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述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试述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试述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是一套基于人道主义和社会公正原则的基本

价值观,旨在帮助那些面临困境和不公正待遇的人群。下面是西方社

会工作的价值体系的列表:

1. 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推动社会公正,通过为贫困、

弱势和受边缘化的人群提供支持和服务来消除不平等。在实践中,这

意味着促进个人和群体的自我决定权、保障权利和提高生活质量。

2. 尊重个人: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注重尊重他人的尊严,包括他

们的文化、信仰和生活方式。社会工作师努力为人们提供针对个体需

要的支持和服务,尊重他们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权。

3. 自我决定:社会工作者的职责不是替代客户作决定,而是在他们需

要时向他们提供建议和帮助,支持他们做出决策。这种理念的核心是

个人自我决定权。

4. 发掘潜能:西方社会工作的宗旨是要发掘个人、群体和社区的潜能,通过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加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社

区凝聚力,从而实现社会变革和持续性的生活改善。

5. 综合性:西方社会工作的职责包括帮助人们解决因经济、文化、社

会和行为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困境和问题。综合性的处理方式以及跨

学科的方法能够促进社会工作实践的创新性和协作性。

6. 可持续性:在支持个人和群体改变和实现其目标和基本服务的同时,西方社会工作还关注和促进可持续性,特别是生态和经济方面的可持

续性。这意味着采取措施促进环境保护、公共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7. 社区参与:社会工作的实践是基于社区的,社区参与的价值体系是

西方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社区参与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发

社区资源和关系,组织社区活动,召集社区成员来解决问题,提高社

区凝聚力和参与度。

第2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第一节文化传统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一、文化传统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1.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意义 (1)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确定专业的使命和核心关怀所在,从而确立了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专业特质,使得它同其他社会科学表现出明显的区别; (2)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对专业人员的职责和行为规范提供了指引,从而确保专业行动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减少对服务对象造成的各种潜在的或实际的伤害; (3)社会工作价值体系通过对专业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进行明确规定,从而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作为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的重要力量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形成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时代变迁的结果 (1)反映了文化传统对专业实践和理念的影响;(2)也反映了福利制度的演变对专业伦理的重塑。 二、西方文化传统和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1.西方文化传统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社会工作价值观源于西方宗教理念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它注重个人的价值与尊严,强调受助者个人价值的独立性和重要性,主张个人自决,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基于基督教伦理的爱、关怀和责任三个重要要素成为社会工作者认同的专业实践的基本价值。 在崇尚法治和民主的环境里,社会工作专业对自身的实践发展出了一整套制度约束,这些约束体现在专业社会工作者、机构和政策的使命、目标和责任里面。西方社会政治结构以民主为基础,强调公民自下而上参与,强调个人的自由平等与价值理念的多元化,因此在社会工作专业实践里,体现了强调受助者参与和个人自决的伦理原则。 2.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起源于宗教理念和人文主义思潮,主要形成于中世纪以来的宗教救济和工业革命时期的慈善实践。中世纪尤其是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以后,人文主义思想在欧洲得到了广泛传播。人类日益关注自身的利益、需要满足和人的发展,国家或政府为了解决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出于宗教教义、人道主义与政治统治等需要,逐步实施有限的社会救助和开始建立规范的社会救济法案,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开始逐步形成。 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得社会工作专业成为上述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成为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的传递者,社会工作者担当着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正义以及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平等的重任。在西方福利国家制度框架下,社会工作的主要价值观受到了民主社会主义中的社会权利、平等、正义、民主、父爱主义、集体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福利国家制度的危机和改革,新自由主义思想促成了社会工作实践的方向与服务模式从需要与权利为中心转向了以自由与效率为中心。 三、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1.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儒、释、道教的思想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寓含了深刻的福利思想。儒家传统强调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提出要注重“仁爱”,但这种“仁爱”也有上下秩序与亲疏远近之分,对传统的政治思想影响深刻。而道家却提出“无为而治”的观念,它主张顺应自然,并宣扬人应尊重生命,主张个性自由。在民间流传很广泛的佛教,则一贯强调“慈善、博爱,众生平等”,它对民间百姓的日常生活与幸福观等产生了显著影响。 2.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1)在中国社会里,民间慈善实践强调互助仁慈、家庭家族互助,儒家伦理和礼制秩序,统治者推行的仁政,形成了传统社会福利形式。 (2)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福利制度主要通过城市单位体制和农村集体经济实施。改革开放后,如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都突出了关注民生、执政为民的思想,在社会救助、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政策干预,努力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3)社会工作专业虽产生于西方,其价值观和专业伦理深受西方社会的文化体系的影响。但这些价值观和专业伦理同中国社会并非完全排斥。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大同”和现代政府所强调的“共同富裕”、“和谐与发展”“以人为本”等理念,同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所主张的推进总体福利进步和实现个人潜能的提升并不矛盾。 第二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涵 1.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涵 (1)“专业价值”是针对“个人价值”而言的,它是指一整套指导专业行为和认知活动的思想、观念和基本原则。 (2)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就是指社会工作者长期奉行和遵守的一整套指导其实践的原则与理念。 (3)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体系形成于它的产生和发展的百年历史过程,并在近些年得以系统和完备。 (4)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不同于个体的价值观,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价值观,它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共同体内部的一种总体的价值偏好,代表着整个专业团体内部对社会正义、服务、个人价值与尊严、人类关系重要性、社会团结等的一般看法以及对专业活动标准的认定。 2.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 (1)服务大众;(2)践行社会公正;(3)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4)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5)待人真诚和守信;(6)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3.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 (1)对服务对象的接纳:不因为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种族(或民族)、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信仰等因素对他们有任何歧视,更不能因为上述原因而拒绝为服务对象提供社会服务。在这里,接纳不等于认同,它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在价值观与个人背景特征等的一种包容。 (2)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包容:不仅称谓尊重,更重要的是要认识服务对象自身的生活价值和其他基本权利。不应将自身的价值观强加于服务对象,更不应指责和批判服务对象的言行和价值观,也不能向服务对象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3)注重个别化原则:不应当使用一般或统一的服务方法回应他们的独特需要,要充分考虑到服务对象在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宗教以及精神或生理残疾状况等方面存在的价值差异,及其与社会主流价值之问可能存在的冲突。 (4)自我决定与知情同意:服务对象有权利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选择服务的内容、方式,并在事关服务对象利益的决策中起到主导作用。即便是出于好意,一般也不能代替服务对象作决定,这样做可能不利于服务对象发展自尊和挖掘潜能。 (5)注重为服务对象保密的原则:未经服务对象同意或允许,社会工作者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涉及服务对象个人身份资料和其他可能危害服务对象权益的隐私信息。 4.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 (1)理论作用:①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②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根据;③社会工作价值观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2)实践作用:①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②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标准这种形式,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指导社会工作者的实践;③社会工作价值观是促使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④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

