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某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初步设计地质报告

某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初步设计地质报告

某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初步设计地质报告
某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初步设计地质报告

某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步设计阶段)

目录

3 工程地质 (1)

3.1概述 (1)

3.1.1工程概况 (1)

3.1.2 本次勘察目的及任务 (1)

3.1.3 依据的技术标准 (1)

3.1.4 勘察工作方法和工作布置 (2)

3.1.5 任务完成情况及完成工作量 (3)

3.2 区域地质概况 (3)

3.2.1 地形地貌 (3)

3.2.2 地层岩性 (3)

3.2.3 地质构造及地震 (4)

3.2.4 水文地质条件 (5)

3.3 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 (5)

3.3.1 地形地貌 (5)

3.3.2 地层岩性 (6)

3.3.3 地质构造 (6)

3.3.4 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土腐蚀性评价 (6)

3.3.5 岩体风化特征 (7)

3.3.6 不良地质作用及对工程的影响评价 (7)

3.3.7 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8)

3.4 洪沟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件 (10)

3.4.1 地基土工程性质评价 (10)

3.4.2 堤基地质结构分类 (10)

3.5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10)

3.5.1 地震液化评价 (10)

3.5.2 堤基渗透稳定性评价 (10)

3.5.3 抗滑稳定性评价 (11)

3.5.4 抗冲刷稳定性评价 (11)

3.6 洪沟堤岸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1)

3.6.1 堤岸工程地质条件分类 (11)

3.6.2 堤岸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1)

3.7 天然建筑材料 (13)

3.7.1 石料 (13)

3.7.2 土料 (13)

3.7.3 砂砾料 (13)

3.7.4 石笼卵石填充料 (14)

3.8 结论与建议 (14)

3.8.1 结论 (14)

3.8.2 建议 (15)

附图(具体见附图目录):

1、区域地质图xx张

2、工程地质平面图xx张

3、工程地质剖面图xx张

3 工程地质

3.1概述

3.1.1工程概况

XX位于县城东南部,距县城60公里,XX河为XX镇的主要河流,发源于XX县东南部XX乡的XX,由XX西向南流至XX折流向东南。流经山区,山势陡,河床窄,水流急,水力资源较丰富。

XX河山洪沟河道治理工程,主要涉及XX镇XX村XX屯、XX乡XX村,河道现状宽度XX~XXm,平均宽度XXXm左右,河沟深度0.5~1.0m不等,经多年冲刷,两岸农田损毁严重,作物耕植土被冲开露出卵石层,村民无法耕种,造成河道内多处分布卵

石滩。

本次山洪沟防洪治理范围:XX河上游左侧支沟从XX塘屯起经XX屯汇入主沟,共治理长度为xxkm(其中主沟xxkm,支沟xxkm)。本项目主要是防止河岸冲刷、坍塌,保护两岸农田为主,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采用5年一遇洪水标准按平岸设计。水工建筑物级别按5级设计,相应护岸建筑物等级为5级。

3.1.2 本次勘察目的及任务

本次初步设计勘察是对工程区有关地质问题进行详细勘察,故本次工程地质勘察目的和任务主要有:

(1)查明区内拟实施的具体治理工程措施的工程地质条件,界定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2)重点查明河道区岩土体结构、物质组成和物理力学性质,了解地下水埋深等和物理力学性质,了解地下水埋深等。

(3)提出与工程有关的各类岩土体物理力学建议参数。对地基变形、渗透稳定、岸坡稳定、已建堤防填筑质量、环境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等进行评价。提出边坡稳定开挖坡比和地基处理措施的建议。

(4)进行天然建筑材料详查,查明各种天然建筑材料的产地位置、数量、质量和开采运输条件,为本阶段工程建设所需的天然建筑材料提供满足要求的料场。

3.1.3 依据的技术标准

本次勘察工作是根据我院编写的《xx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工程地质勘察大纲》(初步设计阶段)进行的,依据的技术标准有:

(1)《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

(2)《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

(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SL299-2004)

(4)《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

(5)《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勘测图》(SL73.3-2013)

(6)《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 251-2015)

(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条文》(水利工程部分)。

3.1.4 勘察工作方法和工作布置

根据工程地段工程地质条件,按照《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有关规定及《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要求》中提及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勘察精度和深度应根据具体工程实际区别对待。本工程勘察采用的工作方法包括工程平面地质测绘和工程地质钻探。

⑴平面地质测绘:在认真研究区城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测区地形地貌形态和地层岩性出露点,布置适当的踏勘线路和地质观测点来完成工程区1:5万地质图校测及堤线区工程地质调查。

⑵工程地质钻探:钻探是勘察的主要方法手段,使用一台XX便捷式钻机施工,取得地表以下预定深度内的地层岩性、厚度、工程特征及水文地质情况。本阶段XXXXX 防洪治理工程地质勘察大致垂直河岸堤线布置横剖面,一般布置在堤岸急转弯迎流顶冲部位和目前地面低洼排水沟出口部位,其长度均达堤、渠内外工程影响区,剖面间距一般为300.0~500.0m,孔距约为10.0~30.0m。那共布置xx条工程地质横剖面,每条横剖面布置xx个钻孔,共计地质钻孔xx个。

工程勘察所用的1:1000地形测量资料及钻孔坐标资料,均为我院测量队提供,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等高距1米;河道整治堤线等水工建筑物

布置情况由我院第xx综合设计所提供。

3.1.5 任务完成情况及完成工作量

本次地质勘察外业于xx年xx月xx日开始,至同年xx月xx日结束。工作量满足初步设计阶段要求,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见表3.1-1。

表3.1-1 完成勘察外业主要工作量一览表

3.2 区域地质概况

3.2.1 地形地貌

测区地处xx高原东南边缘,属低中山地貌。区内海拔大都在1000 m 以上,相对高差200~450 m,河床坡降比较大,沿河两岸有明显阶地。两岸山坡部分地段基岩已经出露,覆盖层比较薄,坡残积土层厚约1~3m,局部地段较厚。河沟覆盖层以冲积的卵石、黏土、粉土为主,一般厚1~5m。地形坡度变化大,陡坡多,一般在20°~60°。河床相对狭窄,与两侧山坡呈狭窄的“V”字型。植被茂盛,植被以灌木林、荒草为主,岸坡稳定,没有大规模的滑坡、塌方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发生。

3.2.2 地层岩性

测区区域内出露主要地层有:三叠系(T)、二叠系(P)、石炭系(C),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1、三叠系(T)

(1)三叠系中统板纳组上段(T2b2):为黄色薄层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细砂岩。该层于中部大面积分布,厚度约421~439m。

(2)三叠系中统板纳组下段(T2b1):为黄色砂岩夹薄层泥岩。该层于中部、南部

大面积分布,厚度约667~1357m。

(3)三叠系下统上组(T12):为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细砂岩。该层于西部、东部大面积分布,厚度约285~340m。

(4)三叠系下统下组(T11):以泥岩为主,局部夹薄层泥质粉砂岩、细砂岩。该层于西部、东部大面积分布,厚度约202~882m。

2、二叠系(T)

