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江月人道辛弃疾

西江月人道辛弃疾

西江月人道辛弃疾
西江月人道辛弃疾

西江月人道辛弃疾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 以功业自许, 可是命运多舛, 备受排挤, 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 民族命运 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江月人道辛弃疾,欢 迎阅读。 【原文】 西江月·题可卿影像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人道偏宜歌舞,天教只入丹青。喧天画鼓要他听。把著花枝不应。 何处娇魂瘦影,向来软语柔情。有时醉里唤卿卿。却被傍人笑问。 【赏析】 《西江月·题可卿影像》是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婉约词,从词中看,可卿 大概是芳年早逝,辛弃疾对她十分怀念,所以画了她的影容来不时展看。画上的 可卿手把花枝,妩媚可人,然而,再热闹的场景她也看不到了——“喧天画鼓要 她听,把著花枝不应”,此语好痴,读来令人鼻酸。都说辛词粗犷,这首词深情 微婉处,当可与秦观 争角,柳永那些逢场作戏的词,不堪相侪。 【作者简介】 辛弃疾 (1140—1207) 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 改字幼安, 别号稼轩, 历城 (今 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 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 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 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 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 文钞存》。 文学 成就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 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 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在文学创作方面,他 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 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 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 情绪的体裁。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 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 人情, 写日常生活、 读书感受, 可以说, 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 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 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 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淳 熙亥己……》,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 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他的许多描述乡 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 又是那样朴素清丽、 生机盎然。 如 《鹧鸪天》 的下阕: “山远近, 路横斜, 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 以及《西江月》的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 转溪桥忽见。 ”于简朴中见爽利老到, 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境界。 所以刘克庄 《辛 稼轩集序》说:“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 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这是比较全面也比较公 允的评价。 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 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 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 并以这种参透 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 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 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 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宋词在苏轼手中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 高旷开朗的风格, 却一直没有得到强 有力的继承发展。直至南渡之初张元干、张孝祥、叶梦得、朱敦儒等人以抗金雪 耻为主题的词,才较多继承了苏轼的词风,起到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但他们的 这一类词作, 主要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内心激情所支配的结果, 而没有成为 有意识的艺术追求,也没有更大幅度地向其他题材拓展,所以成就不是很高。到 辛弃疾出现在词坛上, 他不仅沿续了苏词的方向, 写出许多具有雄放阔大的气势 的作品,而且以其蔑视一切陈规的豪杰气概,和丰富的学养、过人的才华,在词 的领域中进行极富于个人特色的创造, 在推进苏词风格的同时也突破了苏词的范 围,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

在他的词中,如“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 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贺新郎》),“夜半狂歌悲 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乃至“恨之极, 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兰陵王》),都是激 愤不能自已的悲怨心声,如“天风海雨”,以极强烈的力度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辛弃疾也信奉老庄,在词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把冲动的感情由此化为平静, 而是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上宣泄内心的悲愤,如“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 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水龙吟》),“甚矣吾衰矣。怅平 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贺新郎》), “身世酒杯中, 万事皆空。 古来三五个英雄, 雨打风吹何处是, 汉殿秦宫” ( 《浪 淘沙》),这些表面看来似旷达又似颓废的句子 ,却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极高期望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销磨的痛苦。 而他的英雄的豪壮与绝望交织纽结,大起大落,反差强烈,更形成瀑布般的 冲击力量。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开头起,一路写想象中练 兵、杀敌的场景与气氛,痛快淋漓,雄壮无比。但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 前身后名”之后,突然接上末句“可怜白发生”,点出那一切都是徒然的梦想, 事实是白发无情,壮志成空,犹如一瓢冰水泼在猛火上,令人不由得惊栗震动。 在意象的使用上, 辛弃疾也自有特点。 他一般很少采用传统词作中常见的兰 柳花草及红粉佳人为点缀; 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 在他的笔 下所描绘的自然景物, 多有一种奔腾耸峙、 不可一世的气派。 如“峡束苍江对起, 过危楼、 欲飞还敛” ( 《水龙吟》 ) , “谁信天峰飞堕地, 傍湖千丈开青壁” ( 《满 江红》);他所采摭的历史人物,也多属于奇伟英豪、宕放不羁,或慷慨悲凉的 类型, 如“射虎山横一骑, 裂石响惊弦”的李广 ( 《八声甘州》) ,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永遇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 权(《南乡子》)等等。这种自然和历史素材的选用,都与词中的感情力量成为 恰好的配合,令人为之感奋。 所以,同属于豪放雄阔的风格,苏轼词较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而辛词 则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不过,以上只是指辛弃疾词中主流部分的艺术风格而言。 辛弃疾和苏轼在词的语言技巧上都是有力的开拓者。 前人说苏轼是以诗为词, 辛弃疾是以文为词,这当然有些简单化,但确实也指出:到了辛弃疾手中,词的 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端,不复有规矩存在。在辛词中,有非常通俗稚拙的 民间语言,如“些底事,误人那。不成真个不思家”(《鹧鸪天》),“近来愁 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丑奴儿》),也有夹杂 许多虚词语 助的文言句式,如“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汉宫春》),“不恨古

