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吊屈原赋

吊屈原赋

吊屈原赋
吊屈原赋

吊屈原赋

《吊屈原赋》,西汉贾谊所作。汉景帝时贾谊曾为太中大夫,受当时一批老臣的排挤,被外放为长沙王的太傅。渡过湘水时,感于自己与屈原相似的遭遇,作《吊屈原赋》。赋中作者在伤悼屈原的同时,也对这位前辈的不忍离开楚国表示了不理解。可能是因为这一点,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不选,到南宋时朱熹作《楚辞集注》才将其补入。

恭承嘉惠兮竢罪长沙,仄闻屈原兮自湛汨罗,

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1。

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乌虖呼哀哉兮逢时不祥2!

鸾凤伏窜兮鸱鴞翱翔,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

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3。

谓随夷溷兮谓跖蹻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4。

于嗟默默生之亡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5。

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6。

章父荐屦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7!

注释

1恭承:敬受,承受。嘉惠:指皇帝的指令。竢(sì)罪:待罪。贾谊由于被贬至长沙,所以说竢罪;竢,古俟字。仄闻:即传闻。仄,通“侧”。湛:通“沉”。汨(mì)罗:水名,流经湖南省东北部入洞庭湖。造:往,到。讬:同“托”。敬吊:恭敬地凭吊。 2罔(wǎng)极:变化无常。陨(yǔn):同“殒”,牺牲。厥:其,他的。乌虖哀哉:悲叹之辞。虖,古乎字。 3伏窜:隐藏。鸱鴞(chī xiāo):即猫头鹰。古人认为它是不祥之鸟。闒茸(tà róng):细小而杂乱的样子,这里指没有才能的小人。尊显:尊贵,显要。谗谀:专门诽谤谄媚的小人。逆曳(yì):不顺的意思。方正:指正直的人。倒植:即倒置。 4随:卞随,夏代的贤者。《史记?伯夷列传》记载,商灭夏以后,要把天下让给他,他不接受,结果投水自杀。夷:伯夷,殷代的贤士,孤竹国君的长子,因为反对周武王灭殷,不食周粟而饿死。溷(hùn):混浊。跖(zhí):即盗跖。蹻:即庄蹻。他们是古代著名的大盗。莫邪:吴国制造的名剑。钝:不锋利。铅刀:铅制的刀不锋利。铦(xiān):锋利。 5于嗟:同吁嗟,感叹词。默默:昏聩的样子。生:先生的略称,指屈原。亡故:无故遭祸;亡,通无。斡(guǎn)弃:斡,转;斡弃,转而抛弃。周鼎:周朝的宝鼎。康瓠(hù):破瓦盆。 6腾:飞奔。罢(pí):通“疲”。骖:用作动词,在两边拉车。蹇驴:瘸腿驴。骥:骏马。垂两耳:形容乏力的样子。服:架车。盐车:载盐的车。骏马善跑,却让它负重来盐车,是屈才的意思。7章父:即章甫,殷代式样的冠。荐:垫。屦(jù):用麻做的鞋。渐:消损。不可久:不耐久。帽子原应戴在头上,可是却用它来垫脚。比喻上下颠倒,愚贤倒置。苦:使先生受苦。离:遭遇。咎:罪,苦难。

谇曰:

已矣,国其莫吾知兮,子独壹郁其谁语1?

凤缥缥其高逝兮,夫固自引而远去2。

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渊潜以自珍3。

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蝦与蛭螾4?

所贵圣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臧5。

使麒麟可係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6?

般纷纷其离此邮兮,亦夫子之故也7!

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8?

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9;

见细德之险微兮,遥增翮而去之10。

彼寻常之汙渎兮,岂容吞舟之鱼11!

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乎蝼螘12。

注释

1谇(suì):即《离骚》之“乱”,尾声。已矣:罢了。莫吾知:是“莫知吾”的倒装,没有人知道我。子:指屈原。壹郁:郁闷烦恼。 2缥缥:同“飘飘”,轻快飞翔的样子。高逝:高飞而去。固:本当。引:一作缩,躲避的意思。 3袭:深藏。九渊:深渊。沕(mì):深藏的样子。渊:一本作“深”。潜:潜伏。自珍:自我珍爱。 4偭(miǎn):背弃。蟂(xiāo tǎ)獭:都是食鱼的水生动物。蛭(zhì):蚂蟥。螾(yǐn):蚯蚓。 6神德:非凡的德操。自臧:独善其身的意思。 7使:假使。麒麟:古代传说中似鹿而牛毛一角的瑞兽。係、羁:都是束缚的意思。 7般:通“斑”,斑纷纷,纷乱的样子。离:通“罹”,遭遇。邮:通“尤”,罪过。夫子:指屈原。 8历:经历。相:观察,选择。此都:指郢都,亦即楚国。 9仞:八尺为仞。德辉:有德行的美誉。 10细德:苛细的行为,即小人之行。险微:险恶的征象。遥:同“摇”。增翮hé:增同“层”;翮。翅膀。摇层翮即摆动翅膀飞走。 11寻常: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汙:积水。渎(dú):小水沟。吞舟之鱼:能吞下舟船的鱼,即特大的鱼。 12横:横行。鳣(zhān):鳇鱼,无鳞,长四五米。鲸:鲟鱼。制:受摆布。蝼:蝼蛄。螘:同“蚁”。

