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锌指蛋白A20在临床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A20在临床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A20在临床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A20在临床的研究进展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蛋白质含量的计算 各种蛋白质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 每克样品含氮克数*6.25*100=100g样品中蛋白质含量(g%) 2、L-α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L-α氨基酸通式: 体内也存在不参与蛋白质合成但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L-α氨基酸 如合成尿素的鸟氨酸、瓜氨酸和精氨酸代琥珀酸 3、氨基酸可根据其侧链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分类 非极性脂肪族氨基酸(7种)、极性中性氨基酸(5种)、芳香族氨基酸(3种)、酸性氨基酸(2种)、碱性氨基酸(3种) 非极性氨基酸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小于极性中性氨基酸 芳香族氨基酸中的苯基疏水性较强,酚基吲哚基在一定条件下可解离

4、氨基酸具有共同或特异的理化性质 氨基酸具有两性解离性质 氨基酸的等电点: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同,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氨基酸的等电点 含共轭双键的氨基酸具有紫外线吸收性质 吸收峰在280nm波长附近 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化合物 弱酸性、加热 5、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形成蛋白质或肽 寡肽:2-20个氨基酸相连而成的肽 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数一般在50个以上,50个氨基酸残基以下仍称为多肽

6、生物活性肽具有生理活性及多样性 谷胱甘肽(GSH) 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的三肽 GSH与GSSG之间可以转换 GSH的巯基有嗜核特性 多肽类激素及神经肽体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定义: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在蛋白质分子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理解: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空间构象和特异生物学功能的基础,但不是决定蛋白质空间构象的唯一因素。 例子:牛胰岛素是第一个被测定一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由英国化学家Frederick Sanger于1953年完成。

脂蛋白(a)代谢机制进展论文

脂蛋白(a)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脂蛋白;心脑血管病; lp(a) [中图分类号] r446.11+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随着脂蛋白(a)[1ipoprotein(a),lp(a)]与心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的进一步确认,作为一种独立的特殊脂蛋白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近十余年来,国内外专家对lp(a)合成、分解代谢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目前仍然说法不一。本文就其代谢机制综述如下: 1 lp(a)的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特点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1963年由挪威遗传学家berg首先发现并命名。lp(a)颗粒呈球状,由脂质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中性脂质部分具有疏水性。位于核心;外周包apobl00[apolipopmteinbl00,apobl00]和 apo(a)[apobpo prvtcin(a),apo(a)]组成的蛋白质复合物。通常认为apo(a)的第36个kringle 4[kningle为一种与apo(a)结构相似的丹麦糕点名]中未配对的半胱氨酸残基与apol3100羧基端非特异的半胱氨酸残基以二硫键连接在一起。另外,一些非共价键在维持lp(a)分子的稳定过程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由于lpo(a)含有与ldl相同的apob100成分,所以曾被认为是ldl的遗传和抗原变异型[1]。但lp(a)还含有apo(a),以 apob100-apo(a)复合体形式包绕在脂质外部,具有水溶性和脂溶性双重性质。lp(a)在泳动、密度、颗粒大小、分子量、免疫特点等

脂蛋白a的测定及临床意义(内容清晰)

脂蛋白(a)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脂蛋白(a)(lipoprottein(a))是脂蛋白大分子重要成员之一,也是目前脂蛋白研究的热点。挪威遗传学家Berg1936年首先发现并将其命名为[lipoprotein(a),Lp(a)]。1975年Dal-hen 等研究认为Lp(a)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素。1987年Mclean 等研究Lp(a)中的Apo(a)与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具有高度同源性。从而认为Lp(a)不仅是AS的危险因素,而且可能与纤溶系统有关。1988年国际Lp(a)会议将Lp(a)定为冠心病(CHD)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引起人们对Lp(a)遗传学、代谢、功能以及与疾病的联系进行深入研究。 脂蛋白(a)的理化特征 1 Lp(a)的结构及组成 Lp(a)主要由蛋白质、类脂和糖类组成。是载脂蛋白A(Apo A)与载脂蛋白B(Bpo B)两部分以二硫键共价结合的一种LDL[1]。Lp(a)的核心部分为中性脂质和Apo B-100分子,其外围包绕着亲水性的Apo(a),两者以二硫键共价连接。其脂质部分与LDL的Apo B-100相同,不同之处是Lp(a)除Apo B-100外还含有Apo(a)。Apo(a)是Lp(a)大特征性糖蛋白成分,只要由特殊结构“Kringle”构成,Kringle是由3个二硫键组成的三套环境结构。

