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范本模板】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范本模板】

仙都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前言

中部崛起战略犹如一把紧绷的弓箭,引领湖北成为中部区域发展的中心.湖北“一带两圈"战略提出要把荆州打造成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钢腰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文化中心。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南跨长江, 北临汉水,是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是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鄂中南地区的经济纽带,长江中游枢纽港口城市,国家轻纺工业基地,素有文化之邦、渔米之乡和旅游胜地的称誉。

古城垣保存完整.荆州明代古城垣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它巍峨屹立在滔滔长江北岸,是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古代城垣,被誉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也是在全国现存的古城中,素有水乡特色的古城。它的砖城、土城、水城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自由式的布局形态,构成了既雄伟壮观又婉约秀美的古城风貌,充分展示了荆楚文化淳朴浪漫的特点和个性。城内现有的历史遗址及文化景点众多;如三国公园、博物馆、开元观、铁女寺、玄妙观、关庙及球场街、三国文化街的形成、荆州宾馆的改造及国家级的科研基地荆州市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可供挖掘的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荆州城市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文物古迹丰富,早在远古时代即是中华民族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楚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心,三国文化中心;屈原、宋玉、孙叔敖、张居正等历史名人留下了众多的遗址可供挖掘。

荆州的旅游资源既独特又深厚,然而由于历史久远,这些文化景点大多被埋在地下而难见游客,既使是尚存于地上的景点,也因其破损严重而难形成旅游景点.可谓:地下的多,地上的少;传说文字多,实物景点少。历史文化传承尚在挖掘之中。景点古迹零散,规模不大,没有相应的项目而难以留住游客.如现有古城在寅宾门和拱极门分别设有售票点,但各自为政,城上游线难以环通,且相距较远,彼此孤立。旅游产业规模小,旅游功能不完善。旅游品牌的宣传、开发与荆州的旅游资源严重不符.未能从整体上形成形象和品牌效应.旅游产品单一. 娱乐性旅游产品开发较少,特别是大众娱乐参与性项目比较缺乏。旅游发展滞后,仍然处于初级的观光旅游阶段.

第二章上位规划解读

荆州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形成“一心、两轴、五片区”的结构。“一心”为商贸金融和行政文化城市中心;“两轴”为南环路—荆沙大道和园林路两条城市发展轴;“五片区”为中心片区、武德片区、城南片区、城东片区、古城片区.古城片区为荆州古城垣以内及护城河周边区域,以古城保护、文化旅游等为主要功能.

荆州古城历史城区范围东起东环路以东约200m,西至西环路、太晖观,南起南环路、梅家塘、赵家台、屈原广场,北至北环路,占地面积约12。0 km2 。古城的功能定位应以遗产展示、文化旅游和生活居住为主.严格保护由荆州城墙和护城河形成的荆州古城整体格局形态和街巷格局特色。建筑高度控制目标为保持荆州古城平缓、朴实的整体风貌,突显古城的传统风貌特色。荆州古城内高度控制突出以城门楼、古城墙为主要对景的整体格局与风貌特征。

旅游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层次可划分为:“一心二带三区"。“一心”:即荆州古城核心游览区,形成荆州历史文化核心展示区;“二带”:即荆州滨江景观带与内河景观带;“三区”:即海子湖楚文化游览区、熊家冢古墓游览区以及八岭山风景区荆州古城核心游览区功能定位:

集中展示三国文化之大气、古城文化之深邃的历史文化游览区。本区将着力打造三国与古城文化之主题,以荆州古城、九龙渊公园(大型实景剧“感知三国")、关帝庙为依托,再现气势磅礴的三国历史故事,以荆州博物馆与文化剧场为载体,展示辉煌的古荆州文化,以烘托荆州整体旅游形象,这成为区别于同质旅游地如襄樊、当阳等的核心竞争力。另外该区应为荆州市区游客的集散地和管理中心。

以古城功能疏散带动古城人口疏散,定性、定位、定量,确定搬迁单位的地点、规模、容量。确定古城改造更新的合理模式,强化规划的科学性和成果的可操作性。搬迁原则:(1)根据城市用地性质和名城保护要求,古城用地布局尽量体现其功能要求,古城规划用地的调整重点放在展现历史、改善环境、提升功能的战略举措上。

(2)古城用地布局调整必须紧密结合沙北新区、城南新区和郢城的规划建设.

(3)调整用地布局,增加文化、旅游服务业用地,搬迁行政办公、教育、工业、特殊用地进行土地置换,在规划指导下进行合理开发,使用地功能由低效益向高效益转换.

第三章项目背景与现状分析

一、项目背景

玄妙观盆景园区域有着丰富的资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妙观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现存的三天门、玉皇阁和玄武阁,具有唐代建筑的典型格式。元代又称为“九老仙都宫”,从建筑到碑刻、牌匾等均为极其珍贵的文物。其道观的香火不断,传说神奇。盆景园,目前环境优雅,桩景丰富。然两处人文与自然的旅游景观目前均处于闲置状态,特别是玄妙观,由于拆迁未能完成,观东美食街无法启动观内的环境无法提升和展示,两处景点相对孤立,没有形成完整的景区概念,令人扼腕。荆州古城文化旅游景区目前按规划确定为五个大的片区:一是以博物馆三国公园为主的文博区,建设尚未启动;二是以东门城楼,张居正街为主的东门景区,目前仅为观光型旅游项目,游客仅为匆匆过客;三是以关庙为主的南门关庙片区,仅关帝庙可供参观游览,片区改造与建设尚未启动;四是以原三监狱地块的主题公园项目,条件虽好,但任未进入实施阶段;五是以玄妙观盆景园为主体的“九老仙都”景区,目前以初具备建设条件-中核集团运作的观东美食街准备启动,同时结合古城疏散规划,改造玄妙观与盆景园之间的行政及部分住宅用地,整合为文化旅游项目,这种积极主动的投资将极大推进该景区的建设,从而使“九老仙都”景区的完善成为可能。古城的旅游发展需要从片区的改造整体提升入手,逐渐形成多个景区的游览体系,从而推动旅游业发展,提高荆州市旅游的层次与品位。国内不乏成功的案例:如桂林阳光100、南京夫子庙、成都宽窄巷子、青岛劈柴院。通过该片区的整治与景区的建设,为其他景区的完善与提升提供市场的模式,将有利于古城整体旅游业的发展.

二、基址现状分析

用地范围内现状交通:人民路、屈原路两大南北主干道与内环北路、荆北路两条东西大道共同围成了项目规划范围.

玄妙观:玄妙观现状用地面积是0。7公顷.控制用地面积为0.9公顷.现状主轴建筑较为明显,但风化严重;四周空间环境模糊压抑;临时民房长期侵占观内东侧用地,民房拥挤破烂不堪,破坏景区环境,严重影响整体格局。

改造景区内:房子陈旧,外观没有特色,居民围墙纵跨建筑群之间,打乱了建筑景观的立面效果;观外周边居民乱建乱盖,侵占道路现象严重,压迫地块空间;从新北门到玄妙观大门口,都没有特色景观节点;内北环路口北边的城墙坡环境凌乱,缺乏有序规划与整理。

结论:玄妙观残破不堪,景区建筑体系风貌不一,整体空间极具压迫。修复重建迫在眉

睫。

三、优劣势条件分析

1、优势条件

资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三国文化、楚文化,千年古城墙,千年古观,道家养生文化,兼具南北园林建筑风格的盆景园,以及丰富的水文资源.

名人:元顺帝曾封当时玄妙观内主持道人唐洞天为第九仙,于1339年御赐“九老仙都宫”匾额。玉皇阁右前方,有“中兴路九老仙都宫记”石碑一座.记述九老仙都宫营建始末及玄妙观主持唐洞云的家世、生平事迹。风情:盆景园:位于玄妙观西侧,师法古建,博采众长,兼具南北园林建筑艺术风格,既有北方皇家园林的豪华气度,又有南方水乡园林的玲珑秀美。民俗:北门,古时宦者迁官调职,皆从此门出。送行时,即在此折柳话别,故名柳门.节庆:松甲山,在城墙北面,新北门附近,紧靠城墙,传说关羽检查军情时曾在此松甲,该区块历史上建有关公祠,以用于祭拜关公.

