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蟹池塘几种指标简述

河蟹池塘几种指标简述

河蟹池塘几种指标简述
河蟹池塘几种指标简述

河蟹池塘几种指标的简述

一、pH 值的作用和调节措施

池水是蟹池的生活环境,其酸碱度是蟹池水质主要指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河蟹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病情等。河蟹最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体中生长,即 pH 值为 7.5-8.5, 在 pH 值 6-9 时,仍属于安全范围。如果 pH 值低于 6 或高于 9,就会对河蟹造成不良影响。河蟹在养殖过程中, pH 值过高或过低,不仅会引起水中一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甚至会使化学物质转变成有毒物质,对河蟹的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不利,还会抑制光合作用,影响水中的溶氧状况,阻止河蟹呼吸。

1、pH 值的作用

养河蟹的实践证明河蟹在酸性( pH 值低于 5.5 )条件下,水体中河蟹对传染性蟹病特别敏感,呼吸困难,即使水中不缺氧,也对饲料的消化率低,生长缓慢。在酸性环境中,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有机物分解率减慢,物质循环速度慢,使细菌、藻类、浮游生物的繁殖受到影响,而且河蟹鳃会受到腐蚀使河蟹的血液酸性增强,降低载氧能力,尽管水体中的含氧量,但河蟹会浮头,造成缺氧症,河蟹的活动减弱,新陈代谢急剧减慢,摄食量减少,消化能力降低,不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同时,偏酸性水体会导致由原生动物引起的河蟹病大量发生,如纤毛虫病等。 pH 值在 5-6.5 之间,又极易导致甲藻大量繁殖,对河蟹的危害也较大。在低pH值下,Fe2+离子和H2S的浓度都

会增高,而这些成分的毒性又和低 pH 值有协同作用, pH 值越低,毒性越大。

在氮的循环中, pH 值也起着重要作用,硝化作用、固氮作用都以弱碱性 pH 值7.5-8.5 最适宜。高 pH 值会增大氨的毒性。 pH 值还会通过影响其他的环境因子而间接影响到河蟹的生长。

pH 值还严重影响到水体的生物生产力。 pH 值的不适宜会破坏水体生产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磷酸盐和无机氮合物的供应。如果池水偏碱会形成难溶的磷酸钙,偏酸又会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铁和磷酸铝,这都会降低肥效。

2、pH 值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规律

决定 pH 值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水中游离CO2 和 CO 32-的平衡系统,以及水中有机质的

含量和它的分解条件。 C02和CO 32-的平衡系统根据水的硬度和CO 2的增减而变动,CO 2的增减又

是水中生物呼吸作用、有机质的氧化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对强弱决定的。

pH 值的日变化规律是一般情况下日出时 pH 值开始逐步上升至下午 17:30 左右达最大值,接着开始下降,直至翌日日出前至最小值,如此循环往复,pH 值的日变化范围为 0.6-1.5 ,若超出此

范围,则水体有异常情况。pH值日变化规律是因为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CO2,从而引

起水体CO 2变化,CO2含量的高低又影响 pH值的日变化。掌握的日变化规律对养殖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利用价值。

pH 值可以用来作水质判断的标准,如果看到一个养河蟹水体pH 值偏低,又没有外来的特殊

污染,就可以判断这个水体有可能硬度偏低,腐殖质过多,CO2偏高和溶解氧不足,同时也可以判

断这一水体植物光合作用不旺或养殖生物密度过大或微生物代谢受到抑制,整个物质代谢、系统代谢缓慢。如果 pH 值过高,也可能是硬度不够,以及植物繁殖过于旺盛,光合作用过强或池中腐殖质不足。

3、pH 值出现异常的原因、危害性及处理办法

1) pH 值偏高或过高

①新水中已有一定数量的藻类,但水质还没有稳定,往往会偏高。

②蓝绿藻含量丰富的水体由于关合作用很强,到下午17时左右,pH值往往会上升到 9.5以上。

③受碱性物质污染的水 pH 值也会偏高。河蟹碱中毒的症状:受刺激且活力减弱;鳃盖腐蚀损、鳃部有大量分泌黏液甚至水体呈碱性,一般 pH 值大于 9;水体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

2) pH 值偏低或过低

①养殖时间较长的池水且透明度低,pH 值偏低,甚至下午还达不到 7.5。

②受酸性物质污染。河蟹酸中毒症状:体表明显发白;水生植物呈现褐色或白色;水体透明度

明显增加;水体呈酸性,一般 pH 值小于 4;水体中有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

3) 防治方法

①经常检测水体 pH 值的变动,最好每天早晚各 1 次,一旦出现异常就要及时找出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②新水最好等水质稳定再放河蟹种。

③出现蓝绿藻要及时控制或更换池水,培育新的藻相,必要时追施优藻乐。

④养殖时间过久的池塘,淤泥的有机质太多,有条件可以适当增加换水量,但还使用底改和改

水;

⑤当 pH 值一直很高,没有其它办法情况下,也考虑用“润康” 降低 pH 值。

⑥pH 值调节方法:

?尽量不使用高 pH 值和较高碱度的水源,如有条件可采用换水的方法,防止池水 pH 值过高;

?盐碱底质土壤的河蟹池,不宜使用生石灰进行清塘和消毒,防止pH 值上升;

?河蟹池中要除去过多的水草如沟槽中的伊乐藻等,减少光合作用,避免pH 值大幅度增高;

?控制浮游植物的过度繁殖,可用二氧化氯进行全池泼洒;

?紧急解救措施可适量泼洒润康,以中和pH值,防止碱中毒与氨中毒;

?控制PH的日变化,可采用定期补充池塘碳源,可全池泼洒“红糖”或“葡萄糖”,然后使用“ 碧波”。

二、氨氮有什么危害?如何预防?

