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全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全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全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全

普通地质学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的范围包括从地核到外层大气圈的整个地球。由于受观察和研究条件的限制,地质学在现阶段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慢的上部) 。

2、在地质学的研究过程中为什么特别重视野外地质调查?

为了认识地壳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必须对野外地质现象进行详细观察,野外地质记录,系统采集各类样品,积累大量的感性资料。到大自然中去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3、地质学研究中运用的基本分析推理方法是什么?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地质学分析地质历史的推理方法-历史比较法

历史比较法的基本思想: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的地质过程。历史比较法的缺陷。只认识古今一致性,未认识古今存在的差异性。

4、内动力地质作用有几种类型?地质作用有什么持点?

地壳运动:由内部能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可使一定的地区发生水平或垂直的位移,造成海陆变迁,使岩层褶曲、断裂。

地震作用:因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壳发生快速的颤动。

岩浆作用:岩浆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硅酸盐熔融体,岩浆可以侵入到地壳中,或以火山喷发的方式喷出地表。岩浆的形成、运移直至冷凝固结成为岩石的过程,称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由于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改变而使地壳中已有的岩石转变新的岩石过程。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地域性的特点

2、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多因素相互制约的复杂性

3、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到悠久的时间

5、稳定同位素与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晶体与非晶体、同质多像、类质同像。

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被称之为放射性同位素;

而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稳定同位素。

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1)元素的克拉克值并不能反映它在地壳内的局部富集情况。元素在地壳中的富集情况,除与元素的克拉克值大小有关外,还决定于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地球化学行为。

具有天然几何多面体外形的矿物称为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简单地说,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晶体内部质点的排列,不具有格子构造者称为非晶体。晶体与非晶体的最本质区别是:内部结构是否规则。

由非晶体调整其内部质点的排列方式而向晶体转变的作用,称为脱玻化作用。

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热力学条件(如,T、P)下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而成为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象。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部分地被化学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的现象。

6、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有哪些?

矿物是由天然产出并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原子呈有序排列的均匀固体。通常由无机作用所形成。矿物的物理性质是矿物在外力作用(如刻划、敲打等)下所呈现的性质

1.硬度-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如刻划、压入或研磨等)的能力,硬度用 H 表示。2.解理-矿物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沿着内部格子构造中一定方向的面网发生破裂,晶体的这种固有性质称为解理;沿解理所裂成的平面,称解理面。

(1)极完全解理(2)完全解理3)中等解理(4)不完全解理(5)极不完全解理

3.断口-指矿物在外力打击下,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发生断裂而形成的断裂面。

(1)贝壳状断口参差状断口锯齿状断口阶梯状断口

1、矿物的透明度

2、矿物的光泽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土状光泽丝绢光泽珍珠光泽凡是呈金属光泽或半金属光泽者,为不透明矿物,否则为透明矿物。

3、颜色与条痕

颜色是矿物对白光吸收的表现。

矿物在无釉瓷板上摩擦留下的粉末痕迹摩氏硬度计:

7、岩浆和熔岩是怎样定义的。

岩浆形成于地球深部,是一种富含挥发组分、成分复杂的硅酸盐高温熔融物质,具有较大粘性的流体。岩浆喷出地表时,因压力骤降,所含挥发分大部分逸失,这种喷出地表失去大部分挥发分的岩浆称为熔岩

8、喷出作用、火山喷发的产物有哪些?

气体喷出物最常见的是水蒸气,其含量可达60%以上,其它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硫化物(硫化氢、硫的氧化物)、硫、一氧化碳、氯化氢、甲烷、氢氟酸等。

液体喷出物熔岩自火山口溢出,沿地面斜坡或山谷流动,前端呈舌状称熔岩流。熔岩被熔岩瀑布爬虫状熔岩流象鼻状熔岩流波状熔岩绳状熔岩木排状熔岩熔岩旋涡馒头状熔岩块状熔岩枕状熔岩结壳熔岩柱状节理

固体喷出物①火山灰②火山砾③火山渣和浮岩④火山块⑤火山弹

9、火山有哪些机构?

(1)火山通道火山喷发时,岩浆从地下喷出地表的通道

(2)火山锥火山喷出物围绕火山通道堆积成的锥状地形,称火山锥。

(3)火山口—火山锥顶部的圆形洼地

10、火山有几种喷发方式?

(1)裂隙式喷发(线状喷发) 裂隙式喷发是岩浆沿岩石圈的巨大裂缝溢出地表。以基性熔岩为主,无爆炸现象。熔岩呈面状流出。典型代表: 冰岛拉基火山新西兰塔拉维拉火山。(2)中心式喷发—岩浆沿管状火山通道上涌,从火山口中溢出。

根据喷发的强烈程度分为:

①宁静式(夏威夷式) ②猛烈式 (培雷式) ③递变式特点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11、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死火山─不仅形成久远,而且被证明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再喷发的火山。

活火山─现在仍在喷发或有历史记载喷发过的火山。各国划定活火山的时限长短不—,比较普遍的界限是将1万年以来有过喷发活动的火山都称活火山。

休眠火山─火山在一次喷发之后处于静止,但仍可能喷发,或在两次喷发之间较长时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称为休眠火山;休眠火山属于活火山的范畴。

12、世界火山的分布有何规律性?其原因是什么?

火山主要分布在地壳厚度薄、构造活动剧烈的地区。

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洋脊火山带东非火山带

13、侵入作用、同化作用、混染作用、结晶分异作用、鲍温反应系列。

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未达到地表即冷凝成岩,称侵入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叫侵入岩。包围侵入体的原有岩石称围岩。同化作用是指岩浆熔解或熔化围岩,将围岩改变成为岩浆的一部分的作用。混染作用是指岩浆同化围岩而改变自己成分的作用。

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这种作用称结晶分异作用。

连续反应系列:通过反应,先结晶的矿物与残余岩浆之间发生作用,形成化学成分连续变化,而内部结构不改变的一系列矿物,即钙长石、培长石、拉长石、中长石、更长石、及钠长石系列。不连续反应系列通过反应,形成化学成分变化、内部结构显著改变的一系列矿物,即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系列。最后两个系列合并,形成一个不连续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石英和白云母。它们总称为鲍温反应系列。

14、侵入岩有几种产状?

1、岩基

2、岩株

3、岩床,岩墙

4、岩盘(岩盖)

5、岩盆

15、火成岩有哪些主要的结构与构造?

岩石结构指火成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及其相互结合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岩石特征。

(一)结晶程度1、全晶质结构2、半晶质结构3、玻璃质结构

(二)矿物的颗粒大小1、颗粒的绝对大小隐晶质结构:用肉眼和放大镜,不能分辨矿物的颗粒。显晶质结构:用肉眼和放大镜,可分辨出矿物的颗粒2、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等粒结构岩石中主要矿物的颗粒大小基本相等。不等粒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从小到大连续变化,最大粒径和最小粒径相差可以很大。(3)斑状结构岩石中的矿物颗粒由两种明显不同大小的颗粒组成,大的颗粒散在小颗粒或玻璃之中。大的叫班晶,小的称基质。基质由隐晶质和玻璃构成者叫斑状结构。(4)似斑状结构岩石中的矿物颗粒由两种不同大小的颗粒组成,但颗粒大小相差并不十分悬殊。基质由显晶质(粗粒、中粒或细粒)构成。

(三)根据矿物的形态

1、全自形粒状结构

2、半自形粒状结构

3、他形粒状结构

(四)按组成岩石颗粒的相互关系

1. 辉长结构 2、辉绿结构(嵌晶含长结构)

火成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或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相互排列与充填方式上所反映的岩石特征。

1.块状构造2、流动构造3流纹构造:4、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5、带状构造 6、晶洞构造

16、火成岩有哪些主要类型;它们有几种形成环境。

浅色岩:色率< 20 中色岩:色率 35-20 深色岩:色率 75-35 暗深色岩:色率>75

超基性岩 SiO2 <45%;基性岩 SiO2 45~52% 中性岩 SiO2 52~65%;酸性岩 SiO2 >65% 根据其产出环境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17、肉眼识别超基性、基性、中性、和酸性四种岩类最明显的标志是什么?

