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 电子版整理版

教育学 电子版整理版

教育学 电子版整理版
教育学 电子版整理版

●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不凌节而施

◆长善而救其失

◆禁于未发

◆教学相长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的不

同的教育内容。

●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

育思想。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世界

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被称为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早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

●反对传统教育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主张新的“三中

心”(即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杜威,现代教育派,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派”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赫尔巴特明确地提出“教育性的教学”原则。他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

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

任何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者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

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131)

●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外部分组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或学习兴趣分组

第二章

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化的“物化”

3.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

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培养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政治人才,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

2.教育可以促进国家的政治民主

1)教育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奠定群众基础

2)教育为国家的政治民主提供人才基础

3.教育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形态意识,促进受教育者的“政治社会化”

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教育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3.教育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教育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第三章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1.发展的顺序性

2.发展的阶段性

3.发展的差异性

4.发展的不均衡性

5.发展的互补性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论述)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简答)

(一)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

1.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着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

4.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二)遗传不决定人的发展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1.环境是人身心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

2.环境推动和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二)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简答)

(一)教育与人的发展

1.教育与生理发展

(1)个体的生理发展对教育有制约作用

(2)教育活动对人的生理发展有促进作用

2.教育与心理发展

(1)教育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2)教育受制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

(二)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三)不同类型的教育在人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

1.家庭教育

2.学校教育

3.社会教育

4.自我教育

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动力,是一种寻求发展的积极动机和渴望

2.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其广义的自我教育方面

3.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会随着人的社会经验的丰富和自我意识的不断提高而逐渐增强

第六章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第七章

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2.教学是促进个体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3.教学是社会延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教学过程中的规律(论述)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二)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正确处理知识和智力的辩证关系,防止重犯“形式教育论”和“实

质教育论”的错误观点

2.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给学生进行智力展示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尽量提供一些能够启发不同

智慧的材料,启发儿童多元智力的发展

(三)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科学知识的掌握是提高思想觉悟的认识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

3.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一种倾向是单纯重视传授知识,忽视思想

教育的偏向,另一种倾向是脱离知识的传授而另搞一套思想教育的

偏向

(四)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1.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2.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是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的

3.防止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

另一种是以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

直观性原则

(1)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的特点恰当地选

择和运用各种直观教具。

(2)直观要和讲解相结合。

启发性原则

(1)切实调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3)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4)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当代教学新观念实现的转变

?重视教师→学生

?知识传授→能力发展

?教法→学法

?知识→发展

?结果→过程

?继承→创新

第八章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备课

(一)钻研教学材料,做到“心中有书

(二)了解教学对象,做到“目中有人”

(三)考虑教学方法。做到“手中有法”

(四)拟定教学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一节好课有以下基本的评价的标准(简单/案例解析)

(一)理念科学

(二)目标明确

(三)内容正确

(四)语言清晰

(五)方法适当

(六)积极性高

(七)组织得当

(八)效果优秀

第十章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二)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多方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德育过程是长期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德育原则

(一)方向性与理论联系实际

(二)知行统一

(三)长善救失

(四)循序渐进

(五)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简单/案例分析)203

(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七)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

(八)教育影响连续性和一致性

第十一章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

(一)强烈是示范性

(二)独特的创造性

(三)情境的复杂性

(四)过程的长期性和效果的隐含性

(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六)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学生的本质属性(正确的学生观)→案例分析

(一)学生是主动系统地学习间接经验的人

(二)学生是具有独特性的人

(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一)师生间的心理关系——相互尊重

(二)师生间的工作关系——教学相长

(三)师生间的人际关系——民主平等

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策略

教师应做的努力

(1)采用民主的教学方式,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2)努力提高自我修养,树立教师的人格和威信

(3)研究学生,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4)善于倾听,胸怀满腔的教育爱

(5)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师生合法权利

第十二章

班集体的培养途径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二)提出集体奋斗目标

(三)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四)营造优雅的班级环境和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五)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六)协调和统筹教育力量

