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类型分析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类型分析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类型分析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类型分析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类型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学科教学中的作业包括课堂作业与课外作业,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当堂进行检测的各种练习。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庞杂,涵盖了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专业软件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智能机器人实践等领域。另外,不同年段的学生还面临着学考、高考、中考、竞赛等各种压力,故而在课堂作业的类型上也表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分析、了解课堂作业的多样性,有助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作业,并进行及时、科学、规范、多样化的评价反馈,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 基于不同形式的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类型

1.口头问答型

这种类型的作业,适用于快速检测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是否到位。其特点是一般由教师口头提问,学生口头回答。由于问答的形式需要学生马上回答,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会比较短,对于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大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了关于信息特征的知识以后,为了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教师可以设置如下作业,并通过对话來完成作业。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从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中,举例说明信息的特征,并说说为什么。

生:前几天我听妈妈说,她收到一个陌生人的短信,她的手机号码被系统抽中为幸运号码,奖励一台电脑和一部手机,但需要往指定的银行卡支付100元手续费。我认为这属于信息的真伪性。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信息有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之分,而妈妈所说的这条短信,显然是诈骗短信,是虚假的信息,因此属于信息的真伪性。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正确,对信息的真伪性的理解很到位。同时也提醒我们天上不会掉馅饼,平时要注意动脑筋,防止被欺骗。

作业分析:在设置口头回答型作业时,教师必须注意在布置作业以后,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都必须给予恰当的评价: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如果学生回答错误,必须指出错误的原因,并给予启发性的提示,帮助其掌握知识。

2.上机实践型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比较多的关于软件学习、技能提升的内容。如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内容Flash、Photoshop、Gold Wave、CorelDraw,文字处理的学习内容Word,

数据表格的学习内容Excel,幻灯片制作的学习内容PowerPoint,VB学习中程序的设计与实现等。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布置上机实践型的作业,以促进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体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

例如,在学习了Photoshop关于“选取工具的使用”以后,可以布置如下上机作业:

上机作业:将下页图1运动员手中的奖杯换成下页图2中的火炬。

作业分析:主要训练学生对于魔棒工具、磁性套索工具、选择与反选、复制与拷贝、图层等应用。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要根据所提供图片的特点,综合应用所学的工具,利用合适的工具来完成作业。如要删除图1中的奖杯,可以选择磁性套索工具来完成,要选中图2中的火炬,可以选择魔棒工具和反选功能。

3.书面练习型

这种类型的作业,适用于检测学生的识记能力、思维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如计算机基础知识、算法与程序设计等内容可以设计书面作业。对于书面练习型作业,教师必须课前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课中学生自主完成作业,教师还需要进行及时的批阅与反馈。

例如,在学习了画图软件以后,要让学生设计一个班徽,可以布置以下书面作业:

书面练习作业: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画图软件的使用,下面我们来设计一个班徽,请同学们先在纸上用铅笔画出班徽的模型。

作业分析:班徽的设计原本属于上机实践的作业,教师指导学生在完成上机实践作业以前,先在纸上用铅笔画出模型,一方面,在纸上进行绘画相对比较容易修改与调整,可以加快作业的进程;另一方面,在纸上操作不会受电脑使用熟练度的影响,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心目中的班徽。

4.软硬结合型

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中,还有一类特殊的学习内容,学生需要同时学习软件与硬件的知识,并将其相互结合从而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

例如,学生在进行智能机器人内容的学习时,在学习了模型搭建、马达驱动的知识点以后,可以布置如下作业:

软硬结合型作业:请利用机器人套件,搭建一台模型小车,并完成以下任务:让机器人从开始区出发走到a点,从a点走到b 点,再从b点走到c点并停止,如图3所示。

作业分析:完成这个作业,首先,学生要进行机器人的搭建,这属于对硬件的操作;其次,学生还要设计程序以完成从出发区到a点到b点到c点的任务;再次,学生在设计制作完成任务方案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去调整马达的速度、运行的时间、行进的方向等要素。在此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既学习了

软硬件知识,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试修改,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5.在线测试型

这种类型的作业,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命制试题与练习,学生通过网络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作答。由于计算机运行速度快、存储容量大、可自动运行,使得在线测试型作业具有发布快捷、批阅自动、反馈及时、共享性好等特点。

例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平台”不但可以发布在线作业,还能上传作业、保存作业、展示作业、评价作业。

