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岩盐矿床沉积特征与形成条件研究

岩盐矿床沉积特征与形成条件研究

岩盐矿床沉积特征与形成条件研究

摘要:为解决岩盐矿床找矿和远景评估难题,促进精准找矿和有效评估矿床

开采远景,本文针对岩盐矿床沉积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矿床形成条件,以期为

岩盐矿床开发提供帮助。

关键词:盐矿;岩盐;矿床形成条件;矿床沉积特征

前言:在矿床形成过程中,原始岩层厚度与沉降过程的稳定性密切相关,稳

定沉降可促使容矿空间良好形成,保证原始岩层厚度较好。成矿后期,构造作用

对矿床形成区域进行改造,横向与纵向发生挤压作用,促使沉积矿层上移,在其

上方的岩层比较脆弱,被矿岩穿插混杂,发生矿层叠加。综合作用下,原生矿层

岩盐应用品质改善,矿层厚度改善。

1岩盐矿床的主要沉积特征

1.1盐系地层特征

地质发育和构造过程中,盐湖产生至消亡会导致盐岩、碎屑岩大量沉积,形

成盐系地层。该类地层结构复杂,具有多组合特点[1]。以重庆地区为例,重庆合

川盐井所在区域古纬度与世界主要成矿盐带古纬度条件一致,在该时期处于炎热、干旱的古气侯条件,于成盐有利。早三叠世晚期至中三叠世早期,处于海退序列

的萨布哈蒸发台地的泻湖——浅滩沉积环境;嘉陵江晚期至雷口坡早期,本区处

于低纬度地区,气候炎热、干旱,海水蒸发强烈;盐盆封闭条件较好,海水补给

量有限,利于岩盐的自析成矿。该区处于川中岩盆南边缘,含盐岩系发育,盐层

数量多,厚度较大,成盐条件较好。合川地区,处于重庆-泸州印支期低缓挤压

隆起与开江印支期低缓挤压隆起以北,为沉积盆地凹陷相对较深的地区之一,中

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较厚,总厚度大于500m。印支期挤压隆起后,本区剥蚀深度

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T2l3)及以上地层,盐层之上的残留地层厚度在300m

以上。由于该区总体处于盆地中心地带,该时期地势总体平缓,中二叠世时气候

炎热干燥,无河流深切,地表水及地下水不丰富,且水力活动性不强;无区域性

深大断裂切割破坏含盐岩系,因此,其下伏岩盐层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印支运

动抬升剥蚀对下伏岩盐层的影响破坏作用不大。

1.2沉积层系特征

韵律、旋回频繁是该类地层的核心特征。盐系地层在形态上可见碎屑岩、盐

岩规律出现,被称为韵律。在盐湖发展变化过程中,初期盐湖发生淡化,然后转

向浓缩,之后再度淡化,完成成盐过程,此种演变即旋回。在“淡化——浓缩——淡化”的旋回过程中,一个旋回周期即成盐期。矿床形成过程中需要度过多个

成盐期,所以存在多旋回特征。通过观察矿床岩质特点,分析成盐底部旋回分层,可对矿床成盐回旋进行分期。例如,在清江岩盐矿床中,主要分为四个回旋,初

层层数相对较少,厚度较薄,同时含有较厚的泥岩夹层,存在大量碎屑、硬石膏

以及钙芒硝。该特点显示,盐湖发育早期形成了此旋回,具有较长的淡化期与较

短的浓缩期,成盐环境较差。次层、第三层旋回可见层数丰富,存在较厚岩层,

存在较薄的泥岩夹层,该部分杂质含量相对较低,显示盐湖扩张时期出现该旋回,稳定沉降,淡化、浓缩交替频繁,成盐环境较好。最末旋回可见盐湖趋于萎缩,

该部分盐层厚度降低,层数减少。沉积成盐过程中,旋回特点缺少统一性,旋回

比较多样化。

2岩盐矿床形成条件

2.1地质活动中沉积成矿

在岩盐矿床中,强烈构造作用与沉积成矿是常见成因。相关研究认为,强烈

地质构造活动是粗大晶体石盐的主要生成原因。以断陷盆地盐矿为例,该类矿床

通常是因为地质活动中,局部地区发生拉张裂陷、扩张-稳定坳陷、湖盆萎缩等,以及后期埋深加热高温影响,在此过程中发生快速沉降,因此形成厚度可观的地层,又在地质作用下被深埋,形成盐矿。在形成盐矿的初期,矿区沉积作用下发

生还原和氧化反应,在还原反应向氧化反应过渡过程中,矿区环境湿度较低,持

续处于干燥气候,同时持续高温,受此影响水体具有较高盐度,同时发生深度矿化。在地质、气候、水文条件影响下,水体中原本生存的生物大量死亡,鲜见存活,生物遗骸沉积并形成硝酸盐类物质,主要成分为芒硝和钙芒硝等。这些沉积

