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施工要点

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施工要点

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施工要点
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施工要点

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施工要点

摘要:现在商住高层住宅工程逐渐增多,多数下部几层为商业用,其结构形式多为框架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上部为住宅,其结构形式多为剪力墙结构,在两部分之间设转换层。本文根据在施工程的实例,对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转换层施工的施工缝留置、钢筋安装顺序、模板体系设计和混凝土浇筑需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得到各位专家的指点和批评。

关键词:结构(设备)转换层,框支梁,框支柱,混凝土

Abstract: the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high-rise residential project now increase gradually, most lower layers of for commercial use, the structural forms for frame structure or framework-core tube structure, the upper for house, the structural forms for the shear wall structure, between two parts in a conversion layers.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examples in shi, a shear wall structure for box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ayer construction joints lien, reinforced installing sequence, template system design and concrete casting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problems

are analyzed. Hope to get each expert advice and criticism.

Keywords: structure (device) conversion layers, box a beam, box pillar, concrete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园景阁住宅小区东12、13#楼建筑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地下两层用于车库和设备用房,首至三层用于商业,四至十九层用于住宅,三层以下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四层以上为现浇剪力墙结构,转换层设在三层,结构形式为框支剪力墙结构。

框支梁截面为1500×1000mm(高×宽),梁内三皮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下面根据本工程实例,谈几点在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施工中的心得。

1、合理留置施工缝

根据混凝土的施工顺序,我们对混凝土施工缝留置的位置进行了分析:

首先,根据图集03G101-1中对框支梁的规定,框支梁上铁下锚的长度为梁底标高向下一个锚固长度laE(本工程设计要求:C40混凝土,HRB335钢筋,钢筋直径大于25时,

laE=32d)。因此,如果在绑扎梁钢筋以前想浇筑墙柱混凝土的话,就只能浇筑至梁底标高以下900mm处,在该处墙柱上留置水平施工缝,但由于该处留置施工缝时,如果一次支柱模板至梁底处,将无法处理施工缝,只能将其拆除,处理完施工缝后,重新支模,如果分两部分支柱模板,又不利于施工,而且浇筑的混凝土量有比较小,因此我们在确定施工方案时,也就首先否定了在该处设置施工缝的想法。

考虑到梁筋锚固问题,我们想将框支梁钢筋绑扎完毕,安装好梁侧模板后,浇筑楼板下皮标高以下的墙、柱和梁的混凝土,在板下皮标高处设置水平施工缝,但由于梁高均大于1800mm,而板厚仅150mm,在板下皮标高处,梁的应力值较大,不宜设置施工缝,因此也被否定了。

我们也想过干脆墙、柱、梁及顶板一次浇筑,但由于梁的截面较大,钢筋的直径粗、密度大,不利于施工,如果使用普通混凝土(通常石子粒径在5~25mm,连续级配)进行浇筑,梁下部墙柱混凝土的振捣质量很难保证,为此我们准备使用自流式混凝土进行施工,但由于甲方和设计不同意变更,这种方案也由于难以保证混凝土质量而被否定了。

最后我们确定的方案是在梁下皮标高处的墙、柱混凝土上口留置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将框支梁钢筋绑扎完毕,梁侧邦模板不安装,待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处理好施工缝后,安装梁邦模板和顶板模板,绑扎好楼板钢筋后,将框

支梁和顶板一次浇筑。这即有利于施工缝的处理,也可避免由于一次混凝土浇筑过高,而可能导致的混凝土质量问题。

2、确定钢筋绑扎顺序,处理好梁柱接头处钢筋位置的关系

在本工程中,钢筋上部三皮铁均需下锚,下部两皮铁均需上锚,而柱钢筋均需向梁内锚固,尤其是边柱,外皮钢筋也需向内锚固,使得钢筋密集度过大,锚固部分位置重叠,极不利于施工,考虑上述问题,我们要求根据梁钢筋的施工顺序,在满足设计和图集要求的前提下,使锚固部分相互错开,尽量便于施工。

首先是柱钢筋的锚固部分,由于有一部分柱钢筋接头在二层,因此必须提前确定钢筋锚固部分弯折点的位置,在满足图集03G101-1(≥0.5laE)的要求后,可锚入框支梁内的柱钢筋,其弯折点应控制在梁上三皮铁以下,避免梁上铁钢筋与柱锚固部分的钢筋位置重合,锚固入楼板里的柱钢筋,其弯折点应控制在梁上铁两皮钢筋之间,详见示意图-图2。边柱部分内侧钢筋应满足上述要求,外侧钢筋弯折后锚固段钢筋与同方向梁上皮铁在同一标高处,主要考虑:(1)如边柱外侧钢筋弯折点标高较低,不利于梁上铁钢筋锚固段向下安装;(2)柱钢筋锚固段与同方向梁上铁在同一标高处,虽在同一水平面上密度较大,但避免了与另一方向钢筋在同一位置出现矛盾,出现无法施工的情况发生。详见示意图-

图3。

梁下皮钢筋上锚和上皮钢筋下锚时,其弯折点位置均应在满足图集要求的情况下分层次弯折,梁下皮钢筋应逐层向内退,梁上皮钢筋弯折点应逐层向外扩展,如有条件,上下皮钢筋锚固的所有弯折点都应错开,避免在施工中出现重合,影响施工。下部示意图-图4为上铁钢筋排列图,示意图-图5为下铁钢筋排列图。

如果事先不考虑以上问题,钢筋的锚固弯折点都在同一位置,最终造成上铁钢筋的锚固部分很难插下去,而由于梁柱接头部位钢筋交错过多,必会由于上铁高度超过设计高度,而造成的梁截面加大,因此希望如遇相同结构形式时,一定考虑将钢筋锚固位置相互错开。还应对做钢筋加工单的人员进行交底,并认真学习图集。

3、对框支梁模板及支撑体系重点设计,并进行相应的计算,保证其模板强度及支撑的稳定性。

由于转换层框支梁的截面都比较大,本工程的梁截面主要尺寸为1500×1000mm,其下部模板所需承受的荷载大大增加,为保证其安全性,必须对该处模板重新设计、重新计算。

另外,由于框架梁施工荷载较大,为保证下部楼板的承载力和保护混凝土成品,在框架梁立杆下部垫通长木脚手板,并在其下三层框支梁支撑立杆相对应的位置设立杆支

撑,将荷载向下传递。

4、转换层混凝土工程注意的要点

浇筑框支梁以下的墙及柱混凝土时,由于其上部框支梁钢筋已经绑扎完毕,其钢筋的直径粗、密度大,给混凝土浇筑带来很大的不变,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几点质量控制措施:

首先,我们决定将混凝土中的石子粒径适当减小,为此和搅拌站联系,要求本层的混凝土中石子粒径为5~20mm

连续级配,从而减小混凝土在浇筑时,由于石子粒径较大容易被钢筋卡住的情况发生。另外要求混凝土的坍落度取允许值的最大值,墙柱混凝土坍落度为160mm,梁板混凝土坍落度为180mm,也是为了避免由于混凝土坍落度小,而造成混凝土不宜浇筑的情况。

在绑扎框支梁钢筋前,确定框支梁下部墙柱浇筑混凝土的下料口,下料口设在框支梁侧面,安装框支梁箍筋时,在下料口处的箍筋只套在框支梁上,不进行绑扎,框支梁下部墙柱混凝土浇筑前,将箍筋平推,留出浇筑混凝土的下料口,并提前用木质多层板制作楔形簸萁,簸萁两侧设挡板,框支梁下部墙柱混凝土施工时,将楔形簸萁插入下料口进行浇筑。浇筑完毕后,再将下料口处的箍筋位置恢复,绑扎牢固。

由于钢筋密度过大,钢筋间距较小,为避免振捣棒不宜插下,我们首先决定采用小型振捣棒(30振捣棒),并在框

支梁上部设置振捣点,振捣点用红漆在框支梁上标记,混凝土浇筑前将振捣点处的钢筋撬开,用振捣棒提前试插,保证每个振捣点的有效性。

浇筑框支梁时,由于其截面面积较大,施工时必须提前安排好浇筑方向和浇筑顺序,并和施工人员交底,避免出现冷缝。

我项目由于考虑了上述问题,并编制了《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使得转换层的施工比较顺利,质量也很好,在评审结构长城杯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专家评委的好评。

结论:由于转换层的结构重要性较大,其结构断面一般比较大,施工时有一定的难度,是施工过程中的控制重点,因此在施工前,应根据工程情况认真研究分析,提前采取各种控制措施,以保证其施工质量。

另外,本人撰写此文也希望在同仁遇相同或相近结构施工时有所参考,同时衷希望得到各位专家的指点和批评。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

3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一、结构布置 1. 底部转换层的设置高度 研究得出,底部转换层位置越高,转换层上、下刚度突变越大,转换层上、下内力传递途径的突变越加剧,落地剪力墙或筒体易出现受弯裂缝,而使框支柱内力增大,转换层上部附近墙体易破坏,因此,转换层越高,对抗震越不利,因此规定9度区不应采用此结构。 “高规”第10.2.2条规定: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设置高度8度时不宜超过3层,7度时不宜超过5层,6度时可适当提高。 对于底部带核心筒的转换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和外框为密柱框架的筒中筒结构,由于其转换层上、下的刚度突变不明显,转换层上、下层内力传递途径突变的程度也小于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的高度对这两种结构影响不如框支剪力墙结构严重,因此,对这两种结构的转换层位置,可比框支剪力墙结构适当提高。但当底部带转换层的筒中筒结构外筒由剪力墙组成的壁式框架时,其转换层上、下层的刚度突变及内力传递途径程度与框支剪力墙结构相近,因此,其设置高度限制同框支剪力墙结构。 2. 转换层上、下刚度突变的控制 带转换层结构应使转换层下部结构的抗侧刚度接近转换层上部邻近结构的抗侧刚度,不发生明显的刚度突变,不应使转换层下部结构成为柔软层,因底部柔软层房屋在大地震中的倒塌十分普遍。 转换层上部结构的侧向刚度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底部大空间为1层时,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剪切刚度比γ表示,γ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2,γ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2 11122h h A G A G ?=γ……………………………………(1) ci i wi i A C A A += (i=1.2)……………………(2) 2)(5.2i ci i h h C = (i=1.2)……………………(3) 式中:1G 、2G ——底层和转换层上层的混凝土剪变模量 1A 、2A ——底层和转换层上层的折算抗剪截面面积,可按(2)式计算。

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方案及施工技术分析

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方案及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建筑高层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方案的选择优化,结合了某广场房产工程综合楼工程转换层施工过程中如何进行模板支设、钢筋绑扎及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及温控方法,以达到控制转换层整体质量效果。 关键词:结构转换层;模板支架;方案优选;质量控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a building high-rise structure transition laye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cheme selection optimization, combined with a square building housing project engineering conversion layer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formwork support how to set, the reinforcement assembling and mass concrete casting quality control, large volume concrete construction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in order to achieve control of conversion layers overall quality effect. keywords: structural layer; templates support; plan optimization;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某广场房产工程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39280㎡,地下室2层,地上23层(其中地下室2层为人防及车库,地上1~5层为商业用

