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

【教学设计】《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汉初“七国之乱”爆发的由来与解决过程;唐藩镇割据的形成与危害;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明朝废除丞相,内阁、军机处的设立及作用、意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

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培养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 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的方法,概括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集权实际蕴涵看中国封建制度衰败的因素 【教学重点】 汉武帝、宋太祖的集权措施;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与作用。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特点,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导入新课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刘墉与和珅斗智斗勇的场景不断出现:刘墉为民请命,虽然吃尽苦头却能始终恪守心灵净土;和珅用尽心计,却只为讨好皇帝,贪大不贪小,贪权胜贪钱,最终完成了揭示一代巨贪异化的全部心路历程。 “一样当官两条路,忠奸两立,泾渭分明。”著名艺术家的精彩表演既让我们有看戏的快乐,也为我们留下了警世的思考……不过,这里我们要思考的是中国古代的丞相制度!无论是忠是奸,“百官之首”的丞相,从设立开始就同高高在上的皇帝处于一种矛盾的对立统一之中…… 新课讲授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

1.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1)背景:刘邦建立汉朝后,分封同姓诸侯王引发了王国问题。公元前154年,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着手削藩,引发“七国之乱”,三个月后平定叛乱。 (2)措施: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监察地方。 (3)作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2.唐末割据与宋太祖集权 (1)背景 ①唐朝后期,形成藩镇林立的局面;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②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并实现了相对统一。 (2)措施 ①收精兵。统兵之权归“三衙”,发兵之权归枢密院,实现了统兵权和发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②削实权。废除节度使管辖驻地以外州郡的制度,规定州郡直属中央,文臣掌地方行政,设通判监察。 ③制钱谷。规定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由中央控制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社会的安定。 (3)影响 ①积极方面: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消极方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政治和财政危机。 二、明清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1.丞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吸取元朝中后期宰相权势过重的教训。 (2)过程:明朝建国之初,对中书省和丞相权力严加控制。1380年,明太祖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3)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2.明朝的内阁 (1)明太祖:废除丞相后,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 (2)明成祖:设立内阁,地位逐渐上升,逐渐取得了“票拟”权。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