物呈现深灰色。随着成盐过程推进,氧化作用不断增强,最终使该区域形成强氧

化条件。强氧化作用促使沉积物颜色转变为灰色,然后逐渐发展为紫红色。在成

盐过程中,盆地在地质活动影响下海拔升高,部分矿床与地表距离缩短,潜在表

升作用在此时发生。

2.2构造作用形成矿床

矿床沉积赋存特征与规模受到矿床区域地质构造活动的直接影响,矿床形成

前与矿床形成期间发生的构造作用对矿床特点具有决定性作用。在构造作用早期,地质环境受到构造作用影响出现深大断裂,赋予断陷湖盆出现特有形态并且形成

一定规模,在构造作用后期,相关沉积物在此汇集,逐渐形成盐矿。成岩活动完

成后,矿床形成不再取决于构造活动,然而构造活动仍然可对矿床改造形成显著

影响。上述构造作用导致矿层不再完整,此外,构造作用导致岩盐矿层混杂入侵

周围岩体,在此作用下矿层厚度增加。

构造控制作用发生初期是沉积期,在此阶段,矿床受到构造作用影响环境比

较稳定,盐类矿产在矿床中持续沉积,矿床总体环境缓慢升高,在此过程中小规

模沉降或抬升作用频繁发生,因此盐矿通常可见多个沉积旋回。发展至成岩期,

矿床上沉积物对矿床产生压实影响。盐矿周围岩体具有较低密度,而盐类沉积物

具有强塑性,矿床上方覆盖的沉积物持续受到静压力影响,造成矿层出现小范围

流动,同时原生沉积矿层及其周围岩体发生混杂,周围岩体存在裂隙,含盐沉积

层穿插入裂隙中,构成盐脉。

成岩期过后进入改造期。如前文所述,岩盐具有强塑性,同时岩盐及其周围

岩体存在显著的密度差异,产生横向挤压作用,在水平挤压影响下,沉积岩盐矿

层发生上移活动,周围岩体混杂其中,使矿层混入碎裂围岩,围岩碎石与矿层发

生胶结,充填矿层,这些围岩碎石多存在显著棱角,规格差异较大,彼此间具有

较小的角位移量,存在可拼性,因此呈现张性破裂等形态。不仅如此,岩盐发生

上移运动时,穿插入周围岩体,从而形成近似圆柱形态的盐体,即出现盐丘或者

底劈构造。高山深盆类盐矿是受到“还原——氧化——强氧化”作用影响,此类

地区以高温度、低湿度为主,地质气候条件可以保证水体具有较高的盐度与矿化

度[2]。

结论:综上所述,盐系地层、沉积层系、矿石物质在岩盐矿床中具有不同特征,地质活动沉积和地质构造作用是形成岩盐矿床的主要影响因素。岩盐矿床是岩盐主要来源,了解其成因和沉积特征有利于科学采盐和有效评估矿床质量,提高矿采效率,并且对找矿和对矿床进行合理的远景评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挺,严迪,余舟等.盐源盆地重力异常解释推断及成盐远景区预测[J].物探与化探,2020,44(05):1125-1134.

[2]汤凯,王春连,王九一.清江盆地洋湖凹陷岩盐矿床A1孔泥岩段硼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J].化工矿产地质,2019,41(02):111-116.

作者简介:郑鑫(1985·9)男,汉族,籍贯:四川省广元市,学历:大学本科,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东南地质大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区域(矿产)地质工作(或者研究方向为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

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我国幅员广大,领土辽阔,地质情况复杂,地壳活动交错出现,海进、海退频繁,各个地质时代都有干旱气候带分布,作为成盐盆地封闭要素的屏障广泛存在,成盐的地质条件良好,因此盐矿资源丰富,分布面广。 (一) 矿床在时间上的分布 我国盐矿床的主要成盐时代为震旦纪、三叠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其次是中奥陶世、早二叠世、侏罗纪和第四纪。 (1)震旦纪海水侵入上扬子盆地,形成广阔的浅海区,局部呈半封闭状态,加之气候干旱,故在四川盆地西南部次一级构造——长宁凹陷灯影组中沉积了规模巨大的海相岩盐矿床。这是世界目前已知盐矿床形成最早的时代。 (2)奥陶纪海侵广泛,气候干旱,在华北“准地台”上形成若干次一级凹陷,其中在临汾凹陷内的山西临汾县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和陕西延长县中奥陶统峰峰组中沉积了海相薄层岩盐矿。 (3)石炭纪在宁夏自治区中卫县云台山下石炭统赋存有一定层位的石盐及次生石盐;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和西北缘分布有岩盐矿床和地下卤水。 (4)二叠纪仅在新疆皮山赋存有早二叠世的地下卤水。 (5)三叠纪早、中三叠世是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由于气候干旱,在上扬子盆地内许多封闭条件较好的次一级凹陷中,沉积了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规模巨大的海相岩盐矿床;并且在多数凹陷内赋存有矿化度高,富含钾、溴、碘、硼、锂等元素的地下卤水矿床。 西藏芒康县、盐井县一带的三叠纪甲丕拉组含盐段广泛出露盐泉(当地用于熬盐)。 (6)侏罗纪在滇西、滇南和西藏见有零星分布的早、中侏罗世盐泉。在云南安宁、富民、禄劝等县发现中、上侏罗世的钙芒硝-岩盐矿床。 (7)白垩纪至第三纪气候以干燥为主,是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经过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在我国形成了许多断陷盆地,沉积了大量岩盐矿床,以陆相为主,海相和海陆交替相占少数。 (8)第四纪为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在我国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山西等省(区)形成为数众多的现代湖盐矿床;也有次生、变形岩盐矿床和滨海地下卤水矿床形成。 (二) 矿床在空间上的分布 我国盐矿床的分布,明显受大地构造条件控制,其时空分布规律,印支运动是最突出的分界线。 (1)印支运动前主要为古地台盐类沉积发育期,盐类矿床赋存于扬子地台和地台的海相碳酸盐岩系中。盐类沉积具有发育面积广大、含矿层区域展布稳定、含盐系旋回少、剖面结构简单等特点。 (2)印支运动后中国大陆出现广泛而强烈的裂陷活动,陆源碎屑岩-蒸发盐岩极其发育,盐类沉积分布广泛,几乎遍及所有省(区)。盐层面积小而厚度大,成盐旋回多,剖面结构复杂,物质成分多样,矿床类型多,除岩盐外,还有石膏、芒硝、天然碱和钾盐矿床。根据李四光阐明的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经向构造带和昆仑山纬向构造带对成盐的控制作用,我国岩盐矿床可分为东部区、西北区和西南区三个成盐区。 (三) 成矿规律 (1)形成岩盐矿床有一定的大地构造条件。①多形成于大的造山运动之后,例如晋宁运动后沉积了震旦纪的长宁盐矿,海西运动后在四川盆地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三叠纪盐矿,燕山运动后沉积了广泛分布于全国的白垩纪—第三纪岩盐矿床。②多形成于地壳相对稳定,并具有一定的活动性的拗