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贺新郎》);有语气活跃的对话、自问自答 乃至呼喝, 如“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 《南乡子》 ) , “杯, 汝来前! ” ( 《沁 园春 》)也有相当严整的对句,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破 阵子》)……。概括起来说,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语 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文人词较多使用的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 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在辛词中完全被打破了。但并不是说,辛 弃疾的所谓“以文为词”不再有音乐性的节奏。在大量使用散文 句式、 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 他仍然能够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 如《水龙吟》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 人会,登临意”,意义联贯而下,在词中是很长的句子,但却是顿挫鲜明,铿锵 有力,决不是把一段文章套在词的形式中而已。 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又一大特色,是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 人诗词 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这本来很容易造成 生硬艰涩的毛病, 但是以辛弃疾的才力, 却大多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 浑成自然, 或是别有妙趣,正如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说:“任古书中理语、廋语,一经运 用,便得风流”。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篇为例,百余字的篇幅,叙 及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的事迹,而与作者所要表达 的主观情感、意念丝丝入扣;不仅内涵极为丰厚,而且语气飞动,神情毕露,实 在是不容易的事情。 当然,辛弃疾的词时常也有过分散文化、议论太多,以及所谓“掉书袋”即 用典用古语太多的毛病,但不管怎么说,他确实把词大大地改造了;他的词不仅 是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而且是任何“意”和“事”都能表达得很自 由很充分。这样,词的创作才完全摆脱了羁绊,进入了自由的境界。 辛弃疾请客的故事
辛稼轩请客, 饭局开在他家里。 各位宾客一定要看清请柬上的地址究竟是哪 一所辛宅,不要跑错地方。同僚曾参辛弃疾“花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虽然 没有贪腐的确凿证据,但他即使隐居也出手阔绰,财产的确来历不明。那醉倒高 朋的篆冈,只是辛家上饶带湖别墅中的一处。此外,他在瓢泉置有居所;到了期 思,贪看风景,又起了“卜筑”之念。恭贺乔迁,观赏新居小池、石山,都是摆 酒请客的好由头,主人谦称只是“小酌”——便宴而已。

