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完整电子版教材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完整电子版教材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完整电子版教材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完整电子版教材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

第一单元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一、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仅靠个人指令或默契远远不能高效实现分工协作,他需要组织结构提供一个基本框架,事先规定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和联络路线等事宜。

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它是企业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前提。组织设计虽然是一项操作性较强的工作,但它是在企业组织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一)组织设计理论的内涵

组织设计是在组织设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组织设计理论是企业组织理论的一部分。

1、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的对比分析

组织理论又被称作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它包括了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如组织运行的环境、目标、结构、技术、规模、权利、沟通等,都属于其研究对象。组织设计理论则被称作狭义的组织理论或小组织理论,它主要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把环境、战略、技术、规模、人员等问题作为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影响因素来加以研究。由此可见,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在外延上是不同的,从逻辑上说,组织理论应该包括组织设计理论。

2、组织理论的发展

组织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近代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三个阶段。组织理论的发展同整个管理理论的发展,基本是一致的。古典组织理论主要是以马克思。韦伯、亨利法约尔等人的行政组织理论为依据的,强调组织的刚性结构;近代组织理论则是以行为科学为理论依据,甚至作为行为科学的一部分而存在,他着重强调人的因素,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现代组织理论则是从行为科学中分离出来,主要是以权变管理理论为依据,他既吸收了以前各种组织理论的有益成果,又强调应按照企业面临的内部条件而灵活地进行组织设计。现代组织理论还在发展中,他的理论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组织设计理论的分类

组织设计理论又被分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和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主要研究组织的体制(权、责结构)、机构(部门划分的形式和结构)和规章(管理行为规范)。古典组织学派在这一方面,已经做过大量研究。而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除了包含上述基本内容之外,还加进了人的因素,加进了组织结构设计,以及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诸如协调、信息控制、绩效管理、激励制度、人员配备及培训等。现代组织设计理论,无疑

地属于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但是在动态组织设计理论中,静态设计理论所研究的内容仍然占有主导的地位,依然是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动态设计理论是静态组织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包容关系。

(二)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长期的企业组织变革的实践活动中,西方管理学家曾提出过一些组织设计基本原则,如管理学家厄威克曾比较系统地归纳了古典管理学派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的观点,提出了8条知道原则:目标原则、相符原则、职责原则、组织阶层原则、管理幅度原则、专业化原则、协调原则和明确性原则;美国管理学家孔茨等人,在继承古典管理学派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组织工作的15条基本原则:目标一致原则、效率原则、管理幅度原则、分级原则、授权原则、职责的绝对性原则、职权和职责对等原则、统一指挥原则、职权等级原则、分工原则、职能明确性原则、检查职务与业务部门分设原则、平衡原则、灵活性原则和便于领导原则。我国企业在组织结构的变革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相应地提出了一些设计原则,现可以归纳如下:

1、任务与目标原则

企业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服务的。这是一条最基本的原则。组织结构的全部设计工作必须以此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即企业任务、目标同组织结构之间是目的同手段的关系;衡量组织结构设计的优劣,要以是否有利于实现企业任务、目标作为最终的标准。从这一原则出发,当企业的任务、目标发生重大变化时,例如,从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时,组织结构必须作相应的调整和变革,以适应任务、目标变化的需要。又如,进行企业机构改革,必须明确要从任务和目标的要求出发,该增则增,该减则减,避免单纯地把精简机构作为改革的目的。

2、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

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分别设置不同的专业部门,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各专业部门只有加强协作与配合,才能保证各项专业管理的顺利开展,达到组织的整体目标。贯彻这一原则,在组织设计中要十分重视横向协调问题。主要的措施有:

(1)实行系统管理,把职能性质相近或工作关系密切的部门归类,成立各个管理子系统,分别由各副总经理(副厂长、部长等)负责管辖。

(2)设立一些必要的委员会及会议来实现协调。

(3)创造协调的环境,提高管理人员的全局观念,增加相互间的共同语言。

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由于受个人精力、知识、经验条件的限制,一名领导人能够有效领导的直属下级人数是有一定限度的。有效管理幅度不是一个固定值,它受职务的性质、人员的素质、职能机构健全与否等条件的影响。这一原则要求在进行组织设计时,领导人的管理幅度应控制在一定水平,以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由于管理幅度的大小同管理层次的多少呈反比例关系,这一原则要求在确定企业的管理层次是,必须考虑到有效管理幅度的制约。因此有效管理幅度也是决定企业管理层次的一个基本因素。

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组织设计时,既要有必要的权利集中,又要有必要的权利分散,两者不可偏废。集权是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它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有利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分配和使用。而分权是调动下级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组织条件。合理分权有利于基层根据实际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决策,也有利于上层领导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抓重大问题。因此,集权与分权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没有绝对的集权,也没有绝对的分权。企业在确定内部上下级管理权力分工时,主要应考虑的因素有: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生产技术特点,各项专业工作的性质,各单位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要求等。

5、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原则要求组织设计时,既要保证组织在外部环境和企业任务发生变化时,能够继续有序地正常运转;同时又要保证组织在运转过程中,能够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变更,组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适应性。为此,需要在组织中建立明确的指挥系统、责权关系及规章制度;同时又要求选用一些具有较好适应性的组织形式和措施,使组织在变动的环境中,具有一种内在的自动调节机制。

二、新型组织结构模式

(一)多维立体组织结构

多维立体组织又称多维组织、立体组织或多维立体矩阵制等,它是矩阵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它把矩阵组织结构形式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管理组织结构模式,参见图1-1.

多维立体组织结构综合考虑了产品、地区与职能参谋机构,形成了三类主要的管理组织机构系统,一是按产品划分的事业部,即产品利润中心;二是按职能(如市场研究、生产、调查、财务、人事、质量控制等)划分的专业参谋机构,即专业成本中心;三是按地区划分的管理机构,即地区利润中心。这种组织结构模式把产品事业部经理、地区经理和总公司专业职能参谋部门很好地统一协调起来,由三方代表共同组成产品事业委员会,对各类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进行领导。它主要应用于跨国公司和规模巨大的跨地区公司。

(二)模拟分权组织结构

模拟分权组织结构是指根据生产经营活动连续性很强的大型联合企业(如钢铁企业、化学工业企业等)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生产技术特点及其对管理的不同要求,人为地把企业分成许多“组织单位”,并将其看成是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部门,赋予它们尽可能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让它们拥有自己的职能机构,是每一单位负有“模拟性”的盈亏责任,实现“模拟”的独立经营、独立核算,以调动其生产经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改善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目的的组织结构,参加图1-2。

(三)分公司与总公司

分公司与总公司结构模式较多地出现在由横向合并而形成的企业中,合并后各分公司保持了较大的独立性。

分公司是总公司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在法律上和经济上均无独立性,不是独立的法人企业。分公司没有自己的独立名称,没有独立的章程和董事会,其全部资产是总公司资产的一部分。如果发生资不抵债的情况,总公司必须以其资产对分公司的债务负责。

(四)子公司与母公司

子公司是指集团或母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独立的法人企业。这种结构模式的特点是,子公司不是母公司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机构,它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董事会,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并以此承担有限责任,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各种业务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

(五)企业集团

企业集团是一种以母子公司为主体,通过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与众多企业法人组织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如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跨国公司等。

1、企业集团的结构图(参见1-3、图1-4)

2、企业集团的职能机构框图

(1)依托型组织职能机构

依托型组织职能机构又称依附型组织职能机构,是指由一家实力雄厚的主体企业的职能机构兼任企业集团本部的职能机构,其基本模式如图1-5

(2)独立型组织职能机构

独立型组织职能机构是指在各成员企业之上建立一套独立的企业集团的专门职能机构,负责集团的管理工作,指导协调各成员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体可采用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等。

(3)智囊机构及业务公司和专业中心

智囊机构又称决策咨询委员会、战略研究部或信息公司,其任务有:搜集、整理、储存相关信息资料,提供给集团协商议事的理事会参考;参与制定集团的经营战略规划、中

长期计划和年度生产经营计划;根据理事会的指示,为集团高层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提供备选方案,参与集团的决策活动,为集团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经营决策出谋划策。

业务公司和专业中心是在集团负责人的指导下,从事某项专业活动,更好地发挥企业集团的整体优势,为集团和集团成员企业服务,减轻集团和成员企业的繁杂事务,实现集团的经营战略目标的机构。这些业务公司和专业中心一般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子求发展的法人实体,他们为集团和集团成员企业所提供的服务,要计价结算、收取报酬。当然,所收取的报酬,一般略低于集团外部有关单位提供同样服务的价格。企业集团设立的专业中心主要有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计量检测中心、科研开发中心等;设立的业务公司主要与进出口贸易公司、产品销售服务公司、物资供应公司、运输公司、财务公司等。

(4)非常设机构

在日常工作中,为了完成某项重要技术改造任务或基本建设任务,或者开发某种新产品等,从集团本部的有关职能部门或有关成员企业抽调若干人员,组成临时性工作机构,直接归集团的负责人指挥,开展工作,完成任务后,工作人员仍回到原来的单位或另行安排工作。