岩盐矿床沉积特征与形成条件研究

岩盐矿床沉积特征与形成条件研究 摘要:为解决岩盐矿床找矿和远景评估难题,促进精准找矿和有效评估矿床 开采远景,本文针对岩盐矿床沉积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矿床形成条件,以期为 岩盐矿床开发提供帮助。 关键词:盐矿;岩盐;矿床形成条件;矿床沉积特征 前言:在矿床形成过程中,原始岩层厚度与沉降过程的稳定性密切相关,稳 定沉降可促使容矿空间良好形成,保证原始岩层厚度较好。成矿后期,构造作用 对矿床形成区域进行改造,横向与纵向发生挤压作用,促使沉积矿层上移,在其 上方的岩层比较脆弱,被矿岩穿插混杂,发生矿层叠加。综合作用下,原生矿层 岩盐应用品质改善,矿层厚度改善。 1岩盐矿床的主要沉积特征 1.1盐系地层特征 地质发育和构造过程中,盐湖产生至消亡会导致盐岩、碎屑岩大量沉积,形 成盐系地层。该类地层结构复杂,具有多组合特点[1]。以重庆地区为例,重庆合 川盐井所在区域古纬度与世界主要成矿盐带古纬度条件一致,在该时期处于炎热、干旱的古气侯条件,于成盐有利。早三叠世晚期至中三叠世早期,处于海退序列 的萨布哈蒸发台地的泻湖——浅滩沉积环境;嘉陵江晚期至雷口坡早期,本区处 于低纬度地区,气候炎热、干旱,海水蒸发强烈;盐盆封闭条件较好,海水补给 量有限,利于岩盐的自析成矿。该区处于川中岩盆南边缘,含盐岩系发育,盐层 数量多,厚度较大,成盐条件较好。合川地区,处于重庆-泸州印支期低缓挤压 隆起与开江印支期低缓挤压隆起以北,为沉积盆地凹陷相对较深的地区之一,中 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较厚,总厚度大于500m。印支期挤压隆起后,本区剥蚀深度 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T2l3)及以上地层,盐层之上的残留地层厚度在300m 以上。由于该区总体处于盆地中心地带,该时期地势总体平缓,中二叠世时气候 炎热干燥,无河流深切,地表水及地下水不丰富,且水力活动性不强;无区域性

矿床成矿机制与找矿

矿床成矿机制与找矿 矿床是地球壳中富含矿物质的地质体, 可以为人类提供重要的资源。了解矿床形成的机制对于找矿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将讨论矿床成矿机 制以及相关的找矿方法。 一、矿床成矿机制 1. 热液成矿理论 热液成矿是矿床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热液是由地下深处升华上来 的热流体,其中含有溶解的矿物质。当热液在地表或浅层地下遇到适 宜的条件时,其中的矿物质会沉积下来形成矿床。典型的热液成矿矿 床有热液脉、脆性矿床等。 2. 堆积成矿理论 堆积成矿是指矿物质通过沉积作用在某一地区大量聚集形成矿床。 例如,某些金属矿床是由河流或湖泊中的沉积物中富集而成的。堆积 成矿理论还包括沉积物中的化学沉积作用和生物沉积作用。典型的堆 积成矿矿床有沉积矿床、岩溶矿床等。 3. 变质成矿理论 变质成矿是指矿物质由于地壳深部的高温高压作用,发生化学反应、物质交换,从而形成矿床。变质成矿主要出现在接触带和地壳构造带。典型的变质成矿矿床有接触矿床、变质蚀变矿床等。 二、找矿方法

1. 矿床研究 矿床研究是找矿工作的基础。通过对已知矿床的研究,可以探究矿床的成因、特征以及可能的分布规律。同时,矿床研究还可以提供寻找新矿床的线索。研究人员通过野外考察、地质勘探和实验室分析等手段,对矿床进行综合研究。 2. 地球物理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是一种通过测量地球物理现象,以探测地下物质分布的方法。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重力勘探和磁力勘探等。这些勘探方法能够输出地下物质的物理特征,为找矿工作提供宝贵的信息。 3. 地球化学勘探 地球化学勘探是通过对地壳中元素、稳定同位素等进行采样分析,以确定地下矿床赋存的方法。常用的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包括岩石野外化学测量、土壤、水体和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分析等。地球化学勘探可以通过寻找异常元素含量和地下水中特定元素的浓度来找到潜在的矿床。 4.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高空设备获取地表信息的方法。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的地质、地貌、植被等信息,为找矿工作提供方便。通过遥感技术,人们可以发现地表和地下的矿床指示物,如矿化异常、矿山遗迹等。

矿床成矿模式与成矿机制分析

矿床成矿模式与成矿机制分析 矿床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含有矿物资源的地质实体,其形成过程与多种因素相互 作用密不可分。研究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成矿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矿床的形成规律,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矿床的成矿模式是指一类或几类具有相似地质特征、形成规律相近的矿床的总称。研究成矿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在大范围内寻找潜在的矿产资源。不同的矿床成矿模式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包括岩浆型矿床、热液型矿床、沉积型矿床等。岩浆型矿床是由于岩浆侵入地壳或火山喷发活动而形成的,如铜矿、铁矿等;热液型矿床主要由于流体在地壳中运移沉淀而形成,如金矿、银矿等;沉积型矿床是在地壳表层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如锰矿、磷矿等。不同的成矿模式对应不同的矿床类型,因此研究不同类型的成矿模式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矿床的成矿机制是指矿床形成的地质、物理、化学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成矿机制可以揭示矿床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包括物质来源、运移过程、沉积过程等。成矿机制的研究需要对矿体的地质构造、岩石组成、矿物组成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找到成矿物质的来源和富集机制。例如,金矿的形成主要受到地下水中的金属元素的迁移和沉淀而成,需要优良的地质构造和适宜的地下水条件。铜矿的形成则与岩浆活动和后期热液流体运移密切相关。通过研究成矿机制,我们可以预测潜在矿床的存在,并且根据成矿机制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探工作。 矿床的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地球化学分析和物理 性质测试等多种手段开展。野外调查是研究矿床最直接的方法之一,通过对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初步了解矿床的形成过程和规律。室内实验是通过模拟地质条件,对矿物、岩石进行实验研究,从而揭示成矿过程和机制。地球化学分析是通过对矿石、岩石和水等样品进行化学分析,确定其中的元素含量和组成,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与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与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质或沉积物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地层。本文将重点 讨论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以及与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可以追溯到地质历史的久远时期。在数百万年前,当地表处 于不同的气候、环境及地质条件下,各种物质逐渐积聚形成厚度不一的沉积层。这些物质可以是风化、侵蚀后的岩石碎屑,也可以是由植物和动物遗骸等有机物质组成的残留物。这些沉积物质受到自然力的影响,如水流、风力和重力等,被输送到低洼地带或海洋中沉积。这一过程被称为沉积作用。 物理力学性质是指材料对力学外力的响应和变形特征。沉积岩具有独特的物理 力学性质,这与其形成过程和组成物质的性质有关。首先,沉积岩往往具有较强的孔隙度。由于岩屑和沉积物质的堆积,岩石中会形成许多不规则的孔隙。这些孔隙对于岩石的渗透性和强度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沉积岩的物理力学性质还与其成分有关。沉积岩中常见的成分包括岩屑、矿物颗粒和有机质等。不同的组分在物理力学特性上具有差异。例如,岩屑颗粒之间的粘结力会影响沉积岩的强度和抗压性能。而颗粒大小和形状的差异将影响岩石的孔隙结构和渗透能力。 沉积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对于地质工程和矿产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 于地质工程来说,了解沉积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评估地下水资源和地下开采的可行性。例如,在地下水资源勘探中,了解沉积岩的渗透性和孔隙度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规划水井和供水系统。 另外,沉积岩的物理力学性质还对于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影响重大。土体力学是 研究土石体变形和破坏规律的一门学科,而沉积岩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地下隧道和地下室等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沉积岩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进行工程设计和风险评估。

