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风荷载标准值公式

风荷载标准值公式

风荷载标准值公式

风荷载标准值公式是指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了保证建筑物在风力作用下的安全性,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风荷载标准值。这个标准值是根据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建筑形式、高度、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而得出的。

风荷载标准值公式的推导是基于风力的力学原理和建筑结构的静力学分析。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可以得到以下风荷载标准值公式:

F = C × A × P

其中,F表示风荷载标准值,单位为N(牛顿)或kN(千牛顿);

C表示风压系数,是一个与建筑形式、高度、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的参数;

A表示建筑物的参考面积,单位为m²(平方米);

P表示基本风压,单位为N/m²(牛顿/平方米)。

在实际应用中,风荷载标准值公式的具体参数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和计算。以下是一些常见参数的说明:

1. 风压系数C:风压系数是根据建筑物的形状和高度来确定的。对于一般建筑物,可以根据国家规范中的相应表格来选择合适的风压系数。对于特殊形状的建筑物,可以通过风洞试验等方法来确定风压系数。

2. 参考面积A:参考面积是指建筑物所受到风力作用的有效面积。对于规则形状的建筑物,可以直接根据几何形状计算出参考面积;对于不规则形状的建筑物,可以采用分割法或离散点法来估算参考面积。

3. 基本风压P:基本风压是指单位面积上的风力作用力。根据

国家规范和标准,可以通过地理位置、设计基本风速等参数来确定基本风压。一般情况下,基本风压可以通过查表或计算得出。

需要注意的是,风荷载标准值公式只是确定了一个合适的标准值,并不能直接应用于具体的工程设计中。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进一步考虑结构的强度、稳定性等因素,并进行结构分析和计算,以确保建筑物在风力作用下的安全性。

总结起来,风荷载标准值公式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重要的依据之一。通过合理选择和计算相关参数,可以得到合适的风荷载标准值,从而保证建筑物在风力作用下的安全性。但需要注意的

是,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并进行详细的结构分析和计算。

【精品文档类】风荷载计算规律及公式

第二部分 风荷载计算 一: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计算 (1)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0k z s z W w βμμ=??? 其中k W 为垂直于建筑物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z β为z 高度上的风振系数,取 1.00z β= z μ为z 高度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s μ为风荷载体型系数,取 1.30s μ= 0w 为攀枝花基本风压,取00.40w = 该多层办公楼建筑物属于C 类,位于密集建筑群的攀枝花市区。 (2)确定各系数数值 因结构高度19.830H m m =<,高宽比19.8 1.375 1.514.4 H B ==<,应采用风振系数z β来考虑风压脉动的影响。该建筑物结构平面为矩形, 1.30s μ=,由《建筑结构荷载 规范》第3.7查表得0.8s μ=(迎风面)0.5s μ=-(背风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μ可根据各楼层标高处的高度确定,由表4-4查得标准高度处的z μ值,再用线性插值法求得所求各楼层高度的z μ值。 层数 ()i H m z μ z β 1()/q z KN m 2()/q z KN m 7女儿墙底部 17.5 0.79 1.00 2.370 1.480 6 16.5 0.77 1.00 2.306 1.441 5 13.2 0.74 1.00 2.216 1.385 4 9.9 0.74 1.00 2.216 1.385 3 6.6 0.74 1.00 2.216 1.385 2 3.3 0.74 1.00 2.216 1.385 1 -3.3 0.00 0.00 0.000 0.000 (3)计算各楼层标高处的风荷载z 。攀枝花基本风压取00.40/w KN mm =,取②轴横向框架梁,其负荷宽度为7.2m,由0k z s z W w βμμ=???得沿房屋高度分布风荷载标准值。 7.20.4 2.88z z s z z s z q βμμβμμ=?=,根据各楼层标高处的高度i H ,查得z μ代入上式,可 得各楼层标高处的()q z 见表。其中1()q z 为迎风面,2()q z 背风面。 风正压力计算: 7. 1() 2.88 2.88 1.00 1.300.790.8 2.370/z s z q z KN m βμμ==????= 6. 1() 2.88 2.88 1.00 1.300.770.8 2.306/z s z q z KN m βμμ==????= 5. 1() 2.88 2.88 1.00 1.300.740.8 2.216/z s z q z KN m βμμ==????= 4. 1() 2.88 2.88 1.00 1.300.740.8 2.216/z s z q z KN m βμμ==????= 3. 1() 2.88 2.88 1.00 1.300.740.8 2.216/z s z q z KN m βμμ==????= 2. 1() 2.88 2.88 1.00 1.300.740.8 2.216/z s z q z KN m βμμ==????= 1. 1() 2.88 2.880.00 1.300.740.80.000/z s z q z KN m βμμ==????= 风负压力计算: 7. 2() 2.88 2.88 1.00 1.300.790.5 1.480/z s z q z KN m βμμ==????= 6. 2() 2.88 2.88 1.00 1.300.770.5 1.441/z s z q z KN m βμμ==????= 5. 2() 2.88 2.88 1.00 1.300.740.5 1.385/z s z q z KN m βμμ==????= 4. 2() 2.88 2.88 1.00 1.300.740.5 1.385/z s z q z KN m βμμ==????= 3. 2() 2.88 2.88 1.00 1.300.740.5 1.385/z s z q z KN m βμμ==????=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方法

