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髓核溶解术

化学髓核溶解术

髓核化学溶解术

盘内注射法一、盘内注射法:

二、盘外注射法:

硬膜外注射法

硬膜外注射法的缺点

突出物内局部注射胶原酶

治疗腰间盘突出症

突出物内局部注射图谱

适应证和禁忌证:

治疗方法:

典型病例介绍

术前CT 定位

手术前后CT 表现

手术前后CT 表现

优良

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朱亮王树堂段海涛王长水王金书 (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放射科山东淄博255040) [摘要]目的:探讨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25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采用臭氧髓核溶解术,未加其它辅助治疗。在CT引导下定位,穿刺途径为腰椎侧后方入路和正后方入路,利用日本产20-22G PTC穿刺针,穿刺至病变椎间盘,注入适量臭氧,再行CT扫描,观察髓核溶解状况,直至满意为止,将病变椎间盘髓核溶解,降低椎间盘内压力,解除对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压迫,达到治疗目的。结果:总有效率92.1%。术前VAS评分为6.7±1.6,术后1周平均为3.6±2,术后3月平均为4.1±2。髓核溶解术前与术后1周和3个月VA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众多,但确实疗效显著且痛苦小,基本无创伤者甚少,臭氧髓核溶解术疗效显著,基本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深受患者接受。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臭氧髓核溶解术;CT引导微创治疗 Ozone marrow nucleus to treat lumbar vertebrae disc herniation Zhu Liang ,Wang Shutang,Duan Haitao,eta1.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NO.7 hospital of Zibo,Zibo,255040,China. [Abstra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Ozone marrow nucleus dissolution for treating lumbar vertebrae disc herniation .Methods:1000 patients with lumbar herniation without any other cure methods were adopted marrow nucleus dissolution.The pucture way is that back side is adopted by lumbar guide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b2524409.html,ing the 19-21G PTC injection made in Japan and puncturing the pathology intervertebral discs and injecting Ozone up to satisfied by observing the dissolution of marrow nucleus through CT scanning. To dissoive the marrow nucleu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rssure to the ganglion radix and the dura mater capsula,which reach to curable objective.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1%.The befor operation of VAS was 6.7±1.6.The VAS was 3.6±2 one week after operation .The VAS was 4.1±2 three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assess of VAS was statistically deference in befor operation with one week and three months after operation (P<0.05),The assess of VAS was no statistically deference in one week and three months after operation (P>0.05).Conclusion:The methods treating lumbar vertebrae disc herniation was many ,but the effective and simple and safe way to treat intervertebral discs was few .The marrow nucleus dissolution was effective.It isn’t influence the patients’work and life.lt is much adopted by patients. [key Words] cervical and lumbar vertebrae disc herniation;Ozone marrow nucleus;small wound cure guide by CT 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因创伤小、疗效高,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我院对25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臭氧髓核溶解术,微创治疗,疗效显著,基本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深受患者的接受,也为其它医院尚未开展此项治疗的同道们提供了穿刺途径和治疗体会。 1材料与方法 1.1病人资料选择自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500例,男性1683例,女性817

核医学作业习题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核医学的定义是( )。 A.研究放射性药物在机体的代谢 B.研究核素在脏器或组织中的分布 C.研究核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D.研究核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及理论 2.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了( )。 A.同位素 B.放射性衰变 C.人工放射性核素 D.放射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 1.临床核医学包括( )。 A.显像诊断 B.体外分析 C.核素功能测定 D.核素治疗 2. 临床核医学应用范围( )。 A. 应用于临床各器官系统 B.仅显像诊断 C.仅在内分泌系统应用 D.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 三、名词解释 1. 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 四、问答题 1. 核医学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一章核医学物理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同位素具有( )。 A.相同质子数 B. 相同质量数 C. 相同中子数 D. 相同核能态 2. 5mCi等于( )。 A. 185kB 3.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 )。 A.居里(Ci) B.希沃特(Sv) C.戈瑞(Gy) D.贝可(Bq) 4. 18F的中子数为是( )。 5. 在射线能量数值相同的情况下内照射危害最大的是( )。 A.α射线照射 B. β射线照射 C.γ射线照射 D.γ和β射线混合照射 6. 原子核是由以下哪些粒子组成的( )。 A.中子和电子 B.质子和核外正电子 C.质子和中子 D.质子和核外负电子 7. 具有特定的质子数、中子数及核能态的一类原子,其名称为( )。 A.同位素 B.原子核 C.同质异能素 D.核素 8. 核衰变后质量数减少4,原子序数减少2,是哪类衰变( )。 A.β-衰变 B.α衰变 C.γ衰变 D.β+衰变 9. 剂量单位贝可勒尔是( )。 A.照射量的单位 B.剂量当量的单位 C.放射性活度的单位 D.半衰期的单位 10. 设某核素的物理半衰期为6h,生物半衰期为4h,该核素的有效半衰期是( )。 、9 h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些是影响放射性核素有效半衰期的因素( )。 A.物理半衰期 B.核的衰变方式 C.射线的能量 D.生物半衰期 2. 在β-衰变中,原子核发射出的粒子有( )。 A.中子 B.电子 C.质子 D.氦核 三、名词解释 1.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 2.物理半衰期(T1/2) 3.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 四、问答题 1. 常见的放射性核衰变类型有哪些