陆相混积岩储层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

陆相混积岩储层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 混积岩作为处于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之间,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沉积岩类型,目前多侧重于描述、分类命名和基本沉积特征的研究,也有一些工作初步揭示了其石油地质学意义,但研究薄弱,混积岩的石油地质意义是沉积岩石学和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交叉学科前沿。由于形成于过渡沉积环境,所以混积岩的石油地质意义实际上主要是储层研究。 据此,针对“混积岩的油气储层地质意义”该科学问题,本文选择我国西部典型的多旋回叠合柴达木盆地,结合当前油气勘探的热点中深层,开展了盆地西北区中深层古近系—新近系陆相混积岩储层特征与形成机制的研究,一方面丰富基础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还可供区域油气勘探部署应用。揭示了识别混积岩的基本岩石学标志,这是研究混积岩储层的首要基础,为混积岩判识建立了直观标志。 认为研究区的混积岩发育宏观有沉积背景,微观有岩石学特征,沉积相控制了混积岩的发育。研究区发育适宜于混合沉积和混积岩发育的多种沉积相类型,包括河流、三角洲、深湖、半深湖和滨浅湖等。 在岩石学特征上,采用岩心手标本精细观测和系统的岩石普通薄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内32 口探井的286块岩心样品展开了全面研究,认为研究区发育了典型的陆相混积岩系,既发现了广义上的混积岩,即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呈互层共生,也发现了狭义上的混积岩,即显微尺度上碎屑组分和碳酸盐组分的混合共生。这种岩石学特征受控于沉积相,其中,河流、三角洲相有利于碎屑岩发育,深湖、半深湖及滨浅湖相适合于碳酸盐岩发育,而河流与湖相环境的横向过渡或叠置部位有利于混积岩发育。 总体而言,具体到研究区不同构造带,碎屑岩均较发育,而碳酸盐岩则相对不

甚发育,至于混积岩,其发育程度则差别较大,其中,南翼山—大风山、油泉子—开特米里克构造带的岩性以混积岩为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混积岩的储层基本静态特征,明确了混积岩能够形成储层。 其岩石学组成以混积岩为特征,储集空间表现为3端元、2组合特征,物性有两个相对高孔隙度段。储集空间3端元是指基本消失殆尽的原生孔隙、溶蚀型次生孔隙、多种成因的裂缝;2组合是指残余原生孔隙+次生孔隙+裂缝、次生孔隙+裂缝。 物性的两个相对高孔隙度段大致在2500 m和4200 m附近,其储集空间以溶蚀孔隙和裂缝为特征。在以上全面系统刻划混积岩储层静态特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储层的动态演化特征,主要是成岩作用。 分析表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属于破坏性成岩作用,不利于储层发育,是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但部分胶结作用形成的钙质和膏质胶结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储层的抗压性和脆性,且受到含油气酸性流体溶蚀后可形成有利储层,可归属于保持性成岩作用。相比而言,溶蚀和裂缝作用明显有利于储层发育,特别是泥灰(云)岩、灰(泥)质粉砂岩等混积岩,具有刚性特质,有利于裂缝发育,同时这些混积岩中的灰质和膏质组分还有利于溶蚀作用的产生,显示了岩性对裂缝和溶蚀作用具有基础控制效应。 此外,裂缝作为流体运动的通道,为溶蚀作用的广泛发生创造了条件,而经溶蚀改造后的裂缝其储渗能力进一步增强,所以裂缝和溶蚀作用分别是形成储层的条件和关键。综上,可将柴西北研究区中深层陆相混积岩的储层成因归纳为“三元控储:岩性是基础、裂缝是条件、溶蚀是关键”,即混积岩的独特岩石学组成为溶蚀和裂缝的发生提供了基础,其产生的溶蚀孔隙和裂缝是优质储层的主要储集

渠县盐矿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渠县盐矿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摘要:矿产资源是保障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各类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分布比 较散。必须加大勘查力度。四川渠县盐矿资源丰富,必须加大勘测力度,为后期 盐矿资源的开发提供条件。基于此,文章就该矿区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盐 矿矿体特征,并对开采经济价值进行预测。 关键词:渠县;盐矿;矿体特征;地质特征;前景 1、工作区地质 2.1 地层、构造 据渠盐1井、渠盐2井、渠平3井岩芯显示,深部已揭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 系和三叠系地层。现由新至老叙述如下: (1)侏罗系地层(J) ①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 矿区以地表向下,首先出现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地层,该地层岩性特征为顶 部以紫红、暗紫红泥岩,与灰、灰绿色、紫绿色细~中粒砂岩、泥质细砂岩不等 厚互层。该组岩层中夹棕色、绿色泥岩,灰绿色细砂岩,灰黑色页岩。该区侏罗 系地层底板岩性特征为:深灰、灰黑色页岩,浅绿色、灰白、灰色灰岩,生物碎 屑岩,紫色、暗紫红色、灰绿色泥岩,灰色、灰白色钙质砂岩不等厚互层。岩层 底部夹薄煤层或煤线。 ②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