(七)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教育学概论(答案)

一、判断题 1、“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里的教育是狭义的教育概念。(×) 2、“成均”、“痒”是古代萌芽时期的学校称谓(√) 3、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4、古代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官学称为中央官学,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称地方官学。(√) 5、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授内容可以分成经馆和小学两类。(×)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辨别自己的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2、现代教育不仅要把个体当作必要的工具塑造,更重要的是要把个体当作目的本身来加以培养。(√) 13、自治教育体现了“自由与责任”、“自由与纪律”的统一。(√) 14、清末洋务派和维新派在教育目的上均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所讲的“中学”与“西学”含义基本相同。(×) 15、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表述,“五育”说在逻辑上比“三育”、“四育”说更趋合理。(×) 16、学生掌握知识是提高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条件。(√) 17、教师行为的真正适应是以对学生的适应和为学生所接纳开始的。(√) 18、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19、教师的专业成熟不是独立个体的成熟,而是置身于班集体的环境中。(√) 2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环境与学习。(×) 21、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从“做”中学,这里所讲的“做”就是“动手操作”的意思。(×) 22、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 23、对于学龄前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开设活动课程是比较适合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及思维能力的逐步成熟,他们就应当开始学习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知识了。(√) 24、学科课程是按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组织而成的课程,活动课程是按学科知识固有的内在逻辑与体系组织而成的课程。(×) 25、综合课程不可能表现为学科课程。(√) 26、“教是为了不教”的基本含义是教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让学生最终能独立地学习。(√) 27、学生结合教材采取的自学和家庭作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28、教师不在现场而学生学校进行的自习不是教学活动。(×) 2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它不应该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30、教学过程应该受到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所制约。(√) 31、在实施自觉纪律教育中,教师应尽量多采用奖励,而避免使用处罚的方式。(×) 32、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33、“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过程”的规律,它提示教育者在实施德育中应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来进行。(×) 3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复杂性和曲折性是由于受到学生各种思想品德的不稳定性与社会各种影响的复杂性决定的。(√) 35、强调教学是德育最基本、最经常、最主要的途径,但并不否定其他德育途径的重要性。(√) 36、学校管理的机构包括决策机构、咨询机构、执行机构和反馈机构。(√) 37、教研组是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 38、正确的集体舆论标志着班级成员在自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 39、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是对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2019-高等教育学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 在古希腊时期,哪位哲学家于公元前387年创办的学园被看作是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30分)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康德 A B C D 标准答案:B 您的得分:30分 2 高等教育学是属于什么领域的应用学科(30分) A、自然科学 B、人文科学 C、社会科学 D、思维科学 A B C D 标准答案:C 您的得分:30分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30分) 3 高等教育学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0分) A、引领教育方向 B、引导观念更新 C、服务决策咨询 D、推动实践改进 A B C D 标准答案:B,C,D 您的得分:30分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 1904年时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的范海斯,他主张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不包括(30分) A、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B、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

C、由社区公共财政资助,以社区为服务重点 D、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本地社会与经济服务 A B C D 标准答案:C 您的得分:30分 2 在霍普金斯大学的激励之下,美国大学协会于何时成立(30分) A、1920年 B、1930年 C、1900年 D、1910年 A B C D 标准答案:C 您的得分:30分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 到20世纪初,美国基本完成了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建构。在这个体系中,层次上有:(40分) A、二年制学院 B、本科院校 C、研究型大学 D、学术性大学 A B C D 标准答案:A,B,C 您的得分:40分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高等教育法是(30分) 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D、《高等教育学》 A B C D 标准答案:B 您的得分:30分