腰椎病诊疗方案(1)-(1)

xxxxx医院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常规 一、病名 中医诊断:腰椎病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凉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挺腹征。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病变部位椎旁或椎间隙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腰部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神经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 强(+),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可减弱。 6、病变部位棘突旁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表现为典型的跛行步态,开始时需拄拐杖行走,甚 至不能行走。 7、X线检查: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部位有骨 赘形成。CT或MRI检查显示椎间盘突出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麻木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痛、麻木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痛、麻木本消失,但仍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间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寒湿凝滞: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痛连下肢,患部恶凉,每因阴雨寒冷试驾中,得热则缓。舌淡,苔薄白或白滑,脉弦滑或弦紧。 2、气滞血瘀:腰部有劳损或陈旧史,腰痛在劳累后加重,腰部强直酸痛,痛有定处,转侧俯仰不利,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或腘窝中常见脉络青紫。舌暗红,或有瘀斑,舌底脉络青紫,脉弦。 3、肝肾亏虚:起病较缓,腰部隐隐酸痛,绵绵不已,喜按喜揉,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或弦缓。 4、温热蕴结:腰部弛痛,痛处伴有热感,每遇热天或雨天腰痛加重,遇冷痛减,兼有口渴不欲饮,口苦烦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 三、治疗方案 目前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西医采用的非手术治疗主要是卧床休息、腰椎牵引、局部或硬膜外腔封闭、药物及理疗、髓核化学溶解。中医可采用针灸、推拿、艾灸、拔罐、小针刀、穴位注射(敷贴)及中药内服。 (一)针灸治疗 1、主穴:肾俞大肠俞腰眼委中腰夹脊阿是穴 2、配穴:寒湿腰痛加腰阳关、风门,瘀血腰痛加膈俞、承山,肾虚加命门、志室,急性腰扭伤加水沟、腰痛穴。 3、对于神经根性疼痛明显者针刺秩边、环跳、委中、承山等穴位须大幅度提插捻转,使针感向下肢传导。 毫针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寒虚者加灸。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7天为一疗程。

射频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刘维平赵玉华史如旭 (盐城市德赛堡康复医院) [摘要] 目的:评价射频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5例,先行射频热凝治疗,后行椎间盘内、盘外臭氧溶控术。 在C型臂X射线机引导下将穿刺针穿刺到椎间隙靶点后,由60℃逐渐升温至 90℃,每周期40S,90℃再持续加温3min,然后调整针尖,用20ml注射器抽 取浓度为40ug/ml的臭氧10ml采用等压循环饱和法注入椎间盘内,退针至椎 间孔处,抽取浓度为40ug/ml的臭氧10-15ml注入。结果:该组患者临床治疗 效果满意,优良率达90.4%。结论:射频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 治疗效果良好、可控性较好、风险小,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射频联合臭氧;腰椎间盘突出症;C型臂X射线引导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在自然人群的发病率约14%——16%,该病不但对病人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也给病人的精神造成一定压力,严重者则丧失劳动能力。目前治疗的方法有三大类:即保守治疗,如牵引,按摩等;开放手术,如全椎板椎间盘切除等;微创治疗如胶原酶溶解术等。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多的是射频联合臭氧治疗,该微创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好,无后遗症,花费少等优点,深受广大椎间盘病人的欢迎。 一、射频联合臭氧治疗术的治疗原理 1.1射频治疗机理:射频电流是一种频率在100kHz-3MHz的高频交流电,通过消融电极 在椎间盘中将射频能量通过棒尖端的裸露部分发射,从而汽化部分椎间盘髓核组织。既确保使胶原蛋白分子螺旋结构收缩,又能保持髓核细胞的活力,使椎间盘髓核体积缩小,达到对椎间盘周围组织神经根、动脉、脊髓等的减压目的,以消除和缓解临床症状;同时可使局部温度在短时间内增高,从而改善局部循环,使因疼痛而引起的肌肉痉挛得以缓解和改善。射频产生60-94℃的高热温度,使突出部位的髓核产生明显的物理体积收缩,病变部位的髓核回缩移位后,髓核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臵关系立即改变,压力传导即时消失,神经根受压引起的各类症状得以立即改善;热凝效应还有利于炎症因子、致痛因子、窦锥神经痛觉感受器的灭活和水肿的消除。

