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报告

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报告

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报告
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报告

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报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报告

送检科室:接收日期:

标本类型

环境卫生学监测参考标准

送检区域检出结果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空气(cfu/m3) 普通手术室≤10 ≤200 ≤500-

洁净手术室

(静态监测)

1级手术区5个/m3周边区10个/m3

2级手术区25个/m3周边区50个/m3

3级手术区75个/m3周边区150个/m3

4级手术区175个/m3周边区10个/m3

物体表面

(cfu/cm2)

≤5 ≤5 ≤10≤15

手表面(cfu/cm2)

≤5 ≤5 ≤10≤15 (备注:空气、物表、手表面均应未检出致病菌)

暖箱水细菌总数<100cfu/ml,未检出致病菌污水大肠菌群数<500 cfu/L,未检出致病菌标本类型医疗用品及器械检出结果参考标准

无菌器械

无细菌生长

无菌物品

标本类型

使用中消毒剂监测

参考标准检出结果(cfu/ml)是否检出致病菌

碘伏

细菌总数<100cfu/ml,未检出致病菌酒精

其它

标本类型

使用中消毒剂监测

参考标准检出结果(cfu/ml)是否检出致病菌

消毒内镜消毒内镜:菌落数≤20cfu /件,未检出致病菌灭菌内镜灭菌内镜:无细菌生长

内镜附件内镜附件:无细菌生长检验日期:检验者:审核者:

微生物学监测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

微生物学监测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5-02-05T09:31:31.1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7期供稿作者:白秀艳 [导读] 微生物室不仅肩负着对医院内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的检测,并对其流行趋势进行分析,而且对医院感染的防控及监测有着重要作用。白秀艳 (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灵宝 472500) 【关键词】医院感染;微生物学监测;暴发流行 【中图分类号】R1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358-02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内感染越来越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内容。微生物室不仅肩负着对医院内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的检测,并对其流行趋势进行分析,而且对医院感染的防控及监测有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通过微生物学检测,能及时发现传染源及他的传播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降到最低。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均来自我院部分科室的空气培养、物体表面、手、消毒液、管道冲洗液等抽样的微生物学检测结果。 1.2 操作方法由科室工作人员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后采集样本;对医疗器械、物表、手进行常规消毒后由微生物室工作人员取其样本后,放入无菌试管内及时送微生物室进行培养鉴定。 2 结果 2013年3月,在对所有送检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测时发现,重症监护室病房的空气超标,两份呼吸机管道送检标本中,经微生物学培养鉴定均为鲍氏不动杆菌。而且发现近期重症监护室也有一例病人痰液培养为鲍氏不动杆菌。重症监护室患者,本身病情较严重,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再加上各种侵入性操作增加了感染机会。这一情况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立即报告院感科及重症监护室,经过全面调查分析,重症监护室最近病人较多,呼吸机数量有限,消毒不规范,不及时、不彻底,空气滤网也长时间没有更换了。查出污染源后立即将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全部搬出来,更换滤网,对空气、呼吸机管道、呼吸机内、外部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增加呼吸机数量,确保做到呼吸机一人一用一消毒。连续测样几次均合格。同时为了防止污染扩大,我院对所有使用呼吸机的科室,全部进行彻底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时消灭传染源,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2013年10月,在对所有送检的样本进行微生物学监测时,发现内镜室送检的内镜标本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经调查:是由于内镜材料特殊,管道细长,清洗消毒难度大,又不宜高温消毒,而且由于价格昂贵,内镜仅1台,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医务人员因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必要的清洗消毒和灭菌,造成消毒不彻底。再一个是没有独立的器械清洗消毒室和专用的清洗消毒槽。这引起院方高度重视,在各方努力下,我院依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对胃镜室进行彻底改造,设置了独立的清洗消毒室,增加内镜数量,购买了清洗消毒设备,如高压水枪,超声清洗器、干燥设备等,完善了内镜室各项管理制度,并对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进行培训,规范了消毒程序,确保诊疗质量和患者安全。随后多次进行微生物学监测,结果均达到合格要求。再一次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3 讨论 目前,在我国医院感染广泛存在,已经严重威胁到患者及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医院感染的高发率是医院卫生质量欠佳的表现,导致本可避免的损失。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住院患者免疫力低下,接受侵入性检查和治疗,临床诊疗护理中操作不规范,医院环境不良导致病原菌在患者中传播,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它贯穿于疾病治疗的整个过程。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措施是去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在院感中,每一个部门及工作人员都与院感控制有关,如果我们都能执行相应的工作职责,遵循规范化操作规程,并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早发现,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使医院感染降到最低.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Word编辑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一)院感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医院必须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及时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发部位、高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常规监测与报告: (1)各科临床医生要认真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散发和爆发疫情。 (2)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临床医生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通过医院内部网(“院感”邮箱)上报到院感科。 (3)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院感细菌监测工作。发现短期内在同类标本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病例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应及时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4)院感科监测人员在医院内部网邮箱常规收集、保存院感病例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向科负责人报告院感病例的相关信息。 (5)有院感暴发的迹象时,院感科指导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和正确的处置工作。 2、暴发报告: (1)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例或以上)时,应及时填写《(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并立即电话报告院感科(电话:88667227,夜间或节假日报告总值)。 (2)检验科细菌室有关人员发现上述聚集性病例阳性结果,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并电话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3)院感科初步核实以上状况后,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组织专家进行确认和处理。

