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手术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研究

手术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研究

手术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成人锁骨中段骨折的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对2001年3月到2010年12月收治145例单侧锁骨中段骨折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手术组76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非手术组69例,采用手法复位“8”字绷带固定。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年,肩关节评分在随访各时相点,手术组优良率98.7%,非手术组优良率76.8%,有显著差异(p<0.01)。平均骨愈合时间手术组15.6周,而非手术组为28.6周,有显著差异(p<0.01)。非手术组有8例骨不愈合及9例骨畸形愈合,比手术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神经刺激症状非手术组6例,手术组无,差异有显著性(p<0.01)。他残余痛、关节活动障碍、再骨折及与钢板有关并发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对成人锁骨中段骨折都有效,但手术治疗更加安全有效,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骨折畸形愈合、骨不愈合及后遗症的发生,使肩关节功能早日恢复。

【关键词】锁骨;骨折;手术;非手术;疗效

锁骨骨折是一种最常见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5%-10%,在肩部损伤中占35%-45%,其中就锁骨中段骨折而言,在锁骨骨折中所占比例高达69%-81%。锁骨独特的“s”状外形及其中段作为最薄弱的部位,无韧带或肌肉付着予以加强和保护,以致成为损伤的高发部位。自20世纪60年代,非手术治疗作为锁骨中段骨折的治疗,为大多

锁骨骨折手术治疗116例

锁骨骨折手术治疗116例 发表时间:2012-10-30T16:49:28.5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20期供稿作者:戴科晶[导读] 钢板固定术后三角巾悬吊患肢2~3周,即可进行功能锻炼。克氏针4周后开始锻炼。 戴科晶(贵阳第四人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1)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与重建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38例,重建钢板内固定78例。结果术后获随访68例,大部分病例骨折愈合时间3~4个月,肩关节功能基本正常。结论锁骨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治疗,克氏针与重建钢板能达到治疗目的,能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锁骨骨折内固定重建钢板克氏针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342-02 锁骨细长,部位表浅,易受暴力发生骨折。其发生率约占所有骨折的4.40%—5.98%[1]。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采用切开复位克氏及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共1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16例,男77例,女39例;年龄7岁~65岁,平均32.8岁。左51例,右65例。骨折分型:横型35例,斜型43例,粉碎型38例;骨折部位:锁骨中1/3骨折87例,外1/3骨折29例。新鲜骨折113例,陈旧性骨折3例,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症状。行克氏针内固定38例,重建钢板内固定78例。 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患肩下垫一薄枕。取锁骨前方切口。以骨折处为中心,如行克氏针内固定,切口大小以能显露骨折端即可,如行钢板固定,切口大小要能充分暴露骨折端并能装入所用钢板。清除骨折端血块及其他组织,避免损伤锁骨下神经、锁骨下动静脉及胸膜。选用适当的内固定。使用克氏针固定时,选用直径1.5mm~3mm克氏针,采用逆行法,克氏针钻入内侧骨折端3cm~4cm,最好钻入骨皮质2mm~3mm,针尾弯成90°,留置于皮内或皮外;使用重建钢板时,应按需要取6~12孔钢板,折弯器预弯,与锁骨上方外形贴合后,放于锁骨上方,钻孔拧入长度合适的螺钉,骨折两端均需固定至少3枚螺钉。若为粉碎骨折,大骨块用可吸收线环扎或螺钉固定,陈旧性骨折及骨折端血循差者须植骨。然后活动患肢,检查骨折端有无移动,牢固后冲洗切口,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术后抗感染3-5天。钢板固定术后三角巾悬吊患肢2~3周,即可进行功能锻炼。克氏针4周后开始锻炼。 3 治疗结果 本组116例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获随访68例,骨折愈合时间:克氏针固定16例在术后2~3月骨性愈合,重建钢板固定52例在术后3~4个月骨性愈合。4例(重建钢板1例,克氏针3例)因骨折为粉碎性,骨愈合时间较长,肩关节缺乏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发生肩关节外展功能轻度受限外,其余病例肩关节功能正常。2例行克氏针内固定者发生针尾感染,拔除内固定后创口愈合;钢板螺钉无断裂,住院7~26天,平均12天。 4 讨论 4.1手术指征锁骨骨折治疗方法很多,长期以来,更多的是采用非手术治疗,优点在于创伤小,操作简单,缺点是复位不确切及容易再移位[2]。近年来,锁骨骨折的手术内固定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人们对骨折复位质量的要求提高,病人不愿接受畸形愈合的外形,锁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将有所扩大。 4.2二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克氏针内固定具手术操作简单,使用较小切口就能完成、治疗费用低、拆除内固定容易,比较适用于非粉碎性的锁骨骨折,但固定强度较低,不宜早期功能锻炼。重建钢板可在三维方向进行预弯塑形,能很好地与锁骨表面贴合,内固定强度大,可用于所有类型的锁骨骨折,并可早期进行肩关节的功能锻炼,避免了克氏针内固定的诸多不足。获随访病例中,骨愈合的时间克氏针较重建钢板要快约3-4周,估计和克氏针为弹性固定,有利于骨生长,钢板是静力固定可产生应力遮挡,不利于骨生长及骨折愈合有关。肩关节功能恢复重建钢板内固定因可早期功能锻炼要优于克氏针内固定。 4.3术中注意事项锁骨的血供主要来源于骨膜及周围组织,显露骨折端尽量少剥离骨膜,减少骨折不愈合的几率,掌握好操作深度,避免伤及锁骨下血管神经,克氏针固定时,近端长度应超过3cm,最好钻入骨皮质,减低针体松脱率,针尾折弯90°,以免向近侧移位,有报导针尾未弯曲导致克氏针术后半年游走进入胸腔纵膈。外露针尾定期消毒,避免针孔感染,碎骨块复位后可吸收线捆扎固定,钢板内固定钻孔时应掌握好钻头方向,朝前下方并以骨膜剥离器保护。锁骨弯度较大处的骨折使用重建钢板时须预弯,以适应锁骨弯度,达到解剖复位的目的。钢板常置于锁骨的上方或前外,王宇飞等认为置于前外侧更加符合生物学原理,不容易发生断裂。粉碎骨块用可吸收线捆扎,尽量不用螺钉和钢丝。采用可吸收线缝合皮肤,愈后疤痕少,减少了病人术后瘢痕疼痛及对术后切口残留明显伤痕的担心,更易接受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锁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恢复良好。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及要求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克氏针与重建钢板均能达到手术治疗目的,术中细致操作,术后妥善指导功能锻炼,能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96-504. [2]冯传汉,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4.

