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课题: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历史冀教版八年级下册唐山市第中学主备人:

课程标准:列举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重点:渡江战役及国民党政权的瓦解;渡江战役后向全国进军的大规模战役。难点:将革命进行到底与渡江战役、进军大西北和大西南的关系。

学习过程:教学环节 :导——学——展——练

一、导:由几大战役导入

二、学:自主预习:

1、阅读“将革命进行到底”一目,回答:1949年初,蒋介石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共中央的态度如何?北京谈判的结果如何?

2、阅读“百万雄师过大江”,简述渡江战役,尝试分析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

3、阅读“向全国进军”一目,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向西北、西南、和华南进军的基本情况。

4、观察右图,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

时间?(具体到年月日)

(2)这一事件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三、展:讨论探究,巩固提高

1、有人认为:第二次国共合作使共产党迅速

“壮大”,导致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2、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3、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谈判都是由国民党首先提出的,企图都是

A、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B、在政治斗争中争取主动

C、国共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D、争取时间准备或继续打内战

四、练:练习反馈:

1.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是针对()

A.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主力尚存B.蒋介石宣告“引退”

C.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企图“划江而治”D.美苏干涉中国内政针对国民党撕毁和平协议的行为,中国共产党决定对国民党予以彻底的打击。据此回答2~4题。

2.为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战役是()A.淮海战役B.平津战役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3.“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战线是()

A.西起江苏江阴,东到江西湖口B.西起江苏江阴,东到江西湖口

C.西起江苏湖口,东到江西江阴D.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4.国民政府统治覆灭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胜利B.解放军占领南京C.北平和谈失败D.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全国

5.国民党政权统治中国人民达()A.22年B.12年C.25年D.32年

6.全国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宣告结束是在()

A.1949年9月底B.1949年10月1日C.1950年6月D.1956年底

7.解放战争时期的几次战役,按从北到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

8.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B.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

C.苏联的援助和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D.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要求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毛泽东、朱德

材料二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材料一是毛泽东和朱德给谁的命令?

(2)材料一中的命令是在什么谈判破裂后发布的?该谈判双方的首席谈判代表分别是谁?你认为谈判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描述的战役结束后,解放军是怎样继续“宜将剩勇追穷寇”的?针对蒋介石重新构筑起沿秦岭、大巴山、巫山为主线的“大西南防线”,我军采取了什么战略?蒋介石构筑“大西南防线”意图何在?结果如何?

(4)材料二中引用了哪一历史典故?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课后反思:

(1)本节课我收了什么?(2)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八年级历史国民党政权的崩溃1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教材内容:本课讲述了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历史,再现的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情况和历史画面。此前,经过战略防御、战略进攻两个阶段,1948年9月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解放军在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先后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国民党军队再也无力抵挡人民解放军的进攻,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渡江战役,一举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粉碎了国民党妄图“国共划江而治”的图谋。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蒋家王朝的覆灭,国民党政权的彻底垮台。 一、课程标准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军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列举三大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决战的情况。 2、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史实,并联系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正确计算南京国民政权存在的时间。 3、回顾解放战争以来的有关史实,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多角度联 系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4、回顾中共领导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纲。 在对课文重点之处进行突破这一环节,要设置一系列问题并联系地图对重难点进行突破;列表归纳三大战役的时间、战略战术、指挥员、经过和作用;理解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 利用多媒体展示渡江战役的片断,使学生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 感悟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增强我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关于国民党最终失败的原因分析

国民党最终失败的原因分析 生物科学三班第三组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凭借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以及美国的支持,发动了旨在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内战。但是,仅仅三年多的时间,国民党就在自己发动的内战中被彻底打败,并于1949年12月退守台湾,结束了在大陆22年的统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为什么迅速走向崩溃? 国民党之所以会败得如此彻底,主要是其政权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国民党的政治腐败是国民党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就一直战乱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对和平、安定的追求成为近代中国的主要潮流。抗日战争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的曙光初现,人民迫切希望停止内战、实现和平,建立一个独立、自主、民主、统一的新中国。但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不顾全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发动了全面内战,将自己推到全国人民的对立面,人民对国民党当局已经不抱幻想。 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独裁统治是它走向失败的又一原因。国民党的政治可以说是蒋介石一人的政治,他是最终的决策者,一旦他作了决策,不管你是军事专家、经济专家还是外交专家一概没有说话的余地。而且,下面的人也并没有团结在他的周围。党内派系林立,纷