【能力要求】

一、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

企业内部的部门是承担某种职能模块的载体,按一定的原则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便表现为组织结构。

1、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

(1)企业环境。企业面临的环境特点,对组织结构中职权的划分和组织结构的稳定有较大的影响。如果企业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就要求在划分权利时给中下层管理人员较多的经营决策权和随机处理权,以增强企业对环境变动的适应能力。如果企业面临的环境是稳定的、可把握的,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不太显著,则可以把管理权较多地集中在企业领导手里,设计比较稳定的组织结构,实行程序化、规模化管理。(2)企业规模。一般而言,企业规模小,管理工作量小,为管理服务的组织结构也相应简单;企业规模大,管理工作量大,需要设置的管理机构多,各机构间的关系也相对复杂。可以说,组织结构的规模和复杂性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相应增长的。

(3)企业战略目标。企业战略目标与组织结构之间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有什么样的企业战略目标就有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同时企业的组织结构又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政策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和调整时,只有对本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其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才能正确选择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征。

(4)信息沟通。信息沟通贯穿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组织结构功能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获得信息、能否获得足够的信息以及能否及时地利用信息。

总之,组织结构设计必须认真研究上述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并与之保持相互衔接和相互协调,究竟主要应考虑那个因素,应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而定。一个较大的企业,其整体性的结构模式和局部性的结构模式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在整体上是事业部制的结构,在某个事业部内侧可以采用职能制的结构。因此,不应该把不同的结构模式截然对立起来。

3、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

4、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置。

5、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

6、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二、部门结构不同模式的选择

部门结构模式主要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矩阵制等。各种模式都有自身的组合原则,如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以成果为中心和以关系为中心等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一)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

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设计的部门内部结构包括: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结构(任务小组)等模式,也就是广义的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的最大有点是具有明确性和高度稳定性。但这种结构也有很大的缺陷,就是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往往只了解自己的工作和任务,很难了解整体的任务并把自己的工作和它联系起来。当企业规模较小或外部环境变化不大时,这种结构模式能够适应环境的要求,有效地保证企业总体目标实现,而当企业规模较大或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时,员工的不安全感就会上升,企业的适应性就随之下降。因此,这种结构模式的使用范围较小。

(二)以成果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

以成果为中心设计的部门结构包括事业部制和模拟分权制等模式。在这种结构模式下,一个企业由若干个自治性或模拟的自治性单位所组成,每个单位须对自己的工作成绩和成果负责,并对整个企业做出贡献。事业部制一般在大型企业中采用,它使每个自治单位既能了解自己的任务,又能了解整个企业的任务;既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又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当一个企业规模很大且产品种类复杂或者分布区域很广时,采用事业部结构模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需设置较多的分支机构,管理费用较多。模拟分权制结构中的各个部门和单位,由于企业生产技术上的联系紧密,不能完全拥有自治权,但它有自己的管理机构,并用内部规定的转移价格来相互购买和出售,或进行利润和成本计算。

当一个大型企业的不同组成部分在生产、技术、经营业务方面有机密联系时,模拟分权结构模式比较适用,但其明确性不强,实际工作中也不易真正做到以成果为中心。

(三)以关系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

以关系为中心设计的部门内部结构通常出现在一些特别巨大的企业或项目中,如某些跨国公司。从本质上说,它只是将其他组织设计原则加以综合应用,缺乏明确性和稳定性,实用性较差。

第二单元企业组织结构变革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掌握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程序,能够进行企业组织结构整合。

【知识要求】

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1、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通过组织结构,企业

的目标和战略转化成一定的体系或制度,融合进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指导和协调的作用,以保证企业战略的完成。美国企业管理史学家钱德勒教授对美国70家大型公司进行研究,发现企业选择一种新的战略以后,现行结构因未能立即适应新的战略而发生变化,直到行政管理出现问题,企业效益下降,企业才将改变组织结构纳入议事日程。组织结构改变以后,保证了战略的实施,企业的获利能力大幅度提高。

由此,钱德勒得出一个著名的结论:组织结构服从战略。

2、有关企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说明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企业

发展到一定阶段,其规模、产品和市场都发生了变化,这时,企业应采用适合的组织发展战略,对组织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主要战略有:

(1)增大数量战略。在行业处于发展阶段,只需采用简单的结构或形式。

(2)扩大地区战略。随着行业进一步发展,要求企业将产品或服务扩展到其他地区。

为了协调这些产品和服务,形成标准化和专业化,企业组织要求建立职能部门结构。

(3)纵向整合战略。在行业增长阶段后期,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减少竞争的压力,企业会采取纵向整合战略。此时,组织应选择事业部制结构。

(4)多种经营战略。在行业进入成熟期,企业往往选择多种经营战略,这时企业应根据规模和市场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矩阵结构或经营单位结构。

【能力要求】

一、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

为了使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的变化,顺利地成长和发展,应当及时地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革,这往往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关键性课题之一。

完整、合理的组织结构变革程序和步骤,可归纳为一个大致的模型,如图1-6所示。(一)组织结构诊断

组织结构诊断的基本内容与程序,如图1-7所示。

1、组织结构调查

本阶段要对组织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调查,掌握资料和情况。系统地反应组织结构的主要资料有:

(1)工作岗位说明书。它包括企业各类岗位的工作名称、职能、权限、责任、薪金、级别,以及该岗位同其他岗位的关系等。

(2)组织体系图。即用图形来描述企业各管理部门或某一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一般常采用金字塔式的体系图。

管理业务流程图。即永图解方法来表示某一管理业务的工作流程,如物资采购流程、设备工具维修管理流程等。它主要包括:业务程序,即某项管理业务的标准化的工作内容及顺序;业务岗位,即根据程序及分工协作要求而设置的各个工作职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信息传递,即岗位之间信息传递的形式(如申请单、说明书、明细表、计划表、原始凭证等),手续、传递路线等;岗位责任制,即各岗位的责任、权限及考核指标等。

借助上述各类资料,能系统地了解组织结构的现状及问题,但这些资料反映的只是正式组织关系,而未反映非正式组织关系,很难完全反映结构运行中的特殊情况,如人员之间的扯皮、摩擦等。必须把“死”的资料同“活”的情况相结合,采用深入的个别访问、印发组织文卷等方法,搜集各种情况、意见和建议。

2.组织结构分析

通过分析研究,明确现行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为提出改进方案打下基础。组织结构分析主要有三方面:

(1)内外环境变化引起的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改变:需要增加哪些新的职能?哪些原有职能需要加强?哪些陈旧职能可以取消或合并?

(2)哪些是决定企业经营的关键性职能?明确后应置于组织结构的中心地位。

(3)分析各种职能的性质及类别。即:产生成果的职能,如产品的制造、销售和开发;

支援性职能,如质量和财务监督、教育和培训、法律咨询等;附属业务,如医务

卫生、环境绿化及饮食供应等,有条件的可以实行社会化;还有高层领导工作,

其性质与上述各类不同。通过分析职能的性质和类别,要使成果性职能的位置,

配置在非成果性职能之上。

3.组织决策分析

为实现企业目标,组织应当有哪些决策要做?是何种类别的决策?这些决策各由哪个管理层次来做?决策制定涉及哪些有关部门?谁是决策的负责人及参与者?决策做出后应通知哪些部门?在分析决策应当放在哪个层次或部门时,要考虑的因素有:

(1)决策影响的时间。某项决策的后果,如仅仅影响当前一个较短时间,则可放给较下层的层次或某个具体部门。

(2)决策对各职能的影响面。如仅涉及某一职能,由最低层次决策;如影响到多项职能,应由能全面照顾各方面的较高层次来决策。

(3)决策者所具备的能力。作决策的层次要同决策者所需的知识面、经验、信息资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相适应。复杂的和战略性决策,需放在较高的层次。

(4)决策的性质。常规性、重复性决策,可交给较低层次去决定:“例外性”、非程序性决策,则应由较高层次来决定。

4.组织结构分析

分析某个单位应同哪些单位和个人发生联系?要求别人给予何种配合和服务?它应对别的单位提供什么协作和服务?

