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空气动力学部分知识讲解

空气动力学部分知识讲解

空气动力学部分知识讲解
空气动力学部分知识讲解

空气动力学及飞行原理课程

空气动力学部分知识要点

一、流体属性与静动力学基础

1、流体与固体在力学特性上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二者承受剪应力

和产生剪切变形能力上的不同。

2、静止流体在剪应力作用下(不论所加剪切应力τ多么小,只要

不等于零)将产生持续不断的变形运动(流动),换句话说,静

止流体不能承受剪切应力,将这种特性称为流体的易流性。3、流体受压时其体积发生改变的性质称为流体的压缩性,而抵抗

压缩变形的能力和特性称为弹性。

4、当马赫数小于0.3时,气体的压缩性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5、流层间阻碍流体相对错动(变形)趋势的能力称为流体的粘性,

相对错动流层间的一对摩擦力即粘性剪切力。

6、流体的剪切变形是指流体质点之间出现相对运动(例如流体层

间的相对运动)流体的粘性是指流体抵抗剪切变形或质点之间

的相对运动的能力。流体的粘性力是抵抗流体质点之间相对运

动(例如流体层间的相对运动)的剪应力或摩擦力。在静止状

态下流体不能承受剪力;但是在运动状态下,流体可以承受剪

力,剪切力大小与流体变形速度梯度有关,而且与流体种类有

7、按照作用力的性质和作用方式,可分为彻体力和表面力(面力)

两类。例如重力,惯性力和磁流体具有的电磁力等都属于彻体

力,彻体力也称为体积力或质量力。

8、表面力:相邻流体或物体作用于所研究流体团块外表面,大小

与流体团块表面积成正比的接触力。由于按面积分布,故用接

触应力表示,并可将其分解为法向应力和切向应力:

9、理想和静止流体中的法向应力称为压强,其指向沿着表面的内

法线方向,压强的量纲是[力]/[长度]2

10、标准大气规定在海平面上,大气温度为15℃或T0=

288.15K ,压强p0 = 760 毫米汞柱= 101325牛/米2,密度ρ0 =

1.225千克/米3

11、从基准面到11 km 的高空称为对流层,在对流层内大气密度和

温度随高度有明显变化,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下降,高度每增加

1km,温度下降6.5 K。从11 km 到21km 的高空大气温度基

本不变,称为同温层或平流层,在同温层内温度保持为216.5 K。

普通飞机主要在对流层和平流层里活动。

12、散度、旋度、有旋流、无旋流。

13、描述流体运动的方程。低速不可压缩理想流体:连续方程+动量

方程(欧拉方程);低速不可压缩粘性流体:连续方程+动量方

程含粘性项(N-S 方程);高速可压缩理想流体:连续方程+动

量方程(欧拉方程)+能量方程+状态方程。

14、 连续方程是质量守恒定律在流体力学中具体表达形式。由于连

续方程仅是运动的行为,与受力无关,因此既适用于理想流体

也适用于粘性流体。

15、 定常流是指在流场中任一固定点的所有流体属性(如流速、压

力、密度等)都和时间无关的流动,在定常流情况下,所有参

数对时间的导数都等于0。非定常流是指流场任一固定点的一

个或多个速度分量或其他流体属性随时间发生变化的流动。

注:流动类型:定常流/非定常流,可压缩流动/不可压缩流动,

无粘流动/粘性流动,有旋流动/无旋流动。

二、 边界层流动

1、 流动雷诺数Re 是用以表征流体质点的惯性力与粘性力对比关

系的。 2、 高Re 数下,流体运动的惯性力远远大于粘性力。这样研究忽略

粘性力的流动问题是有实际意义的。

3、 大量实验发现:虽然整体流动的Re 数很大,但在靠近物面的薄

层流体内,流场的特征与理想流动相差甚远,沿着法向存在很

大的速度梯度,粘性力无法忽略。这一物面近区粘性力起重要

作用的薄层称为边界层(Boundary layer )。

e R ==∝μ

ρμρτLU UL U L F F J

4、在远离物体的理想流体流动区域可忽略粘性的影响,流动无旋

可按位势流理论处理(位流区)。在靠近物面的薄层内粘性力的作用不能忽略(粘流区),该薄层称为边界层。边界层内粘性力与惯性力同量级,流体质点作有旋运动。

5、边界层区与主流区之间无严格明显的界线,通常以速度达到主

流区速度的0.99U 作为边界层的外缘。由边界层外缘到物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边界层名义厚度,用δ表示。在高Re数下,边界层的厚度远小于被绕流物体的特征长度。

6、边界层中的流体质点受惯性力、粘性力和压力的作用,其中惯

性力与粘性力的相对大小决定了粘性影响的相对区域大小,或边界层厚度的大小;粘性力的作用始终是阻滞流体质点运动,使流体质点减速,失去动能;压力的作用取决于绕流物体的形状和流道形状,顺压梯度有助于流体加速前进,而逆压梯度阻碍流体运动。

7、边界层分离。分离点:

8、边界层分离的必要条件是:存在逆压梯度和粘性剪切层。仅有

粘性的阻滞作用而无逆压梯度,不会发生边界层的分离,因为

无反推力使边界层流体进入到外流区。这说明,零压梯度和顺

压梯度的流动不可能发生边界层分离。只有逆压梯度而无粘性

的剪切作用,同样也不会发生分离现象,因为无阻滞作用,运

动流体不可能消耗动能而滞止下来。在粘性剪切力和逆压梯度

的同时作用下才可能发生分离。

9、由层流状态转变为湍流状态称为转捩。

10、由于湍流的无规则脉动特性,流体微团将高能量带入到靠近壁

面处,因此湍流流动在靠近壁面处的平均速度远大于层流流动,即湍流边界层的速度分布比层流边界层的速度分布饱满。湍流

与层流相比不容易分离,可使分离引起的压差阻力大大降低。

三、低速翼型

1、翼型的几何参数

2、NACA四位数翼型、NACA五位数翼型

3、在翼型平面上,把来流V∞与翼弦线之间的夹角定义为翼型的几

何迎角,简称迎角。对弦线而言,来流上偏为正,下偏为负。

4、翼型绕流视为平面流动,翼型上的空气动力简称气动力可视为

无限翼展机翼在展向取单位展长所受的气动力。

5、当气流绕过翼型时,在翼型表面上每点都作用有压强p(垂直

于翼面)和摩擦切应力 (与翼面相切),它们将产生一个合力

R,合力的作用点称为压力中心,合力在来流方向的分量为阻力

D(或X),在垂直于来流方向的分量为升力L(或Y)。

6、空气动力力矩取决于力矩点的位置。如果取矩点位于压力中心:

力矩为零;取矩点位于翼型前缘:前缘力矩(规定使翼型抬头

为正、低头为负);取矩点位于翼型焦点: 焦点或气动中心力矩。

7、焦点是翼型上的某个固定点,是力矩不随迎角变化的点或翼型

升力增量的作用点,也称为翼型气动中心。

8、薄翼型的气动中心为0.25b,大多数翼型的气动中心在

0.23b-0.24b之间,层流翼型在0.26b-0.27b之间。

9、翼型无量纲空气动力系数:升力系数、阻力系数、俯仰力矩系

数。

10、低速翼型绕流流动特点:小迎角时,整个绕翼型的流动是无分

离的附着流动,在物面上的边界层和翼型后缘的尾迹区很薄。

前驻点位于下翼面距前缘点不远处,流经驻点的流线分成两部

分,一部分从驻点起绕过前缘点经上翼面顺壁面流去,另一部

分从驻点起经下翼面顺壁面流去,在后缘处流动平滑地汇合后

下向流去。在上翼面近壁区的流体质点速度从前驻点的零值很

快加速到最大值,然后逐渐减速。根据Bernoulli方程,压力分布是在驻点处压力最大,在最大速度点处压力最小,然后压力逐渐增大(过了最小压力点为逆压梯度区)。随着迎角的增大,驻点逐渐后移,最大速度点越靠近前缘,最大速度值越大,上下翼面的压差越大,因而升力越大。气流到后缘处,从上下翼面平顺流出,因此后缘点不一定是后驻点。

