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脑血管疾病的社区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的社区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的社区预防

一、危险因素

1、年龄:35岁以后患病率高

2、体重(肥胖者患病率高)

3、遗传

4、不良生活方式

(1)高盐饮食:有调查证明:多吃盐与高血压病发病率高有密切关系

(2)体育活动缺乏,高盐、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等与高血压病发生相关

(3)吸烟与高血压

(4)饮酒与高血压

长期饮酒不仅使血压增高,而且可促使血脂增高,加速动脉硬化的生成。饮酒促进机体多种增高血压的内分泌激素分泌增加

5、社会心理因素

(1)具有A型行为的人群易患高血压病、冠心病

主要表现为:争强好胜、容易冲动、快节奏、高效率、固执、急躁、匆忙、大声说话、富有敌意等。人在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肾上腺素系统发放冲动增多,体内儿茶酚胺类的化学物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素和肾上腺素等)水平上升,导致血压升高;A型性格的人,由于其个性过强、易激动,在应激反应中,他们的反应比正常人强烈而持久,容易发生各种代谢紊乱,体内儿茶酚胺类化学物质水平居高不下,引起血压升高、心肌耗氧大大增加,极易诱发高血压病和冠心病。

(2)长期工作紧张的人

医学研究发现,工作繁忙紧张的人,如果经常遭受强大的压力的话,他们的心理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将比正常人高出30%以上。正常的生理过程就会转变为异常的病理生理过程,最终发生高血压病。

6、血清胆固醇增高

二、健康评估提问、讲解

1、一般症状

头痛、头晕、视力模糊、耳鸣、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四肢麻木等

2、心脏:左室肥厚、心衰、心梗等

3、脑:短暂性脑出血、脑血栓、脑出血等

4、肾脏:肾动脉硬化、肾衰等

5、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出血、渗出及视乳头水肿

三、社区预防

(一)一级预防展示课件精讲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养成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消除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一级预防的可行性 90年代我国“八·五”攻关项目“高血压病一级预防”研究表明:在北京、上海等 5个地区研究中,经三年干预,高血压病发病率下降1.93% ,其中临界高血压发病率下降2.65% ,按趋势预测 ,若进行 5年可下降约 4 %。

1、合理膳食

冠心病者限盐不忘补钾,同时,钠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排血量,直接增加心脏负担,对心脏血流供应不足的冠心病人是不利的。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食盐每日摄入高达20克的日本北部人,高血压发病率可高达40%,明显高于食盐每日摄入约5克的北美爱斯基摩人的发病率。研究还证明:平均每天少摄入5克食盐,平均舒张压可降低0.53千帕(4毫米汞柱)。因此,对已患有高血压的病人,限制食盐可作为一种非药物性治疗手段。

那么,冠心病病人应限制多少食盐为宜呢, 这要根据病人是否同时患有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病情来决定。有人提出较为严格的限盐量,规定每日不超过5克。有的人较难做到并坚持。笔者认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逐渐限制食盐用量,使自己的口味渐渐习惯于低盐膳食。具体做法是:烹调时在菜肴出锅前将盐撒在食物上,盐味便可以明显地感觉出来;还可利用糖、醋、香料等调味品,来增加食物味道,以减少食盐用量。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低钠盐,也是限盐(限钠)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最后应指出,钾盐是可以保护心肌细胞的。促进钠排泄的降压药,常常增加钾排泄,造成体内缺钾。因此,膳食中于限盐(限钠)的同时,应多吃含钾的食物,例如五谷杂粮、豆类、肉类、蔬菜和水果均含有一定量的钾。动物性食品虽大多含钾比蔬菜、水果高,但钠含量、胆固醇含量较高,而蔬菜、水果含的钠极少,所以,应多吃水果、蔬菜来补钾。含钾高的食物有菠菜、萝卜、卷心菜、芹菜茎、南瓜、鲜豌豆、柠檬等,均可选食。

2、适量运动展示课件提问、讲解

提倡有氧代谢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登楼、登山、球类、健身操等

(1)运动锻炼的时间

下午16~17时左右最佳,其次为晚间(饭后2~3小时),上班族建议在晚间9~10时左右进行锻炼

(2)运动注意事项

运动训练不要做过分低头弯腰的动作,不要做大幅度的快速动作,对于有并发症、失代偿等情况,只适合做一些运动量小、安全性大、特异性强的运动,运动中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活动等