社会工作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 社会工作的定义: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保障: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与社会工作的区别是,社会保障是一种制度性规定,而社会工作是依据这些制度性规定而实施的具体服务。社会福利:广义:是指面对广大社会成员并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狭义:是指对社会弱者所提供的带有福利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服务支持。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 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受助者;社会工作者;助人活动;社会工作价值观。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 社会工作者的定义: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不同于慈善人士,行政官员与志愿者。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服务提供者:心理咨询.意见咨询.物质帮助.劳务服务;支持者:创造条件, 鼓励受助者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倡导者:倡导合理行为;管理者:过程的控制,资源,信息的协调,安排;资源获取者;政策影响者:造成问题的政策或制度的改变。 社会工作的目的:照顾;治疗;改变社会工作的功能:助人:救难,解困,发展;维持秩序(宏观) 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1社会政策和制度合理时,一致性:相互促进:助人促进秩序, 秩序促进助人 2社会政策和制度不合理时,相悖性:相互冲突:秩序妨碍助人,助人妨碍秩序3社会工作的价值选择:助人是第一位目标,终极目标 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提供模式之特点:不同模式并存:政府:社会保障,家庭:自我保障,社 区:互助,社会福利机构:专业服务;不同专业水平的服务并存:社工员;本土性社工作的倚重;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三章社会工作价值体系 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意义:第一,社会工作价值体系是确定专业的使命和核心关怀所在,从而确立了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专业特质,使得它同其他社会科学表现出明显的区别。第二,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对专业人员的职责和行为规范给出了指引,从而有可能确保专业行动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受助者的利益,减少对受助者的伤害。第三,社会工作价值体系通过对专业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进行明确规定,从而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为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发挥应有的作用。 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新教伦理:自由民主自立观念;人道主义;社会福利观 西方社会工作传统价值体系:操作定义价值体系;比斯台克的价值体系;泰彻的价值体系 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内部存在的矛盾:意识形态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对立;不同学派之间的价值观争论;社会、机构和工作者在价值观上的矛盾;价值从理论向实践转化过程中矛盾 试述价值观对社会工作的意义: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工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是社会工作者的精神动力。充分体现了热爱人类、服务人类、促进公平、维护正义和改善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想追求,激励和指导着社会工作者的具体工作。在理论作用上,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根据,同时,也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实践作用上,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标准这种形式,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指导社会工作者的实践;社会工作价值观是促进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 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方法论:1、借鉴与创新:社会工作核心价值,超越国界和意识形态之上2、批判与继承:中国古代的助人实践的价值理念3、综合与发展:当代占统治地位的文 化价值观念。 第四章社会个案工作

