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知识创新过程框架

知识创新过程框架

知识创新过程框架
知识创新过程框架

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概念框架及其内部互动模型

———一个解释知识创新过程的新框架

○芮明杰 陈 娟

摘要 企业知识是组织内部个人知识的集合体,但不是个人知识的简单加总。基于这个认识,本文构建

了一个由知识员工、知识链和知识场构成的点、线、面互动的企业知识体系研究框架。高技术企业是追求持续知识创新的知识体系,知识创新通过知识点之间的互动完成,如同电荷之间的运动通过电场来进行,知识点通过知识场发生相互作用。本文提出了知识场的概念,分析了其与Nonaka 的“巴”的区别与联系,并对其进行了分类。进一步的,根据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运行的基本路径,文章分别研究了体系内知识点通过知识场进行互动的基本模式与作用机制。文章试图提出一个能够解释知识创新过程的新框架。

关键词 知识体系,知识场,高技术企业,知识创新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构造与管理研究》资助作者简介:芮明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知识管理;陈娟,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

一、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的构造1.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的概念框架本文认为可以采用一个点、线、面模型来描述知识体系的复杂结构以作为进一步分析的概念性框架。从知识观的企业理论看来,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具有相对高的知识存量以及不断追求知识创新的动力和压力。相应的,高技术企业的员工以高知识员工为主体。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中的点代表高知识员工,他们知识存量高且学习能力强,通过一系列知识活动为企业创造财富。线代表企业知识价值链,它代表知识获取、知识选择、知识内化和知识外化知识过程,多条知识价值链连接了知识点、知识点与知识场以及内部知识与外部知识。面代表知识场,它是知识运行的的产物同时又是知识运行的场所,它是由弥散在企业内部的关于价值观、以及关于对外部环境的认识的默会知识组成。企业知识点与面及其联系(链)构成企业知识体系的整体,其描述性框架如图1所示

:

图1 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的描述性框架

2.高知识员工———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的

基本单位

高知识员工是企业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知识创造的唯一主体。它们是指企业中那些知识含量

高且学习能力强的员工。高技术企业的员工主要是高知识员工。这一类员工的主要特点包括:稀缺度高、使用价值高、自身承担的风险也高。

3.知识链———高技术企业知识创造的过程模仿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国内外一些学者创建了多种知识链模型。美国学者Shin M ,Holden T ,Schmidt RA 在这些知识链模型的基础上创建了包括知识获取、知识选择、知识生成、知识内化和知识外化五种主要知识活动和4种辅助知识活动的系统知识链模型。

国内牟小俐等人认为知识链的主要活动为知识创造、知识编码、知识转移与扩散、知识共享与交流,辅助活动为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和技术;陈志祥等人认为知识投入、知识转化、知识创新的过程组合就是知识链,并且认为知识链有许多条,不仅存在于组织内部还存在于组织之间。

借鉴前人的研究,本文将知识链界定为连接企业知识体系内部个人、团队以及与外部知识体系之间的知识活动的工具。由于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的本质特征在其围绕技术创新的动态性质。因此,高技术企业知识链的核心知识活动是以技术创新为主体的知识创新。

综合高技术企业的特点,以及知识价值链在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认为,高技术企业知识链包括五种活动:知识获取、知识筛选、知识创造、知识内部化、知识外部化。

二、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的知识场1.知识场的概念

场的概念来自于物理学。电荷的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就成为静电力场。电荷之间的作用通过电场发生。一个负电荷的周围会有可以用矢量描述的电力线向它汇聚,这些电力线就是所谓

的电场。它们向负电荷汇聚的现象就是电场的极化现象。与此相同,如果知识空间中某个知识点(或者集体)存在靠自己现有的存量知识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意味着存在知识缺口,这个缺口需要通过从其他知识点(或集体)获得知识来弥补。此时,其周围会存在许多将其他点(或集体)的知识推向该问题的力线,这可以被描述为知识场(图2)。类似于正电荷周围存在的发散的电力线,所有的知识载体也都洋溢了知识,成为一种发散的知识场(图3)。不同于电学中电荷的是,实际上每一个知识点都既汇集知识又散发知识。知识点之间通过知识场发生作用。如图4所示

:

图4 知识点通过知识场的相互作用

借用物理学场的概念,结合知识点以及知识

的特征,我们将知识场界定为知识载体周围的客

观存在的一种由知识载体发散出来的特殊物质。

知识点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知识场来进行。知识

场是在知识点之间的互动中创造出来的过去知识

运行的积累与沉淀,它也会不断由于内部知识的

相互作用和吸收外部知识而变化发展。知识场的

内涵可以表述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

潜在地指导企业未来的生产和管理活动的企业知

识。企业知识场的核心是关于是什么以及应该怎

样的知识,其中,“是什么”就是企业成员的对于外

部世界的基本看法的总和,而“应该怎样”就是企业成员的价值观念的总和,在此基础上,形成表现

为个人“习惯”的个人记忆和表现为企业“惯例”的

一种特定的组织记忆。

2.知识场与“巴”的比较分析世界最负盛名的知识管理学家野中郁次郎

(Nonaka )在其著名的SECI 模型中,提出“巴”的概念来解释知识创新的空间。日语的“ba ”就是场所的意思,因此本质上,“ba ”和“知识场”都是知

识以及知识载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平台。不过这两个概念有重要的区别。首先,Nonaka 在其《组织知识创新的理论:了

解知识创新的能动过程》一文中,指出“巴并不单单指物质空间(如一间办公室),它也指虚拟的超物质空间(如电子邮件、电话会议)和精神空间(即共享的经验、观念和理想),或者这三类空间的任何组合......就其相互作用而言,与其说巴是一个容纳知识和有知识的个人的物质空间,不如说巴本身就是一种知识”。Nonaka 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知识创新过程在“巴”中运行的观点,同时也认识到了“巴”的知识本质。但是,“巴”的概念比较模糊———既是物质空间,又是虚拟的空间,还包括精神空间。知识场与“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知识场是知识载体发散出来的知识构成的一种氛围,不是物质的或超物质的空间,也不仅仅是“精神的空间”。

其次,从文中看到“巴”是“被创造出来,发挥作用,然后消失”的知识创新的空间。“巴可以自发形成,也可以有意识地建立”。因此,Nonaka 的“巴”实际上主要是一种主观建立和加强的存在。相对的,知识场是一种静态的客观存在,具有无形性和弥散性的特征。,无形性表现在知识场看不见、摸不着。弥散性表现在知识场由不同知识载体发散知识形成,整体上作为一种氛围存在于企业中。

