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人的心理社会反应

病人的心理社会反应

病人的心理社会反应
病人的心理社会反应

病人的心理社会反应

(总分:57.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34,分数:34.00)

1.属于社会评估内容的选项是

?A.认知能力

?B.人格类型

?C.应对能力

?D.精神状态

?E.生活模式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2.患者疼痛时可出现的行为反应是

?A.哭泣、呻吟

?B.食欲不佳

?C.面色苍白或潮红

?D.血压升高

?E.手心出汗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3.锐痛常见于

?A.急性外伤

?B.腰肌劳损

?C.紧张性头痛

?D.类风湿性关节炎

?.慢性内脏炎症E.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4.患儿,4岁,突然出现左上腹部疼痛,为了准确地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护土最好选用的评估工具是

?A.数字式疼痛评估工具

?B.面部表情疼痛评估工具

?C.描述式疼痛评估工具

?D.言语式疼痛评估工具

?E.填图式疼痛评估工具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5.心理评估不包括

?A.精神状态

?B.对健康的理解

?C.生活方式

?D.应激水平

?E.应对能力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6.男孩,4岁,患有支气管肺炎,住院后放弃已经学会的能够控制排尿便的技能,出现尿床现象,其行为属于 ?A.恐惧

?B.抵抗

?C.退化

?D.怀疑

?E.抑郁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7.在病人对疾病的心理反应中,产生怀疑的最主要原因是 ?A.缺乏知识

?B.缺乏信任

?C.缺乏理解

?D.缺乏责任

?E.缺乏信仰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8.属于病人对疾病的行为反应的是

?A.卑微

?B.抵抗

?C.抑郁

?D.羞辱

?E.否认

(分数:1.00)

A.

√B.

C.

D.

解析:

9.患者钟某,男性,45岁,因患胆囊炎而入院治疗。住院后病人接受能力大大减弱,注意力高度分散,学习、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此病人临床表现属于

?A.轻度焦虑

?B.重度焦虑

?C.中度焦虑

?D.严重恐惧

?E.重度恐慌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10.周女士,35岁,被确诊为Ⅱ型糖尿病后,对已经出现的症状不注意,认为没有严重到必须立即就医的程度而耽误了治疗,其行为属于

?A.延迟行动

?B.害怕治疗

?C.怀疑诊断

?D.担心手术

?E.否认诊断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11.属于心理评估内容的选项是

?A.生活模式

?B.角色和身份

?C.工作性质

?.休闲方式D.

?E.人格类型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12.从疼痛刺激部位放散到其他部位出现的疼痛属于

?A.深部痛

?B.放射痛

?C.扩散痛

?D.局部痛

?E.牵涉痛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13.下列有关疼痛的影响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婴幼儿对疼痛最敏感

?B.积极的情绪可使疼痛减轻

?C.注意力高度集中时痛觉可以减轻甚至消失

?D.自尊心强的人常能强忍疼痛

?E.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下降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患者在患病期间,表现出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此时最可能的心理反应是14. ?A.否认和怀疑

?B.退化和依赖

?C.卑微和孤独

?D.退缩和抑郁

?E.羞辱和罪恶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15.关于痛阈,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

?A.痛阈是能引起疼痛的刺激的最低强度

?B.痛阈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性

?C.兴奋性低的组织,痛阈就高

?D.一个人的痛阈是固有的,不变的

?E.同一组织在不同条件下,刺激的阈值不同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16.心理社会评估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观察和交谈

?B.体格检查

?C.阅读相关资料

?D.使用疼痛评估工具

?E.使用止痛措施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17.对疼痛患者进行护理时,正确的描述是

?A.止痛药首选麻醉性止痛药

?B.只使用非药物性止痛

?C.疼痛出现后给止痛药

?D.立即用药物止痛

?E.止痛药开始宜较大剂量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18.下列那种表现不属深部痛

?A.定位清楚

?B.性质为钝痛

?C.时间长

?D.分布范围广

?E.不呈局限性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19.焦虑病人的非器质性病变导致出现躯体症状时,护士应 ?A.对病人有求必应

?B.立即对病人加以限制

?C.要求病人采取深呼吸等方法进行放松

?D.鼓励病人表达感受,倾听病人的主诉

?.对病人进行批评指正E.

(分数:1.00)

A.