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导学案

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导学案 2、 列举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知识建构 问一问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 年建立的 朝; 继此朝代后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和完善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朝代 、 、 、 、 、 、 。 、完成下列知识建构 明朝:时间 、建立者 、都城 。 1616年, 统一女真,建金,史称 。 年, 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顺治帝迁都 。 废除 ,取消 ,把权分交 。 设立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建立 ,制度,实行恐怖专政。 原因: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 ,使皇帝集权受影响。 过程: 时建立, 时,进一步扩大皇权。 目的: 。 特点:题目选自 ,内容遵循《 》的观点。 影响:禁锢 ,阻碍 。 目的: 。 表现:明清时最厉害, 朝达到顶峰。 影响:严重阻碍了 。 创设情景 “ 衣冠禽兽”一词的由来 “衣冠禽兽”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 明朝中期以前的“衣冠禽兽”是赞语,有让羡慕的味道。明朝官员服饰规定:文官官服绣禽,即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 ;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一样的水鸟;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武官官服绘兽,即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官员一至四品穿红袍;五至七品穿青袍;八品、九品穿绿袍。老百姓把做官的称为“衣冠禽兽”。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当官的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文官武将身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洪水猛兽。于是,“衣冠禽兽”开始具有贬低的含义,老百姓也就把为非作歹的官员称为“衣冠禽兽”,比喻道德败坏。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政治方面:(1) (明朝) ; ( 2)、(明朝) 清朝: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八股取士 文字狱 明清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歌谣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歌谣 第一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长期分裂隋统一,开皇之治隋文帝。功高命短似秦朝,隋亡长安唐建立。贞观太宗李世民,历代明君数第一。三省六部用良吏,允许实物代徭役。灌溉工具用筒车,耕地出现曲辕犁。贞观法律减酷刑,重视教育爱夷狄。第二课走向全胜的唐朝 六九零年武则天,唯一女皇掌大权。政绩突出手段狠,无字碑让后人谈。玄宗名叫李隆基,明皇年号是开元。重用姚崇和宋璟,缔造盛世天下传。第三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分科举人隋文帝,炀帝最先设进士。选拔人才凭考试,唐朝完善科举制。分科择优两特征,常科制举两形式。进士常见白胡子,最喜金榜题名时。第四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吐蕃原是藏族先,松赞干布建政权。文成公主通婚去,布达拉宫为她建。唐蕃合同为一家,会盟碑立昭寺前。彝族白族住云南,南诏统一政权建。玄宗册封云南王,大理三塔今还见。维吾尔族古回纥,骨力裴罗封可汗。第五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唐朝文化呈异彩,走出去又请进来。中日交流最密切,贡献最大有空海。鉴真盲目渡东海,唐朝遗风今犹在。玄奘西行到天竺,佛学三藏显奇才。第六课辽宋西夏金并立 辽金西夏金并立,民族融合又加剧。北方契丹后称辽,九一六年阿保机。陈桥兵变赵匡胤,九一六年宋建立。宋辽对持两相伤,澶渊之盟战火息。西夏建国元昊帝,宋夏议和都有利。东北女真阿骨打,一一一五金建立。一一二七灭北宋,童年临安南宋起。岳飞抗金人敬仰,秦桧卖国遭唾弃。第七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两宋南方鱼米香,苏州湖州成粮仓。棉纺织业已推广,景德镇瓷美名扬。商业繁荣用纸币,繁华都市临泉广。经济中心向南移,只因北方不安康。第八课宋代的社会生活 宋代清明上河园,可见生活多变迁。衣料有麻有棉布,不同行业不同穿。南方主食米加面,鱼肉成为桌上餐。穷住茅屋富园林,交通北马南用船。东京临安人百万,夜市晓市紧相连。娱乐场所叫瓦子,坐品香茶把话谈。第九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立功勋。游牧民族善骑射,先灭西夏后灭金。改蒙建元忽必烈,攻灭南宋归一心。虽有义士文天祥,无奈不敌蒙古军。世祖改革行汉制,行省制度用到今。藏佛之事宣政院,台湾澎湖归元管。重视农业治黄河,鼓励开荒和种棉。大都招来八方客,马可波罗有书传。契丹女真已入汉,回族本是伊斯兰。统一之下交往多,民族融合大发展。第十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建明灭元朱元璋,诛杀大臣权力强。废除丞相分六部,锦衣卫和东西厂。农民起义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亡。努尔哈赤皇太极,女真满洲清兵强。顺治迁都到北京,少数民族又称王。雍正乾隆军机处,君主专制到最强。明清科举八股文,阻碍文化禁思想。帝王又兴文字狱,被杀之人多冤枉。

10.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明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和地点,了解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理解厂卫制度、军机处设立的实质及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影响。 能力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概述明清统治者加强军权的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和概括能力;通过对明清两代内阁制作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学习对比历史现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明清时期加强专制集权统治的了解,认识这是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历史发展规律的教育; 认识八股取士制度的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阻碍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军权的措施。明清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 难点:清朝设立军机处。八股取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诀,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P61“辅栏”之“读读”),它形象地显示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统治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使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文字狱”则让许多人因一句话,一个字便招来满门抄斩的厄运。 那么,锦农卫、东厂、两厂是什么机构,为什么令人们如此惧怕?“文字狱”又是怎样形成的?造成了什么危害?(多媒体显示课题: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二、新课学习 (一)明朝的建立与君权的加强 过渡: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元朝为什么会灭亡?农民大起义什么时间爆发的?又是谁继元朝之后建立了明朝? 阅读:P59,勾画批注: 1.元朝灭亡的原因。 2.明朝的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年号。