再次,Nonaka 仅仅论证了“巴”对于知识创新的支持作用,而完全忽视了它对创新的阻碍作用,更没有分析它对于与知识创新相关的其他知识活动的作用。而知识场对知识创新既有促进作用也有阻碍作用。此外,知识场影响知识体系运行的每一个环节。3.知识场的分类根据作用的不同,Nonaka 曾经将“巴”分为四种类型,包括发起性巴、对话性巴、系统性巴和演练性巴。每一种巴支持知识创造中的一个特定知识转换类型。其中,发起性巴是个人分享模糊知识的场所,社会化发生于此;对话性巴是个人模糊知识转化为明晰知识的场所,外部化发生于此;系统性巴是组合化的场所,明晰知识的不同组合相互结合创造新的系统的明晰知识;演练性巴是内在化发生的场所,在这里明晰知识转换成模糊知识。借鉴Nonaka 的分类,知识场也可以分为四

类,即共享的知识场、对话的知识场、系统的知识场以及演练的知识场。共享的知识场是模糊知识共享的氛围。知识点之间通过知识场提供拥有的知识并且吸收需要

的模糊知识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对话的知识场是模糊知识转化为明晰知识的氛围;系统的知识场是明晰知识整合的氛围;演练的知识场是明晰知

识内化为模糊知识的氛围。三、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的知识点互动模型1.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的内部互动

基于技术的动态性,高技术企业必须能够持续保持和追求技术方面比一般企业领先的优势。因此快速技术创新以及相关知识创新是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运行的核心。根据熊彼得的观点,所

谓创新就是“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的过程”。既包含了“前所未有”的创造也包含了对原有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Nonaka 的SECI 模型解释了知识创新过程,认为是明晰知识和模糊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知识创新,作用的方式包括社会化(social 2ization )、外在化(externalization )、组合化(combi 2nation )、内在化(internalization )。知识在连续不断以S 、E 、C 、I 这四种方式进行互动的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

完整的知识创新不是在于其本身而是来自于它的应用与实现,知识应用也是知识体系运行基本步骤。由于知识创新以及知识应用分散进行,知识还必须进行有效性传播,即知识需要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形式传达到适当的使用者。此外,企业的知识自发或者经过有效的管理存在一定的知识载体中,这就是记忆。总体而言,高技术企业体系运行以知识创新为核心,并包括知识应用、知识传播以及知识记忆等关键步骤,运行的基本路径如图5所示

:

图5 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内部运行路径

知识创新SECI 过程中,社会化需要参与知

识分享的各方在共同的活动中体验相同的经验。由于害怕失去由知识带来的权威的知识提供者往往不愿意积极促进知识的社会化,至少,由于没有任何提供知识的激励,他们往往没有动机为社会化提供时间和精力方面的额外支持,依靠各种形式的外部激励往往是复杂而且困难的工作。这导致了知识员工周围的知识场强度减弱。但是,高技术企业大量的知识的更新很快,致使个人拥有的存量知识具有价值快速贬值的性质,这时,如果知识场包含共享知识的文化,共享可以增大个人知识更新的速度,并且可以提升个人的名誉与权威则会促进社会化的自动、高速进行。美国硅谷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地公司浓厚的知识共享的价值观念。此外,知识点之间不断提供与吸收知识的互动必定会在于互动的知识场中培养更多得的共同知识和共同语言时,会使进一步的模糊知识共享更容易。外在化需要借助于一连串的隐喻、类比实现模糊知识向明晰知识的转化,知识点提供知识动机的增强以及知识场共享知识的积累会大大缩短模糊知识与明晰知识之间的距离,推动外在化的进程。因此,个人共享知识的氛围,以及个人提供知识的程度和共享的频率都与知识创新正相关。

另一方面,每一个知识点对技术、市场及其它

外部条件的看法都会进入知识场,其场强根据其在组织中的地位以及个人影响力而不同。个人之间的共享通过知识场来进行。知识场原有的战略假设以及价值观点具有强大的惯性。尤其在一个鼓励团队精神和具有强大的组织凝聚力的知识场中,很多创新思想更容易由于从众而被忽视。组合化过程包括收集明晰知识、传递给相关人员以及组织内部加工明晰知识使之更为容易使用三个过程。表面上似乎比较客观,但由于组合化的过程由一定的知识员工作为知识处理器,因此,员工原有知识形成的场实际上具有知识选择的过滤作用,只有一部分与原有的知识相互吸引的知识进入选择范围。即使同样作为知识处理器的计算机,本质上也不过是知识的载体,计算机程序中就包含了原有知识的沉淀,从而也有场的作用。内在化需要通过实践和行动使明晰知识与原有的模糊知识相结合,从而拓展、延伸和重构原有的知识。个体原有知识形成的场同样对明晰知识的判断、选择起了过滤作用。因此,可以认为由于知识场限制了知识的选择并促成知识点倾向于从众从而会对知识创新产生惯性作用的阻力。

知识应用过程中,知识体现在企业的产品、服务、产出过程或者速度中的过程。政治经济学理论指出,所有的生产活动都由人和生产工具相互结合完成。生产工具是物化的技术,是组织知识的载体。分散的知识通过知识场互动对企业的生产物理系统的投资达成共识以后,组织知识即体现在对特定物理体系的投资和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中。财务资源配置严重影响知识的运行,尤其是知识应用的过程,而财务配置取决于企业的决策程序和决策者,过去生产经营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保存在企业知识场,形成企业战略知识基础和决策程序的惯例。根据西蒙教授的有限理性原则,决策者总是意欲理性,但是只能有限做到。所有的决策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原有知识场的基础之上。知识场对于组织业绩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一方面知识场在过去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储存了大量相关知识并且以惯例的方式储存了大量解决方案,这些惯例的再利用有利于避免重复过去工作的组织资源浪费,并且能够增强企业知识应用的速度。不利的方面在于知识场可能导致决策偏见,组织僵化和组织惯性。

在知识传播过程中,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明晰知识的传播可以顺利进行,但是高技术企业的知识中的大部分是模糊知识的传播,这些知识的传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提供者与接受者的互动,两者之间的文化距离与信任关系,以及双方提供与吸收知识提供者的动机都是传播效率的重要因素。在具有高的凝聚力、有高度信任的文化并且提倡知识共享的企业,知识场能够提升知识提供者提供知识的动机,也能够增强吸收者吸收知

识的动力,增加知识点互动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知识传播顺利进行,知识场本身也在不断进化,这主要表现在共享的语言增加以及信任程度的增强。存在于一个场强大的知识场的个人之间由于存在诸多共同的认识以及共同的语言,相互之间的文化距离相对缩短,默会知识的传播趋于容易,在一个场强弱的背景下知识传播效率较低。基于知识场的动态演化性,知识点之间的场强可以通过长期的频繁合作而增强。

