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报告材料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报告材料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报告材料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报告材料

环境工程原理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原理

指导教师:

环境与资源学院

2015年 12 月 26日

1.板框压滤机过滤实验

1.1实验目的

(1)熟悉板框过滤机的结构和操作方法;

(2)测定在恒压过滤操作时的过滤常数;

(3)掌握过滤问题的简化工程处理方法。

1.2实验原理

1.2.1过滤原理

过滤是利用能让液体通过而截留固体颗粒的多孔介质(滤布和滤渣),使悬浮液中的固、液得到分离的单元操作。过滤操作本质上是流体通过固体颗粒床层的流动,所不同的是,该固体颗粒床层的厚度随着过滤过程的进行不断增加。过滤操作可分为恒压过滤和恒速过滤。当恒压操作时,过滤介质两侧的压差维持不变,则单位时间通过过滤介质的滤液量会不断下降。过滤速率基本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Ve

V v r P A d dV s

+?=-'12μτ 恒压过滤时,对上式积分可得:

()()e e K q q ττ+=+2

对上式微分可得:

K

q K q dq d e 22+=τ 该式表明d τ/dq ~q 为直线,其斜率为2/K ,截距为2q e /K ,为便于测定数据计算速率常数,可用Δτ/Δq 替代d τ/dq ,则上式可写成:

K

q K q q e 22+=??τ 将Δτ/Δq 对q 标绘(q 取各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值),在正常情况下,各点均应在同一直线上,直线的斜率为2/K=a/b ,截距为2q e /K=c ,由此可求出K 和q e 。

1.2.2板框压滤机结构及运作

板框压滤机主要结构(见图1-1)组成:

(1)机架:机架是压滤机的基础部件,两端是止推板和压紧头,两侧的大梁将二者连执着起来,大梁用以支撑滤板、滤框和压紧板。a 、止推板:它与支座连接将压滤机的一端坐落在地基上,厢式压滤机的止推板中间是进料孔,四个角还有四个孔,上两角的孔是洗涤液或压榨气体进口,下两角为出口(暗流结构还是滤液出口) b 、压紧板:用以压紧滤板滤

框,两侧的滚轮用以支撑压紧板在大梁的轨道上滚动。c、大梁:是承重构件,根据使用环境防腐的要求,可选择硬质聚氯乙烯、聚丙烯、不锈钢包覆或新型防腐涂料等涂覆。

(2)压紧机构:手动压紧、机械压紧、液压压紧。a、手动压紧:是以螺旋式机械千斤顶推动压紧板将滤板压紧。 b、机械压紧:压紧机构由电动机(配置先进的过载保护器)减速器、齿轮付、丝杆和固定螺母组成。压紧时,电动机正转,带动减速器、齿轮付,使丝杆在固定丝母中转动,推动压紧板将滤板、滤框压紧。当压紧力越来越大时,电机负载电流增大,当大到保护器设定的电流值时,达到最大压紧力,电机切断电源,停止转动,由于丝杆和固定丝母有可靠的自锁螺旋角,能可靠地保证工作过程中的压紧状态,退回时,电机反转,当压紧板上的压块,触压到行程开关时退回停止。 c、液压压紧:液压压紧机构的组成由液压站、油缸、活塞、活塞杆以及活塞杆与压紧板连。

(3)过滤机构:过滤机构由滤板、滤框、滤布、压榨隔膜组成,滤板两侧由滤布包覆,需配置压榨隔膜时,一组滤板由隔膜板和侧板组成。隔膜板的基板两侧包覆着橡胶隔膜,隔膜外边包覆着滤布,侧板即普通的滤板。物料从止推板上的时料孔进入各滤室,固体颗粒因其粒径大于过滤介质的孔径被截留在滤室里,滤液则从滤板下方的出液孔流出。滤饼需要榨干时,除用隔膜压榨外,还可用压缩空气或蒸气,从洗涤口通入,气流冲去滤饼中的水份,以降低滤饼的含水率。

图1 -1 板框压滤机结构

运作方式:由供料泵将悬浮液压入滤室,在滤布上形成滤渣,直至充满滤室。滤液穿过滤布并沿滤板沟槽流至板框边角通道,集中排出。过滤完毕,可通入清洗涤水洗涤滤渣。洗涤后,有时还通入压缩空气,除去剩余的洗涤液。随后打开压滤机卸除滤渣,清洗滤布,重新压紧板、框,开始下一工作循环。

板框压滤机对于滤渣压缩性大或近于不可压缩的悬浮液都能适用。适合的悬浮液的固体

颗粒浓度一般为10%以下,操作压力一般为0.3~0.6兆帕,特殊的可达3兆帕或更高。过滤面积可以随所用的板框数目增减。板框通常为正方形,滤框的内边长为 320~2000毫米,框厚为16~80毫米,过滤面积为1~1200米2。板与框用手动螺旋、电动螺旋和液压等方式压紧。板和框用木材、铸铁、铸钢、不锈钢、聚丙烯和橡胶等材料制造。

1.3操作步骤

如图1-2所示,板式压滤机操作主要有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压紧:压滤机操作前须进行整机检查:查看滤布有无打折或重叠现象,电源是否已正常连接。检查后即可进行压紧操作,首先按一下“启动”按钮,油泵开始工作,然后再按一下“压紧”按钮,活塞推动压紧板压紧,当压紧力到达调定高点压力后,液压系统自动跳停。

图1-2 板框压滤机基本操作流程图

第二步进料:当压滤机压紧后,即可进行进料操作:开启进料泵,并缓慢开启进料阀门,进料压力逐渐升高至正常压力。这时观察压滤机出液情况和滤板间的渗漏情况,过滤一段时间后压滤机出液孔出液量逐渐减少,这时说明滤室内滤渣正在逐渐充满,当出液口不出液或只有很少量液体时,证明滤室内滤渣已经完全充满形成滤饼。如需要对滤饼进洗涤或风干操作,即可随后进行,如不需要洗涤或风干操作即可进行卸饼操作。

第三步洗涤或风干:压滤机滤饼充满后,关停进料泵和进料阀门。开起洗涤泵或空压机,缓慢开启进洗液或进风阀门,对滤饼进行洗涤或风干。操作完成后,关闭洗液泵或空压机及其阀门,即可进行卸饼操作。第四步卸饼:首先关闭进料泵和进料阀门、进洗液或进风装置和阀门,然后按住操作面板上的“松开”按钮,活塞杆带动压紧板退回,退至合适位置后,放开按住的“松开”按钮,人工逐块拉动滤板卸下滤饼,同时清理粘在密封面处的滤渣,防止滤渣夹在密封面上影响密封性能,产生渗漏现象,至此一个操作周期完毕。

1.4 分析与讨论

1.4.1在使用板框压滤机是,为什么初期滤液是浑浊的?