译文

敬受皇帝的命令我待罪长沙,闻说屈原自沉在汨罗江,

于是特来托湘水来悼念先生。

遇上这倒霉时代就丧了命,呜呼哀哉遭遇的世道真叫凶。

凤凰隐匿鸱鴞在翱翔,平庸们显贵谄媚得志,

贤圣者境遇不顺方正被倒置。

说卞随伯夷是昏庸,盗跖庄蹻却大大的廉,

说莫邪当是钝剑,说铅刀锋利光闪闪。

叹息这昏聩的世道先生无辜遭灾祸,抛弃周鼎反把破瓦盆当宝贝。 让疲牛驾车让瘸驴拉套,让骏马负重盐车累得两耳垂。

把帽子垫鞋底很快会磨烂,悲叹啊偏偏先生独遭此灾难!

尾声:

算了吧!国家没人能了解我,

你只有一个人在那里郁闷无人去诉说。

凤凰飘飘高高地飞远方,本就该避开这里远远行。

藏在深渊中的神龙,潜藏勿见就为着自我的珍重。

背弃蟂獭隐居深渊里,它岂能与蚂蟥蚯蚓相过从!

圣贤的神德最可贵,避开浊世自己去独善。

假使麒麟也可以捆起来,那怎会与猎狗绵羊不一般?

遭遇到这些乱七八糟的祸乱,也要从您自己身上找因缘。

应该走遍九州后再选择君主,又何必苦苦系念这楚国都?

凤凰高飞千仞上,看见有德政的光辉才肯降落。

看见险恶征象出苗头,马上振翅高飞远远躲。

一丈来长的窄水沟,哪容得下吞舟的大鱼?

江湖中横行的鳇鱼和鲟鱼,污渎中当然要受蝼蚁欺!

《贾谊传》二次练翻译

课外文言文阅读: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 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宠幸)爱。 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治国平天下)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 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吴廷尉就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全能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喜欢/高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 大夫。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孝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扰乱政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而于是汉文帝后来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因为被贬而离开京城,贾谊的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缅怀屈原,因为他的遭遇而感伤,于是拿他来自比。 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鵩飞入谊舍,止于坐隅(角落)。鵩似鸮xiāo,不祥鸟也。贾谊在担任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一次有一只鵩鸟飞进他的住宅,停在了座位旁边。鵩鸟的外形跟猫头鹰一样,被认为是一种不吉祥的鸟。 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 贾谊因为被贬到长沙,而长沙又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所以自认为寿命不长,悲痛伤感,就写下了一篇赋来自我安慰。 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 一年多之后,文帝思念贾谊,就把贾谊召回京城。 至,入见,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 到了之后,就进去拜见文帝。当时汉文帝坐在宣室。文帝因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详细地讲述了产生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的原因。 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

从《惜誓》到《惜诵》,贾谊对屈原的继承

贾谊(公元前200一公元前168),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政论散文言辞犀利,观点鲜明,感情饱满,气势夺人,敢于针贬时弊,发表政见。后代文人和政客对其政论散文多有论述,评价极高。同时,贾谊也是著名的辞赋家,是汉初辞赋创作的代表人物。《汉书·艺文志》说他有赋七篇,今存五篇。他的《吊屈原赋》和《鹏鸟赋》,是继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公元前340一公元前278)之后,骚体赋中的杰出代表,深受后世赞赏。这两篇赋为贾谊所作,自古以来毫无争议,但《惜誓》的作者问题,历来却争执不断,并且对于《惜誓》的艺术价值,历来评价也不高。比如,马积高在《赋史》中曾指出:此赋(指《惜誓》)绝不可能是贾谊的作品,而当是西汉末期一位被贬滴的失意者所为……作者是有文学修养的,但前段主要模拟《远游》,后段主要模拟《吊屈原赋》,在艺术上缺乏创造性。马积高先生一方而否认了《惜誓》为贾谊所作,另一方而也认为《惜誓》没有艺术创造性,艺术价值不高。笔者认为,从历代名家关于《惜誓》作者问题的论述及其所蕴含的主题思想,以及贾谊的生平来看,可以推定该赋确系贾谊所作。另外,《惜誓》与屈原的《惜诵》有诸多的承继关系,《惜誓》在很多方而接受了《惜诵》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一点,是目前学界尚未论及的。本文的论述目的,一方而为《惜誓》正名,发掘《惜誓》的艺术价值;另一方而,贾谊与屈原在经历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希望通过发掘《惜誓》对《惜诵》的承继关系,能探究两位天才作家内在精神的关联与沟通。 一、《惜誓》作者考述