(1)二叠系上统(P2):为灰白色厚层灰岩、白云岩。该层零星分布于东北角,厚度约79~209m。

(2)二叠系下统(P1):为灰白色厚层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局部硅质岩。该层零星分布于东北角,厚度约29~180m。

3、石炭系(C)

(1)石炭系上统(C3):为灰岩夹白云岩。该层零星分布于东北角,厚度约46m。

(2)石炭系中统(C2):为灰岩,底部白云岩,局部硅质岩。该层零星分布于东北角,厚度约138m。

(3)石炭系下统(C1):为灰岩、白云质灰岩、燧石结核灰岩。该层零星分布于东北角,厚度约133m。

3.2.3 地质构造及地震

工程区大地构造位置一级属xx地台,二级为xx再生地槽,三级为xx拗陷,四级为xx断褶带。本区构造轴线以北西西向为主,部分为北东向。

(1)褶皱

区内褶皱发育,以北西西向为主,北东向、近东西向次之,呈紧密线状发育。台地上以平缓开阔为主,倾角在10°~50°,盆地内一般较紧密陡峭,倾角在30°~70°。

(2)断裂

可分为三组,北西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以北西西向为主,延伸远,断距明显,断层通过的地带硅化蚀变明显,断层角砾岩较发育。大部分断层卷入的最新的层位是中三叠统,推断应属印支运动产物。但由于大多数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继承性明显。少数断裂长期控岩控相,具有明显的基底断裂特点。本区主要断裂为北西

西向断裂,与印支运动关系密切。北东向常切割北西向,为更后期断层。

(3)地震

XX县位于xx低强震地震构造区,工程区无区域活动性断裂通过,在区域构造上属于相对稳定区。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3.2.4 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属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多梅雨,夏季闷热多暴雨;秋季干燥凉爽,早晚温差较大;冬季干冷,常有降雪及霜冻,盛行北风,最大风速达八级。根据xx县气象局2003年—2007年气象资料统计,本区年平均气温19.3℃~22.8 ℃,最高温度可达40 ℃,最低温度—3.6℃,全年无霜期达300天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500 mm左右,丰水期为每年的五至八月,枯水期为十一月至翌年三月,雨季最高降雨量曾达到每小时116 mm。年蒸发总量为400~530 mm,相对湿度65%~95%。6~8月偶有冰雹或小规模的龙卷风。水文地质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气候的影响和控制。地下水类型主要有: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冲积砂卵砾石、残坡积层中,一般含水量大,地下水位受季节性变幅,分布于xx河沿线一级阶地及部分二级阶地。

基岩裂隙水:分布于xx河流域一带,以砂泥岩类为主,地下水埋藏于基岩之中,含水量微、水位变幅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多以下降泉的形式出露在沟谷中,流量小,常年不断,集水成溪。

3.3 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

3.3.1 地形地貌

本工程勘察场区位于XXXXX左右岸坡一级阶地上,属低中山地貌,总体地势陡峭狭窄,地貌单元比较单一。山洪沟基本在山谷之间,沿线地形以冲积台地为主,部分为坡脚地段,洪沟两侧多为稻田、林地、菜地,洪沟岸坡高度XXm,地形坡度变化大,一般在10°~40°,部分岸坡呈陡坎状。地面高程XX~XXm,相对高差一般XX~XXm;该河段雨季水流较急,落差较大,沿河基岩局部出露,河床淤积较多的卵石、漂石,河

床底高程XX~XXm,河床宽XX~XXm;河岸为土质、岩质岸坡,植被较发育。

3.3.2 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勘察深度内的土层主要由耕植土(Q pl)、第四系冲洪积层(Q pal)卵石及含卵石粉质黏土、残坡积层(Q edl)含碎石粉质黏土及三叠系(T2b)泥岩夹砂岩组成,现按从上到下分层描述如下:

1、第四系(Q)

耕植土①(Q pl):浅灰色、褐黄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砾石及黏性土组成,含少量植物根系,揭露厚度XX~XXm,整个场地均有分布。

卵石②(Q pal):灰黄色、灰褐色,松散~稍密状态,其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灰岩、砂岩等,棱角状~次圆状,磨圆度一般,局部夹少量泥质,一般粒径1~6cm,个别超过XXcm。钻孔揭露厚度一般为1~3m,主要分布在河床中及河流两岸附近地带。

含卵石粉质黏土③(Q pal):黄色、灰褐色,可塑状为主,局部硬塑状,稍湿,黏性一般,刀切面稍有砂感光滑,约占15~30%卵石、砾石,局部聚集。揭露厚度0.9~3.9m,主要分布于洪沟河岸台地。

含碎石粉质黏土④(Q edl):红褐色、灰黄色,硬塑~坚硬状,稍湿~湿,含较多的风化碎屑、碎石,厚度一般0.8~2.0m,主要分布于傍山洪沟附近的山坡上部。

2、三叠系中统(T2b)泥岩夹砂岩

强风化层:灰黄色、暗红色,以泥岩为主,薄层状,局部夹中厚层状砂岩,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很发育,岩石破碎,手指可压碎,遇水易软化,该层未钻穿,整个场地均有分布。

各岩土层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的层位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3.3.3 地质构造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堤线工程区地质测绘,工程区为第四系覆盖,在堤轴线两侧各1.0km范围内,未发现大的断层、断裂等不良的地质构造,该地段为相对稳定区,适宜修建护岸。

3.3.4 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土腐蚀性评价

⑴地下水类型

钻探施工期间,河水位高程约XXm。据钻探揭露、地下水储存条件及其水力特征,工程区地下水主要分为上层滞水、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

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耕植土层浅部,埋深浅、水量小,无统一水位,分布不均,受季节性影响大,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生产生活用水,水量贫乏。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卵石、黏性土层中,受上层滞水及大气降雨补给,水量中等。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泥岩夹砂岩地层中,受岩性、节理构造组合的影响,水量微弱,且水位埋深较大。

本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向XXXXX段排泄。地下水与XXXXX水连通性好,关系密切,地下水与河水成互补关系,即丰水期河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水,其水位受大气降水和河水位变化影响显著。

⑵岩土层透水性

堤线区范围由卵石、黏性土、泥岩夹砂岩组成。根据现场土层鉴别及其他相似工程岩土层透水性经验类比,场地卵石②属强透水性,含卵石粉质黏土③、含碎石粉质黏土④、强风化泥岩夹砂岩属中等透水性。

(3)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工程区位于山区,据调查,周围没有污染严重的工厂及其他污染源,根据当地经验及邻近工程类比,工程区地下水对钢结构有弱腐蚀,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均无腐蚀性,场地的土层对建筑材料无腐蚀性。

3.3.5 岩体风化特征

工程区岩体为三叠系泥岩夹砂岩,岩体的风化作用强烈, 垂直风化分带明显,按风化程度划分为强风化带及弱风化带,强风化带岩体节理裂隙很发育,岩石完整性较差,弱风化带岩体节理裂隙弱发育,岩石完整性较好。