从基性岩经中性岩到酸性岩,铁镁质矿物含量逐渐减少,长英质矿物含量逐渐增多;岩石的颜色由深变浅由暗变亮;相对密度由大变小。

18、肉眼识别喷出岩和侵入岩的最主要标志是什么?

课本P30第4行

19、外力地质作用有哪些类型?沉积岩的形成与这些作用有关吗?

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20、沉积岩有哪些结构与构造,它们能反映沉积岩形成的环境吗?

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颗粒的性质、大小、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1、碎屑结构

(1)碎屑颗粒的形态

①粒度通常按碎屑颗粒的粒度大小分为:

>2 mm 砾

2-0.05 mm 砂

0.05-0.005 mm 粉砂

<0.005 mm 泥

②分选性指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

③圆度碎屑颗粒的棱角被磨损圆化的程度。

(2)杂基和胶结物

2、非碎屑结构

沉积构造是指沉积岩形成时所生成的岩石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形式。

主要类型有:

层理构造:1 水平层理 2交错层理:A、斜层理B、槽状交错层理C、楔型交错层理③递变层理

层面构造:(1)波痕波痕是在介质(流水、波浪、风)的运动作用下,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状的构造。(2)泥裂泥裂又叫干裂:泥质沉积物暴露水面后,经爆晒,失水收缩,形成张开的多边形干裂缝,后被上伏沉积物充填而成。泥裂的断面一般是上宽下窄,呈“V”字形,宽几毫米至几厘米不等。(3)印模

变形层理构造:饱含水分而未固结的沉积物,由于重力或其它偶然性因素(如地震、海啸)造成斜坡滑动、沉陷等,使沉积物(层理)变形而产生的变形层理构造。

①包卷层理:层理褶皱很复杂,呈多层包卷。这是饱含水分的沉积物受水流推压(揉差)

变形而成。②揉皱构造:层理被揉皱成复杂的褶曲,是水下滑坡产生的。常局限一定层位,发生于湖泊或海底斜坡地带,是海底滑坡的标志。

21、沉积岩可分为几大类。

(一)、碎屑岩

1、砾岩和角砾岩碎屑岩中砾石(粒度>2mm)含量大于50%者叫砾岩。一般把圆形或

次圆状的砾石称砾岩;而砾石呈棱角状或次棱角状者叫角砾岩。

2、砂岩(1) 石英砂岩(2) 长石砂岩(3) 岩屑砂岩

3、粉砂岩

(二) 粘土岩类

1、粘土属固结微弱的粘土岩。

2、泥岩固结成岩但无层理者

3、页岩固结成岩具有页片状层理者称页岩。

(三) 硅质岩类

(1)硅质岩(2)燧石结核(3)碧玉岩4)玛瑙

(四) 碳酸盐岩

(1) 粒屑结构分为颗粒、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三种类型。它们是由波浪和流水搬运沉积而成的,类似于碎屑岩的结构。

(2) 生物骨架结构由原地生长的群体造礁生物组成的礁灰岩,具有生物骨架结构。

(3) 晶粒结构由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和重结晶的碳酸盐岩,常结晶成大小不同的晶粒,称晶粒结构。

22、沉积岩中哪些构造能确定地层的产状是正常还是倒转?

斜层理纹层单向倾斜,向下收敛。由单向水流所形成,多见于河床沉积中。特点:纹层顶部被截切,与层系面呈高角度相交,下部纹层常逐渐收敛,变缓,与层系底界面小角度相交或相切(即,底切、顶截)。据此可判断岩层产状是否正常。

根据斜层理判断岩层产状是否正常:

利用递变层理可判别岩层的顶和底。该层理又叫粒序层理,它无明显的细层界线,整个层理表现为粒度粗细的变化。同一层内碎屑颗粒由下向上,由粗到细呈渐变关系,称递变层理;反之,由细到粗者称反递变层理。这是浊流沉积的特点。

23、石灰岩与白云岩的区别标志是什么?

石灰岩是由方解石组成的岩石,遇盐酸起泡,白云岩是由白云石组成的,遇盐酸不起泡或微弱起泡。课本P49-18

由重结晶或交代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形成的白云岩,具有中-粗粒结构。岩石多呈灰白色-浅肉红色,风化露头上多呈刀砍状溶沟,这是辩别灰岩与白云岩的重要标志之一。

24、怎样判别层间砾岩与底砾岩?底砾岩有何地质意义?

根据砾岩在地层剖面中的位置分为底砾岩和层间砾岩底砾岩:分布在侵蚀面之上,代表一个长期的沉积间断之后,一个新时期的沉积开始。层间砾岩:分布在沉积岩层之间,有时

与下伏岩层之间可存在不同的冲刷现象,但不代表沉积间断。如,灰岩岩层中常见的水底冲刷形成的同生砾岩和角砾岩,砾石磨圆度较差,填隙物成分复杂。

地质意义:

1.推断古海岸线的位置,确定古水流方向。

2.判断蚀源区的位置及母岩性质。

25、引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岩石在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使原岩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1、温度◆起始温度:以浊沸石、蓝闪石、红柱石、钠云母、叶腊石等变

质矿物首次出现,作为变质作用的开始。

◆终止温度:原岩发生大规模熔融时的温度( 650℃以下)

因此,变质作用的温度变化范围应为650℃—150℃之间。低于150℃属固结成岩作用;大于650℃岩石熔化,属岩浆作用范畴。

2、压力

(1) 静压力(均向压力)上覆岩层的负荷重量所引起的压力。

(2)流体压力(粒间流体压力)岩石抵抗静压力作用主要靠固体颗粒和粒间流体。当静压力在岩石中传导至粒间流体时,便形成流体压力。

(3)定向压力由构造运动所引起的侧向挤压力,分挤压力和剪切力。

3、化学活动性流体

岩石孔隙和裂隙中的这些流体,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将岩石中的一些元素溶滤出来,促使化学组分迁移,再分配,形成与原岩性质完全不同的变质岩。

26、变质岩的常见特征矿物有哪些?

1、特征变质矿物

红柱石、蓝晶石、夕线石、十字石、阳起石、透闪石、滑石、蛇纹石、绿泥石、硅灰石、石榴子石、透辉石、篮闪石、石墨等。若这些矿物在岩石中出现,反映了原岩己变质,属变质岩。

2、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白云母、黑云母等矿物,在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都可存在。主要区别:变质岩中的石英、长石具有波状消光,裂纹较发育。而云母作为主要矿物出现在岩石中,那肯定是变质作用形成的。

27、变质岩有哪些结构与构造?

变晶结构: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发生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结构。

变余结构:变质作用不彻底,原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可部分地保留下来

碎裂结构交代结构

变余构造:原岩变质后仍残留原岩部分的构造特征者,称变余构造。

变成构造—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新构造称变成构造。(1)斑点状构造(2)板状构造(3)千枚状构造(4)片状构造(5)片麻状构造(6)块状构造

混合岩构造

28、变质作用有哪几种主要类型?

一、接触变质作用:发生在侵入岩与围岩的接触带上,由温度和挥发组分(流体)所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规模不大,分布局限,属高温、低压变质环境。

1、热接触变质作用

2、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二、区域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是指由温度、压力以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发生大范围的变质作用。

三、混合岩化作用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基础上,地壳内部热流继续升高,岩石受热而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酸性熔体,同时地下深部也逸出热液(富钾、钠、硅),这些熔体和热液沿区域变质岩的裂隙和片理渗透、扩散、贯入,并伴随化学反应,形成混合岩,这种作用称混合岩化作用。

四、动力变质作用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定向压力影响下,岩石所发生的变质作用。

29、肉眼怎样区别片岩和千枚岩,这两种岩石均由页岩变质而成的吗?