按老版本规范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方法: 1.1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方法 幕墙属于外围护构件,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006年版)计算: w k =β gz μ z μ s1 w ……7.1.1-2[GB50009-2001 2006年版] 上式中: w k :作用在幕墙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 Z:计算点标高:15.6m; β gz :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 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高度不足5m按5m计算): β gz =K(1+2μ f ) 其中K为地面粗糙度调整系数,μ f 为脉动系数 A类场地:β gz =0.92×(1+2μ f ) 其中:μ f =0.387×(Z/10)-0.12 B类场地:β gz =0.89×(1+2μ f ) 其中:μ f =0.5(Z/10)-0.16 C类场地:β gz =0.85×(1+2μ f ) 其中:μ f =0.734(Z/10)-0.22 D类场地:β gz =0.80×(1+2μ f ) 其中:μ f =1.2248(Z/10)-0.3 对于B类地形,15.6m高度处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 β gz =0.89×(1+2×(0.5(Z/10)-0.16))=1.7189 μ 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 A类场地:μ z =1.379×(Z/10)0.24 当Z>300m时,取Z=300m,当Z<5m时,取Z=5m; B类场地:μ z =(Z/10)0.32 当Z>350m时,取Z=350m,当Z<10m时,取Z=10m; C类场地:μ z =0.616×(Z/10)0.44 当Z>400m时,取Z=400m,当Z<15m时,取Z=15m; D类场地:μ z =0.318×(Z/10)0.60 当Z>450m时,取Z=450m,当Z<30m时,取Z=30m; 对于B类地形,15.6m高度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 z =1.000×(Z/10)0.32=1.1529 μ s1 :局部风压体型系数;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第7.3.3条:验算围护 构件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 s1 : 一、外表面 1. 正压区按表7.3.1采用; 2. 负压区 -对墙面,取-1.0 -对墙角边,取-1.8 二、内表面 对封闭式建筑物,按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0.2或0.2。 本计算点为大面位置。 按JGJ102-2003第5.3.2条文说明:风荷载在建筑物表面分布是不均匀的,在檐口附近、边角部位较大。根据风洞试验结果和国外的有关资料,在上述区域风吸力系数可取-1.8,其余墙面可考虑-1.0,由于围护结构有开启的可能,所以

