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突出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山东省平度市东阁街道胜利路小学高红波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育的一项基本任务,而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因此,音乐教学要从培养儿童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欣赏审美情趣充分准备审美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要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就必须将音乐教学内容与尊重学生求真求异的主体意愿结合起来,将音乐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管乐演奏、律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去,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体现审美创造的原则。在几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我深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十分重要。

作为美育主要途径的音乐基础教育,它的特征在于情感审美。尤其对小学生而言,音乐艺术是一种内心的音乐审美体验。过去长期的音乐教学存在着“重技轻艺”的倾向。许多音乐课理性有余情感不足,变得枯燥乏味,找不到乐趣,当然更谈不上审美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通过“突出情感体验,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树立终生学习音乐的愿望”。

音乐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逐步形成的。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寓教于乐,既能扩展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知觉,又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手脚并用的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美的感知、享受和再创造,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力,从而达到人格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确立了《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课题以素质个性化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开放型的课程体系为切入点,以激励性评价为杠杆,以集体的合作性学习为动力,切实研究小学音乐欣赏的课堂教学,致力构建“自主、合作、创造”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使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

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舞蹈家,而是让学生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陶冶性情和品格。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所欣赏的音乐发生了兴趣时,才能注意去听、去想、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这样才能达到美育的效果。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有许多内容并不切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并不能为学生所接受。对此,我们分年级、阶段对音乐教学内容作了一定的调整和补充。作品的内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展他们的视野。比如:在一年级上音乐欣赏课时,由于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能持久。且知识面窄,对事物的反映能力往往具有直观性,片面性,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巧妙设计课堂结构,启发引导学生想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音乐欣赏中,运用美妙的语言配以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景,激发兴趣。并引导学生用身体的动作展现乐曲内容,或用线条划旋律线,或给音乐配上自己想象的画面。同时也选择一些既丰富多彩,又易于被学生理解的内容由浅入深地让他们欣赏,且篇幅短小,乐曲所运用的各种表现手法也由简到繁,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也由易到难。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受到美的教育。

到了中年级,我们采取听音乐写感受的方式,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在欣赏教学中进一步增加了乐曲的复杂性,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国内外的一些经

典的民族音乐。如四年级的边姜小朋友,欣赏了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后,竟写了一首儿歌表达内心的感受:端午节呀端午节,是个好日子,那个吃饺子呢,那个大团圆呢,还有那个热闹的比赛,那个划龙舟。龙舟呀龙舟,带给我们欢乐,带给我们愉快。那个观众呀,欢呼欢呼,蹦蹦跳跳,叫呀喝呀,龙舟快乐人快乐……。

看到同学们写的这些话语,我想如果学生没有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难以用语言表达出真情实感的。所以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看到和感受到美。如在欣赏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狮子》的时候,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狮子的一些生活片断,让学生感觉到狮子的威武神态,然后引导他们去听音乐中的节拍、节奏、乐器演奏的音区、音色,想象狮子在干什么?然后让他们跟着音乐的变化扮演狮子进行律动,使他们从感官欣赏过渡到情感的欣赏。当他们对狮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后,便引导他们掌握欣赏规律,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会学”。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在音乐活动中除了进行以上实践还加入了歌词创作,以及谱写短小的乐曲,且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李木子、邱雨欣同学共同创作了《让生活充满阳光》的歌词:校园里,有歌声,教室里,有欢笑,朋友,朋友,你自由地歌唱,让我们手拉手,去播种希望,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同时她们把歌词填入作曲家刘庄的《小鸟小鸟》旋律里,全班同学一起演唱着由自己创作的歌词,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学生的积极创作营造了热烈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获得了音乐美感的自我满足,从而提高了音乐审美教育的质量。.

音乐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挖掘和发现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的在愉快的音乐环境中去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姜红敏;;音乐欣赏之我见[J];新课程(教师);2010年02期