争不断,贪污成风;地方割据势力长期与中央对抗,严重削弱南京政权的统治效能。 二、经济上的腐败和混乱加剧了国民党统治的崩溃 胜利后,国统区的经济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四大家族的残酷掠夺和内战的巨大消耗而陷入了严重的危机。通货膨胀达到匪夷所思的程度,人民的生活急剧恶化,工商业活动遭受了灭顶之灾,农业也遭到严重破坏。农民被迫放弃耕作,背井离乡,甚至在死亡的威胁下,许多人走上了抗争的道路。 我们都知道战争打的就是钱,所以经济的崩溃也加速了国民党的军事失败。 三、军事上溃败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在军事上,蒋介石名义上是最高指挥。但事实上国民党军队内却是多头指挥,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甚至是相互拆台,试问这样的一支军队又怎能取得胜利呢?诚如电视剧《亮剑》中所说过的一句话:国民党作战指挥部发出的命令大多是天才制定的,但却交给了蠢材去执行。国民党的很多战略部署没能执行就已经夭折了。 而且国民党的兵力比较分散,大量的军队在抗战胜利后就被空运和海运到了东北,导致中原的兵力空虚,不能给予共产党军队以致命的打击。还有就是共产党的情报工作做的太到位了。我们都知道,在战争年代情报实在太重要了,谁有情报来源谁就能打胜仗。而共产党不仅军队中有人在专门研究和破译国民党军队的电报密码,就是在国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为什么迅速走向崩溃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为什么迅速走向崩溃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遥遥领先于共产党。国军控制着全国绝大多数的人口、土地、经济,在军事力量的对比上,国民党也大大超过其对手中共。然而,在短短的四年时间中,国民党政权为什么迅速走向崩溃,被中共所取代?下面我们从经济、政治以及对外政策三个方面来分析国民党迅速崩溃的原因。 一、经济因素 1、大量发行钞票引发通货膨胀 财政赤字对南京政府来说是个老问题,自其政权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庞大的经费需求使国民党政权左支右绌,这不但包括行政支出和经济建设,还有南京政府统治集团的奢侈消费,再加上巨额军事费用,成为国家财政的无底洞。但抗战以前物价稳定,税收在总支出中占相当的比重,财政不足部分可以通过向上海金融界发行公债筹集,虽然不宽裕,但还能应付。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战争使得国民政府军费急剧增加,引起财政赤字直线上升。1946年财政部长俞鸿钧就坦言,"从1月到5月……税收只2亿5千万元,约为支出的六千分之一,巨额的财政赤字,由发行补足"。政府为了支付军费大量印刷法币,导致物价疯狂上涨,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经济面临崩溃,1948年通货膨胀达恶性时期,法币急剧贬值。 有人对法币的购买力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每一百元法币)1937年值黄牛两头 1938年值黄牛一头 1939年值猪一头 1941年值面粉一袋 1943年值鸡一只 1945年值鸡蛋两个 1946年值肥皂六分之一块 1947年值煤球一个 1948年8月19日值大米0.002416两(每斤合16两) 1949年5月值1粒米的千万分之2.45

2、政府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失误 币制改革:为挽救其财政经济危机,维持日益扩大的内战军费开支,1 948年8月18日,政府下令实行币制改革,以金圆券取代法币,强制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为金圆券。的宗旨在于限制物价上涨,规定“全国各地各种物品及劳务价,应按照1948年8月19日各该地各种物品货价依兑换率折合金圆券出售”。这一政策,使得商品流通瘫痪,一切交易转入黑市,整个社会陷入混乱。1948年10月1日,国民政府被迫宣布放弃限价政策,准许人民持有金银外币,并提高与金圆券的兑换率。限价政策一取消,物价再度猛涨,金圆券急剧贬值,致使大量城市中产阶级因此破产,导致政府民心大失,成为国民党内战迅速失败的原因之一。 金圆券 高额税赋:南京政府超量征收捐税田赋,不但税额很高,而且税种繁多,税收十分严厉,因此引发了无数的农民起义和斗争。这些并非一般政策上的失误,而是当权者的阶级立场和仇视人民的立场所致。 1946-1948年政府赤字、银行垫款和钞票增发 单位:百万元法币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案_5