2 Lp(a)的特征(1)颗粒大小的多态性:LP(a)颗粒密度在LDL和HDL之间,约1.050~1.100。少量富含TG的Lp(a)密度<1.006。Apo(a)分子由高度糖化的单条肽链组成,含糖25%~40%,分子大小极不一致,分子量大小由250~838kD,呈分子量大小不等的多态性。Apo(a)这一多态性分子的基础,是基因中Kringle-4编码区结构重复数量差异所致。(2)Lp(a)的不均匀性:Lp(a)颗粒在个体内和个体间存在不均一性,主要表现在体积分子质量和水合密度都有较大差异。(3)与纤维蛋白溶酶原(PL)有高度同源性:人类的Apo(a)与PL极相似。在与血凝有关的纤溶系统的许多蛋白,都有Kringle结构,如凝血酶原、组织型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尿激酶、链激酶、凝血因子Ⅻ及纤维结合素等。在蛋白质及cDNA水平上显示高度顺序同源性,免疫化学研究也显示Apo(a)与)(PL)有交叉反应。PL和Apo(a)结构相似表现在Kringle-4区。两者的高度同源性决定了Lp(a)的生理作用。研究证明Apo(a)基因上的Kringle-4密码域数量与Apo(a)的异构体大小呈正相关,与血浆Lp(a)呈负相关。由于Kringle的结构与PL相似,推测Apo(a)可能结合到象PL受体或纤维蛋白那样的大分子上,再加之颗粒上带着胆固醇,结合到血管损失部位。因此,它不仅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也阻碍血管内凝血块的溶解。

锌指蛋白395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叶俊华

ZNF395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06级本硕四班 叶俊华 指导老师:吴炳礼,许丽艳,李恩民 ZNF395, 全称为Zinc Finger Protein395, 又被称为PBF ,PRF1,DBP2,PRF-1,Si-1-8-14或DKFZp434K1210。其氨基酸序列为 该基因包含了一个锌指motif 。如下图所示: 280-305 YK C LWPN C GKVLRSIVGIKR H VKAL H 一个锌指motif 的三维结构如下: ZNF395在染色体中的定位为:chr8p21.1 (图MASVLSRRLGKRSLLGARVLGPSASEGPSAAPPSEPLLEGAAPQPFTTSDDTP CQEQPKEVLKAPSTSGLQQV AFQPGQKVYVWYGGQECTGLVEQHSWMEGQ VTVWLLEQKLQVCCRVEEVWLAELQGPCPQAPPLEPGAQALAYRPVSRNID VPKRKSDA VEMDEMMAAMVLTSLSCSPVVQSPPGTEANFSASRAACDPWKE SGDISDSGSSTTSGHWSGSSGVSTPSPPHPQASPKYLGDAFGSPQTDHGFETDP DPFLLDEPAPRKRKNSVKVMYKCLWPNCGKVLRSIVGIKRHVKALHLGDTV DSDQFKREEDFYYTEVQLKEESAAAAAAAAAGTPVPGTPTSEPAPTPSMTGL PLSALPPPLHKAQSSGPEHPGPESSLPSGALSKSAPGSFWHIQADHAYQALPSF QIPVSPHIYTSVSW AAAPSAACSLSPVRSRSLSFSEPQQPAPAMKSHLIVTSPPR AQSGARKARGEAKKCRKVYGIEHRDQWCTACRWKKACQRFLD