通过上述的详尽分析,就会发现问题,为制定和改进组织结构涉及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二)实施结构变革

1.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

组织结构变革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效,企业领导者必须善于抓住组织结构需要变革的征兆即使进行改革。变革的征兆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企业经营业绩下降,例如市场占有率缩小、产品质量下降、成本增加、顾客意见增多,缺少新产品新战略等。

(2)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如决策迟缓、指挥不灵、信息不畅、机构臃肿、管理跨度过大、“扯皮”增多、人事纠纷增加等。

(3)员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加,合理化建议减少,员工的旷工率、病假率、离职率增高等。

2.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

(1)改良式变革。即日常的小改小革,修修补补。如局部改变某个科室的职能,新设一个职位等,这是企业中常用的的方式。这种方式符合企业实际需要,局部变革,阻力较小。

(2)爆破式变革。短期内完成组织结构大的重大的以致根本性变革。如两家企业合并,从职能制结构改为事业部制结构等,这种方式常因考虑不周,造成员工丧失安全感、阻力增大等的后果,必须十分谨慎地使用。

(3)计划式变革。对改革方案经过系统研究,制定全面规划,然后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如企业组织结构的整合。这种方式比较理想,现代组织设计理论主张尽量采用这种方式。

3.排除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

组织结构变革招致各方面的抵制和反对。表现为生产经营情况恶化,工作效率下降,要求调职与离职的人数增加,发生争吵与敌对行为,提出各种似是而非的反对变革的理由等。人们反对变革的根本原因:由于改革冲击他们已经习惯了的工作方法和已有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失去工作安全感;一部分领导与员工因循守旧思想,不了解组织变革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保证变革顺利进行,应事先研究并采取如下相应措施:

(1)让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的责任感。

(2)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

(3)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从组织方面减少变革的阻力。

(三)企业组织结构评价

对变革后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考察组织变革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变革实施者,修正变革方案,并为以后的调整做好准备。

二、企业组织结构的整合

组织结构整合使企业最常用的组织结构变革方式,使一种计划式变革。

(一)企业结构整合的依据

按照整分合原理,在总体目标指导下进行结构分化,明确各部门、各层次、各岗位的职能,这只是组织设计的第一步;紧接着必须对已作的职能分工进行有效的整合,才能使整个组织结构处于内部协调的状态,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企业结构整合便使组织设计中的第二步工作。结构整合主要在于解决结构分化时出现的分散倾向和实现相互间协调的要求。因为经过结构分化,使各部门、各层次、各岗位、各职位的职责明确,也必然产生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某种程度的矛盾及相互间的重复交叉和冲突;组织成员间还会出现离散现象。这就需要通过有效的综合或整合,使企业组织上下畅通、左右协调。(二)新建企业的结构整合

在设计一个新建企业的组织时,结构整合主要按规定的标准,对分解后的各部门、各层次、各岗位和各职位之间的关系进行修正和确认,排除那些相互重复和冲突的职责、任务,纠正那些不符合组织总目标的局部要求。这一工作可以通过结构分析图标来进行。由于这是在企业组织结构实际起作用之前进行的,因此,难免带有理想化的色彩。这个整合的结果是否合

理,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三)现有企业的机构整合

在对现有企业进行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和整合时,应该首先对原有结构分解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检查其是否存在不协调的问题。通常,企业组织结构内部的不协调会从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

1.各部门间经常出现冲突。

2.存在过多的委员会,建立委员会本来时整合的表现,是用来解决部门间协调问题的,如果

这种委员会过多,说明结构分解未能最大限度地分清各部门、各职位的职责。

3.高层管理部门屡屡充当下属部门相互间冲突时的裁判和调节者。

4.组织结构本身失去了相互协调的机能,全靠某个有特殊地位的人或权威来协调。

如果上述现象不是十分明显或不很严重,整合可以在原有结构分解的基础上进行,或对原有结构分解仅作局部调整,重点放在协调措施的改进上;如果上述现象严重,则应首先按结构分解的基本原则和要求重新进行结构分解,在此基础上再作整合。

(四)企业结构整合的过程

1.拟定目标阶段。组织设计人员预先制定出组织的目标,以使结构分化所有遵循。它使整分

合中“整”的阶段。

2.规划阶段。由于组织分化已经出现了某些消极现象,如部门、单位间的冲突和不恰当竞争,

需要通过组织规划和多余资源运用来达到整合的目的。组织规划主要是通过各种程序重新建立目标,或者通过改变组织成员的某些行为来达到整体目标。在例外事件超出原结构的负荷能力时,放宽预算目标,动用后备资源。

3.互动阶段。这是执行规划的阶段。

4.控制阶段。即当组织运行过程中,出现某些人不合作的倾向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

目标和规划的最终实现。

三、企业组织结构变革运用实例

某钢铁集团公司在由传统体制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中,首先面临着一项极为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这就是推动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革,除了应依据公司的法规,遵守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的一般原理外,还必须使企业的组织结构阵阵满足“先进合理、科学适用、精简效率”的原则要求。由于该钢铁企业组织结构庞大,除了下属配套生产厂如焦炭厂、钢铁厂、炼铁厂、炼钢厂等企业采用模拟分权制的组织结构模式进行变革之外,集团公司的职能组织也要根据企业改革的要求进行全面的整合。

为了完成集团公司总部组织结构的整合,该钢铁集团公司企业改革办公室首先由专家组成了课题研究小组,对现有的28各职能部门的业务分工、职责范围、岗位设置、人员情况等方

面的情况逐一地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提出了专项的《调查报告》。该报告在分析集团公司总部组织机构进行状况的基础上,指出了职能部门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专家的指导下,提出了三套整改的设计方按,如表1-1所示。

以下是该《调查报告》该钢铁集团公司总部进行全面整合的三套建议方案的文字说明,可供读者参考。

某钢铁有限公司组织结构变革方案之一

说明

1.“经理办公室“应承担起公司全部行政管理职能,除包括原有的组织框架,还可将相关的处室,如档案管理处、法律事务处、新村管理处等归并到本室。

2.“人力资源部”将承担原有的“劳动工资处、再就业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离退休管理处、卫生出、组干部”的主要工作职能,从而体现现代企业以“人力资源”为核心和重心的科学管理的要求。

3.新设置的“计划财务部”除承担原“财务处”的工作职责之外,增加公司中短期经营综合计划和年度综合计划、基本建设工程预决算的管理职能,替代原有的“财务处”“工程预决算处”“发展规划部”(部分职责)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

4.新设置的“企划信息部”将替代“体改办”“企管办”“发展规划部”(部分职责)、“档案处”(部分职责)等部门现有的工作职责,该部门除负责企业发展总体战略规划的制定、企业经济体制的变革、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健全和完善等项重要的工作任务之外,还应成为企业管理的信息中心,通过信息网络(软件),采集各种企业管理信息,经过整理汇总,及时反馈给公司领导,并针对公司现存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具体对策,企划信息部室公司总经理做出重大决策的高级参谋部。

5.新设置的“科技开发部”将承担起企业科学技术研究、最新技术开发与应用、重点投资项目前期论证、调查等工作职责,以替代原有的相关机构,如“技术中心”“基建工程部”“装备部”(部分职能)等部门的管理职能。

6.新设置的“生产管理部”,将替代原有的“安全环保处”的工作职责。

7.新设置的“质量设备部”,将替代原有的“技术监督处”“计量管理处”“装备部”(大部分职能)等部门的工作职责。

8.新设置的“经营供销部”室虚拟的职能部门,实际上它的职能由现组建的“原料供应公司”“物资供应公司”“国际贸易公司”“销售公司”组成,负责公司的市场营销以及原材料、物资的供应工作。

9.董事会下设秘书室、投资(证卷)室、审计室(在公司现有的审计办公室的基础上组建)和战略研究所(室)等常设机构,根据公司可发展的要求,还可组建若干专业委员会,如公

司规划发展委员会、财务审计委员会、人事考核委员会、重点建设委员会、资本运营委员会等非常设机构。董事会的常设机构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依法承担并完成董事会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监事会办公室是公司监事会下属机构,其人员(数量与素质要求)应依法配置。

某钢铁有限公司组织结构变革方案之二

说明

1.新设立的“经理办公室”(或称综合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应承担起公司全部行政

管理职能,除包括原有的组织框架,承担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的工作职责职位之外,还将原有相关的处室,如武装部、公安处、档案处、法律事务处、新村管理处等归并到本室。这些处室原有的许多职能室在传统体制之下形成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这些职能应逐步外化,即由企业职能转变为社会职能。同时,这些机构也应从企业分离出去,比如法律事务处应逐步从企业分离出去,成为独立经营的“法律事务所”,它可以作为集团公司的法律代理人,承担公司的法律事务工作,但两者室经济关系,其所提供的服务室有偿的;再如公安处,除部分职能由地方司法、公安部门承担外,可以建立经济上相对独立的保安公司,行使企业安全保卫的工作职责。

2.新设置的“企业形象建设部”,主要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和形象设计、企业形象宣传,

加强企业政治宣传工作的力度,促进员工与领导的相互了解,加强企业与外界的联系,不断向社会传媒传送信息,以扩大公司在证券市场、资本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的影响。

本部门将替代员党委宣传部的大部分职能,而员党委宣传部的人员编制要相应压缩。

3.新设置的“人力资源部”将承担原有的“劳动工资处、再就业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

心、离退休管理处、卫生处、组干部”的主要工作职能,从而体现现代企业以“人力资源”为核心和重心的科学化管理的要求。

4.新设置的“计划财务部”除承担原“财务处”的工作职责之外,增加公司中长期投资

计划、基本建设工程预决算等管理职能,替代原有的“财务处”“工程预决算处”“发展规划部”(部分职责)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

5.新设置的“战略管理部”将替代“体改办”“企管部”“发展规划部”(部分职责)等

部门现有的工作职责,该部门除负责企业发展总体战略规划的制定、企业改革、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健全和完善等项重要的工作任务之外,还应成为传递企业管理的信息中心,通过信息网络(软件)建立,采集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种动态信息,经过管理汇总,及时反馈给公司领导,并针对公司现存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具体对策,战

略管理部应当及时地向公司领导(经理)层提供各种有益有用的信息,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实施,以及重大的改革举措献计献策,提供参谋意见。