11、翼型绕流气动力系数随迎角的变化曲线:升力系数曲线,阻力

系数曲线,力矩系数曲线。

12、在升力系数随迎角的变化曲线中,在迎角较小时是一条直线,

这条直线的斜率称为升力线斜率,记为

13、对于有弯度的翼型升力系数曲线是不通过原点的,通常把升力

系数为零的迎角定义为零升迎角α0,而过后缘点与几何弦线成α0的直线称为零升力线。对有弯度翼型α0是一个小负数,一般弯度越大,α0的绝对值越大。

14、当迎角大过一定的值之后,就开始弯曲,再大一些,就达到了

它的最大值,此值记为最大升力系数C Lmax ,这是翼型用增大迎角的办法所能获得的最大升力系数,相对应的迎角称为临界迎角。过此再增大迎角,升力系数反而开始下降,这一现象称为翼型的失速。这个临界迎角也称为失速迎角。

15、最大升力系数、临界迎角和失速后的升力系数曲线受粘性影响

大:

16、阻力系数曲线,存在一个最小阻力系数。在小迎角时,翼型的

阻力主要是摩擦阻力,阻力系数随迎角变化不大;在迎角较大时,出现了粘性压差阻力的增量,阻力系数与迎角的二次方成正比。失速后,分离区扩及整个上翼面,阻力系数大增。但应指出的是无论摩擦阻力还是压差阻力都与粘性有关。因此,

阻力系数与Re数存在密切关系。

17、C m焦点(对1/4弦点取矩的力矩系数)力矩系数曲线,在失速迎角以

下,基本是直线。如改成对实际的气动中心取矩,那末就是一

条平直线了。但当迎角超过失速迎角,翼型上有很显著的分离

之后,低头力矩大增,力矩曲线也变弯曲。

18、随着迎角增大,翼型升力系数将出现最大,然后减小。这是气

流绕过翼型时发生分离的结果。翼型的失速特性是指在最大升力系数附近的气动性能。

19、在一定迎角下,当低速气流绕过翼型时,过前驻点开始快速加

速减压到最大速度点(顺压梯度区),然后开始减速增压到翼型后缘点处(逆压梯度区),随着迎角的增加,前驻点向后移动,气流绕前缘近区的吸力峰在增大,造成峰值点后的气流顶着逆压梯度向后流动越困难,气流的减速越严重。这不仅促使边界层增厚,变成湍流,而且迎角大到一定程度以后,逆压梯度达到一定数值后,气流就无力顶着逆压减速了,而发生分离。这时气流分成分离区内部的流动和分离区外部的主流两部分。在分离边界(称为自由边界)上,二者静压必处处相等。分离后的主流就不再减速不再增压了。分离区内的气流由于主流在自由边界上通过粘性的作用不断地带走质量,中心部分便不断有气流从后面来填补,而形成中心部分的倒流。

20、根据库塔—儒可夫斯基升力环量定律,对于定常、理想、不可

压流动,在有势力作用下,直匀流绕过任意截面形状的有环量

绕流,所受的升力为:

21、在来流作用下,不管物体形状如何,只要环量值不为零,绕物

体就会产生升力;反之只要环量值为零,则绕流物体的升力为

零。

22、库塔-儒可夫斯基后缘条件:(1)对于给定的翼型和迎角,绕翼

型的环量值应正好使流动平滑地流过后缘去。(2)若翼型后缘

角τ>0,后缘点是后驻点。即V1=V2=0。(3)若翼型后缘角τ=0,后缘点的速度为有限值。即V1=V2=V≠0。(4)真实翼型的后缘

并不是尖角,往往是一个小圆弧。实际流动气流在上下翼面靠

后很近的两点发生分离,分离区很小。所提的条件是:p1=p2 V1=V2。

23、环量产生的物理原因:处于静止状态,绕流体线的速度环量为

零;当翼型在刚开始启动时,粘性边界层尚未在翼面上形成,

绕翼型的速度环量为零,后驻点不在后缘处,而在上翼面某点,气流将绕过后缘流向上翼面;随时间的发展,翼面上边界层形

成,下翼面气流绕过后缘时将形成很大的速度,压力很低,从

后缘点到后驻点存在大的逆压梯度,造成边界层分离,从产生

一个逆时针的环量,称为起动涡;起动涡随着气流流向下游,

封闭流体线也随气流运动,但始终包围翼型和起动涡,根据涡

量保持定律,必然绕翼型存在一个顺时针的速度环量,使得绕

封闭流体线的总环量为零。这样,翼型后驻点的位置向后移动。

只要后驻点尚未移动到后缘点,翼型后缘不断有逆时针旋涡脱

落,因而绕翼型的环量不断增大,直到气流从后缘点平滑流出

(后驻点移到后缘为止)为止。

24、 流体粘性和翼型的尖后缘是产生起动涡的物理原因。绕翼型的

速度环量始终与起动涡环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5、 对于一定形状的翼型,只要给定绕流速度和迎角,就有一个固

定的速度环量与之对应,确定的条件是库塔条件。

26、 如果速度和迎角发生变化,将重新调整速度环量,以保证气流

绕过翼型时从后缘平滑汇合流出(前驻点则变化)。

27、 代表绕翼型环量的旋涡,始终附着在翼型上,称为附着涡。根

据升力环量定律,直匀流加上一定强度的附着涡所产生的升力,

与直匀流中一个有环量的翼型绕流完全一样。

28、 对于薄翼而言,升力线的斜率与翼型的形状无关:

29、 绝对迎角为V ∞与零升力线间的夹角,用αa 表示,即: αa =α-α0

30、 C m ~C L 也是一条直线,斜率 , 截距为 C m0 。C m0 πα

2 =d dC L 41-=L

C m C

为零升力矩系数。

31、1/4弦点就是薄翼型气动中心的位置,是薄翼型升力增量的作用

点。

32、翼型的升力特性通常指升力系数与迎角的关系曲线。实验和计

算结果表明,在小迎角下,升力系数与迎角为线性关系:

33、在失速迎角处,升力系数达到最大C Lmax。确定升力特性曲线的

三个参数是,升力线斜率,零升迎角,最大升力系数(失速迎角)。

34、升力线斜率与Re数关系不大,主要与翼型的形状有关。对薄翼

的理论值为2 。

35、零升迎角α0主要与翼型弯度有关,正弯度时为一小负数。

36、最大升力系数C Lmax主要与边界层分离有关,取决于翼型几何参

数、Re数、表面光洁度,随Re增大而增大。

37、 翼型纵向力矩特性通常用C m -C L 曲线表示,迎角不大时也接近

一条直线:

对于正弯度的翼型C m0 为一个小负数;力矩曲线斜率也是负值。

薄翼理论可以估计这两个值,C m0与翼型弯度函数有关,力矩曲

线斜率为-0.25。

38、 翼型上升力的作用点(升力作用线与弦线的交点)为压力中心

P ,弦向位置用 表示,小迎角时压心位置为 迎角越小,压力中心越靠后。

39、 翼型上还存在这样的一个点,对该点的力矩系数与升力的大小

无关,恒等于零升力矩系数,此点称为焦点(或气动中心)F 。

气动中心反映了翼型随迎角变化而引起的升力增量的作用点,

正弯度时,压力中心位于焦点之后。(如何证明焦点对给定翼型

是一个固定点——作业题1)

40、 翼型阻力包括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翼型阻力的产生实质是空

气粘性引起的。摩擦阻力是物面上直接的摩擦切应力引起的,

压差阻力是因物面边界层改变了压强分布造成的。迎角不大时

主要是摩擦阻力,随迎角增大压差阻力剧增。

41、 翼型的阻力特性可用C D -α曲线表示,但在飞机设计上常用C L -C D

b

x x p p =L

C m L L m p C C C C C x --=-= o m

曲线来表示翼型的升阻特性,称为极曲线。

42、 翼型的升阻比定义为 , 表征了翼型的气动效率。 43、 升阻比大的飞机续航时间长,燃油经济性好,因为达到一定升力

系数需要克服的阻力最小。性能好的翼型最大升阻比可达到50

以上。巡航时,飞机在最大升阻比对应的迎角附近飞行,约为3~

5度。

四、 低速机翼及其气动特性

1、 翼展:翼展是指机翼左右翼尖之间的长度,一般用 l 表示。

2、 机翼面积:是指机翼在oxz 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一般用S 表示。

3、 翼弦:翼弦是指机翼沿机身方向的弦长。除了矩形机翼外,机

翼不同地方的翼弦是不一样的,有翼根弦长 b 0、翼尖弦长b 1。

4、 几何平均弦长 b pj 定义为 ,即用相同翼展和面积的矩形机翼弦长定义几何平均弦长

D

L C C K =l

S b pj =

5、 展弦比:翼展 l 和平均几何弦长 b pj 的比值叫做展弦比,用λ

表示,其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6、 展弦比也可以表示为翼展的平方与机翼面积的比值。 7、 展弦比越大,机翼的升力系数越大,但阻力也增大。高速飞机

为了减阻一般采用小展弦比的机翼。

8、 根梢比:根梢比是翼根弦长b 0与翼尖弦长b 1的比值,一般用η

表示。

9、 梢根比:梢根比是翼尖弦长 b 1 与翼根弦长 b 0 的比值,一般用

ξ表示。

10、 上反角(Dihedral angle ):上反角是指机翼基准面和水平面的夹

角,当机翼有扭转时,则是指扭转轴和水平面的夹角。当上反

角为负时,就变成了下反角(Cathedral angle )。低速机翼采用一

定的上反角可改善横向稳定性。

11、 后掠角:后掠角是指机翼与机身轴线的垂线之间的夹角。后掠

角又包括前缘后掠角(机翼前缘与机身轴线的垂线之间的夹角,

一般用χ0表示)、后缘后掠角(机翼后缘与机身轴线的垂线之

间的夹角,一般用χ1表示)及1/4弦线后掠角(机翼1 /4弦线

与机身轴线的垂线之间的夹角,一般用χ0.25表示)。

12、 低速机翼采用一定的后掠角可改善横侧向稳定性。如果飞机的

机翼向前掠,则后掠角就为负值,变成了前掠角。

pj

b l =λS

l =λ

13、几何扭转角:机翼上平行于对称面的翼剖面的弦线相对于翼根

翼剖面弦线的角度称为机翼的几何扭转角φ扭。若翼剖面的局部迎角大于翼根翼剖面的迎角,则扭转角为正。沿展向翼剖面的局部迎角从翼根到翼梢是减少的扭转称为外洗,扭转角为负。

反之称为内洗。

14、气动扭转角:平行于机翼对称面任一翼剖面的零升力线和翼根

翼剖面的零升力线之间的夹角。

15、安装角:机翼安装在机身上时,翼根翼剖面弦线与机身轴线之

间的夹角称为安装角。

16、V∞与对称平面处翼剖面(翼根剖面)弦线间的夹角定义为机翼

的迎角α。纵向绕流时作用在机翼上的空气动力仍是升力L (垂直V∞ 方向),阻力D (平行V∞方向),纵向力矩M z (绕过某参考点z 轴的力矩)。

17、机翼的空气动力系数:升力系数、阻力系数、纵向力矩系数。

其中的b A为平均气动弦长

18、平均空气动力弦长是一个假想矩形机翼的弦长,这一假想机翼

的面积S和实际机翼的面积相等,它的力矩特性和实际机翼也相同(但不能保证假想机翼的展长与原机翼展长相等)。

19、因机翼左右对称,而且来流与机翼对称面平行,则机翼的焦点

必位于机翼的对称面上(翼根剖面)。机翼的平面形状给定后,机翼的焦点位置x F就可以确定。

20、飞机焦点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影响飞机的纵向静稳定性。所谓静

稳定性是指飞机受到阵风扰动后具有自动恢复原有姿态的特性。当飞机在不失速的正常飞行条件下,飞机的纵向静稳定性只取决于全机焦点和重心之间的相对位置。当全机焦点位于重心之后,飞机是纵向静稳定的;当全机焦点位于重心之前,飞机是纵向静不稳定的;当全机焦点和重心重合,飞机是纵向中立静稳定的。

21、亚声速飞行时机翼焦点一般位于全机重心之前,因此单有机翼

的飞机是静不稳定的,机身升力的影响使焦点前移,因此翼身组合体的纵向静不稳定性更大,加上平尾后全机焦点大大后移位于重心之后。平尾能够对飞机的纵向静稳定性起重要作用的本质原因在于,平尾将整个飞机的焦点大大后移,即平尾的设计使得飞机随迎角增大而产生的升力增量作用点后移。

22、二维翼型相当于展长无限大的机翼,即λ=∞,而实际机翼的展

长及相应的λ均为有限值,流动必然是三维的。

23、对于三维机翼,气流以正迎角绕机翼流动时,机翼产生向上的

升力,下翼面的压强必定大于上翼面的压强,下翼面的高压气流有向上翼面流动的倾向。

24、对于λ= ∞的无限翼展机翼,由于无翼端存在,上下翼面的压差

不会引起展向的流动,展向任一剖面均保持二维翼型的特性。

对于有限翼展机翼,由于翼端的存在,在正升力时机翼下表面

压强较高的气流将从机翼翼尖翻向上翼面,使得上翼面的流线

向对称面偏斜,下翼面的流线向翼尖偏斜,而且这种偏斜从机

翼的对称面到翼尖逐渐增大。由于上下翼面气流流线的偏斜,

上下翼面气流在机翼后缘会合时尽管压强一样,但展向分速是

相反的,所以在后缘处要拖出轴线几乎与来流方向平行的旋涡

组成的涡面,这涡面称为自由涡面。

25、从升力特性看,有限展弦比直机翼与无限展长机翼的主要差别,

或者说三维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是Γ沿展向是变化;