3、戒烟限酒

4、心理平衡,良好的心境使机体免疫机能处于最佳状态

5、生活规律

四、健康教育

4.1健康教育

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以特定人群为教育对象,编写发放心脑血管疾病和各种相关慢病防治宣传资料;组织各医疗、卫生、健教机构开展咨询活动;定期对干预人群举办相关知识讲座,重点是传授一些适宜的自我保健技能,让人们学习掌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防治知识教育,发放有针对性的健教处方。

4.2一般行为干预

开展社区控烟、控酒活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提倡低盐、低脂肪饮食,进行平衡膳食计划指导,发给限盐工具;加强锻炼,控制体重,有计划地组织保健体操或技能比赛项目;利用慢性病管理软件,加强对高危人群及病人的生活行为指导等。

4.3病人及高危人群的干预

1)

高血压

高血压干预做好查、管、治三个环节,社区35岁以上人群首诊检查血压,血压正常者每半年检查一次血压;高血压患者都要登记随访,每1-2月复诊一次。对所有新发病人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外,另采取小剂量药物控制干预方法。

2)糖尿病对糖尿病高危人群(45岁以上、家族史阳性、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进行筛

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已患糖尿病者应将血糖控制在能明显减少或防止并发症的理想水平;通过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和患者自我保健技能培训,如控制饮食、合理运动、戒烟、控制体重、控制血压以及自测血糖、尿糖,调整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品种及剂量等,使患者掌握防治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老年人结合社区慢病防治工作,开展老年人健康普查,建立健康档案;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社区家庭医生定期上门访视,为老年病人提供集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服务。

4.4教育效果的评价

1、比较干预后两组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关预防保健知识掌握的水平;

2、干预后的知信行调查,比较两组自我保健技能掌握程度及使用频度;

3、干预组居民是否建立定期测量血压等自我监测的自觉行为及其他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改变的状况;

4、高血压病人使用药物降压和参与慢病综合管理的依从性、血压控制率;高脂血症、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合理降脂、降糖的能力;两组居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减轻体重、戒烟限酒、低盐饮食、合理运动等非药物保健技能的掌握程度。

5、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压、血脂、血糖控制率增高,人群发病率降低。

冠心病的社区防治

冠心病的社区防治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冠心病的防治成为了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冠心病的社区防治,以帮助患者和社区更好地管理和预防这种疾病。 一、冠心病的基本知识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官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主要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心悸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二、冠心病的社区防治 1、健康教育和宣传 在社区中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冠心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展示宣传板报等方式,向居民普及冠心病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2、改善生活方式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降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鼓励居民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减轻精神压力,提高

生活质量。 3、控制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在社区中开展慢性病管理项目,为患者提供定期检查、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等服务。 4、建立健康档案 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信息,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5、定期筛查 定期进行心血管疾病筛查,及早发现冠心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与医院合作,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诊疗服务。 三、总结 冠心病的社区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健康教育和宣传、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建立健康档案和定期筛查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管理和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医生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共同维护我们的健康。

