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超高层建筑电梯流量分析

超高层建筑电梯流量分析

超高层建筑电梯流量分析
超高层建筑电梯流量分析

长流片区1604地块电梯流量分析

Analysis

Concepts

1 Traffic

The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of modern high rise buildings made up of elevators and escalators is as important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building as an efficient metro system is to a modern city. As such the expected demand and traffic flow must be considered during building design and planning. The term commonly used to describe this process for the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Traffic Analysis”

由电梯和扶梯组成的高层建筑的垂直运输系统对建筑物的运作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交通系统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一样。在建筑物设计和计划中我们必须考虑其需求和人流量。我们通常用“流量分析”一词来描述建筑物的垂直运输系统的这个过程。

1.1 System Performance Parameters

The following key parameters are used to define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service provided by an elevator system.

以下几个关键的性能参数用来定义电梯服务的质量。

Average Waiting Time – AWT 平均等待时间

Time to Destination – TTD 到达目的楼层时间

5-Minute Handling Capacity – HC5% 5分钟运输能力

Journey Time

Time to Destination

Waiting Time

Transit Time

Walking Time Standing Time

' Call registration Doors opening (Doors opening (

' Passenger arrives Passenger alights (

Average Waiting Time (AWT): This is the average time from the moment of registering a call until the responding elevator doors begin to open. Excessive waiting times indicate poor system performance and cause passenger frustration.

平均候梯时间(AWT):从乘客在厅站登记呼梯信号到相应的电梯门开始打开的平均时间. 过长等候时间说明电梯系统运行性能差,会影响乘客的情绪。

Time to Destination (TTD): This is the sum of waiting time plus transit time, where transit time is the time the responding elevator doors begin to open to the time the doors begin to open again at the passenger’s destination.

到达目的楼层时间(TTD):到达目的楼层时间是等待时间和运行时间的总和,其中运行时间指的是电梯开门响应召唤开始一直到电梯到达乘客的目的楼层再次打开门的时间。

5-Minute Handling Capacity (HC5%): This is the total number of passengers who are transported in a 5 minute period expressed as a percentage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serviced by the elevator system. The value normally used is that for the peak 5 minute period as shown in the graph below.

五分钟运输能力(HC5% ):指电梯系统在五分钟内能运输的人数占电梯服务楼层总人数的百分比。这个数值通常指达到最高峰流量时的5分钟运输能力,如下面图表所示:

1.2 Building Considerations

Depending on the building type the traffic patterns will differ and as such the traffic analysis must be tailored to suit the building.

根据建筑的类型,将会有不同的交通模式,同样交通流量分析也必须根据建筑物来量体裁衣。

For office buildings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if a system can cope adequately with the up-peak condition it will function satisfactorily at other times of day. Historically this has shown to be accurate however with the advent of destination based control systems this is not necessarily true for all applications.

作为办公楼,我们通常认为如果电梯系统可以充分满足上行高峰时的运行要求,它也可以满足其它时间段的运行要求。在目的楼层控制系统诞生前这种说法被说明是正确的,但是现在他已经不适用于所有的状况了。

For residential applications such as apartments and hotels the most onerous traffic condition is two-way traffic. In apartment blocks this is typified by the afternoon or early evening period where people are arriving home from work and going out for the evening, alternatively in hotels this is the morning peak period where some guests are going to and from breakfast whilst others are going to reception to check out.

在居住项目中如酒店和公寓最繁忙的交通情况是两种交通模式。在公寓楼里这主要是指下午或者傍晚时段,当人们下班回家和出去参加晚会,在酒店来说,流量高峰指指的是早晨高峰时段,此时一些乘客出去或者去吃早餐同时一些人去前台办理离店。

ThyssenKrupp Elevator recommendations for design and performance criteria for offices, hotels and apartments are given in Section2.

蒂森克虏伯电梯在办公、酒店和住宅项目中就设计电梯性能参数提供了一些建议,请参照第二部分。

2 Design Criteria Proposal

2.1 TKE design proposal for office buildings TKE对办公建筑电梯的设计建议

(up peak traffic: 100% up) building are as follows:上行高峰流量:100%,如下:

Quality Level 质量等级Nominal Travel

Time (s)名义在

途时间

5 min Handling

Capacity %

5分钟处理能力

Average Waiting

Time (s)平均等待

时间

Average Time to

Destination (s)

平均到站时间

Excellent 20 – 25 15 -17 20 - 25 60 - 90 Good 25 – 30 12 - 15 25 - 30 80 - 100 Satisfactory 35 – 40 10 - 12 35 - 40 110 - 120

2.2 TKE design proposal for a hotels TKE对酒店电梯的设计建议

(2 way traffic: 50% up + 50% down) building are as follows:上行50%+下行50%,如下:

Quality Level Nominal Travel

Time (s)

名义在途时间5 min Handling

Capacity %

5分钟处理能力

Average Waiting

Time (s) 平均等待

时间

Average Time to

Destination (s)

平均到站时间

Excellent 25 – 30 15 -17 25 - 30 70 - 90

Good 30 – 35 12 - 15 30 - 35 90 - 110

Satisfactory 35 – 40 10 - 12 35 - 40 110 - 120

2.3 TKE design proposal for residential/apartment buildings TKE对住宅/公寓

电梯的设计建议

(2 way traffic: 50% incoming + 50% outgoing) building are as follows:50%进入+50%外

出,如下:

Quality Level Nominal Travel

Time (s)

名义在途时间5 min Handling

Capacity %

5分钟处理能力

Average Waiting

Time (s)

平均等待时间

Average Time to

Destination (s)

平均到站时间

Excellent 30 – 35 > 8 25 - 30 70 - 90 Good 35 – 40 6 - 7 30 - 40 90 - 110 Satisfactory 40 – 45 5 - 6 40 - 45 110 - 120

Results

Analysis

3 Traffic

Traffic Analysis Results

of

3.1 Summary

1.下面是ELEVATE软件基于所提供长流片区1604地块参数

(方案一):商业裙房及单体塔楼

1--3层为商业裙房,每层建筑面积约5000平米,层高5米,交通工具为是电扶梯。塔楼每层建筑面积约2800平米,层高3.7米。塔楼4—19层为写字楼,20层为避难层,21—33层为商务公寓楼并配套有相应的餐饮业、娱乐设施等。

作人数估计:

1) 写字楼(4-19层)按每层建筑面积2800平方,实际使用面积75%,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每层人数为: 2800×0.7/12=175人。按照80%的出勤率,每层按140人计算,则写字楼总人数为: 140×16=2240人;

2) 商务公寓楼(21-33层)每层人数为50人,则商务公寓总人数为:50×13=650人。

解决方案:

1) 写字楼4~19层,分为高、低区,共9台客梯。4台低区电梯停-1层、1层、4~11

层,载重1600kg,速度1.75m/s;5台高区电梯停-1层、1层、12~19层,载重

1350kg,速度2.5m/s。

2) 商务公寓楼21~33层,共4台客梯,停-1层、1层、20~33层,载重1000Kg,速

度2.5m/s。

以写字楼电梯组作上行高峰流量100%,商务公寓电梯组作50%进入+50%外出的流量分析,下表中列出了分析的概要:

写字楼商务公寓

方案3

低区高区

NO. of lifts 梯台数 4 5 4

Rated load(kg) 载重1600 1350 1000 Speed(m/s) 速度 1.75 2.5 2.5 Served Floor 服务楼层-1,1,4~11 -1,1,12~19 -1,1,20~33 Peak HC5% 5分钟处理能力10 10 6

Average Waiting Time (s)

35.5 34.4 36.3

平均等待时间

Average Time to Destination (s)

122.3 124.3 110.8

平均到站时间

详细的分析结果见附页。

Elevate Version 7.18.1 TK

ANALYSIS DATA

Analysis Type Simulation

Measurement system Metric

Dispatcher Algorithm Group Collective Traffic mode: Up peak 1

Time slice between simulation calculations (s)0.10

No of time slices between screen updates10

No of simulations to run for each configuration10

Random number seed for passenger generator1

BUILDING DATA

Floor Name Floor Height (m)

Level -1 4.50

Level 1 5.00

Level 2 5.00

Level 3 5.00

Level 4 3.70

Level 5 3.70

Level 6 3.70

Level 7 3.70

Level 8 3.70

Level 9 3.70

Level 10 3.70

Level 11

ELEVATOR DATA

Car 1Car 2Car 3Car 4

Capacity (kg)1600160016001600

Speed (m/s) 1.75 1.75 1.75 1.75

Acceleration (m/s?0.80 0.80 0.80 0.80

Jerk (m/s? 1.60 1.60 1.60 1.60

Home Floor Level 1Level 1Level 1Level 1

Start Delay (s)0.50 0.50 0.50 0.50

Door Pre-opening Time (s)0.00 0.00 0.00 0.00

Door Open Time (s) 1.80 1.80 1.80 1.80

Door Close Time (s) 2.90 2.90 2.90 2.90

Door Dwell 1 (s) 3.00 3.00 3.00 3.00

Door Dwell 2 (s) 2.00 2.00 2.00 2.00

Floors served Car 1Car 2Car 3Car 4

Level -1Yes Yes Yes Yes

Level 1Yes Yes Yes Yes

Level 2No No No No

Level 3No No No No

Level 4Yes Yes Yes Yes

Level 5Yes Yes Yes Yes

Level 6Yes Yes Yes Yes

Level 7Yes Yes Yes Yes

Level 8Yes Yes Yes Yes

Level 9Yes Yes Yes Yes

Level 10Yes Yes Yes Yes

Level 11Yes Yes Yes Yes

Elevate Version 7.18.1 TK

PASSENGER DATA

Arrangement Conventional for Single Deck elevators

Template Constant traffic (% building pop per 5 mins)

Total HC (% pop per 5 mins)10.00

Incoming (%) 100.00

Outgoing (%) 0.00

Interfloor (%) 0.00

Start Time (hrs:mins)11:00

End Time (hrs:mins)11:15

Passenger Mass (kg)75

Loading Time (s) 1.20

Unloading Time (s) 1.20

Stair Factor (%)0.00

Capacity Factor (%)85.00

Floor Name No of people Area (m?Area/person Entrance Bias

Level -108.00

Level 1092.00

Level 200.00

Level 300.00

Level 41400.00

Level 51400.00

Level 61400.00

Level 71400.00

Level 81400.00

Level 91400.00

Level 101400.00

Level 111400.00

Elevate Version 7.18.1 TK

Elevate Version 7.18.1 TK

Elevate Version 7.18.1 TK

ANALYSIS DATA

Analysis Type Simulation

Measurement system Metric

Dispatcher Algorithm Group Collective Traffic mode: Up peak 1

Time slice between simulation calculations (s)0.10

No of time slices between screen updates10

No of simulations to run for each configuration10

Random number seed for passenger generator1

BUILDING DATA

Floor Name Floor Height (m)

Level -1 4.50

Level 1 5.00

Level 2 5.00

Level 3 5.00

Level 4 3.70

Level 5 3.70

Level 6 3.70

Level 7 3.70

Level 8 3.70

Level 9 3.70

Level 10 3.70

Level 11 3.70

Level 12 3.70

Level 13 3.70

Level 14 3.70

Level 15 3.70

Level 16 3.70

Level 17 3.70

Level 18 3.70

Level 19

ELEVATOR DATA

Car 1Car 2Car 3Car 4Car 5

Capacity (kg)13501350135013501350

Speed (m/s) 2.50 2.50 2.50 2.50 2.50

Acceleration (m/s?0.80 0.80 0.80 0.80 0.80

Jerk (m/s? 1.60 1.60 1.60 1.60 1.60

Home Floor Level 1Level 1Level 1Level 1Level -1

Start Delay (s)0.50 0.50 0.50 0.50 0.50

Door Pre-opening Time (s)0.00 0.00 0.00 0.00 0.00

Door Open Time (s) 1.80 1.80 1.80 1.80 1.80

Door Close Time (s) 2.90 2.90 2.90 2.90 2.90

Door Dwell 1 (s) 3.00 3.00 3.00 3.00 3.00

Door Dwell 2 (s) 2.00 2.00 2.00 2.00 2.00

Floors served Car 1Car 2Car 3Car 4Car 5

Level -1Yes Yes Yes Yes Yes

Level 1Yes Yes Yes Yes Yes

Level 2No No No No No

Level 3No No No No No

Level 4No No No No No

Level 5No No No No No

Level 6No No No No No

Level 7No No No No No

Level 8No No No No No

Level 9No No No No No

Level 10No No No No No

Level 11No No No No No

Level 12Yes Yes Yes Yes Yes

Level 13Yes Yes Yes Yes Yes

Level 14Yes Yes Yes Yes Yes

Level 15Yes Yes Yes Yes Yes

Level 16Yes Yes Yes Yes Yes

Level 17Yes Yes Yes Yes Yes

Level 18Yes Yes Yes Yes Yes

Level 19Yes Yes Yes Yes Yes

Elevate Version 7.18.1 TK

PASSENGER DATA

Arrangement Conventional for Single Deck elevators

Template Constant traffic (% building pop per 5 mins)

