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1.1《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3.1.1《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3.1.1《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3.1.1《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3.1.1《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方程就是将众多实际问题“教学化”的一个重要模型.因此,课本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

从算式到方程,展开方程的学习,以使学生认识到方程的出现源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体会学习方程的

意义和作用.

本章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通过丰富实例,从算式到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开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有效数学模型.

2.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归纳移项法则,运用分配律,?归纳“合并”、“去括号”等法则,逐步展现求解方程的一般步骤,这些内容的学习不是孤立进行的,始终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经历

模型化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3.运用方程解决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展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为了使学生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学习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

括等能力,课本内容的呈现都以求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经历抽象、符号变号、应用等

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

题的意识.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经历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系数)

(2)能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列方程,?求解方程和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合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有很多直接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其他方程和方程组的基础.因此

本章重点在于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

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正确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决实际问题.

3.关键:(1)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在于正确地了解方程、方程解的意义和运用等式的两

个性质.

(2)正确地列出方程的关键在于正确地分析问题中的已知数、未知数,?并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课时划分

3.1 从算式到方程 2课时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3课时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4课时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3课时

数学活动 1课时

回顾与思考 1课时

学内容

课本第78页至第8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根据方程解的概念,会估算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会根据已知条件,设未知数,?列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并会估计方程的解.

2.难点: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估计方程的解.

3.关键:找出能表示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在小学里,我们已学习了像2x=50,3x+1=4等简单方程,那么什么叫方程呢?什么叫方程的解和

解方程呢?

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能使方程等号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

程叫解方程.

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把问题中未知数与已知数的联系用等式形式表示出来.在研究问题

时,要分析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列出方程,然后求出未知数.

怎样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怎样解方程?这是本章研究的问题.

通过本章中丰富多彩的问题,你将进一步感受到方程的作用,并学习利用一地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的方法.

二、新授

1.怎样列方程?

让学生观察章前图表,根据图表中给出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图中的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表,?你知道,汽车从王家庄行驶到青山用了多少时间?青山到秀水呢?

(2)青山与翠湖、秀水到翠湖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3)本问题要求什么?

(4)你会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呢?不妨试试列算式.

(5)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千米),你能列出方程吗?

解:(1)汽车从王家庄行驶到青山用了3小时,青山到秀水用了2小时.

(2)青山与翠湖的距离为50千米,秀水与翠湖的距离为70千米.

(3)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4)分析:要求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只要求出王家庄到青山的距离,?而王家庄到青山的时间

为3小时,所以必需求汽车的速度.

如何求汽车的速度呢?这里青山到秀水的时间为2小时,路程为(50+70)千米,因此可求的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50+70)

÷2=60(千米/时)

王家庄到青山的路程为:

60×3=180(千米)

所以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180+50=230(千米)

列综合算式为:

50702

×3+50

(5)分析:先画出示意图,示意图往往有助于分析问题.

从上图中可以用含x 的式子表示关于路程的数量:

王家庄距青山(x-50)千米,王家庄距秀水(x+70)千米.

从章前图表中可以得出关于时间的数量:从王家庄到青山行车

3小时,从王家庄到秀水行车

5小时.

由路程数量和行车时间的数量,可以得到行车速度的表达式.汽车从王家庄开往青山时的速度为50

3x 千米/时,汽车从王家庄开往秀水的速度为70

5

x 千米/时.

要列出方程,必需找出“相等关系”,题目中还有哪些相等关系吗?

根据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可知各段路程的车速相等.

于是列出方程:

503

x =

705

x 以后我们将学习如何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x 的值,?从而得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

思考:对于以上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

根据汽车匀速行驶,可知各段路程的车速相等.所以还可以列方程:

503x =50702或705x =5070

2

(前者是汽车从王家庄到青山与从青山到秀水,这两段路程的车速相等,后者是汽车从王家庄到翠湖与从青山到秀水,这两段路程的车速相等)

比较用算术方法和列方程方法解应用题,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表示用算术方法解题的计算过程,其中只能用已知数,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列算式比较困难;而方程是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的等式,其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有了这个未知数,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就很容易用含有这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再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有了方程后人们解决许多问题就更方便了,通过今后的学习,你会逐步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通常用

x 、y 、z 等字母表示未知数,

?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

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

例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24cm 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分析: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那么周长为

4x (cm ),依题意,得

4x=24.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

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

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

2450小时?

分析:设再经过

x 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测时间,

?根据每月再使用

150小时,那

么x 月共使用150x 小时.