超高层高位转换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超高层高位转换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17-10-11T12:10:44.6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作者:陈冬芸[导读] 摘要:近年来,高层建筑甚至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较为迅速,以满足人们生活、办公、消费的需要。 深圳市华蓝设计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 摘要:近年来,高层建筑甚至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较为迅速,以满足人们生活、办公、消费的需要。在这类建筑中,不同的使用需求和空间需求,需要设计楼层的转换层。那么,高位转换框支剪力墙结构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位置较高,而结构复杂,其抗震性能的设计尤为重要。本文将会对此进行分析,探讨高位转换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从而提升超高层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和安全系数。 关键词:超高层;高位转换;框支剪力墙;抗震设计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商业竞争的激烈化,促使了建筑向高层和超高层方向发展,以获得更多的使用空间、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我国的高层建筑层数逐渐增多、高度逐渐增加,建筑用途广泛,住宅、娱乐、商场、银行、教育等都是高层和超高层的用户。因而需要进行不同的空间划分,上下层的结构形式和布置就要进行改变,此时的转换层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以往的高位转换以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为主,而本文将要探讨的是一种复杂的框支剪力墙结构,其结构更复杂,抗震设计要求更高,应逐渐提升和完善抗震设计,保证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能。 1.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标准 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是巨大的,它所带来的危害是无法估计的。我国地域辽阔,很多地区位于地震活跃带上,是地震多发国家之一。加强预防是对抗地震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当前很多城市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增多,一旦发生地震,这些建筑的抗震性能显得非常重要,否则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带转换层的框支剪力墙超高层建筑结构,已经逐渐在很多城市建设使用,其设计理念和计算方法都比较成熟。但是,它的结构复杂、超限高层结构的规范性设计与计算规定和条款没有较为权威的研究和规定,其抗震设计缺少明确的具体目标和依据。但根据高程建筑和以往的建筑抗震性能规范,超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要达到以下标准:一,结构在震后完好、无损伤,基本不需要维修即可继续使用; 二,结构在震后基本完好,个别构建出现轻微裂缝,不需要维修或者简单维修即可使用; 三,结构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震后完好、无损伤,其他部位部分延性构件有显著裂缝但修理后可以继续使用; 四,结构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震后遭到轻微破坏,有轻微裂缝,其他部位部分延性构件遭到中等程度的破坏,处于屈服阶段,但维修后配合安全措施仍可继续使用; 五,结构震后出现中等程度损坏,多数构件出现轻微破坏,部分构件遭到中等破坏,处于屈服阶段,裂缝明显,需及时采取安全维护措施; 六,结构震后出现中等程度的破坏,多数构件遭到中等破坏,处于屈服阶段,裂缝显著,部分构件遭到严重破坏,但不至于倒塌,不会危及生命财产安全。 2.超高层高位转换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 根据上文可知,当前的建筑的抗震性能标准是比较高的,而我国的很多建筑在震中和震后还不能完全达到这一标准,尤其是很多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因为复杂的结构和超限的高度,其抗震设计更加成为关键。具体设计要点如下: 2.1建筑底部强化范围和抗震等级 对范围的设计。因为转换层的位置是逐渐增高的,结构传力的路径复杂程度和内力变化程度是随之增加的,那么,剪力墙底部的加强范围也要逐渐增大。具体数据计算可以采取转换层、上部两层高度或者房屋高度1/10这两者中的较大值,从而确定范围。 抗震等级的设计。建筑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是要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以下简称高规)的相关要求的,即,当转换层的位置处于3层或者3层以上的位置时,转换层附件的内力与刚度会突然增加,极易引起薄弱层的出现,不利于抗震。根据高规的规定,结构的框支柱和剪力墙底部的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是在规定的一级标准下提高一级的,但如果已经达到了特一级,就不需要再提高了,以此确保结构的抗震性。 2.2结构的抗震设计 首先是转换层的高度设置。转换层的位置如果较高,其下部的落地剪力墙和框支结构就会比较容易屈服和开裂,导致转换层上部的结构的墙体遭到破坏,这样的高位转换弊端对抗震是极其不利的。根据高规的规定,七八度是可以采用的,但是受限制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的转换层位置的设计应该是七度区不能超过五层,而八度去不能超过三层。若果,实际情况是一定要超过以上规定设计,就要进行针对性的探究,并要保证框支层不能被破坏。 其次是转换构件的传力途径设计。如果上部的平面设置是比较复杂的,框支主梁承拖剪力墙加之要承拖转换次梁和它上部的剪力墙。这种多次转换的传力途径是比较长的,而且,框支主梁还要承受比较大的剪力、弯矩和扭矩,非常吃力,建议不要采用这种传力途径。若一定需要采用这种方式,就要先对应力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并按照应力校核配筋,对配筋的构造还要加强措施和稳固。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根据高规的规定,将转换层上部的竖向的抗侧力构件直接地放置在转换层的主要构件位置上,减少多次转换的弊端,提升传力效果。 2.3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布置 按照高规的规定,落地剪力墙的底部是需要加厚设计的,框支柱周围的楼板严禁错层,框支梁上面的一层的墙体尽量不要设计门洞。另外,为了满足底部楼板的刚度需要以及上部剪力可以实现传递给落地剪力墙的目的,根据转换层层数而设计不同的标准:底部框支层1-2层,那么,落地剪力墙的间距L1≤2B(B为落地剪力墙之间的楼盖评价宽度)、24m,框支柱和相邻的落地剪力墙之间的距离L2≤12m;底部框支层≥3层,那么,落地剪力墙的间距L1≤1.5B、20m,框支柱和相邻的落地剪力墙之间的距离L2≤10m。 2.4转换梁和转换柱的截面设计 转换梁的受力是比较复杂的,其作用是比较重要的,通常它是偏心受拉的构件,其截面的受拉区域比较大,承受着较大的剪力,所以它的构造要比一般梁高很多。其截面设计为确保转换构建能达到足够的刚度传递荷载,高度≥计算跨度1/8;宽度≤框支柱相应方向截面宽度,同时≥梁上墙体截面厚度的2倍与400mm的较大值。