Total HC (% pop per 5 mins)10.00

Incoming (%) 100.00

Outgoing (%) 0.00

Interfloor (%) 0.00

Start Time (hrs:mins)11:00

End Time (hrs:mins)11:15

Passenger Mass (kg)75

Loading Time (s) 1.20

Unloading Time (s) 1.20

Stair Factor (%)0.00

Capacity Factor (%)85.00

Floor Name No of people Area (m?Area/person Entrance Bias

Level -108.00

Level 1092.00

Level 200.00

Level 300.00

Level 400.00

Level 500.00

Level 600.00

Level 700.00

Level 800.00

Level 900.00

Level 1000.00

Level 1100.00

Level 121400.00

Level 131400.00

Level 141400.00

Level 151400.00

Level 161400.00

Level 171400.00

Level 181400.00

Level 191400.00

Elevate Version 7.18.1 TK

Elevate Version 7.18.1 TK

Elevate Version 7.18.1 TK

ANALYSIS DATA

Analysis Type Simulation

Measurement system Metric

Dispatcher Algorithm Group Collective Traffic mode: Up peak 1

Time slice between simulation calculations (s)0.10

No of time slices between screen updates10

No of simulations to run for each configuration10

Random number seed for passenger generator1

BUILDING DATA

Floor Name Floor Height (m)

Level -1 4.50

Level 1 5.00

Level 2 5.00

Level 3 5.00

Level 4 3.70

Level 5 3.70

Level 6 3.70

Level 7 3.70

Level 8 3.70

Level 9 3.70

Level 10 3.70

Level 11 3.70

Level 12 3.70

Level 13 3.70

Level 14 3.70

Level 15 3.70

Level 16 3.70

Level 17 3.70

Level 18 3.70

Level 19 3.70

Level 20 3.70

Level 21 3.70

Level 22 3.70

Level 23 3.70

Level 24 3.70

Level 25 3.70

Level 26 3.70

Level 27 3.70

Level 28 3.70

Level 29 3.70

Level 30 3.70

Level 31 3.70

Level 32 3.70

Level 33

ELEVATOR DATA

Car 1Car 2Car 3Car 4

Capacity (kg)1000100010001000

Speed (m/s) 2.50 2.50 2.50 2.50

Acceleration (m/s?0.80 0.80 0.80 0.80

Jerk (m/s? 1.60 1.60 1.60 1.60

Home Floor Level 1Level 1Level 1Level 1

Start Delay (s)0.50 0.50 0.50 0.50

Door Pre-opening Time (s)0.00 0.00 0.00 0.00

Door Open Time (s) 1.80 1.80 1.80 1.80

Door Close Time (s) 2.90 2.90 2.90 2.90

Door Dwell 1 (s) 3.00 3.00 3.00 3.00

Door Dwell 2 (s) 2.00 2.00 2.00 2.00

Elevate Version 7.18.1 TK Floors served Car 1Car 2Car 3Car 4

Level -1Yes Yes Yes Yes

Level 1Yes Yes Yes Yes

Level 2No No No No

Level 3No No No No

Level 4No No No No

Level 5No No No No

Level 6No No No No

Level 7No No No No

Level 8No No No No

Level 9No No No No

Level 10No No No No

Level 11No No No No

Level 12No No No No

Level 13No No No No

Level 14No No No No

Level 15No No No No

Level 16No No No No

Level 17No No No No

Level 18No No No No

Level 19No No No No

Level 20Yes Yes Yes Yes

Level 21Yes Yes Yes Yes

Level 22Yes Yes Yes Yes

Level 23Yes Yes Yes Yes

Level 24Yes Yes Yes Yes

Level 25Yes Yes Yes Yes

Level 26Yes Yes Yes Yes

Level 27Yes Yes Yes Yes

Level 28Yes Yes Yes Yes

Level 29Yes Yes Yes Yes

Level 30Yes Yes Yes Yes

Level 31Yes Yes Yes Yes

Level 32Yes Yes Yes Yes

Level 33Yes Yes Yes Yes

Elevate Version 7.18.1 TK

PASSENGER DATA

Arrangement Conventional for Single Deck elevators

Template Constant traffic (% building pop per 5 mins)

Total HC (% pop per 5 mins) 6.00

Incoming (%) 50.00

Outgoing (%) 50.00

Interfloor (%) 0.00

Start Time (hrs:mins)11:00

End Time (hrs:mins)11:15

Passenger Mass (kg)75

Loading Time (s) 1.20

Unloading Time (s) 1.20

Stair Factor (%)0.00

Capacity Factor (%)80.00

Floor Name No of people Area (m?Area/person Entrance Bias

Level -108.00

Level 1092.00

Level 200.00

Level 300.00

Level 400.00

Level 500.00

Level 600.00

Level 700.00

Level 800.00

Level 900.00

Level 1000.00

Level 1100.00

Level 1200.00

Level 1300.00

Level 1400.00

Level 1500.00

Level 1600.00

Level 1700.00

Level 1800.00

Level 1900.00

Level 2000.00

Level 21500.00

Level 22500.00

Level 23500.00

Level 24500.00

Level 25500.00

Level 26500.00

Level 27500.00

Level 28500.00

Level 29500.00

Level 30500.00

Level 31500.00

Level 32500.00

Level 33500.00

Elevate Version 7.18.1 TK

Elevate Version 7.18.1 TK

A company

of ThyssenKrupp Elevator

ThyssenKrupp Aufzugswerke

(方案二):商业裙房及双体塔楼

1--3层为商业裙房,每层建筑面积约5000平米, 层高5米,交通工具为是电扶梯。4—31层为双体塔楼,其中一栋为写字楼,另一栋为商务公寓楼,每栋每层建筑面积约1400平米, 层高3.7米。

作人数估计:

1) 写字楼(4-31层)按每层建筑面积1400平方,实际使用面积75%,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每层人数为:1400×0.75/12=88人。按照80%的出勤率,每层按70人计算,则写字楼总人数为: 70×28=1960人;

2) 商务公寓(4-31层)每层人数为25人,则商务公寓总人数为:25×28=700人。

解决方案

1) 写字楼共10台客梯,分低区和高区。其中5台低区,停-1层、1层、4~18层,载

重1600kg,速度1.75m/s;5台高区,停-1层、1层、19~31层,载重1600kg,速度

2.5m/s。

2) 商务公寓楼共3台客梯,停-1层、1层、4~31层,载重1150kg,速度2.5m/s。

以写字楼电梯组作上行高峰流量100%,商务公寓电梯组作50%进入+50%外出的流量分析,下表中列出了分析的概要:

写字楼

商务公寓

低区高区

NO. of lifts 梯台数 5 5 3

Rated load(kg) 载重1600 1600 1150

Speed(m/s) 速度 1.75 2.5 2.5

Served Floor 服务楼层-1,1,4~18 -1,1,19~31 -1,1,4~31

Peak HC5% 5分钟处理能力10 10 5

Average Waiting Time (s)