能表示这个问题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相等关系是:已使用的时间1700小时+还可以使用的时间150x 小时=规定的检测时间

2450小时.

从而列出方程:1700+150x=2450.

找出表达问题意义的相等关系是列出方程的关键.(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问: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

52%,那么男生占全体学生数的

(1-52%),?如果设这个学校有

x 个学生,

那么用含x 的式子表示女、男学生数.

女生有52%x 人,男生有(1-52%)x 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女生比男生多80人)即女生人数-男生人数=80或女生人数=男生人数+80.

列方程:0.52x-(1-0.52)x=80或0.52x=(1-0.52)x+80. 2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观察以上所列出的各方程,有什么特点?每个方程有几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指数是多少?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方程2x-3=3x+1,2

y -3=2y 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而

x+y=5,x 2

+3x=2都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以上分析过程可归纳为:

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

x ──用含x 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相

等关系,利用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列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利用方程可以解出未知数.

观察方程4x=24,不难发现,当x=6时,4x 的值是24,?这时方程等号左右两边相等,

x=6叫做方

程4x=24的解,这就是说,方程

4x=24中未知数x 的值应是6.

从方程1700+150x=2450,你能估算出

x 的值吗?

这里x 是正整数,如果x=1,那么方程左边=1700+150×1=1850≠右边

所以x ≠1.

如果x=2,则方程左边=1700+150×2=2000≠右边,所以x ≠2.

类似地,我们可以列出下面的表.

x 的值

1

2

3

4

5

6

1700+150x 1850 2000 2150 2300 2450 2600 …

从表中可以发现,当

x=5时,1700+150x 的值是2450.

这时方程1700+150x=2450等号左右两边相等,x=5叫做方程1700+150x=2450的解,这就是说,方程1700+150x=2450中未知数x 的值应是5.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的过程,?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你能从表中发现方程

1700+150x=2600的解吗?

当x=6时,1700+150x 的值为2600,即x=6时方程等号两边的值相等,所以这个方程的解是x=6.

思考:你能估算出方程

2(x+1.5x )=24和方程0.52x-(1-0.52)x=80的解吗?

以上估算难度较大,第一个方程,当x=4时,方程左边=20<24;当x=5?时方程左边=25>24,所以

取x=4.7或x=4.8.试一试,结果当

x=4.8时,方程左边=24=右边,所以方程的解为

x=4.8.第二个方

程的解为x=2000,困难更大了,可以告诉学生,?当我们学习了方程的解法后,

就很容易求出

x 的值了.

思考:x=1000和x=2000中哪一个是方程0.52x-(1-0.52)x=80的解?

三、巩固练习课本第82页练习. 1

.设沿跑道跑

x 周,可以跑

3000m ,根据相等关系──

x 周共长3000m .所以列方程:400x=3000,如果x=7,则400x=2800<3000,如果x=8,?则400x=?3200>3000,如果x=7.5,则400x=4007.5=3000,所以沿跑道跑7周半,可以跑

3000m .

2

.如果设买甲种铅笔x 枝,那么买乙种铅笔(

20-x )枝,买甲种铅笔用去

0.3x 元,乙种铅笔用

去0.6(20-x )元,相等关系是:

两种铅笔共用了9元钱,由此可列方程. 0.3x+0.6(20-x )=9

3

.设上底长为

xcm ,那么下底长为(

x+2)cm ,

根据梯形面积公式,可列方程:

5[(2)]

2

x x

=40

四、课堂小结

方程在小学里已初步学过,对于方程中的一些概念,如: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要进一步弄清楚,今天还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一元”是指方程中只有一个未知数,

“一次”是指方程中未知数

的指数是一,这样的方程才是一元一次方程.

用估算求方程的解,实际上是检验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方法是:把这个数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看是否相等,若方程只有一边含有未知数,而另一边只有一个数,则只需代入只有未知数的一边,计算出结果,看其是否和另一边相等.

列方程是本节课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方法步骤:设未知数──用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其中找相等关系是关键也是一个难点,这个相等关系要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也就是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应予充分利用,不能把同一条件重复利用.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84页至第85页习题3.1第1、2、5、6、9题. 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课时作业设计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 1.x=2是方程x-10=-4x 的解.

()

2.x=1或x=-1都是方程x 2

-1=0的解.()

二、选择题.

3.方程12(x-3)-1=2x+3的解是().

A .x=3 B

.x=-3 C

.x=-4 D

.x=4

4

.下列式子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2x+1 B.211

35

x

C.7x+5y=0 D.x2-x=0

5.解是1的方程是().