30、试说明火成岩、沉和岩、变质岩的相互转变关系。

31、地层、岩层、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

在地质学中把在一定地质时期内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之为地层,而层状岩石称岩层。

相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绝对年龄——用测定某种岩石样品中所含放射性同位素获得,用距今有多少年来表示。

地层的原始产状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沉积物层层叠置,较老的地层在下面,较新的地层在上面。只要地层没有发生构造变动,上面地层形成的年代一定比下面的地层新,这就是地层层序律或称地层叠覆原理。

不同的地层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或化石组合,地质年代较老的地层含有较古老的生物化石,含相同化石的地层是同年代的地层,称为生物层序律。

切割律主要用于侵入体与围岩的关系以及侵入体之间相互侵入顺序的确定。一般说,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时代老。

年代地层单位是经过区域地层之间(甚至跨越大洋)并依靠化石进行对比、同位素年龄测定,

建立的反映全球的地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合若干组为统;两个或三个统合称系;包含生物演化中有相同特点的几个系合称界,如含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化石的称新生界;裸子植物和陆生爬行动物化石丰富的为中生界;早于中生界形成多样较低等生物化石的地层,合称古生界;比古生界更老伏于古生界以下的地层则是元古界。后来又把古生界等含清晰的化石的三个界合称显生宇;相应把比显生宇老,所含化石是一些十分简单、原始生物的称元古宇和太古宇。

岩石地层单位是依据宏观岩性特征和相对地层位置划分的岩石地层体。

岩石地层单位(地方性地层单位)由大到小可分群、组、段等级别。

32、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确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其道理何在?

成层的沉积岩不仅记载了它生成时地球表面的自然状况,而且严格地按照先后顺序自下而上地依次重叠。

33、你能由老到新顺序写出相对地质年代表中宙代纪的名称和代号吗?

震旦纪(系) Z

寒武纪(系) ∈奥陶纪(系) O志留纪(系) S

泥盆纪(系) D石炭纪(系) C二叠纪(系) P

三叠纪(系) T侏罗纪(系) J白垩纪(系) K

古近纪(系) E新近纪(系) N第四纪(系) Q

34、地震、海震、震源、震中、震中距、震中定位方法、地震波、地震震级与烈度。

海震:发生在海底或滨海地区的地震。发生海震时,由于海底岩石突然破裂和位移以及地震波的作用引起上覆海水的运动,产生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称作海啸。

震源:地下深处发动地震,释放深部能量的源区。

震中: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震中是有一定范围,称震中区,震中区是地震破坏最强的地区。

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

震中距:震中到地面任一地震台的水平距离。

等震线:烈度相同点的连线。

地震波:地震时,从震源区发出,以弹性波的形式传播出来。

确定震中位置方法是由地震波的走时差(S-P)来确定地震台至震中之间的距离。有三个地震台站,且不在一条直线上,可根据三个台站求出的震中距用三点交会法确定震中位置。

震级是衡量地震绝对强度的等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就等于在震中距为100公里时,用同样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震幅值以微米为单位的对数值。

烈度是表示地面和建筑物受到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35、地震有哪基本类型?

1、构造地震指由地壳的构造运动产生的地震。

2、火山地震伴随火山活动而引起的地震叫火山地震。

3、陷落地震由于岩层大规模的崩塌或陷落而引起的。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70Km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 70-300Km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 300-700Km

36、如何确定地震的强弱?

地震震级与震源释放的能量有关,释放的能量越多,震级越大。因此,震级可用里氏震级标准公式计算: logE=11.8+1.5M

其中,E-震源放出的总能量(单位:尔格)M-震级

37、为什么地震发生后,各地灾害程度不同?受灾轻重与哪些因素有关?

38、地震前和地震时会产生那些地质现象?

39、世界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三个带上?深源地震一般都分布在大洋中部吗?

1、环太平洋地震带:包含了90%的中源地震和几乎所有的深源地震

2、地中海-印尼地震带

3、洋脊地震带

40、确定地球内部构造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地球内部有几个一级界面?有几个次级界面?各层圈的物质成分及其状态如何?

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对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确定地球内部构造的主要依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根据这两个界面,可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一级层圈。

①康拉德面(上、下地壳界面)②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③拜尔勒面(413Km)④上、下地幔界面⑤内、外地核界面(过渡带)

1、呈层圈状:2个一级界面5个次级界面(康拉德面,莫霍面,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拜尔勒面(413Km),上、下地幔界面,古登堡面,内、外地核界面)。

2、物质组成:地壳(上地壳硅铝、下地壳硅镁),地幔(铁镁硅酸盐),地核(铁、镍,少量硫、硅)

3、物理状态:地核分两层,内核为固态,外核为液态,内外核间为过渡带;地幔顶部为固态,它与固体地壳组成岩石圈;岩石圈下面为呈部分熔融状态的软流圈,它将固体岩石圈与固体地幔分开。

41、构造运动的两种基本方式是什么?

一、水平运动

水平运动是指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地球切线方向的运动。

二、垂直运动

是指相邻或同一块体的不同部分沿地球半径方向作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运动。42、褶皱构造几何要素有哪些?褶皱是怎样分类的?背斜和向斜在横剖面上有何特点?

水平岩层受到应力作用后发生弯曲变形,单个弯曲称为褶曲。由多个弯曲连生叫褶皱。

1、褶曲的几何要素

核:褶曲中心部分的岩层。

翼:褶曲两侧的岩层。

轴面:褶曲两翼近似对称面。轴面是一个

假想的标志面,它可以是平直面,也可以

是曲面。

枢纽:轴面与层面的交线。即单一褶曲面

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枢纽的延长方向为

枢纽向;枢纽的倾斜,称枢纽倾伏。

弧尖:褶曲横切面与枢纽的交线,即横切面上最大的弯曲点。

轴线(轴迹):轴面与任一水平面的交线。常用于指轴面与地面的交线。

转折端:褶曲面从一翼过渡到另一翼的弯曲部分。

背斜是指岩层向上弯曲,以老地层为核心,两侧地层较新的褶皱。

向斜是指岩层向下弯曲,以较新地层为核心,两侧地层相对较老的褶皱。通常,背斜和向斜相伴出现。

43、怎样识别褶皱构造?

1) 地层对称重复是判别褶皱构造的重要标志

地层分布特点

背斜:以老地层为核部,向两翼依次对称重复新地层;

向斜:以新地层为核部,向两翼依次对称重复老地层。

2) 地貌是识别褶皱构造的辅助性宏观标志

(1)地形标志: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2)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44、什么是断层的几何要素;断层是怎样分类的?按相对动向分为几类?

断层是地壳中的岩层或岩体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1)断层面

两个断开岩块(岩层)沿此发生相对运动的滑动面,称为断层面。

(2)断盘

指断层两侧岩块。①断层面倾斜,位于断层面上侧的一盘叫上盘,位于断层面下侧的一盘叫下盘;②断层面直立,按方位描述,如断层走向南北向,东面的岩块叫东盘,西面的则叫西盘;③根据两盘的相对动向,相对上升的一盘叫上升盘,相对下降的一盘叫下降盘。

(3)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即断层在地面的出露线。它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断层分类:

(1)按断层两盘相对动向分为三类:

①正断层:断层上盘岩块沿断层面相对向下滑动,下盘相对上升滑动的断层。

②逆断层:断层上盘岩块沿断层面相对向上滑动的断层。

③平移断层:断层两盘的岩块沿断层面作水平滑动。

(2)根据断层走向与地层走向关系

①走向断层(纵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一致。

②倾向断层(横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垂直。

③斜向断层(斜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

④顺层断层:断层面与岩层层面基本一致。

45、断层的组合类型有四种?