3、暴发级别定义与报告程序: (1)一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B、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报告程序: A、临床科室短时间内出现临床征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历,或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现象,并于2小时内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B、院感科组织调查并证实发生以上任一情形时,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由临床医生填写《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1),于12小时内由院感科上报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 C、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逐级上报,并组织感染控制、临床救治等方面专家到现场调查。 (2)、二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病例; B、由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报告程序: A、同一级暴发; B、同上; C、同上。 (3)、三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医院感染监控中常用的检测方法

医院感染监控中常用的检测方法 采样及检查原则: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标本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 h;若标本4 ℃保存时,送检时间可延长,但不得超过24 h。 1.医务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 (1)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或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及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9g/L氯化钠溶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cm2) 计算。 (3)细菌菌落总数检查:1ml采样液放入灭菌平皿内,用普通营养琼脂作倾注培养,放35℃温箱内培养24~48 h计数菌落。 手细菌菌落总数(cfu/ cm2)= 平板上菌落数×采样液稀释倍数30×2 (4)判断标准:见表6-3-1。 2.物体表面的微生物学监测 (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4 h内采样。 (2)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 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 cm2,取100 cm2。 (3)采样方法:用5cm×5 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灭菌9g/L氯化钠溶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

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式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入装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4)细菌菌落总数检查:1ml采样液放入灭菌平皿内,用普通营养琼脂作倾注培养,放35℃温箱内培养24~48 h计数菌落。 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 cm2)= 平板上菌落数×采样液稀释倍数 采样面积(cm2) (5)判断标准:见表6-3-1。 3.空气的微生物学监测 (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 cm。 (3)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取一点;室内面积>30 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 (4)采样方法:用90m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30 min后送检培养。 (5)细菌菌落总数检查:将平板置37℃温箱内培养24 h计数菌落。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 m3)= 50000NAT 式中:A—平板面积(cm2) T—平板暴露时间(min) N—平均菌落数(cfu/平板)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完整版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 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1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2、医院应培养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的意识与能力。发生暴发时应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3、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发生下列情况的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机构应报告所在地的县(区)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包括初次报告和订正报告,订正报告应在暴发终止后一周内完成。报告表见附录A。 3.1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于12h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5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b)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2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h内进行报告: a)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b)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c)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3.3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属于法定传染病的,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 4.医院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如年计划、季度计划等。监测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人员、方法、对象、时间等。 5、医院应按以下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a)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2年。 b)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 c)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一、对住院病人进行全部监测。 1、医院感染现患率的监测。 2、感染部位的监测。 3、医院感染漏报监测。 4、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的调查。 二、每月一次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无菌物品、消毒液、 残留血等进行细菌培养;以下重点科室:手术室、治疗室、 注射室、配药室、处置室、供应室无菌间、换药室(科室做、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抽查)。 三、高压灭菌锅每锅进行工艺监测和化学监测,每月一次生物学 监测(预真空灭菌锅每日B-D试验)。 四、目标性监测:妇科病房。 1、每周有专职医师参加查房、了解感染现患情况。 2、监测感染病例的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抗生素应用情况。 3、每季度进行监测资料总分析。 五、医院感染微生物学监测 1、专人负责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及药敏试验结果登记。 2、每季度或半年一次总分析(临床培养菌株数及药敏试验 结果)发至临床各科室。 六、使用中消毒液监测 1、临床常用0.5%碘伏、2%碘酒、75%酒精做皮肤消毒剂,