3.3.6 不良地质作用及对工程的影响评价

拟治理洪沟主要位于低中山山谷,沿线落差较大,土质斜坡与岩质斜坡相伴,以土质斜坡为主,地形坡度变化大,一般在10°~60°,部分岸坡呈陡坎状,岩性主要为黏性土、风化砂泥岩等,岸坡稳定性较差,两岸冲刷破坏较严重,局部较平坦,洪沟段淤积较严重,已形成成片的滩地,主要成分为卵石夹漂石。调查中发现的不良工程地质现

象主要为小滑坡、小崩塌,多为山洪冲刷淘空坡脚、边坡过陡、山坡植被被破坏及公路边坡开挖等诱发,使岸坡存在塌岸失稳现象,但规模均较小,对本工程影响不大。3.3.7 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1)现场原位试验

对洪沟沿线的冲洪积层含卵石粉质粘土③进行了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其试验成果统计见表3.3-1。

表3.3-1 轻型动力触探成果统计表

(2)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本阶段勘察在充分收集有关勘察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本次勘察获得的地质资料,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结合该场地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该工程场地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见表3.3-2~表3.3-3。

表3.3—2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表

表3.3—3 岩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表

9 / 18

3.4 洪沟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件

3.4.1 地基土工程性质评价

场地耕植土①结构松散,承载力低,厚度薄,不得作为基础持力层,建议清除。

卵石②、含卵石粉质黏土③、含碎石粉质黏土④层及强风化泥岩夹砂岩承载力较高,满足设计要求,是较好的基础持力层。

3.4.2 堤基地质结构分类

根据勘察深度范围内卵石、黏性土、基岩的分布与组合关系,各河段堤基地质结构分类划分如下表3.4-1~3.4-2。

表3.4-1 堤基地质结构分类一览表(XXXXX主河流段)

表3.4-2 堤基地质结构分类一览表(XXXXX支流沟段)

3.5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3.5.1 地震液化评价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可不考虑液化的影响。

3.5.2 堤基渗透稳定性评价

根据设计资料及场地地质条件,堤基基础持力层为卵石②、含卵石粉质黏土③、含碎石粉质黏土④层。根据经验及其他工程判别,含卵石粉质黏土③、含碎石粉质黏土④层较为可能出现的渗透变形形式为流土,根据工程类比及经验,得出允许水力比降为J

=0.48。卵石层属管涌型土,根据工程类比及经验,允许水力比降建议值为0.15~0.20。允许

当堤基为卵石②、含卵石粉质黏土③、含碎石粉质黏土④层时,其透水性为中等~强透水,存在堤基渗透问题。

3.5.3 抗滑稳定性评价

整治河段有小规模的塌岸,诱发岸坡失稳崩塌的原因主要为岸坡土层抗冲刷能力低,汛期受山洪水冲刷淘蚀被掏空,加上受雨水冲刷,致使上部土层重力失稳下滑而形成坍塌,现有多处坍岸或向里侵蚀造成较大的弧形凹岸。

总体评价:该地段土质岸坡在山洪期为受冲岸段,属于稳定较差岸坡。由于河流坡降大,水流流速较大,特别是在洪沟弯曲段,冲刷现象会更严重,建议对洪沟进行护岸处理。

3.5.4 抗冲刷稳定性评价

根据设计资料,本次整治工程采用为平岸设计,护岸型式采用铅丝石笼挡墙。根据钻探揭露,挡墙基础持力层主要为卵石②、含卵石粉质黏土③、含碎石粉质黏土④层,各土层抗冲刷能力较低,以其作持力层时须做好护脚及抗冲刷支护。各岩土层的允许抗冲流速见前表3.3-2及3.3-3。

3.6 洪沟堤岸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3.6.1 堤岸工程地质条件分类

本工程区岸坡覆盖层厚度较厚,岸坡多为卵石②、含卵石粉质黏土③、含碎石粉质黏土④,其抗冲刷能力低,受洪水冲刷淘蚀和地表水流的冲刷作用,局部河岸边坡有小崩塌,但规模较小,危害性不大,综合河岸现状、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及历史险情等分析,将岸坡分为稳定性较差岸坡。

3.6.2 堤岸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按照河岸现状、地形地貌特征、工程地质条件及设计资料等,堤岸工程地质条件分段评价如下表3.6-1~3.6-2。

3.7 天然建筑材料

3.7.1 石料

经调查,XX石场是当地的主要块石料产地之一,岩性为厚层~块状灰岩,灰至灰黑色,为弱风化或新鲜岩石,岩质致密坚硬,质量好,储量大。料场均有二级公路通往工程区,交通便利,运距约24km,块石料数量与质量均满足工程建设要求。

3.7.2 土料

由于该工程所需土料数量较少,不宜设专门土料场供应,可就近利用沿线第四系黏土,呈黄色,湿,可塑~硬塑状,土质较均匀,结构较密实,质量及数量满足设计或施工需要。

3.7.3 砂砾料

工程区及附近无天然砂砾料分布,根据调查,当地建筑所用砂砾料一般采用人工砂砾料替代。建议采用人工砂,经过筛选,并且送去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做配比试验,达到合格的才能使用。

3.7.4 石笼卵石填充料

项目区沿河卵石分布情况:

(1)工程区沿河两岸卵石、漂石淤积较多。

(2)卵石坚固密实,直径为15cm的占55~70%。

(3)储量约12万m3。

填充料要求:

填充料必须是坚固密实、耐风化好的石料,网箱内填充石直径不小于12cm,每块石头质量不小于5kg,严禁使用风化石。网箱石料必须有80%以上大于网孔孔径,且满足设计规定的粒径要求。

因此,经过筛选卵石料能够达到使用要求。采用格宾石笼护岸基础适应性较强,施工简便、速度快。既满足安全、生态的景观要求,又可节省工程造价。

3.8 结论与建议

3.8.1 结论

(1)、区域构造相对稳定,本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域构造稳定性好。

(2)、拟建场地无活动性区域断裂通过,场地地质条件简单。受山洪水冲刷淘蚀和地表水流的冲刷作用,场地局部河岸边坡有小崩塌,但规模小,整体上,场地及其周围无大型滑坡、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适宜修建护岸工程。

(3)、工程区地下水对钢结构有弱腐蚀,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均无腐蚀性,场地的土层对建筑材料无腐蚀性。

(4)、工程区堤基地质结构可分为单一结构、双层结构(Ⅱ)两种,具体分段见前表3.4-1~3.4-2。

(5)、工程区堤岸为稳定性较差岸坡,应进行有效防护,并对坡脚采取一定的防冲护脚措施。

(6)、堤岸地基持力层的岩土物理力学及渗透性指标建议值见表3.3-2及表3.3-3。

(7)场地堤岸工程地质条件分段评价见前表3.6-1、3.6-2;卵石②、含卵石粉质黏土③、含碎石粉质黏土④抗冲刷能力较低,以其作持力层时须做好护脚及抗冲刷支护。

(8)、本区天然建筑材料石料、土料可以就近解决,储量较丰富、质量较好,完全可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砂砾料缺乏,建议采用人工砂。