平均等待时间

38.4 30.0 45.0 Average Time to Destination (s)

平均到站时间

148.2 150.7 113.1

详细的分析结果见附页。

Elevate Version 7.18.1 TK

ANALYSIS DATA

Analysis Type Simulation

Measurement system Metric

Dispatcher Algorithm Group Collective Traffic mode: Up peak 1

Time slice between simulation calculations (s)0.10

No of time slices between screen updates10

No of simulations to run for each configuration10

Random number seed for passenger generator1

BUILDING DATA

Floor Name Floor Height (m)

Level -1 4.50

Level 1 5.00

Level 2 5.00

Level 3 5.00

Level 4 3.70

Level 5 3.70

Level 6 3.70

Level 7 3.70

Level 8 3.70

Level 9 3.70

Level 10 3.70

Level 11 3.70

Level 12 3.70

Level 13 3.70

Level 14 3.70

Level 15 3.70

Level 16 3.70

Level 17 3.70

Level 18

ELEVATOR DATA

Car 1Car 2Car 3Car 4Car 5

Capacity (kg)16001600160016001600

Speed (m/s) 1.75 1.75 1.75 1.75 1.75

Acceleration (m/s?0.80 0.80 0.80 0.80 0.80

Jerk (m/s? 1.60 1.60 1.60 1.60 1.60

Home Floor Level 1Level 1Level 1Level 1Level -1

Start Delay (s)0.50 0.50 0.50 0.50 0.50

Door Pre-opening Time (s)0.00 0.00 0.00 0.00 0.00

Door Open Time (s) 1.80 1.80 1.80 1.80 1.80

Door Close Time (s) 2.90 2.90 2.90 2.90 2.90

Door Dwell 1 (s) 3.00 3.00 3.00 3.00 3.00

Door Dwell 2 (s) 2.00 2.00 2.00 2.00 2.00

Floors served Car 1Car 2Car 3Car 4Car 5

Level -1Yes Yes Yes Yes Yes

Level 1Yes Yes Yes Yes Yes

Level 2No No No No No

Level 3No No No No No

Level 4Yes Yes Yes Yes Yes

Level 5Yes Yes Yes Yes Yes

Level 6Yes Yes Yes Yes Yes

Level 7Yes Yes Yes Yes Yes

Level 8Yes Yes Yes Yes Yes

Level 9Yes Yes Yes Yes Yes

Level 10Yes Yes Yes Yes Yes

Level 11Yes Yes Yes Yes Yes

Level 12Yes Yes Yes Yes Yes

Level 13Yes Yes Yes Yes Yes

Level 14Yes Yes Yes Yes Yes

Level 15Yes Yes Yes Yes Yes

Level 16Yes Yes Yes Yes Yes

Level 17Yes Yes Yes Yes Yes

Level 18Yes Yes Yes Yes Yes

如何配置电梯数量

登录天涯 | 注册天涯 | 帮助 由于浏览器不支持或者禁用JavaScript ,您可能不能使用到本网站的所有功能。 参见如何启用JavaScript 脚本. 首页提问列表 如何配置电梯数量 [工程 技术] 悬赏点数 10 1个回答 443次浏览 0 湖北过客 2009-3-12 9:25:01 58.49.8.* 举 报 如何配置电梯数量 回答 登录并发表 取在谷歌搜索如何配置电

回答消梯数量 系统推荐答案 yanlei1212009-3-12 9:33:20 218.83.222.* 举报 可以依据<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 及防火规范的要求设置 4.1.4 电梯数量应满足使用要求,按办公建筑面积每5000m2至少设置1台。超高层办公建筑的乘客电梯应分层分区停靠。 条文说明(这里说的很详细):4.1.4 调查中,发现各地很多办公建筑的电梯数量严重不足,造成上、下班时间拥挤不堪,并影响办公工作效率。故对电梯的数量作了规定,根据2003年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中对电梯数量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文见表1: 表1 电梯数量、主要技术参数表 标准数量额 定额定 载重量速度 建筑类别经济级常用级舒适级豪华 级(kg) (m/s) 按建筑面积6000 5000 4000 <400 0 m2/台 m2/台 m2/台 m2/ 台 630 0.63 办按办公有效3000 2500 2000 <20 00 800 1.00 使用面积m2/台 m2/台 m2/台 m2 /台 1000 1.60 按人数 350 300 250 <250

超高层建筑增量成本的分析报告.doc

超高层建筑增量成本的分析报告 一、超高层及高层建筑成本情况 (一)超高层建筑成本情况。以宜昌某国际广场为例,其基本情况为:框架筒体结构,建筑面积10.46万平米,占地面积14344平米,地上36层,地下3层,檐高165米,2006年9月竣工,集五星级酒店、中心剧院、购物中心、饮食天地、写字楼为一体,总投资6.8亿元(其中建安工程造价(不含精装修、设备、 如果结构为45层左右的(与环球中心类似)框架-核心筒结构,造价细目如下表所示。总体估计每平米造价在9000元左右

如果建造的不是写字楼,而是住宅或酒店,价格则更高,主要是因为每层的隔断墙的增加和排水系统的增加导致。下表展示了一个超高层酒店(40层,全部落地剪力墙结构)的建造成本(含装修) 其建造成本大致在13910 – 15655 元/平米,扣除装修费用后, 其建设费用为10310-11705元/平米,远超相似结构的写字楼造价。 (二)高层建筑成本情况。某市某高层酒店写字楼(100米以内)为例,其基本情况为:框架筒体结构,建筑面积27.8万平米,2010年10月竣工,建安工程造价5.59亿元(不含精装修、消防、弱电及设备),单方造价为2009.77元/平方米。

二、超高层建筑增量成本分析 (一)影响超高层建筑成本的主要因素 1、设置避难层(100米以上的建筑,一般每隔50米要设置一个避难层); 2、供电系统:双电源+自备电源; 3、进户门要求为甲级防火门; 4、消防电梯要在3台或以上; 5、电梯必须要分层设计; 6、由于高处的湿度和风力情况较为复杂,在外墙材料、铝合金窗、玻璃等建筑材料的选择会格外严格,会较大程度的增加建筑成本; 7、超高层建筑设计复杂,项目设计和管理水平要求也较高,设计、工程顾问及监理费用会增加; 8、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要求极为严格,凡超过5平方米的房间均要设置火灾探测器; 9、超高层建筑的配套人防面积也较大。 (二)主要影响因素对建安成本的影响 2、以上述我市典型工程项目数据为基础,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根据我市造价指数折算到目前建安工程造价(均不含精装修、室外附属工程、设备费)分别为:超高层建筑2667.30*1.175=3134.08元/平方米,高层建筑(在典型工程基础上增加消防及弱电工程费用,按200元/平方米计算) 2209.77*1.175/1.084=2395.27元/平方米。 三、增量成本初步分析结论 综合我市典型工程造价分析,结合其他省市统计资料,超高层建筑增量成本约为500~750元/平方米,增幅约20~30%。