A.x(x-1)=1 B.2y-1=4-3y C.3-(x-1)=4 D.5x-2=x-4

三、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不求解)

6.某数的4

3

比这个数大1.

7.某数的3倍比这个数的小3.

8.某数与1的差是这个数的2倍.

9.某数的30%与4的差的等于2.

四、解答题.

10.买3千克苹果,付出10元,找回了3角4分,求每千克苹果多少钱?

11.某厂去年10月生产电视机2050台,这比前年10月产量的2倍还多150台,?这个厂前年10月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12.挖一条长1210m的水渠,由甲、乙两队从两头同时施工,甲队每天挖130m,?乙队每天挖90m,挖好水渠需要多少天?

13.现在有面值为2元和5元的人民币39张,币值共计111元,问两种人民币各有多少张?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1)

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案 说课教师 惠东县梁化第二中学 蓝志彪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方程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并且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从数学科学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有悠久的历史,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 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具备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重点研究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和找相等关系列方程。通过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体会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 2、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使学生理解问题情境,探究情境中包含的数量关系,最终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相等关系。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设出未知数,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初步领悟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初步体会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 三、教学方法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在教学活动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法:首先用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然后运用算术方法给出解答,在每一步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进行学习。再逐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在各个环节中,教师都注意了学生思维的层次性.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列方程要比列算式考虑起来更直接、更自然,因而有更多的优越性。 四、教学过程分析 4.1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问题: 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 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h ,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h ,客车比卡车早1h 经过B 地。A ,B 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 ⑴ 你会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列算式完成。 ⑵ 教者用方程列式解答。如果设A ,B 两地相距x ㎞,你能分别列式表示客车和卡车从A 地到B 地的行驶时间吗? 匀速运动中,速度 路程时间=,根据问题的条件,客车和卡车从A 地到B 地的行驶时间,可以分别表示为h x 70和h x 60 。 因为客车比卡车早1h 经过B 地,所以70x 比60 x 小1.即 60x -70 x =1 引导学生复习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4.2 算术困难 方程帮忙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完整版)

第三章: 本章板块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方程的定义】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 注意未知数的理解,x, m, n等,都可以作为未知数。题型:判断给出的代数式、等式是否为方程 方法:定义法 例1、判定下列式子中,哪些是方程? (1)x y =4(2)x 2(3)2 4=6(4)X2 = 9(5)-=- x 2 【知识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 ②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次); ③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题型一:判断给出的代数式、等式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 方法:定义法 例2、判定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2 2 1 2(x -x) x=O , x1=7,x=0 , x y = 1,x 3,x 3x,a=3 兀x 题型二:形如一元一次方程,求参数的值 方法:x2的系数为0 ;x的次数等于1 ;x的系数不能为0。 例3、如果m -1 x i m- 5=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的值 例4、若方程2a -1 x2-ax ? 5 = 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a的值 【知识点三: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即:若a=b,则a± c=b± c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即:若a = b,则ac二be ; 若a = b,c ~ 0 且一=一 c c 例5、运用等式性质进行的变形,不正确的是() A、如果a=b,那么a-c=b-c B、如果a=b,那么a+c=b+c a b C、如果a=b,那么 D 、如果a=b,那么ac=bc c c 【知识点四:解方程】 方程的一般式是:ax ? b = 0 a = 0 题型一:不含参数,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一元一次方程定义与知识点

编辑本段 方程简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次数是一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通常形式是kx+b=O(k,b为常数,且k M 0)。一元一次方程属于整式方程,即方程两边都是整式。一元指方程仅含有一个未知数,一次指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我们将ax+b=0 (其中x是未知数,a、b 是已知数,并且a M 0)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这里a是未知数的系数,b是常数,x的次数是1。 编辑本段 性质 一.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一同一个数,等式两边相等。 二.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乘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数( 0除外), 等式两边相等。 三.等式的性质三:两边都可以有未知数编辑本段 ax=b超准确答案! 1,当a M 0,b=0时,方程有唯一解,x=0; 2,当a M0,b M0时,方程有唯一解,x=b/a 3,当a=0,b=0时,方程有无数解 4,当a=0,b M0时,方程无解 例: (3x+1) 12-2= ( 3x-2 ) /10- (2x+3) /5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5(3x+1)- 10X 2=(3x -2)-2(2x+3) 去括号 15x+5-20=3x-2-4x-6