教育学主要内容整理

第一章 1、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论者认为,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具体之,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2、教育的历史 原始教育的特点 1. 非独立性一一与当时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2?无阶级性一一教育机会具有原始均等性 3、原始性一一形式、手段和内容极为简单,水平低下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阶段的教育。 第一、岀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一学校。 第二、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 第三.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实际。 第四,机械性与刻板性。 近代教育的特点: 第一,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与控制,公立教育崛起。 第二、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第三、教育的世俗化。 第四,教育立法的实施。 3、教育的定义,广义狭义。 广义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习者的身心发展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德育”是同义词。 4、教育的八个属性 1、教育的永恒性 2、教育的生产性 3、教育的历史性 4、教育的继承性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6、教育的长期性 7、教育的民族性&教育的阶级性 5、教育的要素与作用 1、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学校教育,教育者则主要是指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 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影响源,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层于主导地位。 2 ?学习者 第一,学习者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第二,学习者具有独特个性,身心不断发展完善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6、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1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18、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19、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20、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1、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22、心理断乳期: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高等教育学

1-1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 1、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中写到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 2、高等教育学是属于什么领域的应用学科?(社会科学) 3、恩格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对科学知识作了(C) A主观性分类B客观性分类C“解剖分类”D理论性分类 4、在古希腊时期,哪位哲学家于公元前378年创办的学园被看作是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柏拉图) 多选: 1、高等教育学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BCD) A引领教育方向B引导观念更新C服务决策咨询D推动实践改进 2、根据按照人类理性的哪三种能力对科学知识做出了主观性分类。(ABC) A记忆B想象C判断D分析 3、按照学科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的差别,可以划分为(ABC) A自然学科B社会学科C人文学科D理论学科 4、古代的高等教育一般泛指同时代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也比较多样,包括(ABCD) A学校B寺院C博物馆D图书馆 5、高等教育是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ABC) A教养性教育B学术性教育C专业性教育D研究性教育 6、培根按照人类理性的哪三种能力对科学知识做出了主观性分类(ABC)A记忆B想象C判断D分析 7、下列属于教养性教育的是(AC)A思想政治教育B研究方法课程C心理健康教育D专业课程 2-1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史 1、美国的第一所大学是(哈佛大学)。 2、美国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是:(弗吉尼亚大学) 2、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出现,归功于1876年成立的(霍普金斯大学)。 3、学完文学学科的学生,即可称(学士)。 4、在霍普金斯大学的激励之下,美国大学协会于何时成立(1900年) 2、1904年时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的范海斯,他主张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不包括(C) A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B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 C由社区公共财政资助,以社区为服务重点D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本地社会与经济服务 7、古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缪同翁博物馆,该馆创建于前三世纪,下设文学、数学、天文 医学四部,由皇室提供丰厚的待遇,吸引著名学者来此讲学。后被史家称之为:(亚历山大大学) 多选: 1、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包括:(ABCD) A行会性B自治性C国际性D宗教性 2、修辞学校,由智者派创办,教学内容方根是“三艺”,包括:(ABC) A文法B修辞C辩证法D经济法 3、到20世纪初,美国基本完成了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建构。在这个体系中,层次上有(ABC) A二年制学院B本科院校C研究型大学D学术性大学 2-2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 1、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是(C京师同文馆) A江南水师学堂B江南制造局工艺学堂C京师同文馆D广州同文馆 2、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仿照苏联高等教育的模式,进行了(二)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高等教育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4、“癸卯学制”纵向将教育机构划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在高等教育阶段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高等学堂)

《教育学》复习重点总结

目录 《教育学》 (1) 一、选择题 (1) 二、填空题 (3) 三、名词解释 (4) 四、论述题 (6) 五、案例分析 (9)

《教育学》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 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 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 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 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 《雄辩术原理》)。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 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 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 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 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 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 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 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育学》。杨贤江的《新教

