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扬州城市变迁原因

扬州城市变迁原因

扬州城市变迁原因
扬州城市变迁原因

扬州城市变迁原因

关键词:城址变迁兴衰变迁功能变迁自然条件漕运盐法军事文化

摘要:扬州城有着2400多年的建城历史,其间数次被毁城,又数度重新兴起,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其城市变迁的过程有着其深刻的历史根源,且各个历史时期兴起的原因会各有侧重。本文分别从城市规模、城市兴衰、城市功能三方面的变迁原因各有侧重地来反映扬州城市变迁的原因。

一.城市规模的变迁

(一)城址的变迁

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左传》前486年记载:“鲁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筑城穿沟,东北通射阳湖,西北至末口入淮,通粮道也”,吴国在今扬州西北蜀冈建立了最古老的扬州城——邗城。

吴王夫差胜越后,一心要北上伐齐,为解决进军路线问题,决定从邗地开凿邗沟,利用相隔于江、淮间的天然水道和湖泊人工开凿一条贯通江淮的水道,连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建筑邗城主要用于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用来屯兵储粮。

2400多年前,江淮一带为长江的泛滥平原,地势低湿,只有蜀冈一带平坦宽广且地势较高,有利于军事防守。从周围环境看,南有长江天险,东有小茅山,西有观音山,用于屯兵储粮十分安全。另外,蜀冈周围河湖密布,既解决了城市用水问题,又便于航运,邗沟的开凿使军事补给品往来江淮的运输更加便利。

这些地理条件上的优越性使得扬州古城一直建在蜀冈之上一千多年,直到隋唐以后才逐渐废弃。

江岸南移,运河兴起

隋时,江岸已经移到扬子津以南,蜀冈下形成大面积平原,随着人口增加,经济的发展,蜀冈下平原也开始形成街巷,炀帝在扬子津筑有临江宫。但当时江都城的主要部分仍在蜀冈之上,不过其时已经开始向蜀冈下平原扩展,为唐代后扬州城的修建奠定了基础。

唐代,扬州发展到鼎盛时期。在当时有“扬一益二”之说。随着城市的繁荣,及安史之乱后北人大量南迁,扬州人口迅速增加,工商业发展迅速,其城区规模也不断扩大。此时长江北岸不断南移,唐中叶以后,由于瓜州的并岸,长江岸线一下向南推移了二十多里,人们纷纷向蜀冈下的大面积平原移居,这里迅速发展成繁荣的居民区和工商业区。形成了唐时扬州的上、下两重城——罗城和子城。子城仍蜀冈上旧城基础上修建。

军事影响

唐末军阀混战,广陵城遭到严重破坏。958年,周世宗令重修广陵城。因扬州为南北征战的前沿阵地,城大空旷难守,故在城东南筑“周小城”,至此扬州城完全移至蜀冈之下。

北宋时期,江岸持续南移,地势平坦宽阔,且国家统一,蜀冈上的古城从此废弃不用。1166年,宋大城全部建成。到1175年,由于金兵入侵,在蜀冈上重新建“宝祐城”,“以备战争需要”。同时在两城之间,筑夹城,疏两濠,形成三城上下呼应的军事城池格局。元后,军事作用减弱,宝祐城逐渐废弃。

明1357年,扬州历经征战后十室九空,同样因为城大难守,截元代宋大城城西南角筑城。此地由南北向市河相通,利于居民用水和交通运输,且地势稍高,便于防守。

商业发展,倭寇犯扬

由于旧城远离运河,人口的增加,以及大批盐商为了方便盐运都移居到了城外东南的运河沿岸,两淮盐运使也设于此。1555年,倭寇犯扬,为确保商贾安全及税银的征收,在增筑新城。

(二)城市结构的变迁

汉广陵城

隋江都城

东城安置亲王和文武百官,并驻扎禁卫部队的主力。罗城的性质主要是城市的居民区和工商业区。

唐扬州城――子城和罗城

唐扬州子城为扬州大都督府,淮南节度使官衙府署所在地,所以又称“衙城”或“牙城”。范围包括隋江都宫城和东城的全部,面积约2.8平方公里。把官府行政机关设在城市西北高地上,这种居高临下的布局形式与洛阳城颇为相似。这不仅有利于领导机关的管理和安全,也提高了子城的防御能力,既便于控制罗城,又不妨碍罗城的商业和手工业发展,更能体现封建统治的尊贵和威严。

罗城平面为长方形,面积约14平方公里,罗城可能有12或13座城门,城内布局如棋盘状,由若干规整的居民区------坊组成。坊外围以道路,没有发现封闭坊墙。

扬州罗城扩建与中唐,在此之前,城市承受了“安史之乱”北人南迁的巨大压力,来不及整体规划,沿运河自然形成了一些热闹的商住区,以至于后来出现城外设坊管理的特例。城内河道纵横,人口众多,商业手工业高度发达,不住坊墙有利于经济活动。

宋三城

明清扬州城

二.城市兴衰的变迁

(一)地理位置

扬州位于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漕运方便,交通便利,南北征战必经于此。因此,这里既成为社会稳定时南北要冲的交通枢纽及经济文化中心,也成为了战乱时首当其冲的牺牲品。从建城至明末,扬州共遭遇毁城与屠城十余次,被摧毁而废弃。而一旦社会安定,因其便利的水运交通,便迅速重新建城,经济恢复。

清乾隆时,扬州享渔盐之利,据交通冲要,是我国中部各省食盐供应得基地和南漕北运的咽喉,发展成为全国著名商业城市。

(二)应运而生,漕运便利,

扬州的兴起与运河形成、发展的密切关系不言而喻,可以说扬州“应运而生”“随运而衰”。

扬州开凿的最早的人工运河即建城时的邗沟,其连通了江淮两大水系,使古邗城形成交通枢纽之势。隋代修通济渠,拓邗沟,开凿大运河,为扬州在唐朝的鼎盛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中原与江淮地区的交通主要靠水路,扬州位于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为南北货物重要的集散地,促进了全国各地物资的广泛交流。由于原材料来源广泛,技术交流频繁,扬州手工业也迅速发展,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唐代扬州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是江南粮、盐、铁的漕运中心和海外交往的重要港口,国内最大的商业中心,东南文化中心,此时有“扬一益二”之说。