答:板框压滤机所采用的过滤方式其机理是滤饼过滤,是使用织物、多孔材料或膜作

为过滤介质,过滤介质只是起着支撑滤饼的作用,随滤饼的形成真正起过滤介质作用的是滤饼本身。在过滤初期,滤饼没有形成,而部分小颗粒可以进入甚至穿过介质的小孔,因此,初期滤液是浑浊的。

1.4.2滤浆浓度和过滤压强对K 值有什么影响?

答:K=2k ·Δp^(1-s),s 为滤屏压缩性指数,对不可压缩滤饼,s=0.。k=1/(μrc),μ为滤液黏度,r 为比阻,c 为浓度。 所以一般地讲,滤浆浓度越大,过滤常数K 越小,滤浆浓度越小,K 越大。 过滤压强Δp 越大,过滤常数K 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1.4.3当操作压强增加一倍,其K 值是否也增加1倍?要得到同样的滤液量,其过滤时间是否缩短了1半?

答: 对不可压缩滤饼,当操作压强增加一倍,其K 值也增加1倍。由恒压过滤公式:q 2

+2qq e =Kt 可得,保持同样的滤液量,其过滤时间缩短了一半。

2.活性炭吸附实验

2.1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埋解沾性炭对污染物的吸附去除

(2)掌握用静态吸附法确定活性炭等温吸附式的方法

2.2 实验原理

活性炭吸附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比较多的一种水处理手段。由于活性炭对水中大部分污染物都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因此,活性炭吸附应用于水处理时往往具有出水水质稳定,适用于多种污水的优点。活性炭吸附常用来处理某些工业废水,在有些特殊情况下也用于水处理。

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物理吸附,指的是活性炭表面的分子受到不平衡的力,而使其他分子吸附于其表面上;另一个是化学吸附,指活性炭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化学作用。活性炭的吸附是上述两种吸附综合作用的结果。当活性炭在溶液中的吸附和解析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时,成为吸附平衡,此时,被吸附的物质的溶液中的浓度和再活性炭表面的浓度均不再变化,而此时被吸附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成为平衡浓度,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以吸附容量q 表示,即:

0()V C C q M

-= 式中: q ——活性炭吸附量,即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量(mg/g );

V ——污水体积(L );

C 0,C ——为吸附前原水和吸附平衡时污水中的物质的质量浓度(g/L ); M ——活性炭投加量(g )。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量q 与吸附平衡时的质量浓度C 之间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在水处理工艺中,通常用Freundlich 吸附等温线来表示活性炭吸附性能。其数学表达式为:

1n

q K C =?

式中: K ——与吸附比表面积、温度有关的系数;

n ——与温度有关的常数;

q ——活性炭吸附量,即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量(mg/g )

C ——吸附平衡时污水中的物质的质量浓度(g/L )。

K ,n 求法是通过间歇式活性炭吸附实验测得q ,c 相应之值,将上式取对数后变换为下式: 1lg lg lg q D K C n

=+ 相应值绘在双对数坐标上,所得直线斜率为1/n ,截距为K 。

将q 、C 相应值点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所得直线的斜率为1/n ,截距则为K ,如下图:

2.3 实验设备及用具

1) 恒温振荡器一台

2)12个三角瓶500ml

3) COD 测定器

4)活性炭粉末

5)废水

2.4步骤及记录

1) 在6个250mL 的锥形瓶中分别投加0mg 、100mg 、200mg 、300mg 、400mg 、500mg 粉状活性炭。

2) 在每个三角烧瓶中投加150ml 废水,

3) 测定水温,将三角烧瓶放在15℃振荡器上振荡30min ,基本可达到吸附平衡,停止振荡。 4)8000r/min 离心10分钟后取3mL 上清液,加入1mL 0.500moL/L 重铬酸钾,6mL 硫酸银-

硫酸混合液,在167.8℃的消解仪上消解15分钟。

5) 静置15min,吸取上清液。测定COD值,记录实验数据,求出吸附量q。

2.5实验结果整理

实验记录数据如表2-1

表2-1 活性炭吸附试验原始数据表

因消解组空白对照组的吸光度不为0,因此,各组需要减去消解组空白对照所得吸光度,由标准曲线(图2-1)可以分析得到各自吸光度所对应的COD值,详见表2-2。

图2-1 COD高量程标准曲线

而q为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量,因此根据吸附前后COD值的变化和所加废水的量可求得各组对应的活性炭吸附量,详见表2-2。

表2-2 活性炭吸附处理数据表

实验中,加入100mg活性炭的样品所计算出的q若为负值,说明活性炭明显的吸附了溶剂,因此,只能舍去此值。根据Freundlich变形公式,可求出lgC与lgq数值(详见表2-3),并画出等温曲线图(图2-2).

图2-2 Freundlich等温吸附线

由图2-2可知,拟合直线的斜率为-1.3863,截距为12.361,lgq与lgC曲线的直线拟合相关系数为:R2=0.9003,相关性不算很好。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环工综合实验(1)》(活性炭吸附实验) 实验报告 专业环境工程(卓越班)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二0一六年 11月

附剂的比表面积、孔结构、及其表面化学性质等有关。 吸附等温线(Adsorption Isotherm): 指一定温度条件下吸附平衡时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吸附量 q 与吸附质在流体相中的分压 p (气相吸附)或浓度 c (液相吸附)之间的关系曲线。 水中苯酚在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

水中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 吸附机理和吸附速率 吸附机理: 吸附质被吸附剂吸附的过程一般分为三步:(1)外扩散 (2)内扩散 (3)吸附 ①外扩散:吸附质从流体主体通过扩散传递到吸附剂颗粒的外表面。因为流体与固体接触时,在紧贴固体表面处有一层滞流膜,所以这一步的速率主要取决于吸附质以分子扩散通过这一滞流膜的传递速率。 ②内扩散:吸附质从吸附剂颗粒的外表面通过颗粒上微孔扩散进入颗粒内部,到达颗粒的内部表面。 ③吸附:吸附质被吸附剂吸附在内表面上。 对于物理吸附,第三步通常是瞬间完成的,所以吸附过程的速率由前二步决定。