上门来吃的, 相邀去饮的; 朋友做官去了要饯行, 朋友罢官归来须洗尘, “闲 饮酒,醉吟诗”。饭局很多,稼轩很忙。沙场上的豪杰,也是酒席里的豪客。 今天聚餐的娱乐工具,就是电视、自动麻将*之类。稼轩那时,席上乐子很 多,真人歌舞表演算一项,但稼轩不是东坡,管它红牙板还是铁绰板,他只顾酝 酿辞章。有他在,看他填词表演,便是饭局的重头节目。可以给他命题,比如叫 他写《四时歌》,他在醉中不负索者,为赋“也莫向、竹边孤负雪。也莫向、柳 边孤负月”无人求词, 他便乘醉依东坡之韵自唱自和。 大作既出, 他就是酒司令, “歌以饮客,声韵甚谐”,洋洋自得,在座都得为这绝妙好词干杯。醉得刚好, 即席可作;醉到酩酊,第二天定要追记,补叙上昨日席上漏说的妙句。 宴会中,稼轩和酒研出的墨迹,能“让悲观者前行”——友人仕途失意,罢 职归舍,稼轩作词劝慰“且看凌云笔健”,失业正好,来陪酒家一起练笔!他也 擅长“让有兴者扫兴”——有人置酒, 请他看歌舞, 他却道“歌舞正浓还有语”, 诫勉做东的那位,歌舞虽好,但也要励志,不要耽于享乐而忘了收复失地。有人 兴冲冲去上任,大家摆酒送行,他则再三重申山河破碎之痛,在新官员的行囊里 添些愁绪,弄到醉不成欢,惨淡而别。 有组织的盛宴,是辛词的高产地。少数人的饭局,也不影响他乘醉泼墨。雨 后微雪,朋友带酒来访,稼轩当场就填词三首,第二天酒醒了,又加两首。他组 织朱熹、陈亮聚饮,前者失约,后者匆匆而别。他在小村独饮,有点失落,回客 栈即作词一首。五日后,陈亮来索词,正好交差,不愧知己知彼的好酒友。游鹅 湖后到酒家小饮,他惯于“不懂笔墨不开席”,没随身带纸,就可怜了酒家的大 好粉壁,文人喝醉了写首好词,逆贼则题首反诗,在宋朝开饭店实在祸福相倚。 稼轩的饭局上也不乏莺燕,可他并不拿正眼瞧她们,偶有提及,就是“红巾 翠袖”的撞色搭配。他有一阵子因病止酒,还将家中歌伎都遣散了,事后虽然写 些词来怀念,却也只见粗豪,绝少风流体贴。想想,还是和东坡一起吃饭有意思 些。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上饶县西,风景优美,所谓“溪山一片画图开”(辛弃疾《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辛弃疾在其附近建有书堂,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梦江南(二首) 唐·温庭筠 (一首)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二首)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北宋)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望月有感唐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 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词赏析:辛弃疾《西江月·粉面都成醉梦》

诗词赏析:辛弃疾《西江月·粉面都成醉梦》 西江月·粉面都成醉梦 宋代:辛弃疾 粉面都成醉梦,霜髯能几春秋。来时诵我伴牢愁。一见尊前似旧。 诗在阴何侧畔,字居罗赵前头。锦囊来往几时休。已遣蛾眉等候。 译文 妻之美貌都成为了醉梦,已成过去,而我鬓白余生有几?初见之 初即诵我的抒写愁怀之作,一看便知能与我同甘共苦者。 你的诗作与六朝诗人阴铿和何逊水平相近,书法则在罗叔景赵元 嗣之上,诗囊往来什么适合才能停止,每次归来,你早遣蛾眉迎候, 为我整理诗囊。 注释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 词”“江月令”等。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 粉面:粉嫩洁白之面。陆畅《解内人嘲》诗:“粉面仙郎选圣朝,偶逢秦女学*。” 伴牢愁:楚辞篇名,汉扬雄著。《汉书·扬雄传》:“又旁《离骚》作一篇,名曰《广骚》,又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为一卷, 名曰《畔牢愁》。”注:“李奇曰:畔,离也。牢,聊也。与君相离,愁而无聊也。”