清代扬州达到了其发展的顶峰。漕、盐、河为“东南三大政”,扬州条件最为优越,处于漕运枢纽地位,成为最繁盛的商品交易市场和集散地。

(三)盐法的改革

扬州东部靠海,汉时便“煮海为盐”,唐代盐法的改革更极大促进了扬州的繁荣。当时天下的赋税,盐利占了一半。而扬州作为海盐集中地,成为了全国最富饶的地方,奠定了他在全国盐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明代盐制改革,,推出纲盐制。使扬州盐商积聚了巨额的商业资本。清初沿用明朝纲盐制,同时实施了一系列保证其顺利实施的配套政策,促使了盐业的繁荣。“扬州繁华以盐胜”,扬州仅盐课一项就占了全国财政收入的1/4。

由于扬州所处的漕运的枢纽位置,以盐致利的富商们云集扬州,以手中的巨额资本,货物的交流与消费的需要推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促使扬州在清代社会经济发展到顶峰,是当时世界十大城市之一。

(四)政府的重视

隋朝时隋炀帝三下江都,开运河,大兴土木,奠定了扬州隋南都的地位。

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遭到很大破坏,生产凋敝。北人大量南迁。扬州位于淮南江北,经济繁华,吸引了许多人落户。其中不乏富商大贾,及有技术的能工巧匠。这使得政府的大部分财政收入及物品补给都主要依靠江淮地区,这使得居于要冲地位的扬州得到重视。

唐朝朝廷管理转运和囤积货物的机关,以扬州最多。钱货的流通,消费的需要,都促使了扬州的繁华。

清朝康熙、乾隆皇帝屡次南巡,为促进扬州的繁荣与声名远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文化事业的发展

扬州在历史长河中因战乱几经废弃,又几度崛起,不能不归功于其内在的、丰厚的文化底蕴。从隋炀帝时期,就很重视文化事业的建设。其发达的社会经济更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扬州书院的发展,七大藏书阁之一的“文汇阁”,私家藏书的盛行等都使无数

文人墨客都留恋扬州,写下流传于世的文章。

三.城市功能的变迁

(一)军事城堡

春秋时期,扬州特有的地理位置使得最早的古扬州——邗城,因屯兵储粮而建,最初只是一个军事城堡。

三国时期,广陵介于南北之间,吴国水军北上攻魏,必须经由邗沟;魏国南下攻吴,必须经由广陵,因此广陵成为江淮军事重地。

东晋到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元嘉之治,淮南一带较稳定,广陵地区的经济文化持续发展,当时的广陵算是一个淮南江北的大城市,一个军事重镇,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洗礼。

(二)政治经济文化重镇

汉代刘濞被刘邦封为吴王后,迁都广陵,领有三郡五十三城。刘邦死后,诸王各自培植自己的势力。吴国内南有铜山,东靠大海,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吴王积极发展经济,“既山铸钱,煮海为盐”。从邗沟支道开盐河,奠定了扬州水陆交通基础,也第一次把扬州带向了“国用饶足”的繁荣。

扬州真正开始转变为淮南经济文化重镇,应该从隋算起,而隋炀帝可以说是对于扬州的发展功不可没的人物。

隋文帝时期,调杨广为扬州总督镇江都。直到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前,在江都共待了九年,使其对这里的秀丽风光、富饶物资和繁华景象都深有了解,与扬州结下不解之缘。

隋炀帝即位后,开通南北大运河,拓邗沟,是处于水运枢纽的扬州地位日益重要。另外,炀帝曾三次巡游江都,建离宫,大兴土木,使江都的地位迅速提升到隋的三都之一。

文化方面,隋炀帝好读书著述,在扬州任总管时常令王府学士修撰图书,为此后编纂大型类书和官方藏书创造了条件,也为扬州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建道场,请高僧,宣扬佛教。

唐代扬州进一步发展,其繁盛仅次于西京长安,东京洛阳,政治地位更加显要。唐最重要的两道之一—淮南道首府设在扬州,扬州大都督、盐铁转运使、扬子巡院也都驻于此。

清后,占盐、漕、河三大有利条件,出现经济和文化上的空前繁荣,列入世界十大城市之一。

(三)“日落花谢,长夜无歌”

盐业衰落

嘉道之后,盐商的资金大量流失于非经营开支,运营资本严重短缺,盐业衰败。到晚清时期,扬州盐业行销的历史忠告结束。

随运而衰

自嘉庆以后,贪污成风,河工失修。后黄河改道,清政府忙于镇压太平天国和农民起义,无力修筑。此后北方部分河道成平原,加之缺乏水源供给,运河从此南北隔绝,由主干线降为区域性河道,漕运改走海运使扬州丧失了中转港的地位。

光绪年间,铁路开通,昔日的交通要冲之地成了闭塞之地。

盐制改革

纲盐制改为票盐制,使扬州失去了六省盐运集散地的地位和广阔的经济腹地。

随着扬州地位的一落千丈,盐业、金融业的衰退,商业、手工业的发展止步不前,扬州城市日见。

日军侵华,占领扬州后,城乡商业、手工业均遭破坏。到建国时,商业经济一蹶不振,第宅园林也破乱不堪。

四.总结

通过以上从扬州各方面变迁的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到扬州城市的变迁的原因主要是其处于南北冲要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的丰富,运河的开凿,盐法的改革以及历代君王的重视。

近代扬州由于种种原因落伍了。由于扬州是消费型城市,其工业发展先天不足,工业结构单一,层面单薄,规模小;另外扬州人民由于历史原因缺乏“人自为战”的竞争精神等许多原因,扬州城市近代化步履维艰。

现代的扬州在努力发展,立足城市建设,寻找属于自己的城市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扬州史述》