其次是机翼后有一个从后缘拖出的自由尾涡面。

26、大展弦比直机翼小迎角下的升力特性的位流气动模型,应对翼

型的气动模型进行修改,即附着涡面和自由涡面可用无数条Π

形马蹄涡来模拟:直匀流+附着涡面+自由涡面。

27、Π形马蹄涡系与直匀流叠加对大展弦比直机翼来说是既合理又

实用的气动模型,这是因为:1. 符合沿一根涡线强度不变且不

能在流体中中断的旋涡定理。2. Π形马蹄涡垂直来流那部分

是附着涡系,可代替机翼的升力作用。沿展向各剖面上通过的

涡线数目不同,中间剖面通过的涡线最多环量最大,翼端剖面

无涡线通过环量为零,模拟了环量和升力的展向分布。3. Π形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汇总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笔记二 第一节土地的概念 (一)土地的基本定义(掌握) 目前,从土地管理的角度分析,比较公认的土地定义是: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水文、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活动结果。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土地是综合体。 2、土地是自然的产物。 3、土地是地球表面具有固定位置的空间客体。 4、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 5、土地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结果, 二、土地的特性(掌握) 土地的特性,包括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属性;土地的经济特性则指人们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面表现的特性。 (一)土地的自然特性 1、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2、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3、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4、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 (二)土地的经济特性 1、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这一特性有两层含义:首先, 供给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其次,特定地区,不同用途的土地面积也是有限的,往往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各类用地的需求,从而出现了土地占有的垄断性这一社会问题和地租、地价等经济问题。由于土地的稀缺性所引起的土地供不应求现象,造成了地租、地价的昂贵,迫使人们节约、集约地利用土地,努力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生产力。 2、土地用途的多样性。 3、土地用途变更的困难性, 4、土地增值性。 5、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三、土地的功能(熟悉) (一)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二)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 四.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了解) (一)土地面积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小。虽然我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土地而积只有11.7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且耕地、林地和草地的人均占有量都远低于界平均数,分别为世界平均数的42.4%,11.6%和1/3强。 (二)后备土地资源有限。宜农荒地只有5亿亩,其中可开垦为耕地的仅有1亿亩,而且这1亿亩土地大多分布在边远地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蛩兀枰隙嗟耐蹲史侥茏魑┮涤玫亍?/P> (三)土地类型多样,山地多于平地。全国山地占33%,高原占26%,丘陵地占10%,三项合计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9%;盆地占19%,平原占12%,两项合计占全国土地的31%,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高原占我国土地面积的25%,不宜于发展农林牧业。 (四)农地分布不均匀。我国右90%以上耕地、林地和水域分布在东南部的湿润、半湿润地区(该区土地面积,与全国的32.2%),其余10%的耕地、林地和水域分布于全国其它67.8%的地区。这种分布格局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不利,形成了东南以农用地为主,西北以特用地为主的两大区域。 (五)森林覆盖率低,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2.7%,美国为34%,原联为36%,日本为68%,瑞典为57%,德国为30%,世界平均为22%;人均森林面积我国为1.8亩,美国为22亩,原联为50亩,日本为4亩,瑞典为45亩,德国为2亩。无论是森林覆盖率还是人均林地,我国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门本、德国等人口密度较大的。 (六)土地质量较差。在现有的耕地中,有1/3以上为低生产力土地,包括盐地、红壤丘陵地、水土流失地、风沙干旱地和涝洼地等。解放初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km2(17.4亿亩),虽然至今已治理了40万KM2(6亿亩),但根据卫星测算结果,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50万山(X.5亿亩),仍在不断扩大。目前,全国有1/3的草场处于退化之中,每亩产草量由原来的200kg减少到50—100 kg。我国约有沙漠化土地17万km2,其中:历史上形成的为12万km2,近半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为5万km2,还有潜在沙漠化土地15.8万km2,两者共32.8万k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4%。我国盐碱地估计有5亿亩,农作物单产不足百斤。此外,还有大量的“三废”污染地。 (七)水土资源不平衡。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000多亿M2。长江、珠江、浙、闽、台及西南诸河流域的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2.3%,而这些地区的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36%;黄河、淮河及其它北诸河流域水量约占全国总水量的17%,而耕地却占全国的63.7%。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土地管理概述 (6) 第一节土地的概念与特性 (6) 一、土地的概念 (6) 二、土地的特性 (7) 第二节土地资源构成及特点 (7) 一、土地资源构成及分布 (7) 二、土地资源特点 (8) 第三节土地管理的内涵与原则 (8) 一、土地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8) 三、土地管理的职能和主要内容.. 9 四、土地管理的基本原则 (10) 第四节土地制度与政策 (10) 一、土地制度 (10) 二、土地政策 (12) 第五节土地管理体制 (12) 一、土地管理体制的含义 (12) 二、现行土地管理体制: (13) 第六节建国以来土地管理的演变历程 (13) 第七节土地管理与社会发展 (13) 一、土地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13) 二、土地管理在社会发展的中作用 (13) 第二章土地经济理论 (14) 第一节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14) 一、土地的供给 (14) 二、土地的需求 (14) 三、土地供求关系 (15) 第二节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与土地集约利用 (15) 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内涵 (15) 二、土地报酬曲线之间的关系以及 报酬三阶段分析 (15) 三、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对集约利用 的制约作用 (16) 第三节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利用 (17) 一、规模经济和规模经济原理。 17 第四节地租理论 (18) 一、地租概述 (18) 第五节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 (21) 一、土地金融 (21) 二、土地税收 (22) 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24) 第一节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规划 (24) 一、土地利用的涵义 (24) 二、土地合理利用的准则 (24) 三、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 (25) 四、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 (25) 五、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 (25) 六、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25) 七、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26)

空气动力学基础及飞行原理

M8空气动力学基础及飞行原理 1、绝对温度的零度是 A、-273℉ B、-273K C、-273℃ D、32℉ 2、空气的组成为 A、78%氮,20%氢和2%其他气体 B、90%氧,6%氮和4%其他气体 C、78%氮,21%氧和1%其他气体 D、21%氮,78%氧和1%其他气体 3、流体的粘性系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 A、液体的粘性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气体的粘性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液体的粘性系数与温度无关。 D、气体的粘性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空气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A、空气的粘性 B、空气的压缩性 C、空气的粘性和压缩性 D、空气的可朔性 5、下列不是影响空气粘性的因素是 A、空气的流动位置 B、气流的流速 C、空气的粘性系数 D、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气体的压力

、密度<ρ>、温度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是 A、ρ=PRT B、T=PRρ C、P=Rρ/ T D、P=RρT 7、在大气层内,大气密度 A、在同温层内随高度增加保持不变。 B、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C、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D、随高度增加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 8、在大气层内,大气压强 A、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B、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C、在同温层内随高度增加保持

不变。 D、随高度增加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 9、空气的密度 A、与压力成正比。 B、与压力成反比。 C、与压力无关。 D、与温度成正比。 10、影响空气粘性力的主要因素: A、空气清洁度 B、速度剃度 C、空气温度 D、相对湿度 11、对于空气密度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密度正比于压力和绝对温度 B、空气密度正比于压力,反比于绝对温度 C、空气密度反比于压力,正比于绝对温度 D、空气密度反比于压力和绝对温度 12、对于音速.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空气密度大,音速就大 B、只要空气压力大,音速就大 C、只要空气温度高.音速就大 D、只要空气密度小.音速就大 13、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空气湿度大 A、空气密度大,起飞滑跑距离长 B、空气密度小,起飞滑跑距离长 C、空气密度大,起飞滑跑距离短 D、空气密度小,起飞滑跑距离短 14、一定体积的容器中,空气压力 A、与空气密度和空气温度乘积成正比 B、与空气密度和空气温度乘积成反比 C、与空气密度和空气绝对湿度乘积成反比 D、与空气密度和空气绝对温度乘积成正比 15、一定体积的容器中.空气压力 A、与空气密度和摄氏温度乘积成正比

