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与越南

中国古代与越南

中国古代与越南
中国古代与越南

中国古代把越南叫做什么

交趾

1407年至1428年,中国明朝成祖(永乐皇帝)趁越南皇朝内乱之际,出兵占领越南,并在升龙设立了交趾布政司(行省),进行直接统治。

而今越南的土地上,古代长期并存者两个国家,安南和占婆。此文也按照所谓的越南正统,单说安南与中国的恩怨情仇(照我的看法,中国对越南颇有点养螟蛉为子的味道)。

越南这个国名,为清嘉庆帝所赐。记录这件事情的那本军机处奏折,可称为越南国名沿革的教材:“考安南古为南交,周为交趾,至赵陀窃居,始自称南越王....宋封..为

安南国王。元明至本朝,封号因之”。越南阮朝上本请求改国号为南越,廷议以为南越(嗯,就是赵老爷子建的那个国,可是包括两广的)不合体统,甚至有阴谋也未可之。

嘉庆帝退而求其次,准其改名越南。

简单说两句越南历史(这篇东西着重说说战争,和平时期你进贡我几根象牙,我回赠

你几两银子就不说了)。先说开天辟地那会儿的事情:神农氏的一个孙子,逛到交趾生

了泾阳王。泾阳王成年后娶了龙女(看过中学课本里的柳毅传么,拿来套就好了)就是

越南始祖了。自从秦始皇南征在今越北置象郡,汉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北越就纳

入了中国版图。一直到不成器的宋太祖承认安南丁朝独立,北属郡县长达一千多年。礼

记有五服之说,此时交趾是甸服,以后就是藩服了(到现在什么服也不是了)。

这北属的日子里是是非非也不少,不过都是内部叛乱(或者说镇压劳动人民起义)。

插曲一是南越王赵陀称帝,那些越南的愣头青史学家称为越南独立。人家辖地两广,治

所广州,说是广东仔搞独立倒差不多,哼哼。插曲二是伏波将军马援伐交趾,对手居然

是两个交趾女子(真是ft),三国演义里还说诸葛亮征南的时候祭马援庙呢。插曲三就是

汉末的交趾太守士燮老先生了,保交趾三郡平安,高寿九十(什么?没玩过三国志?那就

无话可说了)。古代越南史书里面可是称之为士王(老先生九泉下大笑吧)。

越南独立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南汉时。南汉帝可是很有幽默感的,他们管唐朝皇帝叫“

洛州刺史”,哈哈。此时土豪吴权势力膨胀,终于与南汉冲突。汉帝封洪操交王,出兵

白藤江。吴权在河底插满铁棒,先乘着潮涨而进攻,看潮水快退了立马后撤。洪操的追

兵则没这么好运,撞上了礁石一般的铁棒,大败。此后南汉基本上丧失了交州的统治权

。不过吴权可没统一交趾,也没有即帝位,算不得搞了独立。

真正的独立是丁部领于970年建立丁朝,宋太祖于开宝八年(975年)封其为交趾郡王

。这一封赵匡胤看着平常,对历史可是影响深远:越南从此名正言顺的脱离了中国(这

个时候不要去想taiwan)。以后像明成祖这样的雄略之主,出兵安南就算师出有名,占领

也不够名分了。

我不大能理解赵匡胤到底怎么想的,宋史就那么一句“丁琏来贡”,或许是北寇未平

,先稳了南方再说吧,还是不能苛求古人哦。不过这种骑墙政策给宋朝留下了孽债。一

晃越南丁朝,前黎朝相继覆灭。咱们大宋朝还是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没对他们的北犯

采取什么激烈措施,大不了一道诏书下去责问几句。

安南自从前黎朝彻底从中国脱离出去后,一直维持了和中原王朝的宗藩关系.开始的时

候或许纯粹是一种仰慕和惧怕.比如在前黎朝,实际上只有安南贡,没有宋朝回赠.这在

中国一直认为是天朝上国,对四夷要教化的思想下是有点不可思议的.到李朝以后,才形成定制:安南上贡,中原王朝册封新王并且回赠,同时也有维持越南正统的义务.

哦,忘了说前黎朝也有一次交锋了。黎恒是丁朝的权臣,恰逢幼主在位,废立之心遂起。丁朝幼主向宋朝求援,等到宋兵来了又害怕得投向了黎恒的怀抱(真是有病)。黎

恒可不是一盏省油的灯,想着而今迎战没有名分,自导自演了一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好戏(学得可真漂亮)。黎恒(该叫天福帝了)虽开始在白藤江失败,但后来诱宋军

深入,乘咱的水军没有跟上,战胜了宋军。

李公蕴(嗯,就是那个号称老妈去了一趟庙遂有身孕的家伙,可别想歪了哦,嘿嘿)

篡了前黎朝建立李朝。李朝对宋的侵犯变本加厉,宋朝一忍再忍(积弱如此,宋朝的皇帝都跳黄河去吧)。终于到了神宗拍案而起,不能再忍,一举把那些忘恩负义,狼子野

心的安南人打得落花流水。

这场大战之前还有一个故事,就是侬志高的反宋。侬本土豪,和李朝有杀父之仇,举

旗反叛并向宋称臣。但宋不许,愤恨之下起兵攻宋,一举打到广州城。大将狄青请战,在李朝还没来得及援助侬就剿灭了他。这么一折腾,宋朝南方边防的弱势被李朝看得一清二楚..

终于,在1075年,那批越南马列主义史学家吹嘘为伟大民族英雄的李常杰出场了。他率领的十万大军,很快攻陷了钦州,廉州,随后包围邕州。知府苏缄据城死守四十二天,而外援也为李常杰所破,苏缄和城内五万多百姓壮烈殉国。写到这里想起谢国桢先生评论满人何以这么快就占领全境说的,平常的百姓和士大夫是很有殉国的气节,但是总是为统治者所阻挠。在李常杰这件事情上,宋朝的南边防御和宋朝对安南的政策都是很可反省的(就比如对越自卫反击战,哦,扯远了)

神宗虽然有一些神经质,但是在心忧国事在这一点上,即使很多所谓明君也未必比得上。他派太原知府郭逵率军南下,仿狄青故事。郭逵一路南下,国土尽收复,虽然先在如月江为李常杰所败(很遗憾,没有在我们的史书上看到这个)。但接着分两路南下,

和李朝大军对峙富良江(就是越南的“母亲河”红河啊)。开始急切不能渡,后来郭逵

设计佯装退却,诱其进攻,随后伏兵四起,大破之

(越南的史书里面还说他“伐木治攻具,机石为雨”)。此战杀得“水为之三日不流”

,并诛李朝太子,但宋兵不习水土,不得不就此而返。李朝算是被吓破了胆,并且因此衰落。

陈朝后来代替李朝,并经历了蒙古人的三次征伐而未亡,虽然远没有越南人吹嘘的那

么神,毕竟也还算是挺有面子的,活活。这三次在元史列传第九十六-外夷二记载很详细,以此为蓝本啦。

第一次是蒙哥在位期间,1258年大将军兀良合台和其子阿术水陆并进,大败陈朝军,

陈太宗匆忙逃到海岛去了。蒙古人一进安南国都升龙(就是河内),就开始屠城。原因

据说是看到被囚禁的两个使节,一个死翘翘,一个被竹子绑着(安南人也够狠的),大

怒所致。对此我还是狠怀疑的,蒙古人的野蛮性格什么时候变过了,连屠城都要找理由了。后来“气候郁热”,遂班师。恩,据越南人说还曾经大破象军,结果象群惊慌之下

往回跑,践踏己军。这次征伐的背景是蒙古人想形成对南宋的包围网,陈朝惊慌之下称臣纳贡。

第二次是忽必烈在位期间的1284年,占城王虽降而复叛(这个在占婆篇里面讲过了吧)。忽必烈大怒,要求假道安南南下,这可是赤裸裸的假道灭虢之计。蒙古蛮子还会好

心到经过了还保你个国土完整么。这次的统帅是王子脱欢,兵锋直指富良江,陈仁宗的

数千条战舰被破,从此仁宗先生就开始东逃西串的生活。虽然如此,元军一方面不停的

被骚扰,一方面军中疾病盛行,狼狈的撤回去了。

到了1286年,忽必烈还是不死心,发动了第三次征伐。不过这次他学得比较乖,也想

搞个师出有名什么的(受孔老二的毒害阿,嘿嘿)。恰恰仁宗的弟弟来投降了,就册封

他为安南国王,同时大军压上(两手都抓嘛)。这战断断续续打了三年,元军就是没法

子把陈朝的有生力量消灭殆尽,还是那个军中疾病,不服水土的原因,再次北撤。陈仁

宗还是很识像的一个人,这个时候赶紧去称臣,让忽必烈挂住了面子。

嗯,接下来就该说明朝的事情了。

陈朝末年,权臣胡氏当权,至1400年终于发展到篡位。陈氏宗亲被剿灭殆尽,同时对明朝说没有找到陈氏子孙,自己“为众所推”,不得已才继位,骗到了安南国王的称号。

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成祖还在为胡氏屡屡北侵愤怒的时候,陈朝遗臣裴伯耆“告难”,请求成祖“愿兴吊伐之师,隆继绝之义,荡除奸凶,复立陈氏后,臣死且不朽”