《落日辉煌话扬州》

《唐代扬州史考》

《述论运河对唐代扬州城市建设的影响》

《近年扬州城址的考古收获与研究》

《扬州城市的空间变迁》

《历代扬州城市平面布局考》

《淮左名都扬州史略》

泰州城池发展史

一、泰州历史沿革 海安青墩新石器遗址 姜堰天目山西周遗址 春秋时期,泰州地区先属吴,后归越。 战国时期,泰州地区称海阳,属楚国。 西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置临淮郡,属县有海陵县。 新莽,临淮郡改名淮平郡,海陵县改称亭间。 东汉,海陵县称东阳,属广陵郡,故属临淮。 三国,江淮之间为魏吴战场,海陵县废。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海陵县复立,属徐州广陵郡。 东晋,海陵县属南兖州广陵郡。晋安帝分广陵置海陵郡,辖县有如皋。海陵郡初设。 刘宋,海陵县属南兖州广陵郡。 南齐,海陵县属南兖州广陵郡。海陵郡有建陵、宁海、如皋、临江、蒲涛、临泽、齐昌(永明元年483置)、海安(永明五年罢新郡,并此县度属)。南梁,置海陵郡,《隋书地理志下》海陵郡属南兖州。南梁时海陵郡郡治移治海陵县,下辖海陵、建陵、宁海、如皋、临江、蒲涛、临泽7个县。???????? 北齐,南兖州改称东广州,海陵郡属东广州。 南陈,宣帝太建五年(573),东广州复称南兖州,海陵郡属南兖州。 北周,南兖州改称吴州,海陵郡属吴州,辖海陵、建陵、如皋、宁海、临泽5个县。 隋开皇九年,吴州改称扬州,置总管府。炀帝大业初,扬州改为江都郡,海陵县属江都郡。江阳、江都、海陵、宁海、高邮、安宜、山阳、盱眙、盐城、清流、全椒、六合、永福、句容、延陵、曲阿十六县。《隋书地理志下》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海陵郡废,建陵县并入海陵县,如皋县并入宁海县,临泽县并入高邮县。不久,海陵县分出江浦县,大业年间,江浦县又并入海陵县。《隋书地理志下》 唐代,海陵属淮南道扬州大都督府广陵郡。高祖武德三年,海陵县改称吴陵县,以县设置吴州。武德七年吴州废,复称海陵县,扬州改邗州,海陵属邗州。武德九年,邗州改称扬州,海陵县属扬州。宁海县并入海陵县。中

论中国城市发展规划史以扬州市为例

论中国城市发展规划史 ——浅谈扬州城市发展规划史 摘要: 从城市的形成,兴起,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看城市规划在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有利于理解城市规划的功能,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城市扬州规划史发展 Abstract: From the city formation,rising,development,and the evolution historical process,we can look out the function of urban planning in the different time,and the status which locates.It is advantageous in understood the planning function,and provides th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for the Chinese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 city YangZhou programming history development 正文: 中国早期的城市,是在城内设市以后产生的,后来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一些交叉路口,水路码头,军事要塞,或人口集中的地方也形成了城市。这些城市并不一定筑城,但它们都是真正的城市。因为这些地方既有众多定居的人口,又有市场,符合早期城市的基本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都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了先导作用。长安城的建设成就是唐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及于日本、朝鲜等国的都城建设。宋开封城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按照五代周世宗柴荣颁发的诏书,有规划地进行扩建的要例。后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延绵千年的城市里坊制逐渐废弛。北宋中叶,开封城走向较为开放的街巷制体系,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结构形态。元大都的规划汲取了春秋战国时期理想都城的规划思想,而又作了因地制宜的处理。由大都城演变而成的明北京城,可说已集中国古代都城城市规划之大成。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使北京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最辉煌实例。我们今天主要谈谈扬州的城市规划史。 行走在扬州老城区,青砖黛瓦如旧,小巷深幽依然。驱车新城,道路更宽、车流更畅,国展中心、双博馆等一批建筑洋溢着现代气息。在今日扬州,你随时可以在古朴与新潮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之间穿梭。2500年前,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古扬州诞生。经历了两汉的烟雨、三国的战乱、隋唐的演义、宋元明清的更迭,扬州至今还保存着浓郁的文化气质,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隋炀帝开运河三游江都,扬州出现了畸形的繁华。隋初的江都,约有居民一万户。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增长至七万七千余户,四十六万人,占当时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一。当时扬州已是国内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港口,被称为东方四大商港之一,时称“扬州富庶,甲于天下”。唐代扬州城的规模,包括一个正方形的子城和一个长方形的罗城,面积约20平方公里。子城,亦称牙城。官衙多集中城内。罗城是在蜀岗下发展起来的商业区和居民区,杜牧诗有“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为了抗金,知州郭棣利用唐罗城南半部改筑成宋大城。南宋末年,蒙古军压境,贾似道以宋大城位置较低不易据守,在蜀岗上唐子城故址筑城,因该城筑于宝祐年间,故称“宝祐城”。在宝祐城与大城之间筑夹城,三城形似蜂腰,又称“蜂腰城”。现存扬州老城区系明朝所筑,明初,元帅张德林以旧城虚旷难守,截城西南隅筑而守之,这就是现在的“旧城”。明朝中叶,为防止倭寇侵犯,知府吴桂芳在城东筑城,此即今之新城。清代沿用明城。扬州成为南北漕运与盐运的咽喉,经济、文化又出现了极度繁荣的局面,康熙与乾隆先后曾六下江南,六次来到扬州。瘦西湖上园林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说,文化活动十分昌盛,“扬州八怪”开创了画坛上的一代新风,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扬州地名的历史变迁

扬州地名的历史变迁——说课讲稿 扬州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禹贡》,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一就为扬州。其余八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这里的扬州并不是一个行政区划,而是指一片广大的自然区域。其范围包括今天的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福建省,以及广东省的部分地区。至于为何叫?扬州?,《尔雅〃释地》里说:?江南曰扬州?,公羊疏引李巡云:?江南其气惨劲,厥性轻扬,故曰扬州?。释名云:?扬州州界多水,水波扬也?,释文引太康地记云:?以扬州渐太阳位,天气奋扬,履正含文明,故取名焉?。总之关于?扬州?二字来源的说法很多。 到了西汉,汉武帝刘彻在全国设臵十三州刺史部,作为地方的监察机关,其中就有扬州刺史部。其余十二州为交趾、并州、青州、兖州、荆州、幽州、徐州、朔方、益州、凉州、豫州、冀州。这里的扬州范围也很广,是指今天安徽淮水和江苏长江以南、江西、浙江、福建三省,以及湖北、河南的部分地区。而今天的扬州,在当时是属于徐州刺史部的。 东汉时期,州逐渐由地方监察机构演变为地方一级的行政机构。扬州也变成了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其治所先后从历阳(今安徽和县)迁到寿春(今安徽寿县)又迁到合肥(今安徽合肥)。 东汉末年分三国,在曹魏和孙吴分别都臵有扬州。魏的扬州治所仍在寿春,下辖淮南、庐江二郡,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安徽南部。吴国的扬州治所在其都城建邺,下辖丹阳、会稽、建安、庐陵等十四个郡,范围相当于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南部、浙江、江西、福建以及湖北的部分地区。 西晋统一后,两扬州也合二为一,治所仍在建邺,辖今浙江和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永嘉南渡后,又出现了扬州治所与都城同在建康的现象,并持续了整个南朝。此时,现在的扬州隶属于当时的南兖州。 与此同时的北朝,北魏和北齐也先后臵有扬州。北魏的扬州大致在河北项城东北,北齐的扬州仍在寿春。 直到隋朝,扬州才是指今天的扬州。 而早在原始社会,今天的扬州这一地方便有了人类活动。在西周时期,周公东征之后,淮夷便在此建立邗国。至于?邗?字,《说文解字》里说:?‘邗’,从‘邑’,‘干’音,国名?。在《诗经〃伐檀》里有?坎坎伐檀兮,臵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其中?干?是?河岸?的意思。所以?邗国?,意为?建立在岸边的方国?。 春秋时期,此地为吴国所有。出于吴晋争霸的需要,吴王夫差于公元前486年在此地开邗沟,筑邗城。邗沟即为最古老的大运河,邗城便是扬州最古老的城池。 战国时期,此地为楚国所有,称为广陵。《史记》记载?楚怀王槐城广陵?。?广陵?意为?广被丘陵?,是对这里地貌的一种反映。 后来?六王毕,四海一?,秦一统天下,推行郡县制。其中九江郡包括今天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北淮水以南地区,以及江西省。因此扬州此地属于当时的九江郡。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以巩固统治。高祖刘邦封其兄刘贾为荆王,在此地建立荆国。后来淮南王英布谋反,攻占荆国,杀死刘贾。叛乱平定后,刘邦封刘贾之子刘濞为吴王,定都广陵。此后刘濞发动吴楚七国之乱,后被平定。武帝