社工复习笔记

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与宗教伦理一起为后来兴起的慈善活动和广泛的助人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2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机器引发的社会问题 2、社会工作的领域 理想的和实际的两种(涵义) 理想的:是按照人类思想应该进行干预并对之进行改变的社会问题的发生领域包括社会工作着已经涉入其中的和忧郁社会工作者在认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而暂时未能进行干预者 实际的:社会工作者已经涉入其中者 1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 按生理特征: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军人社会工作、矫治社会工作 2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就业方面的问题;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 3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救助、帮助和发展 3、什么是社会工作? 内涵: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动;以利他主义的价值观主导哦啊帮助他人 一般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本质是一种主人活动,特征是提供服务。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不同意一般的行善活动。 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社会工作师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运动尽可能有效的方法帮助受助人满足其需要、摆脱困境的活动和过程。 4、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过程结构 社会工作者;受助者;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力和选择。它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真正的服务过程。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助人活动(关键) 过程结构: 受助意愿与接受行动 社会工作者——理解、行动选择、行动——受助者 助人意愿与助人行动 助人是社会工作的本质(把助人当作一个社会互动系统),助人自助是对社会工作本质的深层揭示。 芬克: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和科学,它通过提供助人服务来增强个人和群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功能。这些认识来自于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体系和工作实践,从这两方面看,社会工作特别注重助人方法,直接的服务方法——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社区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助人自助,即通过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使其在克服眼前困难的同时,增强面对和解决困难的能力。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持守平等、尊重、接纳、使能等基本信条,一切为了服务对象。这种助人自助的专业特征可概括为: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是店铺分享的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的文章,欢迎阅读! 一、地位与作用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有着自己一套专业的助人方法和技巧,理论基础与技巧、实践、价值观共同构成了社会工作发展的三大支柱。理论方面可以分为基础理论和干预理论,具体技巧包括倾听、同理、接纳、角色扮演、家庭作业等等。这些都是具体明确且可以较快学会的,与之相比较,价值观显得很是难以捉摸把握。橫观各类院系,似乎很难找到一个与社工相比可谓十分强调价值观的专业。有些社工界的同行甚至同样认为,想要达到助人的目的,只要掌握运用各种技能就够了,把价值观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然而深刻剖析各种理论技巧会发现其背后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基础。例如,社会工作讲求要接纳案主,如果社会工作者个人的价值观和案主价值观有着冲突的,为何还要接纳案主呢?这背后的原因机制在于,社会工作者相信个人具有与生俱来的尊严与价值,即便在困境之中也有改变的潜能和动力,个人有权力决定有关自己的事情,因此社工不能用不平等的心态看待案主,应该尊重案主作为个人所具有的不可剥夺的东西。这完全不同于病理学把案主看成无能的、残缺的个体。价值观渗透在社会工作者选择何种助人方法之中,但这也为社会工作者制造了伦理困境。可以说,价值观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社会工作的使命决定了它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引。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区分其它专业的显著标志,首先有价值观,然后衍生出各种具体的理论技巧。社会工作价值观在实务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是社会工作使命的本质。社会工作

2023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专业《社会工作概论》

韩山师范学院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考试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概论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与目的 专升本招生考试是针对专科学历的考生通过广东省普通高校专升本统一考试从而进入本科院校继续就读的选拔考试。我校将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本科目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运用本科目知识进行分析,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1.识记:能理解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2.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3.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社会工作概论》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 一、考核知识点 1.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2.社会工作的内涵 3.社会工作的构成 4.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 5.社会工作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2)社会工作的发展