MCPIP 1蛋白质结构、功能的研究进展

MCPIP 1蛋白质结构、功能的研究进展 摘要 ZC3H12A是免疫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ZC3H12A/MCPIP 1在免疫相关疾病,尤其是自身免疫病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的抑制效应。ZC3H12A的表达能够被多种炎症相关细胞因子所诱导。近来的研究报道,MCPIP 1具有转录因子、RNA酶、去泛素化酶等作用,其在调控基因转录、mRNA降解、多聚泛素链的去除、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炎症抑制、细胞分化、血管生成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基因敲除小鼠患有严重的高免疫球蛋白血症、淋巴结肿大、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积聚及自身抗体的大量产生等免疫功能紊乱疾病。 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ZC3H12A基因的克隆、MCPIP 1蛋白的结构及功能,从时间的维度观其主要研究历程,以及对免疫系统的重要影响。大体上浅析了MCPIP 1从其发现至今的探索情况。 【关键词】ZC3H12A Zc3h12a MCPIP 1 RNA酶凋亡去泛素化酶

1 简介 ZC3H12A/MCPIP是一种锌指蛋白。它的全名是具有CCCH锌指结构域的蛋白质12A(Zinc finger CCCH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2A),简称ZC3H12A[1],又称MCP-1诱导蛋白(MCP1-induced protein,MCPIP 1)[2]。MPCIP的编码基因是ZC3H12A,它属于ZC3H12基因家族,该家族中共有4个成员,分别编号为ZC3H12A、ZC3H12B、ZC3H12C、ZC3H12D[1]。此家族保守性很强,在很多物种(包括果蝇、秀丽线虫、小鼠和大鼠等)中都有发现其同源序列[1]。MCPIP 1最初被发现于经MCP-1处理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2],而后又在经IL-1β刺激的人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中被发现[3]。在TNF、MCP-1、IL-1β或LPS等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该基因的转录水平被显著激活[1, 2, 3, 4, 5, 6]。同时,具有CCCH锌指结构的蛋白质在巨噬细胞相关的器官(如胸腺、脾脏、肺、小肠和脂肪组织等)中表达水平很高[6]。对于Zc3h12a基因敲除小鼠的表型分析表明[4, 7],该基因的缺陷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相关,在炎症相关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克隆发现 该基因的发现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质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它能够招募并激活单核/巨噬细胞,是使单核/巨噬细胞迁移的主要趋化因子。MCP-1与靶细胞膜上的CCR2结合,启动了一系列的信号通路,导致单核/巨噬细胞向MCP1高浓度处趋化性迁移[8,9]。用MCP-1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后,提取细胞内的总mRNA。将测序结果与基因注释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序列比对后发现了一些未被注释的基因。其中表达差异最显著的一个基因是目前未知功能的基因,在EST数据库中查找到了与之相对应的序列,同时在GeneBank 数据库中查找到了对应的人cDNA克隆。(GeneBank序列号AW206332)研究者将它命名为人MCP1诱导蛋白(MCP-induced protein,MCPIP 1)[2]。 对蛋白质序列分析发现,MCPIP 1有599个氨基酸,分子质量约为65.8kD,有两个脯氨酸富集区,一个核定位序列,和一个CCCH锌指结构域[2]。而后发现其序列中还存在一个PIN结构域[4]和一个泛素结合结构域[7]。由于该蛋白质具有CCCH锌指结构域,因而被命名为具有CCCH锌指结构域的蛋白质12a(ZC3H12A)[1]。序列比对发现,人MCPIP 1与小鼠中的同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有82%的相似度,cDNA的核苷酸序列组成有80%的相似度[2]。 该基因家族的发现