护理毕业论文_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_正文

护理毕业论文_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_正文

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对68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的体会。方法:对68例前来我院进行诊疗的糖尿病患者行治疗前的心理疏导、治疗中的心理护理指导。结果:68例糖尿病患者通过心理护理指导后对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树立了占胜疾病的信心。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患者的健康恢复和维持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分析;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1 绪论 目前内科疾病的病因相对比较复杂,有些疾病尚缺乏特效治疗。心理护理是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言语、态度、表情和姿势等,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好转。 糖尿病是内科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患者的不良情绪,可引发各种并发症而加重病情,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各种不良心理状态,给予正确对的心理护理,使其缓解不良情绪,培养健康心理,提高免疫力,促进血糖标准,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收到良好效果。 现将来我院治疗的大约6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 临床资料 2010年3——11月在我科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约68例,男性56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的35岁,最大的85岁,平均年龄66岁。大多数患者为复发,少数为初发。 3 心理分析 3.1 悲观、自责、内疚 此类心态多数发年在中青年患者身上,经过多次检查确诊后,患者逐渐接受患病事实,但得知糖尿病不能根治需终身服药时会情绪悲观,消极厌世,病人患病不能照顾家庭,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造成家庭拮据。害怕因需要照顾给家庭带来困扰而感到自责、内疚。而他们又正处于学习、创业、的大好时光,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加之必须终生控制饮食,更加重了愤怒的心理。同时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与自由,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观的情绪中,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悲伤易泣。有些糖尿病病人,尤其是患有多种合并症,家庭经济状况不良,医疗保障不遂心意,家人的关心照料不周,心境不好的病人,容易对前途丧失信心,对治疗感到无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不能积极配合,一般不易控制病情,对这种病人一定要耐心劝导,只有排除心理障碍,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癌症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临床常见癌症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青岛市肿瘤医院护理部范永颂 一大部分癌症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减轻癌症病人的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畅,是治疗癌症的内在动力,也是康复的前提,所以进行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病人一旦知道自己患了癌症,必然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1、否认心理。这是人们对付严重挫折的一种自我防卫的方式,即 否认自己患了癌症,认为是医生的诊断“错误”。这对于缓和心事应激具有一定作用,但往往因此而延误治疗时间。 2、侥幸心理。这是病人迟迟不进入角色,而希望医生诊断错误的 期望心理。有这种心理的病人,有2种情况:第一是对自己疾病诊断半信半疑;第二是缺乏医学科学知识的人的盲目乐观,认为:“身体无不适,能吃能睡,能干活,不会有事的”因此,不愿意执行医嘱,导致不良后果。 3、忧郁(抑郁)心理。临床调查研究表明癌症病人与其他病人在 显著差异性,忧郁心理更为明显,而门诊癌症病人不能入院治疗,故情绪更为抑郁、苦闷。这类病人常表现为情绪消沉、悲观,有凄凉、痛苦的感觉,常独自流泪,很少说话,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即使是过去喜欢做的事情,现在也不想做,失眠、食欲下降、体重减轻。

4、焦虑心理。这类病人常表现为:心跳、心悸、紧张、焦虑不安, 脾气暴躁;失眠、多汗、手发抖,常有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5、疑虑心理。疑虑是缺乏事实根据的主观猜想,是患者消极的自 我暗示。病人患病后变得异常敏感,对护士、医生的低声细语,总怀疑是在谈论自己病情在恶化或无法救治;怕打错针、吃错药; 有的患者凭自己一知半解的药物知识,推断药物副作用,推断不良预后,常以封建迷信传说来指导看病,甚至相信一些巫医、巫术,造成大错。 6、孤独感。孤独感是病人感觉孤单一人,与外界似乎隔绝了的 孤独寂寞心境。病人住院后与家庭、工作单位脱离,加上陌生的周围环境,极容易产生孤独压抑心理。感到在病房度日如年,生活无聊、乏味,有的甚至导致失眠。 7、依赖心理。这是由于病人进入角色后受到各项照顾、保护而产 生的被动依赖的心理。过去生机勃勃的人,一旦患病后即变得顺从、依赖、感情脆弱,对医护人员的叮嘱也百依百顺。只要有亲人在场,病人拒绝做力所能及的事。 8、恐惧心理。恐惧是对某一事物、某一现象表现出极度害怕及紧 张。大多数病人有恐惧心理,主要表现为对手术、放疗、化疗的恐惧;对各种医疗器械的恐惧;对抢救病人及死亡的恐惧等。 二不同心理反应的处理形式: 癌症一旦确认,如何告知患者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如果告诉病人身患绝症,对病人无疑是最大的打击,但是隐瞒病情又侵害了病人享

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09-06-17T16:36:35.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8年11月第21期供稿作者:门丽华刘波 [导读] 如何使老年人在住院期间得到良好的心理护理,是摆在我们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门丽华刘波(鹤岗市人民医院黑龙江鹤岗 154100)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21-0089-02 【关键词】护理 现在老年病人增多,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对治疗有很大影响,如何使老年人在住院期间得到良好的心理护理,是摆在我们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1.内科老年病人,由于认识及感知能力的减退,使一部分老年病人产生猜疑心理,他们常因眼.耳朵不灵,对任何的言语.表情.行为都变得多疑,甚至猜想自己的病情如何严重。 2.一些阅历较深的老年病人,在焦虑与恐惧的基础上产生不信任心理,怀疑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诊断,对治疗不信任,对护理更是挑三捡四,使护理工作实施起来很困难。 3.内科老年病人,由于体弱多病,多数又都是慢性病,有的 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给病人带来了很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很多老年人病人对自己的“存在”产生怀疑,表现为焦虑,沮丧,失去信心,如果久治不愈或效果不明显,便会焦虑不安,甚至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即将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4.内科老年病人由于长期住院治疗,经济上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又怕拖累儿女,所以对治疗疾病产生厌倦情绪,对治疗失去信心,对未来不抱有希望。 根据以上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个人对此做出如下护理措施,来帮助老年人走出“心理疾病”的阴影。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1).老年人经历了坎坷人生,自强不息的老人很多,又由于长期患病使他们自我调节功能下降,往往对疾病转归失去信心,因此,在护理上要注意耐心疏导,可结合病人的病情和症状通俗易懂,调整心理平衡,也可以请同种病人治愈的病友,向他们讲他们的切身体会,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疾病尽快恢复,早日康复出院。 (2).针对老人的心理特点与疾病的不同,护理时应善于掌握病人的气质类型.性别.性格特点,对不同的病人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对不同的人说话一定要掌握技巧,对有知识的老年病人要多讲解医学知识,对文化水平比较低的病人要浅显易懂,应该注意语言和善,态度和蔼,使病人知道我们掌握他们的病情,关心他 的疾苦,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3).改善老人的消极心理,控制不良情绪,让他们懂得情绪对恢复疾病的重要性,并举出实例现身说教,使他们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综上所述,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老年病人在获得疾病的转归中,得到最好的护理和治疗,使老年病人在经历人生不幸的同时,得到护理人员精心护理,轻松愉快的面对疾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早日恢复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其心理护理