最新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我院临床路径工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现将我院一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

二、2017年1-10月临床路径信息统计

三、存在的问题 1.临床路径变异率高。 能成功完成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完全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2.实施临床路径以来,平均住院费没有逐年降低,因为我院本身次均费用低,收费标准由县级标准调为市级标准,且每年平均住院费用与前一年比较的增长率在逐年下降。 3.部分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执行力度缺乏。 由于实施临床路径增加了管理成本,临床路径需要专人审核,流程需要不断维护升级,增加了科室的工作量,导致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有抵触情绪。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等,导致路径变异率高。试点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试点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 4.临床路径评估、评价、统计分析还不到位。 由于我院未设立独立的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且无专职人员进行管理。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虽在临床路径的评估审核工作上作了许多的工作,但仍有一定的不足,如:

未对临床路径病历进行逐一检查,对变异情况无分析总结等。 5.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起步晚、水平低,未达到全覆盖。 临床路径工作开展以来,仍有部分临床科室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如:外四科、中医科。且实施的临床路径病种仍为单一病种,未开展合并路径病种,处于临床路径管理的起步阶段,水平较低。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省卫计委的要求,结合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实施细则》,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作如下安排。 1.科主任、管理员认真履职,结合科室实际,优先制定院部规定的各科室临床路径(各科室拟实施路径见附件),重新核准已实施的临床路径模板,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病种覆盖面。 2.进一步优化路径表单,增加护理版和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医师版、护理版、患者版文本应当相互关联,形成统一整体。患者版文本应具备诊疗流程告知和健康教育功能。 3.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对于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病例,其入组率不得低于50%,入组后完成率不得低于70%,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完成病历数须达到本科出院病例数的50%以上。各科主任、个案管理员要加强对变异病历的管理,要定期组织对变异原因进行分析、评估,针对变异发生较为集中的环节,分析变异原因,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逐步完善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改进体系,力争临场路径实施的变异率≤15%。