胡大一 心血管病预防的五条防线

胡大一心血管病预防的五条防线 点睛:防发病。一级预防,防患于未然;防事件。保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预防血栓形成,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和脑卒中等可能致残、致死的严重事件;防后果。发生 ACS 等严重事件后,及早识别,及早预防,挽救心肌,挽救生命防复发。二级预防,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防治心力衰竭 第一条防线:防发病 中国有句古话叫“防患于未然”,中国的《黄帝内经》几千年前就挑明了“上医治未病”。什么叫防未然、治未病呢?这就是一级预防,就是在没发病的时候就去防病,就是对多重危险因素在源头的综合控制,就是将我们防病治病的重点从“下游”转到“上游”,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医学模式的转换。 一级预防怎样去做呢?过去是对多重危险因素分兵进攻把守,往往事倍功半,因为很少人只有一个危险因素,往往是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静息生活方式等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在横向上,心脏学等应紧密结合起来,共同综合治理控制上述的多重危险因素。在纵向上专科医生应关注社区干预,与全科医生联防,加强我国社区医生的继续教育,这是科学研究―――院内治疗―院内急救―――院前急救(社会、社区)多种医学功能的集合。结成广泛的联盟,筑起全面的防线,必须从一级预防下手。如高危高血压病人(占20%),仅靠饮食、锻炼是不能控制血压的,必须用药物干预,而且要特别强调温和适度的锻炼;中危的高血压患者(占10%),改变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与有氧代谢运动,锻炼的“口子”也可开大一些;5%是低危的,即很轻的高血压病人,可以靠运动、控制危险因素等调整6个月,以观后效。要分析每一个社会个体的危险因素是什么,估计其未来10年发生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危险程度。如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这两个危险因素常常狼狈为奸,必须吃药治疗,必须同时有效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于没有糖尿病的轻度高血压病患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限盐6个月后再决定是否用药。这里要特别提醒一句,在血脂异常的干预力度上,糖尿病是和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危险程度等同(称等危症),切切不可忽视。 这里还要特别强调医院专科医生与社区全科(通科)医生的联防。现在很多人处于亚健康,当有疲劳、记忆力减退时,就要到医院去看,一个优秀的专科医生会给他开出综合性的健康处方,对其生活方式进行全面干预;但是很多人出了医院大门,又被工作生活的惯性卷进了旋涡里,这就急需社区医生干预和把关,由社区医生盯着他去实施健康处方。社区医生也有个轻重缓急,轻的不用老去看,打打电话监督就行。老百姓往往忽视自己身边唾手可得的社区医生,一点小病就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全文版)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全文版)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全文版) 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 一、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现状 心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近30年来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卒中和周围血管病)死亡率、发病率和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提前。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我国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 自1980年以来,XXX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和医疗费用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增加迅速。2015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总数1 887.7万人次,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12.87%。2015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住院费用中,急性心肌梗死153.40亿元,颅内出血为231.99亿元,脑梗死为524.26亿元。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 30.13%、18.06%和23.47%[2,3]。 三、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必要性 冠心病、卒中等心血管疾病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尽管心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尚有待研究,但其主要危险因素已经明确。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血脂异常(主要是胆固醇增

高)、糖尿病、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和不健康的饮食惯是心血管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我国队列研究结果表明,缺血性心血管病(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中,80%归因于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和糖尿病[13]。改善可以改变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目前心血管病防治的目标。 国内外很多临床试验和社区综合防治研究证明,针对可以改变的心血管病首要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步伐,能降低社区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和心血管病发病率,同时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20世纪80年月,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机构已经提出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战略,包孕:(1)面向人群,控制和降低人群团体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因素的人群战略;(2)针对高危患者的筛查和干预,即高危战略。一些发达国家经验已证实,心血管病治疗手艺前进和一级预防的实施,对大幅度降低心血管病出生率起了重要作用。20世纪末期,多数发达国家心血管病出生率下降了50%~80%,且研究显示,欧洲和北美15个国家心血管病出生率降低,40%~75%归因于危险因素改变,25%~55%归因于治疗的作用[14]。WHO估量,早发心血管病中约75%以上是可以预防的,同时危险因素的改善,可以帮助降低增长的心血管疾病负担[15]。高血压是我国心血管病最首要的危险因素。按照2015年中国心血管病政策模型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大脑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采取积极的健康措施来降低患病风险。本文 将探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方法。 一、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健康的饮食习惯对心脑血管健康至关重要。首先,选择富含纤维素 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物等,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并维持健康 的消化系统。其次,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限制高盐、 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消费。此外,增加鱼类摄入,富含ω-3脂肪酸, 有助于降低血压和改善血液循环。最后,适量饮用低度酒精,如红酒,可改善心脏健康。 二、定期进行体检和健康评估 定期进行体检和健康评估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步骤。定期检 查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可以及早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另外,进行心脏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进一步检查,有助于评估心 脏功能和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通过定期的体检和健康评估,可以了 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疾病,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三、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 适度的体育锻炼对心脑血管健康至关重要。进行有氧运动,如快步走、跑步、游泳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降低心脏负荷,减少心脏病