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第三方提供的软件,比如“问卷星”,它是一款主要用于在线调查、在线考试的网络应用系统。该系统可以在线设计题目,可设置的题型比较丰富,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单项填空题、多项填空题、简答题等多种题型。教师可以利用其在线考试的功能,来进行课堂作业的布置、练习、批阅、反馈等工作。

作业分析:在线测试型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會熟练操作所使用的软件平台,另一方面要持之以恒,注意资料的积累。同时,教师要注意深度挖掘平台的功能,充分利用其自动评价、成绩统计功能,利用数据分析来改进教学。

● 基于不同功能的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类型

1.前置检测性作业

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儿童智力的发展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教育就是要在了解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应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尽可能的让学生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前置检测性作业可用于课堂伊始,教师根据设计好的作业对学生进行检测,并且快速地进行批阅与反馈,以此了解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并以此作为学习的基础与起点,及时调整后面的教学。

例如,在讲授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内容之前,可以设计如下作业:

①你在小学或初中学习过哪些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内容?

A.Scratch

B.App Inventor

C.Visual Basic

D.智能机器人

其他:————————————————

②你知道变量与常量的区别吗?如果知道的话,请写一写。

A.知道

B.了解一些

C.没学过

常量是指:——————————————

变量是指:——————————————

③你知道计算机程序的三种控制结构吗?

A.知道

B.了解一些

C.没学过

三种控制结构是指:——————、

———————、————————。

作业分析:目前的课程内容设置在小学与初中阶段有Scratch、Visual Basic、智能机器人等教学内容,有些学校还会开设App Inventor拓展课程。通过以上前置检测性作业的实施,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有较多的学生并未学过相关知识,或虽然学过现在已经遗忘,教师就要把学生当作零起点来考虑,根据教学要求,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

2.后置检测性作业

这种类型的作业,是为了检测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而设置的,即在学生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以后,为了进一步掌握与巩固所学知识,也为了在实践中去检验所学知识而设置的作业。通过后置检测性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在本堂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也便于发现学有困难的学生,并且进行补偿性教学与个别辅导。

例如,在学习了十进制与二进制转换的知识以后,可以设置以下作业:

①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1101、10111、110111、1100110、10101110

②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9、12、49、87、101

作业分析:关于进制转换的知识,除了理解其原理以外,还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演练,才能真正的掌握。上述作业设置了二进制转十进制、十进制转二进制两种类型的题目,体现了知识的全面性。另外,在每一组题目中,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设置了五个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综合拓展性作业

这种类型的作业,一是为了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完成更高要求的任务,从而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了VB程序设计以后,可以布置以下作业:

请从以下问题中选择一个,用VB程序设计加以解决。

①编制一个两位数的加法练习程序,要求每次出10道题目,并且能自动批阅。

②除了完成上述任务以外,增加两位数减法练习的功能。

③除了完成上述任务以外,增加用户管理功能,要求能记录每一个用户所做的题目数量、所用时间、正确率等数据。

作业分析:此题除了要求学生要综合应用VB程序设计的各种知识技能以外,还设置了三种不同的难度,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提升。

总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并结合自身特点、学校的软硬件环境,

设置不同类型的作业,使其符合知识发展的规律、学生学习的规律,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从而提升学科教学的质量。

浅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文昌华侨中学---尤国锋 摘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教师如何合理又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本文试着从以下方面来论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分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使课堂练习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作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课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其固有的弱点而经常遭致批评。然而,在可预见的将来,课堂教学仍然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合理又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我们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先进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习的反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介入教学后,催促着我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使我们的师生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学资源,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优化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设计

优化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设计,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调整自己的角色,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体性。 那什么是主体性呢?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它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基本本质特征,主体性教育观要求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表现在教学质量观上,应有效促进学生主体性素质生动活泼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课堂作业是了解小学生本课堂所学技能掌握状况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地反映教学是否已经达到预定目标和要求。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它的意义与价值,使它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我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点经验。 一、精心设计作业内容,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我们可以让作业成为学生继续获取知识的延伸性学习,甚至把它看成就是一种学习活动,从而重视作业内容的核心设计。使它能具有扩大知识领域,提高学习技能的作用,并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作业内容能引发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作业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那么必然会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于是在作业内容设计上,我力求激发学生的这个内在动力。比如说,本学期第一节课,我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每个同学制作一个《电脑作品集》,六一’节时将展示给全校同学与家长观看,未还将刻录成光盘送给每位成功的同学”。学生听了兴奋不已,个个摩拳擦掌。我趁机问他们:“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动手呀?”“现在!”学生的声音无比的整齐,无比的宏亮。于是我们有了本期的第一个作业内容:封面的设计。 《电脑作品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立刻激发了他们的浓厚兴趣。而“封面”这个作品的包装,当然就不能马虎。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兴致勃勃,一改再改,力求做到完美。下课时,有些学生还迟迟不愿离开,因为他们想要精益求精。有的学生问我:下节课完成作业后,能不能继续做今天的设计。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在整合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 1.知识点切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应以学科的知识点为切人点来进行。在各门学科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可切人的知识点很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可切人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有效地开展课程整合。 2.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力求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学具,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并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思维训练核心:思维训练是教学的核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热情,有助于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还有助于对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进行有效的培养。 4.情感驱动: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学科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的情感驱动