2.武新卉;;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6期

3.罗中波;;多媒体在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02期

4.张宜娟;;音乐欣赏要强调音乐要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07期

培养小学生音乐综合能力

培养小学生音乐综合能力 发表时间:2011-10-20T09:16:49.453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谢媛媛[导读] 音乐课程让他们通过频繁接触音乐艺术作品,恢复艺术感觉丰富审美体验,使感性和理性得到和谐发展。 谢媛媛 洛阳市教育局直属第三小学,河南洛阳 471000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8-0000-01 人类步入21世纪,一方面,随世界各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交流的逐日扩大,全球性的相互依存关系正在不断加深。另一方面,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自我意识”不断得到强化。音乐课程是造就完美人格的基本方式与最佳途径,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 大哲学家黑格尔曾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在“美”的境界中,人的本质的确证和人的自由发展居于主导地位。‘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最完美的展现。”投身教坛多年来结合实际,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观念转变实现自我 从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本身必须是一位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因为教育教学问题具有极大的实践性和情境性,应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刻反思,所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最佳途径。 二、实践锻炼了教师,培养了学生 首先,学校工作的对象是一大群感情丰富对客观外界极有好奇心,极敏感的认知碰撞,得到情感交流,产生相互激励,师生由于教育工作结合认知碰撞,会使“教”与“学”双方受益。如音乐课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亲近自然,感受美的事物;让他们通过频繁接触音乐艺术作品,恢复艺术感觉丰富审美体验,使感性和理性得到和谐发展。音乐艺术综合表现与创造能力通过参与艺术创作和表演《我快乐》、《小鸟,请到这里来》、《捉泥鳅》…… 《我快乐》 1.乐学,会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从体验出发,激发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奠定基础通过品尝不同味道的饮料产生不同的感受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 (2)运用生动的表情脸谱,激励学生创编动作和有节奏韵律的歌词。教学中,抓住“快乐、着急、幸福”,展开“拍手、跺脚、拍肩”等律动,有表情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合作,引导;让教师成为学习的伙伴 (1)游戏品尝甜、辣不同味道饮料,大胆地把自身的感受用动作、表情表现出来。 (2)创编歌词。我高兴,我高兴,我就拍拍手,看大家一起拍拍手。我伤心,我伤心,我就抹抹泪,看大家一起抹抹泪。我生气,我生气,我就跺跺脚,看大家一起跺跺脚。我害怕,我害怕,我就摆摆手,看大家一起摆摆手 (3)按节奏读歌词 3.焕发音乐课堂教学的魅力。在歌曲中感受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能力,他们愿意上台表演,还高兴的说悄悄话,唱第一段他们说;“我真快乐”,唱三段边拍肩膀边说,我真幸福,另一名学生说:“我也是”,在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新的音乐教学师生共同体验、探索发现、创编创新表现,享受美的全过程,师生在音乐美的熏陶下学习掌握技能技巧,感受到音乐美在不断升华。形成一种迅速生出创意或意象,并通过特定媒介材料把它们体现出来的能力。为了提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赋予了他们发挥想象的空间。学生平时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具备较丰富审美体验和创造性体验 三、提高修养服务教学 教师应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加强多方面修养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爱心与公正;耐心与自制;虚心与创新;童心与合群等,这是综合文化素养教育的目的。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教学时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让他们领略艺术殿堂的魅力。十余年,我始终坚持利用课余时间拜访我市艺术届名家,先后进修音乐教育,钢琴演奏技能技巧、健美操专业培训、声乐演唱技巧……通过近几年的充电,我深深的感受到课堂中能够得心应手,训练场上鼓镲齐鸣充分证实了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充满无限动力,我的课深受学生喜爱,课中调动学生积极性,一个赞许的微笑、惊喜的眼神,足以激荡起学生愉悦的涟漪,给他们一个充满爱意的目光,便会收获学生一脸灿烂的阳光,师生互动欢歌笑语充满课堂。 四、引导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音乐实践 1.表演进课堂:学生善于聆听,通过记忆歌词,用身段、手势、表情、眼神自我表演,边唱边舞。 2.创编进课堂:鼓励学生创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中,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刚学到知识进行大胆迁移。 3.器乐进课堂: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教学中由简单到复杂,由简易打击乐器到竖笛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是综合能力的再现,追求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之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更是和谐高效音乐课堂的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游戏、理论与知识、实践与能力及情感交流会产生一种高尚的师生情谊,教师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人格魅力等在教育培养学生的同时都得到发展。