1、水中氨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

①河蟹代谢以氨的形式通过鳃排到水中,水中的有机质,包括河蟹的粪便,残饵等的分解产生

氨。

②在缺氧情况下,含氮物质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氨。

③也是造成现在养蟹损失最大的氨氮来源是使用地表水养鱼的地区地表水的污染造成外源性的氨氮过高。

2、氨氮对养殖的危害:

氨氮是水中经常存在的物质,氨氮过高可引起河蟹中毒死亡。氨氮过高可以造成河蟹鳃部受损,影响河蟹的鳃部的呼吸作用,从而产生“缺氧症”。目前尚未统计分子氨对河蟹的安全浓度,但一般都按 0.05-0.1 毫克/升的分子氨作为可以允许的极限值。而池塘中分子氨的浓度和池塘的温度、 pH 值和总氨的浓度有关,

在氨的浓度一定时, pH 值越高毒性越大。

3、降低氨氮危害的措施有:

①除池塘中过多的淤泥。

②用较好的水源。

③使用优质饲料:营养物质易吸收,饵料系数低,残饵少,粪便少,氨氮浓度低。

④养殖过程中使用“底安康” 全池抛撒,可以降低水中的氨氮含量。

⑤在氨氮含量过高时(大于1毫克/升),一般的使用分解型的底改“底安康”,再使用生物制剂“ 净水利生素” 保持水体指标。

⑥水中氨氮浓度高,对河蟹造成危害的,也可以先采用“润康”降低pH值,再使用生物制剂

“ 净水利生素” 全池泼洒,效果较好。

三、亚硝酸盐有何毒性?如何预防?

1、来源:含氮有机物在缺氧的情况下不完全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是亚硝态氮在水中很不稳定的中间产物,能在有氧的情况下转化成硝态氮,也能在缺氧时被反硝化细菌转化成分子态氨。

2、危害:亚硝态氮毒性因河蟹品种的不同而异。亚硝态氮可以和血液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褐色血反应,影响氧气的运输,河蟹不耐低氧。一般来说亚硝酸对河蟹的影响和氨氮差不多,含量过高对养殖河蟹也有很大的危害。

3、处理措施:

①使用“维康” 氧化亚硝酸盐,降低水中的含量。

②使用氧化性比较强的消毒剂如“ 二氧化氯” 全池泼洒,将亚硝酸氧化成无毒的硝酸,降低毒性。

③水质较瘦时,可使用磷服 2-3 公斤 /亩全池泼洒,促使浮游植物利用水中的硝酸根,硝酸根被利用减少后,促使亚硝酸根向硝酸根的转化。

④最有效的办法:首先使用“维康”进行氧化,降低亚硝酸盐;其次,使用分解型底改“底安康” 分解水体底部含氮有机物;最后,使用微生物制剂“ 洁安特” 或“净水利生素” 维持水体指标。

四、硫化氢有什么危害?

硫化氢是在缺氧的情况下,含硫有机物经厌氧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硫化氢毒性很强,池塘中不

允许有硫化氢存在。预防硫化氢产生的方法是使用硫酸亚铁全池泼洒,硫化氢可以生成无毒的硫化亚铁沉淀。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养殖技术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咱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 河蟹是我国的优势水产品之一,在我国河蟹的天然资源非常丰富,几乎所有的通海口岸都有天然的蟹苗和蟹种出产。同时由于各水系气候条件和水质条件的不同,也使各地出产的河蟹从个体的大小、口味等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也形成了多种河蟹的养殖方式。在这一集节目中,我们主要向大家介绍河蟹的池塘养殖技术。 一、生物学特征 1、形态特征:河蟹的学名叫中华绒螯蟹,在民间俗称螃蟹、毛蟹等,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河蟹身体扁平宽阔,呈方形,分头胸部和腹部两个部分。背呈墨绿色,腹部白灰色,5对胸足于头胸部两恻,左右对称。 2. 生态习性:河蟹是一种生殖洄游性动物,一般两年达到性成熟,每年秋天开始生殖洄游,到河口地区浅海盐水中交配繁衍后代。进入蟹苗阶段后,便能离开海水环境,在淡水水域中生活。河蟹通常栖居在江河、湖泊等淡水水体中,尤其喜欢生活在水草茂盛,水质清新,天然饵料丰富的湖泊、草荡中。河蟹适宜在微碱性的淡水中生长,酸碱度为PH值7.5-8.5,对水中溶解氧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幼蟹可以在15-20℃的水温中生存,适宜温度为19-25℃,当水温降至4℃

以下或超过36℃时,幼蟹容易死亡。成蟹的生存温度为5-30℃,最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2—28℃左右。河蟹在冬季一般潜伏在洞穴中越冬,能耐零下8℃的低温,但如果环境水温突然改变达3℃以上时容易死亡。夏季水温超过38℃时河蟹不能正常活动,40℃以上时容易死亡。 从人工河蟹养殖生产来说,河蟹的生长期分为蟹苗、蟹种和成蟹三个阶段,在正常情况下,多数河蟹寿命只有2—3年,个别的最长能活四年。河蟹是甲壳类动物,一生是要经过很多次蜕皮或蜕壳,才逐渐长大的。蜕壳是河蟹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只有随着幼体的一次次蜕皮和幼蟹的蜕壳,才能使河蟹发生形态的改变和体形的增大。河蟹每蜕壳一次,体形便增大一次。河蟹一生中要蜕壳20多次,每年10月中旬左右成蟹完成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蜕壳。 3. 食性:河蟹属杂食性动物,它即可以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也可摄食水中的鲜嫩水草,随着河蟹的生长,它还可以摄食小鱼、小虾和螺类等,特别是成蟹阶段,一只河蟹在一夜间就可以捕食数只螺类。另外河蟹还有相当强的耐饥性,就是当饵料缺乏时,它也可以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不摄食也不至于饿死。河蟹的摄食强度与水温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水温低至5℃时,河蟹基本不摄食,在10℃以下时,摄食强度下降,当水温达到10℃以上时,河蟹摄食强度逐步增大,但当水温达到30℃以上时,也会使河蟹的摄食量下降。

影响河蟹水质健康的几个因素

影响河蟹水质健康的几个因素 一、pH值的作用和调节措施 池水是蟹池的生活环境,其酸碱度是蟹池水质主要指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河蟹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病情等。河蟹最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体中生长,即pH值为7.5-8.5,在pH值6-9时,仍属于安全范围。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9,就会对河蟹造成不良影响。河蟹在养殖过程中,pH值过高或过低,不仅会引起水中一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甚至会使化学物质转变成有毒物质,对河蟹的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不利,还会抑制光合作用,影响水中的溶氧状况,阻止河蟹呼吸。 1、pH值的作用 实践证明河蟹在酸性(pH值低于5.5)条件下,水体中河蟹对传染性蟹病特别敏感,呼吸困难,即使水中不缺氧,也对饲料的消化率低,生长缓慢。在酸性环境中,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有机物分解率减慢,物质循环速度慢,使细菌、藻类、浮游生物的繁殖受到影响,而且河蟹鳃会受到腐蚀使河蟹的血液酸性增强,降低载氧能力,尽管水体中的含氧量,但河蟹会浮头,造成缺氧症,河蟹的活动减弱,新陈代谢急剧减慢,摄食量减少,消化能力降低,不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同时,偏酸性水体会导致由原生动物引起的河蟹病大量发生,如纤毛虫病等。pH值在5-6.5之间,又极易导致甲藻大量繁殖,对河蟹的危害也较大。在低pH值下,Fe2+离子和H2S的浓度都会增高,而这些成分的毒性又和低pH 值有协同作用,pH值越低,毒性越大。 在循环中,pH值也起着重要作用,硝化作用、固氮作用都以弱碱性pH值7.5-8.5最适宜。高pH值会增大氨的毒性。pH值还会通过影响其他的环境因子而间接影响到河蟹的生长。 pH值还严重影响到水体的生物生产力。pH值的不适宜会破坏水体生产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磷酸盐和无机氮合物的供应。如果池水偏碱会形成难溶的磷酸钙,偏酸又会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铁和磷酸铝,这都会降低肥效。 2、pH值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规律 决定pH值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水中游离CO2和CO32-的平衡系统,以及水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它的分解条件。CO2和CO32-的平衡系统根据水的硬