2012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国民党政 权的崩溃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学习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础上,能够列举这些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作战的战况。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建立时间和空间概念。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回顾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从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综合问题的能力。 将本课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目相联系,让学生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它的胜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也预示着人民的胜利。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国民政权覆灭。 教学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课前五分钟式8分钟) 课前五分钟活动内容;师问: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 二、导入新课(总结承接式 2分钟) 随着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的展开,解放军的攻防能力大大提高。相反国民党军队则出现兵力不足,收缩于大城市和交通要地的局面。解放战争进入到了波澜壮阔的决胜阶段,中共中央当机立断指挥发起了同国民党主力的大决战。 三、探求新知(直观讲述、对比学习、小组讨论式 20分钟) 教师分析本课的结构:本课共有三个子目,第一子目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947年3月)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第二子目是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第三子目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年6月)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一)“关门打狗”决战东北(辽沈战役)(6分钟) 教学中,先出示决战前解放区的分布区域图。简单介绍各个解放区的情况,尤其是东北解放区的土地人口拥有量,和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另外还可以借助地理学科中的东北资源分布图和工业区分布图,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东北做为首战场的条件,有助于引导学生全面的分析总结出首战东北的有利条件。 战争过程,则可以由了解的学生进行讲述和播放影音材料。 本目还要强调辽沈战役的影响辽沈战役结束后,解放军第一次对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上占优势。 (二)大军合力战淮海(淮海战役)(5分钟) 淮海战役教学中,除了注重战略战术的讲解外,还要重点强调,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利用文字资料和影音资料,强化这部分的教学内容。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word教案 (3)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北平谈判、渡江战役、南京解放以及向全国进军等基本史实。理解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理解渡江战役胜利的意义。 3、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二、预习指导 1、阅读“将革命进行到底”一目,回答:1949年初,蒋介石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共中央的态度如何?北京谈判的结果如何? 2、阅读“百万雄师过大江”,简述渡江战役,尝试分析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 3、阅读“向全国进军”一目,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向西北、西南、和华南进军的基本情况。 三、预习成果检测 1.国民党政府在中国统治覆灭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的胜利B.南京解放 C.国民党败逃台湾D.新中国成立 2.2006年4月23日是南京解放()年纪念日。 A.55 B.56 C.57 D.58 3.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迅速向西北、西南和()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力量。 A.华东B.东北C.华南D.华北 4.阅读毛泽东同志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据此回答: (1)毛泽东同志写这首诗的背景是() A.平津战役尚未结束B.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胜利召开 D.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府垮台 (2)下列对“大江”沿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江入海口已形成大城市带 B.沿线在建的大型水利枢纽有:小浪底水利枢纽和万家寨水利枢纽 C.沿线有我国一大直辖市 D.沿线有以能源工业为主导产业的能源基地 5.指挥渡江作战的是() A.朱德B.邓小平C.刘伯承D.彭德怀 6、1949年,毛泽东《关于时局的声明》中提出的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不包括 A、惩办战争罪犯 B、废除伪宪法 C、改编一切反动军队 D、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正权的合法地位 7、观察右图,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发生在什么时间?(具体到年月日)