移项 15x-3x+4x=-2-6-5+20 合并同类项!!!!!!! 16x=7 系数化为1 x=7/16 编辑本段 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牵涉到许多的实际问题,例如:工程问题、种植面积问题、比赛比分问题、路程问题。 从算式到方程 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 equatio n)。 1.4x=24 2.1700+150x=2450 3.0.52x-(1-0.52)x=80 上面各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 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lin ear equati on with one unknown )。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编辑本段 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实践 在小学会学习较浅的一元一次方程,到了初中开始深入的了解一元次方程的解法和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较难的应用题 一元一次方程含 工程问题 油菜种植问题 相遇问题(路程问题) 牛吃草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3.1.1一元一次方程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从《课程标准》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数与代数”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它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一元一次方程也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的实数、整式、方程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又是今后学习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共四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导入课,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能力,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为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起到了铺垫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充分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能对实际问题列出相应的方程.能结合具体例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体会设未知数、列方程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 能力目标:使学生获得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1、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模式:“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并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为主,讲解式教学方法为辅,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老师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述与分析.2、学法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认知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探索、交流、应用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学习方法.使学生从看中学、讲中学、做中学,从“学会”到“会学”,最后到“乐学”. 3、教学手段 师生互动,采用电脑多媒体/小黑板辅助教学,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的形式为主要的引导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这样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问题,让同学们猜猜老师的体重.引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取信息.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引出要学习的课题:一元一次方程.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的问题情境,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合作探索,获得新知 展示例1,老师先通过引导学生从分析这些问题入手,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为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做准备.同时严格板书解题格式,以规范同学们的书写格,然后和同学们一起观察这三个方程,并思考这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最终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板书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加深同学们对概念的认识. 在观察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以使同学们更好的认识这三个方程,找到它们的共同特点,以便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1)这三个方程中各有几个未知数,是一个未知数吗? (2)含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我们上章所学的整式吗? (3)未知数的次数是几,都是1吗?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讲解,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列出方程.然后让同学们自己观察所列方程,讨论寻找方程的特点,老师加以引导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目的是为了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让同学们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认知过程. 3、归纳总结,巩固发展 给出练习题,抽同学上台做练习,让同学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给出正确的评价和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练习,学生亲身体验列方程的过程,从而掌握列方程时,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3. 1 .1一元一次方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的解. 2、重点和难点 重点:从实际中得到等量关系,含有字母的整式的书写规范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知识储备】 一、温故知新: 1: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①比a 大5的数: ; ②b 的一半与8的差: ; ③x 的3倍减去5: ; ④a 的3倍与b 的2倍的商: ; ⑤汽车每小时行驶v 千米,行驶t 小时后的路程为 千米; 二、预习指要: 1: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含有_____未知数(元),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______,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解方程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预习检测 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_______. ①412=-x ; ②0=x ; ③ 151 -=-x ; ④963-=+x x . 【教学过程】 探究1: 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为24cm 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列方程得: 。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解:设x 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列方程得:_____ 。 (3)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解:设这个学校学生数为x ,则女生数为 ,男生数为 , 依题意得方程: 。 探究2:(1)上面的分析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