高温期河蟹池塘管理要点

高温期河蟹池塘管理要点 本文针对近期连续高温,池塘应如何管理提供些建议,希望能给各位养殖朋友一些帮助。 1、保证池塘深水位 前些日子,利洋水产技术员在跑塘时,通过检测,大多池塘底部温度达33-35℃,表层更是高达36-38℃。本地区许多养殖朋友的池塘平均水位只有60-80公分,水位浅、水体透明度高,阳光直射池底,水体温度迅速上升,持续高温导致河蟹夜晚大量上草、爬边。 因此,高温期管理首要工作是让池塘降温,防止水温过高。建议:无草池塘水位加至1.2米以上,有草的池塘水位加至1米以上,较深水位可以有效降低底部温度,避免因底部的温度过高,影响河蟹正常摄食和生长活动。加水后及时使用利洋“碧水安”解毒稳水,减少水变,有条件的池塘可以每周冲水2-3次维持水深,降低水温。 2、减少冰鲜鱼及高蛋白饲料投喂 水温高,冰鱼在底部容易变质、腐烂、发臭后滋生病菌,加重池塘耗氧,败坏水质和底质,此外高温天河蟹吃料慢且少,一般在晚上降水温后才开始活动摄食,这也增加冰鱼在水中的腐坏时间。建议:减少冰鱼的投喂比例,以饲料为主,粗粮为辅;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喂食,早晚各投喂一次,时间在上午7点之前和晚上6点以后;观察食台吃食情况,避免饵料或饲料的浪费。 3、多增氧 大多数养殖朋友认为河蟹不上草、不爬坡的池塘就不缺氧,其实不然,高温期物质转化快,微生物繁殖快,池塘残饵、粪便发酵,底泥耗氧物质多,这些都会加剧耗氧,此外高温氧气溶解度降低,饱和度升高,夜晚降温时溶氧饱和度急剧降低,加上水草和藻类的呼吸作用,许多池塘到后半夜缺氧尤为明显。建议:高温期延长增氧机增氧时间,夜晚10点打开增氧设备直到次日太阳出来为止;家中常备“氧速保”等增氧药物预防缺氧,减少变天或风向转变时出现缺氧“泛塘”的概率;夜晚底热、河蟹出现爬坡现象的池塘可连续两天使用“底加氧”增氧解毒,降底热,促进河蟹摄食。 溶氧充足的池塘,河蟹产量高,饵料利用率高,发病死伤少,增氧还可以促进河蟹吃食,减少高温爬坡上草。 4、水草管理 进入高温后许多池塘的各种水草活力开始变差,出现挂脏、长刚毛藻等现象。伊

螃蟹养殖技术要点

螃蟹养殖技术要点 一、池塘清塘消毒及水位控制 上年养殖结束后,排干池水,清除池底表层10cm以上的淤泥,晒塘冻土。蟹种放养前15天,可采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150-200公斤/亩。早春放苗后水位要控制在40-60cm左右,好处有三个方面: ⑴可以有效平衡昼夜的水温差,减少河蟹疾病发生机率。 ⑵可以有效起到避光作用,为河蟹**脱壳营造比较适宜的环境。 ⑶可以扩大水体空间,防止溶氧不足。 二、合理施肥

在苗种放养前要先肥水,在养殖过程中也要求水质保持一定浓度,对提高河蟹上市规格很重要。尤其养殖早期,水质清瘦时,更应施肥。常用“肥水专家”和“肥宝”进行肥水。 三、栽种水草和螺蛳投放 ㈠栽种水草 水草种植面积为:沉水植物占养殖总面积的1/3,主要种类有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浮水植物占养殖总面积的1/3,主要种类有水花生等。池塘内种植的沉水植物区可用网片分隔拦围,保护水草萌发。浮水性植物和沉水性植物相互结合,避免品种单一,空间上要有分布,方便风浪形成促进水-空气物质交换。 ㈡螺蛳的投放

螺蛳既可作为河蟹优质动物性饵料,又有着净化养殖池塘水质的功能。但投放太多容易造成水质太清瘦,青苔大量繁殖。可以在清明前每亩放螺蛳250-300公斤,然后在6-8月第二次再放每亩200公斤。 四、种苗的选择、放养 放养的蟹种应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无损伤、无寄生虫附着。为了提高河蟹的活力,下塘前主要通过新苗复康浸泡提高河蟹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下塘时一般选择天气晴好,气温比较适合的日子。放养密度以每亩500-600只为宜。如果养殖的蟹池面积比较大,则需要在塘内先用网布进行小面积围栏,进行强化培养,蛻壳数次后再放开养殖。

河蟹养殖技术总结

河蟹养殖技术 (一)扣蟹培育: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100-400只/kg)。V期溞状幼体经过5次蜕皮变成大眼幼体,这个过程中有90%变态为大眼幼体即可淡化出苗,一般是4-5天,此时成为幼蟹。 (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和稻田养殖。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8—1.5米左右,池中有浅滩(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有深水区。池塘不要太陡,坡比大一些,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较大的竹子内部掏空,然后多个绑在一起即成)。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外,还可起到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种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水花生