趣味音乐课堂

小学音乐课堂趣味教学法的重要性 一、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关注音乐 音乐课一般不受学生们重视,每次课前十分种,学生都早早的来到音乐教室,许多学生还吵吵闹闹,借助这一机会,我准备了一些音乐作品,有钢琴曲、古筝曲、小提琴曲、交响乐等,每次学生来到音乐室后,我就播放一些学生可能感兴趣又比较有名的音乐作品,既有古典音乐又有现代音乐,分期让学生欣赏。刚开始时,学生还并没有完全注意到我的这一安排,他们还是做着自己的事,播放的次数多了以后,有些学生开始倾听起了音乐,而且,我还发现他们在听的过程中,还提醒一些吵闹的学生保持安静。慢慢地,许多学生被我播放的音乐吸引了,甚至在乐曲没结束而上课铃声响了之后,他们纷纷要求我听完了再上课;还有一些学生在上完音乐课后,还会问我下次会播放什么乐曲……。同时,在学生聆听的过程中,我还会给学生讲解有关的音乐知识、典故等,将音乐与人物故事、绘画、文学、历史、地理等跨学科知识串联起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在不经意间让学生获得一些音乐知识。上课时,我把起立问好、安静倾听、准备开始等老师与学生的对话转换成特定的音乐节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养成学生良好学习的习惯。除此之外,在学生开展的一些活动中,也积极引导学生恰当运用音乐,如,美术绘画过程中尝试去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学生诗歌朗诵中配上音乐,会更能激起人们的情感等等,让音乐无时无刻在学生身边回响。音乐知识生动趣味化。音乐教学用生动的形式将知识内容装扮起来,创造了一种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教学气氛和情境。学生就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美的世界里。他们的表现欲望会被激发出来。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 情景教学是构成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不忘创设浓郁的趣味情景气氛,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如教学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时,我巧妙地把教学内容编成简单的故事情节,邀请学生分别扮演“大树桩”和“小树桩”进行表演。随着故事内容的发展,“观众”都被吸引住了,在“大树桩”和“小树桩”维妙维俏的表演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学习情绪更高涨,我的教学内容也在一片欢呼声中圆满结束并被接受。课后总结时,深有体会:只有在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引起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去领略学习的成功,去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勤学、乐学,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引发热情

初中音乐教学中应重视美育教育的实施

初中音乐教学中应重视美育教育的实施 发表时间:2012-04-11T09:42:12.463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01期供稿作者:耿丽敏[导读] 音乐是最具情感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养人的道德情感,塑造一种完美高尚的道德人格 耿丽敏 (郑州市七中初中部,河南郑州450000) 《音乐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音乐教育应把握音乐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乐感的培养和美的熏陶。”而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应是一次美的熏陶。这是因为学生愉悦地进入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可见,美育在音乐教育中十分重要。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既是培养人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本学科的基本要求。那么,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应如何做呢? 一、通过音乐欣赏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意识 音乐欣赏是艺术科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音乐教学中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1.可以利用多种欣赏手段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主动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而中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更感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格和式样。这正是音乐教学较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我们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 2.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应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一个人所建立的音乐审美情趣,与他的思想境界和社会精神文明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并往往决定着音乐美育实施的质量。音乐审美教育正是使学生自然的情感升华为审美情感,从而带来生理、心理及精神的愉悦。用健康的情绪把学生带进歌曲的意境之中,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陶冶,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 二、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美育教育 1.进行音乐欣赏,丰富学生知识。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鉴赏能力是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艺术修养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鉴赏能力所达到的水平。有些音乐作品作为综合艺术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例如电影、戏剧、舞蹈中的音乐部分。还有些音乐作品是根据其他文学艺术的题材重新加以创作的。这些音乐作品无论从作品的题材或表现内涵来说,都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作品密切相关。这样,丰富的文化艺术修养,对于理解这类音乐作品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可以说,对各类文学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越深刻、越细致,那么对相关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和领会也就能受到更好的效果。当然,文化艺术修养对于音乐欣赏的作用,也不仅仅限于与其有直接相关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是对全部的音乐作品,其中也包括无标题音乐的欣赏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此外,人的生活体验对音乐欣赏有着更为直接和密切的联系,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将非常有益于欣赏者对于音乐作品的体验与领会。 2.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行音乐实践。开展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表演,从而进行美育教育。如给学生提供参与演唱、演奏、舞蹈等表演的机会,可以提高其音乐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在音乐表演活动中,学生是以积极主动的状态进入情感体验的。这是极佳的美育教育和音乐审美方式。在这样的一些音乐实践活动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多种器官的协调运动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文化素质和群体协作意识,在音乐实践中领悟音乐的美。通过美育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著名法国文学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在音乐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即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觉的理解力,这些能力都是人的智力因素。音乐美育能提高人们“心领神会”的本领,让学生了解音乐符号所体现的表现能力和象征意义。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这是一种立体的、全面的教育。音乐是最具情感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养人的道德情感,塑造一种完美高尚的道德人格。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美育渗透,可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使学校成为音乐摇篮,给人以美的愉悦,真的启迪,善的诱导,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渗透至人的心理,情感等各个领域,对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为培养“四有”新人作贡献,为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气质、文化素养作贡献。