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整理

教师威信—— 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教师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教育——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人的活动。 教育功能—— 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义务教育—— 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教育终生化:与人的生命共同外延并以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 教育多元化:是对教育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应。 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 教育现代化:就是基于传统教育,积极的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方式的教育的历史变化。 个体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朝着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 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遗传素质:通过遗传获得上一代的解剖生理特征,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类型的特征等 教育目的: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他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人得特殊要求。 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预期的特定要求或产生预期的变化。 教育方针: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智育: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的教育。 体育:使学生掌握健康和运动的知识,形成运动技能和卫生习惯,发展他们的体力和运动能力,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体制的教育。 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 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发展的长远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调节教师工作职权与职责关系的思想武器,是为人师表的行为准则。 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课程——广义: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学校开设科目的总和以及他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

高等教育学(打印版)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 (判断题见复习资料三) 一、名次解释 1、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狭义的文化:则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 2、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4、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5、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 6、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种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7、学制教育:是教育在伴随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身内部规律的要求不断加以调整、完善和规范而逐渐形成的。 8、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职责、权限的划分等等。 9、高等教育结构:是指与高等教育系统内各部分之间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10、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11、学科: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 12、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得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 学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教学过程中必须 遵守的基本要求。 13、大学教学原则:是根据高等学校教育、教育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 准则。 14、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15、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16、高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17、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包括:说明、本文和附录三部分。 18、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19、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20、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 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21、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就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思 想政治教育的准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性的反映。 简答: 1. 简述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P5 答:①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政权+财权+意识形态) ②决定了受高等教育权利(谁有机会接受教育及接受何 种教育) ③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管理体制) ④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2. 简述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P7 答:①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高等教育机构通过对 教育对象实施政治教育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从而使 受教育者理解特定社会的政治观念,树立社会所向往的 政治理想,并形成维护现行政治体制的政治行为。在高 等学校中,政治教育或者以直接开设有关政治课程形式 来进行,或者是以非直接的形式来进行。(个体政治化) ②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为维护既有的社会秩序, 巩固阶级的统治地位,各个社会总是利用高等教育来为 其培养代表本阶级意志、维护其阶级利益的统治人才。 (统治人才的再生产) ③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与政治间关 系的核心。一方面政治上的民主化必然要在教育领域得 以体现;另一方面教育上的民主化进程势必又会进一步 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平等在现代国家的政 策中已被赋予特别重要的政治意义,它本身就包含了社 会政治民主的成分。(教育民主化:机会均等、民主参与) 3、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P9 答:①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供给保障、需求刺 激) ②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与规模 ④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科类结构— 产业结构,层次结构—技术结构,形式结构—消费、分 配结构,地区结构—经济区域结构) 4.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P11 答:①促进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高素质劳动力和专门 人才培养上;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②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专门人才的结构) ③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私人收益率) 5、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P16 答:①通过传递与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 的功能。 ②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 的功能。 6、简述现代大学(当代高校)的社会职能?P20 答:①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根本使命;②发展科技 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③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 延伸。 7、简述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P25 答: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职能。培 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 本出发点和工作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要围绕培养专门 人才这一使命展开。 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的内涵是发生变化的。不同历 史时期,不同国家,高校培养的专门人才目标、规划到 内容、质量都不相同。当代高校承担为社会各个行业培 养多种层次、多种类型人才的重任。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需要一批德、智、 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学校必须面对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造就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人才不断努力。 8、简述高等学校教师的作用?P171 答:①高校教师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 技术、文化知识,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 经济文化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法杖,社会的进步,依靠 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②高校教师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的建设。高校教师利用自身丰富的知识和科研 优势,参与国家和地方的科研项目,为社会提供科技服 务,制造科研产品,直接参与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创 造;通过社会活动,传播精神文明成果,促进社会精神 文明的发展。 9、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时如何进行的?P174 ①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a坚持在职进修为主、脱产进修为辅;b加强对青年教师 的传帮带;c建立激励机制,以奖励或晋升 ②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要有激励机 制)。 