断层组合类型

①阶梯状断层:由一系列走向平行的正断层组成。

②叠瓦状断层:由一系列走向平行的逆断层组成。倾向一致,老岩层依次逆冲覆盖在新地层之上。它常与强烈褶皱伴生,说明该区挤压强烈。

③地堑和地垒

由两条或多条正断层组成。断层面走向平行,倾向相反,共同盘下降为地堑;共同盘上升为地垒。

④复合性质断层

断层两盘往往并不完全顺断层面倾向或走向作相对滑动,而是沿着与断层面走向呈斜交的方向滑动,于是断层就有正、逆和平移断层的过渡性质。

46、确定断层存在的证据有哪些?

(1)构造标志

A、地质体的不连续地层、岩脉等线状或面状地质体在走向上和剖面上突然中断、错开,造成地质体或构造线的不连续现象,是断层存在的直接标志。

B、擦痕与镜面擦痕与镜面是断层两盘岩块相对错动时,留在断层面上的痕迹。擦痕,在断层面上常表现为平行而密集的沟纹;镜面则是断层面被摩擦得光滑如镜,镜面上常存在薄薄的炭质、硅质、铁锰质或钙质薄膜,称动力薄膜。

C、阶步与反阶步

阶步:指断层面上与擦痕垂直的微小陡坎,剖面上呈不对称的缓坡状,陡坡倾斜方向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反阶步:断层面上的缓坡与陡坡不连续过渡,间有与缓坡平行的压性裂隙(破劈理)或由张性裂隙的楔形张开而形成的台阶状陡坡。逆陡坡方向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D、拖曳褶皱(牵引构造):指断层两盘沿断层面作相对滑动时,断层附近的岩层因受断层面摩擦力拖曳而产生的变薄和弧形弯曲现象。岩层弧形突出的方向代表本盘的相对动向。

E、断层岩:

断层带中因断层动力作用被搓碎、研磨、有时伴有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岩石。

(2)地层标志

A、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B、地层产状突然改变

(3)地貌标志断层活动及存在,常在地貌上有明显的表现,这些表现是识别断层的直观标志。断层崖和三角面山

(4)水文标志

串珠状湖泊洼地、泉水的带状分布、水系改向以及错断河谷等均为断层存在的标志。

47、节理是怎样形成的。按力学成因可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这两种节理各有什么特点?两侧岩块沿破裂面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破裂构造,称为节理。

①张节理:由拉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其特点:

A、节理面粗糙不平,在砾岩或砂岩中张节理不切穿砾石或粗砂粒。

B、节理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常沿两组剪节理呈锯齿状延伸(追踪张节理)

C、节理多开口,常被岩脉、矿脉充填。

②剪节理:由剪切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其特点:

A、节理面平直光滑,常带擦痕,在砾岩或砂岩中剪节理切穿砾石或粗砂粒。

B、节理产状稳定,节理闭合,裂隙宽度均一,延伸较远。

C、典型的剪节理常组成共轭 X 型节理,两组剪节理发育良好时,可将岩石切

成菱形或棋盘格状岩块。

48、如何区别解理、层理、节理?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节理是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的原始记录。

49、地层接触的三种关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怎样形成形成的?

不同时代地层之间在纵向上的相互关系称地层接触关系

一、整合接触

1、特征: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岩性、古生物演化连续、渐变;无沉积间断。

2、形成过程:地壳处于构造运动相对稳定的持续下降或上升的背景下,沉积物连续沉积形成的。

二、平行不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

1、特征:新老地层产状一致而地层时代不连续;其间存在沉积间断面(剥蚀面),该面具一定的起伏,上伏地层底部常存在底砾岩。这种接触关系反映曾发生过显著的地壳升降运动。

2、形成过程: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均衡上升,沉积间断并遭受风化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形成上覆地层。

三、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

1、特征:新老地层产状不一致,呈角度相交。缺失地层,两者之间为一剥蚀面,剥蚀面的产状与上伏地层基本一致。

2、形成过程:

地壳下降接受沉积褶皱隆起,沉积间断并遭受风化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形成上覆地层。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反映该区在上覆地层沉积之前,经历过强烈的构造运动,发生过褶皱等重要构造事件,致使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的产状不同。

50、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转换断层、板块俯冲带(消减带)、地体。

海底扩张:洋底在洋脊裂谷带形成并不断向两侧扩张,老的洋底在海沟处消减,使洋底不断更新。洋底的扩张是刚性的岩石圈块体驮在软流圈上运动的结果。运动的动力是地幔对流。洋脊轴部位于对流圈的上升处,海沟位于对流圈的下降处。如果上升流发生在大陆内部就会导致大陆的分裂。

板块构造是全球构造理论。它将各种地质作用统一到板块的相互作用这一根本性的动力之中,成功地解释了100多年来在地球上发现的许多地质事实,把地球科学的发展推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板块构造说是怎样产生?它是由《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学说发展而来的。地体是指长距运移并拼贴在大陆边缘的岩石圈碎块。地体是一种外来地质体。

51.大陆漂移的证据是什么?有什么证据说明海底在扩张?

1、大陆漂移的七个主要证据

(1)地形证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非常吻合,即南美洲和非洲可以拼接起来。

(2)地层证据:非洲南部开普山脉的二叠纪地层向西延伸至南美的布宜诺思艾利斯一带。

(3)古生物证据:大西洋两岸许多浅海和陆生古生物种属相同。二叠纪内陆爬行动物中龙,分别发现在非洲和南美洲。

(4)岩石证据:非洲的前寒武纪片麻岩可与巴西的同类地层对比。

(5)构造证据:在北半球,挪威-苏格兰加里东褶皱带越过大西洋后出现在加拿大和美国海岸;

(6)气候证据:在印度、澳大利亚、非洲、南美洲和南极大陆发现石炭纪-二叠纪的冰川遗迹、而冰川遗迹指示的古冰川运动方向均符合大陆漂移

的结论;

(7)部分地球物理和大地测量资料。

1、古地磁学的成就

2、深海钻探成果

3、洋中脊考察

4、转换断层的发现

52、有几种大陆边缘,有什么特征?

两种大陆边缘:⑴稳定大陆边缘1.陆架2.陆坡3.陆隆、

⑵活动大陆边缘课本P114

53、转换断层与平移断层的有什么不同?怎样区别?

54、板块是怎样运动的?其驱动力来自何处?

板块是地球表面上的曲面体,板块的运动是这些曲面体绕各自旋转轴作球面运动。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

1.主要来自地幔对流。

2.洋脊隆起使板块掀斜产生的重力滑动;

3.地幔物质从洋脊轴部楔入时伴随的侧向推力;

4.俯冲带附近冷而重的板块前缘向下沉没产生的拉力;

55、板块边界是如何确定的?板块边界有几类?