区位:荆州是长江中游重要交通枢纽,鄂中南地区中心城市;玄妙观区块在荆州古城两大南北主干道之间靠近北城墙的位置,交通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市场:荆州具有一定的市场认知度,旅游型商业、地产业发展存在市场空白点。

战略: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文化旅游,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整体考虑北荆州与荆州城市品牌塑造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系。

2、劣势条件

资源:土地资源的使用压力大,文化资源转化为独创性产品难度大.

区位:区域内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开发不成系统,品牌力不强;荆州的旅游产业开发滞后.

市场:旅游市场开发运营混乱,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战略:缺乏足够的资金,运作体制上存在不确定因素。

3、机遇

资源:古城墙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玄妙观是国家重点文物,拥有中国独一无二的古城墙与仙宫御观,整个项目的文化价值巨大.

区位:古城作为荆州市总体规划中的“一心、两轴、五片区”的布局结构中的重要片区;武汉城市圈及“宜荆荆"(宜昌、荆州、荆门)城市群的发展建设。

市场:湖北的旅游产业面临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机。

战略:提出“申遗工程",打造荆州旅游的世界文化遗产品牌;建设鄂中旅游休闲博览园,永久落户一个国家性博览会带动整个业态的大发展。

4、挑战

资源:旅游开发与商业发展。如何把握保护和利用的平衡.

区位:如何把玄妙观区块打造成为进入荆州古城的首个城市形象区。

市场:如何成为鄂中南旅游产业中心,成为荆州乃至区域旅游文创产业的发展典范.

战略:如何找准整体定位,使玄妙观项目能够带动荆州旅游业态的提升,使得古镇居民能够分享整个产业增长的效益,从而真正良性发展.

第四章项目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及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规划把握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以荆楚文化为主题,民俗文化、道教文化、养生文化为核心,人文体验与高科技娱乐相结合,融食、住、行、游、购、娱乐休闲于一体的仙都景区文化体验中心及展示中心。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0年)》

3、《湖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4、《荆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5、《荆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6、《荆州市旅游发展规划》

7、《古城疏散规划》

8、1:1000现状地形图

三、规划原则

1、资源整合、景点互动。

2、改善环境、提升品位。

3、完善功能,充实文化内涵。

4、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

5、尊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求,充分展示荆州特色.

通过建设力争创国家AAAAA级景区。

四、规划目标

以玄妙观及古城墙为核心区,沿交通干道天然分割的北荆州区块整体打造的价值极大。因为整个区块的区位条件相对来说在古城整体规划中所受限制较小,既可以打造荆州城市品牌形象区,也能兼顾保护与开放,更能带动旅游业和服务业的系统发展。规划沿用历史“九老仙都”的概念,以此为主题打造荆州古城北部区域“仙都景区”。

1、是荆州城市品牌的核心形象展示区,荆州历史文化的传承演绎区.

2、建成荆州古城保护与开发的典范,打造荆州文化旅游业的特色亮点区,是区域现代服务业的高地.

3、荆州历史文化生态景观(古城墙、三国、民俗、养生、水景等)及老荆州生活方式的最佳体验区,打造北荆州5A旅游景区。

4、最终实现的北荆州建设构想,将充分发挥片区交通区位优势,整合人文资源优势,建成鄂中生态旅游休闲博览园(荆楚民俗文化活动区、鄂中旅游休闲文化风情园),从而打造荆州成为鄂中休闲旅游文化产业中心城市,引领区域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腾飞。

五、发展定位

(1)“大荆州”“新荆州”的入口核心形象区、“文化荆州”的品牌展示区。

(2)荆州的生态型绿色无烟产业的培育实践区,荆州旅游富民工程的示范区。

(3)荆州旅游业发展的龙头之一,荆州古城首个国际性旅游综合体开发运营项目.

六、规划范围及指标

规划范围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荆州城内北侧,西靠人民路,东抵屈原路,北依荆州古城墙,南临荆北路.规划范围内三国文化、道家养生文化、兼具南北园林建筑风格的盆景园以及丰富的水文资源构成该片区独特文化及自然景观资源。

仙都景区一期规划总面积12。24公顷。现状水体面积1。95公顷,建筑拆迁面积1.6公顷,绿地面积6.00公顷,场地面积2。69公顷。设计后水体面积1。8公顷,建筑占地面积1。98公顷,绿地面积6.27公顷,场地面积2。19公顷,停车位110个其中地下停车位99个。

第五章规划布局及功能内容安排

一、规划布局

规划布局为:“两横三纵,三圈四区、一核两片”。

以玄妙观长生街区块为中轴,长生街,人民路、屈原路为南北纵向三纵,内环北路,荆北路为横向,玄妙观为核心文化区逐步扩散,分三期建设八仙园景区、盆景园景区、荆楚民俗文化活动区、玄妙观景区、长生街民俗观光街区、荷香莲趣景区、远安门广场、古城墙文化展示区、古城人家民俗接待区、鄂中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园区。形成文化圈,商业圈,产业圈的整体辐射布局。同时以玄妙观、古城墙、盆景园及周边地块为核心,构成区块景观主体。以该景观核心区为中轴建设周边两片,形成全区块统一且布置有序的整体景观。

二、功能内容安排

规划将仙都景区一期划分为八大功能景区:

1、八仙园景区

八仙园位于荆州古城内新北门东侧,占地面积1。05公顷。设置关公亭,拴马桩,入口牌坊,“松甲山"导向景石,松甲山,八仙雕塑,八仙主题景观墙,图腾柱等,营造出富有浓郁神话色彩的景观环境,与仙都景区的文化背景互为映衬,共同构成旅游景观区.

2、盆景园景区

盆景园占地面积2.27公顷。将现有盆景园与其他功能区连通,提升盆景园环境品质,完善盆景茶艺,环湖游览,水面垂钓等功能.与其他功能区整合,共同构成一个旅游综合体.

3、荆楚民俗文化活动区

荆楚民俗文化活动区位于玄妙观与盆景园之间,占地面积1。29公顷.结合古城疏散规划对现状区文物局、区建设局及部分居民楼进行搬迁,推进人口外迁,建设文化及旅游项目。规划采用民间戏曲表演与餐饮娱乐休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局,该区共由四大功能内容组成,一为民俗馆,以展示荆楚民俗文化及生产生活器具场景为内容,开展民间歌舞,民间戏曲表演活动,如马山民歌,挑担围鼓等非物质文化展示等,构建地方民俗特色氛围;二为民艺馆,以民间传统工艺展示及参与式活动为内容,开展商业与旅游活动;三为民匠馆,以民间工匠及历史上的名家巨匠为展示内容,开展表演及游客参与活动;四为游客接待中心,作为景区接待、展示、休息、住宿等,按AAAA景区接待中心要求布置相关功能。荆楚民俗文化活动区建筑与长生街民俗观光街区建筑风格相协调,采用四合院布局方式,展示地方建筑风采。

4、玄妙观景区

玄妙观位于荆州城内北城垣边,占地面积1。44公顷,其中与中核盛华(荆州)置业有限公司协调用地0。3公顷,用于绿化环境建设。始建于唐,重建于明,现保存有玉皇阁、三天门、紫皇殿等明代建筑及元代大书法家所书的“九老仙都宫”碑记。1980年按原建筑主轴线复建了山门。规划按照《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规划》要求,拆除观内东侧的全部民房,恢复建筑群体的空间布局和视觉完整。对于西侧的围墙也进行拆除,并将盆景园与玄妙观两景点融为一体,道观、景、园相映成趣,将原本分开的游览路线合二为一,保证了游览线路的连续性,增加了游览空间的环境质量.玄妙观内在纵轴线西侧“九老仙都宫"碑的对称位置规划与之协调的硬质环境,在保护区内广植树木,形成古朴寂静的环境,确保其历史文化环境的完整和高品质。

通过长生街民俗观光街区的建设,将占据观内用地的建筑拆迁,完善玄妙观的格局,同时增添道教文化活动内容,维修维护历史遗存建筑,改善绿化,道路及场地环境。规划将盆景园水系引入到玄妙观内,使水系延伸,从而使水与道观建筑产生共鸣.玄妙观景区加设垂花门,九仙雕塑,讲经坛等,开展丰富多彩的道教文化活动,将古迹游览与游客互动节目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

5、长生街民俗观光街区

长生街民俗观光街区占地面积1.77公顷。规划希望通过该区的建设打破荆州沿街餐饮早餐摊点的行为,集中开展,早点夜市餐饮活动。长生街集餐饮、娱乐、休闲、参与式活动为一体,集中展示荆州特色美食,引进国内品牌商家,以提升街区品位,同时也创造一处旅游食坊,

为景区游览提供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中的“吃、游、购、娱”四个方面的服务.