。而一个王子陈天平也逃了出来,辗转数国,终于到了宗主国的首都北京。成祖听后很

是感动,在胡氏使者来的时候,让天平和他们相见,“皆错愕下拜,有泣者”。胡氏很

是狡诈,急忙给明朝说搞错了,说要迎天平为王。成祖“不虞其诈,许之',结果天平在

路上被胡氏伏兵所杀。

成祖听到这个消息,大怒,决议讨伐胡氏,时间是1406年。说实话一个宗主国被这样

欺骗,遭受这么大的屈辱,还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所派将领都是一时之俊杰,主

将成国公朱能,副将新城候张辅(土木之变都还出阵的n朝元老哦)和四平侯沐晟(沐这个姓大家都很熟悉吧,嘻嘻)。(后朱能卒,实际南征的是代总兵官张辅)。

所率军八十万,遵成祖旨意,九月出战,要在第二年春天前搞定。这个旨意该说是很

英明,避免了春天的瘴疠。此时的胡氏,恐怕战略在陈仁宗之下,居然想出的办法是在

富良江北筑城,据说发动了二百万民众。更搞笑的是守城的号称有七百万大军(吹牛还

真不打草稿)。张辅从上游顺流而下,和一直在那里对阵的沐晟夹击破之,并南下攻占

都城升龙。半年之内就占领了安南全境,设十五府。

当然,对一个独立数百年的地区是极难统治的,越人早就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安南还

是成了明朝的一块心病。自从1418年黎利起兵反明,和明朝大军拉锯了十年,到1427年宣宗终于决定撤出安南。期间大小战次数不可胜数,连已经贵为黔国公的沐晟都被请出

来出战,战死的甚至有太子太傅柳升。

有明一朝再无大事可记,不妨顺便说说其后的越南历史。葛剑雄先生曾经提出一个看法,越人之所以和中国越行越远,是因为语言几乎没有关系,北方的移民到两广就不前进了,越南的独立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

黎利建立的是后黎朝,国号“大越”(这个国号是犯忌的,明朝因此长期不封为安南国王)。后黎朝后来陷入了南北朝纷争的局面,北面有莫氏政权,而南有挟黎朝国王的郑氏。而郑氏北上灭亡莫

氏后,南方阮氏又兴起,开始了新一轮的南北对立。到了1771年北方发生了西山三兄弟起义,盘踞北方长达三十多年,最终被阮氏所灭。嗯,阮氏就是最后一个王朝了。

前黎朝快要亡的时候,照例请宗主国出兵。1788年,那是乾隆末年了,两广总督孙士

毅的两万大军,为西山朝所破,大失国家颜面。中国的这个义务一直尽到了中法战争,

冯子材老将军算是画了一个还算圆满的记号。

以后的事情有机会再补充吧,中法战争和79年的中越战争,不过这方面网上资料汗牛

充栋,恐怕不需要我置喙的说。哦,还忘了说,越南人就是春秋时百越的一支南迁,那

本越南古代史还花很大的笔墨写勾践呢,呵呵。

古代中国与越南的八次战争

越南古称交趾、交州。唐朝灭亡后,交趾的割地土豪纷纷割据,后形成十二大势力,号称十二使君。十二使君之一陈明公势力最大,他有一部将名叫丁部领,后代他统率部下,削平十二使君,于公元968年建立“大瞿越国”(也称丁朝)。自此越南正式独立。并且与中国历代都有征战。这里选其中著名的八次战役。

(1)丁朝建国之初与南汉之战

五代十国中的南汉向来操纵十二使君从中渔利,丁朝统一后先称万胜王,不敢称帝。南汉曾派五万军队南征。中途中伏大败而归。这一仗史书不祥,但是却意义重大,它使得越南敢于真正称帝,完全独立于中国疆域之外。

(2)黎朝与北宋之战

北宋建立平灭十国,丁朝丁部领之子丁琏上表内附,被封交趾郡王,以示笼络。宋太宗年间,丁琏死,其弟丁竣继位。丁朝权臣黎桓篡权,囚丁竣自立。太宗大怒,发兵征讨,水陆两路进兵。中计,被黎桓所败。无奈之下只好封黎桓为交趾郡王。是为黎朝。

(3)李朝与北宋之战

黎朝传三代,被权臣李公蕴推翻,建立李朝。1075年,李朝太尉李常杰率军分三路大举进攻两广。攻陷钦州、廉州、邕州等地,死者几十万,破坏甚烈。次年,宋朝还击,仅调用民夫就达87万,大败李朝军,进逼升龙(今河内)。李仁宗纳款投降。

(4)陈朝与蒙古之战

李朝末年李朝女皇昭圣公主继位,权臣陈守度强迫她嫁给自己的侄子陈日煛,继而让让位与陈日煛。建立陈朝。忽必烈灭大理进而伐交趾,李朝的象队被蒙古骑兵所射,反奔践踏,大败。皇族逃入海岛,京城被占,但因天气酷热,蒙古军队水土不服,撤退。被陈朝大将陈兴道反攻取胜。

(5)陈朝与元之战一

忽必烈建蒙元后,派使臣要陈朝臣服。陈朝拖延不受。于是1284年,元军借伐占城之名借道越南,想一鼓作气平灭之,也进一步扫荡流亡在越南的南宋遗臣。越南实行焦土抗战,清空京都,逃入山林。蒙古军无法与越南决战,骑兵又无法发挥特长,陷入游击战,最终撤退。又被陈兴道反攻获胜。

(6)陈朝与元之战二

1287年,元再度出兵,水陆并进。越南还是故伎重施。坚壁清野,逃入海岛。元军补给困难,只好撤退。最终彻底放弃了在安南建省的计划。

(7)后黎朝与明之战

陈朝末年,权臣黎季堥篡权。明成祖以宗主国身份讨伐,斩黎氏父子,在交趾设立郡县。但以黎利为首的反抗军势力越来越大,成祖死后经仁、宣两帝都无法镇压安抚。宣宗撤军,封黎利为王,是为后黎朝。最后一次尝试恢复在交趾的郡县统治的努力又失败了。

(8)越南阮氏与满清之战

后黎朝末年,南北分裂,北为后黎朝控制,南为阮氏控制。南方阮氏又爆发西山军阮氏三兄弟起义。于是西山军阮氏有成为越南第三种势力,好像三国割据。后来西山阮氏北伐后

黎朝,后黎朝向满清求救,清派两广总督孙士毅率兵南下。先获胜,后在欢庆春节时被西山军偷袭,大败逃入镇南关。西山阮氏怕清兵再来,上表臣服。满清也顺势下台阶,封王安抚了事。

永乐4年,明军进入越南,越南依靠复杂的山地,建立防御要塞,挖掘壕沟,还在壕沟里面安插竹刺。携带毒药弩,火铳,巨石的越军藏在一边。城栅相连达900里不断,尽发军队和所有男子200万参加防御。这可是中国军队史上面对的最复杂,纵深最长,参加防御人数最多的战役了。越南以为是固若金汤了,可这个对于处在鼎盛时期的明军来说实在是算不了什么。明军势如破竹,无可阻挡。一直冲了下去。双方主力爆发了普赖山会战,明军斩首越军首级达37390颗,其后第一次富良江之战明军歼灭敌军10000人,缴获战船100多只。第二次富良江之战越南战船连绵10多里,在陆地是无数战象配合步兵作战,企图靠大象击败明军。但是那是妄想,明军一下子歼灭了数万越军,杀的富良江被越南军的鲜血所染红,俘虏了越南的吏部尚书范元览,大理寺卿阮飞卿等高级官员,直到最后明军活捉越南黎氏国王,王子。

12年后越南再次爆发战争,明军水师在小黄江大破越南水军。击沉310多只越南战船。永乐19年,明军在农巴林大战中中再次取得大捷击败了越南,老挝联军,先是用火器攻击敌军的大象,接着再攻击人员,斩首10000多人。到了宣德2年,越南8万军队包围了明军的一个屯民点,昌利城。在四周高筑土城,在上面用飞枪射击城里。双方激战9个月。越南终于凭借兵力的绝对优势破城,城里无一个士兵投降,全部战死或者突围。后来明军大军到来平定了越南军队。

明成祖时期中国强大到什么程度?