2.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与外部知识体系的互动

高技术企业面临快速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因此其知识创新必须建立在不断与外部知识体系互动的基础上。企业成员、团队或企业整体通过知识价值链与外部环境的知识体系连接(知识获取),是高技术企业知识创新的基础(图6)

图6 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运行路径

知识获取是指从企业知识体系外部获得、选

择和吸收知识的过程。高技术企业主要的外部知识来源包括:大学、研究机构、竞争者、供应商、用户。部分外部知识是无偿获取的,也有的外部知识是通过技术合作、企业联盟等合作方式获得、还有的通过技术贸易等交易方式获得。知识获取的重要方面在于知识的正确选择以及有效吸收。少部分知识能够很简单地获得,如一些用户情况的统计资料,但是,高技术企业的绝大部分知识由其模糊性、复杂性及系统性而存在吸收的困难。更重要的是知识获取的决策者———知识员工能够以明智而且开放的态度选择正确的知识进入企业知识体系。外部知识的明晰知识部分经过专门的知识库处理器,包括专职管理人员或者特定的计算机处理程序,进入企业知识库。大量的隐性知识分别由直接接触这些知识的知识员工获取,这些知识通过员工之间的互动而最终对企业的知识创新发生作用。

由于知识,尤其是默会知识具有社会根植性,因此外部知识往往与其自身形成的知识场有密切的联系,企业吸收外部知识的能力与知识场的相似性高度正相关。美国硅谷的企业具有很强烈的文化特征,包括强烈的创业精神、相互合作的文化、重视人与人之间平等交流以及非正式的关系等。加上在硅谷地区,技术在企业之间快速传播,各个企业对于技术发展以及市场的情况都有不少共同的认识,因此各个企业之间由此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全世界最负盛名的高技术企业集群。

企业知识场对外部知识获取具有类似于“过

滤器”的作用,系统认知理论揭示了,原有的知识及其结构会影响未来的认知,因此,企业吸收外部知识过程中无意识地选择与企业知识场中的认识符合的信息,这可以解释当年的IBM 公司为什么会忽视个人电脑时代的到来,丧失了产业先机。

默会知识传播都是通过知识点进行的,企业之间的多次合作可以增强知识点之间的信任程度,推动进一步的知识传递。事实上,企业之间也会具有一个共同的知识场。员工提供知识的动机既取决于各个企业的政策也取决于员工个人的意愿。随着个人之间交往的增加,不断有了知识提供与获得的相互协作关系,个人之间建立越来越强的协作与信任关系,提供的知识会越来越多,知识场增强,企业之间开展研究、生产或者市场的合作更为容易。

参 考 文 献

1 芮明杰著:《高技术企业市场经营》,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2 孟宪昌著:《风险投资与高技术企业成长》,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年

3 王 君,樊治平,《一种基于Multi -Agent 的知识转移模型框

架》,东北大学学报,2003年1期

4 von Krogh G 、,Nonaka I ,Aben M ,Making the most of your compa 2ny ’s knowledge :A strategic framework ,LON G RAN GE PLANN

34(4):421-439AU G 2001

The Frame w ork of High -tech E nterprise ’s K now ledge System and Its I nternal I nteraction Model

Rui Ming -jie Chen J uan

Abstract :Although enterprise knowledge is the sum of in 2dividual owned knowledge ,it isn ’t the simple assumption of them.According to it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interactive dot -line -field research framework in which includes personnel with knowledge ,knowledge chains and knowledge fields.High -tech enterprise knowledge system is in continuous pursuit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which is created from the interactions of knowledge dots which take place in knowledge fields ,just as the electrons do in electric fields.This paper putted forward the conception of knowledge field ,compared it with the famous Nonaka ’s “ba ”,and divided it into five types field.Further more ,based on the basic path model of high -tech enterprise knowledge system circulation ,this paper separately studied that how do interactive knowledge activities take place in knowledge field and putted forward the basic model and mechanism This paper tries to give a new research framework in which the pro 2cess of knowledge creature can be rationally explained.

K ey w ords :knowledge system ,knowledge field ,high -tech enterprise ,knowledge innovation

知识创新概念

知识创新概念: 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知识创新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知识创新涵义 知识创新包括两个层次涵义,一是知识,二是创新。 知识是人类认识成果和结晶。传统意义上将知识划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而就知识来源和实质问题,哲学上又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实践是一切知识基础和检验知识标准,并将知识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就知识表现形式或存在形式,在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知识经济学》中,知识又被区别为“可编码知识”与“隐知识(tacit knowledge或…意会知识?、…隐含经验类知识?)”。(注:朱葆伟:《知识意义变化》,载《方法》,1998(12)。)可编码知识指是通常以概念、推理、假设、预见等思维形式和范畴体系表现自身知识。隐知识就是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跟着感觉走”、“习惯了”等知识。我是应届生 无论将知识如何分类,在有关知识涵义理解中,有一点是不会改变,即知识相对于客观存在具体事物、具体实践活动,它不具有时空特性,而具体事物或具体实践活动是存在各自客观发展时空序列。因此,在这种意义上,知识接近于思维、意识。但是,知识又没有脱离客观存在具体事物和实践活动,它是有关它们本质规律把握。一方面,它可能为人类思维所“编码”,并借助于一定语言形式被传播、继承;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只能以人类未能“破译”(这只是相对于人类发展一定时期)“密码”形式沉淀于人们“习惯”之中(包括人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这部分知识可以通过“习”或“仿”等方式为人们所掌握,并潜移默化于人们思维活动或实践活动之中。因而,从这层意义上理解,知识又不完全等同于思维、意识。 创新和创造有着内在联系,它们具有一定共性。一是主体目性,无论是创新还是创造,首先是人按照一定目对世界所进行认识和改造,都反映着主体(具体人)性质和内容。二是首创

10个超级实用的Web开发框架推荐

10个超级实用的Web开发框架推荐 投递人itwriter发布于2011-09-22 05:26 评论(1)有673人阅读 使用Web 开发框架,可以帮助开发者提高 Web 应用程序、Web 服务和网站等 Web 开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如果没有这些框架,Web 开发工作可能变得复杂和困难,开发者需要去做全部的工作,比如编写业务逻辑、设计用户界面、构建数据库,并确保代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目前,互联网中有大量的Web 开发框架,每个框架都可以为你的 Web 应用程序提供功能扩展。你可以让这些框架来分担你的工作,从错误和代码处理到逻辑验证等,你都可以使用一个优秀的框架来处理。 Web 开发框架是节省时间和减轻工作压力的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如果你计划开始 Web 开发,那么这些框架无疑是非常好的工具。 1. jQuery jQuery 是一个快速而且简洁的JavaScript 库,它使得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更加简单:遍历操作HTML 文档、事件处理、动画、快速Web 开发中的Ajax 交互操作等。jQuery 的设计旨在改变你编写JavaScript 的方式。 2. jQuery Mobile

