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东省深圳市2015届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 专题十一 不同阶级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和近代化探索

广东省深圳市2015届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 专题十一 不同阶级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和近代化探索

专题十一不同阶级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和近代化探索

1、地主阶级

(1)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魏源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2)地主阶级洋务派

以奕、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自强”“求富”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客观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知识联系】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②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

③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④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

⑤口号:自强、求富

⑥洋务运动的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近代海军;兴办新式学堂;设立总理衙门。

⑦破产: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⑧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⑨评价: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资产阶级

(1)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知识联系】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③主张:从政治上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

④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⑤失败原因:脱离人民群众,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以慈禧太后为首顽固派反对变法。

⑥启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要救中国,必须通过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共和制度(2)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提出三民主义思想,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知识联系】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②代表人物:孙中山

③主张: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建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以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建立中国同盟会(1905年成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1911);1912年元旦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⑤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⑥意义启示: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3)资产阶级激进派

陈独秀等提倡民主和科学,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知识联系】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激进派,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①背景: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军阀混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

②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③主张:提出了“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的口号。

④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第一个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胡适、鲁迅

⑤内容:前期:反对孔子儒家学说,提倡民主,科学和新道德、新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⑥意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学习认识】

1、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2、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中国近代化经历经济变革(洋务运动)到政治变革(辛亥革命,戊戌变法),再到思想变革(新文化运动),这样一个有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发展的过程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重点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专题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即中国近(现)代化进程 一、阶段特征 1、含义: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2、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3、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4、进程阶段: (1)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 中国近代化限于“器物”层面。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洋务运动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核心内容是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又促进了文化和军事领域近代化的起步。在它的诱导下,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 由“器物”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再上升到“观念”层面。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更要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使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进行了新文化运动,把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3)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1949年) 中国近代化步履维艰。在官僚资本主义、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在战争的破坏下,民族工业纷纷破产。但在同时,中共根据地、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出现了近现代化进程的新曙光。 (4)新中国的现代化:(1949年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社会生活等各方面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逐步健全。经济:1953年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由于“左”的错误等影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遇到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5、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主要特点

2021届中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汇编: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以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特色

九年级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以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特色(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 (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①国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②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1951年获得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

人民志愿军赴朝抗击美国侵略者。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舍身堵枪口;邱少云严守纪律被烈火吞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4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1)1952年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土地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2)意义:土地改革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获得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5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内容。 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农业,商业,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6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

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八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2012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选择题 [2012·德州]采用年代尺是我们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小丁在探究中国与某国关系发展简史时制作的年代尺,他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关系? 1868年1894年1931年1937年1945年 [2012·德州]“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这“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A.美国B.德国C.英国D.日本 [2012·丽水]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吞噬着整个世界。下列事件与这场危机直接有关的是 A.北京爆发五四运动 B.中国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各国人民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2012·四川宜宾]“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所指 A. 日本对东北三省殖民统治 B.日本占领华南地区 C. 日本对台湾实施殖民统治 D.日本制造南京惨案 [2012·长春]“北大营两侧,暴虐的中国军队破坏我南满铁路,同我守备队发生冲突。”以电报中这一伪造的情节为借口,日本发动了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2012·黔东南]二十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大量移民中国东北,与日本移民东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二八事变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D.九一八事变 [2012·徐州]右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 大学迁徙路线图(局部)。东北大学迁入关内的原因是 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形势所迫 [2012·南京]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杨虎城发表通电,提出“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他们呼吁 A.变法维新B.民主科学C.团结抗日D.和平建国 [2012·四川内江]有一同学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有人主张释放蒋介石,有人主张杀掉蒋介石。这一同学研究的是 A.南京大屠杀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D.九一八事变[2012·岳阳]有人评论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最能佐证这一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广东省深圳市2015届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 专题十一 不同阶级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和近代化探索

专题十一不同阶级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和近代化探索 1、地主阶级 (1)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魏源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2)地主阶级洋务派 以奕、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自强”“求富”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客观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知识联系】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②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 ③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④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 ⑤口号:自强、求富 ⑥洋务运动的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近代海军;兴办新式学堂;设立总理衙门。 ⑦破产: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⑧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⑨评价: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资产阶级 (1)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知识联系】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③主张:从政治上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