功能,调节学生的情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记忆力。 5.情境激励:学科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首先要解决学生想学、爱学的问题。情境激励,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要求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迅速设想出解决的各种可能性。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热情。 6.因势利导:在各学科教学展开之前,教师可以先展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各种事物现象和发展过程,在学生对展现的内容深感兴趣的情况下,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铺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7.合作探究: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8.自主探究学习: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利用网络自己查阅资料,开展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

初中信息技术中考excel操作题

初中信息技术中考 e x c e l操作题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一、Excel操作题(10分) 姓名评委1评委2评委3评委4评委5评委6平均分魏丽65 6974598359 陈海林769371679468 薛大海497380767375 王芳697180855178 刘闽838565708381 操作要求: 1、给表格加内、外边框。(3分) 2、添加表格标题“演讲比赛成绩”,并相对表格水平居中;(3分) 3、利用公式计算出每位考生在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结果保留1位小数;(4分) 二、Excel操作题(10分) 考号姓名语文数学英语总分 张金转11078110 郭洪梅9781100 宋顺利906691 李倩倩953693 田红燕8246100 于学娟8957100 徐伟伟966593 李新星1018396 吴凤英11183115 王永波806173 阚玉更99110100 操作要求: 1.将每个考生按“……”的顺序输入考号。(3分) 2 .计算出每个考生的总分。(3分) 3.按总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序(4分) 三、Excel操作题(10分)