核医学资料

核医学 核医学利用核素和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核医学可分为两类,即临床核医学和基础核医学或称实验核医学。 我国核医学工作内容主要以诊断为主,我国临床核医学最主要内容是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核医学实践的放射源主要来源是各种放射药物,即非密封源,也称开放源。其特点容易扩散,并污染工作场所表面以及环境介质。操作开放源的场所存在X射线、γ射线、β射线等引起的外照射,也存在由于放射性污染导致放射性核素进入机体内引起的内照射。 根据放射源的远近分为:外放射和内放射。 外照射:也称为远距离放疗,放射线从人体外一定距离的机器(如钴-60机器为75cm、直线加速器为100cm)发出照射肿瘤。这种射线能量高,穿透力强,肿瘤能得到相对均匀的放疗剂量。外放射是目前放疗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内照射:也称为近距离放疗,将放射源直接放入肿瘤内部(粒子植入)、或放入肿瘤邻近管腔(气管、食管、阴道等)进行放疗。内照射所用的放射源射线射程短、穿透力低,优点是肿瘤可以得到较高的剂量,远处正常组织受量低而得到保护,缺点是剂量分布不均匀,容易造成热点(过高剂量区)和冷点(过低剂量区),增加肿瘤残留和复发危险。所以除宫颈癌外,目前内照射只作为外照射的补充剂量应用,不单独应用。 核医学实践过程中,职业人员受到的外照射来源包括:在给患者用药前的放射性药物准备、标记与配置过程中受到的外照射;在给患者使用放射性药物时受到γ射线、β射线的外照射;患者使用放射性药物后其本身成为辐射源而产生的外照射。 表面污染:核医学实践过程中使用的非密封源容易扩散,通过挥发、蒸发、溢出、洒落、泄漏等使工作场所的场地、墙面、设备、工作服、工作台面、人体的皮肤受到一定程度的放射性物质污染。一般表面污染会在污染局部产生外照射、还会通过皮肤的吸收而渗透到体内,或者通过进食、呼吸和结膜等途径进入体内。 放射性药物:指含有一种或者几种放射性核素并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药物。 核医学工作场所分区:控制区和监督区 控制区包括制备、分装放射性药物的操作室、给药室、治疗病人的床位区等 监督区包括标记实验室、显像室、诊断病人的床位区、放射性贮存区、放射性废物贮存区在控制区入口设置防护衣具、监测设备和个人随身清洁衣物的贮存柜 在控制区的出口处设置皮肤和工作服的污染检测仪、被携带出物品的污染监测设备、冲洗或淋浴设备以及被污染防护贮存柜。 核医学实践中的放射防护涉及三个主要人群:核医学从业人员的职业照射防护、核医学诊疗过程中对患者的放射防护和对公众的防护。 常规X线,包括钡餐造影、四肢骨片、胸片、颈椎片、腰椎片等。胸透、CT检查、钼靶检查都需要进行防护,防护服包括防护帽、铅衣、铅裙、防护围脖甚至防护眼镜等。 对于任何在控制区工作的工作人员,或有时进入控制区工作并可能受到显著职业照射的工作人员,或其职业照射剂量可能大于5mSv/a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个人监测。在进行个人监测不现实或不可行的情况下,经审管部门认可后可根据工作场所监测的结果和受照地点和时间的资料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受照做出评价。 6.6.2.3对在监督区或只偶尔进入控制区工作的工作人员,如果预计其职业照射剂量在1mSv/a~5mSv/a范围内,则应尽可能进行个人监测。应对这类人员的职业受照进行评价,