此外,战略管理部还具有对集团公司总资产运营监督管理的职能,全面负责对集团公司各下属的子公司的资产运营和实际经营的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监督、检查和有效的控制,同时对(除钢铁有限公司以外的)所有的直属工厂、分公司和社会公益单位的产权制度改革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其工作目标是:通过有效的监控,尽快减少不良资产的比重,全面促进集团公司的总资产保值、增值。

6.新设置的“技术质量部”将承担起企业科学技术研究、最新技术开发与应用、重点投

资项目前期技术论证、调查、实施等职能,以替代原有的相关机构,如:“技术中心”

“技术监督处”“基建工程部”等部门的管理职能。

7.新设置的“生产部”,将替代原有的“生产部”“安全环保部”等部门的工作职责。

8.新设置的“装备部”,将替代原有的“装备部”“计量管理处”等部门的工作职责。

9.新设置的“物资供应部”和“市场营销部”分别承担企业生产投入与产出两个重要环

节的管理职能,即原有的原料处、材料处、销售公司和国际贸易公司所分别承担的职能。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上述四个部门可以两两合并,分别组建“物资供应部”和“市场营销部”,也可以组建经济上相对独立的“原料供应分公司”“物资供应分公司”“销售分公司”以及经济上完全独立的“国际贸易公司”,这四个公司由新组建的集团公司“市场供销部”负责统一协调管理,全面负责公司的市场营销以及原材料、物资的供应工作。

10.董事会下设秘书室、投资室(或称投资证券室,根据实际需要集团公司暂不设立证券

室,应在钢铁有限公司董事会下设置投资证券室)、审计室(在公司现有的审计办公室的基础上组建)和战略研究所(室)等常设机构,根据公司发展的要求还可组建若干专业委员会,如公司规划发展委员会、财务审计委员会、人事考核委员会、重点建设委员会、资本运营委员会等非常设机构。董事会的常设机构在董事长的领导下,依法承担并完成董事会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公司监事会下属机构事监事会办公室,其人员(数量与素质要求)应依法配置。

某钢铁有限公司组织结构变革方案之三

说明

1.新设立的“经理办公室”(或称综合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应承担起公司全部行政管理

职能,除包括原有的组织框架,承担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的工作职能之外,还将原有的相关的处室,如武装部、公安部、档案处、法律事务处、新村管理处等归并到本室。这些处室原有的许多职能是在传统体制之下形成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

善,这些职能应逐步外化,即由企业职能转变为社会职能。同时,这些机构也应从企业分离出去,比如法律事务处应逐步从企业分离出去,成为独立经营的“法律事务所”,它作为集团公司的法律代理人,承担公司的法律事务工作,但两者是经济关系,其所提供的服务是有偿的;再如公安处,除部分职能是由地方司法、公安部承担外,还可以建立经济上相对独立的保安公司,行使企业安全保卫的工作职责。

2.新设置的“计划财务部”除承担原“财务处”的工作职责之外,增加公司中长期投资计划、基本建设工程预决算等管理职能,替代原有的“财务处”“工程预决算处”“发展规划部”(部分职责)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

3. 新设置的“人力资源部”将承担原有的“劳动工资处、再就业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离退休管理处、卫生处、组干部”的主要工作职能,从而体现现代企业以“人力资源”为核心和重心的科学化管理的要求。

4. 新设置的“企划信息部”将替代“体改办”“企管办”“发展规划部”(部分职责)、“档案处”(部分职责)等部门现有的工作职责,该部门除负责企业发展总体战略规划的制定、企业改革、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健全和完善等项重要的工作任务之外,还应成为企业文化和形象建设、企业形象宣传、沟通内外联系、向社会传媒传递信息的

管理中心,通过信息网络(软件),采集各种企业管理信息,经过整理汇总,及时反馈给公司领导,并针对公司现存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具体对策,企划信息部应当及时地向公司领导(经理)层提供各种有益有用的的信息,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实施,以及重大的改革举措献计献策,提供参谋意见。

5.新设置的“科技开发部”将承担起企业科学技术研究、最新技术开发与应用、重点投资项

目前期论坛、调查等工作职责,以替代原有的相关机构,如“技术中心”“基建工程部”“装备部”(部分职能)等部门的管理职能。

6.新设置的“生产安全部”,将替代原有的“生产部”“安全环保处”等部门的工作职责.

7.新设置的“质量设备部”,将替代原有的“技术监督处”“计量管理处”“装备部”(大部分

职能)等部门的工作职责。

8.新设置的“物质供应部”和“市场营销部”分部承担企业生产投入与产出两个重要环节的

管理职能,即原有的原料处、材料处、销售公司和国际贸易公司所分别承担的职能。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上述四个部门可以两两合并,分别组建“物质供应部”和“市场营销部”,也可以组建经济上相对独立的“原料供应公司”“物质供应分公司”“销售分公司”

以及经济上完全独立的“国际贸易公司”,这四个公司由新组建的集团公司“市场供销部”

负责统一协调管理,全面负责公司的市场营销以及原材料、物质的供应工作。

9.新设置的“资产管理”或称”产运营管理部”,是有原体改分离出来的一个新部门,其主要

职能是对集团公司各下属子公司的资产运营和实际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监督、检查和有效的控制,同时对(某钢铁邮箱公司以外的)所有直属工厂、分公司和社会公益单位的产权制度的改革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其工作目标是:通过有效的监控,尽快减少不良资产的比重,全面促进集团公司的中资产保值、增值。

10.董事会下设秘书室、投资室(或称投资证券室,根据实际需要集团公司暂不设立证券室,应

在钢铁有限公司董事会下设置投资证券室) 、审计室(在公司现有的审计办公室的基础上组建)和战略研究所(室)等常设机构,根据公司发展还可组建若干专业委员会,如公司规划发展委员会、财务审计委员会、人事考核委员会、重点建设委员会、资本运营委员会等非常设机构.董事会的常设机构在董事长的领导下,依法承担并完成董事会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公司监事会下属机构是监事会办公室,其人员(数量与素质要求)应依法配置。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任何一个整合方案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总会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企业组织机构的变革以及机构的调整,一定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在分析比较各种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现实性的基础上,选择出最优的方案。同时,也可以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将三套方案作出必要的合并或者微调,然后付诸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进行必要的跟踪调查,定期对组织实施的情况做出评价,及时反馈组织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意见,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原有的组织结构在企业生产运作中已形成一定的模式,新的组织结构确立之后,需要有一个过渡期,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至下属的各个单位的有关人员逐步适应,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经过一段时期的“磨合-----微调-----适应,再磨合-----再微调------再适应”的过程,才能使全员及企业自事接受这种变革,为完成企业改革与发展以及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注意事项:

对组织结构变革要持积极态度,防止产生观望等待和消极畏难情绪。组织结构变革是一项既复杂又细致的工作,牵涉面广,涉及到各个下属部门的功能、责任、权限和利益的分配与再分配,各种人力、物力资源的分解与再分解,因此,需要认真论证、反复评估、慎重对待、稳步推进,不能草率从事,并且做到:

1.组织结构改革方案要经过仔细研究和充分酝酿,避免出现“心血来潮”“朝令夕改”的现象。

2.尽可能地先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避免“限期完成”的运动方式。

3.为了切实保证企业组织结构整合的顺利进行,除了要在事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之外,在初步完成整合之后,还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配套工作。例如,随着企业组织结构变动,应及时调整相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工作标准、业务流程、岗位责任

制以及绩效管理等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将作业流程的改进、考评指标的变化与员工的培训,以及薪酬制度的调整等项工作密切地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项配套工作的进行。

第二节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

一、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人力资源规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泛指各种类型人力资源规划,而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特指企业人员规划。从时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还可以区分为中长期计划以及按照年度编制的短期计划,一般来说,五年以上的计划可以称之为规划。

(一)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

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按照年度编制的计划主要有:

1.人员配备计划

企业按照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采取不同的人员管理措施(比如使员工在企业内部合理流动、对岗位进行再设计等)以实现企业内部人员的最佳配置。例如,当企业要求某岗位上的员工同时具备其他岗位的经验或知识时,使之成为复合型人才。再比如,当人员过剩时,企业可以通过岗位再设计对企业中不同岗位的工作量进行调整,解决工作负荷不均的问题。2.人员补充计划

人员补充计划是企业根据组织运行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在中、长期内可能产生的空缺职位加以弥补的计划,旨在促进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完整与改善。一般来讲,人员补充计划是和人员晋升计划相联系的,因为晋升计划会造成组织内的职位空缺,并且这种职位空缺会逐级向下移动,最后导致企业对较低层次的人员需求加大。所以,在企业进行招聘录用活动时,必须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比如1-2年)员工的使用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合理的人员补充计划,保证企业在每一发展阶段都有适合的员工担任各种岗位工作。

3.人员晋升计划

人员晋升计划是企业根据企业目标、人员需要和内部人员分布状况,制定的员工职务提升方案。对企业来说,要尽量使人与事达到最佳匹配,即尽量把有能力的员工配置到能够发挥其最大作用的岗位上去,这对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是非常重要的。职务的晋升,意味着责任与权限的增大,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责任与权限都属于工作的激励因素,它们的增加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巨大。因此,人员晋升计划的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激励员工。