土地估价师考试试卷(1)土地管理基础知识

土地估价师考试试卷(1)土地管理基础知识此部分由100道标准化试题构成,每一道题后有三或四个备选项,请将你认为正确的一个选项的代号填在空白处,每题1分,共:10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 1.土地的供给可分为_______。 A.弹性供给和元弹性供给;B.国家供给和社会供给;C.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D.划拨和征用 2.土地资源的总供给受______能提供的总量限制。 A.地球表层陆地B.地球表层空间C.地球表层空气D.地球总面积。 3.土地关系是指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上人们在利用土地过程中发所生的______之间的关系。 A.人与人B.人与地C.地与地D.土地使用者与所有者4.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______理论的。 A.土地使用B.地租C.价值 5.地价税是以______为课征对象。 A.土地B.地价C.土地所有者D基准地价 6.田赋是以______为课征标准,按年定期征收的一种土地税。 A.田地面积B.田地C.土地收益D.田上赋税 7.《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是______在19xx年4月1日发布的。

A.国务院B.农业部C.国家土地管理局D.国家税务总局 8.报酬递减规律所指的报酬递减是指______递减。 A.平均报酬B.总报酬C.边际报酬D.临界报酬 9.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是 A.均不受限制的B.均受一定限制的C.所有权不受限制,使用权受一定限制D.以上答案都不对 10.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是______改革。 A.土地所有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B.土地所有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 C.土地所有制度D.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 11.地籍最早是为______而建立的一种田赋清册或簿册。 A.产权B.不同用途C.征税D.土地估价 12.地籍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和______两部分工作。 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B.土地条件调查C.地籍测量 13.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一级地类共有______个。 A.10 B.6 C.8D.7 14.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包括:宗地权属状况调查和______调查,以及土地使用状况调查。 A.界址认定B.权源C.权属性质D.土地面积 15.土地登记的主要内容中的”土地位置”是指土地的______。 A.座落B.四至C.座落和四至D.土地所处地段的优劣。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及法规测试题.doc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与法规模拟测试 一、判断题(共10 题,题号1-10,请判断各题说法正确或错误,并将答题卡相同题号对应 的符号涂黑,正确涂“√”,错误涂“×”。每题 1 分,共10 分。判断错误每题倒扣 1 分,最多扣至判断题总分为0) 1.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 水面等。( ) 2.1987 年,颁布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城镇土地有偿使用走 上法制化的轨道。( ) 3.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是指依靠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来提高土地收益的利用方式。( ) 4.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图的比例尺大多是大于1:1 万的;而对于土地利用详细 规划和专项规划,布局调整大多是在大比例尺上进行,其比例尺通常小于l:1 万。( ) 5.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只能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 空闲用地。( ) 6.因为土地使用权划拨的特点是无偿无限期使用,所以支付了土地征用补偿、安置等费 用的土地不属于划拨土地。( ) 7.土地的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是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 ) 8.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市场是土地一级市场,其主要市场活动是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 份,将土地使用权按规划要求和投资计划及使用年限,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或开发商。( ) 9.有基准地价的地区,协议出让最低价不得低于出让地块所在级别基准地价的50%。( ) 10.《物权法》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 ) 二、单项选择题(共40 题,题号1~40,每题有a、b、c、d 四个备选项,其中只有一个 符合题意,请选择并将答题卡相同题号对应的字母涂黑。每题1 分,共40 分。选错不得分,不倒扣分) 1.《土地管理法》规定,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不包括( )。 a.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 b.工矿用地 c.交通水利设施用地 d.农田水利用地 2.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为70 年,原土地使用者使用20 年后转让,受让 人的使用年限只有()年。 a、20 b.30 c.50 d.70 3.土地上承租人投资建造的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归( )所有。 a.国家 b.出租人 c.承租人 d.出租人和承租人共同共有 4.( )年颁发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案草案》,明确了农村集体土地的范围,基 本形成了适应计划经济需要的土地管理体制。。 a.1960

土地管理专业知识

土地管理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土地规划、测量、地籍管理、土地利用与管理等 土地资源管理学专业考试相关知识(事业单位考试专用) 土地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的含义(概念)①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②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③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是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涵义,它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扩大。即是:土地资源包含于土地。土地的特性(简答或填空)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土地资源学的概念土地资源学是资源科学和土地科学的重要分支科目,它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诸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6 个方面)(1)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研究(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潜力(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6)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四种)1(土地)系统分析方法2现代技术应用方法。(3S 技术:GIS、RS、GPS)3景观生态分析方法4社会经济分析方法构成土地资源的自然要素: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地学因素填空主要是一种区域性因素地学因素往往是使区域内的光温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气候规律控制下进行的重新组合分配土壤要素特征分析有 7 个指标土壤剖面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肥 可容性盐类土壤 PH 植土壤石灰质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水(降水)三个方面。、温(热量)评价某一地区的太阳辐射条件可用: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衡量热量特征的指标主要有:温度、积温、无霜期在农业上较有意义的温度衡量指标有:≥0℃农耕期;≥5℃喜凉作物的起始温度;≥10℃喜温作物的起始温度,又称活动温度;≥15℃喜温作物的安全生长期积温:连续大于等于某一温度( 0℃、 10℃)起到连续小于等于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相关法规与制度 §1、1 增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一.建筑法——《中华人民共与国建筑法》 1.建筑许可 ①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与程序批准开工报告的建筑工程,不再领取施工许可证; ②申请施工许可证应具备的条件: a)已办理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 b)在城市规划区里的建筑工程,已取得规划许可证; c)需要拆迁的,其拆迁进度符合施工要求; d)已经确定建筑施工单位; e)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 f)有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具体措施; g)建设资金已经落实; h)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她条件。 ③施工许可证的有效期限:建设单位应自领取许可证之日起3个月内开工,延期以两次为限,每次不超过3个月。既不 开工又不申请延期或延期超时的,许可证自动废止。 ④在建工程因故中止施工的,建设单位应自中止施工之日起1个月内,向发证机关报告,并做好维护管理工作。 ⑤批准开工的建筑工程因故不能按期开工超过6个月的,应重新办理开工报告批准手续。 2.建筑工程承发包 ①联合承包:联合承包的各方对承包合同承担连带责任,并应按资质等级低的单位的业务许可范围承揽工程;将共同 投标协议连同投标文件一并提交; ②除总承包合同已约定的分包外,须经建设单位认可; ③但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她人,或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全部转 包给她人;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 ④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按总承包合同约定对建设单位负责,分包单位按分包合同约定对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 与分包单位就分包工程对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3.建筑工程监理 实施建筑工程监理前,建设单位应将委托的工程监理单位、监理内容及监理权限,书面通知被监理的建筑施工企业; 4.建筑安全生产管理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与群防群治制度

全国土地估价师考试试卷(1)土地管理基础知识

全国土地估价师考试试卷(1)土地管理基础知识 此部分由100道标准化试题构成,每一道题后有三或四个备选项,请将你认为正确的一个选项的代号填在空白处,每题1分,共:10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 1.土地的供给可分为_______。 A.弹性供给和元弹性供给;B.国家供给和社会供给;C.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 D.划拨和征用 2.土地资源的总供给受______能提供的总量限制。 A.地球表层陆地B.地球表层空间C.地球表层空气D.地球总面积。 3.土地关系是指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上人们在利用土地过程中发所生的______之间的关系。 A.人与人B.人与地C.地与地D.土地使用者与所有者 4.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______理论的。 A.土地使用B.地租C.价值 5.地价税是以______为课征对象。 A.土地B.地价C.土地所有者D基准地价 6.田赋是以______为课征标准,按年定期征收的一种土地税。 A.田地面积B.田地C.土地收益D.田上赋税 7.《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是______在1987年4月1日发布的。 A.国务院B.农业部C.国家土地管理局D.国家税务总局