这是一个可跨所有流行移动设备平台的UI(用户界面)系统,基于非常可靠的jQuery 和jQuery UI。它的代码得到了增强,且更加轻量,可以进行灵活、易于主题化的设计。3. Yii Framework Yii 是一个高性能的、开发Web 2.0应用程序最好的PHP 框架。 4. 52framework

该框架支持HTML5 和CSS3,支持目前所有的浏览器。该框架充分利用了HTML5 所有的优势。在网页设计师的世界中,CSS3 是非常酷的东西,使用CSS3 可以节省网页设计和布局的时间。在开发中可以使用CSS3 所有的特性,如文本/框阴影、圆角和动画等。 5. YAML YAML (全称Yet Another Multicolumn Layout,另一个多列布局)是一个用于创建现代、灵活的浮动层的HTML(XHTML)/CSS 框架。 6. Zoop Framework

基于SSM整合框架的快速开发技术研究

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作业簿 年级计算机科学S151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名称计算机新技术专题 姓名熊魏 交作业时间2016年10月8日

基于SSM整合框架的快速开发技术研究 熊魏 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S151班学号:0 1引言 框架,即framework。其实就是某种应用的半成品,把不同应用程序中有共性的一些东西抽取出来,做成一个半成品程序,这样的半成品就是所谓的程序框架。 软件系统发展到今天已经很复杂了,特别是服务器端软件,涉及到的知识、内容、问题太多,在某些方面使用别人成熟的框架,就相当于让别人帮你完成一些基础工作。你只需要集中精力,完成系统的业务逻辑设计,这样每次开发就不用白手起家,而是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开始搭建。 使用框架的最大好处:减少重复开发工作量、缩短开发时间、降低开发成本,同时,还有其它的好处,如:使程序设计更合理,程序运行更稳定等。基于这些原因,基本上现在在开发中,都会选用某些合适的开发框架,来帮助快速高效的开发应用系统。 框架的选择,就是看哪个框架最合适,从而减少开发的工作量,提高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并有效减少维护的工作量,最终达到节约综合开发成,本获取更多的收益。下面简单了解一下Spring MVC+Spring+Mybatis三大框架。 2.技术架构 系统采用以spring为核心并整合了Spring mvc和mybatis的3个轻量级框架技术的组合,即SSM整合框架。利用SSM整合框架可开发出分层、易扩展、易维护的企业级应用系统。,能够极大地满足系统的需求。SSM框架结构图如图2所示。 随着web应用的规模、复杂度不断升级,对软件架构的复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课题采用了MVC这一软件架构模式,该模式成功实现了动态的程序设计,简化了后续对程序的修改以及扩展,使部分程序的重复利用成为可能。此外,此模式简化了应用程序的复杂度,使程序结构更直观。基于MVC架构模式,本系统采用SSM框架,即Struct2,spring3.0,mybatis框架组合,采用此框架技术可以提高开发效率、降低程序的复杂度。

框架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框架结构施工方案 技术准备 1:项目经理部组织人员建立测量组,检查验收红线桩,做好施工现场平面、高程控制桩的设置,以及自然地坪高程网络测量记录等测量准备工作。 2:组织项目经理部施工管理人员学习有关图集、图纸、施工规范以及技术文件。 3:公司主任工程师牵头,组织学习工程图纸、审查工作,做好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工作。 4:翻样进行本工程钢筋、铁件、模板的翻样工作。 5:图纸会审内容,在开工前完善施工组织设计的调整编制工作。 6:各分部项目工艺卡,以及主要分项工程冬雨季施工措施。 7:品加工(门、窗及埋件等)加工、订货计划、明确进场时间。 现场准备 1:主要求的时间,组织及时进场,进一步按计划进行现场改造。 2:现场给定的水、电源,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布置现场。 3:设计有计划地组织机械料具进场。 4:施工队伍进场施工。 5:部施工员实施定位放线,设置坐标控制网并埋设控制标桩。 6:场地做好排水组织。 7:配备消防器具,确保消防安全。 8:移动电话,连接天气预报通讯台。 施工程序 基础工程→主体结构(柱梁板)→屋面板→填充墙→屋面工程→楼地面工程→内墙粉刷→门窗工程→外墙粉刷→零星工程→室外工程。 注:其中水电、设备安装穿插施工。 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本工程为五层框架结构,由于层高较高,因此柱子砼需分层浇筑。其施工流程为:框架柱钢筋绑扎→支模→浇砼柱→柱(屋)面梁板支模→柱砼浇灌→楼(屋)梁板钢筋绑扎→楼(屋)面梁板砼浇灌→轴线标高垂直传递和复测。 脚手架工程 本工程外脚手架均用ф48钢管搭设而成。 本工程全高为17.4米,局部达到22.17米,所以用四根6米钢管对接,搭设正式外脚手前,必须认真处理其下部的地基,使之密实,并检查钢管、扣件的质保书是否符合要求;搭设时每一立杆的下部垫50mm厚,300mm宽,长度不得小于1.5m的木板。 脚手架内外杆的间距1m,排距1.5∽1.8m,步高1.8m,内设杆距墙面的距离为20∽30cm,大小横杆的两端伸出构架10∽20cm,落在屋面上的脚手架下端要加垫木。外脚手架必须随着施工层的升高而超高一层搭设,搭设好的脚手架应及时在其外侧满挂密目安全网,挂安全网时,须用不小于10#的镀锌9.1钢筋工程 钢筋制作: 钢材进场后必须按要求取样试验,送试验室进冷拉、冷弯试验。质量不合格、不检验的钢材严禁使用,钢材下料严格按图纸施工,要根据不同钢筋长短搭配,统筹排料,减少接头,如需钢筋代换,必需经设计院同意方可。 钢筋焊接: 钢筋焊接前首先进行可焊性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成批焊接,并且按规定抽样送检,柱主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梁筋采用闪光对焊,板筋采用电弧焊。 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严禁漏扎,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接头的布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为了保证梁、柱节点处箍筋安放质量,可按下列方法施工,当梁骨架钢筋在楼盖上绑扎时,将预先焊好的成品“套箍(按设计要求,几个箍筋按规范间距焊接而成)放入,以便当梁骨架沉入时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间距施工。对135度/135度的箍筋施工,因其安放难度较大,制作时先做成135度/90度的箍筋,待其绑扎好后再用小扳手将90度弯钩扳成135度,所有板负弯筋必须用小马凳搁置,浇灌砼时,严禁破坏小马凳,确保负弯筋的位置正确。 钢筋保护层: 基础保护层为:有垫时保护层是40mm,无垫层时保护层是50 mm;柱梁的保护层均为25mm,板的保护层为15mm,在工程开工时,预先制作一部分与砼同标号的砂浆垫块,垫块厚分成25mm和15mm,中间预埋1个扎丝,