规划布局采用传统民居街道布局方式,在退让出文物保护用地空间的前提下,合理解决消防、环保等问题,建筑相互错落,高低搭配,风格统一,采用民居做法,色彩以黑白灰为主调,点缀栗红色建筑配件,形成古色古香的街道。

6、荷香莲趣景区

荷香莲趣景区位于长生街民俗观光街区东侧,北门污水泵站至区建委宿舍区之间,占地面积1.27公顷。规划设置有水榭,木栈道,荷香亭,埠头,景墙等景观小品设施。景区植物以夏季植物景观为主,借助大面积水面形成荷花池,沿生态驳岸点缀大小置石,使整体感官更具灵气。

7、远安门广场

远安门广场位于小北门以西,占地面积0。256公顷。规划设计充分提炼荆楚建筑元素,以传统民居中马头墙为设计母体,创造性的设计出以建筑元素为雕塑主体的景观小品,高度5。5米,并配合其设置城墙历史文化墙,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方式,营造出浓郁的荆楚文化气息。

8、古城墙文化展示区

古城墙文化展示区位于八仙园东侧,沿荆州古城墙带状分布至小北门,占地面积2.894公顷。该景区与古城墙互为掩映,结合空间上做减法,文化意境上则做加法的原则,充分挖掘、显露城市文化,突出古城墙魅力.规划通过带状绿地展示具有楚韵风格的趣味雕塑及滨河植物景观为主题,使游人亦行亦游,可动可静,充分感受与体验深厚的荆楚文化艺术韵味及古城墙内环道美景。

第六章植物规划

一、树种选择原则

(1)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本地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有地方特色的树种。

(2)遵循生态化、景观化、自然乡土化、生物多样化的设计原则,结合各个景区、主次景观节点,分为疏林草地、滨河绿地、片林区.

(3)突出仙都景区氛围,做到乔、灌木相结合,地被与四季花卉相结合。使植物与景观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4)仙都景区古典庭院较多,植物种植应充分结合庭院的历史内涵与空间尺度,营造出与之相符的植物景观与历史氛围。如在树木品种、姿态、季相、高度等方面的选择上,都要与建筑、环境相称,要以绿化设计的立意为前提。

二、植物规划

绿化尽量做到三五成群, 不大片成林。以移栽种植名木古树为主,适当种植乔木类植物,如银杏、罗汉松、野粟树、国槐、水杉、垂柳、池杉、草坪为基调;以香樟、合欢、重阳木、枇杷、白玉兰、柑桔、桂花、花桃、郁李、梅花等为骨干树种;以乌桕、鸡爪槭、枫香、红叶李、樱花、海棠、栀子花、南迎春、石榴、慈竹、南天竹等为配色树种,营造出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斑斓。冬景苍翠的植物景观。

第七章道路交通规划

一、出入口设置

仙都景区一期设主要出入口六处,分别位于新北门、小北门以及位于荆北路上盆景园、荆楚民俗文化活动区、玄妙观、长生街民俗观光街区等的出入口为主要出入口。在荆北路上各景区主要出入口处,设置相应规模的地上停车场以及地下停车场。

二、道路交通规划

便捷的交通是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仙都景区交通组织以景区内横纵交错的游览步道为纽带,串联各个景区.各景区内以步行游览为主,结合城市道路充分考虑特种车辆的交通。

道路等级分三级:

一级:城市道路,宽度满足规划要求。

二级:消防通道4.0米以上。功能上除满足消防要求,同时兼顾游览需求。

三级:步行道2.0—4。0米,用于各景区间连接用路,供游人林间穿越,漫步休闲。

第八章游线规划

一、游线规划

仙都景区游览以荆楚文化为主题,民俗文化、道教文化、养生文化为核心,通过建筑、庭院、园林为载体,展示文化、艺术、历史、传统、民俗、工艺等.仙都景区主要游线分为:——道教文化之旅:八仙园以及玄妙观观光游。

——荆楚民俗文化体验之旅:荆楚民俗文化活动区以及长生街民俗观光街区体验游。

——休闲之旅:盆景园、古城墙文化展示区、荷香莲趣景区、远安门广场轻松休闲生态游。

二、演艺活动安排

1、关公巡城演艺活动

关公巡城仪式—登新北门城楼—关公耍大刀表演(观景台)--小北门下城楼仪式—马术表演(内环道)—关公进长生街仪式—与游客互动表演(长生街)—-关公进城仪式(荆楚民俗文化活动区)—关公主题折子戏

2、八仙游园演艺活动

八仙游园仪式-八仙趣逛八仙园—八仙入盆景园区—八仙祈福仪式(与游客互动)—八仙品茗—八仙过海—八仙游民俗园(在荆楚民俗文化活动区与游客互动)-八仙遇九仙(玄妙观景区)

3、民俗曲艺表演活动

荆楚民俗文化活动区:民间戏曲表演活动,如:荆河戏,荆州花鼓戏,湖北汉剧,楚剧等。

玄妙观景区:道家经典乐曲赏析。

长生街民俗观光街区:马山民歌,挑担围鼓。

第九章竖向规划

仙都景区规划范围内地形平坦,高程在30。26—31.30之间。竖向规划设计本着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地貌特征,营造良好的植物生境环境为原则.场地规划设计高程在30。50-31。30之间;建筑室内设计高程在31.45—31。75之间.局部较大面积的绿地,根据组景需要设置微地形,景观地形等高线均为0。3米一条.

场地、绿地、道路设计坡度分别在0。5——1%;5%—-20%;0.5%——2%之间。雨水排水采用有组织排水与自然式排水相结合的方式,荆楚民俗文化活动区与长生街民俗观光街区场地排水以设置雨水井收集为主,雨水井接城市排水管网。公共设施点设污水管接城市污水管网。公厕设独立的化粪池。

仙都景区水系设计充分结合荆州古城水系连通规划要求,并根据现状水体形态进行理水,水系走势东高西低,即:从小北门流径新北门。荆州古城水系连通可采用自体循环与动力提升循环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水体循环体系。水系统的完善及循环流动不仅仅将荆州古城内雨水顺利排入水系统,解决了防洪问题以及改善了生态水质,更让荆州古城水系产生动态的美及水与影的变化.

第十章给排水规划

1。本图依据《规划总平面图》设计。小区规划总用地面积2.724公顷,总建筑面积33540平方米,建筑最高层4层。

2.给水:给水水源引自荆北路城市给水管二根。商业用水定额标准为5升/(m*日),商业用水量168立方米/日;绿化浇洒用水量取1.5升/(日*平方米),绿化用水量6立方米/日;小区用水总量174立方米/日。室外消防用水量为30升/秒,设7处室外消火栓。

3.排水: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合流制,雨水排入护城河。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标后排入合流管道。雨水总汇水面积2.7公顷,暴雨重现期为一年,地面径流系数取0。6,设计流量为216升/秒。污水量取商业水量的80%,污水量134立方米/日。

4。图中尺寸单位:管径为毫米,其余均为米。

第十一章电力工程规划

1、规划依据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荆州市仙都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平面图》

2、用电负荷预测:

采用负荷密度法对本区用电负荷进行预测,用电指标取建筑60W/平方米,同时系数取0.5。本区总计算负荷约为1006KW。

3、10KV网络规划:

根据《荆州市仙都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平面图》及负荷预测的结果,本区规划10KV线路由荆北路10KV线路引至景区各个变电所。

4、10/0.4KV变电台区:

根据负荷预测结果:规划在本区设置2处10/0.4KV变电所,变压器容量为:T1:630KVA;T2:630KVA。变压器采用干式变压器设置于变电所内.

5、380V/220V网络:

本区内380/220V低压配电线路以变电所为单元采用放射式配电方式,低压供电半径不超过250米。

6、线路敷设方式:

本区内10KV线路规划采用10KV阻水绝缘电缆沿埋地敷设。380V低压线路规划室外采用阻水绝缘电缆埋地敷设,公共建筑内采用桥架敷设.电力管道采用φ160UPVC管,过路管采用φ160PE管或DN150钢管,埋深需大于700毫米.