粮食多的因为吃不完都在仓库里烂掉,这是史料中明确记载的。

明成祖五次出征蒙古,每次都是五十万大军,军粮的供应源源不断,这在其他朝代根本做不到。

说来有意思,蒙古当时最强盛的就是鞑靼和瓦剌,明成祖很有趣的一点就是看见哪个强盛起来,他就去攻打哪个?

一开始是鞑靼比瓦剌强大,所以明成祖第一次出征蒙古就攻打鞑靼,结果把鞑靼被打得实力一下子衰弱下去,结果在瓦剌和鞑靼的争斗中,瓦剌开始占优势,明成祖看见瓦剌有可能统一蒙古,于是又进行第二次亲征蒙古,结果又把瓦剌打得实力又被他打的衰弱下去,结果鞑靼又开始占上风并且不太驯服和听话。

于是明成祖又第三次亲征,结果这回鞑靼是望风而逃,根本不敢和明朝的军队的交战,连老窝都不要,一直逃到北边,这样鞑靼在蒙古的实力和威信又衰弱下去。

以后明成祖第四次,第五次出征,基本都是鞑靼和瓦剌一路奔逃,根本连和明朝的军队接触都不敢接触。

中国历史上无论是汉朝还是唐朝,对匈奴也好,突厥也好,都没有占据如此大的优势,匈奴突厥基本还是可以汉唐的军队进行一些交战。而到了明朝,却出现,蒙古军队被明朝军

队打的心胆皆碎,望风而逃的局面,实在是自古以来未有的情形。

明朝当时国力的强大还可以从明成祖一边在北方连续不断的发动对蒙古的亲征,每次都是五十万大军,另一边在南方,对越南也进行持续不断的征服,每次都是把越南造反的那个领袖给抓住,好象是明朝的张辅特别厉害,几乎在越南百战百胜,每次越南叛乱,都是派他去平定的,但由于明朝的军队不象满清的那群没有人性的杀人魔王那样会采用屠城手段,所以越南人民的反抗一直没有中断,后来明朝政府为了少伤人命,还是放弃了对越南的直接统治。但明朝可以在南北两边同时开展大规模的战争,并且都是获得胜利,这也就可见当时明朝国力的强大。

不仅如此,明成祖时代不仅能够同时供应大规模的战争,还能进行大规模的建筑活动(其规模比秦始皇可要厉害的多),比如为了迁都,在北京的皇城紫禁城就全是明成祖时代一手建造起来的,我们现在看到的紫禁城就全都是明成祖时期造起来的。

此外在南京还有大报国恩寺的建筑,据说是建筑的奇观,外国的传教士看见这个报国恩寺的壮观宏伟,都惊叹不已,好象明朝的文人王世桢还作诗歌颂过这个建筑,总之这个建筑是非常宏伟的,可惜这个建筑在太平天国时期似乎被曾国藩的禽兽军队烧毁了。

另外还有武当山的建筑群,也是非常宏大的工程,在山上进行这些建筑所需要的工程量是非常庞大的,这也都是明成祖时期造的,现在武当山的建筑群似乎被列入了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中。

另外还有就是大运河的疏浚工程,这也是非常庞大的工程,也是明成祖时期干的。

当时明朝不仅能够同时发起大规模战争,能够进行极其庞大的建筑工程,而且还派了郑和七下西洋,下西洋的船队往往都是几百只庞大的船只组成,简直象海上移动的城市,每次下西洋这些船队上都装满了各种中国的丝绸瓷器等货物,国力非常强大。

明成祖还组织了永乐大典的编撰,总字数达到了几亿多,而且和什么四库全书不同的是,永乐大典中的书籍都原样照收,没有任何修改删减。

现存的几百卷永乐大典,仅仅是当初原来的3%,可象永乐大典规模的庞大。

进行了这么多的战争,建造了这么庞大的工程,还有如此大规模官方远洋航海,明朝当时却依然保持非常强盛的势头,民间依然非常富裕。

可以说光凭这个就足以断定,明朝鼎盛时期的国力异常强盛。

同时进行大规模战争和大规模建筑的只有秦始皇和隋朝可以类比一下,但这两个朝代都是因为无力承担这样的压力,而迅速崩溃。

越南从中国宋朝独立以来的几度边界变动(1)

2007-03-19 09:08:56 中华网论坛【大中小】查看评论

作者: 孤独刀客

宋朝时期,广源州(今越南高平省)土酋侬智高叛乱,被宋朝平定,安南向中国提出了广源(今越南高平省)、两峒(广西那坡县附近)的领土要求,宋朝皇帝以广源(今越南高平省)偏远难守,将广源州赐予安南。

元末明初,越南乘中国内乱,越过边界二百余里,占领中国的禄州(今越南禄平县)和西平州(今越南谅山),将国界从现越南谅山西南的鬼门关推进到今天的镇南关(友谊关)附近。越南还占领中国广西思明府所属的六县(今越南脱浪县等沿现中越边界各县)。

明朝期间,越南趁中国从越南撤军,还占领中国云南的宁远州(今越南莱州及其莱州以北地区)。

明朝后期,越南发生内乱,内乱的一方安南王将广东的六峒地区(现在广西的北仑河以北一直到广西的江平)还给中国,在云南方向,将蝴蝶、普园(中国云南麻栗坡以北)归还中国。

满清初期,云南建水县外六猛(今中国的金平县、越南的封土县一直到越南莱州以北的地区)内附,也就是明朝云南的宁远州回到中国。

满清雍正年间,越南向云南推进边界,从大赌咒河(位于越南黄树皮县和河江以南)推进到小赌咒河(现云南马关城外小赌咒河),雍正皇帝以越南“累世恭顺”,将小赌咒河以外的中国领土赐予越南。

法国侵略越南时期,满清出兵抵抗法军,在黑旗军的帮助下,占领了越南北方。但是法国也占领中国台湾的澎湖地区,切断了大陆和台湾的联系,并全歼了中国南洋水师。所以李鸿章和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条约规定中越边界在现界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因为中越边界在历史上从没有全面勘定过,中国的勘界官员一边准备谈判,一边派出军队占领边界附近的有利地形和越南界内对我国非常重要的地区。

7楼

中国的勘界官员根据《中法新约》中规定中越边界在现界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原则,首先向法国提出了从谅山到高平一线全部划归中国的方案(这一方案可以收回从宋朝以来丢失的全部中国领土)。法国谈判官员没有同意;后中国的勘界官员又提出了将越南的文渊县等三县(现在越南的同登县等三县)划归中国的方案,法国谈判官员开始同意,但是后来又耍赖,最后条约中还是没有收回。因此中法(越)边界条约中国方面的得失是:

在广东方向(现在已经全部划归广西省)上,越南的飞地江平、黄竹、石角、句冬(现在广西钦州的江平、黄竹)划归中国。清史说:广东西南江平、黄竹一带,从思勒拓展边界到海,南北计四十里,东西共六十里。

在十万大山中,有一块三不管地(即广东不要、广西不要、越南不要),条约规定这块地区划归中国,十万大山分茅岭、峒中(现广西峒中)都划归中国。嘉隆河八庄等各处越民,因恐惧法国人,而华人有同文同族,所以纷纷向中国官员提出不愿意受法人统治,纷纷改换满清服装,当中法勘界官员现地勘查边界时,越民均指认边界在南,而把自己村庄划在中国。这种情况在边界沿线多次出现,使中国收回许多领土。清史上说:广东钦州界之西境分茅岭、嘉隆、八庄一带,拓展边界到嘉隆河,南北计四十余里,东西计三百余里。