(3)社会工作的内涵 (4)社会工作的要素 (5)社会工作与社会学、心理学的关系 2.理解、应用 (1)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2)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服务 (3)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领域 (4)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考核知识点 1.社会工作者及其特征 2.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3.社会工作的功能 4.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 5.我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什么是社会工作者 (2)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 (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4)社会工作者的助人功能 (5)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 2.理解、应用 (1)功能的类型 (2)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 (3)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特点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一、考核知识点 1.价值的地位和作用 2.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3.我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早期社会工作中的价值观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至第八章复习资料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第一节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价值和社会工作的历史演化(40~41页) 1.早期社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把救助看成是一种施舍,是对受助者的怜悯,它承认和容许受助者的羞辱及不平等意识。 2.正式社会工作:在价值观上抛弃了早期的尊卑意识,承认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互相帮助。 3.专业社会工作:以知识和科学为基础,强调责任,案主被放在中心位置。 二、价值和社会工作的总体界定(41~42页) 1.价值和社会工作的关系 高登斯坦—基础、源泉、解释战略地位 列维—理想主义的理念 价值不仅决定着社会工作的性质、目标和意义,而且决定着社会工作的方法、技巧、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关系、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和伦理原则以及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关系。 2.价值和社会工作者 高登斯坦—价值注满的个人林德曼—道德上的责任普奈尔—重视与分享 3.价值和知识 A.价值和知识相区别,价值具有情感性 B.价值和知识不容区别以价值为基础的社会工作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工作统一起来 4.价值和技术 技术产生价值,价值和方法是互动的,价值就是动态互动过程的组成部分。三、价值和反价值(43~44页) 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既有积极的意义就,又有消极的意义。有价值存在,就必然有反价值存在。 反价值: 1.操纵:与自由和自我决定相反 判断是否操纵的四个标准:谁受益、活动的目的、问题的实质和行动的性质。 2.家长作风:可能因为对标准的程度掌握,导致社会工作者的放纵和对当事人的侵犯。 评价家长作风的三个标准:(1)对一个人自由选择生活计划的干预不应该严厉(2)干预包含着对那个计划中某些成分的偏爱与支持 (3)计划中明显存在着由于当事人没能力决定其自己的目标因而必然导致某种失败的原因 第二节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一、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44~46页) 1.新教伦理—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2.人道主义—高扬以人为中心的旗帜 3.社会福利观念—福利服务制度化与规范化的思想 二、西方社会工作传统的价值体系(46至48页) 1操作定义的价值体系(社会,肯定,知识) 2 比斯台克的价值体系(个人与社会关系,肯定,详细,更符合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广阔和深厚)

试述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试述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是一套基于人道主义和社会公正原则的基本 价值观,旨在帮助那些面临困境和不公正待遇的人群。下面是西方社 会工作的价值体系的列表: 1. 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推动社会公正,通过为贫困、 弱势和受边缘化的人群提供支持和服务来消除不平等。在实践中,这 意味着促进个人和群体的自我决定权、保障权利和提高生活质量。 2. 尊重个人: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注重尊重他人的尊严,包括他 们的文化、信仰和生活方式。社会工作师努力为人们提供针对个体需 要的支持和服务,尊重他们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权。 3. 自我决定:社会工作者的职责不是替代客户作决定,而是在他们需 要时向他们提供建议和帮助,支持他们做出决策。这种理念的核心是 个人自我决定权。 4. 发掘潜能:西方社会工作的宗旨是要发掘个人、群体和社区的潜能,通过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加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社 区凝聚力,从而实现社会变革和持续性的生活改善。 5. 综合性:西方社会工作的职责包括帮助人们解决因经济、文化、社

会和行为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困境和问题。综合性的处理方式以及跨 学科的方法能够促进社会工作实践的创新性和协作性。 6. 可持续性:在支持个人和群体改变和实现其目标和基本服务的同时,西方社会工作还关注和促进可持续性,特别是生态和经济方面的可持 续性。这意味着采取措施促进环境保护、公共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7. 社区参与:社会工作的实践是基于社区的,社区参与的价值体系是 西方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社区参与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发 社区资源和关系,组织社区活动,召集社区成员来解决问题,提高社 区凝聚力和参与度。