探讨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探讨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13-01-07T16:40:39.84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11月供稿作者:李华楼 [导读] 在建筑工程中,为满足上下楼层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需在结构布置差异较大的楼层中间设置转换层。 李华楼深圳市鸿业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为满足上下楼层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需在结构布置差异较大的楼层中间设置转换层。转换层的设置起到传承上部结构荷载,保持结构稳定的作用,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部位,也是建筑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对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转换层的应用越来越广,此种类型结构主要特点为钢筋密集,混凝土一次灌入量大,施工缝留置难度大,模板、排架支承体系要求高,所以认真、周密、合理的采用施工措施,对保证结构转换层的质量及整个高层主体工程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转换层结构的施工特点 1.1 结构尺寸大,楼面支撑荷载重 带转换层体系内力的改向是通过引发截面内力来实现的,结构内力分布比较复杂,同时为保证上部结构水平剪力顺利传往下部,对转换层楼面水平刚度有严格要求规范一般要求楼板厚度不小于,故一般转换层的结构构件尺寸较大、楼面荷载较重。 1.2 分层浇筑,利用先浇部分构件承载 转换层水平构件高跨比大,截面弯曲时水平纤维相对错动不可忽略,平截面假定不再适用,一般呈现短深梁或厚板的受力特性。采用二次叠浇法进行施工时应对叠和构件进行仔细分析,考虑分层处水平剪力对构件的影响,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配合,进行一次设计,确保一次叠浇构件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承载能力。 1.3 结合下部结构,灵活布置支撑系统 为减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转换结构上下层发生刚度突变和剪力突变,设计不落地支撑系统时可以结合下部结构进行灵活合理的布置。 1.4 通过下部竖向构件卸荷 根据转换层设计时“强化下部、弱化上部”的原则,结构设计加强转换层下部主体结构刚度、弱化上部结构刚度,转换层结构在由地震荷载参加组合的工况下,下部竖向构件轴压比限值有严格的控制,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这使转换层下部竖向构件在施工阶段比一般竖向构件具备更大的延性和承载力储备,可以利用下部承载力富余的竖向构件作为支撑的传力构件。 1.5 利用钢骨架或预应力卸荷 在转换层结构中使用钢骨混凝土和预应力技术可以减轻自重、改善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设计模板支撑时可以利用己经成型的水平钢骨或预应力平衡部分或全部施工荷载,极大改善支撑受力性能,这种措施适用于转换层与上部结构没有形成整体工作的情况如上部采用的是小柱网框架或开口剪力墙、壁式框架等结构形式。 2 转换层结构的主要形式 2.1 梁式转换层 梁式转换层是指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上布置单向托梁或双向托梁或斜向托梁,以承托在本层落空的上面各层的承重柱或剪力墙。该种转换形式一般用于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当需要纵横向同时转换时,采用双向梁的布置。对于框筒或简中简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在相应楼层下做一圈转换大梁,把上部柱的荷载通过转换大梁传到下层两边的柱上。梁式转换层结构的传力途径为墙—梁—柱,传力途径清楚,转换梁具有受力性能好、工作可靠、构造简单、造价较低和施工方便等优点。结构分析计算也较容易,一般用于上层为剪力墙结构,下层为框架结构的转换。 2.2 板式转换层 当上下柱网轴线有较大错位不便用梁式转换层时,可以采用板式转换方式。板的厚度一般很大,以形成厚板式承台转换层。它的下层柱网可以灵活布置不必严格与上层结构对齐,但板很厚,自重很大,材料用量很多。厚板转换层适用于上下柱网极不规则的结构,它的结构布置方便,从而更好地实现对高层建筑多功能的要求,但缺点也很明显。由于板式转换层一般很厚,有时可以达到3.0m( 约为柱距的1/3~1/5) ,自重很大,在地震作用下,这样大的质量必将引起很大的水平地震作用。因此对于地震区的高层建筑,转换层要慎用厚板楼盖。 2.3 桁架转换层 在托柱形式的梁式转换层中,当很大跨度的转换梁承托较多的层数,由转换梁承托上部框架传递下来的竖向荷载很大而致使截面很大时,可采用桁架转换层,能较好地布置大型管道等设备,并充分利用建筑空间。转换桁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增大中间节间的跨度或减小端节间的跨度来增大中间弦杆的内力,减小端节间的内力,使弦杆内力分布均匀。 2.4 斜柱转换层 斜柱转换层是一种在大量高层、超高层建筑中广泛采用的转换结构形式。它是桁架转换中最简单的一种,采用它将会解决转换层不便使用的问题,将目前巨型梁转换层仅能用作管道空间变为可有效使用的面积空间,变“死”空间为活空间,使转换层具有了更大的经济价值。斜柱式转换层结构传力直接,可有效减小转换梁尺寸,且更易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原则。斜柱式转换结构侧向刚度比相同条件下的梁式转换结构大,更易满足规范中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比的要求,能有效地避免转换层形成结构薄弱层。斜柱式转换层弹塑性变形相对较小,可有效地避免结构在大震下,薄弱层因弹翅性变形过大而造成结构整体倒塌。 3 转换层施工技术 3.1 转换结构支撑系统 转换层结构自重及施工荷载较大,施工前应进行计算,确保支撑系统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通常采用的支撑方式有以下几种: 3.1.1 钢管支撑架

转换层施工方案

南湖温泉国际酒店主楼 装饰工程 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 宴会厅转换层 施 工 方 案 2014年5月20日

目录 一、主要设计依据 (2) 1 、分项工程概况 (2) 2、现场情况 (2) 3、转换层安装情况 (2) 三、施工安排 (2) 四、施工准备 (2) 1、技术准备 (2) 2、机具准备 (3) 3、材料准备 (3) 五、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3) 1、施工方法 (4) 2、特点 (4) 3、工艺原理 (4) 4、脚手架方案 (5) 六、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0) 1、工艺流程 (10) 2、操作要点 (10) 七、焊缝质量标准 (11) 1、保证项目 (11) 2、基本项目 (11) 3、成品保护 (11) 4、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1) 5、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12) 八、防腐施工要求 (12) 九、质量控制 (13) 十、安全措施 (13)

一、主要设计依据 设计图纸; 国家现行有关工程施工和验收的标准、规范、规程、图集; 国家关于工程施工和验收的法律法规;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JGJ80-9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用电安全规程》 GB50194-93 二、工程概况 1 、分项工程概况 宴会厅层净高最高处为10.7米,最低处为7.8米。 2、现场情况 宴会厅顶部为钢桁架结构,无法固定普通吊杆。采用螺栓与原钢桁架球形节点连接,制作吊顶转换层结构。 3、转换层安装情况 转换层层高较高,施工难度较大,为此,施工前应做好统筹施工指挥部署,脚手架的搭设,安全防护等等有关工种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为各工种工序密切配合创造条件和拟定动向目标。 三、施工安排 1、施工部位首层G区宴会厅。 2、工期为40天。 四、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组织有关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对图纸不明确及施工中有困难的地方,要与设计单位作好变更手续。