不同方法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的比较

不同方法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的比较 发表时间:2017-07-20T16:48:23.09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9期作者:张洪臣1 姚啸生2(通讯作者)[导读] 对于锁骨中段骨折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可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损伤程度、功能要求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法。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 110032)摘要:目的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 2015年4月收治锁骨中段有移位骨折患者80例,分两组,非手术组40例,采用手法复位横“8”形绷带外固定;手术治疗组40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对比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费用、肩关节功能。结果非手术治疗组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低于手术治疗组。短期内对肩关节功能手术治疗组优于非手术治 疗组,两组的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可快速恢复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短期内肩关节功能优于非手术治疗组,但两组的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锁骨中段骨折;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最为多见,是指锁骨中1/3段的骨折,约占 80%[1],多为间接暴力所致骨折,其因肌肉重力牵拉移位大多是锁骨内侧段向后上方移位,外侧段向内前下方移位[2]。锁骨骨折的治疗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3],为了探讨锁骨骨折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的效果,随机抽取了 80例有移位锁骨中段骨折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与分组患者为2014年 4 月- 2015 年4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锁骨骨折患者中诊断为有移位锁骨中段骨折8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进行随机分组研究。非手术组共40例,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25~65( 38.12 ±3.12)岁。骨折类型:斜型21例,横行14例,粉碎性5例。手术组共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30~ 67 (40.17 ± 3.23)岁。骨折类型:斜型17例,横行16例,粉碎性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按照《实用骨科学》对锁骨骨折诊断与分型;诊断标准:锁骨中1/3骨折诊断为Craig I 型。入选标准:①由外伤所致单一新鲜骨折;②锁骨有移位的 Craig I 型骨折;③接受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横“8”字绷带外固定治疗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病理性骨折;②复合伤、多发伤患者;③合并有其他科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①非手术治疗组患者取抬头挺胸位,双手叉腰。需一助手双手抓住患者两上臂上端,一足立于凳子上,用膝盖顶住患者脊柱处,用手向后、外方牵拉两肩胛,术者面向患者而立,一手按住骨折近端向下,另一手向上提托骨折远端,使断端对合。于骨折处放置压垫,在腋窝处放棉垫。用绷带按横“8”形从患者肩前部到背部-健侧腋下-健侧肩前向上横过背部-患侧腋下-患侧肩部-骨折处至背部,如此反复缠绕10层。②手术治疗组采用全麻或颈丛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患肩垫高。术区常规消毒、铺巾,以骨折为中心沿锁骨上缘做5~8厘米斜形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尽量保护骨膜及锁骨下缘组织情况下对骨折断端进行复位。选择6孔或8孔的锁骨解剖钢扳,断端两侧分别3枚或4枚螺钉固定。冲洗伤口,逐层缝合,3天后指导患者肩关节功能训练。 1.4疗效指标所有患者均门诊定期随访,进行疗效评价。所有患者术后(固定后)1、2、3、6、12、24 个月摄 DR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固定后)6、12 和24 个月,分别行 Constant-Murley 评分。 1.5统计学方法所有研究数据采用SPSS 2 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的方式表示,t 检验用于计量资料比较。检验采用卡方检验。以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所有病例均获得24 个月随访。住院时间:非手术组( 3.12±1.51)天,手术组(10.32±2.64)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t=8.35 )。住院费用:非手术组(1000±80)元,手术组:(1800±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t =8.015 )。X 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非手术组除1例骨折不愈合外,余在6个月内均愈合,其中畸形愈合8例,平均愈合时间(183.2±29.3 )天;手术治疗组无骨折不愈合患者,无内固定并发症,平均愈合时间(159.3±32.5)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t=2.03 )。 表1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费用比较

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2009 中医诊断:骨断 西医诊断:锁骨骨折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二)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外伤后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气滞血瘀。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则加剧,功能活动障碍。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 3.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以上。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 (三)骨折分型 1.青枝型骨折:多见于幼儿,骨折处形成向上弯曲的弧形。 2.横断型骨折:多见于成年人,骨折端可有典型的重叠,近端向上后方移位,远端向前下方移位。 3.粉碎型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常于中1/3处有小骨片呈垂直移位。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复位 适用于有移位的锁骨骨折。患者坐位,挺胸抬头,双手叉腰,术者将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部徐徐牵引,使之挺胸伸肩,此时骨折移位即可改善,如仍有侧方移位,可用捺正手法矫正。 (二)外固定治疗 1.三角巾悬吊固定