相对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来说,《惜誓》影响较小,且关于其作者问题一直存有争议。东汉王逸言:《惜誓》者,不知谁所作也。或曰贾谊,疑不能明也。但宋代朱熹(1130-1200)则言:《惜誓》者,汉梁太傅贾谊之作也,并解释说"《史》、《汉》于谊传独载《吊屈原》、《鹏鸟》二赋,而无此篇,故王逸虽谓‘或云谊作,而疑不能明’,独洪兴祖以为其间数语与《吊屈赋》词指略同,意为谊作无疑者。今玩其辞,实亦瑰异奇伟,计非谊莫能及,故特据洪说,而并录传中二赋,以备一家之言云。朱熹认为虽然《史记》、《汉书》只记载了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鹏鸟赋》,但按照洪兴祖的说法,《惜誓》中的一些词句和《吊屈原赋》中的词句相同,故而也认为《惜誓》为贾谊所作。明代王夫之(1619-1692)也认为,今按贾谊渡湘水,为文以吊屈原,其词旨与此同。谊书若《陈政事疏》,《新书》,出入互见,而辞有详略,盖谊所著作,不嫌复出类如此。则其为谊作审矣。同样,王夫之的观点和洪兴祖、朱熹一样,都是从《惜誓》中的一些词句和《吊屈原赋》中的词句相似来断定《惜誓》为贾谊的作品。这种认知是有见地的,尤其是王夫之进一步指出,在贾谊的《陈政事疏》、《新书》中的词句出入互见、辞有详略,贾谊在文章中用自己其他文章中相似的词句来表达,并不是新鲜事。由此可见,朱熹、王夫之都认为《惜誓》为贾谊所作,是确定无疑的。 然而,到了清代,学者王心耕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根据《惜誓》开篇所言余年老而日衰和后文的寿冉冉而日衰及况贤者之逢乱世哉等语,认为这与贾谊的身世不符,从而得出其非贾子遗文己不待辩的结论。近人亦有持此论者。再有,当代学者王泅原也认为此赋非贾谊所作,王泅原曾言:惜誓不是贾谊作,因此赋多道家言,前朱鸟,左苍龙,右白虎,吸众气,长生久仙,称赤松王

吊屈原赋

吊屈原赋 甘肃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 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易,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易当为客字之误)。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行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谬(戳)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色诱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往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靠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流(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戒备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宋词: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原文译 文赏析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宋代:苏轼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译文】 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注释】 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长丝藕笑郎: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担心他薄情寡意不如藕丝长)。 【赏析】

东坡的回文词,两句一组,下句为上句的倒读,这比起一般回文诗整首倒读的作法要容易些,因而对作者思想束缚也少些。东坡的七首回文词中,如“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等,下句补充发展了上句,故为妙构。 这首回文词是作者“回时闺怨”中的“夏闺怨”。上片写闺人昼寝的情景,下片写醒后的怨思。用意虽不甚深,词语自清美可诵。“柳庭”二句,关键在一“静”字。上句云“风静”,下句云“人静”。风静时庭柳低垂,闺人困倦而眠;当昼眠正熟,清风又吹拂起庭柳了。同是写“静”,却从不同角度着笔。静中见动,动中有静,颇见巧思。三、四句,细写昼眠的人。风吹香汗,薄衫生凉;而在凉衫中又透出依微的汗香。变化在“薄衫”与“薄汗”二语,写衫之薄,点出“夏”意,写汗之薄,便有风韵,而以一“凉”字串起,夏闺昼眠的形象自可想见。过片二句,是睡醒后的活动。她那红润的手儿持着盛了冰块和莲藕的玉碗,而这盛了冰块和莲藕的玉碗又冰了她那红润的手儿。上句的“冰”是名词,下句的“冰”作动词用。古人常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留待夏天解暑之用。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诗“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写以冰水拌藕,犹此词“手红”二句意。“郎笑耦丝长,长丝藕笑郎”,收两句为全词之旨。“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绵长,古乐府中,常以“藕”谐“偶”,以“丝”谐“思”,藕节同心,故亦象征情人的永好。《读曲歌》:“思欢久,不爱独枝莲(怜),只惜同心藕(偶)。”自然,郎的笑是有调笑的意味的,

《吊屈原赋》贾谊

所有内容均是通过网络方式获得,经本人手动编辑发布的。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联系我QQ:253169161,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吊屈原赋》贾谊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蟥?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征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注释]