7、路灯:规划景区内每隔40米左右设一盏路灯,路灯电源就近由各箱变供电。

8、电力管道管位详《给排水规划图》。

第十二章电信工程规划

1、弱电用户量预测:

景区建筑规划每80平方米设置1门固定电话,1个因特网用户端口,一个有线电视用户;本区总固定电话用户约为400门,总因特网用户约为400端口,有线电视用户约为300户。

2、电信等弱电管道网络规划:

根据弱电用户数量预测结果并考虑本区规划总平面布置,本区弱电管网出口经规划弱电

管网与荆北路弱电公众网接口。

3、规划技术原则:

(1)馈线电缆采用交接配线法,交接箱布置在建筑物内。

(2)各主次道路按50米间隔设置公用电话。在公共建筑、地下车库人流密集处设置公用电话。

(3)规划在本区内布置的各类通信电缆、光缆采用弱电管道沿道路侧埋地敷设。图中管位尺寸单位以米计。

第十三章建筑、小品、景观道路特色规划

1、建筑特色:仙都景区主体建筑由长生街民俗观光区和荆楚民俗文化活动区两大部分组成。是以玄妙观作为背景,打造传统仿古商业步行街。

长生街民俗观光区位于玄妙观东侧,由一条8米宽的步行主道路将街区划分为两部分,建筑风格上采用了明末清初传统民居联排商铺带状布局而成,总建筑面积为16915m2(不含地下车库),二至三层。长生街由地下和地上两个空间组成。地下大型停车场,与西侧停车场环通,地上二至三层的传统民居商铺。建筑形式上主要采用了民居中的硬山屋顶,烽火马头墙,入户前院,错落有致的墙面等传统手法,体现了民居建筑古朴的感觉。

主道路东侧为三层院落围合式建筑,中间院落有景门进入。巷子最宽处为6米,最窄处为3米,时收时放,在建筑空间形态上形成挤压于释放上的交替,再现传统街巷宽与窄的空间肌理,同时随着自然光的照射,形成“龙潭一线天”强烈视觉效果,生动地表现了街区的空间形态和民居传统布局的独特魅力。

内环路以南局部三层的快捷酒店,硬山交错屋顶,入户前院,山墙面采用了徽派最具有代表性的马头墙,既能与整体建筑风格协调统一,又能表现其独特的烽火山墙,求存同异,略带变化,增强建筑大屋面的塑形效果,丰富了山墙立面的感染力。

荆楚民俗文化活动区位于玄妙观西侧,由民居大型四合院中轴、片状布局,总建筑面积为16625m2(不含地下车库),三至四层,地下停车场于其环通,地上商业、住宿、表演等综合性民居组成,建筑形式上不仅采用了硬山屋顶和徽派马头墙的组合,还增设了主轴线上的歇山大屋面,展现了强烈的商业气息.建筑材料上,灰色仿古外墙砖,栗色油漆木撑斗、装饰线条,黑色筒瓦,地面上仿古青石板,古韵十足,再现昔日荆州古镇太平盛世的生活原貌。

2、小品特色:所有小品的设计均以自然化、乡土化、生态化为指导原则,掩藏或点缀在林中,选取用石、木等材料,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如在长生街民俗观光街区设些石井.石磨盘可点缀景致,营造古朴典雅的民俗民风气氛。

3、景观道路特色:道路铺装设计采用传统手法。例如:消防通道采用青石板按人字型或水平错缝型进行铺装;步行道可采用青石板与卵石混搭路面。

第十四章分期发展规划

一、建设时序

仙都景区的建设本着“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

一期:首先完成八仙园景区、盆景园景区、荆楚民俗文化活动区、玄妙观景区、长生街民俗观光街区、荷香莲趣景区、远安门广场、古城墙文化展示区等景区工程建设,确定仙都景区一期的范围线。

二期及二期启动区:完成鄂中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园区的建设.

三期及三期启动区:完成古城人家民俗接待区以及鄂中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园区的建设。

规划期望通过三期建设,使仙都景区成为以荆楚文化为主题,民俗文化、道教文化、养

二、管理措施

设置仙都景区管理处,成立管理办公室安排专班进行景区的建设。维护及管理,包括绿化养护。治虫.浇灌.垃圾等环境卫生及园林景点设施的维护。

三、仙都景区一期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根据国家现行定额及价格,对仙都景区投资估算如下(不包括土地征用费):

修建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应以项目所在区域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 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满足《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及实施细则、《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GBT17775-2003)等旅游规范要求,并符合项目旅游总体规划的 需要,为项目后期景区评级创造条件。 一、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1、现状条件分析; 2、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3、用地布局; 4、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 5、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 6、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 7、竖向规划;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包括并不限于以下各项: 1)总用地面积; 2)总建筑面积; 3)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 4)容积率、建筑密度; 5)绿地率。 9、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二、整体规划总平面图完善

1、总平面图中地形图应清晰,与新设计的内容在线条深度上应明 确区分,图纸比例准确。总平面图上的建筑、道路及景观环境的 各种设计线性应粗细有别、层次分明。需要分期实施建设的建设工程项目,在总图中应标明分期范围线并列出其建筑面积等技术 经济指标,地块内须保留的建筑应注明,其规模应计入项目总规 模。 2、区位图建议采用两张图表述: 一张图为表示行政区范围内的项目位置与周边现状关系分析图; 另一张图表示一定范围内能够清楚反映项目周边地块性质、道 路系统、建筑配套设施等情况的控规图中的项目地块位置,同时附 现场照片。 3、总图比例为1:500项目核心区域还需1:1000或1:2000总图。图幅在0#左右,设计内容应符合规划编制的有关强制性要求; 总平面图应在批准的红线范围内设计布置,不能擅自改变红线、外用 地和道路现状,并准确清楚表达规划红线中控制内容。 三、设计理念及空间结构 功能分区与空间结构图,图中应标明项目规划功能分区和发展 轴线及重要节点分布。 四、功能布局及特色塑造 五、开发控制建议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第一篇规划及建筑篇 一、规划依据、指导思想与原则 1、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 (3)重庆市规划技术管理的相关规定; (4)重庆市璧山该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 (6)国家相关建筑、场地和市政设计规范及重庆市璧山县相关地方法规。(7)业主提供的任务书及其他协调沟通文件; 2、设计指导思想 (1)尊重控规路途格局;强化现有地势肌理;发扬人居环境精力;罗致先进科技理念;激起城市开展动力。 (2)以高起点、高规范的规划带动区域内城市建造,引导该区修建和环境空间的开展进入有序的轨迹,建造具有西部最高水准的现代化、国际化、风情化旅行休闲度假区。(3)本规划是与建造二十一世纪世界级的璧山新城而对应编制的规划,规划和建造应满足作为新世纪璧山新城的功用要求,施行高的建造规范,表现新环境风貌。 3、规划编制的原则 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业主的要求,协调安排规划区内各项用地布局,合理确定各项建设用地,在规划中遵循以下原则: (1)以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充分结合该区建设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立功能完善合理的现代化、风情化、国际化旅游 休闲度假区。 (2)度假区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与自然环境及用地特征相吻合的社区生态模式,控制环境污染,优化 社区景观,形成与社区建设和城市发展相适宜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 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广场设计、绿地空间、院落空间、街道空间、步行空间和个性化购物空间的综合配置和协调,创造具有较强可 识别性和宜人的旅游购物,休闲度假环境。 (4)注重规划的超前性,强调国际化旅游休闲度假区发展理念。 (5)体现建设的美学原则,通过城市设计景观元素精确而合理的安排,以及富有想象力的创造,形成优秀的环境景观。 二、 规划开展方针 规划开展方针是缔造一座多功用高品质的世界性旅行休闲休假区——既 有现代化的功用,又有传统意大利风情小镇表现形式的购物休闲区。而且,着