音乐审美教育研究教学反思

音乐审美教育研究教学反思 审美教育即美感教育,是人类自我教育的方式之一。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进而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诸多文化现象之一。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被人类听觉器官感知并引发停着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因此,音乐常被称为音响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表现的艺术和情感的艺术。音乐艺术的特性和审美教育目标相结合赋予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情感性、表现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 1、情感性。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本质在对于情感的体验与反馈。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物不与情感体验与反应过程交织在一起。因此,情感性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应该在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在唱歌、奏乐、欣赏还是在律动、创作时,教学的双方都应该激发、保留、发展对音乐情感体验的内在需求,在音乐课堂内外营造出浓浓的音乐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愉悦身心,完善人格。 2、表现性。 音乐作品从创作产生开始,经由传播制止听众接受需要经过相当多的环节。其中表现是体现音乐审美价值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音乐表现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学科基础,音乐的表现性必须在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从音乐表现出发,在学生产生音乐表现得冲动与意愿的前提下,在学生参与音乐表现得过程中提出音乐知识技能学习的`任务与目标,却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引导、推动学生的音乐表现,使他们在创造性的音乐表现中升华音乐审美感受体验。 3、实践性。

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 摘要: 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发展人的感官功能,培养人对音乐艺术的情感、态度、审美判断能力,培养高深的品德、美好的心灵;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音乐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性等。 关键词:自主学习感知创新想象欣赏 合作 音乐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的审美、情感、节奏、音准、寓意、创新等容,都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素,而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是能力的培养,它是衡量学生素质的基准。那么,如何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对小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呢?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而音乐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学生在活动中猎取知识,在听赏中激发想象,在思辨中发展智力,在创作中培养能力,在表现中愉悦身心、体验美感、、享受成功,在音乐课中渗透对旋律、节奏、和声、音色、节奏、和声、音色、调式调性的听辩活动等,通过艺术节及课外各类文艺活动的

组织,使学生在器乐、歌舞、曲艺等活动的训练与表演中进行锻炼,使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为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做好知识上的积累。 二、感知能力的培养。 1、听觉能力的培养。 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能力。 在欣赏中培养倾听能力,器乐曲的选择应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艺术性。比如《龟兔赛跑》是一首管弦乐曲。作品里出色地选择了最适当的乐器来表现动物的性格。它用单簧管表现兔子的骄傲,用大管表现乌龟的年迈,用长笛表现小鸟的鸣叫,用双簧管、圆号、长笛、小号来表现树林的热闹……学生原本对抽象的音色不易听辨,通过这首乐曲的欣赏,就很自然地将抽象化的乐器音色与动物形象地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听辨能力。 2、视唱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 在发声练习、视唱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如第三册中,学习“do、re、mi”三音,学生通过数手指,找到自己手上的五线谱“do、re和mi”的位置,大家很快就能掌握这三个唱名。后来在四年级的教学中进行《小音符做游戏》,先选七名同学分别扮音符12 3 4 5 6 7。音乐开始

音乐教学中审美趣味的培养

音乐教学中审美趣味的培养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个作用,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准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准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由此可见审美趣味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小学低段音乐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教材中选择了很多适合低段儿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做好这项工作。很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实行音乐化教学活动的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实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一、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美感的,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所以,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准确的审美趣味、积极实行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水平和创造水平的目的。 二、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音乐是因人而异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们都有相同的爱好。相反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因为低年级儿童因为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趣味是狭窄的。教师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的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因而感到兴趣。不过,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式样。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正是音乐教学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从审美规律来看,人们本来就是有寻求新颖、向多元化发展的审美倾向。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向多元化发展。我们不但要教好本民族、本国的歌曲、乐曲还要让孩子们欣赏外国歌曲和乐曲,喜爱外国歌曲和乐曲。一位教师在教唱美国歌曲《祝你生日快乐》时,作了这样的导入尝试:①创设生日情景:在一个生日蛋糕上点燃腊烛,②教师手持贺卡,声情并茂地表演《祝你生日快乐》,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歌声唤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跟着老师唱起来,老师也拍着手鼓励学生用情演唱这首歌。在学生充分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因为成功演唱而获得创造美的喜悦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了《祝你生日快乐》是两位美国老师在1893年创作的歌曲,很多学生感到意外,教师抓住时机发问:为什么一首歌曲能长上翅膀超越时空飞过万水千山,飞遍世界?为什么在100多年后的今天,男女老少在过生日的时候还会常常唱起它?学生回答:“它有意义”,“它有感情”,“它好听”。教师总结:“对,