风荷载计算公式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计算: w k=βgzμzμs1w0……7.1.1-2[GB50009-2001 2006年版] 上式中: w k:作用在门窗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 Z:计算点标高:61.2m; βgz: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 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高度不足5m按5m计算):βgz=K(1+2μf) 其中K为地面粗糙度调整系数,μf为脉动系数 A类场地:βgz=0.92×(1+2μf) 其中:μf=0.387×(Z/10)-0.12 B类场地:βgz=0.89×(1+2μf) 其中:μf=0.5(Z/10)-0.16 C类场地:βgz=0.85×(1+2μf) 其中:μf=0.734(Z/10)-0.22 D类场地:βgz=0.80×(1+2μf) 其中:μf=1.2248(Z/10)-0.3 对于C类地形,61.2m高度处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 βgz=0.85×(1+2×(0.734(Z/10)-0.22))=1.6876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 A类场地:μz=1.379×(Z/10)0.24 当Z>300m时,取Z=300m,当Z<5m时,取Z=5m; B类场地:μz=(Z/10)0.32 当Z>350m时,取Z=350m,当Z<10m时,取Z=10m; C类场地:μz=0.616×(Z/10)0.44 当Z>400m时,取Z=400m,当Z<15m时,取Z=15m; D类场地:μz=0.318×(Z/10)0.60 当Z>450m时,取Z=450m,当Z<30m时,取Z=30m; 对于C类地形,61.2m高度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z=0.616×(Z/10)0.44=1.3669 μs1:局部风压体型系数;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第7.3.3条:验算围护构件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1: 一、外表面 1. 正压区按表7.3.1采用; 2. 负压区 —对墙面,取-1.0 —对墙角边,取-1.8 二、内表面 对封闭式建筑物,按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0.2或0.2。 本计算点为大面位置。 由于大部分门窗都有开启,按[5.3.2]JGJ102-2003条文说明,门窗结构一般的体型系数取1.2(大面区域)、2.0(转角区域)。 另注:上述的局部体型系数μs1(1)是适用于围护构件的从属面积A小于或等于1m2的情况,当围护构件的从属面积A大于或等于 1 / 2

风荷载计算方法与步骤

1风荷载 当空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压力或吸力,这些压力或吸力即为建筑物所受的风荷载。 1.1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建筑结构所受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地点的地貌、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风的性质、风速、风向以及高层建筑结构自振特性、体型、平面尺寸、表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ω(KN/m2)按下式计算: ω 风荷载标准值(kN/m2)=风振系数×风荷载体形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基本风压 1.1.1基本风压 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米高度处10分钟平均的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的最大值确定的风速v0(m/s),再考虑相应的空气密度通过计算确定数值大小。 按公式确定数值大小,但不得小于0.3kN/m2,其中的单位为t/m3,单位为kN/m2。 也可以用公式计算基本风压的数值,也不得小于0.3kN/m2。 1.1.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在同一高度,不同地面粗糙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规范以B类地面粗糙程度作为标准地貌,给出计算公式。 1.1.3风荷载体形系数 1)单体风压体形系数 (1)圆形平面;

(2)正多边形及截角三角平面,n为多边形边数; (3)高宽比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 (4)V形、Y形、L形、弧形、槽形、双十字形、井字形、高宽比的十字形、高宽比,长宽比的矩形、鼓形平面; (5)未述事项详见相应规范。 2)群体风压体形系数 详见规范规程。 3)局部风压体形系数 檐口、雨棚、遮阳板、阳台等水平构件计算局部上浮风荷载时,不宜小于2.0。未述事项详见相应规范规程。 1.1.4风振系数 对于高度H大于30米且高宽比的房屋,以及自振周期的各种高耸结构都应该考虑脉动风压对结构发生顺向风振的影响。(对于高度H大于30米、高宽比且可忽略扭转的 高层建筑,均可只考虑第一振型的影响。) 结构在Z高度处的风振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1g为峰值因子,去g=2.50;为10米高度名义湍流强度,取值如下: ○2R为脉动风荷载的共振分量因子,计算方法如下: 为结构阻尼比,对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可取; 高层建筑的基本自振周期可以由结构动力学计算确定,对于较规则的高层建筑也可采用