每周更换两次;并同时更换消毒容器。 2、浸泡器械为2%戊二醛消毒液,每周更换一次。浓度每 周监测一次。每月进行生物监测1次。 3、浸泡小毛巾、氧气湿化瓶、止血带、体温表等含氯消毒 液,应每天对其有效浓度进行监测,每季度进行生物监 测1次。 七、紫外线灯管进行日常监测和照射强度的监测。 1、新灯管用前测强度不低于100uw/c㎡。 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强度不低于 70uw/c㎡。 3、每个紫外线灯均建立登记本,记录照射时间和监测效果。 4、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灯管一次,保持其光洁度,保证 消毒效果。

(医院感染护理学)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原理

(医院感染护理学)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原理考纲: 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与作用 一、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 正常菌群:在人体的皮肤、黏膜与外界相通的各种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生殖泌尿道)等部位,均存在着对人体无害的庞大的微生物群,它们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群体内部或它们与人体之间,均形成一种自然生态体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经常保持着生态平衡。 正常菌群的定义归纳 1.部位:人体的皮肤、黏膜与外界相通的各种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生殖泌尿道)等。 2.菌群: -常居菌(正常菌群)和暂居菌(过路菌); -对人体无害。 3.正常菌群绝大部分是厌氧菌,在人体特定部位定植,密度极高。 二、人体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1.营养作用—降解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合成维生素B2、维生素K、叶酸、泛酸等。 2.免疫调节作用—刺激机体免疫应答。 3.定植抵抗力作用—代谢产物杀伤侵入有害细菌。例如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和脑膜炎球菌;皮肤上的痤疮丙酸杆菌—产生抗菌性脂类,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的生长。 4.生物屏障作用—通过黏附和繁殖形成一层自然菌膜,是一种非特异的保护膜,抵抗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及定植。正常菌群被视为机体防止外来菌侵入的生物屏障。 5.其他作用—肠道中的双歧杆菌、乳酸菌、肠球菌等还有降低胆固醇、降血氨、抗衰老等作用。 微生态的平衡与失衡 一、微生态平衡 定义: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生理性组合,达到定位、定性、定量三个方面的平衡。 微生态平衡对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但许多因素如疾病状态、有创诊疗措施及大量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等,都会影响人体微生态的平衡。