明确: 1.元朝灭亡的原因。 ①元朝末年,统治黑暗,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 ②元末农民大起义。 点拨:在众多的起义军中有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脱颖而出,他就是朱元璋。(阅读:P59小字) 2.明朝的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年号。 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点拨:同年秋,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强调:朱元璋是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而明朝后来的都城实在北京。 过渡:明朝建立后,统治者为了加强君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阅读:P60勾画批注:统治者加强君权统治的措施。 交流:首先,废除丞相制和中书省。 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后,把朝廷的政务分别交给六部处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一措施使皇帝直接控制了朝廷的军政人权。 其次,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并使其权利日益增大,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中枢机构,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君权。 第三,设立锦衣卫。 明朝统治者还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以强化君权。(结合辅拦提问:什么是厂卫制度?) “厂卫”是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的合称,职权很大。厂卫的特务无处不在,无事不“探”,他们可以任意诬告、缉捕、刑讯和杀人。(要求学生阅读小字内容,并朗读辅栏《稗史汇编》内容,引导导学生理解当时官员人人自危,度日如年的心情。) 图片:观察锦衣卫印 锦衣卫组成:皇帝侍卫亲军 锦衣卫职责:监视、侦查臣民 锦衣卫权限: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二节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要求】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标解读】 1、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①中枢机构的变化 ②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 ③选官制度的演 变 ④监察及谏议制度 ⑤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①从明清中枢机构的变化,看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②分析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堂知识结构】 1、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唐→宋→元) 古代政治 表现 2、选官制度:战国至汉初→汉武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 制度成熟 3、监察制度:秦汉→隋唐→宋→明清 特点 1、中央集权加强:汉朝→宋朝 专制集权 表现 2、专制皇权加强:明清时期 不断加强 影响:积极、消极两方面分析 【主干知识梳理】 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一)中枢机构的演变 1、早期:秦汉 秦朝实行 制, 是中枢机构中的最高的行政长官;汉武帝时设 与三公相制衡,东汉 取代了三公的权力;魏晋南北朝时三省出现,但是尚未构成中枢机构。 23、宋朝 设置 ,其长官为 ,但相权被分割, 掌管军政;财政归 掌管;宰相只有 权。 4、元朝 废除 ,实行 制,只设 。 5、评价 ⑴进步性: 。 ⑵局限性:随着专制皇权的强化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与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丧失了 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二)选官制度 1、战国至汉初:实行 制度。 2、汉武帝时期:实行 和 制度

3、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制度。 4、隋唐:实行制度 ⑴背景:隋朝统一后,没落,依据选官的制度不适应政治和社会 需要。 ⑵过程:①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开始设立___________,科举制形成; ③_________日益完善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的考试选官制度。⑶影响: 前期积极影响: 政治:①非贵族参政,扩大社会基础;②选拔了人才,巩固了统治;③制度成熟,中国长期领先的制度保障。 思想文化: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提高了官员的素养和国人的素养。 后期消极影响: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三)监察和谏议制度 1、目的:维护的正常运转,保证官僚队伍的和。 2、历程 ①秦朝,_____________掌管监察。 ②汉武帝时,设立_______________,成为地方上的专职检查官员。 ③隋唐三省六部中的_____________负责谏议和封驳。 ④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_________________。 ⑤明清监察制度达到顶峰:在中央既设有___________,又设有________。在地方省级最 高机构还专门设有监察的_________。 3、评价: ⑴积极影响: ⑵消极影响: 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一)中央集权的加强 1、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⑴背景: ①汉初推行,并分封。即实行制度。 ②诸侯国与中央矛盾激化,导致“” ⑵措施:实行,强干弱枝,地方。 2、宋朝中央集权的强化 ⑴背景: ①唐“安史之乱”后,出现了的局面。 ②藩镇割据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的大分裂局面。 ⑵措施: (军事)收精兵。调兵权归___________,统兵权归__________________,两者分离。 (行政)削实权。削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权力。 (财经)制谷钱。中央掌握地方的大部分_______________。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______________,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的安定。 ⑶影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习题 1(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明太祖设立的直属中央的三司中,分管民政和财政的是() A.按察司B.都司C.布政司D.民政司 2.如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主要反映了() A.大臣决策权的变化B.官员管理日益规范化 C.内阁制度完全成熟D.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4.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根据内容判断这位加强君权的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 5.明朝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办事效率B.扩大统治基础C.加强专制统治D.增强六部权力6.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是() A.汉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7.朱元璋说:“今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以后嗣君,勿得议置丞相,臣下此请者,置之重典