?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广泛的一种非极性的吸附剂。 ?由于活性炭为非极性分子,因而溶解度小的非极性物质容易被吸附,而不能使其自由能降低的污染物既溶解度大的极性物质不易被吸附。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以吸附容量q e表示: ?qe=X/M=V(Co-C)/M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当存在于溶液中的被吸附物质的浓度与固体表面的被吸附物质的浓度处于动态平衡时,吸附就达到平衡。 1、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越大,其吸附容量和吸附效果就越好吗?为什么? 答:比表面积越大,不一定吸附容量就越好。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越大,只能说明其吸附能力较大,并不代表吸附容量就越大。吸附容量的大小还与脱吸速度有关,如果脱吸速度很快,就算吸附能力再大,吸附容量也还是没多大提升。吸附容量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吸附剂的良好吸附性能是由于它具有密集的细孔构造,与吸附有关的物理性能有:a.孔容(VP):吸附剂中微孔的容积称为孔容,通常以单位重量吸附剂中吸附剂微孔的容积来表示(cm3/g);b.比表面积:即单位重量吸附剂所具有的表面积,常用单位是m2/g;c.孔径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报告

姓名:陈蔚婷 学号:1363115 班级:13级食安1班 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掌握测定流体流经直管、管件和阀门时阻力损失的一般实验方法。 2?测定直管摩擦系数 入与雷诺准数Re 的关系,验证在一般湍流区内 入与Re 的关系曲线。 3?测定流体流经管件、阀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 4?学会倒U 形压差计和涡轮流量计的使用方法。 5?识辨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基本原理 流体通过由直管、管件(如三通和弯头等)和阀门等组成的管路系统时,由于粘性剪应力和涡流 应力的存在,要损失一定的机械能。流体流经直管时所造成机械能损失称为直管阻力损失。流体通过 管件、阀门时因流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改变所引起的机械能损失称为局部阻力损失。 1 ?直管阻力摩擦系数入的测定 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稳定流动时,阻力损失为: P f P 1 P 2 l U 2 W f d 2 即, 2d p f l u (1) (2) 式中:入一直管阻力摩擦系数,无因次; d —直管内径,m ; P f —流体流经I 米直管的压力降,Pa ; w f —单位质量流体流经I 米直管的机械能损失,J/kg ; p —流体密度,kg/m 3 ; l —直管长度,m ; u —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平均流速, m/s 。

式中:Re —雷诺准数,无因次; 卩一流体粘度,kg/(m s )。 湍流时入是雷诺准数Re 和相对粗糙度(& /d 的函数,须由实验确定。 由式(2)可知,欲测定 入需确定I 、d ,测定 p f 、u 、p □等参数。I 、d 为装置参数(装置 参数表格中给出), P □通过测定流体温度,再查有关手册而得, u 通过测定流体流量,再由管径 计算得到。 2 ?局部阻力系数 的测定 局部阻力损失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即当量长度法和阻力系数法。 (1)当量长度法 流体流过某管件或阀门时造成的机械能损失看作与某一长度为 l e 的同直径的管道所产生的机械 (2)阻力系数法 流体通过某一管件或阀门时的机械能损失表示为流体在小管径内流动时平均动能的某一倍数, 局部阻力的这种计算方法,称为阻力系数法。即: ,P f u 2 w' f 故 式中: 一局部阻力系数,无因次; P f —局部阻力压强降,Pa ;(本装置中,所测得的压降应扣除两测压口间直管段的压降, 直管段的压降由直管阻力实验结果求取。) p —流体密度,kg/m 3 ; 滞流(层流) 时, 64 Re Re du (3) (4) 能损失相当,此折合的管道长度称为当量长度,用符号 l e 表示。这样,就可以用直管阻力的公式来计 算局部阻力损失,而且在管路计算时可将管路中的直管长度与管件、 则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的总机械能损失 W f 为: 阀门的当量长度合并在一起计算, l e W f (8) (9) 2 P f

出国培训总结报告范文

出国培训总结报告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出国培训总结报告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出国培训总结报告范文一 赴德学习的基本情况赴德学习的内容对进修学习的几点思考赴德参观学习见闻德国生活见闻及感受 出国人员:xxx 培训机构:EBG培训学习地点:勃兰登堡 日程安排:4月8日5月9日 4月11、12日参观EBG总部及焊接基地、机械加工基地每周一至周五上课 每周六参观(大众总部、工业博物馆)每周日自由活动 学习内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装和自动化学习目标:1、专业知识的学习 2、探索德国双元制教学中的机电一体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内容安排 金属加工技术 通过手工或机器制造机械系统中的任一部件 机械学 机械系统的组装和拆卸 气动学 借助气动控制装置实现机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电气动学 借助一个常规的电气控制装置实现机电系统的运行

SpS(pLC)技术 借助电气控制装置和pLC的运用实现机电系统的运行 第一、项目载体是电、气、机的有机结合,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第二、对教学计划的重视(计划和流程) 1、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编写不同的详细的教学计划 2、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教学计划供老师们查阅 优点:对于每一个项目都会查到有各种不同的教学实施方法,每人的教学都会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发展,使得基于教学方法更加完善。第三、实验实训室的按排与管理 1、每位教师固定在相应的实验实训室上课 2、每位教师所负责的教学项目相对固定优点: 1、便于实验实训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2、每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专长,并在该方向上成为专家型人才。 第四、讲课侧重点不同 重点讲元件的应用几乎不讲原理 第五、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气氛轻松自由,只给学生必要的帮助,大部分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 第七、学习与生产实际的零距离1、钻床夹具来源于生产实际2、所用元件和工具与企业一致 先进的大众汽车生产线EGB训练基地参观自然环境优美 人与自然的和谐对德国人的总体印象1、德国人很友好,不排外2、德国人很守规则3、德国人有强烈的自豪感4、德国司机素质高5、待人诚恳不绕弯 勃兰登堡工业博物馆

环境工程实习心得体会(4篇)