骨科脊柱微创技术

骨科脊柱微创技术 骨二科朱智华手术就是外科医生治疗疾病得基本手段,但手术却就是一把収刃剑,手术本身就意味着损伤,如何在达到治疗目得得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得损伤,一直就是外科医生追求得最爲境界。随着Wickham 首次提出"微创外科(minimal Iy invasive surgery, MIS)M 得槪念以来,传统得骨科手术也向微创甚至无创方向接近。自1983年英国外微创技术以及微创理论在骨科中得运用取得了可喜得变化。 一、微创观念微创不等于小切口,盲目选择小切口,而对皮下组织进行粗暴牵拉,反而有可能影响伤口愈合,或延长手术时间,更有甚者,还会因显露不淸误伤重要神经或血管组织。作者得微创观点就是指微小损伤,就是以最小得侵袭与最少得生理干扰达到外科疗效得新型外科技术。它不光具有小得切口,重要得就是有更佳得内环境稳定状态,更轻得全身反应, 更短得愈合时间,更少得瘢痕愈合,以及更好得心理效应。 二、骨科微创手木得发展在微创技术全面发展时期,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得到了迅速得发展。由于脊柱微创手术对软组织得牵拉与剥离较少,因而能够降低术后疼痛,缩短恢复时间。随着显微內窥镜技术得发展与特殊手术器械与设备得临床应用,外科医生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微小得切口来完成以往得手术操作。与开放手术相同,微创脊柱手术也能实现微创下得神经减压,济柱稳定与融合,以及济柱畸形得矫正,且对病人损失更小,出血更少,伤口更小等特邑。从那个时间先后顺序出现了:化学髓核溶解疗法(1963年);经皮椎间盘切除术(1975 年);经皮臭叙髓核溶解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切除术(1986年);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1986年);人工髓核置换术及人工椎间盘置换术(1998年);经皮射频髓核成形术。但随着临床应用目前如化学薇核溶解疗法、经皮臭氧髓核溶解术因术后并发症较多逐步退出,经皮激光椎间盘切除术因神经根热损失逐步淘汰,经皮穿刺技术由于其风险高,预后并不优于开发性手术,因此大部分被淘汰。目祈国内及国际符柱骨折、椎间盘切除、融合手术常用技术有: 1 >经椎板间隙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就是一种经后路椎板间隙得腰椎内窥镜手术,其特点就是在内窥镜辅助下通过一个直径16?18mm 得工作通道完成全部手术操作。MED手术中使用得窥镜英文称为Microendoscope,直译应该就是显微内窥镜或者显微内镜。MED结合了开放式手术得可靠性与微创手术得优势切口小;电视下视野放大,术野淸晰。(64倍);扩大器得应用减少了组织牵拉与出血;疗效确切可靠(95-98%),并发症少;手术过程同开放式手术一致,医生较易上手。 MED手术得适应证:(1)以根性痛为主得腰椎间盘突出症;(2)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究出症;(3)术后原节段对侧复发者;(4)单节段侧隐窝狭窄症与(或)神经根管狹窄症;(5)椎管狭窄减压;(6)椎管狭窄单侧入路双侧城压;(7)减压后行椎间融合及经皮内固定术。MED得优势就是微创,术中可以瞧清楚解剖结构,能够切除椎板、关节究、骨赘、钙化韧带、究出得椎间盘组织。从这个意艾上瞧很难提出绝对禁忌症,临床上通过开放手术完成得椎间盘手术均可通过MED完成。

臭氧技术用于治疗腰间盘突出

臭氧技术用于治疗腰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困扰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外科医院一般是按传统治疗方式对椎间盘摘除与减压的原则实施椎间盘摘除术,以达到松解神经根与减压的目的。然而手术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脊椎不稳等并发症,术后可能并发有粘连、瘢痕等所致的神经性疼痛等一系列问题,一直以来没有更好的行之有效的治病办法。 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作为强氧化剂,它能够产生很强的能量,使椎间盘内的张力下降,解决突出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具有强大的氧化能力和优异的抗炎镇痛作用。此外,臭氧还能够对突出髓核引起的神经根化学性炎症及免疫性炎症产生消炎作用,并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缓激肽及致痛物质的释放而产生镇痛作用,可使患者的神经根性疼痛得到即刻缓解。臭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安全、有效、损伤小和恢复快等特点,因此臭氧发生器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治疗原理: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和极高的还原电位,可氧化生物组织结构上的某些不饱和链。在椎间盘内髓核中蛋白多糖的含量最高,达到髓核干重的 40–60% 。臭氧可以对椎间盘髓核组织的蛋白多糖特异性氧化,从而分解蛋白多糖,导致盘内渗透压降低,髓核脱水固缩,从而解除椎间盘突出对神经根的压迫;蛋白多糖本身是一种“异物”,可激发免疫反应。臭氧特异性氧化蛋白多糖,消除了免疫源性物质;另外臭氧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可以消除化学性和免疫性炎症。如果纤维环破裂,臭氧可扩散至硬膜外腔和椎旁间隙,发挥更为广泛的作用。 根据国外的经验,臭氧和氧气对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明显的疗效,尤其是膨出及轻中度突出合并根性压迫症状者。但O2~O3的作用机制并不清楚。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椎间盘突出导致腰腿痛的机制主要有四种学说:神经机械性受压学说、炎症学说、自身免疫学说及神经递质学说。我们以前的动物试验已清楚的表明注射O3可引起髓核细胞坏死,缓解神经根受压。有报道认为其作用机制是利用O3的强氧化特性,溶解椎间盘髓核内的蛋白多糖,来达到使椎间盘萎缩、纤维环回缩之目的,从而缓解神经根受压、解除腰腿痛症状。但事实上,脊神经根受压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均可导致根性疼痛。CT及磁共振显像在20%%~30%%无任何疼痛病史的受检对象中发现间盘突出。 目前国内臭氧发生器治疗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此项治疗技术从单纯的椎间盘突出、妇科病,到如今的能治疗各个关节、软组织疼痛,骨质增生、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股骨头坏死、脊柱炎、颈肩腰腿疼痛等骨科疼痛,其三氧抗炎、镇疼、氧化蛋白多糖的机理被医疗工作者广泛熟知。 臭氧发生器治疗技术现已从辅助治疗渐转应用于临床,值得注意的是臭氧的浓度和注射量治疗当中必须要严格控制。就现在而言,国内臭氧企业生产医用臭氧发生器能力偏弱,因此浓度误差较小的臭氧发生器厂家必须拥有先进的臭氧制取技术。只有误差小于0.5ppm浓度的臭氧,对治疗椎间盘突出、关节炎、妇科炎症等疾病才安全有效。