[LPa]脂蛋白a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脂蛋白(a)与PLT, TG水平相关性探讨 祝辉,罗英,魏仕(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孝感432000) 摘要:目的探讨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脂蛋白(a)[Lp(a)]和甘油三脂(TG)及其血小板(PLT)计数的相关性。方法251例患者和96例健康人分别测定脂蛋白(a),甘油三脂,血小板计数.。结果在冠心病组中[Lp(a)]与TG呈明显正相关(r=0.644, P<0.01) .中风患者组中[Lp(a)]与PLT呈明显正相关(r=0.647, 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Lp(a)],血小板计数,TG均显著高于与健康人.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脂蛋白(a); PLT; TG 脂蛋白(a)是人血浆中的一类特殊的脂蛋白,其特点是一分子的载脂蛋白(apo)B以二硫键与apo(a)相连。我们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常伴有脂蛋白(a)的升高,同时伴有TG和PLT计数的升高,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脂蛋白(a)与PLT, TG水平相关性,我们对251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96例健康者的脂蛋白(a)与PLT, TG水平进行了研究,现报到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我院心内科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51例(冠心病患者98例,中风患者 99例,肾动脉硬化患者54例),其中男性151例,女性101例。年龄38-78岁,平均64岁。所有患者均排除结核,血液病,免疫系统疾病,无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及严重的急性感染。以健康无心血管病史的中老年人96例为健康人对照。其中男63例,女33例,年龄36-71岁,平均62岁。 1.2仪器与试剂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Sysmex公司XT-1800i血细胞分 析仪(日本).试剂盒来自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公司,均在有效期内。 1.3检测指标和方法健康人对照组常规禁食12小时后采集肘静脉血4毫升;患者组取随 机静脉血4毫升,均分为2管,一管EDTA-K2抗凝,用于检测PLT计数,另一管肝素抗凝,用于检测[Lp(a)]与TG.. [Lp(a)]定量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TG采用GPO-PAP法. 1.4统计学处理结果以x±s表示,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比较用u检验,相 关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2.结果 2.1脂蛋白(a)与PLT, TG水平比较见表1 2.2相关性分析在冠心病组中,脂蛋白(a)与PLT计数呈正相关关系(r=0.36, P<0.01),[Lp(a)] 与TG 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644, P<0.01). 中风组中脂蛋白(a)与PLT计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647, P<0.01),[Lp(a)]与TG 呈正相关关系(r=0.44, P<0.01)。肾动脉硬化组中脂蛋白(a)与PLT计数呈正相关关系(r=0.45, P<0.01),[Lp(a)]与TG 呈正相关关系(r=0.49, P<0.01)

2019年血脂领域重要指南及临床研究进展(完整版)

2019年血脂领域重要指南及临床研究进展(完整版)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是2019年底,现将2019年血脂领域可能改变目前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南共识及临床研究进展回顾如下: 一、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降脂治疗 指南推荐ACS患者院内起始高强度他汀治疗,但在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减少需要2周,所以尽管用高剂量他汀类药物或联合使用非他汀类药物,许多ACS患者仍无法在短期内充分降低LDL-C水平,因此很多ACS患者仍存在大量残留风险。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作为一种已经在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有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中证实可快速起效、强效降低LDL-C的药物,其在ACS急性期的应用尚未被研究过。 EVOPACS研究是一项旨在评价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evolocumab)在ACS患者中安全性及有效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共纳入308例LDL-C水平升高(高强度他汀治疗至少4周LDL-C ≥1.8 mmol/L;低或中等强度他汀治疗LDL-C≥2.3 mmol/L或无稳定他汀给药情况下LDL-C≥3.2 mmol/L)因ACS住院的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接受他汀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接受依洛尤单抗420mg每月一次皮

下注射、对照组为安慰剂。主要终点为从基线至第8周的LDL-C百分比变化,次要终点为安全性和耐受性,即从基线至第8周不良事件(AEs)和严重不良事件(SAEs)的发生率。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主要终点显著高于于对照组(77.1% vs 35.4%)。试验组LDL-C<70mg/dL的占95.7%,LDL-C<70 mg/dL的占90.1%,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二者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事件的患者人数及比例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EVOPACS研究是第一项评估PCSK9单克隆抗体在极高危ACS患者急性期应用的随机试验,证实了在LDL-C水平升高的ACS患者中,早期应用PCSK9抑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开启了PCSK9抑制剂在ACS急性期应用的先河。 EVOPACS研究结果出炉的同时,ESC也发布了最新的血脂管理指南,指南指出,对于ACS患者,尽管已经服用最大耐受剂量的他汀和依折麦布联合治疗,LDL-C水平仍未达标,应考虑在事件发生后早期(如果可能的话,在ACS事件住院期间)服用PCSK9抑制剂。同时最新指南对一、二级预防的LDL-C 目标值也进行了更新:1)对于极高危患者的二级预防,建议LDL-C水平比基线降低≥50%且LDL-C水平<1.4mmol/L(<55mg/dL)(I,A);2)对于极高危患者(FH除外)的一级预防,建议LDL-C水平比基线降低≥50%且LDL-C水平<1.4mmol/L(< 55mg/dL)(I,C);3)对于极高危FH患者的一级预防,建议LDL-C 水平比基线降低≥50%且LDL-C水平<1.4mmol/L(<55mg/dL)(IIa,C);4)已经接受最大耐受量他汀治疗的ASCVD患者,若2年内再发血