以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深灰色泥岩、钙质泥岩为主,夹薄层介 壳灰岩,局部夹细粒砂岩、薄层灰岩和粉砂岩,含大量介壳化石。顶底部通常为 灰色结晶灰岩或介壳灰岩。 ③下统珍珠冲组(J1zh) 该组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局部为漫滩湖泊相。岩性以灰、深灰色粉砂岩、泥 质粉砂岩为主,间夹灰、深友、灰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底部为灰色细粒砂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2)三叠系地层(T) 该区深部三叠系地层为上统须家河组及中统雷口坡组,岩性特征主要为:灰 白色、浅灰色细~粗粒钙质砂岩,深灰、灰黑钙质、砂质页岩,灰白色硬石膏岩,浅褐灰色、深灰色含灰质、灰质白云岩不等厚互层。其间夹煤层。该矿主产矿层 岩盐层位于三叠系雷口坡组第三段。其岩性特征以白色、灰白和浅灰色岩盐为主。 2.2构造 矿区位于鲜渡河低缓穹窿构造东段。构造线的方向大致为NWW,地表岩层产 状平缓,地层倾向约175°、倾角为1~3°。于地下深处有一条与鲜渡河构造线 方向大致平行的隐伏逆断层,长约13km,断层面向NNE倾斜,在矿层底部通过, 故不影响断层面以上的矿层的开采。地质构造总体较简单。 2、矿床开采地质条件 2.1 水文地质条件 2.1.1 地表水 该区以浅丘山脊为地表水分水岭,区内受大气降水补给和控制。地表水迳流 条件好,含水层仅少量出露,绝大多数隐伏在地下,其上有稳定的隔水层相隔, 故地表水对地下水补给不利,对矿井充水影响较小。

简述典型的沉积岩和成因

简述典型的沉积岩和成因 典型的沉积岩及其成因 一、沉积岩的概念和特点 沉积岩是由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和固化形成的一类岩石。沉积岩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占据了地壳岩石总量的75%以上。沉积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们通常以层状或平行层状的方式存在,这是由于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逐渐堆积形成的结果;其次,沉积岩中包含丰富的化石和古地理信息,这些化石和古地理信息有助于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最后,沉积岩的成因复杂多样,可以通过分析岩石中的沉积结构和沉积物的特征来推断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 二、典型的沉积岩及其成因 1. 砂岩 砂岩是由砂粒经过堆积、压实和胶结而形成的沉积岩。砂岩的成因主要与河流、海滩、沙漠等环境有关。在河流中,砂岩是由河水带来的砂粒在河床和河岸处堆积形成的;在海滩环境中,砂岩是由海浪冲刷和沉积的沙粒堆积形成的;在沙漠环境中,砂岩是由风力搬运和沉积的沙粒堆积形成的。 2. 石灰岩 石灰岩是由碳酸钙沉积物经过胶结和固化而形成的沉积岩。石灰岩的成因主要与海洋和湖泊环境有关。在海洋中,石灰岩通常是由海

洋生物的遗骸、贝壳和珊瑚等有机物质沉积形成的;在湖泊中,石灰岩通常是由湖水中的溶解碳酸钙沉积形成的。 3. 煤岩 煤岩是由植物残体经过压实、胶结和煤化而形成的沉积岩。煤岩的成因主要与沼泽和湖泊环境有关。在沼泽环境中,植物残体经过长时间的压实和部分分解形成腐殖质,然后通过埋藏和煤化作用形成煤岩;在湖泊环境中,湖水中的悬浮有机物质在缺氧条件下沉积并经过压实和煤化形成煤岩。 4. 页岩 页岩是由粘土和细粒沉积物经过压实和固化而形成的沉积岩。页岩的成因主要与湖泊和海洋环境有关。在湖泊环境中,细粒沉积物在湖底堆积并经过压实形成页岩;在海洋环境中,海底的粘土和细粒沉积物在缺氧条件下沉积并经过压实和胶结形成页岩。 三、沉积岩的意义和应用 沉积岩在地球科学研究和经济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沉积岩中的化石和古地理信息有助于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为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古地理学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对象;其次,沉积岩中的矿产资源丰富,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为能源工业和化工工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最后,沉积岩的地质特征和沉积环境有助于地质勘探和环境评价,为石油勘探、水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

浅谈矿床成矿机理与地质特征研究

浅谈矿床成矿机理与地质特征研究 矿床成矿机理研究是矿床地质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其主要目的是探索矿床的形成原因和过程。矿床成矿机理的研究可以揭示地质因素对矿床形成的影响,从而为矿田勘查、矿床评价和矿产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矿床成矿机理研究首先要深入了解矿床的地质特征。地质特征是矿床形成机制的外在表现,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矿床的空间分布、成因类型和规模等重要信息。常见的矿床地质特征包括矿体的形态和赋存方式、矿石的成分和结构、岩石的变质和变异以及脉石的形成等。通过对不同矿床地质特征的比较,可以揭示矿床形成过程中的相似和差异,推断出矿床成矿的原始条件和后期演化。 矿床成矿机理研究还需要深入分析地质因素对矿床形成的影响。地质因素是指影响矿床形成的各种地质过程和作用,包括构造演化、岩浆活动、热流体循环、沉积作用等。这些地质因素与地球内、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类矿床的成矿条件。构造演化可以导致岩石的变形和断裂,形成矿床的构造控制;岩浆活动可以提供矿质和热流体,促进矿物的溶解和迁移;热流体循环可以改变地质体系中的物理化学条件,促使矿物的析出和聚集。 矿床成矿机理研究还需要结合实地观察和矿物学、石油学、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分析。实地观察是指通过野外调查和地质剖面的测量和采集,获取矿床的基本信息和现场数据。矿物学、石油学和地球化学等学科的分析则可以揭示矿床形成的微观过程和物质来源。通过矿物学研究可以确定矿石的主要成分和岩石的变质历史;通过石油学研究可以了解烃类的来源和运移途径;通过地球化学研究可以揭示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分析成矿元素的来源和运移规律。

非洲下刚果盆地钾盐矿床特征、沉积旋回与沉积模式

非洲下刚果盆地钾盐矿床特征、沉积旋回与沉积模式 非洲下刚果盆地位于非洲中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钾盐矿床之一。钾盐矿床是由海水经过蒸发形成的,具有高纯度、高品质和广泛用途的特点。本文将介绍非洲下刚果盆地钾盐矿床的特征、沉积旋回和沉积模式。 一、特征 1. 矿床类型 非洲下刚果盆地钾盐矿床是由海水经过蒸发过程形成的沉积盐岩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相钾盐矿床之一。 2. 矿物组成 矿床中主要的矿物有岩盐、镁离子和钾盐矿物。其中,钾盐 主要是卤石矿物,包括氯化钾、硝酸钾、硫酸钾等多种类型。 3. 构造特征 该矿床常常出现在泥岩、砂岩、页岩、炭层和煤矸中,沉积厚度很大,它们主要代表了古代海洋沉积物的特征。 二、沉积旋回 在地质历史上形成非洲下刚果盆地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沉积旋回,即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新世早期,形成了3