江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_2030)简本

江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简本 一、总则 1、修编目的 为顺应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适应江都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确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格局。 2、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人才资源为支撑,以民生幸福为根本,充分把握国家推动区域发展的战略时机,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显著增强江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实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3、规划重点 (1)加强区域协调,实现联合发展 研究江都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沿江开发深入发展进程中、与“同城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确定体现江都特点的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引导、空间组织形式和基础设施建设方式。 (2)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引导集聚发展 发挥市域综合交通优势,引导二、三产业和城镇空间集聚发展;合理划定交通分区,调控交通需求增长,落实公交优先措施,引导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培育交通枢纽,引导城市中心体系构建。 (3)优化市域空间组织,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综合评价城乡发展条件,统筹配置城乡空间资源,引导城乡发展要素合理集聚,优化市域城乡建设空间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4)提升城市功能,促进转型发展 巩固制造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造提升传

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民生事业,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5)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保护性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江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规划期限 基准年为2009年,现状数据以2009年底为准。 近期为2010—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5、规划围 (1)规划区:江都市域围,总面积1330.16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水域面积为9.51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由长江、夹江、西部市界、启扬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新通扬运河、花木大道、沪陕高速公路和东部市界围合的围,面积约250.18平方公里。

江苏省扬州市部分区、县市、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基础知识(含部分答案)

扬州地区部分县市、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 基础知识 扬州市江都区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悼.念(dào)粲.然(chàn)桅.杆(wéi)瘦骨嶙.峋(líng) B.炽.热(zhì)俯瞰.(kàn)诘.责(jí)坦荡如砥.(dǐ) C.沉淀.(diàn)秀颀.(qí)斟.酌(zhēn)颔.首低眉(hàn) D.晕.圈(yùn)解剖.(pō)舳.舻(zhóu)鲜.为人知(xiǎ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他的性格比较古怪,常常说一些奇怪的话,做一些奇怪的事,在集体里显得鹤立鸡群 ....。 B.来到苏州园林,花园里惟妙惟肖 ....的石雕,巧妙绝伦的亭台,五彩斑斓的池鱼,都令游客驻足流连。 C.就是有那么一小撮人,殚精竭虑 ....地找机会寻衅闹事,扰乱社会秩序,我们要严加防范才对。 D.双十一期间,小成在购物网站买了很多东西,没过几天,大大小小的快递摩肩接踵 ....而来。 3.下列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文昌商圈警务站是最新建成的警务站,”陈永祥继续介绍说,“我们在前两个警务站的基础上,进行了提档升级,打造智慧警务。” 解说:这个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王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解说:这句话用到了夸张的修辞,强调了王医生的医术高明。 C.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他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许多诗人。 解说:这句话的句子主干是“屈原影响诗人”。 D.我校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师生患春季流感,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解说:这句话没有语病。 4.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广义的新闻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报告文学等。我们学过的《“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属于特写,《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属于消息。 B.散文“形散神聚”。《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主线,《昆明的雨》从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中昆明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开来,其中贯串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 (年修改)方案公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按照省城乡规划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对《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进行局部修改。为增强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度,促进广大市民参与规划、监督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规定,现将《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年修改)》方案进行公示。 一、规划公示时间 年月日—月日 二、意见和建议反馈方式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年修改) 方案简介 一、修改背景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自年月由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以来,已经实施了年时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九大相继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和新发展理念。我市正在加快实施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与南京、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创新城市管理的新任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政策背景、社会环境和发展机遇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亟需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二、修改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 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生态融城,以城乡生态网络为本底,优化用地布局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创建生态文明城市。

(二)坚持局部修改、动态维护的原则 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省政府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局部修改。保持规划期限不改变、城市发展方向不改变、城市性质不改变、城市生态绿地不减少、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增加,维护城市总体规划的延续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修改主要内容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涉及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区规划、中心城区规划三个层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修改重点主要是完善综合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区规划修改重点主要是局部调整城市开发边界,中心城区规划修改重点主要是优化用地布局规划等内容。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修改 .深化市域铁路交通规划 依据重大交通项目的实施,衔接区域性重大建设工程及相关专项规划,增补合青高铁、滁宁快轨、三洋铁路。 合青高铁。合肥与青岛两个“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快速铁路网,在滁州市域范围内途经定远、明光,设定远站和明光高铁站。

蜀冈生态城简介ne..

8nina 精致扬州生态蜀冈 一.区位环境 蜀冈生态城隶属于扬州市维扬区,位于扬州西北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东临瘦西湖、大明寺和唐城遗址,片区内蜀冈中峰、西峰连绵十余里,山水相接,高低错落,实乃人间胜境。 四至:西至扬溧高速,南至扬冶路、沿山河一线,北至司徒庙路、宁启铁路扬州段,东至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西边界。 面积:约15平方公里。 二.历史人文 蜀冈:格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蜀冈之“蜀”缘何而来?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传说。原来,峰上寺中一位老僧游历到四川峨眉山,途中不慎将僧钵落入水中,却被峰上的小和尚在寺中打水时得到。探根求源,原来这山冈竟是蜀中群山的余脉,从此就定名为“蜀冈”。 唐城: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唐代扬州城以蜀冈上下分为子城和罗城。子城是官衙府署所在地,又称“衙城”。罗城则是市民住宅区和工商业区,运河穿城而过,形制与洛阳城相似。城内河道纵横,桥路相通,坊市相连,有形态多姿的二十四座桥,夜市千灯的十里长街,其时商贾如云,帆樯林立,文人墨客,不绝于履。 西峰: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可攀跻 西峰是蜀冈自唐城以西的余脉,与中峰似断似连,却又自成一体。冈上树木丰茂,有绿水萦绕。拾步而上,颇有攀登之乐趣,及至峰上,则地势平坦,曲径通幽,或走或停,宜动宜静。 三.发展规划 总体定位——现代服务集聚区、文化创意动力区、生态人居示范区 蜀冈生态城定位为扬州主城新片区,致力打造成扬州现代服务集聚区、文化创意动力区、生态人居示范区。 充分利用蜀冈生态城的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使之成为产业、人居的融合元素; 立足区域经济和资源禀赋,培育动力引擎;着眼扬州整体城市格局,进行功能配套; 坚持新都市主义的城市开发理念,强调生态、集约、和谐、共生,树立城市亮点和品位。 开发理念——延伸与回归传承与创新 完善形态:蜀冈生态城的建设是对扬州主城区格局和形态的完善,放大主城空间,并获得与苏北更好的通道和界面;