月份部门一(万 元) 部门二(万 元) 部门三(万 元) 部门四(万 元)合计(万元) 一月9.60 5.60 11.60 5.30 12.23 5.40 10.00 5.90 10.90 5.30 9.99 5.00 11.60 5.90 10.01 5.01 10.00 5.00 11.63 5.36 9.99 5.01 12.03 5.64 10.01 5.36 10.87 5.90 11.63 5.64 9.69 5.02 12.03 5.90 10.80 5.21 10.87 5.78 9.60 5.90 9.69 5.21 11.60 5.00 10.80 5.22 10.90 5.01 操作要求: 1.给表格加上标题“年度销售表”,并相对表格水平居中。(3分) 2.按“一月,二月……”的格式输入12个月份。(3分) 3.计算出每个月四个部门的合计(结果保留2位小数)。(4分) 四、Excel操作题(10分) 初二四班第一次月考成绩单 考号姓名语文数学英语 2001张宁1009855 2002崔景真928755 2003宋永强969537 2004刘培培997454.5 2005都井丛1007456.5 2006胡玉平8810624 2007姚家龙839339.5 2008李晓康977755.5 2009曹姗姗916850 2010杨爱娟919254 2011宋延晓877941 2012杜冉冉87.56252 2013胡长军836627 2014孙洋洋966326 2015李芬877139.5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探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探索”旨在研究性如何通过使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发展意识及创新意识,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培育新型师生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方法实践自学一般来说,信息技术课的课型为两类:一是理论课,二是实践课(上机实习课)。但是我认识还存在着第三种课型,即实践项目课。教师应该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的要求,根据对学生学习技能的规律研究,在教学设备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力争将每堂信息技术课都上成理论实践结合的课型,即将学生带入微机教室中上课,达到每人一机,边学理论边实践操作,技法传授和技法训练相结合,手脑并用,教练合一。这样理论实践当堂结合,并当堂转化为技能,教学效果较好。实践项目课的课型,可以说是目前较科学、应用频率较多的课型。实践项目课的课型如何具体操作?经过研究、探索和网上讨论交流,总结出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上好实践项目课课堂教学的较理想模式。 1、情境创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时,教师应当用最有效的方法、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的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要注意采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地去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的形式、内容和语言,甚至导课时的情感和动作。例如,教学“电子邮件的使用”一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电子邮件”的兴趣,可以简单介绍“马拉松”长跑比赛来历的故事,然后问学生现在什么邮件最快,学生多想到特快专递,教师这时介绍是“电子邮件”最快。当学生们听说几秒钟之内就可以收到“电子邮件”时,顿时感到惊讶并立即产生亲手试试的欲望。这样,导课就算成功了。 导课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被动的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架构与学生经验、兴趣相关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其进入情境非常重要,这关系着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品质,对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养成也很关键。例如,在创设“美化工作表”这一课的情境时考虑到这一部分知识点多且杂,部分知识点与Word排版类似,容易使操作熟练的学生感觉没兴趣、不熟练的学生又跟不上等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本班的成绩表为操作样本,贴近学生的生活,以组为单位,形成组内合作、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案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教学重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 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 教室里的板书,挂图…… 图书馆里的书报…… 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 “3、信息的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电子计算机是信息处理机。 “三、信息社会” 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今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甚至人们把今天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生产为中心,促进政治和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 信息社会将会给每个人带来机遇和挑战。 “四、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光导纤维(也叫光缆)为干线,集电脑、电视、为一体,以各种图、文、声、像等信息为‘货物’,覆盖面广(遍布全球)的高速传输的信息网。” 三、全课总结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作业及答案教学文案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引论 一、填空题: 1、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2、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思想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过程中去。 3、教育技术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 4、教师对学习过程的研究有两个含义:一是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二是研究自已作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5、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实现从获得信息到增长知识的转变。 6、学习可以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和解决问题四类。 第二章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 一、填空题: 1、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信息、能源和物质是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 3、从概念上,信息一般划分为本体论信息和认识论信息两种最基本的类型。 4、本体论信息是第一位的,认识论信息是第二位的。 5、外部世界向认识主体输入的信息称为感知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主体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与方式,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信息称为再生信息(认识论信息)。 6、认识论意义的信息可以扩展为三个层次: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7、以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观察过程为依据,认识论信息分为三个部分:实在信息、实得信息、先验信息。 8、一般而言,信息资源是指经过人类开发与组织的信息的集合。 9、信息资源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智能性、有限性、不均衡性和整体性。 二、判断题: 1、信息是可以看得见的客观世界物质的一种。(×) 2、相对而言,语用信息是认识论信息的最低层次。(×) 3、信息的存储就是一种时间传递活动。(√) 4、信息资源是由信息内容、人、符号、载体四种最基本的要素构成。(√) 5、信息科学是一种主要研究记录在书籍中信息的科学。(×) 三、简述题:

说说信息技术与课堂的关系

说说信息技术与课堂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8-06-14T11:21:21.98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7月13期作者:董亚莉 [导读] 在学生成长期间,课堂占据着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单一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既单调又枯燥董亚莉(陕西省宝鸡市凤县新建路小学陕西凤县 721700)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7-031-01 在学生成长期间,课堂占据着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单一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既单调又枯燥,在教室里,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生“无奈何望望天,叹叹气把头摇”,他们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假期,就是想逃离教室,回到他们游戏的生活中去。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国传统课堂教学中,一直采用的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使学习变得既单调又枯燥,教学效果不强。而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却打破了这个僵局。 一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某科技馆有这样一则语录:“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这则语录对我们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兴趣,他就会努力把这件事做好,学习更是如此。学习兴趣能促进人充分发挥智力,能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热情。显而易见,多年来由于教育体制、育人观念的落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要求,更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无疑给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功能创设情景,渲染气氛,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新事物、新问题,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充分调动学生渴望新知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把原来枯燥严谨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中课堂知识的传播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口授与黑板板书,这两者的速度深深地制约着课堂信息量,使之有一定的局限性。信息技术的高效性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首先,它展示教学素材的速度特别快,只需要用键盘或鼠标简单地操作几下,就能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从而节省了大量板书和擦拭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其次,它显示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知识量大,能够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从而形成知识的网络,使学生真正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这既加快了课堂节奏,节省了课堂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还方便老师们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在探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探索知识、发现规律的过程。可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受到时间、空间和各种现实情况的制约,仅凭教师空洞的说教,抽象的描述,很难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让抽象或陌生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加快了学生理解的进程,使教师在单位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 (四)运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只能用简单的“填鸭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注重的是传授知识的本身,关注的是如何把结论准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彻底明白。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与现今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催化剂。当很多知识可以通过互联网、通过调查走访的多种途径学习时,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计算机寻求直接的帮助,可以通过QQ寻求他人的指点,还可以邀请老师、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甚至还可以通过Internet向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寻求指导,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信息技术这个平台中,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探究的时间更充分,空间更广阔,他们积极主动地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的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突破了教材的局限,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教学效率也得到相应的提升。但信息技术虽好,却不能滥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上课,在备课时、课堂中,都必须注意信息技术运用的最佳时机,使用不当反而可能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片面注重形式、忽视学生思考 有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图、文、声、像等大量存储的特点,上课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增加授课内容,导致学生只有时间转动眼球跟着屏幕走,教师把教学过程变成了“放电影”,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看电影”,从原来的“人灌”变成了“机灌”,大量的教学信息过频过滥使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的知识反而记忆不深,教学活动就成了过眼云烟,甚至会导致学生丧失了思维的主动性。所以,教学中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二)干扰学生注意,忽视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和课程有关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方式。但在这一过程中,有些老师一味地使用大量的动画、视频、图片和声音,对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干扰,学生在眼花缭乱中失去了学习重点。所以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要力求简洁、清晰,对于一些可用可不用或根本就不适合用的内容,则大可不必使用。千万不要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也不要让信息技术喧宾夺主唱主角,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真正“融合”。 (三)信息播放量超大,忽视师生互动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引入信息技术后,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但并不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可有的教师上课从头到尾都只有电脑课件,教师简直变成了计算机操作员。我们应该明确: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合理地组织教学,布局课堂结构,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初中信息技术操作技能