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发表时间:2011-02-17T11:20:45.7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5期供稿作者:刘洪海 [导读] 术后患肢悬吊保护,鼓励患者早期活动,骨折愈合后方允许患肢持重。 刘洪海(吉林市医院吉林吉林 132000)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5-0222-02 【摘要】目的探讨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效果比较。方法 64例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32例治愈19例,好转10例,未愈3例,好转率为90.6%;对照组32例治愈14例,好转10例,未愈8例,好转率为75.0%。治疗组的好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作具有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的特点,是一值得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 锁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多为斜形或横行,其部位多见于中段移位,如跌倒时手或肘部着地,外力自前臂或肘部沿上肢向近心端冲击,肩部着地更多见,撞击锁骨外端造成骨折。已往认为多数锁骨中段移位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便可达到满意效果,近年来发现许多患者锁骨中段移位骨折后出现了锁骨短缩,骨折部增粗等,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手术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我院自2007年3月-2009年12月分别应用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患者,取得了不同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7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4例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患者,其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15-82岁,平均35.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0例,坠落伤30例,其他伤4例;受伤距手术时间1-8d。所有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患处肿胀、疼痛,患肢外展无力,上举活动受限,肩锁关节处压痛,与健侧对比可见明显脱位畸形。把上述64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 1.2.1 手术治疗 全麻,肩胛间区垫枕使患肩自然后垂,上半身抬高30度,锁骨外端弧形切口,显露骨折端及肩锁关节,清理骨折端及关节间隙内血肿及嵌人的软组织,较大的骨块可先用克氏针或螺钉临时固定,将锁骨钩板钩端插入肩峰下,插入点应在肩锁关节后方的肩峰下,近端将上翘的锁骨外端或骨折近端压下,并用螺钉固定。术后患肢悬吊保护,鼓励患者早期活动,骨折愈合后方允许患肢持重。 1.2.2 非手术治疗 术前评估全身及下肢肌力情况,提出相应的康复计划,使患者预先了解并掌握锻炼方法。术后1-3 d患者可屈膝45度抬高患肢,切口处予以冰袋冷敷,每3 h更换1次冰袋。患者麻醉清醒后即可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足趾主动屈伸、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等锻炼,一般2-3次/d,20-30 min/次,以达到有轻微肌肉酸痛、疲乏感为宜,同时为患者作肌肉按摩。术后维持三角巾悬吊2周后指导患者进行耸肩、患肢外展、划圈等功能锻炼。 1.3 疗效评定 治愈:关节结构恢复正常,症状与体征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正常,能从事体力劳动。好转:关节结构恢复正常,症状改善,或肩关节轻微疼痛,肩关节活动大部恢复正常,尚能从事体力劳动。未愈:脱位未复位,症状无改善,功能障碍。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32例治愈19例,好转10例,未愈3例,好转率为90.6%;对照组32例治愈14例,好转10例,未愈8例,好转率为75.0%。治疗组的好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好转率比较(n) 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未愈好转率 治疗组 32 19 10 3 90.6% 对照组 32 14 10 8 75.0% 3 讨论 锁骨呈“S”形架于胸骨柄与肩峰之间,是连接上肢与躯干之间的唯一骨性支架。锁骨位于皮下,表浅,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 5%-10%[1]。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壮年。临床上表现为局部肿胀、皮下瘀血、压痛或有畸形,畸形处可触到移位的骨折断端,如骨折移位并有重叠,肩峰与胸骨柄间距离变短。伤侧肢体功能受限,肩部下垂,上臂贴胸不敢活动,并用健手托扶患肘。幼儿青枝骨折畸形多不明显,且常不能自诉疼痛部位[2],但其头多向患侧偏斜、颌部转向健侧,此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有时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可刺破胸膜发生气胸,或损伤锁骨下血管和神经,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3]。 传统观点认为,锁骨骨折即使发生畸形愈合对功能的影响也很小,只是影响美观而已,不具有临床意义,只有不稳定型骨折或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的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才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4]。近年来,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锁骨中段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5]。从目前国际上的经验看,对于开放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漂浮肩、移位的病理骨折等神经精神疾患的患者,手术治疗远远优于非手术治疗[6]。本组应用锁骨钩钢板对不稳定的肩锁关节脱位与移位型锁骨远端骨折内固定的治疗,其手术操作简单,术者容易掌握;内固定物设计合理,利用杠杆作用,使脱位的肩锁关节复位,同时可利用钢板体部对锁骨远端骨折部分复位后固定。术中可一期修复断裂的肩锁韧带、喙锁韧带,为二期取出内固定物后,增加肩锁关节的稳定创造了条件,减少了肩锁关节再脱位的发生。本组结果显示,采用手术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可以使骨折获得满意的复位,好转率为90.6%,同时骨折固定牢固,患肢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的恢复。 总之,手术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作具有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的特点,是一值得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参考文献