④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⑤失败原因:脱离人民群众,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以慈禧太后为首顽固派反对变法。 ⑥启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要救中国,必须通过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共和制度(2)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提出三民主义思想,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知识联系】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②代表人物:孙中山 ③主张: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建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以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建立中国同盟会(1905年成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1911);1912年元旦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⑤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⑥意义启示: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3)资产阶级激进派 陈独秀等提倡民主和科学,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知识联系】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激进派,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①背景: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军阀混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 ②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③主张:提出了“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的口号。 ④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第一个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胡适、鲁迅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史 发布时间:2012-8-22 浏览人数:219 本文编辑:高考学习 (一)近代前期中国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救国探索 一、知识归类 1、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⑴禁烟运动。⑵鸦片战争。⑶第二次鸦片战争。⑷边疆地区新危机及中法战争。⑸中日甲午战争。⑹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人民群众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 ⑴鸦片战争。⑵太平天国运动。⑶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⑷义和团运动。 3、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革命和思想启蒙运动 ⑴戊戌变法;⑵辛亥革命;⑶新文化运动 4、清政府的“自救” ⑴洋务运动;⑵百日维新;⑶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5、近代前期不同阶级和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 ⑴地主阶级:①改革派: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动洋务运动。 ⑵农民阶级:①太平天国运动中先后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②义和团运动提出“扶 清灭洋”的口号 ⑶民族资产阶级:①早期维新派: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②维新派与戊戌变法。③革命派辛亥革命及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④激进民主主义者与新文化运动。 ⑷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传入,逐渐成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在中共领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6、新式学堂的兴办和近代教育改革 ⑴新式学堂的创办:洋务运动期间和维新派创办的学堂;⑵高等学校的创办:百日维新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1898年);⑶新学制的制订: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与1905年废除科举制;⑷民国教育的改革:蔡元培的全面教育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二、知识深化 1、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救国探索的特点 ⑴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学习西方和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是紧密联系的。 ⑵向西方学习的演变过程为:初期模仿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后来逐步领悟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到思想文化上学习西方。 ⑶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道路,其中最重大的选择是将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使中国有了最先进的革命指导思想。 ⑷每一个新的探索都吸收了前面探索的得失而有所发展;每一个新的探索又为后面的探索提供了借鉴经验,都有继承和发展的联系。

初三历史复习方法指导

初三历史复习方法指导 初三历史复习方法指导 中考马上就要到了,历初三历史应该怎么复习呢?下面由店铺为同学们带来初三历史复习方法指导。 初三历史复习方法指导篇1 每年中考一完,总有学生在抱怨:为什么我的历史成绩比别的同学差了那么多呢?就因为历史成绩不好,害得我升不了好的学校。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关键就是学生在初三历史复习过程中没有认真地复习,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由于初三升学考试要考的内容比较多,共有八年级上册、下册和九年级上册、下册四本书。中考的历史知识点覆盖面广,需要学生认真去疏理各专题的内容,找出他们的联系。中考也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要求也比较高。那么该如何去复习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提高历史成绩,要抓好初三历史的复习,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通读课文,夯实基础知识。 我们学习历史,目的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要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这样就能系统地从历史事实出发,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知道,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局、影响等基本概念、基本史实是提升能力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课本为材料,教会学生阅读和理解,帮助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每个知识点,尤其是主干知识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如《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一课中,就必须要求学生掌握两个知识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理解下列问题:什么是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产生了哪些影响?14——16世纪又怎样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取得了哪些成就?又如何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所产生的影响?还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这两大事件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去归纳整理,形成历史知识的结构体系,

近代中国各种救国方案之间的比较

近代中国各种救国方案之间的比较 摘要: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经历了100多年的屈辱。在这期间中华民族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他们为了救国救民献了血汗,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的富强进行了不屈不挠地探索。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 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和人民群众为了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不同阶级的人们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各种方案所起作用各有不同,结果各异。下面我就各种运动做些分析。 关键词:救国方案;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一、中国近代展开救国运动的背景 〔一〕近代展开救国运动的历史背景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加给中华民族以深重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也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动乱,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二〕近代展开救国运动的文化背景 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此外当时

2021最新中考历史知识点练习题(含习题答案)

中考历史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1. 1901年,法国考古队在两河流域的苏撒遗址中发现了一黑色玄武岩圆柱。它的上面刻有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条文。这重要遗产属于 A.古代埃及 B.古代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古代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故B符合题意。古代埃及是金字塔,古代印度是佛教,古代希腊奥运精神,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2.某位科学家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位科学家是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钱学森 【答案】B 【解析】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B正确;屠呦呦是我国医学家,因发明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A排除;邓稼先、钱学森是参与研制“两弹一星”的著名科学家,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CD排除。故选B。

3.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论今,只有陷国家于不利,他更主张 凡私人教学一律禁止,以杜绝“诽谤”。皇帝根据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统一文字 C.设立太学 D.独尊儒术 【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 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 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A正确;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B排除;汉武帝是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C排除;为实行思想的大一统,汉武帝推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排除;故选A。 4.以前是把人当作神的附属物来认识,现在是需要把人当作人来认识的时代。促成这 一变化的事件是 A.开辟新航路 B.文艺复兴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法国大革命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反映了反对神权至上,不作神的附属物,而要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 价值,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故B项正确。 5.中国的桥梁技术世界领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天堑变通途”,这是