1.谪:(zhé) 2.俟:(sì) 3.讬:(tuō) 4.殒:(yǔn) 5.鸱:(chī) 6.阘:(tà) 7.谀:(yú) 8.溷:(hùn) 9.跖:(zhí) 10.蹻:(qiāo) 11.铦:(xiān) 12.吁:(xū) 13.嗟:(jiē) 14.沕:(mì) 15.偭:(miǎn) 16.蟂:(xiāo) 17.獭:(tǎ) 18.蛭:(zhì)蟥:(huáng) 19.骐:(qí)骥:(jì) 20.斡:(wò) 21.鳣:(zhān)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贾谊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贾谊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贾谊传》阅读试题答案及 翻译(译文) 贾谊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 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 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 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 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 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 太中大夫。……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 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 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 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坐 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

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封复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1.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高兴 B.冯敬之属尽害之嫉妒 C.乃短贾生曰说坏话 D.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闲暇 2.下列四组句子加下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吾其远也 B.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堕马而死 C.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乃征为廷尉 D.贾生尽为之对请以战喻,填然鼓之 3.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都能从侧面表现贾谊“才能非凡”的一项是() ①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贾谊个人悲剧分析

摘要:贾谊在历史上负有才名,而与贾谊的才华不符的是他仕途坎坷,对贾谊的不遇有许多不同观点,本文从汉文帝处境,贾谊同朝臣关系以及过于超前的思想三个方面总结了原因。 关键词:史记,贾谊,怀才不遇 1.贾谊的才华以及司马迁对其的赏识 司马迁在《屈原贾生列传》文末发表感叹:“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沈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可以看出司马迁对屈原和贾谊有惺惺相惜之感,他把自己悲愤不平之感倾注在本传上,而司马迁的《史记》也深受贾谊的思想影响。贾谊的著作对司马迁的影响在《史记》中有两处最为明显,第一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陈涉世家》在发表观点的地方,直接引用了贾谊《过秦论》的下篇和上篇。还有一处是《史记》的开篇《五帝本纪》对上古五帝的排列顺序与贾谊的《新书·修政语》中对上古五帝的排列顺序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说明了贾谊与司马迁对上古五帝的认识是如出一辙的,可见司马迁对贾谊的认同和赏识。【1】 2.对贾谊不遇的不同看法 对于贾谊的不遇,有很多人都不同提出看法:李大明《论贾谊不遇》(《四川师范大学》1987 年第2 期)认为,贾谊不遇是因为文帝个人的原因。杨邦国《“贾谊不遇,罪在文帝辨”——兼与龚克昌、李大明同志商榷》(《江西大学学报》1988 年第2 期)驳斥了这种观点,他认为,贾谊被贬是豪强地主势力和新兴中小地主势力权势之争的必然结果。施树民《贾谊为何不受重用》(《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3 年第 4 期)、周晓露《贾谊被贬原因新探》(《湖南大学学报》2008 年第2 期)、夏毅辉《贾谊悲剧原因再认识》(《学海》2012 年第5 期)、曹中凯《贾谊与西汉前期政治》(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等文认为,贾谊不遇是因为他的政治思想与当时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不和。【2】 3.贾谊不遇的分析 3.1.汉文帝处境不佳 汉文帝能够即位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周勃等人的大力相助,但是在即位之后,他对于君弱臣强的格局非常不满,一直寻找机会改变自己的处境。在剪除吕氏,入主未央宫之后,他立即将镇抚南北二军的军权交给宋昌,并对朱武委以郎中令的重任。这二人都是自己的亲信。这之后不久,又把自己的六个旧属一齐封为九卿。汉文帝这样大的动作使得当时的功臣们非常不安。贾谊又在这个时候出现,大肆宣扬要求推行礼治,强化中央集权。功臣集团对此非常不满,乃毁谊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对于这些功臣对贾谊的诋毁,文帝可以说是无可奈何的。他不能因为贾谊而触犯众怒,更不能失去朝廷权力的平衡。否则,恐怕连自己的位子都无法坐得安稳。当初,若不是这些人的拥立,他未必能登上皇位。如今,若没有了这些人的支持,他还能否继续坐稳皇位,这些都是未知数。因此,权衡再三,他也只能作出将贾谊逐出京师的决定。 3.2.和朝臣关系不和 贾谊虽然具有政治才能和文学才能,但是在处理与同僚关系上却显得不够成熟。贾谊与朝臣

