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日本的环境保护政策

日本的环境保护政策

日本的环境保护政策
日本的环境保护政策

日本的环境保护政策 2002125109 02 化生邱慧雯日本环保事业任何去过日本的人都不会否认日本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国家,而且环境保护的相当的好。日本风景日本风景日本的环境保护的道路日本的环保产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几经波折。探究日本环保产业发展的道路,得回溯至 60 年代。战后,日本在经济复苏期间,适逢廉价能源时代,使得日本经济呈飞跃性增长;加上从 1960 年起,在当时池田内阁倡导的“所得倍增”计划下,更拼命扩充工厂,增加生产。在这种情况下,不顾环境保护的发展就应运而生了。日本人的环保意识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在六、七十年代环境的污染异常严重,河里流着臭不可闻的黑水,使鱼类绝迹,汽车排放大量的尾气,使小学生相继跌倒,一起起公害诉讼,震动日本全国。制订一个又一个法律,动用大量人力、物力,经过长时期持续不断的治理,到 80 年代初,蓝天复现于天空,碧水再现于河川。垃圾分类

――日本最基础的环保政策在日本,无论是政府还是普通居民,扔垃圾不仅是一件必须严格遵守和认真执行并已形成规矩的事情,而且是一件已经做得非常细致的事情。垃圾主要分为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两大类。其中生活垃圾的不同城市根据各自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分别是: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和五分法。

从中垃圾分类中的到的启示在日本,垃圾要分类,要定时定点扔垃圾,早已经成为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行为。这一切,都源于政府部门精心的管理和周到的安排,以及民众的自觉维护和认真配合。在

中国如果可以做到这一点,我们的资源利用率肯定会大大的增加,而且所花费极少,这样一举两得的事当然应该大力执行。日本的节能环保政策日本属于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近年来,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国情,使日本企业不得不将节能与环保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的一部分。其实,节能本身就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日本企业一般通过降低能耗、提高废物再利用率来实现减少排污的环保要求。环境产业的兴起日本环保产业发展的特点进入 90 年代日本环保产业的发展呈六大特点: 1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物化时间大大缩短科学技术成果过去要用几年时间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现在基本上用1~2年时间,便可物化为设备,例如日本膜分离技术现在发展很快。日本的环保产业综观日本的污染防治产业发展,自 60 年代开启防污设备的制造至今,日本的成就颇为可观。例如发展大型焚化炉,用以回收工业废弃物。水污染防治领域则开发工业废水处理设备,能够利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含有丙烯腈的废水,使其有害程度降至最低。日本环境保护的特殊力量

――市民环保团体日本环境保护仍需解决的问题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从 70 年代初开始,日本逐步加紧环境治理。经过 20 多年的努力,日本的环境保护初见成效。在这个过程中,环保部门、企业和市民都投入了极大力量,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终于使过去曾严重污染的城市天变蓝了,水变清了,空气清新了。日本农业环保措施 1、开展有机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日本的有机农业运动的目标不单是不使用农药、化肥,还包括对以往那

种直接与土壤消耗、化学物质高投入相联系的大面积、单一化生产以及农产品全年稳定供应的市场流通进行重新认识,形成生产者和消费者共有的新价值观,共担风险,推动有机农业运动。日本农业环境治理对策给我国的启示日本的农业环境治理对策至少给我国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一、除尽快地完善农业环保法规体系,以法治理农业环境污染,同时,还要加大执法力度,使得有关法律得以贯彻执行;日本四大公害 60 年代的日本,也曾受困于举世无双的环境污染,甚至被贬称为“公害大国”。闻名世界的“四大公害”正是发生在这个时候。“四大公害”分别是“四日市哮喘病”、“熊本水俣病”、“新

日本环境保护现状及趋势

第9卷 第4期1999年10月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HIN A POPULAT ION,RESOU RCES AND ENVIRONM ENT Vol.9,No.4 Dec.,1999日本环境保护现状及趋势 朱连奇 (河南大学,开封,475001) 1 日本环境保护的特点 1.1环境保护的社会化 (1)日本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首先得益于环境立法和政府对环境工作的指导,早在1950年日本政府就颁布了《国土综合开发法》,旨在“谋求产业用地选择的合理化”,“综合利用、开发和保护国土资源”;1951年公布的《森林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保护自然植被、增加植被覆盖的各种对策;1961年的《水资源开发促进法》,为河川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法律依据;1964年政府制定了《河流法》,对河流进行综合管理,有效地防止河流由于洪水、涨潮等造成的灾害,适当地利用河流和保持正常的水流,从而有利于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1970年的《防止海洋污染法》明确规定为了保护海洋资源,必须严格限制向海洋排放废弃物; 1974年出台的《国土利用计划法》指出“发展公共福利,保护自然环境,确保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和国土的均衡发展和持续利用”。政府的立法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使日本环境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形势及日本自身环境保护形势的变化,日本环境保护的目标也随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992年《地球化时代的环境政策》确立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各种要素,维持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的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1993年实施了《环境基本法》,基本法分析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实施基本法的障碍因素,指出日本环境保护的基本目标是治理水、土壤、大气污染,降低城市噪音和地表沉降等公害问题,防止地球温暖化,减少人类活动对臭氧层的破坏,保护海洋。 (2)环境保护的社会化还表现为环境教育的普及程度较高。为了提高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针对日本的环境结构特点,各地的环境情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编写出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环境保护教材,在各类学校中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对青少年进行环境保护观念的教育。在市民中开设环境保护专题讲座,使市民了解世界、日本及所在城市的环境质量现状、全球环境变化的趋势,提高环境质量的对策,增强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等。1962年仙台市率先推出《健康都市宣言》、1970年的《公害市民宪章》在全国范围首倡建立健康而且环境优美的都市,提高市民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 (3)民众对环境管理和环境质量监督的参与意识较高,根据民众对生存环境质量的日益关注,环境管理部门及时把观测到的环境质量数据通报给市民。环境管理部门随时受理从汽 收稿日期:1998-12-07 作者简介:朱连奇,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工作。曾作为日本“海外自治体国际交流协力事业”研修员在日本仙台市环境局工作。