APQC的流程分类框架介绍

APQC的流程分类框架介绍 “企业到底要建立哪些流程”,我想这是每一个由职能管理转向 流程管理的企业首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merican Productivity and Qua lity Center,简称APQC)给我们作出了回答。他们于1991年开 始研究开发流程分类框架(APQC称为Process Classification Fr amework,简称PCF),于1992年发布了该框架的第1.0版,目 前最新的版本是5.0版本。该流程分类框架在一开始是被想象设 计成为一种企业的流程分类法则,参与设计的80个组织机构希 望能创造出前瞻性的标杆并运用于全球各地的企业。 APQC起初提出的流程分类框架是一个跨行业的流程 分类框架,2008年APQC陆续提出了十个行业的流程分类框架,包 括跨行业、电力行业、消费品行业、航空航天和国防行业、汽车行业、传媒 行业、医药行业、电信行业、石油行业、石化行业的流程分类框架。 F面以跨行业为例,来介绍流程分类框架。(以下内容为 本人翻译,仅供参考。由于本人英语水平有限,请以英文原版为准。)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APQC各一个企业的流程分成两大类十二个流程组。 一大类是运营流程:分为五个流程组, 1.0愿景与战略制定

2.0产品和服务开发与管理

3.0产品和服务市场营销与销售 4.0产品和服务交付 5.0客户服务管理 另一大块是管理和支持流程:分为七个流程组, 6.0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7.0信息技术管理 8.0财务管理 9.0资产的获取、建设与管 10.0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 11.0外部关系管理 12.0知识、改进与变革管理 以下详细列出跨行业的流程分类框架:(由于本人英语水平有限,翻译仅供参考,以英文原版为准。) 1.0愿景与战略制定(10002) 1.1确定经营理念和长期愿景(10014) 1.1.1评估外部环境(10017)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00分卷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00分卷 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 1. 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进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最终获得潜在利润。熊彼特将创新划分为五类,下列不正确的是()。[2分] A. 开辟新市场 B. 发现新资源 C. 采用新技术 D. 引入新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2. 在对基础性创新人才的使用上,要构建鼓励人才()的制度环境,聚天下之良才而用之。[2分] A. 优化流动 B. 随意选择 C. 听从分配 D. 固定岗位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3. 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是()。[2分] A. 青年人才 B. 企业人才 C. 高校教师 D. 中年人才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4. 关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说法错误的是()。[2分]

A. 不同区域的退休医疗、养老和福利等有所不同 B. 我国社会保险项目是市级层面统筹的 C. 人才流动存在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的问题 D. 在转移中,政府部门的久拖不办是阻碍人才流动的障碍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5. ()主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民生健康和环境保护提供关键核心技术,在市场机制失效和企业内生技术需求较低时,通过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计划来满足市场需求。[2分] A. 技术孵化型 B. 中介服务型 C. 政府主导型 D. 企业吸收型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6.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出现的科技革命引发了一系列产业变革推动着大国兴衰、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和国际竞争格局调整。[2分] A. 16世纪 B. 15世纪 C. 17世纪 D. 14世纪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7. ()实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高低。[2分] A. 信息 B. 资金

十大前端开发框架

十大前端开发框架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成熟以及我们越来越多的用各种移动端的设备访问互联网,Web设计师和Web开发者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十年前,一切都还简单得多。那个时候,大部分用户都是坐在桌子前通过一个大大的显示器来浏览我们的网页。960像素是当时比较合理的网页宽度。那些年我们的开发工作主要就是跟十几个桌面浏览器打交道,并通过添加几个浏览器的hack,来兼容诡异的旧版本 IE 浏览器。时至今日,随着过去五六年间手持电子设备的突飞猛进,一切都变了样。我们看到各种尺寸的智能手机和平板层出不穷,电子阅读器,以及电视设备上的浏览器等也不断涌现。这种设备的多样性正在与日俱增。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相对于使用台式机,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移动设备来访问互联网。事实上,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一部分人只通过智能手机上网。这意味着,我们这些Web设计师和开发者需要知道如何在庞大的移动端王国里呈现以及适配我们的产品,这至关重要。在撰写本文的时候,尽管我们还没彻底搞明白如何将桌面端呈现的全部内容在手持设备中呈现同样的效果,但是用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以及工具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在不知道浏览设备屏幕大小的时候,最主要的策略就是使用响应式网页设计。它是一种根据设备浏览窗口的尺寸大小来输出相应页面布局的方法。小型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上的大多数浏览器会默认将一个网页缩小到适应自己的屏幕尺寸,然后用户可以通过缩放以及滚动等方法浏览整个网页。这种方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上讲却比较糟糕。小屏幕上文字太小阅读不方便,太小难以点击,缩放以及滚动的操作多多少少会让人在阅读的时候分心。 响应式网页设计利用同样的HTML文档来适配所有的终端设备,响应式网页设计会根据设备屏幕的大小加载不同的样式,从而在不同的终端设备上呈现最优的网页布局。举个例子,当你在大屏幕桌面浏览器中查看一个网页的时候,网页的内容可能是分为很多列的,并且有常见的导航条。如果你在小屏幕的智能手机上查看同样的页面,你会发现页面的内容呈现在同一列中,并且导航按钮足够大,点击起来很方便。你可以在Media Queries这个上看到很多响应式网页设计的案例。在你的浏览器中随便点开一个设计案例,然后改变浏览器窗口的大小,你会看到网页的布局会根据窗口大小相应变化。 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看出,响应式网页设计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应对日益增长的终端设备多样性。那么在我们设计网页的时候有哪些实际可用的工具以及技术可以用来实现响应式网页设计呢?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成为web大师才能驾驭这门技术么?或者是利用我们已经掌握的web基本知识就已经足够了?目前有什么工具可以帮到我们么? 这时候前端开发框架华丽登场。响应式网页设计实现起来并不困难,但是要让它在所有的目标设备上都正常运作会有一点小棘手。框架可以让这一工作变得简单。利用框架,你可以花最少的力气创建响应式且符合标准的,一切都很简单并且具有一致性。使用框架有很多好处,比如说简单快速,以及在不同的设备之间的一致性等等。框架最大的优势就是简单易用,即