音乐(心得)之小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论文之小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低段音乐教材都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教材中选择了许多适合于低段儿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做好这项工作。许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乐音化教学活动的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也有一些教师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对于审美能以的培养因从以下几点入手。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 例如:在学习《我是草原小骑手》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画面,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神经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动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得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得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

浅谈音乐的审美特征

浅谈音乐的审美特征 摘要:音乐是人类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殊活动,又是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和想象艺术。音乐审美是音乐整体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曲创造音乐美,音乐表演呈现音乐美,而音乐审美发现音乐美,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揭示音乐艺术最有价值的东西。音乐是人类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殊活动,又是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和想象艺术。音乐审美是音乐整体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曲创造音乐美,音乐表演呈现音乐美,而音乐审美发现音乐美,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揭示音乐艺术最有价值的东西。研究音乐审美意识的感性特征对于培养人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人们的音乐鉴赏水平、提高人们的音乐审美判断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与理论价值。 关键词:情感艺术、时间艺术、想象艺术、音乐艺术、审美特征 音乐艺术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也是人类最美的艺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音乐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抒发着人们的情感,拨动着人们的心弦,陶冶着人们的惰性,美化着人们的心灵。聆听美妙的音乐,你会感到美的气息扑面而来,你会感到怡然自得,如痴如醉。列宁曾无限感慨地说:“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妙的、

人间所没有的音乐。我总带着也许是幼稚的夸耀想:人们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啊!”为什么音乐会有如此诱人的魅力和神奇的力量?这是因为美妙的音乐中蕴涵着一种与人类息息相通的审美 特质。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艺术。它通过旋律、和声、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多姿多彩的变化,在一定的时空环境内塑造音乐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使人赏心悦目,它不仅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给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美 的享受,而且对改造人们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任何音乐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反映时代气息,无论它表现什么,只要能在作者和欣赏者之间产生共鸣,就能起到审美作用。 音乐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有感化人心的力量。音乐艺术对人的意义不只是给人们精神生活提供的享受,而且还直接参与改造人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激活人的审美自觉。音乐艺术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探讨音乐艺术的音乐形象及其审美特征,不仅对丰富音乐艺术的美学内涵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实施音乐艺术的审美教育具有实践价值。 一、情感的艺术 音乐擅长表现情感,没有情感的音乐也就没有了它的灵魂。黑格尔说过“在音乐中外在的客观性消失了,作品与欣赏者的分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萍乡经济开发区登岸小学:肖丹联系电话: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为了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而是培养合格的听众。”提高学生的听赏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伴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音乐艺术事业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各类的音乐演出不断,音像制品的更新更是锦上添花,喜欢音乐的朋友越来越多。作为音乐工作者,通过观察了解,发现有许多人听不懂经典音乐,大部分人只是停留在“好听、欢快、悲伤”这些肤浅的层面上,得到的也只是快乐而已,而真正的“艺术之美”在欣赏过程中则品味不出。音乐欣赏课成为小学生打闹、游戏的“理想场所”。如何使他们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真正把他们的“耳朵”叫醒对音乐老师是一种挑战。 一、让学生在“听”中创想音乐 亚里士多德说“想象力是发明、创造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及其丰富的,通过聆听音乐学生可以在插上“音乐的翅膀”尽情的飞翔,充分展开想象。培养他们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如在欣赏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第八册《森林的歌声》时,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插上音乐的翅膀来到了哪里?”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我来到了美丽的森林里”“我来到了动物园”“我听到好多动物在聊天嬉戏”“我来到了奇妙的山林里,那里有树禅、秧鸡、飞鼠,他们正在嬉戏玩耍,好像要跟我做朋友。”“我好像是一只小鸟在空中飞翔。”“我想去郊游,去拥抱自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用语言表述自己听到的,想到的,训练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学生通过反复聆听感受到民族民间音乐的无穷魅力。感受到笛子清脆悦耳的声音,感受到吉他、提琴的独特魅力。 在欣赏《水上音乐》时,先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乐曲表现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想象英国宫廷和贵族乘坐大型游艇在伦敦的泰晤士河上夜游时的情景,同时我启发学生聆听音色不同的乐器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当时的情景,畅所欲言,感受乐曲宏伟壮观的场面。