信息技能 [操作系统(windows)] 一、桌面组成:桌面图标、任务栏、桌面背景 二、活动窗口:Windows 是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允许打开多个窗口,正在使用的窗口叫“活动窗口”,活动窗口只有一个。 三、窗口组成:控制菜单、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按钮(最大化、最小化、关闭)、 垂直/水平滚动条。 四、窗口的操作:①移动窗口的位置:拖动标题栏;②改变窗口的大小:拖动边框。 五、鼠标的基本操作:移动、单击、双击、拖动、单击右键。 六、对话框的类型:单选框、复选框、文字框、下拉列表框。 七、任务栏的使用:任务栏是用来进行多任务切换的,每打开一个窗口,任务栏上会出现相应的按钮, 通过单击这些按钮可以在窗口间随意切换。 八、资源管理器 1、资源管理器的功能:管理计算机的资源,主要是文件和文件夹。 2、四种查看方式:①大图标;②小图标;③列表;④详细资料:名称、类型、大小、修改时间 3、选定文件或文件夹: ①选一个:单击;②选定多个相邻的:单击一头,按Shift键,单击另一头; ③选定多个不相邻的:单击选定其中一个后,按下Ctrl键不放,依次单击其他; ④Ctrl+a(推荐使用)或者全选:“编辑”→“全部选定”;⑤取消:单击空白。 4、新建文件夹:①方法一:在资源管理器右侧空白处点右键,选择“新建”→“文件夹”。 ②方法二:“文件”→“新建”→“文件夹”。 5、改名:①方法一:单击选定文件(夹)两次,注意时间间隔要大于0.6秒。 ②方法二:单击选定文件(夹),“文件”→“重命名”或鼠标右键“文件”→“重命名” 6、查找:“工具”→“查找”→“文件或文件夹” 注:通配符:“*”表示若干字符;“?”表示一个字符。例:“*.DOC”表示所有扩展名为DOC的文件;“?A*.*”表示所有第二个字母是A的文件。 7、移动文件(夹): ①方法一:用鼠标:选定文件(夹),按住Shift键不放,拖放到目标文件夹。 注:放手时要先放鼠标后松键盘。如果不按Shift键有时也可实现移动,但也可能只是建立了一个快捷方式。 ②用菜单或工具栏:选定文件(夹)→“剪切” →进入目标文件夹→“粘贴”。 8、复制文件(夹): ①用鼠标:选定文件(夹),按住Ctrl键拖放到目标文件夹。 ②用菜单或工具栏:选定文件(夹)→“复制” →进入目标文件夹→“粘贴”。 9、删除文件(夹):选定文件(夹),“文件”→“删除”或按Delete键,然后“确定”。 10、还原:打开“回收站”,选定要还原的文件(夹),“文件”→“还原”。 11、删除“回收站”的内容:打开“回收站”,“文件”→“清空回收站”。 九、输入法 常用中文标点符号键位对照表(智能ABC输入法): 中文标点键位中文标点键位 双引号“”“顿号、 \ 书名号《》 < > 破折号――_ 省略号……^ 间隔号?@ [网络应用] 一、常识: 主页(HomePage):进入一个网站时显示的第一个画面。它通常是一个网站的缺省页,用户只需输入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潍坊市电教馆刘德超 (2004年4 月讲稿) 一、多媒体投影教室的课堂教学 二、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课堂教学 三、学科网络课程的编制与应用 一、多媒体投影教室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环境分析 传统课堂教学环境+多媒体投影 … 结论:1、只能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双主模式) 2、多媒体投影是教的辅助手段 3、是现在乃至将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有教就有学,有学可以无教)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择的课题内容不能发挥多媒体投影教学的优势 2、代替其它常规媒体(板书、实验、投影器、录音、录像等) 3、课件质量不高 (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技术性、艺术性) 结果:提高了教学成本,却没有提高教学质量 (三)今后应用建议 】 1、认真选择课题 在备课时,要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反复比较,选择使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效果好的课题,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2、精心设计课件 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教学内容科学地组织并呈现出来。 3、尽量采用成品课件 对成品课件采取“一引、二用、三改”的使用原则,减轻教师的负担。 “引”――引进;购买、交流、网上下载(包括小工具、小软件)等多种渠道。 “用”――使用;引进后必须使用,在使用中学习、体会和鉴别。不能以任何理由束之高阁。 “改”――改进;使用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创新、完善,成为自己制作的精品课件。 4、支持并服务于各种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 要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上发挥作用;要在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环境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全)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作业设计例谈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作业设计例谈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经过几次改版,在形式与界面上都有了较大的改进。然而,现有教材在操作实践的设计上平铺直叙、整齐划一,古板生硬、缺少变化,缺少情趣,欠缺人性化的界面,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点,也不尽贴切新课程理念。为了使作业形式灵活化、类型多样化,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不断研究小学生的 认知习惯、心理特征与兴趣喜好,努力设计出形式活泼、富有童趣、可操作性强、有一定弹性并能适合不同学情的题型。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设计有童趣的作业,适合学生的基本需求 例1:找异同。请用椭圆工具画出红色的圆圈,将上图中两幅图的不同之处标记出来。“找异同”就是一个在儿童书籍中较常见的游戏,也就是低年级学生所喜爱的游戏形式,将它应用在学生初学“画图”软件时,目的就是让学生熟悉椭圆工具或其她基本工具的操作,同时用调色板设置红色的前景色,并了解Shift键在画几何图形时的辅助作用,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能得到初步锻炼。对于这类练习,教师可以寻找更多有教育意义的图片,稍做修改,就可以用于学生的练习了。