个大型的钾盐矿床。 1. 下白垩统 下白垩统是盆地发育初期的扇三角洲沉积期,钾盐主要出现在位于盆地中央的皮马平原沉积中。 2. 上白垩统 上白垩统是盆地发育的成熟期,古海岸线以西的莫拉拉卡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钾盐沉积。 3. 古新世早期 在古新世早期,盆地恢复了稳定的海洋环境,古海岸线以西的卡巴拉加沉积盆地中形成了钾盐矿床。 三、沉积模式 非洲下刚果盆地的钾盐矿床是在一系列的沉积模式中形成的。这些沉积模式主要包括:萎缩盐沉积、疏水盆地沉积和盒状滨海砂岩沉积。这些模式与古海岸线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1. 萎缩盐沉积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指古海水流入盆地,浓度逐渐升高,沉积沿着海岸形成的小湾,使盐度逐渐升高,最终形成海水蒸发砂滩,然

后形成钾盐矿床。 2. 疏水盆地沉积模式 疏水盆地沉积模式是指随着海水深入盆地并与陆地接触,地表反应开始,导致盐度逐渐升高,盆地内水分散,形成一个类似于封闭的疏水盆地的洼地。 3. 盒状滨海砂岩沉积模式 在这种沉积模式中,盒状滨海砂岩是沉积风化产物,以砂质沉积物为主,发育在美洲下刚果盆地的南部。这种沉积模式是沿海钾盐矿床的重要矿化带。 总之,非洲下刚果盆地具有广泛的钾盐矿床分布,其特征、沉积旋回和沉积模式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为我们认识地球历史文化和地球科学提供了重要的思路。非洲下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相钾盐矿床之一,其蕴藏量和开采量均居世界前列。以下将列出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1. 蕴藏量 1956年,刚果矿产部门首次发现了下刚果盆地钾盐矿的蕴藏,并估算了总蕴藏量。根据2020年的最新数据,下刚果盆地钾 盐矿总蕴藏量为1159亿吨。其中,KCl(氯化钾)蕴藏量为387亿吨,K₂SO₄(硫酸钾)蕴藏量为50亿吨,KNO₃(硝 酸钾)蕴藏量为3.3亿吨。

山东省鄄城县夏庄岩盐矿床沉积特征及物源分析

山东省鄄城县夏庄岩盐矿床沉积特征及物源分析 唐璐璐;罗文强;闫诚;杨斌;马祥县 【期刊名称】《西部探矿工程》 【年(卷),期】2017(029)010 【摘要】夏庄岩盐矿床为一大型岩盐矿床,位于东明潜凹东北缘,聊考断裂以西.下伏古近纪济阳群沙河街组一段下部赋存岩盐矿层6层,矿层厚度大、纯度高,夹石多为暗色泥岩,根据矿层沉积特征推测该矿床盐类物质的来源主要为海侵残留水和深部热卤水,还包括地表岩石风化盐类矿物的补给. 【总页数】3页(P120-122) 【作者】唐璐璐;罗文强;闫诚;杨斌;马祥县 【作者单位】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3;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3;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3;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3;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3;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3;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3;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3;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3;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3;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3;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3;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3;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

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3;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1.4 【相关文献】 1.山东省鄄城县夏庄盐矿区岩盐矿水溶性能试验研究 [J], 唐璐璐;罗文强;马祥县;杨斌;仵康林 2.江西清江盆地岩盐矿床泥质岩的分类及其特征分析 [J], 杨吉根 3.贵州威宁窑上组沉积物物源特征及沉积控制因素分析 [J], 孔凡翠;杨瑞东;韩晓彤;魏怀瑞;程玛丽;高军波;任海利;龙杰 4.中国东南地区中新生代岩盐矿床的沉积成盐特征 [J], 杨吉根 5.中国古代陆相沉积岩盐矿床基本特征及其开发简史 [J], 林朝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市岩盐矿产资源研究

重庆市岩盐矿产资源研究 根据多年从事重庆地区岩盐矿产勘查开发和科研项目积累的成果资料,结合前人在成盐地质构造条件、岩相古地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重庆市岩盐矿产资源进行了综述,旨在促进重庆市岩盐矿产勘查开发,推动岩盐矿及盐化工业的发展,为重庆市四大制盐基地寻找后备资源提供依据。 标签:重庆市岩盐矿产时空分布成矿特征开发前景 1引言 岩盐矿是重庆地区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开采历史悠久。有利的古地理环境和地质因素为重庆盆地岩盐矿的形成提供了沉积和存储条件,岩盐矿产不仅分布广泛,而且资源极其丰富、品质优异,其蕴藏量及质量均居全国前列。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忽视对重庆市岩盐矿产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从未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总结。本文作者结合工作经验,对重庆市岩盐矿产资源研究进行了论述,以促进重庆市岩盐矿开发及盐化工业的发展。 2岩盐矿成矿特征 2.1岩盐矿形成于地壳运动之末的海退阶段 地壳运动末期往往伴随着大规模海退,并伴随若干隆起带的形成阻止海水的流畅(但与滨海盆地仍保持一定的联系)和湿流影响,形成一些封闭或半封闭的坳陷盆地或台地上的集水盆地,为岩盐矿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同时形成大面积的干旱气候带,促进盆地水体的蒸发作用,促进成盐成矿分异作用,有利于岩盐矿的形成。地壳运动和干旱的气候共同作用才形成了重庆盆地内众多大小不等的岩盐矿体。 2.2岩盐矿总体埋藏较深、厚度大 根据以往矿区勘查和综合研究等有关资料,岩盐矿体底板埋深大约3200―3770m,矿体累计厚度100―150m,一般在60m左右,盐层3―11层,层厚0.5―54m。单层夹石较薄,夹石成分为盐质硬石膏层、含盐硬石膏岩、硬石膏岩、白云岩。岩盐矿在埋深1500米以下的岩盐储存较好,岩盐矿分布总趋势是由渝西南向渝东北岩盐矿累积叠加厚度变厚,整体上越靠近成盐盆地中心岩盐矿层越厚。 2.3岩盐矿形成于地质历史时期的浅水台地上的集水盆地 上扬子碳酸盐台地具有较好的古地理成盐环境,各成盐时代含盐建造都发育有不同程度的潮坪标志(诸如潮汐层理、双向砂纹层理、叠层石构造、藻层纹灰岩、藻团粒灰岩和瘤状硬石膏等),并有“岩丘”分布,由此分隔出若干个集水盆