3.8.2 建议

(1)建议加强基础施工中的基坑地质验槽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2)因工程位于山洪区,施工过程中应做好隔水及导水工作,最好选择在枯水期进行施工。

山洪沟治理实施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山洪沟治理实施方案 篇一:天全县老场河山洪沟治理工程(方案一)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二、编制原则 三、编制范围 第二章工程概述 一、工程概况 二、工程特点 第三章项目组织机构设置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五、 六、 七、 八、 九、现场机构设置各职能部门职责施工组织保证措施施工前与施工期准备工作土石方开挖及回填工程碎石土垫层施工铰链式生态砼预制块护坡拆除砼工程砼浇筑施工普通钢模板制安砼管道安装仿木栏杆工程第四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第五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六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一、 二、

四、 一、 二、 三、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图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施工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文明施工管理措施文明施工现场管理措施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依据和原则控制性工期进度计划说明施工总进度计划表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主要施工机械配备计划劳动力计划材料及资金使用计划第七章工程进度计划及确保工期的措施第八章资源配备计划 第九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一、 二、 三、 四、 五、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保证体系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环境保护措施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第十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临时用地表 第十一章季节性施工措施 一、 二、

二、 三、 四、雨季施工技术措施冬季施工技术措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协调措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协调措施与工程业主、监理方、设计单位的关系协调措施与相邻标段施工单位的关系协调措施第十二章施工环境协调措施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实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施工进度横道图 附表五施工平面布置图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为确保“天全县山洪沟治理(老场沟治理工程二期)”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做到优质、文明、安全、按期完成施工任务,特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用以竞标和中标后指导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并指导施工过程管理。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由工程招标文件、施工图、现场勘察等结合本公司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施工队伍、机械设备及物质供应等综合能力具体情况编制而成。 一、编制依据

某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初步设计地质报告

某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步设计阶段)

目录 3 工程地质 (1) 3.1概述 (1) 3.1.1工程概况 (1) 3.1.2 本次勘察目的及任务 (1) 3.1.3 依据的技术标准 (1) 3.1.4 勘察工作方法和工作布置 (2) 3.1.5 任务完成情况及完成工作量 (3) 3.2 区域地质概况 (3) 3.2.1 地形地貌 (3) 3.2.2 地层岩性 (3) 3.2.3 地质构造及地震 (4) 3.2.4 水文地质条件 (5) 3.3 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 (5) 3.3.1 地形地貌 (5) 3.3.2 地层岩性 (5) 3.3.3 地质构造 (6) 3.3.4 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土腐蚀性评价 (6) 3.3.5 岩体风化特征 (7) 3.3.6 不良地质作用及对工程的影响评价 (7) 3.3.7 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7) 3.4 洪沟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件 (10) 3.4.1 地基土工程性质评价 (10) 3.4.2 堤基地质结构分类 (10) 3.5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10) 3.5.1 地震液化评价 (10) 3.5.2 堤基渗透稳定性评价 (10) 3.5.3 抗滑稳定性评价 (11) 3.5.4 抗冲刷稳定性评价 (11) 3.6 洪沟堤岸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1) 3.6.1 堤岸工程地质条件分类 (11) 3.6.2 堤岸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1) 3.7 天然建筑材料 (13) 3.7.1 石料 (13) 3.7.2 土料 (13)

3.7.3 砂砾料 (13) 3.7.4 石笼卵石填充料 (14) 3.8 结论与建议 (14) 3.8.1 结论 (14) 3.8.2 建议 (15) 附图(具体见附图目录): 1、区域地质图xx张 2、工程地质平面图xx张 3、工程地质剖面图xx张

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要求

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要求 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编制要求 一、总则 (一)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应根据山洪沟的河道、洪水和灾害特点,区分不同山洪沟防洪治理类型,做好重点防护河段的规划布局和方案比选。初步设计报告参考《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以及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根据山洪沟防洪治理的特点,可适当简化。 (二)设计中应加强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认真开展必要的现场调查和勘测等工作;重视山洪沟洪水特性分析、历史山洪灾害成因分析,加强治理方案论证和比选;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根据加快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按时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原则择优确定施工工期。 二、水文 (一)应说明项目所在小流域的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暴雨山洪特性和已建、在建、规划的水利水电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水土保持措施等概况;应调查、测算流域形状、流域面积、河道长度、河道比降等流域特征值;应收集、整理本流域和相邻流域的雨量站、水位站、水文站的实测与调查暴雨、洪水资料,收集暴雨洪水图集、水文手册以及流域内已有水利工程设计采用的水文计算成果等。宜充 分利用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有关成果。 (二)参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结合当地具体资料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山洪沟实测暴雨、洪水资料一般较为短缺,可根据当地经审批的《水文手册》或《暴雨洪水图集》中的计算方法推求设计洪水。 三、工程地质 (一)对于拟治理的河段,要求进行平面和断面测量。平面比例尺及断面测量间距根据实际地形情况按照满足设计和计算工程量需要确定;对于仅采取河道清淤疏浚措施的河段,可不进行河道平面测量,但需要进行河道断面测量,测量间距按满足工程量计算要求确定。(二)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根据具体治理工程措施的型式,参照《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和《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中的相关条款,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勘察精度和深度应根据具体工程实际区别对待。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地区,地质建议参数可根据区内地质环境和工程特性,结合本地区已建工程经验,采用工程类比法提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区,还应结合必要的试验成果经综合类比后提出地质建议参数。 (三)应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和区内其他工程的相关地质资料;调查了解拟治理河段历次暴雨山洪灾害情况、冲刷深度及抢险或加固措施等基本资料,并在初步设计报告中予以概述。 (四)基本查明区内拟实施的具体治理工程措施的工程地质条件,界定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重点查明河道区岩土体结构、物质组成和物理力学性质,了解地下水埋深等。提出与工程有关的各类岩土体物理力学建议参数。对地基变形、渗透稳定、岸坡稳定、已建堤防填筑质量、环境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等进行评价。提出边坡稳定开挖坡比和地基处理措施的建议。(五)天然建筑材料的勘察,应以调查、类比为主,结合适量勘探试验方法和手段开展工作。对拟实施项目所需的各类天然建筑材料的储量、质量、场址位置以及开采运输条件等作出计价。

排洪沟工程设计说明

3 排洪工程设计方案 开县是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的一部分,山体较多,中原和木桥小区背后(南侧)有一山体。由于山体地形坡度大,积水时间短,洪水历时也不长,一到雨季,大量山洪水排泄而下,水流急,流势猛,且水流中还夹带着砂石等杂质,冲刷力大,容易使山脚下小区受到破坏而造成严重损失。为了尽量减少洪水造成的危害,保护山脚下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要认真做好防洪规划,拟在山坡上新建一条排洪沟,拦截山洪,将山洪引出居住区,排入附近水体中。 设计原则 (1)排洪工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小区旁边山洪现状,切实解决山洪对小区造成的危害和隐患。 (2)排洪工程的设计应与原有的DN1200市政水泥涵管结合起来,使山洪能够顺利流入市政管道。 (3)为减小对市政管道的堵塞,应考虑设置沉砂设施。 设计依据: 1、《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2、《城市防洪标准》GB50201-94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6、《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1)