板块边界划分的主要依据:板块边缘的构造、活动性和板块内部的整体性。主要有三类边界:

1、离散性板块边界(生长型板块边界)

洋脊扩张带是离散性板块边界。沿此边界板块相互分离,地幔物质涌出,形成新的洋壳。因此在扩张脊上发生火山活动。在板块边界脊,板块拉张部分发生地震。

2、聚敛性板块边界(消减型板块边界)

海沟是聚敛性板块边界,沿此边界两个相邻板块作相向运动,大洋板块发生俯冲消减。

3、转换断层边界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板块边界。沿此边界既无板块的增生,又无板块的消减。相邻两板块作剪切错动。

以上三种板块边界主要位于洋底或洋陆交接处。此外,大陆内部的地缝合线,则是两个大陆之间的碰撞带,代表己经消亡的古海洋,是古板块划分的重要依据。如,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线)。

56、板块的碰撞形式有几种?全球划分几大板块。

①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

②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

③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碰撞造山带。

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澳洲-印度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

和加勒比板块、可可板块、纳兹卡板块、富克板块、菲律宾板块等较小的板块。

普通地质学笔记

绪论 1、概念 地质学:研究地球的科学,研究固体地球的组成、构造、形成、演化规律。 2、固体地球的组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壳、地幔、地核 3、分支学科 物质组成。地壳变形和运动方面的。地壳历史演化。其它。 4、研究方法 历史恢复、规纳为主: 工作程序:调研、推断解释、实践检验 原则:将今论古 基础是均变说(地壳的演化和发展是渐进的,在各个方面,古今都是一致的,即现今所能观察到的地质作用过程在过去也是以这种方式起作用的。)地球发展有一定阶段性,是不可逆的,现今不可能是过去简单的重复。 灾变论:将地壳的演化和发展规于某些超出现在经验和知识范畴的短暂猛烈、多少具世界性规模的激变事件。 第一篇地球及地质作用(30)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外部层圈和地表形态 1、大气圈

包绕于地球,为最外一个层圈,主要由空气(O, N ,CO2)构成,可深入地下,但不超过3公里。无上界,向上过渡为星际空间。97%的质量聚集在地表29公里内。 对流层:距离地表10公里内的大气层。对流层温度主要受地面辐射影响,越高温度越低,纬度不同,各地气温不同形成大气对流。 作用:气候。 2、水圈 地表有%为水(海洋、河流、湖泊、冰川)覆盖,地下水、岩石中的孔隙水。它们构成一个基本连续的水圈。 作用:塑造地表形态。对人类生存、生活环境。水的循环 3、生物圈 是指生物有机体所分布和活动的地球外圈,主要是地壳表层和近地表的大气圈。绝大部分分布于地表及水圈。 作用:人为地质作用。生物成矿。对大气环境影响。参与地质作用。第二节固体地球的形状及表面特征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为一旋转椭球体,外形呈现梨形。 赤道半径:6378.160KM;两极半径:6356.755KM;扁率:1/ 2、表面特征 可明显分为陆海两大部分;不论海底或陆地均有线状分布的特殊地型。 3、大陆地势

2007年5月10日《普通地质学》期中测试卷

2007年5月10日《普通地质学》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计15分) 1、以下各组中,全部是矿物的一组是()。 A、石英、花岗岩、黑云母 B、石盐、冰、方解石 C、辉石、橄榄石、煤 2、以下各组中,是类质同像矿物的是() A、磁铁矿和赤铁矿 B、金刚石与石墨 C、白云母与黑云母 3、辉石矿物发育有两组解理,其解理交角是()。 A、87° B、45° C、56° 4、以下哪类情况下,岩浆的粘性小,流动性好。 A、阳离子含量高,络阴离子含量低 B、岩浆温度较高 C、含大量气泡 5、SiO2含量为38%的火成岩是()。 A、流纹岩 B、安山岩 C、橄榄岩 6、在不等粒结构中,基质为显晶质,且成分与斑晶相同者称为() A、似斑状结构 B、斑状结构 C、碎屑结构 7、在正常层序下的递变层理中,同一层内,碎屑粒级由下而上() A、逐渐变小 B、保持均匀 C、逐渐变大 8、竹叶状灰岩指示沉积作用发生在()的环境中。 A、寒冷 B、暴露 C、介质动荡 9、由于科里奥利力作用,南半球的由北向南流的河流运动的方向表现为() A、偏西 B、偏东 C、朝向正南 10、以下选项中,是高温低压条件下形成的矿物是() A、蓝晶石 B、矽线石 C、红柱石 11、在我国大别山地区榴辉岩中发现的超高压矿物是() A、蓝闪石 B、柯石英 C、斯石英 12、石灰岩变成大理岩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矿物成分 B、岩石成分 C、岩石结构 13、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斜方向相反,倾角大小不等的褶皱称为() A、直立褶皱 B、倾斜褶皱 C、倒转褶皱 14、上盘向下滑动,两侧相当的岩层相互分离的断层称为()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移断层 15、岩层倾角及两侧山坡均陡的山岭称为() A、单面山 B、平顶山 C、猪背岭 二、判断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计15分。) 1、解理面是矿物受打击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分裂而成的光滑平面。() 2、非晶质体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3、断口是矿物受打击后所形成的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的破裂面,它总是不光滑的。() 4、显晶质结构是侵入岩所常见的结构,非晶质及隐晶质结构是喷出岩所常见的结构。() 5、层状构造是喷出岩特有的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及流动构造主要见于喷出岩,也能 见于侵入体边缘。() 6、矿物晶体细小且晶形无法辨认的,主要为长英质的火成岩,称为伟晶岩。() 7、泥裂是由岩层表面垂直向下的多边形裂缝,利用泥裂可以确定岩层的顶底,即裂缝开口 方向为顶,裂缝尖灭方向为底。() 8、沉积物因环境改变重新结晶或者由不结晶或结晶细微到晶粒长大、加粗的过程叫做重结 晶作用,该过程不能改变岩石原来的成分。() 9、具有砾状结构,碎屑为圆形或次圆形的岩石称为砾岩。碎屑为棱角形或次棱角形的称为 角砾岩。() 10、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构造称为变余构造,如:片理构造、片麻理构造。() 11、变质岩中,由矿物重结晶而形成的结构称为变晶结构,其中的晶粒称为变晶,变晶的大

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案设计全集

第一课认识Excel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启动、退出Excel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Excel窗口的组成。 3.使学生掌握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4.使学生掌握如何建立一简单的工作表。 5.使学生掌握保存工作簿的方法。 技能方面: 1.使学生建立数据处理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查找和获取信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的概念。 2.工作表、工作簿的建立和保存。 三、教学难点 建立工作表。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观察法。 3.自学法。 4.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

续表

八、板书 第一课认识Excel 一、启动Excel 二、认识Excel窗口 三、几个概念 1.单元格 2.工作表

3.工作簿 三者的关系:单元格组成工作表组成工作簿。 四、建立简单的工作表 五、保存文件 六、退出Excel

第二课数据的输入、修改和计算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输入数值、文本、日期和时间的方法。2.使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 3.使学生学会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技能方面: 使学生学会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意识。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重点 1.输入数值、文本、日期和时间的方法。 2.修改数据的方法。 3.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三、教学难点 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观察法。 3.自学法。 4.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 八、板书

吉林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教学设计(全册) 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教学设计(全册),此为本人多年备课精心整理后的成果。我还会上传其他年级的信息技术全册教学设计,敬请关注。 XXXX-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 信息技术备课 年级:七年级 姓名:XXX 单位: 第1课时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三、教学方法: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四、教具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五、课型:新授课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 教室里的板书,挂图?? 图书馆里的书报?? 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11740687.html,/doc/1396e03b3c1ec5da51e2700f.html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普通地质学试卷

普通地质学试卷 一、填空题 1.地球具有同心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圈包括 地壳、地幔、地核。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其中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3.描述岩层产状的三要素是走向、倾向、倾角。 4.按照震源深度可将地震分为深源、中源、浅源。今年汶川大地震属于浅源。 5.根据岩浆的冷凝环境分类,火成岩可分为火山岩/喷出岩浅成侵入岩、 深成侵入岩。 6.确定相对地质年代三大律是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穿插关系。 7.按晶体化学分类法,矿物可分为自然元素矿物卤化物矿物、硫化物矿物、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矿物、含氧酸盐矿物等五类。 8.按照风化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可以将风化作用分为物理、生物、化学三种类型。 9.褶曲的基本类型是向斜、背斜。 10.变质岩的结构主要有变晶、变余两大类。 11.河流搬运物质的方式有底运、悬运和溶运三种。12.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13.冰川按其形态、规模和所处地形条件可分为大陆、山岳。 二、选择题