8.报酬递减规律所指的报酬递减是指______递减。 A.平均报酬B.总报酬C.边际报酬D.临界报酬 9.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是 A.均不受限制的B.均受一定限制的C.所有权不受限制,使用权受一定限制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0.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是______改革。 A.土地所有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B.土地所有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 C.土地所有制度 D.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 11.地籍最早是为______而建立的一种田赋清册或簿册。 A.产权B.不同用途C.征税D.土地估价 12.地籍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和______两部分工作。 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B.土地条件调查C.地籍测量 13.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一级地类共有______个。 A.10 B.6 C.8 D.7 14.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包括:宗地权属状况调查和______调查,以及土地使用状况调查。 A.界址认定B.权源C.权属性质D.土地面积 15.土地登记的主要内容中的"土地位置"是指土地的______。 A.座落B.四至C.座落和四至D.土地所处地段的优劣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土地可持续利用制约因素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土地可持续利用制约因素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城镇人均住宅面积已由1997年末的17.6平方米提高到2002年末的22平方米,则这期间城镇人均住宅面积年平均增长.【2004年考试真题】 A:4.6% B:3.8% C:5.0% D:5.7% E:土地 2、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有__。 A.城市市区的土地 B.城市郊区的土地 C.农村中依法没收、征用、征收、征购,收归国有的土地(依法划定或者确定为集体所有的除外) D.国家未确定为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岭、荒地、滩涂、河滞地以及其他土地 E.国家已确定为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岭、荒地、滩涂、河滩地以及其他土地 3、根据作物吸收肥力的难易程度不同,可将土地肥力分为()。 A.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B.经济肥力和有效肥力 C.经济肥力和潜在肥力 D.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 4、某企业出资150万元购建一厂房,预计可使用20年,净残值为10万元,若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则月折旧额为万元。 A:7.00 B:1.25 C:14.94 D:0.58 E:土地 5、A市两个定级单元B、C的级别分别为5级、6级;D市的某个定级单元E 的土地级别为4级,关于B、C、E三个定级单元土地质量比较正确的判断是。A:E<B<C B:C<B<E C:C<B,B、C与E不可比 D:B<C,E与C不可比 E:合法性 6、目前我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项目用地的获取方式以为主.【2007年考试真题】

A:行政划拨 B:招标出让 C:拍卖出让 D:挂牌出让 E:土地 7、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估算工程量和总造价 B:规定建筑后退红线距离 C: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 D: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E:土地 8、某宗地(丘)有5个界址点,其坐标分别为11(5,1)、J2(6,1)、J3(4,4)、J4(2,2)、J5(3,1),则该宗地的面积数值为.【2006年考试真题】 A:6.5 B:7.5 C:13.0 D:15.0 E:土地 9、下列用地在城市用地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用地。 A:居住 B:工作 C:商业 D:绿地 E:时间因素 10、以下__方法不适宜地租量的求取。 A.从房租中分离出地租 B.从地价中求出地租 C.从土地开发成本中求出地租 D.用类似剩余法的方法求出地租 11、根据《农用地估价规程》,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可以采用的技术路线包括()。A.级差收益测算法 B.样点地价平均法 C.定级指数模型法 D.标准田法 E.样地法 12、市场比较法以替代关系为途径,所求得的价格称。 A:收益价格 B:替代价格 C:比准价格 D:等同价格 E:合法性 13、预收账款是按合同规定向购买单位预收的货款,它属于__。 A.长期负债 B.或有负债

土地管理基本知识

土地管理基本知识 课前准备: 一主要思考: 1土地管理的概念; 土地管理的概念可以这样描述,国家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为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综合性活动。其本质是对土地的行政管理。这一概念包括6个方面的含义: ①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②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以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之间的关系。③土地管理的目的是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目标是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④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管理土地。⑤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⑥土地管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其目的和特点受社会环境的制约,特别受社会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 2征地和转地含义,土地征用费的构成; 土地征用,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收归国有的行政行为。国家行政机关有权依法征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土地等。 土地转让有两种情况: 1、土地所有人将土地所有权有偿或无偿地转移给他人。有偿的是买卖,无偿的是赠与或遗赠。土地转让行为只能发生在土地私有制的社会里,我国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土地变私有制为公有制,因而不允许土地转让。但是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受让人仅对土地享有使用权,而所有权仍属于国家或集体。 2、在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情况下,土地转让指承包人自找对象,由第三者代替自己向发包人履行承包合同的行为。转让的合同内容虽无改变,但是变更了承包人,终结了原承包人与发包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确立了受让人与发包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时,承包方与第三者应订立书面协议。 3批地的含义和供地的方式; 土地供应的含义及土地供应的三种基本方式 土地供应关系到政府的房地产调控、关系到国有土地的有效利用,对国计民生至关重要。那么,土地供应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供应方式又有哪些? 土地供应 土地供应指地方政府第二年准备投放到土地市场上以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数量,以及土地的位置、用途、土地规划利用条件等内容的总称。 供地方式:

土地管理系统基础知识精彩试题(1)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试题(1) 一、判断题(共10题,题号1-10,请判断各题说确或错误,并将答题卡相同题号对应的符号涂黑,正确涂“√”,错误涂“×”。每题1分,共10分。判断错误每题倒扣1分,最多扣至判断题总分为0) 1.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答案:√ 解析: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2.1987年,颁布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城镇土地有偿使用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答案:× 解析:1990年,颁布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城镇土地有偿使用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3.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是指依靠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来提高土地收益的利用方式。() 答案:× 解析: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是指依靠外延扩,通过增加土地面积来满足获取土地收益的方式。集约型土地利用方式,是指依靠增加物质和劳动投人来提高土地收益的利用方式。 4.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图的比例尺大多是大于1:1万的;而对于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布局调整大多是在大比例尺上进行,其比例尺通常小于l:1万。()答案:× 解析: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图的比例尺大多是小于1:1万的;而对于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布局调整大多是在大比例尺上进行,其比例尺通常大于l:1万。 5.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只能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空闲用地。() 答案:× 解析:《土地管理法》第62条第2款规定: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空闲用地。因此并非“只能”。 6.因为土地使用权划拨的特点是无偿无限期使用,所以支付了土地征用补偿、安置等费用的土地不属于划拨土地。()

空气动力学基础知识及飞行基础原理笔试题

空气动力学基础及飞行原理笔试题 1绝对温度的零度是:C A -273℉ B -273K C -273℃ D 32℉ 2 空气的组成为C A 78%氮,20%氢和2%其他气体 B 90%氧,6%氮和4%其他气体 C78%氮,21%氧和1%其他气体 D 21%氮,78%氧和1%其他气体 3 流体的粘性系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 B A液体的粘性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气体的粘性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液体的粘性系数与温度无关。 D气体的粘性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 在大气层内,大气密度:C A在同温层内随高度增加保持不变。B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C随高度增加而减小。D随高度增加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 5 在大气层内,大气压强:B A随高度增加而增加。B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C在同温层内随高度增加保持不变。C随高度增加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 6 增出影响空气粘性力的主要因素 B C A空气清洁度B速度梯度C空气温度D相对湿度 7 对于空气密度如下说法正确的是B A空气密度正比于压力和绝对温度B空气密度正比于压力,反比于绝对温度C空气密度反比于压力,正比于绝对温度D空气密度反比于压力和绝对温度 8 “对于音速.如下说法正确的是”C A只要空气密度大,音速就大”B“只要空气压力大,音速就大“ C”只要空气温度高.音速就大”D“只要空气密度小.音速就大” 9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空气湿度大:B A空气密度大,起飞滑跑距离长B空气密度小,起飞滑跑距离长 C空气密度大,起飞滑跑距离短D空气密度小,起飞滑跑距离短 10一定体积的容器中。空气压力D A与空气密度和空气温度乘积成正比B与空气密度和空气温度乘积成反比