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迅速崩溃的原因

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迅速崩溃的原因 一:国民党逆历史潮流而行 国民党统治集团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其根本目标是使战后的中国恢复到站前的状态,即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所以,即使在战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发动内战。国民党既然扼杀了全国人民关于和平建国的热切愿望,也就把自己放在了全国人民的对立面。 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国人及少数国民党将领对其大失所望。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日本对中国大肆侵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但蒋介石却实行对日亲善的无耻策略,抽调出大部分兵力来剿杀共产党。由此而丧失了部分民心。 三: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国民党在政治和经济上不能顺应民心和时代的潮流,不能实现民主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保守、腐败。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和贪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民心。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它抱有很大期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它感到极端的失望。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巨额敌伪资产转归官僚资本集团控制的部门。而且国民党统治阶级把法币同伪中储券的比例定为1:200,导致物价暴涨,使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由于贪污

盛行,捐税繁重,物价飞涨,农业荒废,民族工商业日益破产,导致社会各阶层惶惶不宁广大农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四:不能实现平均地权 国民党之所以在内战中失败,有一个根本的现实原因,就是未能实现“平均地权”的理想。她虽然在一九三零年就颁布了一个十分进步的“土地法”,并且,即便是在艰苦抗战的岁月里,也始终在摸索着和实验着对于土地问题的解决办法。但是,一因内乱频仍,二因外患连连,三因重视不够,才造成了只有土地改革的进步纲领,而不能向广大农民兑现。然而,辛亥以来直至抗战胜利的三十四年间,年年战争所给中国农民带来的痛苦和负担,非但未能稍减,却常常是急剧加深。这既是北伐时期中共就能够煽动农民造反的最重要原因,又是抗战时期中共能够于敌后夺地扩张的最重要条件,更是中共能够在共产革命的名义下,发动起一场传统型中国农民战争的重要社会基础,特别是中国国民党在内战中之所以遭遇巨大失败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现实原因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土地改革,是一场独特的土地运动,其实也是一种战争动员的手段之一。中共通过土地革命,在短时间内激起了阶级斗争,大大地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导学案

自主、互助、高效导学案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主备人:实验中学游潘英 参与人:陈集镇中学杨福银 审核:李生力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2、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自主学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23页到128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解放军同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 【归纳整理】(倾满天甘露,润明每一天渴盼的眼睛) 本课讲述了哪些战役?这些战役有什么意义?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2010·山东聊城)右边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 一幅图片。据图片内容判断,该同学的探究题目应是( ) A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B .北平和平解放 C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 .国民党政权垮台 2、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战役) 时间: 年 月 日, 、 向人民解放军 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战线: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 ,东到 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结果意义: 年 月 日占领,宣告了延续 年 的国民党政权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

2、(2010·浙江嘉兴)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 作用的结果。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有() ①精良的武器装备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丰富的物资供应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2010·四川巴中)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 ①平津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台儿庄战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2010·山东日照)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应该是哪一次战役?() 开始时间指挥者结果 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解放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5、(2010·山东菏泽)下列影视资料中不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A B C D 6、(2010·江苏南京)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初二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你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配制的解说词。(每空1分) 图一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图一场景发生在__①__(事件)以后, 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__②__。 图二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 图二场景发生在_③_年的辛亥革命后,这 场革命的领导人_④_建立了_⑤_(国家) 名称。 图三中国地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 图三场景发生在__⑥_年,日本侵略者曾 在此地屠杀中国人_⑦__以上,现在,终 于低下了头。_⑧__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 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图四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图四场景发生在_⑨__(战役名称)以 后,_⑩__(事件),标志着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党政府垮台。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案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年级:八年级 科目:历史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陈海宽 时间:2011-11-26 审核: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2.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学习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及国民党政权覆灭 【学习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 【自主学习】请A 、B 、C 三组同学逐目阅读教材内容, 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大决战,填下表: 【共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互帮互助、共同解决!) 1.解放军同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 2.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那些? 【归纳整理】(小组合作、讨论、互帮互助、共同解决!) 本课讲述了哪些战役?这些战役有什么意义? 【拓展练习】 1.右边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由此判断,该同学的探究题目应是( ) A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B .北平和平解放 C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 .国民党政权垮台 2.决战东北采取了“关门打狗”的战略。这里的“门”指的是 ( ) A .长春 B .营口 C .锦州 D .沈阳 3.下列哪次战役结束以后,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军队 ( ) A .淮海战役 B .辽沈战役 C .天津战役 D .孟良崮战役 4.“大军合力战淮海。”这里的“大军”包括( )①西北野战军 ②中原野战军 ③华北野战军 ④华东野战军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 摘要: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之后,国共两党之间局势紧张,爆发了历时三年的解放战争,国民党在期间迅速走向崩溃,究其原因,主要分为军事、政治、经济、国际因素四个方面。 关键词:国民党;崩溃;军事;政治;经济 1相关背景 1.1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等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停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日方签署向同盟国的投降书,侵华日军128万人向中国投降。 这场战役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结果。其中,国共两党所做出的贡献都是不容忽视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而此时,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希望使战后的中国回复到战前的状态,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由于中国中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存在和发展是它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障碍。中国面临内战危险。 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包括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另外还存在官僚资本主义同广大劳动人民的矛盾。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因此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封建主义已同官僚资本主义结合在一起。综上所述,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图1 图2 抗战胜利后至解放前国共两党的形势