1.下列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最高的(A)。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2.下列沉积物中分选性最差的是(B)。 A. 冲积物 B. 冰碛物 C. 风积物 D. 洪积物 3.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称为( C )。 A. 包气带水 B. 上层滞水 C. 潜水 D. 承压水 4.花岗岩属于(D)。 A. 超基性岩 B. 基性岩 C. 中性岩 D. 酸性岩 5.浅成侵入岩典型的结构是(D)。 A. 全晶质结构 B. 隐晶质结构 C. 玻璃质结构 D. 斑状结构 6.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A)。 A. 蜂窝石 B. 咯斯特 C. 鼓丘 D. 锅穴 7.构造洋壳的岩石主要是(B)。 A. 科马提岩 B. 玄武岩 C. 安山岩 D. 流纹岩 8.具有片状构造的变质岩是(C)。 A. 板岩 B. 千枚岩 C. 片岩 D. 片麻岩 9.属于稳定大陆边缘的地形是(D)。 A. 岛弧 B. 洋脊 C. 海沟 D. 大陆坡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课程全集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二、新授 1.身边的信息 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书: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张中的微观世界。(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 一个人的表情,可以传递内心的喜怒哀乐;电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 师: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每天都在获取和传递信息。 2.信息与人类 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信息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人类充分获取和利用信息改变生活。举例:人们依据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信息和人体对人体需要营养信息的分析确定饮食结构;根据对气象云图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根据对学校同学爱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确定学校应该开设什么样的兴趣小组;根据对班上同学的期中考试试卷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确定因该在什么类型题目上应该重点复习……(学生举例) 可见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学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今天这样的生活。 3.信息处理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

初中七年级初一信息技术上下册全册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上学期使用)

第一章:生活在信息社会 第1课时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点,知道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增强信息意识。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并进行实践。 二、精讲: 1、信息:人们通常把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在载体中传递,叫着信息。 2、信息的获取: 人们主要用眼及其它感官来获取信息。 3、信息的处理: 人工处理 机器处理:主要是指用计算机处理。 4、信息社会: 三、小结: 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处理方法 四、学生练习: 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 第2课时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 1、通信技术的应用 2、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3、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

科学处理 数据处理 实时控制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教学 办公自动化 人工智能 多媒体应用 网络应用 三、小结: 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 四、练习: 什么是信息技术?它由那些技术组成? 什么是通信技术? 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那些领域? 第3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目的:了解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及板书: 1、计算机的KCB-300发展历程 2、通信技术的发展 3、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小型化 网络化 4、生物计算机 三、小结: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四、练习:

1、计算机发展经历了那几代? 2、计算机向什么方向发展? 3、我国计算机发展的情况怎样? 第4课时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 教学内容: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 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以及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2、引导学生遵守网络上的道德规范以及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与方法。 3、教育学生养成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病毒的几个特征。 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教学难点: 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定都生过病,人为什么么会生病,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感染了病毒。不但人体会感染病毒,电脑也会感染病毒。计算机病毒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各类媒体对计算机病毒的报道越来越多。同学们一定听说过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很多危害,下面我们请同学来交流一下你们听说过的病毒以及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一些什么危害。 (请同学交流) 二.新授: (一)信息安全 1、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其实啊,电脑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就像“写字板”“画图”一样,不过“写字板”“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做事情,而电脑病毒只会给我们的电脑搞破坏。 刚刚同学们讲了很多病毒以及它们的危害,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电脑病毒的特征:

普通地质学_重要试题库完整

第1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地球科学地质学普通地质学均变说灾变说将今论古 二、填空题 1.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2.地质学的研究容主要包括()、()、()、()及()等若干方面。 3.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括()、()、()及()等方面。 4.“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这句话的意思是(“ ”)。简言之.就是地质研究中常用的(“ ”)的思维方法。这一思维方法由英国地质学家()所提出.并由()发展和确立。 5.地质学研究的主要依据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各种()。 第1章绪论答案 二、填空题 1.地壳及与地壳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2.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层年代与地质发展历史;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力与地质作用;地质学的应用问题。 3.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综合解释。 4.今天是过去的钥匙;将今论古;郝屯;莱伊尔。 第2章矿物 二、是非题 1.为纪念克拉克的功绩.通常把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 2.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矿物。() 3.矿物都具有解理。() 4.自形程度愈好的矿物其解理也愈发育。() 5.矿物被碎成极细的粉末后就成了非晶质物质。() 6.矿物的颜色只与其成分有关。() 7.金属光泽是指金属矿物所具有的光泽。() 8.石英是一种晶面具油脂光泽.断口具玻璃光泽的矿物。() 9.黄铁矿也是一种重要的炼铁原料。() 10.石英、玛瑙、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 . 因此它们是同质多象矿物。() 11.某火成岩含50%的SiO2 .即其含50%的石英。() 12.橄榄石具橄榄绿色的条痕。()

《普通地质学》试卷B_(答案).

《普通地质学》试卷(B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丰度:化学元素在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 2. 冰期:气候寒冷时期,冰川发育,冰雪覆盖面积扩大的地史时期。 3.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4. 向斜:岩层向下凹陷的一个弯曲,核心部位岩层时代较新,两侧岩层时代依次变老。 5.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成光滑面的性质。 6. 向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作用称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 7.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种现象称为类质同像。 8. 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9. 死火山:人类历史以来未曾活动的火山。 10.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对于研究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古生物的研究对象是化石。与现代生物一样,根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古生物可划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 2. 某地层产状测得为3100∠600,则其产状三要素分别是走向为400或2200,倾向为3100,倾角为600。 3.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是气候、地形、岩石特征。

4. 根据岩石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1)超基性岩、SiO2为<45%;(2)基性岩、SiO2为45-52%;(3)中性岩、SiO2为52-65%;(4)酸性岩、SiO2>65%。 5. 新生代在生物演化史上,植物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为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6. 按照岩石的成因(形成方式),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7. 世界主要地震活动带有环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带)、大洋中脊地震带等。 8.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其代号分别是、、。8. 早古生代包括三个纪,由老到新分别是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其代号分别是888。 9. 断层要素主要有断层面、断层盘、断层线、断层位移等。 10.板块构造学说建立的基础是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 11.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及平移断层。 12.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谷坡、谷底、河床。 13. 海蚀地貌主要类型有:海岬、海湾、拱桥、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洞穴、海蚀凹槽和海蚀沟谷等。 14. 地质学上计算时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对年代,另一是绝对年代。 15. 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3、第7和第8位的矿物分别为方解石、石英和黄玉。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共7分)

初一年级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 题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的处理过程及发展。 教法与教具: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学生介绍 自己了解 的计算机 人类已跨进21世纪,迎来了如火如荼的信息时代。现在我们如果经常看报纸,你注意到没有什么方面的新闻最多?学生:计算机。是的,计算机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掌握计算机是我们迫切的需要。那么谁能描述一下计算机?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屏幕 + 机箱。计算机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处理一些信息的,这就是要求我们了解的一门课程: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 )。IT 是干什么的呢?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关系?以及我们现在计算机课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新课:(板书)一、信息的含义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就有了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今天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信息,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大家记忆犹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科技战争中,每一个军事行动 都离不开信息。在“爱国者”导弹与“飞毛腿”导弹 在对抗中,可以看到准确、快速处理信息的重要性。 多国部队用两颗“锁眼”式照相卫星,日夜不停地监 视远在4300公里外的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动态, 卫星每12秒钟就可以拍摄一张立体图像,只要“飞毛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 课时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 一、教学内容分析与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就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得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得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就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得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得习惯与自主学习得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得获取者就是刚刚升入初中得学生,按照人得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得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得认识,可以让她们从大量存在得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她们应该获得得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得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得各种信息,感受信息得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得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与学习得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得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得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得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得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就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您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瞧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得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得信息。……师:同学们举得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得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得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得身体内部得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就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