在广西方向镇南关处,都是险要的高山,是边防重地。在满清谈判官员的努力下,镇南关东西数十公里内,中国边界向越方推进了二十到五十里,使很多险要的地段划归中国。

清史说:镇南关东界原在米强山,现在拓展到派迁山,拓展领土五十里。西界各口拓展二十里。并划出斜线往西北方向和云南边界相接,斜线比历史边界拓展二十到五十里,凡是线内的村庄不管中方还是越方,全部归中国。

广西龙州西侧金龙洞为边防要地,历史上为中国管辖,但是当地土官借给越南高平下琅州抵债,该地位于丹桂山脉中,长60余里,是一个非常险要的隘口,该地包括九十个村庄。在谈判官员的努力下,该地和里板三村全部收归中国。

在云南方向上,中国收回了第二段的漫冲、董纽两寨(这两寨已经被安南侵夺四十余年,纵横三十里);第三段定界于绿水河东,拓展边界四十余里;第四段,将田蓬、沙人寨等六个村庄划归中国,拓展边界三十多里。以上共拓展边界一百多里,中国没有丢失土地。

中国收回了麻栗坡的都龙、猛峒、南温河,从南丹山以北、西至越南狗头寨(位于小赌咒河)、东至越南清水河(现在老山下)一带地方,均归中国管辖。这段边界位于大小赌咒河之间,原来中国的南狼,孟康等地还是没有收回,收回面积约为600平方公里,没有收回的地区为400平方公里。(明朝大小赌咒河之间1000平方公里原属于中国,清初雍正皇帝赐予越南)云南建水县外六猛(今中国的金平县、越南的封土县一直到越南莱州以北的地区)自乾隆年间内附以来,一直接受中国管辖。但是中国为了换取麻栗坡南面的都龙、猛峒、南温河地区,这段地区作出妥协,将六猛中的三猛(猛赖(越南莱州),猛梭(越南封土县)等)划归法国。清政府认为,麻栗坡南这块领土较为肥沃,不仅收回了领土,而且可收地利。而三猛土地,全为山地,不便于管辖,而且当时三猛的土酋在1840年时又向越南外附,并接收了越南的官职,同时也接收中国的官职,属于两国共管地。总之,三猛的丢失使中国损失土地面积总共1600平方公里。

所以,总的来看,云南方向上不包括中国老挝边界共损失1000平方公里。针对广东广西方向来说,这次划界是对中国有利的。

因此,清法越南划界对中国来说,得失的土地面积大体相当,但是中国得到的均为靠近海岸和盆地的肥沃土地,而越南得到的是不易管辖的山地(当地傣人既对汉人又对越人反感)。而且,在划界时,由于边界沿线越人恐惧法国人的统治,纷纷易服,要求接受中国的管辖,所以沿原界许多越南村庄都在划界时划归中国。从中国的史书上看,清政府对这次划界是比较满意的,认为不包括勘界时法国作出的让步(实地勘查时,由于清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形且当地越民不愿意接受法国人统治,勘界时中国已经赚得部分土地),满清收回的土地何止数百里。法国人的史书上说:我们在划界时给予了中国以广泛的领土优惠。实际是,得失土地大体相当,但中国得到的土地较优。

建国以后,越南认为这次划界对越南不公平,越南吃亏了。对中国提出了广泛的领土要求。而1979年,中国认为有争议的领土只有五平方公里。

经过1979年-1989年的中越战争,中国占领了大部分的边界骑线点,如广西与越南交界的

庭毫山、法卡山;云南和越南交界的扣林山、罗家坪大山、老山、者阴山、这些制高点均为我军控制,边界上存在的争议地区,如与越南黄树皮交界的楠木坪等,总计新增争议地区200多平方公里,这些领土均是中国军人流血牺牲换来,且全部为我控制。

1999年的《中越陆地边界条约》彻底解决了中越陆地边界问题。

北部湾中部的白龙尾岛现在为越南海防市管辖,已经划归越南。

梅叔鸾

梅叔鸾 (? - 722年)(Mai Thúc Loan),中国唐朝交趾地区叛乱首领。

生平

梅叔鸾生于枚埠地区 (现越南河静省石河县),家中贫寒,及后迁至玉征(现南坛县),自小便要每天到山上捡柴、干粗活、种田及放牛。亦因为长期的体力劳动,成就了他健壮的体魄,以及黝黑的肤色。

自公元624年唐朝在越南设置交州都护府后,越南便从隶于当时的唐朝,当地人民都需要向唐朝缴交赋税以及服役。越南当地的人民长期不满唐朝的统治,故此于越南并入中国版图的二百多年间,曾发生过四次反唐运动,梅叔鸾反唐就是这四次反唐运动的第一次。

中国与越南祖先崇拜的对比

中国与越南祖先崇拜的对比 在中国与越南都存在着一种广泛而普遍的的宗教文化——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在两个国家传统文化和社会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发达的体系和牢固的根基,其触角升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种宗教文化伴随着文明和社会的发展延续,经久不衰。祖先崇拜是一种尊崇祖先亡灵、并认为他们有能力对儿孙保佑赐福的信仰。宗教学理论认为,祖先崇拜是人类信仰生活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文化现象,它源于原始人类自然宗教的灵魂观念和冥世观念,始于原始社会后期家庭制开始形成后,是灵魂崇拜与家族血缘观念结合的产物。 中国的祖先崇拜 1中国祖先崇拜的起源 祖先崇拜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主要宗教形式。根据文献记载,祖先崇拜至少可上溯至商代.并且绵延不断,流传至今。几千年来.这个信仰系统不仅塑造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且也不断被历代的统治阶层所利用,以达到使其政治地位合法化的目的。祖先不单是可以被创造。而且也是可以被更新的,所以祖先崇拜的性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中国早熟的农业生产方式,是血缘血亲建立起一种氏族式的社会组织形式,典型的管理特点就是家长制,一个家族内的大家长或者叫族长具有极高的权威,在这种模式上逐渐形成了中国人文化上独具特色的祖先崇拜,把死去的祖先神格化,而不同于希望纯粹的超越的神的崇拜。 1.中国祖先崇拜的特点 这种祖先崇拜就是在亲缘意识中萌生、衍化出对本族始祖先人的敬拜思想。最初始于原始人对同族死者的某种追思和怀念。氏族社会的演进确立了父权制,原始家庭制度趋于明朗、稳定和完善,人们逐渐有了其父亲家长或氏族中前辈长者的灵魂可以庇佑本族成员、赐福儿孙后代的观念,并开始祭拜、祈求其祖宗亡灵的宗教活动。 这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祖先崇拜有几个特点,首先,具有本族认同性和异族排斥性;其次是相信其祖先神灵具有神奇超凡的威力,会庇佑后代族人并与之沟通互感;最后超越了原始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的认识局限,不再用动植物等图腾象征或生殖象征来作为其氏族部落的标志,而以其氏族祖先的名字取代,由此使古代宗教从自然崇拜上升为人文崇拜。 2. 祖先崇拜的祭祀 对祖先的敬畏主要通过祭祀表现出来。首先,祖先崇拜有着系列的神圣之物如:神龛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简表