(重刑).”这段材料表明() 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B.以法家思想加强统治 C.君主权力不断强化D.古代礼仪制度日趋完善 8.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 9.以下帝王中,通过推翻少数民族对中原的统治,建立新王朝的是()A.李世民B.赵匡胤C.忽必烈D.朱元璋 10.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在八天时间内,览阅奏折ll60件,处理政事339件。朱元璋的忙碌和下列哪项措施直接相关() A.设立行省B.建立内阁C.废除丞相D.设立军机处 11.明朝统治者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专制统治,下列属于他们的措施有() ①设立锦衣卫 ②设立东厂 ③设军机处 ④设廷杖制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2.七年级的某学生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太可怕了!”他说的应该是明朝实行的哪项措施带来的后果?() 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B.大兴文字狱 C.废除丞相D.设军机处 13.明初统治者废丞相、设三司的举措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A.通过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B.提高了地方各级的行政效率 C.有利于加强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 D.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 14.文物是历史派往今天的使者,它承载着古代的信息向我们走来。下列文物(模型)中最能反映明清专制集权内容的是()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结构】背景: 西汉汉景帝 措施:① 汉武帝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② 背景: 兵 北宋措施权 钱 影响: 专制集权的 1、秦元 废丞相 不断加强 2 明: 设内阁 皇权与相权:背景 3、清:目的 特点 作用 4、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前回顾】1、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表现? 2、三省六部制的职责,特点,作用?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课前案 【自主学习要求】 1、结合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基础知识部分,并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2、小组内相互检查基础知识,找出错误并改正。 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1、西汉的中央集权:目的: (1)背景:西汉初年的政治体制:郡国并行制 影响:出现王国问题 (2)措施: ①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 ②汉武帝:a颁布,解决王国问题 b实行 2、北宋的中央集权: (1)背景: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措施:

①收精兵:组建禁军,由三衙统领,但 a、所有州郡直属中央; ②削实权: b、州郡长官之下,监察地方; c、废除,派文臣任知州; ③制钱谷:设转运使掌管地方财政 (3)影响:①进步性: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的分裂局面 ②局限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和积贫积弱的后患(三冗两积) 二、皇权与相权 1、秦到元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见上节) 2、明代:废丞相,设内阁 (1)废除丞相制度: ①背景:明太祖吸取元朝的教训,对中书省和丞相权力都严加控制。 ②废除: 1380年,下令裁撤废除 ③意义:废除了自秦建立延续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 (2)设内阁: ①背景:丞相制被废除以后,由皇帝亲自处理重要政务,事务繁多。 ②设立:a.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b.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开始参与军国大事讨论 c.发展:票拟和批红 3、清代:设立军机处 ①背景:清朝初年,承袭明朝内阁制度,处理日常事务;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 直接目的:雍正时, ②目的 根本目的:加强皇权 ③设立:雍正在里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 ④特点:a、职权:最初只参与 b、品级:品级不高, c、直接听命于皇帝,其最基本的职责是跪奏笔录 ⑤作用和影响:a ,提高行政效率; b军机处的设立,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 ⑥军机处的设置反映的时代特征: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4、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2)消极:①政治:导致暴政、腐败,统治阶级争权夺利,对人民压迫严重 ②经济:极大的妨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③思想:钳制思想,摧残文化,阻碍科技进步。 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在中央政权中,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趋势 ②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③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以皇权为核心)。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要求:(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央集权和君主制不断加强的历史过程。了解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了解明清时期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 能力目标: 1、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2、 通过事实的学习学生掌握从西汉到宋中国的政治制度屡经变化,其中中央官制变化的趋势及反映出来的本质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这一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2、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从西汉到宋朝1千多年,每个朝代都采取了维护中央集权的制度,从而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有许多优良的部分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 3、经济发展不等于国家富强,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革新政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从西汉到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过程中,经历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的争夺,皇权与相权的争夺,理清各朝为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2、教学难点: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过程与方法: 1、 第1课时让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4节,理清朝代线索,明了从西汉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不断加强的过程中,存在着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涉及着中央官制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在阅