(环境管理)日本的环境问题

日本90年代的环境保护 刘昌黎 一,公害问题出现和环保对策的回顾 1950-1960年代,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由于追求生产第一主义,日本的公害问题日趋严重起来,相继发生了“水俣病”、“第二水俣病”、“哮喘病”和“疼痛病”等公害病。1960年代后期,四种公害病的受害者把排污企业状告法庭,成了轰动一时的“四大公害诉讼”。以四大公害诉讼为契机,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地面下沉、噪音、振动和恶臭等七大公害引起了日本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时,一些人甚至非常气愤地说:“让GNP见鬼去吧”!他们认为,只要不停止经济增长,就不能消除公害。由于采取公害对策会提高生产成本,所以一般企业都不肯主动地进行环保投资。为此,日本政府于1967年制订了《公害对策基本法》,1968年又制订了《大气污染防止法》和《噪音规制法》,这是日本解决公害问题的开始。由于国民的强烈要求,1970年末至1971年5月召开的第65次国会集中审议了公害问题,成了有名的“公害国会”。公害国会是日本政府公害政策的重要转折,由此,解决公害就一时成了日本经济社会最重要的政策课题。在这次国会上,一连气修改和制订了14项环保法律,其中修改的有《公害对策基本法》、《大气污染防止法》、《水质污浊防止法》、《噪音规制法》和《废弃物处理法》等;新制订的有《水质污浊防止法》、《海洋污染防止法》、《关于废弃物处理和清扫的法律》、《公害防止事业费事业者负担法》和《公害纠纷处理法》等。1972和1973年,日本政府又分别制订了《无过失赔偿责任法》和《公害健康被害补偿法》,明确了企业的公害责任。 根据公害对策基本法等,日本政府又分别就大气和水质保护制订了《环境标准》,对企业排水、排气实施了《浓度限制》。在大气污染特别严重的地区,根据修改后的大气污染防止法,1974 和1981年又分别实施了硫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的总量限制。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的公害对策和环境标准,不仅制订了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的地方环境标准,而且各市町村还纷纷与区域内的主要企业签订了《防止公害协议》。根据防止公害协议,企业必须承担规定的义务,例如发电厂的燃料就必须使用不含硫磺的天然气和低硫石油。这样,防止公害协议就体现了地方居民的利益,受到了地方居民的欢迎,成了企业必须遵守的社会规则。 由上述可见,日本政府的环境对策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与当时环境迅速恶化,必须及时采取立竿见影的严厉对策有很大的关系。由于防止公害的协议,企业的环保行为不仅受到了社会的监督,而且还必须接受地方政府的检查。凡是排污达不到协议标准的企业,都不得不根据地方政府的劝告,缩短开工的时间。这种严厉的社会监督系统,是欧美各国所没有的。 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上述政策措施,日本成了世界上公害限制最严厉的国家。从而,公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控制,日趋恶化的环境也很快得到了改善。根据附表1的统计,日本大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氮、颗粒悬浮物和光化学污染物含量都明显降低了。从国际比较看,日本单位GDP的污染物排放量大都下降到了发达国家中的最低水平。1990年,日本每 1000美元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为0.5公斤,只相当于加拿大的1/16、德国的1/11、美国的1/9;二氧化氮排放量为0.8公斤,只相当于加拿大的1/6、美国的1/5,英国的1/4;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0.57吨,虽略高于法国的0.49吨和意大利0.54 吨,但与美国的1.12吨和加拿大的1.05吨相比,都只相当于其一半左右。 尽管日本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日本也成了世界上治理公害最先进的国家,但其环境保护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90年代以来,日本环境改善的步伐不仅明显放慢,而且某些方面还有所退步。以大气污染为例:1997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和颗粒悬浮物的达标率各为95.3%和61.3%,分别低于上年的96.4%和69.8%;汽车尾气中颗粒悬浮物的达标率1997年为32.9%,比上年的42.4%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再以水质污染为例:1997年,海域、河流和湖泊的水质达标率分别为74.9%、80.9%和41.0%;其中,河流水质达标率虽然比1980年的67.2%有所提高,但海域和湖泊水质达标率却低

关于日本环境保护的认识

关于日本环境保护的认识 上专业课的时候,老师经常会给我们看一些NHK的纪录片,最近我们便看了一系列日本自然环境介绍的纪录片,深切地感受到了日本是个美丽的国家,对于环境保护这一块做得非常的好。 而凡是到过日本的人,无论是常住,还是短期访问或旅游,几乎都对日本良好的环保状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里山清水秀天蓝,能绿的地方都变绿了,甚至许多楼房屋顶也栽上了花草。据日本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日本的绿化覆盖率高达66%以上。由于绿色拥抱着日本,即使刮大风,也无尘土飞扬,多年来,日本从没有发生过沙暴、尘暴。曾听说过一个夸张的说法,在日本街头站上一天,衣服上也不见得会有多少灰尘。可见日本的环境保护非常到位。 但是事实上,战后50年代至60年代初的日本,将复兴经济摆在了优先位置。由于片面发展经济,环保意识薄弱,使得以工业集中的地区为中心,出现了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正常生活的环境公害污染,成为污染问题渐露端倪的时期。日本在努力从公害大国翻身朝环保大国迈进之际,却面临经济发展与环保孰重孰轻的两难抉择。然而事实证明,企业增加对污染防治设备的投资,并未引起整体经济的衰退,反而促进污染防治产业的兴起。 当时日本的产业仍以重化学工业为主,而重化学工业又是高污染性产业,在未同时做好污染防治工作的情况下,高度的经济发展导致了日本人为环境污染付出代价。闻名世界的“四大公害”事件就是发生在那个时候。由于环境污染造成居民患病的情况在日本比比皆是:在熊本县,由于当地的氮肥厂直接排放含汞废水,污染了水俣海湾而使当地渔民患上了水俣病;在四日市,由于石油化工厂排放废气,导致周围许多居民患哮喘病死亡;在富山,由于当地的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含镉废水,许多居民患上了骨痛病。 当令人触目惊心的公害病例接连发生,公害病的受害者继而开始了漫长的法庭诉讼斗争,随着调查取证的深入,事实越来越清楚,企业不得不承认了废水的污染,政府也不得不承认了轻视环境的政策责任。 在舆论压力有增无减的逆境下,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不断出台大量详细的环保法律,分门别类地给工业制定了严格的废弃物排放标准,海湾、湖泊、河套等地区还要更严格,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日本政府对于企业不采取强制措施,要求企业达到什么标准,更不直接下达治理指标,而是通过公布全社会污染控制总目标引导企业进行环保,同时通过市场行为,也就是能源价格等调控企业环保行为,减少环境污染。工业污染主要是工厂排放废汽废水废渣等,解决措施主要是通过各种法律和经济措施解决,要求工厂减少排放,否则处以罚款,而对于工厂在环保科研、设备方面的投入,政府给以一定的补贴,企业根据生产情况提出环保课题,