成人锁骨中段有移位骨折手术与保守治疗的病例对照研究

成人锁骨中段有移位骨折手术与保守治疗的病例对照研究 发表时间:2017-03-31T14:05:12.5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8期作者:陈庭瑞[导读] 比较成人锁骨中段有移位骨折手术与保守治疗效果。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驻马店 463000)【摘要】目的:比较成人锁骨中段有移位骨折手术与保守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成人锁骨中段有移位骨折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8例,对照组18例,分别接受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I级愈合10例,Ⅱ级愈合7例,Ⅲ级愈合1例,愈合优良率94.4%;对照组患者I级愈合8例, Ⅱ级愈合4例,Ⅲ级愈合6例,优良率66.7%;观察组患者愈合优良率优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锁骨中段有移位骨折手术治疗临床效果优于保守治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成人锁骨中段有移位骨折;手术;保守治疗【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8-0149-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成人锁骨中段有移位骨折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CT、X光片检查确诊为成人锁骨中段有移位骨折,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成人锁骨中段有移位骨折诊断标准,均为外伤致骨折,单一新鲜骨折,锁骨移位。排除病理性骨折、复合伤、多发伤患者、陈旧性锁骨骨折以及合并其他科疾病患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8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36.5±20.7岁;男12例,女6例;左侧8例,右侧10例;对照组18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35.7±19.6岁;男13例,女5例;左侧10例,右侧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常规麻醉,端坐高凳,双手拇指向前叉腰,助手与患者背后固定凳子,双手向后徐徐斜搬患者双肩过度挺胸,术者与患者手法复位畸形,置压垫,腋窝垫棉垫,∞字型绷带固定。观察组接受手术治疗:术前0.5h给予抗生素,常规麻醉,仰卧位,垫高患肩,消毒,铺巾,沿骨折锁骨上缘斜切7~10cm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保护神经,切开骨膜、剥离显露骨折断端,粉碎性骨折整复碎片,可吸收线固定、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贴于锁骨上方,生理盐水冲洗伤口,逐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 使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互制定的骨折愈合评价标准评价全部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 I级愈合:愈合时间<8周,解剖对位,骨折端稳固,肩关节无疼痛,活动正常; Ⅱ级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复位80%,移位低于骨干1/4,肩关节无明显疼痛,活动基本正常; Ⅲ级愈合:愈合时间12周以上,复位50%,移位1/4~1/3,肩关节有明显疼痛,活动受限。 优良率=I级愈合率+Ⅱ级愈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n,%)经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I级愈合10例,Ⅱ级愈合7例,Ⅲ级愈合1例,愈合优良率94.4%;对照组患者I级愈合8例,Ⅱ级愈合4例,Ⅲ级愈合6例,优良率66.7%;观察组患者愈合优良率优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成人锁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长期以来,关于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都存在着一定的争议。锁骨是上肢和躯干之间的唯一连接,为S型结构,中段是指锁骨中1/3位置,该锁骨段缺乏肌肉和韧带附着,是锁骨结构薄弱点,容易因为暴力而骨折,锁骨近端受到胸锁乳突肌肉牵拉向后方移位,远端在上肢重力下向前移位[1]。锁骨中段下方靠近锁骨下血管以及臂丛神经,之间仅隔着薄肌肉层和锁胸筋膜,复位治疗操作可能损伤附近血管、神经,关于锁骨自身性质的认识也长期以来未达成统一,多认为成年锁骨是皮质骨、蜂窝状松质骨结构,没有髓腔,而自身修复能力较强,骨不连风险较低[2]。成年锁骨中段骨折临床常见,间接暴力如运动、交通事故、上肢撑地暴力传导等都会造成骨折,在各类锁骨骨折中,中段骨折占到69~80%,男性患者更多。Robinson诊断分型中,锁骨中段骨折属于Ⅱ型和锁骨中3/5段骨折,并可细分为不完全位移、完全位移两个分型。锁骨骨折治疗的关键是骨折愈合、恢复功能和外形,控制并发症[3]。保守治疗的标准是肩部制动保守治疗,使用悬吊制动、8字绷带以及肩部人字石膏固定,早期文献显示愈合率比较理想,但是近期研究显示,锁骨中段明显位移的保守治疗效果欠佳,也因此,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闭合/切开髓内钉固定术等手术治疗方式得以发展起来[4]。成人锁骨中段有位移骨折保守治疗方法较多,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8字绷带和前臂悬吊制动,8字制动能够外展拉伸肩关节,有助于锁骨长度恢复,复位后固定坚强,早期双手就可活动,健侧肩关节肘关节自由,因此得以广泛应用,而近期研究结果则显示,8字绷带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压疮、血管神经压迫、前臂肿胀麻痹,因而一些研究人员推荐使用简单悬吊制动[5]。 4.结语