吊屈原赋原文-翻译

吊屈原赋原文|翻译 创作背 这篇《吊屈原赋》,是贾谊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受毁谤与排挤,在汉文帝三年(前177年)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以后所作。 贾谊十八岁即以能诵属书而著名于郡中,经太守吴廷尉的引荐,被文帝召为博士,不久即赴任太中大夫。贾谊希图革新政治,提出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等一系列建议,受到汉文帝的赏识,一度欲提拔他任公卿之位,但遭到周勃、邓通等将相大臣的诋毁,说他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终于未受重用。汉文帝四年(前176年),贾谊被调出京城,改任长沙王太傅。于是,在屈原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走向长沙。 长沙,在当时中原人的眼中是一个多潮湿的荒僻之地,而诸侯王太博这个职位只对诸侯王负有辅导之责,并没有处理实际政事的权力,所以,贾谊怀着忧郁的心情缓缓南下。当他来到湘江边上时,屈原投江自沉的情景不由在脑海中展现开来。距当时100余年前,忠洁不阿的屈原受谗流放该地,此时自己也遭诬陷谪遣长沙,这是非常相似的境遇。贾谊触景感慨,写下了汉赋名篇《吊屈原赋》。 文学 贾谊在赋中对屈原的遭遇表示的深切悼惜,其实就是对自身处境的,因为两人经历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他是将自己心中的愤慨不平

与屈原的忧愁幽思融汇在一起,以表达对世间贤人失意、小人得志这种不公平状况的极大不满。不过,在感情一致的前提下,贾谊并不赞同屈原以身殉国的行动。他认为尽管环境恶劣,也应当顽强地活下去,自己虽然将居住在卑湿的长沙,或许因此而不能长寿,但仍不愿去自尽。 贾谊和屈原这种见解的差异,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生死观。屈原所怀的是儒家杀身成仁的思想,理想不能实现就不惜殉以生命;而贾谊除具有儒家思想外,还兼有盛行于汉初的道家旷达精神。所以,如将两人的作品加以对比,就可以发现在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方面,贾谊没有屈原那样深沉;在对自身理想的追求上,贾谊也不及屈原那么执着,似乎他对世事显得更豁达,更彻悟。贾谊任长沙王太傅第三年的一天,有一只鸟(猫头鹰)飞入他的住宅。长沙民间认为猫头鹰所到的人家,主人不久将会死去。贾谊谪居长沙本已郁郁不得志,又凑巧碰上这事,更是触景生情,倍感哀伤,便写下《鵩鸟赋》,假借与鹏鸟的问答,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并用老庄齐生死,等祸福的思想来自我宽解。《鵩鸟赋》开始记述何年何月何日鸟入屋,主人以为怪事,便翻开策数之书进行占卜,所得到的回答是房主人将死去(或远去)。主人占卜后要鸟告诉吉凶和死期的迟速。 通达的评述,企图以此来求得自己精神上的解脱,但人们通过这些豁达的辞语,还是可以感觉到在贾谊旷达的精神世界中,其实还隐忍着深沉的悲哀!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是在楚辞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文体。汉赋大致分两种,一种是直接摹仿屈原《离骚》体的骚

苏轼文言文《小儿不畏虎》原文译文

苏轼文言文《小儿不畏虎》原文译文 《小儿不畏虎》 宋代:苏轼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译文】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最后,老虎终于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先要对人施加威风来吓唬人;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注释】 浣衣:洗衣服。 自若:神情不紧张。 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意虎之食人意:估计。 虎熟视久之熟:仔细。 至以首抵触首:头。 虎亦寻卒去卒:最终。寻:副词,随即,不久。去:离开仓皇:匆忙而慌张。 惧:害怕。 被:施加,给......加上。 意:估计,推断。

置:安放。 驰:向往。这里指:老虎从山上(往沙滩)跑下来。 避:躲避 痴:此指无知识。 昼日:白天 【道理】 1、人对人倒常常是这样的。最终还是要凭实力决定一切的。 2、有时候知道的东西多了,成熟了,反而唯唯诺诺,害怕很多事情,没有勇气了,其实是赞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的. 3、小儿因“痴”不畏虎,“虎亦寻卒去”。这样的稀奇事引起作者思考。他获得的结论是:“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从这一启示说开去,对所有的艰难困苦,挫折磨练,不也应该如此认识吗?望而生畏,自伤锐气;无所畏惧,成功有望。 扩展阅读:苏轼文章就成就

吊屈原赋高考作文

吊屈原赋高考作文 【篇一:甘肃高考语文评出满分文言文吊屈原赋】 吊屈原赋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 以吊先生之灵。 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 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客,被君王黜免,终 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 旦被 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 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 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 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戳于伶人之手,其沉 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 美色诱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 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 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 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 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 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 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 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 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而理为情之 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 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