社会工作概论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 1、社会工作的领域: (1)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社会工作可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按生理特征还可分为妇女社会工作和残疾人社会工作等(2)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 ①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包括因身体不适或身患疾病而难以自理,因心理发育不健全或受挫折而形成的自我封闭和心理失调,因婚姻变故或家庭成员冲突而造成的家庭关系不和睦,儿童无人抚养、老人无人赡养或在抚养、赡养方面出现问题,因住房紧张影响正常生活等。②就业方面的问题:包括失业问题,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工伤、劳资关系不协调,职工合法利益未能有效保护,退休金不足或退休后的福利、医疗缺乏保障,工作压力过重造成的精神健康问题等。 ③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个人行为偏差和失范不但造成对他人和社会的伤害,也不利于个人发展。包括自我封闭、孤独与偏执、吸毒、酗酒、赌博和犯罪等。 (3)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社会工作可分为救助、帮助和发展三种类型。救助是救人于危难的活动。帮助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发展则是在受助人自认为面对未来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社会工作给予的帮助。 2、社会工作的要素:①社会工作者②受助者③社会工作价值观④助人活动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 1、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2、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 ①服务提供者②支持者③倡导者④管理者⑤资源获取者⑥政策影响人 3、社会工作的功能: (1)助人功能 ①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社会工作的任务是助人,帮助人摆脱困境是它的基本功能。 ②救难。 ③解困:当受助者遇到困难但尚未达到危及生存的程度时,社会工作者对其提供的帮助,我们可视为解困。解困是社会工作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④发展: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社会工作尊重人,认为人是有潜能的,并把充分挖掘个人潜能、达致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当做自己的工作目标。 (2)维稳功能 ①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 ②通过预防问题保持社会秩序 ③通过实施和修订社会政策维持社会稳定 4、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如何组织和运用社会资源去实践社会工作,提供服务。包括福利服务提供者的组织模式、受助者求助模式、资源获取模式和服务提供模式。 5、发达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工作组织模式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的不同: ①在典型的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社会,福利提供有政府提供、民间机构提供和社区共同体提供三种方式,但是以民间社会福利机构为主。而在典型的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政府

社会工作原理

社会工作原理 社会工作是在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指导下,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一项专业性工作。 社会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实践的,实务性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属性。另外还具备实践性、科学性、客观性和价值中立的特性。 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1、欧美国家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1)、思想渊源 A、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希伯莱文明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B、基督教文明的“爱”的概念是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直接思想根源 C、人道主义价值观念对社会工作的直接影响 (2)、工业革命的推动: 社会变迁;生活十分贫困;大量贫民的存在,会给社会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2、产生背景的总结: (1)、欧洲古代的社会思想传统、基督教文明以及人道主义的发展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2)、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则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产生与发展的直接社会动因。 社会工作的出现 1、1601年英国的济贫立法 意义:1、政府担起社会救助的责任;2、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3、确定由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4、院外救济也是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 缺陷:(1)可能养成贫民的依赖心理;(2)对贫民的自尊心注意不足;(3)干涉了贫民的谋生的自由。 2、欧美国家出现的有组织的志愿性济贫救困活动 慈善组织会社(COS)的影响:(1)1869年,第一个慈善组织会社成立;(2)慈善组织会社组织大批友好访问员开展工作;(3)其所开展的个别调查成了个案工作的开端; 社会工作专业的出现 社会工作从一项志愿的助人事业到一个独立专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是个人与社会的需求推动了它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工作人员的专门化,作为一个共同体他们也在不断地努力推动它的专业化进程。 1. 对社会工作的理论总结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体系的建设 1917年,玛丽·里士满出版了《社会诊断》,标志着社会工作成为一门专业。 2. 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制度性前提 1893年,英国慈善组织会社创立了“慈善训练”;1898年,美国纽约慈善组织会社举办训练课程。成立美国纽约慈善学院,后来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1952年成立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审议会。 3. 社会工作专业组织发展确立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 1928年在法国巴黎创立了国际社会工作学院联盟(IASSW);1955年成立了美国的社会工