七年级历史下册 10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教案 川教版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课名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教材版本川教版册次章节七册课时一课时年级七年级 学习者分析根据初一学生处于童年向少年过渡的阶认从心理上喜欢表现自己,敢于表达内心的想法,知水平、综合和分析能力通过课堂讨论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因此,在讲课中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来帮助学生感知历史,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记住明清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理解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分析理解明清两朝强化专制统治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理解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通过材料和图片分析理解明清两朝强化专制统治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准备学案 多媒体教学环 境 多媒体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 析 一、自主学习明清专制集权的加 强(全文) (一)、明朝的建立与君权的加强 1、明朝建立:1368年_______在 _______(今 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 朱元璋 就是明太祖。 2、明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 ①政治上:朱元璋废除_______和 ______,把进行政务分别交给 先学后教、 以学定 教”在学 生自主学 习期间, 教师跟踪 指导,随时 关注学生 的学习状

_______处 理。明成祖时,设立_______,协 助皇帝 处理政务。 ②特务统治:利用_______实行恐 怖专 政,强化君权。 ③文化上:用_______来培养和选 拔皇帝忠顺的奴才,禁锢了人 们的思想; ④思想上:_______,加强思想控 制。 (二)、清朝建立与君权的加强:1、1616年_______统一女真族,建立金国,史称_______。皇太极改女真为_______。1636年_______在_______ (今辽宁沈阳)称帝,改国号为_______。1644年_______迁都北京。 2、_______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_______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三)、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1、从明朝开始实施,考试题目选自_______,考生答卷必须按呆板固定的格式来写,内容必须遵循朱熹《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说课稿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4课,主要介绍了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的措施及皇权的加强,它上承了第3课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学习本课不但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过程及规律,而且还有利于认识这一制度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国情、关注民生,激发他们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标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王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西汉的王国问题和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唐后期的“节度使”制度、藩镇割据及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形成,宋太祖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丞相制度的废除,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间交流搜索到的资料,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精神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通过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图片,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丰富资源,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认识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和宋初中央集权强化,以及明清时期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史实,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政治的多样性,认识到中国古代经历了漫长的专制社会,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增强对民族、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也认识我们今天的民主生活的来之不易,要更加珍惜。 (四)教学重点:汉武帝、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及其评价。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措施及影响。 教学难点: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是如何体现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的?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本课的一部分内容,尤其是对“七国治乱”、“安史之乱”、“陈桥兵变”等历史事件感兴趣,也看过少明清时期的历史剧,对明清史也有一些了解。但认识比较肤浅片面,侧重对历史现象的感性认识,对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条理,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缺乏广度和深度。所以,上课时,把教学内容制成教学课件,通过在课堂上展示历史图片,补充材料等方式,使之更生动形象,以增加学生学历史的兴趣,帮助他们系统深入地学习。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以学生为主,根据教材内容和高中学生学习能力、情感、心理等方面的认知特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集文字、图片、音像于一体,采用材料分析法和讨论法,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课堂师生互动逐一解决,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教学设计

《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教学设计 张锦 一、课程目 标 (一)内容标准 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明朝兴亡、清朝建立的情况。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了解军机处的设置了解八股取士、文字狱。评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影响。 2.过程方法与能力 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史,培养归纳历史线索,认知历史规律的能力。比较分析秦始皇焚书坑儒、明清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社会背景以及影响,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剖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和科举制发展历程的回顾,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危害。理解“顺应历史潮流则兴,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则衰”的道理。 二、教学要点 重点:明清加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文化专制政策的危害。 难点:明清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措施的作用。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据老师所知,有很多同学平时都喜欢读诗歌,那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看几句古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同学们能不能从这几句诗中看出什么毛病?可是,就是这几句诗却使清朝时的翰林院学士徐骏掉了头。当时,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徐骏诗中的“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说徐骏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则是暗指清统治者没有文化。为此,按“大不敬”“斩立决,将其文稿尽行烧毁”。 刚才讲解时,老师发现许多同学面露疑惑:怎么可能呢?不就是几句诗吗?怎么能如此牵强附会地和国家朝廷连起来?可这正是真实的历史,是清朝加强思想专制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第三单元第1课明清专制统治加强的重要内容之一。 2、讲授新课: 一、明朝的兴亡与清朝的建立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复习提纲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1.1368 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建立了明朝,年号为洪武。 2.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被朱元璋(人名)废除。 3.明成祖时,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设立了内阁。 4.明朝的“厂卫”制度是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的合称,职权很大。 5.明朝统治者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有: (1)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2)明成祖时,设立内阁; (3)利用厂卫制度; (4)实行八股取士; (5)大兴文字狱。 6.建立后今的统治者是努尔哈赤;改国号为清,改女真族名为满洲的统治者是皇太极。 7.清军入关的时间为1644 年。 8.明清两代,曾作为政府的中枢机构是内阁。 9.明太祖废丞相,撤中书省的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10.清初,使皇权受到限制的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 11.清朝皇帝为什么要建立军机处?(课本P62) 12.八股文的内容和形式有何特点?(课本P62—63)