水花生,生命力强适应性广,生长繁殖迅速,水陆均可生长。 水葫芦

水葫芦(凤眼莲) 凤眼莲喜欢在向阳、平静的水面,或潮湿肥沃的边坡生长。在日照时间长、温度高的条件下生长较快,受冰冻后叶茎枯黄。

河蟹池塘水体浑浊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河蟹池塘水体浑浊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彭张华 蟹塘出现水浑的现象,而且有的长时间解决不了,用了很多的药物也不见效。根据日常工作经验,蟹塘水体浑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蟹在池塘的一角大量活动所致。建议养殖户要购买当地优质扣蟹,且一次放足。 2、池水过浅的塘浑浊度高。水位深的塘浑浊稍好过水浅的塘,原因是水浅的塘蟹活动空间较小,且水浅水温易上升造成河蟹提前觅食活动量增加导致,建议养殖户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加注水。 3、前期水质过瘦,尤其是导致青苔滋生的塘,水体浑浊较为严重,而且较难治理。前期水肥的塘,没有青苔,水质清新、草长势好,不见水浑现象。 4、营养不足,导致蟹非正常活动,觅食活动频繁所致。日常仔细观察蟹吃食情况,及时增加投喂量或增加投喂次数,多投喂些高蛋白饲料。

5、水体浑浊有假浑现象。由于地质以及降雨,会使水看起来有些浑浊,用白瓷碗打出水来发现并不是很混,泼洒“派尼酸碘”,再配合“底卫士”底改就可解决。 6、下雨导致水浑浊。下雨后泥浆水流入,河蟹会出现应激反应,活动量增强导致水浑,等天晴后,观察两天,若未能恢复,泼洒“藻能源”+“益水源”,再配合“底卫士”底改就可解决。 7、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因为最近气温一直较低,有害微生物大量滋生,也会导致水体发白、显浑,第一天泼洒“派尼复合碘”,第三天泼洒“藻能源”+“金水露”,再配合“底卫士”底改效果更佳! 8、鳃上有纤毛虫寄生。整个养殖至今没有杀虫,也导致水体浑浊,纤毛虫以及轮虫、枝角类过多导致藻类不能有效繁殖,藻类不能繁殖直接影响对有机碎屑的微小粒子吸附利用,从而导致水浑,泼洒“净水灵”,配合“底卫士”底改就可解决,然后进点新水后,晴天上午泼洒“藻能源”+“滤饵丰长肽”,效果更好。 9、底质恶化导致蟹活动不正常。清塘时,要清除过多淤泥;

池塘河蟹生态标准化养殖技术

池塘河蟹生态标准化养殖技术 一、池塘养殖 1、苗种选择 养殖的河蟹苗种主要来自三大水系,即长江水系、辽河水系及瓯江水系。不同水系的河蟹苗种,只有在各自水系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区域生长优势。养殖用的河蟹苗种必须纯正,以长江水系苗种为首选,其最大优点是生长速度快,成蟹个体明显大于其他水系的品种。 2、成蟹饲养 A、养蟹池条件与设施 a、养蟹池选择与改建: 以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土池为好,土质以粘土最好,粘壤土次之,底部淤泥层不超过10厘米。独立塘口或在大塘中隔建均可,培育池要除去淤泥。在排水口处挖一集蟹槽,大小为2平方米,深为80厘米,塘埂坡比1:2- 3。 塘埂四周用60厘米高的钙塑板或铝板等作防逃设施,并以木、竹桩等作防逃设施的支撑物。养蟹区四周挖蟹沟,面积30亩以上的还要挖井字沟。池塘蟹沟宽3米,深 0.8米;稻田四周蟹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20%。 b、形状: 培育池以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为宜。

池塘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为好。水深 1. 1 / 13 1._x0005_米。 c、水质: 应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和《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饲养环境质量要求是: 水温适宜为150℃-30℃,最佳22℃-25℃。 溶氧≥5毫克/升。pH值适宜为 7. 9.,最佳 7._x0005_- 8._x0005_。透明度适宜30-50厘米,最佳50厘米以上。硝酸氮(NH 3-N)≤ 0.1毫克/升。硫化氢(H 2S)不能检出。淤泥厚度<10厘米。 底泥总氮< 0.%。 B、放扣蟹种前的准备 a、清塘消毒: 秋冬排干池水,铲除表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晒塘冻土;放养前二

河蟹养殖技术

目录 前言江都区小纪成人学校简介 (2) 第一章河蟹 (6) 第一节河蟹的认识 (6) 第二节河蟹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征 (6) 第三节大闸蟹的营养价值 (9) 第二章青虾 (11) 第一节青虾的认识 (11) 第二节青虾的形态特征 (11) 第三节青虾的营养价值 (12) 第三章泥鳅 (13) 第一节泥鳅的外部特征分布范围 (13) 第二节泥鳅的生活习性 (15) 第三节泥鳅的营养价值 (16) 第四章鳌花鱼 (18) 第一节鳌花鱼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18)

第二节鳌花鱼的营养价值 (21) 第五章仔蟹培养 (22) 第一节仔蟹的培育 (22) 第二节蟹苗质量的鉴别 (23) 第三节慎买几种河蟹苗 (24) 第四节如何识别劣质蟹苗 (26) 第五节怎样提高仔蟹培育的成活率 (28) 第六章幼蟹 (33) 第一节稻田培育 (34) 第二节池塘培育 (34) 第七章成蟹养殖 (36) 第八章日常管理 (40) 第九章水草种植 (45) 第十章蟹病防治 (48) 第十一章蟹池套养 (65) 第十二章商品蟹的捕捞与运输 (71) 第十三章河蟹常用药物功用及分类 (77) 1

前言 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位于名闻遐 迩的里下河千年古镇小纪集镇区。学校初创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的工作中心以扫盲为主体,辅之以农民文化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应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行政区划的相继调整,目前我校办学、培训等亦已发展成为扬州市江都区内办学、培训初具特色的知名成人学校,自2003年起至去年已连续七年获扬州市江都区一类学校,并连续四年名列一类第二名,是扬州市示范成人学校,扬州市首批特色乡镇成人学校,江苏省级农村乡镇社区教育中心。 学校目前校内实训基地一个,校外实训基地3个。学校占地面积15510平方米,有教学楼、综合楼及生活用房,总面积2815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育人资源优越,多功能教室、计算机房(30台计算机)、图书阅览室、兴趣活动室、文体运动场、实验培训设备 等一应俱全。学校现有教育培训师资37人,其中:专 2