“诗在”句:引自杜甫《解闷》十二首:“陶冶性情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熟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阴何:谓六朝诗人阴铿和何逊。 “字居”句:引自《晋书·卫恒传》:“恒作四体书势曰:罗叔景、赵元嗣者,与张伯英并时,见称于西州,故英自称上比于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余。”苏轼《次韵孙莘老见赠》诗:“龚、黄侧畔难言政,罗、赵前头且眩书。” “锦囊”:用李贺锦囊寻诗事。锦囊来往:出自《新唐书·李贺传》:“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 赏析 开头二句自叹年老。言青春年华已在如醉如梦的生活中过去,如今两鬓如霜也不知还能度过几个春秋,好景不长,令人失望,表现了作者叹老嗟衰的愁苦心态。“来时”二句写作者同诗友的亲密关系。言每次诗友来时,总是对我诵述扬雄《畔牢愁》之作,作者用扬雄的《畔牢愁》借指自己的抒写愁怀之作,表示“与君相离,愁而无聊”之意,很愿同我往还,密切关系,所以“一见樽前似旧”,和老朋友一样亲密无间。“诗在”二句颂美诗友工诗善书。此处化杜诗和卫恒语意,言友人之诗和南北朝诗人阴铿、何逊相近,值得学习;其书法也在罗(晖)赵(袭)之前,虽见称于人,而我却不敢恭维。结尾二句写候其来诗。《新唐书·李贺传》:“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此处化用其意,言互相赠诗不要停止,已遣侍人等候来诗,对诗友表现了企盼与敬重之意。 此词追忆其生平数事,既以为知音,又表彰其内助之劳,更推崇其诗书之佳,篇幅虽短,情意殷切。

夜行黄沙道中的辛弃疾《西江月》赏析

夜行黃沙道中的辛棄疾----《西江月》賞析 卜富美 老師 一、前言 二、生平 三、賞析 四、結語 一、前言 中國詩歌發展到唐,已是強弩之末,「詞」便因緣際會,應運而生了!又因為當時胡樂大量傳入中國,名之曰「新 樂」,漢於是採優美的新樂來製作新詞,以便歌唱,因其被以管絃可歌,故亦稱「樂府」。時至盛唐後,風氣逐漸普 遍化,稱為「曲子詞」,簡稱為「詞」。詩人李白首開風氣之先。又因詞產生在詩之後,詞是由詩發展而來的,故稱「詩餘」;就其形式而言,由於句子大多長短不一,故又稱「長短句」。詞的用字平仄極為嚴格,有譜、有定法,所以寫詞就叫「填詞」。 清人毛先舒將「詞」按字數之長短,分為三種:小令(五十八字以內)、中調(五十九字到九十字以內)、長調(九十一 字以上),從音樂的分段而言,詞一首〈段〉稱「一闋」,「闋」亦稱「片」。每首詞皆有調名,稱詞牌或詞調,字數固定,字的平仄和用韻也有一定的格式。而早期發展的詞大都是小令,它的句法仍與詩相近似。

