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新教材教材分析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新教材教材分析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新教材教材分析(2)

九年级教材总体分析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新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编写的一套全新的教材,该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本文力图通过对该教材的整体分析,浅谈对它的一点初步认识。

一、教材基本内容概述

1.教材的设计思想

教材延续了八年级教材的特点:突出学生的探究、转变教材的功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有充分的空间。

教材的体系在八年级的基础上,仍然坚持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材在内容选取上力图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意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内容上的繁、难、旧,特别是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条件。

3.教材内容的结构体系

其整体框架由四个篇章组成,依次为:

第四篇:人与物理——机械和能的利用。学习一些力学和热学基础知识,从更深层次认识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的本质。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体现人类在生活、生产过程中对物理规律本质的认识及其应用。本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九章《机械和功》,介绍简单机械、功和能的知识,主要包括杠杆和滑

轮及应用、功的初步概念、功率、机械效率等基础知识及实际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目前已调整到八年级下期学习。

第二部分:即第十章《能及其转化》,介绍机械能和内能的初步知识。

机械能是能量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是学习各种不同形式能的起点。主要内容有: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相互转化,两部分组成。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在学习机械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另外一种主要形式的能量──内能重点研究。依据教材的编写安排,可以把与内能有关的内容分成四部分:内能的本质,内能的改变,内能的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其中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宏观的扩散实验验证物质微观结构,从而给出内能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从研究内能的改变过程中,了解物质的吸热特性──比热容的不同,并能利用其进行热量计算;内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利用──热机的工作原理、过程,并介绍了燃料的热值,能量利用的效率等相关知识;从能量的角度把各种现象联系起来,阐述能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及其普遍性、重要性。

本章教材内容结构:

本章课程目标及理解:

在《课程标准》中,涉及到的与本章内容有关的课程目标主要有如下的条目:

机械能部分: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

的关系。

按《标准》的要求,前知识点定位在

“了解”水平上;后知识点“简单描述”定位在比“了解”还低水平上。对这两个知识点的基本要求是:能自己说出能量存在的各种形式,并能举出一些生活中与能有关的实例。能简单说出各种形式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2.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它形式的能的转化。

按《标准》的要求,这两个知识点的“说明”都定位在“理解”水平上。这与《大纲》

不同的是,要求都是用实例说明,体现出从生活入手走向物理,而以前都是先学物理知识再举生活中的例子。这也是学生厌学的其中原因之一。

对这两个知识点的基本要求应是:知道机械能的分类、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决定因素、能用有关实例说明;记住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以及能用有关实例说明。

3.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该知识点的行为动词“知道”定位在“了解水平”上。对这个知识点的基本要求应是: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内能部分:

1.知道和认识层次: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了解热量的概念;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2.理解层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能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

3.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4.反应层次:了解属性(本章特指比热)对科技进步的影响。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认识机械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感受各种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5.领悟层次: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显然,我们不难看出本章的重点内容在于分子动理论、比热容、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这三点上。这三点都是“理解”层次的知识点。

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过程与方法为手段与工具,最终是为了实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因此,本章从课程标准来看,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形成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去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更直接地说就是让学生形成用能量的观点看世界的意识。这一目标中既含有“理解”的要求,又含有“领悟”的要求。其它的目标都是为实现这一终极目标去服务的。

第五篇:动手动脑——认识和组装电路。开始进入到操作较为复杂、概念较为抽象的电学知识的学习。本篇突出“做科学”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认识物理科学规律及其应用。本篇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十一章《简单电路》。

根据课程标准,本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主要介绍了电路的基本构成、电流的形成、

电路的通路、开路、断路,常用电路元件及符号和电路图;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电流的概念、电流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压的概念、电压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及其应用等。

在科学探究素质培养方面,本章安排了两个“大探究”,两个实验探究(小探究),实验与思考、观察与思考、问题与思考、实践活动、交流讨论、做一做等学习活动共十个,主要是想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记录实验信息的能力,以及设计实验和在实验现象中发现物理问题的能力,进而让学生体验到“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本章教材内容结构:

第二部分:即第十二章《欧姆定律》。

根据课程标准,本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是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欧姆定律并能应用于解决简单电路问题;在科学探究素质方面,突出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等环节,同时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让学生增强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

本章教材内容结构:

第六篇:利用电能——使生活更美好。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突出了物理规律的应用价值。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到物理学知识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过程中的作用。本篇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十三章《电功率》。

根据课程标准,本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让学生知道电能的单位、电功率及单位、安全用电常识;了解电能跟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电热的利用和防止、家庭电路的构成、电能表的重要参数;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别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会正确使用测电笔和电能表的读数。

在科学究素质方面,本章教材安排了一个“大探究”和两个“小探究”,即“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探究——电流做功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较集中的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有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尤其要注重“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诸环节的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

本章教材综合性较强,内容和课后习题中都要运用电流、电压、电阻、内能的知识,还要涉及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有关概念。

本章重点: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会进行计算。本章难点:了解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第二部分:即第十四章《电磁现象》。

本章教材所涉及的科学内容主要有磁现象、磁场、电流的磁场、电磁铁及其应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及应用、电磁感应及应用等,这些内容既是构成电磁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下一章“怎样传递信息——通信技术简介”的重要基础。

磁场既是本章内容的核心,同时又是贯穿本章内容的主要线索;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不仅揭示了电和磁的联系,而且在现实中具有重要应用,它们是科学内容教学的重点。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动圈式扬声器、电动机、发电机是本章内容的应用,电磁阀车门、磁悬浮列车、动圈式话筒等是本章内容的扩展,它们都体现了物理知识的科学技术和社会价值,是对学生进行STS教育、激发兴趣、拓宽学生视野的重要素材。

本章教材中探究的内容比较多,从磁现象、电流磁效应、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磁场的存在的认识到磁现象、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规律的发现,涵盖每一部分内容。不同内容探究的方式亦不相同,主要分两类,一类是现象、规律的探究,另一类是装置、方法的探究。让学生经历这些探究的过程,不仅对加深学生认识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培养他们的物理思想、物理思维方法、科学探究意识也有重要作用。因此,探究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第七篇:永恒的探索——粒子、宇宙、能源。为了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发展前沿及其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编写组依据课标要求安排了本篇内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类探索客观世界的前沿,体会认识是无止境的,同时以前沿性的问题或没有结论性的研究课题,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兴趣。本篇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十五章《怎样传递信息――通信技术简介》。

本章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分为两个,一是知道电磁波。包括:电磁波的产生、传播速度、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二是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了解微波炉的原理,了解移动通信中基地台的作用,了解数字信息和模拟信息的基本区别,了解光缆通信和卫星通信。

这两部分内容全是了解层次的目标,因此课程标准中对知识技能的要求较低。

本章教材给了教师和学生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发展空间,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内容,恰倒好处的进行精选,精讲,点到为止。从教科书中的三节内容来看,有些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内容,有些内容不属于《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处理教材,尽情选择发挥和拓展。象电话的工作原理、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受、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受以及光纤通信等内容,教师完全不必担心学生理解不了怎么办,《课程标准》实际是把这些内容作为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的载体,以达到对学生自主学习,愿意调查研究,大胆设想、勇于创新等能力的培养。

第二部分:即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

本章教材在呈现物理知识的同时,将人类探索微观、宇宙的过程展现出来,希望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学习物理知识,而且从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本章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内容涉及能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都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有关能量和能源的基本常识并学会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是本章教学的主要目标。

4.各篇章节的组成(即教材编写的体例)

(1)教材的编写体例以篇为单位,篇下面分章,章下面分节。

(2)章的组成:每章基本由情境引入——认识现象——探索规律——知识应用等内容

组成,这种组成既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时又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参考程序步骤。在每章节首都精心安排了章节“导学问题”,并附有与本章节知识相关的背景图片,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大胆质疑、究根寻底的精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