例2:填颜色。请用调色板设置出不同的前景色,并用油漆桶将不同的颜色填充到上边地图中不同省份的范围中。最后,试着说出地图中各个省份的名称。这 就是一个与地理知识整合的游戏题,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用调色板设置出不 同的颜色,并区分前景色与背景色的不同性质。 反思: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特征、认知习惯与兴趣喜好,从学生爱听、爱瞧的事物入手,采用游戏、故事等形式,灵活地设计一些生动有趣、形式丰富的 课堂作业,丰富教学内容。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发现”需要与创造的“成就感”,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放手让学生学,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设计有弹性的作业,适合各类学生的需求 例1:文字的修饰。展示一篇优美的短文,请学生按要求修改。您能把我变大 一些不?帮我换一种字体吧!可以把我变成红色的不?您能把我变的粗壮一些 不?谁能把我恢复本来的样式?文字的修饰就是Word学习中一项基本的操作,

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

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知识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学过程中引进信息技术,使之形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 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教师要对当代的课堂教学做到“胸有成竹”。也就是教师要调动各种感官来解读文本,超越文本,感悟生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整合多种信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求知热情。教师要善于细心观察,留心倾听,耐心查找,努力为当代课堂教学服务。教师在整个过程充当着摄影师、导演、画家、设计师、厨师、主持人等不同角色,感受着当代教育教学的无限乐趣! 一、初步构思,寻找运用信息技术的最佳时机。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有些教师往往忽略了课前的构思,其实在课前多下功夫进行有效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一个人有了思想就会生活得很好。同样,想证明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是鲜活的个体,必须将思想寓于教育教学中去,而且应贯穿于整个过程。这是一个不断建立、推翻、调整、直至满意的过程。比如:在讲《框架》一课,我事先反复翻阅教材,翻阅参考书,了解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做到了心中有数,课前亲自动手制作了简单的三角形、