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单体方案设计说明精选

贵州某中学 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单体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项目概述 1、地理位置 本项目为是松桃苗族自治县(东经108°35′42″—109°23′30″,北纬27°49′40″—28°30′20″)北部新城新规划的一所初级中学,占地面积约110亩,学生规模为2400人。.本项目地形复杂,平均海拔403米,最大高差为35米。.北面和南面为规划道路控制红线14米宽的城市支路,东面为规划道路控制红线24米的城市干道。.南面道路连接西南面的湿地公园入口。.整体交通便利,学生出行方便。. 2、现状分析 1)学校用地范围是根据松桃苗族自治县教育局提供的地形图和划定的用地范围进行设计。. 2)项目地形复杂,高差变化大,用地最大高差为35米,中间地势最高,西北角为峭壁,其余三面也存在较大坡度。.场地内有一组高压电线穿过,位于地块西南角。.根据国家中小学设计规范第4.1.8条规定:(高压电线、长输天然气管道、输油管道严禁穿越或跨越学校校园;当在学校周边敷设时,安全防护距离及防护措施应符合相关规定)。.因此,作为学校校园用地,该组高压电线必须迁移。. 3、设计依据 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月8日建规字333号文发布)2)松桃苗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平面图 3)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 4)《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准【2002】102号 5)其它相关规范

第二章规划设计 1、设计理念 聚散有致、层次分明、校园清新、励志向上 2、设计原则 1)尊重环境的原则。.该设计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周边环境之间的和谐,创造一个与北部新城景观和谐,同时与建筑功能相适应的优美舒适空间。. 2)塑造简约现代的建筑形体,建筑设计突出校园的文化氛围,建筑形式在严谨中不乏轻松活泼,从而满足中学建筑的精神追求。. 3)校区规划紧密结合用地的地形地貌特征。.东面地形低洼需填土改造,不宜修建建筑,规划为运动区。.南面自然环境优越规划为生活区,中部核心区域则规划校园主体建筑。. 4)以相关设计标准和规范为依据,合理布局校园内各栋建筑,适当考虑发展需要,使之规划设计成为:各功能分区明确、动静有别、聚散有致、联系方便、满足使用要求、环境优美、凸显校园文化、层次分明、适应发展的现代化初级中学。. 2、设计构思 1)根据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功能布局和道路设计,校园主入口设置于正北面,以大门主入口为场地主轴线,把学校的主体建筑设置于场地中心位置,教学区则沿主轴线布置在南面,充分利用地形,合理设计标高,全面发挥每块场地的功能。. 2)场地西南面为湿地公园规划用地,且交通车辆相对较少,结合场地地形情况,把生活服务区布置在西面。.这样可以减少周边环境对校园生活及学习的影响。.充分利用地形,制造一个安静,视野开阔的学习生活环境。. 3)场地地形复杂,设计紧密结合地形地貌。.减少土石方,节约建设成本。. 3、总平面设计 该项目充分结合基地现有地形条件,整体规划呈现”一核”、”两区”、”三轴”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核:从大门主入口连接教学区,以操场和教学楼形成场地区域核心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文本

__________ 说明书

一规划背景 (2) 二规划范围及区位 (2) 三规划依据及参考文献 (2) 四规划设计原则 (2) 五规划目标 (3) 六规划结构 (3) 七规划布局 (3) 八道路系统规划 (4) 九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4) 十建筑设计 (5) 十一新型技术的运用 (5) 十二环卫规与划消防规划 (6) 十三用地平衡表和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大场镇凤墩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文本 一、规划背景 随着大场镇加大打造人居城镇的力度,创造适合人类居住的城镇,以董家口港建设为契机,大场镇对镇域进行了综合整治。大场镇凤墩社区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大场镇凤墩社区力图打造风景优美、环境清新、功能齐 全、结构合理的人类居住圣地。 二、规划范围及区位 凤墩社区位于大场镇驻地,北邻334省道,整个社区占地面积约为40亩,整个小区地势北高南低。凤墩社区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西邻凤凰中心商务区,为凤墩社区的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现状条件及评价 凤墩社区现状条件较好,主要用地为耕地。该处地形平坦,整个社区地质状况良好,无需做人工改造即可施工。该小区内的地下水位较低,不必考虑地下水对建筑地基的影响。因此,从总体上讲凤墩社区的现状为其能顺利的施工及竣工验收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三、规划依据及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2.《城镇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 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2007版) 4.《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5年12月) 5.《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6.《大场镇城镇总体规划》(2004-2020) 7.地形图 8.国家、山东省、青岛市其它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条例 四、规划设计原则 规划设计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注意处理好自然环境商业氛围人的关系,把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和物业管理三方面的需求作为规划设计重点,努力把社区规划成具有优美的居住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世纪新型居住小区。主要创新点和指导原则为: 1、重视城镇自然、人文特色的动态延续性小区规划努力适应当地自然环 境、历史文脉及居民生活模式,使小区融汇在城镇的大环境中,成为城镇的有机组成部分。规划重视建筑体量、色彩及空间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貌等自然景观资源和区位,创造出一个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山水园林居住环境。注重小区区位优势,规划上尽量体现新世纪的居住理念,结合社会发展商业前景,设计高起点,融入全方位的新世纪居住环境理念。 2、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规划根据物业管理需要确定组团规模和服务设施内容。服务设施配套齐全,位置得当,符合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便于在保安、清洁、绿化、 水电、家政等方面推选规范化服务,为物业管理及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提 高了工作质量,降低了管理成本。 3、加强空间领域限定、提高居住安全性 社区按照空间的不同属性和人的行为逻辑规律,将小区用地分成不同空间序列,并通过小区主入口以及组团、单元入口的标志性景观进一步加强空间的

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参考)范文

XXX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一、现状概况、 二、设计依据 三、风景区性质与形象策划 (一)性质 (二)形象策划 四、规划原则与设计指导思想 五、风景区结构与规划内容 (一)划分原则 (二)功能分区 (三)规划内容与景观设想 1、攀岩游湖区: 攀岩游湖区由入口小广场、游人中心兼售票处、游船码头、观景亭、攀岩区组成,该处景观大气、气势磅礴,能形成个性鲜明的入口环境。入口小广场及游人中心位于金河水库末端山坡地上,前望巨岩景观石焰流霞,俯瞰山谷流溪亦称灵谷传声,上可远眺化成全景、极目金河,下可临涧观景、攀岩戏水,位置极其优越,且拟建中的公路将通至坝下,因此,入口广场实际可作停车之用。除了深谷巨岩,入口建筑设计同样强调标志性,造型取山石之意,内设售票处、办公室、接待室等,其中建设有一游客休息厅,近期可

辟为茶室、休息室,并可视具体情况提供餐饮服务。由于水坝巨大石坡面在整个环境中显得极不和谐,因此在坝上凿出“云端化成”四个大字,作为一大手笔的人工景观,其尺度与周围环境协调,暗示整个景区的悠远景深与磅礴气势。 六、特色景观规划(不写) 七、环境保护规划 八、道路与游览路线规划 (一)对外交通 (二)主园路、次园路、水路 九、建筑风貌规划 主要建筑风貌及技术指标

十、环境容量(查阅书上公式) (一)瞬时容量 (二)容量、年容量计算 十一、分期建设规划(不用写) 十二、景区绿化规划原则(不用写,直接黏贴上去) 1、以维护本地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保护自然环境的自然景观前提,用生态、观赏、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绿化规划,形成乔灌草花混交的植物群落。 2、切实保护好现有山林资源,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封、造、管并举,并以景区、景点绿化和营造水岸风景林为重点,再逐步改善外围保护地带的绿化状况。 3、以点、线、面穿插于山水之间,各景区、景点的绿化要突出主题和个性,明确重点,画龙点睛,寓情于景,起到烘托、渲染作用,达到植物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 4、树种选择既要从组织风景、丰富林相、提高景观效果出发,又要结合经济效益,根据土壤性质、地形、气候等条件,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当地适生树种、乡土树种,做到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常绿树和落叶树、风景林和经济林相结合,使树种的生态习性和环境条件相统一。

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xxxxxxxx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目录 第一章规划区概况 5 1.1规划区范围 (5) 1.2现状建设概况 (5) 1.2.1地质地貌 (5) 1.2.2气象气候 (5) 1.2.3植被 (6) 1.2.4场地地质条件 (6) 1.2.5场址建设条件 (6) 第二章规划依据与原则 7 2.1规划依据 (7) 2.2规划原则 (7) 第三章总平面规划 7 3.1规划设计理念 (7) 3.2空间组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道路交通规划 (8) 3.4竖向规划图 (8) 3.5功能布局 (8) 3.6分地块指标 (9) 第四章建筑设计引导 10 4.1建筑风格引导 (10) 4.1.1建议的建筑风格-现代建筑风格 (10) 4.2建筑色彩引导 (10) 4.3建筑体量引导................................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绿地景观规划 11 5.1规划原则 (11) 5.1.1生态性原则 (11) 5.1.2适宜性原则 (11) 5.1.3协调性原则 (11) 5.1.4系统性原则 (11)