和中风风险。同时,体育锻炼还可以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和改善血糖 控制。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每天30分钟快走。 四、有效管理压力和控制情绪 压力和情绪问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长期的压力和负 面情绪可以导致血压升高、免疫功能下降,并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因此,我们需要有效管理压力和控制情绪。可以通过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温水浸泡等来减轻压力。此外,积极的情绪表 达和社交互动也是有效的方式来减轻压力并保持心脑血管健康。 五、远离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戒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吸烟是导致冠心病和中风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限制咖啡因和 饮酒的摄入量,避免滥用药物,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心 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种重要方法,包括保 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和健康评估、适度的体育锻炼、有 效管理压力和控制情绪,以及远离不良生活习惯。通过实施这些预防 措施,我们可以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保护我们的心脑血管健康。请注意,在实施任何新饮食或运动计划之前,请咨询医生并获得 专业建议。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专项行动方案(2020-2030年)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专项行动方案(2020-2030年) 一、现状及背景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脑卒中患者1300 万、冠心病患者1100 万,其中居死因前两位的疾病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据统计,心脑血管常见疾病住院一次,城镇居民至少花费人均年收入的一半,农村居民至少花费1.3倍;心梗冠脉搭桥的住院花费更高,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2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7.4 倍。高血压、血脂异常、房颤、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习惯等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且 可以干预的危险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的实施,旨在通过健康知识普及,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心肺复苏等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对高危人群和患者开展生活方式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全面推进18 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加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规范管理,提高院前急救、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预防或推迟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降低心脑血 管疾病死亡率。 二、目标要求

(一)总体要求 以提高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为目标,以心脑血管高危人 群为重点,以健康知识和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养成为基础,开 展心脑血管高危人群和疾病监测,规范高血压、冠心病、脑 卒中患者的管理和救治,推动公共场所健康设施建设,推进 高血压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完善 心脑血管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和三级防治网络,不断推广适宜 技术运用,加强防治能力,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率和 致残率,调整完善重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保障政策,切实减 轻心脑血管疾病家庭和社会负担,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二)目标指标 到2022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09.7/10万以下;3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不低于55%,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不低于60%,高血压治疗率、控制率持续提高,“中风120”卒中早期识别知晓率不低于20%,二级及以上医院卒中中心开展静脉溶栓技术达到90%,三级及以上医院卒中中心开展动脉取栓达到50%,35岁及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检测率不低于27%,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6类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达到90%,村卫生室提供4类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达到70%,鼓励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 培训,取得培训证书的人员比例提高到1%及以上。 到2030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09.7/10万以下;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 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第一,生活规律化;第二,饮食科学化;第三,文体活动经常化。 “八项注意”第一,保持血压正常;第二,保持正常体重;第三,保持正常血脂;第四,饮食平衡;第五,戒烟、控酒、减盐;第六,坚持适度体育锻炼;第七,重视精神心理卫生;第八,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是三大主要的疾病死亡原因之一。而最重要的是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最完善的治疗手段,仍有50%以上的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所以,脑卒中病重在预防。一般认为,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率及致残率均显著上升。 一级预防是以防止危险因素发生为目的的。主要应做到:合理饮食,提倡低盐、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少吃肉;改变生活惯,生活规律化,注意劳逸结合。 二级预防是针对自身已经存在危险因素的人群。为有效防止脑卒中的发生,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人,有嗜烟、