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其心理护理 当一个人脱离了正常的生活,带着疾病来到医院时,总时处于一种陌生、恐怖、痛苦、焦虑,接触的都是陌生事物,远离家人,与不相识的人同处一室,没有安全感,而手术作为一种刺激,往往引起病人一系列消极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着手术效果和病人预后。因此,准确分 析病人的心理反应,积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于手术成败意义重大。本文浅谈手术病人 常见的心理反应及其相应的心理护理。 1焦虑和恐惧反应及其护理 焦虑和恐惧是对预期心理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引起这种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病人没有 医学知识,对于手术和疾病缺乏正确认识以及医务人员、医疗环境的刺激和对既往刀割创伤 的心理体验、对既往心理挫折的联想等。这种反应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均可见到,是手术病人 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尤其多见于较大的手术和无住院史或无手术史的病人。病人往往焦躁 不安,顾虑重重,怕疼痛,怕出血,担心手术意外和发生并发症、后遗症。对手术目的、施 术医生和术后效果也极为关心,想方设法地询问和探究。同时还怕医务人员态度恶劣,动作 粗暴。对此,一定要认真进行术前教育,深入浅出地介绍手术的意义、方法和预后等,使病 人对手术和疾病有适当的了解。要亲善和蔼地安慰病人,耐心倾听他们的主诉,热情回答他 们的提问。术前所做的各种检查,要及时给以解释。术中、术后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应在术 前予以说明。术中尽量减少物品和器械的碰击声,避免高声喧哗和窃窃私语。手术之后经常 访视病人,观察病情,在生活中给予适当的帮助,帮助处理问题。 2悲观和绝望反应及其护理 术后可致身体某些部位功能丧失,或者慢性疾病最后转用手术治疗以及恶性肿瘤患者,容易 存在这种反应。病人的精神负担常常很重,对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前途考虑较多。其表现, 有的病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有的病人则放荡不羁,玩世不恭,严重 者违犯院规和法纪。前者多见于内向性格的病人,后者多为外向性格病人的表现。无论哪种 病人,都要体谅他们的心境,给以诚挚的安慰和劝解,鼓励他们乐观地对待疾患,增强生活 信念。根据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密切注意语言的真正涵义,注意语调的平和、言 语的清晰、明了,还要注意语言的效果。行动的真正意图,千万不能歧视和训斥病人。手术 以后,要主动关心、体贴病人,尤其在生活上多方照顾,从而使之内心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3疼痛反应及其护理 手术以后的病人,几乎100%都有疼痛的主诉。这种疼痛反应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 镇痛剂应用恰当与否有关,而且病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和行为反应还直接受着心理因素的影响。这取决于病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例如,注意过分集中、情绪紧张、意志 脆弱以及兴趣索然、犹柔寡断和疲劳等,均能使疼痛阈值降低,疼痛反应加剧。所以,要耐 心细致地安慰病人,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千方百计地使他 们精神爽快,情绪稳定,消除焦虑、恐惧、悲观和绝望等不良的心理反应,减轻思想压力。 护士要懂得谈话的艺术,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所处的家庭、工作环境,智力和疾病的轻重,采取适当的语言文字以求恰到好处。保持病房安静,床铺舒适。在一切 操作中,动作要准确、轻柔、迅速,避免疼痛刺激,必要时可应用镇痛剂,也可以争取得到 病人家属的密切配合。 4变态心理反应及其护理 变态心理反应是指手术本身没有问题,而病人术后却有剧烈的心理反应。例如:子宫切除、 截肢术后的病人或者心理上对手术准备不足,而社会对手术评价又不高,可能导致术后忧郁。表现为缺失感和易怒、多疑、性格孤僻等。而术前严重失眠加上手术创伤可能引起术后谵妄。病人有答非所问、定向不全和恐惧等症状。术后病人发生变态心理反应,尽管与病人的素质

精神病人接触及心理护理

精神病人的接触与心理护理 接触病人是了解病情的重要途经,也是做好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基本功之一。 由于精神病患者不能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其行为常不能为正常人所理解,因此,要与病人良好的相处,确是一种细微而复杂的工作。然而,多数病人在这方面虽有其病态的一面,也有其符合逻辑性的一面,这又给我们在接触时增添了一定的社会性内容。 接触精神病人不仅是为完成治疗和护理任务。更重要的是贯彻对病人的精神治疗。病人从门诊、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都渗透着精神治疗的作用和反作用。没有良好的精神治疗,一切医疗及护理措施就会缺乏生命力,甚至会降低疗效及加重疾病过程。 精神科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建立护士与病人的治疗性人际关系之后延伸其他护理工作的。如果称病人为求助者,护士便是协助者。护士接触病人应是有目的的主动过程。运用交往和沟通技巧,达到了解病人需要和想法的目的;联系观察病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之病态表现,帮助病人维护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功能,实现护理工作的目标。精神科护理的独特性特别重视与强调人际关系和与病人的沟通,因此必须通过双向沟通的方式接触病人来完成。对于护士来说,将多学科知识、技术投入精神科护理之中为病人的治疗、康复及保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都需要与病人的直接接触来完成。因此接触病人在精神科护理活动中非常重要。