螃蟹养殖背景知识

一、河蟹的生物特性 1、生活史 河蟹是淡水中生长,海水中繁殖的蟹类。在生殖洄游前均为幼蟹,因其壳色偏黄,俗秒“黄蟹”,其性腺很小,基本上未发育,肝脏的重量远远大于生殖腺重量。当它在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后就发育为“绿蟹”,过购墨绿性腺发育丰满,雄蟹螯足绒毛绸密,步足刚毛粗长,雌蟹腹部完全覆盖头胸甲腹面,腹部边缘的刚毛长而密。 河蟹的生命是短暂的,在它的生活史中历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和成蟹等几个阶段,一生中需要幼体5次蜕皮成为大眼幼体,再经13—15天蜕皮成为成蟹,它一生只有一个生殖周期,繁殖结束生命也就终止,一般来说,河蟹的寿命为1—3周龄。 2、生活习性 (1)穴居 河蟹喜欢栖居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或滩涂的洞穴里,或隐匿在石砾和水草丛里。河蟹掘穴为其本能,也不河蟹防御敌害的一种适应方式。河蟹掘穴一般选择在土质坚硬的陡岸,岸边坡度在1:0.2或1:0.3,很少在1:1.5-2.5以下的缓坡造穴,更不在平地上掘穴。这为我们养殖池塘建设提供了依据。 (2)食性 河蟹食性很杂,在自然条件下以食水草、腐殖质为主,嗜食动物尸体,也喜食螺、蚌子,蠕虫、昆虫,偶尔也捕食小鱼、虾食物匮乏时也会同类相残,甚至吞食自己所抱之卵,有时也会因一条死鱼而招致同类争食,一般情况下,河蟹取得植物性食物来得容易,常构成蟹胃食物的主要成份,蟹胃中还有一些泥沙,这是河蟹摄食底栖生物和腐殖质的一种标志。 河蟹一般白天隐蔽在洞中,夜晚出洞觅食。在陆地上,河蟹并不太摄食,往往将岸上食物拖至水下或洞穴边,再行摄食。周年中河蟹除低温蜇居暂不进食外,即使冬季洄游也照常摄食。在水质良好,水温适宜,饵料丰盛时,河蟹食量很大,一昼夜可连续捕食数只螺类,刚蜕皮的软壳蟹,肢残个体,也常遭受侵害,但河蟹耐饥能力也很强,断食10天乃至半月不食,河蟹也不致于饿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根据河蟹生长发育所需,在投喂饵料的掌握“精—粗—精”的结构,有利于河蟹生长。 (3)河蟹的蜕皮与生长 河蟹的生长过程是伴随着幼体蜕皮、仔幼蟹或成螺蜕皮进行的,幼体每蜕一次皮就变态一次,也就分为一期。从大眼幼体蜕皮变为第一期仔蟹始,以后每蜕皮一次壳它的体长,体重均作一次飞跃式的增加,从每只大眼体6—7mg的体重逐渐增至250g的大蟹,至少需要蜕壳数十次,而每蜕一次壳都是在渡过一次生存大关。 河蟹蜕壳时需吸收大量水分,因而在蜕壳过程中质量明显增加,在以后的生长中,水分的失去却是缓慢的,并逐渐为组织生长所代替,河蟹生长的速度受环境条件,特别是水温和饵料的制约。通常,早期幼蟹蜕壳次数较为频繁,刚入湖泊的大眼幼体,以后每隔5—7天,7—10天相继蜕壳而成第二、第三期仔蟹,随着不断生长,蜕壳间隔时间逐次延长,如果环境条件不良,蜕壳生长停止,这也是同龄个体、在不同条件下体形相差悬殊的原因所在。 河蟹生长与水体、饵料中的钙、磷关系密切。有关试验表明,刚蜕壳的软壳蟹,体重比未蜕壳前增加30%—40%,这段时间多则1小时,少者数分钟,依靠鳃吸收大量的水以及水

螃蟹养殖水质管理技术

螃蟹养殖水质管理技术 螃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二龄河蟹喜欢在淡水 (盐度在 0.5 ‰ 以下 )、微碱性 (pH7.5 ~8.5) 、氨氮低 (总氨氮为 0.2 ~ 0.5 毫克 / 升)的水中生活。 水质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养殖池塘的水质清新,肥瘦适中,透明度达到20 ~40 厘米,无油膜,无腥臭,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 河蟹养殖水体操作规程 1. 水源条件 养殖蟹类的池塘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清洁,不带病原生物和有毒污染物质。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要求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适合蟹类的生活要求。水面不得出 现油膜或浮沫,悬浮物人为增加量不应超过10 毫克/升。 注排水系统要求单注单排,避免互相污染。在工业污染和市政污染水排放地带建立的养殖场,应修建蓄水池,水源经沉淀净化或必要的消毒后再引入池塘,以防 止病原带入养蟹池中。 水源的净化与消毒,一是可在总进水口加设特制密网(40 目 )过滤,以避免野杂鱼 和敌害生物进入鱼池 ;二是根据水源中存在的病原生物和敌害生物进行水源消 毒,一般可用 25 ~30 毫克 / 千克生石灰全池泼洒,或用 1 毫克 / 千克漂白粉 (含有效氯 25% 以上 )全池泼洒 ;或用 0.5 毫克 / 千克敌百虫 (90% 晶体敌百虫 )全池泼 洒。 2.清塘消毒

为杀灭养蟹池塘中的野杂蟹、敌害生物和各种病原菌,必须做好清塘消毒工作。 每年冬天都应及时清除蟹塘中的过厚淤泥,使池底淤泥不超过10 厘米。放蟹种 前10 ~ 15 天进行一次药物清塘,水源充足的可放干池水进行干法清塘,不便放水的可采用带水清塘。 常用的方法为:干法清塘每亩 (1 亩:667 平方米 )用生石灰 75 千克或漂白粉 4~ 5 千克全池泼洒 ;带水清塘为生石灰25 ~30 毫克 / 千克或漂白粉 (含有效氯 25% 以上 )1 毫克 / 千克全池泼洒。 换水管理 3.水质日常管理 (1)化学法改良水质 定期采用泼洒生石灰、增氧剂等化学方法改良水质。泼洒生石灰既能调节水体ph 值,又能杀灭池水中的有害病菌,还能使淤泥释放出无机盐,增加池水肥度。 一般养殖期间每隔15 ~20 天泼洒一次,每亩每米水深用生石灰20 ~30 千克。(2)生物法改良水质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光合细菌制品。光合细菌是一种以光为能源,利用二氧化碳或 有机质进行营养繁殖生长,而又不消耗氧气的有益微生物。光合细菌用于水产养殖,能有效增加水体的溶氧量,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标准,减少减 轻和预防细菌性蟹病,提高蟹的摄食消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可以使蟹苗增重提高30% ~50% 。

河蟹池塘精养方案

河蟹 标准化池塘高密度商品精料集约化精养殖 (方案)