浅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浅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我国音乐教育是启蒙性质教育,启蒙教育在人一生的整个过程中是及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今天,我们工作的对象是约占全国人口1/3的少年儿童,他们是祖国的未来,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所以我们工作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个全民族音乐文化水平的提高,我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任,肩负着继承传播人类文化遗产中音乐艺术这一宝贵财富的使命,那么我们音乐教师如何才能做好这些呢?如何让别人了解这些的重要性呢?下面我分五点来谈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抗战时期出现的歌;如《红星歌》、《英雄赞歌》、《参加八路军》、《歌唱二小放牛郎》、《毕业歌》、《在的金山上》...用这些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可使他们产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社

会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依靠艺术的魅力,唱好一支歌对学生的教育往往胜过一堂枯燥的政治课;在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一些歌曲《红》、《浏阳河》、《国名革命歌》、《小松树快长大》...这些歌就是今天唱来依然使人激情满怀,催人奋发向上。在现代出现的一些歌曲《走进新时代》、《祖国祖国多美丽》、《跨世纪的新一代》...用这些歌来教育学生,可使他们在革命先烈的影响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积极进取,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音乐教材是丰富多彩的,每一首优秀的歌曲都能够强烈的体现出它的时代特点和思想容,富有艺术的感染力和感情的冲击力。 二、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需要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培养人才群体的创新能力上,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精神的探讨,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最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教育应面向所有的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也为他们向音乐的高深方面打下良好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音乐审美是以音乐感知、情感体验与审美评价为基本环节的意识活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纵观当今的音乐课堂过于关注音乐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脱离音乐本位的综合活动,使教学失去了应有的音乐性;缺乏生活体验的课堂,使学生失去了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环境。在这样的一种教学状态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那么如何淡化音乐教育活动中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让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生命共鸣?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作者作了以下的实践与探索: 一、深研教材一一培养审美感知 教材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知和体验的载体,而音乐审美感知又是构成审美经验的基石。作为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索的工具,它的情境美、立意美、范唱美、配器美、曲调美、欢乐美等都能给学生带来碰撞心灵的艺术感染力和探索真知的热情,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美的熏陶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精心选材,准确把握教材,使音乐审美教育中的联想、想象、创造、情感等完整地体现在教学内容上,使新授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渗透着审美的感知是实?F 以审美为核心的重要途径。 相比过去过于强调音乐德育价值和强调单纯的知识技能的

训练价值,而培养包括音乐辨别力、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记忆力的审美感知是审美的回归。在《音的强弱》一课中,教师把音的强弱这知识点融入到游戏教学中,让在学生在听声音辨强弱一一用嗓音模仿强弱一一用图谱画强弱一一用身体、打击乐器、日用品 创造声音的强弱一一在玩中去感知强弱一一用歌声去运用强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享受感知节奏美的过程。 音乐记忆力是培养音乐感知的另一种手段,教学中的歌词、 曲调、动作的学习是促进学生记忆力发展的手段,抽象的音乐要素从学生自己直接的感知中获得。 二、优化教法提高审美体验 新课标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开展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音乐情感表现力、音乐情感理解力都是音乐审美的发展和深化,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情感作为桥梁,引导学生全身心 地投入到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活动中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也就是引导学生对音乐自身的感知和把握,把握旋律的走向、 力度的变化、音色的变化、节奏的张弛、曲式的结构等外部形态特征并内化为审美的体验。 如在《四小天鹅》舞曲教学中,教师以情感为动力,让学生的想象为审美插上翅膀,在想象童话 --------------- 创造 --- 音乐的主线中,运用奥尔夫教学理念,尝试即兴用嗓音创作音响画,并通听、念等

培养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意义及方法

培养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意义及方法 一、培养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音乐是耳朵的盛宴,它作为一门艺术,一切实践都需要依赖听觉来实现。可以说,人只有会听,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然而,人感知美的能力,恰恰是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音乐作品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力 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音乐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知道该如何去表现自己。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体验到参与表现后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演潜能和创造潜能,更能促使学生转变心态,由不敢表现转变为勇于表现。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音乐的魅力,在于它可以在人心情低落时为你抚平创伤,在你心情愉悦时为你呐喊加油,它会让你随着音乐的旋律产生无限的遐想。因此,通过中学音乐教育,并配合知识的拓展,能使学生在拓展的过程中延伸感情,最终达到创造美的效果,使学生在高昂的情绪中进入审美想象的境界,激发学生无限的