电梯交通流量分析的计算

电梯交通流量分析的计算步骤 第一步,估算建筑物的总人数 办公楼:8-12平方米/人;住宅楼:3.5人/户;医院住院大楼:3人/床;宾馆:1人/床(高档宾馆0.8人/床);学校:0.8-1.2平方米/人。 第二步,确定电梯的数量 住宅楼:50户/台;出租办公楼:2800-3400平方米/台;公司专用楼:2000-2600平方米/台;宾馆:100个房间/台。 第三步,确定电梯的服务方式 电梯的操纵控制方式有集选控制,并联控制,群控。目前,单梯一般采用微机集选控制,2-3台电梯采用并联,更多电梯时采用群控。 在电梯的操纵控制方面,一些标准的或可选的功能配置在特定的场合下有利用于提高电梯的输效率。电梯在线有专文介绍电梯的功能配置。 第四步,确定电梯载重量 对于一般民用建筑来说,国家标准针对电梯载重量的设定也有相关的要求。首先在设计时要考虑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进行。 一般来说,速度越高的电梯,要求选择的载重量越大。原则上速度设计在2-2.5米/秒之间的电梯,载重量宜≥1000kg;速度设计≥3米/秒的电梯,载重量宜≥1350kg。一般情况下,星级酒店和甲级办公楼的设计大多选用载重量 ≥1350kg的电梯,以便提高电梯的运载能力,突现建筑物的档次。 第五步,确定电梯的速度 一般情况下,设定15层以上的大楼电梯从基站直驶到最高服务层站所需的时间,最理想的应控制在30秒内,根据目前我国的情况,建议该时间宜控制在45秒内。 电梯速度选择的基准尺度。10层以下1.5m/s;10-20层1.75-2 m/s;20-30层2.5-3 m/s;30-40层4 m/s;40-50层5 m/s;50-60层6 m/s。 第六步,确定乘客候梯时间

电梯数量确定方法

电梯数量确定方法 一、一般指标 一般,决定电梯输送能力的主要参数为电梯数量、承载能力与额定速度。 1、输送能力能满足5分钟高峰期的乘梯要求,就可以认为电梯的选用是合理的。 2、电梯到达门厅的时间间隔不应太长,一般要求不应超过2-3分钟。简单的估算办法:电梯从底层直达顶层应不超过45—60s——同时符合了消防电梯要求。 3、候梯时间与乘梯时间应尽量缩短。这是为了满足乘客的心理要求。比较能接受的限度是:候梯时间不超过30s,乘梯时间不超过90s。 二、规范指标 《住宅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电梯的规定 4、《住宅设计规范》4.1.7 条规定,“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4.1.9 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箱的深度,且不得小于1.50m。”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的规定,其根据: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3.1条规定,塔式住宅、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中应设消防电梯。第6.3.2条规定,消防电梯可与客梯兼用;

高层住宅电梯宜每层设站是为了使用方便,但为了节约投资允许设站间层不超过两层。减少电梯设站有利于节约电梯造价,简化电梯管理及减少损坏率。 在《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中解释:电梯设置台数的多少关系到住宅建筑的电梯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基本有两种方法确定:一种按公式计算,另一种按经验确定。 关于电梯计算公式,国外的一般很复杂,有很多未知数需测定,即使按公式计算,也只是一个近似值。为简化设计、方便选用,北京、上海等地设计院大都根据各自的经验确定基本数据。最近,首规委住宅专家组讨论,认为一台电梯服务60~90户是适宜的。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规定 6.3.2 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6.3.2.1 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2时,应设1台。 6.3.2.4 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 6.3.3.5 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 6.3.3.7 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s计算确定。 6、根据国家标准《电梯主要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GB/T7025.1-7025.3-1997)的规定:“单台电梯或多台并列成排布置的电梯,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最大的轿厢深度。……服务于残疾人的电梯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1.50m”。该标准规定住宅电梯的主要参数和尺寸见表4.1.9。

浅谈超高层建筑的利与弊

浅谈超高层建筑的利与弊 刘治伟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在现今的主要城市中,超高层楼宇已经不是几个地标性建筑的专利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写字楼、酒店、商场、住宅等各种用途的超高层楼宇拔地而起,并且其内部结构也日趋复杂。毋庸置疑,我们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超高层建筑急剧发展期,这种发展具有全球性规模,从莫斯科到中东、从上海到旧金山,越来越密的城市,越来越高的建筑不断涌现。高层建筑像一柄双刃剑,利弊共存,既有节约土地不可代替的价值.又有破坏人居环境的潜在威胁。高层建筑设汁中.建筑师应高瞻远瞩,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本文从节约土地、开拓再生绿化空间;建设立体交通网络,建筑交通一体化;节约能源和气候意识的回归,尊重社会人文环境,发扬特色建筑文化等方面,阐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层建筑的认识。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未来发展利与弊 1.超高层建筑的诞生 超高层建筑隶属于高层建筑范畴,追溯超高层建筑的起源不能不涉及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出现是人类美好愿望、社会需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完美结合。 尽管高层建筑是现代文明的成果,但是人类追求 更高、更远的美好愿望早已有之,追求更高是人类的 天性和宗教情结使然。高大雄伟历来是权力、地位的 象征。高大建筑也从来都是神圣的,人们一直希望通 过高大的庙宇、教堂、高塔来架起通往天堂(神、上帝) 的桥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高层建筑建造方面表现 出了高超的智慧:中国古塔,是我国古代的高层建筑, 在工程技术上早就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我国大陆最高 的塔,要数河北定县城开元寺塔。开元寺塔建于北宋 咸平四年(1011年),从底到塔刹尖部高度有85.6 m,是

对高层建筑中消防电梯设置数量的探讨

对高层建筑中消防电梯设置数量的探讨xxxx时间: 2002年1月14日16:54 [摘要]本文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中有关消防电梯设置数量的规定提出不同的看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电梯建筑面积 高层建筑的竖向高度大,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员若通过楼梯到达着火层,会因体力不足和运送器材困难而贻误战机,影响扑救火灾及抢救伤员。 因此,《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 高层建筑的一类公共建筑、塔式住宅、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高度超过32米的其它二类公共建筑,应设消防电梯。消防电梯不仅本身有许多具体的特性及要求,而且它对建筑、电气、暖通以及给排水等专业也有许多相关的要求。它的综合造价远远高于普通电梯,因此一幢建筑物中消防电梯设置数量的多少,既要考虑保证消防的需要,也要考虑其本身的造价。本文拟就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作一探讨。 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以下简称新《高规》)和原《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以下简称老《高规》)中的规定有所不同。老《高规》中规定: “设消防电梯的建筑物,其高层主体部分最大楼层的建筑面积不超过1500平方米时,应设1台;超过1500平方米但不超过4500平方米时,应设2台;超过4500平方米时,应设3台。消防电梯宜分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新《高规》中规定: “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平方米时,应设一台;2当大于1500平方米但不大于4500平方米时,应设2台;3当大于4500平方米时,应设3台。……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