环境工程实习心得体会(4篇) 环境工程实习心得体会第一篇: 人生在历练中成长,经历一次胜过千万次的彷徨。在这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许多 知识是需要经过实践检验的。如果你整日守在闭塞的环境中,你就不会感觉到自己的无知;你也许会满足于自己的所学,而并不知道当你跳出这狭小的圈子时,自己所掌握得都很苍白无力。初看整套工艺,原理似乎很简单,而真正面对的时候,不妨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够系统,知识基础不够扎实。这给我的教训是学知识一定要融会贯通,达到知识体系系统化。同时要提高实践能力,加强专业技能。在实习过程中,我会发现自己每次都会有陌生感,观察不够仔细,容易浮于表面。比如说,自己想象中污泥管的管径应该是很大的,实际看到了才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认识到做什么事都要以实践为基础,切勿凭空乱造;我感到做任何事都要有一个严谨的态度,这是对于一个环保工作者最起码的要求。 污水处理厂的方方面面问题都值得研究,不管是从运行,还是从管理,很多事情预想中的结果总和现实有偏差,这就提醒了我们工程设计者,考虑问题要全面、处理问题要细心。在工作中,方法的正确和便利非常重要,但却不能忽略我们所期望的结果。 在实习期间,临安伍特环境工程公司各种管理体制、流程和工作人员之间的上下层关系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这种系统可以

说是我们现实社会中任何一个企业缩影的充分体现,在公司的实习让我体验到了社会现实的残酷性以及社会交际的重要性。按照计划的安排,我和同学一起设计了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案,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共同探讨,不仅培养了我们谨慎、耐心的工作作风,还培养了我们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互相支持与鼓励,一起讨论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实习生活变得不那么枯燥。这种精神的培养不仅给我的职业道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让我体会到团队精神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给了我学习很多在校园、在课堂上、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的机会,也使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要感谢这次实习,感谢指导这次实习的教师,感谢为我们争取了这次实习机会的领导,同时也很感谢在实习期间,特别是给予我支持与鼓舞的的同学们!这次实习,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环境工程实习心得体会第二篇: 第一篇: 我在河间市的环境保护局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锻炼。开始还不是很适应,但后来经过自我调整和学习,慢慢就步入了正轨。在环保局工作的点点滴滴都让我受益匪浅。整个实习期分2部分,前面2周在项目管理科和环境监测站实习,后两周做环境调查和宣传等工作。 项目管理科的职责职能是贯彻实施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及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管理制度等规定和政策,并负责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水污染控制工程 实验报告 (环境工程专业适用) 2014年至2015 年第 1 学期 班级11环境1班 姓名吴志鹏 学号1110431108 指导教师高林霞 同组者汤梦迪刘林峰吴渊田亚勇李茹茹 程德玺 2014年4月

目录 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 ------------------- 1实验二静置沉淀实验 ----------------------------- 3实验三混凝实验 --------------------------------- 6实验四测定污泥比阻实验 ------------------------ 10

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表面曝气叶轮的氧总传质系数和充氧性能测定方法 2.评价充氧设备充氧能力的好坏。 二、实验原理 曝气是指人为地通过一些机械设备,如鼓风机、表面曝气叶轮等,使空气中的氧从气相向液相转移的传质过程。氧转移的基本方程式为: dρ/dt=K La(ρs-ρ)(1)式中dρ/dt:氧转移速率,mg/(Lh); K La:氧的总传质系数,h-1; ρs:实验条件下自来水(或污水)的溶解氧饱和浓度,mg/L; ρ:相应于某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mg/L, 曝气器性能主要由氧转移系数K La、充氧能力OC、氧利用率E A、动力效率Ep四个主要参数来衡量。下面介绍上述参数的求法。 (1)氧转移系数K La 将(1)式积分,可得 1n(ρs—ρ)=一K La t+ 常数(2)此式子表明,通过实验测定ρs和相应与每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后,绘制1n(ρs—ρ)与t 关系曲线,其斜率即为K La。另一种方法是先作ρ-t曲线,再作对应于不同ρ值的切线,得到相应的dρ/dt,最后作dρ/dt与ρ的关系曲线,也可以求出。 (2)充氧性能的指标 ①充氧能力(OC):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 表面曝气时:OC(kg/h)= K La t(20℃)ρs (标)V (3) K La t(20℃)= K La t ? 1.02420-T(T: 实验时的水温) ρs (标)=ρs (实验)?1.013?105/实验时的大气压(Pa) V:水样体积 ②充氧动力效率(Ep):每消耗1度电能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该指标常被用以比较各种曝气设备的经济效率。 Ep(kg/kW·h)=OC/N (4)式中:理论功率,采用叶轮曝气时叶轮的输出功率(轴功率, kW)。 ③氧转移效率(利用率,E A):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与供给的氧量之比。 E A= (OC/S)?100% (5)S—供给氧,kg/h。 三、实验步骤 在实验室用自来水进行实验。 (1)向模型曝气池注入自来水至曝气叶轮表面稍高处,测出模型池内水体积V(L),并记录。(2)启动曝气叶轮,使其缓慢转动(仅使水流流动),用溶解氧仪测定自来水温和水中溶解氧ρ',并记录。 (3)根据ρ'值计算实验所需要的消氧剂Na2SO3和催化剂CoCl2的量。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且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联系。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学知识和物理化学知识。食品工程原理以食品加工单元操作为主要对象,研究食品物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动量、能量、质量的传递与守恒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食品加工常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与工艺计算,典型设备的设计计算。综合利用所学知识与食品工程生产实际相结合,着重培养分析与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工业生产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部分 0. 绪论 (基本内容) 1)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三种传递过程及其物理量的守恒 2)本课程的研究方法、学习要求 3)物理量的量纲与单位换算 (可选内容) 食品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 1.流体流动 (基本内容) 1)流体静力学: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应用; 2)流体流动的守恒原理: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质量守恒----连续性方程式,机械能守恒----伯努利方程式,动量守恒及其与机械能守恒之间的关系; 3)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雷诺实验与流体流动类型,直圆管内流体的流速分布,流动边界层; 4)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沿程阻力,局部阻力; 5)简单管路的计算 6)流量测量:测速管,孔板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可选内容) 非牛顿流体的流动阻力; 复杂管路(并联/分支)的计算; 2. 流体输送 (基本内容) 1)液体输送机械:离心泵;其他类型泵(容积泵、浓浆泵、磁力驱动泵); 2)气体输送机械:离心式风机,鼓风机和压缩机,真空泵及真空管路; 3)流体输送设备的种类特点及选型