酗酒史的人,都应该进行二级预防,进行一些预防性的治疗,将危险因素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预防脑卒中的以下要诀 积极防治高血压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最危险的因素。所以,要预防脑卒中,首先要预防高血压。 防治脑动脉硬化预防脑动脉硬化应当从儿童时做起,主要措施是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期的精神紧张,控制饮食,防止肥胖,不吸烟,不饮酒等。对于已经患有脑动脉硬化的人,也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其中包括合理用药。调节血脂的药物很多,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选择地使用,而且用药的种类,也并不是越多越好。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锻炼 心理开导吞咽障碍的患者由于肢体瘫痪或失语、语言不清、表达力差等原因,易出现烦躁、易怒和情绪抑郁,有的甚至拒食。因此,应针对患者的性格特点有的放失地进行心理疏导。 进食活动为保证患者的综合活动目的,促进摄取足够的营养,使其具备足够的体力,应逐步恢复其自行进食能力。进食前应嘱患者放松精神,保持轻松、愉快情绪15-30分钟,然后让患者坐直(坐不稳时可使用靠背架)或头稍前倾45度角,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包括心肌梗死、脑梗塞、中风等在内的一类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为了预防心脑 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患病的风险。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1. 均衡饮食:合理摄入各类食物,坚持少油、少盐、少糖的饮食习惯,以保持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血糖水平稳定。多摄入蔬菜水果、谷物 和粗纤维,适量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和坚果。 2.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需坚决戒烟 和限制酒精摄入。在戒烟过程中,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和支持。 3. 适量运动:保持适度的身体活动对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每周进 行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步行、游泳等,可以有效降低 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管理慢性疾病 1.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需要定期 测量血压,若血压超过正常范围,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通 过药物控制血压。 2. 管理高血糖: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控制血糖 水平,定期监测血糖,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和饮食指导。

3. 降低胆固醇:高胆固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需要采 取措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和运动来控制胆 固醇的摄入,并遵循医生的建议服用降脂药物。 三、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1. 减轻压力: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压力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需积极采取措施减轻压力,如进行适当的休闲活动、学习放松技巧等。 2. 睡眠充足:规律、充足的睡眠对心脑血管健康至关重要。遵守良 好的睡眠习惯,保持每晚7到8小时的睡眠时间。 四、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如高血压、 高血糖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检频率应适当增加,以更好地了解自 己的身体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需要我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 好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定期体检并及时管理慢性疾病。通过这些预防 措施,我们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保持身心的健康。让我们 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关注自己的心脑血管健康,迈向一个更健康的 未来!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规划(2021—2031年)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规划(2021—2031年)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人口中主要的健康威胁之一,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并促进公众健康,制定一份2021年至2031年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一、宣传教育 1. 设立一个专门的宣传教育部门,制定和推广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知识,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2. 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包括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广泛宣传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性和防控方法。 3. 组织各级医院、学校和社区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健康知识讲座和培训,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防控能力。 二、早期筛查和诊断 1. 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监测,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并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 2. 提高医务人员的认识和识别心脑血管疾病的能力,加强公众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服务。 3. 推出各种省、市、县级的大规模筛查计划,为公众提供免费或廉价的心脑血管疾病筛查服务。 三、防控管理 1. 制定政策,推动药品价格的降低,确保患者可以负担得起药物治疗。 2. 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 3. 建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和评估。 四、科学研究与创新 1. 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技术的研究,推动科学发现和技术应用。 2. 鼓励和支持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科学研究。 3. 推动药物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防成本。 五、国际合作交流 1.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合作和交流,分享经验和技术。 2. 参与国际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机构和组织的活动,并积极推动我国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3. 增强国际合作项目的投入和管理,形成良好的国际合作共赢机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本行动计划将根据新的科学研究和公众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我们有望在2031年前显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公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六、健康促进与环境建设 1. 推动全社会健康促进活动,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健康讲座、健康培训等,提高公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2. 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便利的运动场地和健身设施,鼓励人们参与有氧运动和体育锻炼。 3. 促进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推广膳食多样化、适量减盐等健

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

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 实施方案(2023—2030年) 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工9-2030年)》有关要求,深入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切实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成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动员全社会行动起来,加强政策引导和资源统筹,有效降低人群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为共建共享健康中国奠定重要基础。 (二)主要目标。到2030年,建立覆盖全国的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控和早诊早治体系;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能力和质量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心脑血管相关

健康素养显著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技术取得较大突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水平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90.7/10万以下。 二、实施危险因素控制,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 (三)强化部门责任,落实健康政策。将居民心脑血管健康促进融入各有关政策中。加大健康环境建设力度,进一步增加公共体育设施场所数量和覆盖范围,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向公众低收费或免费开放;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倡科学运动;推进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强化食品营养标签的指导作用;鼓励食盐企业生产和销售低钠盐;单位食堂、餐饮机构、养老机构等推广合理膳食;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企事业单位完善职工年度健康体检和健康档案;落实65岁以上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积极推动健康老龄化;加强中小学生健康教育,保障在校运动时间,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学校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深入开展控烟宣传,强化戒烟服务,广泛禁止烟草广告,持续推进控烟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疾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树立个人健康观念,加强健康监测。提升心脑血管健康观念,强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形成 人人关注心脑血管健康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加强健康宣教,特别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对心脑血管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