一.接触精神病人的要求 (一)、要了解与掌握病人 接触病人前应详细了解病情以做到心中有数。要熟悉病人的症状体征、诊断、治疗和护理要点。对病人的一般情况如:姓名、年龄、性别、面容、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生活习惯和发病经过等。护士要根据病人的不同症状特点和有关情况,分别采取适当的搪触目惊心方法,使病人乐于接受护理要求,以达到护理的目的 (二)、要尊重病人的人格 护理人员要在语言态度上尊重病人以消除不安和抵触情绪。要尊重病人的人格,平等相待不歧视,这是在与病人的接触中最起码的要求,决不能因为病人存在着某些病态语言和行为而对其人格所损害,更不能以此作为笑料来嘲笑或愚弄病人,禁止给病人起绰号。因此,不管病人的症状表现如何,不能流露出半点轻视的态度。护理人员举止要大方,要有礼貌,按病人不同的姓名、性别和职业等给以恰当的称呼,以融洽工休人员之间的关系。要有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与同情心,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动接触病人,做好各项工作。 正确对待病人的合理要求,不可为了摆脱一时纠缠而哄骗病人,对其不切合实际的无理要求,运用委婉的语言加以解释,处理适当。要十分耐心的听取病人对病情的陈述,中间不打断病人的谈话,不抱成见,不要有先入观念,对其所谈的一切应给予足

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第一窗口,是医务人员和患者接触时间最早,人数最广泛,病种类型最多的部门。大部分门诊患者都处刚进入患者角色,行为退化,依赖心理强,自我控制力下降,表现恐惧.紧张等。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得到医术高明的医生诊治,尽早确诊,达到最佳治疗。做好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改善护患关系,保持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进行诊治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检验门诊护士素质及护理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标志[1]。针对门诊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寻找对策。 1 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 1.1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由于急诊患者病情急,来势猛,缺乏思想准备,来就诊时主要表现为精神高度紧张,惊慌,急躁,易怒。希望医务人员最好的,技术过硬,尽快详细的检查,及时、准确的诊疗。能马上缓解或解除自己的痛苦。 1.2慢性患者的心理特点慢性患者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到处求医,服药杂,多,疗效差,多次复诊常使他们怀疑医生的诊疗水平,有些患者甚至认为自己的病是治不好的,表现为对好的建议或指导多采取拒之不理的态度,情绪低落,心情郁闷。 1.3外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外科患者以外伤,急诊为多,大都需要手术治疗。其心理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和焦虑的心态,在心理上还没能完全接受”患者”这个现实,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遇事易激动。甚至与医生,护士发生口角。 1.4初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初诊患者对医院的环境陌生,患者到医院就医,一般都经过挂号、候诊、诊断、检查、交费、取药、治疗等过程,在这个诊疗过程中,由于医院面积大,科室和专业又进一步细化,患者在就诊时,常常要来回多次,加上求治心切,希望尽快办理就诊手续,希望医护人员尽早明确诊断,或者害怕病情加重,往往对疾病的治疗表现出焦急、烦躁情绪,甚至引起医患关系紧张。 2 护理措施 2.1建立良好的医患和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和护患关系是体现医院对患者的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的需要。与患者交谈时要正视患者,专心听取患者的主诉让其感觉到你是值得信赖的,医护人员的言行要使患者感到真诚、温暖、可信、可敬.绝不能敷衍患者及恐下患者。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作为一个称职的医护人员,常常要做到换位思考,”假如我是患者”这句话常记心中。同时在做病情介绍时尽量不要用医术语,要用患者能听懂的语句来描述。这样可以消除患者心中的恐惧和不安。其次,要重视患者的人格,包括在操作时保护患者的隐私,这样就能使患者避免窘境,从而得到患者信任。

门诊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对策

门诊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对策【摘要】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医院的临床护理质量,优化医院的就诊环境,近年来针对性地分析门诊患者的各种心理反应,采取对策,解除患者的各种心理隐患,主动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满足日益增长的身心健康需求。【关键词】门诊;心理反应;对策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务人员从服务角度认识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场所,而医院的门诊更是面向社会、患者,并直接为社会人群进行医学和保健的窗口。门诊接受各种疾病类型的患者,不同疾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要求的前提下,可出现各种与疾病相关和不相关的心理反应,门诊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帮助和理解患者出现的各种心理反应,尽可能满足其心理需求,这样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有利于门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1门诊患者的心理反应人的心理活动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帮助了解人们心理特征的形成及其变化,在门诊医疗护理工作中有着积极的作用。门诊工作特点本身是全天候服务的窗口,来自多个阶层的众多患者,由于患者所患疾病种类的不同及患者面对的疼痛忍受能力差别等,患者的心理因素变化也不完全一样,通过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的观察,部分患者存在复合负性心理,主要表现有怀疑、猜疑、焦虑、抑郁等。11猜疑、紧张不安整个就诊过程中,患者往往心有顾虑,与当今社会人情网有一定的关系,部分人错误地认为看病要找熟人,一旦没有熟人,几次复诊没有明确诊断,产生怀疑心理;担心辅助检查如多次抽血,拍光片,特殊检查,如各种造影、穿刺等会伤害身体,因而显

得惊慌和不安。同时,中医的治疗有针对慢性病的特色中医方案,但有些顽固性的慢性病,单纯使用中药不能治愈,随着医疗新技术的开展,需要增加新项目的治疗检查,患者错误地认为自己是做实验的,产生猜疑和怀疑,对医务人员不信任。12期待性焦虑门诊患者在短时间内期望有明确的疾病诊断,到就诊地后,常表现为坐卧不宁或来回踱步,不断询问就诊的号码,围观医生诊疗等,遇到和自己疾病相似的患者,便急于知道其诊疗结果,往往喜欢偷听或偷看诊疗过程,以探听医生的医术是否高明。他们共同的心理愿望是迫切希望得到认真细致的检查及准确度诊断,希望看病后药到病除,花最少的钱得到最佳的治疗方案;一旦检查内容多、时间长,就会产生焦虑情绪。13抑郁主要是久治不愈、经济条件差不能够入院治疗的患者。由于长期经受疾病的折磨,身心痛苦、对治疗丧失了信心,回避或拒绝治疗,主要表现是淡漠、寡言少语、愁容满面、不愿与人交谈。2门诊患者心理因素改变的对策21加强健康指导和防病治病宣传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使门诊患者一进医院就能主动了解一些基本的医疗知识,并针对患者普遍存在的一些顾虑合理解决,以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保持良好心态,接受各种检查和治疗。因此我们门诊工作优化对策,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开展了辨证施护、辨证施养、辨证施膳,定期进行门诊患者健康讲座,体现了中医健康保健的创新之路。22以人为本,取得患者的信任门诊医护人员每天都要和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文化、修养