河蟹池塘高密精养殖方案 一、蟹池建池地址选择: 1、要求水质清新、水源充足、水源周围无污染水源的污染源;注、排水方便;不易发生洪涝灾害。 2、泥土底质较硬、土质为稍偏碱性的粘土、沙质土或亚沙质土质。 二、蟹池建池方法与时间: 1、选择在背风向阳处将池塘建造成依南北方向的狭长方形、长宽比宜采用5:2或4:1的比例,每池建池面积控制在30亩/池~50亩/池之间【一龄蟹种(扣蟹)培育池建池面积控制在3~5亩/池】,蟹池池堤、池埂高度2m,堤埂面宽2.0m~2.5m,池堤坡比宜采用1:1.5~2的坡比,满足平均水深1.0m~1.5m。 2、蟹池建池时间为当年10月~次年2月底前,可采用挖掘机从两边挖取距池堤底边边坡外侧2.0m~2.5m之外的池土填筑池堤,挖掘深度70~80厘米;池塘堤、埂堆土分层碾压、压实。 三、蟹池清塘、消毒: 1、建好的蟹池随后蓄水,保持水深15~20厘米之间,每亩池塘水面用生石灰60kg~75kg或10kg~15kg漂白粉化浆、化水后全池泼洒清塘消毒,杀灭池塘水体中有害病源微生物和野杂鱼。 2、每亩用“龙虾恨”2ml(1支)兑水70kg~80kg用喷雾器对池塘水体喷洒,杀灭躲藏在池塘泥土中的龙虾。 3、每亩用硫酸铜5~10kg兑水全池泼洒以防池水生长青苔(相对于有青苔生长的池塘)。 四、蟹池移植、栽种水草: 1、池塘水体完成清塘与消毒10~15天待药性消失后,在当年11月~次年2月底之间按行、株距1.5m×1.5m移植和栽种沉水性水草,每亩池塘用种草量约

35kg~50kg(黄丝草、轮叶黑藻、金鱼藻、尹乐藻),在次年4月上旬往池中拌土撒播2~3斤经过加温催芽的苦草种籽,水草移植栽种后基本保持20~30厘米的水位,不要过深;以保证浅水位池水温度在日光照射下能正常升温,使栽种的水草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促使栽种的水草尽快成活、生长根系、发芽、分蘖,为以后河蟹下池给河蟹提供食用青料及生长、躲藏、蜕壳的环境,同时池中水草大量生长起来后可调节池水水质、改善池水底部泥底质,水草的光合作用能增加水体溶氧含量。 2、每亩水体施用腐熟鸡、牛粪300~400kg,磷肥30~50kg,用以培肥池水水质和培育红虫、水蚯蚓等,促使和保持水体“肥、活、嫩、爽”,为蟹种下池后提供优质的天然饵料,同时有利于水草加快生长,为随后立体配套养殖的增值鱼种及饵料鱼种提供优良生长环境; 3、各种沉水性水草的旺发生长期: a、尹乐藻旺发生长期为4月~6月和9月~11月; b、黄丝草旺发生长期为4月~11月; c、轮叶黑藻旺发生长期为2月~12月; d、金鱼藻旺发生长期为5月~12月; e、苦草4月上旬播种,用种量2~3斤/亩,旺发生长期为5月~10月; 五、蟹池移种和投放螺蛳: 待池塘水体药性消失后,每亩池塘水体中投放螺蛳500~600kg,用来调节与改善、改良池塘底部泥质及池水水质,并利用螺蛳自身和自身的繁殖仔螺的方式为河蟹提供鲜活的适口饵料,改良商品河蟹的品质。 六、蟹池河蟹防逃设施: 1、离池堤顶部30cm处用幅宽1.0m的聚乙烯窗纱网布顶端与下端穿塑料尼龙纲绳,顶端缝合30cm~35cm宽的长条硬质塑料薄膜,沿池四周用毛竹桩支撑防逃网布将蟹池围合起来,固定用的毛竹支撑桩间距1.5m,毛竹桩插入地下50cm~60厘米(竹桩一定要插在靠池堤的网布外面且稍向池内倾斜约15~20度角度),

关于河蟹池塘种植水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河蟹池塘种植水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出处: 康洁药业 周锡勋王武中国水产养殖网2015-03-11 16:43:00 河蟹池塘种植水草的技术已经不容质疑,水草可以给河蟹提供安全的栖息场所,提供溶氧、提供绿色饵料等等,种好水草成为养殖生态河蟹的关键技术之 一。"“蟹大小、看水草”成为行业共识。目前河蟹养池塘中,种植的水草以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为主,但是目前长江中下游的养蟹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给河蟹养殖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了探讨,期望河蟹养殖户能及时采取措施,顺利安排以后的生产。 1.存在的问题 1.1池水透明度低问题 每年的4~6月份,养蟹塘因水质混浊(呈现白色浑浊、泥沙浑浊),或水质过浓造成透明度下降等。由于水中透明度下降,水草光合作用得不到阳光,逐渐萎缩、枯黄、死亡。该问题对于种植轮叶黑藻草的养蟹塘影响尤为严重。因为4~5月份,正是轮叶黑藻生长的季节。 而种植伊乐藻、苦草为主的地区相对受影响较小。 1.2虫害问题 在大规模种植水草养殖河蟹的模式推广后,水草的虫害也逐年越发严重。池塘食草虫类以蜻蜓幼虫为主。这些幼虫暴发时,能把水草的嫩芽吃完,影响水草生长,甚至把草叶吃光,就剩下草茎,这就给水草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1.3连绵阴雨问题

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对水草的生长也是非常不利。今年湖北地区进入4月份以来,有一半以上为阴雨天,影响了水草的光合作用。同时阴雨天过多也更加导致水混,对水草生长更为不利。 1.4青苔问题 青苔在进入四月份后开始大量生长,其生长速度比任何一种水草生长速度都要快,一旦其形成优势,水草将难以与其竞争。前期可通过适当的肥水来控制青苔,为水草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 2、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重新恢复水草生长。 2.1多种水草混养 养殖河蟹一定要多种水草搭配种植,利用各种水草的特点,发挥各自的优点,做到扬长避短。 过年前种植伊乐藻,使伊乐藻首先长起来,作为前期净化水质的基础水草,提供河蟹前期水草的利用。3~5月份种植轮叶黑藻,当高温期伊乐藻不生长时轮叶黑藻可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如果是前期不种植伊乐藻,受水质混浊和虫害的影响就更为严重,导致轮叶黑藻种植的成功率不高。 2.2投放活螺蛳 螺蛳可滤食水中藻类和有机质,具有很强的净水作用。应在清明以前每亩投放200~250公斤螺蛳,到6月时再每亩投放150~200公斤螺蛳,以提高水体透明度。 2.3培养枝角类 枝角类可滤食水中藻类和有机碎屑。因此在春季养蟹塘内可施适量生物肥料,以大量培养水体的枝角类。一旦水体中枝角类大量繁殖,水质就会清下来,可明显提高水中透明度。但此时应加大水体的增氧措施,以免造成缺氧。 2.4控制虫害