扬州历史

扬州历史 一、扬州建城之始 1、扬州最早见于《尚书·禹贡》,这部书记述了我国上古时期的地理情况。其中有一条记载:“淮、海惟扬州” P2 2、邗城建城年代: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开邗沟、筑邗城。至今已经有近2500年文字可考的历史了 P6 二、刘细君(P13) 作为第一位名载史册的汉家和亲公主,刘细君被称为万里和亲的一人 三、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P26 )结合7下p3 扬州与大运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隋炀帝时期开挖的大运河,不仅造就了唐代扬州成为世界性开放性城市的繁盛,而且对我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都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鉴真东渡P33结合7下P33 鉴真(法号),俗姓淳于,江都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 公元742年,日本僧人荣睿和普照来扬拜访鉴真,随后鉴真六次东渡,753年终于获得成功。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为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日本人为了纪念鉴真,为他立了塑像,1980年5月鉴真塑像回扬州“返里探亲”,成为中日友好关系史上的佳话。 新中国成立后,在扬州大明寺鉴真旧居修建了鉴真纪念堂。 五、崔致远P35、马可波罗P45 六、隋唐扬州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由于运河的畅通促进经济的繁荣。P27 表现:1、农业的开发 2、交通区位优势 3、手工业的发达 4、商业的兴盛 P29-31 七、明清时期扬州经济的兴P49衰P60 兴:1、扬州繁华以盐盛 2、千帆竞渡、万商云集 3、发达的服务业、首饰服装业 衰:1、支柱产业盐业的衰落 2、交通区位优势的丧失 八、张若虚和《春江花月夜》P36 张若虚,扬州人。唐著名的诗人。他的代表作为《春江花月夜》。 后人评价“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孤篇压倒全唐”。闻一多先生盛赞它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九、郑板桥的书法P55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为人疏放不羁。因为饥民请赈得罪官吏,罢归后返扬州,有“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之誊。为“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的书法,自称为“六分半书”,俗称“乱石铺街”。他以兰草画法入笔,极其潇洒自然,参以篆、隶、草、楷的字形,穷极变化。郑板桥别县一格的新书体,开创了书法历史的先河。 十、史可法孤军坚守扬州城P48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成果公示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成果公示 前言 上世纪80年代至今,扬州共编制完成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82-2000)于1985年省政府批复;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于1999年省政府批复;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于2003年通过专家论证,2004年报省政府待批。几轮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引导扬州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城市人居环境的提升,城市特色得到了极大的彰显。 进入21世纪以来,扬州迎来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经济总量增速明显,城市规模迅速扩张,目前人口与用地规模已超出了上轮总规确定的中期和远期目标,同时城市发展又面临着国内外环境变迁、区域交通变化、产业结构转型、城市空间重组等挑战,人文、生态、宜居的城市建设目标也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这些背景,市政府于2009年决定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扬州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及时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城市发展动力与机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构建指引城市长远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和政策框架,为城市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2010年8月30-31日,《扬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通过了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论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现就《扬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欢迎广大市民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报批成果,指导未来城市发展,建设扬州美好家园。相关意见和建议可在公示现场留言,也可邮寄至扬州市规划局城乡规划处(地址:扬州市淮海路33号,邮编:225002)。 咨询电话:0514--87340303 公示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9455829.html,/gzcy/ 现场公示:扬州双博馆规划展示中心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要点 一、总则 1、修编目的 为适应扬州市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城市发展动力与机遇,适应快速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构建指引城市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和政策框架,为城市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扬州市城市规划总体说明书历史回顾篇

第一部分历史回顾篇 本部分旨在客观、系统地总结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编制本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因和必要性,有针对性地明确本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重点。逐步建立城市规划制定与实施的反馈机制,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可操作性。 一、城市发展历史沿革 (一)解放前的城市发展 扬州是一座二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早在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中原,开邗沟沟通江淮,并在蜀岗上修筑了邗城。公元前319年,楚国在邗城的基础上第二次筑城,名“广陵”。秦亡后,项羽曾准备在广陵建都,故又称“江都”。南朝刘宋大明三年(公元459年),竟陵王刘诞在此燃起战火,使广陵变成一片废墟,因而扬州别号“芜城”。 隋炀帝开运河三游江都,扬州出现了畸形的繁华。隋初的江都,约有居民一万户。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增长至七万七千余户,四十六万人,占当时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一。当时扬州已是国内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港口,被称为东方四大商港之一,时称“扬州富庶,甲于天下”。唐代扬州城的规模,包括一个正方形的子城和一个长方形的罗城,面积约20平方公里。子城,亦称牙城。官衙多集中城内。罗城是在蜀岗下发展起来的商业区和居民区,杜牧诗有“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为了抗金,知州郭棣利用唐罗城南半部改筑成宋大城。南宋末年,蒙古军压境,贾似道以宋大城位置较低不易据守,在蜀岗上唐子城故址筑城,因该城筑于宝祐年间,故称“宝祐城”。在宝祐城与大城之间筑夹城,三城形似蜂腰,又称“蜂腰城”。 现存扬州老城区系明朝所筑,明初,元帅张德林以旧城虚旷难守,截城西南隅筑而守之,这就是现在的“旧城”。明朝中叶,为防止倭寇侵犯,知府吴桂芳在城东筑城,此即今之新城。清代沿用明城。扬州成为南北漕运与盐运的咽喉,经济、文化又出现了极度繁荣的局面,康熙与乾隆先后曾六下江南,六次来到扬州。瘦西湖上园林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说,文化活动十分昌盛,“扬州八怪”开创了画坛上的一代新风,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清末,由于铁路的修建、海运的兴起、运河的淤塞,封建统治的衰落和战争的摧残,扬州的繁华逐步消失了。 至解放前,扬州系江都县政府所在地,城区范围包括明清老城区及其外围地区,面积约6.7平方公里,人口近10万人。