内科病人心理护理

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 摘要:本文以作者实际经验为材料,介绍了内科老年病人心理问题,并给出了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创新性研究——有效沟通。 关键字:内科老年病人心理问题护理 一、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1.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护理原则:解释一支持一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例1:男,“岁,以心源性晕厥”首次入院。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了何种严重的心脏病或是脑血管病,因此焦虑不安,经用上述原则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确诊后二周出院。 2、孤独寂寞 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

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例2:男,68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病人很少讲话,独自活动,常在床上长时间静卧。我们就主动同他交谈,有针对性地将同病室的病人集中起来参加一些活动,并向病人讲解交往的好处和方法,鼓励他多和别人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病人已和病友们建立了感情,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了。 3、悲观消极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关心一支持一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门诊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门诊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2-03-21T14:59:13.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3期供稿作者:周孟英[导读] 医院门诊是大量病员就诊的场所, 病员接触医护人员的第一线。 周孟英(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门诊部四川德阳 618000)【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298-01 医院门诊是大量病员就诊的场所, 病员接触医护人员的第一线。门诊也是医院的窗口单位,展现了医院服务质量与医务人员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和形象以及经济效益。由于工作的性质和特点,门诊也是医患矛盾的多发点。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之间的矛盾,门诊护士不但要掌握高超的护理操作技术,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心理学知识,并将其发挥到门诊护理工作中,把握好患者的心 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由于病员所患疾病不同, 病员的性别、年龄、性格、职业、家庭情况、工作性质、经济状况等各有差异,这些情况都会使病员产不同的心理,常见的心理状态有: 1.1 陌生、恐惧的心理 随着社会的转型经济的发展,医院的就医条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门诊患者特别是首次就诊的患者,环境不熟悉,就诊程序不了解,对医生护士的业务水平持怀疑的态度,加上对自己的疾病能否治好的担心会产生惧怕心理。 1.2 焦虑、烦躁的心态 病人在一系列诊疗过程中,由于科室和专业的细化,常常要往返多个部门和诊室。门诊患者一般都有求治心切尽快办理就诊手续尽早明确诊断的心理。如多次往返,焦急烦燥甚至情绪失控,极易引发医患间的冲突,甚至酿成恶性事件的现象不胜枚举。 1.3 期望药到病除的心理 门诊患者大多想迫切体验到治疗效果。特别是慢性病患者,多次复诊常使他们怀疑医生的诊疗水平,有些病人甚至认为自己的病是治不好的,患者总希望看一次医生就能“立竿见影”。大多数患者都希望为自己诊疗的医生都是医术精湛的专家,医生的诊疗及时准确立即见效;对护士打针输液希望“一针见血”;对所有检查总希望一次就有明确诊断。 1.4 心存疑虑的心态 近些年,由于部分医务工作者在诊疗活动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良行为,导致“非典”时期树立的“白衣天使”形象在人们心中已经淡化,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有所下降。有些患者就诊时希望得到医生的治疗,又对医生的能力心存疑虑。期望医生为其进行全面检查,并给予正确诊疗,对自己患病经过的叙述总担心有遗漏,而误导了医生的诊断,若医生不耐心倾听,便会产生自责和不安心理。尤其是一些有难言之痛的患者,叙述病情遮遮掩掩,而后又叮咛医生保密,希望医生对自己的健康提供安全保障。 1.5 消费心理 每个患者经济收入、消费观念、文化素质的差异,对医生诊疗水平、服务质量要求各不相同。有些病人既希望医术高明的医生为自己诊治,但对医生开具的检查和药物不理解,总担心自己被“宰”;有些病人排队挂号、候诊很长时间,总希望医生能做详细检查,甚至主动要求医生给自己做检查,开“好药”,误认为便宜药不管用。 2、门诊患者的心理特征其实还有很多,比如紧张,抑郁,自控能力下降,依赖心理强等特点,因此, 医护人员在门诊工作中: 2.1 对急诊病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运用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这种医患关系,对诊疗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诊冶效果。 2.2 对慢性病人多出现疼痛、发热、呕吐、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易引起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当亲切安慰,并及时妥善处理,病人自然就会情绪好转。对慢性病人必须紧紧围绕慢性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 2.3 对恐惧心理 我们应针对患者疾病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明,对患者和家属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预后良好者鼓励患者看到治愈的希望,对于预后差的应安慰,给予心理支持,能正确面对疾病,尤其是慢性病应指出现代科技进步,不要放弃治疗的希望,而对病情发展较快的,要用肯定语言告诉家属“医院会尽最大努力为病员服务”。患者检查和治疗时,应主动将检查步骤和方法、检查治疗要达到的目的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以诚恳态度告诉患者及家属“我们将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所受的痛苦”,帮助患者及家属减少恐惧感。 2.4 对怀疑和不信任心理的患者 对由于与自己查阅的资料有差异而引起的对治疗方案怀疑不信任者,我们要向患者解释个体存在着差异,治疗要因人而异,而书籍上的治疗是针对大多数人的一般治疗,并加以分析,对由于医务人员外在条件、引起的不信任,我们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注意有技巧的交流,通过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来赢得患的信任,因医疗条件有限,可通过提高我们的医疗诊断水平和技术来弥补硬件上的不足,以优质服务来增强患者的信任。 总之,为了给病员就诊创造一个良好的就诊环境,在工作中医生和护士都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使病人产生安全感。而且必须努力观查掌握和研究就诊病员的各种心理, 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与病员沟通交流, 以良好的职业道德, 优良诊疗技术, 热情而周全的服务,以满足病员的心理需求, 尽量消除使病员产生不良心理的因素, 无疑对提高治疗效果, 保障人们身心健康, 减少医患纠纷, 创建精神文明和创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浅谈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浅谈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2-12-27T14:45:50.2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9期供稿作者:马玉英李淑兰[导读] 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同时满足各类病人的需求,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马玉英李淑兰(昌吉州人民医院门诊部新疆昌吉 831100)门诊是医院的窗口,也是病人就诊的第一场所,病人到医院看病,从挂号、候诊到医生诊查、交费、取药、治疗等,由于过程繁琐,环境陌生,加上疾病的痛苦,常常使病人产生复杂的心理,本人在门诊导医台工作多年。通过对门诊就诊患者的分诊与观察,发现门诊就诊病人有以下特点: 1 盲目从医 健康人的心理活动主要适应社会,再加上平时忙于工作和家庭事物,不太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周围的同志查出得了不治之症,就把注意力一下子转向自己,不惜花费金钱,到医院进行各种检查。 2 求治心切 病人到医院就诊,求治心切,希望能得到治疗,即缩短候诊时间,看到挂号、交费排长队,就会产生焦急心理。 3 候诊急躁 在候诊室等待时,不是坐在休闲椅子上看电视,而是坐立不安,不停地向导医询问自己的就诊号码,并且希望看病时,医生能一眼望穿病情,尽快明确诊断。 4 儿童心理 孩子的心理取决于父母,如果父母为孩子患病大呼小叫,孩子也会表现出紧张或哭泣,如果父母镇静自若,孩子便会很安静。 5 角色缺如 个别人患病后,有时承认自己有病,有时又把自己当成健康人,心理活动常在肯定与否定之中,症状不明显时,反而夸大其词,谨小慎微,症状明显时,反而满不在乎,延误治疗。 6 选择医生 6.1 出诊病人希望有经验,医术高的专家诊治。 6.2 年轻女性希望高年资女医生诊治。 6.3 复诊的病人希望能得到同一个医生的诊治,有助于保证病情及用药的连续性。 7 心理重重 就诊的时候即希望对疾病尽早的做出诊断,而又害怕面对检查,结果心理忐忑不安、矛盾重重。 总之,门诊病人由于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想法不一、反应不同,这就为我们分诊护士及导医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学习研究心理知识,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同时满足各类病人的需求,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耳鼻喉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耳鼻喉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直接接待病人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和开展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的场所,是医务人员和患者接触时间最早,人数最广泛的部门。医疗质量的高低,服务态度的优劣,不仅影响医院医疗工作和医疗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医院的信誉。门诊病人以数量多、流动性大,相对停留时间较短为特点。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以疼痛为主症,如急慢性咽喉疾病、鼻疖肿、鼻出血、头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病症。中医理论多认为是与“上火”有关。所以在耳鼻喉科就诊的人群多有心烦气燥的表现,情绪波动大,发生矛盾的机率也高。多数容易发生医患、护患、患者与患者之间的矛盾,造成就医人群中的紧张气氛,要解决好这些矛盾,创造平和有序的就诊环境,就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患者、不同的病情、不同的情绪表现而引发的心理反应,分析原因,作出判断,寻找对策,妥善解决。本文结合门诊耳鼻喉科病人就诊时间的心理反应特点分析探讨耳鼻喉科门诊就医群体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以取得心理护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 1 门诊耳鼻喉科病人的心理特点 1.1初诊患者的心理特点 病人对医院的就医环境陌生,就医环节流程不熟悉,常发生“一排、二等、三跑路”的现象。尤其是耳鼻咽喉科急危重症病人多,①急诊病人病情急,来势猛,缺乏思想准备,病人多有紧张焦虑、情绪激动的表现,医患、护患、病人与病人之间易发生矛盾,造成就医