第三课时一元一次方程 廖雅欣2月3日 1、从算式到方程 ①一元一次方程 ⑴方程: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列方程式,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通常用x、y、z等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写出等式。 注:Ⅰ、方程有两个条件,一是含有未知数,二是含有“=”,二者缺一不可。如 都是方程。 Ⅱ、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6+2=8,又如a+b=b+a,a+2a=3a,它们是表示运算律的恒等式,其中的字母不是未知数而是任意数,故他们也不是方程。 ⑵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包含单项式与多项式)的方程。 注:Ⅰ、一元一次方程中分母不含未知数,即方程是由整式组成的,如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Ⅱ、一元一次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如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注意含参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Ⅲ、一元一次方程化简以后未知数的次数为1,是指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为1,如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而可以化简为,故是一元一次方程。 Ⅳ、注意判别一元一次方程与恒等式(式中的字母取任意值等式都恒成立)。 ⑶解方程: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归纳: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2、等式的性质 ①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②等式性质2 :等式两边同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 如果a=b且c不等于0,那么a÷c=b÷c 掌握关键:<1>“两边”“同一个数(或式子) ” <2>“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补充性质:③对称性:等式的左右两边交换位置,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即由a=b可以推得b=a. ④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实质就是将方程转化为x=a(a是常数)的形式。 3、解一元一次方程 最简方程? 形如ax=b(a、b都是已知数,a≠0)的方程,我们称为最简方程.它的解是x=b÷a. 将方程化为最简方程: ①去括号:用分配律,去括号解决关于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②合并同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在一起。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优秀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01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小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来展开我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代数式、简易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之上,以模型思想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设置“探究”点,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把全章所强调的以方程为工具将实际问题模型化的思想提高到新的高度。本节蕴含了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建模,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延伸与拓展,有着十分广阔的实际应用空间,同时渗透函数与不等式的思想,为复杂函数及应用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由此可见,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有着乘上与启下的重要作用。 2 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学内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教学难点确定为: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方程,掌握方程解法的基础上,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寻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模仿能力比较强,然而,实际问题往往题目长、文字多,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难以找出相应的等量关系,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根据学生的心智特征及本课实际,我将采用启发诱导、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建构知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根据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对三个例题的解答,体会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提高在实践中运用方程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黄姑初中数学公开课 教案 执教人:洪波 课题:一元一次方程 地点:多媒体教室 时间:2010-10-27第6节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画示意图有利于分析问题、找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重要一步,从算式到方程(从算式到代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2.过程与方法: 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 认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以及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方程表示相等关系得符号化方法; 能结合具体例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体会设未知数、列方程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国明代数学家程大为曾提出过这样一个有趣问题。有一个人赶着一群羊在前面走,另一个人牵着一头羊跟在后面。后面的人问赶羊的人说:“你这群羊有一百只吗?”赶羊的人回答:“我如果再得这么一群羊,再得这么一群羊的一半,又再得这群羊的四分之一,把你牵的羊也给我,我恰好有一百只。”请问这群羊有多少头? 这是一个方程问题,学习本章知识后,你就会解答. (二)新授 Ⅰ.方程的概念 师:本节叫一元一次方程,那么什么是方程呢?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正确打“√”,错误打“x ”. (1) 1+2=3 ( ) (4)x+2≥1 (2) 1+2x=4 ( ) (5) x+y=2 ( ) (3) x+1-3 ( ) (6) x2-1=0 ( ) 利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的简单 问题如图,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两地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有多远?(幻 灯片放映) 通过分析,设未知数,找到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先看例题:(幻灯片) 例1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2)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它的长是宽的1.5倍,长方形的长、宽各应是多少? 解:(1)设x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2450小时,那么x月里这台计算机使用了150x(即150乘x)小时。 列方程 1700+150x=2450。 (2)设长方形的宽为xcm,那么长为1.5x cm。 列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归纳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有关概念 夯实基础 一.等式 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温馨提示 ①等式可以是数字算式,可以是公式、方程,也可以是运算律、运算法则等,所以等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②不能将等式与代数式混淆,等式含有等号,是表示两个式子的“相等关系”,而代数式不含等号,它只能作为等式的一边。如x x 2735-=+才是等式。 二.等式的性质 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即如果b a =,那么c b c a ±=±。 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即如果 b a =,那么b c ac =;如果b a =()0≠c ,那么 c b c a =。 温馨提示 ①等式类似天平,当天平两端放有相同质量的物体时,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若在天平的两端各加(或减)相同质量的物体,则天平仍处于平衡状态。所以运用等式性质1时,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时,才能保证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应特别注意“都”和“同一个”。如31=+x ,左边加2,右边也加2,则有2321+=++x 。 ②运用等式的性质2时,等式两边不能同除以0,因为0不能作除数或分母。 ③等式性质的延伸:a.对称性:等式左、右两边互换,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即如果b a =,

那么a b =。b.传递性:如果c b b a ==,,那么c a =(也叫等量代换)。 例1: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的结果仍为等式,并说明根据等式哪一条性质,以及怎样变形得到的。 (1)如果 51134=-x ,那么+=53 4 x ; (2)如果c by ax -=+,那么+-=c ax ; (3)如果4 3 34=-t ,那么=t 。 三.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温馨提示 方程有两层含义: ①方程必须是一个等式,即是用等号连接而成的式子。 ②方程中必有一个待确定的数,即未知的字母,这个字母就是未知数。如12=+x 。 四.方程与等式的区别与联系 五.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说课稿:一元二次方程 安徽省淮北市西园中学郭丽莉(邮编:235000)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内容 本节课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1.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一次方程、方程组及不等式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函数等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这节课是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导入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体会到已有方程知识的不足,从而认识到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进一步学习方程的解法及简单应用起到铺垫作用。学习本节课,学生不但能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学建模思想,而且可以提高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发展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 1.3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难点:用试验的方法探索方程的解,解释解的合理性。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 (1)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精心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学力的具体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从中体会方程模型思想。 (2) 通过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类比,明确它们之间存在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抓住概念的本质。 (3) 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借助计算器完成对方程解的估算。 2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依据新课程标准,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充分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正确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2 方法与过程目标 (1) 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2) 经历探索满足方程解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觉的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增进学生对方程解的认识。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在知识的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从而产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 3 教法、学法与手段