詞是承襲漢魏府詩的遺風,接受外來音樂的影響,改變唐詩形貌,逐漸發展而成的一種文學體裁,是宋代文學的代 表,與漢、唐詩、元並稱為我國四大韻文。在進行詞的賞析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填詞者的背景,才能知道詞中所寄寓 的含意。 二、生平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居士,南宋歷城(今山東省濟南)人。生於南宋高宗興十年(西元一一四○年),卒於 寧宗禧三年(西元一二○七年),享年六十八歲,恭帝祐元年加贈少師,追諡為「忠敏」。 辛棄疾才兼文武,智略過人,身具一世雄才,胸懷復國大志,忠義奮發,然生逢亂世,遭時不遇,屢起屢仆,終身憂國而 悲憤以終,實可謂為南宋最可憐的愛國詞人。他出生於南宋安的不幸時代中,雖在金統治下長大,卻有著深厚的愛國心與民族意識,曾屢次上書陳言「和戰形勢」,卻不被重用。 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金兵南侵,辛棄疾棄家以赴國難,自率二千義民軍,投效耿京下,給予金迎頭痛擊。宋孝宗淳 熙 八年,辛棄疾知興隆府,因遭當地名士攻擊,他一面既對當時的執政者之昏庸無能深感失望,一面又恐皇帝聽信謠言,怕大禍臨頭,因而辭官退隱。在江西上饒帶湖營建隱居的田園,從此躬耕退隱,開始過著投閒置散的生活。這段時期的作品,大都在抒寫隱居生活的閑適與田園風光的恬靜,作品兼具雄放豪邁與清新淡遠的風格,《西江月》即是歸隱時期的作品。 「宋詞」到了辛棄疾裡又翻出了另一番格局,他融合了詩、散文、古典、俗語的一切優點,用之以作政論、評歷史、記事、寫信,乃至於嬉笑怒罵,都可以譜成韻律,成為歌詠。其題材之廣泛,風格雄奇,豪放曠達,一如蘇軾而感情之真摯、寄託之深遠,則更過之。其慷慨激昂,則似陸游而抒情之蘊藉、詞采之絢爛,則更過之。今存有《稼軒詞》 (《稼軒長短句》)六百二十九首,數量為宋之冠。詞作題材廣泛,風格多樣,而以慷慨悲壯的愛國詞為其主調。亦有寫閒適生活的詞,往往於閑適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緒,但其精神仍與其愛國詞一脈相通。與北宋蘇軾稱「蘇辛」。另外,詩今存一三三首,內容和風格大體上亦如其詞。文今存十七篇,多為奏議啟札等應用文字,頗能見出辛棄疾見解和謀略。

西江月名句辛弃疾

西江月名句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 咏田园风光的词。 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月清风, 疏星稀雨, 鹊惊蝉鸣, 稻花飘香,蛙声一片。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西江月名句辛弃疾,大家可以参考 以下内容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解释【1】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 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 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 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 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 山路一转, 曾经那记忆深刻 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鸣蝉:蝉叫声。 ⑤旧时:往日。 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⑦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 故曰社林。 ⑧见:同“现”,显现,出现。 辛弃疾简介【2】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南宋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在文学 上,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

并称“济南二安”。 代表作品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清平乐·村居》等。辛弃疾现存 词 600 余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的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中 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 他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 却一直希 望有机会能够“投衅而起, 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 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 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 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 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 报国雪耻的志向。 而另一方面, 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 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 传统文化教育,如“四书五经”。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辛弃疾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前 13 年,山 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绍兴三十一年 (1161 年) 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 次年奉表归南宋。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 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美芹十论》的思想,都 未得到采纳和实施。在各地上任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 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 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晚年被起 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 知镇江府。 在镇江任上, 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 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1207 年 10 月 3 日,终因忧愤 而卒。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在文学中留下了珍贵的作品, 如今在语文课本中有大量辛弃疾的诗词 。可以说辛弃疾是南宋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词意境别有一番风味。 辛弃疾诗词赏析 1、君如无我,问君怀抱向谁开。——辛弃疾《水调歌头 》 2、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得愁 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3、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 4、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 何。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辛弃疾《虞美人》 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 没有任何雕饰, 没有用一个典故, 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 平平淡淡。 然而, 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 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下面是 yjbys 小编分享的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解释】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 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 在清风吹拂的深 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 遮住 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 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 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作者小传】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艺术风格 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内容】: 这是辛弃疾的一首田野山水名作。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清新爽朗的风格, 使我们不仅看到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画。而且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开头 “ 惊鹊 ” 和 “ 鸣蝉 ” 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 “清风”、 “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然后, 笔锋一转,由上瞧而下视,田野上稻香朴鼻,蛙声悦耳,既有嗅觉所感,又有听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一作:溪头)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鸣蝉:蝉叫声。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赏析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词。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拼音版