日本《自然环境保全法》

自然環境保全法 (昭和四十七年六月二十二日法律第八十五号) 最終改正年月日:平成二三年八月三〇日法律第一〇五号 第一章総則(第一条―第十一条) 第二章自然環境保全基本方針(第十二条?第十三条) 第三章原生自然環境保全地域 第一節指定等(第十四条―第十六条) 第二節保全(第十七条―第二十一条) 第四章自然環境保全地域 第一節指定等(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 第二節保全(第二十五条―第三十条) 第三節生態系維持回復事業(第三十条の二―第三十条の五) 第四節雑則(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五条) 第五章雑則(第三十六条―第四十四条) 第六章都道府県自然環境保全地域及び都道府県における自然環境の保全に関する審議会その他の合議制の機関(第四十五条―第五十一条) 第七章補則(第五十二条) 第八章罰則(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八条) 附則 第一章総則 (目的) 第一条 この法律は、自然公園法(昭和三十二年法律第百六十一号)その他の自然環境の保全を目的とする法律と相まつて、自然環境を保全することが特に必要な区域等の生物の多様性の確保その他の自然環境の適正な保全を総合的に推進するこ

とにより、広く国民が自然環境の恵沢を享受するとともに、将来の国民にこれを継承できるようにし、もつて現在及び将来の国民の健康で文化的な生活の確保に寄与することを目的とする。 (国等の責務) 第二条 国、地方公共団体、事業者及び国民は、環境基本法(平成五年法律第九十一号)第三条から第五条までに定める環境の保全についての基本理念にのつとり、自然環境の適正な保全が図られるように、それぞれの立場において努め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財産権の尊重及び他の公益との調整) 第三条 自然環境の保全に当たつては、関係者の所有権その他の財産権を尊重するとともに、国土の保全その他の公益との調整に留意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基礎調査の実施) 第四条 国は、おおむね五年ごとに地形、地質、植生及び◆野生動物◆に関する調査その他自然環境の保全のために講ずべき施策の策定に必要な基礎調査を行うよう努めるものとする。 (地域開発施策等における配慮) 第五条 国は、地域の開発及び整備その他の自然環境に影響を及ぼすと認められる施策の策定及びその実施に当たつては、自然環境の適正な保全について配慮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第六条 削除 第七条 削除 第八条 削除

日本旅游资源环境保护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旅游资源环境保护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实行统一的、区域性的自然公园管理体系,经过5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创建了完整的管理体制,完善了旅游资源环境管理的法律与政策,与欧美国家相比,有其独到之处。而我国旅游资源环境管理还相对落后,实施的是分级、分块的管理体制,造成了管理部门分散、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等诸多弊病。学习借鉴日本经验,对我国健全完善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律与政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根据日本资源环境管理政策规定,日本自然公园的管理机构为非盈利的政府机构,其运转靠财政拨款。公园内的住宿、餐饮和娱乐等商业设施严格按规划建设,并通过特许商业经营处批准,由承租人经营。 在管理模式上,日本对旅游资源管理实行政府与民间合作运作的形式,推行公园管理员和社区参与的政策。政府部门要寻找良好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主要有学术团体、社区和私人。各方履行和承担相互的责任和义务,积极主动地参与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充分考虑人与自然资源和谐、环境友好的长远利益,各自做出贡献。 一、自然公园管理员的政策 1957年,日本建立了自然公园管理员制度。任命了119名“国家公园管理员( ranger) ”。最初的公园管理员是根据自然保护事务所长,都、道、府、县长官及国家公园协会会长的推荐,受自然环境局长委托,担任国家、国定公园中清扫、事故防止、动植物保护等业务的自愿者。随着战后复兴的推进,国民生活不断改善,日本迎来了旅行大众化时代,到自然公园的旅游者数量剧增。自愿者的业务发展到限制高山植物的采集,指导露营地,还有登山装备、食品携带、景区美化、火灾预防等事项。1965年自愿者被更名为“自然公园管理员”。此后,业务内容又增加了对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提议、公共设施的毁损和垃圾等环境污染行为问题的处理通报等。至2002年,共有2976名自然公园管理员,在旅游资源环境管理、利用、开发保护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社区参与的政策 自然公园的国家管理机关是环境省。其中,国立公园由环境省指定,由国家管理;国定公园由环境省指定,由所在区域的都、道、府、县管理。县立公园由县政府指定、管理。自然公园经营管理的基本政策是:政府实施管理权;经营形式多样化;社区积极参与三者有机结合,互相制约促进。 在经营方面,有的公园由政府出资建造有关设施,由经营者负责经营和维护,利益共享,政府从中获得一定股份;有的由经营者自行开发建设,上缴管理费或利税;有的采取基金会的形式,向社会募集资金,用于自然保护和公益事业等。任何形式的经营都要求经营者必须签订风景保护协议,履行一定的义务。如积极采取措施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向社区特别是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当地社区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 在促进社区参与方面,通过组织观花会、观鸟会、讨论讲座等不同形式,引导社区的公众参与,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开发建设项目的类型及其可行性必须有社区代表参与讨论决策上述可见,日本实行以政府为主导,辅之民间合作运作。实行公园管理员制度,加之社区参与有机结合。与此相比,我国个人及社区公众参与的程度还相当低,各主体难以形成合力。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矛盾日渐突出。在日本,社区有权监督经营管理者对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情况。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制约和防止经营者的武断决策、盲目开发及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行为,从而避免造成的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 所以日本的这种公园管理员制度和社区参与政策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中国向来缺乏的不是人,中国可以根据自身的国情灵活的运用公园管理员制度,任命一批有能力的管理者,辅之以社区居民参与政策,吸纳那些平时闲着没事干的大妈大叔作为志愿者,成为公园管理员,给于一些象征性的报酬,授予诸如“绿色使者”此类的荣誉称号或徽章,在他们的带动下来提高整个社区居民的资源保护意识。这样一来,打麻将的人就会减少,更多的人会参与到资源保护这种有意义的活动中去,社会风气也会随之变化!