医院感染微生物的监测

医院感染微生物的监测 1、病房物体表面污染细菌的监测 病房物体表面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采样,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 5×5 cm2 的物体表面往返涂抹5次,放入10ml采样液内送检。定量接种的平板放置35℃培养24~48h,观察结果。物体表面每平方厘米的菌落总数的计算公式为: 采样面积(cm2)÷采样液稀释倍数?物体表面菌落总数(CFU)/cm2= 平板上菌落平均数 2、空气中细菌监测 AT÷10)=50000N÷(1000?平板暴露时间(T)}÷{5 ?平板面积(A)}÷{100?在空气消毒后、操作之前,用空气采样器或空气沉降法采样。空气沉降法采样简便、经济,但不能精确定量,采样方法为: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布点部位距离墙1m处;室内面积>30m2,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部点部位距离墙1m处。将直径9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放在各采样点5分钟后送检。平板放置35℃培养24~48h,计算1m3空气中的细菌数。沉降法采样菌落数根据5分钟内在100cm2培养基上降落的细菌数相当于10L空气中含的细菌数。计算公式:空气细菌总数CFU/m3=平板上平均菌落数(N) 3、医务人员手部污染细菌监测 医务人员的手消毒后,五指并拢,用浸湿的无菌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抹2次,将棉拭子放入含有中和剂的10ml采样液管内送检。定量接种后35℃培养24h,若无细菌生长放置48h ,计算每平方厘米生长的细菌数。手细菌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双手涂抹面积(cm2)。 4、医院环境污染细菌的监测的卫生学标准 (1)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空气中菌落数不超过10个CFU/ m3,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部不超过5个CFU/ m2,而且无致病菌检出为合格。 (2)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供应室洁净区:空气中菌落数不超过200个CFU/ m3,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部不超过5个CFU/cm2,而且无致病菌检出为合格。 (3)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急诊室、供应室的清洁区、各类普通病房、化验室:空气中菌落数不超过500个CFU/ m3,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部不超过10个CFU/cm2,而且无致病菌检出为合格。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为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包括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生部位、发生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1.基本要求 (1)医院应按以下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1)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根据本院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目标性监测。 2)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汇总分析及反馈。 3)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加强对医院感染预警病例和出院病例的漏报核查,发现漏报病例及时补报。 (2)临床科室应按照医院要求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3)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应督促主管医生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并定期对医院感染监测与防控工作进行自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临床科室每日交班时应将本科室有无医院感染作为交班内容之一,查房或护理患者时,应对易感患者进行重点观察,若发现医院感染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病原学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5)临床科室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诊断、报告与防控的

培训,并督促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 (6)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应积极参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按照医院要求进行医院感染监测、报告与防控。 (7)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应了解本科室医院感染特点,包括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高发部位、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 (8)疑似或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除按照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外,还应根据传染病报告的要求进行报告,并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9)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定期督查、指导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工作。 2.监测与报告流程 (1)日常监测 1)医院应采用信息系统主动获取患者各项异常指标预警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验结果、影像学结果、病原学信息等,筛选医院感染疑似病例。 2)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日及时处理预警信息,包括查阅医院感染疑似病例的病历,如入院诊断、病程记录、手术资料、体温单检验结果、检查结果等,并与患者主管医生沟通,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分析该病例是否存在医院感染,若存在医院感染,督促主管医生及时上报。 3)对医院感染疑似病例加强观察,未送检的医院感染疑似病例,建议临床医生及时送检标本以协助诊断。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一)院感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医院必须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及时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发部位、高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常规监测与报告: (1)各科临床医生要认真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散发和爆发疫情。 (2)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临床医生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通过医院内部网(“院感”邮箱)上报到院感科。 (3)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院感细菌监测工作。发现短期内在同类标本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病例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应及时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4)院感科监测人员在医院内部网邮箱常规收集、保存院感病例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向科负责人报告院感病例的相关信息。 (5)有院感暴发的迹象时,院感科指导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和正确的处置工作。 2、暴发报告: (1)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例或以上)时,应及时填写《(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并立即电话报告院感科(电话:,夜间或节假日报告总值)。 (2)检验科细菌室有关人员发现上述聚集性病例阳性结果,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并电话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3)院感科初步核实以上状况后,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组织专家进行确认和处理。

3、暴发级别定义与报告程序: (1)一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B、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报告程序: A、临床科室短时间内出现临床征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历,或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现象,并于2小时内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B、院感科组织调查并证实发生以上任一情形时,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由临床医生填写《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1),于12小时内由院感科上报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 C、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逐级上报,并组织感染控制、临床救治等方面专家到现场调查。 (2)、二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病例; B、由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报告程序: A、同一级暴发; B、同上; C、同上。 (3)、三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 一、各临床科室必须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以掌握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我院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并且保证感染病例病原微生物检测率 ≥50%。 三、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监测 1、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生应及时向本科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防保院感科。同时在出院病例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并且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和“医院感染个案调查表”。 2、出现爆发趋势时,防保院感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分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经证实出现以下情形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卫生局并同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①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②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四、感染管理科于每月20日后到各临床科室收集情况并签收。 五、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六、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会同该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一同讨论,并作进一步的分析及检查,作好讨论记录,讨论后能确定的按本制度第三条的规定进行报告。 七、小组讨论尚不能认定的,须将该病员的全部资料及讨论的结果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研究、分析,最后认定或否定。 八、临床医生必须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和“医院感染个案调查表”、“医院感染个案登记表”。“医院感染个案登记表”作为病历的组成部分,列病历最后一页。 九、填表质量纳入医院病案质量管理和医院目标考核内容,实施目标考核。 十、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及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提出预防措施。监测资料应妥善归档保存。