[脂蛋白a的研究进展]脂蛋白a

[脂蛋白a的研究进展]脂蛋白a 脂蛋白(a)最早在1963年由挪威遗传学家Berg首先发现并命名,它是一种特殊的血浆脂蛋白。1972年Dalhen首先发现在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脂蛋白中有一前B脂蛋白,并证实该区带Lp(a)。在1975年Dalhen等研究认为Lpa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1978年,Mclean 等研究Lp(a)中的Apo(a)与纤溶酶原(PLG)具有高度同源性,从而认 为Lp(a)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而且可能与纤溶系统有关。由此可见人们对Lp(a)的研究历经漫长的过程,虽然其研究历史较长,但人们对Lp(a)的生理功能和致血栓性疾病的机理等许多方面还不十分清楚,因此关于Lp(a)的研究在目前来看依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及价值,而国内外实验室也依然对其进行着大量的研究以期探索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就Lp(a)理化特性、临床意义及测定情况等作如下综述。 Lp(a)的分子结构 结构上,构成Lp(a)的核心部分为脂类及apoB-100分子,Lp(a)含有丰富的脂蛋白,这些中性脂类占据其核心结构。周围除具有含碳水化合物的高度亲水蛋白,称为载脂蛋白,除apo(a)外,还有载脂 蛋白B-100。Lp(a)颗粒含有的apo(a)和apo(b)呈1:1的摩尔比率。在Lp(a)颗粒内,apo(a)和apo(b)间以一个二硫键互相共价结合,它的大小和密度呈非均相性。故在个体内或个体间的颗粒大小变异大,

完全是因为apo(a)的独特性。从内在结构上apo(a)含有一个环饼区域和一个羧基端的蛋白水解酶区域,后者约有85%的氨基酸组成和纤溶酶原的蛋白水解酶区域相似。 Lp(a)的临床意义 Lp(a)在冠状动脉硬化及血栓形成中的意义:Lp(a)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它的临床意义。由于Lp(a)和纤溶酶原PLG结构上的同源性,故Lp(a)与凝血和纤溶系统有关, 在Miles等[4]进行的一项研究中,认为Lp(a)对于血栓形成起重要作用。他们研究发现,当动脉内皮细胞发生损伤时,Lp(a)通过其特有的apo(a)进入动脉壁,竞争性地结合血浆PLG受体,但由于apo(a)的蛋白酶区域无PLG酶活性,故不能像PLG那样形成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结果形成Lp(a)-纤维蛋白复合物沉积于动脉壁,从而促进了血栓形成,并导致动脉壁硬化。 因此,其分析认为,Lp(a)干预纤溶过程的途径主要由以下方面:第一,竞争性抑制PLG激活。由于Lp(a)和PLG结构上的同源性,因此在受体结合上,可以干扰抑制PLG与纤维蛋白、细胞外基质、内皮细胞、单核细胞集血小板上的PLG受体相结合,形成不能溶解的 Lp(a)-纤维蛋白复合物,同时还抑制血小板血栓的溶解。第二,竞争

植物锌指蛋白与研究进展

植物锌指蛋白与研究进展 目录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3)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4) 引言 (5) 1.锌指蛋白 (5) 1.1锌指蛋白概念 (5) 1.2锌指蛋白结构 (6) 2.锌指蛋白分类 (6) 2.1 C2H2型锌指 (7) 2.2 C4型锌指 (9) 2.3 C6型锌指 (9) 3.锌指蛋白调控机理 (9) 3.1对DNA靶序列的识别 (10) 3.2与RNA相互作用 (10) 3.3与DNA-RNA杂交双分子特异性结合 (10) 3.4锌指之间的相互作用 (11)