锁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体会

锁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1-06-02T14:39:30.7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邓本宇[导读] 锁骨骨折在临床较为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98%。我院自199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锁骨骨折患者82例。邓本宇(郫县安德镇公立卫生院四川郫县611732)【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1)7-0366-01 【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术与克氏针加钢丝内固定术。结果术后拍片43例X线片显示复位良好,6个月-1年随访,骨折愈合后取出固定全部愈合良好,经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恢复良好。【关键词】锁骨骨折手术体会锁骨骨折在临床较为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98%。我院自199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锁骨骨折患者82例。其中手术治疗4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均为新鲜骨折,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症状。 锁骨骨折在临床较为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98%。我院自199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锁骨骨折患者82例。其中手术治疗4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3例,男31例,女12例;左侧27例,右侧16例;年龄18~60岁;车祸致伤21例,自行不慎摔倒致伤22例;粉碎性27例,斜行11例,横行5例。均为新鲜骨折,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症状。 2 手术治疗方法 2.1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术 患者入手术室,取仰卧位患肩垫高,在锁骨断端做局部麻醉,以骨折端为中心沿锁骨前缘做2-3cm皮肤横切口,依次切开,小心剥离骨折端,尽量少剥离骨膜及软组织,暴露骨折部位后,选用2.0-2.5mm直径,枚克氏针在骨折处的内端逆行贯人骨折近端髓腔,利用锁骨内侧向前的弧度,由前侧骨皮质穿出皮肤,克氏针在髓内的长度不小于3cm。内1/3骨折由锁骨的胸骨头前缘穿出皮肤。将断端复位满意后,再将克氏针打人骨折外端,克氏针穿透骨皮质,试行骨折稳定后,并将克氏针内侧端形成弯曲状,截除多余部分,将针尾埋于皮下。但对于外1/3骨折克氏针要穿过肩峰外皮质埋于皮下,触摸时只能触到克氏针的折弯处为好。 2.2克氏针加钢丝内固定术 麻醉,体位及切口同前。克氏针做髓腔内固定的基础上,再用钢丝做锁骨断端环形捆扎,该法适用于粉碎性骨折及大斜面骨折。 3 结果 我们根据锁骨不同骨折采用上述不同内固定方法,术后拍片43例X线片显示复位良好,6个月-1年随访,骨折愈合后取出固定全部愈合良好,经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恢复良好。 4 讨论 锁骨骨折后,一般不影响肩关节功能,多采取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锁骨骨折适应证掌握较严。随着医学的发展,近年很多学者提出了新的知识,闭合治疗移位和粉碎性锁骨体部骨折具有较大的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比率,许多患者存在骨折部位缩短或延长,肌力减弱或肩下垂,肩部疼痛和侧卧痛,患肢外展和上举受限,骨折部位增粗和胸廓出口综合征,因而主张手术治疗此类骨折。上述方式有以下优点:(1)将针尾置于锁骨胸骨端或内1/3皮下。经过的组织相对少而单纯且邻近胸锁关节(在上肢活动时,胸锁关节活动甚微),克氏针所受的牵扯力以及经过克氏针作用于锁骨骨折端的剪式或旋转应力均不足以使克氏针移位,也不足以对骨折愈合产生干扰,有利于骨折愈合;(2)方便操作:打入远折端时,将克氏针头部预弯,使克氏针能顺利地随锁骨的生理弯曲达肩峰端。此时克氏针被髓腔强行塑成具有很大弹性的弯针,针与骨腔接触紧密,摩擦力大,可有效防止克氏针松动及退针现象。(3)对皮肤无刺激,对肩部无干扰,可早期活动关节及患侧卧位,增加骨折端的压应力,促进骨折愈合。 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锁骨骨折往往呈粉碎性,移位明显,不手术难以复位,笔者认为对锁骨骨折的治疗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根据年龄、性别、职业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能恢复锁骨的正常形态和功能,早期锻炼肩关节的功能。可避免手术治疗畸形愈合,防止肩关节功能障碍。

锁骨骨折中医围手术诊疗方案

附件5: 四川天祥骨科医院锁骨骨折中医围手术诊疗方案 锁骨呈”S”形架于胸骨柄与肩峰之间,是连接上肢和躯干之间的唯一骨性支架。锁骨位于皮下、表浅、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壮年。 一、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二、术前中医诊疗方案 1.气滞血瘀证:外伤后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气滞血瘀。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治法: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口服:丹七止痛胶囊(本院自制);外用丹归肿痛酒,外敷独芷止痛散加消肿止痛散(本院自制)。 运用何氏独特手法:理筋。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出,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则加剧,功能活动障碍。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 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方剂:和营止痛汤、续骨活血汤

口服:寒湿筋痛胶囊(本院自制);外用舒筋续断药酒,外敷独芷止痛散加续断祛瘀散(本院自制)。 运用何氏独特手法:舒筋。 3. 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以上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方剂:八珍汤、补肾壮筋汤。 口服:何氏蜜丸(本院自制);外用温筋除痹药酒,外敷独芷止痛散加泽乌通络散(本院自制)。 运用何氏独特手法:运筋。 三、术后中医治疗方案 (一)内治法 1.治当益气化瘀,术后局部淤血阻滞,气血不通因瘀久影响气的流通和化生,淤血不去,新血不生,日久可见气血亏虚,同时伤后兼顾补益气血,使气血旺盛,气足则能行血,气血充足,筋骨得养,有利于损伤的康复。 2.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3. 推荐方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血竭、丹参、川断、牛膝、补骨脂、延胡索、甘草。 (二)其他疗法: 1.骨创治疗仪治疗。 2.中药薰药治疗。 3.TDP照射。 4.针灸治疗。