13.文字狱的危害有哪些?(课本P63) 14.阅读系列顾炎武抨击八股取士的材料:“八股之害等于(秦朝)焚书坑儒,而败坏人才有甚于(秦朝)咸阳之郊所坑者。”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以上材料中的“焚书”“咸阳之郊所坑”指的是什么?(答案:焚书坑儒)(2)你认为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抨击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正确。课本P63) 第2课明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1.1405 年,郑和率领船队从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境内)出发,第一次出使西洋。 2.郑和先后七次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3.早在唐朝时,我国就有人到南洋谋生。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 5.试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走》P62(为什么说郑和不愧为世界杰出的航海家?) 第3课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1.1662 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2.1561年,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基本扫清了浙江沿海倭寇。3.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以雅克萨、尼布楚为据点,建立城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4.1685—1686年,清军在雅克萨两次大败沙俄侵略军。 5.戚继光为什么要抗击倭寇?(《走进历史世界》P64) 6.抗倭斗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走进历史世界》P64)

七年级下历史歌谣歌谣

第一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长期分裂隋统一,开皇之治隋文帝。功高命短似秦朝,隋亡长安唐建立。贞观太宗李世民,历代明君数第一。三省六部用良吏,允许实物代徭役。灌溉工具用筒车,耕地出现曲辕犁。贞观法律减酷刑,重视教育爱夷狄。第二课走向全胜的唐朝 六九零年武则天,唯一女皇掌大权。政绩突出手段狠,无字碑让后人谈。玄宗名叫李隆基,明皇年号是开元。重用姚崇和宋璟,缔造盛世天下传。第三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分科举人隋文帝,炀帝最先设进士。选拔人才凭考试,唐朝完善科举制。分科择优两特征,常科制举两形式。进士常见白胡子,最喜金榜题名时。第四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吐蕃原是藏族先,松赞干布建政权。文成公主通婚去,布达拉宫为她建。唐蕃合同为一家,会盟碑立昭寺前。彝族白族住云南,南诏统一政权建。玄宗册封云南王,大理三塔今还见。维吾尔族古回纥,骨力裴罗封可汗。第五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唐朝文化呈异彩,走出去又请进来。中日交流最密切,贡献最大有空海。

鉴真盲目渡东海,唐朝遗风今犹在。玄奘西行到天竺,佛学三藏显奇才。第六课辽宋西夏金并立 辽金西夏金并立,民族融合又加剧。北方契丹后称辽,九一六年阿保机。陈桥兵变赵匡胤,九一六年宋建立。宋辽对持两相伤,澶渊之盟战火息。西夏建国元昊帝,宋夏议和都有利。东北女真阿骨打,一一一五金建立。一一二七灭北宋,童年临安南宋起。岳飞抗金人敬仰,秦桧卖国遭唾弃。第七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两宋南方鱼米香,苏州湖州成粮仓。棉纺织业已推广,景德镇瓷美名扬。

商业繁荣用纸币,繁华都市临泉广。经济中心向南移,只因北方不安康。第八课宋代的社会生活 宋代清明上河园,可见生活多变迁。衣料有麻有棉布,不同行业不同穿。南方主食米加面,鱼肉成为桌上餐。穷住茅屋富园林,交通北马南用船。东京临安人百万,夜市晓市紧相连。娱乐场所叫瓦子,坐品香茶把话谈。第九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立功勋。游牧民族善骑射,先灭西夏后灭金。改蒙建元忽必烈,攻灭南宋归一心。虽有义士文天祥,无奈不敌蒙古军。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教学案)