隋炀帝和他的扬州城

隋炀帝和他的扬州城 (作者浙江大学历史地理学刘见华) 2013年4月,扬州市北郊的楼盘工地,考古发掘出的一处墓葬,出土的墓志铭文残缺不全,关键的“隋故炀帝墓志”却清晰可见,成为证明墓主身份的最有力证据。而代表天子的十三环蹀躞带和两颗五十岁男性的牙齿都与隋炀帝符合,成为辅证。旁边的合葬墓里,尊贵的凤冠和帝后出巡所用的白玉璋,以及与隋炀帝皇后萧氏吻合的约56岁、身高1.5米的女性遗骸,让考古学家确信,这就是隋炀帝的萧后。 隋炀帝发迹于扬州,耽乐于扬州,命丧于扬州。他的一生,与扬州难解难分。千古功罪,已无需多说。或许,可以还原这个“政治美学家”的独特气质,以及他与扬州的不解之缘。 扬州北郊蜀岗,在原是农田和村庄的空地上,楼盘一个个崛起。占地面积12公顷的“中星海上紫郡”,目标是建成一个包括居民区、商业街及娱乐会所的商业别墅。 路口是他们的巨幅广告牌,“蜀岗龙脉之地,最后珍藏时机”,似乎映衬了发现于这里的炀帝墓。 “蜀冈”名为蜀,却只是一个误读。扬州大学文学院钱宗武教授考证,它本名“独岗”,扬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势平坦,只有这一处高地,一枝独秀。六朝之前,“蜀”与“独”读音一样,人们也称其为“蜀岗”,后来两个字读音分异,却只留下了“蜀岗”之名,“独岗”慢慢被人忘却了。 蜀岗横亘于扬州城北,与城南的低缓水网平原相比,天然有一种高下之别。隋炀帝墓在蜀岗西段,而他的江都宫就建于蜀岗东段。 村里的农民早已知晓这里发现了“杨广墓”,他们用手一指,“那工地的铁皮屋就是”。若是无人问起,他们似乎不在意这身边的重大发现。 但他们是在意的,这个墓的将来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若是建成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之类,他们是要被拆迁的,而拆迁结果是好是坏,“就不知政府怎么弄了”。 工地现有铁栅栏围挡,炀帝墓则有铁皮屋防护。这个功过是非众说纷纭的皇帝,就躺在这几十平米的土坑里。因为是唐太宗将他改葬于此,作为亡国之君,他不会有帝陵的待遇,相反,没有将他掘坟抛尸,已是礼遇。

扬州城市变迁原因

扬州城市变迁原因 关键词:城址变迁兴衰变迁功能变迁自然条件漕运盐法军事文化 摘要:扬州城有着2400多年的建城历史,其间数次被毁城,又数度重新兴起,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其城市变迁的过程有着其深刻的历史根源,且各个历史时期兴起的原因会各有侧重。本文分别从城市规模、城市兴衰、城市功能三方面的变迁原因各有侧重地来反映扬州城市变迁的原因。 一.城市规模的变迁 (一)城址的变迁 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左传》前486年记载:“鲁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筑城穿沟,东北通射阳湖,西北至末口入淮,通粮道也”,吴国在今扬州西北蜀冈建立了最古老的扬州城——邗城。 吴王夫差胜越后,一心要北上伐齐,为解决进军路线问题,决定从邗地开凿邗沟,利用相隔于江、淮间的天然水道和湖泊人工开凿一条贯通江淮的水道,连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建筑邗城主要用于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用来屯兵储粮。 2400多年前,江淮一带为长江的泛滥平原,地势低湿,只有蜀冈一带平坦宽广且地势较高,有利于军事防守。从周围环境看,南有长江天险,东有小茅山,西有观音山,用于屯兵储粮十分安全。另外,蜀冈周围河湖密布,既解决了城市用水问题,又便于航运,邗沟的开凿使军事补给品往来江淮的运输更加便利。 这些地理条件上的优越性使得扬州古城一直建在蜀冈之上一千多年,直到隋唐以后才逐渐废弃。 江岸南移,运河兴起 隋时,江岸已经移到扬子津以南,蜀冈下形成大面积平原,随着人口增加,经济的发展,蜀冈下平原也开始形成街巷,炀帝在扬子津筑有临江宫。但当时江都城的主要部分仍在蜀冈之上,不过其时已经开始向蜀冈下平原扩展,为唐代后扬州城的修建奠定了基础。 唐代,扬州发展到鼎盛时期。在当时有“扬一益二”之说。随着城市的繁荣,及安史之乱后北人大量南迁,扬州人口迅速增加,工商业发展迅速,其城区规模也不断扩大。此时长江北岸不断南移,唐中叶以后,由于瓜州的并岸,长江岸线一下向南推移了二十多里,人们纷纷向蜀冈下的大面积平原移居,这里迅速发展成繁荣的居民区和工商业区。形成了唐时扬州的上、下两重城——罗城和子城。子城仍蜀冈上旧城基础上修建。

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二章规划目标 (2)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 (3) 第四章对外交通规划 (5) 第五章物流发展规划 (8) 第六章道路网络规划 (11) 第七章慢行交通规划 (15) 第八章公交规划文本 (17) 第九章静态交通规划 (21) 第十章客运枢纽规划 (25)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27) 第十二章附则 (31)

图01 城市区位图 图02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图03 市域公路网现状图 图04 市域公路网规划图 图05 市域铁路网现状图 图06 市域铁路网规划图 图07 市域航道网现状图 图08 市域航道网规划图 图09 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整合图 图10 一体两翼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整合图图11 疏港交通规划图 图12 主城区现状用地图 图13 主城区规划用地图 图14 主城区空间发展结构图 图15 主城区干道网现状图 图16 主城区干道网规划图 图17 主城区快速路节点控制图 图18 主城区现状公交线路图 图19 主城区大容量公共系统规划图 图20 主城区公交枢纽规划图 图21 主城区公交停车保养场规划图 图22 主城区公交首末站规划图 图23 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图 图24 主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5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6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7 市域物流园区规划图 图28 主城区货运通道规划图 图29 主城区道路网络近期建设规划图 图30 主城区近期公交优先规划图 图31 主城区近期公共停车场规划图 图32 远景一体两翼规划用地概念图 图33 远景一体两翼快速路网规划概念图 图34 远景一体两翼轨道线网规划概念图 图35 主城区旅游交通网络规划概念图图件目录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京华城校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12月阶段测试及答案