8、《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02) 9、实测地形图。 排洪沟设计要点 (1)排洪沟应尽量利用原有山洪沟,必要时可作适当整修 原有山洪沟是山洪若干年来冲刷形成的,其形状、底板都比较稳定,因此应尽量利用原有的天然沟道作排洪沟。当利用原有沟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而必须加以整修时,应注意不宜大改大动,尽量不要改变原有沟道的水力条件,而要因势利导,畅通下泄。 (2)排洪沟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 排洪沟的走向,应沿大部分地面水流的垂直方向,因此应充分利用地形坡度,使截流的山洪水能以最短距离重力流入受纳水体。 (3)排洪沟采用明渠或暗渠应视具体条件确定 一般排洪沟最好次用明渠,但当排洪沟通过市区或厂区时,由于建筑密度较高、交通量大,应采用暗渠。 (4)排洪沟纵坡的确定 排洪沟的纵坡应根据地形、地质、护砌、原有排洪沟坡度以及冲淤情况等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1%,设计纵坡时,

水利工程防洪治理工程竣工验收鉴定书

+++++防洪治理工程竣工验收 鉴定书 +++++防洪治理工程竣工验收委员会 二〇一七年四月

验收主持单位:+++++ 项目法人:+++++防洪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处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运行管理单位:+++++ 质量监督单位:+++++ 竣工验收日期:2017年4月28日 竣工验收地点:+++++

+++++防洪治理工程 竣工验收鉴定书 依据《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的有关规定,陕西省水利厅于2017年4月28日在+++++主持召开+++++防洪治理工程竣工验收会议,并成立了+++++防洪治理工程验收委员会,验收委员会成员名单附后,参加竣工验收会议的单位有:验收委员会组成单位和工程建设单位、监理、设计、施工、运行管理。验收委员会检查了工程现场,审查了竣工验收资料,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形成了初步鉴定意见如下: 一、工程设计和完成情况 (一)工程名称及位置 +++++防洪治理工程位于沙河上游,距+++++城20km,工程起点位于西骆峪水库坝下约400m处干渠,终点位于垃圾填埋场桥下游约336m处,治理河道总长度为 1.6㎞。 (二)工程主要任务和作用 +++++防洪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的任务是,通过对堤防加固和新建、护岸护坡等内容的综合性治理,提高+++++沙河上游防洪减灾能力,保护骆峪、红旗等7个行政村,0.566万人口及1.127万亩耕地的防洪安全及粮食安全。 (三)工程设计主要内容 1、工程立项、设计批复文件

2013年5月委托+++++总公司设计,于2013年9月完成《+++++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2014年9月由+++++水务局组织专家对《+++++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进行初步审查。 +++++水利(务)局于2013年以市水字[2013]257号文上报《++++++++++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陕西省水利厅于2015年5月14日对《+++++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2015] +++++号)进行了批复。 2015年6月2日+++++水务局以市水发[2015]1+++++号文件转发了省水利厅对+++++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批复工程概算总投资+++++万元,其中中央资金+++++万元,市级配套+++++万元。 2、设计标准、规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设计标准,+++++防洪治理工程按沙河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相应洪峰流量174m3/s,主要建筑物等级为4级。 3、主要建设内容及工期 A、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 工程主要内容为护岸工程、巡河路工程等: (1)整治河道 1.60km; (2)护岸工程:右岸护岸 1579.59m,左岸护岸 1598.38m。 (3) 灌溉干渠护砌1处,支沟入口护砌1处左岸长度93m,右岸长度87m,设计变更增加左岸63m、右岸增加57m(原设计为60m)。

防洪治理工程施工方法与质量管理要点

防洪治理工程施工方法与质量管理要点 发表时间:2016-06-29T09:43:15.6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5期作者:李继伍 [导读] 工程项目的建立与实施,使得工程防洪的作用得到了较大发挥,不仅在工程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且也给社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 元江县电力管理站 摘要:从防洪治理工程的实际角度出发,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施工办法和质量管理的措施,且有效运用在实际的工程施工和建设管理当中,使得工程的质量得以保证。工程项目的建立与实施,使得工程防洪的作用得到了较大发挥,不仅在工程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且也给社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防洪治理工程;施工方法;治理管理 一、山洪沟防洪治理的现状 山洪与平常的河流相比具有流速快、比降大、冲击力强的特点,所以在治理的过程中要以固定河床、消能防冲、平稳水流等内容为重点。同时和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程相比,山洪沟的治理又要以提高财产和人口分布河段的防御能力为重点。目前,在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的推进中,因为项目开启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在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项目选择不合理、治理重点不明确、技术标准不完善、治理原则把握不准、和非工程措施的结合不紧密等问题。 (一)项目选择不合理 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中明确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的选择标准,具体的论述如下:第一,山洪暴发的频率高并且造成的影响严重;第二,山洪灾害发生时,受到影响的人数要在2000人以上,或者有超过一个的乡镇或者两个行政村受到影响;第三,山洪的流域面积在20平方千米和200平方千米之间。在选择项目的过程中,要注意规避一些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山沟洪道。在目前确定的重点山洪沟防止项目中,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项目数量超过了规定;第二,信息缺失,比如影响人口、流域面积等;第三,数据上报不符合要求,比如填报的单位名称不统一等;第四,上报的项目不符合选择标准;第五,数据质量不符合要求,在填报人口的时候小数的填写不符合规范。(二)治理重点不明确 “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其中的“重点”就是在目前的19800条山洪沟选择出山洪灾害比较严重,受灾人口比较多、治理效果比较显著、和非工程措施密切结合的山洪沟进行防治。然后,“防洪治理”。一些山洪沟在溪沟洪水之外,还有一些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但是在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中,治理的重点是山区河流,不是地质灾害。治理的目标是提高重点山洪沟的防洪标准、疏通山洪出路、提高抗冲能力。除此之外,在工程布局方面,工程措施主要分布在集中居民点、山洪沟两岸的城镇、重要基础设施等河道,在治理的过程中不是对河段进行治理,而是要以“治点”为主,要“守点固线”。在选择工程措施方面,因为山洪具有流速快、比降大、冲击力大的特点,所以,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的过程中,要以护岸、消能、防冲为重点,然后要以山洪的地形、地质、植被和沟壑发育情况为基础,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进行综合治理,最终形成护岸堤防工程、排洪渠工程、截洪沟工程、沟道清淤疏浚工程、排洪渠工程、分洪道工程等,同时还可以修筑一些跌水、陡坡、滞洪带等辅助工程。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地区对重点山洪沟的防洪治理重点不明确,有的将河道的生态建设为重点、有的将地质灾害的防治作为重点、有的将防洪重点放在城市段上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重点山洪沟防治项目的有效推进。 (三)技术标准不完善 因为我国的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的开始时间比较晚,在技术标准方面还没有完善的规定性文件。虽然在一些现有的文件中对重点山洪沟的防洪治理有所涉及,但是并没有针对性的描述。导致重点山洪沟的防洪治理缺失必要的技术指导。 (四)没有和非工程措施进行紧密结合 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作为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的一部分,需要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工程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抗冲能力和防洪标准,可以疏通山洪出路,可以有效的争取到应急转移时间。通过非工程措施,可以有效的对山洪进行监测和预警,发布警报安排转移,最大限度的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目前,我国大部分山洪沟的防洪治理,都没有建立完善的非工程措施,没有形成有效的山洪预警机制,影响了整体防御作用的发挥。 二、稳步推进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的着重点分析 山洪具有很多特点,例如流速快以及冲击力大和比降大等等,所以相比于通常的中小河流管理,山洪沟的管理应该更加偏向固定河床方面、消能防冲方面、平稳水流方面等等。同理,相比于小流域水土的一般保持工程来说,山洪沟管理应该更加偏向增加有人员和产业散布的部分河段区域的防御能力。 这些年,我国的山洪沟管理起步没多久,很大部分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又因为所断定的河沟多数病没有进行过科学合理的体系计划和管理,存在很多问题。重点山洪沟防洪标准基本是定位于十年年一遇,要点管理在于河流平稳、防冲力度和河床固定等等。下面我们来详