建筑风荷载计算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为:0k z s z w w βμμ=,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为:0W z s z P w A βμμ= 式中:W P -作用于框架节点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KN) z β-风振系数 s μ-风荷载体型系数 z μ-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0w -基本风压(KN/㎡) A -一榀框架各层节点受风面积(㎡) 本建筑基本风压为:200.3/w KN m =,由《荷载规范》得,地面粗糙为C 类。s μ风荷载体系系数,根据建筑物体型查得 1.3s μ=。z β风振系数,因结构总高度H=21.128m<30m ,故 1.0z β=。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μ查《荷载规范》表7.2.1。 一榀框架各层节点受风面积A 计算,B 为3.3 3.9 ( ) 3.622 m +=, h 取上层的一半和下层的一半之和,屋面层取到女儿墙顶,底层取底层的一半。底层的计算高度从室外地面取()mm 45003004200=+。 一层: 24.5 3.9( )3.615.1222A m =+?= 二层: 23.9 3.9()3.61 4.0422A m =+ ?= 三层: 23.9 3.9()3.61 4.0422A m =+ ?= 四层: 23.9 3.9()3.61 4.042 2A m =+ ?= 五层: 23.9 (1.50) 3.612.422 A m =+?= 计算过程见表所示:

欠左风、右风荷载受荷简图 框架梁柱线刚度计算 框架梁柱线刚度计算见表 表7-1 纵梁线刚度计算表

表7-2 柱线刚度Ic 计算表 7.2.2 侧移刚度D 值计算 考虑梁柱的线刚度比,用D 值法计算柱的侧位移刚度, 表7-4 柱侧移刚度计算表 2~5层柱D 值计算 2~5层柱D 值合计:D ∑=1.572+1.572=3.144KN/m 底层柱D 值计算

风荷载标准值公式

风荷载标准值公式 风荷载标准值公式是指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了保证建筑物在风力作用下的安全性,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风荷载标准值。这个标准值是根据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建筑形式、高度、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而得出的。 风荷载标准值公式的推导是基于风力的力学原理和建筑结构的静力学分析。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可以得到以下风荷载标准值公式: F = C × A × P 其中,F表示风荷载标准值,单位为N(牛顿)或kN(千牛顿); C表示风压系数,是一个与建筑形式、高度、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的参数; A表示建筑物的参考面积,单位为m²(平方米); P表示基本风压,单位为N/m²(牛顿/平方米)。 在实际应用中,风荷载标准值公式的具体参数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和计算。以下是一些常见参数的说明:

1. 风压系数C:风压系数是根据建筑物的形状和高度来确定的。对于一般建筑物,可以根据国家规范中的相应表格来选择合适的风压系数。对于特殊形状的建筑物,可以通过风洞试验等方法来确定风压系数。 2. 参考面积A:参考面积是指建筑物所受到风力作用的有效面积。对于规则形状的建筑物,可以直接根据几何形状计算出参考面积;对于不规则形状的建筑物,可以采用分割法或离散点法来估算参考面积。 3. 基本风压P:基本风压是指单位面积上的风力作用力。根据 国家规范和标准,可以通过地理位置、设计基本风速等参数来确定基本风压。一般情况下,基本风压可以通过查表或计算得出。 需要注意的是,风荷载标准值公式只是确定了一个合适的标准值,并不能直接应用于具体的工程设计中。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进一步考虑结构的强度、稳定性等因素,并进行结构分析和计算,以确保建筑物在风力作用下的安全性。 总结起来,风荷载标准值公式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重要的依据之一。通过合理选择和计算相关参数,可以得到合适的风荷载标准值,从而保证建筑物在风力作用下的安全性。但需要注意的