一元一次方程总结

一元一次方程济宁学院附中李涛 1.等式与方程 (1)等式: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 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等式的值不变。 符号语言若a=b那么a+c=b+c 基本性质2: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等式的值不变。 符号语言若a=b那么有a·c=b·c或a/c=b/c (c≠0) (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说明:①⒈方程中一定有含一个或一个以上未知数;2.方程是等式,两者缺一不可。 ②未知数:通常设x.y.z为未知数,也可以设别的字母,全部小写字母都可以。未知数称为元, 有几个未知数就叫几元方程。一道题中设两个方程未知数不能一样! ③“次”:方程中次的概念和整式的“次”的概念相似。指的是含有未知数的项中,未知数次数最 高的项。而次数最高的项,就是方程的次数。未知数次数最高是几就叫几次方程。 ④方程有整式方程和分式方程。整式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的方程叫做整式 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

1. 方程的解: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逆向思维----代入法 2. 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解方程。 3. 移项:定义从方程等号的一边移到等号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说明:①移项标准:看是否跨过等号,跨过“=”号才称为移项。移项一定改变符号,不移项的不变。 ②移项的依据:移项实际上就是对方程两边进行同时加减,根据是等式的性质1; ③移项的作用原则:移项时一般把含未知数的项向左移,常数项往右移,使左边对含未知数的 项合并,右边对常数项合并,方便求解。 4.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根据: 1.去分母——等式的性质2 2.去括号——分配律 3.移项——等式的性质1 4.合并——合并同类项法则 5.系数化为1——等式的性质2 6.验根——把根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边看求得的值是否相等(在草纸上) 5. 一般方法: (1)去分母,程两边同时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但顺序有时可依据情况而定使计算简便。本质就是根据乘法分配律。 (3)移项,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其余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时别忘记了要变号。(一般都是这样:(比方)从5x=4x+8 得到5x - 4x=8 ;把未知数移到一起! (4)合并同类项,并的是系数,将原方程化为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1,两边都乘以未知数的系数的倒数。 (6)检验,用代入法,在草纸上算。 重点一次方程的注意点: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要熟练掌握,更要观察所求方程的形式,特点,灵活变化解题步骤。 (1)分母是小数时,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母转化为整数,局部变形; (2)去分母时,方程两边各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①此时不含分母的项切勿漏乘,即每一项都要乘②分数线相当于括号,去分母后分子各项应加括号(整体思想); (3)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内的项,不要弄错符号; (4)移项时,切记要变号,不要丢项,有时先合并再移项,以免丢项; (5)系数化为1时,方程两边同乘以系数的倒数或同除以系数,不要弄错符号;打草认真计算。 (6)不要生搬硬套解方程的步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最佳解法。 (7)分、小数运算时不能嫌麻烦。(8)不要跳步,一步步仔细算。 补充:分数的基本性质:与等式基本性质2不同。 分数的分子分母两个整体同时乘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 一、选择题 1、满足方程|x-1|-2|x-2|+3|x-3|=4的有理数x有多少个()A.1B.2C.3D.无数 2、x+2x+3x+4x+5x+…+97x+98x+99x+100x=5050,x的解是()A.0B.1C.-1D.10 3、方程=2013的解是() A.2013B.2014C.2015D.2012 4、适合关系式|3x-4|+|3x+2|=6的整数x的值有()个. A.0B.1 C.2D.大于2的自然数 5、方程|x-2|+|x+3|=6的解的个数是() A.1B.2C.3D.4 6、方程|x-2008|=2008-x的解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无穷多个7、方程|3x|+|x-2|=4的解的个数是()

A.0B.1C.2D.3 8、中国古代问题:有甲、乙两个牧童,甲对乙说:“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的羊数就是你的羊数的2倍”.乙回答说:“最好还是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们羊数就一样了”.若设甲有x只羊,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x+1=2(x﹣2) B .x+3=2(x﹣1) C . x+1=2(x﹣3) D .x-1= 二、填空题 9、关于x的方程(k-5)x+6=1-5x,在整数范围内有解,求整数k的值__________ 10、已知是方程的解,则m=__________. 11、如果|x-3|-3+x=0,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12、关于x的方程9x-2=kx+7的解是自然数,则整数k的值为__________.