10、简述当前大学生问题的研究中应加强的几个方面? P192 答:主要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对大学生问题作了考 察,但这种考察是基于一种静态、共性的分析。 ①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入学考试制度、入学目的、学习 态度、学习时间分配、对教学的要求。 ②大学生的经济生活:居住条件、消费水平、经济来源、 大学生资助状况。(分化严重:家庭条件好的奢侈,困难 生比重很大,学费和生活费难解决。) ③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校园文化建设) 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内应配置相应的心理健 康咨询师,为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11、如何理解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特点?p173 答:教师的劳动具有不同于其他教师的特点。 ①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 定的兴趣。 ②教师劳动特点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 感。 ③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的高度协作意识。 12、简述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P199 答:①在教育关系中,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增强。②心理 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基础之上。 13、如何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P200 答: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在教育过程中 实现的,它有赖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 师生关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 师生之间应该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师生在教育过程中 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开放、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相互 接纳。 (2)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 影响学生教师要树立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威信,不断提高 自身修养,提高自身学术水平,树立“为人师表”的表 率。 (3)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 不同观点 14、简述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P220 ①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 ②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自学和科研能力) ③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 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15、简述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P222 ①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②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 途径。 ③高等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 基本条件。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的概念: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所构成的一个教育目的系统。 3.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法律保障的、免费特征的教育制度。 5.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心变化。 6.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7.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8.经验课程:也称为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9.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0.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地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1. 学校产生的条件: (1)进入奴隶社会后,金属工具代替了原始社会的石器,生产水平提高了,有了剩余产品且足以供养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与学习,学校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及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容。 (3)文字的产生,为学校传授知识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4)私有制的产生,社会贫富两级分化,对立的阶级形成,国家机器产生,统治阶级为强化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迫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培养阶级的接班人和为其服务的官吏及知识分子,学校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 2. 多元智力视野中的学生观 第一,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 第二,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即教师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pdf版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第一节高等教育概念 高等教育概念应从两方面进行界定:一是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二是高等教育的性质。其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1. 在四科当中文科是基础科,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 2. 高等教育的概念可界定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第二节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这种本质联系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一、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包括四个方面: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关系是,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级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发展,两者存在本质的联系。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1.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2.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三、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作为外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二高等教育通过内部的知识传递、积累和创造、技术成果的发明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 2.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 (三)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 1. 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2. 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四、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的要素构成科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途径,正是借助于教育,文化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文化与教育的这种联系一方面放映了文化是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又通过其特定的文化功能阀作用与社会。 (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 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2. 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3. 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第三节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维斯康星思想明确的得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生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第一,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二,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第三,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二、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在高校的基本职能。2)发展科学是现在高校的重要职能3)社会服务是现在高校职能的延伸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第一节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 一、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一)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 包括以下三点。 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2.教育的培养目标 3.实施的途径 (二)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招教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教师招考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①揭示教育规律 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③研究方法方面;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3.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四)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2.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3.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代表观点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⑤教育受社会的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 5.批判教育学: 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代表观点①资本主义学