风荷载计算解析及例题

3.风荷载(wind load) 1)《规范》规定的一般情况 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Wx=βHsHzWg 其中,w,——风荷载标准值,单位为kN/m²。 w,——基本风压,单位为kN/m²。 β,——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 μ——风荷载体型系数。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由教材表10—4查得。 表7.2.1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料 高地面或海平面高度 (m) 地面租粉度类别 A B C () 5 10 15 20 30 40 50 60 70 S) 9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2450 1.17 1.38 1.52 1.63 1.80 1.92 2.03 2.12 2.20 2.27 2.34 2.48 2.64 2.83 2.99 3.12 3.12 3.12 3.12 1.00 1.00 1.14 1.25 1.42 1.56 1.67 1.77 1.80 1.95 2.02 2.09 2.38 2.61 2.80) 2.97 3.12 3.12 3.12 0.74 0.74 0.74 0.84 1.00 1.13 1.25 1.35 1.45 1.54 1.62 1.70 2.03 2.34) 2.54 2.75 2.94 3.12 3.12 0.62 0.62 0.62 0.62 0.62 0.73 00.84 0.93 1.02 1.11 1.19 1.27 1.61 1.92 2.19 2.45 2.6% 2.91 3.12

表7.3.1风荷载体型系数 项次类别体型及体型系数p. 1 封闭式 落地双 坡屋面 α 0° 30° ≥60° 中间值按插入法计算 2 封闭式 双坡屋 面 ≤15° 30° ≥60° Hs -0.6 +0.8 中间值按插入法计算 2)单层厂房的风荷载 (1)不考虑风振系数,取β。=1 (2)屋盖顶面斜坡部分的风荷载计算,要将垂直屋面 表面的荷载投影到水平面上。 (3)均按檐口、柱顶离室外地面距离作为计算高度z 3 ) 排架中风荷载的计算 (1)排架上的风荷载类型 A.柱顶以下墙面:按均布风荷载考虑kN/m B.柱顶至屋脊间屋盖部分:仍取为均 布的,其对排架的作用则按作用在柱 顶的水平集中风荷载W 考虑 严0.5 8 -0.7 5 . - 山工 8 . 0+ A。0.5 +0.2 +0.8 @

风荷载计算公式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计算: w k=βgzμzμs1w0……7.1.1—2[GB50009—2001 2006年版] 上式中: w k:作用在门窗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 Z:计算点标高:61.2m; βgz: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 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高度不足5m按5m计算):βgz=K(1+2μf) 其中K为地面粗糙度调整系数,μf为脉动系数 A类场地: βgz=0.92×(1+2μf)其中:μf=0。387×(Z/10)-0.12 B类场地:βgz=0。89×(1+2μf) 其中:μf=0.5(Z/10)—0.16 C类场地: βgz=0.85×(1+2μf)其中:μf=0。734(Z/10)—0.22 D类场地:βgz=0。80×(1+2μf) 其中:μf=1。2248(Z/10)—0。3 对于C类地形,61.2m高度处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 βgz=0.85×(1+2×(0.734(Z/10)-0.22))=1。6876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 A类场地:μz=1.379×(Z/10)0.24 当Z>300m时,取Z=300m,当Z<5m时,取Z=5m; B类场地:μz=(Z/10)0.32 当Z〉350m时,取Z=350m,当Z<10m时,取Z=10m; C类场地: μz=0.616×(Z/10)0。44 当Z>400m时,取Z=400m,当Z<15m时,取Z=15m; D类场地:μz=0.318×(Z/10)0。60 当Z〉450m时,取Z=450m,当Z〈30m时,取Z=30m; 对于C类地形,61。2m高度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z=0.616×(Z/10)0。44=1。3669 μs1:局部风压体型系数;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第7.3.3条:验算围护构件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1: 一、外表面 1. 正压区按表7.3.1采用; 2. 负压区 —对墙面, 取—1。0 - 对墙角边,取—1.8 二、内表面 对封闭式建筑物,按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0.2或0。2。 本计算点为大面位置. 由于大部分门窗都有开启,按[5.3。2]JGJ102—2003条文说明,门窗结构一般的体型系数取1.2(大面区域)、2.0(转角区域)。 另注:上述的局部体型系数μs1(1)是适用于围护构件的从属面积