Java EE开发四大常用框架

Java EE开发四大常用框架 Struts Struts是一个基于Sun J2EE平台的MVC框架,主要是采用Servlet和JSP技术来实现的。 Struts框架可分为以下四个主要部分,其中三个就和MVC模式紧密相关: 1、模型 (Model),本质上来说在Struts中Model是一个Action类(这个会在后面详细讨论),开发者通过其实现商业逻辑,同时用户请求通过控制器(Controller)向Action的转发过程是基于由struts-config.xml文件描述的配置信息的。 2、视图(View),View是由与控制器Servlet配合工作的一整套JSP定制标签库构成,利用她们我们可以快速建立应用系统的界面。 3、控制器(Controller),本质上是一个Servlet,将客户端请求转发到相应的Action 类。 4、一堆用来做XML文件解析的工具包,Struts是用XML来描述如何自动产生一些JavaBean 的属性的,此外Struts还利用XML来描述在国际化应用中的用户提示信息的(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应用系统的多语言支持)。 Spring Spring是轻量级的J2EE应用程序框架。 Spring的核心是个轻量级容器(container),实现了IoC(Inversion of Control)模式的容器,Spring的目标是实现一个全方位的整合框架,在Spring框架下实现多个子框架的组合,这些子框架之间彼此可以独立,也可以使用其它的框架方案加以替代,Spring希望提供one-stop shop的框架整合方案。 Spring不会特別去提出一些子框架来与现有的OpenSource框架竞争,除非它觉得所提出的框架夠新夠好,例如Spring有自己的 MVC框架方案,因为它觉得现有的MVC方案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但它不强迫您使用它提供的方案,您可以选用您所希望的框架来取代其子框架,例如您仍可以在Spring中整合您的Struts框架。 Spring的核心概念是IoC,IoC的抽象概念是「依赖关系的转移」,像是「高层模组不应该依赖低层模组,而是模组都必须依赖于抽象」是 IoC的一种表现,「实现必须依赖抽象,而不是抽象依赖实现」也是IoC的一种表现,「应用程序不应依赖于容器,而是容器服务于应用程序」也是IoC的一种表现。 Spring的架构性的好处 Spring能有效地组织你的中间层对象,无论你是否选择使用了EJB。如果你仅仅使用了Struts或其他的包含了J2EE特有APIs的framework,你会发现Spring关注了遗留下的问题。 Spring能消除在许多工程上对Singleton的过多使用。根据我的经验,这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它减少了系统的可测试性和面向对象特性。 Spring 能消除使用各种各样格式的属性定制文件的需要,在整个应用和工程中,可通过一种一致的方法来进行配置。曾经感到迷惑,一个特定类要查找迷幻般的属性关键字或系统属性,为此不得不读Javadoc乃至源编码吗?有了Spring,你可很简单地看到类的JavaBean 属性。倒置控制的使用(在下面讨论)帮助完成这种简化。Spring能通过接口而不是类促进好的编程习惯,减少编程代价到几乎为零。 Spring被设计为让使用它创建的应用尽可能少的依赖于他的APIs。在Spring应用中的大多数业务对象没有依赖于Spring。 使用Spring构建的应用程序易于单元测试。

PHP框架设计:布局篇

PHP框架设计入门之一:布局篇 本文讲述了如何用PHP来做一个完整的应用框架设计。我们假定读者已有PHP的工作知识。系列的此部分讲述框架的应用和类的架构。接下来的部分将覆盖从会话处理到创造页面模板的内容。 类的架构 在贯彻大项目时,我喜欢先画出类图,并看看怎样把各部分组件拼合在一起。幸亏,PHP 从版本4开始具备了相应的功能支持面向对象编程。尽管本文是用PHP4写的,但你同样能用PHP5来实现所有的功能(在本文写作时PHP5还正待发布)。面向对象编程和设计的内容超出了本文的范围,希望读者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熟识其相关内容。因为OOP是开发大型应用和web应用开发的关键,这点是毫无例外的。 为了提高效能,我们将尽可能把框架的结构最小化,但同时又有足够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以确保框架能满足以后各种项目的不同需求。开始之前,我们先预设一个处理逻辑,应用中的每一个页面都将被封装在一个类里面。这个类又继承了系统的基类,它将处理(此页面)应用要做的一切事情。这样做的好处是很明显的:第一,对项目开发人员封装了所有复杂的代码,这样就不用担心新同伴搞乱了系统架构(除非你有意这样做)。第二,应用中的所有页面都能保持一致性,你再也不用去拷贝-粘贴相同的代码到每个页面。第三,更重要的,如果要改变应用中的一些功能,只有保持对系统基类的接口的一致性,就不用去编辑每一页了。 现在确定一下基类要做什么。下面是准备讨论的一些基本特征: 建立数据库连接 确定页面布局和显示HTML 鉴证和用户会话信息管理 定义应用核心要素 下面是框架及其要素的实现: 复制内容到剪贴板 代码:

class_system.php-The base class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基类包括以下部分) |_constants.php-Application constants(应用常数) |_functions.php-Generic functions(基本函数) |_class_user.php-Session handling(会话处理) |_class_template.php-Template handling(模板处理) |_class_form.php-Form handling(表单处理) 此框架内,所有页面都有这样的结构: 复制内容到剪贴板 代码: include"include/class_system.php"; class Page extends SystemBase{ //your code here } $p=new Page(); 在这里,我们想要把像创造新页面这类最普通任务所花费的时间减到最小。在本例中,我们只需要包括基类,扩展基类,然后简单的把类实例化就可以玩下去了。这样大家就可以把精力放在研究页面具体要做什么上面,而不是把时间化在普通事务上。 Configuration Files and Useful Functions文件配置和有用的函数 为简单解释起见,先建立一个包含应用配置的文件。我们可以用XML或其他一些复杂的技术来做,不过这样框架的效率就会降低了,所以我们从最基本的技术开始。我们现在需要的只是一些常数用来定义像数据库连接或安装路径之类的字符串。我们不想在每次改数据库密码或者改变应用路径时都要在每页里翻来倒去的寻找修改的地方。只要把constants.php 这个文件找出来就行了。通常我认为最有用的设定是URL和应用的系统路径。