贾谊传详解

阅读材料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者称秀才。后废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称呼。 南守吴公治平(①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这里指政绩。 ②指治国平天下)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同乡)而常学事焉(兼词,于之),乃征(征召)为廷尉。 【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因为博通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吴廷尉做河南太守时,听说他才学优异,就召请他到自己的门下,非常宠幸喜爱他。孝文帝刚刚继位时,听说河南太守吴公的政绩是天下第一,以前还和李斯同乡,并曾经向李斯学习,就调任他做廷尉。 廷尉乃(于是)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①学官名,学官指古时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②通晓古今、能言善辩之人)。是时

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于是、就)以为能不及(比得上)也。孝文帝说(通“悦”高兴)之,超迁(越级升迁,破格提拔),一岁中(一年之内)至太中大夫。 【译文】廷尉于是(向文帝推荐贾生,)说贾生年纪很轻,但对诸子百家的典籍非常精通。孝文帝征召贾生为博士。当时贾谊年仅二十多岁,是博士中最为年轻的。每当文帝下令让讨论一些问题的时候,各位老先生们都不能说什么,贾谊却一一对答,每个人都感到他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博士们于是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贾生。汉文帝很喜欢他,越级提拔,一年之内贾生就做到了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和睦融洽),而固(本来)当改正朔(帝王新颁的历法),易(改变)服色,法(效法、取法,这里指制定、订立)制度(效仿前朝的制度,订立新制度),定官名,兴(振兴)礼乐,乃悉(详尽、详细地)草(起草)具(备办、准备)其事仪法,色尚(崇尚)黄,数用(采用)五,为官名,悉(全、都)更(更改、改变)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闲暇)也。诸律令所更定,

吊屈原赋高考满分精选作文

吊屈原赋高考满分精选作文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慨,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 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易,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襟怀天下,岂不枉然。(易当为客字之误)。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遵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谬(戳)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色来诱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

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流(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隔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戒备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懊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

文言文高考满分作文欣赏

文言文高考满分作文欣赏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文言文高考满分作文欣赏,欢迎阅读。 篇一:大同世界,焉能忘本? 是日高考,书“大同世界,焉能忘本?”,感慨系之,故作此文。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时维六月,序属仲夏。榴花绽红,清荷吐绿,轻舟晚楫香风细;鸳鸯戏水,白鹤亮翅,柳枝摇曳湖水平。乘假日,风吹衣袂,花迎树阴;望繁星,夏解人意,月又明空。忆往昔,唐风宋韵,过长街十里,尽是人间繁华;叹而今,闾阎扑地,皆为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何缺青雀黄龙之舳。于是余有叹焉,斯大同盛世,风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怡人。呜呼!陶陶然之乐哉。然则,大同盛世,焉能忘本?子为猫,本在捉鼠;子为人,本在图学。倘若忘本,将何以立身治国,何以齐家平天下?

不为学者,学书学事学志气,枉费七尺之躯;不为图者,图家图民图天下,怎称炎黄子孙?学为本,终身勿忘。忘本者,如离江之水,无以致远;忘本者,若无泽之鉴,岂能一用? 故大同盛世,尤不能忘本也。 追先贤,一代风骚,长剑天涯,酒过三巡还依旧,笑星醉春风;勉吾辈,义气书生,笔走龙蛇,大鹏一日乘风起,直上九万里。 且夫大同盛世,儒雅书生,春风得意,何曾闻失路之人?昔精忠岳将,悲故土,一去沃野遭掠戮,伤哀怨痛深藏处。忍堪回首,国无路,泱泱中华如何复?悲乎!今大同盛世,楼高但凭云飞过,水深且任鱼纵横;英雄侠肝义胆,神游五湖四海;君子风度翩翩,静对天地变幻。十里碧阴,亭中谁在斗奇葩?才子风流,六丈高楼,听风听雨听天下,心怀广宇。

大同盛世,无战火之忧,无贫寒之苦,学而优则仕,不曾闻失路之人。我莘莘学子,幸遇时机,尤当图学治国,不可忘本。猫捉鼠,人图学,此天之道也。 呜呼!闲书草草,幸承恩于盛世;抛砖引玉,是所望于群英。随赋对联一则,勉吾学子,闻鸡晨舞剑,悬梁夜读书。大同盛世,尤不能忘本。 看英雄,侠肝义胆,扭乾坤傲宇宙,笑傲苍穹,名垂千古,挥洒磅礴气势。 望学子,风华正茂,舞慧笔长灵思,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书写万丈豪情。 篇二:士运论 余读《左传》、《汉书》、《三国志》,寻寻觅觅以求运道,成

贾谊论原文及翻译

贾谊论原文及翻译 《贾谊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人物评,评论对象为西汉初年文 帝时期的政治家贾谊。这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贾谊论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助 到大家。 贾谊论原文及翻译 原文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 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 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 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 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 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 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 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 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 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 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 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 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 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 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 亦谨其所发哉! 翻译 人要有才能并不难,要使自己的才能施展出来实在不容易。可惜啊,贾谊 虽然能够做帝王的辅佐之臣,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吊屈原赋》原文和赏析