4.逆境相关的植物锌指蛋白 (11) 4.1与盐胁迫有关的锌指蛋白 (11) 4.2与冷胁迫有关的锌指蛋白 (13) 4.3与干旱胁迫相关的锌指蛋白 (14) 4.4与氧胁迫有关的锌指蛋白 (14) 4.5强光胁迫下有关的锌指蛋白 (15) 5.锌指蛋白应用前景与展望 (15) 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22)

摘要 锌指蛋白是一类对基因调控起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具有手指状结构域,对基因调控起重要作用。根据其结构域的不同,可将锌指蛋白主要分为C2H2型、C4型和C6型。C2H2型是研究较多,较为明确的一种锌指蛋白。锌指通过与靶分子DNA、RNA、DNA-RNA的序列特异性结合,以及与自身或其他锌指蛋白结合,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参与许多生理过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利用转基因技术, 将一些与逆境胁迫相关的锌指蛋白基因在目标植物中过量表达后, 能对植物起到增强抗逆性的作用, 说明锌指蛋白在增强植物逆境抗性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研究成果对日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作物品质,提高作物抗逆性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转录因子;锌指蛋白;逆境胁迫

转录因子蛋白质结构分析

植物转录因子蛋白质结构 转录因子是生物体内直接结合或间接作用于基因启动子区域、形成具有RNA聚合酶活性的转录复合体的蛋白质因子,通过其调控基因的表达来影响生物的表型及对外界刺激的保护,从而完成了生物在转录水平的调控。按功能可分为通用转录因子、序列特异性转录因子、辅助转录因子等。而与RNA聚合酶I、Ⅱ、Ⅲ相对应的有3类转录因子,分别是TFI、TFⅡ、TFⅢ。锌指蛋白就是属于其中的TFⅢ型转录因子,它是生物中发现种类最多、研究较为广泛、在真核生物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一类转录因子。 通过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表明,典型的植物转录因子一般由DNA结合区(DNA—binding domain)、寡聚化位点(oligomerization site)、转录的调控区(transcription regulation domain)、细胞核定位信号区(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组成,这些功能区域决定了各个转录因子的具体功能。 DNA结合区(DNA—binding domain)DNA序列中有许多具有重要作用的顺式作用元件,能够识别并与之结合的氨基酸序列就是转录因子的DNA结合区。相同类型的转录因子都能够识别比较保守的氨基酸序列(DNA结合区)。而且植物转录因子的分类依据就是DNA结合区和寡聚化位点的保守区的差异。其中bHLH结构域、bZIP结构域、锌指结构域、MADS结构域、MYC 结构域、MYB结构域和类Myc蛋白等都是典型的植物转录因子的DNA结合区。这些典型的结合区与顺式作用元件识别及结合的特异性由DNA结合区中特定的氨基酸序列来决定。它们与顺式作用元件的亲和性和特异性由DNA结合区的二级结构来决定。 bHLH(basichelix-loop-helix)家族转录因子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目前,已在拟南芥中发现了147个bHLH家族转录因子基因。bHLH转录因子约由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因HLH结构上游富含碱性氨基酸而得名,含有两个相连的基本亚区,即HLH Motif及其上游富含碱性氨基酸基序,其中碱性氨基酸基序与DNA结合有关,对基因的转录发挥调控作用。bHLH转录因子的HLH 区长为40-50个氨基酸残基,参与二聚体形成,有HLH蛋白的共同模体,即具有两条短小的既亲水又亲脂的两性α-螺旋,螺旋区的长度为15-16个氨基酸,含有各种保守的氨基酸残基,两个α-螺旋由连接区(环)相连,连接环的长度不等,由12-28个氨基酸组成,螺旋的一侧有疏水氨基酸。bHLH转录因子两条α-链依赖疏水氨基酸的相互作用形成同型或异型二聚体,从而与启动子的不同部位相结合。缺少碱性区的HLH蛋白可以与bHLH蛋白形成二聚体,但无结合DNA 的能力。 bZIP转录因子是真核生物转录因子中分布最广泛、最保守的一类转录因子。几乎所有真核细胞中都发现了bZIP结构域的转录冈子。根据植物bZlP转录因子结构特点和功能可以将bZIP 家族划分为10个亚族。所有的bZIP转录因子除了都具有两种保守的结构域外,同一个亚族内的bZIP转录因子还有额外的共有特征,如亮氨酸拉链的大小、类似的DNA结 合碱性结构域和类似的cis元件等。植物bZIP类转录因子的共同结构特点是:(1)含有与特异DNA序列相结合的碱性结构域,大约由20个氨基酸组成,紧靠亮氨酸拉链结构域的N末端,能与专一的DNA序列进行相互作用;(2)参与寡聚化作用的亮氨酸拉链区与碱性区紧密相连,每7个氨基酸的第7位含有一个亮氨酸。亮氨酸拉链形成一个两亲的螺旋结构,该结构参与bZIP蛋白与DNA结合之前的二聚体化;(3)转录因子的N末端含有酸性激活区;(4)以二聚体形式结合DNA,肽链N末端的碱性区与DNA直接结合。 至今,发现了三类锌指结构。一类是类似TFIIIA,如哺乳动物细胞的SP1。第二类锌指结构是通过NMR(核磁共振)检测到的,这类结构有点类似于HTH结构。它是由两个环-螺旋结构组成,命名为“双环-锌-螺旋”(double loop-Zn-helix),锌离子与在环开始部分中的两个半胱氨酸和两个а-螺旋的N端的两个氨基酸残基作用,靠近第一个а-螺旋N端的残基决定了

