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

2*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精神饱满、美轮美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搜集丝绸之路的有关资料。

2.准备丝绸之路的地理挂图。

3.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

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自读课文,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

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1.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

①丝绸之路的巨型雕像,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门外。

②由这幅巨雕,联想到当年丝绸之路的商旅不绝的场面。

③抓住“精神饱满”、“栩栩如生”、“满载货物”、“商旅不绝”等词语想象当年丝绸之路的络绎繁华的场面。

④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2.学习2~13自然段:

(1)默读课文2~13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作者在遐想古丝绸之路上与安息国互赠礼品的那一幕,你感受到了什么?丝绸之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划一划,读一读。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①从“不计其数”“浩浩荡荡”“夹道欢迎”“一片欢腾”等词中,体会安息国欢迎场面的隆重。

②从两国使者的互赠礼品的场面描写,体现了这条路是中西方友好的往来之路。也体现了这是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之路。

③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奠定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使他们能够互通有无,赞扬了丝绸之路,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想象到丝绸之路的热闹与繁华的场面,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4)指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内容,边读边想象当时那种热闹繁华的场景。体会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5)同学们在课前收集资料的时候,已经了解到张骞在开发丝绸之路是历尽了千辛万苦,但可以说他创造的是一条伟大的路,那么,此时的你,面对这伟大的创举,最想说些什么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并说出来。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省略的内容会是什么?

(2)这不尽的遐想可能是什么?你也来想象一下,说一说,并写下来。

四、体会写法,感读课文。

1.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再体会一下文章的首尾与中间一部分的联系。

3.再一次品读全篇,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意义。

【板书设计】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课后小结】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教学反思】

“大语文”教学观提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教学《丝绸之路》,可以把了解祖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结合起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一、这篇略读课文故事性强,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围绕课文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

二、为了增进学生对丝绸之路的了解,课前,我要求学生多收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教学时,我又恰当地补充了有关知识,课后,我又让学生积累有关知识。从而了解祖国丝绸之路灿烂的历史文化。

由于重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理念。本课教学师生收获多多。

备课资料

1.丝绸之路简介

在古城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庆路上,有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与汉人带着满载丝绸的骆驼商队,正缓缓西行。这是对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建立丰功伟绩的纪念和歌颂。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路上交通线称为“丝绸之路”。

2.张骞简介

张骞(前164~前114)陕西汉中成固(今城固)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

“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两通西域,开辟了我国和西方的国际陆路交通道路,从此,一条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境内,到达中亚、西亚、甚至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正式开通。通过这条横贯亚洲大陆古代东西贸易通道,从公元前2世纪到9世纪以丝绸为主的中外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沿途各地的经济繁荣,特别是对中国蚕桑丝绸技术的西传起了巨大作用。

2.《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2.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 (预设:学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

2丝绸之路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及意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西游记视频展示)。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西游记》。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丝绸之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二、丝绸之路的开辟 【问题】如此具有西域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汉,张骞)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他告别当时的汉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录像)正是有张骞这样的先行者,才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 三、丝绸之路的线路 (幻灯)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请找到丝路的起点。 【问题一】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什么地方?(长安)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问题二】设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南道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北道又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幻灯片:世界政区图) 南道: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印度、孟加拉、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等; 北道: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 可见路途非常的遥远。 【问题三】观察线路图,你认为在当时我国境内的丝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区呢?(长安、楼兰、敦煌等)(幻灯) 我们从这张图片中发现现在的敦煌非常的凄凉,而当时的敦煌却是非常的繁华。敦煌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是中原通往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道”,是丝绸之路上

丝绸之路论文2

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丝 路 论 文 指导老师:唐小兵 学生姓名:李晓静 专业:经济新闻学 学号: 2 0 1 1 1 0 4 0 6 6 班级:新闻 2 0 0 9 -(1)班

引言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在古代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干线,现今的欧亚大陆桥中经由的路线有一大部分是原丝绸之路,所以人们称其为现代丝绸之路,这是目前亚欧大陆由东至西最为便捷的通道。它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并沿用至今,也简称为丝路。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更是为我国西部发展奠定了基础。

内容摘要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本文主要描述丝绸之路的由来、丝路上文明的交流史和文明的传播,浅析东西方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丝路文化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对我国当代西部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丝绸之路文明经济意义