13、关于x的方程3mx+7=0和2 x+3n=0是同解方程,那么(mn)2=__________. 14、方程|2x+1|=5的解为x=__________. 15、书店举行购书优惠活动:①一次性购书不超过100元,不享受打折优惠;②一次性购书超过100元但不超过200元,一律按原价打九折;③一次性购书超过200元,一律按原价打七折。小丽在这次活动中,两次购书总共付款229.4元,第二次购书原价是第一次购书原价的3倍,那么小丽这两次购书原价的总和是__________元。 16、已知数轴上点A与点B的距离为16个单位长度,点A在原点的左侧,到原点的距离为26个单位长度,点B在点A的右侧,点C表示的数与点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 秒. (1)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点C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 (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到点A和点C的距离:PA=__________, PC=__________; (3)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①在点Q向点C运动过程中,能否追上点P?若能,请求出点Q运动几秒追上.②在点Q开始运动后,P、Q两点之间的距离能否为2个单位?如果能,请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 息县六中陈岳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息县六中的数学教师陈岳,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4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对这节课的理解. 一、教学内容解析 在此之前学生经历了从算式到方程,由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以及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 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是1:工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2:分析各部分工作量与总工作量的关系;3:工程问题的实际应用. 本节课渗透的化归思想,建模思想等内容对于整个方程和不等式以及函数的应用等内容的展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教学目标解析 结合我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依据课程标准,我认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当达成以下目标: 1、理解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等概念及关系。 2、掌握总工作量与各部分工作量和的关系,掌握分析数量关系和列方程的方法。 3、体验方程模型在应用问题求解中的有效刻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最终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进而乐学. 三、教学诊断分析

工程问题相等关系并不难找,运算也不复杂,关键是很多学生对工作总量用“1”表示不理解,对工作总量和各部分工作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的分析和表示。针对以上问题,我采取以下措施:(1)以生活中的实例解释为何将工作总量看成单位“1”。 (2)引导学生进一步借助表格进行分析. 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分析题意,找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认知能力,本节课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辅以问题教学法,类比教学法. (二)学习方法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我们全校范围内推广“希望互助学习小组”学习模式.希望---指老师、同学、集体不放弃任何一个同学,互助---指小组中先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积极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课堂内外六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互助提高.本节课我指导学生以希望互助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条主线,三个问题.即以学生将知道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为主线,解决工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为基础,以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授课章节: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授课日期: 课题:3.1.1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方程解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个方程的解. 能力: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列出该问题的方程,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会根据已知条件,设未知数,列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并会估计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估计方程的解。 教学过程: 问题1.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km/h,客车比卡车早一小时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 (1)你会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列式试试. (2)如果设A,B两地相距x km,你能分别列式表示客车与卡车从A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吗?客车时间,货车时间 . (3)如何用式子表示两车行驶时间之间的关系?. 问题2:对于上述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的方程吗? 问题3: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个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 问题4:你能归纳出方程的概念么?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三、典型例题 例1.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方程. (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了1700h,预计每月再用150h,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h?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小结:列方程时,要先设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写出方程. 问题5:观察上面的例题,列出的三个方程有什么特点?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次),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练习 下列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21x +;(2)2153m +=;(3)3554x x -=+;(4)2260x x +-=;(5)3 1.83x y -+=; (6)3915a +>;(7) 15 13 x =-; (8)231x -+≠ 问题6:能满足方程4x=24的未知数的值是多少? 可以发现,当x=6时,4x 的值是24,这时方程等号左右两边相等,x=6叫做方程4x=24的解. 练习:x=1000和x=2000中哪一个是方程0.52x-(1-0.52)x=80的解? 课堂练习 依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 环形跑道一周长400m ,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m ? (2) (3) 甲铅笔每支0.3元,乙铅笔每支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220支,两种铅笔 各买了多少支? (4) 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cm ,高是5cm ,面积是402cm ,求上底. (5) 用买10个大水杯的钱,可以买15个小水杯,大水杯比小水杯单价多5元,两种水杯 的单价各是多少? 四、小结: (1)本节课学了哪些主要内容? (2)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特征各指什么? (3)从实际问题中列出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课后反思: 授课章节: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小故事:寺内僧多少 清人徐子云《算法大成》中有一首诗: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中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众僧刚好都用尽。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请问先生名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等式的性质:①等式的性质1: ②等式的性质2: 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中“元”是指未知数,“一元”是指一个未知数;“次”是指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一次”是指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一次。) 等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和联系: 方程的解的概念: 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1)解方程的概念:求方程的解或判定方程无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判断一个未知数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将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看左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味之素的值就是方程的解。否则就不是方程的解。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注意点、基本思路。