11-微生物学检验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微生物学检验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江西省肿瘤医院院感科袁水斌 现代临床微生物学是一门由临床医学、基础医 学和预防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微生物学检验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要手段,在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病原学调查、清洁消毒灭菌效果评价,以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代医院感染管理的核心内容则是医院感染的预防、监测和控制。 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一、临床病原微生物检测和指导临床合理正确 使用抗菌药物。 二、医院感染的监测和病原菌耐药趋势分析三、环境卫生学检测 四、参与可疑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病学调查五、参与医院感染管理的教育和培训 一、临床病原微生物检测和指导临床合理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1、对微生物标本做出快速、准确的检测,及时报告临床医生; 2、进行有关抗菌药物耐药性方面的各种试验,受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咨询; 3、密切结合临床,与临床医师讨论、研究及处理有关感染性疾病的问题; 4、参与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和相关规范的制定。 病原学检测和诊断的基本要求 (1)◆确保临床标本合格: 恰当的标本采集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要求临床医生正确采集能代表感染部位的临床标本,广泛采用保护性拭子、合格的容器及运送培养基,避免标本中微生物受毒性物质作用而死亡。 ◆全面了解机体的正常菌群: 了解人体的正常菌群是细菌检验的必要前提,要了解正常菌群的概念、分布和种类,条件致病菌与内源性感染、菌群失调症与二重感染的概念,既不要将所有标本分离出来的细菌都当成致病菌,也不能将正常寄居菌所导致的内源性感染轻易放过。 ◆细菌的分离鉴定要三定一结合: 即定性、定量和定位分析,并结合病情。要求根据临床和标本的具体情况确定检验程序,选择培养基及合适的鉴定试验。要判定分离细菌是致病菌、条件致病菌、还是非致病菌(定性),同时要有一个细菌数量的大致估计,必要时进行半定量和定量培养。在人体有菌部位分离的细菌,其意义大小要参考微生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作出判断;如在无菌部位(如血液、脑脊液)分离出细菌,无论是何种微生物和数量多少,均具有重要意义(定位分析)。 病原学检测和诊断的基本要求(2) ◆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提病人诊断信息、标本适当及尽可能的流行病学资料基础上,进行微生物检验和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要求及时、全面地分析检验结果,给临床提供准确的病原学诊断,以便对病人作出恰当的处理。尽管目前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仍作为病原学检测的金标准,的但这种“以活菌生长”为基础的传统的细菌学鉴定方法速度较慢,不能适应临床需要,要求以标本的直接检查为基础,如形态、染色、抗原检测及核酸检测(核酸杂交、PCR 和16S rRNA 分析),检测致病基因(致病岛、毒力岛)和耐药基因。尽可能在快速诊断方面下工夫。 ◆及时报告临床科室: 要使实验室数据有效地转化为临床有用的信息,病原微生物诊断报告应实行三段报告制度,即在涂片或培养阳性结果出现时、敏感试验结果出来时以及最终结果出来后都要及时报告。

护理管理学试题与答案解析-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原理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原理 一、A1 1、以下病原体属于真菌的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大肠埃希菌 D、肺炎克雷伯菌 E、白色念珠菌 2、正常菌群不会产生哪些营养素 A、维生素B2 B、叶酸 C、泛酸 D、维生素K E、微量元素 3、下列关于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菌群绝大部分是厌氧菌 B、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可合成叶酸、维生素、泛酸等 C、肠道中的乳酸菌、肠球菌等正常菌群可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D、菌群失调可导致感染 E、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4、下列不属于医院感染常见的细菌的是 A、铜绿假单胞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大肠埃希菌 D、肺炎克雷伯菌 E、真菌和病毒 5、各种微生物(细菌)经常从不同环境落到人体,并能在一定部位定居和不断生长、繁殖后代,这种现象通常称为 A、细菌定植 B、移位菌群失调 C、原位菌群失调 D、微生态失衡 E、微生态的平衡 6、原位菌群失调中属于可逆性失调的是 A、比例失调 B、二重感染 C、三度失调 D、二度失调