中考历史单项选择100题

中考历史单项选择100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都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对它们相似之处叙述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A、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纠正了困扰党的“左”倾思想 C、形成了新的领导核心 D、注重从中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路线解决问题大业 2、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是在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 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①《马关条约》签订②戊戌变法失败③中国抗战胜利④国共第二次内战 正确答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下列事件表明中国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是()。 正确答案:()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中美建交 C、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中日邦交正常化 4、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其重要历史意义在于 正确答案:() A、基本完成了反帝反封任务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C、结束了中国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5、从19世纪60—90年代开展的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史 实用下列哪一专题来概括最为恰当 正确答案:()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的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经济和社会生活 6、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容。下列中国近代著名人物

中提出实业救国的是()。 正确答案:() A、康有为 B、洪秀全 C、陈独秀 D、张謇 7、十九世纪中期革命和改革在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列与此无关的是 ()。 正确答案:() A、美国南北战争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明治维新 D、辛亥革命 8、“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出民主精神的是()。 正确答案:()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的世界意义在于 正确答案:() A、它标志着英国近代史的开端 B、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胜利 C、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D、限制了王权使国王不能滥用权力 10、在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融入世界之初始就抨击把西方科技视为“奇技淫巧”的愚昧言论、痛首疾呼“师 夷长技”的是()。 正确答案:() A、魏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11、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的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先后顺序是①《马关条约》②《南京条约》③《辛 丑条约》 正确答案:()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1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以下条约中含有割让领 土这一条款的是()。①《南京条约》②《马关条约》③《辛丑条约》

中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

历史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一、夏、商、西周的兴亡 1.夏朝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政治:相传禹将都城建在阳城。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3)灭亡:夏王桀推行暴政,约公元前1600年,商国国君汤战胜桀,夏亡。2.商朝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政治:商朝建立后,曾屡次迁都,直到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此后,商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3)灭亡:商王纣推行暴政。公元前1046年,周国国君武王伐纣,商朝灭亡。3.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与商纣在牧野野大战,商军倒戈,商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分封制:①目的:巩固统治。②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③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疆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国。 (3)灭亡: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国人暴动“。公元前711年西周灭亡。 2.春秋争霸 (1)著名霸主,齐桓公、普文公,楚庄王等。 (2)齐桓公称霸;普楚争霸。 (3)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候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3、战国七雄 战国初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局面。著名

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战国末期,秦国强大起来。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大战,赵军大败,为秦来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影响: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结果:封建制度逐步确立,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2.青铜制造业——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1)出现:原始社会末期。 (2)盛行:商朝、西周。 (3)代表作:司母戊鼎。 五、秦汉文化 1.纸的发明: (1)发明:西汉早期己有用麻做的纸。 (2)改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得以普遍使用。 (3)影响:造纸术从我国传向世界,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2.数学:《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3.医学:(1)华佗:擅长外外科手术,创制“麻沸散”,编创医学体操“五禽戏”(2)张促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被尊为“医圣”。 4.天文: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6、史学:司马迁所著《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通史,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和史学名著。 四、新文化运动 1.背景:(1)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2)袁世凯独裁统治,新旧思潮激烈冲突。

中考历史 常考易错点 专题十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历史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易错清单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央人民政治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区别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是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主要内容是政府领导人就职,决定以“共同纲领”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它标志着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 西藏的和平解放是标志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而不是整个祖国的统一 当时香港还在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之下;澳门还在葡萄牙殖民者统治下;蒋介石国民政府还盘踞着台湾。 3. 近现代中国首都名称的变迁 清政府以北京为首都。国民党政府以南京为首都(抗战时则以重庆为“陪都”),改北京为“北平”。新中国决定以北平为首都。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之后,恢复名称叫北京。 4. 农民土地所有制和土地私有制 土地改革后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制,即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属于农民,土地私有制并没变,是由过去地主私有变为农民私有。当1953~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土地才公有制化。 5. 下列事件意义的区别 (1)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土地改革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2)抗日战争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屡败的局面,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名师点拨 1.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

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知识专题复习汇编:专题十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专题十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一、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三种形态——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依次产生。 二、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1、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农民没有或很少占有土地。 2、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男耕女织”)。 3、鸦片战争前夕:已孕育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 三、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之一 1.背景:封建的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 2.原因: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3、标志:手工棉织业这一传统手工业部门的衰败。 4、表现:⑴加速自然经济解体。⑵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5、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自由的劳动力市场和必需的商品市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四、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之一

1.背景:面临内忧外患 2.重要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3.时期:19世纪60-90年代 4.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5.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6.活动:①前期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②后期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③筹划海防④创办新式学堂 7.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 8.积极作用: ①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 ②在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③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原因): ⑴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得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⑵外商企业刺激; ⑶洋务运动诱导; ⑷资本主义萌芽。