晋升计划的内容一般由晋升条件、晋升比率、晋升时间等指标组成。企业的晋升计划是分类制定的,每一个晋升计划都可以用这些指标清楚地表示。企业在制定员工晋升计划

时应该全面的衡量上述指标,慎重考虑,以免使员工感到不公平,进而对员工间已有的平等竞争环境和企业的经营效益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

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按照年度编制的计划,除了上述三种人员计划之外,还包括:1.人员培训开发计划

人员培训开发计划就是企业通过对员工有计划的培训,引导员工的技能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策略方案。人力资源是一种再生资源,企业可以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分门别类的培训来开发人力资源的潜力,培养出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企业人员培训的任务就是设计对现有员工的培训方案、生理与心理保健方案。人员培训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受训人员的数量、培训的目标、培训的方式方法、培训的内容、培训费用的预算等。2.员工薪酬激励计划

薪酬激励计划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企业人工成本与企业经营状况之间恰当的比例关系,另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功能。企业通过薪酬激励计划,可以在预测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对未来的薪酬总额进行预测,并设计、制定、实施未来一段时期的激励措施,如激励方式的选择,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员工绩效管理计划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员工个人的发展规划,又是企业人员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通过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把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组织需要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留住人才,稳定企业的员工队伍。特别是对那些具有相当发展潜力的员工,企业可以通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企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其他计划

其他计划包括劳动组织计划,员工援助计划,劳动卫生与安全生产计划、员工职业生涯计划等。

二、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一)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

要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企业只有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才能确保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生产技术条件、对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造成企业机器设备与人员配置比例的变化,这就需要企业对其所有的人力资源进行不断的调整。

(二)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如确定各种岗位的人员需求量、人员的配置等工作,不通过人员规划是很难达到的。人员规划是企业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依据,它

为企业组织的招聘、录用、晋升、培训、人员调整以及人工成本的控制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有序、科学、准确、客观。

(三)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

人员规划作为企业的战略性决策,是企业制定各种人事决策的依据和基础。企业通过人员规划可以将人员招聘计划,员工培训开发计划,薪酬福利计划和激励计划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四)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人员规划还可以控制企业的人员结构,从而避免企业发展过程中因人力资源浪费而造成的人工成本过高,也可以保证企业利用结构科学合理的稳定的员工队伍去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

(五)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

现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本管理理论要求企业在管理中,既要注重生产经营效益,又要兼顾员工个人的利益、员工的发展。在人员规划的前提下,员工对自己在企业中的努力方向和发展方向是明确的,从而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企业人员资源规划的环境

(一)外部环境

1.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方面的各种变化在宏观上改变着企业员工队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它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影响较大。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形势。当经济处于萧条期时,人力资源的获得成本和人工成本较低,但是企业受经济形势的影响,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减少;当经济处于繁荣期时,劳动力成

本较高,但是企业处于扩张时期,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会增加。企业在进行人员

规划时,必须考虑所处经济社会的宏观经济形势,在整体趋势上保证人员规划总

体战略的正确性。

(2)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劳动力市场上的各种人才的供求关系对于企业获得各种人才的成本、难易程度都有较大的影响。

2.人口环境

人口规划的对象是人,因此,人口环境,尤其是企业所在地区的人口环境,对企业获取人力资源有着重要的影响。人口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或本地区的人口规模,劳动力队伍的数量、结构和质量等特征。

在制定人员规划时,还要考虑劳动力年龄因素对人员规划的影响。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员工在收入、生理需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活动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有着不同的追求。

3.科技环境

科学技术对企业人员规划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使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要和供给处于结构性的变化状态(或处于动态的不平衡状态)。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招聘等成为现实;新技术的引进与新机器设备的应用,使得企业对低技能员工的需求量减少,对高技能员工的需求量增加。

4.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

社会文化反映社会民众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对人力资源管理有间接的影响。例如,不同的文化对待劳动关系的观点就有所不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人们在选择工作、与企业确定劳动关系时,可能很痛快地与企业签订契约关系,而我国西部广大地区,人们可能比较喜欢传统的较为稳定的终身雇用制度。因此企业在制定人员规划时,应慎重考虑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经营战略下,人员规划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各个国家和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的差异性。

影响人力资源活动的法律因素有:政府有关的劳动就业制度、工时制度、最低工资标准、职业卫生、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等规定,以及户籍制度、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因为这些制度、政策、规定会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当然也会影响到企业的人员规划。

(二)内部环境

1.企业的行业特征

企业所处的行业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企业的行业属性不同,企业的产品组合结构、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产品的销售方式等内容也不同,则企业对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不同。比如,对于传统的生产性企业而言,生产技术和手段都比较规范和程序化,人员招聘来源大都以掌握熟练技术的工人为主;而对于现代的高科技企业来说,则需要技术创新型的技术开发人员。

2.企业的发展战略

企业在确定发展战略目标时,就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比如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结构的调整或升级、采用新生产工艺等,会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因此,在制定企业人员规划时要着重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以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学计划及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师”的主要培训内容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理论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各项专业管理的基础。这套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是阐述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合理使用人力资源的理论、原则、方法的课程与科学。它是为确认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 员具有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设置的认证培训课程。 本课程教学总的目标要求是:通过认证培训和国家人社部的认证考核,确保学员获得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知识、技能,真正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理论、和工具,并使 其通过培训中的知识讲解、能力训练及测评工具的有效使用,创造性地应用这些理论、技术与方法,提高从事宏观、微观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所需要的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使学员在实践中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工作效能,从而提升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资信水平。 并且培训后的通过资格认证,检验教学质量,既能使学员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满足社会对本专业人才不断增长的要求, 从而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 水平。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人力资 源管理管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学会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方法。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企业经营 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做出贡献。 4、帮助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全面熟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的标 准和要求,系统掌握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加快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 的理论水平、专业素质和能力技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通过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教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教材 课后题参考答案――商英HR051全体贡献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1,说明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答:基本原则:准确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适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程序:一.调研准备阶段.1.初步情况分析;2.非正式调研;3.确定调研目标; 二.正式调研阶段:1.相关信息的来源,2.选择抽样方法,设计调查问卷;3.实地调查; 方法:1.档案记录法;2.调查研究法。 2,说明组织结构的类型及其结构图的制作方法。 答:一,类型: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矩阵制。 二,制作方法:1.框图一般要画四层,从中心层计算,其上画一层,其下画两层,用框图表示。 2.功能、职责、权限相同机构(岗位或职务)的框图大小应一致,并列在同一水平线上。 3.表示接受命令指挥系统的线,从上一层垂下来与框图中间或左端横向引出线相接。 4.命令指挥系统用实践,彼此有协作服务关系的用虚线。 5.具用参谋作用的机构、岗位的框图,用横线与上一层垂线相连,并画在左、右上方。 ★3,简述工作岗位写实的基本程序、步骤和方法。 答:步骤:一,岗位写实前的准备工作, 1.根据岗位写实的目的确认写实的对象; 2.进行初步岗位调查; 3.制定出写实工作计划,规定好具体的写实程序和步骤,设计出写实调查表,做好书写板、计时器等所需仪器的准备工 作,明确规定划分工作事项的标准,以及各类工时消耗的代号、编码,以便于登记记录数据资料。 4.培训写实人员,使其熟练掌握岗位写实的技术技巧。 5.写实人员要把写实的意图和要求向被调查者解释清楚,使其积极配合,全力协助写实人员完成信息的采集工作。 二,实地观察记录; 三,写实资料的整理汇总。 4.简述作业测时的基本程序、步骤和方法。 答案:(一)测时前的准备 1)根据测时的目的选择测时对象。测时对象确定后,调查人员要将测时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向员工解释清楚,以便取得员工的配合,共同把测时工作做好。 2)了解被测对象和加工作业方面的情况。 3)根据实际情况,将工序划分为操作或操作组。划分的原则是: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要分开;机动时间、手动时间和手工操作时间要分开。在划分操作的基础上,确定定时点,作为区分上下操作的界限,以保证每次观察记录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4)测时最好在上班1~2小时后,待生产稳定后进行。 (二)实地测时观察。 (三)测时资料的整理、分析 (1.根据测时的记录,删去不正常的数值,以便求出在正常条件下操作的延续时间。 (2. 计算有效的观察次数,求出每一操作的平均延续时间。 (3. 计算稳定系数,检验每一项操作的平均延续时间的准确和可靠程度。 (4.由每个操作平均延续时间,计算出工序的作业时间,再经过工时评定,得到符合定额水平的时间值,作为制定时间定额的依据。 5.简述岗位抽样的基本程序、步骤和方法。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大纲及教学计划