周至县沙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竣工验收鉴定书

周至县沙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竣工验收鉴定书

周至县沙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竣工验收 鉴定书 周至县沙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竣工验收委员会 二〇一七年四月

验收主持单位:陕西省水利厅陕西省财政厅 项目法人:周至县沙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处 监理单位:陕西咸阳郑国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北京中水科工程总公司 施工单位:Ⅰ标段陕西省三秦建设集团总公司(现更名:陕西亿金建设有限公司) II标段陕西亚玄建设有限公司(现更 名亚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运行管理单位:周至县四小河流管理站 质量监督单位:西安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 竣工验收日期:2017年4月28日 竣工验收地点:周至县

周至县沙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 竣工验收鉴定书 依据《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的有关规定,陕西省水利厅于2017年4月28日在周至县主持召开周至县沙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竣工验收会议,并成立了周至县沙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验收委员会,验收委员会成员名单附后,参加竣工验收会议的单位有:验收委员会组成单位和工程建设单位、监理、设计、施工、运行管理。验收委员会检查了工程现场,审查了竣工验收资料,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形成了初步鉴定意见如下: 一、工程设计和完成情况 (一)工程名称及位置 周至县沙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位于沙河上游,距周至县城20km,工程起点位于西骆峪水库坝下约400m处干渠,终点位于垃圾填埋场桥下游约336m处,治理河道总长度为 1.6㎞。(二)工程主要任务和作用 周至县沙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的任务是,通过对堤防加固和新建、护岸护坡等内容的综合性治理,提高周至县沙河上游防洪减灾能力,保护骆峪、红旗等7个行政村,0.566万人口及1.127万亩耕地的防洪安全及粮食安全。 (三)工程设计主要内容

侯桥山洪沟

1.水土流失现状 1.1.水土流失状况及成因 项目区内沟壑纵横,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耕地表土不断被冲走;表土的流失,加剧了植被的破坏,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沟道呈“v”字形状,沟岸陡峭直立,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下泄,水土流失严重。 影响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一是土壤表层结构松散,土壤团聚力和胶结力弱,抗冲、抗蚀性能差;二是降雨集中、历时短、强度大,暴雨多以洪水出现,冲刷土壤;三是植被覆盖率低,易遭到水力和风力侵蚀,加剧水土流失。 2.水文条件 2.1.基本情况 项目区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冬季多受蒙古冷高压控制,雨雪较少,气候刚冷;春季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夏季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偏北、偏南不同,形成夏季温、炎热和雨涝三种天气;秋季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退,气候凉爽,雨水减少。 本区年平均气温13.9℃,极端最高气温为43.2℃,极端最低气温为

-16.5℃。年平均降水量650.85mm ,最大降水量947.90mm ,最小降水量413.90mm ,降水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平均风速2.9m/s ,最大风速17m/s 。 2.2. 设计洪水 2.2.1. 防洪标准 本小流域治理工程涉及侯桥村的 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防洪法》(GB50201—94),本小流域治理工程的防洪标准按10年一遇(P=10%)设计。 2.2.2. 沟谷下游处设计洪峰流量计算 由于项目区所在流域无实测水文数据,流域面积小于200km 2,设计洪峰流量根据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1984年10月编《河南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以下简称《84图集》,和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2005年12月编《河南省暴雨参数图集》以下简称《05图集》,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计算公式见式2.2-1、式2.2-2和式2.2-3。 F S Q n P P τ ψ 278.0= (式2.2-1) 1n p S μ ψτ=- (式2.2-2) 413 1 278.0P Q mJ L =τ (式2.2-3) 式中:Q p ——设计洪峰流量,m 3/s ;

2013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任务及工作要求

2013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 建设任务及工作要求 一、总体建设任务及要求 1.各地应依据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水汛[2013]257号,以下简称《全国实施方案》)和省级山洪灾害防治项目三年实施方案,确定2013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的总体建设任务,统一组织、统筹安排开展各项建设工作。 2.各地2013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总体建设任务应包括中央补助资金安排的建设任务(具体见附表)和地方建设资金安排的建设任务。要在确保全面完成中央补助资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地方建设资金,合理安排2013年度地方资金的建设任务,并按照《省级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编制省级2013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3.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重心在县级以下,重点是提高基层山洪灾害防御能力。2013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要将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作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监测预警能力,持续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选择防治任务重、工作基础好的重点县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为全面开展此项工作积累经验;选择部分重点山洪沟进行防洪治理,逐步建立非工程措施与

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综合防御体系。 4.2013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范围为《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确定的2058个山洪灾害防治县。纳入各省级2013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的具体项目不得超出《全国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范围和内容。 5.各地要按照项目建设管理、资金管理有关办法和规定,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招标节余资金须用于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 6.对技术复杂、专业性要求高的通用建设项目和设施设备,应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和采购。调查评价基础数据准备、工具软件系统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模块由中央统一组织实施。 二、调查评价建设任务和工作要求 各地要按照《全国实施方案》和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相关技术要求,选择防治任务重、工作基础好,具有区域代表性的重点县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2013年度暂不开展重要城镇、重要集镇的地形测量工作。 1.前期基础工作。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相关技术要求编制由中央统一组织,相关省负责完成。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基础数据准备、工具软件系统(包括现场数据采集终端软件、数据审核汇集系统软件)由中央统一组织招标,各省分签合同并完成定制工作(包括产品的购置、安装、使用培训、后期服务等)。各省要按照保密工作的有关规定,做好涉密数据