7、有关原位菌群失调的描述,不妥的一项是 A、正常菌群虽仍生活在原来部位 B、正常菌群发生数量的变化 C、外来菌入侵 D、正常菌群发生种类结构上的变化 E、偏离正常生理组合的生态学现象 8、微生态失衡可表现为 A、免疫力下降 B、菌群失调和移位 C、影响营养吸收 D、细菌定植增强 E、生物屏障减弱 9、医院感染的生态学病因是 A、免疫力低下 B、患者疾病状态 C、有创诊疗措施 D、菌群失调 E、大量广谱抗菌药物使用 10、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能产生过氧化氢,可杀死白喉杆菌和脑膜炎球菌,这属于正常菌群的哪项生理作用 A、营养作用 B、免疫抑制作用 C、定植抵抗力作用 D、生物屏障作用 E、免疫调节作用 11、人体内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不包括 A、营养作用 B、免疫调节作用 C、定植抵抗力作用 D、生物屏障作用 E、致病作用 12、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 A、长期卧床 B、留置导尿管 C、膀胱冲洗 D、膀胱内注药 E、膀胱镜检查 13、正常菌群绝大部分是 A、需氧菌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1、各科室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科室每月定期召开监控小组会议,研究解决本科医院感染存在问题。 3、各科室要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执行“标准预防”,“手卫生制度”,“职业防护”等在职教育培训工作,每月培训不少于一次,全院性培训参加人数不少于80%。 4、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在24小时内报告院感科,如有流行暴发倾向及时报告。主要监测指标: (1)医院感染发病率≤8%,漏报率≤10%。(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95%,无菌物品合格率100% (3)紫外线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 uW/cm2。新进灯管≥90 uW/cm2 5、建立严格的科室清洁、消毒与隔离制度,对不同传染源引起的感染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6、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要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

7、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存放、登记、交接、运送、焚烧等流程的管理, 8污水污物排放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各个管理环节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 抗生素应用管理制度 1、药剂科负责全院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指导、咨询工作 2、临床医师应提高用药前相关标本的送检率(涂片、培养),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3、护士应根据各种抗感染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伍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配合医师准确留取各种标本及时送检。 4、药剂科对于细菌耐药性高的抗菌药物有权提出暂停使用的建议。 无菌技术操作制度 1、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2、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 3、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 度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一、对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医院感染病例的综合性监测和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 二、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经治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并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 三、感染日期的确定是以出现症状的日期或实验室出现阳性证据(收集标本的日期)的日期认定。 四、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并于24小时内网上报告。 五、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六、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经治医生报告科主任,会同该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一同讨论,并作进一步的分析及检查,作好讨论记录,讨论后确定者按第四条的规定进行报告。 七、小组讨论尚不能认定的,须将该患者的全部资料及讨论的结果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研究、分析,最后认定或否定。 八、在本科室建立的“医院感染登记本”上登记感染病人的信息。 九、对所经治的病人,如在相对较集中的时间内出现较相同的感染,除了向本科室负责人及时报告外,还应及时向感染管理科进行报告,共同查找感染原因,避免发生医院感染的暴发或流行。