2008年《土地管理基础知识》模拟试题

第1题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的职权之一。() 第2题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协调,在城市规划区内.土地利用应当符合城市规划。() 第3题建设用地是指已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第4题知悉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包括持有公司lO%以上股份的股东。() 第5题土地使用权是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一项权利。它具体表现为土地使用人对土地享有使用权、出租权、转让权和抵押权。() 第6题建设用地具有土地利用逆转相对困难性特征,所以不要轻易将建设用地转为农业用地。() 第7题如果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较少和公司规模较小,可不设董事会,只设一名执行董事,执行董事可以兼任公司经理,同时,可不设监事会。() 第8题由于在物理形态上房屋不能离开土地而存在,因此房屋产权和土地产权是不可分的。() 第9题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第10题农用地转用批准权属于国务院,而征用土地权限属于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的先由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再由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征用土地和建设用地划拨。( ) 第11题土地出让合同中所规定的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出租、抵押条件由出让方制定。( ) 第12题土地条件调查包括土地自然要素的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 第13题国家建设重点工程、城市建设,乡镇企业、农村居民建房,占用耕地的都必须履行开恳耕地的义务,但国务院批准免除的例外。() 第14题建设用地政策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制定。() 第15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个多层次的规划体系。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规划按行政区域分为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市(地)级、县(市)级和乡(镇)级5个层次。() 第16题建设用地区位的优劣可以随着周围环境和土地用途的改变而改变,这就是土地区位的相对性。() 第17题土地政策的政治性是指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符合其阶级要求的土地制度而制定的。()

空气动力学基本概念

第一章 一、大气的物理参数 1、大气的(7个)物理参数的概念 2、理想流体的概念 3、流体粘性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4、大气密度随高度变化规律 5、大气压力随高度变化规律 6、影响音速大小的主要因素 二、大气的构造 1、大气的构造(根据热状态的特征) 2、对流层的位置和特点 3、平流层的位置和特点 三、国际标准大气(ISA) 1、国际标准大气(ISA)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四、气象对飞行活动的影响 1、阵风分类对飞机飞行的影响(垂直阵风和水平阵风*) 2、什么是稳定风场? 3、低空风切变的概念和对飞行的影响 五、大气状况对飞机机体腐蚀的影响 1、大气湿度对机体有什么影响? 2、临界相对湿度值的概念 3、大气的温度和温差对机体的影响 第二章 1、相对运动原理 2、连续性假设 3、流场、定常流和非定常流 4、流线、流线谱、流管 5、体积流量、质量流量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二、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 1、连续方程的含义和几种表达式(注意适用条件) 2、连续方程的结论:对于低速、不可压缩的定常流动,流管变细,流线变密,流速变快;流管变粗,流线变疏,流速变慢。 3、伯努利方程的含义和表达式 4、动压、静压和总压 5、伯努利方程的结论:对于不可压缩的定常流动,流速小的地方,压力大;而流速大的地方压力小。(这里的压力是指静压) 重点伯努利方程的适用条件:1)定常流动。2)研究的是在同一条流线上,或同一条流管上的不同截面。3)流动的空气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即空气是绝热的。4)空气没有粘性,不可压缩——理想流体。 三、机体几何外形和参数 1、什么是机翼翼型; 2、翼型的主要几何参数; 3、翼型的几个基本特征参数 4、表示机翼平面形状的参数(6个) 5、机翼相对机身的角度(3个) 6、表示机身几何形状的参数四、作用在飞机上的空气动力 1、什么是空气动力? 2、升力和阻力的概念 3、应用连续方程和伯努利方程解释机翼产生升力的原理 4、迎角的概念 5、低速飞行中飞机上的废阻力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和减少的方法; 6、诱导阻力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和减少的方法; 7、附面层的概念、分类和比较;附面层分离的原因 8、低速飞行时,不同速度下两类阻力的比较 9、升力与阻力的计算和影响因素 10、大气密度减小对飞行的影响 11、升力系数和升力系数曲线(会画出升力系数曲线、掌握升力随迎角的变化关系,零升力迎角和失速迎角的概念) 12、阻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曲线 13、掌握升阻比的概念 14、改变迎角引起的变化(升力、阻力、机翼的压力中心、失速等) 15、飞机大迎角失速和大迎角失速时的速度 16、机翼的压力中心和焦点概念和区别 六、高速飞行的一些特点 1、什么是空气的可压缩性? 2、飞行马赫数的含义 3、流速、空气密度、流管截面积之间关系 4、对于“超音速流通过流管扩张来加速”的理解 5、小扰动在空气中的传播及其传播速度 6、什么是激波?激波的分类 7、气流通过激波后参数的变化 8、什么是波阻 9、什么是膨胀波?气流通过膨胀波后参数的变化 10、临界马赫数和临界速度的概念 11、激波失速和大迎角失速的区别 12、激波分离 13、亚音速、跨音速和超音速飞行的划分* 14、采用后掠机翼的优缺点比较 第三章 一、飞机重心、机体坐标和飞机在空中运动的自由度 1、机体坐标系的建立 2、飞机在空中运动的6个自由度 二、飞行时作用在飞机上的外载荷及其平衡方程 外载荷组成平衡力系的2个条件*: ①、外载荷的合力等于零(外载荷在三个坐标轴投影之和分别等于零)∑x = 0 ∑Y = 0 ∑Z = 0 ②、外载荷的合力矩等于零(外载荷对三个坐标轴力矩之和分别等于零) ∑Mx=0 ∑My= 0 ∑Mz= 0 1、什么是定常飞行和非定常飞行? 2、定常飞行时,作用在飞机上的载荷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组

1第一章空气动力学基础知识

第四单元飞机与飞机系统 第一章空气动力学基础知识 大气层和标准大气 地球大气层 地球表面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飞机在大气层内运动时要和周围的介质——空气——发生关系,为了弄清楚飞行时介质对飞机的作用,首先必须了解大气层的组成和空气的一些物理性质。 根据大气的某些物理性质,可以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变温层)、平流层(同温层)、中间层、电离层(热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的平均高度在地球中纬度地区约11公里,在赤道约17公里,在两极约8公里。对流层内的空气温度、密度和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并且由于地球对大气的引力作用,在对流层内几乎包含了全部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因此该层的大气密度最大、大气压力也最高。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及其它微粒,所以云、雨、雪、雹及暴风等气象变化也仅仅产生在对流层中。另外,由于地形和地面温度的影响,对流层内不仅有空气的水平流动,还有垂直流动,形成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突风。对流层内空气的组成成分保持不变。 从对流层顶部到离地面约30公里之间称为平流层。在平流层中,空气只有水平方向的流动,没有雷雨等现象,故得名为平流层。同时该层的空气温度几乎不变,在同一纬度处可以近似看作常数,常年平均值为摄氏零下度,所以又称为同温层。同温层内集中了全部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一不到一些,所以大气的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对流层和平流层这