Ⅰ.①秦汉之际,大量中国人往朝鲜半岛避难。汉时,半岛南部三韩多次派人赴汉,先后见武帝、光武帝。其中辰韩引进中国先进文化,被称为“秦韩”。 ②双方贸易往来频繁,朝鲜输檀弓、果下马入中国,中国传给铜镜、漆器、 铁器等。 Ⅱ.①西汉武帝时,日本三十多国遣使经朝鲜半岛赴汉。②东汉光武帝时倭奴国遣使朝汉,受赐“汉委奴国王”金印,后中国传给铁器、铜器、丝帛等。Ⅲ.两汉时期中越联系密切,越南输象牙、犀牛、珍珠入中国,中国传给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等。 Ⅳ.①西汉以前,中国丝绸少量转贩至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张骞使西域后,汉与西域联系渐频,沟通中西的陆上丝绸之路开通。②丝路沟通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中国的铁器、丝绸、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两汉之交佛教经中亚由丝路传入中国。③汉武帝时“海上丝绸之路”开通,海上丝路自广东沿海始,西至孟加拉湾沿岸,最远达印度半岛南端。 Ⅴ.西亚安息国经陆上丝路与汉频繁交往,又经海上丝路在汉与大秦之间转贩丝绸,大获其利。 Ⅵ.①丝路西端的大秦(罗马帝国)和汉朝都想直接交往,但受安息等国之阻。 97年班超派副使甘英往使,至条支海(波斯湾)则止,不达。②后大秦经海上间接地与汉进行丝绸贸易。《后汉书》载,大秦安敦王朝遣使于166年来汉,献象牙、犀角等物给桓帝。这是正史所载中欧最早的直接往来。★两汉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 ①物质基础:汉朝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强大。 ②政策:汉 的对外政策。 ③交通:张骞、班超开辟发展了中西交通。 ④文化: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这与对外关系发展互为因果。 Ⅰ.隋唐对外交通发达。陆路东达朝鲜,西通印度、伊朗、阿拉伯及欧非多国。 海路自登州、扬州出,东到韩国、日本;自广州出,西至波斯湾。 Ⅱ①7世纪后期新罗和唐往来频繁,来唐留学生以新罗人为多,如崔致远。许多城市中设有“新罗馆”“新罗坊”。②新罗立国参用唐制,设国学,教儒学。③新罗人从唐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制瓷、制铜技术。新罗受唐文化影响很大。 Ⅲ.①隋时,中日互使。自贞观始,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归国的人策动了大化改新,多法唐制。都城建造,效仿长安。学校教授儒学。②双方贸易往来频繁。③对中日交往贡献突出者,有日本的吉备真备和中国的鉴真。Ⅳ.①隋唐时中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互使,交换土特产品。炀帝曾遣使马来半岛。唐中期骠国王子携歌舞团来唐。②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天竺的交往大大加强。贞观时,天竺遣使送来郁金香、菩提树,中国的十进位计数法传到天竺。③对中印交往贡献突出者,有唐玄奘、义净。 Ⅴ.①隋唐时,中亚一些国家频繁来使,带来名马、异药等。②隋时已和波斯互使;唐时波斯受大食侵扰,其王及儿子先后前来求援。波斯商人在中国设“波斯店”。③唐高宗时大食始与中国通使,持续一个半世纪,造纸术也在唐时传到大食。④唐和东罗马(拂菻)通使,其医术、杂技传入中国,中国的大量丝绸、瓷器运往欧洲。⑤史载唐朝和非洲也有往来。唐人杜环到过非洲。索马里使者于高宗时来中国。非洲出土过当时中国的陶瓷残片。★隋唐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 ①物质基础:隋唐经济繁荣, ②政策: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表现在:a.欢迎外人来华; 出访;c.尊重外人生活习俗; 待他国。 ③交通:对外交通四通八达, 步。 ④文化:隋唐时科技文化居世界领先水平,对外吸引力大。 ★隋唐对外关系发展的意义: ①促进了隋唐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②大大加强了中国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了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③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亚洲和世界其它地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古代史各朝代特征

中国古代史各朝代特征 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先秦包括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1、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 (1) 原始民主制。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平等生活。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 (2) 分封制和井田制。夏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西周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使周王朝加速了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社会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韩非子顺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地需要。秦国的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石器为主的简单劳动工具。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逐渐发展起来,人们过着以原始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在奴隶社会,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夏朝开始了原始的水利灌溉农业;商朝青铜器制造业发达,金属工具用于农业生产;春秋后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封建经济初步发展起来。 3、思想文化方面:半坡氏族的彩陶文化是原始社会的文化代表,它蕴藏着中国原始文字的起源。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思想和科技出现了繁荣局面。a思想方面形成了百家争鸣和思想解放的局面;b教育方面,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c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有了发展;d文学艺术也有了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为后世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东方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4、民族关系方面:我国的原始人类不仅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北起辽河,南至珠江也都有远古人类的遗迹。传说中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构成了以后华夏族主干。春秋战国时期,诸候争战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但客观上加强了华夏族和其他各族的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渐趋统一,为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造了条件。 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中国与越南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现状分析

中国与越南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现状分析 11文管班樊慧飞1101050112 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文化极大地影响着越南文化。越南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漫步越南城市乡村,当地的许多传统习俗都源自中国,中华文化的痕迹随处可见。在长期以来中越两国人民在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而且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中国与越南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一、中国与越南的文化交流 (一)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字的影响 现在越南虽然用拉丁字母书写,但其发音里还保存着70%汉越音词汇,从这里可以看出越南的文字与中国汉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大约在东汉开始,汉字开始有系统和大规模的传入越南。到了越南陈朝以后,汉字已经成为越南政府以及民间的主要文字,此时大量的汉字著作开始出现,最著名的就是15世纪编撰的《大越史记全书》。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以汉字写成的文章基本上不按越南语的文法规则书写,也不采用越南语的词汇,而是纯粹的用古汉语的文法写成。 (二)、中国文学对越南文学创作的影响 在越南的各大书店陈列着许多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古典文学巨作,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还有许多的近年来颇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如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杂文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等等。 2010年越南中国图书展销会,是继2008年和2009年越南、柬埔寨中国图书展销会成功举办之后,广西新闻出版局第三次承办并组织中国出版代表团参加这项国家级书展活动,同时也是纪念中国与越南建交60周年暨中越友好年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中国出版代表团达成向越南输出版权合同和意向的图书共79种,其中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当场签约输出版权的图书达61种,创历史新高。除举办中国图书展销会外,中方代表团全体成员还参加了第三届越南国际书展,与越南有关出版、发行单位洽谈图书贸易、版权贸易、合作出版等事宜。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教学目标: 1、系统了解古代对外交往的基本情况; 2、了解古代对外交往的著名人物和重要史实; 3、归纳古代中国先进科技文化外传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4、分析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等对外关系上的重大事件及其国际影响,理解古代对外关系由开放到闭关的历史趋势及原因; 5、重点掌握秦汉、隋唐和明清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外交往关系的基本史实。 ★知识整合: 二、古代对外关系的内容特征分类 1、古代与东亚的关系 (1)与日本的关系 ①秦汉时期:A汉武帝时,日本30多个小国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 B东汉光武帝时,“汉委奴国王”金印;C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入日本。 ②隋唐时期: A遣唐使;B贸易往来频繁;C突出人物:鉴真和吉备真备;D日本制度文化深受唐朝影响。 ③明清时期:A东南沿海倭患严重;B明政府限制私人海外贸易;C戚继光抗倭,1565

年肃清倭患;D清朝实行闭关政策。 (2)与朝鲜的关系 ①秦汉时期A秦汉之际,燕、齐、赵等人为避战乱,数万人迁居朝鲜;B三韩多次派人赴汉,觐见光武帝;C辰韩引进中国先进文化,被称为秦韩;D贸易:朝鲜输入檀弓、果下马;中国输出铜镜、漆器、铁制工具等。 ②隋唐时期 A往来:唐朝留学生中,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志远,长安等地设有“新罗坊”、“新罗馆”;B交流:新罗从唐朝引入茶叶、雕版印刷术、制铜、制瓷技艺等;C新罗制度、文化深受唐朝影响。 (3)中华文化圈 中华文化圈以中国为中心,包括周边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等,初步形成于汉朝,隋唐时期最终完成。其特点是以汉唐文化为源流向周边传播。周边国家以汉唐文化为模本,深深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 2、古代与东南亚、印度半岛的关系 (1)与印度半岛的关系 ①两汉时期 开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等西传,印度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②隋唐时期 A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品;B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天竺交流加强,天竺遣使唐朝送来郁金香、菩提树。佛教艺术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中国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C玄奘从陆路到达天竺研究佛学;D义净从海路到天竺研究佛学。 3、古代与中亚、西亚、欧洲、非洲各地到关系 (1)丝绸之路: ①开通条件:西汉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新纪元。②路线: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葱岭→西亚→欧洲、非洲。③意义: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2)海上丝绸之路: ①时间:汉武帝以后。②路线:广东沿海港口→沿中南半岛南下→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波斯湾。③意义: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 (3)郑和下西洋 ①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对需求。②条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第一部分先秦 【阶段特征】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前是我国的先秦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三个历史时期。由于原始社会的内容不列入高考范围,故本单元主要涉及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完成期间的历史变化。其间依据社会性质的变化,划分为两个时期,其特点有:1、夏朝、商朝和西周(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这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强盛时期。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表明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商朝奴隶制文明有新的发展;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奴隶制国家走向强盛。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上升,展开广泛的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B大国争霸。统一的封建国家在形成之中。C分封制瓦解。D 民族融合。(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得私田扩大A 井田田制瓦解。B 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得以确立,社会经济因之得到发展。C 封建经济初步繁荣。(3)文化上,社会思潮相当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也取得一系列成就。