八年级(上) 物理阶段测试 19-12 (时间:100 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24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清代诗人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其中 “白日不到处”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 .光的色散 2.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 A .手影 B .对着镜子画脸谱 C .海市蜃楼 D .雨后彩虹 3.下图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4.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5.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 ) A .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前伸 B .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后缩 C .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前伸 D .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后缩 ( ▲ )

6.如图所示是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两块平面镜均相对水平面倾斜 45°角.现有一艘军舰位于与平面镜 1 等高的正前方,则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虚像位于( ▲ ) A .与平面镜 1 等高的正前方 B .平面镜 1 的正上方 C .与平面镜 2 等高的正前方 D .平面镜 2 的前上方 7.如图所示的鹦鹉在太阳光下可以看到,嘴是红色的,腹部是白色的,而尾部是绿色的. 在漆黑的房间内,小华在红光下观察该鹦鹉( ▲ ) A. 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黄色的 B. 嘴和尾部是红色的,腹部是黑色的 C. 嘴和尾部是黑色的,腹部是红色的 D. 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黑色的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C.光的传播需要时间 D.光的传播速度是 3×108 m/s 9.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 透镜观察到的虚像的情况是图中的( ▲ ) A B C D 11.小明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 ) A. 一定小于 8cm B. 一定大于 20cm C. 一定在 8cm 到 10cm 之间 D. 一定在 10cm 到 16cm 之间

扬州慢学案标准答案

扬州慢学案答案

————————————————————————————————作者:————————————————————————————————日期: 2

山东省沾化县第一中学2013级 语文学科课时导学案 班级姓名使用时间年月日 课 题 扬州慢编制人费清玲审核人 王俊艳 课标要求 目标要求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诗歌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学习目 标 1、体味怀古伤今的黍离之悲及“清冷”意境。 2、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和谐。 3、掌握衬托及虚实结合写作方法。 以下为教学设计(包含导学、探究、巩固三部分学案) 学生笔记(基础积累)学案内容 答案; dāi/dàng/dòu/fěi/fēn/gá/gōng/gōng/gòng/gòng/gū/hèng/h ún/hùn xiáo/jī/jí/jǐ/ji àn/jiē/jié/jiū/jǔyǔ/jūn/lá/lè/lēi/liáng 预习案 一、词人零距离 1、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 属江西)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 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 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以姜夔 为代表的风雅词派在传统的美学境界中以韵味的悠长、意境的空灵、色泽 的清冷、气格的峭拔特立于词林。这首词在语言上有它独特过人之处,细 细品味,似乎每一句都有无尽的意蕴。 2、背景: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 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 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 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 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 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黍 离》之悲。 3、解题。 这首词的词牌是什么?(扬州慢)这首词的题目是什么?(扬州慢) 明确:这首词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 比较长。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 《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 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 二、基础夯实,给划线字注音。 初霁()戍角()怆然()自度此曲() 黍()离之悲解鞍()少()驻荠()麦 都()在空城窥()江去后 三、名篇不厌百回读 1、师生试读全词,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慢词是指配乐的曲子曲调舒缓),我 们读这样的词,吐字要慢,停顿要长,要读得沉着,荡气回肠。 2、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3、写初读感受,把你印象最深的一点写在下面。 6、从词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5、、提出你的问题: 四、补充材料,助读。 黍离:是《诗经·国风·王风》中的篇名,“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 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 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黍、稷,是两种农作物。离离,指行列貌,整齐茂盛的样子。靡靡:行 步迟缓貌。摇摇:形容心神不安。噎:忧深气逆不能呼吸。旧说周平王东 迁以后,周大夫行役路过西周故都,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因 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赏析作品。 (一)学习小序。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 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 的缘由(感慨今昔),他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小序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你找到这一句了吗? 明确:“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一个“悲”字,奠定了本诗 悲切伤感的感情基调。一句“《黍离》之悲”深刻的概括了这首词的主题。 校 训 : 明 责 致 远 弘 毅 至 善

扬州市文化事业发展规划

扬州市文化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五”期间文化事业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全市文化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打造文化扬州、建设文化大市为中心,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繁荣艺术创作、加强文物保护、推进产业发展为重点,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开拓进取,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艺术创作获得丰收。重点创排公演了扬剧《史可法》、《柔福公主》,与央视戏剧频道合作拍摄了戏曲片扬剧《女县令》,扬州评话《挺进苏北》、《扬州小巷》在央视《曲苑杂谈》栏目播出;创作、出版了长篇评话《陈毅》(10回本),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市木偶剧团新创的木偶剧《三个和尚新传》在“金狮奖”全国第二届木偶皮影艺术大赛获金奖,《扇韵》、《天女散花》分别获银奖、铜奖。创排了校园音乐剧《夕歌》,市文化艺术学校排演的群舞《荷塘语丝》在第七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获铜奖;全市共有6幅美术作品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漆画《中国红》、年画《春暖万家》获铜奖;全市各专业剧(院)团在中国曹禺奖小品赛、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活动中,获国家级奖项16个、省级奖项60个。

——文艺人才培养成效显著。青年扬剧演员李政成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曲艺表演艺术家惠兆龙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市文化系统现有在职高级职称人员108人、中级职称人员185人。 ——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建成了一批标志性、基础性、群众性文化设施。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双博”馆)建成开放,江都、仪征、高邮、宝应等4个县(市)博物馆先后建成开放;扬州市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一期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全市38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通过省厅验收并正式挂牌投入使用;仪征市少儿图书馆等4个图书馆和宝应县、邗江区文化馆新馆建成开放;高邮市邮都文化广场、仪征市文化馆动工兴建;“十五”期间,扬州市图书馆、邗江区图书馆等4家被评为国家一、二级图书馆,江都市图书馆被评为省文明图书馆;扬州市文化馆通过了国家三级馆的检查验收。 ——群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举办中国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少儿艺术节、老年艺术节、群众文艺新作调演等大型群众性文艺活动,承办了农民艺术节、社区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多次组织送文艺下乡、进社区活动,营造了城乡的文化氛围,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各县(市、区)文化活动有特色、有创新,群众参与性强。高邮的邮文化节、仪征的“月月喜相逢”广场文化活动、江都的龙川艺术节、宝应的“九九