大龙湖酒店电梯流量分析

大龙湖酒店项目 梯交通流量分析 通力电梯有限公司 2011 年11 月16 日 1项目介绍 大龙湖酒店项目定位为五星级酒店,地下-1层,1-5层为客房。

考虑到员工、消防电梯,4台电梯的用途及特殊性,此次流量分析未将消防电梯考虑在内。 下面我们根据建筑用途,对塔楼核心筒定位为五星级酒店已规划好的客用电梯做交通流量分析。 2上行高峰流量分析标准 根据酒店的设计参数,对其垂直交通状况进行分析计算,并推荐相应的电梯配置。在交通流量分析中,计算酒店的上行高峰状态。在此分析中,下表是对上行高峰时运载能力和平均间隔时间所做的建议。 根据表格,在酒店里,如果电梯在每5分钟内能运输大楼总人数的12%以上,这说明电梯的承载能力很好,一般情况下11%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乘客候梯等候间 隔时间不超过50秒,从底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能保留在40秒以下,那将是满意的运行状态。 3楼层信息 人数预估是基于如下假设: 酒店每层人数二每层的标准间数xl.5/人 ?电梯负载因数0.8 ; *电梯加速度为0.8m/s2;

?乘客进/出时间1.2s ; *每位乘客体重为75Kg ; ?电梯系统入口设在首层; 4部客梯为6层6站电梯,1 —5层每层50间客房,客人数最大100人,-1层有KTV,车库,估算人数100人,如下表 4电梯上行高峰性能分析结果 2011-11-16 Traffic intensity [% of population / 5 mn] 大龙湖酒店Copyright ?KONECorporation

2011-11-16 Group 电梯群组 Stops 停站 Numbe r of Cars 电梯数 量 Car Size/ Load 轿厢载重 persons/kg Speed 速度 m/s Handling Capacity 五分钟运输能力 %/ 5 min persons/5min Service Interval (s)间隔 时间 Travel Time (s)运行 时间 Populat ion 总岀勤 人数 大龙湖酒 店 -1 — 5 4 18/1800 1.6 31% =155perso ns 12.4 34.1 500 结论 由上表中可见,在酒店高峰时段,当选择所示方案的电梯数量、规格时: 其五分钟运载能力31 %达至国际推荐的优秀(Excellent )要求,同时乘客等候时 间间隔12.4s 也达到国际推荐标准中优秀(Excellent )的要求,总体看来,该项目 1.6速度电梯完全能够满足五星级酒店的要求。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 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60 NTT= 12.4 s, Fight Nominal travel time graph tme =15.0 s, v = 1.6 m/s, a =0.8 m/s? j=1.2 m/s? Total travel = 19.8 m 55 二二 Unsatsfactory 50 45 二 40-L 35 二 Satisfactory m 30 25 20 15 10 5 0 0.0 大龙湖酒店 od o G Exce l ent 0.5 1.0 Rated speed [m/s] 1.5 2.0 Copyright ?KONECorporati on o 丑 :器“器一:」":; = :;=: = .0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如果采用钢梁与钢承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简称MST组合梁,只要计算正确,配筋合理,栓钉可靠,则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的用钢量20%左右,而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 垂直交通设计难点2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需平衡采光、节能、易于维护、减少公摊、不同业态核心筒上下统一等多方要求,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 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发展、高度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空间构成模式。 1.内核式:中央核心筒布局 在建筑处理上,为了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希望将电梯、楼梯、设备用房及卫生间、茶炉间等服务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力求视线良好、交通便捷。在

电梯现状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电梯行业也正经历着一个高速发展期。现对电梯行业现状分析如下: 随着电梯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电梯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电梯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电梯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电梯行业中的翘楚! 电梯配件及装潢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一、产品质量问题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使电梯及配件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有所下降。对于客梯和货梯而言,其故障率高、振动和噪声大、电梯关人、呼梯盒与楼层显示的一些质量问题,仍是用户抱怨的突出问题。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问题主要有:材料质量下降、零件更换率高、扶手带易磨损或开裂、做工粗糙等。 二、产品技术水平问题 产品质量问题在一定层面也反映了产品的技术水平问题。产品技术趋同,抗干扰能力差,节能不理想,运行效率低以及缺乏人性化设计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企业只是单一的部件选用,缺乏系统性设计,实际上不是选配最好的电梯配套件就能制造出最好的电梯。在电梯配置选型与交通流量分析方面,我国还是个盲区。其实,在建筑设计时,大楼的电梯配置就开始进行了,建筑设计院是按楼层数量和建筑面积配置电梯,而电梯及配件企业的营业部门在此方面投入的技术力量较弱,都没有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功能进行较系统的交通流量分析。微机处理技术相对落后,并联、群控原则设计不够完善,使得那边电梯空跑、这边候梯时间过长。 电梯业市场竞争趋势分析 一、产品竞争 不少企业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似乎成了当时很多企业家的座右铭,其结果往往是企业不仅没能有效规避风险,反而因产品线

电梯数量估算

电梯数量计算(z) 2010-03-23 17:50:16 电梯数量估算法 一,高层办公楼按每3000-5000平米一部客梯进行估算,而服务梯(货梯,消防梯)按客梯数的1/3-1/4进行估算。 二,高层旅馆电梯数量估算一般取决于客房的数量,常按每100间标准间一部客梯进行估算,服务梯数按客梯总数的30%-40%进行估算。 三,高层住宅:18层以下的高层住宅或每层不超过6户的19层以上的住宅设2部电梯,其中一部兼做消防电梯,18层以上(高度100米以内)每层8户和8户以上的住宅设3部电梯,其中一部兼做消防电梯。 电梯交通数量计算 1)12~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电梯不能小于2台.每层住40人,层数为24层以上时,应设置3台. 每层住40人层数为35层以上时,应设置3台.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置一捕电梯时,采用联系通廊. 2)旅馆的工作/服务电梯台数等于0.3~0.4北客梯数.消防电梯要满足"高规"要求.住宅的消防电梯可与客梯合用.消防电梯的速度V>=H/60>=1.5M/S,容量R.=11人(800KG) 3)医院住院捕宜增设1~2台供医护人员专用的客梯,与病床电梯分开设置.>3层的门诊楼应社长1~2台电梯. a)计算所需要电梯的台数N=KPT/240R b)确定客梯集中率(每5分钟输送乘客率)K