5.1.5多样性原则 (11) 5.2绿地系统规划 (11) 5.2.1“点”状绿地 (11) 5.2.2“线”状绿地 (11) 5.2.3“面”状绿地 (11) 5.3景观体系规划 (12) 第六章道路工程规划 12 6.1现状及交通分析 (12) 6.1.1现状 (12) 6.1.2交通分析 (12) 6.2规划原则与思路 (13) 6.2.1规划原则 (13) 6.2.2规划思路 (13) 6.3道路网络规划 (13) 6.3.1网络规划 (13) 6.3.2道路分类及横断面规划 (13) 第七章街区竖向规划 13 7.1规划原则 (13) 7.2规划设计处理方法与措施 (14) 第八章市政工程规划 14 8.1给水工程规划 (14) 8.1.1现状概述 (14) 8.1.2规划原则 (14) 8.1.3用水量预测 (14) 8.1.4高峰时用水量 (14) 8.1.5水源及给水厂 (15) 8.1.6给水系统 (15) 8.1.7消防给水 (15) 8.1.8管道材料 (15) 8.2排水工程 (15) 8.2.1现状概述 (15)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范本模板】

仙都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前言 中部崛起战略犹如一把紧绷的弓箭,引领湖北成为中部区域发展的中心.湖北“一带两圈"战略提出要把荆州打造成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钢腰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文化中心。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南跨长江, 北临汉水,是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是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鄂中南地区的经济纽带,长江中游枢纽港口城市,国家轻纺工业基地,素有文化之邦、渔米之乡和旅游胜地的称誉。 古城垣保存完整.荆州明代古城垣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它巍峨屹立在滔滔长江北岸,是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古代城垣,被誉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也是在全国现存的古城中,素有水乡特色的古城。它的砖城、土城、水城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自由式的布局形态,构成了既雄伟壮观又婉约秀美的古城风貌,充分展示了荆楚文化淳朴浪漫的特点和个性。城内现有的历史遗址及文化景点众多;如三国公园、博物馆、开元观、铁女寺、玄妙观、关庙及球场街、三国文化街的形成、荆州宾馆的改造及国家级的科研基地荆州市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可供挖掘的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荆州城市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文物古迹丰富,早在远古时代即是中华民族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楚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心,三国文化中心;屈原、宋玉、孙叔敖、张居正等历史名人留下了众多的遗址可供挖掘。 荆州的旅游资源既独特又深厚,然而由于历史久远,这些文化景点大多被埋在地下而难见游客,既使是尚存于地上的景点,也因其破损严重而难形成旅游景点.可谓:地下的多,地上的少;传说文字多,实物景点少。历史文化传承尚在挖掘之中。景点古迹零散,规模不大,没有相应的项目而难以留住游客.如现有古城在寅宾门和拱极门分别设有售票点,但各自为政,城上游线难以环通,且相距较远,彼此孤立。旅游产业规模小,旅游功能不完善。旅游品牌的宣传、开发与荆州的旅游资源严重不符.未能从整体上形成形象和品牌效应.旅游产品单一. 娱乐性旅游产品开发较少,特别是大众娱乐参与性项目比较缺乏。旅游发展滞后,仍然处于初级的观光旅游阶段. 第二章上位规划解读 荆州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形成“一心、两轴、五片区”的结构。“一心”为商贸金融和行政文化城市中心;“两轴”为南环路—荆沙大道和园林路两条城市发展轴;“五片区”为中心片区、武德片区、城南片区、城东片区、古城片区.古城片区为荆州古城垣以内及护城河周边区域,以古城保护、文化旅游等为主要功能. 荆州古城历史城区范围东起东环路以东约200m,西至西环路、太晖观,南起南环路、梅家塘、赵家台、屈原广场,北至北环路,占地面积约12。0 km2 。古城的功能定位应以遗产展示、文化旅游和生活居住为主.严格保护由荆州城墙和护城河形成的荆州古城整体格局形态和街巷格局特色。建筑高度控制目标为保持荆州古城平缓、朴实的整体风貌,突显古城的传统风貌特色。荆州古城内高度控制突出以城门楼、古城墙为主要对景的整体格局与风貌特征。 旅游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层次可划分为:“一心二带三区"。“一心”:即荆州古城核心游览区,形成荆州历史文化核心展示区;“二带”:即荆州滨江景观带与内河景观带;“三区”:即海子湖楚文化游览区、熊家冢古墓游览区以及八岭山风景区荆州古城核心游览区功能定位:

玉湖镇旅游发展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玉湖镇旅游发展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1项目概况 1.1区位 玉湖所位于玉湖州城以南7公里处,东与南柯铁路线上的马里火车站相距30公里,南与考核县相连,西与东方县交界,北与城关相毗邻,年平均气温13.3℃,温润凉爽,雨量充沛,历史悠久,交通方便,土地肥沃,是南丝绸之路隘口之一。 1.2玉湖所旅游发展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重要意义 玉湖所是东方帝君玉子的诞生地,古镇历史悠久,自然、人文资源丰富,总体布局极富地方文化及建筑技术特色。在基于玉湖所旅游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对古镇进行打造开发,不仅将促进古镇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将使其成为玉湖州乃至玉西地区旅游体系中的又一亮点。 2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背景 2.1地理环境 玉湖所位于玉西山脚下,地处平坦的坝子,镇内有越西河、观音河穿镇而过,具有突出的山水特色。古镇西面是有名的玉西山,根据越西厅志载东方帝君玉子就诞生于此,玉西山两边两座孤峰突兀而起,当地人称这两座山为大营盘山、小营盘山,其西面是小相岭,因三国时的诸葛亮所开而得名,西北是老玉湖海拔最高、形如犁铧的奇峰阳糯雪山,海拔4791米,终年白雪皑皑。玉湖的两条河一条是越西河,一条是水观音河,越西河发源于新乡乡,经马拖、大瑞两个乡进入玉湖所,水观音河发源于玉西山下,属地下暗河,向北流经3公里后与越西河汇合。

2.2历史沿革 中所在彝语中称为“杨场”,即注意赶集之意。明朝设置中所,为四川行都指挥使司下辖八所之一。清朝、民国沿用旧名。解放后划乡建镇时,将中所集镇及五里碑、陶家营两地划为中所乡。1958年为中所公社所辖之大队。1961年恢复中所乡,隶属中所区。1992年,中所批准成为建制镇。 自民国时起,中所镇就是土特产及外来盐、布、小百货的集散地。近些年,依整治后的越冕公路两侧,扒旧建新,立起一些瓷砖贴墙的二、三层楼,杂夹着更多的土墙老屋。不论新房老屋,临街住户总是设法弄出各种各样的小铺面,红蓬绿帐,食店发廊,煞是热闹。每逢二、五、八赶场,附近农民担上自己的小收获,更是以街为市,摆摊叫卖。马车把式的吆喝声,小贩的叫卖声,飞驰而过的摩托车的轰鸣声,让整个中所镇显得生机勃勃。 2.3社会经济状况 玉湖所位于城南,境内以坝地为主,平均海拔1683米,幅员面积14.17平方公里。全镇12个行政村,27个服务社,19个驻区级企事业单位,2950户,10990人,是的大镇之一。镇域内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递增16%,人平纯收入每年递增11.8%,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村达4336元。 玉湖所已初步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栽培已逐步向科技化、信息化发展。目前,12个村都在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烤烟、万寿菊、中药材、无公害蔬菜、青椒种植成了经济发展的路子。农业综合开发、甜樱桃的种植、商业街的修建、集贸市场的壮大,为玉湖所镇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风貌特色 3.1古镇风貌特色 (1)空间结构 玉湖所西靠玉西山,面向观音河,山环水绕,形成了古镇独特的自然山水环境。古