河蟹池塘几种指标简述

河蟹池塘几种指标的简述 一、pH 值的作用和调节措施 池水是蟹池的生活环境,其酸碱度是蟹池水质主要指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河蟹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病情等。河蟹最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体中生长,即 pH 值为 7.5-8.5, 在 pH 值 6-9 时,仍属于安全范围。如果 pH 值低于 6 或高于 9,就会对河蟹造成不良影响。河蟹在养殖过程中, pH 值过高或过低,不仅会引起水中一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甚至会使化学物质转变成有毒物质,对河蟹的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不利,还会抑制光合作用,影响水中的溶氧状况,阻止河蟹呼吸。 1、pH 值的作用 养河蟹的实践证明河蟹在酸性( pH 值低于 5.5 )条件下,水体中河蟹对传染性蟹病特别敏感,呼吸困难,即使水中不缺氧,也对饲料的消化率低,生长缓慢。在酸性环境中,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有机物分解率减慢,物质循环速度慢,使细菌、藻类、浮游生物的繁殖受到影响,而且河蟹鳃会受到腐蚀使河蟹的血液酸性增强,降低载氧能力,尽管水体中的含氧量,但河蟹会浮头,造成缺氧症,河蟹的活动减弱,新陈代谢急剧减慢,摄食量减少,消化能力降低,不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同时,偏酸性水体会导致由原生动物引起的河蟹病大量发生,如纤毛虫病等。 pH 值在 5-6.5 之间,又极易导致甲藻大量繁殖,对河蟹的危害也较大。在低pH值下,Fe2+离子和H2S的浓度都 会增高,而这些成分的毒性又和低 pH 值有协同作用, pH 值越低,毒性越大。 在氮的循环中, pH 值也起着重要作用,硝化作用、固氮作用都以弱碱性 pH 值7.5-8.5 最适宜。高 pH 值会增大氨的毒性。 pH 值还会通过影响其他的环境因子而间接影响到河蟹的生长。 pH 值还严重影响到水体的生物生产力。 pH 值的不适宜会破坏水体生产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河蟹池塘几种指标简述

河蟹池塘几种指标的简述 一、pH值的作用和调节措施 池水是蟹池的生活环境,其酸碱度是蟹池水质主要指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河蟹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病情等。河蟹最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体中生长,即pH值为7.5-8.5,在pH值6-9时,仍属于安全范围。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9,就会对河蟹造成不良影响。河蟹在养殖过程中,pH值过高或过低,不仅会引起水中一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甚至会使化学物质转变成有毒物质,对河蟹的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不利,还会抑制光合作用,影响水中的溶氧状况,阻止河蟹呼吸。 1、pH值的作用 养河蟹的实践证明河蟹在酸性(pH值低于5.5)条件下,水体中河蟹对传染性蟹病特别敏感,呼吸困难,即使水中不缺氧,也对饲料的消化率低,生长缓慢。在酸性环境中,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有机物分解率减慢,物质循环速度慢,使细菌、藻类、浮游生物的繁殖受到影响,而且河蟹鳃会受到腐蚀使河蟹的血液酸性增强,降低载氧能力,尽管水体中的含氧量,但河蟹会浮头,造成缺氧症,河蟹的活动减弱,新陈代谢急剧减慢,摄食量减少,消化能力降低,不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同时,偏酸性水体会导致由原生动物引起的河蟹病大量发生,如纤毛虫病等。pH值在5-6.5之间,又极易导致甲藻大量繁殖,对河蟹的危害也较大。在低pH值下,Fe2+离子和H2S的浓度都会增高,而这些成分的毒性又和低pH值有协同作用,pH值越低,毒性越大。 在氮的循环中,pH值也起着重要作用,硝化作用、固氮作用都以弱碱性pH值7.5-8.5最适宜。高pH值会增大氨的毒性。pH值还会通过影响其他的环境因子而间接影响到河蟹的生长。 pH值还严重影响到水体的生物生产力。pH值的不适宜会破坏水体生产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磷酸盐和无机氮合物的供应。如果池水偏碱会形成难溶的磷酸钙,偏酸又会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铁和磷酸铝,这都会降低肥效。 2、pH值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规律 决定pH值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水中游离CO2和CO32-的平衡系统,以及水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它的分解条件。CO2和CO32-的平衡系统根据水的硬度和CO2的增减而变动,CO2的增减又是水中生物呼吸作用、有机质的氧化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对强弱决定的。 pH值的日变化规律是一般情况下日出时pH值开始逐步上升至下午17:30左右达最大值,接着开始下降,直至翌日日出前至最小值,如此循环往复,pH值的日变化范围为0.6-1.5,若超出此范围,则水体有异常情况。pH值日变化规律是因为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CO2,从而引起水体CO2变化,CO2含量的高低又影响pH值的日变化。掌握的日变化规律对养殖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利用价值。 pH值可以用来作水质判断的标准,如果看到一个养河蟹水体pH值偏低,又没有外来的特殊污染,就可以判断这个水体有可能硬度偏低,腐殖质过多,CO2偏高和溶解氧不足,同时也可以判断这一水体植物光合作用不旺或养殖生物密度过大或微生物代谢受到抑制,整个物质代谢、系统代谢缓慢。如果pH值过高,也可能是硬度不够,以及植物繁殖过于旺盛,光合作用过强或池中腐殖质不足。