两层大气内,而且目前大部分的飞机也只在这两层内活动。 中间层从离地面30公里到80至100公里为止。中间层内含有大量的臭氧,大气质量只占全部大气总量的三千分之一。在这一层中,温度先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后来又下降。 中间层以上到离地面500公里左右就是电离层。这一层内含有大量的离子(主要是带负电的离子),它能发射无线电波。在这一层内空气温度从-90℃升高到 1 000℃,所以又称为热层。高度在150公里以上时,由于空气非常稀薄,已听不到声音。 散逸层位于距地面500公里到1 600公里之间,这里的空气质量只占全部大气质量的1011 ,是大气的最外一层,因此也称之为“外层大气”。 大气的物理性质 大气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温度、压强、密度、粘性和可压缩性等。 气体的压强p是指气体作用于容器内壁的单位面积上的正压力。大气的压强是指大气垂直地作用于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力。 随着高度的增加,由于大气越来越稀薄,大气的压强逐渐降低。 气体的温度T表征气体的冷热程度,是与气体分子运动密切相关的。温度的度量单位常用摄氏温标t[℃]和绝对温标T[K]来表示。从微观来看,气体分子作不规则的热运动时,它的运动平均动能越大,则宏观表现为温度越高。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与绝对温度成正比。在绝对温标零点,理想气体的分子热运动就终止了。 单位体积物体所含有的质量称为密度。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空气的密度与压力的变化成正比,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逐渐降低。 当气体层间发生相对运动或气体与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气体内部两个流体层接触面上或者在气体与物体的两个接触面上,便产生相互牵扯和相互粘连的内摩擦力,

空气动力学原理.

空气动力学原理 空气动力学在科学的范畴里是一门艰深的度量科学,一辆汽车在行使时,会对相对静止的空气造成不可避免的冲击,空气会因此向四周流动,而蹿入车底的气流便会被暂时困于车底的各个机械部件之中,空气会被行使中的汽车拉动,所以当一辆汽车飞驰而过之后,地上的纸张和树叶会被卷起。此外,车底的气流会对车头和引擎舱内产生一股浮升力,削弱车轮对地面的下压力,影响汽车的操控表现。 另外,汽车的燃料在燃烧推动机械运转时已经消耗了一大部分动力,而当汽车高速行使时,一部分动力也会被用做克服空气的阻力。所以,空气动力学对于汽车设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改善汽车的操控性,同时也是降低油耗的一个窍门。 对付浮升力的方法 对付浮升力的方法,其一可以在车底使用扰流板。不过,今天已经很少有量产型汽车使用这项装置了,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研发和制造的费用实在太过高昂。在近期的量产车中只有FERRARI 360M 、LOTUS ESPRIT 、NISSAN SKYLINE GT-R还使用这样的装置。 另一个主流的做法是在车头下方加装一个坚固而比车头略长的阻流器。它可以将气流引导至引擎盖上,或者穿越水箱格栅和流过车身。至于车尾部分,其课题主要是如何令气流顺畅的流过车身,车尾的气流也要尽量保持整齐。 如果在汽车行驶时,流过车体的气流可以紧贴在车体轮廓之上,我们称之为A TTECHED 或者LAMINAR(即所谓的流线型)。而水滴的形状就是现今我们所知的最为流线的形状了。不过并非汽车非要设计成水滴的形状才能达到最好的LAMINAR,其实传统的汽车形态也可以达到很好的LAMIAR的效果。常用的方法就是将后挡风玻璃的倾斜角控制在25度之内。FERRARI 360M和丰田的SUPRA就是有此特点的双门轿跑车。 其实仔细观察这类轿跑车的侧面,就不难发现从车头至车尾的线条会朝着车顶向上呈弧形,而车底则十分的平坦,其实这个形状类似机翼截面的形状。当气流流过这个机翼形状的物体时,从车体上方流过的气体一定较从车体下方流过的快,如此一来便会产生一股浮升力。随着速度的升高,下压力的损失会逐渐加大。虽然车体上下方的压力差有可能只有一点点,但是由于车体上下的面积较大,微小的压力差便会造成明显的抓着力分别。一般而言,车尾更容易受到浮升力的影响,而车头部分也会因此造成操控稳定性的问题。 传统的房车、旅行车和掀背车这类后挡风玻璃较垂直的汽车,浮升力对它们的影响会较为轻微,因为气流经过垂直的后窗后就已经散落,形成所谓的乱流效果,浮升力因此下降,但是这些乱流也正是气流拉力的来源。有些研究指出像GOLF之类的两厢式掀背车,如车顶和尾窗的夹角在30度之内,它所造成的气流拉力会较超过30度的设计更低。所以有些人就会想当然的认为只要将后窗的和车顶的夹角控制在28至32度之间,就能同时兼顾浮升力和空气拉力的问题。其实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在这个角度范围里气流既不能紧贴在车体上也不足以造成乱流,如此一来将很难预计空气的流动情况。因为汽车在行驶时并非在一个水平面上行驶,随着悬挂系统的上下运动,其实汽车的离地距离是一个变量,而气流在流过车体上下所造成的压力差也会随时改变,同时在车辆过弯时车尾左右的气流动态也会对车尾的

土地利用与管理知识点

1、土地的涵义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公认: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 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集合体,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活动规律。 2、城市城市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整体。人口较稠密且具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的地区称为 城市,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等功能分区,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3、狭义的城市土地是指城市市区,即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城郊土地除 有法律规定为国家所有外,多数属于集体所有。 4、广义的城市土地是指城市行政区内陆和水域及其地上、地下的空间总称。行政区域上划 分三个层次:是建成区土地,即城市建设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除去城市建成区外的外延扩建区域,大部分为村镇占用的土地;是指城市行政区内的全部土地。 5、市域是指城市行政上所管辖的区域,包括下辖的县及县级市; 6、市区是指实际的城市区域,包括城市近郊区和建成区,但不包括所辖的外围县、乡。 7、建成区是指城市建筑物外沿的范围; 8、中心城区和中心市区概念相同,是依繁华程度单独划出的一个区域,一般指城市核心的 城市商业和城市设施密集的地区。 9、城市土地利用特性1、城市土地的固定性2、扩展性3、利用的区位性4、利用的空间性 5、用途逆转的困难性 6、永续利用性 7、供应的稀缺性 8、资产性 9、生态的脆弱性10、 利用的社会性 11、城市土地利用是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下所开展的各项开发与建设活动。 12、城市土地管理是城市政府依据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对城市土地的占有、分配、 使用而进行的规划、组织、控制和监督等一系列活动。 13、土地利用管理是土地管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指从国家利益的全局出发,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依据土地的自然特点和地域条件,对土地资源的配置、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等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14、城市土地利用管理的原则1、规划计划管理原则2、节约集约利用原则3、优化结构布局原则4、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统一原则5、保护耕地原则6、依法利用管理原则 15、城市土地利用管理的内容 1、城市土地利用基本理论(1)租 理论(2)区位理论(3)可持续利用理论(4)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2、城市土地制度 (1)土地所有制 (2)土地使用制 (3)土地国家管理制度3、城市土地利用 (1)城市土地整理 (2)城市土地开发 (3)城市土地利用 (4)城市土地保护 4、城市土地管理 (1)城市土地地籍管理 (2)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计划管理 (3)城市建设土地审批管理(4)城市土地市场与价格理(5)城市土地税收管理 1、地租的概念及分类 ●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 ●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2、广义与传统地租的概念 ●广义:泛指土地所有者将其所拥有的土地及与土地相关的房屋或其他附着物租给他人 使用所获取的报酬。 ●传统:是土地使用者租用土地所支付的租金,是其所获利润中超过平均利润的部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