创造力。 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1.创设情境,辅之以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法,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启迪和暗示,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音乐教育一成不变的“模板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同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方式,能改变传统音乐欣赏只靠听觉的局面,让学生眼耳并用,在音乐的氛围中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如在教学《歌唱祖国》时,笔者播放了建国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视频,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祖国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由之路。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程,采用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情感展开想象,激发自身无限的创造力,从而达到培养审美观的最佳效果。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拥有展现自我的时间和机会。如在欣赏《保卫黄河》时,笔者在教授完音乐技巧知识后,还教给学生一些音乐指挥的要领,让学生根据节奏的跌宕起伏,体验音乐指挥带来的不同感受。

音乐论文 谈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谈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内容提要】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促使我们的课程标准进行必要的改革。如今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已经实施,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给我们在教学第一线从事音乐教学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迫在眉睫而又十分严肃的新课题。我们必须在充分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以应对新形势、新要求,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课堂上,我们可以不再像以往那样按部就班地上课,可以结合教材灵活地设计情景、变换场地、变换角色进行教学,把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共同活动。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新课程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了学生更宽阔的学习空间。 【关键词】兴趣感受享受 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然而,很多人认为欣赏课是比较难上的,原因有四:一、教师不知该如何给学生解释音乐作品,才能使学生听的明白,理解的透彻;二、学生的耳朵只是摆设,没有人投入到音乐作品中;三、担心学生能否真的听懂音乐的内涵;四、让学生说出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学生说不出,致使总感觉没有达到教学要求,教学效果不好。因此,欣赏往往就成了“灌鸭式”的知识传授了。 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生活、工作中最重要的动机是兴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所以,我们作为基层教学中的一员,要不断创设出符合时代需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新思路。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主,是欣赏的前提和基础。但是能否把死气沉沉的听赏变成生机盎然的欣赏呢?因此,我们就迎合孩子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他们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通过观看动画、视听、律动、绘画、剪贴、游戏、情景表演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欣赏教学,激发和培养孩子们的音乐兴趣,以开发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一、用丰富的语言激发着 在音乐教学中,欣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音乐为欣赏者想象的驰骋提供了宽广了空间。音乐,以它特有的优美动人的音调和无比感人的节奏来激起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及向往。 音乐作品通过音响中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向欣赏者开放自己,表达自己。音乐意义的不确定性所留下的空白点有待于每一位欣赏者以创造性的行为去填充,而形成了人与文本无尽的对话。学生有各自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历,在与音乐作品的对话中会体味出不同的感受。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更会如科普兰所说,“如果是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别指望每次再听它的意思会完全相同”。(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因此,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索,把各自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其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探索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年龄相仿,地位相同,智力和阅历相近,对同一首音乐作品进行对话交流、合作讨论,思维会发生碰撞与交融,因此思维空间都得到拓展,就会获得互补性的提高。

小学音乐兴趣班教学计划教学提纲

小学音乐兴趣班教学 计划

小学音乐兴趣班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各项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 本届四年级学生,共有七个班级含两个民族班,七个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每班大约有XX%——XX%左右的学生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性格内向,也不敢表现自己,因此在今后在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对于五音不全的学生,可多鼓励他们参与用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以此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八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林中的鸟声”;第二单元“绿水江南”;第三单元“五十六朵花”;第四单元“学戏曲”;第五单元“环球采风”;第六单元“中国功夫”;第七单元“小小音乐剧”;第八单元“花的旋律”。每个单元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和了解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歌表演、集体舞、活动等。 四、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延音线,学习四三拍的指挥手势,并能在歌曲中运用。 2、认识乐器唢呐、竹笛,以及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并了解其音色。 3、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民族生活风俗。 4、能创编简单的动作为歌曲伴舞。 5、通过学习歌曲与欣赏,理解歌曲或乐曲所包含的小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以及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来有感情地进行歌唱。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培养学生能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的能力。