传热大作业——服装中的传热学和建筑环境学

服装中的传热学和建筑环境学 一、服装中的传热学 传热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基础学科,是研究由温差引起的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热量传递是自然界和生产技术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能源动力、化学工业、建筑工程、纺织服装等行业中存在着大量的热量传递问题,而且常常起着关键作用。传热学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中充满活力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人体始终处于新陈代谢过程中,只要人的生命在运转就需要不断的能量输入和代谢产物的排出。皮肤是代谢产物排到外界环境的一个重要路径,人体通过皮肤排出的代谢废物有油脂、汗(显汗、潜汗)、废气,以及不可见的热量散发等。织物制成服装覆盖在人体皮肤的表面,对于代谢产物的排出就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较之裸露的皮肤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代谢产物及热量从皮肤表面排到外界环境中,其中影响最显著的就是汗,废气及热量的传递与排出。由此可见,传热学对于研究分析热量与水汽在织物或服装的传递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意义。 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形式: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下面分别对它们在服装舒适性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思路及设想进行阐述。 1导热 导热是指同一物体内部,或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无相对位移时,由于存在温度差Δt,而依靠分子、原子、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

热运动产生的热量传递过程。 导热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和感觉到的现象。人体内部组织与皮肤之间的热能传递(不括血流传热,血液流动传热属于对流散热),皮肤与衣服及座椅之间的热交换,人体表面与其周围边界层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等都是导热。 1.1 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是指单位温度梯度作用下,物体内所产生的热流密度。习惯上把导热系数小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多孔性结构的材料由于内含导热系数相对较小的气体,所以常有较好的保温效果。服装是由纤维、纱线以及织物组成的多重意义上的多孔材料,如果设计合理的导热系数,将会对人体着装舒适性有重要意义。另外,多孔材料的λ受湿度影响较大,水的导热系数明显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如果人体运动出汗时,面料由于吸水变湿,人体散发的热量不易导出将会导致人体感觉热而不适。 1.2稳态导热 稳态导热指物体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导热过程。服装覆盖在人体皮肤的表面,不可避免地与皮肤之间形成一定的空气层,既便是紧紧地贴伏在皮肤上,由于服装是多孔介质,表面凹凸不平,名义上互相接触的皮肤与织物表面实际接触仅发生在一些离散的面积元上。在未接触的界面之间的间隙充满了空气,热量以导热及辐射的方式穿过这些空气及织物层。在某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体皮肤维持在33℃的恒温,热量的传递是不变的,亦即在人体皮肤到服装之间的微

[环境学,课程改革]《建筑环境学》课程改革的研究

《建筑环境学》课程改革的研究 建设部有关部门和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在1998年将原来的通风、采暖和空气调节三个专业调整合并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1],并同时设置了建筑环境学课程,使其与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共同组成本专业的学科基础平台,但惟有建筑环境学是反应了本学科本质的特点,是学生认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第一课[2]。该课程也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它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了基础,学好本门课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本专业的任务,明确自己的使命。 1 课程的特点和教学难点 建筑环境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内容涉及到热学、流体力学、物理学、心理学、生理学、建筑学、劳动卫生学、城市气象学等学科知识,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学习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该课程理论性强,实际应用性不突出,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不高,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本课程内容多,系统性不强,知识面广,逻辑性不突出,术语和理论公式较多,理解比较困难,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该课程中很多内容也是学术界的前沿,还有很多问题目前还处讨论中,譬如,第四章的第三节人体对动态热环境的反应,由于人体对动态环境反应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起步比较晚,成果还不成熟,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关注学术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同时这也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2 教学研究的探索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认识和理解,笔者根据建筑环境学的课程特点,结合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对建筑环境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尝试性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1 教学内容的方面 2.1.1 结合后续课程,适当拓展或略弃 我院建筑环境学课程采用的教材,是清华大学朱颖心教授编写的建筑环境学(第3版),教材中有些内容涉及到复杂的数学推导,譬如在计算空气龄方法的推导中,用到了微积分,这些推导需要扎实的数学功底,详细讲述,使得部分学生把握重点偏离大纲,甚至使得部分学生产生厌倦感,失去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为此,这些内容不做要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自学。另外,第九章第一节室内环境对典型工艺过程的影响机理,讲述了室内环境对棉纺织工业,半导体器件,制药工业等的影响,都是泛泛而谈,没有很难理解的内容,所以这部分不作为授课内容,改为学生自学内容。这样可以节省部分课时和精力,去学习大纲要求的其它重点内容。 建筑环境学与后续的专业课空气调节工程存在部分重复,比如:第三章建筑热湿环境中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报告

流化床干燥实验报告 姓名:张萌学号:5602111001 班级:食品卓越111班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压干燥设备的基本流程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测定干燥速度曲线的方法。 3. 掌握根据实验干燥曲线求取干燥速率曲线以及恒速阶段干燥速 率、临界含水量、平衡含水量的实验分析方法。 二、基本原理 1.干燥速率:单位干燥面积(提供湿分汽化的面积)、单位时间内所除去的湿分质量。 2.干燥速率的测定方法:利用床层的压降来测定干燥过程的失水量。需要用到的公式有: 物料中瞬间含水率X i=(△p-△p e)/△p e 式中:△p-时刻τ时床层的压差; 计算出每一时刻的瞬间含水率X i,然后将X i对干燥时间iτ作图,即为干燥曲线。 3.干燥过程分析: (1)物料预热阶段 (2)恒速干燥阶段 (3)降速干燥阶段。 非常潮湿的物料因其表面有液态水存在,当它置于恒定干燥条件下,则其温度近似等于热风的湿球温度tw ,到达此温度前的阶段称为

(1)阶段。在随后的第二阶段中,由于表面存有液态水,物料温度约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tw,传入的热量只用来蒸发物料表面水分,在第(2)阶段中含水率X随时间成比例减少,因此其干燥速率不变,亦即为恒速干燥阶段。在第(3)阶段中,物料表面已无液态水存在,亦即若水分由物料内部的扩散慢于物料表面的蒸发,则物料表面将变干,其温度开始上升,传入的热量因此而减少,且传入的热量部分消耗于加热物料,因此干燥速率很快降低,最后达到平衡含水率而终止。(2)和(3)交点处的含水率称为临界含水率用X0表示。对于第(2)(3)阶段很长的物料,第(1)阶段可忽略,温度低时,或根据物料特性亦可无第二阶段。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 1.主要设备及仪器 (1)鼓风机:BYF7122,370W; (2)电加热器:额定功率2.0KW; (3)干燥室:Φ100mm×750mm; (4)干燥物料:耐水硅胶; (5)床层压差:Sp0014型压差传感器,或U形压差计。 2.实验装置