锁定钢板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锁定钢板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置入重建锁定钢板(以下简称锁定板)治疗锁骨干骨折的可能性与适应征。方法2014年7月~2015年1月采用微创小切口经皮锁定板置入治疗锁骨干粉碎骨折58例。男性26例,女性32例。年龄:19~37岁,平均25岁。骨折部位:锁骨中段。术前进行健侧锁骨的三维重建,术中进行钢板首尾两侧孔的克氏针初步固定维持。术后患侧上肢三角巾悬吊固定保护,夜间休息时放松。术后次日进行手、腕锻炼,1w时进行肘的伸屈练习,术后3w去除三角巾指导康复训练。对手术时间、术中透视累计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记录。每4w进行1次术后随访。结果58例均得以随访。随访时间4~9个月,平均6个月。手术时间:25~40min,平均35min。术中出血:20~50ml,平均30ml。住院时间:5~8d,平均6.5d。术中透视累计时间:6s~18s,平均13s。骨折愈合时间6~10w,平均7w。无感染、血肿、内固定松动或折弯断裂、骨不连接等并发症,外观手术切口痕不清。结论锁定板微创经皮治疗锁骨干中段粉碎骨折能够收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标签:锁骨;骨折;锁定重建钢板;微创 锁骨骨折系临床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 5.9%,而其中更以锁骨中段为甚。以往对锁骨骨折的治疗大多数采用保守治疗。经典的是横”8”字石膏绷带法,由于它漫长的治疗期,以及给患者造成的极度不适,逐渐不被患者接受。后来,较多的外科医生选择骨元针或”三棱”针进行髓内固定,但后来的临床实践发现此种方法不能控制骨折两端的骨旋转移位,而且经常发生固定针的移位刺损皮肤并导致固定失败。如今,对于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已得到众多临床医师的认同,包括窄加压板或重建板。由于其获得了即时的坚强固定,缓解了疼痛,从而允许早期功能锻炼[1,2],但是传统的”大切口,广剥离”导致的不良后果亦屡有报道,如切口感染、骨不连接、钢板断裂、外观瘢痕等。随着微创理念的提升并锁定技术的不断发展,锁定钢板亦逐渐应用于锁骨干骨折的治疗,本文回顾2013年5月~2014年1月对58例锁骨干中段骨折采用重建锁定板经皮插入微创法内固定,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5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32例。年龄:19岁~37岁,平均25岁。均为闭合性损伤,不伴有神经血管损害。按Robinson分型:2B1型34例,2B2型24例。固定材料采用江苏武进创生重建解剖型锁定板产品,所有患者均在伤后45h内手术,术前两侧锁骨均进行CT三维重建,获得正常锁骨影像资料,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21.2h(6h~45h)。所有患者无神经(臂丛)血管的合并伤,有8例患者合并同侧(2根以内,单段)肋骨骨折,无血气胸发生。 1.2 方法全麻或臂丛麻醉下手术,患肩垫高约15cm,透视下定位骨折区域,而后手术并事先进行C臂机透视下定位骨折中心区标记。

两种方法治疗锁骨中段1/3移位骨折的疗效对比

两种方法治疗锁骨中段1/3移位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方法与钢板固定手术治疗方法治疗锁骨中段1/3移位骨折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锁骨中段1/3移位骨折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钢板固定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以Constant肩关节评分(CSS评分),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 评分)和肩关节外形满意度三个评价标准评价保守治疗方法与钢板固定手术治疗方法治疗锁骨中段1/3移位骨折临床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C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DAS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肩关节外形满意度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77.27%)。结论与保守治疗相比,钢板固定手术方法在锁骨中段1/3移位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更好,非常值得在本医院或其他医院推广。 标签:保守治疗;钢板固定手术治疗;锁骨中段1/3移位骨折 保守治疗在对锁骨中段无移位骨折患者的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效果。但临床实践表明其在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患者的治疗中患者的肩部功能恢复效果和治疗后的肩关节外形满意度并不理想。而相关研究指出钢板固定手术方法在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患者治疗中治疗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笔者探讨保守治疗方法与钢板固定手术治疗方法治疗锁骨中段1/3移位骨折效果的差异,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文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锁骨中段1/3移位骨折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征求其同意后,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2例。其中,对照组女14例,男8例,年龄15~74岁;实验组女13例,男9例,年龄16~7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進行治疗;实验组采用钢板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患者取沙滩椅位,患侧垫高,取锁骨上斜切口。显露锁骨骨折端,保护神经血管,直视下复位,将锁定解剖钢板适当塑形置于锁骨上方,螺钉固定,确保骨折远、近段各有3枚螺钉固定。术后用三角巾悬吊1周,并进行常规术后康复锻炼。 1.3 评价标准 为有效评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临床疗效的差异,本研究采用Constant肩关节评分(CSS评分),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评分)