吊屈原赋 贾谊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竄兮,鸱枭翱翔。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銛。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罷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蟥?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赏析】 这篇《吊屈原赋》,是贾谊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受毁谤与排挤,在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以后所作。他认为自己政治上的遭遇同屈原相似,因而赋中不但慨叹屈原生前的不幸,对他寄以极大的同情;同时,也以屈原坎坷的一生作自喻,揭露了统治者的是非不分、黑白颠倒,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的不平和不甘屈服的心情。既是吊古,也是伤今。 公元前221年,历史进入了大一统的秦汉时代。这一时期,先秦诸子百家思想逐渐糅合,儒学独尊地位最初确立,汉赋和史学成就突出,佛教开始传人中国,道教逐渐形成。在这一种新的文化格局之中,长沙的汉代文化发射出令人眩目的光辉,这里拥有着贾谊、张仲景等一批文化巨人,丝织、漆器等工艺美术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贾谊,雒阳(今河南洛阳)人。年仅18岁即以能“诵诗属书”而著名于郡中,经太守吴廷尉的引荐,被文帝召为博士,不久即赴任太中大夫。贾谊希图革新政治,提出“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等一系列建议,受到汉文帝的赏识,一度欲提拔他任公卿之位,但遭到周勃、邓通等将相大臣的诋毁,说他“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终于未受重用。前176年,贾谊被调出京城,改任长沙王太傅。于是,在屈原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向长沙走来。 长沙,在当时中原人的眼中是一个多雨潮湿的荒僻之地,而臣诸侯王太博这个职位只对诸侯王负有辅导之责,并没有处理实际政事的权力,所以,贾谊怀着忧郁的心情缓缓南下。当他来到湘江边上时,屈原投江自沉的情景不由在脑海中展现开来。100余年前,忠洁不阿的屈原受谗流放该地,如今自己也遭诬陷谪遣长沙,这是多么相似的境遇。贾谊触景感慨,写下了汉赋名篇《吊屈原赋》。赋中写道(译文): “我奉诏待罪长沙,来到湘水边上,不由追念起自沉汩罗的屈原。你遭到世上无穷的谗言,乃至损灭了自己的生命;你真是可哀叹啊,逢上了这个不祥的时代!现在是鸾凤隐伏逃窜啊,而怪鸟却在高空翱翔;无才的不肖之徒靠谗谀得志,享受尊贵,贤明的圣人却无法立足,横遭诬言;说卞陋、伯夷恶浊,盗跖、庄却成了廉洁;称莫邪这样的宝剑为锈钝,锈刀却被赞为锋利。你实在无法施展抱负啊,为此而身亡!这就好比抛弃周鼎,却视瓦盆为宝物;将疲牛跛驴为作骖,反让骏马去拖盐车;帽冠低居在下,鞋履反巍巍高居。先生你真不幸啊,竟遭遇到这样的祸难!” 贾谊在赋中对屈原的遭遇表示的深切悼惜,其实就是对自身处境的伤感,因为两人经历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他是将自己心中的愤慨不平与屈原的忧愁幽思融汇在一起,以表达对世间贤人失意、小人得志这种不公平状况的极大不满。不过,在感情一致的前提下,贾谊并不赞同屈原以身殉国的行动。他认为尽管环境恶劣,也应当顽强地活下去,自己虽然将居住在卑湿的长沙,或许因此而不能长寿,但仍不愿去自尽。他在《吊屈原赋》中表示(译文): “天下九州都会有施展抱负的地方,又何必仅苟怀这一个都城?凤凰在千仞之上飞翔,选择有道德生辉的地方落下;如见到苛细的小人,险恶的征兆就重击翅膀离去。 贾谊和屈原这种见解的差异,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生死观。屈原所怀的是儒家杀身成仁的思想,理想不能实现就不惜殉以生命;而贾谊除具有儒家思想外,还兼有盛行于汉初的道家旷达精神。所以,如将两人的作品加以对比,就可以发现在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方面,贾谊没有屈原那样深沉;在对自身理想的追求上,