西南大学土木工程0742《建筑与环境》作业答案解析

1:[单选题] 16.亮度是将某一正在发射光线的表面的明亮程度定量表示出来的量,其单位是 ()。 D:nt参考答案:D 2:[单选题] 2、ASHRAE表示:()。 B: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参考答案:B 3:[单选题] 25.由于人的听觉系统对声音强弱的响应接近于对数关系,所以,对声压或声强采用对数标度就比较方便,这种表示方法称为()。 D:分贝标度参考答案:D 4:[单选题] 21.RWI适用于适用于()。 A:冷环境参考答案:A 5:[单选题] 3、于空气渗透带来的得热对于形状比较简单的孔口出流流速与内外压力差存在如下关系:()B:压差的二分之一次方关系参考答案:B 6:[多选题] 5、下面哪几个软件是由美国公司设计的() A:DOE-2 D: ENERGYPLUS参考答案:AD 7:[单选题] 4、下列()进入室内的潜热和显热能全部直接形成瞬时冷负荷。 C:渗透空气得热参考答案:C 8:[多选题] 23.在室内新风量的确定当中以下有那些时常用的方法()。 A:以室内二氧化碳允许浓度为标准 B:以氧气为标准 C:以消除臭气为标准 D:以甲醛为标准参考答案:ABCD 9:[单选题] 17、指某时刻进入房间的总热量称为()。 D:得热量参考答案:D 10:[单选题] 9、下列光度单位中,唯一能引起眼睛视感觉的量是() D:nt参考答案:D 11:[单选题] 6、某办公室设计标准是干球温度26℃,相对湿度65%,风速0.25m/s。如果最低只能使温度达到27℃,相对湿度仍然为65%,()可以使该空间能达到与设计标准同等的舒适度? A:提高风速参考答案:A 12:[单选题]

建筑环境学实习报告

建筑环境认识实习 ——建筑环境0702 孙昌林27号 摘要:随着大学三年级上半年课程的结束,我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认识实习。在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校锅炉厂、校玻璃大棚、校动物实验中心及校新图书馆。宋老师在实习期间逐渐引导我们思考的教学模式让我们将从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充分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起来。使其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和利用。这种“授之以渔”的教学模式让我倍感荣佩。 关键字:校锅炉厂、校玻璃大棚、校动物动物实验中心、校新图书馆 第一站:校锅炉厂 锅炉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产生活之中。电站锅炉用来推动汽轮机发电;工业锅炉在造纸、纺织、制药、石油、化工、食品等行业中用来加热烘干、蒸发、消毒等工业过程。随着我国集中供暖事业的发展,大容量锅炉及大面积供暖区域的出现,使得锅炉成为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苏大学锅炉厂为例) 实习第一天,宋老师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实习模式直接带我们去锅炉厂,而是将我们重新拉回课堂,让我们先了解我们此次实习的目的,应该完成的任务,而不是让我们带着走过场的心态去实习。 一、锅炉的系统组成 锅炉按其固有的内部工作过程,可分为三大系统:煤灰系统、风烟系统和水系统。 1、煤灰系统: 燃煤经过煤斗进入炉内燃烧后,其固体生成物——炉渣——经过除渣机排至炉外。这一系统主要设施有:上煤机、煤仓、溜煤管、加煤斗、炉闸板、炉排、老鹰铁、除渣机等。 2、风烟系统: 参与燃烧的空气中的氧气是由送风机送入炉内的,燃烧后生成烟气由引风机经过烟筒排至大气中。为了减少烟气中的有害物质——粉尘颗粒与硫酸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经由除尘器将烟气中的灰尘颗粒分离出来,经过脱硫装置降低烟气中的硫酸气体成分。这一系统的主要设备有:送风机风道、炉排风室、流通烟道、除尘器、脱硫装置、引风机、、烟道、烟囱等。 3、水系统: 对于水循环回路中是依靠水泵的运转来保持。在循环系统中还有定压设备,是用来补充注入循环系统所丢失水量必需设备。除此之外,还有水质处理设备,在炉外预先经过化学计生户处理,讲注入锅炉及系统的水中含有的氧气及锅炉容

环境工程实习报告模板

环境工程实习报告模板 实习报告是在实习的基础上完成的书面资料。下文是环境工程实习报告模板,希望可以帮到你们。 篇【1】:环境工程实习报告模板一、见习目的 通过这次的实习,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实践相结合,加强我们对环境工程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其实际应用。初步掌握污水、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工艺,以及环境检测的相应仪器。同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见习项目安排 20XX年10月29日红树林保护区(上午) 亚龙湾污水处理厂(下午) 20XX年10月30日红沙污水处理厂(上午) 鹿回头污水处理厂(下午) 20XX年11月 1 日环境检测站(上午) 小结 20XX年11月 2 日气象站(上午) 荔枝沟污水处理厂(下午) 20XX年11月 3 日固体废弃物填埋厂(上午)总结 三、见习内容

1、了解各单位概况、处理工艺; 2、了解常用处理设备、工作原理及主要构筑物构造、布局; 3、掌握处理工艺流程、处理技术。 四、见习内容详述 1、实地检测 10月29日上午,我们来到红树林河滩进行实地检测,有三个项目,具体是硫化氢的测定、溶解氧的测定、水样色度的测定。 (1)硫化氢的测定: 我们先将装有硫化氢吸收液的采样管和CD1型大气采样器组装好,然后设定速率为每分一升,设定时间为60分钟。通过上述操作来固定空气中的硫化氢。固定好后的溶液导入具塞比色管,贴上标签。标签要写明采样时间、地点、项目、环境。然后待回到实验室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硫化氢的浓度。 (2)溶解氧的测定: 我们用采样瓶表层水采样,加入碱性碘化钾1毫升,硫酸锰2毫升。摇匀,盖塞,贴标签保存。待回到实验室进行硫代硫酸钠滴定计算溶解氧的量。带队老师告诉我们取样时