第二部分秦汉【阶段特征】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到公元220年曹丕建魏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秦统一后首次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武帝时期,得到巩固,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了。B 封建中央和地方官制初步建立。C 统治思想:秦朝是法家思想,西汉初年是道家思想,至汉武帝时期用儒家思想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秦朝的措施和西汉的“王国问题”解决及东汉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E 选官制度的进步:废除世卿世实禄的制度。秦朝:按军功授爵;两汉是察举制和皇帝征召。2.经济上:①基本特征: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②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暴虐统治又破坏了生产力发展,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③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经济重心在北方);④对外贸易开始:丝绸之路。 ⑤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3.民族关系:A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开拓。B 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北方:主要是与匈奴的关系,以战争为主。西方:与西域的关系,开始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南方和西南:主要是越族和西南夷,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4.对外关系:A 对外交往初步发展,

越南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邓成艳

越南经济的发展以及其对中国的贸易关系的影响 摘要:越南是位于亚洲的中南半岛,进入21世纪以来,越南经济随着加入国际贸易这个大家庭,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经济结构不断完善,经济质量不断改善,越南与中国的许多领土接壤,中国也是越南主要贸易对象之一,因此,研究越南经济发展以及越南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是十分有必要的,作为红河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研究越南经济以及越南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对我将来的就业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选择了这个专题,经过查阅资料结合我个人观点,下面,我就谈谈越南经济的发展以及其对中国的贸易关系的影响。 关键字:越南经济越南的对外贸易中越经贸关系 一、越南经济的发展 过去数十年,越南处于基础差,积累少,发展跟不上时代,教育落后的困境。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越南逐步发展起来,经济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人均收入水平大大提高,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金融状况有所好转。国内工业体系逐步完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原材料 越南位于亚洲的中南半岛,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炎热的天气,使得越南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种植热带水果和农作物的优势,独特的地理优势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得越南的农产品成为越南主要出口产品。

资本 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吸引不少外国投资者的眼光,大量的资本进入越南,社会投资踊跃使得越南的经济在大量资本的基础上获得许多发展机遇,激发了越南的许多经济发展潜力。 技术 在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的条件下,越南也逐步加入世界经济中,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属于它自己的小小作用,越南主要贸易对象有中国、美国、欧盟、东盟、日本等国家。越南主要出口产品有原油、服装纺织品、水海产品、鞋类、电子产品、木制品、大米。主要进口商品有机械设备以及零件、成品油、钢材、纺织原料、皮革、布匹。随着越南经济的发展,越南从过去的农产品生产转变成工业制品,工业制成品总额增长迅速,在越南出口中的地位逐渐上升,通过对外国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大量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入越南市场,越南利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路子得到了很大的消费市场,对国外先进技术和成套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通过引进先进技术,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使得越南的国内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使得本国的发展得到了更好的基础。 经济的革新 越南在农业、工业和商品流通领域都进行了一些变革,主要有在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在工业领域进行一定程度的向企业放权,在商品流通领域建立自由市场。越南的企业革新由原来的国有企业为主导转变成为不否定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的同时,主张部分国营单位

第三讲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教案

第三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教案 一、内容分析 在古代,中华民族通过同邻邦的广泛交往,既增进了彼此的友谊,也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国的陆路、海陆贸易,把中华民族文明远播异域,同时也带回了异国文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以友好交往为主,以先进的文化影响周边和世界各国。自郑和下西洋后,对外关系出现新变化,欧洲殖民势力东来,反侵略斗争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闭关政策,使中国在对外关系方面处于被动地位,日渐落后于西方世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古代中国一贯坚持睦邻友好和与世界各国友好的对外政策;积极发展与朝鲜、日本、越南、印度等亚洲国家以及与欧洲、非洲各国的友好往来和友好关系;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古代中国实行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及相互影响,以提高考生归纳、综合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条件、途径和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2)结合史实,初步学会分析、评价历史民族使者的方法,提高对外交往合事件阐释能力,从线索上掌握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是一个同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历史。 4、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古代中国,尤其是汉、唐、宋、元政府实行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对古代中国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 2、认识到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当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和平崛起,渊源就在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 三、知识梳理: 基本知识概述: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包括中国与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以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 (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概况 1、阶段特征 先是从周围的邻国开始,如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后逐渐扩展到印度、波斯、阿拉伯,最后到欧洲、东非和北非。 (1)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主要往来的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等一些国家。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 ①史实:A.由张骞凿通的“丝绸之路”,是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最光辉的表现,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B.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时,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到达了安息西境,因不明情况行至波斯湾而还。C.到166年,大秦国王安敦派使正式来中国。这是中国和欧洲正式交往的开始。D.汉同日本、朝鲜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 ②特点:a.从范围上:周边国家为主,开始同欧洲往来b.从交往形式上: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c.从途径来看:有官方、民间两条途径,其中官方是主要参与者;d.从交往道路上:以陆路为主。 (2)第二时期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经济处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 ①史实:a.朝鲜:新罗统一;高丽乐,留学生,手工技术;贸易b.日本:遣唐使,留学生,人物。行政制度,京都建筑,文字,生活c.印度:天竺;熬糖法;文化双向交流;玄奘西游d.西亚:波斯国王、商人、舞蹈。大食伊斯兰教,造纸、纺织;瓷器 ②特点:A.全面开放,影响深远。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对一些近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来往,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心。B.此时期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间范围大大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都已经有比较频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往来。最显著的如波斯、阿拉伯的使节和商人大量来中国。唐朝时还有一批留居中国不回的波斯人。C.陆海并举,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D.双向交流, (3)第三个时期是宋元时期 ①史实:a.南宋时期,指南针传到欧洲。b.元朝时,火药传到欧洲。 ②特点:A.由于自北宋开始,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也突飞猛进,尤其是海上运输,在世界名列前茅。宋元时,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中国船队是最活跃的船队。B.宋元明清时期,我国在对外经济文化方面出现了一批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 (4)第四个时期: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 ①史实:a.郑和下西洋:1405-1433,七次,非洲、红海;政治为主,贸易不营利b.华侨开发南洋:唐开始;明更多,传播先进技术文化,促进发展c.戚继光抗倭:明中后期,台州;福建,俞大猷,1565. d.葡占澳门:1553居住权;1557官署,长期占据e.收复台湾:1624荷兰;1662郑成功;1684台湾府f.抗击沙俄:康熙,雅克萨之战;1689尼布楚条约 ②特点:a.由开放转入闭关:清初以后,由于封建统治阶级采取闭关政策,这些联系便逐渐中断了b.开始抗击外国侵略 2、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⑴古代政治上的友好交往 ①东汉:A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受到光武帝的赠赐“汉委奴国王”金印。B张骞通西域后开通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通新纪元。从此中国文明不断传到西方。97年甘英