心脑血管疾病(CVD)防治行动实施方案通常是由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等组织共同制定和推动的。以下是一般性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的一些常见要素: 1. 健康宣教和公众意识提高: -实施宣教活动,向公众传达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预防方法和早期症状。这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宣传手册、健康教育讲座等途径进行。 2. 定期健康检查和筛查: -推动定期的健康检查,特别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患病情况。 3. 生活方式干预: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定期的体育锻炼、戒烟和限制饮酒等。通过宣传和教育,鼓励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4. 高危人群干预: -针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实施个性化的预防干预,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指导等。 5. 医疗服务改进: -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有效的医疗服务。 6. 药物治疗和管理: -针对已确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并进行定期的病情管理。 7. 监测和评估: -建立监测体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患病人群进行定期评估。这有助于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8. 科研支持: -支持相关科研项目,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防治策略的创新。 9. 国际合作: -参与国际合作,分享经验、技术和最佳实践,共同应对全球范围内心脑血管疾病的挑战。 这些方案需要在卫生体系、医疗机构、社区和个人之间形成合作网络,以共同努力实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防治。具体的实施方案可能因地区和国家而异,需要结合当地的医疗体系和社会文化情境来制定。

心脑血管疾病的社区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的社区预防 一、危险因素 1、年龄:35岁以后患病率高 2、体重(肥胖者患病率高) 3、遗传 4、不良生活方式 (1)高盐饮食:有调查证明:多吃盐与高血压病发病率高有密切关系 (2)体育活动缺乏,高盐、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等与高血压病发生相关 (3)吸烟与高血压 (4)饮酒与高血压 长期饮酒不仅使血压增高,而且可促使血脂增高,加速动脉硬化的生成。饮酒促进机体多种增高血压的内分泌激素分泌增加 5、社会心理因素 (1)具有A型行为的人群易患高血压病、冠心病 主要表现为:争强好胜、容易冲动、快节奏、高效率、固执、急躁、匆忙、大声说话、富有敌意等。人在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肾上腺素系统发放冲动增多,体内儿茶酚胺类的化学物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素和肾上腺素等)水平上升,导致血压升高;A型性格的人,由于其个性过强、易激动,在应激反应中,他们的反应比正常人强烈而持久,容易发生各种代谢紊乱,体内儿茶酚胺类化学物质水平居高不下,引起血压升高、心肌耗氧大大增加,极易诱发高血压病和冠心病。 (2)长期工作紧张的人 医学研究发现,工作繁忙紧张的人,如果经常遭受强大的压力的话,他们的心理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将比正常人高出30%以上。正常的生理过程就会转变为异常的病理生理过程,最终发生高血压病。 6、血清胆固醇增高 二、健康评估提问、讲解 1、一般症状 头痛、头晕、视力模糊、耳鸣、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四肢麻木等 2、心脏:左室肥厚、心衰、心梗等 3、脑:短暂性脑出血、脑血栓、脑出血等 4、肾脏:肾动脉硬化、肾衰等 5、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出血、渗出及视乳头水肿 三、社区预防 (一)一级预防展示课件精讲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养成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消除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一级预防的可行性90年代我国“八·五”攻关项目“高血压病一级预防”研究表明:在北京、上海等5个地区研究中,经三年干预,高血压病发病率下降1.93%,其中临界高血压发病率下降2.65%,按趋势预测,若进行5年可下降约4%。 1、合理膳食 冠心病者限盐不忘补钾,同时,钠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排血量,直接增加心脏负担,对心脏血流供应不足的冠心病人是不利的。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知识宣传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知识宣传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提高公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以下是一些关键知识的宣传内容: 了解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脏病、中风等)是指由于心脑血管系统的病理性改变所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 这些疾病的发病原因涉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等不良生活惯,以及遗传因素等。 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均衡饮食:减少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的摄入。