社会工作概论考点归纳

社会工作概论考点归纳 (第一章) 1.社会工作的概念:是以利他主义为主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的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产生:西方的社会工作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3.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一)思想渊源1、古希腊、古罗马的社会福利思想2、基督教文明的“博爱”观念3、人道主义价值观念(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直接动因)始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重大的社会变迁。 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城市贫民;产业工人的生活十分贫困。大量贫民的存在:许多人谋生无计;给社会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西方社会工作实践的出现与发展 1、英国的济贫立法——伊丽莎白《济贫法》 主要内容:A 规定了每一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明确了政府在救济贫民问题上的责任。B 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教区举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 C 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劳动,以工作换救济。(这是最早的以工代赈)。教区设贫民习艺所;义务介绍工作;或配给原料及工具,强迫有劳动能力者从事生产。D 禁止无家可归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济贫所收容救济,强迫其在济贫所里工作。救济工作分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两种,首创了机构救济和家庭式社会工作的先例。E 规定人们对贫穷亲属负有救济的义务。F 济贫法将贫民分成三类:a.体力健全的贫民,须强迫入“感化所”或“习艺所”工作;b. 不能工作的贫民及须抚育幼小子女的母亲,令其进入“救济院”或施以“院外救济”;c.失去依靠的儿童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设法领养或寄养。 2、欧美国家出现的有组织的志愿性济贫活动(1)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2)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3)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 4.中国的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我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孔子:“大同”社会的理想孟子:“仁政”墨子:“兼爱” 我国古代开展救济与福利工作所采取的形式与方法: 保息六政”“荒政十二”仓储救济 近代中国的社会工作1、社会行政和社会政策2、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最有名的是20世纪20—30年代进行的“乡村建设运动”。晏阳初推行的华北贫民教育运动最为典型3、微观社会工作实务1913年:长沙社会服务联盟1918年:北京协和医院成立了“宗教与社会服务部”4、社会工作专业教育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从西方传入中国,20世纪30年代中国有20多所大学设有社会学系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工作 1、改革前的社会工作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A 由政府包办B 专业社会工作中断 社会工作方面的成就:建立了一定范围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 2、改革后的社会工作(1)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A 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B 家庭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C 邻里关系的衰微需要发展专业社会工作(2)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迫切性弱势群体问题的现实,迫切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下岗、失业人员老人/儿童/残疾人城乡贫困人口进城农民工 (3)具体的发展 A 1979年恢复社会学科建设,恢复社会工作课程 B 1986年国教委在高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专业的社会工作教育开始起步 C 民政部对在职干部培训,形成了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的社会工作相发展的格局(传统社会工作处于转型困境专业社会工作则处于成长困境) D 社会工作机构的增多,社工服务正在向专业化发展 我国的社区工作的划分发展

社会工作概论

第一卷什么是社会工作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容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源起和发展 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 文艺复兴为先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主张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利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强调天赋人权,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力。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和宗教一起为后来的慈善活动和广泛的助人活动奠定思想基础。 (二)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工业革命不但使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而且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表现在:第一,两大阶级,即代表财富和特权的资本家阶级和代表贫穷和无权的无产阶级。第二,资本经济高速发展打破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大量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的出卖者。第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扩张。社会问题大量出现。自由竞争的失败者沦为失败者、无助的一群,贫穷、饥饿、失业等充斥社会。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一)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 两种思路:改良(采用补救和协调的方法) 改革(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打破旧有的人剥削人的制度,建立一种公平的、无阶级压迫的、个人都可以自由发展的社会) (二)社会工作产生 西方社会工作产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1、社会工作的形成 1601年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 1788年度德国汉堡制和1852年度爱尔伯福利制度 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 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三、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专业社会工作发展 表现为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和教育的发展及社会工作的科学化 1917年玛丽.芮奇蒙(美)出版【社会诊断】标志专业社会工作诞生标志。 个案工作(20世纪20年代) 小组工作(20世纪40年代) 社区工作(20世纪70年代) (二)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 最初,社会工作只扮演补救者的角色,任务是诊断受助者的问题。 后来,治疗—预防、救助—发展成为社会工作基本思路。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领域 一、社会工作领域的逐渐扩大 (一)社会工作领域的涵义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工作 1、什么是社会工作?怎样理解它是一门科学、专业、艺术、制度化的社会事业? (1)、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实践活动。社会工作的5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对象——问题;目标——福利;本质——助人自助的服务活动;手段——专业方法和技术;性质——科学、事业。 (2)、科学的事业: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一门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应用型社会科学,它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客观性、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和创造性上。 专业:格林伍德专业的5方面特征: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被社会认可、具有专业权威、职业群体内部的伦理守则、专业文化。在大学,有自己的独立教育体系,在社会上有专门的职业领域和服务机构,在职业领域内部有同业自律机构,包括从业和专业资格认证、专业水平评估和对违规者的惩处。 艺术:社会工作通过提供助人服务来增强个人和群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功能,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解决的问题又相当复杂,工作者需要运用知识去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工作者有创造性地艺术地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不能归类;另外,在工作过程中也常遇到一些不同群体之间利益的冲突,这是怎样减少冲突,实现工作目标也是一种艺术。 制度化:社会工作过程是制度化的,对社会工作者也有一系列的制度约束。 2、社会工作对象包括哪些人群?划分基本对象与扩大对象的意义何在?简述社会工作的范 围。 工作对象:正常生活发生困难的人群,社会中的脆弱群体,社会结构中的弱势群体。 最困难的群体——社区——治疗与预防、补救与发展结合 意义:基本对象是社会上最困难的群体,处于社会边缘,从道义上讲最应得到帮助的人,划分基本对象,一方面有社会认同的基本道德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社会福利的支付能力决定的。由于社会福利的相对短缺,运用社会福利帮助社会上有困难的人就应首先选择需要帮助的贫弱者,这有利于实现福利效益的最大化,最能体现社会正义。而扩大对象的划分则对于扩展社会工作的工作领域促进社会成员的健康发展,预防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会工作的范围:公共救助、家庭服务、儿童服务、老人服务、康复服务、学校社会工作、就业服务、矫治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医疗社会工作、乡村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社会保险服务。 3、试述社会工作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4、试述社会工作的功能。 对工作对象:提供物质帮助、给予心理支持、促进能力发展、维护合法权益;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整理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整理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整理 一、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是一种一助人为乐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人道主义:是以人为中心或为本位的哲学价值理念。其本质是反对神学,提倡人学,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愚昧, 提倡理性,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神道,提倡人道。 人格理论:人格由三个主要系统构成,“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目 的在于追求完美 精神分析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有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和自 我,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 认知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 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的缺乏。 行为主义理论:这一理论不再关注人的内心世界,而是转向关注人的外在的行为表现,集中关注那些可观察的行为,认为那些潜藏的思想或意识是非常不明智的。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 恰当的反应模式。 社会系统理论: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即在特定的系统之中,社会工作者要想对其工作对象进行治疗就必须关注他所生活的环境。 标签理论:这是以社会学家勒麦特和贝克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认为许多人之所以成为有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 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