八年级历史北师版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西北野战部队在_______的指挥下,经过五个月连续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党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知识。当时在陕甘宁指挥部队同敌人英勇作战的是彭德怀。 答案:彭德怀 2. _______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解析: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答案:千里跃进大别山 3.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覆灭是在() A.1949年4月20日 B.1949年4月21日 C.1949年4月22日 D.1949年4月23日 解析: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答案:D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是在哪一战役后()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辽沈战役歼灭敌人47万多人,从此,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答案:A 2.三大战役中,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术的战役是()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解析:辽沈战役的战略战术是“关门打狗,各个击破”。淮海战役的战略战术是“中间突破,肢解敌人”。平津战役的战略战术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而渡江战役不属于三大战役。答案:A 3.国民党政府被彻底打垮的战役是()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之后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得到解放;而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答案:D 4.1949年1月,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压力和耐心争取下,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使北平宣告和平解放的北平国民党守军将领是() A.杜聿明 B.傅作义 C.李宗仁 D.卫立煌 解析: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被俘;而李宗仁主要指挥的是徐州会战;卫立煌是辽沈战役中国民党的重要将领。由此确定,答案是B项。 答案:B 5.阅读下列材料: 三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精品教案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紧紧围绕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进行,包括北平谈判、将革命进行到底、渡江战役、向全国进军等基本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因而,本课教学设计比较活泼,安排了三段纪录短片,使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这段历史,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更加深了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平谈判、渡江战役、南京解放以及向全国进军的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渡江战役不仅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通过对国共和谈的教学,培养学生把握事件的本质,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放纪录短片,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时的基本概况。 通过学习三大战役后,战略时机的转变和北平谈判蒋介石的真正目的,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领略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渡江战役 教学难点 xx谈判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法。 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出示毛泽东《1949年新年献辞》中发出的气势豪迈的宣言,“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接着出示蒋介石于1949年元旦发表的“求和”声明,提出保存国民党制定的“宪法”和国民党军队等。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蒋介石会出现一百八十度大逆转呢? 【讲授新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案例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江苏省兴化市城东镇初级中学高学宽 【课程标准】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材简介】 本课是北师大版八上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的一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中的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是国共两党的决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阶段。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共四个子目,是按照时间和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列举三大战役的名称、双方作战简况和战果。 说出渡江战役简况和南京国民政府灭亡的时间。 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可开发的资源,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以辅助课堂教学。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辽沈战役小组、淮海战役小组、平津战役小组、渡江战役小组),分别准备资料,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个人展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形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多媒体展示动感地图,提高识图能力。 分析、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查阅材料、处理材料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验这段历史。潜移默化地体味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英明,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和人民对解放军的深情。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培养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本课重点】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本课难点】 中国共产党迅速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提问 ①解放战争何时全面爆发? ②国共双方在战争之初情况如何? ③进入第二年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温故知新,也为本节课预热增温,情感蓄势。) 二、本课内容呈现 1、战略决战 ①“关门打狗”决战东北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河北人民)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同步练习 1.我们家乡的一方沃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哪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省()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2.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先后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三个阶段。如下战役中,属于战略决战阶段的是() A. 百团大战 B. 挺进中原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3.阅读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表,据此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是() A. 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B. 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 人民的积极支持 D. 解放军武器先进 4.“十一天内,蒋介石三至沈阳,救锦州,救长春,救廖兵团…蒋介石到什么地方,就是他