剪力墙结构设计注意要点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整体规定 ◆A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全部落地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9度抗震时,分别为150、140、120、100、60m 部分框支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130、120、100、80m,9度抗震时不宜采用 A级高度甲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6度、7度、8度抗震时,将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级后,按乙类、丙类建筑采用 9度抗震时,应专门研究 (说明: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构架等高度) ◆B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全部落地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180、170、150、130m 部分框支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150、140、120、100m B级高度甲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6度、7度抗震时,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级后,按乙类、丙类建筑采用 8度抗震时,应专门研究 ◆结构的最大高宽比: A级高度——非抗震、6度、7度、8度、9度抗震时,分别为6、6、6、5、4 B级高度——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8、7、7、6 ◆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考虑非承重墙的刚度影响,结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取值0.9~1.0 ◆平面规则检查,需满足: 扭转:A级高度—— B级高度、混合结构高层、复杂高层—— 楼板:有效楼板宽≥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 开洞面积≤该层楼面面积的30% 无较大的楼层错层 凹凸: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竖向规则检查,需满足: 侧向刚度: 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相邻下一层的25% 楼层承载力:A级高度——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宜)≥相邻上一层的80% 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应)≥相邻上一层的65% B级高度——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应)≥相邻上一层的75% (说明: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受剪承载力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该层全部柱及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之和) 竖向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不得由水平转换构件(梁等)向下传递 ◆水平位移验算: 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层间弹塑性位移角≤1/120 ◆舒适度要求: 高度超过150m的高层建筑,按10年一遇的风荷载取值计算的顺风向与横风向结构顶点的最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实例探析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实例探析 发表时间:2016-03-07T11:54:20.60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10供稿作者:金国祥 [导读]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是高层建筑楼房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辽宁,沈阳) 【摘要】随着住房数量的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受到土地资源紧缺现象的控制,当前城市楼层建设主要表现为高层楼房的建设施工。而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是高层建筑楼房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结合当前一些比较成功的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案例,对高层框架剪力墙的施工要求和注意事项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给有关的设计人员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结构设计;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计算分析 前言 剪力墙结构是目前高层建筑施工中普遍应用的一种建筑形式,该结构设计科学,建筑施工难度小,具有一定的稳固性,安全可靠,目前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笔者进行了大量的资料研究和案例分析,总结出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几点主要注意事项,下面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介绍: 1.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 (1)双向抗侧力体系和刚性连接。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是主要的抗侧力构件。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均应市置剪力墙,并应设计为纵、横双向刚接框架体系,尽可能使两个方向抗侧力刚度接近,除个别节点外,不应采用铰接。如果仅在一个主轴方向布置剪力墙,会造成两个主轴方向的抗侧刚度悬殊,无剪力墙的一个方向刚度不足且带有纯框架的性质,与有剪力墙的另一方向不协调,也容易造成结构整体扭转。主体结构构件间的连接刚性,目的是为了保证整体结构的几何不变和刚度的发挥;同时,较多的赘余约束对始构在大震下的稳定性是有利的。 (2)框架—剪力墙结构是通过刚性楼、屋盖的连接,将地震作用传递到剪力墙,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工作的。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剪力墙与剪力墙之间的距离不应该过大,需要严格控制在安全系数之内,否则,两者中间的重力没有承载的媒介,可能会发生坍塌事故。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经济成本,降低施工量,往往会在设计的基础上擅自扩大剪力墙之间的间隔,这些都是违规操作,必须杜绝。 (3)楼板开洞处理。通常来说,如果设计和施工实际情况允许,尽量不进行楼板开洞,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客观因素,此时必须进行楼板开洞处理。一旦遇到这类问题,其核心原则就是,尽量缩小开洞的数量和开洞的面积。即使,在设计之初对于重力和承重能力都进行了科学的计算和预测,但是一旦进行了楼板开洞处理,实际的承重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施工人员应该提高警惕。 2.结构计算分析要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计算应考虑框架与剪力墙两种不同结构的不同受力特点,按两者变形协调工作特点进行结构分析。即使是很规则的结构,也不应将结构切榀,简单地按二维平面结构(平面框架和壁式框架)进行计算。不应将楼层剪力按某种比例在框架与剪力墙之间分配。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复杂的三维空间受力体系,计算分析时应根据结构实际情况,选取较能反映结构中各构件的实际受力状况的力学模型。对于平面和立面布置简单规则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宜采用空间分析模型,可采用平面框架空间协同模型,对布置复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应采用空间分析模型。另外,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填充墙数量较框架结构少,而比剪力墙结构多,因此其周期折减系数应选取介于两者之间。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于一般情况下当填充墙较多时,周期折减系数可取0.7-0.8,填充墙较少时,周期折减系数可取0.8-0.9。 此外,当今楼房的建设施工过于追求外表形式的新颖,五花八门的楼房外形,给框架剪力墙的结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例如,一些建筑在设计之初,出于某种特殊的需求,可能会减少框架柱的数量,此时单根框架柱的承重压力随之增加,这样显然是不合理的,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对于这一问题,国家相关的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并在法律文件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当某楼层段柱根数减少时,则以该段为调整单元,取该段最底一层的地震剪力为其该段的底部总剪力;该段内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为该段的Vfmax。3.高层框架剪力墙实际施工案例分析 某市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在城郊附近施工建设了一栋办公楼。地下设有停车场等共三层。地面高度为18层,总计22层。地面建筑结构由左右两个呈扇形的区域构成。该建筑施工总占地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根据本建筑结构的基本属性,以及对相应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勘察,设计人员采用剪力墙作为其主体框架。综合分析其建筑形式和材料结构,本建筑办公楼的抗震等级为8级,安全等级为2级。由于办公楼内部要求使用高度不低于2.9米,所以施工建设的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综合考量到楼层的建筑结构以及剪力墙的应用,通过不断的调整和反复的测试,目前高建筑办公楼基本上可以达到以下几个要求:(1)根据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位移及地震效应判断结构方案的合理性;(2)得出各构件的内力以及配筋,以判断构件截面的合理性;(3)根据结构内力分析判定结构受力的德弱部位,并在设计中采取加强措施。 受到办公楼内部使用空间的限制和制约,原本应该设计在楼层中间的剪力墙核心筒,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位置的偏移。同时,由于本栋楼的特殊需求,在其他位置不允许继续设计框架剪力墙,这就给施工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操作起来难度系数大,同时安全系数受到了影响,因此设计施工单位经过与投资方的研究分析,最终决定略微增加剪力墙的数量。在此基础上,稍微增加了剪力墙的厚度,以提高剪力墙的承重能力。可见,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不同建筑结构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因此剪力墙的实际设计都是存在差异性的,但是这种差异性需要建立在安全性之上。 本工程结构整体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三维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计算时考虑扭转藕联的影响。考虑模拟施工分层加载,振型数取18个,采用侧刚分析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本结构整体刚度在X方向较好,Y方向稍差。两幢楼剪力墙在X方向承担了总倾覆力矩的80%以上,Y方向承担了60%以上;西楼在地震作用下Y方向顶点位移绝对值偏大,最大层间位移接近规范限