《环境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实验 课程代码: 学 分 / 学 时:2/68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环境工程原理、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需明确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 课程性质:此课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工程类实践课程,是必修课程。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共事的能力。 本课程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见下表。 各教学环节的贡献度 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预习 实际操 作 实验报 告 综合设 计 考试 课堂整体 贡献度 知 识 知识体系 包括水处理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固体废 弃物处理实验;物理性污染控制实验。 √√√ B2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 √√√ B4合作共事的能力 √√√√√√ √√√ √√√B10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 √√√√√ √√√ √√√ B11动手操作能力 √√√√√√ √√√ 能 力 B12总结归纳能力 √√√ √√√ √√√ √√√ C2刻苦务实、精勤进取 √√√ √√√√√ √√√ √√ √√√ 素 质 C4思维敏捷、乐于创新 √√√ √√√√√√ √√√ √√ √√√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实践、自学、作业、讨论等的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 学时 实验教 学 讨论 实验报告 要求 自学及要 求 团组大作业及要求 自由沉淀实验 4学时 4学时 混凝实验 4学时 4学时 曝气设备充氧能力的测定 4学时 4学时 石英砂过滤实验 4学时 4学时 活性炭吸附实验 4学时 4学时 恒压膜过滤活性污泥的性能 4学时 4学时 实际烟气烟尘测定实验 4学时 4学时 吸收法净化SO2实验 2学时 2学时 静电除尘效率实验 2学时 2学时 旋风除尘器实验 2学时 2学时 催化氧化法处理甲苯废气 2学时 2学时 袋式除尘器性能测试 2学时 2学时 电子废弃物处理实验 2学时 2学时 自学电子废弃物方面的知识 用声级计测量噪声 4学时 4学时 道路交通噪声的测量 4学时 4学时 驻波管法吸声材料垂直入射 吸声系数的测量 4学时 4学时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12学 时 12学时 课堂 教学 中融 入小 组讨 论 每次实验 后根据实 验讲义要 求和老师 要求完成 实验报告 4-5人一组,结合 本课程基本知识以 及从事的研究项目 等,自主设计实验, 实验结束后进行 PPT讲解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食品工程原理 课程名称(英文):PRINCIPLES OF FOOD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0611306 课程总学时:70学时(讲课60学时,实验10学时) 课程学分:3.5学分 课程分类:必修课 开设学期:第4学期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机械制图》等课程 后续课程:《粮油食品工艺学》、《畜产食品工艺学》、《果蔬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食品工厂设计》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的必修课之一。本课程是在高等数学、物理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承前启后,由理及工的桥梁。主要目的是培养分析和解决有关单元操作各种问题的能力,以便在食品生产、科研与设计中到强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设备生产能力及效率,降低设备投资及产品成本,节约能耗,防止污染及加速新技术开发等。主要任务是:研究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及工艺尺寸的计算(或选型)。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一)理论教学 绪论 目的要求:了解食品工程原理的性质、任务、学习方法;掌握单位换算、物料衡算、能量衡算的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 一、食品工程原理的发展历程 二、食工原理的性质、任务、与内容 三、单位制与单位换算 四、物料衡算 五、能量衡算 六、过程平衡与速率 重点:单元操作的概念单位换算、物料衡算、能量衡算。 难点:经验公式的单位变换、试差计算法 1 / 8

第一章流体流动 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流体平衡和运动的基本规律,熟练掌握静力学基本方程式、连续性方程式、柏努力方程式的内容和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在此基础上解决管路计算、输送设备功率计算等问题。 重点:静力学基本方程式、连续性方程式、柏努力方程式的内容和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 难点:柏努力方程式的推导及其应用、流动边界层的概念、流动阻力计算公式的推导 主要内容: 第一节流体静力学方程式及其应用 一、流体静力学方程式 二、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 第二节流体在管内的流动 一、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 二、连续性方程式 三、柏努利方程式 四、柏努利方程式的应用 第三节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 一、顿粘性定律与流体的粘度 二、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 三、滞流与湍流 四、边界层的概念 五、流动阻力 第四节管路计算与流量测量 一、管路计算 二、流量测量 第二章粉碎与筛分 目的要求:掌握粉碎与筛分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 重点:粒度的大小、形状及分布,粉碎速率、粉碎能耗、平均粒度、筛分速率 难点:食品物料粒度的大小、形状及分布,粉碎速率、粉碎能耗、平均粒度、筛分速率。 主要内容: 第一节粉碎 一、概述 二、粉碎理论 第二节筛分 一、筛分理论

建筑技术科学系

建筑技术科学系 00990021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1学分16学时 Green Build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通过本课程,了解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我国和世界各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基本概况,以及各国标准和政策法规的现状。 通过分析绿色建筑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掌握绿色建筑是适宜技术的优化集成,而非高新技术堆砌的基本概念。 通过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地域、资源和气候等条件的差别分析,了解各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差别的原因,认识坚持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发展道路的科学性和必然性。 20990012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2学分32学时 Measurement for Indoor Climate 建筑环境与设备测试技术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综合利用先修课程学过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讲述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常遇到的温度、压力、湿度、流速、流量、液位、气体成分、环境噪声、照度等参量的基本测量方法、测试仪表的原理和应用,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制订空调系统测量方案的方法等,并通过实验等实践环节强化教学效果,为学生将来从事设计、安装、运行管理及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0990023 建筑自动化3学分48学时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与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控制理论的基本知识;通过建筑自动化系统中的具体案例,训练学生掌握通过仿真计算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以暖通空调系统的控制调节为主,同时介绍安防系统、照明系统、围护结构等相关控制系统。本课程还将介绍目前应用在建筑自动化系统中的主要网络通信技术,以及建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20990033 流体输配系统3学分48学时 Fluid Transport System 了解流体输配系统中关键设备水泵、风机、流体输配网络的基本特性。建立上述设别或过程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方程,掌握分析求解这些方程的基本算法。根据这些基本知识,可以解决流体输配系统的分析、设计和调节关键问题。 30990012 建筑环境学2学分32学时 Building Environment 本课程介绍了建筑外环境、室内热湿环境、空气质量环境、空气流动、声、光环境,同时还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出发,分析介绍了人的健康舒适要求与室内、外环境质量的关系,为创造适宜的建筑室内环境与室外微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本课程主要由7大部分内容组成,包括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建筑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通风与气流组织、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本课程要求学生做课后的作业题以外,还要做二个大作业。大作业的类型可选择实验、文献综述或观点论证,其中至少选一实验型大作业。学生可合作,但要求独立出报告。期末要求选两个大作业之一做15分钟的口头报告。 30990063 热质交换原理和应用3学分48学时 Fundamentals Application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环境工程实验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交通环境工程课程实验 开课实验室交通运输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年级2012级专业班交通工程 学生姓名 学号 开课时间2014 至2015 学年第 2 学期