一、一元一次方程概念 【例题精讲】 例1.已知关于x 的方程4x-3m=2的解是x=m ,则m 的值是__________. 例2.当m=_______时,方程(m-1)x ∣m-2∣ +m-3=0是一元一次方程,这个方程的解是_______. 例3.若方程(m 2 -1)x 2 -mx+8=x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求代数式m 2006 -∣m-1∣的值 【课堂练习】 1.若关于x 的方程(m-1)x m2 +2=0是一元一次方程,求m 的值。并求出方程的解。 2.已知当x=5时,代数式x 2 +mx-10的值为0,求当x=3时,x 2 +mx-10的值。 二、去分母,去括号 【例题精讲】 例1.解方程,并写出每个步骤的依据. (1) 37615=-y (2)47815=-a (3)x x 6 1 3211-=-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复习与巩固 一、知识网络 二、目标认知 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列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 列方程解应用题 三、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一元一次方程及解的概念 1、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要点诠释: 一元一次方程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2)未知数的次数是1次; (3)整式方程. 2、方程的解: 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某方程的解:将其代入方程两边,看两边是否相等. 知识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方程的同解原理(也叫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 ,那么 ;(c 为一个数或一个式子)。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 ,那么 ;如果 ,那么 要点诠释: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即: (其中m ≠0) 特别须注意:分数的基本的性质主要是用于将方程中的小数系数(特别是分母中的小数)化为整数,如方程: - =1.6,将其化为: - =1.6。方程的右边没有变化,这要与“去分母”区别开。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常用步骤 具体做法 依据 注意事项 去分母 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等式基本性质2 防止漏乘(尤其整数项),注意添括号; 去括号 一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去括号法则、分配律 注意变号,防止漏乘; 移项 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记住移项要变号) 等式基本性质1 移项要变号,不移不变号; 合并同类项 把方程化成ax =b(a ≠0)的形式 合并同类项法则 计算要仔细,不要出差错; 系数化成1 在方程两边都除以等式基本性质2 计算要仔细,分子分母勿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完整版)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本章板块 ????? ?? ??程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 方程的解解方程 等式的基本性质定义一元一次方程.5.4.3.2.1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方程的定义】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 注意未知数的理解,n m x ,,等,都可以作为未知数。 题型:判断给出的代数式、等式是否为方程 方法:定义法 例1、判定下列式子中,哪些是方程? (1)4=+y x (2)2>x (3)642=+(4)92 =x (5)2 11=x 【知识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一元一次方程: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 ②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次); ③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题型一:判断给出的代数式、等式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 方法:定义法 例2、判定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0)(22=+-x x x , 712 =+x π ,0=x ,1=+y x ,31 =+ x x ,x x 3+,3=a 题型二:形如一元一次方程,求参数的值 方法:2 x 的系数为0;x 的次数等于1;x 的系数不能为0。 例3、如果()051=+-m x m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 的值 例4、若方程()05122 =+--ax x a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求a 的值 【知识点三: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即:若a=b ,则a ±c=b ±c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即:若b a =,则bc ac =;若b a =,0≠c 且 c b c a = 例5、运用等式性质进行的变形,不正确的是( ) A 、如果a=b ,那么a-c=b-c B 、如果a=b ,那么a+c=b+c C 、如果a=b ,那么 c b c a = D 、如果a=b ,那么ac=bc 【知识点四:解方程】 方程的一般式是:()00≠=+a b ax 题型一:不含参数,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方法: 步骤 具体做法 依据 注意事项 1.去分母 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等式基本性质 2 防止漏乘(尤其整数项), 注意添括号; 2.去括号 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去括号法则、分配律 括号前面是“+”号,括号可以直接去,括号前面是“-”号,括号里的每 一项都要变号 3.移项 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一定要变号) 等式基本性质 1 移项要变号,不移不变 号; 4.合并同类项 将方程化简成 () 0≠=a b ax 合并同类项法 则 计算要仔细 5.化系数为1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未知 数的系数a ,得到方程 的解 等式基本性质 2 计算要仔细,分子分母勿 颠倒 例7、解方程2 5 83243=--+x x 练习1、()()()35123452+--=-+-x x x x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