高层建筑工程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工程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 发表时间:2019-06-26T10:49:24.79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作者:樊越 [导读] 本文对高层建筑工程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上的解析,采用分析建筑实例的方式增加结构设计的论述合理性。 方舟国际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对高层建筑工程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上的解析,采用分析建筑实例的方式增加结构设计的论述合理性。其次对框支剪力墙的设计以及措施要点进行重点论述,主要集中在各项设计指标的规格确定上。最后解析了结构上的措施落实方法与相关要求,仅供专业人士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 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让建筑行业的建设水平要求不断增长。因此为了让这些要求得到更为良好的满足,建筑结构上设计方法应得到更为实际的优化,或是依据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对采用的设计方式进行甄选。当前建筑行业中经常出现现象是上下空间布置上的转换,与常规的建筑结构设计存在较大不同,因此延伸出了结构转换层的设计。 1 工程概况介绍 某高层建筑工程的建筑面积大概为 25000m2,建筑高度为 93m 左右,共 30 层,其中地下 2 层,地上 28 层。地下每层 4m,地上 1~3层是作为商业建筑,高度为 4.1m,其余为住宅建筑,高度为每层 3m。为能够同时商业区和住宅区的要求,采用的是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在三层的顶部使用的是梁板式转换构件来进行非落地式剪力墙内力的传递。此处的抗震设防烈度是Ⅵ度第一组,拟建Ⅱ类场地,特征周期是 0.35s,基本地震加速度 0.05g。根据相关规定的要求:框支梁抗震等级一级,框支柱的抗震等级为一级,非底部加强区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三级,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一级。其中,底部加强区的范围是地下室的地板到转换层上两层。 2 结构的概念设计以及布置 2.1确定结构相关指数规格 在此项工程中,地下室的顶板的厚度是 200mm,使用的是双层双向的配筋,对于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控制在 0.25%以上。因为此工程中地下室整体的刚度在相邻的上部楼层刚度的两倍以上,达到了其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位置的要求。另外,为加强地下室顶板的刚度,所采用的是现浇梁板的结构,转换层使用梁板式结构,厚度为 200mm,每层每方向的配筋率在 0.25%以上。在楼板里的钢筋需要锚固在墙体活着边梁里。筒体外围的楼板和落地式的剪力墙应该减少开洞数量,在比较大的洞口和楼板的边缘都应该设置边梁,此处边梁的截面应该至少为板厚的两倍,全截面的纵向的钢筋的配筋率应该在 1.0%以上。除此之外,以转换层为标准,其上下两层的楼板也都应该进行加强处理,大概板厚 150mm,且为双层双向配筋。 2.2 确定转换层的措施力度 带转换层的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在此采用的是梁板式的转换构件,其传力途径和受力都比较明确。转换层的楼板厚度取 200mm。每层每方向的配筋率在 0.25%以上以提高达到非落地式剪力墙的内力传递的可靠性的目的和效果。相关规定显示,楼层的侧向刚度和等效侧向刚度二者共同决定了转换层的上下刚度比。其楼层的侧向刚度应比相邻的上部楼层的此项数值的 60% 还要大。此数值若是太小,那么转换层的上层的墙体比较容易被破坏;若是太大,则转换层形成薄弱层的概率就会增大很多。其等效侧向刚度最好无限的趋向于1。 3建筑工程之中设计剪力墙结构中应该关注的重点 3.1合理设计剪重比 在抗震设计比中,剪重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在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中更是如此。剪重比是否合理、规范,对剪力墙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周期比较长,它将会受到地面位移及加速度变化的破坏,而传统的振型分解法又难以作出准确的计算。由于地震影响系数往往波动很大而且下降较快,在长期的作用下给选值增加了难度,由此计算出来的结构效应可能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在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必须要与各楼层水平地震力确定其最小值,满足了该最小值才能符合安全方面的要求。如果满足不了,则应进行及时的调整。 3.2刚重比设计 刚重比设计与剪力墙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息息相关,刚重比是结构刚度与重力荷载之比,也是重力二阶效的主要参数。在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必须要重视刚重比的设计,使其满足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要求。如果出现设计不合格的情况,有可能会引起结构失稳甚至倒塌。此外,在计算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时候应符合相关规定,结合工程实际对每层刚重比进行设计。 4结构计算和分析 计算环节开始之前,应对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上的相关指数要求进行了解,然后再依据建筑的实际状况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的机构内力进行设计,首先是将一级框的支柱地震作用产生乘以1.5倍系数,然后将一级框支柱的上部与底层柱的剪力与弯矩设计值乘1.1倍系数;与转换层相连接的一级框支柱上部与底层柱的下截面弯矩组合数值乘1.5倍系数;框支和框架的地震倾覆力矩应设置应低于总构造承受的二分之一。 为了保障楼层之间的稳定性,应在每个楼层都设置10根或是10根以上的楼层框支柱,转换层数量超过2层时,每一层的框支柱剪力应为结构基底与剪力的30%,一级落地的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弯矩设计数值应得到专业人士的注意,应是墙底截面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数值的1.5倍。 此次工程的结构分析软件使用的是PMSAP2 和 SATWE,先计算建筑的整体内力位移,然后对受力情况较为复杂的转换梁进行无限元应力进行分析,校正核算配筋的使用数量。其次是进行一系列的计算与校验,让结构中的弹性时程结果得到分析,发现楼层的位移曲线平缓且没有发现突变问题,也就是说整体结构较为稳固,不存在薄弱的地方。此工程对于抗侧移的刚度方法使用正确,并且较为有效。 5加强结构抗震措施 高层建筑中的转换层构成都较为复杂,因此为了加强转换层的稳定性,针对关键部位,专业技术人士都会采用一些技术措施进行加强处理。底部的加强层与相邻的上层设约束边缘的构件等部位应得到严格的箍筋、拉筋、纵筋控制,同时让这些节点的最小配筋率可以达到

剪力墙结构设计计算要点和实例

剪力墙计算 第5章剪力墙结构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5.1概述 结构布置 剪力墙的分类 剪力墙的分析方法 5.2整体剪力墙和整体小开口剪力墙的计算 整体剪力墙的计算 整体小开口剪力墙的计算 5.3联肢剪力墙的计算 双肢剪力墙的计算 多肢墙的计算 5.4壁式框架的计算 计算简图 内力计算 位移的计算 5.5剪力墙结构的分类 按整体参数分类 按剪力墙墙肢惯性矩的比值 剪力墙类别的判定 5.6剪力墙截面的设计 墙肢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墙肢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施工缝的抗滑移验算 5.7剪力墙轴压比限制及边缘构建配筋要求 5.8短肢剪力墙的设计要求 5.9剪力墙设计构造要求 5.10连梁截面设计及配筋构造 连梁的配筋计算 连梁的配筋构造 5.1概述 一、概述 1、利用建筑物的墙体作为竖向承重和抵抗侧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体系。墙体同时也作为维护及房间分隔构件。 2、剪力墙的间距受楼板构件跨度的限制,一般为3~8m。因而剪力墙结构适用于要求小房间的住宅、旅馆等建筑,此时可省去大量砌筑填充墙的工序及材料,如果采用滑升模板及大模板等先进的施工方法,施工速度很快。 3、剪力墙沿竖向应贯通建筑物全高,墙厚在高度方向可以逐步减少,但要注意