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

甘肃省古城新区一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前言 古城新区是永靖县城未来发展的重心之一,是以城市行政、旅游服务、商业活动及和谐居住为主的旅游型山水城市,是兰州的后花园,是永靖县城最具吸引力的发展空间。 本规划为古城新区一期建设项目,规划方案企图去启发和协助决策者、规划者与设计者,发现古城新区无可限量的可能与潜力,以共同创造、实现一个远大的西部新城远景。我们欲以其新的规划理念和方法、清晰的布局发展构架、有力且印象深刻的空间系统和景观设计、与对建筑形态提出的建议,来打造一个功能完善、富有活力的集行政办公、商业服务、文教娱乐、会展旅游为一体,并能充分体现中国西部休闲水乡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 第一章现状条件分析 1.1 项目背景 随着永靖县社会、经济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有序进行与土地资源紧缺、浪费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城市建成区的可建设用地少,改造难度大,拆迁安置已成为阻碍城市建设的瓶颈问题。为加快永靖县城市建设步伐,缓解旧城区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压力,扩大县城规模,带动古城区地方经济的发展,特编制古城新区一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同时,根据总体规划此区为综合区,城市远期发展中心。此区域用地充足,用地开阔,用地条件良好,发展潜力巨大。因此,从区域发展空间来看,永靖县城城市建设重心西移至古城新区势在必行,本区域规划和建设也迫在眉睫。 1.2 工程概况 1.2.1项目名称:甘肃省古城新区一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1.2.2规划范围:本次古城新区一期修建性详细规划范围东南面有大片的生态绿地和规划六路,西至城市中心和主干道春明路,北至城市中心商业区和居住区,面积约65公顷。 1.3 设计依据 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1.3.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建设部 1.3.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细则》,1995,建设部, 1.3.4 《永靖县城总体规划(2001—2020)》 1.3.5 古城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3.6 国家及甘肃省颁布的有关规范与标准 1.3.7 招标方提供的相关资料 1.4 区域现状条件分析 1.4.1区位 永靖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临夏回族自治州,黄河上游,属西北黄土高原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临兰州市西固区,西接青海省民和县,南濒刘家峡水库,与临洮、临夏、东乡、积石山县隔水相望,北与兰州市红古区一水相隔。全县总人口约19.43万,总面积1863.6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各种资源较为丰富,交通便利,历史悠久,是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发展中心之一,同时永靖县是省内著名的旅游城市,境内有着独特、险峻的地貌特征和层次分明、风格迥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多年来,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古城新区位于永靖县城建成区的西部,南临黄河,西接三峡生态湿地,全区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10746人,以汉、回两个民族为主。全区在太级镇行政区划之内、包括上古村、下古村全部土地以及中庄村、四沟村部分土地。主要通过环湖路、古城路以及铁路专用线对外联系。

《老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及外缘景区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

附件1 《老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及外缘景区详细规划》 设计任务书 《老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及外缘景区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规划设计要点 规划设计范围:东至浦泗路-331省道,南至沿山大道,西至宁合高速,北至宁西铁路-宁连高速。具体范围详见附图。规划总面积约153平方公里。 规划参考和依据: 1、《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报批稿)》及相关专题专项 2、《浦口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报批稿)》 3、《老山风景区总体规划(2008-2020)(报批稿)》 4、《老山现代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5、《汤泉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6、《岔路口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7、《珍珠泉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8、《象山湖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9、《琥珀泉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0、已有规划审批资料 11、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 规划内容与深度: 在上位规划的指导下,对现状进行深入调研,突出“山、泉、林”的资源特色,研究确定老山风景区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发展策略,旅游特色、提出实施路径和建议,保护老山自然风景资源,协调老山与江北副城建设之间的关系,

促进老山风景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老山风景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整合《老山现代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中关于旅游、城乡统筹等方面的内容。在拼合汤泉小镇等5个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做好老山南北麓剩余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成果的内容和深度符合国家和南京市关于风景区详细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定。 规划重点: 1、做好现状调研,包括自然资源;风貌特色;大单位、农村居民点、小农庄等现状建设行为;以及如无序建设和开山采石破坏性行为等存在的问题。 2、结合规划对老山地区的定位,按照国家级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的目标要求,高标准、高起点的进行规划设计。 3、参照《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合理划定核心景区、外围保护区和建设协调区的范围并明确各自主导功能和相应的建设控制要求。 4、突出生态保护,合理确定老山风景区的环境容量和游人承载力,保护现有生态资源,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5、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打造地区特色,提升休闲功能和地区活力。 6、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确定可建设用地的范围、功能及配套设施要求,进一步突出非集中建设地区控规的编制特点。 7、完善老山交通功能,做好道路交通规划,并根据外围交通合理确定接待节点。结合大交通发展设想考虑再预留老山隧道的可能。 8、对规划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做出安排,对已有的破坏性行为(如宕口等)提出恢复或利用措施。 9、与周边汤泉、永宁等镇街总体规划进行充分对接,待其完成后将其成果纳入本次规划整合考虑。 10、有重点地开发建设新的景点,加强地区整体和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做好重点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塑造地区空间形象和特色。 二、规划编制要求 编制周期:项目应在2012年11月底前完成。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仙都景区修建性详 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前言 中部崛起战略犹如一把紧绷的弓箭,引领湖北成为中部区域发展的中心。湖北“一带两圈”战略提出要把荆州打造成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钢腰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文化中心。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南跨长江,北临汉水,是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是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鄂中南地区的经济纽带,长江中游枢纽港口城市,国家轻纺工业基地,素有文化之邦、渔米之乡和旅游胜地的称誉。 古城垣保存完整。荆州明代古城垣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它巍峨屹立在滔滔长江北岸,是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古代城垣,被誉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也是在全国现存的古城中,素有水乡特色的古城。它的砖城、土城、水城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自由式的布局形态,构成了既雄伟壮观又婉约秀美的古城风貌,充分展示了荆楚文化淳朴浪漫的特点和个性。城内现有的历史遗址及文化景点众多;如三国公园、博物馆、开元观、铁女寺、玄妙观、关庙及球场街、三国文化街的形成、荆州宾馆的改造及国家级的科研基地荆州市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可供挖掘的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荆州城市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文物古迹丰富,早在远古时代即是中华民族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楚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心,三国文化中心;屈原、宋玉、孙叔敖、张居正等历史名人留下了众多的遗址可供挖掘. 荆州的旅游资源既独特又深厚,然而由于历史久远,这些文化景点大多被埋在地下而难见游客,既使是尚存于地上的景点,也因其破损严重而难形成旅游景点。可谓:地下的多,地上的少;传说文字多,实物景点少。历史文化传承尚在挖掘之中。

公园设计说明范本

江西某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认知 1.1区位关系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共3800万人,地域分为三区: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赣南及东南边境山地。鄱阳湖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庐山为世界名山。 德安县地处江西省北部,处于九江至南昌的中间。地理座标界于东经115°23′—115°50′,北纬29°16′—29°35′之间。县辖9乡4镇,1个国营林场,1个园艺场,国土面积863km2(不含共青),总人口16.07万人,人口密度为186人/ km2。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105及316国道横贯境内,北距九江市55km,南至省会南昌城69km,交通十分便利。 1.2区域自然条件 1.2.1气候条件 天津德安县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湿润气候区,温暖湿润、雨水丰而不调,上半年多阴雨,下半年光照充足,春阴夏热,秋旱冬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8℃,年平均降雨量为1354.1mm,无霜期为214—281天,全年超过10℃的活动积温为5341.5℃,年日照时数为1878.6小时。春秋季短,夏冬季长(春季66天,夏季115天,秋季59天,冬季125天)。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为4.1℃,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28.8℃,年较差为24.7℃。全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 1.2.2土壤条件 德安县土壤由泥质岩类风化物(占总面积55.89%,石灰岩类风化物占22.57%),石英岩类风化物(11.22%),第四级红色粘土(7.48%),河积物(2.04%),湖积物(0.76%),紫色泥岩(少量)等七类成土母质发育而成,可分7个土类,10个亚类,29个土属,79个土种。 1.2.3水文条件 德安县属鄱阳湖水系,县域干流博阳河主源小坳水发源于瑞昌市和平乡粒杂尖,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全长95km,境内79.7km,流域面积863.0 km2,大小支流34条,其中流域面积30 km2以上的有洞霄水、田家河、车桥水、金带河、下头水、庙前港、涂山水等7条支流,水面346.7 hm2。 1.2.4地形地貌 德安县属低山丘陵地区,南北高、东南低,三面环山,东南角临近鄱阳湖滨;北有幕阜山东延余脉—茶子山、潘狮山、金盆寺绵延构成北部低山地形;西南有小岷山呈北东及东西延伸,构成南部低山地形;中部广大丘陵地带尚有彭山呈北东展布高耸。一般山岭海拔高度在200—600m,最高峰为西北部茶子山,海拔为665.1m。最低处为东南角共青天南湖郑泗一带,海拔15m,为全县径流分口处。全县低山面积约169.1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9.6%,丘陵地区面积558.4km2,占64.7%,滨湖波状平原(包括临近鄱阳湖的岗丘缓坡和博阳河两岸的河谷阶地)135.5 km2,占15.7%。 1.3历史文化 1.3.1历史沿革 德安历史悠久,从望夫山(敷阳山)西南麓发掘的商代遗址和城南米粮铺袁家咀发掘的商代遗址表明上古时期人类就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德安县治蒲亭镇古称敷浅源,属扬州,春秋介于吴楚之间,后随朝代变迁,数易隶属,至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立为蒲亭驿,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驿为蒲亭场,至五代吴乾贞元年(公元927年)始升县,命名为德安。至今已有1077年历史。民国期间,先后隶属九江府、浔阳道、第四行政专区、第