十、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监测资料应妥善保存。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 十一、根据本院的特点有计划地开展目标性监测,并定期总结、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监测结束,应有终结报告。 十二、根据医院的耐药特点有选择的开展医院感染耐药菌的监测,并定期总结、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监测结束,应有终结报告。 十三、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于12h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区疾控报告。 a)5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b)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h内进行报告: a)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b)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c)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原理题库1-2-10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原理题库1-2-10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对于沙眼衣原体感染,以下描述哪项恰当() A.首先出现前庭大腺感染症状 B.孕妇感染后可引起新生儿结膜炎和肺炎 C.为我国性传播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D.免疫学检查阳性率不高 E.以污染的手或衣物接触感染为主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关于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泛酸等 B.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可合成叶酸、维生素 C.肠道中的乳酸菌、肠球菌等正常菌群可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D.菌群失调可导致感染 E.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可以合成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2、叶酸、泛酸及维生素K,不包括维生素A。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防止术后感染,术前应给病人使用广谱抗生素,力图达到"绝对无菌" B.去污染是指人为地将外来致病菌部分或全部去除的方法 C.选择性去污染是采用窄谱抗生素,有针对性地去除某一类细菌 D.选择性去污染治疗对使用大量免疫抑制剂的病人疗效不佳 E.全部去污染的术后感染率低于选择性去污染 (谈恋爱才是正经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213537509.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关于肺炎克雷伯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革兰阳性杆菌 B.广泛存在于人体皮肤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 C.是ICU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D.极易在病人的泌尿道定植 E.医护人员的手一般不是传播途径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患者张某,女,55岁,吸入性肺脓肿,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关于该病原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革兰阴性球菌 B.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水、土壤中 C.人群中带菌状态相当普遍 D.很少对全身各系统引起感染性疾病 E.凝固酶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doc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 1.临床医师发现所经管的病人出现医院感染时,须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登记表)”,并于两天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科室。出院时应在病历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上填写医院感染部位的诊断。 2.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至少每2天一次下到病房和微生物室查阅、收集、核实感染病例。确系医院感染后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3.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周到病案室查阅所有的出院病历,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应及时进行登记,并反馈给漏报科室。 4.各病区(科室)加强环境卫生学的自检工作,每月定期做好七项标本的监测(灭菌物品,消毒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空气、紫外线灯管)。特殊科室加强特殊项目的监测(如:供应室对高压锅的监测、血透室对透析器、透析液的监测等)。 5.医院感染专职护士每月对重点病区(科室)(如:供应室、血透室、手术室、产房、爱婴区、外科病区、监护病房、治疗室等)进行微生物学监测,非重点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 6.为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应每月对本院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及流行病学分析,内容包括全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各病区(科室)的医院感染率,各部位的感染发生率,全院及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以及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等项目的统计、分析。

7.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月把统计分析出来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科室,并及时上报给主管院长和有关部门如医务科、护理部等,并帮助不合格的科室查找原因,提出控制措施。 8.每月的医务例会上主管院长应在会上通报上个月全院医院感染的情况,并提出进一步的求。 9.一周内发现同一病区(科室),发生三例同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病区应在24小时内及时上报给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部门,并进一步做病原体的分型鉴定。如确定为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部门应在24小时内上报给医院管理委员会或小组,同时上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小组)要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制定措施。 10.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以及各病区(科室)如监测出灭菌物品、消毒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等出现不合格的情况时应在24小时内查找原因,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小组)及时制定整改措施。 11.各病区(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要做好科室医院感染的日常监测工作。 精品文档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原理题库1-1-8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原理题库1-1-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的病原菌是() A.链球菌 B.肺炎球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幽门螺杆菌 E.大肠杆菌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病原菌侵入机体后不会出现以下哪种情况() A.隐性病原携带者 B.细菌不可能再排出体外 C.获得免疫 D.不发病 E.发病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对于沙眼衣原体感染,以下描述哪项恰当() A.首先出现前庭大腺感染症状 B.孕妇感染后可引起新生儿结膜炎和肺炎 C.为我国性传播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D.免疫学检查阳性率不高 E.以污染的手或衣物接触感染为主 (拉霸水果机游戏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213537509.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关于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泛酸等 B.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可合成叶酸、维生素 C.肠道中的乳酸菌、肠球菌等正常菌群可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D.菌群失调可导致感染 E.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可以合成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叶酸、泛酸及维生素K,不包括维生素A。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防止术后感染,术前应给病人使用广谱抗生素,力图达到"绝对无菌" B.去污染是指人为地将外来致病菌部分或全部去除的方法 C.选择性去污染是采用窄谱抗生素,有针对性地去除某一类细菌 D.选择性去污染治疗对使用大量免疫抑制剂的病人疗效不佳 E.全部去污染的术后感染率低于选择性去污染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完整版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一、对住院病人进行全部监测。 1、医院感染现患率的监测。 2、 3、感染部位的监测。 4、医院感染漏报监测。 5、 4、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的调查。 二、每月一次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无菌物品、消毒液等进行细菌培养;以下重点科室:手术室、治疗室、注射室、配药室、处置室、供应室无菌间、换药室(科室做、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抽查)。 三、高压灭菌锅每锅进行工艺监测和化学监测,每月一次生物学监测(预真空灭菌锅每日B-D试验)。 四、目标性监测: 1、每周有专职医师参加查房、了解感染现患情况。 2、监测感染病例的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抗生素应用情况。