夏邦栋版普通地质学要点整理很详细的

普 通 地 质 学 要 点 整 理 书目:夏邦栋《普通地质学》,1995年,地质出版社 整理依据: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普通地质学考试大纲 2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普通地质学考试大纲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矿物 (1) 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2) 第四章 外力作用与沉积岩 (3) 第五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4) 第六章 地质年代 (5) 第七章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5) 第八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6) 第九章 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 (7) 第十章 风化作用 (8) 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9 第十二章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10 第十三张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11 第十四章 海水的地质作用...............12 第十五章 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12 第十六章 风的地质作用..................13 第十七章 块体运动........................14 第十八章 行星地质概述..................14 第十九章 地球的演化.....................15 第二十章 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15 附 录 真题举例........................15 卷 后 语 (17) 第一章 绪论(略) 第二章 矿物 第一节 元素 1 元素的定义: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统称元素。 2 半衰期:某一放射性元素蜕变到它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也即地壳元素的丰度。 4 八大元素:O ,Si ,Al ,Fe ,Ca ,Na ,K ,Mg 第二节 矿物的概念 与 第三节 矿物的主要性质 1 矿物: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排列有序的固体。 2 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11740687.html, For evaluation only.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福昕软件(C)2005-2009,版权所有, 仅供试用。

(完整word版)普通地质学试卷

一、填空题 1.地球具有同心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圈包括、、。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其中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和固结成岩作用。 3.描述岩层产状的三要素是、、。4.按照震源深度可将地震分为、、。今年汶川大地震属于。 5.根据岩浆的冷凝环境分类,火成岩可分为、、。 6.确定相对地质年代三大律是、、。7.按晶体化学分类法,矿物可分为、、 、等五类。 8.按照风化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可以将风化作用分为、、三种类型。 9.褶曲的基本类型是、。 10.变质岩的结构主要有、两大类。 11.河流搬运物质的方式有、和三种。12.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13.冰川按其形态、规模和所处地形条件可分为、。 二、选择题 1.下列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最高的()。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2.下列沉积物中分选性最差的是()。

A. 冲积物 B. 冰碛物 C. 风积物 D. 洪积物3.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称为()。 A. 包气带水 B. 上层滞水 C. 潜水 D. 承压水4.花岗岩属于()。 A. 超基性岩 B. 基性岩 C. 中性岩 D. 酸性岩5.浅成侵入岩典型的结构是()。 A. 全晶质结构 B. 隐晶质结构 C. 玻璃质结构 D. 斑状结构6.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 蜂窝石 B. 咯斯特 C. 鼓丘 D. 锅穴7.构造洋壳的岩石主要是()。 A. 科马提岩 B. 玄武岩 C. 安山岩 D. 流纹岩8.具有片状构造的变质岩是()。 A. 板岩 B. 千枚岩 C. 片岩 D. 片麻岩9.属于稳定大陆边缘的地形是()。 A. 岛弧 B. 洋脊 C. 海沟 D. 大陆坡10.地表最常见、面积最大的岩石是()。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火山岩 D. 侵入岩 三、概念解释 1. 矿物与岩石 2. 岩石圈与软流圈 3. 透水层与含水层 4. 重力异常与地磁异常 5.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四、问答题

普通地质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地质学(C)总复习汇总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地球系统:地球由固体地圈(地核、地幔、岩石圈)、流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生物圈(含人类圈)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称为地球系统。 地球表层:指的是和人最直接有关系的那部分地球环境(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交替、渗透的部分)。 二、论述题 1)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⑴地球是人类在宇宙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 ⑵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三大基本问题(资源严重短缺固体矿产,能源,水资源,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⑶人们从改造地球表层正反两方面的收益与教训中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要受到地球表层的遏制。人类无限制的发展,只能带来灾难,人类只有与地球表层环境相协调,才能持续发展。人类要向生物学习,顺应地球表层自然演变规律,与地球表层协同进化。 ⑷21世纪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新地球观从整体上来认识地球并关注当前资源、环境热点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将地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为政府实现人类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宏观决策中(发展规划与法规建设)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2)地球科学的特点? 全球性: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首先在固体地球研究中建立了全球观概念;全球监测与国际合作; 调查研究的时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 调查研究的空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现实主义类比研究方法。 第1章宇宙中的行星地球 一、名词解释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受太阳引力支配、并围绕它作旋转运动的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

主要包括太阳和围绕太阳旋转运动的八大行星、66颗卫星、一些小行星、彗星和星际物质等。 彗星:彗星也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天体。不过它们质量很小,是一种云雾状小天体,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是十分扁长的椭圆。距离太阳近的时候,从彗核蒸发出大量物质抛洒在远离太阳的方向,形成光带,称为彗尾。 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还有数量众多的、用肉眼看不见的小天体,也和八大行星一样绕太阳运行,科学家称之为小行星带。 太阳黑子:名为黑子其实不黑,仅温度比周围光球低1000oC±, 在明亮光球反衬下呈暗黑色。黑子是太阳表面剧烈活动所激起的气旋涡。黑子数量和分布范围出现较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称为黑子周期。黑子周期平均长度为11.1年。 地球的地轴:由于地球存在绕轴自转运动,人们定义地球旋转轴为地轴 地球的纬线:所有与地轴相垂直的面与地表相交而成不同大小的圆,称为纬线。 地球的经线:所有通过地轴的平面,都和地球表面相交而成为同样大小的圆,称为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分为两条相差180°的半圆弧,就是经线。 科里奥利力(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北半球沿地表运动的物体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转。 地球的偏心率:地球椭圆形轨道的最长直径(长轴)与最短直径(短轴)之差与赤道半径之比 地球的黄赤交角:地球绕太阳作公转运动,太阳在天球上每年的视运动路线称为黄道,黄道面和天赤道面之间存在的夹角(23°26‘),称为黄赤交角。 第2章宇宙、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一、名词解释 地层层序律:在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发生构造变动,先形成的地层在下面,后形成的在上面.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放射性元素总是以不受外界温、压条件影响的一定速率蜕(衰)变为他种元素, 如238U经过45亿年后其一半原子数蜕变为205Pb,故称为半衰期。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二、简答题 1)宇宙大爆炸、太阳系和地球形成的年龄? 宇宙大爆炸:150亿年前太阳系形成:50 亿年前地球形成:46亿年前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试卷及答案讲解