的可耻事业的灭亡。”这段材料是毛泽东对哪次战役的新闻评论()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5.渡江战役后,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宣告垮台。其标志是() A. 北平的解放 B. 天津的解放 C. 上海的解放 D. 南京的解放 6.中国诗词大赛上有一道毛泽东主席写的反映解放战争的诗词,其上半句是“钟山风雨起苍黄”,下半句参赛者应该答() A. 红军赤水出奇兵 B. 百万雄师过大江 C. 三军过后尽开颜 D. 弥天大勇诚堪格 7.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指的是() A. 中国赢得抗日战争胜利 B. 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C. 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 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8.有人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北京完成于北京,北京在近代历史上又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北京(北平)的有() ①五四运动的爆发 ②《双十协定》的签订 ③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 ④新中国开国大典举行的城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9.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 ①平津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④渡江战役。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0.徐州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多次重大战役都围绕着徐州展开。其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与此有关的重大战役分别是() A. 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 B. 台儿庄战役和淮海战役 C. 平型关大捷和平津战役 D. 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课题: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历史冀教版八年级下册唐山市第中学主备人: 课程标准:列举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重点:渡江战役及国民党政权的瓦解;渡江战役后向全国进军的大规模战役。难点:将革命进行到底与渡江战役、进军大西北和大西南的关系。 学习过程:教学环节 :导——学——展——练 一、导:由几大战役导入 二、学:自主预习: 1、阅读“将革命进行到底”一目,回答:1949年初,蒋介石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共中央的态度如何?北京谈判的结果如何? 2、阅读“百万雄师过大江”,简述渡江战役,尝试分析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 3、阅读“向全国进军”一目,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向西北、西南、和华南进军的基本情况。 4、观察右图,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 时间?(具体到年月日) (2)这一事件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三、展:讨论探究,巩固提高 1、有人认为:第二次国共合作使共产党迅速 “壮大”,导致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2、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3、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谈判都是由国民党首先提出的,企图都是 A、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B、在政治斗争中争取主动 C、国共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D、争取时间准备或继续打内战 四、练:练习反馈: 1.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是针对() A.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主力尚存B.蒋介石宣告“引退” C.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企图“划江而治”D.美苏干涉中国内政针对国民党撕毁和平协议的行为,中国共产党决定对国民党予以彻底的打击。据此回答2~4题。 2.为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战役是()A.淮海战役B.平津战役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3.“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战线是() A.西起江苏江阴,东到江西湖口B.西起江苏江阴,东到江西湖口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何迅速崩溃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经济崩溃的原因 摘要:抗战时期国民党各方面损失惨重,而在抗战胜利后,内部腐败,组织涣散,经济萎靡,剥削人民,丧失民心;而共产党却在抗战时期各方面迅速发展,赢得大众的支持,并愈发壮大,最终赢得解放战争。今天我吗着重谈论一下: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经济崩溃的原因!一件事情的发生必然存在着原因,下面我们就从经济、政治、方面简绍国民党为什么会迅速地失去领导地位,而被共产党替代! 经济是一切的基础,是缔造上层建筑的最重要的原因! 经济崩溃:我们一致认为财政经济的总崩溃导致南京政权的败亡。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的经济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四大家族的残酷掠夺和内战的巨大消耗而陷入严重危机,币制改革使经济加速崩溃。财政经济的总崩溃,既推动国统区民众起而为生存斗争,也加剧了国民党内部各派矛盾的激化和军事与政治的危机,导致南京政权败亡。没有一个很好的经济条件,就没有作战的能力! 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但是国民党政治上混乱,没有好的体制,而且政治上存在一些严重性的问题! 政治方面,国民党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官员大发国难财,民不聊生,饿殍载道,因此迅速失去民心。而共产党方面轰轰烈烈开展土地运动,加之抗战时期的宣传,促进学生运动乃至整个人民运动