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方案

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方 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方案 架构的定义 定义架构的最短形式是:“架构是一种结构”,这是一种正确的理解,但世界还没太平。若做一个比喻,架构就像一个操作系统,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关切者有各自的着重点,多视点的不同理解都是架构需要的,也只有通过多视点来考察才能演化出一个有效的架构。 从静态的角度,架构要回答一个系统在技术上如何组织;从变化的角度,架构要回答如何支持系统不断产生的新功能、新变化以及适时的重构;从服务质量的角度,架构要平衡各种和用户体验有关的指标;从运维的角度,架构要回答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或网络资源及其扩展策略;从经济的角度,架构要回答如何在可行的基础上降低实现成本等等 软件系统架构(SoftwareArchitecture)是关于软件系统的结构、行为、属性、组成要素及其之间交互关系的高级抽象。任何软件开发项目,都会经历需求获取、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码研发、系统运维等常规阶段,软件系统架构设计就位于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之间。做好软件系统架构,可以为软件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体系结构支撑平台,还可以支持最大粒度的软件复用,降低开发运维成本。如何做好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呢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方法步骤 基于体系架构的软件设计模型把软件过程划分为体系架构需求、设计、文档化、复审、实现和演化6个子过程,现逐一简要概述如下。

体系架构需求:即将用户对软件系统功能、性能、界面、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即“需求”)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并将每一个需求项目抽象定义为构件(类的集合)。 体系架构设计:即采用迭代的方法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软件体系架构风格(如C/S、B/S、N层、管道过滤器风格、C2风格等)作为架构模型,然后将需求阶段标识的构件映射到模型中,分析构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形成量身订做的软件体系架构。 体系架构文档化:即生成用户和研发人员能够阅读的体系架构规格说明书和体系架构设计说明书。 体系架构复审:即及早发现体系架构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错误,及时予以标记和排除。 体系架构实现:即设计人员开发出系统构件,按照体系架构设计规格说明书进行构件的关联、合成、组装和测试。 体系架构演化:如果用户需求发生了变化,则需相应地修改完善优化、调整软件体系结构,以适应新的变化了的软件需求。 以上6个子过程是软件系统架构设计的通用方法步骤。但由于软件需求、现实情况的变化是难以预测的,这6个子过程往往是螺旋式向前推进。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常用模式

创新的意义

创新的意义 摘要:服装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面貌,是我们时代的表情。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对服装的多元化、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服装设计 具有更高水平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服装设计中则是成与败的关 键。创新的意义在于满足客观存在的需求,并能够有效解决工作生活中碰到的 和即将碰到的问题。创新首先是一个观念上的更新,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人 的观念随着新的信息、理论和新事物的出现而不断更新,引领变革的思想和理 论是最高层次的创新,由此可以说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 关键词:观念上的更新服装设计新事物高层次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发展史,将留下知识创新工程的浓重印记,知识创新工程的实践改变着中国科技发展的格局。创新的模式其实很多,但任何创新都不能脱离实践,而且要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创新的时机、实用价值和创新的程度等都非常重要,创新的目标是创新的归宿和起点。创新模式可以是管理思维场新,也可以是管理机制创新,也可以是战略创新、行为创新、技术创新或者是其它。创新就是要敢为天下先,也就是改变过去的不尽合理,使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集体永远获得领先的机会。很好的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敏锐的创作能力,不再摹仿和抄袭他人设计灵感和设计作品,才能真正把握好服装造型和创新,创造出服装最本质的美。 服装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它作为人类蔽体的需要和审美的需求,在经历了由原始的遮羞到现代的美化这一长期、复杂的演化过程之后,服装存在的意义已有了质的飞跃。而服装的创新决定着服装造型。随着工业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与提高而变的品种繁多、种类丰富。这使得服装设计师在创作中有了更高的自由选择空间。服装的创新更能在服装造型中体现出来。 中国现代服装的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人们对服装设计与创新的认识存在误区,它经历了被动模仿时期和主动模仿时期,究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对这类问题进行探究时发现,服装造型渔船新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是十分必要的。打造专属自己的淘宝旺铺装修店铺优化商品推广网站客服工作物流发货服装,一方面为人们低于自然界的侵袭,保护人类身体。另一方面人们用服装表示类别展示自我风采。作为纯艺术的服装虽只用于欣赏,但是要以人穿衣为本。并无论作为产品服装还是艺术品服装都以具体的物质表现出来。因此服装设计是以环境中的人为对象进行的一种造型活动。服装造型又不同于雕塑等其他造型,他是以人为基础的思想上,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形态的再造和构成。 创新的价值是无限的,无论是哪一方面的创新,不管是色彩布局还是款式变化,无论是图案的奇特还是面料的新颖,都将为服装造型创造无限价值。在创新中吸收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精华,并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去,是当今服装造型设计的主流。对民族文化或传统素材要消化和吸收,要充分体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追求自然的形态、自然的肌理、自然的色彩、环保的材质、怀旧的眷恋等种种迹象都已渗透到服装设计和造型的各个方面。由于服装造型的创新可以通过大自然的巧妙组合来表达内心的无限真情。利用自然素材,强调人与自然的高度协调,充分体现出人体的自然属性和大自然的恬静之美。现代生活越来越讲究生活的多样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人们讲求时尚,服装传递着自信,

4章知识创新

第四章知识创新 创新的焦点和目标: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对环境变化的快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一节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目标 一、创新的含义 (一)关于创新 ▲彼得.圣吉:当一个新的构想在实验室被证实可行的时候,工程师称之为“发明”,而只有当他能够以适当的规模和切合实际的成本,稳定地加以重复生产的时候,这个构想才成为一项“创新”。——P45 五项修炼:彼得.圣吉,1947年生于芝加哥,1970年于斯坦福大学完成航空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读研究生1990年出版了“第五项修炼”。被称为“管理的圣经”。 1.自我超越; 2.改善心智模式; 3.建立共同愿景; 4.团队学习; 5.系统思考 ▲彼得.德鲁克认为:只有在市场上建立一种新产品或一种新企业之后,才能说已有有一种创新。 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的能力的行为。 ▲熊彼特(S. Pressman,1883—1950,美籍奥地利人,当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1912年提出创新理论): “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Q = F(X,Y) 这种新组合包括以下内容: (1)引入新产品; (2)引进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新的市场; (4)开拓并利用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 (5)实现工业的新组织。” 他强调了技术革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把发明创造与技术创新相区别,认为前者是知识的创造,即是科技行为;后者则是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即经济行为。 1912年熊彼得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理论;其继承者将创新独立为技术创新、经济制度创新、经济组织创新。 ▲欧盟: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内,成功地生产、吸收和应用的新事物。它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使得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求成为可能。 以上关于创新的定义,都是经济学角度的概念,强调形成商品价值。 (二)关于技术创新 1、技术创新的概念 在技术创新的研究上,"创新"一直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是一个与市场紧密