2005年11月8日《普地》期中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摩尔硬度 2 克拉克值 3 同质多像 4 混合岩化 5 均衡原理 6 剥蚀作用 7 碎屑岩 8 科里奥利力 二、叙述题(每题30分,任选2题,共60分。应加文字说明.缺文字说明,扣分。) 1. 叙述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2.叙述地震形成的原因 3.如何识别褶皱并确定褶皱类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摩尔硬度:矿物抵抗外力的强度称硬度。世界通常使用由摩尔确定的硬度标准,由10种不同硬度的矿物为标准,称摩尔硬度记。它们是: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长石,7石英,8黄晶9刚玉10金刚石 2 克拉克值:中上地壳中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国际通用单位是ppm=10-6,即克/吨. 3 同质多象:化学成分相同、但质点的排列方式不同(结构不同)的现象。其结果就是同一物质将形成不同的矿物。如:碳,金刚石(高压)-石墨(常压) 4 混合岩化:区域高级变质岩进一步变质,发生高温部分熔融(酸化)现象,形成基体+脉体的特殊变质岩石(混合岩)。基体:变质岩(暗色);脉体:熔融体(长石,石英,浅色)。 5 均衡原理:解释地表高低不平却能保持平衡的一种假说。目前通用均衡补偿(Holmes A,1978),即高山下面地壳厚,平原下面地壳薄.地势的起伏与莫霍面起伏呈镜像反映,称均衡现象。原因是,地幔顶部有一平面,叫补偿基面,在此面以上各柱体的物质总重量相等,故能保持重力的平衡. 6 剥蚀作用:使岩石破碎、分解,进而脱离原地的地质作用,包括风化、水流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风沙侵蚀、地下水侵蚀、湖水侵蚀等。 7 碎屑岩:具有碎屑结构的沉积岩。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 8 科里奥利力: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表运动物体改向的力(取决于不同的纬度和线速度)。在北半球,物体向北运动,顺着运动方向看,作用力向右。大气、河流运动均受此影响。 二、叙述题(每题30分,任选2题,共60分。应加文字说明.缺文字说明,扣分。) 1. 叙述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答:1)岩浆作用定义和主要特征;2)按SiO2含量分类, 熔岩和侵入岩被分为4类;3) 对火山岩,分爆发岩和熔岩两大类; 4) 火山岩的主要岩石类型;5) 侵入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2.叙述地震形成的原因 (1)地震是地壳的快速颤动,由地球内部的不平衡运动(内动力地质作用)所产生,是一种经常发生的、有规律的自然灾害地质现象。 (2)板块运动形成的地震,分布在全球3大地带。 (3)板块内部断裂作用形成的地震,分布在板块内部断裂带及其附近。 (4)岩浆作用形成的地震,分布在岩浆活动带及其附近。 (4)塌陷作用形成的地震,分布局限,在喀斯特地貌发育区,经常发生。 3.如何识别褶皱并确定褶皱类型 (1)定义:在应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各种形态的弯曲现象叫褶皱。上凸的叫背斜anticline,下凹的叫向斜syncline。2)识别标志:a. 地层对称、重复出现。b.产状有规律变化(背斜:中间老、二侧对称变新(3-2-1-2-3);向斜:中间新、二侧对称变老(1-2-3-2-1))。(3)确定褶皱类型:i)根据轴面划分:直立,倾斜,倒转,平卧(躺)褶皱(ii)根据剖

2017初中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集苏教版

动画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及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学会从网上下载计算机动画的常用方法。 (3)了解制作动画的常用软件,会用Ulead GIF Animator制作简单的GIF动画。 (4)理解动画技术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智慧的结晶。2.过程与方法 借助动画软件将动画分解成一组彼此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动画的原理;学生亲手用动画软件制作一幅动画,感受计算机动画技术的优越性,同时获得动画制作中的相关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动画的原理和发展历程,进一步·认识动画的艺术性;通过下载动画素材,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欣赏动画的素养;通过了解动画制作软件并尝试制作动画,培养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 教学方法: 演示讲授、实验学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动画原理的理解。 2.难点:GIF动画的制作。 教学过程: 1.导入 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民间的走马灯和皮影戏,就是动画的一种古老表现形式。国产动画片《大闹天空》中的“孙悟空”形象闻名世界,“米老鼠”、“唐老鸭”等动画形象也深受大众的喜爱。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网上的生日贺卡、搞笑短片、MTV、网页广告、益智游戏等极大地丰富了网页的内容与形式,电视上也经常能看到动画形式的广告、趣味小品和宣传短片。 2.讲授新课 (1)演示几段具有代表性的动画,并介绍动画的分类。 ①播放国产传统动画的视频片段,介绍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动画艺术大师对世界动画文化艺术的贡献。 中国动画电影开始与1920年。动画先驱者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从中国的走马灯、皮影戏和国外的卡通中得到启发,试制动画广告片。1926年完成了他们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35年拍摄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在技术上有了较大进步。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第四章数据统计与分析 课时十七第一节数据收集与录入 一、教学目的: 1.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 2.了解Excel中工作簿、工作表、活动单元格等有关概念。 3.掌握工作簿的建立、保存和打开等操作。 4.掌握输入和修改数据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实践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 输入和修改数据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某种工具进行统计。在Office2003中,Excel电子表格软件可以方便地对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学习成绩,人口,,运动会奖牌统计等等。 教师展示“2006年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相关信息表格。请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图中各国代表团所得的奖牌总数进行排序,美化,做成右边漂亮的表格。 2、介绍Excel窗口界面 Excel它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能进行数据的输入、计算和输出,能够用形象化的图表来表示数据,有强大的数据计算和分析处理功能,能实现数据筛选、排序、数据查询和分类汇总等统计工作,其工作簿共享功能使多个用户能同时处理同一个工作簿。Excel是迄今为止功能最强的电子表格软件。 特点:操作简易、处理功能强大。 教师可以个人信息资料表格为例,分析Excel窗口,请学生先观察分析,并与Word的软件界面进行对比,找到窗口组成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此处要强调活动单元格、单元格地址、工作区、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介绍Excel中的“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编辑栏”、“工作表标签栏”等窗口组成情况。 3、学生实践建立通讯录 (1)启动Excel让同学们回忆以前Word软件是如何启动的,再进行尝试: ①双击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图标。

普通地质学试卷

普通地质学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 1、内动力地质作用可分为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2、断层按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和力学性质划分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3、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分为水平与升降。 4、按照节理的力学性质不同,节理分为张节理与箭节理。 5、全球地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印尼、洋中脊三个地震带上。 6、变质作用的类型接触变质、动力变质、区域变质、混合岩化。 二、选择题 1、新构造运动是指(B )。 A、现代构造运动 B、新近纪和第四纪发生的构造运动 C、新近纪之前的构造运动 D、第四纪以来的构造运动 2、大陆表面分布最广的岩石是(B ) A、花岗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混合岩 3、沉积岩最典型的特征是具有(C ) A、气孔构造 B、片理构造 C、层理构造 D、页理构造 4、平行不整合是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层地层的(B )。 A、产状一致,时代连续 B、产状一致、时代不连续 C、产状不一致,时代连续 D、产状不一致,时代不连续 5、世界上绝大多数震级大的地震是(A )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陷落地震 D、诱发地震 6、岩浆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四大类,其主要划分依据是(C )。 A、矿物成分 B、岩石结构构造 C、SiO2含量 7、岩基是(B )所具有的产状。 A、浅成侵入体 B、深成侵入体 C、火山岩(喷出岩) 8、大理岩是(B )。 A、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 B、接触热变质作用形成的 C、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形成的 D、沉积岩 9、断层角砾岩是(B )。 A、热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 B、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 C、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 D、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形成的 10、倾伏褶皱的特征是(B )。 A、褶皱轴面倾斜 B、褶皱轴面水平 C、枢纽水平 D、枢纽倾斜 三、是非判断 1、石英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矿物,它可出现在三大岩类中(√) 2、断层的上升盘就是上盘。(×) 3、一次地震只有一次地震烈度。(×) 4、震中是地震发生时产生震动的中心。(×) 5、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酸性岩。(√) 6、任何岩石都可以发生变质作用。(√) 7、古生物化石除了能用来确定地层时代外,还可以帮助我们推断当时沉积

初中七年级初一信息技术上下册全册教案下载

初中七年级初一信息技术上下册全册教案下载 教学计划 新年过,新的学期又来临,为使今后工作做得更好些,在教育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成绩,特对本期教育教学工作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总的奋斗目标: 通过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新特”理论,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讲文明、守纪律的”四有新人”;同时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觉性,下定决心为四化建设学好科技文化知识和各项本领,学习实用科学技术,为顺利进入20世纪取得通行证而努力学好电脑知识。 二.具体措施: (1)狠抓学生的思想教育。从思想教育入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从而树立浓厚的学风,为搞好教育工作铺平道路。 (2)认真坚持教学”六认真”。从深钻教材入手,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从而使备课能指导教学,在课堂讲授中得心应手;同时,认真讲课,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素;还有要加强作业批和单元考查考核的力度。做到作业全批全,每单元组织考试,并认真批改、评讲。 (3)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对好的、差的,分层对待,以适应普九教育的需要,使每个学生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从而使总体水平和整体成绩。 (4)加强教师的自修,特别是教育教学方法艺术上的进修,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水平,啬教学中的趣味性乐趣性,寓教于乐,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5).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让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练习,真正做到精讲多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