核医学重点总结

第一张绪论 核医学概念:利用放射性示踪技术探索生命现象、研究疾病机制和诊断疾病的学科;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制品进行内照射治疗和近距离治疗的学科。 第二章核医学物理基础、设备和辐射防护 衰变类型:α衰变(产生α粒子);β–衰变(产生βˉ粒子(电子));β+衰变(正电子衰变)与电子不同的是带有正电荷;电子俘获;γ衰变。韧致辐射带电粒子受到物质原子核电场的影响,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发生变化,能量减低,多余的能量以x射线的形式辐射出来 电子俘获:质子从核外取得电子变为中子。由于外层电子与内层能量差,形成的新核素的不稳定常产生:特征性X射线-能量转化;俄歇电子:能量 使电子脱离轨道。 衰变规律:放射性核素原子数随时间以指数规律减少。指数衰减规律 e-λt N = N (t = 0)时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 N 0: N: 经过t时间后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原子核数目 λ: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常数大小只与原子核本身性质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数值越大衰变越快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离作用、激发作用)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 辐射防护目的: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 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总之是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 非随机效应有阈值正相关; 随机效应无阈值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基本原则:实践正当化;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外照射防护措施:1.时间2.距离3.屏蔽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对机体变化:按效应出现的对象,分为躯体效应(somatic effect)及遗传效应(genetic effect)。按效应出现的时间,分为近期效应(short-term effect)及远期效应( long-term effect)。按效应发生的规律,分为随机效应(stochastic effect)及非随机效应( non-stochastic effect)。 2、正电子显像常用标记核素 11C、13N、15O和18F 18F-FDG半衰期:110分钟 第四章放射性示踪与显像技术 放射性核素制备1.核反应堆制备。 2.医用回旋加速器制备。3.放射性核素发生器(长半衰期核素产生短半衰期核素)。应用最广的是99Mo(钼)66h-99mTc

臭氧髓核化学溶解术

准旗中心医院开展医疗新项目 申报表 (2014年12月29日) 申报项目:臭氧髓核化学溶解术申报科室:疼痛科

新技术新项目报告内容包括 1、国内外开展情况。 2、适应症禁忌症。 3、具体工作安排及操作步骤。 4、安全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对策。 5、可行性,本科室是否具有开展此项新技术,新疗法的条 件,目前对此项目技术掌握的程度。 6、人力资源情况(是否学习过或者观摩、交流、出国学习 等)。首先开始开展新技术的人员、负责人。 7、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医务科 2012年1月1日

开展臭氧髓核化学溶解术新技术项目报告 1、原理: (1)氧化蛋白多糖:臭氧注射髓核后可直接氧化蛋白多糖复合体。同时臭氧与髓核基质内水分结合生成活性氧(ORS)可破坏蛋白多糖复合物中氨基酸。蛋白多糖被破坏后,失去固定电荷密度的特性,髓核基质渗透压下降最终导致水分丢失。 (2)破坏髓核细胞:臭氧破坏细胞内酶,破坏细胞膜改变细胞膜通透性、髓核细胞变性、溶解。这两种作用的结果使髓核细胞不能恢复。(3)抗炎镇痛作用:刺激抗氧化酶的过度表达以中和炎症反应中的过量反应性氧化物,刺激拮抗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和免疫抑制细胞因子释放,从而达到抗炎作用。 2、国内外开展情况: 1964年美国学者临床试验有效率在66-86%,近期远期并发症较少。 3、适应症:主要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 (1)下腰痛或颈肩臂疼痛、无严重神经功能缺失。 (2)轻度颈腰间盘突出症。 (3)保守治疗至少8-12周以上无效者。 4、禁忌症: (1)严重神经功能缺失者。 (2)非椎间盘源性疼痛。 (3)严重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合并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者。 (4)椎间盘突出伴钙化,突出物大压迫硬膜囊大于50%者。