长方形框架和正方体框架。然后开始构思如何创设本课的个性化课堂教学,需要从哪些方面下手准备。初步拟订为:本课要体现孩子身边的科学,以生为本的科学,激发创作欲望的科学,充满现代气息的科学。由此,我开始留心身边一事一物(生活、网络),不断感受框架的存在以及与课堂教学的密切联系。以便努力创设一节学生喜欢的科学课。 二、搜集信息,充分挖掘有效的课程资源。 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大胆尝试脱离书本的束缚,丰富教学资源,广泛收集材料,创设超越教科书的知识含量,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做一名有心人。”在《框架》一课的准备过程中,我无时无刻不留心观察身边的框架建筑。小到学校的电视架,教学楼安装的空调框架,太阳能热水器的框架等,大到教学楼后面的衡器厂的框架,还有集安市所有高耸的建筑工地的塔吊,加油站顶棚,联通、移动的信号塔,电线塔,电视塔等,观察后进行有选择的拍照,以备用。在这个过程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框架给社会带来的巨大作用,为本课添加新的构思埋下了伏笔。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截选光碟、录象、影视、配乐等手段促进教育教学。与此同时,教师也随机写教案,甚至写教案草稿,以备修改。 三、整理剪辑,努力挖掘教育教学精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你把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了,教师就要根据自己对课的理解、设计,进行对所有的材料进行取舍、加工,制作一件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件。体现课件的实效性、服务性和

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操作题

云南省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word操作题 新华社伦敦5月6日电丹麦科学家最近发现,80年代以来全球 气温升高及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不是太阳活动,而是人类排放的 温室气体增加造成的。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最近报道,科学界一般认为,全球 变暖主要是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大量温室气体造成的。但 也有科学家认为,太阳耀斑周期性出现才是全球变暖的主因。 1991年,丹麦气象研究所的克努兹·拉森及其同事对1861年 至1985年间的太阳耀斑及北半球气温记载进行研究,认为耀斑出 现与北半球气温升高有显著联系。在这期间,耀斑活动引起的气 温升高,占气温升高总量的80%以上。但拉森最近与天体物理学 家彼得·海尔合作研究后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情况发生 了明显变化,耀斑活动难以解释气温升高。这表明,有新的因素 已经取代太阳活动成为全球变暖的主因。他们认为,最可能的解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4月23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

塞万提斯以及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日。据资料表明,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很多国家在这一天或者前后一周、一个月的时间内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图书馆、媒体、出版商、学校、商店、社区等机构团体在这一段的时间里,都会做一些赠书、读书、演戏等鼓励人们阅读的事情,把读书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热闹闹的欢乐节庆。很多在国外生活过的人都对这些活动津津乐道,赞不绝口,呼吁我们国家也开展类似的活动。 为提高公众对阅读的兴趣和促进图书出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在“世界读书日”的框架下发起了“世界图书首都计划”,并宣布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为2001年的“世界图书首都”。此后,每年都有一座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图书首都”的称号。历年当选“世界图书首都”的城市分别有:马德里(西班牙,2001年)亚历山大(埃及,2002年)新德里(印度,2003年)安特卫普(比利时,2004年)蒙特利尔(加拿大,2005年)都灵(意大利,2006年)波哥大(哥伦比亚,2007年)阿姆斯特丹(荷兰,2008年)贝鲁特(黎巴嫩,2009年)卢布尔雅那(斯洛文尼亚,2010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2011年)。 1.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高投”与“低效”的问题,引起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高度关注。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追求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即应用于课堂教学时,他们就体现出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特性,从而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进而解决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低投”与“高效”的问题。低“投”不仅包括硬件设施、设备的低资产投入,而且还包括师生精力和时间的低消耗;高“效”包括教学过程的快速度和教学水平的高质量。下面,我们以多媒体教学为例来分析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实践中验证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课堂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粉笔+黑板”的方式,在多媒体教室配置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视频展示台、计算机、数字投影仪、VCD或DVD、功率放大器、音箱、话筒、无线接受器、大屏幕等),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方式,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实现图文并茂、声画并举,甚至模拟虚拟现实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文字或简单挂图呈现教学信息的形势转变为多媒体形式,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文字呈现信息过于抽象的问题,而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形式再现给学生,使学