实验内容、操作步骤: 一、实验内容 分小组在学府大道六公里至五公里的一断面进行交通量、车速、交通噪音调查记录,以15s为一间隔,持续三小时。调查完毕后统计15s内的平均车速,平均噪音以及交通量,将调查数据导入电脑进行数据分析评价,得到的720组调查数据如下: 时间14:30开始交 通 量 平均 车速 平均 噪声 交 通 量 平均 车速 平均 噪声 交 通 量 平均 车速 平均 噪声 交 通 量 平均 车速 平均 噪声 1 3 57 79.6 5 61 71. 2 11 56 84.6 10 56 77.3 2 12 59 77.1 14 48 7 3 7 45 76.9 12 57 79.8 3 19 56 74.8 12 59 76. 4 4 46 76.7 9 52 76.5

5 9 57 75.1 13 4 6 71.3 19 45 75.4 13 48 69.7 6 4 51 69.3 6 4 7 72.5 5 51 71 1 8 41 78.5 7 3 50 73.2 8 51 75.6 2 49 70.6 11 47 76.3 8 15 59 75.3 10 56 78.6 1 48 84.1 4 49 71.2 9 14 57 80.1 12 57 71.8 1 52 76.3 6 60 73 10 17 46 75.3 7 61 75.3 19 58 70.2 3 58 76.4 11 14 42 76.3 5 57 69.9 15 51 85.7 13 47 79.7 12 6 44 74.7 2 51 72.5 11 49 76.7 2 44 71.3 13 4 47 68.5 18 48 74.3 7 41 68.9 9 49 72.5 14 10 65 79.4 9 51 77.6 5 49 84.6 9 41 75.6 15 18 57 68.7 7 54 79.7 2 51 76.9 5 53 73.1 16 12 54 76.5 3 54 69.6 18 44 76.7 8 57 69.7 17 11 49 78.6 18 62 72.5 3 46 78.3 13 59 78.5 18 2 44 74.7 15 59 71.8 3 49 75.4 12 56 76.3 19 13 54 79.7 11 51 75.3 13 56 71 11 47 71.2 20 9 51 84.1 7 49 69.9 11 57 70.6 16 57 73 21 14 57 70.5 4 60 72.5 11 52 84.1 7 51 76.4 22 11 43 73.4 2 52 74.3 2 59 80.4 6 50 79.7 23 11 45 79 19 54 77.6 3 48 70.2 3 59 71.3 24 13 54 77.8 5 56 79.7 9 41 85.7 12 57 72.5 25 10 49 72.7 2 59 69.6 15 47 76.7 19 46 75.6 26 11 60 70.6 1 48 72.5 11 49 68.9 10 42 78.6 27 11 43 84.1 1 56 79.6 6 60 79.6 9 44 71.8 28 1 41 76.3 19 54 77.1 3 58 77.1 4 47 75.3 29 1 42 70.2 15 51 74.8 4 47 74.8 3 65 69.9 30 16 51 85.7 11 41 79.2 10 44 79.2 15 57 72.5 31 10 49 76.7 7 43 75.1 12 49 75.1 14 54 74.3 32 14 65 68.9 5 42 69.3 7 41 69.3 17 49 77.6 33 9 59 84.6 2 41 73.2 8 53 73.2 14 44 79.7 34 5 48 76.9 18 41 75.3 8 57 75.3 6 54 69.6 35 4 50 76.7 3 36 80.1 7 59 80.1 4 51 72.5 36 2 56 78.3 3 63 75.3 12 56 75.3 10 57 71.8 37 4 58 75.4 13 54 76.3 9 47 76.3 18 43 75.3 38 18 41 71 11 46 74.7 11 57 74.7 12 45 69.9 39 19 60 80.9 11 55 68.5 12 51 68.5 11 54 72.5 40 7 52 77.7 2 56 79.4 8 50 79.4 2 49 74.3 41 3 54 81.2 3 57 68.7 10 59 68.7 13 60 77.6 42 17 56 77.3 9 45 76.5 4 57 76.5 9 43 79.7 43 10 59 79.8 15 46 78.6 18 46 78.6 14 41 69.6 44 16 48 76.5 11 51 74.7 12 42 74.7 11 42 72.5 45 14 56 77.8 6 53 79.7 10 44 79.7 11 51 79.6 46 6 54 69.7 3 49 84.1 7 47 84.1 13 49 77.1 47 14 51 78.5 4 39 70.5 9 65 70.5 10 65 74.8 48 11 41 76.3 10 61 73.4 10 57 73.4 11 59 79.2

室内环境舒适度评价分析实验报告

室内热舒适环境评价 实验报告 学院: 专业班级: 组长: 组员: 组员: 组员: 实施时间:

1.掌握用室内环境的测试参数计算 PMV 值的方法。 2.对问卷进行总结归纳,对不同人群(如男生和女生,进餐时间长短,室内待 了多久,籍贯),对室内热舒适度做出的的不同反应进行对比分析,以得到不同人群在相同室内环境感受的热舒适度有哪些不同。 二、实验原理 人类对建筑室内环境的评价由室内热湿环境、室内空气质量、建筑光环境、建筑声环境等组成,由于室内声环境将在实验三详细阐述,在本实验中就不做过多说明。 室内热湿环境是对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热辐射的总称。室内热环境是指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环境因素,也可以说是人们在房屋内对可以接受的气候条件的主观感受。影响室内环境的因素,除了人们的衣着、活动强度外,主要包括室内温度、室内湿度、气流速度以及人体与房屋墙壁、地面、屋顶之间的辐射换热(简称环境辐射)。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是以对流和辐射两种方式进行,其中对流换热取决于室内空气温度和气流速度,辐射换热取决于围护结构内表面的平均辐射温度。适宜的室内热环境是指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以及环境热辐射适当,使人体易于保持热平衡从而感到舒适的室内环境条件。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冷热感觉能够产生影响,这一点容易被人们所感知、所认识,但环境热辐射对人体冷热感产生的影响,往往不易被人们所感知、所认识。例如在冬季的采暖房屋中,人们常常关注室内空气温度是否达到要求,而并没有注意到单层玻璃以及屋顶和外墙保温不足,内表面温度过低,对人体冷热感产生的影响。 室内空气品质(IAQ)是影响人群在建筑中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室内空气污染会危害人身体健康还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为此国家规定送入建筑的最小新风量必须满足使人健康的在其中工作,已有的研究表明,增加室内通风换气量能减轻病态建筑综合症人员的症状。 室内光环境的要求从只要求“亮”逐渐发展到今天要有合理的照度和光亮分布、正确的投光方向,以达到满足人们的视觉和心理要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