的高涨,夺取了广大人民的支持。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提出“打到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和全国人民的斗志。另外,国民党对各民主党派仇视、迫害,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积极争取和团结,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除了国民党失去民心之外,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腐败:国民党既不能实现向现代法理型政党的结构转变,又丧失了革命党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在意识形态内聚功能减弱、组织结构涣散和政治无内部制衡与外在监督的情形下,逐渐趋向腐败。表现为贪污腐败、组织涣散、派系争斗的政治腐败是国民党统治垮台的根本原因。蒋介石的观点认为国民党军队腐败根源于党的腐败,推论出国民党腐败是该政权在大陆失败的原因。国民党的腐败与抗战胜利后的劫收结合起来,劫收是南京政权失败的原因。国民党政权腐败的政治根源有三:一是清党和向旧军阀势力妥协,使该党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丧失革命精神和活力;二是删除三民主义中的革命成份,失去抗御腐败的思想武器;三是国民党政权的政治体制在设计和程序上的弊端,使其缺乏应有的制衡机制,基层组织涣散。 所以当从政治和经济角度来来讲:国民党迅速崩溃就是必然的!当一个政权没有稳定的政治作为基础的时候,他就不具备面对战争的能力,当一个政权失去经济的时候,他就没有能力面对一场战争!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

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紧紧围绕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进行,包括北平谈判、将革命进行到底、渡江战役、向全国进军等基本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因而,本课教学设计比较活泼,安排了三段纪录短片,使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这段历史,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更加深了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平谈判、渡江战役、南京解放以及向全国进军的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渡江战役不仅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通过对国共和谈的教学,培养学生把握事件的本质,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放纪录短片,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时的基本概况。 通过学习三大战役后,战略时机的转变和北平谈判蒋介石的真正目的,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领略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 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渡江战役 教学难点 北平谈判 教学方法 讲解法、师生互动式教学法

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迅速走向衰败的原因

拿来给要写论文的童鞋分享下哈,主要是原因。 一、政治反动说: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利益,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长期进行反共内战与人民为敌。 二、经济崩溃说:认为财政经济的总崩溃导致南京政权的败亡,提出经济崩溃说: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的经济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四大家族的残酷掠夺和内战的巨大消耗而陷入严重危机,币制改革使经济加速崩溃。财政经济的总崩溃,既推动国统区民众起而为生存斗争,也加剧了国民党内部各派矛盾的激化和军事与政治的危机,导致南京政权败亡。 三、未来得及制度创新终至合法性危机说:把中国放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下考察,提出未来得及制度创新终至合法性危机说:中国是在庞大的人口压力和自然资源的相对短缺、亡国灭种的生存危机、政治衰败和国家四分五裂的背景下开始现代化起步的。南京政权面临来自外国列强、地方势力和民间社会三方面挑战,来不及实现制度创新,厉行政治、经济、农村等各方面改革以满足社会各阶层的愿望和要求,只得向专制体制回归;于是丧失现代化导向,不但无法化解抗战胜利后的参与爆炸危机,反而发生合法性危机,最终被以中共为代表的自下而上兴起的革命力量击败。南京政府对社会的抽取超过了社会可资抽取资源的限度,引发社会对抗;政府在集权的同时不向社会尽提供公共物品的义务,也无力通过制度创新完成变革,结果丧失政治转型的历史机遇,失去合法性基础。 四、全能主义政治推行失败说。学者们把视角上溯至清末,指出从传统官僚帝制到现代中央集权科层制之间必须经过集权(传统)——分权——集权(现代)的过程,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启动。民国以来至30年代的权力分散和政治无序,诱发了全能主义政治的产生。但国民党的全能主义政治在权力凝聚与分散两个层面都犯了错误。政府偏重从地方收缴权力而不注重决策的分层化,造成在中央能够控制的权力网络,决策过分集中于行政中枢,特别是蒋介石个人,权力运作中人治传统更起作用,制度化水平低下。国民党在本应分权的社会层面却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并对地方势力施行削弱和消灭政策。结果是被剥夺殆尽的民间社会丧失了推进现代化的基本动力,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愈演愈烈的暗斗明争贯穿南京政权之始终,削弱其统治。于是全能主义政治走向全面衰败,出现改朝换代的革命。 五、腐败说。、国民党既不能实现向现代法理型政党的结构转变,又丧失了革命党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在意识形态内聚功能减弱、组织结构涣散和政治无内部制衡与外在监督的情形下,逐渐趋向腐败。表现为贪污腐败、组织涣散、派系争斗的政治腐败是国民党统治垮台的根本原因。蒋介石的观点认为国民党军队腐败根源于党的腐败,推论出国民党腐败是该政权在大陆失败的原因。国民党的腐败与抗战胜利后的劫收结合起来,劫收是南京政权失败的原因。国民党政权腐败的政治根源有三:一是清党和向旧军阀势力妥协,使该党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丧失革命精神和活力;二是删除三民主义中的革命成份,失去抗御腐败的思想武器;三是国民党政权的政治体制在设计和程序上的弊端,使其缺乏应有的制衡机制,基层组织涣散。 六、私有制说。认为南京政权失败原因在于所依靠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及其意识形态,这决定了他们为满足私利必然损害和牺牲人民利益,必然失去人心,走向败亡。 七、失去农村(民)说。认为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迅速崩溃,农村问题、特别是农民的土地问题未解决具有决定意义。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而南京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它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科举制度的废除造成农村精英向城市的单向流动,豪强恶霸逐渐占据底层权力中心,乡村阶级冲突加剧。到南京政权统治时期,政府穷于应付各方面挑战,对农村底层