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对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相关文章论述很多,不同学科,其多媒体教学优势发挥的程度也不一样。大致归纳如下几点: ①直观形象,克服抽象。(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②图文声像并茂,多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多元认知,多感官接收) ③动态模拟过程,有效呈现重点、难点。(动态呈现) ④及时交互,及时反馈,易于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便于交互) ⑤虚拟现实,突破视觉局限,再现事物本原。(虚拟再现) ⑥无限重复,加强记忆,克服遗忘。(符合人类重复记忆原理) ⑦针对性强,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⑧海量信息,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应用中发现多媒体教学使用的问题 误区一: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崇拜”现象。目前,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甚至幼儿园,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多媒体教室,老师更是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学校

信息技术课程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信息技术课程教案 (7年级)

第1课时 键盘和鼠标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 1.知道26个字母在键盘中的排列。 2.知道CapsLock、Shift、Enter、退格键、空格键的用法。 [操作领域] 1.熟悉26个字母在键盘中的排列。 2.掌握正确的指法。 [情感领域] 1.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26个字母排列顺序和正确的指法。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指法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大家知道哪一个是键盘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键盘。请大家看屏幕。 屏幕广播用课件演示“键盘和鼠标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先介绍几个常用的按键: CapsLock(大小写字母锁定键)按一下之后,如果发现键盘右上

角的灯亮起来就表示现在是属于大写状态;再按一下这个键,如果灯灭了就表示现在属于小写状态。 Shift(上档键)+有两个符号的键表示输入上面的符号,而不按Shift则表示输入下面的符号。 Enter(回车键)表示确认和分段 空格键按一下就表示输入一个空格 Backspace(退格键) 删除光标前一个字符教师:对键盘的认识,最主要是认识26个英文字母在键盘中的排列。 问:我们知道英文字母有多少个?(26个) 问:到底他们是用什么规律排列的呢?大家先来在自己的键盘上找出这两个字母?请大家观察一下它们与别的字母有什么不同?[突出表现] 介绍:为什么它们有突出呢?因为他们这样突出表现是方便我们的两只手的食手记得它,其他的手指就可以按时规律放在键盘上,这样我们以后用键盘的时候就不需要用眼睛盯着键盘。(教师示范手指在键盘中的正确放位。) 2、正确的指法如下: 第一组是左手食指负责的按键:4RFV 5TGB;右手食指负责的按键:6YHN 7UJM; 第二组是左手中指负责的按键:3EDC ;右手中指负责的按键:8 I K , ; 第三组是左手无名指负责的按键:2WSX ;右手无名指负责的按键:9OL . ; 第四组是左手小指负责的按键:1QAZ ;右手小指负责的按键:0 P ; ;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完整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宜昌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Array开题报告书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课题主持人:杨凌云 联系电话: 所在单位:宜昌市西陵区营盘路小学 填报日期:2017年12月 宜昌市教育局教研室制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是经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的省级一般课题。经过有关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精心筹备,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向大家汇报本课题的实施方案: 一、选题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因其智能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等特点,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迅猛发展,面对信息化的趋势,各国政府都在采取有效措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对于这一发展态势,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本国的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并利用信息技术来服务于课堂教学。 为此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宜昌市西陵区在2016年教育工作专题调研会上,专门提出智慧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我区教育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作之一。不仅如此,早在2015年,营盘路小学就成为了现代课堂试点综合实验校,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在信息技术和课

堂教学融合有一定基础,此时申报“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有助于我们将零散的经验整合成系统理论,理论应用于实践,将对学校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是在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的世界,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为基础的研究。它是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为学校课堂教学、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人类社会进步而服务的一项教学信息技术类综合研究。该课题的提出主要是,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应如何将这一技术很好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从而为提高更高效,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将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机遇,将为信息技术的普及提供丰富的资源,将为改变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供必要条件,也将为发展学生的个性,构建和谐课堂,构建平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研究,将为转变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主要是充分整合一切可利用的信息技术,并与各个学科乃至学校的管理上,学生发展上的整合,最后加以运用的研究。其重点是运用相关理论,加以应用进行的研究,属综合研究。 三、理论依据 以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皮亚杰的认知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来指导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把信息技术的基本理念、方法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更新教学的观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要重点以新课程的理念作为指导,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等三维目标去实现。突出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改变,改变在整合中的教学模式,使得此模式能真正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张扬学生的个性,为构建和谐课堂服务。四、研究目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