国外环境保护地做法及经验启示

国外环境保护的做法及经验启示

摘要:如何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同时防止环境污染,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在环境法执法、提高公民自身的环保意识、发展生态文化、减少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灾难等方面,发达国家已经有了一些比较好的做法,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环保意识环境执法经济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 自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当前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和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地球是一个有机整体,地球系统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密切。人类是地球系统的核心,已经成为地球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人类活动对某一圈层施加的影响,将会通过各圈层之间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对其他圈层产生作用,针对某一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也会对其他圈层产生影响。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水圈、土壤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所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变化问题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一、我国环境发展现状 1、我国的土地在持续荒漠化多年来的气候变化和人们漫不经心的活动,对土地的破坏作用甚 大,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及重用轻养的恶习使草地逐渐退化,加上水土流失的不断侵蚀,致使这盲目改造自然的恶果悄然袭来。我国沙漠化速度在不断升高。目前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约27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8%,而且每年还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我国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整个生态系统在急剧恶化。其中草原沙化很突出,一些牧区牲畜存栏大幅度下降,绵羊的体重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下降了一半以上。 2、我国水环境在不断恶化。多年来,我国向水环境中排放的废水总量年均值约为500亿吨,其 中1996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高达约1356亿吨,早已超过环境容量的80%。据几年前统计,只有5%的生活污水和17%的工业污水在排放前经过了处理,其它都直接排入江河湖泊。迄今为止,全国745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28%的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我国已有90%以上的城市河段、湖泊受到严重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大部分江河湖海都出现了富营养化,水华和赤潮发生频次在持续增加。

赴日本环境保护考察报告

赴日本环境保护考察报告 20**年12月1日至19日,省委组织部、省环保厅和省外办联合举办了我省首期环境保护专题研讨班。部分省辖市以及县(市)分管环保工作的领导共28人,在国内进行了4天培训后,接着赴日本进行专题培训考察。在日期间,我们主要考察了福冈、东京、大阪等地,拜会了福冈县知事、议会议长和环境部部长,亲身感悟了日本在生态工业园建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再生利用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此次学习培训时间虽短,但安排紧凑,内容精当,收获丰硕。我们所见所闻都是当今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课题。特别是日本社会推进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完备的环保管理体制机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研讨班,不仅让我们比较全面地把握了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而且看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对今后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有了直观的标准和现实的参照系。 一、日本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发展过程日本现阶段的环境保护比较成功,在发达国家中居于前列,但他们也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再恢复”的艰难道路,他们对待环境保护的态度也是随着经济增长、污染加剧而逐步改变的。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二战后的最初**年,日本为追赶欧美国家,盲目发展重工业、化学工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福冈县的北九州市、大牟田市的“七色烟”、“七彩河”即是典型。二是60年代-7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重视污染的治理,但是在“经济优先”观念的主导下,企业仍是被动开展污染治理,环境污染并未真正得到抑制。三是80年代-90年代,针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日本发展的指导思想开始由“经济优先”向“经济与环境兼顾”转变,日本企业由“被动治污”逐步走向“主动治污”,日本经济社会开始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四是行至21世纪,日本环保理念发生了新的、质的飞跃,循环型社会系统的确立、企业主动治污理念的强化、知识经济的形成,使日本社会形态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的根本转变;环境保护实现了由被动的

日本农业环保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农业环保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的农业发展基础与我国相似: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力低下,主要是以家庭为基础、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型的农业经营方式;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日本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农产品产量虽然大幅度提高,但是农药残留、农产品品质降低、水质恶化等问题相继出现,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危机;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理论被提出后,日本及时制定了一系列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使农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日本农业环保政策的演变历程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严重的资源危机和坏境污染问题时对现有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深入反思而提出的发展理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遵循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高速增长型发展模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农药、化肥、农用地膜等残留物污染、牲畜粪尿污染等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日本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农业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按照其演变历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政策主要以提高产量和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农业环境污染没有受到重视。 二战后日本大量使用了以石油为原料的化肥和农药制品,虽然粮食等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但是农业环境遭受了严重污染,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这个时期的环境保护政策主要是针对工业企业的排污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大气污染防治法》、《噪音规则法》等。1961年颁布的《农业基本法》是以提高衣业劳动生产率、保护农业为目标的法律,并没有涉及农业环境问题。《农业基本法》在改善农业牛产条件,减小工农业收入差别,提高粮食供给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导致了农产品品质下降、农药残留、水环境污染、土壤退化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农产品供求状况的改变、环境污染对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环境政策的影响,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在日本逐渐得到重视。 第二阶段 20世纪70-80年代,开始重视农业环境问题,提倡发展循环型农业,有机农业在全国普遍兴起。 为了解决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70年代日本开始了环境保护运动,相继出台了《废弃物处理法》、《环境基本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农药取缔法》、《土壤污染防止法》等法律法规,将环境保护作为社会发展的前提,提倡发展循环型农业,有效地发挥农业所具有的物质循环功能,使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减农药和减化肥农业在全国逐步实施。1971年成立了全国有机农业研究会,提出了“防止环境遭受破坏,维持和培育土壤地力”的口号,广泛发动农民生产健康美味的农产品。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建立和推进环境保全型农业,实现可持续型农业发展道路。 日本在1992年制定的《新的食品、农业、农村政策方向》中首次提出“环境保全型农业”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农政改革的新目标。环境保全型农业是指灵活运用农业所具有的物质循环功能,通过精心耕作,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发展环境负荷量小的可持续型农业。政策所关注的对象不仅仅是农业,而是食品、