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北师大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二十四

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北师大版复习巩固含答 案解析二十四 第1题【单选题】 解放区流传着一首歌谣: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这首歌谣反映了解放战争获胜的主要原因是( ) A、解放军作战勇敢 B、国民党军战斗力低下 C、民众的大力支援 D、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949年4月,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垮台。与这事件直接相关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城市中,通过和平解放的是( )

A、天津 B、北平 C、张家口 D、南京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今天南京古城墙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 ①中华民国的成立②侵华日军屠杀中国同胞的暴行③中共“七大”的召开④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三大战役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 A、北平 B、南京 C、沈阳 D、天津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为了纪念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张老师向同学们推荐观看有关解放战争题材的电影如( ) ①七七事变②《挺进大别山》③《西安事变》④《辽沈战役》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1949年3月,中共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该纲要作了以下军事部署:西路作战集团集结于九江至安庆地区,东路作战集团集结于镇江至江阴一线。根据这一部署,随后人民解放军( ) A、展开战略反攻 B、实施辽沈战役 C、进行淮海战役 D、发起渡江战役 【答案】: 【解析】:

2020秋冀人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由材料引发的历史启发式教学课堂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案例设计 潘筠 ●案例背景 今年十二月份,为响应学校进行与外国语学校进行同体异构评优课比赛,我在本校的初二年级开设了一节历史同体异构。在开课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少同仁们的帮助,从中获益颇多。 ●开课班级现状 此次开课的年级是在初二1班的外国语班,所以我所面对是比较熟悉的班级和学生环境。该班学生对历史书本知识兴趣一般,但对书外知识比较好奇,上课脑子转的快,内容有趣的话会比较“活跃”。学生爱表现,但历史语言的组织和归纳概括能力还是有限,会说,但说的不够好。本次评优课的主题是这本书的最后一课,讲的是解放战争的最后一个阶段。如何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通过创设独特的教学情境,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题分析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出版社八年级(上)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的最后一课。其中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阶段。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本课的内容很好的与八年级下册现代史相衔接,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对于这部分的知识点仅限于一些笼统的了解,对战争中的战略战术以及军事地图的运用更是陌生。因此,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介绍和解释。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1)在学习三大战役的基础上,能够列举这些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作战的情况。 (2)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政权存在的时间。 2.能力培养: (1)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建立时间和空间概念。(2)在老师帮助下,学生回顾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