人群气氛紧张,就医协调管理困难;②极度痛苦:尤其是急性喉炎、急性会厌炎或者是气道异物所造成的气道阻塞的病人,窒息感明显,致使有濒死的恐怖感,此种病人的突出表现是惊恐万状,急噪易怒; ③恐惧不安:鼻衄的发生多具突然发作,来势汹涌的特点。病人往往无思想准备,特别是幼儿,看见出血即表现害怕哭闹,精神高度紧张、惊慌,随着出血量及出血次数增加,病人由紧张发展为恐惧,故来诊时多为面色苍白甚至虚脱,幼儿患者则大声哭闹,家属着急,惊慌失措。④择优心理明显:希望就诊时医护人员是最好的,技术是最过硬的,服务是最优秀的,能马上缓解或解除自己的痛苦,期望值过高,一旦要求不能马上实现就怒气冲天。 1.2药到病除、急于求成的心理特点 门诊患者大多都对疗效有一定疑虑,想迫切体验到治疗效果。特别是慢性病患者,病程长,治疗效果差,多次复诊常使他们怀疑医生的诊疗水平,有些病人甚至认为自己的病是治不好的,患者总希望看一次医生就能“立竿见影”[2]。 许多慢性病患者到处求医,服药杂、多,疗效不明显,到门诊复诊希望碰到最好的医师,获得最好最新的诊治方法,及早根治病患。①普遍存在失望、悲观、消极、自卑的心理状态。②由他人推荐或经媒体信息来医院就诊,抱着一线希望,对诊断、治疗总是满腹疑虑,对用药和治疗都存有戒心。③对正确的治疗及康复均无信心,对好的建议或指导多采取拒之不理的态度,情绪低落、心情郁闷。 1.3专科检查治疗病人的心理特点