扬州京华城

扬州京华城 [导读] 京华城中城地处扬州市新都心——新城西区的核心,居润扬大桥及火车站至旧城区枢纽位置,占地2060亩,是一个集商业、生活、娱乐、休闲、教育等功能配套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开发案。 中国第一个“沈庆京先生首创全生活概念的京华城 Living Mall 全生活广场”; 中国最先进、最闪亮、最壮观、设计最具特色的 Living Mall 全生活广场; 中国首创与商贸、房产完整配套开发的 Living Mall 全生活广场; 中国最具观光、娱乐、购物、国际化的 Living Mall 全生活广场; 中国最具功能性,且与政府能整合的 Living Mall 全生活广场; 中国最多户内、外活动,表演场地,最具动感及吸引力的 Living Mall 全生活广场; 中国最国际化设计及国际专家经营管理团队——扬州“京华城 Living Mall 全生活广场”

沈庆京总策划师将扬州京华城 Living Mall 首创成一个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建 筑,并以创建美丽新扬州为宏伟事业,以超前20年的理念打造一座生活城。 京华城 Living Mall 的经营理念以中国人的生活习性为主导,以前瞻的科学的四大主轴为核 心,通过五大中心,达到服务的六大目标,并体现娱乐的八大功能。 京华城中城地处扬州市新都心——新城西区的核心,居润扬大桥及火车站至旧城区枢纽位置,占地2060亩,是一个集商业、生活、娱乐、休闲、教育等功能配套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开发案。

四大经营主轴 以育乐带动零售娱乐手法推动教育

实体与虚拟的结合 阶段性24小时365天全球无时差服务 与世界同步与全球接轨 五大中心 育乐中心 媒体中心 联合服务中心 购物中心 生活中心 六大目标 安全便利 舒适温暖 创新育乐 十二大功能 教育体育文化 艺术休闲娱乐 旅游展销餐饮 零售婚庆政府服务及住宿 九加一效应 加速招商引资繁荣第三产业 提升城市档次丰富观光诱因 创造就业机会扩大政府税基 节省公建开销娱乐带动教育 迈向小康社会城市总体经济和竞争力的提升 声明:湖南商业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大遗址的维护

大遗址的维护、展现和开发应用不是简略地围墙盖房,不是普通的人文景观建设,也不是一般的旅游设施建设。技巧研讨包含维护办法、维护技巧和方式、工程管理、维护计划技巧尺度或指标系统、维护工艺和资料等。“编制大遗址维护计划与一般遗址或以地面建筑或 摘要:大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构成中华五千年光辉文明的主体,是中华文明曾经高度发达并对世界文明与提高发生过宏大影响的历史见证。经济高速发展时代往往是大遗址遭遇损坏的高危险期。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如何维护好大遗址是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代我国文化遗产维护的重要义务。 症结词:大遗址;现状;问题;政策思考 一、中国大遗址维护的现状 大遗址是指大型古文化遗址,由遗存及其相干环境组成,一般是指在我国考古学文化上具有重大意义或在我国历史上占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主要位置的原始聚落、古代都城、宫殿、陵墓和墓葬群、宗教遗址、水利设施遗址、交通设施遗址、军事设施遗址、手工业遗址、其他建筑遗迹。它们的面积有几十万平方米、几百万平方米,甚至几十平方公里、几百平方公里。例如:长城、古运河、秦始皇陵、楼兰遗址、殷墟、汉长安城遗址和良渚遗址等。 目前,在1272处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中,属于大遗址的约有412处,约占总数的1/3;在7000余处省级文物维护单位中,属于大遗址的有近2000处,也约占总数的1/3。依据我国大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大致可分为以下八大类: 原始聚落和猿人化石遗址。例如丁村遗址、元谋猿人遗址、蓝田猿人遗址、周口店遗址、良渚遗址、河姆渡遗址、万寿岩遗址、大汶口遗址、大地湾遗址、屈家岭遗址等。 古代都城遗址。例如二里头遗址、安阳殷墟、郑州商城遗址、临淄齐国故城、曲阜鲁国故城、赵国邯郸故城、燕下都遗址、秦咸阳城遗址、汉长安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楼兰遗址、扬州城遗址、北宋东京城遗址、辽上京城遗址、元上都遗址、明中都皇城遗址等。 古墓和墓葬群。例如陕西秦始皇陵、西汉帝陵、唐代帝陵、宋代帝陵、成吉思汗陵、西夏陵、明代帝陵、清代帝陵、印山越国王陵、汉楚王墓群、广西合浦汉墓、广西靖江王陵、四川安丙家族墓地、纪山楚墓群、阿斯塔那古墓群、李家山古墓群等。 手工业遗址。例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铜陵古铜矿遗址、河北定窑遗址、河南汝窑遗址、陕西耀州窑遗址、上林湖越窑遗址、寿州窑遗址、长沙窑遗址、钧台钧窑遗址、龙泉窑遗址、古荥阳冶铁遗址等。 军事设施遗址。例如长城、玉门关烽燧遗址、孔雀河烽燧群遗址等。 交通和水利设施遗址。例如郑国渠遗址、都江堰遗址、大运河遗址等。 宗教遗址。例如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大足石窟、云冈石窟等。 其他建筑和设施遗迹。例如北京的圆明园、西安华清宫遗址、西安大明宫遗址、北戴河秦行宫遗址等。 “大遗址起迄年代久远、散布地区辽阔,魄力巨大,埋藏丰盛,综合并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和文明的来源、形成和发展,是构成中华五千年残暴文明的主体,是中华文明曾经高度发达,并对世界文明与提高发生过宏大影响的历史见证,是我们民族的自豪”[1]。同时,大遗址作为历史发展、环境演化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真实记载,具有深厚的科学文化底蕴,不仅是考古学研讨的对象,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艺术、建筑、生态、地理等范畴直接或间接研讨的对象;不仅是构成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基本,也是主要的景观旅游资源;不仅以直接或间接的历史教导、文化教导和科学教导的功效作用于现代社会,而且对加强民族凝集力、造就爱国主义精力、增进旅游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其价值和作用是其他文物古迹无法替代的。 经济高速发展时代往往是文化遗产遭损坏的高危险期,我国大遗址正面临着宏大的威逼。除了来自各种自然力——洪水、地震、水土流失、风化、冰冻、雨水、坍塌、环境污染等的侵蚀和损坏外,重要来自人为因素的损坏,具体有: 城乡建设发展带来的损坏。例如城市化、工业化和房地产开发。特殊是处在现代城市叠压、半叠压或附近城市的大遗址,遭遇损坏的水平最大。如郑州的商城遗址、洛阳的隋唐东都遗址、西安的唐长安城和大明宫遗址、扬州的唐宋城遗址和开封的北宋东京城遗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