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24页

第一节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1施工方案总体安排 经现场考察及仔细阅读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后,拟定本工程施工分为四大工作面进行,即:①砌体拆除工程;②河道疏浚;③土方工程;④浆砌石工程等。 1、砌体拆除工程 拆除采用1m3挖土机挖装配合10T自卸汽车运输至弃渣场。 2、河道疏浚 主要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输,人工整理。 3、土方工程 主要选用以中小型机械设备为主人工修整为辅的方法施工。对开挖区域内的树根、杂草、废渣、有碍建筑物进行清理,清理的杂物运至业主指定的位置。 4、浆砌石工程 护坡为Mu60M7.5浆砌石,分施工工作面同时进行施工。各作业段内流水作业,交叉施工,以加快施工进度。现浇砼为护岸工程外观的关键部位之一,模板的设计、施工须保证前沿线顺直,并防止砼外观缺陷产生。 1.2施工程序 根据图纸要求,按照业主提供的高程水准点进行细致的打桩放线,然后进行施工测量。确定开挖、回填高程,计算出工程量,指导施工。 施工方案: 1.3测量放线 1.3.1、测量仪器的管理 测量仪器在投入使用前,均需进行检验与校正,确保不合格的测量仪器不投入使用。 根据国家计量器具检验规程规定的检定周期,及时送具有计量检定的单位进行复检,确保投入使用的测量仪器均在法定的计量检定周期内。 1.3.2、测量资料管理 (1)测量资料包括:工程测量控制点交接资料,首级、次级测量控制点复核资料,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布设、施工方案及平差计算资料,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复测资料,施工定位放线资料,沉降、位移观测资料等。 (2)所有测量资料均应用不能擦去的墨水书写,所有记录、计算资料均有校核。 (3)需要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备案的测量资料及时报批、报备。除监理工程师有特殊要求的以外,所有测量资料均应按照质保体系中相应的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执行。 1.3.3、水准点及座标点复测 工程开工前,应对设计人员所提供的座标点及水准点的基本数据,采用水准仪和全站仪进行复核测量并验算,确定提供的座标点及水准点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当复核并验算结果对提供数据有异议时,应会同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核定。 复核方法可采用施工场地附近高一级控制点,用全站仪极座标法进行座标点的复测并计算;对于高程可采用水准仪用高差闭合差往返测进行复核,所测的座标点及水准点的允许误差至少应满足三等网的精度要求。 1.3.4、增设平面控制点及增设临时水准点 根据设计人员提供且经测量复核计算有效的座标点,研究增设平面控制点及临时水准

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建设指导意见

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建设指导意见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组 二○一三年十月

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建设指导意见 依据《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为规范山洪沟防洪治理,推进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建设工作,特制订本指导意见。 一、治理项目 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是指山洪灾害防治区内,对以溪沟洪水灾害为主,直接威胁城镇、集中居民点、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且难以实施搬迁避让的重点山洪沟,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的项目。原则上一条山洪沟对应一个治理项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各省)纳入实施方案的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应与非工程措施结合,并对本地山洪沟防洪治理有典型示范作用。项目选择原则上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①山洪灾害危害严重;②影响人口不少于2000人;③影响范围内一般有2个以上行政村或1个乡镇政府所在地;④流域面积一般大于20平方公里小于200平方公里。 二、治理目标 通过实施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与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相结合,形成重点山洪沟所在小流域相对完善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增强沿岸城镇、集中居民点、重要基础设施等防护对象的山洪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治理原则

(一)以人为本、保障安全。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在城镇、集中居民点和重要基础设施等局部重点河段合理布设各项工程措施,增强山洪灾害综合防御能力,减少应急避险频次,在突发较大山洪灾害时争取应急避险转移时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以岸坡防护为重点,畅通山洪出路,提高重点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和所在河段的抗冲能力。要统筹规划,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避免山洪风险转移。要与中小河流治理、农村河道整治、水土保持措施等做好衔接,避免重复建设,发挥综合治理效益。 (三)人水和谐、注重生态。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在确保山洪沟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应注意与城乡景观、生态环境的协调。工程治理要尽量维护河道自然形态,维持原有浅滩、深槽,保护植物群落,体现河道断面形态的多样性,保留河道自然形成的阶梯和深潭等微结构。护岸等建筑物建设应因地制宜,尽量就地取材。 四、治理标准 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的防洪标准,按照保护对象的规模、重要性和防护要求,参照《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统筹考虑与下游河道的关系以及灾害造成的影响、经济损失等因素合理确定,一般按1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对洪灾损失大、危害严重的重点河段,可适当提高治理标准。 五、治理措施 (一)治理布置。根据山洪沟河道、洪水和灾害特点,通过方案比选论证,合理确定治理方案和工程布置。一般按照“护、通、导”的原则确定。“护”即加固或修建护岸、堤防等,其中新建堤防须经

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编制要求

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编制要求 一、总则 (一)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应根据山洪沟的河道、洪水和灾害特点,区分不同山洪沟防洪治理类型,做好重点防护河段的规划布局和方案比选。初步设计报告参考《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以及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根据山洪沟防洪治理的特点,可适当简化。 (二)设计中应加强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认真开展必要的现场调查和勘测等工作;重视山洪沟洪水特性分析、历史山洪灾害成因分析,加强治理方案论证和比选;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根据加快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按时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原则择优确定施工工期。 二、水文 (一)应说明项目所在小流域的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暴雨山洪特性和已建、在建、规划的水利水电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水土保持措施等概况;应调查、测算流域形状、流域面积、河道长度、河道比降等流域特征值;应收集、整理本流域和相邻流域的雨量站、水位站、水文站的实测与调查暴雨、洪水资料,收集暴雨洪水图集、水文手册以及流域内已有水利工程设计采用的水文计算成果等。宜充

分利用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有关成果。 (二)参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结合当地具体资料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山洪沟实测暴雨、洪水资 料一般较为短缺,可根据当地经审批的《水文手册》或《暴雨洪水图集》中的计算方法推求设计洪水。 三、工程地质 (一)对于拟治理的河段,要求进行平面和断面测量。平面比例尺及断面测量间距根据实际地形情况按照满足设计和计算工程量需要确定;对于仅采取河道清淤疏浚措施的河段,可不进行河道平面测量,但需要进行河道断面测量,测量间距按满足工程量计算要求确定。(二)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根据具体治理工程措施的型式,参照《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和《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中的相关条款,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勘察精度和深度应根据具体工程实际区别对待。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地区,地质建议参数可根据区内地质环境和工程特性,结合本地区已建工程经验,采用工程类比法提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区,还应结合必要的试验成果经综合类比后提出地质建议参数。 (三)应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和区内其他工程的相关地质资料;调查了解拟治理河段历次暴雨山洪灾害情况、冲刷深度及抢险或加固措施等基本资料,并在初步设计报告中予以概述。

周至县沙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竣工验收鉴定书

周至县沙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竣工验收 鉴定书 周至县沙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竣工验收委员会 二〇一七年四月