中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整理归纳

中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整理归纳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1)分封制 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

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2 (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 (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 (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2)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 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3)元朝的行省制度 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端 (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 4

中国近代史上的抗争史

中国近代史上的抗争史,主要指反侵略反压迫的革命斗争,包括民主革命时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和压迫;探索史主要指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探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出路。二者在内容上很难严格区分,很多重大事件既是抗争史也是探索史的内容。可见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集中代表清政府、北洋政府以及蒋介石国民政府某些程度上的抗争和探索不应算在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之中,但这些政府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和爱国官兵的抗争和探索应属于本专题讲述的内容,; 主题1近代前期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1840年---1919年) 〖主题知识概要〗 一、地主阶级的抗争与探索 1、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1)1839年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2)鸦片战争中,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3)中法战争中,刘铭传在台湾击退法军,冯子材镇守广西的镇南关大捷。 (4)甲午战争中,左宝贵、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聂士成英勇抵抗及壮烈殉国 〔评价〕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已不单纯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更重要的是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展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高贵品质,应有别与清政府被迫的宣战、抗争。 2、地主阶级改革派探索强国之路 (1)背景:鸦片战争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等。 (3)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着眼点主要在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旁及外国的史地和政事。 (4)评价: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清醒后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看不到封建制度的腐败是导致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源,更不知道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改变这种制度,但林、魏二人的主张在当时的中国,确实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一直激励着先进的中国人,手握这根接力棒,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奔走呼号,奋勇抗争。 3、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与实践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继承了抵抗派的“师夷长技”的思想,提出了“自强”,“求富”的主张,并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暂时支持,进行了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 (2)代表人物:中央奕忻,地方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3)主要内容: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此外,还进行了筹划海防、开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等活动。 (4)评价:洋务运动试图采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它的破产,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它的失败具有必然性,但它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一次重要的实践和具体化,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在客观上加速了旧的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中对教育的改革,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西方政治学说、民主思想的传播提供了一定条件,是探索强国之路的一种尝试。 4、19世纪末,一些开明地主在维新派和顽固派论战后,开始拥护戊戌变法。20世纪初,他们又和绅商(多属立宪派)一道推动清政府“预备立宪”,但最终愿望都落空了。 〔小结〕地主阶级中的不同派别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清末新政以及“预备立宪”的探索,虽然因其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而归于失败,但是毕竟是封建主义在近代化进程中的一步步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与复习方法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与复习方法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2020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八上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2019•甘肃)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观点,加强了中国人救亡图存的紧迫感。此书的译著者是() A.魏源 B.严复 C.曾国藩D.梁启超 【分析】本题考查了严复。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长处。 【解答】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观点,加强了中国人救亡图存的紧迫感。此书的译著者是严复。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严复译著的《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中国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故选:B。 2.(2019•湘西州)面对旧中国的腐朽落后和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其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湖南隆回人() A.林则徐B.严复 C.魏源 D.李鸿章 【分析】本题以面对旧中国的腐朽落后和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为依托,考查魏源思想主张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面对旧中国的腐朽落后和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其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湖南隆回人是魏源。鸦片战争后,列强的入侵,民族的危难,使魏源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故选:C。 3.(2019•恩施州)“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A.民主共和 B.民主科学 C.实业救国 D.变法图强 【分析】本题考查了状元实业家张謇。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 【解答】张謇的“兴国之梦”是“实业救国”。《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清末状元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

中考历史专题材料论述题训练

中考历史专题材料论述题训练 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 一、根据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说明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①1842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主权完整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渐解体,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片国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便利了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允许日本设厂、增辟商埠,便利了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富,因而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请写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典型事件各四例。并简要谈谈你学习这段历史的感受。 答:列强侵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感受:清政府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获得成功;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外国侵略势力低头;只有中国共产党是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 三、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文资本主义其他种种主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摘自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回答:(1)“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主义”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分别指的是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什么?答:无产阶级、马克思列宁主义。 (3)概括指出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最主要原因。 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四、下面是毛泽东撰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毛泽东回答:(1)“三年来”从那一年开始?此年发生了什么重大时间?这一时间标志着什么?此间任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答:1946年,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进军;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2)“三十年来”以什么事情为起点?这一时间标志着什么?答“三十年来”五四运动为开端。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开端。 (3)“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什么重大事件?此后为争取独立,中国人民开展了那些反帝斗争(三件)?答: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五、材料同上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何时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1949年9月 2、碑文叙史由近溯远,从“一千八百四十年”起,中国历史发生了根本转变,其标志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成为中国历史转折点的含义是什么?“三十年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哪一历史事件开始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经过“三年以来”的解放战争,革命最终的结果是什么?答:鸦片战争;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