三氧介入治疗

三氧定向靶点绿色疗法 ---划时代的微创介入新技术 直达病灶立竿见影 锁定疗效永绝后患 神奇的三氧绿色靶点介入疗法,是医疗史上的一次更大革命,告别了依靠麻药和激素药物为主的治疗,开辟了疼痛治疗的新思路,更新了疼痛治疗的方法,提高了疼痛专科的发展。 技术介绍: 疼痛微创介入治疗是当今慢性疼痛的主要治疗方法和发展方向,目前疼痛疾病的治疗已从传统保守疗法如针灸等转向了三氧定向靶点和微创介入治疗的综合疗法,定向靶点解决了传统保守疗法暂缓而不能彻底解决病灶的无菌性炎症,准确消除病灶的无菌性炎症从而让疼痛、麻木、痉挛、粘连等迅速消除。例如该疗法可让突出的椎间盘基本还纳,消除盘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解除神经根水肿。让关节炎消除关节腔无菌性炎症、解除关节腔粘连、松解软组织粘连、改变关节腔间隙,四大作用让肩周、膝、髋、骶髂等关节炎症达到彻底治疗的效果,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疼痛,更能在2分钟内功能恢复正常,膝、髋、肩肘等关节间隙变窄的关节都能让其间隙恢复正常,为疼痛治疗谱写新的篇章。 主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膝关节炎及其他骨关节炎。

三氧髓核消融术介绍: 三氧髓核消融术是在CT或X光机引导下,通过直径1毫米左右细针穿刺直达病变部位,安全、准确、可靠。三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注入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可以氧化分解髓核组织内的蛋白多糖等大分子聚合物,使髓核组织水份丧失而萎缩,从而降低椎间盘内压力,消除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使症状得以消除。三氧对其他组织结构无任何损伤。 椎间盘三氧髓核溶解术优点: 1、见效快,疗效确切,治愈率高:根治椎间盘突出一般只需1次30分钟,疼痛症状迅速缓解治愈率达95%以上。 2、创伤小,无痛苦:特制细针穿刺创伤微乎其微。接受治疗的患者无须忍受痛苦。 3、安全系数高:在C型臂导向下细针穿刺,定位精确。三氧分子只溶解髓核,对其它组织不起作用,并发症和后遗症少。 4、不复发:髓核被溶解后,其对神经压迫症状也同时解除,由于髓核不具再生能力,腰椎间盘突出无复发可能,病人将永远告别腰椎间盘突出之痛苦。 5、适用范围广:对高龄患者安全。

核医学答案完整版

一、名题解释 核医学 一、名词解释: 1、核医学:包括试验和医学和临床核医学。前者主要利用核素及放射线进行生物医学的理论研究以探索 生命本质中的重大问题,加深对生理生化过程和病理过程的认识。后者则主要利用核素及放射线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2、核素:表示某种原子具有一定特征的名称,凡是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和能量状态均相同的一类原 子,称为一种核素。 3、同位数: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一些核素称为同位数。 4、同质异能素:相同的核内质子数以及中子数,但不同的能量的状态,称为同质异能态。 5、物理半衰期:放射性核素衰变其原有核素一半所需时间,称之为半衰期,用T?表示。 6、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次数,用A表示。 7、放射性比活度:某一样品中某种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和该种元素化学量的比值。某一标记化合物样品中 某种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和该化合物化学量的比值。 8、间接作用:当辐射的能量向生物分子传递时,通过扩散的离子及自由基起作用,并被生物分子所吸收 而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9、直接作用:电离辐射穿过生物组织时,由于其辐射能量向组织传递造成生物体的物理和化学损失。 10、开放源:指工作中使用的那些能向周围环境播散放射性核素的气态、液态、固态或粉末状、气溶状态的电离辐射源。 11、封闭源:将放射物质固定于一个全封闭的非放射性的外壳内的任何电离辐射源。 12、随机效应:指射线引起的危害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 13、确定性效应:指射线对人体的危害不存在几率性,只要达到一定的照射,就都会出现一定的损伤。 14、放射性药物:指含有放射性核素、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类特殊制剂。一般由两部分组成,标记的放射性核素和被标记的化合物。 15、放射化学纯度: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放射性活度占该样品的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 16、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是一种从放射性核素母子体系中周期性分离出子体的装置。 17、激发: 退激时,获得的能量以光能或热能的形式释出。它是某些放射性探测器工作的原理,也是放射线引起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效应的机制之一。 二、填空 1、ICRP(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建议放射生物效应分为确定性效应(有效剂量阈值)和随机效应(无剂量阈值),辐射致白内障属于确定性效应。 2、放射防护的目的在于防止一切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发生,并将随机效应的发生率降低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水平,为了达到后者目的,放射工作人员全身均匀照射当年剂量当量不超过 500msv 。 3、核仪器从构成上可分为探头和后续电子线路二部分,测量低能β射线可用测量。 4、放射性药物制备的方法包括生产放射性核素、合成配体、放射性核素与配体的结合三种。 5、放射性废物处置方法有:放置衰变、稀释排放、浓缩贮存。 6、辐射源不仅其射线作用于人体,而且还可以通过污染环境介质等途径进入体内进行照射,这种辐射源称之为开放源。 7、放射免疫分析的质量控制就是控制误差,常用的质量控制指标包括准确度、临床有效性以及特异性,灵敏性,稳定性,精密性等。 8、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是利用放射γ射线的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 9、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照射剂量越大生物效应越大,照射面积越大生物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doc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常发于老年人,那么,对于这种疾病要如何治疗呢?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一)基本病因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 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2.损伤 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 4.遗传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有色人种本症发病率低。 5.腰骶先天异常 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和损伤。