精神病人康复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精神病人康复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讲座活动记录表

精神病人康复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病人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使疾病得到满意的转归,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问题,解除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障碍,对于疾病后期的巩固治疗、防止复发和意外事故及适应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特点 精神病人患病期间,常否认自己患有精神病而不愿住院或拒绝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和护理,精神症状逐渐消失,自知力开始恢复。随着病情的好转,其心理状态复杂多变,且往往相互矛盾。他们一方面为自己疾病的治愈或好转而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会产生种顾虑和不安,主要表现为: 1 、恐惧心理。有的病人为前途担忧,担心吃了那么多药,脑会受损害,智能受影响,不能胜任原来的工作和学习,不会受重用;或因长期住院,出院后怕适应不了社会生活,还有的病人过分担心自己的恋爱婚姻问题会受到挫折,未婚者怕找不到对象,已婚者怕离婚等。 2 、怕复发的心理当病人听到一同住院的病友是多次复发,就可能会想到自己病好了以后会再复发,表现顾虑重重、过分担心。 3 、绝望心理很多统计资料表明,康复期精神病人的自杀率很高。尤其是反复住院的病人常常悲观、抑郁,认为患了精神病一辈子也治不好,比癌症更难治,生不如死。病人对未来生活丧失了信心,情绪极度低落和悲伤,这种病人往往产生自杀念头。 4 被歧视羞愧心理精神症状好转后,当回忆自己在疾病发作期的一些异常行为,或别人向他描述这些异常行为时,会感到羞愧不堪。有这种心理的病人,往往怕受到社会的歧视而不愿见人,害怕别人不予理解。感到在亲戚朋友中抬不起头来,认为出院后做人难,即使疾病完全恢复正常,也会被人看不起,另眼相看。因此,病人怕出院,常常有一辈子住在医院的想法。 二、具体的护理措施 1 、家属应经常与病人沟通交流,掌握其心理活动的特点及特殊表现,启发病人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针对不同情况分别给以不同的心理治疗。对心理活动基本趋于正常的病人,可引导他们总结发病规律,给他们讲解精神疾病的防治知识,纠正病人“服药对大脑有害”的错误观念,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出院。 2 精神病有较高的复发率,对病人提出的问题,我们不妨直言不讳地告知他们,精神病复发是可能的,但也不是绝对不可避免的,康复后坚持服药,提高服药依从性,随时与医生联系,复发是可以避免的。这样回答,既不否认,也不使病人感到绝望,能够增强病人战

内科护理业务学习记录

内科疾病一般护理 1、入院后热情接待,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危重病人应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师。 2、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光线充足,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50%-70%。 3、危重、特殊检查和治疗的病人需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采取卧位,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 4、新入院病人,应立即测血压、心率、脉搏、体温、呼吸,每日测4次,连续三天。如体温超过38.5℃以者或危重病人,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较高或波动较大者,随时测量。并报告医生。 5、责任护士采集主、客观资料,填写护理评估单、病人健康教育计划,并对病人进行人院指导。 6、按病情及等级护理要求,定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瞳孔、神志等变化及其他临床表现,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7、遵医嘱指导病人饮食,并做标记。 8、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认真制定护理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 9、入院24小时内留取大、小便,及其他的标本并及时送检。 10、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交接相结合。

11、按病情及护理问题认真实施护理措施,及时评价护理效果。 12、根据内科各专科特点备好抢救物品,做好抢救护理。 13、了解病人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14、病人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观察有无恶心、呕吐、暧气、反酸、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便血、巩膜及皮肤黄染等。病情严重者,观察生命体征。 3、视病情适当休息及活动。 4、出血期应禁食,恢复期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饮食。 5、指导病人用药:如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病人口服药要研碎服;溃疡病病人抑酸药宜饭前或空腹服等。 6、了解病人的化验检查及一般检查项目。 7、讲解消化系统检查项目的注意事项,并做好检查前后的护理。 8、备好各种物品及药品,严格三查七对。