旅游规划设计说明书

旅游区是表现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统一的旅游地域单元。一般包含许多旅游点,由旅游线连接而成。旅游区的建设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为:①有利于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使旅游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搞好旅游区建设要结合旅游资源的特点,做好旅游服务设施的配套工作,使旅游区既具有本区特点,又能多层次、多方式地开展旅游活动。如在服务、交通等附属设施配套条件下,山区夏季可开展避暑、疗养、科学考察等活动,冬季进行滑雪、狩猎等旅游项目,有利于解决旅游业的季节性旺淡不均,并可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旅游资源;②有利于扩大客源,增加国民收入。通常,旅游者数量与旅游收入成正比,从长远利益出发,要使游客源源不断而来,必须搞好旅游区的建设;③有利于旅游业的远景规划,使其与本区各部门相互协调。旅游区的界线一般与行政区域一致。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商业、邮电、环保、建筑、服务等部门的配合。故在建设旅游区时,一定要对其方向、性质和规模进行充分论证。 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旅游规划经相关政府审批后,是该区各类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旅游规划要求从系统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旅游规划对象的综合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复杂结构,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因此,旅游规划必然要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统筹全局,为旅游实现提供指导性的方针。 旅游规划理念:旅游规划是一套法定的规范程序,是对目的地或景区长期发展的综合平衡、战略指引与保护控制,从而使其实现有序发展的目标。旅游规划是为旅游的发展设计的一个框架,所以这个框架必须是长期的、稳定的,必要的。 旅游规划任务 旅游规划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确定发展目标,提高吸引力,综合平衡游历体系、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关系,拓展旅游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优化旅游产品的结构,保护旅游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保证旅游地获得良好的效益并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旅游规划的困境 旅游规划编制已经普及到县、甚至乡镇。然而,越来越多的人提出,旅游规划不能指导产业的发展,不断的要求修编。修编后发觉,仍不能解决招商引资、营销促销、景区经营等实际问题。其实,这是由于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一、旅游规划不能跟上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二、委托方对旅游规划的错误理解。 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最新版)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南方总部基地项目行政中心西侧地块

一、场地现状及周边环境 1. 项目名称:南方总部基地 2. 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项目东侧为蕉门地铁站,南侧为蕉门区景观轴的终点,主要人流方向为东侧。场地景观资源丰富,北侧拥有山体景观,东侧有水系,南侧有城市公园。 二、项目规模及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79402平方米,总建设用地59320平方米,容积率控制在4.0,总计容面积约237280平方米。项目分两期出让,但整体设计、整体报建、地下室整体开发。本期已出让(假定为一期)总用地面积58988平方米,建设用地40481平方米,容积率4.0,总计容面积161924平方米;拟二期出让总用地20414平方米,建设用地18839平方米,容积率4.0,总计容面积75356平方米。 三、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7);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015); 《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和《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标准与准则》; 《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 《广州市城市规划审批技术标准与准则(试行)》建筑篇(2014年);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8)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15)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8年版。 国家、省、市相关技术规范及有关要求 四、总体创意构思 通过对本项目的全方位分析研究,设计师将旨在打造具有人文关怀,生态体验的办公空间。以文化背景为基础,充分体现中国铁建公司内部文化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建设智能化、人性化、舒适的现代办公建筑。 五、规划结构 基地中间有一条南北向的绿化带和一条东西向的道路,将基地切分成四个小块,在规划设计中需要对碎片化的四块基地进行整体设计,建立一个连续的贯穿四个基地的平台成为解决基地被绿带和道路分割的策略。

建筑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范文

建筑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范文 建筑规划篇一、工程概况(一)地块位置某某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 阳盆地东北隅,伏牛山东麓,唐白河上游。东邻舞钢、泌阳县,南接社旗县、宛城区,西连南召县,北依鲁山县、叶县,是南阳市的北大门。规划 地块为康达路北侧、七峰大道东侧。 (二)地块规模可建设用地面积约26828㎡,道路面积约1080㎡,绿 化带面积约6795㎡。地块基地平整,可很快进入建造期。 二、规划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22年版)3.《中华人民共和 国城乡规划法》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225.《商店建 筑设计规范》JGJ48-2022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22(2022年版)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22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9.《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2210.《住宅 设计规范》GB50096-2022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2212.《住 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1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2214.甲方提供的《用地红线控制图》(电子图)三、规划设 计1.规划目标: 居优越之上,万物皆备; 居繁华之上,礼遇尊崇。奢华人生,静怡生活。充分利用场地现有的 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与交通条件,将小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具有极大吸 引力、大品牌效应的现代化居住小区,成为本地房地产的标杆楼盘。

(1)高品质的业态组合功能与形态并重,合理进行功能组合与分区,塑造富有特色的空间形态,形成一个空间层次丰富、具有时代感的居住小区。 (2)高质量的生态环境重视绿化景观的打造,保护生态环境。居住 区内设计布置良好的微地形地貌,充分营造宜居的内部环境。 (3)高效能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要做到安全、高效、可靠。建设现 代化高效能的通信设施和安全的道路交通系统,建设可靠的清洁能源供应、消防及垃圾回收加工等市政设施,同时合理设置商业网点和配套设施,方 便居民生活。 (4)高水平的物业服务考虑小区后期管理,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率, 统一规划,增加弹性和应变能力,建立完善的管理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 (5)高度的社会责任项目的开发不仅考虑到近期效果,更兼顾到长 远发展,要体现出开发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规划理念: 社区品质的差异,除了建筑、景观等物质环境的差异外,更重要的是 社区氛围的差异,社区公共生活品质的差异。本项目着力在打造高品质住宅,并最大化在社区营造温馨、宁静、幽雅、极具活力的生活氛围,体现 了社区品质营建的内涵。 居住的本质是满足人性的需求。其深刻意义在于:它能够展示和影响 人的生存状态,并给人以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一个成功的社区规划,必须要体现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性关怀,把握生活方式的变化方向,满足 人性的多层次需求,体现对人的尊重,即对于居住者内心归属感、自由感、身份感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的尊重。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并促进人性发展的

芤山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现状分析 (4) 第三章规划目标与定位 (5) 第四章规划理念及总体构思 (6) 第五章村域空间布局 (7) 第六章风貌规划 (9) 第七章旅游发展规划 (10) 第八章产业规划 (11) 第九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2) 第十章基础设施规划 (13) 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16) 第十二章技术经济指标 (17)

第一章总则 1规划背景 1.1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奋力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和四川省建设厅关于“灾区重建工作必须规划先行,要将科学编制规划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认真抓好”的指示精神,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着眼于保障汶川县雁门乡芤山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积极、稳妥地恢复灾区群众正常的生活、生产、学习条件,促进雁门乡芤山村的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持续健康地发展,特编制芤山村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芤山村鸟瞰图芤山村震后现状 1.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组织动员和支持引导农民自主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本地特色产业经济,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赢,彻底改善落后面貌,将芤山村打造成灾后恢复重建的示范性村落,从而达到芤山村的健康长效发展。 2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8 ; (4)《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第526号令); (5)《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22号) (6)《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2008; (7)《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专项规划》,2008; (8)《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建设专项规划》,2008; (9)《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乡住房建设专项规划》,2008; (10)《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08; (11)《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2008; (1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专项规划》,2008;(13)《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市场服务体系专项规划》,2008; (14)《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2008; (15)《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专项规划》,200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