (5)确保通信要求。 因此,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高效、实时、可靠,对变电站内设备进行统一监测、管理、协调和控制。同时,又必须与电网系统进行实时、有效的信息交换、共享,优化电网操作,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并为电网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留下空间。 传统变电站中,其自动化系统存在诸多缺点,难以满足上述要求。例如: (1)传统二次设备、继电保护、自动和远动装置等大多采取电磁型或小规模集成电路,缺乏自检和自诊断能力,其结构复杂、可靠性低。 (2)二次设备主要依赖大量电缆,通过触点、模拟信号来交换信息,信息量小、灵活性差、可靠性低。 (3)由于上述两个原因,传统变电站占地面积大、使用电缆多,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负担重,二次设备冗余配置多。 (4)远动功能不够完善,提供给调度控制中心的信息量少、精度差,且变电站内自动控制和调节手段不全,缺乏协调和配合力量,难以满足电网实时监测和控制的要求。 (5)电磁型或小规模集成电路调试和维护工作量大,自动化程度低,不能远方修改保护及自

110kV变电站室外10kV母线桥改造方案

110kV变电站室外封闭母线桥改造方案 一、概述 随着公司的发展,用电负荷不断增加,对电力设备安全运行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变电站的一次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生产和生活用电,确保一次设备安全运行,及时消除各类隐患和缺陷是确保安全供电的关键所在。110kV变电站10kV封闭式母线桥在高负荷运行下,往往会受到机械振动、电磁共振、环境、温度等影响,从而引发事故。2#主变2012年发生一起母线桥接地短路事故,今年4月19日1#主变也发生同样事故,两起事故给公司带来严重影响。为保证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特提出母线桥整改方案。 二、现状分析 110kV变电站两台变压器低压侧母线采用矩形母线封闭(封闭母线),母线型号TMY-2(125×10),设计满载电流3600A,使用铝合金封闭。单根母线长度约为18m(需实地测量),共6根母线。 现矩形母线由11个母线单元组成,各个单元通过螺栓连接,在大电流运行时连接处容易发热。 变电站位于3号主井上矿点正南面,东西两面临公路,粉尘大,同时粉尘中带有可导电的铁精粉微粒,设计封闭式之初是为了可以防粉尘,同时可以防小动物。 封闭母线与变压器接口处使用绝缘挡板封闭,在雨天、雾霾和高湿天气情况下潮气容易从绝缘挡板缝隙中进入封闭母线,使得内部温度高湿度大。 变电站自2009年运行以来,随着公司由基建转入生产,负荷逐渐

增加,尤其2014年,最大负荷达到49000kW,在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的补偿下,最大运行电流可达3000A,母线将发热,密闭式母线内部热量无法排出,加之夏季强光直接照射封闭母线铝合金表面,内部温度很高。 二、改造必要性分析 1、主变在运行时产生的轻微震动经铜排传递到封闭式母线桥时,极易产生共振。封闭式母线桥会对轻微震动产生放大作用,敞开式母线桥则可降低振动。 2、母线单元之间的连接是否可靠,直接关系到整个供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各单元连接处电阻较中间部位高,易发热,继而引起接头处氧化,电阻继续增加,形成恶性循环,对供电安全带来威胁。同时母线桥封闭后,很难了解内部情况,不能及时掌握内部情况变化。 3、封闭母线在高温情况下运行直接影响母线的载流量,同时温度过高将大大降低母线和绝缘热缩套管的使用寿命。 4、封闭式母线桥内部空气不流动,在遭遇恶劣天气极易潮气容易倾入,导致母线对地绝缘降低,及易发生接地击穿事故。 5、母线整体封闭使内部灰尘不便维修人员发现和清理。 三、改造整体思路 1、拆除室外现有封闭母线,将其改造为敞开式母线桥(只改动户外母线,户内封闭母线不变)。 2、户内外母线以穿墙瓷套管连接。 3、户内穿墙套管处使用软母线连接,长度为400mm,同时将单相两软母线安装时错位10度左右,相间错位10度左右,以进一步减

国网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应用方案

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应用方案 ——国网版 文件状态:√草稿 ?正式发布?正在修改 作者工程设计部标准化组当前版本V1-GW 完成日期2010-09 审定2010-09 版本历史 版本/状态作者参与者起/止日期备注

目次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改造原则 (3) 4 改造目标 (3) 5 改造方案1: (3) 6 改造方案2: (5) 7 常规互感器就地数字化 (5) 8 互感器分步改造方案 (6) 9 智能终端分步改造方案 (6) 10 其他 (7)

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应用方案——国网版 1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阶段性智能化改造。对于变电站所有设备全部更换的整体智能化改造等同于新建变电站,按相关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Q/GDW Z414-2010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 Q/GDW 383-2009 智能变电站导则 Q/GDW 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Q/GDW 393-2009 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Q/GDW 394-2009 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Q/GDW Z 410-2010 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 Q/GDW Z414-2010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 3改造原则 安全可靠、经济实用、标准先行、因地制宜 4改造目标 通过改造,实现一次主设备状态监测,信息建模标准化,信息传输网络化,高级功能和辅助系统智能化。 4.1一次设备智能化改造 1)对变电站关键的一次设备(断路器、变压器)增设状态检测功能单元,完成一次设备状态的综合分析评价,其结果通过DL/T860服务上传,与相关系统实现信息互动。 2)在运的常规互感器不宜进行数字化采样改造。 4.2二次系统智能化改造 1)现阶段保护应采用直采直跳的方式,不进行网络化改造。但是,至少在1个线路间隔或变压器及其相关的开关间隔应用智能组件。智能组件:由若干智能电子装置集合组成,承担宿主设备的测量、控制和监测等基本功能;还可承担相关计量、保护等功能。可包括测量、控制、状态监测、计量、保护等全部或部分装置。 2)全站实现通信协议标准化,取消协议转换设备。如果站内直流、所用电等辅助系统现阶段标准建模有困难,可暂时采用协议转换器,将来完全可以标准化建模时,取消协议转换。 3)站控层功能,根据需求增加高级应用,可对外提供统一的网络服务接口,支持信息一体化平台应用要求,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和《变电站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的要求。 4)高级应用和辅助设备智能化技术要求相间附录。 5改造方案1: 5.1内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