音乐审美教育(论文)——王安国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words (2) 一、什么是音乐审美教育以及对音乐审美教育的认识 (2) (一)什么是音乐审美教育 (2) (二)对音乐审美教育的认识 (3) 二、音乐审美教育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中对培养人才的作用 (4) (一)音乐审美教育使人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对提高人的音乐审美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二)音乐审美教育能够不断提高人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5) (三)音乐审美教育在客观方面也能够有益人们的身心健康 (5) 三、中国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前景和社会意义 (6) (一)审美教育研究的历史必然性 (6) (二)音乐审美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 (7) (三)当代音乐审美教育的新内涵 (8) (四)当代音乐审美教育的社会意义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音乐审美教育 学生姓名:王安国学号:200711010086 系别:音乐系专业:音乐学 指导教师:樊子熠职称:讲师 摘要: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也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所以就从另一方面提高了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它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也即将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核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育;发展;培养;人才 Abstract:Aesthetic education can improve people's aesthetic appreciation, but also beneficial for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mproved from the other h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our people, thereb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of our country, so it has a certain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will soon become the core of school education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music;education;development;training;talent 前言:音乐审美教育是现在21世纪新的发展潮流,促进了我国音乐事业的飞速发展,同样,也同时带动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也为我国在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绩。 一、什么是音乐审美教育以及对音乐审美教育的认识 从古至今,中国的音乐无非都是演唱和演奏的形式,而很少有人去深入的了解音乐中的美。而到了社会告诉发展的今天,音乐美学被一些人单独提了出来,而我现在讨论的就是音乐美学中的一个部分——音乐审美教育。 (一)、什么是音乐审美教育; [1]所谓音乐审美教育就是指在音乐教学中,将所有的教学因素(诸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和教学操作全过程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表现、美的欣赏、美的创造活动,使整个教学静态和动态和谐,使内在的逻辑美和外在的形式美高度统一,从而使师生在身心愉悦中减轻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思想、操作模式和方法。

音乐中的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音乐中的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一、发展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美的想象比知识更加重要。”音乐作品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美,在美妙的音乐殿堂里,需要学生发挥无尽的想象去“描绘”一幅幅可“视”的音乐画面、音乐情景、音乐情绪,他们才能在节奏、旋律、音乐、速度、调式、曲式、和声等音乐表现中与音乐对话、与音乐融为一体,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例如在欣赏由任同祥吹奏的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时,我首先讲述了凤凰的象征意义,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节奏、力度、音色、旋律、节拍、速度等进行联想,从舒展的慢板乐、稍快的快板乐、鸟叫、华彩乐句和快速尾声中想象一幅百鸟闹春图和大自然万物争荣的繁茂景象,学生们也随着自己的想象,随着律动开始逐渐摇头晃脑,并随着乐曲情绪变化做时大时小的摆动,他们都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体会到了乐曲中人们美好欢乐的心情。 二、锻炼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音乐本身就是人类情感的外在表现艺术,它多元也丰富多彩,既有独唱、独奏、独舞等表现形式,也不乏合唱、合奏、集体舞等形式。尤其在小学阶段,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自己,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合唱、器乐合奏排练中相互配合、齐心协力表现好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示音乐的魅力。例如在欣赏《快速波尔卡》这首乐曲时,对于第一段的火车的汽笛声,我让学生一起用动作模仿火车启动和前进。在第二段,我带领学生一起跳一些简单的波尔卡舞步。第三段时,随着音乐的力度和速度的加强,组织学生用椅子、双手搭肩、单手搭肩、另一手做火车的轮子,来表现火车开动、小火车跑得真快的情形,并引导学生以10人为一小组,创编一列小火车。通过表演性的动作来表现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这不仅让学生在表演中充分感悟了音乐的魅力,也有效锻炼了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对音乐独特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感受美、鉴赏美,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美和创造美,在审美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将音乐创造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等教学活动中,巧妙地唤起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引导学生在观摩、想象、联想的基础上把对美的感受、鉴赏能力,转化成对美的表达、创造的能力,从而最终提高审美创造能力。例如学习《春天来了》一课,我根据歌曲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多幅春天的美景图,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唱感知歌曲表现的春天美景。在激发学生灵感的前提下,让学生根据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进行诗歌创作,个性化地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对春天美的感受。再比如学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时,可以从学生童心、童趣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渐进式”创编歌词,在不改变歌词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个别词汇的创编,如把妈妈改成老师、爸爸、奶奶等,这不仅能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正如著名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言:“音乐和旋律把灵魂引向奥妙。”音乐是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也是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音乐教师不能再重理轻文、重技轻艺,而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去感知、体验音乐的美,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让学生不仅能在音乐的殿堂中拥有怡人的韵律感,学会用心弦感受平凡的美,同时在难以比拟的音乐内涵中自觉地发现和追求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