山东省大汶口盆地盐类矿床的地质成因探讨

山东省大汶口盆地盐类矿床的地质成因探讨 朱猛 【摘要】Dwenkou basin is the biggest sedimentary ore bearing basin in 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Rich miner-al resources occurred in this basin with abundant reserves, such as rock salt deposit, gypsum deposit and native sulfur deposit. At present, geologistical experts and scholars hold different viewpoints on geological forming condi-tions of salt type deposits in Dawenkou basin. In this paper, from the aspects of minerals source, climate effects, paleogeography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s, the forming origin of Dawenkou basin has been studied.%大汶口盆地是鲁西地区最大的一个沉积赋矿盆地,盆地内赋存丰富的矿产资源,岩盐矿、石膏矿、自然硫矿等,资源储量巨大。就大汶口盆地盐类矿床的形成条件问题,地质专家和学者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该文从成矿物质来源、气候影响、古地理和地质构造因素等方面,对大汶口盆地矿床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 【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 【年(卷),期】2015(000)001 【总页数】4页(P27-30) 【关键词】盐类矿床;沉积岩;地质成因;大汶口盆地 【作者】朱猛 【作者单位】山东省鲁北地质工程勘查院,山东德州 253015

河南濮阳梨园岩盐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盐湖盆地充填演化特征

河南濮阳梨园岩盐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盐湖盆地充填演化特征李万忠;柴重阳;李珂莹;宋玮 【摘要】河南省濮阳县梨园岩盐矿区位于东濮凹陷构造单元前梨园沉积中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震剖面对比、10122 m钻孔施工确定了区内普遍发育沙一盐.将古近系沙河街组盐岩划分为两大沉积旋回,沙一盐的沉积特征、成矿条件丰富了盐湖盆地的充填演化模式.根据沙一盐垂向与横向上盐岩—膏盐岩—含膏泥岩—泥砂岩的沉积序列特点以及沉积古环境、成盐机理,综合分析认为梨园盐岩矿属于浅水蒸发成因. 【期刊名称】《现代矿业》 【年(卷),期】2018(034)011 【总页数】7页(P1-6,18) 【关键词】盐岩矿;沙一盐;浅水成盐;前梨园凹陷;成矿地质条件;充填演化特征【作者】李万忠;柴重阳;李珂莹;宋玮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河南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河南省煤田地质局资源环境调查中心;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河南省濮阳县梨园岩盐矿区位于豫北平原东部,地处濮阳市濮阳县东南部梨园乡—白堽乡一带。20世纪80年代,该区以石油勘查为主,中原油田以找石油为目

的在区域上施工有多个钻孔,均见到含盐层位存在。近年来,随着河南省地勘基金项目(河南省濮阳县梨园岩盐矿普查)的开展,在收集区域95.26 km三维地震资源、6 400 m钻探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地质测量、二维地震、钻探与数字测井、采样 化验等工作手段,确定了研究区普遍存在沙一下亚段盐(沙一盐),岩盐矿层自然单层厚度最小为0.5 m,最大为17.0 m,单矿层厚度一般在2.0 m以上,埋藏深度为2 920~3 486 m,盐岩资源量达到超大型规模。本研究结合梨园岩盐矿区地质工作成果,着重对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盐湖盆地充填演化特征进行研究。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河南梨园岩盐矿位于华北陆块南部东濮凹陷构造单元的前梨园洼陷带中,地层分区属华北区华北平原分区、豫北小区[1-2]。东濮凹陷为古近纪拉张断陷盆地,根据 凹陷区内构造特征及地层结构,可将东濮凹陷自西向东划分为西部斜坡带、柳屯—海通集洼陷带、中央隆起带、前梨园洼陷带、东部陆岸带5个次级构造单位(图1)。前梨园洼陷为东深西浅的箕状洼陷,NNE走向,为东濮凹陷最大的单断式次洼,受兰聊断层控制,具有东断西超的特点,凹陷内断裂不发育[4-6]。前梨园洼 陷为东濮凹陷古近系沉积沉降中心。 图1 东濮凹陷次级构造单元示意[3] 由于新生代的沉陷作用,区内被第四系黄土覆盖,无基岩出露。根据本研究钻孔资料,可知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一般约300 m;第四系之下为新近系,自下而上有馆 陶组、明化镇组;新近系之下为古近系,自下而上有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各组岩性组合、厚度及沉积相等特征如图2所示。沙河街组为区内主要的 赋矿层位,本研究将沙河街组内广泛发育的多套厚层膏盐分为12个盐组。 研究区中南部为凹陷最底部,向东很快抬升至陡岸带,向西抬升较为缓慢,整体上构造较为简单(图3)。沙一盐在中南部沉积厚度最大,受中央隆起带控制及地形作用,区域上围绕中央隆起呈环形分布。

陕北奥陶纪盐田成矿条件与地质特征

陕北奥陶纪盐田成矿条件与地质特征 吴欣;蒋同昌;李惠娟;赵亚宁;杨文蕙 【摘要】以陕北奥陶纪盐田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岩盐成因机制的基础上,分别从岩矿的沉积环境、古气候、岩相古地理条件入手,深入探讨了陕北奥陶纪盐田的成因机制。根据钻孔资料讨论了岩盐矿赋存的地层及地质构造特征以及石盐矿床特征,探讨了奥陶纪马家沟期地质运动、气候变化、海水退进对盐田沉积的作用,为区内资源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现代矿业》 【年(卷),期】2016(000)004 【总页数】3页(P141-142,145) 【关键词】岩盐矿;成因机制;地质构造特征;矿床特征;沉积作用 【作者】吴欣;蒋同昌;李惠娟;赵亚宁;杨文蕙 【作者单位】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煤田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煤田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煤田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 陕北地区以其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盐等诸多矿产资源而成为国家批准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区内石盐矿床主要产于陕北奥陶纪,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规模的盐田,岩盐矿资源量十分丰富,且盐岩矿分布面积大,北起红碱淖、西至清涧、南至青阳岔、东至黄河边,总面积2.5万km2。区内岩盐矿含盐品位高,岩盐矿层NaCl 含量均高于82%,盐层较厚,平均厚度达到120 m[1-4]。为进一步指导区内资源