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2、 列举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知识建构 问一问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 年建立的 朝; 继此朝代后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和完善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朝代 、 、 、 、 、 、 。 、完成下列知识建构 明朝:时间 、建立者 、都城 。 1616年, 统一女真,建金,史称 。 年, 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顺治帝迁都 。 废除 ,取消 ,把权分交 。 设立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建立 ,制度,实行恐怖专政。 原因: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 ,使皇帝集权受影响。 过程: 时建立, 时,进一步扩大皇权。 目的: 。 特点:题目选自 ,内容遵循《 》的观点。 影响:禁锢 ,阻碍 。 目的: 。 表现:明清时最厉害, 朝达到顶峰。 影响:严重阻碍了 。 创设情景 “ 衣冠禽兽”一词的由来 明朝中期以前的“衣冠禽兽”是赞语,有让羡慕的味道。明朝官员服饰规定:文官官服绣禽,即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 ;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一样的水鸟;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武官官服绘兽,即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官员一至四品穿红袍;五至七品穿青袍;八品、九品穿绿袍。老百姓把做官的称为“衣冠禽兽”。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当官的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文官武将身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洪水猛兽。于是,“衣冠禽兽”开始具有贬低的含义,老百姓也就把为非作歹的官员称为“衣冠禽兽”,比喻道德败坏。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1、根据教材,概括明清建立后,为加强君权采取的措施: 清朝: 明清的建立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八股取士 文字狱 明清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探究案 预习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和发展 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学习目标>>1.掌握明清时期加强专制集权统治措施,理解厂卫制 度、军机处设立的实质、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影响。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由材料概括提取信息多角度思考的学习方法 3.认识八股取士的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阻碍作用。 1.本课主要学习明清建立的时 间、地点、建立者以及明清时 期加强专制集权统治措施,认识这是封建制度日趋没 落的表现.2.依据教材助读进行知识梳理,熟记基础知面.".我的疑问....".处., .以备上课时集体讨论.........、.突破..;3.限时..15..分钟.. ,独立完成. ? 一.明朝的建立与君权的加强: 1、明朝的建立: ①、 年初, 在 称帝,建立了,年号 ,他就是 。 ②、 年秋,明军攻占 ,元朝灭亡。 2、加强封建中央集权 ①、朱元璋废除 制.取消了 ,政务交给 处理,直接对皇帝负责,直接控制了军政大权。 ②、设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但不得干预六部事务,但以后内阁权力日益增大,凌驾于六部之上,成为协助决策的中枢机构。 ③、为实行恐怖专政,强化君权,实行 制度,设立 、 、 等特务机构。 二.清朝的建立和军机处的设置: 1、清朝的建立: ①、 年, 统一女真,建立 ,史称 。 继位后,将族名由"女真"改为 。 ②、 年,皇太极在 (今 )称帝,改国号 为 。 ③、 年,清军攻入 ,打败 领导的起义 军。清 迁都 ,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清朝封建中央集权的建立: ①、清朝沿袭明朝的政治制度,内阁仍是中枢机构,但受 的制约。 ②、 时,在宫中设立 ,协助皇帝处理军务。 时,军机处权力进一步加大, 均由军杨大臣遵照皇帝旨 意交给有关机构和官员处理。 末年,被取消。 三、明清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①、明清时,仍采取 选拔官吏,题目出 自 ,考生答卷必须按呆板格式写,论述内容须遵循 的《 》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这就是所谓 的 ,它是明清统治者 的重要措施,其后果是 。 ②、明清统治者为了集权的需要,加强 ,大兴 ,其后果是 。 ? 1、归纳明清时期分别有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 2、“京官每日入朝,必与妻决,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摘自《椑史汇编》.这段文字反映的景象是明朝的( )所带来的。 A 、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B 、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C 、内阁制度 D 、厂卫制度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问的问题写下来.......................,.待. 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共同探究解决。................ 【信息链接】 1、 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今属安徽)人。胡惟庸是中国 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 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六年七月,凭李善长推荐,任右丞相, 约至十年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胡惟庸日益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先阅内外诸司奏章,对己不利者,辄匿不上报。各地喜好钻营、热衷仕进之徒与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 馈送金帛、名马、玩物不可胜数。 胡惟庸还千方百计地拉拢因犯法受朱元璋谴责的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令其在外收集军马,以图谋反。这一切引起朱元璋的极大注意。 朱元璋从元亡的教训中,深感臣下权力太大,会导致元末“宰相专权”的 局面重演。 洪武十三年正月,涂节上书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 “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等处死。 胡惟庸案前后株连竟达十馀年之久,诛杀了三万馀人,成为明初一大 案。事后朱元璋还亲自颁布《昭示奸党录》,告诫臣下,切以胡惟庸为鉴。 2、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 相 制 内 阁 制 相同(相似)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地位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职权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对皇权作用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 —— 我思考,我收获 1、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为巩固统治,你知道他是 怎样加强君权的吗? 2、你认为朱元璋废除一千多年以来臣相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清朝建立后,为加强统治,其历代统治者是怎样一步步巩固其封建统治的,明清时期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请用3分钟时间认真思考上述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 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 ---质疑探究、合作探究 第 学习主题 使使使用用用说说说明明明&&& 学学学法 法法指指指导导 八 Ⅰ 教教材材助助读读 预预习习自自测测 Ⅱ 编号: 使用时间: 年 月 号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271导学案】 001 只要顺着河流走,就可以发现大海 学学始始于于疑疑 师生语录 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终生命运。 学 建建 议议 习 Ⅰ 质质疑疑探探究究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一、隋朝 1、建立 时间:581 年(589年灭陈统一) 都城:长安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年号:开皇 3、隋文帝治国措施: ①改革政权机构;②重视选拔人才;③大力发展农业;④减轻赋税徭役;⑤倡导节俭; 4、开皇之治: 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5、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贞观之治 1、建立 时间:618年人物:李渊地点:长安 2、贞观之治: 时间:626年人物:李世民(唐太宗)年号:贞观 治国措施: (1)政治上:①吸取隋亡教训,广开言路,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②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允许农民用实物代替徭役) ③简法轻刑,修订法律;(《贞观律》) 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国子学、太学) ⑤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和亲、封赏、迎击),改善民族关系。(天可汗) 表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2课走向全盛时期的唐朝 一、女皇武则天(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1、时间:690年 国号:周 意义: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①打击皇室和贵族集团 ②招揽人才,提拔了姚崇、宋王景等有才干的人; ③组织编写农书,指导农业生产; ④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 ⑤减免赋税徭役 3 作用: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开元盛世 1、时间:712年, 人物:李隆基(唐玄宗) 年号:开元