2、《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 设计人:王淑娥审核人:朱闺齐时间:2011年1月 温馨寄语:相信自己,我一定能行! 一、学习目标: 1、利用拼音,通过查找工具书,正确认读“矗立、戎装、凹凸、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美轮美奂”这些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栩栩如生、不计其数、崇山峻岭、五彩缤纷、美轮美奂”等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能说出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积累课文第一自然段,能仿写“望着……就仿佛看到了……仿佛听到了……” 4、能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二、学法指导: 1、收集有关丝绸之路和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2、认真阅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理解生词。 2、结合阅读提示,以读为主,读读、议议、再读读。和大家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语句,说说自己从文中知道的丝绸之路以及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 三、知识链接: 段万翰,以编著文献图书而著名,编著了《世界五千年》(二)和(五),还编著了《天翻地覆三十年》(二)。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

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道路有关。 课前积累 丝绸之路,一条促进东西方贸易的交流之路,一条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驼队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灿烂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历史与文明。 自主学习 课文语言生动,向我们介绍了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我要认真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我要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并结合上下文想想“栩栩如生、不计其数、崇山峻岭、五彩缤纷、美轮美奂”等词语的意思。 1、我会给下列加点的字注上正确的拼音。 矗.立高鼻凹.眼凹凸.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美轮美奂.2、我能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能运用其中的两个造句。 ()()如生浩浩()()五彩()()()罗绸()()山()岭美()美()精神()()不计()()3、我会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2)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3)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4)高大陡峭的山岭。() (5)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2丝绸之路

第十册语文(科目)教案设计课题 3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情感目标认任识本课8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教学难点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时安排 1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

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 ①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丝绸之路2

2丝绸之路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9个生字,理解“矗立、戎装、匕首”等词语,记记“不计其数、绫罗绸缎、美轮美奂”等四字词语。 2.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初步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复述,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故事,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意义,初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和故事。 2.教师媒体准备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领略了祖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走进西部灿烂的历史文化——丝绸之路。 2.读读课后的资料袋,说说你对“丝绸之路”有哪些了解?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读着课题,你觉得文章会介绍什么?而课文又是怎样介绍的?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哪些内

2、丝绸之路(有配套课件)

2、丝绸之路 【教材分析】:《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文化的友谊之路。纵观全文,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一、独特的视角和选材。文章选取了最能凸现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的一幕,即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互赠礼品的场面,再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 二、生动的语言与想象。作者站在玉祥门外,看到丝绸之路的巨型雕塑,“仿佛看到、仿佛听到”,遥想其两千年前的辉煌历史,自然合理。文中对中国与安息国交流的一幕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情景恍若眼前。 三、恰当的用词。文中恰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如:栩栩如生、天高气爽、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美轮美奂。 【分段段意】: 第一段(1):由巨型石雕想到了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 第二段(2~12):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迎候来使,与汉代张骞的副使互赠礼品的场面。 第三段(13~14):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往日商贸、文化繁荣起着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九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守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2丝绸之路

2*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精神饱满、美轮美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搜集丝绸之路的有关资料。 2.准备丝绸之路的地理挂图。 3.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

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自读课文,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 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1.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 ①丝绸之路的巨型雕像,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门外。 ②由这幅巨雕,联想到当年丝绸之路的商旅不绝的场面。 ③抓住“精神饱满”、“栩栩如生”、“满载货物”、“商旅不绝”等词语想象当年丝绸之路的络绎繁华的场面。 ④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2.学习2~13自然段: (1)默读课文2~13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作者在遐想古丝绸之路上与安息国互赠礼品的那一幕,你感受到了什么?丝绸之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划一划,读一读。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①从“不计其数”“浩浩荡荡”“夹道欢迎”“一片欢腾”等词中,体会安息国欢迎场面的隆重。 ②从两国使者的互赠礼品的场面描写,体现了这条路是中西方友好的往来之路。也体现了这是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之路。 ③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奠定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使他们能够互通有无,赞扬了丝绸之路,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想象到丝绸之路的热闹与繁华的场面,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4)指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内容,边读边想象当时那种热闹繁华的场景。体会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5)同学们在课前收集资料的时候,已经了解到张骞在开发丝绸之路是历尽了千辛万苦,但可以说他创造的是一条伟大的路,那么,此时的你,面对这伟大的创举,最想说些什么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并说出来。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省略的内容会是什么? (2)这不尽的遐想可能是什么?你也来想象一下,说一说,并写下来。

2 丝绸之路教案

2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时数 1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 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 【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 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 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 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 习的兴趣。)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丝绸之路1-3、4