8,风荷载详解

8 风荷载 8.1 风荷载标准值及基本风压 8.1.1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计算主要受力结构时,应按下式计算: Wk = β z μ s μ z w (8.1.1-1) 式中:Wk——风荷载标准值(kN/m2); β z ——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 μ s ——风荷载体型系数; μ 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w ——基本风压(kN/m2)。 2,计算围护结构时,应按下式计算: Wk = β gz μ sl μ z w (8.1.1-2) 式中:β gz ——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 μ sl ——风荷载局部体型系数。 8.1.2 基本风压应采用按本规范规定的方法确定的50年重现期的风压,但不得小于0.3kN/m2。对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以及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其他结构,基本风压的取值应适当提高,并应符合有关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8.1.3全国各城市的基本风压值应按本规范附录E中表E.5重现期R为50年的值采用。当城市或建设地点的基本风压值在本规范表E.5没有给出时,基本风压值应按本规范附录E规定的方法,根据基本风压的定义和当地年最大风速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分析时应考虑样本数量的影响。当地没有风速资料时,可根据附近地区规定的基本风压或长期资料,通过气象和地形条件的对比分析确定;也可比照本规范附录E 中附图E.6.3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近似确定。 8.1.4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频遇值系数和准永久值系数可分别取0.6、0.4和0.0。 8.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8.2.1对于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地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按表8. 2.1确定。地面粗糙度可分为A、B、C、D四类:A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风荷载的计算

风荷载的计算 垂直于建筑物外表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1、当计算主要承重构造时: Wk=βz·μs·μz·W0 ……………………〔7.1.1-1〕 式中: Wk----风荷载标准值〔KN/mm〕 β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W0----根本风压〔KN/mm〕 2、当计算维护构造时: Wk=βgz·μs·μz·W0 ……………………〔7.1.1-2〕 式中: βgz---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 根本风压应按本标准附录 D.4中附表 D.4给出的5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但不得小于 0.3KN/mm。 对于高层建筑、高耸构造以及风荷载比拟敏感的其它构造,根本风压应适当进步,并应由有关的构造设计标准详细规定。 一、风荷载计算 1、标高为33.600处风荷载计算 (1).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Wk: 作用在幕墙上的风荷载标准值(kN/m2) βgz: 33.600m高处阵风系数(按B类区计算): μf=0.5×(Z/10)-0.16=0.412 βgz=0.89×(1+2μf)=1.623 μz: 33.600m高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B类区计算): (GB50009-2001) μz=(Z/10)0.32=1.474 风荷载体型系数μs=1.50 Wk=βgz×μz×μs×W0 (GB50009-2001) =1.623×1.474×1.5×0.600 =2.153 kN/m2 (2). 风荷载设计值: W: 风荷载设计值: kN/m2 rw: 风荷载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1.4 按?建筑构造荷载标准?GB50009-2001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方法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方法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按老版本规范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方法: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方法 幕墙属于外围护构件,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006年版)计算: wk=βgzμzμs1w0 ……7.1.1-2[GB50009-2001 2006年版] 上式中: wk:作用在幕墙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 Z:计算点标高:15.6m; βgz: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 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高度不足5m按5m计算): βgz=K(1+2μf) 其中K为地面粗糙度调整系数,μf为脉动系数 A类场地:βgz=0.92×(1+2μf) 其中:μf=0.387×(Z/10)-0.12 B类场地:βgz=0.89×(1+2μf) 其中:μf=0.5(Z/10)-0.16 C类场地:βgz=0.85×(1+2μf) 其中:μf=0.734(Z/10)-0.22 D类场地:βgz=0.80×(1+2μf) 其中:μf=1.2248(Z/10)-0.3 对于B类地形,15.6m高度处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 βgz=0.89×(1+2×(0.5(Z/10)-0.16))=1.7189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 A类场地:μz=1.379×(Z/10)0.24 当Z>300m时,取Z=300m,当Z<5m时,取Z=5m; B类场地:μz=(Z/10)0.32 当Z>350m时,取Z=350m,当Z<10m时,取Z=10m;