锁骨骨折临床路径表单1

锁骨骨折临床路径表单【1】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闭合性锁骨骨折(ICD-10:S42.000) 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1017/78.51018/78.5101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6天 时间住院第1天入径第1天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确定诊断 □入院后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首次病程、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实施术前检查,必要的请相关科室会诊 □授权委托书、病情告知书、病情解释等并签字□有无并发症,必要的请相关科室会诊 □患者病情重,应及时通知上级医师并作相应处理□行患肢牵引或制动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进入锁骨骨折临床路径 □骨科常规护理 □一/二级护理 □饮食医嘱(普食半流食禁食水糖尿病饮食低脂低盐饮食) □陪人(必要时) □牵引(必要时) □患肢制动 □甘油果糖250ml Qd ivdrip(必要时)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20mg Qd ivdrip;(必要时) □0.9%生理盐水100ml/250ml/500ml/1000ml Qd ivdrip(必要时)□鹿瓜多肽24mg Qd ivdrip(必要时) □骨肽氯化钠 100ml Qd ivdrip;(必要时) □奥美拉唑钠 40mg bid ivdrip(必要时) □洛索洛芬钠胶囊60mg Tid PO(必要时) □氨酚羟烤酮330mg Tid PO(必要时) □脉血康1.0g Tid PO(必要时) □利伐沙班片10mg Qd PO(必要时) □磺达肝癸钠2.5mg Qd IH(必要时) □六味安消胶囊2.5g Qd PO(必要时) 临时医嘱: □血常规 □血型鉴定 □凝血系列+D-二聚体 □尿常规+沉渣定量 □便常规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对比观察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锁骨中段骨折应用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114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三组各38例。分别为克氏针组,解剖型接骨板组,锁定加压钢板(LCP)组。统计三组患者的术后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手术治疗后,其中LCP组患者的术后优良率最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与解剖型接骨板组患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克氏针组患者的术后优良率低于解剖型接骨板组和LCP组,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锁骨中段骨折应用解剖型接骨板和LCP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具体使用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 标签:克氏针;解剖型接骨板;锁定加压钢板;锁骨中段骨折 锁骨中段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损伤之一[1]。临床研究发现锁骨中段骨折应用克氏针、解剖型接骨板和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具有有一定的疗效[2,3]。本研究旨在探讨锁骨中段骨折应用以上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通过临床症状与常规检查确诊的114例锁骨中段骨折的患者。其中克氏针组患者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16~74岁,平均年龄(34.62±3.25)岁;解剖型接骨板组患者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15~73岁,平均年龄(34.17±3.75)岁;LCP组患者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16~73岁,平均年龄(34.73±3.46)岁。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同一种麻醉方式,选择臂丛加颈丛麻醉或全麻,使患者处于高半坐位,将患者的侧肩胛骨下方使用软垫垫高,使患者的肩部自然后坠,头部转向健康方向。以骨折处为中心,在锁骨前上缘做弧形皮肤切口,切开筋膜层、皮肤、颈阔肌及皮下,显露骨折端。随后按照不同方法进行固定手术。 1.3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根据锁骨骨折疗效评价标准疗效判定如下[4]: ①优:肩关节活动正常,骨折处愈合正常且无局部畸形;②良:肩关节活动正常,骨折愈合且局部无明显畸形或稍增粗;③差:肩关节活动受限,骨折处出现畸形愈合或再次骨折。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P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锁骨骨折临床诊疗规范

锁骨骨折临床诊疗规范 【定义】 锁骨骨折是指锁骨连续性中断。锁骨是唯一连接上肢与躯干的支架。骨干较细,且又有弯曲,遭受外力后易于骨折。【诊断依据】 一、病史:有明确外伤史。直接暴力及间接暴力均可造成 锁骨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二、临床症状及体征: 1、患侧伤肢活动疼痛,疼痛局限于锁骨部和内外关节部。 2、颈部偏向患侧,颌转向健侧。 3、局部疼痛,肿胀明显,锁骨上、下窝变浅或消失,甚 至有皮下瘀斑,骨折处异常隆起。 4、压痛明显,触之有骨擦感及异常活动。 三、特殊检查(无) 四、辅助检查:x线正位片周围片可显示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若临床检查有骨折征象,但x线正位片未能发现明显骨折线者,可加拍x线斜位片以帮助对骨折线认识。 一、鉴别诊断:依据临床症状及影响检查,可明确诊断。【证侯分类】 一、锁骨中段骨折

锁骨中1/3骨折指发生在肋锁韧带以内骨折,占锁骨骨折大部分,大多外端骨折片移位甚少,内骨折端受胸锁乳突肌牵拉而向上移位,呈重叠错位畸形。 (一)锁骨中1/3粉碎骨折骨折部位有明显成角,向上隆突,以内侧骨折端突于皮下者较多,甚至刺出 皮肤。局部压痛明显,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 a)锁骨中1/3横断或裂纹骨折骨折部位多在锁骨中 外1/3交界处或中段。裂纹骨折疼痛,甚少症状。横 断骨折,内侧断多向上移位,有压痛,有骨擦音及异 常活动。 b)骨中1/3螺旋型骨折多为传达暴力所致,局部 疼痛,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 二、锁骨远端骨折 锁骨外1/3骨折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均可引起,骨折 部位在肩锁韧带与喙锁韧带之间。 (一)Ⅰ型骨折本型骨折肩锁和喙锁韧带均未被累及,骨折移位不大。局部有压痛。 (二)Ⅱ型骨折骨折位于锁骨远段并累及喙锁韧带,该韧带呈部分或全部断裂。骨折多发生移位。(三)Ⅲ型骨折指仅累及锁骨远端和肩锁关节的骨折。喙锁韧带无损伤或未完全断裂。锁骨体移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