2 《丝绸之路》预习课导学案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据史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至公元前115年),率300人使团到乌孙,又从乌孙分派副使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等国访问。汉使到安息,安息国王派大将率2万骑兵到东部边境迎接。汉使回国时,安息还赠送大鸟卵(鸵鸟卵)、黎轩眩人(罗马杂技艺人)给汉武帝。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课文生动再现了昔日丝绸之路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后汉书·西域传》)的繁荣景象。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可感,易于激起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二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一、了解丝绸之路 1.有一条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驼队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西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这就是著名的()。2、我要读读课后的资料袋,了解与这条路有关的故事有:张骞(),班超(),玄奘()。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一起认识丝绸之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要把课文用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一读,力争读正确、读流利。 2、我能读准下列词语。 古朴典雅矗立戎装鸵鸟高鼻凹眼精神饱满 匕首商贸芝麻薄礼助兴美轮美奂崇山峻岭 3、我要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4、读了课文,我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作者先描了(),然后写(),接着(),最后一段与开头相()。

2丝绸之路(修改稿) (1)

楚门镇小学教育集团楚门小学校区备课稿 课题 2.丝绸之路备课者郑霜 课时数1课时是否原创是(√)否()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丝绸之路的 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过程调整栏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 一直延伸到罗马。唐僧西天取经必经之路,汉代张骞冒死开拓,班超投笔从戎,立下汗马功劳。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片片丝绸是这条漫漫长路中最具代表性的货物。你们猜,这条漫漫长路叫——板书课题: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设疑: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出示地图,直观感受“丝绸之路”从历史上的“长安”通往“大秦”的漫长之路。

(1)积累词语: 矗立戎装循环包袱 博望侯张骞陛下 匕首商贸缫丝凿井灌溉芝 麻犀牛 古朴典雅高鼻凹眼精神饱满 栩栩如生商旅不绝天高气爽 作揖还礼不计其数绫罗绸缎 崇山峻岭 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 探疑“丝绸之路”的伟大 A、激疑:这条丝绸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齐读,让生质疑: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呢? (合作探究,要求摆出观点,简单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商贸、自豪之路,友谊、文明之路,开放、智慧之路……)三.走进“丝绸之路”,品赏“丝绸之路”之伟大 1.感受商贸、自豪之路 (1)默读第一自然段,讨论:从哪些句子看出这是一条商贸、自豪之路?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①“商旅不绝”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看出商路不绝的景象? (预设:从巨雕中的人物打扮样子上看,不同国籍的商人多,货物多) ②仔细瞧瞧石雕上一箱箱货物,猜猜会是什么商品?(可结合课文第十三自然段来说) ③对比一下,哪个国家的商品更受青睐,为什么?(引提醒读音:揖(yī),老师演示动作,让学生学,感受中国古人的礼仪。 理解“美轮美奂”的意思,并找近义词。 相机板书:商贸之路

2、丝绸之路(二次)

课题:2、丝绸之路 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激发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 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辅助pp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时第一课时 共享预案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师:有一条路,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出示地图教师根据地图讲述。(利用电子白板开展教学) 师: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驼队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西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今天,让我们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一起认识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问题:丝绸之路在东西放物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什么样的价值? 1.认真读课文,探究问题。 2.交流体会。 句1:“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因为有了这条路,从此,两过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 3.默读课后“资料袋”。同学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师: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因此古罗马出现了中国丝绸的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内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丝绸之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条路的开辟者就是张骞。 4.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四、总结全文。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这是古老的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史,而今我国西部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学们有兴趣,课后可以去做个了解。 板书设计 丝绸之路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丝绸之路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2.丝绸之路 一、教材解读 【教材简说】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据史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至公元前115年),率300人使团到乌孙,又从乌孙分派副使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等国访问。汉使到安息,安息国王派大将率2万骑兵到东部边境迎接。汉使回国时,安息还赠送大鸟卵(鸵鸟卵)、黎轩眩人(罗马杂技艺人)给汉武帝。背景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写作特点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课文生动再现了昔日丝绸之路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后汉书·西域传》)的繁荣景象。文章

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可感,易于激起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二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1、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矗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这里正是汉代古都长安,也是丝绸之路的中国,这座群雕是历史的浓缩,是昔日繁华的见证。所以作者站在这里,“仿佛看到”“仿佛听到”,自然而然地遥想起丝绸之路两千年前辉煌的历史。这也是作者写作此文的动机触点。 这句还与课文的尾句“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