3、每季度进行监测资料总分析。 五、医院感染微生物学监测 1、专人负责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及药敏试验结果登记。 2、每季度或半年一次总分析(临床培养菌株数及药敏试验结果)发至临床各科室。 六、使用中消毒液监测 1、临床常用2%碘酒、75%酒精做皮肤消毒剂,每周更换两次;并同时更换消毒容器。 2、浸泡器械为2%戊二醛消毒液,每周更换一次。浓度每周监测一次。每月进行生物监测1次。 3、氧气湿化瓶、止血带、体温表等含氯消毒液,应每天对其有效浓度进行监测,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1次。 七、紫外线灯管进行日常监测和照射强度的监测。 1、新灯管用前测强度不低于100uw/c㎡。 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强度不低于 70uw/c㎡。

3、每个紫外线灯均建立登记本,记录照射时间和监测效果。 4、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灯管一次,保持其光洁度,保证消毒效果。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原理2-(1)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原理2-(1) A1型题 (单句型最佳选择题) 1. 引起医院内肺炎的致病原大多是 A.革兰氏阳性菌 B.革兰氏阴性菌 C.真菌 D.病毒 E.以上都是 答案:B 2. 三度原位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A.介入治疗与各种导管应用 B.广谱抗菌药物大量应用 C.免疫功能低下 D.慢性病诱发 E.体弱多病 答案:B 3. 菌群失调的诱因有 A.手术损伤、器械性检查使局部免疫力受损 B.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 C.病人免疫力低下 D.外来菌侵袭 E.以上都对

答案:E A2型题 (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 1. 张先生,35岁,吸入性肺脓肿,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关于该病原菌的正确叙述是 A.革兰阴性球菌 B.人群中带菌状态相当普遍 C.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水、土壤中 D.很少对全身各系统引起感染性疾病 E.凝固酶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答案:B 2. 刘女士,42岁,脊髓外伤致尿失禁,留置尿管10天,近日有发热,尿液中大量白细胞。该病人感染可能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B.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C.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D.绿脓杆菌感染 E.大肠杆菌感染 答案:E 3. 雷某,学生,15岁,因肺炎入院,痰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经2周的抗生素治疗,病情未见好转,持续高热,咳痰,由黄痰渐变为白痰,细菌培养检出白色念珠菌,经抗真菌治疗病情逐渐稳定,诊断为 A.真菌二重感染 B.新的病原菌感染 C.并发症,不属于医院感染

E.真菌二重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 答案:D 4. 某乡镇卫生院医生,在采集到可疑流脑病人细菌培养标本后,因缺少培养条件,需送上级医院进行病原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中不正确的是 A.根据病原菌在体内的分布和排出部位取材 B.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杂菌污染 C.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D.采集标本应在使用抗生素之前 E.标本需冷藏输送 答案:E A3型题 (病例组型最佳选择愿,2~3个题共用题干) 汪先生,38岁,因慢性阑尾炎入院,经2周的抗生素治疗后出现咳嗽、痰粘稠,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1. 患者可诊断为 A.上呼吸道感染,非医院感染 B.下呼吸道感染,非医院感染 C.尿道感染,属医院感染 D.上呼吸道感染,属医院感染 E.下呼吸道感染,属医院感染 答案:E 2. 引起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 A.致病菌 B.条件致病菌 C.环境中的微生物 D.空气中的微生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