简述中国与越南的关系

简述中国与越南的关系 越南,全称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是亚洲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广西、云南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国土狭长,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紧邻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 历史上,越南中北部长期为中国领土,公元前257年,蜀国末代王子蜀泮率领其族民,辗转到达现在越南北部,建立瓯雒国,并自称为安阳王。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前214年,派大军越过岭南占领今日越南北部和广西、广东、福建,征服当地的百越诸部族,秦朝在这一带大量移民,设立了三个郡,其中越南北部归属于象郡管理。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越南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在之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越南北部交趾地区虽然屡有反抗,但是大体上一直受到中国古代政权各朝代的直接管辖。968年,丁部领(丁先皇)以武力征服境内的割据势力,建立国号大瞿越(丁朝),两年后(970年)又自称皇帝与使用年号太平,定都华闾(今宁平省宁平市),算是越南正式脱离中国而自主之始。1802年,阮福映在法国支持下灭西山朝,建立阮朝,之后接受中国清朝嘉庆帝的更改册封为越南国王,正式建立新国号为越南,这也是越南名称的由来。 抗战初期,越南政府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制止法国侵略,采取了以和求进的策略,与法国进行谈判。1946年3月6日,越法双方签订了“初步协定”;9月14 日,又签订了“临时协定”,从而出现了近一年的缓和局面。但是,1946年12月19日下午,法军开始向河内发动总攻击。至此,法国已完全撕毁了和平协定,对越南发动了全面战争。经过4年的战争,法军始终无法消灭在深山中的越南游击队,1949年9月,在中国的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的时候,胡志明主席派人来中国同中共中央直接联系,并请求援助。后来,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南下的胜利进军,中越边境的交通线终于建立起来了。1950年1月14日,胡志明代表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庄严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是越南全体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为了人民的普遍利益,越南民主共和国准备与任何愿意在平等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及领土的基础上与之合作的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以谋共同保卫世界的和平与民主。”1月15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外交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详细教案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沈阳市76中学刘娜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外的友好交往,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作用。 2、为促进中外交往而不畏艰难、百折不回的友好使者们,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文字材料的阅读,梳理已学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2、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从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史学观。 三、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归纳整理、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 2、对外交往的意义 教学资源: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图片引出课题:大屏幕上出示四幅图片(张骞拜别汉武帝、鉴真像、玄奘像、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请学生观察每幅图片说出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根据事件的共性归纳今天的复习主题。 2、指出对外交往分两种形式:和平交往和暴力冲突。这四幅图片反映的都是和平交往。 二、复习旧知 教师: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 汉朝/西汉 1、汉朝 (1)大屏幕出示张骞拜别汉武帝的图片 提问:这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张骞通西域。 提问:张骞通西域的意义是什么?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提问:汉朝政府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置的机构是什么?西域都护府。 观察西汉疆域图:西域都护府管辖的范围包括我国现在的什么地区?新疆 (2)提问:张骞出使西域不仅打通西域和汉交往的通道,而且还开辟了中国和欧洲、非洲大陆的通道,这条通道的名称?丝绸之路 出示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学生观察图片。 丝绸之路的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 (3)出示文字材料,指定一名学生朗读。 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西方文化交流频繁起来。中国除丝绸之外,铁器、漆器、麻织品等也传到西方。领先世界的冶铁技术也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西

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

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 一、对外政策:汉唐—明朝中期,对外开放→明末清初:闭关自守 二、对外港口:广州、扬州、登州(蓬莱)、泉州(元1) 三、对外关系史:四、主要交往国 (一)两汉期:P39:朝、日、越、西亚、欧洲大秦 (二)隋唐期:P79 新罗、日、印度、西亚波期大食、欧洲东罗马、非洲杜环 (三)宋元期:P105;明:郑和、开发南洋、抗倭、葡占澳门、传教士 (四)明清期:P125:清:郑成功收台、闭关、抗俄、传教士 五、对外交流频繁原因: (一)政:强大,中央集权,开明政策 (二)经:繁荣,物基础 (三)文:世界领先,吸引力 (四)交通:海陆并举,船海技术进步 六、对外交流影响: 1、中国先进的政、经、科文传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 2、中国吸取,推动自身政经科文:高丽乐,文化,熬糖法 3、增进中外了解,联系友谊:马可·波罗,列班·扫马,杜环 七、对外交流的途径: (一)政治上:派使节例:遣唐使(二)经济上:官方,民间贸易例:郑和 (三)文化上:遣留学,传宗教(四)对外战争 八、古代对外贸易特点: (一)商路:汉初,陆路为主→汉武帝,海上丝路→唐:海陆并重→宋元:陆路衰微,海路为主,因为:①经济重心南移②造船业航海业指南针普用③瓷器船运④西北陆路交通不畅。 (二)商品:传出:丝茶瓷;传入:奢侈品 (三)商业对象:宋元以前主要亚洲国,大陆国→亚欧非,海洋国 (四)目的:官方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是贡赐贸易 (五)伴随:文化交流 (东学西传→西学东渐,传出儒教,传入三教),民族融洽:回族 新中国构建各社会的努力,一国两制 1、政治上:人代制,多举制,政协制 2、经济上:改开,全面建小康社会 3、民族上:民族自治,宗教信仰自由 4、文化上:文明建设,八荣八耻,树立社义新型荣辱 5、社会上:建设环保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环保、人文主义、理性主义、自由主义、社会思想。 6、外交上:和平崛起全球化,睦邻、富邻、友邻、善邻、互信

通史体系整理——中国古代史

通史体系整理——中国古代史 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 (一)政治 1、早期国家制度 王位世袭制: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其子启破坏禅让制,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王位在家族内传承(家天下取代公天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行政管理:商在中央设相、卿士,地方封侯和伯。 2、分封制: 分封制的推行: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他和其弟周公旦先后两次实行分封。目的:拱卫王室,建立有效统治。 受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 受封爵士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分封制的作用:加强统治,拓展疆土。 3、宗法制: 概述: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作用:和分封制互为表里,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二)经济: 1、农业: ①原始农业: 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 作物:水稻和粟。 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②商周时代的农业: 农具:耒、耜、石锄、石犁,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用于生产。 技术:排水、除草、培土、制肥、治虫 作物:西周时期有稻、粟、黍、稷、麦、桑、麻。 2、手工业: ①冶铸业:商周时代青铜器铸造繁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为代表;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②制瓷业: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③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已开始养蚕并有丝织品。商朝时有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3、商业: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人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商周时期政府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 4、经济制度:井田制 夏、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度,土地属于国家,国王将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国王交纳贡赋。因耕地规整,形同井字,故称“井田”,该制度即为“井田制”。 (三)文化: 1、历法:夏朝时有《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中国古代史 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一、备考导航 本专题包括古代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关史实,以及侵略与被侵略的斗争等。复习本专题时,既要看到中国经济、文化对外国的影响,也要重视我国吸收外国长处以利于自身的发展。还要用发展的观点,全面正确的评价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实行的闭关政策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二、专题知识归纳 1、中国古代与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 ★与东亚的关系 (1)与日本的关系 秦汉:①徐福东渡的故事;②汉武帝时,日本有30多个小国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③东汉光武帝,汉委奴国王金印;④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人日本。 隋唐:①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②贸易往来频繁;③突出人物:鉴真和吉备真备;④日本制度文化深受唐朝影响(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长安的样式)。 ⑤日本出土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 辽宋金元:都与日本有频繁的贸易往来。 明清:①东南沿海倭患严重;②明政府罢市舶,导致奸商与倭寇勾结,形成倭患;③戚继光抗倭,1565年肃清倭患;④清朝实行闭关政策。 (2)与朝鲜的关系 秦汉:①秦汉之际,燕、齐、赵人为避战乱,数万人迁居朝鲜;②三韩多次派人赴汉,先后会见汉武帝光武帝;③辰韩引进中国先进文化,被称为秦韩;④双方保持频繁的贸易往来:朝鲜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的铜镜、漆器、铁制工具等输出到朝鲜。 隋唐:①往来:唐朝的留学生中,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长安等地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②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设立国学,教授儒学;新罗文化带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3)中华文化圈:中华文化圈以中国为中心,包括周边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等,初步形成于汉朝,隋唐时期最终完成。其特点是以汉唐文化为源流向周边传播。周边国家文化以汉唐文化为模本,深深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 ★与东南亚、印度半岛的关系 (1)与印度半岛的关系 汉朝:开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频繁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法等西传,印度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人中国。 隋唐:①互派使节。②以佛教为纽带,天竺遣使唐朝送来郁金香、菩提树。佛教艺术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中国创立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③玄奘、义净到天竺研究佛学。 (2)华侨开发南洋 南洋:泛指东南亚地区。 过程:从唐朝开始,东南沿海一带有很多人到南洋诸岛谋生。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迁徙到南洋定居,成为华侨。 作用:带去先进工具和技术,对南洋开发作出重大贡献★与中亚、西亚的关系