风荷载计算方法与步骤

欢迎共阅 1 风荷载 当空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压力或吸力,这些压力或吸力即为建筑物所受的风荷载。 1.1 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建筑结构所受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地点的地貌、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风的性质、风速、风向以及高层建筑结构自振特性、体型、平面尺寸、表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KN/m2)按下式计算: 1.1.1 基本风压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50年一遇按公式 其中的单位为,kN/m 2。 也可以用公式 1.1.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在同一高度,不同地面粗糙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规范以 粗糙度类别 场地确定之后上式前两项为常数,于是计算时变成下式:

1.1.3风荷载体形系数 1)单体风压体形系数 (1)圆形平面; (2)正多边形及截角三角平面,n为多边形边数; (3)高宽比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 (4)V形、Y形、L形、弧形、槽形、双十字形、井字形、高宽比的十字形、高宽比, 长宽比的矩形、鼓形平面 (5)未述事项详见相应规范。 2 3 檐口、雨棚、遮阳板、阳台等水平构件计算局部上浮风荷载时,不宜小于 1.1.4 米且高宽比的房屋,以及自振周期 虑脉动风压对结构发生顺向风振的影响。且可忽略扭转的结构在高度处的风振系数 ○1g为 ○2R为脉动风荷载的共振分量因子,计算方法如下: 为结构阻尼比,对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可取;

为地面粗糙修正系数,取值如下: 为结构第一阶自振频率(Hz); 高层建筑的基本自振周期可以由结构动力学计算确定,对于较规则的高层建筑也可采用 ),B为房屋宽度(m)。 ○3对于体型和质量沿高度均匀分布的高层建筑, 、为系数,按下表取值: 为结构第一阶振型系数,可由结构动力学确定,对于迎风面宽度较大的高层建筑,当剪 力墙和框架均其主要作用时,振型系数查下表,其中H为结构总高度,结构总高度小于等于梯度风高度。

2.6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2.6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为了简化计算起见,通常将计算单元范围内外墙面的分布风荷载,化为等量的作用于楼面集中风荷载,计算公式如下: 0)(/2k z z i j W w h h B βμ=+ 式中: 基本风压200.5/kN m w =;结构基本周期1(0.06~0.09)0.24~0.36n s s T ==,取 10.30.25s s T =>考虑风振影响。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为:w=βz ·μs ·μz ·ωo ,对于矩形平面μs =1.3;μz 可査荷载规范底层柱高取h=4.3+0.45=4.75m 。计算过程如下表中所示W k =β z μ s μz 0ω. 。0ωT 12 =0.5 ×0.32 =0.045, 由于地面粗糙度为C 类,0ωT 12 应乘以0.62,得0.0279查表ξ=1.15 ;H/B=16.45 /82.5=0.20 查表V=0.40。 (1)各楼层位置处的zi β值计算结果zi β=1+ξVZ/H z μ 表2.6-1 (2)各楼层位置处的风荷载标准值Fi= Ai zi βμs z μωo 表2.6-2

2 8.65 0.7 4 1.37 1.3 0.5 3.9 3.9 321.75 212.0236 1 4.75 0.7 4 1.2 1.3 0.5 4.75 3.9 356.8125 205.9522 水平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 1) 柱端弯矩 如图2.6-2 h y V M )(1上-= 图2.6-2柱端弯矩计算图 2)梁端弯矩:根据结点平衡求出 对于边柱如图2.6-3 下上i i i M M M += 3)对于中柱如图:2.4-3 Vyh M =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