浅谈日本环境保护

浅谈日本环境保护 对世界各国来说,日本是一个充满神奇而又令人瞩目的国家。它是西太平洋上临近亚洲大陆东北部的一个群岛国家,不仅天然资源缺乏,而且台风、海啸、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爆发。根据数据统计,截止2010年10月1日,日本人口总数约为1.28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国家,曾经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量大增,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四大公害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日本米糠油事件)的发生,引起了日本政府及公民的高度警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代价”。 一、日本政府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 日本的环保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从60年代就致力于从“公害大国”翻身朝环保大国迈进。当令人触目惊心的公害病例接连发生,日本国会迫于舆论压力,于1967年7月制定了《公害对策基本法》,在此基础上日本政府又于1993年11月制定了《环境基本法》,这是全面体现政府环境政策基本方向的新的基本法,不仅详细规定了政府环境政策的基本理念、基本政策和经济措施,而且对制定实施环境基本计划和环境综合计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等也做出了具体规定。次年,日本又出台了《21世纪议程行动计划》,致力于在21世纪建立循环型社会系统。直至2000年日本正式颁布了《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强调废弃物的减量化,努力建立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日本政府在循环经济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四大路径:一是科学制订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二是制定推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三是实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四是倡导全民环保,推进公众参与。日本的循环经济体现在物质循环、能量高效利用和水循环3个方面。(一)物质循环废弃物质的再生循环利用是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切入点。日本每年要废弃1800万台电视机、冰箱、空调和洗衣机,重量达60万吨。现在日本已实施《家电回收再利用法》。(二)能量高效利用在再生能源利用方面,日本采取了废弃物发电和燃料制造、生物发电和生物热利用、温度差能源等多种方式。(三)水循环为了保证河水在自然循环中的净化能力,政府规定只有在河流中的水超过河流正常流量才能取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的“中水”大多实施回用,被广泛应用于农田灌溉、城市绿地灌溉、消防、冲洗汽车、冲洗卫生设施等诸多方面。地下水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禁止含有害物质的水渗入地下,严格控制垃圾填埋。 在日本,企业的自觉环保是循环经济成功实践的基础。企业大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许多大企业以主动积极的环保行为展示形象,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提高了诚信度和社会满意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例如为配合日本《家电回收再利用法》的实施,西日本家电再生使用株式会社投入4亿日元,建成一座处理能力为100万台的废旧电器回收利用工厂,股东

日本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ISSN 100020054CN 1122223 N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T singhua U niv (Sci &Tech ),2000年第40卷第S 1期 2000,V o l .40,N o .S 110 26 4448   日本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张 松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收稿日期:1999210209 作者简介:张松(19612),男,副教授,博士后 文 摘:历史环境是指与一定范围的土地密切相关的文化遗产所构成的整体物质环境状态,它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1966年日本制定《古都保存法》来保护古都的历史风土, 1975年修订《文化财保护法》创立“传统建造物群保存地区” 制度,对一般城镇内的历史街区以及村落聚落景观为代表进行切实保护与利用,与此同时全国综合开发政策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这一过程中,保护运动中的公众参与和地方自治体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历史环境;保护法律;开发政策;公众参与中图分类号:TU 2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054(2000)S 120044205 历史环境保护是产生于20世纪的课题,现已发展成为有理论有实践的重要学科分支。在大规模开发建设中,我国的历史城镇、历史街区、历史村落的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借鉴1960、1970年代日本在历史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了解其法制建设、开发政策、市民运动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国历史环境保护制度的建设和公众参与运动的兴起。 1 历史保护制度的创立 1.1 与历史环境相关的社会状况 历史环境是指与一定范围的土地密切相关的文化遗产所构成的整体物质环境状态。依据日本的《文化财保护法》,主要包括“史迹”、“传统建造物群”、“埋藏文化财的包围地”等内容,按《关于古都内历史 风土保存的特别措施法》(以下简称《古都保存法》),主要指“历史风土地区”。但是,历史环境的保护并不 只局限于这些。历史环境被认为是理解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不可欠缺的内容,也是生活环境创造的基本要素,对社区生活环境的形成极其重要。 1960年代制定的“经济高速发展政策”、“全国 综合开发规划”,促进了产业的急速发展。经济高速发展政策,带来了粗放式开发与巨大城市化的浪潮。与此相随的是对生活环境的破坏,公害问题大量产生,同时也出现了对自然和历史环境的破坏。但当时谈到的环境问题,似乎还只局限于产业公害。 事态到1970年代就发生了转变,经历了公害、关注生活环境的眼光已经迟钝的人们,重新注意到自然破坏的严重性。认识到历史环境的破坏是现代环境问题的重要课题,人们将产业废弃物带来的污染称为第一公害;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称为第二公害;将开发建设对历史环境和乡土文化的破坏称为第三公害。与公害直接危害人的生命、健康等肉体方面相对,历史环境的破坏会给居民的精神生活带来严重的创伤。历史环境是地域居民精神纽带的象征,它的毁坏会给居民生活带来非常深刻的影响。历史环境一旦丧失之后,居民的精神上就会产生失落感,甚至无法承受这种急剧的变化。各地居民在关注环境的物质方面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环境的文化方面的重要意义。以反对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直接危及人的生命与健康的“公害”为起点的环境保护运动,从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景观保护,逐步扩大为包含遗迹、历史街区等在内的历史环境保护运动。1.2 历史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是有机的统一体。公害、自然环境可以看作是横轴上的问题,历史环境则是与时代相关的纵轴上的问题。也就是说,要从空间轴与时间轴双方,综合考虑生活环境问题。 过去人们只重视能够换算为货币价值的东西。经济高速发展期正是这种价值观通行无阻的时代。这些随经济高速发展矛盾的表面化,低增长经济时代的到来引发了变化。货币价值无法测算的、对居民生活具有根本价值的东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日本环保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常 杪1,杨 亮1,王世汶2,松原乔1 (1.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管理与政策教研所,北京 100084; 2.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732) 摘 要: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积极改善环境质量,目前在环保治理技术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带动了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日本环保产业经历了高速增长扩张期、稳步发展期、转型期,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文章分析了近年来日本环保产业发展呈现出的新变化及特点,并结合其产业发展的经验及教训,为快速发展的我国环保产业提供了启示与建议。 关键词:环保产业;日本;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377(2016)01-0060-06 日本环保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日本目前定义的环境产业所包括的范围广泛,相当于我国的节能环保及新能源产业。具体包括环境污染防治、气候变化对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利用、自然生态保护等四大领域。日本由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来自于政府投入,虽然国内没有大型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与运营公司,但环保装备制造业非常发达。本文以环保产业中的环保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为重点,解析了日本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旨在为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启示。 日本的环保产业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分水岭为2000年前后。1 2000年前的日本环保产业发展概况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环保事业的发展经历了3个主要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末的工业源污染集中治理阶段;20世纪80~90年代生活源污染集中治理与提标改造阶段;2000年以来大规模集中建设期结束后的综合环境质量改善阶段。日本环保产业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特点,为推动日本环保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1.1 工业污染集中治理阶段 20世纪60~70年代是以工业污染治理为主要需求的“公害对策阶段”。此期间日本迎来了经济的高速成长期,从60年代中后期开始,日本经历了以“四大公害病”为代表的环境问题。为应对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本政府加速环境立法,加大了环保投入,推进产业 注:本文由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流域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集成及效益评估”(2014ZX07510) 资助。 感谢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开放基金(No.GCZX20150004)对本文的支持。