避免突然减少很多。剪力墙厚度不应小于楼层高度的1/25及160mm。 4、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大,在水平力作用下侧向变形很小。墙体截面面积大,承载力要求也比较容易满足,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也较好。因此,它适宜于建造高层建筑,在10~50层范围内都适用,目前我国10~30 层的高层公寓式住宅大多采用这种体系。 5、剪力墙结构的缺点和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主要是剪力墙间距太小,平面布置不灵活,不适应于建造公共建筑,结构自重较大。 6、为了减轻自重和充分利用剪力墙的承载力和刚度,剪力墙的间距要尽可能做大些,如做成6m左右。 7、剪力墙上常因开门开窗、穿越管线而需要开有洞口,这时应尽量使洞口上下对齐、布置规则,洞与洞之间、洞到墙边的距离不能太小。 8、因为地震对建筑物的作用方向是任意的,因此,在建筑物的从纵横两个方向都应布置剪力墙,且各榀剪力墙应尽量拉通对直。 9、在竖向,剪力墙应伸至基础,直至地下室底板,避免在竖向出现结构刚度突变。但有时,这一点往往与建筑要求相矛盾。例如在沿街布置的高层建筑中,一般要求在建筑物的底层或底部若干层布置商店,这就要求在建筑物底部取消部分隔墙以形成大空间,这时也可将部分剪力墙落地、部分剪力墙在底部改为框架,即成为框支剪力墙结构,也称为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 10、当把墙的底层做成框架柱时,称为框支剪力墙,底层柱的刚度小,形成上下刚度突变,在地震作用下底层柱会产生很大的内力和塑性变形,致使结构破坏。因此,在地震区不允许单独采用这种框支剪力墙结构。 11、剪力墙的开洞:在剪力墙上往往需要开门窗或设备所需的孔洞,当洞口沿竖向成列布置时,根据洞口的分布和大小的不同,在结构上就有实体剪力墙、整体小开口剪力墙、联肢剪力墙、壁式框架等。

住宅建筑带转换层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 王方

住宅建筑带转换层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王方 发表时间:2019-12-16T14:49:46.373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14期作者:王方 [导读] 具备有框支剪力墙结构特征的住宅在结构优化设计方面,需要同时满足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要求与相关规范要求。 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转换层是建筑设计的常见结构,在建筑业也是大量的应用,特别是高层,在设计过程中加入转换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增加建筑的承重面积和承重量,进而增加建筑的高度,在用地面积越来越紧张的现代社会,通过增加建筑高度而达到增加用地面积的慕斯,这在建筑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建筑行业中,转换层的使用是一项重大突破。 关键词:住宅建筑;带转换层;框支剪力;结构设计 具备有框支剪力墙结构特征的住宅在结构优化设计方面,需要同时满足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要求与相关规范要求,并配置优化处理措施,以期可以达到预期的应用效果。根据结构总体设计与计算原则情况来看,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涉及到的横向刚度问题要求必须满足规范特点、内容。同时,部分结构在地震作用影响下,应该从位移值与扭转效应等方面进行合理应用,目的在于促使结构布局不断趋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1.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由 7 栋 32 层住宅楼组成。地下室 3 层,为车库及设备用房;首层架空,层高为6.3m;2层以上为住宅区域,层高限制3m;案例工程设计年限约为50年,安全等级2级。建筑场地为II类、且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为确保建筑各项使用功能满足预期目标,且立面应用要求有所保障,设计规划要求电梯与楼梯剪力墙应该按照直接落地方式进行合理设置,且在适当位置布置剪力墙结构。剩余剪力墙结构可以按照转换梁托换方式,以框支柱的形式完成支承过程。 2.转换层的结构类型与选择 2.1 转换层的主要结构类型 以结构体系进行区别与划分,带转换层高层住宅可以按照属性的不同,分为“上剪下框”与“上小下大”类型方式。其中,“上剪下框”主要针对转换层以上结构进行重点研究与分析,基本上可以视为剪力墙结构。而转换层以下结构则称之为或框架剪力墙结构。“上小下大”主要针对转换层以上的小柱网框架结构而言。以结构形式进行区别与划分,带转换层高层住宅可以按照属性的不同,分为梁式转换与板式转换两种。一种为梁式转换,另一种为板式转换。目前,转换层结构形式还相继出现了塔接柱转换结构、斜撑转换结构等形式。足以见得,转换层结构设计样式逐渐增多。 2.2 转换层结构类型的选择 结合当前来看,梁式转换结构比较适用于带转换层高层住宅结构设计当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梁式结构在传力方面具备明确、分析便利的特点,因此成为带转换层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首选。但是转换梁比较高,而且《高规》10.2.8-6 规定“转换梁不宜开洞”,深梁式转换有时不利于设备层使用。近些年来,宽扁梁设计理论与实践力度趋于成熟化发展,基本上可以发展成为梁式结构的全新趋势。斜撑转换结构结构受力比较好,而且采用型钢混凝土施工方便快捷,可以使转换结构受力更加合理,结构更加经济,但是有时受使用空间的制约,在满足使用功能的情况下斜撑转换是一种不错选择。板式转换高度小但结构厚重、材料利用率低,而且受力复杂、计算困难、配筋不便,所有应用比较少。箱形转换层是解决转换梁较大扭矩的结构形式,但造价也比较高所以在建筑工程中应用也不常见,桁架结构采用预应力结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由于设计经验少,有时需要通过试验研究才能确定参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 3.剪力墙结构设计及计算优化 3.1 剪力墙结构设计方面的优化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求剪力墙结构应该按照主轴方向或者其他方向进行合理布置,最好是双向布置方式,以确保空间结构形式得以形成。同时,在抗震设计方面,剪力墙结构应该规避单向布置情况,目的在于确保侧向刚度有所保障,空间性能更加良好。鉴于剪力墙结构侧向刚度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借助剪力墙结构高强的承载力,减少结构重量,以确保剪力墙结构空间布局得以保障。剪力墙的门窗开口应上下对齐并成排布置,以形成清晰的墙壁肢体和连接梁。应力分布相对规律。与目前广泛使用的计算草图相比,设计结果安全可靠。建议避免设置墙壁的开口和接头刚度。当剪力墙的孔布置有错误的孔和错误的孔时,墙中的加强件应形成框架。对于较长的剪力墙,建议打开一个孔并将其分成几个相对均长度的墙壁部分。墙壁部分之间应使用弱接缝。每个独立壁部分的总高度与其截面高度之比不应小于 2.避免剪力墙中的脆性剪切损坏。对于抗震设计,应避免在孔与墙之间或两个开口之间形成壁截面高度与厚度比小于 4 的小壁肢。当小壁截面的高度小于壁厚的 4 倍时,应根据框架柱设计。根据框架柱的加密,马镫需要完全加密。剪力墙的特点是面内刚度和承载能力大,而面外刚度和承载能力相对较小。应控制剪力墙平面外的弯矩,以确保剪力墙在平面外的稳定性。当剪力墙壁在平面外方向上连接到地板梁时,应采取足够的措施来减少梁端力矩对墙壁的不利影响。 3.2 剪力墙结构计算方面的优化 设计剪力墙结构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基本规范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并重点检查剪力墙结构是否安全、合理。在满足规格的基础上,大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符合规格,地板的小剪切系数为目标,因此计算结果无限接近标准值。 3.3 楼层小剪力系数的调整原则 (1)楼层大层间大位移与层高比之间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合理调整。多次计算之后应该重点按照大层间位移特点,明确当前地板弯曲变形情况。主要可以从扭转变形等方面入手,确保结构整体弯曲变形不受影响。因此,对于高层建筑物,应尽可能地使变形小化,但是仅基于层之间的不充分位移不能增加垂直构件的刚度。正式工程设计当中,设计人员会针对层间位移实际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如适当增加项目横向刚度。虽然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此时应该注意结构的剪切重量比:如果接近规格限制,则可行;如果剪切重量比已经很大,则不应盲目增加,还要学会减少相应的一面。结构刚度降低了剪切重量比。地震效应降低,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2)框支层结构优化设计工作会根据工程设计需求进行合理优化。重点针对框架支撑剪力墙结构的薄弱部位进行合理调整,以期可以