适度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戒烟限酒:戒烟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限制酒精摄入 量有助于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管理压力:积极应对压力,注意心理健康,有助于预防心脑血 管疾病的发生。 早期识别和治疗 早期识别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很关键: 注意持续性或间断性的心脏疼痛,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高血压和高血脂的患者应定期检查并接受治疗。 及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水平。 常规体检的重要性 进行定期的健康体检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危 险因素:

测量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 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对于中高风险人群,进一步进行血管造影等检查。 通过以上宣传内容,希望能够提高公众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并引起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只有通过积极的健康管理和预防措施,我们才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享有更健康的生活。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措施需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定制。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从社区开始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从社区开始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社区医疗作为预防、治疗、护理、健康指导、健康宣教、康复训练和健康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医疗机构,满足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需求,使他们维持最佳的心态,以适应社会的变化,逐渐走向康复。 标签: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危险因素;健康促进 人类跨入21世纪之初,心血管病给全球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全球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约1700万人,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最大的疾病[1]。 据报道,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每年有近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我国年总死亡病因的51%,基本上10.5s死亡1人。 心脑血管疾病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主要是因为患者在发病早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病情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与治疗,从而引发的一系列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我们不难懂得,要做到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必须从控制病因、消除各种危险因素、积极的预防及治疗相结合开始,而社区医疗满足了那些慢性患者、亚健康人群及高危人群防病治病的健康要求[2]。 现如今,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知还是盲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社区的一级预防也变得尤为重要。 1 社区预防 作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起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做到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就必须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 1.1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开展以”合理膳食”“健康生活方式”为核心的健康促进工作[3]。通过健康促进工作,加强社区居民对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及危险因素的认知,组织居民学习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知识及治疗与预防,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科学合理的饮食、戒烟戒酒、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逐步降低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水平,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积极控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1.2采取健康教育与个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为心脑血管患者提供系统性、连续性的服务。 1.2.1以健康教育为首要控制措施。积极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合理的控制和

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措施

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措施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给 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本文将深入探讨心脑血管疾病防控的关键措施。 一、健康饮食 心脑血管疾病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人们应当遵循均衡膳食的原则,增加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减少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同时,要避免过度摄入盐分,提倡低盐饮食,以降低血压的风险。 二、定期锻炼 锻炼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和 血管功能,降低血压和血糖,控制体重。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例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三、适度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而过量饮酒会导致高血压、肥胖和脂肪肝等。因此,戒烟和限制饮酒量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必要措施。 四、保持健康体重 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维持适当的体重对于心脑血管健康至 关重要,需要合理控制饮食,减少高热量和高脂肪的食物摄入,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来消耗多余脂肪。 五、管理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是现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持续的心理压力会给心脑血管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要学会有效地管理心理压力,例如通过适当的休息、健康的工作生活平衡,以及寻求朋友和家庭支持等等。 六、及时检测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 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和治疗这些疾病,可以显著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我们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检测和管理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七、定期的健康体检 定期的健康体检对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通过定期的体检,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相关疾病的筛查,并根据体检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及早发现和控制疾病的发展。 结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控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个人和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健康饮食、适度锻炼、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管理心理压力、及时检测和治疗慢性疾病以及定期健康体检等措施的综合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举措。 总字数:543字