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劳动关系管理》 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管理类其他专业的核心课程。因为有关企业的人、财、物等各种职能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构成了这类专业的基本内容,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职能管理中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和特殊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就是针对企业中人力这一特殊资源的规划和设计、选拔和获取、保持和激励、控制和协调以及培训和开发等内容展开。 本课程全面介绍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岗位分析、招聘与流动、培训、绩效考评、薪酬与福利、劳动关系管理等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及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树立现代人力资源观念;制定与实施招聘计划的程序和方法; 二、教学要求 本课程9学分,学期总课时为54学时,开设周期为2个月。 《人力资源管理》是从事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所必须掌握理论和技能要求中的核心部分之一。本专业学生应在对人的行政管理方面,学习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和技术,在招聘、录用、培训、激励、考核、薪酬、企业文化等环节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能进行基本的操作和监管,并具备接人待物,激励自我和他人的基本素质。 本课程试图从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角度出发,帮助学

生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树立人力资源的理念;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活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熟悉不同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差异,让学习者在以后工作当中能熟练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教学辅导:教学辅导以远距离辅导为主,面授辅导为辅。并提供网上、电话教学指导,对本课程的课程进度、重点和难点进行全方位指导,为学生提供答疑、讨论和进行课程学习交流。 2、面授辅导:主要依靠各教学单位的辅导教师,紧紧抓住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辅导讲解。面授辅导应逐步摆脱以重复讲解课程内容为主的状况,要向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自我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为目标。 3、学生自学:自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教师的辅导课,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更应重视自学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变革,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学习。 4、教学研讨:为保证本课程教学活动正常有效开展,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对本课程进行认真教学研究,并参加本课程的各种教研活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与教研室及责任教师联系,协商解决。 第二部分教学实施方案 本课程教学以面授教学为主要形式。文字教材使用的是由秦志华编写的,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网上辅导是文字教材的配套教材,主要讲授教学重点、难点、疑点,以强化学员所学知识为主。

2018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经济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源配置方式 (三)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四)现代化经济体系 (五)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 (六)收入分配制度与公平效率原理 二、市场供求与均衡价格 (一)需求与需求曲线 (二)供给与供给曲线 (三)均衡价格与均衡价格模型 三、生产成本与市场结构 (一)成本与成本函数 (二)市场结构及其特征 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意义 (二)国民经济核算方法 (三)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五、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一)产出、就业与经济发展 (二)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换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 (四)经济波动 (五)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六、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一)市场运行机制与市场均衡 (二)市场失灵和市场功能缺陷 (三)政府的作用和宏观调控 (四)国民经济中的基本关系 (五)国民经济衡量、监测与预警 (六)宏观调控政策目标选择 七、财政与金融 (一)财政与财政政策

(二)货币与货币政策 (三)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 八、产业经济与产业政策 (一)产业结构与布局 (二)产业组织 (三)产业政策 九、区域经济政策 (一)区域经济布局 (二)区域经济的协调与平衡 十、国际经济关系 (一)国际经济组织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 (三)国际金融关系 十一、经济运行与协调发展 (一)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三)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四)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 (五)短、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协调 第二部分管理学原理 一、管理概述 (一)管理定义与职能 (二)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三)管理理论主要流派 (四)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五)全球化、信息化与管理 二、决策与计划 (一)决策与决策方法 (二)计划与计划工作 (三)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 三、组织 (一)组织设计 (二)人力资源管理 (三)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2019年一级建造师考试教材-机电工程实务(2019年版)

2019年一级建造师考试教材-机电工程实务(2019年 版) 2019年一级建造师考试教材-机电工程实务(2019年版) 2019年一级建造师考试教材-机电工程(2019年版) :教材简介 【书名】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2019年版) ——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图书作者】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编写 【出版时间】2019年4月 【开本】16 【定价】76.00元 【包装】平装 2019年一级建造师机电工程实务—教材目录 1H410000机电工程技术 1H411000机电工程常用材料及工程设备 1H411010机电工程常用材料 1H411020机电工程常用工程设备 1H412000机电工程专业技术 1H412019测量技术 1H412020起重技术

1H412030焊接技术 1H413000工业机电工程安装技术 1H413010机械设备安装技术 1H413020电气工程安装技术 1H413030管道工程施工技术 1H413040静置设备及金属结构安装技术1H413050动力设备安装技术 1H413060自动化仪表工程安装技术 1H413070防腐蚀工程施工技术 1H413080绝热工程施工技术 1H413090工业炉窑砌筑工程施工技术 1H414000建筑机电工程安装技术 1H414010建筑管道工程安装技术 1H414020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 1H414030通风与空调工程安装技术 1H414040建筑智能化工程安装技术 1H414050电梯工程安装技术 1H414060消防工程安装技术 1H420000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1H420010机电工程项目及其建设程序 1H420020机电工程项目管理的任务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完整版教材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完整电子版(出版社母版)教材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 第一单元工作岗位分析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工作岗位分析的基本原理,岗位信息的来源,工作说明书的内容,以及工作岗位分析及编写工作说明书的程序和步骤。 【知识要求】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概念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从规划的期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可区分为长期规划(五年以上的计划)、中期计划(规划期限在一年至五年的)和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的计划)。(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战略规划。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制度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5.费用规划。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三)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其他规划的关系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企业规划。企业规划的目的是使企业的各种资源(人、财、物等)彼此协调并实现内部供求平衡。人力资源是企业内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 (四)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管理活动系统的关系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而且在实施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目标的过程中,它还能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遗的政策和措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因此,人力资源规划又被称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纽带。企业工作岗位分析、劳动定员定额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前提,而人力资源规划又对企业人员的招聘、选拔、培训、考评、调动、升降、薪资、福利和保险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步骤与方法,作出了具体而详尽的安排,充分显示了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人力

2018高级经济师教材 03.经济学

2018年高级经济师 经济学 经济学知识点讲解 根据高级经济师考试大纲尽可能使知识点更全面; 透彻讲解重点、难点知识点; 知识点和例题、考题相结合。 一、社会主义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1)发展过程(3个阶段) ①79年,叶剑英初步表露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 ②81年,第一次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③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逐步成熟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 社会主义: 明确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定性) 表明了我国现阶段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具有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 初级阶段: 我国实现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正处在不发达的阶段。进行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建设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2)发展过程(3个阶段) 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非公有制经济是必要补充; ②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③1997年,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制度化) (二)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2) 1、资源配置 (1)资源的含义 为生产所必需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①人力资源; ②自然资源; ③资本资源。 (2)资源的特点: ①稀缺性 ②多用性 (3) 经济学的基本矛盾(单选或辨析) 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欲望(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4) 资源配置的含义 一定量的资源按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单选或辨析) (5)资源配置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一定量的资源按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生产什么(w) 如何生产(h) 为谁生产(w) (多选,混淆选项是生产多少)

一级建造师(公路)2020版教材全部流程

一级建造师(公路)2020版教材全部流程 一、P2 图1B411013 土质路堑施工工艺流程图 二、P10 图1B411015 填石路堤施工工艺流程 填石路堤将填方路段划分为 四级施工台阶、四个作业区段,按 施工工艺流程进行分层施工。 四级施工台阶是:在路基面 以下0.5m为第一级台阶,0.5~ 1.5m为第二级台阶,1.5~3.0m为 第三级台阶,3.0m以上为第四级 台阶。 四个作业区段如图1B411015 所示。

三、P21 袋装砂井施工工艺 整平原地面→摊铺下层砂垫层→机具定位→打入套管→沉入砂袋→拔出套管→机具移位→埋砂袋头→摊铺上层砂垫层。 四、P21 塑料排水管施工工艺 整平原地面→摊铺下层砂垫层→机具就位→塑料排水板穿靴→插入套管→拔出套管→割断塑料排水板→机具移位→摊铺上层砂垫层。 五、P23 粒料桩采用振动沉管法施工 振动沉管法成桩可采用一次拔管成桩法、逐步拔管成桩法和重复压管成桩法三种工艺。主要用振冲器、吊机或施工专用平车和水泵,将砂、碎石、砂砾、废渣等粒料(粒径宜为20~50mm,含泥量不应大于10%)按整平地面→振冲器就位对中→成孔→清孔→加料振密→关机停水→振冲器移位的施工工艺程序进行施工。 六、P47 全站仪放样流程 ①放样准备。 A.选择、录人放样数据文件。 B.选择、录人坐标数据文件;可进行测站坐标数据及后视坐标 数据的调用。 C.置测站点。 D.置后视点、确定方位角。 E.输入所需的放样坐标,开始放样,也可调用由计算机输入的

放样数据。 ②实施放样。 由观测者按照全站仪提供的角度与距离进行放样。 七、P47 GPS-RTK放样流程 ①设置基准站:在已知控制点上架设接收机和天线,打开接收机,将PC卡上室内设置的参数(坐标系统)读人GPS接收机,建立(或选择)配置集,输入基准站点准确的相应坐标和天线高,基准站GPS接收机通过转换参数将相应坐标转换为WGS-84坐标,同时连续接收所有可视GPS卫星信号,并通过数据发射电台将其测站坐标、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及接收机工作状态发射出去,待电台指示灯显示发出通信信号后,流动站即可开展工作。 ②流动站工作:打开接收机,新建(或打开)工作项目,建立(或选择)配置集(要求与基准站相匹配)。流动站接收机在跟踪GPS卫星信号的同时也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流动站的三维WGS-84坐标,最后通过与基准站相同的坐标转换参数将WGS-84坐标转换为相应坐标,并实时显示在流动站的终端。接收机可将实时位置与设计值相比较,指导放样的正确位置。 GPS-RTK技术用于中线放样,无须沿途布设图根控制点,从而减少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密度,节约经费,节省时间,其无须通视等优点和可以单人作业更显示出其优越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大纲及教学计划