勘探开发工作,本研究对区内奥陶纪盐田的成矿条件及地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1.1 沉积环境 陕北奥陶纪盐田地层隶属鄂尔多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台西部。鄂尔多斯盆地在奥陶纪之所以沉积大量的岩盐矿与其早奥陶世经历的海进、海退两大沉积旋回有密切联系。鄂尔多斯盆地发育形成以前,受坳渊叠加机制的影响,在早古生代前华北地台西部始终保持沉降,并形成了米脂凹陷,在局限台地低洼的地区形成了泻湖,其四周的隆起使之与台地边缘形成了半隔离,海水流通不畅。数次大型的地质构造运动造成海水的入侵和退潮,形成了云泥坪、潮上盐坪和高盐湖的沉积,为岩盐矿的沉积提供了封闭或半封闭的沉积环境。 1.2 古气候温度 岩盐是海水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结晶形成的,而海水中石盐结晶沉积则需干燥的气候条件,确保蒸发沉积作用,天气炎热、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少,如此蒸发作用方可强烈。石盐包裹体及碳酸盐O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陕北奥陶纪初期的温度(41 ℃)高于现今的温度,十分有利于海水的蒸发和岩盐矿的沉积。而在奥陶纪晚 期时温度较低(10~24 ℃),但气候却为南半球低纬度干旱气候,因而海水蒸发量 仍较大,随着持续高强度蒸发作用的影响,形成了以米脂凹陷为中心的巨厚层岩盐矿的大范围沉积,最终形成了现今的陕北奥陶纪盐田。 1.3 岩相古地理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世从马家沟一期到马家沟六期,前后共有4次海退(马一早期、马二期、马四期和马六期)和4次海进(马一晚期、马三期、马五期和马六期末), 海进范围逐渐增大,海退范围亦逐渐增大。在该大起大落的环境变迁中,形成了马一、马三、马五早期、马五晚期等4次大的成盐期和6次聚盐期,形成了以米脂 凹陷为古地理背景的陕北盐盆。盐盆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收缩性,其中心位置基本不变,而盐盆范围由小(马一期)变大(马三期)再变小(马五期)。盐盆从西南

西秦岭北缘漳县盐矿含盐地层沉积特征与盐矿成因

西秦岭北缘漳县盐矿含盐地层沉积特征与盐矿成因 王丽丽;郭进京;胡晓隆;向光娅;惠浪波;王利晓 【摘要】Zhangxian salt deposit in Gansu province occurs within Neogene salt-bearing red bed sedimen-tary basin in the Zhangxian segment of Northern Margin Fault Zone of west Qinling.The salt layer is lo-cated in the very thick grey-grey red mudstone-marl limestone series at upper part of the basin.Analysis of the sedimentary cycle sequence and sedimentary feature and regional geological tectonic background shows that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Zhangxian salt deposit is characteristic of the salt lake facies of inland lake.The grey salt-bearing rock series of grey red-grey green mudstone,grey black marl limestone and miralilite-gypsum-rock layer is 750 m thick developed with well rhythmic sedimentary cycle and small cycle is set in big cycle suggesting that formation of the salt deposit needs not only dry-wet cyclic change but also a relative deep and large catchment area to supply the salt materials thus the salt deposit is char-acterized by inland lake by high mountainous deep lake.%甘肃省漳县盐矿赋存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漳县段新近纪含盐红层沉积盆地。漳县盐矿层赋存于漳县含盐红层盆地上部巨厚的灰色灰红色泥岩泥灰岩岩系中。通过分析含盐岩系沉积旋回序列和沉积特征,结合含盐盆地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认为漳县岩盐矿床沉积环境具有内陆湖泊型的盐湖相特征。由灰红灰绿色泥岩、灰色泥质灰岩、灰黑色泥灰岩及芒硝石膏岩盐层构成的灰色含盐岩系,沉积韵律旋回极为发育,具有大旋回套小旋回的特征,厚度达750 m,说明漳县盐矿的形成不仅与干旱湿润气候的周期性旋

陕北奥陶纪盐田永坪地区石盐矿成矿分析

陕北奥陶纪盐田永坪地区石盐矿成矿分析 根据《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2-2002)》要求,以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奥陶纪盐田陕西省延川县永坪地区石盐矿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分析区内及邻区以往地质勘查成果资料,总结本区石盐矿层赋存特征、成矿条件与构造分布规律,采用以深部钻探为主,结合地表地质测量工作、地球物理测井、岩芯、岩屑录井、采样测试等综合勘查工作方法,大致查明勘查区盐矿资源赋存状况、矿石特征及地质特征等,为下一步资源量勘查提供地质依据和参考。 标签:盐矿成矿条件;赋存状况;地质构造特征 1 区域成矿背景和成矿条件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奥陶纪盐田属于凹陷型海相蒸发盐沉积矿产,该盐矿蒸发盐岩沉积层数多,盐体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品位稳定,是典型的层状蒸发盐岩型石盐矿床。岩盐主要分布于榆阳镇川及其以南的米脂、绥德、佳县、清涧、吴堡、横山等县(区),含盐面积3.4万km2,预测资源总量达6万亿吨,占全国岩盐资源总量的26%,是国内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内陆盐田。岩盐埋深2200~2700m,岩盐层厚34.6~137.5m,含盐层12~23层。岩盐含NaCl平均96.47~98.16%,为高纯度一级品。岩盐矿物主要为块状岩盐、钾岩盐和硬石膏,有少量光卤石和钾铁盐,成分为含钾岩盐,氯化钠含量81.46%~99.8%,平均在95%以上,矿石中有害组分含量甚微,为世界岩盐矿床史上罕见的精品矿床。 陕北奥陶纪含盐盆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次级构造单元属于鄂尔多斯盆地古中央隆起带东侧的米脂坳陷东部。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世,从马家沟一期到马家沟六期,前后共有4次海退和4次海进。在这大起大落的环境变迁中,形成了4次大的成盐期和6次聚盐期,形成了以米脂凹陷为古地理背景的陕北盐盆。盐盆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收缩性,其中心位置基本不变,而盐盆范围由小变大再变小。 2 永坪地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勘查区地层由老到新主要有:奥陶系下统冶里組、亮家山组、马家沟组,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第四系。其中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为本勘查区的主要含盐地层。 2.2 构造 (1)构造单元划分。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中朝准地台、陕甘宁台坳的伊陕斜坡中段,即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性质及其构造特征,可将盆地分为西缘冲断带、天环坳陷、伊盟隆起、伊陕斜坡、渭北隆起、晋西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