办公楼(同时上班K=25%~16%)(不同时上班K=16%~12.5%) 旅馆(K=12.5%~5%) 住宅(K=5%)医院(K=22%) c)计算使用电梯的总人数P 办公楼(P=办公楼有效使用面积/10=0.55*总面积) 旅馆(P=床位+宴厅人数) 住宅(P=3.5*总户数) 医院(P=1.1床位数) d)计算往返一周总的运行时间T 办公楼T=2H/V+1.25(F+1)(V+3.5)+2R 旅馆住宅医院T=2H/V+1.25F(V+3.5)+3R e)确定电梯的速度V 办公楼旅馆V>=H/30或V=(0.1~0.125)n n:电梯行程总层数住宅医院V=1~2.5 f)计算每班电梯预计停站数F 公式比较复杂,我一般就采用n~0.9n g)确定电梯额定人数R (为了能消防共用条件,我一般选>11人) 嘿嘿~~这么麻烦就为了计算电梯所须台数 总结 电梯台数=乘客的集中率*电梯总人数*电梯往返一周所需要的时间/(240电梯的额定人数) 错别字比较多~~不敢恭维~ “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置一捕电梯时,采用联系通廊.”,更正:“部”

电梯交通流量分析的计算步骤完整版

电梯交通流量分析的计 算步骤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电梯交通流量分析的计算步骤 第一步,估算建筑物的总人数 办公楼:8-12平方米/人;住宅楼:3.5人/户;医院住院大楼:3人/床;宾馆:1人/床(高档宾馆0.8人/床);学校:0.8-1.2平方米/人。 第二步,确定电梯的数量 住宅楼:50户/台;出租办公楼:2800-3400平方米/台;公司专用楼:2000-2600平方米/台;宾馆:100个房间/台。 第三步,确定电梯的服务方式 电梯的操纵控制方式有集选控制,并联控制,群控。目前,单梯一般采用微机集选控制,2-3台电梯采用并联,更多电梯时采用群控。 在电梯的操纵控制方面,一些标准的或可选的功能配置在特定的场合下有利用于提高电梯的输效率。电梯在线有专文介绍电梯的功能配置。 第四步,确定电梯载重量 对于一般民用建筑来说,国家标准针对电梯载重量的设定也有相关的要求。首先在设计时要考虑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进行。 一般来说,速度越高的电梯,要求选择的载重量越大。原则上速度设计在2-2.5米/秒之间的电梯,载重量宜≥1000kg;速度设计≥3米/秒的电梯,载重量宜≥1350kg。一般情况下,星级酒店和甲级办公楼的设计大多选用载重量≥1350kg的电梯,以便提高电梯的运载能力,突现建筑物的档次。 第五步,确定电梯的速度 一般情况下,设定15层以上的大楼电梯从基站直驶到最高服务层站所需的时间,最理想的应控制在30秒内,根据目前我国的情况,建议该时间宜控制在45秒内。 电梯速度选择的基准尺度。10层以下 1.5m/s;10-20层 1.75-2m/s;20-30层 2.5-3m/s;30-40层4m/s;40-50层5m/s;50-60层6m/s。 第六步,确定乘客候梯时间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含施工、结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 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

基于Windows平台的网络流量统计及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Windows平台的网络流量统计及控制系统的设 计与实现 夏义三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876) E-mail:bupt.ip@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2539092.html, 摘要:介绍了一种Windows平台下的针对个人微机的网络流量统计及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给出了系统的架构、软硬件环境以及部分程序代码。 关键词:流量统计,流量控制,传输服务提供者 中图分类号:TP393 1. 引言 在网络管理过程中,网络流量监控是一个重要部分。有效的网络流量监控不仅能够让网络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网络的运行状态,并且能够对网络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调整和排除。目前,绝大多数的网络流量监控系统都部署在一个网络的出口处,有串联和旁路两种方式,这是对全网流量进行统计和控制的常用方法。本文所讲的网络流量统计与控制系统立足于Windows平台的用户终端上,通过中央服务器进行控制,为企业网络管理员提供后台监控和保护敏感信息的手段,以便保障企业的网络运行和信息安全。本文对该系统的原理、设计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给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实现办法。 2. 系统的设计原理 在个人微机上实施网络流量统计与控制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在TCP/IP协议栈的多个层来实现。在各个层上实现的方法不同,实现的难度和执行情况也不同。本系统以COM技术为基础,综合运用了DOM,SPI等技术,采用插件式架构,具有低耦合,自更新的特点,适用于分布式网络。系统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两个部分,客户端实现流量统计和控制功能,服务器负责存储客户端上报的流量数据,以便管理员查询,管理员还可通过服务器下发具体的流量控制策略。 2. 1 客户端的设计原理 流量统计功能在TCP/IP协议栈的数据链路层实现,具体原理是建立一个原始套接字并将其绑定到网卡上,之后就可以通过该套接字的接收缓存获得经过网卡的数据包,从而进行流量的分析和统计工作。 流量控制功能在TCP/IP模型的应用层实现,具体原理是利用Windows系统的SPI(传输服务提供者接口)来截获上层应用程序所发的Winsock调用,Winsock调用包括WSPSocket、WSPCloseSocket、WSPBind、WSPAccept、WSPConnect、WSPSend、WSPSendTo、WSPRecv、WSPRecvFrom[1]。从这些Winsock调用中可以取得在该socket上进行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确定它们所属的业务类型及连接信息,将这些信息与从服务器端下发的流量控制策略匹配,得到控制动作,实施控制行为,从而实现流量控制的功能。

2020年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各类建筑中的电梯设置要求

总结: 各类建筑中的电梯设置要求 1.电梯设置 层数和使用功能 《住宅设计规范》4.1.6:七层及以上或入口屋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必须设。注:室外设计地面起计,包括底层商店、空、跃层、中间层。 4.1.7:十二层以上不应少于2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4.1.8:宜每层设站,不设站的层数不宜超过两层,塔式和通廊式宜成组集中,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联通。 4.1.9:侯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梯中最大轿箱深度。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4.1.4:四层及四层以上应设电梯。 4.4.6:轿厢沿周边离地0.90m和0.65 m高处设介助安全扶手。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1.4: 一、四及以上门诊、病房楼应设,且不少于2台,病房楼高度超过24m,应设污物梯; 二、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 三、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1.6: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挽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