沟通理论:它认为当我们采取某种行动的时候,我们总是为了响应某些获得的信息,强调人际沟通的重要性。根据理论,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帮助案主消除这些沟通过程中的障碍(1)帮助案 主获取信息(2)帮助案主作出反馈(3)。。。发出信息(4)。。。 删选,整理,改变来自外界的信息 增权理论: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的社会结构争取权利,促使现存的社会结构做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政策安排。 社会保障:是由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致危险,并进一步达到 社会的稳定。 社会福利:从广义上讲社会福利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与相关服务。从狭义 上讲,社会福利则是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 人和群体提供的津贴、物质和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 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 儿童社会工作:以儿童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不仅限于贫苦无依的收容教养,而且扩展对全体儿童的福利服务。 社会角色:它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相适应的一整套行为规范。 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 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社会小组工作:以社会团体为对象,在团体工作者的协助下或通过团体情景与团体互动实现娱乐,教育与治疗的目标或通过团体共同努力达

社会工作的价值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一价值观二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 第一节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 一价值观 二价值观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社会工作不谋私利、助人为本,服务对象首先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如果没有崇高的精神、坚定的信仰,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三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 (一)西方社会工作传统的价值基础 在美国,戈登和比斯提克关于社会工作价值的表述影响较大。 戈登在社会工作价值基础的论述:1.个人应当受到社会的关怀 2.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 3.每个人对他人都负有社会责任 4.每个人除了具有人类共同的需要外,每个人也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 5.民主社会的基本特质,在于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充分地实现,同事也意味着个人应当通过社会参与而尽到其社会责任 6.社会有责任提供途径以消除自我实现的障碍,以便个人的自我实现得以完成。 比斯提克对社会工作价值基础的论述:比斯提克在1961年出版的《个案社会工作关系》一书中,提出了他的价值体系,它们是1人的潜能2人的责任3人的权利4人的需要5人的社会功能6社会的责任7社会的权利8个人对社会的职责9人的自我抉择权。 以上两位学者论述的共同之处: 第一,价值体系内容的界定基本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即对人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对关系的认识。 第二,价值取向基本相同。 (二)社会工作的一般价值基础 1价值与尊严 第一,社会工作者应尊重案主。 在现实生活中,要克服三方面的阻碍才能做到对案主的尊重:(1)因社会分层而引起的歧视态度,(2)因身体或智力的疾病或缺陷而受到歧视,(3)因以往的错误而受到歧视。