反思中越关系的历史发展,总结中国外交政策的得与失

题目自拟,仅供参考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关于我国与邻国越南的往事。人们常坦然地说往事随风。但国与国之间可没有那么多的随性与高尚。几千年的文明交流,我们两国之间真可用“唇齿之邦,血泪恩仇”来形容。当然这也不仅仅是对于越南来说,世界各国对于他们的领邦来说都是这样的。道理很简单,就是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而我们中国这自古以来的泱泱大国对于这个道理却显得略有不熟。这从古代我们就看出很多端倪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众多外交实践更是夹杂着许多让人愤慨心寒的景象,其中这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就没有少参演。 越南在公元前111年至公元968年是中国的一部分。从968年直到1885年,越南一直是中国的属国。在共同经历了自我民族解放的艰辛道路过程中,1950到1973年可谓是中越蜜月期“同志加兄弟”,新中国与越南联手,抗击法国、美国。1979到1989年“兄弟”操戈,兵戎相见。自诩第三军事强国,越南突袭柬埔寨,中国出兵越南,中越关系恶化。1990至今,邦交正常,摩擦不断,中越南海争端问题最近更是越炒越热。 放眼望去,以现今所谓的大中华地区里,没有哪个国家的文化是和中国没有渊源的。越南人也是自称为“龙子仙孙”的。可唯独我们中国充分有并运用了那种柔和的孔子儒家思想。从中越关系的发展来看,或将眼光推及到之前我们所建立的所有我们大国与其他小国的外交。我们中国外交政策可以说是深受了我们儒家思想的限制了,乐善好施,失去的多是诸多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以怨报德,得到的却多是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道理、经验、教训。虽然如此,但这也是儒家思想精髓给与我们的机遇。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取得的客观成就是巨大的,我们如今在友好国家的支持下恢复得联合国五大国之一的身份绝不是摆设的。建交的国家数量想必也是很少人知道确切数字。在国际各个领域的交流哪里没有中国的身影?不管是扶贫援助,维和反恐,经济合作,科研探讨,中国在外交方面的作为可以说是足量的。这些都是具体物质上的收获。之所以国人感到影响力不如美国根本原因是我们国力还不强盛,但直接原因则是那种温文尔雅的儒家作风在知识群体的影响所致。同样如果一再地外交顺利虽会使我们在外交过程中获得很多的有形利益但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供参考学习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三个时期 在古代,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是逐渐发展的。先是从周围的邻国开始,如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后逐渐扩展到印度、波斯、阿拉伯,最后到欧洲、东非和北非。 我国封建社会对外经济文化往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往来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由张骞开通的“丝绸之路”,是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最光辉的表现,教材里对此有重点叙述。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时,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到达了安息西境,因不明情况行至波斯湾而还。到166年,大秦国王安敦派使者正式来中国,这是中国和欧洲正式交往的开始。上述情况在教材里都有介绍。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二个时期为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更主要的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经济处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有三个特点:第一,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对一些近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来往,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心。第二,此时期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间范围大大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都已经有比较频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往来。最显著的如波斯、阿拉伯的使节的商人大量来中国。唐朝时还有一批留居中国不回的波斯人。第三,此时期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三个时期是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也有三个特点:第一,由于自北宋开始,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也突飞猛进,尤其是海上运输,在世界名列前茅。宋元时代,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中国船队是最活跃的船队。第二,宋元明时期,我国在对外经济文化方面出现了一批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他们包括元朝的汪大渊、明朝的郑和等人。同时从阿拉伯、波斯和欧洲来的大批商人中,也涌现一批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如元朝时来华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摩洛哥人伊本白图泰等等。当然,汪大渊和伊本白图泰在教材上没有提到。第三,清初以后,由于封建统治阶段采取闭关政策。 玄奘西游 玄奘(600—664),俗姓陈,名祎(huī),洛州缑(gōu)氏人(今河南偃师缑氏镇),13岁出家,法名玄奘。后人称他三藏法师(三藏是对佛教经典的三个部分——佛经、戒律、论述与注解的总称,通晓三藏的僧人被称为三藏法师)。唐初,他在四川、长安研究佛教理论,感到佛教宗派众多,佛经译文多误,令人无所适从,决心到天竺学习佛经,研究解决佛教教义的一些疑难问题。贞观元年(627年),他从长安出发,杂于返西域的客商中,出玉门关独自西行。经过八百里流沙(即玉门关外的莫贺延碛),由天山南路横穿新疆,越过葱岭,通过中亚,于贞观二年(628年)夏末到达天竺西北部。然后沿一条由西向东的路线,参谒访问了恒河流域著名的佛教圣地和许多高僧。贞观五年(631年)末,到达摩揭陀国,来到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该寺住持戒贤是印度的佛学权威,他已90高龄,本已不再讲学,为表示对中国的友好情谊,特收玄奘为弟子,向他讲授最难懂的佛经——《瑜珈论》。玄奘用5年时间精研佛学理论,取得优异成绩,

中国古代与越南

中国古代把越南叫做什么 交趾 1407年至1428年,中国明朝成祖(永乐皇帝)趁越南皇朝内乱之际,出兵占领越南,并在升龙设立了交趾布政司(行省),进行直接统治。 而今越南的土地上,古代长期并存者两个国家,安南和占婆。此文也按照所谓的越南正统,单说安南与中国的恩怨情仇(照我的看法,中国对越南颇有点养螟蛉为子的味道)。 越南这个国名,为清嘉庆帝所赐。记录这件事情的那本军机处奏折,可称为越南国名沿革的教材:“考安南古为南交,周为交趾,至赵陀窃居,始自称南越王....宋封..为 安南国王。元明至本朝,封号因之”。越南阮朝上本请求改国号为南越,廷议以为南越(嗯,就是赵老爷子建的那个国,可是包括两广的)不合体统,甚至有阴谋也未可之。 嘉庆帝退而求其次,准其改名越南。 简单说两句越南历史(这篇东西着重说说战争,和平时期你进贡我几根象牙,我回赠 你几两银子就不说了)。先说开天辟地那会儿的事情:神农氏的一个孙子,逛到交趾生 了泾阳王。泾阳王成年后娶了龙女(看过中学课本里的柳毅传么,拿来套就好了)就是 越南始祖了。自从秦始皇南征在今越北置象郡,汉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北越就纳 入了中国版图。一直到不成器的宋太祖承认安南丁朝独立,北属郡县长达一千多年。礼 记有五服之说,此时交趾是甸服,以后就是藩服了(到现在什么服也不是了)。 这北属的日子里是是非非也不少,不过都是内部叛乱(或者说镇压劳动人民起义)。 插曲一是南越王赵陀称帝,那些越南的愣头青史学家称为越南独立。人家辖地两广,治 所广州,说是广东仔搞独立倒差不多,哼哼。插曲二是伏波将军马援伐交趾,对手居然 是两个交趾女子(真是ft),三国演义里还说诸葛亮征南的时候祭马援庙呢。插曲三就是 汉末的交趾太守士燮老先生了,保交趾三郡平安,高寿九十(什么?没玩过三国志?那就 无话可说了)。古代越南史书里面可是称之为士王(老先生九泉下大笑吧)。 越南独立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南汉时。南汉帝可是很有幽默感的,他们管唐朝皇帝叫“ 洛州刺史”,哈哈。此时土豪吴权势力膨胀,终于与南汉冲突。汉帝封洪操交王,出兵 白藤江。吴权在河底插满铁棒,先乘着潮涨而进攻,看潮水快退了立马后撤。洪操的追 兵则没这么好运,撞上了礁石一般的铁棒,大败。此后南汉基本上丧失了交州的统治权 。不过吴权可没统一交趾,也没有即帝位,算不得搞了独立。 真正的独立是丁部领于970年建立丁朝,宋太祖于开宝八年(975年)封其为交趾郡王 。这一封赵匡胤看着平常,对历史可是影响深远:越南从此名正言顺的脱离了中国(这 个时候不要去想taiwan)。以后像明成祖这样的雄略之主,出兵安南就算师出有名,占领 也不够名分了。 我不大能理解赵匡胤到底怎么想的,宋史就那么一句“丁琏来贡”,或许是北寇未平 ,先稳了南方再说吧,还是不能苛求古人哦。不过这种骑墙政策给宋朝留下了孽债。一 晃越南丁朝,前黎朝相继覆灭。咱们大宋朝还是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没对他们的北犯 采取什么激烈措施,大不了一道诏书下去责问几句。 安南自从前黎朝彻底从中国脱离出去后,一直维持了和中原王朝的宗藩关系.开始的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