西x ī江ji ān ɡ月yu è·遣qi ǎn 兴x īn ɡ 【宋s òn ɡ】辛x īn 弃q ì疾j í 醉zu ì里l ǐ且qi ě贪t ān 欢hu ān 笑xi ào ,要y ào 愁ch óu 那n à得d é工ɡōn ɡ夫fu 。近j ìn 来l ái 始sh ǐ觉 ju é古ɡǔ人r én 书sh ū,信x ìn 著zh ù全qu án 无w ú是sh ì处ch ù 。 昨zu ó夜y è松s ōn ɡ边bi ān 醉zu ì倒d ǎo ,问w èn 松s ōn ɡ我w ǒ醉zu ì何h é如r ú。只zh ǐ疑y í松s ōn ɡ动 d òn ɡ要y ào 来l ái 扶f ú,以y ǐ手sh ǒu 推tu ī松s ōn ɡ曰yu ē去q ù 。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注释】 西江月: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上下片字句作法相同。遣兴:遣发意兴,抒写意兴。 那:同“哪”。 我醉何如:我醉成什么样子。 【白话译文】 喝醉酒我暂且尽情欢笑,哪有工夫整日发愁?近来我才觉得古人的书本,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昨夜我醉倒在松树旁,问松我醉到什么程度?我疑心松枝摆动是要来搀扶于我,连忙用手一推说:“去!”【鉴赏】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从词的字面看,好像是抒写悠闲的心情。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词的上片词人说忙在喝酒贪欢笑。可是用了一个“且”字,就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这“欢笑”比“痛哭”还要悲哀:词人是无法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忧愁,姑且想借酒醉后的笑闹来忘却忧愁。这样,把词人内心的极度忧愁深刻地反映了出来,比用山高水长来形容愁显得更深切,更形象,更可信。接着两句进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及赏 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下面是为你带来的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明月别枝惊鹊⑶,清风半夜鸣蝉⑷。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⑸。旧时茅店社林边⑹,路转溪桥忽见⑺。 注释 ⑴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后阕字句作法与前阕相同。 ⑵黄沙道:指的是从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⑶明月句: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惊醒了睡在树枝上的喜鹊。语出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一棹

飘然影自随。又苏轼《杭州牡丹开时仆犹在常润周令作诗见寄次其韵》诗:天静伤鸿犹戢翼,月明惊鹊未安枝。别枝,斜枝。 ⑷七八个星二句:何光远《鉴诫录》卷五容易格条:王蜀卢侍郎延让吟诗,多着寻常容易言语。有松门寺诗云: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 ⑸鸣蝉:蝉叫声。 ⑹旧时:往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⑺忽见:忽然出现。见,同现,显现,出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这是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鉴赏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鉴赏 导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⑶,清风半夜鸣蝉⑷。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⑸。旧时茅店社林边⑹,路转溪桥忽见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

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词。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翻译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翻译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 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 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 活为题材的佳作。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翻译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 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 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 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 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 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注释 ⑴西江月:词牌名。 ⑵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 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 20 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 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⑶明月别枝惊鹊: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⑷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⑸鸣蝉:蝉叫声。 ⑹旧时:往日。 ⑺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⑻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 故曰社林。 ⑼见:同“现”,显现,出现。 ⑽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辛弃疾的词西江月

辛弃疾的词西江月 《西江月》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下面小 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辛弃疾的词西江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 作:溪头)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 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 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 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 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 山路一转, 曾经那记忆深刻 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鸣蝉:蝉叫声。 ⑤旧时:往日。 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⑦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 故曰社林。 ⑧见:同“现”,显现,出现。 赏析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公元 1181 年 (宋 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 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 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 岭高约十五丈,

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 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 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 》(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词。 辛弃疾的这首 《西江月》 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 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 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 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 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 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 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 把半夜“清风”、 “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 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 田野, 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 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 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 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 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 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 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 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 然而其核心 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 人们带来的幸福。 不过, 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 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 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 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 对仗手法, 以加强稳定的音势。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在这里, “星” 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 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 本来是遥 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 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 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 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 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 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 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 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相得益彰, 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 令人玩味无穷。 从表面上看, 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 语言没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词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词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鸣蝉:蝉叫声。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赏析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