对社区居民预防心脑血管病健康促进的具体措施

对社区居民预防心脑血管病健康促进的具体措施 摘要】心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上述疾病不知不觉、悄然 无声,一旦得病随时会导致生命危险或者终身致残,而且要终身服药。有关数据 显示,在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有300多万,占我国每年总死亡人数的50%,而且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40%重度致残[1]。疾病的 诊断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逐渐降低。但不忍忽视的是我国面临的上述病例越来 越趋向年轻化,除遗传因素外,主要是因长期接受高脂高蛋白高糖高盐饮食、吸烟、静坐(伏案工作、打麻将、上网、看电视)缺乏适当运动等不良的生活方式 所造成。所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社区居民预防心脑血管病健康促进措施 心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脑卒中,俗称中风。(其中中风又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塞) 上述各病历史悠久,五千年就有,流行广泛。全球不分男女老幼均受罹患, 患病人数超过五亿。危害最大,死亡率最高。隐蔽深病情发生发展悄然无声不痛 不痒毫无症状,直至不治或猝死。 高血压公认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和动 脉粥样硬化,两者与脑出血关系密切。后者与脑梗死关系密切。上述各病是相互 关联的,高糖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肥胖、吸烟、缺少活动是治病的主要因素。因此,对社区居民心脑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健康促进措施显得极为重要。预防重于治疗。 1 重视营养调理 高脂肪膳食和热能摄入过多是高胆固醇血症的物质基础,高胆固醇血症是心 脑血管病得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可以用调理膳食构成的方法来改善血液胆固醇 含量,预防心脑血管病得发生或控制病情的发展。 1.1 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过量摄入。膳食中脂肪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20%-25%为宜。[3]饱和脂肪酸对雪胆固醇影响较大,摄入量应少于总热能的10%,胆固醇的摄入量应少于300g/天。[4]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较高的食物主要是动 物性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一是多用鱼类和禽类,少用肉类和蛋类。 1.2 控制热能的摄入。食物摄入总量不要太多注意各类食物的结构合理:一类:谷物类,要求占热能的65%多样化,粗细搭配,鼓励进食全麦食品(杂粮)糖果 和糕点不宜多吃,避免食用过多的糖。 1.3 碳水化合物比例适当。碳水化合物和支付都是热能的来源。摄入较多脂肪 包括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肥胖,摄入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则升高甘油三酯的含量, 而且与膳食中的脂肪酸组成有关。故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适当。目前认为,碳水化合物占总热能的65%左右比较合理,其中单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糖的碳 水化合物。如葡萄糖和果糖和双糖(每分子能水解成两分子的单糖的碳水化合物。 如蔗糖、麦芽糖)宜控制在10%以内。因为蔗糖、果糖更容易转化为甘油三脂,即 狭义的脂肪、中性脂肪。日常生活中应少吃甜食,要摄入一定量的膳食纤维,如 燕麦,玉米豆类的。膳食纤维有助于将低血脂,也能减少心脑血管病得发生率。 1.4 动、植物蛋白、奶类的合理调配。富含动物蛋白的食物往往同时含有较多 的动物脂肪,而大豆所含蛋白质优于其他植物蛋白。大豆一般人们只会想到黄豆,其实大豆包括:黄、青、黑褐和双色大豆五种。大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又不含胆 固醇,大豆异黄酮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适当多吃些大豆和豆制品,以

山东省心脑血管疾病社区综合防治方案资料

关于印发山东省心脑血管疾病社区综合防治方案(试行)的 通知 鲁卫疾控字[2008]42号 各市卫生局: 为加强全省城市及农村基层慢病综合防治工作的开展,建立和完善心脑血管疾病等慢病综合防治模式,不断提高慢病预防控制工作水平,我们组织拟订了《山东省心脑血管疾病社区综合防治方案(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八月十一日

山东省心脑血管疾病社区综合防治方案 (试行)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已成为我国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慢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已经由1991年的73.8%上升到2000年的80.9%,死亡数将近600万。山东省因慢病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85%以上。2002年营养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18岁以上人口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8%)。为加强全省城市及农村基层慢病综合防治工作,建立和完善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不断提高全省慢病预防控制工作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原则 心脑血管疾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按照“示范引导、循序渐进,综合干预、注重实效”的原则实施。 二、工作目标与内容 ㈠工作目标 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健康促进综合干预手段,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及高血压、糖尿病系统化管理,提高人群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管理率和控制率,逐步降低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探索基层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治模式。 ㈡主要工作内容 1、建立、完善慢病防治组织机构及相关政策,为慢病防治可持续发展提供组织及政策保障。 2、开展以“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和“控烟”为核心内容的人群干预,探索慢病危险因素干预模式。 3、以慢病社区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为技术依托,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开展人群健康风险评估,加强对心脑血管高危人群的指导与分级管理。 4、利用慢病信息管理系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跟踪、随访管理,提高管理率、控制率。 5、开展脑卒中发病登记报告及全死因登记报告制度,建立并健全慢病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