软件开发合作框架协议

软件开发合作框架协议 甲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 年_______ 月 _______ 日 软件开发合作框架协议甲方:

地址: 联系电话:

乙方: 地址: 联系电话: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等法律法规、地方规章条例及行业规章之规定,甲乙双方为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明确双方责任,在软件开发合作过程中,本着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以便共同遵守: 第一条、合同标的 1、软件项目名称: 2、内容及要求: (1)开发内容:根据甲乙双方合作的要求,乙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软件的功能开发,该系统的设计要求如下: a、根据合作内容的实际情况设计开发与之相符合的系统。 b 内部交流系统开发出包含(学习,考试,交流,意见箱功能)。 c、0A 系统,CRM系统开发出通用的系统。 (2)该软件的主要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合作开发时间: (1)启动日期:自________ 年 _________ 月_________ 日开始启动。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期限:自项目正式启动之日起,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_________

最全面的门户网站架构设计方案

前台门户网站架构 设计方案 北京宽连十方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2012-7

目录 1设计思路 (3) 2系统结构 (3) 3网络规划及性能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网络架构 (8) 3.2网络架构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采用双防火墙双交换机做网络冗余,保障平台服务 (8) 3.2.2采用硬件设备负载均衡器,实现网络流量的负载均衡 (8) 3.3系统测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系统处理能力要求 (34) 3.3.2业务处理能力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系统话务模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配置核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1数据库服务器性能核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2WEB服务器集群性能核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3WEB服务器集群内存性能核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4网络带宽 (35) 4性能模拟测试及性能推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测试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测试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1个客户端模拟不同线和并发请求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10个客户端请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结果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根据测试结果推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设备清单 (35) 4.5.1硬件设备配置清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2设备技术规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平台扩容的建议 (35)

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

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 1、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 其核心内涵是实现国家对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有效调控和推动、扶持与激励,以取得竞争优势。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基础成为企业、区域乃至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国家创新体系既包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也包括提升全社会的知识基础等重要内涵。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借鉴国外对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成果和实际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中,提出了关于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和高技术企业为主)、科研机构(包括国立科研机构、地方科研机构和非赢利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广义的国家创新体系还包括政府部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这表明中国创新体系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并举的系统。 2、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构筑 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创新是具有经济和社会目标导向的行为,创新的实质是发展经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必须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2)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必须从中国自己的国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既要有在世界最前沿领域开拓进取,也要有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与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3)在中国,创新的核心是要从体制上、机制上解决好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创新的关键是提高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实力。(4)创新不仅表现为知识和技术的转移,而且表现在创新系统多元化的要素有效地使用与协同,构成知识与技术的创造、获取、转移和应用的网络。 3、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四个系统 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 ⑴知识创新系统 知识创新系统是由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核心部分是国立科研机构和教学科研型大学。知识创新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转移,基本上是政府起主导作用,以政府行为为主。对于知识创新系统,国家实施了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计划(攀登计划)、重大科学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等。 ⑵技术创新系统 技术创新系统是由与技术创新全过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核心部分是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在进入国家创新体系之后会发生许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它和知识创新一起丰富自己的内涵,成为因知识的应用和传播而效益更为显著的创新行为。对于技术

知识创新过程框架

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概念框架及其内部互动模型 ———一个解释知识创新过程的新框架 ○芮明杰 陈 娟 摘要 企业知识是组织内部个人知识的集合体,但不是个人知识的简单加总。基于这个认识,本文构建 了一个由知识员工、知识链和知识场构成的点、线、面互动的企业知识体系研究框架。高技术企业是追求持续知识创新的知识体系,知识创新通过知识点之间的互动完成,如同电荷之间的运动通过电场来进行,知识点通过知识场发生相互作用。本文提出了知识场的概念,分析了其与Nonaka 的“巴”的区别与联系,并对其进行了分类。进一步的,根据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运行的基本路径,文章分别研究了体系内知识点通过知识场进行互动的基本模式与作用机制。文章试图提出一个能够解释知识创新过程的新框架。 关键词 知识体系,知识场,高技术企业,知识创新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构造与管理研究》资助作者简介:芮明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知识管理;陈娟,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 一、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的构造1.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的概念框架本文认为可以采用一个点、线、面模型来描述知识体系的复杂结构以作为进一步分析的概念性框架。从知识观的企业理论看来,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具有相对高的知识存量以及不断追求知识创新的动力和压力。相应的,高技术企业的员工以高知识员工为主体。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中的点代表高知识员工,他们知识存量高且学习能力强,通过一系列知识活动为企业创造财富。线代表企业知识价值链,它代表知识获取、知识选择、知识内化和知识外化知识过程,多条知识价值链连接了知识点、知识点与知识场以及内部知识与外部知识。面代表知识场,它是知识运行的的产物同时又是知识运行的场所,它是由弥散在企业内部的关于价值观、以及关于对外部环境的认识的默会知识组成。企业知识点与面及其联系(链)构成企业知识体系的整体,其描述性框架如图1所示 : 图1 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的描述性框架 2.高知识员工———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的 基本单位 高知识员工是企业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知识创造的唯一主体。它们是指企业中那些知识含量 高且学习能力强的员工。高技术企业的员工主要是高知识员工。这一类员工的主要特点包括:稀缺度高、使用价值高、自身承担的风险也高。 3.知识链———高技术企业知识创造的过程模仿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国内外一些学者创建了多种知识链模型。美国学者Shin M ,Holden T ,Schmidt RA 在这些知识链模型的基础上创建了包括知识获取、知识选择、知识生成、知识内化和知识外化五种主要知识活动和4种辅助知识活动的系统知识链模型。 国内牟小俐等人认为知识链的主要活动为知识创造、知识编码、知识转移与扩散、知识共享与交流,辅助活动为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和技术;陈志祥等人认为知识投入、知识转化、知识创新的过程组合就是知识链,并且认为知识链有许多条,不仅存在于组织内部还存在于组织之间。 借鉴前人的研究,本文将知识链界定为连接企业知识体系内部个人、团队以及与外部知识体系之间的知识活动的工具。由于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的本质特征在其围绕技术创新的动态性质。因此,高技术企业知识链的核心知识活动是以技术创新为主体的知识创新。 综合高技术企业的特点,以及知识价值链在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认为,高技术企业知识链包括五种活动:知识获取、知识筛选、知识创造、知识内部化、知识外部化。 二、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的知识场1.知识场的概念 场的概念来自于物理学。电荷的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就成为静电力场。电荷之间的作用通过电场发生。一个负电荷的周围会有可以用矢量描述的电力线向它汇聚,这些电力线就是所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