盘锦河蟹养殖技术

盘锦河蟹养殖技术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咱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技术 投喂饵料应以优质的颗粒饲料,冰鲜小鱼、黄豆为主,尽量不投粉状饲料,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投饵根据季节天气,河蟹的生长 活动等情况适当增减,在河蟹脱壳期间,饲料中应添加营养添加剂,确保河蟹正常脱壳生长。 一般在每年1月份干塘,干塘后池边清淤修岸,晒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10-15天为宜,稍硬即可,这样减少对塘口中水草和底 栖生物的破坏,保持塘口原有的生态。 前期要求塘口多种草,种足草,中期管好草:一是水色过浓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应及时调水。二是水质浑浊,水草附着污染物应及 时使用净水生物剂清除。三是水草枯萎,缺少活动应及时追肥,后 期控制塘面水草的覆盖数量在60%左右,对露出水面的水草要割除 老草头使河蟹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健康生长。 采用多次投放;防止一次性投入量大,造成前期水质清瘦而青苔 大量繁殖。在清明前投入一批螺蛳,量300斤/亩,至6月底逐步补 充投放,螺蛳量500斤/亩,调节好池塘水质,又有利于螺蛳自然增 殖并保障养殖中后期池塘有充足天然活饵。 8月份是高温时期,是季节的交换阶段,为了适当降低水体内的 温度和尽量少温差,池塘应保持最高水位,经常加水及换水,2-3 天加注新水一次,7-10天换水一次,加水选择在凌晨或上午进行, 不宜在傍晚加水。7-10天定期使用一次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随时保 持水质清新,使河蟹在高温季节减少伤亡,确保成活率。 一是水质改善。秋季水质管理尤为重要,应及时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并避开蜕壳期。一方面补施生石灰,一般20~30天每亩每 米水深用10kg,全池均匀泼洒;另一方面补施磷酸二氢钙,每亩每 米水深用2~3kg一次,促进水体物质微循环良性转化和河蟹蜕壳必 须物磷、钙的吸收利用。

秋季河蟹池塘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

秋季河蟹池塘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 水草管理 今年受虫害、夹草和洪水影响,绝大部分池塘没有水草。对于目前没有水草的塘口,遇到河蟹脱壳时,可以投放水花生、轮叶黑藻等水草,供河蟹临时脱壳躲避使用。对于有轮叶黑藻的塘口,由于轮叶黑藻进入二次生长期,需要控制水草的数量。 轮叶黑藻占池塘面积30%-50%即可,多出部分在连续晴天时及时割除,防止9月份疯长封塘。 溶氧管理 池塘溶氧直接影响河蟹吃食和健康度。河蟹脱壳时,对溶氧要求更高。如果遇到缺氧,轻则翻倍率下降,规格降低,重则脱壳不遂,引起死亡。自然情况下虾蟹池塘溶氧主要依靠水草、浮游植物产生,池塘耗氧主要是水草和水呼吸。所以清除过多的水草,保持水质清爽尤为重要。 当水质浓绿时,建议使用光合净水宝(5亩/桶),抑制藻类过度繁殖,提高透明度。同时使用养底宝(10亩/袋),48小时长效增氧,预防浮头。 底质管理

养殖后期河蟹存塘量大,投喂量大,池塘有机质多。底部残饵粪便大量积累。此时底质管理不善,好发纤毛虫和亚硝酸盐。河蟹附着纤毛虫呼吸困难,活力下降,商品价值降低。每年总有部分养户九月份疏于管理。十月份亚盐超标,直接造成河蟹中毒死亡。经销商为规避风险也会非常慎重,所以提前预防非常重要。 建议使用爽水宝(2.5亩/袋)+氧宝2(2.5亩/袋)全池干撒,每十天一次,保持底质干净,有效预防亚盐和纤毛虫。 营养管理 养殖后期河蟹投喂量按照存塘量的4%进行投喂。同时受天气、水质和脱壳情况影响。可以根据食台剩料和夹草情况进行调整。由于此时投喂量大,肠道肝脏负荷较大,建议按照20%比例搭配丰蟹肽宝进行投喂。丰蟹肽宝是澳华专门针对河蟹研发的一款功能性软颗粒生物发酵饲料。 通过添加发酵原料,免疫多糖,保肝护肠因子和复合益生菌,增强河蟹体质,提高免疫力。诱食性强,促进河蟹吃料,同时保肝护肠,抗病防肠炎。 脱壳管理 河蟹进行脱壳时会从水体吸收大量矿物元素,促进新壳快速硬壳。每个池塘河蟹脱壳时间相对集中。

河蟹池塘水草的重要性及问题处理

一、为什么河蟹养殖池塘水草至关重要? 1、提供躲避场所 河蟹害怕光线的直接照射,水草抵挡强烈的光照。脱壳期间,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这时 水草就是很好的阻挡了敌害。 2、产氧,提高翻倍率 水草在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光合反应产生大量的氧气,河蟹青虾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生长快速。脱壳期间氧气充足,河蟹脱壳快速翻倍率高。充足的氧气有助于微生物分解池塘中的有 害物质。 3、提供饵料和维生素 水草中有很多的螺丝、小鱼、小虾,为河蟹提供大量优质的生物性饵料。河蟹是杂食性的, 固而水草也是它的食物,并且水草富含大量维生素,是河蟹补充维生素很好来源。 4、吸收过多营养,有害物质,净化水质 池塘中使用的过多肥料、剩余的饵料、河蟹的排泄物等会导致池塘营养过剩,产生氨氮、亚 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会使得水质变差,藻类大量繁殖爆发。而水草正好利用这些营养,降解 有害物质,使得水质清爽,环境平衡。 二、没草会怎么样 1、水体浑浊 天气变化、河蟹或其他生物的活动,导致水体浑浊,没有水草的净化作用,水体无法变清。2、水质败坏,生蓝藻 河蟹的排泄物、剩余的饵料等会产生大量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的物质,没有水草的吸收,会导致河蟹中毒。大量营养物质被蓝藻利用,导致蓝藻爆发,水质变臭变黑。 3、水体缺氧严重 没有水草来进行光合作用产氧,水体缺氧,河蟹上岸,生长缓慢。有害物质无法被氧化分解,越聚越多。 4、河蟹脱壳翻倍率低,脱壳损伤 没有水草的庇护,脱壳的河蟹容易被其他河蟹弄伤。缺少氧气,河蟹脱壳时氧气不足翻倍率 低或直接缺氧死亡。 三、为什么水草长势不好或死亡 1、水温低,光照不足。 依乐藻的生长条件是水温要求5℃以上,正常生长温度在15℃以上,天气时好时坏光照时间 和光照强度不足,故而依乐藻不生长,反而要消耗变得萎缩。 2、水体透明度低 每年的4~6月份,养蟹塘因水质混浊(呈现白色浑浊、泥沙浑浊),或水质过浓造成透明度下降等。由于水中透明度下降,水草光合作用得不到阳光,逐渐萎缩、枯黄、死亡。 3、虫害 近年河蟹池塘水草的虫害也逐年越发严重。池塘食草虫类以蜻蜓幼虫为主。这些幼虫暴发时,能把水草的嫩芽吃完,影响水草生长,甚至把草叶吃光,就剩下草茎,这就给水草带来毁灭 性的灾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