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19-07-22T13:38:51.6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刘波 [导读] 摘要:笔者主要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出发,出发简述了转换层施工重点及难点,以及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以期为行业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广州宏元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 516211 摘要:笔者主要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出发,出发简述了转换层施工重点及难点,以及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以期为行业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一、某建筑工程实例 某大厦工程总建筑面积18000mm 2,地下1层,地上15层,现浇混凝土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平面几何形状不规则,施工难度大。该工程的中部的第四层设有局部结构转换层,其下为15.6m×9.3m的大空间,其上为框架结构,五个框架柱Zj均由所在的转换结构大梁插出。 该转换层共由5根大梁,其跨度大,截面大,配筋也大。以KL1梁为例,其截面为1.2m×3.45m,梁长17.9m,净跨13.8m;内配底筋采用φ25Ⅱ级钢筋,面筋3排φ25Ⅱ级钢筋,两端负弯矩筋φ25Ⅱ级钢筋,箍筋φ140@100Ⅱ级钢筋(八肢箍)腰筋梁两侧各25根φ20Ⅱ级钢筋,拉筋中12梁中@400、梁端@200(图1.1)。 图1.1 KL1梁截面图 二、转换层施工重点及难点 本工程的施工流程为:二层楼面施工完毕后,测量放线→二层剪力墙、柱钢筋绑扎二层剪力墙、柱模板安装→转换大梁满堂红支撑系统搭设→大梁底模安装→转大梁钢筋绑扎大梁侧模及其他梁板模→剪力墙、柱混凝土浇筑→其他梁板钢转换层施工中有以下重点和难点:模板支撑系统、钢筋的连接与绑扎、混凝土浇筑及裂缝控制。因转换梁截面尺寸大,转换层的混凝土与钢筋自重以及施工荷载非常大,因此如何确定转换层梁板模板的支撑系统是转换层施工的重点之一,必须保证支撑系统的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转换梁的配筋量大、主筋长、布置密,在梁柱节点区钢筋更是纵横交错。因此,如何正确地翻样和下料,保证钢筋位置和数量的正确是钢筋施工的关键。 转换梁的截面较大,梁柱交叉的核心区钢筋纵横交错,钢筋间距小,混凝土自由下落困难,且易产生温度及收缩裂缝。因此,如何保证混凝土顺利浇筑和防止裂缝的产生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 三、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1.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房屋建筑转换层进行混凝土施工时,需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混凝土配比科学性。房屋建筑转换层施工最为重要的施工材料即为混凝土,而混凝土配比作为施工当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需给予高度的重视。为了更好的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更好的实现分层浇筑,需重视起配比的科学性,而大体积混凝土一般在三、四层水化热相对较高,此时需通过减水剂或粉煤灰等外加剂的添加有效的降低其水化热状况。 (2)浇筑作业。在对房屋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当中,通过使用大体积混凝土,为了更好的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严格把控浇筑作业。在施工前期需做好准备工作,依据房屋建筑工程设计图纸,对混凝土质量以及用量给予科学的核算以及检验,从而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同时,能够那更好的保证工程后续施工。同时,还需重视设备的使用,如水泵、铲子等。在完成准备环节后,还需指定邮箱的应急预案,从而对于施工当中的突发状况给予及时的解决。在具体作业时,需重视混凝土用量与搅拌时间,在材料相同的状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通常比普通混凝土浇筑时间长,同时在投入材料时需由专人把控,从而更好的控制材料拌合质量。体积较大的混凝土浇筑过程通常需要分层进行,大体是从底部开始,混凝土处于初凝状态时才能进行上一层的混凝土浇筑。在浇筑过程中,要准备好相应的工具,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结构转换层钢筋施工技术 结构转换层施工中钢筋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施工工作的重点,为保证施工质量,实际施工中要求施工单位做好以下工作:①加强钢筋参数及质量检查。为保证房屋建筑工程房屋结构转换层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尤其应认真检查每批次运至施工现场钢筋规格、参数等检查,必要情况还需做力学试验,确保各项参数及试验结果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才允许进场。②明确钢筋施工工艺流程。明确钢筋施工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