第二,社会工作者应接纳案主。 美国哲学家泰勒认为,接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愿意承认每个个体在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同的;其二就是认识到每个人的人生过程都有一个复杂的奋斗、思想和感受模式。 第三,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对案主的信息进行保密。 保密的主要方式包括:不向他人提供案主的姓名及资料; 不向他人提及会谈过程及内容; 保证会谈室为案主专用,不让外人旁观; 安排会谈时间时要避免不同案主在等待约会时发生碰面 的情况。 2 动力与能力 在社会工作者的眼里,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只要条件事宜,人在其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可以改变的,可以发展的,这是社会工作助人目标的实现前提。 3 自决的权利与义务 在整个社会工作过程中,工作者对案主采取的是引导态度,由案主自行决定。 4 共性与个性 人们有共同的人类需求,但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个体。 5 个人与社会 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个人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怀,同时个人对社会也是负有责任和义务。 第二节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挑战 一外部的挑战 (一)社会 (二)社会工作机构 (三)社会工作者 二价值体系内部的矛盾 (一)案主的隐私权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的伦理守则中有关隐私与保密的一些伦理标准可以作为参考。 第一,除非迫于专业理由,否则社会工作者必须对专业服务过程中所获得所有资讯加以保密。

社区工作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社区工作概述 第一节、社区的概念与功能 一、社区的概念:以相近文化为纽带的人群在特定区域中互动的社会单元 1、社区的社会学定义应当包括三个特点:地域性、社会互动、共同的联系纽带 2、社区一词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贡献,《社区与社会》:礼俗社会、法理社会 3、汉语中“社区"一词源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创造 二、社区的功能 1、生产—分配—消费(经济功能,最基本功能) 2、社会化 3、社会控制:行为的控制方式有两种(1)通过社会化过程发展出来的内在控制(2)制度化形成的对社区提倡的和允许的行为进行奖励以及对社区禁止的行为进行惩罚的外部控制 4、社会参与:根本功能,是社区实践的核心和社会工作实践的社会要素,也是参与式民主的根本所在,社区参与中,志愿者组织和中介机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相互支持 第二节、社区工作 一、社区工作的含义: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介入手法;它既是一项有计划的行动,也是一个过程;社区工作者经常运用集体行动的手法,鼓励居民互助、自主和自决,提升居民的各种能力;社区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满足社区需要,解决社区问题,培养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社区整合,改善社区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公正. 二、社区工作的目标与特征 1、目标:罗斯曼归纳了“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 2、特征:(1)以社区为对象(2)结构导向的分析视角(3)广泛的介入(4)强调居民参与(5)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6)运用社会资源(7)政治性特点 三、社区工作的模式 1、社区照顾 2、社区组织 3、社区发展 4、社区计划 5、社区教育 6、社区行动 第二章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理论 社区工作理论可以分成“基础理论”和“实践理论"两种 一、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阶段(无) 1、调查阶段 2、精神分析学阶段 3、精神分析学与功能主义学派并立的阶段 4、获得的阶段 5、盘点的阶段 6、理论统一的阶段 7、理论归类的阶段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 (一)社会分析理论(无) 1、功能派理论:将社会看出有机体 2、系统理论:将整个社会看成一个系统 3、社会冲突理论:强调社会冲突对于社会巩固和发展的积极作用代表人物:马克思。韦伯达伦多夫 4、阶级冲突理论:马克思的理论主要包含这样三个基本假设:(1)经济组织决定其他所有社会组织(2)每个经济组织里都包含有阶级冲突的成分(3)无产阶级因为受压迫而产生共同的阶级意识,以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要改变被剥削和被压迫的现状,就必须改变整个社会现行的经济制度,取消私有财产制度,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 (二)意识形态理论 不同的意识形态必然会影响社区社会工作者对社会问题成因的看法,以及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和介入方式、策略 1、新保守主义 代表人物:机构有哈耶克。约瑟夫、经济事务研究所,主要观点:(1)强调社会的渐进性(2)坚信自由市场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3)强调个人主义(4)分析核心家庭的作用(5)提倡助人自助 2、多元主义 流行于英美,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尔、林德布鲁、阿尔蒙德和卫拔 (1)承认并应促进社会生不同群体的并存(2)承认不同群体拥有不同的资源(3)调节自由市场,使不同利益的群体能够公平竞争(4)对于自由的追求:在不损害他人权益的情况下,一切行为皆可容忍 在社区社会工作中,社会策划及社会行动模式均有多元主义的影子。通过了解问题、分析问题、搜集资料、有效地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