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 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管理类其他专业的核心课程。因为有关企业的人、财、物等各种职能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构成了这类专业的基本内容,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职能管理中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和特殊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就是针对企业中人力这一特殊资源的规划和设计、选拔和获取、保持和激励、控制和协调以及培训和开发等内容展开。 本课程全面介绍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岗位分析、招聘与流动、培训、绩效考评、薪酬与福利、劳动关系管理等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及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树立现代人力资源观念;制定与实施招聘计划的程序和方法; 二、教学要求 本课程9学分,学期总课时为54学时,开设周期为2个月。 《人力资源管理》是从事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所必须掌握理论和技能要求中的核心部分之一。本专业学生应在对人的行政管理方面,学习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和技术,在招聘、录用、培训、激励、考核、薪酬、企业文化等环节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能进行基本的操作和监管,并具备接人待物,激励自我和

他人的基本素质。 本课程试图从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树立人力资源的理念;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活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熟悉不同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差异,让学习者在以后工作当中能熟练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教学辅导:教学辅导以远距离辅导为主,面授辅导为辅。并提供网上、电话教学指导,对本课程的课程进度、重点和难点进行全方位指导,为学生提供答疑、讨论和进行课程学习交流。 2、面授辅导:主要依靠各教学单位的辅导教师,紧紧抓住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辅导讲解。面授辅导应逐步摆脱以重复讲解课程内容为主的状况,要向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自我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为目标。 3、学生自学:自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教师的辅导课,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更应重视自学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变革,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学习。 4、教学研讨:为保证本课程教学活动正常有效开展,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对本课程进行认真教学研究,并参加本课程的各种教研活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与教研室及责任教师联系,协商解决。 第二部分教学实施方案 本课程教学以面授教学为主要形式。文字教材使用的是由秦志华编写的, 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网上辅导是文字教材的配套教材,主要讲授教学重点、难点、疑点,以强化学员所学知识为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学学时分配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完整电子版教材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 第一单元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一、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仅靠个人指令或默契远远不能高效实现分工协作,他需要组织结构提供一个基本框架,事先规定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和联络路线等事宜。 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它是企业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前提。组织设计虽然是一项操作性较强的工作,但它是在企业组织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一)组织设计理论的内涵 组织设计是在组织设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组织设计理论是企业组织理论的一部分。 1、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的对比分析 组织理论又被称作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它包括了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如组织运行的环境、目标、结构、技术、规模、权利、沟通等,都属于其研究对象。组织设计理论则被称作狭义的组织理论或小组织理论,它主要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把环境、战略、技术、规模、人员等问题作为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影响因素来加以研究。由此可见,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在外延上是不同的,从逻辑上说,组织理论应该包括组织设计理论。 2、组织理论的发展 组织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近代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三个阶段。组织理论的发展同整个管理理论的发展,基本是一致的。古典组织理论主要是以马克思。韦伯、亨利法约尔等人的行政组织理论为依据的,强调组织的刚性结构;近代组织理论则是以行为科学为理论依据,甚至作为行为科学的一部分而存在,他着重强调人的因素,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现代组织理论则是从行为科学中分离出来,主要是以权变管理理论为依据,他既吸收了以前各种组织理论的有益成果,又强调应按照企业面临的内部条件而灵活地进行组织设计。现代组织理论还在发展中,他的理论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组织设计理论的分类 组织设计理论又被分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和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主要研究组织的体制(权、责结构)、机构(部门划分的形式和结构)和规章(管理行为规范)。古典组织学派在这一方面,已经做过大量研究。而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除了包含上述基本内容之外,还加进了人的因素,加进了组织结构设计,以及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诸如协调、信息控制、绩效管理、激励制度、人员配备及培训等。现代组织设计理论,无疑

2018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理论与实务-某网校精讲班讲义(完整)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

2018年XXXX网校高级经济师讲义 (内部资料)

2018年1月18日 目录 第一部分经济学 (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7) (二)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 (1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和体制框架 (11) 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 (12) (一)所有制关系和所有制形式 (12) (二)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 (13) 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 (15) (一)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5) (二)公司制度 (15) (三)公司治理结构 (17)

四、收入分配制度与现代公平效率原理 (17) (一)个人收入分配过程与收入分配调节 (17) (二)收入分配方式与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 (18) (三)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 (19) 五、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21) (一)产出、就业与经济发展 (21) (二)产出、就业与经济发展 (21)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 (22) (四)经济波动 (23) (五)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五类政策) (23) 六、市场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23) (一)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23) (二)市场失灵和市场功能缺陷 (24) (三)政府的作用和宏观调控 (24) (四)宏观调控的目的和政策目标选择 (25) 七、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 (25) (一)金融市场及其运行 (25) (二)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26) (三)金融监管 (28) (四)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演变 (28) 八、对外经济关系 (29) (一)国际经济组织 (29) (二)对外贸易关系 (30) (三)对外经济合作关系 (31) (四)对外金融关系 (32) 第二部分国民经济理论 (33) 一、概论 (33)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 (33) (二)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34) (三)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 (34) (四)国民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 (34) 二、市场管理 (35) (一)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完善 (35)

一级建造师市政教材最新电子版

一级建造师市政教材最新电子版,很多人都是在施工现场工作的,环境条件比较恶劣,拿着书在工地看的确不方便,拿一份电子书看可以很好的利用碎片化时间,这一份最新的一级建造师市政教材最新电子版内容,大家可以免费下载。 一级建造师市政教材最新电子版内容速览: 在编撰过程中,编写人员始终遵循《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2011年版)以素质测试为基础、以工程实践内容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坚持与建造师制度实行的现状相结合,与现行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相结合,与当前先进的工程施工技术相结合,与用人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的修订原则,力求在素质测试的基础上,从工程项目实践出发,重点测试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技术、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实务、市政公用工程相关法规及规定等,每部分包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参考答案。 一级建造师市政教材最新电子版内容如下: 一建市政目录 1K410000市政公用工程技术7 1K411000城镇道路工程7 1K411010城镇道路工程结构与材料7 1K411011城镇道路分类与分级7 1K411012沥青路面结构组成特点8 1K411013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特点12 1K411014沥青混合料组成与材料13 1K411015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应用17 点击【一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6420774.html,/category/jz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1K411016不同形式挡土墙的结构特点19 1K411020城镇道路路基施工22 1K411021城镇道路路基施工技术22 1K411022城镇道路路基压实作业要点24 1K411023岩土分类与不良土质处理方法25 1K411024水对城镇道路路基的危害28 1K411030城镇道路基层施工29 1K411031不同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特性29 1K411032城镇道路基层施工技术31 1K411033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33 1K411040城镇道路面层施工35 1K411041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35 1K411042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39 1K411043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41 1K411044城镇道路大修维护技术要点44 1K412000城市桥梁工程46 1K412010城市桥梁结构形式及通用施工技术46 1K412011城市桥梁结构组成与类型46 1K412012模板、支架的设计、制作、安装与拆除49 1K412013钢筋施工技术51 1K412014混凝土施工技术53 点击【一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6420774.html,/category/jz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2018年高级经济师教材-01管理学

2018年高级经济师 管理学原理 一、管理概述 (一)管理 1、管理的含义 管理的目的?——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 谁管理?——管理者 对什么管理?——组织的各类资源 如何管理?——通过一系列活动 管理:是指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使组织成员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员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管理的产生:产生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组织的集体活动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管理的普遍性); (2)管理的目的:高效实现组织既定目标; (3)管理的过程: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基本职能所构成;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4)管理的对象:组织的各类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技术等; (5)管理活动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的。 管理的职能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活动或发挥的作用。 计划是对未来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 组织根据计划对组织各种要素和人们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的安排。 领导领导者引领、指导、影响群体或组织成功实现计划目标的过程。 控制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偏差的过程。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3、管理的性质(3方面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 ①管理的二重性的含义

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同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属性,由生产力决定。 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管理的属性,由生产关系决定。 ②管理的二重性的相互关系(辨析、论述)管理的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相互联系管理的自然属性离不开社会属性,因为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中;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离不开管理的自然属性而独自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了。 相互制约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必然对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产生影响。