(二)诱发因素 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可致髓核突出。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 1.非手术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数病人可以经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其治疗原理并非将退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回复原位,而是改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或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松解神经根的粘连,消除神经根的炎症,从而缓解症状。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①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②症状较轻,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③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椎管狭窄。 (1)绝对卧床休息初次发作时,应严格卧床休息,强调大、小便均不应下床或坐起,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卧床休息3周后可以佩戴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此方法简单有效,但较难坚持。缓解后,应加强腰背肌锻炼,以减少复发的几率。 (2)牵引治疗采用骨盆牵引,可以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需要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3)理疗和推拿、按摩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但注意暴力推拿按摩可以导致病情加重,应慎重。 (4)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皮质激素是一种长效抗炎剂,可以减轻神经根

核医学

①元素: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 ②同位素isotope:原子核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 ③同质异能素isomer: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相同,但能量状态不同的核素彼此称为同质异能素 ④核素nuclide: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和原子核所处的能量状态均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核素 ⑤放射性核素:是一类不稳定的核素,原子核能自发地不受外界影响,也不受元素所处状态的影响,只和时间有关,而转变为其他原子核或自发地发生核能态变化的核素,同时释放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 ⑥核衰变:原子核只有在中子数和质子数之间保持一定比例时才能稳定,当原子核中质子数或中子数过多或过少,原子核便不稳定,这时的原子核就会自发地放出射线,转变成另一种核素,同时释放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这个过程称为放射性核衰变或蜕变,简称核衰变。 ⑦俄歇电子:电子俘获衰变时获得多余能量的另一轨道的电子脱离轨道而释出。 ⑧有效半衰期:由于物理半衰期与生物的代谢共同作用而使体内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⑨放射性活度: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国际单位为贝克勒尔 ⑩韧致辐射:快速电子通过物质时,在原子核电场作用下,急剧减低速度,电子的一部分或全部动能转化为连续能量的X射线发射出来,这种现象称为韧致辐射。 11电离: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和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使电子脱离原子轨道而形成自由电子的过程 12激发:如果原子的电子所获得的能量还不足以使其脱离原子,而只能从内层轨道跳到外层轨道,这时原子从稳定状态变成激发状态,这种作用称为激发 13光电效应:γ光子和原子中内层壳层电子相互作用,将全部能量交给电子,使之脱离原子成为自由的光电子的过程 14湮没辐射:这点子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在介质中运行一定的距离,当其能量耗尽时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而转化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为0.511MeV的γ光电子而自身消失,称为湮没辐射 15康普顿效应:能量较高的γ光子与原子中的核外电子作用时,只将部分能量传递给核外电子,使之脱离原子核束缚成为高速运行的自由电子,而γ光子本身能量降低,运行方向发生改变,称为康普顿效应 16照射量:X或γ射线在单位质量为dm的空气中,与原子相互作用释放出来的次级电子完全被阻止时,所产生的同一种符号离子的总电荷的绝对值dq,与空气质量dm之比,即X=dq/dm 17吸收剂量:单位质量被照射物质吸收任何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国际单位为戈(Gy),1Gy=100rad 18确定性效应:指效应的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的大小有关,效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细胞群中受损细胞的数量或百分率 19随机性效应:指效应的发生率与照射剂量的大小有关,这种效应在个别细胞损伤时即可出现 20放射性药物:凡是符合医用要求的放射性核素或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并且能引入人体内进行诊断、治疗的制剂 21放射性试剂:凡不引入人体内而用于体外放射分析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放射性标记化合物

椎间盘镜和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手术疗效比较

椎间盘镜和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手术疗效比 较 作者:艾建国,赵枫,曹杰,陈超,吕宏升 【摘要】目的比较椎间盘镜(MED)与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各自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行MED和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各100例。结果按Nakai疗效评价标准,MED组优72例,良21例,可5例,差2例;小切口开窗手术组优70例,良20例,可6例,差4例。两组并发症主要为术后复发MED组2例,小切口开窗组3例;椎间盘炎各1例。无神经根及脊髓损伤。结论两种手术方式疗效均较为肯定,术后疗效大体一致,MED术中出血少,平均住院时间短,但对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巨大型、游离型、中央型以及合并椎间盘钙化的手术,小切口开窗疗效较为显著。 【关键词】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小切口开窗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s between Microendoscopic Dissectomy and Removal of Nucleus Pulposus by Small incision Fenestra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between microendoscopic dissectomy (MED) and removal of nucleus pulposus by small incision fenestration, and to discuss their indications.Methods All the 200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were averagely divided into two