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和脑卒中,而血脂异常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冠心病、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早在2002年,降血脂药物阿托伐他汀就以近8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列为当年世界最畅销药榜首,而今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将更大的精力投注在血脂的调理上。因此,研究和发展新型降血脂药物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就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一般调血脂药主要从以下方面产生作用:阻止吸收,抑制合成,促进转化,加速分解。其中临床应用较多,作用机理比较清楚的西药有4 大类。 1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 代表药为他汀类药物,是一类与HMG-CoA 还原酶有竞争性作用的含他汀杂环的化合物。其作用机理是抑制HMG-CoA 还原酶,限制胆固醇的合成,并能增加肝脏LDL 受体合成,同时使TC、LDL-C 及TG水平下降。故而他汀类药物主要适用于血TC 及LDL-C 增高为主的患者。美国FDA先后批准了6 种他汀类药物用于临床。由于降血脂效果显著,己成为降血脂的首选药物。有研究显示这些他汀类一般常用剂量可使LDL-C 降低10%~60%,TG降低10%~50%,HDL-C升高5%~10%[1]。 2 纤维酸类 贝特类药物即是此类药物的代表。该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过氧化酶体增殖激活受体a(PPAR-a)的配体,增强脂蛋白酶的作用,使血中富含TG的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加速降解,降低血中TG水平,进而可以降低LDL-C 亚型水平,能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因此,此类药物主要适用于TG升高为主的患者。常用的贝特类有微粒化非诺贝特(力平脂),苯扎贝特(必降脂),吉非罗齐(诺衡、洁脂) 等。近些年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相关衍生物,增强其调脂能力,降低胃肠道反应、肝脏损害等副作用。其中菲诺贝特为苯氧芳酸衍生物,具有明显降低TG和TC 的作用,且对肝脏的损害较小。利非贝罗(lifibrol)是一个集所有纤维酸衍生物优点的化合物,能降低餐后血脂水平。环丙贝特(ciprofibrate)[2]是该类药物中较新的,正在进行临床评价。 3 烟酸 降脂药物中, 烟酸类[3]因具备降脂谱广、升高HDL- C 作用强、是能够降低Lp(a)的有效药物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现已有学者[4]通过往幼年肥胖大鼠的饲料中添加烟酸的实验证实控制食谱联合烟酸可以改善血脂、血管内皮粘附功能,从而改善AS 预后。近几年相继报道的几个关于烟酸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也大多显示烟酸类可减少严重冠脉事件的发生及总病死率。常见副作用为面红耳赤、转氨酶升高及胃肠道反应、皮肤搔痒等。近年来出现了药物缓释技术, 烟酸缓释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