于1:10,防滑措施。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3.1.2超过四层应设置电梯。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2539092.html, 藏品库应设载货电梯。 4.2.10: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书库应有提升设备,四层及四层以上提升设备宜不少于两套,六层及六层以上的书库宜另设专用电(货)梯。《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4.1.4: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的图书馆宜设乘客电梯或落货两用梯。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3.1.6:五层及五层以上设有群众活动、学习辅导用房的文化馆应设电梯。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3.1.5:查阅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设计为五层和五层以上时就设电梯,超过二层的档案库应设垂直运输设备。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3.1.3: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室应设电梯。建筑高度超过75m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3.5.3:居住层距入口层地面高度大于20m时,应设电梯。 消防电梯设置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3.1:下列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梯:一类公共建筑高度超过32m的其它二类建筑,塔式住宅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住宅。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3.2:高层建筑每层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1500m2设1台≥1500 m2,≤4500 m2设2台>4500m2设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方案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含施工、结构、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 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 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 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 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

高层建筑模板的类型及其优缺点全解

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中模板体系及垂直运输体系的选择 龚鹏程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成了城市化的标志,更多的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不断的出现,因此这些建筑的模板体系的选择也成为了该建筑能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简单的讨论了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中一些应用广泛的模板体系,并对这些模板体系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还讨论了模板体系的优势及优点。 关键词:大模板体系滑模技术爬模技术模板选着模板优势 模板体系的选择依据 1 基于项目工程结构特点来进行选择。对于模板选择来说,一定要能够满足结构功能的设计需求,不但要使结构施工质量得到确保,还要节约项目资金的投入,并保证施工进度能够按计划进行。一般情况下,要基于项目的结构体系和工程特点的不同,来对模板体系进行合理的选择。 2 基于当前企业的机械设备现状来进行选择。机械设备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模板体系的选择。施工企业的起重机械决定了模板的拆装、重量、尺寸和类型。 3 基于企业的施工组织管理来进行选择。对于施工企业而言,选择合适的模板体系已成为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是否选择合理的模板体系,将对项目的施工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广大高层建筑施工企业务必引起高度的重视。 4 基于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地区差异来进行选择。地区情况的差异与模板体系的选择密切相关,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模板生产、租赁和设计的相关企业和单位,促进了模板设计和生产的社会化和专门化。另外,企业的技术水平也决定了模板体系的选择,一定要使企业的优势得到尽可能的发挥,使模板体系能够最大程度的符合企业现有的技术水平。 大模板体系 一、大模板结构 所谓的模板,便是大型模板或者是大块模板的简称,作为工具式模板,其是根据建筑施工的需求及特点(按照混凝土结构和构件设计的尺寸要求而制作的模型板。)开发得来能够持续及周期使用的专用模板,而大模板技术就是利用这些大型或者大块的模板组成一个整体,达到保障建筑施工质量的作用。对于大模板来说,其单块面积较大,与刚框胶合模板及组合钢模板不同的是,通常情况下,一面浇筑墙一般仅采用一块模板,此外,大模板结构形式也是从普通小开间剪力墙工程逐渐发展成了大开间剪力墙工程,并在框架剪力墙及箱型基础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大模板工程结构来说,其类型较多,既有内外墙全部是现浇混凝土全现浇结构的,也有外墙为砖砌体内浇外砖结构,内墙为现浇混凝土的结构。[1, 2] 二、大模板的组成 大模板是采用专业设计和工业化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工具式模板,一般与支架连为一体。由于它自重大,施工时需配以相应的吊装和运输机械,是以建筑物的开间、进深、层高为基础进行大模板设计、制作,以大模板为主要施工手段,以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为主导工序,组织有节奏的均衡施工。大模板工程主要包括四大系统,即面板系统、支撑系统、操作平台系统、附件系统等,该四个系统中,面板系统用来混凝土直接接触,利用横肋和竖肋作为骨架,来接受面板的压力;支撑系统则由支撑架和地脚螺栓构成,用来承受风带来的压力和地面平行压力,保持整个模板工程的稳定;操作平台系统则是用来给建筑工人进行施工的场所,主要包括脚手板和三脚架,另外还会提供铁爬梯和保护措施;附件系统则是指其他模板配件系统。[1, 2] 三、大模板施工工艺特点 (一)施工便捷 高层建筑施工时,技术的便捷性,能够做到对施工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及对施工成本的有效降低。对于大模板技术来说,其正好能够做到对这一要求的有效满足,大模板技术在施工时,能够做到简单的安装与拆卸,与一些小的模具相比较来说,大模板技术在组合安装时更为便捷,不需要对每一块小型模板进行管理及安装即可完成工作,因而能够节约出大量的用工时间,使得建筑施工的工期得以保障。 (二)外观好看 对于小模板来说,其在应用时,需要对安装及拆卸做到特别关注,防止因模板间不平等及模板间缝隙问题出现,给整个建筑的外形及美观造成不良因素。然而,大模板技术在应用时,则可做到对此类问题的有效避免,因为对于大模板来说,其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因此在应用时,不需要像小模板施工那样去进行大范围接缝,从而使得大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应用时,具体很好的整体性,并能够在质量上有所保证。 (三)寿命较长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年限问题是其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之一,通过对大模板及小模板进行比较来看,大模板能够使用的年限较长,并且在用完之后还可以继续循环使用。另外,对于大模板来说,其一般都是由钢筋等建筑材料所构成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会体现出较好的耐用性。 (四)成本较低

高层写字楼电梯系统流量分析与选型

高层写字楼电梯系统流量分析与选型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写字楼品质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电梯交通流量是衡量一个写字楼品质的重要指标。本文以青岛天泰金融大厦电梯优化配置的设计实践为例,阐述了电梯的流量分析和选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梯系统流量分析选型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people to office building of growing concern about the quality, the elevator traffic flow is the measure of a office building quality important index. This paper to Qingdao day financial building’s elevator configuration optimization design practi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levator traffic analysis and selection, hope to be helpful to you. Keywords: elevator system flow analysis selection 以下结合青岛天泰金融大厦工程实践着重分析高层写字楼电梯系统优化配置的问题: 1工程概况 青岛天泰金融广场项目是一座高品质写字楼,设计为30层(地上层数),层高为3.6m,每层建筑面积为1800m²,地上总建筑面积为54000m²; 根据工程实际经验推算:以5000m²每台估算,可知每部核心筒电梯设计配置数量为11台,其中客梯10部,消防梯1部,分别均匀布置在核心筒内。 2流量分析 (1)电梯交通流量分析,首先做如下假设: ①办公楼为多租户,不固定上班时间;按照办公楼使用面积标准12-15平米每人计算;建筑使用系数为0.7,本工程使用面积15平方米一个人进行计算。 ②出勤率(即平均每天使用电梯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为85% 。 ⑧电梯负载因数0.8(额定人数在轿箱中一般没有满员);高峰期停站率80%。 ④电梯加速度为0.8m/s² ;电梯损耗时间为运行一周时间的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