验收主持单位:省水利厅省财政厅 项目法人:周至县沙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处监理单位:国工程建设监理 设计单位:中水科工程总公司 施工单位:Ⅰ标段省设集团总公司(现更名:亿金建设)II标段亚玄建设(现更名亚玄建设集团) 运行管理单位:周至县四小河流管理站 质量监督单位: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 竣工验收日期:2017年4月28日 竣工验收地点:周至县 周至县沙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

竣工验收鉴定书 依据《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的有关规定,省水利厅于2017年4月28日在周至县主持召开周至县沙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竣工验收会议,并成立了周至县沙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验收委员会,验收委员会成员附后,参加竣工验收会议的单位有:验收委员会组成单位和工程建设单位、监理、设计、施工、运行管理。验收委员会检查了工程现场,审查了竣工验收资料,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形成了初步鉴定意见如下: 一、工程设计和完成情况 (一)工程名称及位置 周至县沙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位于沙河上游,距周至县城20km,工程起点位于西骆峪水库坝下约400m处干渠,终点位于垃圾填埋场桥下游约336m处,治理河道总长度为 1.6㎞。(二)工程主要任务和作用 周至县沙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的任务是,通过对堤防加固和新建、护岸护坡等容的综合性治理,提高周至县沙河上游防洪减灾能力,保护骆峪、红旗等7个行政村,0.566万人口及1.127万亩耕地的防洪安全及粮食安全。 (三)工程设计主要容 1、工程立项、设计批复文件 2013年5月委托中水科工程总公司设计,于2013年9月完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6-2020年)编制大纲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6-2020年) 编制大纲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二〇一五年七月

前言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2010年11月,水利部会同财政部等部局启动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79.38亿元,经过三年建设,初步建成覆盖全国2058个县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在近年汛期发挥了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有效减少了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依据《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2013年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以下简称《2013-2015年实施方案》),在前期实施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的基础上,明确了2013-2015年山洪灾害防治调查评价、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和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主要建设任务。 受2013-2015年实际安排投资限制,《2013-2015年实施方案》中部分任务没有安排开展建设,尤其是约80%(1300多条)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尚未安排。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和山丘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更加集中,流动性更强,又对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6-2020年需要中央、地方继续加大投入,尽快完成《2013-2015年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任务,同时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山洪灾害防治的新要求,在重点防治区构建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1、非工程措施建设。继续完善各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强化信息共享和综合应用,继续开展平台延伸到乡镇及视频会商系统建

排洪沟工程设计说明

. . . . . 3 排洪工程设计方案 开县是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的一部分,山体较多,中原和木桥小区背后(南侧)有一山体。由于山体地形坡度大,积水时间短,洪水历时也不长,一到雨季,大量山洪水排泄而下,水流急,流势猛,且水流中还夹带着砂石等杂质,冲刷力大,容易使山脚下小区受到破坏而造成严重损失。为了尽量减少洪水造成的危害,保护山脚下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要认真做好防洪规划,拟在山坡上新建一条排洪沟,拦截山洪,将山洪引出居住区,排入附近水体中。 3.1 设计原则 (1)排洪工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小区旁边山洪现状,切实解决山洪对小区造成的危害和隐患。 (2)排洪工程的设计应与原有的DN1200市政水泥涵管结合起来,使山洪能够顺利流入市政管道。 (3)为减小对市政管道的堵塞,应考虑设置沉砂设施。 3.2 设计依据: 1、《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2、《城市防洪标准》GB50201-94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6、《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1)

8、《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02) 9、实测地形图。 3.3 排洪沟设计要点 (1)排洪沟应尽量利用原有山洪沟,必要时可作适当整修 原有山洪沟是山洪若干年来冲刷形成的,其形状、底板都比较稳定,因此计要 求而的水力条 用地形坡 建筑密度 淤情况等匀增加不得设在转弯处。一次跌水高度通常为0.2~0.6m,有的多达20~30级,消能效果很好。陡槽页称急流槽,纵坡一般为20%~60%,多采用片石、块石或条石砌筑,也有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陡槽终端应设消力设备。 (5)排洪沟的断面形式

防洪治理

山洪防治工程 1.山洪灾害概述 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破坏力大等特点,危害很大,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常造成人员伤亡,毁坏房屋、田地、道路和桥梁等,甚至可能导致水坝、山塘溃决,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2010年云南巧家山洪灾害冲毁房屋 2010年宝成铁路广汉境内石亭江大桥被山洪冲毁

2010年福建永安山洪损毁道路 2.山洪防治原则 山洪灾害的防治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山洪灾害防治要突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山洪沟的治理应坚持“因地制宜、灾害突出、综合治理”的原则。 3.山洪灾害防治依据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国家法律法规。 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其它相关行业“十五”计划和规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民经济“十五”计划和规划、《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气象事业发展纲要》、《气象事业发展15年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纲要》等。 4.山洪防治措施 山洪的防治应考虑城镇和重要设施的防洪要求,合理确定山洪沟的治理标准;根

据山洪沟的特点、防治现状及要求,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治措施,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主要包括岩土工程措施、生物工程措施以及非工程措施。 0 4.1岩土工程措施 山洪防治的岩土工程措施包括拦挡措施、排洪渠、排洪涵洞、防洪堤、护岸护滩、清淤清障等。 4.11拦洪坝

旬阳县麻坪河山洪沟治理项目招标公告(二次公告)

旬阳县麻坪河山洪沟治理项目招标公告(二次公告) 1、招标条件 本招标项目旬阳县麻坪河山洪沟治理项目已由旬发改农经(2019)38号文件批准建设;建设资金来自申请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招标人为旬阳县水旱灾害防治监测站,招标代理机构为陕西恒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进行公开招标,特邀请有意愿的投标人参加投标。 2、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2.1建设地点:旬阳县麻坪、甘溪镇。 2.2工程规模:麻坪河主河道防洪(护岸)工程上端起于麻坪镇枫树村移民安置点麻坪河右岸自然山咀处,下端止于甘溪镇袁湾村慈安桥处,综合治理长度1.4km,新建堤防(护岸)工程总长度1376.07m,其中新建护岸工程250m,新建堤防工程1126.07m。项目估算价约898万元。 2.3计划工期:150天。 2.4招标范围:本项目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工程量清单及答疑文件的全部内容。 2.5标段划分:本工程划分为3个施工标段: 施工1标段:甘溪镇袁湾村段,新修堤防303.14m,护岸250m。桩号:Z0+000-Z0+553.14; 施工2标段:麻坪镇关垭村段,新修堤防561.61m。桩号:Y0+000-561.61。 施工3标段:水提沟防护工程,新修挡墙240m。桩号:Z0+000-Z0+120,Y0+000-Y0+120;麻坪镇枫树安置点段,新修堤防216.32m。桩号:Y0+000-Y0+261.32。 3、投标人资格要求 3.1 本次资格要求申请人具备建设行政部门核发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及以上资质,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备相应的施工能力。其中,投标人拟派项目经理具备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二级及以上注册建造师资格和有效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且未担任其他在建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 3.2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3.3其他要求:申请人在《陕西省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平台》企业库中无法查询的企业,不得参与投标。 3.4本次招标各申请人只能对其中一个标段进行投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