现代教育学(复习提纲)自己整理

教育学复习范围 导论: 一、教育学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思想或主要观点(判断或选择题) 我们把教育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1)前教育学阶段, (2)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 (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1.前教育学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1)①先秦时期乐征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②《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对孔子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言论、见解和论说的汇集 (2)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这是西方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也是人类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2.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 (1)教育学雏形时期: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捷克)夸美纽斯的1632年《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初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班级授课制。是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学巨著。 (2)教育学学科形成时期 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1806年,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的问世。这是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他创立的教育学称为传统教育学) 3、现代教育学的代表是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的基本观点有: 第一:教育即生活 第二:教育即个人经验的增长 第三:教育是生活 第四:学校的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打破了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第五:教育教学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中心 第六:在教育教学中药注重学生的创造性。 4、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教育问题或者是教育规律。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典型特征(判断或选择) 1.原始教育有如下特征: (1)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 (2)教育与宗教等活动联系密切,教育具有宗教性。 (3)教育对象没有等级的区分,教育无阶级性。

教育学考试重点

绪论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 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和探索教育价值,教育艺术的学科。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代表人物:孔子《论语》,韩愈《师说》等。中国乃至世界上最 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柏拉图《理想国》等。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夸美纽斯(捷克):1632年出版《大教学论》——西方教育史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他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2、卢梭(法国):1762年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主义思想,高度尊重儿童。3、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1、斯宾塞:《教育论》(实证主义者),他提出教育任务是为完美生活做准备。2、杜威(实用主义):杜威的“儿童中心”教育,倡导儿童,活动,经验三个中心,是传统教育思想转向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标志。教育领域便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格局。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布鲁姆(美国):1956年《教育目标分类学》,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2、布鲁纳:1963年《教育过程》,提倡发现学习法,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3、赞科夫(苏联):《论教育和发展的问题》,实验教学论,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教育的质的特点:1、目的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社会性:教

教育学整理笔记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中的“教长者,长善而 救其失者也”。 2.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 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 教育之,三乐也”。 3.斯宾塞(H.Spencer)认为教育就 是为美好生活作准备,而杜威 (J.Dewey)则认为“教育即生活”。 4.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 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 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5.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 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 “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6.教育的目的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与人类的发展。 7. 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 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 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 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8.在教学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 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 到制度化,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 演变。 9.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学校教育具 有可控性;②学校教育具有专门 性;③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 10.1972年,埃德加.福尔在《学会 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 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 社会”。 11.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 育,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 的典型表征。 12.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 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 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3.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 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14.古代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 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 保守性。 15.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教育内容 主要为“六艺”,即礼、乐、射、 御、书、数。欧洲奴隶社会中, 斯巴达主要进行的就是军事训 练。封建社会,我国以“四书”、 “五经”为主要教育内容。西欧 教会学校把“七艺”(文书、修辞、 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 乐)作为主要内容。 16.古代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 地位。 17.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 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18.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学家, 著有《论语》一书,其教学思想 是:①重视因材施教;②因材施 教的基本方法是“不愤不启,不 悱不发”;③强调学思结合,知行 结合,学以致用。 19.《学记》是对我国古代教育经验 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是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 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上最早 的教育专著)。 20.苏格拉底的问答分为三步:①苏 格拉底讽刺;②定义;③助产术。 21.柏拉图的教育学思想散记在他的 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22.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 式的哲学家,追求理性就是追求 美德,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 目的。他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 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 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 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 发展的教育。他在教育思想史上 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两种不同 性质的功能,即服务于社会与服 务于个人闲暇生活的。 23.被人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的《大 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 学专著。 24.法国著名启蒙教育思想家卢梭, 他的小说体名著《爱弥尔》是理 想中的教育模特。 25.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第一次将教 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后来,康德 的学生林克将讲座的内容整理、 编纂并予以发表,题为《康德论 教育》。 26.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 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 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 力量。他第一个开始了教育理论 在初等教育领域里的运用,第一 个建立了分科教学法,并开创了 师范教育的先河。 27.英国著名哲学家洛克在他的哲 学著作《人类理智论》中提出了 著名的“白板说”,“她们之所以 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 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28.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1806年 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教育史 上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 学,它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 29.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实用 主义教育理论,其代表作为1916 年出版的《民本主义与教育》。① 以实用主义为指导;②以儿童为 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 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③主张“教 育即生活”,④主张“从做中学”, 在问题中学,在实际生活中学。 30.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提出了 “教育目标的系统分类”和“掌 握学习”理论。①他把教育目标 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 技能目标三大类,②“掌握学习 理论”,即把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作 为核心内容,着眼于所有学生对 所学知识达到掌握水平,“掌握学 习”强调的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要给适当的条件和适当的方 法,每个学生都能教好。 31.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 布鲁纳发表了他的《教育过程》, 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学科 基本结构”的观点,并提出了自 己的教学原则体系和发现法。所 谓学科基本结构,即构成学科的 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