日本 环境基本法

日本环境基本法 环境基本法(1993年11月19日第91号法律) 第一章总则 (目的) 第1条本法的日的,是通过制定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明确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企(事)业者及国民的责任和义务,规定构成环境保护政策的根本事项,综合而有计划地推进环境保护政策,在确保现在和未来的国民享有健康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为造福人类做出贡献。(定义)第2条本法所称“环境负荷”,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可能成为不利于保护环境的因素。本法所称“全球环境保护”,是指由于人为活动而使全球变暖、臭氧层受到破坏、海洋污染、野生生物物种减少,以及给其他全球性或区域性的环境带来影响的环境保护,以便庄确保国民卓有健康的文化生活的同时,造福人类。本法所称“公害”,是指伴随企(事)业活动及其他人为活动而发生的相当范围的大气污染、水休污染(包括水的状态或水底底质的恶化,但第16条第l款除外:以下同)、土壤污染、噪声、振动、地面沉降(因采矿而挖掘土地除外。以下同)和恶臭,并由此而危害人的健康或生活环境(包括与人的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财产以及动植物及其繁衍的环境;以下同)。 (环境资源的享受与继承等) 第3条把环境作为得天独厚的资源维持在正常的水平上,是人类健康的文化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但是,由于人类的话动增加了环境的负荷,从而使人类存续基础限度的生态平衡出现被破坏的危险.因此,必须妥善实施环境保护,使当代人和后代人能在世世代代地正常享受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的同时,把作为人类存续基础的环境维持到永远的将来。 (构筑对环境负荷影响少的可持续发展社会) 第4条应当本着下述宗旨实施环境保护,即:在可能的限度内,减少因社会经济活动及其他活动而对环境的负荷及其他与环境因素有关的影响,在一切人公平分担的基础上。自主而积极地去实施保护环境的措施。在把得天独厚的环境维持在正常水平的同时,一方面要力求发展对环境负荷影响小的健康经济,另一方面要构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并且要在科学知识充实的基础上,预防环境污染。 (通过国际协调积极推进全球环境保护) 第5条鉴于全球环境保护是人类的共同课题,同时也是确保国民未来的健康文化生活的课题,而且日本的社会经济是在国际性的密切相互依存关系中运营的.日本有能力按照本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在国际的协调下,积极推进全球环境保护。 (国家的职责) 第6条根据前3条规定的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以下称“基本理念”).国家拥有制定和实施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的且综合性的政策和措施的职责。 (地方公共团体的职责) 第7条根据基本理念,地方公共团体拥有制定和实施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政策的地方政策。以及其他适应本地方公共团体区域自然社会条件的政策和措施, (企业的职责) 第8条企(事)业者有责任根据基本理念,在进行其企业活动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处理伴随此种(事)业活动而产生的烟尘。污水、废弃物以及防止其他公害,并且要妥善保护自然环境。企(事)业者有责任根据基本理念,在进行物品制造、加工或者贩卖及其他企(事)业活动中.当与其企(事)业活动相关联的制品从其他物品变成废弃物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力求进行适当的处理.防止出现环境污染:除前两款规定的职责外.企(事)业还应根据基本理念.在进行物品制造。加工或者贩卖及其他企(事)业活动时,努力降低因使用或废弃与其企(事)业活动相关联的制品及其他物品对环境的负荷,并且要努力利用再生资源及其他有助于降低环境负荷的原材料、劳役等,以防止发生环境污染。除前3款规定的职责外,企(事)业者还应当根据基本理念,不仅要自己努力降低与其企(事)业活动有