论屈原思想对贾谊辞赋的影响

论屈原思想对贾谊辞赋的影响 中文师范041班盛淑珍 摘要 汉初贾谊具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进取心,鲜明地体现了汉初知识分子在大一统封建帝制创始时期积极用事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贾谊同屈原有着相近的人生遭际,同屈原一样,时刻以国家兴亡的责任感来要求自己,《吊屈原赋》、《惜誓》和《鵩鸟赋》是他在谪居期间所作,在思想和内容上、艺术手法上都深受屈赋的影响。这些作品展现了他的抑郁愁闷,批判了统治阶层贤愚不分,压制摧残人才。贾谊的辞赋思想感情强烈,如同屈赋一般,把对黑暗的社会的揭露和鞭挞,把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忧伤,把对人民的关怀和同情,都强烈而集中表现出来。 关键词:贾谊,辞赋,屈原,传承 贾谊,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从政时间只有短短的11年,却多次上书给汉文帝,对当时的政治制度、文化礼仪、经济发展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法,许多思想对当时的社会问题产生过一定影响。贾谊20岁便出任博士和太中大夫,汉文帝采纳了贾谊许多的政策性意见,他差一点位列公卿,可谓是仕途得意。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贾谊很早就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只活到33岁。贾谊一生志洁行廉,竭忠尽智,却数次被弃置不用,他的生平遭遇赢得了不少文人骚客的同情感慨。贾谊不能见容朝中重臣,被排斥出朝廷,他的一生共作了七篇辞赋,《汉书·艺文志》载“贾谊赋七篇”。[1]今存五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楚辞》载有《惜誓》,《古文苑》载有《旱云赋》、《虚赋》,而《虚赋》残缺甚多。贾谊的赋为“屈原赋之属”。[2]屈原和贾谊有着相似的命运遭遇,屈原的人生经历和爱国精神对贾谊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屈原的楚辞富有抒情色彩,贾谊的赋与之一脉相承。 一、屈贾的共性特征 司马迁的《史记》中,最动情的杰作当属《屈原贾生列传》,而屈原与贾谊二人相差数百年,却有着相似的人生遭遇。白居易的《读史》中曾涉及到将屈贾二人作对比:“良时真

吊屈原赋

吊屈原赋(并序)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谓随、夷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吁嗟默默,生之亡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谇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螾?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征兮,遥增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容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词句注释 (1)屈原: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后自沉于湘水支流汨罗江。 (2)长沙王:指西汉长沙王吴芮的玄孙吴差。太傅:官名,对诸侯王行监护之责。谪(zhé):贬官。 (3)湘水:在今湖南境内,注入洞庭湖。贾谊由京都长安赴长沙必渡湘水。 (4)《离骚》赋:楚辞既称辞也称赋。 (5)汨罗:水名,湘水支流,在今湖南岳阳市境内。 (6)因自喻:借以自比。 (7)恭承:敬受。嘉惠:美好的恩惠,指文帝的任命。俟罪:待罪,这里是谦词。 (8)侧闻:谦词,说不是正面听到,尊敬的说法。

《贾谊论》中的虚词与实词(共90处注释)

贾谊论 宋·苏轼 非1才2之3难4,所以自用5者6实7难。惜乎!贾生8,王者之9佐10,而11不能自用其12才也13。 1.非:<副>表示否定。不,不是。 2.才:<动>有才能。 3.之:<连>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用作主语。 4.难:<形>苦难,不容易。 5.所以自用:“所+介+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动作行为赖以进行的手段。自用,发挥自己的才能。 6.者:“者”放在所字结构之面,使这个名词性成分得到强调。 7.实:<副>确实。 8.贾生:贾谊,西汉洛阳(今属河南)人。汉文帝时曾招他为博士,任太中大夫,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和梁怀王太傅,三十三岁抑郁而死。 9.之: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使两者组成名词性偏正结构,表示前后两项的关系。此处表示修饰关系。 10.佐:<名>辅助的官员,辅佐别人的人。 11.而:<连>表示转折关系。 12.其:<代>用于名词或名物化的词语前,表示领属关系,通常表示第三人称,有时表示第一或第二人称。可译为他(它)的、我的、你的。 13.也:<语气>助肯定语气。“啊”。 译文: 人要有才能并不难,要把自己的才能施展出来实在不容易。可惜啊,贾谊虽然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却未能施展出自己的才能。 夫14君子之所取15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16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17之才,而卒18不能行其万一者19,未必皆其20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21。 14.夫:<语气> fú表示提挈语气。 15.所取:“所+动”所与动词组合组成名词性短语,在句中表示与动作行为相关的各个方面,如人、事物、处所等,按照“所+动词+名词”这样一种格式来对译。此处“所取”可译为“所选取的东西”。 16.所就者:所完成的事物。 17.致:<动>成就功业。 18.卒:<副>表示急速。立即,很快。 19.者:<代>与词组组成“者”字结构,指代事物。 20.其:<代>表示远指。那。 21.也:<语气>助肯定语气。“啊”。 译文: 君子所想要的东西远大,就一定要等待时机;所完成的事物伟大,就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的万分之一的原因,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有可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22何以23远过?得君如汉文24,犹且以25不用死。然则26是天下无尧、舜,终27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28一日得行其道。将之29荆,先之30以31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32欲得其君,如此其33勤也。孟子去齐,三宿34而35后出昼,犹曰:“王其36庶几37召我。”君子之38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39问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