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词。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不过,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

辛弃疾《西江月》阅读题及答案

辛弃疾《西江月》阅读题及答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阅读训练】 1.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惊和鸣不是分别写鹊和蝉的,而是说鹊、蝉、惊、鸣。 D.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2。词中以_____________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3。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令人喜悦的_____________,唤起了词人辛弃疾的愉快心境。 4.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3分) 5.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4分) 6.词的上下片各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7.路转溪头忽见透露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8.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9.全词描写了江南农村______(时令和时间)的景色,抒发了词人_______的心情。 10.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你认为是谁在说丰年呢?(至少答出两种说法) 11.(08年青海)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村丰收的喜悦之情。 12.这首词的上阕从_____、听觉和______方面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13.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14.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15.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和氛围? 16.路转溪桥忽见,忽见的是什么?是溪桥吗?并就此简要谈一谈诗歌在用语上的特点。 17.上阕写____景物,通过明月、____、_____、____、稻花、蛙声等景物,组成一幅农村仲夏月夜图。 18.词的前两句是由人的_____感知的,而第三、四句是由人的____感知的。 19.这首词,上阕写农村夏夜,月白风清,阵阵稻香,处处蛙声,它给夜行人带来无限的喜悦。下阕写________。 【阅读答案】 1.C 2.七八个星天外 3.丰收景象 4.第一问: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第二问: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3分) 5.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4分) 6.上片写夏夜所见之景,及对丰收的憧憬。下片写了途中遇雨,峰回路转的情形。 7.惊喜之情。

辛弃疾的西江月古诗赏析

辛弃疾的西江月古诗赏析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桥:(有的版本为“头”,小学语文义务教育人教版上为“桥”) 见:通假字“见”念“现” 注释 1 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 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 20 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 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音:盐)山县。 2“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3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4 鸣蝉:蝉叫声。 5 旧时:往日。 6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 故曰社林。 7 见:同“现”。 8 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9 西江月:词牌名。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 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 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 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 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 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西江月》赏析 单从表面上看, 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 语言没 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 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 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 流露出

《西江月》鉴赏与答案

《西江月》鉴赏与答案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惊”和“鸣”不是分别写“鹊”和“蝉”的,而是说“鹊”、“蝉”、“惊”、“鸣”。 D.“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2。词中以“_____________”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3。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令人喜悦的_____________,唤起了词人辛弃疾的愉快心境。 (以下是2008年杭州、07年盐城中考题) 4.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3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4分) 我的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以下是09年衡阳中考题) 6.词的上下片各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7.“路转溪头忽见”透露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8.“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9.全词描写了江南农村______(时令和时间)的景色,抒发了词人_______的心情。 10.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你认为是谁在说丰年呢?(至少答出两种说法) 11.(08年青海)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村丰收的喜悦之情。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的景色、恬静 宜人的气氛。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大意】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 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 在清风吹拂的深 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 遮住 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 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 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 ①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 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而贯彻全篇的却是对 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 作者善于抓住夏夜山乡的特点, 又理解农民对丰收 的热望,加上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临其境,馀 味无穷。 ②《西江月》: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③黄沙: 黄沙岭, 在信州上饶之西, 作者闲居带 湖时, 常常往来经过此岭。 ④别枝:旁枝。 ⑤旧时茆店:过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 ⑥社:土地庙。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赏析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阅读这首词, 要注意时间和 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

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 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 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 景物, 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 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 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 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 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 而当 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 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 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 长空转移到田野, 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 更关心扑 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 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此时此 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 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 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 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 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 然而其核心 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 人们带来的幸福。 不过, 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 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 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 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 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 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 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特别是 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 可是笔锋一转, 小桥一过, 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 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 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 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 “忽见”, 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 又表达 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 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确实是令人玩味无穷。 单从表面上看, 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 语言没 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 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