浅析日本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浅析日本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摘要:目前全球都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保护环境也慢慢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过去的日本,特别是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国都在重点的发展工业,并没有重视环境和国民的身体健康,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可是,自从政府、企业、人们合力进行保护环境之后,当前的日本,已经变成了世界环境保护的强国,日本具备非常详细的环境保护法律,企业发展的环保措施等,日本民众也有非常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所以,文中将具体研究日本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关键词:日本人;环境;保护意识 引言 日本人推崇自然,和自然相处的过程中,要和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然观念。日本人崇尚自然,要求和自然和谐相处,同时要以这个目标不断的努力中,著名的学者认为,想要化解当代的环境问题,就需要改变征服自然的理念,和自然和谐相处。这种观念深深的渗入到了日本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同时日本的环保意识也更加明显的表现出来对自然的尊重,所以日本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是值得每一个国度的每一个人学习的。 一、简要阐述环保意识的定义 环境保护意识作为生态伦理的范围,是存在在生态伦理之上,将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目标作为基础。李宁宁提出:环境保护意识是通过人类的心里活动的演变过程产生的环境保护的认知、行为活动的倾向。是由环保认知、体验环保、行为倾向三部分构成。作为环保意识的基础的环保认知,能够形成环保认知是在人与环境关系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程度紧迫程度的深入了解的观念,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情感的体验,同时促使个人产生一定的行为倾向,这个倾向不是行为自身,而是做出活动前的思想等,就是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来保护环境等进行的活动,这三部分相互联系制约在统一的个体环保意识中。 二、日本人环保意识强烈的原因 (一)国土面积小带给日本人的思考

日本人的环保意识

浅析日本人对自然资源的感恩意识[日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日本人の自然資源への恩返し意識に関する分析 要旨 周知のように、日本は海に囲まれて、資源が乏しい国家である。特に鉱物資源の不足は、日本の経済発展に深く悪い影響を与えたと言える。そして独特な地理環境のため、昔から、いつも地震、火山、台風などの自然災害に襲われてきた。日本人の生存環境は厳しいとも言えると思う。しかし、日本人はべつに自然に不平をもつのではなく、かえって自分が暮らしているこの日本列島を崇拝して深く愛している。彼らは彼らをとりまく自然に神が存在しているということを信じており、自然に恩返しをすることが日本国民の生活の中でとても重要な地位を占めている。どうして日本人は自然にたいしてこのように感謝の念を持っているのか。彼らの自然への尊崇と報恩の念は何を表しているのか。 筆者は日本人の性格の形成が日本の独特な地理環境と緊密なつながりがあると思っている。島国であるから、日本は大陸から分離されており、物資的経済的観点から見れば、日本は外部との連絡を緊密にしなければならず、他の国の資源との交換も強化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このような

情況で、日本人が生存したければ、日本自身の資源がかえって重要な条件になる。次に、日本人の保守的で穏やかな性格は極めて厳しい自然環境と深いつながりがあると思う。日本では地震、火山、台風などが頻繁に発生する。生命を脅すほど危険な環境の中で生活している日本人は、強大な自然の力に対抗することができず、じっと耐えることを選んだ。その耐えるという姿勢は、自然を尊敬し、資源を節約し、生態を保護することになってきた。 ところで、日本は資源と環境保護の方面で、短い時間でかなり大きな成果を勝ち取って、日本自身の発展に対して計り知れない利点を持っているだけではなく、他国の環境保護と経済発展という面においても、良い模範的役割を果たすことができる。当論文の目的はこのような環境保護において先進的な日本の国内外への影響に関する先行研究に基づいて、資料を調べ、日本人の大自然に対する報恩意識を論証し、そして世界に対する積極的な意義を探究し、人類が自然と調和しようとする意識を打ち立てることに少しでも寄与することである。 キーワード:自然環境,資源の欠乏,報恩意識,環境保護

(完整版)从循环利用看日本人的环保意识日语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リサイクルから見た日本のエコ意 識 从循环利用看日本的环保意识 学院名称外国语学院 专业名称日语 学生学号N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本人声明 我声明,本论文及其研究工作是由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作者: 签名: 日期:2012.5 声明 本論文及び研究結果は、本人が指導教官の指導の下、独自に完成したものであり、論文に記述した資料はすべて参考文献一覧に列記しておることを、ここに声明いたします。 作

者: 签名: 日期:2012.5

从循环利用看日本的环保意识 摘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为了大力发展经济而忽视了环境保护,最终以引发了悲惨的公害事件作为代价。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在将来能够持续高质量的生活,日本政府决定构建循环型社会,而回收废弃物再循环利用是构建循环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的主题。本论文通过分析在日本实施循环再利用的重要性和政府,企业,国民在循环利用中所作出的努力。另外,对日本在构建再循环社会所获得的经验进行探讨研究,最后分析了我国再循环的现状,希望借鉴日本成功的经验来促进我国再循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再循环,日本,环保意识,中国

リサイクルから見た日本のエコ意識 学生名前: 指導教官: 要旨 日本の社会は1950年代から1960年代に環境保護を軽視した大量生産、大量消費、大量廃棄という持続不可能な工業生産パターンが行い,急激な経済成長を実現した代償として、悲惨な公害事件を発生させた。しかし、1970年代から、日本社会の発展にともない、将来にわたりハイクオリティーの生活が持続できるため、政府は循環型社会の構築を目指す対策を取っていくようになってきたと考えられる。廃棄物をリサイクルできるのは、循環型社会を築くことにおいて、最重要なテーマのひとつとなった。本論文では、日本社会においてリサイクルというエコ意識の必要性、政府?企業?国民がリサイクル社会をつくるための努力を分析し、日本におけるリサイクル社会を構築する経験を検討したうえで、中国においてリサイクルの現状を明らかにし、中国社会においてリサイクルの建設と発展が促進されることを期待する。 キーワード:リサイクル,日本,エコ意識,中国