2、治国措施:①任用贤能(姚崇、宋璟) ②采取措施发展生产 ③下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 ④实行“宽仁”政策,废除了武则天的酷刑苛法; ⑤倡导节俭 3、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1、三国两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2、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3、隋炀帝: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产生。 4、科举制度在唐朝时进一步完善 特点:①分科考试;②择优录取。③常科和制举两大类。 常科:进士科(重要),明经科(其次); 制举:皇上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臵的特科,名目繁多,变化很大。 固定程序:常科先参加州府的初试,再参加尚书省的“省试”。进士科连考三场。 量才任用:体貌伟壮、能言善辩、书法精良、擅长撰写和处理司法文书。 5、影响:①我国选官制度转变为以考试为主; ②使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 ③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④前后沿用了1300年(到清朝末年被废除) 科举制度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有何关系? (答案:①满足了中小地主参政的愿望,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统治者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②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利,选拔了一批促进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 ③激发了教育的发展。④看重诗赋文章,促成了唐朝文学的繁荣。)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一、唐与吐蕃 1、生活在青藏高原,是藏族的祖先。吐蕃的首领称赞普。 2、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定都逻些。 3、关系 和亲:①唐太宗嫁文成公主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②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尺带珠丹上书说唐蕃“和同为一家” 会盟:823年,唐蕃正式结盟,立会盟碑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二、唐与南诏 1、生活在云南洱海一带的南诏是彝族、白族的祖先; 2、蒙舍诏统一各诏,建立南诏政权。太和城(云南大理太和村) 3、唐玄宗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三唐与回纥 1、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2、关系:①唐太宗贞观年间,回纥出兵助唐灭东突厥。 ②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③安史之乱时回纥出兵助唐收复长安洛阳。 3、唐朝采取哪些方式来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经济文化交流、册封、和亲、会盟、直接管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