临床疼痛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临床疼痛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积极调整心理状态能够减轻疼痛感觉,现重点讨论与临床疼痛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应对措施。 1 影响疼痛常见的心理、社会因素 1.1 心理因素 1.1.1 情绪状态:人的情绪是影响疼痛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情绪如愉快、兴奋的时候,对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降低,相反,消极情绪如抑郁常引起慢性疼痛和持续性疼痛。急性及慢性疼痛均伴有焦虑、紧张和不安,愤懑的心理可加剧疼痛。 1.1.2 认知与评价:疼痛感与人对疼痛后果的评价关系密切,由于每个人对疼痛的理解不同,感觉也就不同。 1.1.3 注意:对疼痛的感觉与人的注意力程度密切相关,分散注意力可减轻疼痛。注意力高度集中到疼痛之外的某一问题,即“忘我”状态时,则疼痛的感觉就会相应减轻。 1.1.4 早期经验:人们对疼痛的感受和反映受幼年教育的影响,儿童时期的疼痛经验可影响成人后对疼痛的感觉和耐受性。 1.1.5 人格:不同人格的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和表达方式有很大差异。一般性格外向及稳定型人格者对疼痛的忍耐性强,个体心理平衡、已婚、夫妻和睦、有良好职业、独立坚强者疼痛较易治疗;反之,性格内向、焦虑、依赖、孤僻、死板容易产生疼痛体验。 1.2 社会因素 1.2.1 民族与文化: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人对疼痛的耐受性有所不同。研究表明,教育程度不高、经济落后的人群疼痛阈值较高,游牧民族、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对疼痛耐受性较高,反之则低;这些可能与遗传、观念、宣传、教育以及人的认知评价有关。 1.2.2 社会群体:个体的痛觉或阈值高低受到群体,如家庭、家族及所在团体的影响。周围人的过分注意和关心,团体对个别人的心理压力均可强化病人的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医学科学的进步,人均寿命的逐年提高,精神疾病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健康疾病之一。精神疾病分多种类型,而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属于一种难治性的精神疾病。那么,什么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多样复杂,几乎包含了精神科的全部症状和症状群,但是没有任何一个病例能够表现精神分裂症的所有症状。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不同的表现,但无论如何,精神分裂症自身临床表现具有其特征性,具有思维、情感、行为意向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环境的特点。因此,针对精神分裂症疾病的特点,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护理,可有效控制精神症状,增加治愈率。心理护理的基本原则是与患者建立、保持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解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取得患者的合作。心理疗法是在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积极、恰当的心理护理,对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和情绪,使之配合治疗,都有良好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而且对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幻视幻触反常兴奋自杀自伤耐心诚恳安全信任 目录: 一、目的与意义 二、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 2.1、精神分裂症的前驱症状 2.1.1、性格改变 2.1.2、类神经症症状 2.1.3、行为出现异常 2.1.4、多疑、敌对及困惑感

2.2、感知觉障碍 2.3、思维及思维内容障碍 2.3.1思维形式障碍 2.3.2思维内容障碍 2.4情感障碍 2.5意志与行为障碍 三、临床分型 3.1偏执型 3.2紧张型 3.3青春型 3.4单纯型 3.5未分化型 四、治疗 4.1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4.2;电痉挛治疗 4.3心理治疗 五、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 六、护理措施 6.1强化安全护理 6.2病房安全管理 6.3严密观察,掌握病情 七、生活护理 7.1饮食护理 7.2保证充足睡眠 7.3卫生护理 7.3.1生活可以自理的患者 7.3.2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八、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护理: 8.1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管理 8.2医护人员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 8.3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人格 8.4医务人员怎样取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信任 8.5开展心理测评,对症处理 8.6正确的应用沟通技巧,及时为患者解开心结 8.7恢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九、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宣传教育 十、特殊护理 10.1对精神分裂症自杀、自伤护理 10.2针对精神分裂症伤害他人行为的护理问题 10.3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安心住院逃离医院行为的问题 10.4经分裂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十一、总结 一、目的与意义

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现代的医学模式已从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情绪变化与疾病的发展、转归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因此,了解病人心理特征,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消除不良情绪,对提高诊疗效果、减少病人痛苦、防止疾病发展,促进患者康复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门诊病人尚未完全进入“病人”角色,往往存在“急躁、焦虑、恐惧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故对门诊病人的护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下面谈谈本人从事门诊护理工作的体会。 1 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 1.1门诊病人普遍存在着“早就诊,早确诊,早治疗”的迫切心理:他们通常需要及时的获得病情信息,因此对医护人员的态度十分敏感。医生和护士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情绪变化等对患者及家属可产生直接的影响。初次就诊的门诊病患者会有一定的陌生复杂心理,病人来到医院对陌生的就诊环境常感到困惑和茫然,迫切希望护理人员能适时引导。来院就诊者希望对自己所患病痛得到合理的诊治。需要更多了解所患病症前因后果,治疗的确切效果和不良反应。 1.2门诊病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格外突出,表现为紧张烦躁、抑郁不安、容易激惹,有些甚至兼有明显的神经官能症的临床表现。患者因病常处在情绪易激惹状态,常因小事与人争执。除了就诊时的焦虑心理还往往表现为抗拒与依赖赖的用药心理。由于受到“病弱需进补”理论的影响,病患常常要求医生开些含有人参等补气养血成分的药物,对

患者中最多见的这种盲目求补的依赖用药心理,医护人员要指出其危害性,必要时可做适宜的行为阻断。 1.3大多数门诊就诊病人刚进入“病人”角色,行为退化、感情幼稚、依赖心理强、自我控制力下降,表现为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希望得到医生重视,得到医术高明的医生诊治,尽早期确诊断,了解到最佳治疗方案,并有迫切体验到治疗效果的心理。 2 门诊病人心理护理措施 门诊护士需要积极主动的观察病情,寻查病因,实施治疗,了解思想,接受建议,征询需求。然而,门诊病人来自不同的社会环境,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着各自的习惯和爱好,心理需求则不尽相同,对病人的外部心理观察是我们门诊心理护理的重要环节。 为进一步探讨门诊病人的心理,做好有针对性的护理,应制定下列措施: 2.1挂号室及住院处是门诊的窗口,我们要热情相接,礼貌相待,在其挂号、候诊、就诊、治疗、划价、收费、取药等过程中,用我们的言行去赢得真诚的信任和融洽的感情,做到认真解答病人就诊时的置疑,对老人、儿童、残疾、文盲、农村患者给予特殊的照顾和必要的指导,解决他们就诊时的心理障碍和实际困难。 2.2治疗室是一般实施治疗的地方,我们应“细”字当头,认真“三查七对”并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病种介绍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利用墙报、板报等宣传手段介绍有关卫生预防常识,使患者能在心理上感到主动的配合及自我保健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方面,对幼儿应多给予疏导,注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