日本环境政策优先指数解读

·综合2010年第12期(下) 日本环境政策优先指数解读* 胡曲应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本文认为,日本环境省2002年发布的《环境会计指南》,可以相对清楚地描述环境保护的经济影 响,但存在对统一环境数据的不同解释,从而导致不同的环境管理结论的现象。环境影响方式的多样性使得 企业无法合理比较不同的环境影响。 日本环境政策优先指数(JEPIX)是为了解决企业面临的上述问题而产生的。充分了解日本JEPIX的主要特点和应用原则,对我国企业有效积极开展环境绩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境政策优先指数环境影响点环境绩效评价 作者简介: 胡曲应(1978-),女,湖北应城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 一、日本环境政策优先指数(JEPIX)概述 (一)JEPIX的含义日本环境政策优先指数(JEPIX)项目是由环境会计、环境管理、环境报告、生态评级和生态平衡等领域的一些组织和个人 自愿发起的。 它最初基于日本科技公司的专家自愿进行,而后日本教科省所属的国际基督教大学下设的21世纪卓越中心创立的JEPIX论坛对这个方法进行发展,贯彻实施并制定公司基准。JEPIX项目由日本科教公司可持续发展排名委员会、可持续管理论坛以及日本科教省提供财务资助和进行披露,包括由宫崎信行(NobuyukiMiyazaki)等人组成的开发团队和克劳德·西根塔勒(ClaudeSiegenthaler)等组成的研究小组构成。JEPIX项目的独特目标是为环境会计和公司环境管理排名提供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以此来反映公司环保行动与日本环境政策目标的差距。鉴于日本政府资源缺乏,因此这个报告主要集中于排放量。日本环境政策优先指数是指JapanEnvironmentalPolicyPrioritiesIndex,缩写为JEPIX。JEPIX是一个指标体系,它使得不同类型的环境介入和影响(原用物理单位衡量)可以通过环境影响点(EnvironmentalImpactPoint,EIP)这个通用计量单位而变得完全可比。因此,被日本许多大型公司所采用。 (二)JEPIX的基本特征JEPIX是一种新的能更好测量生态效率的生态会计系统,主要用于企业的环境绩效评估,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 JEPIX项目受到生态资源稀缺概念的原始启发,最初由Müller-Wenk (1978,1980)建立和倡导,其独特的名字叫生态簿记,或生态会计。这个理论后来在Braunschweig(1990)的著作中有所发展,讨论的是瑞士一些城市的环境政策问题,此后出现于瑞士环境机构的出版物中。生态稀缺理论的基础思想可以通过下面的等式来表达:生态因子=F/Fk*1/Fk。其中,分子F代表一类环境介入或影响的“实际流量”,如CO2、NOX、SOX等的排放量;分母Fk代表这类环境介入或影响的“临界流量”,或称为目标流量。当实际流量F逐渐达到临界流量Fk甚至超过Fk,环境将会恶化,这就意味着 环境稀缺增加。 (2)JEPIX建立的是单评分指数———环境影响点(EIP)。EIP将清楚地指出选择性情景的优先行动,因为被选中的环境措施、生产程序或者新产品等将通过可比的EIP数据来评价。(3)JEPIX反映了日本环境政策,意味着运用JEPIX的优先性是与日本政府和国际条约,如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环境政策一致。JEPIX包括以下环境类别见(表1)。JEPIX指数的基本计算就是比较排放物的实际流量和目标流量之间的比率来揭示与目标的差距,并且目标流量的估计反映了日本政府的环境政策。计算JEPIX指标的实际流量和目标流量的主要数据来源,如(表2)所示。结果,政府制定的优先性将自动地被公司采用JEPIX环境管理体系的优越性所替代,因为如果政府制定的环境目标更严格,相应的JEPIX生态因子将会上升,从而导致环境介入和影响的较高分。这种情况下,管理层合理的决策就是增加对这个特殊环境政策优先课题的关注度。 (4)JEPIX是基于“自下而上”方法制定的,而与环境省的指引相反。指引由环境省促进并公布,从而接近“自上而下”的方法。相反,JEPIX项目是由西根塔勒(Sigenthaler)强烈和持久的倡议促进,并由JEPIX研究团队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称之为是自愿的民间组织项目。由日本科学技术公 司(科学技术的国家机构)提供财务资助,基于这种民间自愿的 “自下而上”的方法,JEPIX更有可能被企业自愿使用。二、日本环境政策优先指数(JEPIX)的应用研究 (一)JEPIX的实践运用在JEPIX发展组织的倡议下,日本佳能和小松等著名的12家大型工业公司于2003年秋自愿组织成JEPIX论坛,这个论坛的目标是成为生态控制和生态平衡的先驱者。这12家公司基于生态平衡和生态效率措施的经验准备实施JEPIX,讨论其优缺点,通过交换自己的经验来改善JEPIX提供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此外,超过100家公司和组织用JEPIX评价其环境绩效。在工业领域,包括服务业,如银行和保险公司,非营利组织如大学、城市和非政府组织(NGO)。小松公司(Komatsu)是日本一家最大的制造商,制造和销售建筑和采矿设备、电子产品、工业机械和车辆和与环境相关的装置。为了获得更高的环境管理效率,小松公司自1999年以来采纳了《环境会计指引》并通过环境报告披露其环保结果。虽然环境保护的财务和经济情形可以通过运用《指引》相当明显的显示,但仍有许多环境影响的物理数据可被通过多种方法来解释。更为重要的是,环境影响以多种方式发生并用不同的单位在计量,如温室气体排放,水质恶化和固体废弃物的产生,从而使得合理比较不同的环境影响变得不可能。为了缓解上述难题,小松公司决定从2003年开始运用JEPIX指标体系,使其可以用一个一致的单位比较和评价不同类型的环境影响。 小松公司在国内的四个工厂采用了JEPIX。基于环境影响点,通过运用两种生态效率指数(环境改善率和对环境的利用效率),来比较环保的效率和效力,如(图1)所示。其中,环境改善率(EnvironmentalImpactImprovementRate),指的是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成本(EIP/日元),使我们可以测量每日元环保支出带来的环境影响减少的程度,衡量环境保护活动的效力;对环境的利用效率(EnvironmentalImpactUtilizationEfficiencyRate),指的是与环境影响程度相关的生产增加值(日元/EIP),测量与环境影响程度相关的货币增加值总量,可以帮助15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