2014年核医学化学师上岗证考试大纲

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核医学影像化学师专业考试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说明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04]474号文)精神,中华医学会和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自2004年开始分别组织对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专业技术知识统一考试。 为使应试者了解考试范围,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大纲》,作为应试者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中用黑线标出的为重点内容,命题以考试大纲的重点内容为主。

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核医学影像化学师专业考试大纲 第一章核医学放射性药物总论 1. 核医学定义与内容 (1) 定义 (2) 内容 (3) 发展简史 2.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1)示踪剂的概念 (2)示踪技术的原理 (3)示踪技术的优点 (4)示踪技术的缺点与局限性 (5)示踪实验的设计 (6)示踪技术的主要类型及应用 3. 放射性药物的定义、分类 (1) 定义 (2) 分类 4. 放药的理想性质与特点 (1) 理想性质 (2) 特点 5. 放射性药物体内定位机制 (1) 特异性摄取 (2)特异性结合 (3) 代谢性滞留 (4) 通道、灌注和生物分布区 (5) 物理或化学吸附 (6)微血管栓塞 (7) 细胞吞噬和胞饮作用

(8) 排泄清除 (9)简单扩散 6. 放药使用原则 (1) 正确使用总原则 (2)小儿应用原则 (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应用原则 7. 放药应用的基本考虑 (1) 正确选择放射性药物 (2) 内照射剂量 (3)施用放射性药物的防护最优化 (4)放射性药物与普通药物相互作用 (5)放射性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8.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1)显像原理 (2)脏器或组织摄取显像剂的机理 (3)显像条件及其选择 (4)显像类型 (5)图像分析方法及要点 (6)图像质量的评价 (7)核医学影像及其他影像的比较 第二章药物在体内运动规律 1. 药物的作用过程 (1) 药剂相 (2) 药代动力相 (3) 药效相 2. 药代动力学模型及参数 (1) 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 (2) 药代动力学参数

核医学药物

ECT的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药物(radio pharmaceuticals)是能够安全用于诊断或治疗人体疾病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有些是放射性核素的无机或有机化合物,有些是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生物制品。放射性药物的基本性质取决于两个基本成分:放射性核素(标记物)和与之相结合的药物(被标记物)。通过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药物在组织器官中选择性聚集或参与生理、生化等代谢过程来达到诊断目的。在此,我们将重点讨论适用于SPECT显像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 一、放射性核素适用于放射性药物的条件 放射性核素是放射性药物的基础。ECT显像用的放射性核素必须通过注射、口服、吸入等方式引入体内。因此对这类核素的基本要求是对机体无害和易于体外探测。 1.能发射中等能量的γ射线 这是适用于SPECT显像的放射性核素的先决条件。由于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体外探测才能得以进行。γ射线的能量以100~400keV为佳。能量太低时射线易被机体所吸收,使得探测效率降低;能量太高则探测器的准直效果不好,降低了仪器的空间分辨率。此外,最好选用不发射或少发射生物效应较高的β射线的药物等,以减少人体的辐射剂量。 2.具有合适的生物半衰期 并非所有能发射中等能量γ射线的放射性核素都能作为放射性药物注入人体内,还必须具备合适的物理半衰期。只有半衰期在数十分钟至数天之间的放射性

核素才能适合体内使用。 3.这些放射性核素应具有合适的化学价态和较强的化学活性 以便将它们制成供临床使用的各种放射性标记化合物。 4.这些放射性核素本身以及它们的衰变产物对人体应是无毒无害的 若具有一定毒性,则临床使用的化学量必须控制在对人体无害的水平以下。 二、放射性药物适用于ECT成像的条件 绝大多数情况下,放射性核素和它们的初始制备状态尚不能直接用于ECT 显像,而需要通过一些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方法,将放射性核素的原子“引入”特定的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这个过程称为标记。由此而后制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即为放射性药物。 1.具有良好的显像性能 良好的显像剂引入体内后,应在靶器官有特异性浓聚,而本底尽可能的低。此外,还要求显像剂在靶器官的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的浓聚率有较大的差异。一般说来,在靶器官与邻近的非靶器官之间放射性药物浓聚量的比值在5倍以上时,才能认为显像剂在靶器官的浓聚是特异性的。在阴性显像时,要求显像剂在病变部位不浓聚或很少浓聚,我们称之为放射性稀疏或缺损;而阳性显像时,则要求显像剂在病变部位的浓聚量多于或明显多于正常部位,我们称之为放射性浓聚。 2.具有合适的生物体内存留时间 放射性显像剂在靶器官中应有合适的存留时间,以保障体外各时相的探测足以采集必要的数据。在显像完成后,放射性药物应能较快地被从体内清除,即具有较短的生物半衰期,以减少受检者接受的不必要的辐射剂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