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复习要点

2017年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要点 第三版教材 考试形式: 理论知识,125题(职业道德25题+单选、多选),一个半小时,用答题卡,时间紧任务重 专业能力,6题,分二部分,简答+综合题(图表分析) 综合评审,10题,文件筐,难点 重点内容: 职业道德从“公民道德纲要”和“八荣八耻”里出题 专业能力,要认清知识点,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公文筐,以PPT文件为准 第一章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包含哪几方面内容?(人力资源战略的构成)P19-20 ——按时限分:长期战略规划(5年以上)、中期、短期战略规划(3-5年)——按层级和内容分(总体发展战略、组织变革与创新战略、员工培训开发战略、专才培养选拔策略、员工招聘策略、绩效管理策略、薪酬福利及保险策略、员工激励与发展策略、劳动关系管理策略) ——从性质分(吸引策略、参与策略、投资策略) 企业的竞争策略有哪些?P20-21 1、廉价型竞争策略 借助高科技、扩大生产规模、雄厚的财务实力等手段,在生产上,采购供应上或在营销过程中,精打细算、节约开支、降低成本才能得以实现。适用于生产比较稳定、技术变化不大的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的的企业 风险:技术的迅速变化;注重成本控制,忽视消费者的偏好;专业性强,适应性差;劳动关系紧张;依赖于先发制人的策略。 2、独特性竞争策略 创新竞争策略--------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力求生产销售竞争对手所不能制造的创新性产品,已占领市场制高点,获取竞争优势 优质竞争策略---------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生产销售竞争对手所不能

制造的优质产品。虽然产品是同类的,但以高品质赢得消费者 优点:满足特定需要,降低价格敏感性;溢价补偿成本;讨价还价能力;防止替代产品的威胁。 人力资源管理各种策略运行比较表P24 吸引策略(廉价竞争策略):采用泰罗制,以廉价取胜 特点:中央集权,高度分工,严格控制,依靠工资,奖金维持员工的积极性投资策略(创新产品竞争策略):IBM公司投资策略 特点:重视人才储备和人力资本投资,企业与员工建立长期工作关系,重视发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作用; 参与策略(高品质产品竞争策略):日本企业管理模式 特点:企业决策权下放,员工参与管理,使员工具有归属感,注重发挥绝大多数员工的积极性 基本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 创业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先型薪酬策略) 高速发展型企业的人力资源资源管理;(跟随型薪酬策略) 收获/理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混合型薪酬策略) 整顿/衰退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滞后型薪酬策略) 影响企业战略规划的内部环境和条件P27-29

2018高级经济师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高级经济师考试实务试题1及答案 ◆1、[单选]企业对现有职务进行的认定、修改或产生新职务的过程是( )。 A.职务分析 B.职务描述 C.职务规范 D.职务设计 答案:[D] ◆2、[单选]企业对现有职务进行的认定、修改或产生新职务的过程是( )。 A.职务分析 B.职务描述 C.职务规范 D.职务设计 答案:[D] ◆3、[单选]职务分析工作的可靠性是指( )。 A.对职务分析工作的成本与收益的权衡 B.职务分析的精确性 C.不同分析人员对同一职务分析结果的一致性 D.工作人员是否认真、细致 答案:[C] ◆4、[单选]职务说明书与职务规范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前者以“事”为中心,后者以“人”为中心 B.前者以“人”为中心,后者以“事”为中心 C.前者只重“事”,后者人与事并重 D.表现形式不同 答案:[A] ◆5、[单选]企业设计出职务简单、可靠,但易使人产生单调乏味之感的职务设计方法是( )。 A.职务轮换 B.职务扩大化

C.职务专业化 D.职务简化 答案:[C] ◆6、[单选]在自我管理型工作团队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 ) A.自主式 B.协助式 C.分工式 D.层级式 答案:[B] ◆7、[单选]可以使员工对企业中的多种活动有更多了解,为其承担更大责任的职务奠定基础的职务设计方法是( )。 A.职务专业化 B.职务轮换 C.职务丰富化 D.工作团队 答案:[B] ◆8、[单选]借助人员变动矩阵,预测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量的方法是( )。 A.德尔菲法、 B.管理人员接续计划 C.马尔可夫模型 D.转换比率分析法 答案:[C] ◆9、[单选]在职务分析中,车间主任是一个( )。 A.职位 B.职务 C.任务 D.一项工作 答案:[B] ◆10、[单选]企业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考评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时的基本依据是( )。 A.职务说明书 B.公司战略 C.财务预算 D.组织结构 答案:[A]

版一级建造师教材

年版一级建造师教材

————————————————————————————————作者:————————————————————————————————日期:

2011年版一级建造师教材《建设工程经济》变化内容一级建造师考试网更新:2011-7-4 编辑:流云飞瀑 2011年版一级建造师教材《建设工程经济》变化内容 小编推荐:2011年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经济》考试大纲! 原教材存在的问题及修订的必要性 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与建造师实际工作联系不紧; 相关规范已作较大修订,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50500-2008)。修订的主要原则 紧密联系建造师实际工作; 体现新的法律法规和新规范的内容。 修订的主要内容 删除(理论性较强,与建造师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的内容) 1Z101000 工程经济 1Z101012 掌握现金流量图的绘制 1Z101026 掌握财务净现值率指标的计算 1Z101051 掌握建设项目周期 1Z101052 掌握项目建议书的内容 1Z101053 熟悉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1Z102000 会计基础与财务管理 1Z102015 了解借贷记账法 1Z102016 了解会计凭证及会计账簿 1Z102020 资产的核算 1Z102021 掌握流动资产的核算内容 1Z102022 掌握固定资产的核算内容 1Z102023 掌握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内容 1Z102024 掌握无形资产的核算内容 1Z102025 掌握其他资产的核算内容 1Z102030 负债的核算 1Z102031 掌握流动负债的核算内容 1Z102032 掌握非流动负债的核算内容 1Z102040 所有者权益的核算 1Z102041 掌握所有者权益的来源 1Z102042 掌握企业组织形式与实收资本 1Z102043 熟悉资本公积的形成及用途 1Z102044 了解留存收益的性质及构成 1Z103000 建设工程估价 1Z103039 了解估算指标 1Z103050 建设工程项目投资估算 1Z103051 掌握投资估算的内容和作用

(完整版)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学大纲

佛山市禅城区砺学职业培训学校教学大纲助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教学大纲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一、教学目标: 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本章教学目标为: (1)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理论。 (2)掌握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内容、作用与程序,以及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掌握企业定员的概念、作用、原则和方法,及定员标准的编写。 (3)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特点与构成。 (4)掌握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则、要求和步骤。 (5)掌握人力资源费用审核的概念、要求、方法与程序,费用控制的作用与程序。 二、教学内容: (1)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 (2)企业劳动定员管理。 (3)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 (4)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出控制。

第二章人员招聘与配置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员工招聘渠道的分类与选择、各种员工招募方法的程序与要求、对应聘者初步筛选的方法、员工录用的三种策略、员工招聘活动的评估方法。 (2)掌握人力资源空间配置方法。 (3)掌握人力资源时间配置方法一级劳务外派与引进的管理程序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员工招聘活动的实施。 (2)员工招聘活动的评估。 (3)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4)劳务外派与引进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培训需求分析的含义、作用、内容,基本工作程序和方法;培训需求分析信息的收集方法、培训需求分析模型,培训规划的内容,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2)掌握员工培训组织与实施的基本工作程序和方法,培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准备工作。 (3)掌握培训效果的信息种类、收集渠道及评估指标,收集培训效果信息的方法及培训效果跟踪与监控的基本工作程序和方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教学大纲

郑州市博睿职业培训学校教学大纲助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教学大纲(三级)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一、教学目标: 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本章教学目标为: (1)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理论。 (2)掌握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内容、作用与程序,以及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掌握企业定员的概念、作用、原则和方法,及定员标准的编写。 (3)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特点与构成。 (4)掌握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则、要求和步骤。 (5)掌握人力资源费用审核的概念、要求、方法与程序,费用控制的作用与程序。 二、教学内容: (1)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 (2)企业劳动定员管理。 (3)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 (4)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出控制。

第二章人员招聘与配置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员工招聘渠道的分类与选择、各种员工招募方法的程序与要求、对应聘者初步筛选的方法、员工录用的三种策略、员工招聘活动的评估方法。 (2)掌握人力资源空间配置方法。 (3)掌握人力资源时间配置方法一级劳务外派与引进的管理程序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员工招聘活动的实施。 (2)员工招聘活动的评估。 (3)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4)劳务外派与引进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培训需求分析的含义、作用、内容,基本工作程序和方法;培训需求分析信息的收集方法、培训需求分析模型,培训规划的内容,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2)掌握员工培训组织与实施的基本工作程序和方法,培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准备工作。 (3)掌握培训效果的信息种类、收集渠道及评估指标,收集培训效果信息的方法及培训效果跟踪与监控的基本工作程序和方

高级经济师教材经济学完整版

高级经济师教材经济学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2018年高级经济师 经济学 经济学知识点讲解 根据高级经济师考试大纲尽可能使知识点更全面; 透彻讲解重点、难点知识点; 知识点和例题、考题相结合。 一、社会主义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1)发展过程(3个阶段) ①79年,叶剑英初步表露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 ②81年,第一次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③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逐步成熟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 社会主义: 明确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定性) 表明了我国现阶段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具有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 初级阶段: 我国实现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正处在不发达的阶段。进行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建设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2)发展过程(3个阶段) ①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非公有制经济是必要补充; ②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③1997年,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制度化) (二)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2) 1、资源配置 (1)资源的含义 为生产所必需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①人力资源; ②自然资源; ③资本资源。 (2)资源的特点: ①稀缺性 ②多用性 (3) 经济学的基本矛盾(单选或辨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